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考试考点及复习题总结

《城市经济学》考试考点及复习题总结

一、名词解释

1. 城市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在产生、成长、城乡融合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及其规律的经济学科。城市经济学以城市的产生、成长,最后达到城乡融合的整个历史过程及其规律,以及体现在城市内外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

2. 城市

城市的定义——城市经济赖以生存的物质空间形式和条件城市的本质——聚集经济及其社会承担者存在的空间组织形式城市的特点——生产和消费的分离城市的特征——各部门的相对独立

城市产生的经济基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分工使商人和手工业摆脱了对土地依赖)城市产生的社会基础——私有制和阶级的形成(奴隶主为了保护自身利益,构筑城池)

3. 城市化

城市化,又称城镇化、都市化。它是指由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所引起的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改变的过程。表现:

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聚,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逐渐演化成城市地区;

城镇数量不断增加、人口不断膨胀、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普及完善;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居住水平发生由量变到质变的提高;

城市文化和价值观念成为社会文化的主体,并在农村地区不断扩散

4. 集聚经济效益

集聚经济效益亦称聚合经济效益,是指由于劳动、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高度集中所产生的高效益。两种表现形态:

同类企业的集聚:便于开展专业化协作,彼此分享外部经济,促进良性竞争和新技术应用,提高管理水平;节省顾客选购成本

异类企业的集聚:有助于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优化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节省运输、仓储费用;克服由于单一产品下的市场不稳定所造成的经济波动

5. 规模经济效益

规模经济效益是指由适度的生产规模所产生的最佳经济效益。微观经济学:在某个临界点之前,伴随生产规模的扩大会有平均总成本逐渐降低的趋势;该临界点便是企业的最佳规模点。

6. 优位经济效益

优位经济效益是指由优越的地理区位等因素所带来的“额外”经济效益。包括:地理优位、交通优位、资源优位

7. 外部经济效益

外部经济效益是指企业从外部的经济行为中获益而无需为其支付代价。它是城市经济中最常见的现象,也是导致要素集聚的根本动因之一。

8. 逆城市化

又称反城市化。指大城市的人口和经济活动部分地由城市中心区向城市外围迁移和扩散,使郊区蔓延和周边小城镇迅速发展,并导致城市中心区和中心城市的衰退表现

城市化水平继续提高的同时,郊区化以更快的速度进行,郊区蔓延十分严重,形成广大的城市连绵区;

城市中心区吸引力下降并日益“空心化”;郊区成为人们(尤其是中产阶级和高收入阶层)主要的聚居区;

中心城市开始分解,小城市成为城市化的主力军

9. 滞后城市化

是指城市化的速度大大落后于工业化的速度,造成农村人口就地非农化,使城市化水平不能真实反映经济发展水平。

10. 城市经济增长

指城市经济的动态演化过程,是城市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规模扩张与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同样可用GDP及其人均水平的增加表示。城市经济增长的特性之一是规模报酬递增。城市经济增长的测度:(一)国民收入指标(二)就业量指标

11. 基础部门与非基础部门

基础部门是以出口为基础的产业集合,如汽车制造;

非基础部门是为当地居民提供服务,如零售业、餐饮业等。

12. 城市化经济

城市化经济也称都市经济,是指整个城市范围内的规模经济,即在整个城市区域内,当单个企业的生产成本随着城市总规模的上升而出现了下降的情况。

13. 级差地租

由土地经营的垄断特点产生,包括级差地租Ⅰ(城市土地位置差异而引起的超额利润),级差地租Ⅱ(由于进行投资使土地增值而形成)两种形式。

14.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指城市土地储备中心通过征用、收购、置换、转制、收回等方式,从分散的土地使用者手中,把土地集中起来,并由土地储备中心组织进行职工和居民的安置房屋拆迁、土地平整等一系列土地整理工作后,将土地储备起来,再根据城市规划和城市土地出让年度计划,有计划地将土地投入市场的制度。

15. 城市基础设施

支撑城市生产和生活的物质条件,为城市服务的各种市政公用设施的总称又称城市公共设施,指城市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人工物质承载体的总称

城市土地垂直空间结构中下部的服务设施,附属于城市和各部门、并保证其活动顺利进行的公共性的设施

16. 城市物流

城市物流是指为城市服务的物流,它服务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指物品在城市内部的实体流动,城市与外部区域的货物集散以及城市废弃物清理的过程,并存在不同的模式、体系和存在形态,和其他形式的物流有一定区别。

简答题

1.简述城市经济的内涵与特征。要素空间分布的高聚集性

经济活动的高开放性

投入产出的高效益性外部环境的高外在性

经济社会结构的多样性和系统性

2.简述城市经济学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理论价值:

城市经济学促进了一般经济学原理发展和变革(把“空间”的概念引入经济学,寻求“空间平衡”)

城市经济学扩展了传统经济学研究的领域(填补了城市公共经济的研究空白)

城市经济学完善了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密集经济中的外部效益是大量存在的,并且通常不能通过市场竞争方法加以妥善解决。)城市经济学提出了经济管理理论和制度更新的要求(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意义:

加速城市化进程,发挥中心城市的“发展极”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从实际出发,发展城市基础产业,避免城市产业结构趋同合理控制城市规模,优化城市空

间结构,创造城市最佳效益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3.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城市经济学以城市的产生、成长,最后达到城乡融合的整个历史过程及其规律,以及体现在城市内外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包括:

z城市经济的基本理论,如城市概念,城市化,城市规模、类型、性质、功能、地位和作用z城市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条件、过程、特点,以及在各种生产方式下的表现

z城市经济的外部关系,城乡对立运动及其规律 z城市经济的内部结构、空间结构和经济关系 z城市中的公共经济、市政建设和城市财政

z

其他城市经济问题,如城市住宅、土地、交通和就业等

4.简述决定城市形成的影响因素及现代城市的特征。

影响因素:经济力量(比较利益、规模经济、聚集经济)经济机制(习俗机制、市场机制、计划机制)

其他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地理位置、资源等)特征:

超速增长、辐射增强

内涵发展是现代城市演进的主要价值取向“城”的功能几乎丧失,“市”的功能不断强化空间利用效率提高,景观形象壮观普遍的大城市国际化趋势

5.现代城市在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是经济系统中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枢纽是商机无限的大市场是知识经济的策源地和创新基地是先进生产力的传播源

成为国民经济重心

6.城市化的涵义及其表现

又称城镇化、都市化。它是指由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所引起的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改变的过程。

表现:

z 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聚,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 z 农村地区逐渐演化成城市地区; z 城镇数量不断增加、人口不断膨胀、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z 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普及完善;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居住水平发生由量变到质变的提高;

z 城市文化和价值观念成为社会文化的主体,并在农村地区不断扩散

7.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1. 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城市化进程的快慢总是由一个国家的农业生产力所决定,并在那些农村经济发达的地区首先兴盛起来。

2. 工业发展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工业革命冲破了农村自然经济的桎梏,资本和劳动力

在机器大生产中,高度集中,在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作用下,城市数量、规模急剧扩

张。

3. 第三产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8.城市化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城市化发展过程可分三阶段:

?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为初期,或称起步阶段,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在30%-70%为中期,或称加速阶段,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在70%以上为后期,或称高级阶段,发展速度再次低落,直至基本停滞城市化三阶段主要差异: 1.发展速度的变化慢—→快—→慢

2.产业结构的变化

“一”→“二”→“三”

3.动力机制的变化农—→工—→商

4.空间形态的变化点—→线—→面

9.简述世界城市化的总体进程及其特点

1760~1850年为城市化的初兴阶段,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水平过50%的国家--英国

1851~1950年为城市化的局部发展阶段,欧洲和北美的发达工业化国家先后进入城市化的成熟阶段

1951年之后为城市化的普及阶段,许多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民族独立,走上工业化道路,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特点:

1. 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

2. 大城市超前发展

3. 城市带相继崛起

10. 什么是城市规模经济?分析城市规模经济的大小主要应考虑哪些依据?

假定把城市作为一个生产单位,它把投入如土地、资本、劳动转化为产出投入要素具有流动性,一个城市可得到的投入量是变化的,其数量多少取决于其边际产出是否高于其他城市。资本效率、规模报酬递增和规模收益是城市规模效益的基本机制

资本效率和规模报酬递增都是建立在规模经济基础之上的

规模报酬递增紧密地依存于规模经济,在实现了最小规模之后,才会出现规模报酬递增依据:

城市规模经济的具体表现可以从居民个人、企业和城市三个层面分析

从个人的角度考察,城市规模效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居民货币收人、公共设施的便利企业:生产效率、市场容量

城市整体:从整个城市的角度来看,城市规模的效益表现为城市化经济

11. 简述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功能及其问题。功能:

规范城市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政府对城市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增加城市政府收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城市经济发展

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实施,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落实土地基本国策,有效保护城市郊区农地问题:

城市一级土地市场未垄断土地收购补偿标准不尽合理城市规划工作有待改善储备资金筹集困难

土地储备制度的功能定位和运作模式有待完善

12。目前世界上城市住宅供给的方式

城市住宅供给的方式,取决于不同的土地制度与住房政策。目前世界上城市住宅供给的方式可分为四种:(1)基本由市场调节型。(2)基本由国家分配型。(3)政府干预下的市场调节补充型。(4)市场调节与国家分配并行的混合型。

13。影响住宅供给的因素

(1)建设资金因素。这是决定住宅建设量的根本因素

(2)投资回报因素。住宅一般获利较少,为使低收入者可以承受得起,有的甚至只有微利或保本。这样,作为私人投资的地产商对于住宅建设往往不很热心

(3)市场需求因素。供给的多少取决于需求的多少,这是市场运行的基本准则。在市场调节的体制下,住宅的供给还受需求力度以及需求结构的支配

(4)政策导向因素。政府的力量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法律;二是行政;三是经济另外,经济形势、土地供应、建筑技术等等因素,也都影响着城市住宅的供给量。

14。简述城市基础设施的经济特性

自然垄断性:大量的固定成本和小量的边际成本并存的现象能源系统的各类设施建设、交

通运输设施的建设、给排水设施建设、环保设施建设等,其固定成本庞大,而新增用户的边际成本则较小。

地方公共物品性:消费的共同性和非排他性外部性:主要针对广义城市基础设施而言。外部性的存在使得政府或者向此类部门补贴,或者直接由自己提供此类服务

15。为什么城市基础设施具有产业化趋势?适应城市基础设施规模扩大的需要

有利于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效率和使用效率有限的公共财力需要基础设

施投资产业化科技进步为基础设施产业化提供了发展条件

16。为什么公共交通补贴是合理的?

(1)在公交上存在着相当大的规模经济效应,因而公交系统有自然垄断的性

质。 LMC与D相交决定的T*是最优乘客量。由于LAC高于LMC曲线,为维持不亏损,就需要补贴S。若没有补贴,公交系统为维持收支平衡,只能运载T0乘客l量,所以适度补贴有助于提高效率。

(2)补贴有助于提高公交对私人汽车的竞争优势:

公交之所以竞争不过私人汽车,关键是私人汽车的外部成本没有被内在化。如果将外部成本内在化,公交方式就会在竞争中显示出应有的优势。

改变竞争中公共交通方式劣势的措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私人汽车征收拥挤税,推动公共交通需求曲线右移;二是对公共交通给予补贴,扩大其需求

(3)体现了转移支付的原则:一般公共交通的乘客收入水平较低,公交补贴作为一种转移支付的的手段可以改善他们的福利状况。

17。城市人口的特征(1)城市人口高度集中(2)城市人口比重逐步上升(3)城市人口是生产与消费的主体

18。流动人口的成因及其效应人口流动的经济成因经济收入水平的差距农村

剩余劳动力的压力城市劳动市场短缺需求人口流动的社会成因文明的落差自我的发展

效应:正效应;

有利于城市劳动市场的建立,弥补劳动需求中的短缺现象,形成就业中的良性竞争,以

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供廉价劳动力,从而降低了成本、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有利于城市经济的成长促进了商品的生产与消费、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从高梯度地区带到低梯度地区,加快了技术的扩散、资金的流通和信息的传播

流动人口的主体是农民,他们离开农村到城市这一行为本身,就加快了我国城市化的步伐,符合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负效应:

加剧了城市基础设施供需缺口的矛盾,给城市生活造成诸多不便流动人口自发性强、组织性差,难以管理和控制

19。中国城市政府的经济职能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及其管理职能城乡社会发展、控制与社会保障职能公共经济发展和管理职能

公共服务和公共事业发展与管理职能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振兴职能城市公共安全职能城市市场培育职能

论述题

1.请你为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道路提出建议。

(1) 中国的城市化不能靠单一的方法,其发展道路应该是多元化的(应当按照区域的经济条

件和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模式)

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核心作用,建立合理的城镇体系,辐射

和带动区域的发展;

完善中小城市的功能,引导合理增长;

积极发展有条件的小城镇,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2)由于历史阶段和客观条件的差异,各类城市在发展中的侧重、任务和发挥的作用必然有所区别(小城镇侧重吸收剩余劳动力;大城市发挥集聚与辐射效应) 注意问题:

城市布局从“区域扩散”向“人口聚集”转变,增加城市就业容量城市成长从重视“规模扩长”向重视功能建设转变城市建设从“基础设施功能”建设向“要素集聚功能”建设转变城市发展主体从政府为主向企业为主转变

城市发展模式从经济增长型向综合质量型转变,促进可持续发展

2.试阐述中国城市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因。农业基础长期薄弱,对城市的支撑力严重不足

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片面强调重工业而忽视轻工业

错误理解第三产业,忽视服务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城市发育不良、承载力低下户籍管理固化城乡分野、限制人口流动,切断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的主渠道 3.试为某城市促进经济增长提出自己的对策建议

(1):城市出口产品部门是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启示:城市发展政策应努力寻找那些具有发展潜力的出口产品生产部门

(2)持续的资本投入是支撑城市长期增长的重要条件:积极采取提高私人投资形成水平的政策措施,政府通过各项政策引导私人资本流向资本利用率更高的部门;充分实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公共产品投资的政策;完善城市资金市场,广泛利用社会闲散资金从事城市建设

(3)劳动力的持续稳定增长是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城市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来源之一是外部城市的劳动力流动。

(4)城市政府应该实施促进城市技术进步的经济政策:知识创新政策

中小企业技术进步政策技术开发和生产关联政策

(5)城市内部有活力的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他们开展风险投资的行为:城市政府应制定鼓励创业的政策,采用一些降低和分散投资风险的政策措施。

(6)城市的自然环境、文化和公共品(统称社会适宜度)是决定一个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城市政府应该在提高城市社会适宜度方面予以重视

4。你认为我国城市住宅制度应如何改革比较好?改革住房建设投资体制

改革住房建设、分配、维修、管理体制改革住房分配体制

建立双轨制的住房供应体系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

建立住房信贷体系

建立规范化的房地产交易市场

5.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以北京市(或你熟悉的城市)为例?征收拥挤税

征收汽车使用税:汽油税、停车税增加公路运载容量

公共交通补贴

6。流动人口的成因及其效应

7。你认为如何解决城市失业问题? 1.控制人口数量,减少劳动力供给

2.在不能以增加新的就业岗位来解决失业问题的条件下,缩短每个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必然成为解决失业问题的唯一出路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促进经济增长,解决因需求不足造成的周期性失业。西方国家为控制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上升所制定的工资指导线,以及一些大公司用降低工薪福利的办法来替代裁员计划的方法可以避免就业机会过多损失,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3. 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创造就业岗位。发展第三产业应成为我国增加就业岗位的主要手段。

4. 从完善劳动力市场着手来治理城市失业问题。尽管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正逐步走向正轨,但是由于其发展受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的影响,因此还有很多不完善及不规范的方面有待改善。

5. 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来对市场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保证劳动力市场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平等合理的权益,使劳动力市场健康运行。

6. 通过健全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来增强劳动力市场运作的有效性。对此,国家应当建立起职业信息、职业培训,职业介绍一体化的服务体系。通过规范化的职业介绍机构、就业办公室等开展信息、培训、咨询和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安置指导等系列化服务。

7. 投入大量资金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加快推进区域内、区域间乃至全国性统一信息网络建设。包括劳动力供求信息网络、职业培训网络和职业介

绍网络。为劳动力市场供求双方提供迅速、准确、权威、完善的信息服务,充分发挥现代通讯工具和手段传递信息的作用,降低在劳动力市场寻找职业的成本。

8。如何解决城市贫困问题

救济(货币救济、实物救济、政策救济)

以工代赈(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

2020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史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考研经验,备考指导,近三年录取汇总

2020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思想史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考研经验,备考指导,近三年录取汇总 学院专业介绍 经济学院硕士生项目致力于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经济学功底,能够出色地应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解决现实问题,能够胜任经济、管理领域的应用研究及实践。 研究生学制为两至三年。每年都有15名左右的硕士生交换到国外一流学府学习。毕业生中除有部分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外,85%以上被录用在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的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大型国企以及外资企业工作。我院的特色硕士项目有理论经济学硕博连读实验班、政治经济学硕博连读实验班、"中国经济"全英文硕士项目、中国人民大学-日本九州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生项目、国际商务硕士项目。 硕士点 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民经济学 本文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ID:rendakylm)

经济史经济思想史世界经济 国际贸易国际商务企业经济学 网络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 专业目录 考试科目: 101 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303 数学三802 经济学综合 备注:经济学综合含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2018录取名单 本文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ID:rendakylm)

经济学院经 济思想史 普 通硕 士 全 日制 朱 敏 10002811101 1668 3 76 2 79 76. 55 经济学院经 济史 普 通硕 士 全 日制 高 田田 10002811100 8988 3 75 2 79 76. 41 经济学院经 济史 普 通硕 士 全 日制 朱 晓磊 10002811100 8798 37 3 25 9 74.4 2 推荐参考书 802经济学参考书目: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格致出版社,范里安 《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扩展》,北京大学出版社,尼科尔森《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 本文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ID:rendakylm)

关于城市经济学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城市经济学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城市经济学的知识点总结 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发展与城市经济运行规律的一门学科。它主要包括城市化的原因和过程、城市经济结构的形成和演变、城市劳动力市场、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以及城市规划与管理等内容。下面将就一些城市经济学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都市化 都市化是城市发展的过程,由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都市化的原因有多种,包括城市化的推动因素和农村地区的吸引力因素。推动城市化的因素有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农村地区的吸引力因素有就业机会、教育、医疗和其他社会福利设施等。都市化会对城市经济结构、城市劳动力市场以及城市规划与管理产生重要影响。 二、城市经济结构 城市经济结构是指城市经济中各个部门的组成和关系。城市经济结构通常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城市的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业在城市经济结构中的比重逐渐降低。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包括制造业和建筑业,这些产业在城市中的比重逐渐增加。第三产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商业、金融、服务业等。城市经济结构的演变受到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政府政策的影响。 三、城市劳动力市场 城市劳动力市场是指城市中劳动力的就业与失业情况。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特点包括劳动力的供给、需求和匹配的关系。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主要受到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影响。城市劳动

力市场的需求取决于经济发展情况和产业结构。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匹配程度受到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机制不完善的影响。城市劳动力市场的运行会受到市场力量和政府干预的影响,需要通过政府的政策来提供就业机会、培训和社会保障等。 四、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 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是指城市中不同地区的分布和组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通常包括中心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受到交通、土地价格、产业布局和政府规划的影响。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会影响人口流动、资源利用和产业发展等。合理的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有利于提高城市的效益和竞争力。 五、城市规划与管理 城市规划是指为实现城市的理想状态而制定的发展规划和布局。城市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和详细规划等。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城市的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文化等因素。城市规划的失败会导致城市发展不平衡、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城市管理是指城市规划的实施和城市运行的管理。城市管理需要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包括交通拥堵、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供给等。 综上所述,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发展和城市经济运行规律的学科,涉及都市化、城市经济结构、城市劳动力市场、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以及城市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城市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城市的发展和管理提供科学的指导 综合以上所述,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发展和经济运行规律的学科,涵盖了都市化、城市经济结构、城市劳动力市场、

2020年驾驶员个人简历范文驾驶员个人简历写

驾驶员个人简历范文驾驶员个人简历写 HR一般关注的内容: 1、年龄 2、是否成家、是否有小孩 3、驾驶证准驾类型(A,B,C),之前驾驶过的车型,具体的实际驾龄。 4、道路熟悉情况 5、如果是应聘小车司机的话,要突出自己嘴严,不会乱说话。 6、长相(小车司机会要求),健康情况 无论你是应聘小车司机还是大车司机,可以接受加班或出差,会提高你的面试邀约几率。 尊敬的领导您好: 本人系xx公司公交车驾驶员,以下是我的个人简历:

个人资料: 姓名: XX (x年驾龄 A本 ) 性别:x 年龄: xx 学历:xx 出生年月: 19xx年x月xx日专业:公交车驾驶员 工作经历: xx年x月至xx年x月 xxxx在xxxx工作. xx年x月至xx年x月 xxxx在xxxx工作. 本人在工作中能认真学习汽车驾驶与修理知识,学习和遵守交通法.工作认真,爱护车辆,工作勤恳努力吃苦耐劳,乐于助人,善于与人沟通。工作态度认真负责,极为仔细,不放松对细节的追求。待人热情诚恳,反应敏捷应变能力强。善于学习接受新知识。 填之前在哪公司开过车或者其他公司上过班担任什么工作

看看我这个简历可否参考一下::有没问题??自我评价事业心上进心很强,掌握了很多的理论知识和实用技能,工作学习态度谦虚认真,能深切体会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能有独特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有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形成了一套很好的设计程序,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职业技能和特长 -- 非常熟练多种设计软件,包括AutoCAD、Adobe Photoshop、Sketch Up、湘源控规、天正建筑、Autodesk revit以及Word、PPT等 -- 能解决设计中的很多细节问题,如软件应用、图纸处理技巧、图纸内容的标准等 -- 熟悉城市设计项目的方案构思 -- 很熟悉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项目进程,包括前期调查、绘图方法、大量图纸的管理程序等 -- 非常精通最新版设计软件以及电脑系统的安装应用,业余很乐意担任公司电脑的维护工作求职意向现任职业:规划设计师目前薪资:工作经验:应届毕业生到岗时间:面谈期望工作性质:不限期望从事职业:规划设计师期望工作地区:上海期望工资:面谈职业目标:希望在单位长期稳定,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能够熟悉各项工程的进程、做好方案的表现与最终的贯彻实施以及负责项目的全过程,立志成为业界真正的中高层人员工作经历 xx年08月— xx年11月:同济院九域城市形态研究中心【单位性质】:私营企业( 1 - 49人) 【公司简介】:同济大学副教授自有公司,设计项目按照同济规划院程序进行,城市控规总规城市设计项目很多【所任职位】: /规划设计师【工作地点】:上海【职责描述】:河北省邢台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黑龙江省逊克县城市总体规划在前期

城市经济学知识点

1.现代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是现代工业、第三产业以及非农人口集中的地方,在国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2.城市的特点:空间特性表现味;相对高人口密度,经济特性表现为;工商业发达,社会属性表现为:“异质性”或“多样性"。 3、当比较优势和交换的规模经济同时存在时,贸易城市才能得以存在和发展;当存在生产的规模经济效应时,工业城市才能得以出现和发展;企业间的空间竞争使得每一个企业和每个城市体系都有自己的市场范围。 4、不同角度城市分为不同类型:按城市的性质或功能分为:综合性城市;工业城市;矿业城市;交通港口城市;风景旅游城市。按照城市人口规模分为:特大城市(非农业人口100万以上):大城市(非农业50-100万);中等城市(非农20-50万);小城市(非农10-20万);镇(非农2000-10万)。按照行政地位(中国)分为;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县级市;此外,根据城市地理位置可分为为沿海,内地和边境城市;根据城市辐射范围的广度和辐射力强度分类;按城市所处的气候环境分为寒带、温带、热带城市等。 5、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城市内部经济社会活动合理组织的科学。前者是宏观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后者是微观城市经济学研究的范畴。 6、城市化发展的三阶段论是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于979年提出的。第一阶段:城市化的起步阶段,当区域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前期时,

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第二阶段;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当一个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以后,随着工业过程的迅速推进,城市化呈现出快速整长的态势,城市化水平由30%持续上升到60%左右,第三阶段:城市化的成熟阶段。当区域经济发展到工业化后期以后,城市化水平提高的速度开始减缓,城市人口比重最终大体稳定在70-80%。 7、城镇人口增长系数K=城镇人口增长规模/总人口的增长规模; K=0. 5、K=1和城市化水平超过50%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三大重要转折点。前城市化社会;K<0.5,相当于前工业化阶段。城市化初期阶段:0.5==1,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中期,统筹城乡发展起点。城市化后期:城市化水平高于50%,初步进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后期。成熟的城市社会;城市化水平高于60%,经济发展进入后工业化阶段或者现代社会。 8、城市是指在相对较小的面积里居住了大量人口的地理区域。城市地区是指人口不少于限定数量。且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不低于限定数量的固定地理区域。大都市区是指拥有大量人口的核心区以及与其在经济上结为一体的临近社区。 9、城市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原理和经济学分析方法去研究城市问题以及城市地区所特有的经济活动。 10、经济学的十大原理:原理一:人们面临交替,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原

城市经济学考试试题1213

城市经济学——期末试题 . 单项选择题( 12×2' =24') 1. 以下不属于我国城市行政层级的是( )。 A. 副省级城市 B. 计划单列市 C. 县级市 D. 建制镇 2. 提出中心地等级分步理论的是( )。 A 克里斯塔勒 B .奥尔巴克C.贝里 D .辛格 3. 城市集聚经济是城市形成的直接推动力,它是由( ) 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复合经济。 A.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 B. 内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范围经济 C. 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 D. 外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范围经济 4.整个城市的投标租金曲线表明:城市土地在不同用途使用者中间分配时,遵循“最高租金原则”,即由愿意支付最高租金者使用。一般来说,( ) 对位置敏感性最强,其投标租金曲线最为陡峭。 A .商业B.居住C.制造业D.农业 5.下列不属于市场导向型企业的是( )。 A.餐馆 B. 矿泉水企业 C.咖啡店 D. 面包房 6.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使用古典经济学理论,简明、清晰地勾勒了发展中国家从传统农业社会经过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演进过程,因而成为工业化理论的经典模型。如右图,关于 对不发达经济中的劳动力状况进行的解释,错误的是( )。 A.L 1-L3表示过剩劳动力 B.L 2-L3表示剩余劳动力 C.曲线OF 中D 点右侧表示边际产值小于最低生存费用。 D.曲线OF中D 点与F点之间边际产值大于最低生存费用。 7.拉尼斯和约翰费改进的两部门理论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城市化明显 表现为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过程,如右 图。关于这一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工业劳动力由O增至Q1, 农业劳动力由L3减少至L2时,农村中边际产

城市规划经济学原理_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城市规划经济学原理_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1.城市化/城镇化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改变的过程,表现为多个方面,其 中不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2.按照城镇化率的高低,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美国 > 俄罗斯 > 中国 > 肯尼亚 3.研究“城市”的意义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不包括() 参考答案: 城市是一切经济增长的源泉 4.在供给和需求同时减少的情况下() 参考答案: 均衡价格的变化无法确定,均衡数量将减少 5.下列哪一项会导致目中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参考答案: 互补品价格上升 6.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参考答案: 空间集聚效益 7.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比西部地区高的主要原因是() 参考答案: 人口与产业密集,集聚效应好 8.过度城市化将造成诸多方面的问题,其中不包括() 参考答案: 工业化水平过高 9.21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一个特点是() 参考答案: 相当数量个人的城镇化快于其家庭的城镇化 10.城市与乡村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多选题)() 参考答案: 产业结构的差异_建设强度和密度的差异_社会组织形式的差异 11.中国特色的城镇化的特殊性表现在(多选题)() 参考答案: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大_存在制度化的城乡二元化结构

12.当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 参考答案: 需求量小于供给量 13.建立土地市场的必要条件有(多选)() 参考答案: 较为发达的土地金融市场_土地产权明晰_必要的土地法规_市场经济环境 14.著名的经济学家有() 参考答案: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_保罗·萨缪尔森_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15.阿瑟-奥沙利文所著的《城市经济学(Urban Economics)》是世界学术界享 有盛誉的教材,尽管学术价值极高,但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学习中使用可能仍有部分不够理想之处,包括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大多数理论在成熟资本主义制度下较为适用,对非成熟市场经济的体系讨论不充分_教材中举的案例大多来自美国,与中国案例实际问题有些差距 16.与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同,城市经济学研究需要特别关注的 “中国特色”主要是正在同时经历“两个转型”,这两个转型指的应该是什么? 参考答案: 从以一二产业为主转向以二三产业为主_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17.与城市社会学、城市地理学等类似,城市经济学相关研究的主要任务包括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经济学(三)_真题-无答案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经济学(三) (总分37,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一般认为,美国学者( )1965年出版的《城市经济学导论》一书是学科独立的标志。 A.穆斯 B.谬尔斯 C.阿隆索 D.威伯尔·汤普逊 2. 关于城市经济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城市经济学运用经济学基础理论揭示出的经济运行原理来分析城市经济问题和城市政策 B.城市经济学成功地将空间变量带入了理论模型,用于说明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结构的形成 C.城市经济学的特征表现在对经济活动平面关系的分析 D.城市经济学针对众多的城市问题进行经济的剖析,找出问题形成的经济原因,并对解决问题的政策方案进行经济评价,以找出效率最高的解决问题途径 3. 城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 )。 A.城市化和城市经济增长理论 B.城市公共经济理论 C.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理论 D.城市市场经济理论 4.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面对的一个( )的矛盾,即需求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A.根本性 B.系统性 C.基础性 D.功能性 5. 通过下图,关于城市最佳规模与均衡规模之间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边际成本(MC)与边际收益(MR)相等的点对应的城市规模为N1,是均衡规模 B.图中平均成本(AC)与平均收益(AR)相等的点对应的城市规模为N2,是城市的最佳城市规模

C.城市的均衡规模是大于最佳规模的 D.造成两个规模不相等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城市中有大量的内部效应存在 6. 关于“内涵式”经济增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涵式”的经济增长是在不增加要素投入量的情况下来提高总产出,对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就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B.实现内涵式增长方式的途径之一是提高生产者的技能,通过提高生产者的生产效率来提高总产出 C.实现内涵式的经济增长也需要投入,但其需要的只是劳动的投入,而劳动是可再生性的,这就使其具有很好的可持续性 D.实现内涵式增长方式的途径之一是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7. 在理论分析中,“价格”是指租用价格,即通常所说的“租金”。租用价格(R)和购买价格(P)之间有一个基本关系,即式中的t代表( )。 A.租用价格 B.贴现率 C.一共使用多少年 D.年份 8. 在土地市场中,“竞标租金”,是厂商对单位面积土地的投标价格,它与( )相关。 A.土地的区位 B.土地所在区域气候条件 C.土地的贫瘠程度 D.土壤的成分 9. 土地所有权中重要的权利包括( )。 A.占有权、使用权 B.收益权、处置权、使用权 C.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 D.占有权、收益权、处置权 10. 由于土地市场中出售的是使用权,这就需要设定—个使用年限,现在国家的基本规定是居住用地和工商业用地分别为( )。到年限后或政府将土地收回,或再续签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居住用地也可能自动续期(相关办法正在制定中)。 A.150年;70年 B.70年;50年 C.50年;20年 D.20年;50年 11. 新房市场和旧房市场的存在是由住房的( )决定的。 A.耐久性和舒适性 B.耐久性和昂贵性 C.昂贵性和实用性 D.舒适性和实用性 12. 大城市的交通拥堵是由于城市交通( )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A.需求的波动性和供给的不足性 B.需求的增长性和供给的固定性

《城市经济学》考试考点及复习题总结

《城市经济学》考试考点及复习题总结 一、名词解释 1. 城市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在产生、成长、城乡融合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及其规律的经济学科。城市经济学以城市的产生、成长,最后达到城乡融合的整个历史过程及其规律,以及体现在城市内外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 2. 城市 城市的定义——城市经济赖以生存的物质空间形式和条件城市的本质——聚集经济及其社会承担者存在的空间组织形式城市的特点——生产和消费的分离城市的特征——各部门的相对独立 城市产生的经济基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分工使商人和手工业摆脱了对土地依赖)城市产生的社会基础——私有制和阶级的形成(奴隶主为了保护自身利益,构筑城池) 3. 城市化 城市化,又称城镇化、都市化。它是指由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所引起的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改变的过程。表现: 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聚,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逐渐演化成城市地区; 城镇数量不断增加、人口不断膨胀、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普及完善;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居住水平发生由量变到质变的提高; 城市文化和价值观念成为社会文化的主体,并在农村地区不断扩散 4. 集聚经济效益 集聚经济效益亦称聚合经济效益,是指由于劳动、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高度集中所产生的高效益。两种表现形态: 同类企业的集聚:便于开展专业化协作,彼此分享外部经济,促进良性竞争和新技术应用,提高管理水平;节省顾客选购成本 异类企业的集聚:有助于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优化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节省运输、仓储费用;克服由于单一产品下的市场不稳定所造成的经济波动 5. 规模经济效益 规模经济效益是指由适度的生产规模所产生的最佳经济效益。微观经济学:在某个临界点之前,伴随生产规模的扩大会有平均总成本逐渐降低的趋势;该临界点便是企业的最佳规模点。 6. 优位经济效益 优位经济效益是指由优越的地理区位等因素所带来的“额外”经济效益。包括:地理优位、交通优位、资源优位 7. 外部经济效益 外部经济效益是指企业从外部的经济行为中获益而无需为其支付代价。它是城市经济中最常见的现象,也是导致要素集聚的根本动因之一。

城市经济学知识点

第一章 1、城市产生的经济学解释:从历史看,产业革命前,城市的形成主要与军事、宗教、政治等有直接关系;但从目前看,绝大多数的城市产生、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经济,经济因素是决定城市规模、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力量。 2、市场型城市的产生: 比较优势原理:在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都是相等的。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即“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衡取其轻”),双方均可节省劳动力,获得专业化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好处。 市场型城市的产生条件:从生产者的角度,生产率差异足够大,使贸易收益能够补偿运输成本;从商人的角度,贸易公司能实现规模经济;从农业的角度,农业生产力足够高,农业剩余足以养活城市中的贸易者;(美国历史上的港口城市纽约、新奥尔良;我国宋代以后长三角地区苏州、杭州) 3、工业型城市的产生 规模经济:适度的规模所产生的最佳经济效益,指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 产生条件:从生产者的角度,工厂生产的规模经济显著,平均成本足够低,即使考虑工人的通勤费用也有净收益;从农业的角度,农业的生产力足够高,农业剩余能够养活城市中的工人。 4我国的“城市”包括直辖市、市、镇,其中“市”包括地级市和县级市。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5我国城市的行政层级:1直辖市:与省、自治区同一行政级别: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共4个。2副省级市:受省级行政区管辖,副省级城市的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市长、市政协主席均为副部级,副职为正厅级。副省级城市目前有十五个,包括10个省会城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分别是:哈尔滨、长春、沈阳、济南、南京、杭州、广州、武汉、成都、西安、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3地级市:直属省(自治区)管理的城市4县级市:由省管辖,但由地级市代管的城市 6、1965年,美国的威尔帕﹒汤普森《城市经济学导论》,城市经济学诞生 7、城市经济学的主要派别:1、传统城市经济学:人的自由极其重要;竞争性的资本主义制度是一个自由经济系统;不同意通过政府的垄断性的调控和公共政策来纠正外部性问题。政府只应提供纯公共物品。 2、主流城市经济学:市场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的手段;研究如何使社会成员效用水平最大化。市场会失灵:原因公共物品、外部性、垄断、信息不对称。他们观察揭示城市发展规律,而后针对市场失灵,研究政府如何采取措施,弥补市场不足,以求最大的社会效用,并通过建立模型,分析成本效益关系,找到一个最优点,使得效益大于成本。 第二章 1、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社会现象,是乡村分散的人口、劳动力和非农经济活动不断进行空间上的聚集而逐渐转化为城市的经济要素,城市相应的成长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的过程。 2、城市化的涵义: a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b、城市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c、城市化是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d、城市化是一个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广大农村渗透和传播的过程。e、城市化是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 3、城市化的起源:工业革命是城市化的“催化剂”;城市化不是发源于城乡分离、城市诞生之初:城市化起源于工业革命,城市化和工业化是一对“孪生子”。 4、城市化的测度:1、城市人口比重指标 Y=Pu/(Pu+Pr)=Pu/P ;Y为城市化水平;P为区域总人口;Pu为城市人口;Pr为乡村人口缺点:1)各国设市标准中人口数量差距悬殊2)行政区划的调整与人为社会政治因素影响3)城市人口的认定较困难 2非农业人口比重指标 Y=P1/(P1+PA)=P1/P ;P1为非农业人口;PA为农业人口难点:国内近几十年农民工“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对非农人口认定造成较大困难。 3、综合指标法:综合各种城市要素,建模评测;缺点:各权重因子的选择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国内通用的测量方式主要为单一指标法;以城市实际居住人口比重作为城市化水平的测量值。 4、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指推动城市化发生与发展所需的动力的产生机理。 (1)产业演进推动的城市化:城市化水平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之间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的提高,由于各次产业间存在着收入差异,促使劳动力依次从低级向高级产业转移。形成机制:各产业间的收入弹性差异、技术进步差异。工业化与城市化:工业化可以带来城市化水平的同步提升;城市化量的扩张;服务业与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并提高城市化质量的加

城市经济学试题

城市经济学 [单项选择题] 1、城市经济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的()特征。 A.空间集聚性 B.范围经济 C.规模经济 D.高度集约化产业经济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城市经济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的空间集聚性特征。 [单项选择题] 2、我国城镇住房的改革在20世纪()开始实质性启动。 A.80年代初 B.90年代初 C.80年代末 D.90年代末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我国城镇住房的改革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实质性启动,在各地进行广泛的试点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1994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城镇住房改革的若干规定》,标志着房改工作的全面开展。 [单项选择题] 3、外部经济的内部化是指()。 A.将外部性经济的负效果转化为外部性经济的正效果 B.政府运用市场规律使经济意义上的外部性存在 C.政府通过收费使经济意义上的外部性存在 D.微观经济单位因其产生的外部经济而向得益者收取相应费用,或者因其产生的外部不经济而向受害者支付相应补偿,从而使经济意义上的外部性不存在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假设微观经济单位因其产生的外部经济而向得益者收取相应费用,或者因其产生的外部不经济而向受害者支付相应补偿,从而使经济意义上的外部性不存在,这被称为外部经济的内部化。政府可以通过对那些有负外部性的活动征税、收费和补贴那些有正外部性的活动来使外部性经济内部化。 [单项选择题] 4、边际效益递减性是指()。

A.在技术改变条件下,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超过一定限度后,每单位面积投资额增量从土地所获得的收益较前递减 B.在技术不变或在技术一定的条件限制下,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超过一定限度后,每单位面积投资额增量从土地所获得的收益较前递减 C.在技术不变或在技术一定的条件限制下,在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超过一定限度后,每单位面积投资额增量从土地所获得的收益较前递减 D.在技术不变或在技术一定的条件限制下,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每单位面积投资额增量从土地所获得的收益较前递减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边际效益递减性即在技术不变或在技术一定的条件限制下,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超过一定限度后,每单位面积投资额增量从土地所获得的收益较前递减。 [单项选择题] 5、土地经济学中通常用()来分析城市土地使用模式的土地市场作用。 A.需求曲线 B.供给曲线 C.成本曲线 D.地租竞价曲线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土地经济学中通常用地租竞价曲线来分析城市土地使用模式的土地市场作用。由于城市的不同功能活动对城市土地的空间位置的依赖程度不同,城市的零售商业、办公事务所、住宅、工业等用地各自存在着不同的地租竞价曲线。 [单项选择题] 6、土地所有制的基本形式可分为()。 A.土地公有制和土地私有制 B.土地个人、集体和国家占有 C.土地集体和国家占有 D.土地公有制和半公有制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土地所有制的形成与社会生产关系有关,基本的形式可分为两种,即土地公有制和土地私有制 [单项选择题] 7、决定土地需求量的因素主要有很多,但是以下选项中的()不是。 A.土地价格 B.人口因素和家庭因素 C.建筑技术水平 D.消费者或投资者的货币收入和融资能力

《城市经济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城市经济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1. 城区(urban area) 具有相对高人口密度的区域,本定义反映美国状况,世界的定义:人口密度高+产业以非农业为主。 2. 大城市地区 拥有大量人口的核心城区和附近在经济意义上与这个核心结为一体的邻近社区,包含乡村地区。 二、单项选择题 1.B 2.D 3.D 三、多项选择题 1.ABC 2.BD 四、填空题 1. 城市化地区包括中心城市和城市边缘。 2. 城市边缘是中心城市外围的城市化地区。 3. 传统城市问题包括住房不足、环境污染、犯罪、人口和交通拥挤、教育和犯 罪 五、判断说明题 1. 错。 包含乡村地区。 2. 错。 政府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同于市场方法 3. 对。 城区产业以非农业为主,可以有农业。 六、简答题 1. ⑴大部分区位选择的问题涉及城市; ⑵城市经济也与城市中区位选择有关; ⑶由区位选择引起的最重要的问题发生在城市 2. ⑴市场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⑵城市内土地出租和土地利用; ⑶贫困和住房的空间因素; ⑷地方政府的支出与税收。 七、论述题 ⑴大部分城市问题是相关的:许多问题有相同的根源,一些问题能够造成其 它问题的恶化; ⑵政府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同于市场方法; ⑶大多数城市问题受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土地的利用方式。

第一部分城市与城市化 第二章为什么城市会存在 一、名词解释 1.把一定资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利益 2.一国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低于他国,那么这个国家在该种产品上拥有绝对优势 3.指随生产能力的扩大,使单位成本下降的趋势,即长期费用曲线呈下降趋 势 4.企业生产成本随着行业总产量的提高而降低 二、单项选择题 1、A 2、B 3、D 4、A 5、A 6、C 7、A 三、多项选择题 1. ABC 2. ABCD 四、简答题 1. 农业生产力提高,剩余产品,可以供应城市居民; 比较优势足以弥补交通成本,使贸易可以产生; 运输规模经济使市场更有效率. 2. A专业化 技能提高:熟能生巧 时间缩短:无须转换时间 B要素的最小效率规模 3. A.本地化经济(当地化经济)——本土化、国产化 B.城市化经济 五、论述题 1、中间投入品生产的规模经济,特别是基础性的: 商业服务(银行、保险、房地产、印刷、运输……) 公共服务(公路、学校、消防……) 2、劳动力市场共享: 整个城市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各个行业关联度小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稳定。 3、知识溢出 思想的交流 行业间交流

2023年自考专业(行政管理)《市政学》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贰(答案参考)试卷号:2

2023年自考专业(行政管理)《市政学》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贰(答案参考)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50题) 1. 【单选题】城市化的根本动力是() A.农业发展 B.工业化 C.市场化 D.商业化 正确答案:B 2. 【单选题】城市公共财政职能中,政府以公共财政手段直接提供某些市场供给不足的产品,属于()。 A.资源配置职能 B.收入分配职能 C.经济稳定职能 D.经济增长职能 正确答案:A

3. 【单选题】下列属于市政职能中防御职能的是() A.城市规划 B.公共设施建设 C.治安消防 D.科技发展 正确答案:C 4. 【多选题】下列属于市政特征的有()。 A.公共性 B.历史性 C.双重性 D.综合性 E.动态性 正确答案:ABCDE 5. 【问答题】截止2007年底,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8020万人(其中职工13420万人,退休人员460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88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民工为3131万人,比

上年末增加764万人。88个试点城市启动实施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全国参保人数4291万人。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2214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医疗保险基金支出1552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年末基金累计结存2441亿元,其中统筹基金累计结存1558亿元,个人账户累计积累883亿元。2010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4326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116万人。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中,参保职工17791万人,参保退休人员5944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382万人和417万人。年末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458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9万人。全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4309亿元,支出353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3%和26.5%。年末城镇基本医疗统筹基金累计结存3313亿元(含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存306亿元),个人账户积累1734亿元。 问:1、简要分析城市医疗保险的变化。 2、简要回答城市医疗保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1、(1)改革开放前,中国企业职工实行劳保医疗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制 度,二者统称为职工医疗保险。该医疗保险的主要特点是公费医疗,职工个人不缴纳医疗保险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公费医疗已难以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障问题。 (2)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城市公费医疗制度进行改革,逐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根据财政、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3)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城镇医疗保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2007 年,国家启动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决定对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学生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人群的基本医疗消费需求,并考虑当地居民家庭利财政的负担能力,确定筹资水平。

《城市经济学》教案

《城市经济学》教案 教案:《城市经济学》 第一部分:引言 在当代社会中,城市经济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城市是现代社 会的核心,不仅是经济活动的中心,也是文化交流与创新的重要场所。因此,学习和了解城市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对于理解现代社会的发展 和城市化的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理解城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 2. 掌握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和现象; 3. 了解不同城市发展模式和对经济的影响; 4. 分析城市经济中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5. 探讨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 本课程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城市经济学基本概念 - 城市化概念和定义

-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 城市经济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2.城市化的发展过程 - 城市化的历史演变和各阶段特点 - 城市人口增长和流动性的影响 - 城市化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3.城市发展模式与经济影响 - 不同城市类型及其特点 - 城市规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城市产业结构的变化 4.城市经济中的问题与挑战 - 城市贫困与社会不平等问题 - 城市交通与拥堵问题 - 城市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问题 5.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可持续城市发展的概念和实践

- 城市规划与经济发展的协调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1. 理论讲授:通过讲解城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使学生对城市经济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的案例研究,让学生了解城市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4. 网络资源利用: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扩展,了解城市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和研究成果。 第五部分:教学评价 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本课程采用以下几种评价方法: 1.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质量和交流能力。 2. 个人作业:布置与城市经济学相关的个人作业,包括理论分析、案例研究、文献阅读等,以评估学生的理论运用和独立思考能力。 3. 小组项目: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城市经济学项目研究和报告,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研究能力。

《城市经济学》教案

《城市经济学》教案 《城市经济学》教案 一、课程简介 《城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城市经济现象、规律和政策的学科。它涉及到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房地产、交通运输、环境卫生等多个领域。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城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城市经济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1.掌握城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城市经济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2.熟悉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房地产、交通运输、环境卫生等领域的政策和措施,能够分析和评价其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城市经济发展策略和政策建议。 三、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城市经济概述:介绍城市经济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研究对象。

2.城市规划:介绍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规划流程和规划方法,分析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3.土地利用:介绍土地利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土地利用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4.房地产:介绍房地产市场的基本概念、运行机制和政策措施,分析房地产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5.交通运输:介绍城市交通运输的基本原理、发展现状和政策措施,分析交通运输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6.环境卫生:介绍城市环境卫生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和政策措施,分析环境卫生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7.城市经济发展策略:介绍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和策略,分析不同类型的城市经济发展模式,提出有效的城市经济发展策略和政策建议。 四、课程方法 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通过多种方法的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城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评估

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学科导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已知某消费者的总收入是M ,他打算把这些收入用于消费两种商品a 和b 。如果前一种 商品的消费量为X ,后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为Y ,则该消费者得到的效用(享受)为: 又已知A 、B 两种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a 和Pb ,请问该消费者会把其收入按怎样的比例分配在这两种商品的消费上? ● 简答题 ① 简析经济学科的性质及其研究的基本问题。 答: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也是研究人类经济行为的科学。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①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包括个体,企业,政府②宏观层面的经济规律,包括通货膨胀,居民收入,就业等问题 ② 比较经济学科中的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方法。 答:①实证分析法就是用已有的数据和即成事实来分析经济现象,解决一个“是什么”的问题,实证分析是客观的,是经济学的一种重要运用方式 ②规范分析是根据经济理论和已有经验,分析经济现象,解决一个“应该是怎样”的问题,规范分析是主观的 ③简述经济理论的构建过程。 答:①.定义有关术语(概念),确定假设条件②观察经济现象,发现不同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形成假说③.用经济模型结束和概括经济现象,即用经济模型表述假说④用时机数据验证假说或模型的正确性⑤运用模型预测,并接受未来进一步的检验 ④简述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答:①市场需求、供给与价格的决定②消费者行为理论③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④不同市场结构下的产量与价格的决定⑤要素市场与国民收入分配⑥政府经济中的作用(市场与政府) ⑤简述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答:①总需求、总供给与国民账户②消费理论③投资理论④宏观经济模型与均衡分析⑤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 论述题 ① 论信用管理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答:信用管理和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制度体现,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是我国金融工作的重点。全面推进信用管理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3 231Y X U

08考研复试专业指导之经济学篇

08考研复试专业指导之经济学篇 随着近几年报考经济学专业的考生数量的逐年上升,经济学专业的复试准备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考研的热门专业,考生应该如何充分准备经济学类专业的复试,在众多过线者中脱颖而出呢? 以近几年的情况来看,经济学类专业的复试方法从内容上与一般专业相同,基本分为综合素质、外语水平和专业课三方面的考核,形式分为笔试和面试。综合素质面试和专业课口试同时进行,综合考查考生的思想状况、科研能力、发表论文、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而专业课笔试按一级学科组织经济学综合知识,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国民经济管理、网络经济等科目,所有专业同一科目,闭卷考试,集体评阅。 外语水平测试由学院英语水平较高的老师来面试。外语主要测试考生基本的听说能力,重点检测考生外语工具的掌握情况。英语水平考查由学院英语水平较高的导师面试,可能跟学生交流一般的经济学常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观点正确与否并不重要,难度也不大,主要看考生的专业知识方面的英语应用能力。 经济学专业初试的四门考试中,政治、英语、数学是公共课,只有一门专业课考试,初试区分度不是很大,所以在面试中要重点考查考生三方面的素质:第一,基本理论是否熟悉。对于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考生不光要会,而且要熟悉。当老师提到相关问题时,考生要做到准确熟练地表述出来,并谈出自己的理解,显示出较好的理论素质。第二,不仅要熟悉基本理论,还要会用经济学的方法来分析和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时,观点是否正确并不是判断的依据,导师主要是看考生能否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能够说出一二三来。比如说如何看待美国贸易赤字问题,考生怎样看这个问题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用经济学的方法来分析。导师希望考生通过对一个问答的分析体现出经济学研究的潜质。第三,复试是对考生知识面的考核。在提出一个问题后,面试老师会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连续追问,这可能会有一定难度,但通过这种随机性的追问正可以考查出学生知识结构。经济学的新观点层出不穷,考生对前沿的东西不能不关心,至少考生要对这些经济问题要有了解和认识。这种连续追问的面试方式对善于应试的学生是一种压力,校方其实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使学生在以后学习中努力弥补相关的知识缺陷。 那么面对这三方面的考察,考生应该如何准备经济学类专业的复试呢? 首先要熟悉学过的基本理论。如果你曾经很熟悉,面试的时候磕磕绊绊,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样肯定不行。其实,在复试时通过问答的形式很容易体现出考生素质来。因而,在复试前的一段时间里,考生有必要再次熟悉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考生还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积累。当然综合能力的提高不是短期内能够提升的,但是至少在面试中不要紧张,要把自己最优秀的潜质表现出来,这也是一种素质。在这里也提醒09打算报考经济学的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要关注经济学现象,不能一味地死读书,要做到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做到灵活运用,这样才是达到了真正考研深造的目的。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专业考研专业课复习指南 第一章微观经济学——经济学导论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一节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二节生产者行为理论 第三节市场理论 第四节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理论 第五节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核算原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