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第三章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第三章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第三章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名词:染色体真核细胞细胞分裂时期可以被碱性染料着色的一类小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染色体组二倍体生物的配子中所包含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彼此不同的一组染色体称为染色体组。

同源染色体是指二倍体细胞中来源相同,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分别来自父母一方的一对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上分别携带着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

染色体组型把某生物个体或分类群体的体细胞内有恒定特征的整套染色体按它们的相对恒定特征排列起来的图像。

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配子形成过程中进行的一种有丝分裂。染色体在前减数分裂间期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第一次分裂着丝粒不分开,只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因此称为减数分裂。

染色体组型分析将一个细胞的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用显微照片剪贴的方法,按一定系统排列起来,对其染色体数目、长度、着丝粒及副缢痕的数目、大小、位置等染色体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姊妹染色单体由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形成的仍由着丝粒相连的两个子染色体。

习题

一、问答题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遗传基础的异同点是什么?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细胞核无膜包围,为类核核有双层膜包围

染色体环状DNA分子核中有染色质或染色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为环状DNA分子

连锁群数目一个基因连锁群 1个或多个连锁群

染色体组成 DNA裸露或结合少量蛋白质 DNA同组蛋白结合,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裸露

DNA顺序很少或没有重复顺序有重复顺序

细胞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

性系统基因由供体质受体单向传递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含同等基因组的配子融合

绘有丝分裂中期典型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各称。

3.简述核小体的结构和染色体的四级结构模型。

染色体的一级结构:核小体

染色体二级结构:螺旋体

染色体三级结构:超螺旋体

染色体四级结构:中期染色体。

4.简述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过程。

5.什么是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

常染色质是细胞分裂间期和早前期染色质丝折叠疏松,高度伸展,染色时不易分辩,而在细胞分裂中期螺旋折叠达到最大程度,染色时着色很浓的染色质。

异染色质是指间期和早前期染色质仍处于固缩状态,结构外比较紧密,染色时较浓的染色质区段。

6.简述有丝分裂的过程,说明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7.简述减数分裂的过程,说明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8.怎样区分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各分裂期的细胞。

9.试述联会的遗传学意义。

答:联会是减数分裂前期I粗线期同源染色体形成联会复合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发生对等片段的交换,使得产生的配子发生基因重组,增加了后代基因组成的多样性,有利于物种的生存与发展。同源染色体的联会是保证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的基础。

10.某生物有3对同源染色体,其中两对是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一对是端部着丝粒染色体,请画出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动态模式图。

11.显微镜下看到如下细胞图像(图2-1),这种图像出现在什么时期?为什么?

答:因为这个细胞只有一对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分别被拉向两极的染色体由两个染色单体组成,因此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12.豌豆有14条染色体,问它能形成多少种配子? (27。对于每对同源染色体,会产生两种分离结果。豌豆14条染色体,为7对同源染色体,因此有27种配子形成。)

13.单倍体生物(如菌类)能进行减数分裂吗?为什么?(不能进行减数分裂。因为这些生物的细胞分裂形式为无丝分裂)

14.虽然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46条,但极少数细胞为92条,如何解释?

二倍体生物体细胞的分裂过程中,也会因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不

正常分裂,出现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情况。

15.某一合子,有两对同源染色体A和a及B和b,你预期在生长期中,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应该是下列哪一种:AaBB、AABb、AaBb、或aabb、AABB?还有其它组合吗?这个个体成熟了,产生了配子,你预期产生哪种配子?

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应为AaBb。产生AB、Ab、aB、ab配子。

二、填空题

1.玉米体细胞中有20条染色体(2n=20),下列组织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为:叶肉细胞______,根尖细胞______,胚细胞______,胚乳细胞______,胚囊母细胞______,卵细胞______,反足细胞______,花药壁细胞______,花粉管核______,果皮细胞______。20 20 20 30 20 10 10 20 10 20

2.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2n=8),下列各阶段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为:有丝分裂前期______、______,有丝分裂后期

______、______,中期I______、______,末期I结束______、______,末期Ⅱ结束______、______,G1期______、______,前期I______、

______。(8,16;16,0;8,16;4,8;4,0;8,0;8,16)

3.一个个体有10条染色体(2n=10),在形成配子时其父母双方的染色体在配子中可能有______种组合方式,其中配子中全部是一个亲本的(父方或母方)染色体的比例是______。 25,(1/2)5×2

4.一个大孢子母细胞可产生______个配子,一个小孢子母细胞可产生_____个精子;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_____个精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可产生_____个卵子。1,8,4,1

5.最容易进行染色体计数和鉴别染色体形态特征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_____期,减数分裂的_____期。中,终变

6.根据染色体的着丝粒的位置可以将染色体分为四类:_____,

_____,_____,_____。中部着丝粒染色体近中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端部着丝粒染色体

7.在有丝分裂期中,中期以前每条染色体含条染色单体,后期DNA的倍数是_____倍。2,4

8.次级缢痕常与______的形成有关,故又称______,它与主缢痕的区别在于______。核仁,核仁组织者,无着丝粒

9.果蝇的多线染色体是由于______不断长大而不分裂,______却连续复制并且______的结果,它很容易建立______,同时还可鉴定______的变化。细胞,染色体,在体细胞中同源染色体配对,染色体带及带间分布图,染色体结构和基因顺序

10.正常女性出生后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停留在______时期。减数第一

次分裂前期

11.细胞生化代谢最活跃的时期是______,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停留在细胞周期的_____期。核仁消失发生在细胞周期的______期。细胞分裂间期,间期,前期末

12.马的体细胞中有64条染色体,驴有62条染色体,骡子的染色体数为。骡子形成可育配子的概率为______。63,(1/2)63×2(骡子的63条染色体中,或者马的染色体都到一个子细胞中,而这个子细胞中无驴的染色体,或者驴的染色体都到一个子细胞中,而这个子细胞中无马的染色体,一般不考虑马和驴的染色体同时都到一个子细胞的情况)

13.基因A、B处于不同的染色体上,将基因型Aabb的玉米产生的花粉给基因型aaBb的玉米授粉。所得籽粒的胚乳基因型有______种,它们是______。4 AaaBBb aaaBBb Aaabbb aaabbb(Aabb型产生Ab、ab两种类型的精子,aaBb型产生aB、ab两种类型的四分体,形成aaBB,aabb 两种类型的极核)

14.联会复合体的主要功能为______,______。(稳定两个同源染色体成员在恒定的距离;可能会在适当条件下激活染色体的交换)

15.减数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分开的是_____,减数第二次分裂分开的是_____。同源染色体,姊妹染色单体

16.真核生物复制期发生包括______的复制,______和______的合成。

三、选择题

1.目前已知最简单的生物体是( E ),最简单的原核生物是( D )。

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支原体

E.类病毒

2.生物进行独立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D )

A.核酸

B.蛋白质

C.核酸和蛋白质

D.细胞

E.器官

3.最简单的生物体其成分至少具备(B )

A.细胞

B.核酸

C.蛋白质

D.细胞核

4.核仁组织者与( D )的合成有关。

A.蛋白质

B.mRNA

C.tRNA

D.rRNA

5.细胞分裂中期看不到核仁的原因是( B )

A.核膜解体,核仁分散到胞质中。

B.染色质形成染色体,核仁形成区的染色质也被集中到各个染色体上。

C.核消失,核仁被溶酶体消化。

D.核分散,核仁扩大,因染色过浅看不到。

☆6.小鼠卵细胞核中DNA的含量为2.5毫微克(pg),双线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DNA的含量约为( D )毫微克。

A. 2.5

B. 5

C. 7.5

D. 10

E. 20

7.减数分裂前期I同源染色体配对始于( B),同源染色体相互排斥趋向分开发生在( D)。

A.细线期

B.偶线期

C.粗线期

D.双线期

E.终变期

8.减数分裂过程中,只有一次着丝粒纵裂,它发生在( D )。

A.后期I

B.中期I

C.前期Ⅱ

D.后期Ⅱ

9.正常男性的精子中只含有父亲的染色体的概率为( A )

A.(1/2)23

B.1-(1/2)23

C.(1/2)46

D.1-(1/2)46

10.孟德尔规律不适于原核生物,因为原核生物( B )

A.没有核膜

B.主要进行无性繁殖

C.分裂时染色体是粘在质膜上的

D.分裂不规则

11.核仁、核膜消失,发生在有丝分裂( D )之末。

A.间期

B.中期

C.后期

D.前期

12.某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4,其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粒数为(B )。

A.12

B.48

C.24

D.96

13.对于减数分裂中期I,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A.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配对

B.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体间发生对应片段交换

C.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D.同源染色体臂端部位于赤道上,着丝粒分居赤道两侧

14.对于一个二倍体(2n)生物来说,下面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减数第二次分裂和有丝分裂十分相似

B.在前期I的粗线期姊妹染色单体间可发生交换

C.前期Ⅱ与有丝分裂前期的区别是前期Ⅱ只有n条染色体

D.在前期I的粗线期,可形成2n个二价体

☆15.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交换和细胞学上观察到的交叉现象是( B )。

A.同时发生的

B.先交换后交叉

C.先交叉后交换

遗传学第三版答案第3章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第三章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1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在哪里?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这两种分裂各有什么意义?那么,无性生殖会发生分离吗?试加以说明。 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 (1)有丝分裂是体细胞的分裂方式,而减数分裂一般仅存在于生殖细胞中。(2)有丝分裂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染色体数由2n-2n,减数分裂DNA 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由2n-n。 (3)有丝分裂在S期进行DNA合成,然后经过G2期进入有丝分裂期。减数分裂前DNA合成时间较长,合成后立即进入减数分裂,G2期很短或没有。 (4)有丝分裂时每一条染色体独立活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会发生配对、联会、交叉、交换等。 (5)有丝分裂进行的时间较短,一般为1-2小时,减数分裂进行时间长, 例如人的雄性配子减数分裂需24小时,雌配子甚至可长达数年。 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通过有丝分裂维持了生物个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组织及细胞间遗传组成的一致性);并且保证了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单细胞生物及无性繁殖生物个体间及世代间的遗传组成的一致性)。 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1)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中的染色体数目交替(2n-n-2n),保证了物种世代间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分开,移向两极是随机的(染色体重组) ,加上同源染色体的交换(染色体片断重组) ,大大增加了配子的种类,从而增加了生物的变异,提高了生物的适应性,为生物的发展进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是由生物体自身的分裂生殖或其体细胞生长发育形成个体过程一般没有和其他个体或结构发生基因交流,自身也不发生减数分裂,因此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分离,但由于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通过无性生殖方式产生的个体也有可能会发生变异。 2 水稻正常的孢子体组织,染色体数目是12对,问下列各组织的染色体数目是

高中生物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学案)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概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有关基因与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2)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2)参与类比推理的过程,提出与萨顿假说相似的观点,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习重点】 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学习难点】 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学习方法】 课前导学、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迁移创新 【典型例题解析】 例1 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已知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那么,正常情况下该生物在减数分裂形成精子过程中,基因的走向不可能的是() (A)A与B走向一极,a与b走向另一极 (B)A与b走向一极,a与B走向另一极 (C)A与a走向一极,B与b走向另一极 (D)A或a走向哪一极、B或b走向哪一极都是随机的 解析基因在染色体上,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也就是说,基因A和a会分离、基因B和b会分离,因此,正常情况下选项(C)是不可能发生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A或a走向哪一极、B或b走向哪一极都是随机的,因此,AaBb的个体可产生AB、Ab、aB、ab四种类型的配子。答案:(C)。 例2 右图是基因型为RrDd的某种动物一个卵细胞基因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 答: (1)该种动物体细胞内含有对同源染色体。 (2)由此图可判断该动物雌性个体最多能形成种类型的卵细胞。 (3)研究基因R和r在形成卵细胞时的传递规律,符合基因的定律中的;研究基因R、r和D、d在形成卵细胞时的传递规律,符合的基因的定律。 解析(1)图中所示的卵细胞的染色体为2条,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该个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1/2,因此该种动物细胞内的有2对同源染色体。 (2)从图中可知,R和D位于2条非同源染色体上。也即RrDd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RrDd的个体经过减数分裂可产生RD、Rd、rD、rd四种类型的配子。 (3)R和r是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符合分离定律。Rr和Dd两对等位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答案:(1)2。(2)4。(3)分离;自由组合。 【课前导学】 A、自主学习 一、萨顿的假说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 ____________的形态结构。 2.在体细胞中基因____________存在,染色体也是____________存在。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一个,同样,成对的染色体也只有一条。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____________方,一个来自____________方。____________ 也是如此。 4.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____________,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果蝇中控制白眼的基因(用w表示)位于X染色体上,而____________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若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 W X W,可产生配子____________,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可产生配子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雌雄配子受精可得后代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让F1杂交可得F2,其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条染色体上有____________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____________排列。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教案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教学设计 张微华生物组 一、教材分析 在《分子与细胞》模块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但是对于什么是基因,以及基因与核酸、染色体的关系,却一无所知。而在在《遗传与进化》模块中,学生先学习孟德尔的遗传的两个基本定律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再学习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这样的教学顺序安排体现了科学研究的真实过程,更能使学生体会遗传学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实验、研究、推理、修正和发展的过程,也能使学生更好地体会科学研究往往是多角度的、多维度的。同时,这种重新演绎当年科学家探究过程的教学安排,利用了“类比推理”方法,是对“假说演绎法”科学方法的进一步培养。 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清楚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真正把抽象的基因具体化,能够从减数分裂的角度理解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把遗传与减数分裂、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真正融合起来同时,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后面伴性遗传、基因的表达、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生物进化的变异来源、人类遗传病的传递规律等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模块内容之前,已经粗略地了解了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清楚了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也清楚了基因的分离定

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内容,同时又学习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并且高中学生已经具有比较强的分析、推理的抽象思维的能力,为本节课的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学习奠定了知识与能力上的基础。学生在学习前面的知识后,也期待更深入地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原因,因而对本节知识的学习有心理上的准备。高中学生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使本节课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基础的教学过程能够顺利得以实施。 但是,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对类比推理的方法比较难理解,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微观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基因与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的平行行为。 2.知道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内容。 3.能用遗传的染色体学说阐明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二)能力与方法 1.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使学生学会严密的推理思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实践动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遗传学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合作、尊重科学、乐于探索生命奥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 11、性状: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形态、生理或行为特征称为性状(character/trait) 13、相对性状:不同生物个体在单位性状上存在不同的表现,这种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 称为相对性状 14、显性(dominate)性状:在子一代中出现来的某一亲本的性状。 15、隐性 (recessive)性状:在子一代中未出现来的某一亲本的性状。 17、基因型(genotype):指生物个体基因组合,表示生物个体的遗传组成,又称遗传型; 18、表现型(phenotype):指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简称表型。 19、纯合基因型:具有一对相同基因的基因型称为纯合基因型(homozygous genotype),如 CC和cc;这类生物个体称为纯合体(homozygote)。 ●显性纯合体(dominant homozygote), 如:CC. ●隐性纯合体(recessive homozygote), 如:cc. 21、基因的分离定律: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体中各自保持其独立性,在配子形成时,彼此分 开,随机地进入不同的配子,在一般情况下:F1杂合体的配子分离比 为1:1,F2表型分离比是3:1,F2基因型分离比为1:2:1 22、测交(test cross)法:即把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亲本杂交,根据侧交子代(Ft)的 表现型和比例测知该个体的基因型。 23、独立分配定律:支配两对(或两对以上)不同性状的等位基因,在杂合状态时保持其独 立性。配子形成时,各等位基因彼此独立分离,不同对的基因自由组合。 24、系谱分析法:用图解表明一个家族中某种性状(或遗传疾病)发生的情况,进而判断该 性状(或遗传疾病)的遗传方式。 27、外显率(penetrance):指在特定环境中,某一基因型(常指杂合子)个体显示出预期表型 的频率(以百分比表示)。就是说同样的基因型在一定的环境中有的 个体表达了,而有的个体可能没有表达,这样外显率就小于100% ——不完全外显。外显率为100%——完全外显 28、表现度(expressivity):是指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 29、共显性/并显性: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合体中都表达的遗传现象。 30、镶嵌显性:由于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双亲的性状在子代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表现的镶 嵌图式。 31、隐性致死基因:在杂合时不影响个体的生活力,但在纯合时有致死效应的基因。 32、显性致死基因(dominant lethal gene):在杂合状态下即表现致死作用的致死基因 33、复等位基因:在群体中占据某同源染色体同一座位的两个以上的决定同一性状的基因 34、基因互作:基因在决定同一生物性状表现时,所表现出来的相互作用。 35、互补基因:两对非等位的显性基因同时存在并影响生物的某同一性状时才使之表现该性 状,其中任一基因发生突变都会导致同一突变性状出现,这类基因称为互补基因。 37、叠加效应:不同基因对性状产生相同影响,只要两对等位基因中存在一个显性基因,表 现为一种性状;双隐性个体表现另一种性状;F2产生15:1的性状分离比例。 这类作用相同的非等位基因叫做叠加基因 38、上位效应:影响同一性状的两对非等位基因中的一对基因(显性或隐性)掩盖另一对显 性基因的作用时,所表现的遗传效应称为上位效应,其中的掩盖者称为上位 基因,被掩盖者称为下位基因。 39、显性上位:在上位效应中,起掩盖作用的是一个显性基因,使另一个显性基因的表型被 抑制,孟德尔F2表型比率被修饰为12:3:1

遗传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Chapter 1 AnIntroduction toGenetics (一)名词解释: 遗传学: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遗传: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二)选择题:?1.1900年(2))规律的重新发现标志着遗传学的诞生. ?(1)达尔文(2)孟德尔(3) 拉马克(4)克里克 2.建立在细胞染色体的基因理论之上的遗传学, 称之( 4 )。 (1)分子遗传学(2)个体遗传学(3)群体遗传学(4)经典遗传学?3.遗传学中研究基因化学本质及性状表达的内容称(1 )。 (1)分子遗传学(2)个体遗传学(3)群体遗传学 (4)细胞遗传学 4. 通常认为遗传学诞生于(3)年。?(1)1859 (2)1865 (3) 1900 (4)1910?5.公认遗传学的奠基人是(3): (1)J·Lamarck (2)T·H·Morgan(3)G·J·Mendel (4)C·R·Darwin?6.公认细胞遗传学的奠基人是(2):?(1)J·Lamarck (2)T·H·Morgan(3)G·J·Mendel(4)C·R·Darwin Chapter2Mitosisand Meiosis 1、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在哪里?从遗传学角度来看,这两种分裂各有什么意义?那么,无性生殖会发生分离吗?试加说明。 答: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列于下表:

有丝分裂的遗传意义: 首先:核内每个染色体,准确地复制分裂为二,为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在遗传组成上与母细胞完全一样提供了基础。其次,复制的各对染色体有规则而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核中从而使两个子细胞与母细胞具有同样质量和数量的染色体。 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首先,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四个子细胞,发育为雌性细胞或雄性细胞,各具有半数的染色体(n)雌雄性细胞受精结合为合子,受精卵(合子),又恢复为全数的染色体2n。保证了亲代与子代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为后代的正常发育和性状遗传提供了物质基础,保证了物种相对的稳定性。 其次,各对染色体中的两个成员在后期I分向两极是随机的,即一对染色体的分离与任何另一对染体的分离不发生关联,各个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均可能自由组合在一个子细胞里,n对染色体,就可能有2n种自由组合方式。 例如,水稻n=12,其非同源染色体分离时的可能组合数为212 =4096。各个子细胞之间在染色体组成上将可能出现多种多样的组合。 此外,同源染色体的非妹妹染色单体之间还可能出现各种方式的交换,这就更增加了这种差异的复杂性。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水稻的正常的孢子体组织,染色体数目是12对,问下列各组织染色体数是多少? 答:(1)胚乳:32;(2)花粉管的管核:12;(3)胚囊:12;(4)叶:24;(5)根端:24;(6)种子的胚:24;(7)颖片:24。 3。用基因型Aabb的玉米花粉给基因型AaBb的玉米雌花授粉,你预期下一代胚乳的基因型是什么类型,比例为何? 答:胚乳是三倍体,是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的结果。预期下一代胚乳的基因型和比例为下列所示: 4. 某生物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一对是中间着丝粒,另一对是端部着丝粒,以模式图方式画出:(1)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图; (2)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图。

遗传学名词解释

外显子:把基因内部的转译部分即在成熟mRNA中出现的序列叫外显子。 复等位基因:在种群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座位上,可以存在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构成一个等位基因系列,称为复等位基因。 F因子:又叫性因子或致育因子,是一种能自我复制的、微小的、染色体外的环状DNA分子,大约为大肠杆菌全长的2%,F因子在大肠杆菌中又叫F质粒。 母性影响:把子一代的表型受母本基因型控制的现象叫母性影响。 伴性遗传:在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形状与性别相连锁,这种遗传方式叫伴性遗传。 杂种优势: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以及产量和品质等性状上比双亲优越的现象。 F′因子:把带有部分细菌染色体基因的F因子叫F′因子。 隔裂基因:真核类基因的编码顺序由若干非编码区域隔开,使阅读框不连续,这种基因称为隔裂基因,或者说真核类基因的外显子被不能表达的内含子一一隔开,这样的基因称为隔裂基因。 细胞质遗传:在核外遗传中,其中由细胞质成分如质体、线粒体引起的遗传现象叫细胞质遗传。 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转座因子:指细胞中能改变自身位置的一段DNA序列。 基因工程(遗传工程):狭义的遗传工程专指基因工程,更确切的讲是重组DNA技术,它是指在体外将不同来源的DNA进行剪切和重组,形成镶嵌DNA分子,然后将之导入宿主细胞,使其扩增表达,从而使宿主细胞获得新的遗传特性,形成新的基因产物。 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着色较浅,呈松散状,分布在靠近核的中心部分,是遗传的活性部位。着色较深,呈致密状,分布在靠近核内膜处,是遗传的惰性部位。又分结构异染色质或组成型异染色质和兼性异染色质。前者存在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及核仁组织区,后者在间期时仍处于浓缩状态。 等显性(并显性,共显性):指在F1杂种中,两个亲本的形状都表现出来的现象。 限性遗传与从性遗传:限性遗传是指位于Y染色体(XY型)或W染色体(ZW型)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现的现象。从性遗传指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连锁群:存在于一个染色体上的各个基因经常表现相互联系,并同时遗传于后代,这种存在于一个染色体上在遗传上表现一定程度连锁关系的一群基因叫连锁群。 性导:利用F′因子形成部分二倍体叫做性导。 核型和核型分析:通常把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数目称为核型,通过细胞学观察,取得分散良好的细胞分裂照片,就可测

遗传学名词解释(中英对照版)

遗传学名词解释(中英对照版) abortive transduction 流产转导:转导的DNA片段末端掺入到受体的染色体中,在后代中丢失。 acentric chromosome 端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粒在最末端。 Achondroplasia 软骨发育不全:人类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表型为四肢粗短,鞍鼻,腰椎前凸。 acrocetric chromosome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着丝粒位于染色体末端附近。 active site 活性位点:蛋白质结构中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构域。 adapation 适应:在进化中一些生物的可遗传性状发生改变,使其在一定的环境能更好地生存和繁殖。 adenine 腺嘌呤:在DNA中和胸腺嘧啶配对的碱基。 albino 白化体: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突变。动物或人的皮肤及毛发呈白色,主要因为在黑色素合成过程中,控制合成酪氨酸酶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allele 等位基因:一个座位上的基因所具有的几种不同形式之一。 allelic frequencies (one frequencies)在群体中存在于所有个体中某一个座位上等位基因的频率。 allelic exclusion 等位排斥:杂合状态的免疫球蛋白基因座位中,只有一个基因因重排而得以表达,其等位基因不再重排而无活性。 allopolyploicly 异源多倍体:多倍体的生物中有一套或多套染色体来源于不同物种。 Ames test 埃姆斯测验法:Bruce Ames 于1970年人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大鼠)肝微粒体法来检测某些物质是否有诱变作用。 amino acids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自然界中存在20种不同的氨基酸。 aminoacyl-tRNA 氨基酰- tRNA:tRNA的氨基臂上结合有相应的氨基酸,并将氨基酸运转到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 aminoacyl-tRNA synthetase 氨基酰- tRNA合成酶:催化一个特定的tRNA结合到相应的tRNA分子上。因有20种氨基酸,故有20种氨基酰- tRNA合成酶。 amniocentesis 羊膜穿刺术:产前诊断中一种采羊水的方法。 amorph 无效等位基因:一种突变的形式,突变后的基因不能指令合成有功能的蛋白质。 amphiodiploid 双二倍体:即异源四倍体。 amplification 扩增:许多DNA拷贝的产物来自DNA的一个主要区域。 aneuploid 非整倍体:一种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体,细胞中增加或减少一条或几条染色体。 annealing 退火:即DNA复性,降低温度使两条DNA单链重新互补结合形成双链的过程。 antibody 抗体:一种免疫蛋白分子,由免疫系统产生,可识别特异抗原并与之结合。 anticodon 反密码子:在tRNA的反密码子环上的三个相连的碱基可和mRNA上的密码子 互补结合。 antigen 抗原:任何一种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并能与之特异结合的大分之物质。 AP site AP位点:即脱嘧啶脱嘌呤的位点,由DNA上碱基糖苷链的断裂形成,在修复时可供脱嘧啶嘌呤内切酶识别。 ascospore 子囊孢子:某些真菌产生的有性孢子,位于子囊中,为单倍性,常呈线状排列。 attached X 并联X染色体:一对果蝇的X染色体端端相连,作为一个单位进行遗传。

遗传学第三版答案第3章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第三章遗传地染色体学说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地区别在哪里?从遗传学地角度来看,这两种分裂各有什么意义?那么,无性生殖会发生分离吗?试加以说明. 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地区别: ()有丝分裂是体细胞地分裂方式,而减数分裂一般仅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有丝分裂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染色体数由,减数分裂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由.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有丝分裂在期进行合成,然后经过期进入有丝分裂期.减数分裂前合成时间较长,合成后立即进入减数分裂,期很短或没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有丝分裂时每一条染色体独立活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会发生配对、联会、交叉、交换等. ()有丝分裂进行地时间较短,一般为小时,减数分裂进行时间长, 例如人地雄性配子减数分裂需小时,雌配子甚至可长达数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有丝分裂地遗传学意义: 通过有丝分裂维持了生物个体地正常生长和发育(组织及细胞间遗传组成地一致性);并且保证了物种地连续性和稳定性(单细胞生物及无性繁殖生物个体间及世代间地遗传组成地一致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减数分裂地遗传学意义: ()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中地染色体数目交替(--),保证了物种世代间染色体数目地稳定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分开,移向两极是随机地(染色体重组) ,加上同源染色体地交换(染色体片断重组) ,大大增加了配子地种类,从而增加了生物地变异,提高了生物地适应性,为生物地发展进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地结合,而是由生物体自身地分裂生殖或其体细胞生长发育形成个体过程一般没有和其他个体或结构发生基因交流,自身也不发生减数分裂,因此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分离,但由于外界环境条件地影响通过无性生殖方式产生地个体也有可能会发生变异.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水稻正常地孢子体组织,染色体数目是对,问下列各组织地染色体数目是 多少? ()胚乳;()花粉管地管核;()胚囊;()叶;()根端;()种子地胚;()颖片; 解析:()胚乳= ()花粉管地管核= ()胚囊= ()叶= ()根端= ()种子地胚= ()颖片= 用基因型地玉米花粉给基因型地玉米雌花授粉,你预期下一代胚 乳地基因型是什么类型,比例如何? 解析:基因型地花粉产生地雄配子, 基因型产生地极核为,,和 胚乳基因型为,,,,,,和,比例相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某生物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一对染色体是中间着丝粒,另一端是端部着丝粒, 以模式图方式画出:

第三章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第三章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孟德尔的分析之美,是因为从杂交试验得到的资料,可以用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来说明;而且还可根据这两个定律,预测另一些杂交实验的结果。孟德尔的分析都用假设的遗传因子或基因来表示,但没有谈到基因的物质基础或基因在细胞中的位置。尽管孟德尔定律在很多生物中得到证实,但下一个问题显然是:细胞中什么结构可以和基因相对应? 早在1900年以前,生物学家就仔细地记录了细胞分裂时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一系列变化。他们注意到细胞内的细胞核(nucleus)和细胞质(cytoplasm)的显明区别,也在分裂时看到叫做染色体(chromosomes)的细胞器的出现,并且详细地描述了细胞分裂和受精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 孟德尔定律在1900年重新发现后,Sutton和Boveri就注意到杂交试验中基因的行为跟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完全平行,因而他们在1903年提出假设,认为孟德尔遗传因子是在染色体上。我们要懂得这个假设,想先说明细胞的一般结构,进而详细地说明细胞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 第一节细胞 生命的单位是细胞。细胞主要可分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核位于细胞质之中(图3-1)。动植物细胞质周围有细胞膜(cell mem-brane),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外面还有细胞壁(cell wall)。

细胞质细胞质是粘稠的胶体,周围有细胞膜。细胞膜由内外两分子层构成,其成分是脂质,两层之间嵌有蛋白质。细胞膜把细胞分为内外两侧,它的功能是维持细胞内物质浓度和电化学梯度,调节代谢物质的出入等。细胞质中含有: 中心粒(centrioles)主要见于动物,由27条很短的微管(microtubules)组成;从横切面看,是9个三联微管(9×3=27)盘绕成的环状结构。可能与细胞分裂有关,确切作用还不清楚。 线粒体(mitochondria)是双膜构造,外层是外壁,里面是内壁。内壁向内突出形成很多褶叠,内含有产生能量的酶系,包括三磷酸腺苷(ATP)的合成和还原,碳素化合物的氧化。它的位置往往是在进行吸能过程(endergonic process)的结构附近,如靠近收缩单位。 核糖体(ribosomes)核糖体常存在于由膜组成的网状结构——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上。内质网主要分颗粒型和非颗粒型两种,核糖体存在于颗粒型内质网上。它是由大小两个亚单位构成的小颗粒。蛋白质的合成在核糖体上进行。 溶酶体(lysosomes)一种微小颗粒,呈球形或长圆形,也有双层的膜。内含蛋白酶、核酸酶和其它水解酶(hydrolase),但大都是一些原酶(proenzymes),处于失活状态。在高等生物中,当细胞停止执行功能时,这些酶参与细胞的加水降解(hydrolytic de-gradation)。

医学遗传练习册及答案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医学院分院 医学遗传学课程练习册 专业:护理学层次:专升本 第一章遗传学与医学 一、单选题(每题1分,) 解题说明:每个考题下面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解题时只许从中选出一个你认为最合适的答案,将此答案的编号字母圈出。 1.关于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先天性疾病一定是遗传性疾病 B.家族性疾病都是遗传性疾病 C.大多数遗传性疾病为先天性疾病,且往往表现为家族性疾病 D.遗传性疾病一定是先天性疾病,但不一定是家族性疾病 E.遗传性疾病一定是家族性疾病,但不一定是先天性疾病 二、填充题(每格1分) 1.人类遗传性疾病可分为五大类,即染色体病,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线粒体基因病,体细胞遗传病。 2.婴儿出生时即显示症状的疾病称为先天性疾病;一个家族有多个成员患同一种疾病称为家族性疾病;因遗传因素而罹患的疾病称为遗传性疾病。

第四章人类染色体和染色体病 一、单选题(每题1分) 1.一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幼儿,由母亲带领前来就疹。体检发现患儿呈满月脸,眼距增宽,内眦赘皮,哭声如猫叫,你认为此孩子有何种遗传病? A.21三体综合征 B.18三体综合征 C.13三体综合征 D.5p-综合征 E.4P-综合征 2.一对夫妇婚后多年不育,经染色体核型检查发现二人的核型均为46,XY,这对夫 妻不育可能是由于其妻患有 A.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 B.女性假二型畸形 C.睾丸女性化综合征 D.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E.以上均不是 3.有一个20岁女青年,因原发闭经前来妇产科就诊。体检见该女青年身高1.45米,乳房未发育,外阴幼女型,无阴毛,无腋毛,肘关节外翻,妇科检查子宫似蚕豆大小.你对此女青年有何印象? A.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Turner综合征) B.超雌综合征 C.睾丸女性化综合征 D.女性假两性畸形 E.真两性畸形 4.易位型先天愚型(Down综合征)核型的正确书写是: A.45,XY,-14,-21,+t(14q21q) B.46,XY,-14,+t(14q21q) C.46,XY,-21,+t(14q21q D.46,XY,t(14q21q) E.46,XY,-14,+t(14p21p) 5.一个1岁男孩因高热肺炎前来门诊,经检查又发现此男孩有特殊的脸容,其鼻梁比较低,二眼外眼角向上。常张口,伸舌,孩子智力发育落后,生长发育较同

第三章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第三章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1、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在哪里?从遗传学角度来看,这两种分裂各有什么意义?那么,无性生殖会发生分离吗?试加说明。 答: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列于下表: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发生在所有正在生长着的组织中从合子阶段开始,继续到个体的整个生活周期无联会,无交叉和互换使姊妹染色体分离的均等分裂每个周期产生两个子细胞,产物的遗传成分相同子细胞的染色体数与母细胞相同只发生在有性繁殖组织中高等生物限于成熟个体;许多藻类和真菌发生在合子阶段有联会,可以有交叉和互换后期I是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减数分裂;后期II是姊妹染色单体分离的均等分裂产生四个细胞产物(配子或孢子)产物的遗传成分不同,是父本和母本染色体的不同组合为母细胞的一半 有丝分裂的遗传意义: 首先:核内每个染色体,准确地复制分裂为二,为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在遗传组成上与母细胞完全一样提供了基础。其次,复制的各对染色体有规则而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核中从而使两个子细胞与母细胞具有同样质量和数量的染色体。 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首先,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四个子细胞,发育为雌性细胞或雄性细胞,各具有半数的染色体(n)雌雄性细胞受精结合为合子,受精卵(合子),又恢复为全数的染色体2n。保证了亲代与子代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为后代的正常发育和性状遗传提供了物质基础,保证了物种相对的稳定性。 其次,各对染色体中的两个成员在后期I分向两极是随机的,即一对染色体的分离与任何另一对染体的分离不发生关联,各个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均可能自由组合在一个子细胞里,n对染色体,就可能有2n种自由组合方式。 例如,水稻n=12,其非同源染色体分离时的可能组合数为212 = 4096。各个子细胞之间在染色体组成上将可能出现多种多样的组合。 此外,同源染色体的非妹妹染色单体之间还可能出现各种方式的交换,这就更增加了这种差异的复杂性。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水稻的正常的孢子体组织,染色体数目是12对,问下列各组织的染色体数目是多少? (1)胚乳;(2)花粉管的管核;(3)胚囊;(4)叶;(5)根端;(6)种子的胚;(7)颖片; 答;(1)36;(2)12;(3)12*8;(4)24;(5)24;(6)24;(7)24; 3、用基因型Aabb的玉米花粉给基因型AaBb的玉米雌花授粉,你预期下一代胚乳的基因型是什么类型,比例如何? 答: 雌配子极核雄配子 Ab AB AABB AAABBb AAaBBb

高三生物复习——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高三生物复习——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知识梳理 1.基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关系的类比分析 基因的行为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有着平行的关系 由上述平行关系得出的结论: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可能是基因载体,即遗传的染色体学说。2.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解释 (1)细胞内的基因都在染色体上(×) (2)基因的行为与染色体的行为总是呈现平行关系(×) (3)染色体与生物的遗传相关,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4)子代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必有一个来自母方,另一个来自父方(×) (5)人类的初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 (6)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随性染色体传递(√) (7)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8)女性的某一条X染色体来自父方的概率是1/2,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的概率是1 (√) 命题点一基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 1.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A.基因发生突变而染色体没有发生变化 B.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 C.二倍体生物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 D.Aa杂合子发生染色体缺失后,可表现出a基因的性状 答案A 解析非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均表现自由组合,二倍体生物的配子中染色体和基因数目均减半都说明了基因和染色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Aa杂合子发生染色体缺失后,可表现出a基因的性状,说明染色体缺失后导致了A基因的缺失,也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2.萨顿假说认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则相关推测不正确的是() A.体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B.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C.不同物种的细胞中基因数量和染色体数量的比值是一定的 D.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无法自由组合 答案C 解析体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A正确;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B正确;不同物种的染色体数目一般不同,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并且基因数目不一,因此不同物种的细胞中基因数量和染色体数量的比值是不定的,C错误;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无法自由组合,D正确。命题点二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解释

大学遗传学第三章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1? ? 不对,各有 ? ?完全来自父亲或者母亲。 第三章 1.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在哪里?从遗传学角度来看,这两种分裂各有什么意 义?无性生殖会发生性状分离吗?试加以说明。 答案: 参阅第三章第二节。 2. 水稻正常的孢子体组织中染色体数目是12 对,问下列各组织的染色体数目是多少? (1)胚乳;(2)花粉管的管核;(3)胚囊;(4)叶;(5)根端;(6)种子的胚;(7)颖片。 答案: (1)3n=36条;(2)n=12条;(3)n=12条;(4)2n=24条;(5)2n=24条;(6)2n=24 条;(7)2n=24条。 3. 用基因型Aabb的玉米花粉给基因型AaBb的玉米雌花授粉,你预期下一代胚乳的基 因型是什么类型,比例如何? 答案: AAABBb∶AAaBBb∶Aaabbb∶aaabbb∶AAAbbb∶AAabbb∶AaaBBb∶aaaBBb = 1∶1∶ 1∶1∶1∶1∶1∶1。 4. 某生物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一对染色体是中间着丝粒,另一对是端部着丝粒,以模 式图方式画出: (1)减数分裂Ⅰ的中期图; (2)减数分裂Ⅱ的中期图。 答案: 5. 蚕豆的体细胞有12 条染色体,也就是6 对同源染色体(6 个来自父本,6 个来自母 本)。一个学生说,在减数分裂时,只有1/4 的配子的 6 条染色体完全来自父本或母本,你 认为他的回答对吗? 答案: 6 ? 2 ? 6. 在玉米中: (1)5 个小孢子母细胞能产生多少配子? (2)5 个大孢子母细胞能产生多少配子? (3)5 个花粉细胞能产生多少配子? 6

(4)5 个胚囊能产生多少配子? 答案: (1)20 (2)5 (3)5 (4)5 7. 马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是64,驴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是62,请回答: (1)马和驴的杂种的体细胞染色体数是多少? (2)如果马和驴杂种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很少配对或没有配对,是否能说明马-驴杂 种是可育还是不育? 答案: (1)32I+31I (2)由于染色体不配对,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所以不育。 8. 在玉米中,与糊粉层着色有关的基因很多,其中三对是A-a,I-i和Pr-pr。要糊粉层着色,除其他有关基因必须存在外,还必须有A基因存在,而且不能有I基因存在。如有Pr存在,糊粉层紫色。如果基因型是prpr,糊粉层是红色。假使在一个隔离的玉米试验区中,基因型AaprprII的种子种在偶数行,基因型aaPrprii的种子种在奇数行。植株长起来时,允许天然授粉,问在偶数行生长的植株上的果穗的糊粉层颜色怎样?在奇数行上又怎样?(提示:糊粉层是胚乳的一部分,所以是3n。) 答案: 自交当然无色。 杂交: (1)偶数行 ♀ ♂aPri apri aprI AprI aaPrprIi AaPrprIi aaprprIi AaprprIi 由于都有I基 因存在,无色 (2)奇数行 ♀ ♂ AprI aprI aPri apri AaPrprIi AaprprIi aaPrprIi aaprprIi 由于都有I基 因存在,无色 虽然♀配子有两个核(极核)与精核结合,但因显性是完全的,而且两个极核的遗传组成是相同的,所以为了简便起见,只写一个就可以了。 9. 兔的卵没有受精,经过刺激,发育成兔。在这种孤雌生殖的兔中,其中某些兔的有些基因是杂合的。你怎样解释?(提示:极体受精。) 答案: 可能是第一极体参与受精,与卵细胞结合。例如: 7

【新步步高】2017版高考生物(浙科版)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

练出高分 1.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 B.在不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双亲表现正常,不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女儿 C.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答案 B 解析果蝇中Y染色体比X染色体大;若不发生基因突变,父亲正常,女儿不可能出现红绿色盲;没有性别之分的生物没有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之分,如豌豆。 2.下列关于性染色体及其基因的遗传方式和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具有同型性染色体的生物,发育成雌性个体,具有异型性染色体的生物发育成雄性个体B.X、Y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X、X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离 C.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性发病率高,且女性患者的母亲和儿子均为患者 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只符合伴性遗传的特点,而不遵循孟德尔定律 答案 B 解析ZW型性别决定与XY型性别决定不同,ZW型性别决定中,ZW个体为雌性,ZZ个体为雄性,A错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中,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均为患者,C错误;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D错误。 3.一种鱼的雄性个体不但生长快,而且肉质好,具有比雌鱼高得多的经济价值。科学家发现这种鱼X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D、d),含有D的精子失去受精能力。若要使杂交子代全是雄鱼,可以选择的杂交组合为() A.X D X D×X D Y B.X D X D×X d Y C.X D X d×X d Y D.X d X d×X D Y 答案 D 解析由于含有D的精子失去受精能力,所以雌鱼中不可能出现基因型为X D X D的个体,而淘汰A、B两个选项;X d Y的两种类型的精子都具有受精能力,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4.家猫体色由X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 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玳瑁猫互交的后代中有25%的雄性黄猫 B.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50% C.为持续高效地繁殖玳瑁猫,应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的猫 D.只有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获得最大比例的玳瑁猫

遗传学名词解释

小木虫 遗传学名词解释!!! A 腺嘌呤(adenine) abortive transduction 流产转导:转导的DNA片段末端掺入到受体的染色体中,在 后代中丢失。 acentric chromosome 端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粒在最末端。Achondroplasia 软骨发育不全:人类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表型为四肢粗短,鞍鼻,腰椎前凸。 acrocetric chromosome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着丝粒位于染色体末端附近。 active site 活性位点:蛋白质结构中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构域。 adapation 适应:在进化中一些生物的可遗传性状发生改变,使其在一定的环境能 更好地生存和繁殖。 adenine 腺嘌呤:在DNA中和胸腺嘧啶配对的碱基。 albino 白化体: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突变。动物或人的皮肤及毛发呈白色,主 要因为在黑色素合成过程中,控制合成酪氨酸酶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allele 等位基因:一个座位上的基因所具有的几种不同形式之一。 allelic frequencies (one frequencies) 在群体中存在于所有个体中某一个座位上等位 基因的频率。 allelic exclusion 等位排斥:杂合状态的免疫球蛋白基因座位中,只有一个基因因 重排而得以表达,其等位基因不再重排而无活性。 allopolyploicly 异源多倍体:多倍体的生物中有一套或多套染色体来源于不同物种。Ames test 埃姆斯测验法: Bruce Ames 于1970年人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大鼠)肝 微粒体法来检测某些物质是否有诱变作用。

遗传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答案

遗传:指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 变异: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细胞:生物有机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围的核细胞,其遗传物质分散于整个细胞或集中于某一区域形成拟核。如:细菌、蓝藻等。 真核细胞:有核膜包围的完整细胞核结构的细胞。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及真菌类。单细胞动物多属于这类细胞。 染色质:指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的线性结构,因其易被碱性染料染色而得名,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 染色体:指细胞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聚缩而呈现为一定数目和形态的复合结构。 常染色质:指间期细胞核内纤细处于伸展状态,并对碱性染料着色浅的染色质。 异染色质:指间期核内聚缩程度高,并对碱性染料着色深的染色质。 姊妹染色单体:一条染色体(或DNA)经复制形成的两个分子,仍由一个着丝粒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 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相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 核型分析:在细胞遗传学上,可根据染色体的长度、找着丝点的位置、长短臂之比(臂比)、次缢痕的位置、随体的有无等特征对染色体予以分类和编号,这种队生物细胞核内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所进行的分析。 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包括约200bp的DNA超螺旋、由H2A/H2B/H3/H4各2分子构成的蛋白质八聚体。 受精:也称作配子融合,指生殖细胞(配子)结合的过程。 双受精:被子植物中两个精核中的一个与卵细胞(n)受精结合为合子(2n),将发育成种子的胚 。而另一个与2个极核受精结合为胚乳核的过程。 花粉直感(胚乳直感):指胚乳(3n)性状受精核影响二人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