动量定理知识点及题型解析

动量定理知识点及题型解析
动量定理知识点及题型解析

第6章第1课时动量动量定理

2.掌握并能应用动量定理进行有关计算及解释有关现象.

?考点梳理

1.[对动量概念的考查]

下列关于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量大的物体动量一定大

B .质量和速率都相同的物体的动量一定相同

C .一个物体的速率改变,它的动量不一定改变

D .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它的动量一定改变 答案 D

解析 根据动量的定义p =mv ,它由速度和质量共同决定,故A 错;又因动量是矢量,它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而质量和速率都相同的物体,其动量大小一定相同,方向不一定相同,故B 错;一个物体速率改变则它的动量大小一定改变,故C 错;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指速度发生变化,它的动量也就发生了变化,故D 对. 2.[对冲量概念的考查] 关于冲量,下列说确的是 ( ) A .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原因

B .作用在静止物体上的力的冲量一定为零

C .动量越大的物体受到的冲量越大

D .冲量的方向就是物体受力的方向 答案 A

解析 力作用一段时间便有了冲量,而力作用一段时间后,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物体的动量就发生了变化.因此说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原因,A 选项正确;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经历一段时间,这个力便有了冲量I =Ft ,与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无关,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是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共同产生的效果,所以B 选项不正确;物体所受冲量I =Ft 与物体的动量的大小p =mv 无关,C 选项不正确;冲量是一个过程量,只有在某一过程中力的方向不变时,冲量的方向才与力的方向相同,故D 选项不正确. 3.[动量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一位质量为m 的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向上起跳,经Δt 时间,身体伸直并刚好离开地面,速度为v .在此过程中 ( )

A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 +mg Δt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mv 2

2

B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 +mg Δt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

C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mv 2

2

D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 -mg Δt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 答案 B

解析 首先,由动量定理可知,合外力的冲量等于运动员动量的改变量,有表达式I G +I F =Δp ,即-mg Δt +I F =mv -0,I F =mv +mg Δt ,地面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只有支持力,所以地面对运动员的冲量为mv +mg Δt ,排除C 、D 选项;另外,由于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的作用点未发生位移,所以支持力对

运动员不做功,故该题正确选项为B.

4.[恒力的冲量的计算]

放在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物体,用一水平力F 推时间t ,但物体始终没有移动,则这段时间F 对物体的冲量为 ( ) A .0

B .Ft

C .mgt

D .无法判断

答案 B

解析 对于冲量的理解应该与做功区分开,当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时,经过一段时间的累积,该力就对物体有冲量,不管物体是否移动.按照冲量概念的定义,物体受到的力的冲量大小和方向只与F 有关,大小等于Ft ,方向与F 相同,所以答案为B.

这里需要注意,物体始终没有移动是因为物体还受到地面的静摩擦力的作用,静摩擦力的冲量总是与力F 的冲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其合冲量为零. 5.[变力的冲量的计算]

光滑水平桌面上,一球在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球的质量为m ,线速度为v ,且绳长为l ,试求球运动半个圆周过程中绳拉力的冲量大小. 答案 2mv

解析 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受重力G 、桌面支持力F N 及绳子的拉力F 绳,重力G 和支持力F N 平衡,绳子拉力即为合力,尽管F 绳=mv 2

l 大小恒定,但方向时刻在变,不能用冲量公式I =Ft 计算.

在运动半个圆周过程中由动量定理可知I 绳=Δp =2mv . (错解:F =mv 2l ,t =12T =12×2πl v =πl v ,I =Ft =mv 2l ·πl

v

=πmv ).

? 方法总结

冲量的计算

1.恒力的冲量:直接用定义式I =Ft 计算. 2.变力的冲量

(1)力的大小随时间均匀变化,方向不变. I =F t =F 1+F 2

2

·t .

(2)作出F -t 图象,图线与t 轴所夹的面积,即为变力的冲量. 如图1所示.

(3)利用动量定理求解.

图1

I =Δp =p 2-p 1.

? 考点一 对冲量的理解和计算

【例1】 用电钻给建筑物钻孔时,钻头所受的阻力与深度成正比,若钻头匀速钻进时第1秒阻力的冲量为100 N·s ,求5 s 阻力的冲量. 答案 2 500 N·s

解析 钻头所受的阻力与深度成正比,而钻头又是匀速钻进,即深度与时间成正比,因此阻力与时间成正比,可以用平均值来求变力的冲量.设阻力与时间的比例常数为k ,则F f =kt 所以第1秒的冲量I 1=1

2(0+kt )t

5秒的冲量I 2=1

2(0+kt ′)t ′

由以上两式可知I 2=2 500 N·s.

【突破训练1】 如图2所示,一木楔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木楔的倾角为θ,在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小

1.时间性:冲量是力在时间上的积累,讨论冲量时一定要明确是哪个力在哪段时间上的冲量,即冲量是过程量.

2.矢量性:当力F 为恒力时,I 的方向与力F 的方向相同,当力F 为变力时,I 的方向由动量的变化量的方向确定.

3.绝对性:只要有力的作用就存在冲量,恒力的冲量不会为零,合力的冲量可能为零,变力的冲量也可能为零.

1.冲量的运算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冲量等于各外力的冲量的矢量和,若整个过程中,不同阶段受力不同,则合冲量为各阶段冲量的矢量和.

2.由于冲量是过程量,它是力在一段时间内的积累,它取决于力和时间两个因素,所以求冲量时一定要明确所求的是哪一个力在哪一段时间内的冲量.

3.计算力的冲量时,一定要搞清楚所求的是合力的冲量还是某一个力的冲量,然后再计算.

物块处于静止状态,则在t 时间,斜面对小物块的冲量大小和方向是 ( )

A .mgt cos θ,垂直于斜面向上

B .0

C .mgt ,竖直向上

D .mgt ,竖直向下 图2 答案 C

解析 小球受到重力mg 、支持力F N 和静摩擦力F f 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F N 和F f 的合力与mg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斜面对小物块的作用力大小等于mg ,方向竖直向上,故斜面对小物块的冲量大小为mgt ,方向竖直向上.

? 考点二 对动量、动量定理的进一步理解

1.动量与动能的比较

动量 动能 区别

表达式 p =mv E k =12mv 2

标、矢量

矢量

标量 物理意义

描述物体的运动效果

描述运动物体 具有的能量 影响因素 力的冲量

力的功 正负

正(负)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相

同(相反)

无负值

联 系

①两物理量均为状态量

②两者大小满足E k =p 2

2m

或p =2mE k

2.p 、Δp 和Δp

Δt

的区别

(1)p =mv 是动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状态量,即与状态有关.

(2)Δp =p ′-p ,是动量变化量,也是矢量,是过程量,与状态变化有关,与合力的冲量等大同向. (3)Δp Δt 是动量的变化率,大小等于合外力:F =Δp Δt . 3.对动量定理I 合=Ft =Δp =p ′-p 的理解 (1)I 合、Ft 是物体受到的所有外力的总冲量.

(2)动量定理说明的是合外力的冲量I 合和动量的变化量Δp 的关系,I 合与Δp 不仅大小相等,而且Δp 的方向与I 合的方向相同.

(3)用动量定理定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在动量变化一定的情况下,如果需要增大作用力,必须缩短作用时间.

在动量变化一定的情况下,如果需要减小作用力,必须延长作用时间——缓冲作用.

【例2】如图3所示,一铁块压着一纸条放在水平桌面上,当以速度v抽出纸条后,铁块掉在地上的P 点.若以2v速度抽出纸条,则铁块落地点为()

A.仍在P点

B.在P点左边

C.在P点右边不远处

D.在P点右边原水平位移的两倍处图3

答案 B

解析纸条抽出的过程,铁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一定,以v的速度抽出纸条,铁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时间较长,由I=F f t=mv0得铁块获得速度较大,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较大.以2v的速度抽出纸条的过程,铁块受滑动摩擦力作用时间较短,铁块获得速度较小,平抛运动的位移较小,故B选项正确.

用动量定理解释现象

(1)用动量定理解释的现象一般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物体的动量变化一定,此时力的作用时间越短,力就越大;时间越长,力就越小;

一类是作用力一定,此时力的作用时间越长,动量变化越大;力的作用时间越短,动量变化越小.分析问题时,要把哪个量一定、哪个量变化搞清楚.

(2)由动量定理解释现象时,关键是分析清楚作用力、作用时间及动量变化量的情况.

【突破训练2】从同样高度落下的玻璃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打碎,而掉在草地上不容易打碎,其原因是()

A.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动量小,而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动量大

B.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动量改变小,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动量改变大

C.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动量改变大,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动量改变小

D.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与地面接触时作用力大,而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与地面接触时作用力小答案 D

解析玻璃杯从同样高度落下,到达地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即具有相同的动量,与地面相互作用后都静止.所以两种地面的情况中玻璃杯动量的改变量相同,故A、B、C错误;落在水泥地上时,作用时间短,故作用力大,落在草地上时,作用时间长,故作用力小,故D正确.

动量、冲量及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冲量及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和动量定理 一、动量 1.定义: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动量;公式p=m v; 2.矢量性: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动量的变化量 (1)定义: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末动量与初动量的矢量差(也是矢量),Δp=p′-p(矢量式). (2)动量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时的运算:选定一个正方向,动量、动量的变化量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从而将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此时的正负号仅代表方向,不代表大小). 4.与动能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动量是矢量,动能是标量. (2)联系:动量和动能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 理量,大小关系为E k=p2 2m或p=2mE k. 二、动量定理 1.冲量 (1)定义: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公式:I=

Ft.单位:牛顿·秒,符号:N·s. (2)矢量性: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 2.动量定理 (1)内容:物体在一个运动过程中始末的动量变化量等于它在这个过程中所受力的冲量. (2)公式:m v′-m v=F(t′-t)或p′-p=I.3.动量定理的应用 碰撞时可产生冲击力,要增大这种冲击力就要设法减少冲击力的作用时间.要防止冲击力带来的危害,就要减小冲击力,设法延长其作用时间.(缓冲) 题组一对动量和冲量的理解 1.关于物体的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物体在任一时刻的动量方向,一定是该时刻的速度方向 B.物体的动能不变,其动量一定不变 C.动量越大的物体,其速度一定越大 D.物体的动量越大,其惯性也越大 2.如图所示,在倾角α=37°的斜面上, 有一质量为5 kg的物体沿斜面滑下,物 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求物体下滑2

(完整)动量定理模块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动量定理模块知识点总结 一、动量概念及其理解 (1)定义:物体的质量及其运动速度的乘积称为该物体的动量p=mv (2)特征:①动量是状态量,它与某一时刻相关; ②动量是矢量,其方向与物体运动速度的方向相同。 (3)意义:速度从运动学角度量化了机械运动的状态,动量则从动力学角度量化了机械运动的状态。 二、冲量概念及其理解 (1)定义:某个力与其作用时间的乘积称为该力的冲量I=F△t (2)特征:①冲量是过程量,它与某一段时间相关; ②冲量是矢量,对于恒力的冲量来说,其方向就是该力的方向。 (3)意义:冲量是力对时间的累积效应。对于质量确定的物体来说,合外力决定着其速度将变多快;合外力的冲量将决定着其速度将变多少。对于质量不确定的物体来说,合外力决定着其动量将变多快;合外力的冲量将决定着其动量将变多少。 三、动量定理:F ·t = m v2 – m v1 F·t是合外力的冲量,反映了合外力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原因. (1)动量定理公式中的F·t是合外力的冲量,是使研究对象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 (2)在所研究的物理过程中,如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外力作用时间相同,求合外力的冲量可先求所有力的合外力,再乘以时间,也可求出各个力的冲量再按矢量运算法则求所有力的会冲量; (3)如果作用在被研究对象上的各个外力的作用时间不同,就只能先求每个外力在相应时间内的冲量,然后再求所受外力冲量的矢量和. (4)要注意区分“合外力的冲量”和“某个力的冲量”,根据动量定理,是“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动量的变化量,而不是“某个力的冲量” 等于动量的变化量(注意)。

1.质量为m 的钢球自高处落下,以速率v 1碰地,竖直向上弹回,碰掸时间极短,离地的速率为v 2。在碰撞过程中,地面对钢球冲量的方向和大小为( D ) A 、向下,m(v 1-v 2) B 、向下,m(v 1+v 2) C 、向上,m(v 1-v 2) D 、向上,m(v 1+v 2) 2.一辆空车和一辆满载货物的同型号的汽车,在同一路面上以相同的速度向同一方向行驶.紧急刹车后(即车轮不滚动只滑动)那么 (C D ) A .货车由于惯性大,滑行距离较大 B .货车由于受的摩擦力较大,滑行距离较小 C .两辆车滑行的距离相同 D .两辆车滑行的时间相同 3.一个质量为0.3kg 的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以6m/s 的速度垂直撞到墙上,碰撞后小球沿相反方向运动,反弹后的速度大小为4m/s 。则碰撞前后墙对小球的冲量大小I 及碰撞过程中墙对小球做的功W 分别为( A ) A .I= 3kg ·m/s W = -3J B .I= 0.6kg ·m/s W = -3J C .I= 3kg ·m/s W = 7.8J D .I= 0.6kg ·m/s W = 3J 4.如图1. 甲所示,一轻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质量为m 1和m 2的两物块相连接,并且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使m 1瞬时获得水平向右的速度3m/s ,以此刻为时间零点,两物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从图象信息可得 ( B C ) A .在t 1、t 3时刻两物块达到共同速度1m/s 且弹簧都是处于压缩状态 B .从t 3到t 4时刻弹簧由伸长状态逐渐恢复原长 C .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m 1∶m 2 = 1∶2 D .在t 2时刻两物体的动量之比为P 1∶P 2 =1∶2 5. 一质量为m 的小球,以初速度v 0沿水平方向射出,恰好垂直地射到一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上,并立即反方向弹回。已知反弹速度的大小是入射速度大小的,求在碰撞中斜面对小球的冲量大小。34解.小球在碰撞斜面前做平抛运动.设刚要碰撞斜面时小球速度为v 由题意,v 的方向与竖直线的夹角为30°,且水平分量仍为0,如右图.由此得=20 ① v v v 碰撞过程中,小球速度由变为反向的碰撞时间极短,v .4 3v 可不计重力的冲量,由动量定理,斜面对小球的冲量为 ② mv v m I +=)43(由①、②得 ③02 7mv I =- 甲图1

(完整版)二项式定理典型例题解析

二项式定理 概 念 篇 【例1】求二项式(a -2b )4的展开式. 分析:直接利用二项式定理展开. 解:根据二项式定理得(a -2b )4=C 04a 4+C 14a 3(-2b )+C 24a 2(-2b )2+C 34a (-2b )3 +C 44(- 2b )4 =a 4-8a 3b +24a 2b 2-32ab 3+16b 4. 说明:运用二项式定理时要注意对号入座,本题易误把-2b 中的符号“-”忽略. 【例2】展开(2x - 223x )5 . 分析一:直接用二项式定理展开式. 解法一:(2x -223x )5=C 05(2x )5+C 15(2x )4(-223x )+C 25(2x )3(-223x )2+C 35(2x )2(-2 23x )3+ C 4 5 (2x )(-223x )4+C 55(-2 23x )5 =32x 5-120x 2+x 180-4135x +78405 x -10 32243x . 分析二:对较繁杂的式子,先化简再用二项式定理展开. 解法二:(2x -223x )5=105 332)34(x x =10321x [C 05(4x 3)5+C 15(4x 3)4(-3)+C 25(4x 3)3(-3)2+C 35(4x 3)2(-3)3+C 45(4x 3)(-3)4+ C 55(-3)5 ] = 10 321 x (1024x 15-3840x 12+5760x 9-4320x 6+1620x 3-243) =32x 5-120x 2+x 180-4135x +78405 x -10 32243x . 说明:记准、记熟二项式(a +b )n 的展开式是解答好与二项式定理有关问题的前提条件.对较复杂的二项式,有时先化简再展开会更简便. 【例3】在(x -3)10的展开式中,x 6的系数是 . 解法一:根据二项式定理可知x 6的系数是C 4 10. 解法二:(x -3)10的展开式的通项是T r +1=C r 10x 10- r (-3)r . 令10-r =6,即r =4,由通项公式可知含x 6项为第5项,即T 4+1=C 410x 6(-3)4=9C 410x 6. ∴x 6的系数为9C 410. 上面的解法一与解法二显然不同,那么哪一个是正确的呢? 问题要求的是求含x 6这一项系数,而不是求含x 6的二项式系数,所以应是解法二正确. 如果问题改为求含x 6的二项式系数,解法一就正确了,也即是C 4 10. 说明:要注意区分二项式系数与指定某一项的系数的差异. 二项式系数与项的系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仅与二项式的指数及项数有关,与二项

余弦定理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在△ABC中,已知a=4,b=6,C=120°,则边c的值是() A.8B.217 C.6 2 D.219 解析:选D.根据余弦定理,c2=a2+b2-2ab cos C=16+36-2×4×6cos 120°=76,c=219. 2.在△ABC中,已知a=2,b=3,C=120°,则sin A的值为() A. 57 19 B. 21 7 C. 3 38D.- 57 19 解析:选A.c2=a2+b2-2ab cos C =22+32-2×2×3×cos 120°=19. ∴c=19. 由a sin A= c sin C得sin A= 57 19. 3.如果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底边长的5倍,那么它的顶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__. 解析:设底边边长为a,则由题意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2a,故顶角的余弦值为4a2+4a2-a2 2·2a·2a= 7 8. 答案:7 8 4.在△ABC中,若B=60°,2b=a+c,试判断△ABC的形状.解:法一:根据余弦定理得 b2=a2+c2-2ac cos B. ∵B=60°,2b=a+c, ∴(a+c 2) 2=a2+c2-2ac cos 60°, 整理得(a-c)2=0,∴a=c. ∴△ABC是正三角形. 法二:根据正弦定理, 2b=a+c可转化为2sin B=sin A+sin C. 又∵B=60°,∴A+C=120°, ∴C=120°-A, ∴2sin 60°=sin A+sin(120°-A), 整理得sin(A+30°)=1, ∴A=60°,C=60°. ∴△ABC是正三角形. 课时训练一、选择题 1.在△ABC中,符合余弦定理的是() A.c2=a2+b2-2ab cos C B.c2=a2-b2-2bc cos A C.b2=a2-c2-2bc cos A D.cos C=a2+b2+c2 2ab 解析:选A.注意余弦定理形式,特别是正负号问题. 2.(2011年合肥检测)在△ABC中,若a=10,b=24,c=26,则最大角的余弦值是() A.12 13 B. 5 13

高中物理之动量和动量定理知识点

高中物理之动量和动量定理知识点 动量、冲量 动量变化量和动量变化率 (1)物体末态动量和初态动量的矢量差叫物体的动量变化量。△P=mv'-mv,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2)物体的动量变化率等于它所受的合力。 动量定理 (1)物体在一个过程中的动量变化量等于它在这个过程中的所受理的合冲量。 (2)△P=I合或mv'-mv=F合t 应用动量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1)选定研究对象,明确运动过程

(2)受力分析和运动的初、末状态分析 (3)选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列方程求解 应用 动量定理揭示了冲量和动量变化量之间的关系. 1.应用动量定理的两类简单问题 (1)应用I=ΔP求变力的冲量和平均作用力. 物体受到变力作用,不能直接用I=Ft求变力的冲量。(2)应用ΔP=Ft求恒力作用下的曲线运动中物体动量的变化。 曲线运动中,作用力是恒力,可求恒力的冲量,等效代换动量的变化量。 2.动量定理使用的注意事项 (1)用牛顿第二定律能解决的问题,用动量定理也能解决,题目不涉及加速度和位移,用动量定理求解更简便。 (2)动量定理的表达式是矢量式,运用它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冲量、动量及动量变化量的方向,公式中的F是物体或系统所受的合力。 3.动量定理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应用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安培力往往是变力,可用动量定理求解有关运动过程中的时间、位移、速度等物理量。

习题演练 1. 关于动量和冲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动量和冲量都是标量 B 动量和冲量都是过程量 C 动量和冲量都是过程量 D 动量和冲量都是矢量 2. 某物体受到一个-6N*s的冲量作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动量一定减小 B 物体的末动量一定是负值 C 物体动量增量的方向一定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D 物体原来动量的方向一定与这个冲量的方向相反 习题解析 1. D 动量是状态量,冲量是过程量。 2. B 冲量和动量都是方向,矢量的正负号仅表示方向。

余弦定理内容以及解析

余弦定理详解 余弦定理定义及公式 余弦定理,是描述三角形中三边长度与一个角的余弦值关系的数学定理。是勾股定理在一般三角形情形下的推广。 a2=b2+c2-2bccosA 余弦定理证明 如上图所示,△ABC,在c上做高,根据射影定理,可得到: 将等式同乘以c得到: 运用同样的方式可以得到: 将两式相加: 向量证明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1)已知三角形的两角与一边,解三角形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解三角形 (3)运用a:b:c=sinA:sinB:sinC解决角之间的转换关系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这个角的正弦。 余弦定理 是揭示三角形边角关系的重要定理,直接运用它可解决一类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夹角求第三 边或者是已知三个边求角的问题,若对余弦定理加以变形并适当移于其它知识,则使用起 来更为方便、灵活。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邻边和斜边的比值叫这个锐角的余弦值 在△DEF中有余弦定理:DE2=DF2+EF2-2DF?EFcos∠DFE.拓展到空间,类比三角形的余弦定理,在斜三棱柱ABC-A1B1C1的中ABB1A1与BCC1B1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为θ,则得到的类似的关系式是_____. 答案: . 解析: 由平面和空间中几何量的对应关系,和已知条件可写出类比结论 解:平面中的点、线、面分别对应空间中的线、面、体,平面中的长度对应空间中的面积,平面中线线的夹角,对应空间中的面面的夹角 故答案为: 证明如下:如图斜三棱柱ABC-A1B1C1 设侧棱长为a 做面EFG垂直于侧棱AA1、BB1、CC1,则∠EFG=θ 又∵ 在△EFG中,根据余弦定理得:EG2=EF2+FG2-2EF?FG?COSθ

动量及动量守恒定律全章典型习题精讲

动量及动量守恒定律全章典型习题精讲

————————————————————————————————作者: ————————————————————————————————日期:

动量及动量守恒定律全章典型习题精讲 一.学法指导: 动量这部分内容,本身并不复杂,主要有冲量和动量这两个概念,还有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这两个重要规律.动量定理是对一个物体说的,它受到合外力的冲量等于该物体动量的增量.动量守恒定律是对相互作用的系统而言的,在系统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总动量守 本章的难点主要在于冲量和动量都是矢量,矢量的运算比起标量的运算来要困难得多.我们中学阶段目前只要求计算同一直线上的动量问题,对于同一直线上的动量,可以用正负号表示方向,从而把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 这部分内容的另一个难点是涉及到相互作用的系统内物体的动量和机械能的综合问题,为此,我们在学习时要把动量这部分内容与机械能部分联系起来.下面三个方面的问题是我们学习中要重点理解和掌握的. 1、4个重要的物理概念,即冲量、动量、功和动能,下面把它们归纳、整理、比较如下: (1)冲量和功,都是“力”的,要注意是哪个力的冲量,哪个力做的功. 动量和动能,都是“物体”的,要注意是哪个物体的动量、哪个物体的动能. (2)冲量和功,都是“过程量”,与某一段过程相对应.要注意是哪个过程的冲量,是哪个过程中做的功. 动量和动能,都是“状态量”,与某一时刻相对应.要注意是哪个时刻的动量或动能,过程量是不能与状态量划等号的,即决不能说某力的冲量等于某时刻的动量,或说某个功等于某时刻的动能.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都是“过程关系”,它们说的是在某段过程中,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冲量或做的功,等于物体动量或动能的增量,这里“增量”又叫“变化量”,是相应过程的“始”、“末”两个状态量的差值,表示的还是某一段过程的状态的变化 此外,还有一点要注意,那就是这些物理量与参考系的关系.由于位移和速度都是与参考系有关的物理量,因此动量、功、动能都是与参考系有关的物理量,只有冲量与参考系无关.凡没有提到参考系的问题,都是以地面为参考系的. 2、两个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物理规律,下面把有关两个守恒定律的问题整理列表如下:

二项式定理典型例题

二项式定理典型例题-- 例1 在二项式n x x ?? ? ??+421的展开式中,前三项的系数成等差数列,求展开式中所有有理项. 分析:本题是典型的特定项问题,涉及到前三项的系数及有理项,可以通过抓通项公式解决. 解:二项式的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为: 4324121C 21)(C r n r r n r r n r n r x x x T --+=??? ??= 前三项的.2,1,0=r 得系数为:)1(8141C ,2121C ,1231 21-=====n n t n t t n n , 由已知:)1(8 1123 12-+=+=n n n t t t , ∴8=n 通项公式为 1431681,82,1,021C +- +==r r r r r T r x T 为有理项,故r 316-是4的倍数, ∴.8,4,0=r 依次得到有理项为228889448541256 121C ,83521C ,x x T x x T x T =====-. 例2 求62)1(x x -+展开式中5x 的系数. 分析:62)1(x x -+不是二项式,我们可以通过22)1(1x x x x -+=-+或)(12x x -+把它看成二项式展开. 解:方法一:[]6 262)1()1(x x x x -+=-+ -+++-+=4 4256)1(15)1(6)1(x x x x x 其中含5x 的项为55145355566C 15C 6C x x x x =+-. 含5 x 项的系数为6. 例3 求证:(1)1212C C 2C -?=+++n n n n n n n ;

(2))12(1 1C 11C 31C 21C 1210 -+=++++++n n n n n n n n . 分析: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实际上是组合数的性质,我们可以用二项式系数的性质来证明一些组合数的等式或者求一些组合数式子的值.解决这两个小题的关键是通过组合数公式将等式左边各项变化的等数固定下来,从而使用二项式系数性质 n n n n n n 2C C C C 210 =++++ . 解:(1)11C )!()!1()!1()!()!1(!)!(!!C --=+--?=--=-? =k n k n n k n k n n k n k n k n k n k k ∴左边111101C C C ----+++=n n n n n n n =?=+++=-----11111012)C C C (n n n n n n n 右边. (2))! ()!1(!)!(!!11C 11k n k n k n k n k k k n --=-?+=+ 11C 1 1)!()!1()!1(11+++=-++?+=k n n k n k n n . ∴左边112111C 1 1C 11C 11++++++++++= n n n n n n n =-+=++++=+++++)12(11)C C (C 111112111n n n n n n n 右边. 例4 展开5 2232??? ? ?-x x . 例5 若将10)(z y x ++展开为多项式,经过合并同类项后它的项数为( ). A .11 B .33 C .55 D .66 分析:10)(z y x ++看作二项式10])[(z y x ++展开. 解:我们把z y x ++看成z y x ++)(,按二项式展开,共有11“项”,即 ∑=-?+=++=++100101010 10)(])[()(k k k k z y x C z y x z y x . 这时,由于“和”中各项z 的指数各不相同,因此再将各个二项式k y x -+10)(展开, 不同的乘积k k k z y x C ?+-1010) ((10,,1,0 =k )展开后,都不会出现同类项. 下面,再分别考虑每一个乘积k k k z y x C ?+-1010)((10,,1,0 =k ). 其中每一个乘积展开后的项数由k y x -+10)(决定,

最新余弦定理教案设计

余弦定理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研究xxxxxx,分两课时,这里是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正弦定理的内容,初步掌握了正弦定理的证明及应用,并明确了用正弦定理可以来解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利用平面几何法、坐标法(两点的距离公式)、向量的模,正弦定理等方法推导余弦定理,学生会正确理解余弦定理的结构特征和表现形式,解决“边、角、边”和“边、边、边”问题,初步体会余弦定理解决“边、边、角”问题,体会方程思想,理解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特例, 从多视角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激发学生探究数学,应用数学的潜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二、学情分析 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函数、向量基本知识和正弦定理有关内容,对于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有了较进一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利用向量方法探求余弦定理,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总体上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不强,创造力较弱,看待与分析问题不深入,知识的系统性不完善,使得学生在余弦定理推导方法的探求上有一定的难度,在发掘出余弦定理的结构特征、表现形式的数学美时,能够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思想感情;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的本质,应用方程的思想去审视,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 本节内容是人教B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5第一章第一节余弦定理的第一课时。余弦定理是关于任意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另一定理,是解决有关三角形问题与实际应用问题(如测量等)的重要定理,它将三角形的边和角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了"边"和"角"的互化,从而使"三角"与"几何"有机的结合起来,为求与三角形有关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和证明三角形中的等式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教科书首先通过设问的方式,指出了"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无法用正弦定理去解三角形",进而通过直角三角形中的勾股定理引导学生去探究一般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然后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去完

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典型例题解析

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典型例题解析 【例1】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2m 的盒子,盒子中间有一质量为m 的物体,如图55-1所示.物体与盒底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给物体以水平速度v 0向右运动,当它刚好与盒子右壁相碰时,速度减为 v 02 ,物体与盒子右壁相碰后即粘在右壁上,求: (1)物体在盒内滑行的时间; (2)物体与盒子右壁相碰过程中对盒子的冲量. 解析:(1)对物体在盒内滑行的时间内应用动量定理得:-μmgt = m mv t 0·-,=v v g 0022 (2)物体与盒子右壁相碰前及相碰过程中系统的总动量都守恒,设碰 撞前瞬时盒子的速度为,则:=+=+.解得=,=.所以碰撞过程中物体给盒子的冲量由动量定理得=-=,方向向右. v mv m v 22mv (m 2m)v v v I 2mv 2mv mv /61001212210v v 0043 点拨:分清不同的物理过程所遵循的相应物理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例2】 如图55-2所示,质量均为M 的小车A 、B ,B 车上 挂有质量为的金属球,球相对车静止,若两车以相等的速率M 4 C C B 1.8m/s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相向运动,相碰后连在一起,则碰撞刚结束时小车的速度多大?C 球摆到最高点时C 球的速度多大? 解析:两车相碰过程由于作用时间很短,C 球没有参与两车在水平方向的相互作用.对两车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以向左为正):Mv -Mv =

2Mv 1两车相碰后速度v 1=0,这时C 球的速度仍为v ,向左,接着C 球向左上方摆动与两车发生相互作用,到达最高点时和两车 具有共同的速度,对和两车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解得==,方向向左.v C v (M M )v v v 0.2m /s 222M M 4419 点拨:两车相碰的过程,由于作用时间很短,可认为各物都没有发生位移,因而C 球的悬线不偏离竖直方向,不可能跟B 车发生水平方向的相互作用.在C 球上摆的过程中,作用时间较长,悬线偏离竖直方向,与两车发生相互作用使两车在水平方向的动量改变,这时只有将C 球和两车作为系统,水平方向的总动量才守恒. 【例3】 如图55-3所示,质量为m 的人站在质量为M 的小车的右端,处于静止状态.已知车的长度为L ,则当人走到小车的左端时,小车将沿光滑的水平面向右移动多少距离? 点拨:将人和车作为系统,动量守恒,设车向右移动的距离为s ,则人向左移动的距离为L -s ,取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 ·s -m(L -s)=0,从而可解得s .注意在用位移表示动量守恒时,各位移都是相对地面的,并在选定正方向后位移有正、负之分. 参考答案 例例跟踪反馈...;;.×·3 m M +m L 4 M +m M H [] 1 C 2h 300v 49.110N s 04M m M 【例4】 如图55-4所示,气球的质量为M 离地的高度为H ,在气球下方有一质量为m 的人拉住系在气球上不计质量的软绳,人和气球恰悬浮在空中处于静止状态,现人沿软绳下滑到达地面时软绳的下端恰离开地面,求软绳的长度.

动量定理知识点总结及随堂练习资料讲解

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 一、动量和冲量 1.动量——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p =mv ⑴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一个状态量,它与时刻相对应。 ⑵动量是矢量,它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相同。 ⑶动量的相对性:由于物体的速度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所以物体的动量也与参考系选取有关,因而动量具有相对性。题中没有特别说明的,一般取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4)研究一条直线上的动量要选择正方向 2.动量的变化:p p p -'=? 由于动量为矢量,则求解动量的变化时,其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A 、若初末动量在同一直线上,则在选定正方向的前提下,可化矢量运算为代数运算。 B 、若初末动量不在同一直线上,则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冲量——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冲量:I =Ft (1)冲量是描述力的时间积累效应的物理量,是过程量,它与时间相对应。 (2)冲量是矢量,它的方向由力的方向决定。如果力的方向在作用时间内保持不变,那么冲量的方向就和力的方向相同。如果力的方向在不断变化,如绳子拉物体做圆周运动,则绳的拉力在时间t 内的冲量,就不能说是力的方向就是冲量的方向。对于方向不断变化的力的冲量,其方向可以通过动量变化的方向间接得出。 (3)高中阶段只要求会用I=Ft 计算恒力的冲量。 (4)冲量和功不同。恒力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不作功,但一定有冲量。 (5)必须清楚某个冲量是哪个力的冲量 (6)求合外力冲量的两种方法: A 、求合外力,再求合外力的冲量 B 、先求各个力的冲量,再求矢量和 二、动量定理 1.动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既I =Δp ⑴动量定理表明冲量是使物体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量度。这里所说的冲量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冲量(或者说是物体所受各外力冲量的矢量和)。 ⑵动量定理给出了冲量(过程量)和动量变化(状态量)间的互求关系。 ⑶现代物理学把力定义为物体动量的变化率:t P F ??=(牛顿第二定律的动量形式)。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二定律的联系与区别 ①、ma t mv mv F =-12=合 形式可以相互转化

二项式定理典型例题

二项式定理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一 例1 在二项式n x x ??? ? ?+421的展开式中,前三项的系数成等差数列,求展开式中所有有理项. 分析:本题是典型的特定项问题,涉及到前三项的系数及有理项,可以通过抓通项公式解决. 解:二项式的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为: 4324121C 21)(C r n r r n r r n r n r x x x T --+=??? ??= 前三项的.2,1,0=r 得系数为:)1(8141C ,2121C ,1231 21-=====n n t n t t n n , 由已知:)1(8 1123 12-+=+=n n n t t t , ∴8=n 通项公式为 1431681,82,1,021C +- +==r r r r r T r x T Λ为有理项,故r 316-是4的倍数, ∴.8,4,0=r 依次得到有理项为228889448541256 121C ,83521C ,x x T x x T x T =====-. 说明:本题通过抓特定项满足的条件,利用通项公式求出了r 的取值,得到了有理项.类似地,1003)32(+的展开式中有多少项是有理项?可以通过抓通项中r 的取值,得到共有 17页 系数和为n 3. 典型例题四 例4 (1)求103)1()1(x x +-展开式中5x 的系数;(2)求6)21(++x x 展开式中的常数项. 分析:本题的两小题都不是二项式展开,但可以转化为二项式展开的问题,(1)可以视为两个二项展开式相乘;(2)可以经过代数式变形转化为二项式. 解:(1)10 3)1()1(x x +-展开式中的5x 可以看成下列几种方式得到,然后合并同类项:

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高二物理3-5: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 1.如图所示,跳水运动员从某一峭壁上水平跳出,跳入湖水中,已知 运动员的质量m =70kg ,初速度v 0=5m/s 。若经过1s 时,速度为v = 5m/s ,则在此过程中,运动员动量的变化量为(g =10m/s 2 ,不计空气阻力): ( ) A. 700 kg·m/s B. 350 kg·m/s B. C. 350(-1) kg·m/s D. 350(+1) kg·m/s 2.质量相等的A 、B 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A 球的动量p A =9kg?m/s ,B 球的动量p B =3kg?m/s .当A 追上B 时发生碰撞,则碰后A 、B 两球的动量可能值是( ) A .p A ′=6 kg?m/s ,p B ′=6 kg?m/s B .p A ′=8 kg?m/s ,p B ′=4 kg?m/s C .p A ′=﹣2 kg?m/s ,p B ′=14 kg?m/s D .p A ′=﹣4 kg?m/s ,p B ′=17 kg?m/s 3.A 、B 两物体发生正碰,碰撞前后物体A 、B 都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其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物体A 、B 的质量之比为: ( ) A. 1∶1 B. 1∶2 C. 1∶3 D. 3∶1 4.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的装有砂子的小车,小车和砂子总质量为M ,速度为v 0,在行驶途中有质量为m 的砂子从车上漏掉,砂子漏掉后小车的速度应为: ( ) A. v 0 B. 0Mv M m - C. 0mv M m - D. ()0M m v M - 5.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小球A 正以速度v 0匀速运动.某时刻小球A 与质量为3m 的静止 小球B 发生正碰,两球相碰后,A 球的动能恰好变为原来的14.则碰后B 球的速度大小是( ) A.v 02 B.v 06 C.v 02或v 06 D .无法确定

动量定理知识点与题型解析

第6章第1课时动量动量定理 2.掌握并能应用动量定理进行有关计算及解释有关现象.

?考点梳理 1.[对动量概念的考查] 下列关于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量大的物体动量一定大 B .质量和速率都相同的物体的动量一定相同 C .一个物体的速率改变,它的动量不一定改变 D .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它的动量一定改变 答案 D 解析 根据动量的定义p =mv ,它由速度和质量共同决定,故A 错;又因动量是矢量,它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而质量和速率都相同的物体,其动量大小一定相同,方向不一定相同,故B 错;一个物体速率改变则它的动量大小一定改变,故C 错;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指速度发生变化,它的动量也就发生了变化,故D 对. 2.[对冲量概念的考查] 关于冲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原因 B .作用在静止物体上的力的冲量一定为零 C .动量越大的物体受到的冲量越大 D .冲量的方向就是物体受力的方向 答案 A 解析 力作用一段时间便有了冲量,而力作用一段时间后,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物体的动量就发生了变化.因此说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原因,A 选项正确;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经历一段时间,这个力便有了冲量I =Ft ,与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无关,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是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共同产生的效果,所以B 选项不正确;物体所受冲量I =Ft 与物体的动量的大小p =mv 无关,C 选项不正确;冲量是一个过程量,只有在某一过程中力的方向不变时,冲量的方向才与力的方向相同,故D 选项不正确. 3.[动量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一位质量为m 的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向上起跳,经Δt 时间,身体伸直并刚好离开地面,速度为v .在此过程中 ( ) A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 +mg Δt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 mv 2 2 B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 +mg Δt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 C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 mv 2 2 D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 -mg Δt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

余弦定理练习题(含答案)

余弦定理练习题 1.在△ABC 中,如果BC =6,AB =4,cos B =1 3 ,那么AC 等于( ) A .6 B .2 6 C .3 6 D .46 2.在△ABC 中,a =2,b =3-1,C =30°,则c 等于( ) D .2 3.在△ABC 中,a 2=b 2+c 2 +3bc ,则∠A 等于( ) A .60° B .45° C .120° D .150° ? 4.在△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2+c 2-b 2 )tan B =3ac ,则∠B 的值为( ) 或5π6 或2π 3 5.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则a cos B +b cos A 等于( ) A .a B .b C .c D .以上均不对 6.如果把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都增加同样的长度,则这个新的三角形的形状为(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由增加的长度决定 8.在△ABC 中,b =3,c =3,B =30°,则a 为( ) B .2 3 或2 3 D .2 ~ 9.已知△ABC 的三个内角满足2B =A +C ,且AB =1,BC =4,则边BC 上的中线AD 的长为________. 10.△ABC 中,sin A ∶sin B ∶sin C =(3-1)∶(3+1)∶10,求最大角的度数. 11.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边,S 是△ABC 的面积,若a =4,b =5,S =53,则边c 的值为________. 12.在△ABC 中,sin A ∶sin B ∶sin C =2∶3∶4,则cos A ∶cos B ∶cos C =________. 13.在△ABC 中,a =32,cos C =1 3 ,S △ABC =43,则b =________. 15.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别是a 、b 、c ,且面积S =a 2+b 2-c 2 4 ,则角C =________. 16.三角形的三边为连续的自然数,且最大角为钝角,则最小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 17.在△ABC 中,BC =a ,AC =b ,a ,b 是方程x 2 -23x +2=0的两根,且2cos(A +B )=1,求AB 的长. ` 18.已知△ABC 的周长为2+1,且sin A +sin B =2sin C .(1)求边AB 的长;(2)若△ABC 的面积为1 6 sin C ,求角C 的度数. : 19.在△ABC 中,BC =5,AC =3,sin C =2sin A .(1)求AB 的值;(2)求sin(2A -π 4 )的值. 20.在△ABC 中,已知(a +b +c )(a +b -c )=3ab ,且2cos A sin B =sin C ,确定△ABC 的形状. —

高中物理专题复习--动量及动量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专题复习 动量及动量守恒定律 一、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碰撞 两个物体在极短时间内发生相互作用,这种情况称为碰撞。由于作用时间极短,一般都满足内力远大于外力,所以可以认为系统的动量守恒。碰撞又分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三种。 仔细分析一下碰撞的全过程:设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 1的物体A 以速度v 1向质量为m 2的静止物体B 运动,B 的左端连有轻弹簧。在Ⅰ位置A 、B 刚好接触,弹簧开始被压缩,A 开始减速,B 开始加速;到Ⅱ位置A 、B 速度刚好相等(设为v ),弹簧被压缩到最短;再往后A 、B 开始远离, 弹簧开始恢复原长,到Ⅲ位置弹簧刚好为原长,A 、B 分开,这时A 、B 的速度分别为21v v ''和。全过程系统动量一定是守恒的;而机械能是否守恒就要看弹簧的弹性如何了。 ⑴弹簧是完全弹性的。Ⅰ→Ⅱ系统动能减少全部转化为弹性势能,Ⅱ状态系统动能最小而弹性势能最大;Ⅱ→Ⅲ弹性势能减少全部转化为动能;因此Ⅰ、Ⅲ状态系统动能相等。这种碰撞叫做弹 性碰撞。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可以证明A 、B 的最终速度分别为:12 11 2 12 12 112,v m m m v v m m m m v +='+-='。 ⑵弹簧不是完全弹性的。Ⅰ→Ⅱ系统动能减少,一部分转化为弹性势能,一部分转化为内能,Ⅱ状态系统动能仍和⑴相同,弹性势能仍最大,但比⑴小;Ⅱ→Ⅲ弹性势能减少,部分转化为动能, 部分转化为内能;因为全过程系统动能有损失(一部分动能转化为内能)。这种碰撞叫非弹性碰撞。 , ⑶弹簧完全没有弹性。Ⅰ→Ⅱ系统动能减少全部转化为内能,Ⅱ状态系统动能仍和⑴相同,但没有弹性势能;由于没有弹性,A 、B 不再分开,而是共同运动,不再有Ⅱ→Ⅲ过程。这种碰撞叫完全非弹性碰撞。可以证明,A 、B 最终的共同速度为12 11 21v m m m v v += '='。在完全非弹性碰撞过程中,系统的动能损失最大,为:()() 2121212 2121122121m m v m m v m m v m E k +='+-=?。 例1. 质量为M 的楔形物块上有圆弧轨道,静止在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小球以速度v 1向物块运动。 / ~

动量定理模块知识点总结

动量定理模块知识点总结 、动量概念及其理解 1)定义:物体的质量及其运动速度的乘积称为该物体的动量p=mv (2)特征:①动量是状态量,它与某一时刻相关; ②动量是矢量,其方向与物体运动速度的方向相同。 3)意义:速度从运动学角度量化了机械运动的状态, 动量则从动力学角度量化了机械运动的状态 二、冲量概念及其理解 (1)定义:某个力与其作用时间的乘积称为该力的冲量I=F △ t (2)特征:①冲量是过程量,它与某一段时间相关; ②冲量是矢量,对于恒力的冲量来说,其方向就是该力的方向。 (3)意义:冲量是力对时间的累积效应。对于质量确定的物体来说,合外力决定着其速度将变多快;合外力的冲量将决定着其速度将变多少。对于质量不确定的物体来说,合外力决定着其动量将变多快;合外力的冲量将决定着其动量将变多少。 三、动量定理: F ? t = m V2 - m v i F?t是合外力的冲量,反映了合外力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原因. (1)动量定理公式中的F ? t是合外力的冲量,是使研究对象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 (2)在所研究的物理过程中,如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外力作用时间相同,求合外力的冲量可先求 所有力的合外力,再乘以时间,也可求出各个力的冲量再按矢量运算法则求所有力的会冲量; (3)如果作用在被研究对象上的各个外力的作用时间不同,就只能先求每个外力在相应时间内的冲量,然后再求所受外力冲量的矢量和. (4)要注意区分“ 合外力的冲量”和“某个力的冲量”,根据动量定理,是“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动量的变化量,而不是“某个力的冲量” 等于动量的变化量(注意)

5. 一质量为m 的小球,以初速度 v o 沿水平方向射出,恰好垂直地射到一倾角为 30°的固定斜面上,并立即反方向弹 3 回。已知反弹速度的大小是入射速度大小的 ,求在碰撞中斜面对小球的冲量大小。 4 解.小球在碰撞斜面前做平抛运动 .设刚要碰撞斜面时小球速度为 v 由题意,v 的方向与竖直线的夹角为 30°,且水平 分量仍为V o ,如右图?由此得V =2V o ① 3 碰撞过程中,小球速度由 V 变为反向的一V.碰撞时间极短, 4 可不计重力的冲量,由动量定理,斜面对小球的冲量为 , 3、 I m(—v) mv ② 4 由①、②得 | 7 mv 0 ③ 2 面对钢球冲量的方向和大小为( A 向下, m(v i -V 2) B C 向上, m(v i -V 2) D 2. 一辆空车和一辆满载货物的同型号的汽车, 动只滑动)那么(C D ) A .货车由于惯性大,滑行距离较大 B C.两辆车滑行的距离相同 D D ) 、向下, 、向上, m(v i +V 2) m(v i +V 2) 在同一路面上以相同的速度向同一方向行驶.紧急刹车后 .货车由于受的摩擦力较大,滑行距离较小 ?两辆车滑行的时间相同 3.一个质量为0.3kg 的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以 速 度大小为 4m/s 。则碰撞前后墙对小球的冲量大小 (即车轮不滚 6m/s 的速度垂直撞到墙上,碰撞后小球沿相反方向运动,反弹后的 I 及碰撞过程中墙对小球做的功 W 分别为(A ) A. I= 3kg -m/s W = — 3J B. I= 0.6kg ? m/s W = — 3J C. 1= 3kg 4.如图i. 获得水平向右的速度 3m/s,以此刻为时间零点,两物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 .在t i 、t 3时刻两物块达到共同速度 im/s 且弹簧都是处于压缩状态 .从t 3到t 4时刻弹簧由伸长状态逐渐恢复原长 .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 m : m = i : 2 .在t 2时刻两物体的动量之比为 P i : F 2 =i : 2 ? m/s W = D. 甲所示,一轻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质量为 I= 0.6kg ? m/s W = 3J m 和m 的两物块相连接,并且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现使m 瞬时 从图象信息可得 (BC) A B C D

2018年高考二项式定理十大典型问题及例题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1.二项式定理: 011 ()()n n n r n r r n n n n n n a b C a C a b C a b C b n N --*+=++ ++ +∈, 2.基本概念: ①二项式展开式:右边的多项式叫做()n a b +的二项展开式。 ②二项式系数:展开式中各项的系数r n C (0,1,2,,)r n =???. ③项数:共(1)r +项,是关于a 与b 的齐次多项式 ④通项:展开式中的第1r +项r n r r n C a b -叫做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用1r n r r r n T C a b -+=表示。 3.注意关键点: ①项数:展开式中总共有(1)n +项。 ②顺序:注意正确选择a ,b ,其顺序不能更改。()n a b +与()n b a +是不同的。 ③指数:a 的指数从n 逐项减到0,是降幂排列。b 的指数从0逐项减到n ,是升幂排列。各项的次数和等于n . ④系数:注意正确区分二项式系数与项的系数,二项式系数依次是012,,,,,,.r n n n n n n C C C C C ??????项的系数是a 与b 的系数 (包括二项式系数)。 4.常用的结论: 令1,,a b x == 0122(1)()n r r n n n n n n n x C C x C x C x C x n N *+=++++++∈ 令1,,a b x ==- 0122(1)(1)()n r r n n n n n n n n x C C x C x C x C x n N *-=-+- ++ +-∈ 5.性质: ①二项式系数的对称性:与首末两端“对距离”的两个二项式系数相等,即0n n n C C =, (1) k k n n C C -= ②二项式系数和:令1a b ==,则二项式系数的和为0122r n n n n n n n C C C C C +++++ +=, 变形式1221r n n n n n n C C C C ++ ++ +=-。 ③奇数项的二项式系数和=偶数项的二项式系数和: 在二项式定理中,令1,1a b ==-,则0123 (1)(11)0n n n n n n n n C C C C C -+-++-=-=, 从而得到:02421321 11222 r r n n n n n n n n n C C C C C C C +-++???++???=++ ++???= ?= ④奇数项的系数和与偶数项的系数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