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的心理特征

癌症患者的心理特征

癌症患者的心理特征

不同的性格、病情和治疗过程,使癌症患者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建立信心、调整心态、增强生理机能非常重要,

怀疑否认期

患者突然得知确诊为癌症,企图以否认的心理方式来达到心理平衡,怀疑医生的诊断错误或检查上的错误。

愤怒发泄期

否认之后,病人常会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悲痛,一旦证实癌症的诊断,病人会立即感到对世间的一切都有无限的愤怒和不平,有被生活遗弃、被命运捉弄的感觉。并把这种愤怒向周围的人发泄。如常借故各种理由表现出愤怒和嫉妒,常常与亲人、医护人员发生吵闹,事事感到不如意,不顺眼,还会认为所有人都对他不起,委屈了他。同进以怕周围人遗弃他。表现这些心理行为的如:大声喧哗,百般报怒,愤愤不平,这种情绪持续不定,会消耗病人战胜疾病与正常生活的精力。

悲伤抑郁期

当病人在治疗或休养过程中,想到自已还未完成的工作和事业,想到亲人及子女的生活、前途和家中的一切而自已又不能顾及时,便会从内心深处产生难以言状的痛楚和悲伤。再加上疼痛的折磨,用药难受,则进一步转化为绝望,从而产生轻生的念头,一旦产生了这种心理之后,就可能采取各种手段过早结束自己的生命。

情感升华期

也有许多癌症患者虽有多种心理矛盾,但最终能认识到现实是无法改变的,惧怕死亡是无用的,而能以平静的心情面对现实,生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在短暂有限的时间里,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这就是升华,升华为积极的心理防范反应,病人把消极的心理转为积极的效应,以使心理通过代偿来达到平衡。病人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不但心理平衡,而且身体状态也会随心理状态的改变朝好的方面发展。

手术患者的一般术后心理护理

手术患者的一般术后心理护理 1.术后心型特点 多数患者术后因病灶已切除,表现情绪稳定、能以坚强的意志忍受疼痛,主动配合治疗护理。但有少数患者,由于情绪应激,仍有不良心理反应。 (1)焦虑心理:患者经过手术,尤其是承受大手术的患者,一旦从麻醉中醒来,意识到自己还活着,颇感侥幸,这时他们迫切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但由于手术位躯体组织受到程度不等的损伤,术后不久的刀口疼痛,加之躯体不能自主活动,更怕刀口流血或裂开,多产生焦虑不安的心情。开始,感到紧张、痛苦难熬.2—3天后疼痛缓解,但对预后的担心又紧紧地围绕了患者。 (2)惧怕心理:疼痛是术后最主要、最痛苦的不良感觉。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有明显的个体差异,表现程度不尽相同。平素惧怕疼痛者,在术后表现尤甚,可能会呻吟不止或痛苦哀叫。疼痛不仅使患者产生惧怕心理,还可使其烦躁焦虑,可因惧怕疼痛而不敢活动,不敢咳嗽、排痰及深呼吸,容易导致术后并发症。 (3)疑虑心理:患者的心身经受手术打击之后是较为脆弱的,各种不适和虚弱状态使其产生种种疑虑,如手术是否真正成功,疾病是否已经根除,机体功能是否能够恢复等,并希望医护人员能确切答复。 (4)依赖心理:手术使患者遭受痛苦、产生应激,更加强化了“患

者角色”被动依赖心理。表现为情感受得脆弱、幼稚、顺从、撒娇、依赖。此时,完全依赖于医护人员和家属的照顾,自己能做的事比如洗手、洗脸、吃饭、翻身、大小便等都不去做.全依赖他人的帮助。 (5)抑郁心理;术后患者平静下来,大都出现抑郁反应。主要表现为不愿说话、不愿活动、易激惹、食欲不振、睡眠不佳等。思者的这种心理状态导致不能及时下床活动,卧床又影响丁心、肺及消化系统等功能,容易产生营养不良,静脉血栓和继发感染等。 (6)缺陷心理:一部分破坏性的手术,如截肢、毁官、肚器移植和手术造成的各种重要功能破坏等,尽管为患者解除了痛苦、保全了生命,但却导致了患者N6B体生理缺陷,给患者造成了难以平复的缺陷心理。具有缺陷心理的患者多表现出自卑感,不愿和他人接触,孤独,回避,内心有强烈的压抑感。 2.术后心理护理 (1)消除疑虑:当患者从麻醉中醒来,或从手术室回到病室,医护人员应主动向患者说明手术已成功地切除了病灶,即使术中不顺利或病灶未能切除,亦暂时不能把真情告诉患者,应对患者实行保护性措施。态度应和蔼,让患者知道目的已达到,只要忍受几天刀口的疼痛就能恢复健康了。胸腹部手术术后需咳嗽排痰,但患者却顾虑重重,甚至强忍咳嗽,生怕造成疼痛或致刀口裂开。这时,应向患者重复强调术前训练时所说的咳嗽方法,鼓励其大胆咳嗽排痰,并告知其适当的活动,刀口不但不会裂开,而且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刀口愈合。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 摘要】不同的性格、病情和治疗过程,使癌症患者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心理护理对癌症患者建立信心、调整心态、增强生理机能非常重要,在护理过程中要及时了解、超前预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用科学的护理语言积极施护。 【关键词】乳腺癌;心理特征;心理护理;语言 1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 1.1怀疑否认期 患者突然得知确诊为乳腺癌,企图以否认的心理方式来达到心理平衡,怀疑医生的诊断错误或检查上的错误。 1.2愤怒发泄期 否认之后,患者常会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悲痛,一旦证实癌症的诊断,病人会立即感到对世间的一切都有无限的愤怒和不平,有被生活遗弃、被命运捉弄的感觉。并把这种愤怒向周围的人发泄。如常借故各种理由表现出愤怒和嫉妒,常常与亲人、医护人员发生吵闹,事事感到不如意,不顺眼,还会认为所有人都对他不起,委屈了他。同进以怕周围人遗弃他。表现这些心理行为的如:大声喧哗,百般报怒,愤愤不平,这种情绪持续不定,会消耗病人战胜疾病与正常生活的精力。 1.3悲伤抑郁期 当病人在治疗或休养过程中,想到自已还未完成的工作和事业,想到亲人及子女的生活、前途和家中的一切而自已又不能顾及时,便会从内心深处产生难以言状的痛楚和悲伤。再加上疼痛的折磨,用药难受,则进一步转化为绝望,从而产生轻生的念头,一旦产生了这种心理之后,就可能采取各种手段过早结束自己的生命。 1.4情感升华期 也有许多癌症患者虽有多种心理矛盾,但最终能认识到现实是无法改变的,惧怕死亡是无用的,而能以平静的心情面对现实,生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在短暂有限的时间里,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这就是升华,升华为积极的心理防范反应,病人把消极的心理转为积极的效应,以使心理通过代偿来达到平衡。病人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不但心理平衡,而且身体状态也会随心理状态的改变朝好的方面发展。 2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对癌症患者的护理,要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和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除创造安静、舒适、良好的修养治疗环境和提高病人同病魔作斗争的积极性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2.1及时了解病人心理变化 随时掌握病人的心理变化情况,要了解病人真实的心理状态。就必须要把关心病人,对病人的职业、文化、家庭、配偶以及个人生活境遇等都就在有所了解,同时还应熟悉病人的

癌症病人的心理特征

癌症病人的心理特征 人生中最不愉快的事情,莫过于接受病痛的煎熬。而癌症病人尚要面临死亡的威胁,他们的心理反应取决于个体对人生的态度,平时对疾病和挫折的认识和评价。有些人对治疗的适应和进入病员角色都比较快,这类病人一般都通情达理,生性乐观,把生老病死看作是规律。他们遇事镇定,能理智地对待疾病,满怀信心地同疾病斗争,从而康复较快或超过预期的生存期。有些人则比较悲观,遇事慌张、忧郁、孤僻,一听到自己患癌就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手脚冰凉、两脚站立不稳,心理的天平严重失衡,机体抵抗力下降,从此一蹶不振。这些不同的心理反应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及疾病的预后。临床上,消极悲观的癌症病人治疗效果差,药物副作用高,并能加速疾病的恶化,预后不佳,而生活态度积极乐观,对治疗充满信心,平时注意气功、体育锻炼者,预后佳,三年、五年以上生存率高。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曾对1981年度住院的原发性肝癌病人通过粗略的分类,总共91名病例中,精神一直处于乐观状态的41例,其中5例(14%)治愈(肿瘤完全切除、甲胎球降至正常),13例(38.1%)好转,10例(28.4%)稳定;而处于忧虑和情绪不稳定的一组57例中,仅8例(14%)好转,12例(21%)稳定。 一、焦虑和恐惧

焦虑是癌症病人在预期可能发生不良后果时出现的一种 复杂的情绪反应,严重的焦虑可发展为恐惧。恐惧,可以知道也可以确定其对象,如恐癌,恐惧手术,恐惧死亡。而焦虑是一种担心和害怕,是一种莫名其妙的不安,可以没有确定的对象。比如早期肿瘤病人感觉到自身种种不适,尚未做出检查诊断,也不一定考虑到要患癌,但有一种罹患大病的预兆。 焦虑和恐惧也可发生在没有危险或与客观危险不成比例时。如良性肿瘤病人或疾病恢复期癌症病人的无根据焦虑、夸大的恐惧,在行为上表现为神经过于敏感。通常,癌症病人因生活、工作而忧虑,至于忧虑什幺,有时他们自己也讲不清,因此医护人员常常需要耐心细致地寻找病人焦虑的心理根源,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工作。 产生恐惧和焦虑心理是有一定社会原因的。由于对癌症缺乏早崩诊断和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所以一旦发现并确诊时,往往已是中晚期,死亡率很高。目前我国癌症的发病率在逐年提高,已经接近国外的最高水平。再加上平时看到癌症的严重症状,如剧烈的疼痛等,可造成人们恐癌、畏癌的不正常心理。 个体的人格特征、过去的生活经验及目前身体状况等因素,均会影响对焦虑和恐惧的忍受力。患癌后人的防卫能力很差,那怕是日常琐事也会引起严重的不安。

手术患者的一般术后心理护理

手术患者的一般术后心 理护理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手术患者的一般术后心理护理 1.术后心型特点 多数患者术后因病灶已切除,表现情绪稳定、能以坚强的意志忍受疼痛,主动配合治疗护理。但有少数患者,由于情绪应激,仍有不良心理反应。 (1)焦虑心理:患者经过手术,尤其是承受大手术的患者,一旦从麻醉中醒来,意识到自己还活着,颇感侥幸,这时他们迫切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但由于手术位躯体组织受到程度不等的损伤,术后不久的刀口疼痛,加之躯体不能自主活动,更怕刀口流血或裂开,多产生焦虑不安的心情。开始,感到紧张、痛苦难熬.2—3天后疼痛缓解,但对预后的担心又紧紧地围绕了患者。 (2)惧怕心理:疼痛是术后最主要、最痛苦的不良感觉。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有明显的个体差异,表现程度不尽相同。平素惧怕疼痛者,在术后表现尤甚,可能会呻吟不止或痛苦哀叫。疼痛不仅使患者产生惧怕心理,还可使其烦躁焦虑,可因惧怕疼痛而不敢活动,不敢咳嗽、排痰及深呼吸,容易导致术后并发症。 (3)疑虑心理:患者的心身经受手术打击之后是较为脆弱的,各种不适和虚弱状态使其产生种种疑虑,如手术是否真正成功,疾病是否已经根除,机体功能是否能够恢复等,并希望医护人员能确切答复。

(4)依赖心理:手术使患者遭受痛苦、产生应激,更加强化了“患者角色”被动依赖心理。表现为情感受得脆弱、幼稚、顺从、撒娇、依赖。此时,完全依赖于医护人员和家属的照顾,自己能做的事比如洗手、洗脸、吃饭、翻身、大小便等都不去做.全依赖他人的帮助。 (5)抑郁心理;术后患者平静下来,大都出现抑郁反应。主要表现为不愿说话、不愿活动、易激惹、食欲不振、睡眠不佳等。思者的这种心理状态导致不能及时下床活动,卧床又影响丁心、肺及消化系统等功能,容易产生营养不良,静脉血栓和继发感染等。 (6)缺陷心理:一部分破坏性的手术,如截肢、毁官、肚器移植和手术造成的各种重要功能破坏等,尽管为患者解除了痛苦、保全了生命,但却导致了患者N6B体生理缺陷,给患者造成了难以平复的缺陷心理。具有缺陷心理的患者多表现出自卑感,不愿和他人接触,孤独,回避,内心有强烈的压抑感。 2.术后心理护理 (1)消除疑虑:当患者从麻醉中醒来,或从手术室回到病室,医护人员应主动向患者说明手术已成功地切除了病灶,即使术中不顺利或病灶未能切除,亦暂时不能把真情告诉患者,应对患者实行保护性措施。态度应和蔼,让患者知道目的已达到,只要忍受几天刀口的疼痛就能恢复健康了。胸腹部手术术后需咳嗽排痰,但患者却顾虑重重,甚至强忍咳嗽,生怕造成疼痛或致刀口裂开。这时,应

癌症患者及家属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康复

癌症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康复 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宋兵福 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虽然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癌症并不一定就是绝症了,但是,其治愈率仍然很低。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对患者本身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除了要忍受生理的痛苦外,往往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部分患者及其家人还不得不面对经济的压力,这让他们更加感觉到无助和伤痛,容易对生活丧失信心,脱离社会,加剧疾病的发展。但过于消极的心理反应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生活质量,加速疾病进展。 1肿瘤患者正常的心理变化 (1)诊断前:关心各种与诊断有关的信息;怀疑诊断的准确性;担心医疗费用/工作问题;对患病后可能出现的疼痛/损容/死亡等的恐惧。 (2)诊断后:部分患者否认自己患有肿瘤,易产生愤怒/敌意/受迫害感/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 (3)治疗期:担心治疗效果不佳及治疗出现的副作用;害怕疼痛与死亡。(4)治疗后:恢复正常的应对方式,担心复发。 (5)复发期:情感震荡/焦虑/抑郁,四处求治及试用各种偏方。 (6)疾病恶化期:抑郁。 (7)中末期:害怕被遗弃/对疾病恶化/临终/死亡等的恐惧。 2肿瘤患者不正常的心理变化 (1)诊断前:呈过度警觉/焦虑状态;完全否认,因而拒绝治疗;认为必死无疑,坚决放弃治疗。 (2)诊断后:临床抑郁,寻找江湖郎中。 (3)治疗期:拖延手术,寻求非外科治疗,出现药源性精神病,妄想。 (4)复发期:严重的治疗后焦虑和抑郁。 (5)疾病恶化期:抑郁。 (6)中末期:抑郁,急性谵妄。 肿瘤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肿瘤患者大多有情绪稳定性及行为控制能力降低,暗示感受性增高的现象,当癌症患者刚刚得知自己患有癌症时,一般会产生一种否认心理,即在内心中否认患有癌症的事实:比如,他们会在内心中激烈地反应“我怎么会得了这种病!”、“这不可能是真的”……这种否认心理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强大刺激对于心理的伤害。但是,由于癌症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否定机制不可能长期起作用,患者始终是要接受现实的,当残酷的现实再一次清晰的摆在癌患面前,否定机制就会被打破,这时就容易出现消极的情绪变化及不良心理反应。很多患者这时会进入非常悲伤的状态,这个时期,最容易产生恐惧、绝望等情绪。有些患者甚至会采取拒绝进食、发脾气、自虐等用以宣泄内心痛苦的手段。 1焦虑:大多数肿瘤患者,从发现不祥的症状/忍受诊断性检查开始,持续至完成治疗,一直处于十分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焦虑性精神障碍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涉及躯体的各个系统。焦虑的程度与个人的心理素质/受教育程度/生活体验以及应对能力有关。焦虑程度严重时,则变为惊恐。可有如下具体表现。 (1)表情:面容绷紧/愁眉苦脸 (2)行为:言语忧郁/坐立不安/双拳紧握/玩弄手指/吸烟。 (3)精神: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日常兴趣减退/失眠/噩梦/嗜睡。 (4)神经:头痛/细微震颤/肢体麻木/协调性差/手掌潮湿/多汗 (5)心血管系统:心悸/窦性心动过速/收缩压升高/心前区疼痛。 (6)呼吸系统:过度呼吸/呼吸困难/窒息感。 (7)胃肠道系统:厌食/腹泻/烧灼感/吞气。 (8)生殖泌尿系统:阳痿/性冷淡/尿频尿急/排泄不畅/经期疼痛/月经紊乱 2恐惧:恐惧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适应性心理反应。患者往往高估了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低估了其治愈率,而且视恶性肿瘤为最令人惊恐的疾病。肿瘤患者的恐惧可有以下具体表现: (1)情绪:恐慌 (2)行为:警惕/哭泣/挑衅性行为/冲动行为/行为失控 (3)生理功能改变:如皮肤苍白/出汗/寒颤/心悸/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尿频/尿急等 3悲哀:由于对丧失身体健康或将丧失生命的恐惧,肿瘤患者在获知诊断后,往

癌症患者心理护理

癌症患者心理护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癌症患者心理护理 1.增强病人战胜病患的信念 癌症病人一旦获悉自己患了不治之症以后,生的欲望会降低,而死的欲望会增强。这时,护理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唤起病人的希望和求生的信念。护理过程中要用坚定的表情、不容置疑的语言取得病人的信赖。再以病人微小的病情改善事实,来帮助病人排除不良的心理状态。当病人萌发希望之后,要进一步鼓励病人承担力所能及的生活事项,鼓励他们敢于驾驭生活。适当的活动不仅使身体受到直接锻炼,并能从压抑、焦虑、烦恼、苦闷中解脱出来,达到移情益志,对心理起到积极的调控作用。 2.帮助患者解除疼痛引起的不良情绪 必须从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做心理疏导工作。对疼痛采取三个阶梯方案的同时,配合使用放松疗法,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增强对疼痛的耐受力,还能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以减轻患者对疼痛的感觉,缓解或消除由疼痛给患者带来的焦虑心理。 3.满足患者需求心理 对疾病知识的需求合理告知患者诊断结果,但对心理承受力较差的病人,医护人员应协同家属采取必要的保护性措施,以免发生意外;对于手术患者,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解除其思想顾虑,介绍患者和类似手术且已痊愈的病友交谈相信手术一定成功,并讲明如何配合完成术后的康复,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手术;对于放化疗的患者,要耐心的讲解具体治疗方法,应用的药物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告知不良反应是可以预防和减轻的,且反应是因人而异,放化疗时可能出现不良反应时的应对方法等病人急待了解的知识,以便让病人减少顾虑,做好充分准备,更好地配合治疗。 4.对生存的需求 求生是癌症病人最强烈的需要,他们渴望继续感受生命的价值,需要人们的理解和支持。因此要与病人和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家属和亲友对病人体贴和照顾,经常看望病人,使病人感到温暖。作为医护人员,特别是科室主任和护士长,也要经常看望病人,给病人以鼓励,使病人感到在医院这个特殊的大家庭里,处处有温馨和关爱,使他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5.生理的需求 当与病人聊天时,发现病人因病情反复,加之病情的发展影响睡眠而导致生活质量极度低下,病人失去了治疗的信心并暴露出自杀倾向,护士及时开导病人,向病人介绍与其患同样疾病的病友乐观对待人生的态度,鼓励病人尽可能放弃任何顾忌,寻求精神上的支持;及时对因施护。同时,良好的医疗环境,先进的医疗手段,医护人员较高的素质,对病人心理有积极的作用。 6.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努力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乳腺癌患者心理问题及心理疗法论文

---------------------------------------------------------------范文最新推荐------------------------------------------------------ 乳腺癌患者心理问题及心理疗法论文 【关键词】乳腺癌;心理学;心理疗法当代医学模式的观点认为个体的生物因素和外界的社会因素都必须通过个体的心理反应才能对人体的健康或疾病发挥作用[1]。恶性肿瘤作为一种危害生命的负性生活事件,会引起患者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乳腺癌患者在病情发展和诊治过程中,不但具有一般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负担,而且作为女性特征的乳房,其丧失也会造成巨大心理冲击。1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国内报道癌症病人中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反应占59%~68%[2]。乳腺癌患者经过确诊、手术和放化疗的负性刺激后,引发出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焦虑和抑郁最为明显。有些调查显示焦虑更为显著。赵玮琳等[3]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对肝癌组、乳腺癌组和非癌性疾病对照组各65例进行评定,抑郁发生率为肝癌组43.08%,乳腺癌组20%,对照组9.23%;焦虑发生率为肝癌组24.62%,乳腺癌组40%,对照组13.6%。陈良珠等[4]对84名乳腺癌患者发出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调查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的焦虑情绪发生率为69.0%,抑郁情绪发生率为59.5%。也有调查发现抑郁更为明显。肖小玲[5]采用SAS与SDS测量乳腺癌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症状,抑郁发生率为81%,焦虑发生率为50%。焦虑与抑郁为情绪表现不同的精神障碍性疾病,但是两者兼有不思饮食和失眠等共同症状。在乳腺癌患者心理障碍中,多兼有焦虑和抑郁。2影响乳腺癌患者心 1 / 9

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特性及护理措施

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措施 内科李蓉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措施,【摘要】目的旨在提高恶性肿瘤病人的治愈率和生存率,免费论文,今日更新论文,论文论文 【摘要】目的旨在提高恶性肿瘤病人的治愈率和生存率。方法对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特征和临床表现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 等进行了探讨。结果对肿瘤病人行心理护理是有效的。结论重视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特征,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是恶性肿瘤病人得到治疗保障。 关键词恶性肿瘤心理特征心理护理 在世界大多数国家中,恶性肿瘤是引起病人残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攻克恶性肿瘤是医学界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探讨如何加强和正确进行对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是提高病人生命质量,延长病人的生存期的重要举措之一。笔者在长期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此感受颇深,忽视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患者的病情就会迅速的恶化,在相当短的时间里,就会出现大家最不愿意看到的悲惨后果。重视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调整好病人的心态和情绪,让病人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患者的疾病控制和治疗效果以及病人的康复确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1 恶性肿瘤病人常见的心理特征及表现 1.1 恐惧心理由于人们对恶性肿瘤在认识存在不同程度的片面性,普遍存在“谈癌色变”的情况,认为癌症是“绝症”,得了癌症就等

于是判了死刑。因而病人在未确诊前,非常恐惧自己所得的病就是癌症。病人常表现为:忧心忡忡、心情紧张及对医护人员的言语、态度十分敏感。或坐卧不安、唉声叹气、感情十分脆弱。 1.2 怀疑心理病人在疾病确诊前常有恐癌心理,怀疑自己的病可能是癌症,而一旦被确诊为癌症,病人又怀疑是否是医院误诊搞错了,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产生怀疑,不愿也不敢相信。表现为:烦躁、紧张、焦虑,反复到各大医院进行重复检查,八方寻医求证等。 1.3 否认回避心理和幻想心理病人的癌症诊断一旦被确证,出于对癌症的恐惧,却不愿意面对自己患恶性肿瘤这个现实,对病情以及任何事情都采取回避态度。表现为:沉默寡言、烦躁、激惹、心存幻想,否认癌症这个事实。 1.4 认可心理和依赖心理随着时间的推移,病人的幻想破灭,不得已承认自己患癌症无疑时,“病人角色”的表演则相当“出色”。病人为了不让家人难过悲伤,亲人为了让病人安心治疗,彼此心照不宣,绝口不提病情。这时病人既不表现痛苦也不害怕,显得十分平静。非常愿意与家人呆在一起,以得到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同时也产生较强的依赖性。依赖于药物和其他的一些治疗。把“生”的希望甚至于日常生活护理全都交付给了医护人员。表现为:爱发脾气、苛求挑剔、以“自我”为中心、随时随地的要求医生护士给予关照。 1.5 抑郁心理和悲观绝望心理病情的日益恶化和癌症疼痛的折磨,以及化疗、放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病人常常产生“生不如死”的念头,对生活和前途失去希望,死亡安排多于生还打算,祈求

癌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

癌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了解癌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方式,对癌症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指导,以满足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结果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受社会环境、家庭情况、自身因素、诊断的拖延等诸多因素影响。结论癌症患者的心理状况错综复杂,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通过选择性个体化健康教育,可帮助患者掌握一般性的卫生保健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减轻其不良心理反应,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癌症;心理;健康教育 癌症作为当今社会威胁人们身心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由于人们对癌症认识的不足,一旦确诊为癌症,任何人,即使是一位意志坚强的人,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甚至出现剧烈的心理反应[1],表现出恐惧和绝望,在希望与放弃中游移,无心顾及工作、学习以及参与社会活动。对于很多患者及家庭而言,癌症就是飞来的横祸,尤其是在确诊为癌症的初期,患者很容易出现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问题,大多数出现抑郁、焦虑等急性心因性反应。而不良的心理反应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医护人员面对癌症患者应及时、正确了解其各种心理需求,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给予心理指导,引导患者正视现实,摆脱死亡的恐惧心理,使其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及其弥留之际生存的社会意义。 1 癌症患者的心理反应 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失落的家庭角色、无助感、无望感、自尊心、自身形象、失眠及疲倦、诊断的拖延、不良的医疗服务理念、匮乏的沟通意识、家属及亲友的冷漠感等,均影响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2]。 癌症患者的心理反应,一般表现为焦虑、恐惧、孤独、愤怒、抑郁、猜疑、内疚、自责、失落、接纳等。焦虑和恐惧是癌症患者普遍存在的一种复杂心理反应,表现出担心、紧张、烦躁不安、过于敏感、失眠、厌食等[3],患病初期可出现孤独感、猜疑,甚至出现抑郁,极度的悲观和绝望、情绪低落、忧愁、沮丧、失落感等情感变化,渐渐产生愤怒的情绪,自责、内疚,最终面对现实,接纳事实。 2 健康教育 2.1 概念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的行为干预,帮助癌症患者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及战胜病魔的信心,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可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提高患者的健康保健知识,预防疾病,促进康复,有效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2.2 实施方案 针对患者的性格特征、职业类型和性质、文化程度、家庭情况以及周围生活

浅析癌症病人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

浅析癌症病人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3-03-04T16:12:53.5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8期供稿作者:刘杰 [导读] 探讨癌症病人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从而能准确评估病人的心理压力源。 刘杰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116027) 【摘要】探讨癌症病人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从而能准确评估病人的心理压力源。针对不同的负性心理,制定出相应的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患者从身心两方面得到更多的帮助和理解,减轻或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因素,使患者能保持良好的心态来积极地配合治疗,争取能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使之更加坚定了战胜疾病的决心,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癌症心理特征护理对策 1 一般资料 资料来自我科2008年1月~2009年3月收治的60例癌症患者,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0~73岁,平均62岁。肠癌20例,其中3例合并有转移癌;胃癌10例,肺癌5例,胰腺癌2例,恶性淋巴瘤3例,宫颈癌10例,乳腺癌2例,其他肿瘤8例。 2 心理特征 癌症病人存在着无穷无尽的恐惧和焦虑。他们体验着临近死亡而留念人生的心情;经历着病痛的折磨而又希望康复的心情;他们怀着惧怕手术、化疗,而又要接受这些治疗的矛盾心理;带着将要过早抛离亲人放弃工作而又可能幸存的矛盾心态渡过整个病程。根据临床观察,大多数病人常表现为下列特征: (1)否认期: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防卫反应,患者在心理和感情上不承认客观现实,唯恐论断有误,到处求医会诊,潜意识中又不得不承认患上癌症,直至权威医院和专家做出结论为止。 (2)愤怒、沮丧期:这是一种有害于康复的病态心理反应。病人对医治无望或耐受不了病痛的折磨和治疗反应.觉得自己患癌症不公平,感到悲愤,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急躁、焦虑、爱发脾气,对治疗信心不足,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3)认可期:这是一种自我平衡的心理反应,主观努力适应客观的心理过程。病人认识到事实是无法改变的,能以平静的心理面对现实。 (4)升华期: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反应,对癌症治疗存活期及今后的生活有正确的估价,心境异常平静,努力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为社会和家庭做些有益的工作。 3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利用病人的心理活动,医护人员通过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改变病人的认识、情感和行为.改善病理心理状态和各种躯体症状,促进癌症向康复方向发展,以达到减轻和解除病痛,提高综合治疗的效果,降低各种治疗的副作用,延长患者存活期。主要是精神疗法,建议或指导患者学习气功、锻炼身体、组织患者交流战胜疾病的体会,另外还可以通过个别交谈,了解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区别对待。 3.1 患者既想了解自己的病情和预后,又害怕知道真相,对医务人员和亲属的言行、表情特别敏感,造成过度紧张,加重心理负担。对于否认期的病人多数我们采取“合理说谎”、“心理隐瞒”的对策,顺其自然.使患者能保持相对的心理平衡。 3.2 对于愤怒、沮丧期病人我们应帮助他们认识不良情绪,不平静的心情对疾病恢复的影响,交待治疗转归的可能性,引导他们配合治疗,并指导他们自己调节心理平衡的方法,安排学习气功,练习书法,养花等活动,慢慢矫正不平衡的心理。 3.3 对于认可期病人的心理平衡,不需特殊处理,可适当做些生活指导。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为病人创造温馨、舒适、安静优雅、温度适宜的生活环境。 3.4 对于升华期病人要安排好作息时间和文体活动,嘱其劳逸结合。最好新旧住院病人搭配安排同一病房,让升华期病人带新住院病人,把治疗的体会灌输给新住院病人,同时互相鼓励,达到缓解心理压力的作用。 4 体会 癌症是人们的心理、生理和环境体系中所有相关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癌症的治疗除了躯体治疗外,同样需要心理治疗,且贯穿于癌症治疗的全过程[3]。通过帮助癌症病人渡过了心理失衡期,深深感到心理护理的重要性。首先,心理护理应以患者为主角,这种医护与患者的角色转变,调动了病人的内在潜能。其次,医护人员除应有端正的医德医风,精良的技术,同时还应掌握癌症病人的心理变化的需要,给其满意的解答。第三,医护人员应与患者的家庭及其社会关系沟通、配合,创造一个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小环境,才能有效的提高心理护理的效果。我们通过各种渠道联系病人家属,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支持互助关系。主动向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让家属明白情感支持对肿瘤患者疾病的治疗起着决定性影响作用,取得家属的支持,积极参与病人的生活及心理护理。同时我们通过与家庭成员的沟通交流,协调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系,减轻病人的思想顾虑。 参考文献 [1]黄华兰,程一霓.不同治疗期癌症患者心理障碍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新医学,2001,2(9):797-798. [2]王建平.癌症病人心理干预新进展[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0,27(5):298-300. [3]李筱梅,郑英,张晓英.宫颈癌发病的术后护理[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12):741

癌症患者的几个心理阶段

癌症患者的几个心理阶段 否认期 多数病人在开始得知自己换了癌症时,最初的的反应多为否认的态度,他们会激励否认、拒绝、接受事实。那么这一时期的典型表现为坐立不安、心神不宁,企图逃离现实,他们怀着侥幸的心理四处求医,甚至是偏方,同时总在怀疑医生的诊断错了。这种否认的心理属于自我防卫性的表现。 愤怒期 当否定无法再继续下去时,代之而来的心理反应时气愤、心怀妒忌,病人常会怨恨的认为:“为什么我会得这种病,这不公平。”病人所表现的气愤情绪常常会迁怒家人和医护人员,这种愤怒是人面对死亡威胁时出现的一种发泄性心理反应,应予以理解。 协议期 协议期又称为讨价还价期。这一阶段持续时间一般很短,而且不如前两个阶段明显。所谓“讨价还价”可能是病人与自己的命运“讨价还价”,乞求命运之神给自己一个好运气,能够出现癌症消失或自愈的奇迹;也可能是病人与医护人员“讨价还价”,乞求医生给自己用“好药”,请权威专家给自己治疗。协议期的心理反应实际上是一种延缓死亡的企图,是一种自然的心理发展过程。 沮丧期 经历了前三个阶段以后,病人的身体更加虚弱,疾病更加恶化,认识到协商无效,自己将会失去所热爱的生活、家庭、工作极宝贵的生命,

这时他的气愤或暴怒,都会被一种巨大的失落感所代替。处于沮丧期的病人主要表现为对周围的食物淡漠、语言减少、反应迟钝、对任何东西不感兴趣,经常哭泣和悲伤,愿意独处或喜欢有一两位自己喜欢的人留在身边。此期持续时间较长,需要注意有的病人会出现轻生的念头。 接受期 在经历了以上四个阶段后,病情人在恶化,身体每况愈下,他们失去了一切希望和挣扎的力量,于是不得不接受现实。这个阶段病人往往会表现出惊人的坦然,不再抱怨命运。他们会很平静的别人一起完成自己尚未完成的事情。这时病人实现超越现实、超越自我的一个心理过程。

癌症患者的心理需要

癌症患者的心理需要 1癌症病人的心理特征分析 (1)怀疑否认期 患者突然得知确诊为癌症,企图以否认的心理方式来达到心理平衡,怀疑医生的诊断错误或检查上的错误。 (2)愤怒发泄期 否认之后,病人常会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悲痛,一旦证实癌症的诊断,病人会立即感到对世间的一切都有无限的愤怒和不平,有被生活遗弃、被 俗脚?的感觉。并把这种愤怒向周围的人发泄。如常借故各种理由表现出愤怒和嫉妒,常常与亲人、医护人员发生吵闹,事事感到不如意,不顺眼,还会认为所有人都对他不起,委屈了他。同进以怕周围人遗弃他。表现这些心理行为的如:大声喧哗,百般报怒,愤愤不平,这种情绪持续不定,会消耗病人战胜疾病与正常生活的精力。(3)悲伤抑郁期 当病人在治疗或休养过程中,想到自已还未完成的工作和事业,想到亲人及子女的生活、前途和家中的一切而自已又不能顾及时,便会从内心深处产生难以言状的痛楚和悲伤。再加上疼痛的折磨,用药难受,则进一步转化为绝望,从而产生轻生的念头,一旦产生了这种心理之后,就可能采取各种手段过早结束自己的生命。 (4)情感升华期 也有许多癌症患者虽有多种心理矛盾,但最终能认识到现实是无法改变的,惧怕死亡是无用的,而能以平静的心情面对现实,生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在短暂有限的时间里,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这就是升华,升华为积极的心理防范反应,病人把消极的心理转为积极的效应,以使心理通过代偿来达到平衡。病人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不但心理平衡,而且身体状态也会随心理状态的改变朝好的方面发展。 2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对癌症患者的护理,要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和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除创造安静、舒适、良好的修养治疗环境和提高病人同病魔作斗争的积极性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及时了解病人心理变化 随时掌握病人的心理变化情况,要了解病人真实的心理状态。就必须要把关心病人,对病人的职业、文化、家庭、配偶以及个人生活境遇等都就在有所了解,同时还应熟悉病人的治疗方案和具体治疗方法,在掌握全面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职业、心理反应、社会文化背景,同进或超前的测知他们将要或者可能出现的心理变化和心理规律,从而制定出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心理护理方案,如因病施护、因人施护等,以达到变“事后护理”为“事先控制”的目的。 (2)增强病人战胜病患的信念 癌症病人一旦获悉自己患了不治之症以后,生的欲望会降低,而死的欲望会增强。这时,护理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唤起病人的希望和求生的信念。护理过程中要用坚定的表情、不容置疑的语言取得病人的信赖。再以病人微小的病情改善事实,来帮助病人排除不良的心理状态。 当病人萌发希望之后,要进一步鼓励病人承担力所能及的生活事项,鼓励他们敢于驾驭生活。适当的活动不仅使身体受到直接锻炼,并能从压抑、焦虑、烦恼、

对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

对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 目的对癌症患者的心理四期进行干预,促进癌症患者对病情恢复。方法对108例癌症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其生活行为、运动、饮食、情绪调节等。结果通过心理四期的心理干预,减轻了不利于患者心理健康的负性心理,防止疾病进一步的恶化,促进疾病的恢复。结论癌症患者在心理上得到恢复,症状得到有效控制。 标签:癌症患者;心理活动干预;护理方法 癌症患者的心理活动比较复杂,但患者本身如何认识自己的疾病,对疾病的疑虑和恐惧,不同的思想情绪及对疾病所持的不同态度,都直接影响患者机体功能的调节,尤其是对癌症患者更为重要;癌症大多是因寒凝气滞血瘀,导致瘀而成结,结而成瘤,瘤而成癌,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免疫功能、内分泌功能等都会下降,会让癌细胞有更多的可乘之机,近3年来,我们对108例肿瘤患者进行了因人而异的心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2012年3月~2014年9月共收治肿瘤患者108例,其中男47例,女61例,年龄38~69岁,平均年龄54岁。 2 对心理四期进行干预 2.1怀疑否认期患者突然得知确诊为癌症,企图以否认的心理方式来达到心理平衡,他认为,人们的情绪和行为由他对事物的认知所决定,心理障碍是通过认知加工,在歪曲或错误的思维影响下促成的;这些歪曲和错误的思维包括:主观臆测、夸大、牵连个人、走极端[1]。护理方法:不必过早要求患者面对现实,更不必以局外人的身份来纠正他的行为,而应耐心的陪伴,多讲解关于癌症的相关知识,让患者了解病情,了解自己心理障碍的状况,教会患者区别躯体症状和情绪反应,了解心理障碍与自身疾病的关系,减轻心理障碍,产生出巨大的勇气和能量而为之奋斗。 2.2愤怒发泄期否认之后,癌症患者常会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悲伤,一旦证实癌症的诊断,患者会立即感到对世间的一切都有无限的愤怒和不平,有被生活遗弃、被命运作弄的感觉;如果借故各种理由表现出愤怒和嫉妒,这种情绪不定,会消耗患者战胜疾病与正常生活的精力,而使患者焦虑不安,过分夸大事件的后果,面对问题,只强调不利因素,而忽视有利因素;强烈的情绪变化(如恐惧、发怒等)会使心血管、呼吸、消化道、内分泌系统和新陈代谢的功能活动发生改变。而抑郁、悲观、无望感、失助感,则通过自主神经系统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引起胃肠分泌活动亢进、支气管痉挛、免疫力降低等,称为”保守退缩”反应。它是心脏病、溃疡病、癌症、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等病因之一[2]。护理方法:可用心理暗示的积极作用,比如在使用某些药物或做某些

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1.病情变化时的心理护理。当病人出现全身衰竭、失眠、疼痛、不能进食等多种症状时,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予必要的支持疗法,除力求改善全身状况外,更应注意对病人良好的心理支持,用历尽磨难终于战胜病魔的实例,以鼓励和激发病人同疾病作斗争。 2.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在病人进行手术时、放疗或化疗前,不仅要向病人宣传进行这种治疗的必要性,还要向病人讲清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病人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主动克服困难,积极配合治疗。 3.癌症患者心理护理中语言的作用。正如巴甫洛夫把语言所引起的有机体的反应称之为“万能的条件反射”一样,语 言是促进陪护者与病人相互交流信息与认识的工具,也是护理成功的前提。病人往往根据陪护者的言行来猜测自己的病情,因此,他们的言行,不仅代表个人的素质水平,还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情绪和信心。病人在愤怒、悲伤等心理阶段,对语言刺激异常敏感,对个人行为控制比较低下,为此,心

理护理首先要用语言去温暖他们的心,抚慰他们的心理创伤,调理他们的心态平衡。 4.及时了解病人心理变化。随时掌握病人的心理变化情况,要了解病人真实的心理状态,就必须体贴关心病人,对病人的职业、文化、家庭、配偶以及个人生活境遇等,进行必要的了解,同时还应熟悉病人的治疗方案和具体治疗方法。在掌握上述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职业、心理反应、社会文化背景,同步或超前地测知他们将要或者可能出现的心理变化和心理规律,从而制定出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心理护理方案,诸如因病施护、因人施护等,以达到变“事后护理”为“事先控制”的目的。 5.增强病人战胜病患的信念。有些病人一旦获悉自己患了癌症以后,生的欲望会降低,而死的欲望会增强。这时,护理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唤起病人的希望和战胜癌症的信念。护理过程中要用坚定的表情、不容置疑的语言取得病人的信赖。再以病人微小的病情改善事实,来帮助病人排除不良的心理状态。当病人萌发希望之后,要进一步鼓励病人承担力所能及的生活事项,鼓励他们敢于驾驭生活。适当的活动不仅使身体受到直接锻炼,并能从压抑、焦虑、烦恼、苦闷中解脱出来,达到移情益志,对心理起到积极的调控作用

癌症患者采用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

癌症患者采用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9-08-06T14:05:21.000Z 来源:《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5期作者:刘莎李梅枝江承川[导读] 对癌症患者采用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能提高生活质量且改善心理状态,值得推荐。 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长沙 410007 项目编号:2017D08 项目内容:“身心灵”全人健康护理模式对肿瘤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接收的癌症患者58例,抽签法分观察组(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29例,比较两组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较对照组低,生活质量较对照组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对癌症患者采用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能提高生活质量且改善心理状态,值得推荐。 【关键词】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癌症;心理状态;护理效果 癌症是目前常见的疾病,上皮组织恶性肿瘤导致患者表现为局部肿块、出血、梗阻与溃疡等症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生活习惯、职业、环境污染、遗传或免疫等因素有直接联系,病情加重导致机体发生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或者类癌综合征等并发症,直接威胁生命健康,患病后患者对疾病知识存在错误理解易产生不良心理情绪,使得生存质量明显降低,因此早期配合对症护理模式很重要,将痛苦经历转化为生活动力,摆脱精神困扰且提高生存质量[1]。为分析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择2017年5月-2019年4月我院接收的癌症患者58例,观察组(n=29):男18例,女11例,年龄51-76岁,平均年龄(58.34±6.29)岁;疾病类型:肺癌有10例,胃癌有12例,乳腺癌4例,其他3例;对照组(n=29):男19例,女10例,年龄51-76岁,平均年龄(58.34±6.29)岁;疾病类型:肺癌有9例,胃癌有8例,乳腺癌有3例,其他有9例。比较两组年龄或疾病类型等基本资料无差异(P> 0.05),不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给予饮食指导、疾病宣教、放化疗不良反应护理与药物指导等措施[2]。 观察组给予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①准备阶段:以患者入院先后顺序为基点进行合理划分,深入访谈每位患者与家属,详细掌握年龄、病史与文化层次等基础资料,成立专业的康复小组,组内成员包括心理咨询师、临床医师与临床经验较丰富的护士,定期对组内成员实施培训,提高专业技能与实践操作,完成活动设计与健康教育等内容制订。②实施阶段: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将“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理念落实到实处,告知其与家属不良情绪对病情康复造成的影响,给予同伴教育讲解典型的治愈良好病理,重建信心且提高依从性,同时利用呼吸运动的形式改善心理应激反应,培养健康心态,鼓励患者阐述内心的想法,分享心路历程缓解不良情绪[3]。指导患者采用深度呼吸法、肌肉放松练习、冥想或关节经络活动操等形式转移疾病注意力,活动期间强化其挑战与不怕吃苦的精神,提高机体抵抗力与免疫力,同时护士与患者主动交流沟通制定未来的康复方案,借助支持网络对学习中的收获,推动治疗流程能顺利进行[4]。 1.3观察指标 心理状态:参考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5]评价。 生活质量: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简表,内容是生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关系与精神状态,百分制表示,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SPSS22.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x±s),t检验。计数资料[n/(%)],检验。P<0.05,具统计学差异[6]。 2 结果 2.1 生活质量 观察组生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关系与精神状态较对照组均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见表1。 2.2 心理状态 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妇科手术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妇科手术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1-11-30T15:31:05.170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10期供稿作者:邹荣华 [导读] 妇科手术患者往往需要暴露自己的私密部位,他们更需要得到一视同仁的关照,医护人员尤其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 邹荣华 (江西省安福县人民医院江西安福343200) 【中图分类号】R782.0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092-01 1焦虑和恐惧 患者时常表现为烦燥不安、失眠、食欲不振或对环境刺激过于敏感,医护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的感受,并帮助其尽快适应陌生的住院环境。 2情绪不稳定和易冲动 这是忠孝在与疾病和环境变化的抗争中,不能自拔而的情绪发泄,甚至会与医务人员、病友发生冲突。医务人员应营造良好的就医氛围和住院环境,使病人情绪能尽快稳定下业,以利术后康复。 3依赖性增加和适应性降低 患者时常表现为软弱无力,对自己日常行为和生活管理自信心不足,医护人员应允许患者充分的、适宜地倒退及依赖他人,在生活上尽量满足其需求。 4自尊和羞怯 妇科手术患者往往需要暴露自己的私密部位,他们更需要得到一视同仁的关照,医护人员尤其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如男性医生检查操作应有护士陪同。 5孤独和疑虑 许多因子宫肌瘤而切除子宫的患者,因担心肌瘤恶变或误诊而产生疑虑,又难以启齿与人交流,医护人员应认真细致地完善术前相关检查,明确诊断,把握手术指征。另有意安排其与同类疾病术后恢复期的患者交流。绝大多数术后病理报告良性的应如实相告,打消患者疑虑。 6悲观和抑郁 口才因器管切除(如子宫)丧失生育能力,或担心术后对性生活和女性特征的影响而显得自卑、郁闷,医务人员术前应与其配偶充分沟通,(包括术式的选择,如全宫切除还是次全切除,保留宫颈),取得配偶的同意和理解,并要求其尽量陪护在患者身边,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对年青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协助其采用辅助生殖技术。 7习惯性心理和客观感觉异常 多数妇科手术患者,因术后不习惯在床上使用便器,而形成尿潴留或便秘,医护人员术前就指导训练其在床上使用便器,术后病情允许应督促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以利康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