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诊断与治疗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简称PID)是一组由基因缺陷引起的免疫系统异常疾病。PID的诊断和

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难题之一。

一、 PID的诊断

PID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它是由多个遗传或非遗传因素引起的。PID的临床表现因病变程度和病变类型而异,常见症状包括反复

感染、过度敏感、口腔溃疡、疲劳、发育迟缓等。鉴别诊断PID

需要从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1. 病史

PID的确诊需要仔细询问患者或家族成员有没有反复感染、免

疫系统异常等症状,并了解患者的家族遗传史和生活习惯。根据

患者病史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患有PID。患者病史对PID的诊断十

分重要,尤其是药物和过敏史、病毒感染等。

2. 体检

体检是判断PID的必要手段之一。医生可以通过患者的体型、生殖器、头颅、脸部和牙齿等表现来判断是否存在PID。例如,大病抵抗力下降的患者口腔黏膜可能存在溃疡,肝、脾肿大和淋巴结肿大是常见体征。

3. 实验室检查

常规血液化学检查(CBC)和特殊的免疫学实验室检查是确诊PID的最重要手段之一。这些检查包括:白细胞(WBC)和淋巴细胞数目、IgG、IgM、IgA和其他免疫球蛋白水平。B细胞、T细胞等也有特殊的免疫功能指标检查。通过这些指标的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和缺陷类型,易于诊断和鉴别PID。

二、 PID的治疗

治疗PID的方法因患者情况和病变程度而异,包括替代疗法(Replacement therapy)、免疫调节治疗以及各种抗感染和预防措施。PID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维持患者免疫系统的稳定,预防感染和辅助维持患者生命健康状态。下面我们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PID治疗方法。

1. 替代疗法

PID患者由于免疫缺陷和免疫球蛋白低下,常常失去了对病原体的保护。维持正常生命所需的抗体和免疫球蛋白不能被自身产生,需要进行替代治疗。替代疗法主要包括静脉注射IgG和移植免疫细胞(如骨髓或干细胞)等。

2. 免疫调节治疗

免疫调节治疗主要是针对缺陷性免疫疾病,目的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以对抗病原体,包括利用细胞免疫和基因治疗等。例如,利用CID治疗中的基因编辑,研究结合CRISPR-Cas9等技术将界定成基因特异性的小分子或自身抗体等治疗。

3. 抗感染和预防

PID患者常常会出现严重的细菌、真菌和病毒感染。针对各种病原体的抗感染治疗非常重要。除此之外,预防和免疫传染病也是预防和治疗PID的重要手段。如有条件的家庭可以采取环境卫

生措施,避免患者暴露于病原体环境中;应及时接种疫苗,预防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三、PID 的未来

PID是一种罕见的疾病,深受患者和家庭的关注。有效治疗PID和提高生活质量是医学领域的重要任务。基于现有的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未来PID的治疗和预防将会更加便捷和高效。例如在化学治疗学方面的治疗、基因编辑和基因修饰技术、免疫治疗技术、疫苗开发等方面有了更多新进展,这将为PID带来更多治疗希望和机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PID的诊断和治疗将更加高效且降低患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免疫缺陷病

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IDD是一组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全或遭受损害所致的免疫功能缺陷引起的疾病。 有二种类型: ①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又称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与遗传有关,多发生在婴幼儿。 ②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因严重感染,尤其是直接侵犯免疫系统的感染、恶性肿瘤、应用免疫抑制剂、放射治疗和化疗等原因引起。 (一)概念:由于免疫器官、组织或细胞发育缺陷,或免疫功能失常或缺陷,引起的病理过程。 (二)特点:对各种感染的易感性增加,患者出现反复的严重的感染,临床表现为气管炎、肺炎、中耳炎、细菌和真菌的胞内感染及恶性肿瘤等。 1)感染,反复感染是免疫缺陷病最重要和常见的临床表现,严重者可死于不可控制的感染。(2)肿瘤,先天性免疫缺陷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比常人高出100~300倍;由于肾移植时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而导致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比常人高出100倍。 (3)变态反应,由于免疫功能失调,免疫缺陷病患者中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率也比正常人高。 (4)自身免疫病,由于免疫功能障碍、失调,常同时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生。从临床情况观察,继发性免疫缺陷多发生在老年人,均为暂时性的,消除原始病因后,大多数能逐渐恢复。但严重者,如电离辐射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有时可造成不可恢复的免疫缺陷。(一)原发性免疫缺陷 1、B细胞缺陷 2、T细胞缺陷 3、补体蛋白缺损 4、吞噬细胞的缺损 (二)继发性免疫缺陷 1、传染性因子引起的免疫缺陷 (1)引起免疫器官的萎缩 (2)引起抗体反应下降:鸡早期IBD (3)引起全身抵抗力下降:鸡贫血因子病 2、由药物引起的免疫缺陷 3、由霉菌中毒引起的免疫缺陷 4、营养缺陷与免疫应答 5、AIDS 其最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反复感染或严重感染。由于遗传因素或先天因素,使免疫系统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不同环节、不同部位受损所致的免疫缺陷病,称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或称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其中大多数与血细胞分化和发育有关,多发病于婴幼儿期,严重者导致死亡。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种类很多,常分为抗体缺陷、补体缺陷、吞噬功能缺陷、联合缺陷、T细胞缺陷等。因其他疾病和因素引起的免疫功能障碍称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如感染、肿瘤、肝、肾功能不全、内分泌紊乱、免疫增生或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都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免疫缺陷。在肿瘤及器官移植时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亦可导致继发性免疫缺陷。免疫缺陷病患者不能发挥正常的免疫应答和防御功能。

新生儿免疫性疾病-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新生儿免疫性疾病-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新生儿免疫性疾病-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免疫缺陷病定义:是指因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和免疫分子(可溶性因子白细胞介素、补体、免疫球蛋白和细胞膜表面分子等)发生缺陷引起的机体抗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功能失调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second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ID):出生后的环境因素或其他原发疾病所致免疫功能低下所致疾病,当去除不利因素后,免疫功能一般可恢复正常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PID)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定义:是由基因突变造成免疫细胞数量和(或)功能异常的一类疾病。发病率:不同疾病发病率不一,共发现约300种致病基因,每种发病率约在1/10 000~1/1 000 000之间,总的发病率约1/(2 000~10 000)活产婴,我国累计存活有明显症状病例可达200 000例。主要临床表现:反复感染、自身免疫病、易感肿瘤。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命名以往以发现疾病的人名或地名来命名现在以分子遗传学基础或功能障碍的机制来命名◇ Bruton 病→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inked agammaglobulinemia,XLA,BTK缺陷) ◇ Swiss 型ID →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severe combined ID,IL2RG缺陷)PID分类(IUIS 2017) •联合免疫缺陷 •具有综合征特点的联合免疫缺陷 •抗体为主的免疫缺陷 •免疫失调性疾病 •先天性吞噬细胞数量和(或)功能缺陷

•固有免疫缺陷 •自身炎症性疾病 •补体缺陷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拟表型 PID分类(1):联合免疫缺陷 PID分类(2):具有综合征特点的联合免疫缺陷

抗体免疫缺陷病,抗体免疫缺陷病的症状,抗体免疫缺陷病治疗【专业知识】

抗体免疫缺陷病,抗体免疫缺陷病的症状,抗体免疫缺陷病治疗【专业知识】 疾病简介 抗体免疫缺陷病包括一组疾病,特征为抗体生成及抗体功能缺陷。本组疾病一般均有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减少或缺乏。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体液免疫缺陷病包括,Bruton免疫球蛋白缺乏症,可变异型免疫球蛋白缺乏症,选择性IgA缺乏,选择性IgM缺乏。 1.Bruton免疫球蛋白缺乏症又称先天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congenital agammaglobulinemia)。先天性免疫球蛋白缺乏。 2.常见的可变异型免疫球蛋白缺乏症(common variable agammaglobulinemia) 又称特发性晚发免疫球蛋白缺乏症(idiopathic late onset immunoglobulin deficiency),可变异型免疫球蛋白缺乏。 3.选择性IgA缺乏这是一组乳糜性腹泻的病因。大多数选择性IgA缺乏者包括儿童,存有自身抗体,自身免疫性疾病则是这些人常见的。 4.选择性IgM缺乏也是产生多种感染疾患的原因。 二、发病机制 原发性免疫缺陷症是属于细胞免疫缺陷病,主要是胸腺发育不全,T细胞功能不足或是由于T细胞数少而导致B细胞功能缺陷。如Di George综合征其病因是胚胎期中Ⅲ、Ⅳ咽囊发育障碍导致胸腺发育不良、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人血管畸形等。在临床免疫学检验上,表现为TH细胞数低下,抗

体形成能力受到限制。Nezelof综合征及核苷磷酸化酶缺陷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致使胸腺发育不全和细胞免疫功能缺陷。 体液免疫缺陷病的直接表现是免疫球蛋白总量减少,或免疫球蛋白种类不全、或IgG的亚类不全。也可以在总量上不明显减少,但某一种类免疫球蛋白突出减少。Bruton免疫球蛋白缺乏症属于伴性型隐性遗传导致的免疫球蛋白减少。其他类型免疫球蛋白减少,有的也可查到家族病史。在免疫球蛋白缺乏的患者中,有的是B细胞功能不足,有的则是由于T细胞功能影响,或TH和TS细胞比例倒置。 症状体征 一、症状 1.X性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inked agammaglobulinemia) 临床上表现为:病人均为男性。生长发育正常。多数病例出生后6~9个月内表现正常,1~2岁后开始反复感染。常见病原菌为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链球菌、嗜血流感杆菌和脑膜炎球菌。可发生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中耳炎、脑膜炎和疖肿等。部分病人可发生非化脓性关节炎,主要累及大关节;并容易罹患ECHO病毒脑脊髓炎。ECHO病毒广泛播散,可致慢性肌炎、亚临床型肝炎、心肌炎以及肘膝关节屈曲挛缩。胃肠道表现不多见。 2.常见变异型免疫缺陷病(common variable immunodeficiency,CVID) 临床上表现为:男女均可发病,通常6岁以后开始有症状,20~30岁明显加重。主要表现是病人反复感染。常有慢性腹泻、乳糖耐受不良、吸收不良和蛋白质丢失性肠病。贾第鞭毛虫感染是腹泻的常见原因。部分病人胃酸减少,其中半数缺乏内因子,此外尚有脾大以及贫血和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本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如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甲状腺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3.选择性IgA缺乏症(selective IgA deficiency) 临床上表现为:多数病人无症状,偶尔在检查时发现。有的则有明显症状,多在10岁内出现,均因IgA缺乏,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等部位局部免疫功能降低,容易发生感染,也可发生过敏反应。此外,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炎与恶性贫血等自身免疫疾病发生率增高。

以抗体缺陷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以抗体缺陷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ID)是指因免疫活性细胞(如淋巴细胞、吞噬细胞)和免疫活性 分子(可溶性因子如白细胞介素、补体蛋白质和细胞膜表面分子)发生缺陷引起的免疫反应缺 如或降低,导致机体抗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先天性因素(基因突变或缺失)所致者称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PID)。生后环境因素或其他原发疾病所致的免疫缺陷,称为继发性免疫缺陷病(secondary immunodeficiency,SID)或免疫功能低下(immuno-compromice)。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 所致者,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 (一)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inked agammaglobulinemia,XLA)为Bruton酪氨酸激酶(Bruton tyrosione kininase,Btk)基因突变所致。 【临床表现】 1.反复感染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反复严重的细菌性感染,尤以荚膜细菌,如溶血性链球菌、 嗜血性流感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假单胞菌属感染最为常见。对革兰阴性杆菌如致病性大 肠杆菌、铜绿假单孢菌、变形杆菌、沙雷菌等的易感性也明显增高。 对某些肠道病毒,如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及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抵抗能力甚差。应注意口服 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可引起患儿肢体瘫痪。也可并发卡氏肺孢子虫感染。 2.其他表现易发生变应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 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脱发、蛋白质丢失性肠病、吸收不良综合征和淀粉样变性。 3.体格检查反复感染引起慢性消耗性体质,苍白,贫血,精神萎靡。扁桃体和腺样体很小或 缺如,浅表淋巴结及脾脏均不能触及,鼻咽部侧位X线检查可见腺样体阴影缺乏或变小。 【诊断要点】 1.实验室检查 (1)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血清总Ig%200~250mg/dl;IgG%100mg/dl或完全测不到,少 部分病例200~300mg/dl;IgM和IgA微量或测不出。 (2)抗体反应:同族红细胞凝集素(抗A及抗B血型抗体)缺如,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滴度%25U,锡克试验不能转为阴性。特异性抗体反应缺乏(包括 T细胞依赖性和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3)外周血B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数量正常或轻度下降,成熟B细胞(CD19+,CD20+,膜 表面Ig+)缺如。骨髓B细胞和浆细胞缺如,可见少量前B细胞。 (4)基因诊断:有阳性家族史的女性妊娠时应进行产前检查,羊水细胞判断为男性(XY)者,应 进一步检查羊水或脐带血B细胞数量,或采用DNA序列分析Btk基因突变或发现与Btk紧密 连接的复合基因片段(DXSl78)以确诊。 2.鉴别诊断应与其他低IgG血症鉴别,包括婴儿生理性低丙种球蛋白状态、婴儿暂时性丙种 球蛋白缺乏症、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慢性吸收不良综合征和重度营养不良。 【治疗】

免疫缺陷病与自身免疫病

第八章免疫缺陷病与自身免疫病 第一节免疫缺陷病 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称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IDD) 。 免疫缺陷病按机体免疫系统是否发育成熟分为原发性( 或先天性) 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PIDD) 和继发性( 或获得性) 免疫缺陷病(second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SIDD)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是由于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遗传缺陷或发育异常,导致免疫细胞和/ 或免疫分子的数量减少、功能异常而引起的永久性免疫功能缺陷。继发性免疫缺陷病是由于感染、衰老、肿瘤和药物等原因抑制了机体成熟的免疫系统的功能表达所致。临床上继发性免疫缺陷病远较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多见。 免疫缺陷病的共同特点是:①对各种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患者可出现严重的、持续的反复感染。一般体液免疫缺陷、吞噬细胞缺陷、补体缺陷者易发生化脓性细菌感染,而细胞免疫缺陷者易发生病毒、真菌、胞内寄生菌和原虫等细胞内感染。②易发生恶性肿瘤。尤其是细胞免疫缺陷病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比同龄正常人群高100~300 倍。③易并发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患者并发自身免疫病的概率可高达14% ,以并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较多见。④遗传倾向性。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大多有遗传倾向,其中1/3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5 为X 性联隐性遗传。 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是一种罕见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其中,体液免疫缺陷约占50% ,联合免疫缺陷约占20% ,细胞免疫缺陷约占18% ,吞噬细胞缺陷约占10% ,补体缺陷约占2%( 表9-1) 。 表9-1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免疫缺陷病

免疫缺陷病及其检测 概念: 由遗传因素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免疫系统发育或免疫应答障碍而导致的一种或多种免疫功能不全称为免疫缺陷(immunodeficiency),由此所致的各种临床综合征称为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ID)。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second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SIDD )是后天因素造成的,继发于某些疾病或使用药物后所致的免疫系统暂时或持久损害的一类免疫缺陷性疾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又称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感染引起的一组综合征。病人以CD4+T 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同时伴反复机会感染、恶性肿瘤及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 免疫缺陷病的特点 ① 反复感染 ② 易发肿瘤 ③ 高度伴发自身免疫病的倾向,以类风湿关节炎和恶性贫血等多见。 ④ 遗传倾向 ⑤ 临床表现和病理损伤复杂多样 免疫缺陷病感染特点 免疫缺陷病的分类 一、原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PIDD ) ① 抗体免疫缺陷(B 细胞) ② 细胞免疫缺陷(T 细胞) ③ 联合免疫缺陷(T 、B 细胞) ④ 吞噬细胞功能缺陷 ⑤ 补体生成缺陷 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second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SIDD or AIDD ) ① 分为继发性T 细胞功能缺陷 ② 继发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免疫缺陷病类型 病原体类别 感染类型 体液免疫、吞噬细胞和补体缺 陷 以化脓性球菌感染为主,补体缺陷时也常见脑膜炎链球菌 和淋球菌感染 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肺炎、 气管炎、中耳炎、全身性肉芽 肿等 细胞免疫缺陷 细胞内寄生病原体感染为主 重症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布 氏菌病、结核病 联合免疫缺陷 以化脓菌为主,有时合并 胞内寄生病原体感染 全身重症细菌及病毒感染、顽 固性腹泻或脓皮病

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第二十八章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本章考点: 1.概述 2.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和特点 3.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4.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5.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6.免疫缺陷病的实验室检测 第一节概述 概念:由遗传或其他原因造成免疫系统先天发育障碍或后天损伤而致的免疫功能不全称为免疫缺陷,由此而引起的各种临床综合征称为免疫缺陷病(IDD)。主要是出现免疫系统发育、分化增生、调节和代谢异常,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临床表现为:反复、严重、持续感染,继发自身免疫病和肿瘤。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和特点。 一、免疫缺陷病的分类 按病因分为两大类: (1)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D) (2)继发性免疫缺陷病(SIDD) 按损伤的免疫成分分为5类: (1)B细胞免疫缺陷(抗体)。 (2)T细胞免疫缺陷(细胞)。 (3)联合细胞免疫缺陷(B、T)。 (4)吞噬细胞免疫缺陷。 (5)补体免疫缺陷。 二、免疫缺陷病的特点 IDD的共同临床特点: 1.反复、严重、难治性感染 (1)体液免疫、吞噬细胞、补体缺陷患者:以细菌感染,尤以化脓菌感染。 (2)细胞免疫缺陷患者:以病毒、真菌、原虫等胞内菌感染。 (3)病原体感染也可影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如HIV感染致AIDS。 2.易继发自身免疫病和恶性肿瘤。 3.临床症状、病理损伤多样。 PIDD与SIDD不同点: PIDD: (1)常由于遗传因素或先天性免疫系统发育不良而引起。 (2)常发生在小儿,发病年龄越小,病情越重。 (3)治疗效果差。 SIDD: (1)是后天因素,继发因素。 (2)可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的患者。

(3)可针对病因治疗,治疗效果好。 三、常见发病原因 1.遗传基因异常 (1)性染色体隐性遗传(XL)。 (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 2.中枢免疫器官发育障碍:可因遗传缺陷所致。 3.免疫细胞内在缺陷:多由先天酶缺陷引起,如ADA(腺苷脱氨酶)、PNP(嘌呤核苷磷酸化酶)、G-6-PD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缺乏。 4.免疫细胞间调控机制异常:调控机制异常,如辅助不足或抑制过剩,均可导致免疫缺陷。 5.继发性免疫缺陷:常因感染、物理、化学等因素而引起。 第二节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PIDD:由于遗传因素、先天性免疫系统发育不良造成免疫功能障碍所致的疾病称为PIDD。 发生机制: 1.免疫系统遗传基因异常: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或X连锁隐性遗传(XL),引起抗体和淋巴细胞功能异常。 2.吞噬细胞、补体成分缺陷致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 一、原发性B细胞免疫缺陷病 原发性B细胞免疫缺陷病:是由于B细胞发育缺陷或B细胞对T细胞传导的信号无法产生有效的应答所致的抗体形成障碍,主要为体内Ig水平下降或缺失。Ig缺陷有三种主要临床表现:①全部5类Ig缺陷; ②或某一Ig缺陷,或某些Ig的亚类缺陷(选择性Ig);③Ig正常,但对Ag刺激无免疫应答。如成人IgG 血清中 <6g/L为低丙种蛋白血症。患者外周血B细胞减少,<2g/L为无丙种蛋白血症。T细胞数目正常。 主要临床特征为反复细菌化脓菌感染。 常见疾病: 1.X-LA(α连锁婴幼儿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又名Bruton综合征。最常见的B细胞IDD。男婴>女婴。主要临床特征:外周血B细胞明显减少,淋巴组织中没有浆细胞或减少。各类Ig均减少或缺乏,易发生化脓性感染。 2.选择性IgA缺陷:最常见,①IgA减少,<50mg/L,sIgA含量减少。②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主要反复感染,常可伴自身免疫病。(SLE,类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疾病。 3.伴IgM增多的免疫球蛋白缺陷病:又称IgM增高综合征,主要免疫异常为:①B细胞应答能力正常,仅产生IgM类抗体;②血清IgM↑(>11g/L),其他类型Ig减少或缺失;③SmIgM+和SmIgD+B细胞总数正常,但SmIgG+和SmIgA+B细胞缺乏;④常伴有中性粒细胞减少。⑤易发生细菌感染。 4.选择性IgG亚类缺陷:IgG1-4亚型缺陷,IgG总量正常,某亚类缺陷而减少。 二、原发性T细胞免疫缺陷病 原发性T细胞IDD是由于T细胞的遗传性缺陷,涉及T细胞前体和T细胞的发生、发育、分化和功能障碍。最常见的DiGeorge综合征(先天胸腺发育不良)。 据病情程度和症状,可分为:①单纯的T细胞缺陷;②伴有其他缺陷;③严重联合ID;④其他。 1.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综合征:即DiGeorge综合征,主要为T细胞IDD,同时伴有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一组综合征。为典型的T细胞IDD。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诊断与治疗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简称PID)是一组由基因缺陷引起的免疫系统异常疾病。PID的诊断和 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难题之一。 一、 PID的诊断 PID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它是由多个遗传或非遗传因素引起的。PID的临床表现因病变程度和病变类型而异,常见症状包括反复 感染、过度敏感、口腔溃疡、疲劳、发育迟缓等。鉴别诊断PID 需要从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1. 病史 PID的确诊需要仔细询问患者或家族成员有没有反复感染、免 疫系统异常等症状,并了解患者的家族遗传史和生活习惯。根据 患者病史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患有PID。患者病史对PID的诊断十 分重要,尤其是药物和过敏史、病毒感染等。 2. 体检

体检是判断PID的必要手段之一。医生可以通过患者的体型、生殖器、头颅、脸部和牙齿等表现来判断是否存在PID。例如,大病抵抗力下降的患者口腔黏膜可能存在溃疡,肝、脾肿大和淋巴结肿大是常见体征。 3. 实验室检查 常规血液化学检查(CBC)和特殊的免疫学实验室检查是确诊PID的最重要手段之一。这些检查包括:白细胞(WBC)和淋巴细胞数目、IgG、IgM、IgA和其他免疫球蛋白水平。B细胞、T细胞等也有特殊的免疫功能指标检查。通过这些指标的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和缺陷类型,易于诊断和鉴别PID。 二、 PID的治疗 治疗PID的方法因患者情况和病变程度而异,包括替代疗法(Replacement therapy)、免疫调节治疗以及各种抗感染和预防措施。PID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维持患者免疫系统的稳定,预防感染和辅助维持患者生命健康状态。下面我们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PID治疗方法。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分类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分类的研究进展【关键词】 PID;PID分类;PID发生比率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PID)是由免疫系统成分遗传性缺陷所致的一组综合征,可导致抗感染能力、免疫稳定功能、免疫监视能力降低,引起各种病症。从1952年Bruton首先证实报道先天性无丙球蛋白血症为免疫缺陷病以来,对PID的研究已经历近60年的历程。尤其是近30年来分子遗传学和免疫学的进步,导致越来越多人类PID被发现和鉴定,迄今为止已发现160多种PID[1],加深了人们对PID的认识,它已成为世界性公众开始关注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本文就PID的发现和研究历史、PID分类进展及各类PID发生比率等方面予以重点介绍。 1PID的发现和研究历史 20世纪50年代之前,致死性感染比较常见,人们对免疫缺陷病知之甚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抗生素广泛使用,认识到淋巴细胞在宿主防御中起着关键作用,并能应用蛋白电泳技术检测血清中的抗体蛋白,从而能对感染遗传性敏感的患者进行鉴定。1952年美国儿科医师Bruton报道了一例8岁男孩患无丙球蛋白血症(agammaglobulinemia)[2],他通过遗传学(发生于男孩,有家族史、为X-性联隐性遗传)、临床病程(早期发病、反复化脓性感染、抗生素不能根治)和免疫学(血清电泳无丙球蛋白,用肺炎球菌、白喉、伤寒疫苗免疫不产生抗体,输入人丙球蛋白能有效防治细菌感染)研究证实它是一种遗传性免疫缺陷病,确立了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开启了人们对免疫缺陷病的认识。 实际上在Bruton之前,已临床发现免疫缺陷病[3]。1922年Schultz报告了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926年Syllaba和Henner报告了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ataxia telangiectasia,AT),1929年Thorpe和Handley发现了粘膜皮肤白色念珠菌病,1937年Wiskott年发现了Wiskott-Aldrlch综合症,1950年Glanzmann和Riniker发现了无淋巴细胞的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CID)。甚至在这些报告之前1919年Moore就在一豚鼠系中发现了未明确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补体缺陷。上世纪50年代主要通过家族遗传史分析、临床病程(尤其是反复感染、病情重、抗生素难以治愈、病期长等)、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血清蛋白电泳、疫苗接种后抗体产生水平等对免疫缺陷病进行分析和诊断,并认识到PID有异质性。 20世纪60年代胸腺的作用和抗体产生细胞组织来源的阐明,确立了现代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概念[4]。人类免疫球蛋白类和亚类的确定,利用制备的抗血清用免疫电泳和单相免疫扩散技术进行定量分析,导致了IgA缺陷病的发现[5],但是不能区分T细胞和B细胞。到20世纪70年代发现了区分T细胞和B细胞的方法。1970年Pernis等首先发现家兔B细胞表面具有Ig[5]之后不久,一些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病情说明指导书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病情说明指导书 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概述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PID)是一组先天或遗传性免疫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由不同基因缺陷,使得免疫器官或分子缺陷,从而出现机体免疫功能不全所致。常发生在婴幼儿,临床以反复感染、易患肿瘤、易出现免疫失调的自身免疫反应为特征。本病目前难以治愈,抗感染治疗及预防感染是本病的治疗要点,干细胞移植、基因治疗或可完全纠正免疫缺陷。 英文名称: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PID。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免疫系统疾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与遗传有关。 发病部位:其他。 常见症状:反复或慢性感染。 主要病因:主要与遗传和免疫系统发育障碍有关。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常规、免疫球蛋白测定、抗体筛查试验、淋巴细胞亚群计数、T细胞功能测定、B细胞功能测定、补体CH50活性和C3/C4水平、特殊免疫学检查、胸部X线、基因检测。 重要提醒:本病患儿容易出现反复持续的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持续的抗感染及预防感染的治疗十分必要,日常生活中也应当避免接触一些病原体,保持生活环境卫生。 临床分类:根据免疫缺陷特点分类1、特异性免疫缺陷病(1)抗体缺陷病:包括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常见变异型免疫缺陷病、婴儿暂时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选择性IgA缺陷、选择性IgM缺陷和选择性IgG亚类缺陷(伴有或不伴有IgA缺陷);(2)细胞免疫缺陷病:包括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症(DiGeorge综合征)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缺陷(Nezelof综合征);(3)抗体和细胞联合免疫缺

《医学免疫学》免疫缺陷病

免疫缺陷病 一、免疫术语 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免疫缺陷病是遗传因素或其他多种原因造成免疫系统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损害而导致的免疫成分缺失、免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 二、免疫缺陷病的分类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PIDD) 又称先天性免疫缺陷病(congenital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CIDD)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AIDD) 共同特点:(了解) ♦反复、慢性和难以控制的感染,感染性质与缺陷类型有关; ♦常伴发自身免疫病、超敏反应和炎症性疾病; ♦易发生肿瘤,特别是淋巴系统恶性肿瘤;

多数PIDD有遗传倾向 三、常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选择题) (1) T、B细胞联合免疫缺陷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CID):是源自骨髓干细胞的T、B细胞发育障碍或缺乏细胞间相互作用所致的疾病,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 a) T细胞缺陷、B细胞正常的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T-B+SCID) 特点:T细胞显著减少,NK细胞减少或正常,B细胞正常或升高但血清Ig降低。 临床表现:出生后不久即发生严重呼吸道感染、慢性腹泻和夭折。 b) T、B细胞均缺如的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T-B-SCID) 特点:循环淋巴细胞极度减少、各种Ig缺乏。 临床表现:不仅有IDD典型特征,还可见耳聋、行为障碍、肋软骨异常和肝毒性等症状。 (2) 以抗体缺陷为主的免疫缺陷病 以抗体生成及抗体功能缺陷为特征,一般均有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减少或缺乏。 a)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X-linked agammaglobulinaemia) 特点:最常见,所有血清Ig严重降低伴B细胞显著降低或缺如,而T细胞数量及功能正常。 临床表现:(多见于男性婴幼儿,出生6-9个月后开始发病)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是由于免疫活性细胞在发生、分 化或在其相互作用中异常而引起免疫功能低下的一组疾病。一般分为B细胞缺陷病、T细胞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病、吞噬细胞 缺陷病及补体系统缺陷病五大类。临床上有其共同特点。 【诊断提示】 1.病史 (1)感染病史:反复感染是免疫缺陷病最重要和常见的临床表现,严重者可死于不可控制的感染。发病年龄越小提示免疫缺陷越严重;重要脏器的严重感染提示免疫缺陷的存在;易发生化脓菌的感染提示体液免疫、吞噬细胞或补体缺陷;细胞免疫缺陷在临床上可表现为严重的病毒、真菌、胞内寄生菌(如结核杆菌等)及某些原虫的感染。 (2)预防接种史:接种减毒活疫苗后可发生疫苗病。 (3)自身免疫病及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4)家族史:家族中可见类似患者,常有反复严重感染、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家族史。 2•体格检查及X线检查可见特殊面容,浅表淋巴结、扁桃体、脾等淋巴样组织发育不良或缺如。 3.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免疫球蛋白及其亚群,同族凝集素试验;T淋巴细胞计数、迟发型皮肤超敏反应、T细胞亚

群;补体活性C3、C4水平测定等。新生儿及婴儿X线检查见上纵隔窄,无胸腺组织。 【治疗措施】 1.一般治疗防治各种感染;加强护理,对症处理;对细胞免疫缺陷病和联合免疫缺陷病患儿禁忌接种活疫苗或菌苗,输血也需极其慎重,若用时需冷冻2周以上库存血或先用X线照射过的全血。 2.替代治疗输血液制品时需经X线照射。 (1)丙种球蛋白:治疗指征仅限于低IgG血症。每月0.3〜0∙5g∕kg静脉滴注,每日1次。 (2)新鲜全血或冷冻血浆可治疗各种体液免疫缺陷病,10〜15ml∕(kg•次),每3〜4周1次。已确诊为T细胞缺陷者不宜输新鲜血制品,必要时,血制品应先射线处理,并严格筛查HBV和HlV等。 (3)新鲜白细胞或新鲜全血可治疗中性粒细胞功能缺陷伴严重感染者。 (4)红细胞输注可用于治疗腺昔脱氢酶缺乏和喋吟核甘酸磷酸化酶缺乏症。 3.免疫重建主要有骨髓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胎儿胸 腺移植、胚肝移植;或应用胸腺素、转移因子、左旋咪嗖等治疗。 4,控制和预防感染本组疾病大多因感染就诊,常为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需尽快根据感染部位及细菌药敏试验,选择有效1

免疫缺陷病的检测方法

免疫缺陷病的检测方法 由于免疫缺陷病涉及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吞噬功能和补体系统等多方面的原因,因此其检测方法也是多方面、综合性的;有体内试验,也有体外试验;有功能试验,也有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查。 一、淋巴细胞计数和外周血像检查 淋巴细胞计数可采用直接计数或百分比法,这是最简便而直接的免疫缺陷检查。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正常值为1.5×109~3×109/l,小儿略高于成人。不论什么年龄,如低于1.2×109/l应考虑为细胞免疫缺陷病。 原发性免疫缺陷常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这可能与出现自身抗体有关。在免疫缺陷病患者可查出抗红细胞抗体、抗粒细胞抗体和抗血小板抗体。t 细胞免疫缺陷病可合并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或单核细胞增多症,偶见血小板增多症。 二、活体组织检查 1.骨髓检查骨髓检查对分析各期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的增生和发育状况有一定的意义。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或网状组织发育不全患者,骨髓中的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均显著减少,后者伴有中性粒细胞减少。bruton综合征骨髓中很难找到浆细胞(正常人浆细胞占有核细胞的1%~2%,5岁以下的婴幼儿也极少见到浆细胞)。 2.淋巴结活检淋巴结活检是免疫缺陷病的常规检查方法,属于病理学检查。根据淋巴细胞数量和分布情况,可获得诊断。并可用疫苗作淋巴结局部免疫接种,观察有无局部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对t细胞和b细胞缺陷的诊断有帮助。 3.直肠粘膜活检正常情况下出生一个月后可见到直肠粘膜下固有层中有丰富的浆细胞,用荧光抗体检查则见到大量iga类的抗体分泌细胞。在体液免疫缺陷及联合免疫缺陷病患者,该区浆细胞显著减少,甚至缺如。 三、t细胞免疫缺陷病的检查 (一)体内试验 皮肤试验显示有迟发型变态反应能力,就有力地证明受检者细胞介导免疫能力是完善的。 皮肤试验常用的抗原是易于在自然环境中接触而致敏的那些抗原物质,包括白色念珠菌素、链激酶-链道酶(sk-sd双链酶)、结核菌素、毛发癣菌素和腮腺炎病毒等5种抗原。由于个体的差异,接触某种抗原的有无或多少,试剂本身的质量和操作误差等,应该数种抗原同时试验(至少2~3种),凡是3种以上抗原皮试阳性者为正常,如少于2种阳性或在48h 后应直径小于10mm,则提示免疫缺陷或反应性降低。 由于小儿天然致敏不充分,因此用以上5种抗原评价小儿的免疫功能并不合适,必须人为地造成抗原致敏。常用的人工致敏抗原有二硝基氯苯(dncb)和钥孔蝛血蓝素(klh)。90%以上的健康人为阳性反应。但dncb为终生致敏,且对患儿有皮肤灼伤,因此应慎用。 (二)t细胞表面标志检查 1.e受体检查e受体(cd2)为t细胞表面的特有标志,因此用e花环形成试验的结果可代表t细胞数量的变化,并可粗略地判定有无t细胞免疫缺陷或联合免疫缺陷病。花环形成试验由于受许多因素干扰,加之无标准品对照,因而对轻微的t细胞动态变化较难判定,现多改用cd2测定代替繁锁的e花环试验。胸腺发育不全(digeorge综合征)、重症联合缺陷病、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和wiskott-aldrich综合征等皆可出现外周血e受体阳性细胞减少,一般可减少正常值的1/2~2/3。有的病例t细胞虽有其他标志,但不能形成e花环,这表明t细胞分化成熟不完善,例如在wiskott-aldrich综合征患者。

免疫缺陷病

免疫缺陷病 一、概述 (一)概念 免疫缺陷病(immunodificiency disease, IDD)是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涉及到免疫细胞、免疫分子或信号转导的缺陷。 (二)IDD的分类 1. 按发病原因分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PIDD)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second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SIDD) 2. 根据累及免疫细胞和成分不同可分为:体液免疫缺陷、细胞免疫缺陷、联合免疫缺陷、吞噬细胞缺陷和补体缺陷。 (三)IDD的一般特征 1. 感染对各种感染的易感性增加是免疫缺陷最主要、最常见、最严重的表现和后果,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体液免疫缺陷者感染常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细胞免疫缺陷者感染则以病毒、真菌、胞内寄生菌及原虫多见。而且免疫缺陷者常发生条件致病菌的感染。 2. 恶性肿瘤原发性免疫缺陷尤以T细胞免疫缺陷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比正常人群高100~300倍。 3. 伴发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者自身免疫病的发病率高达14%,尤以原发性免疫缺陷者显著,以系统性全身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恶性贫血为多见。 4. 多系统受累和症状多变性。 5. 遗传倾向性多数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有遗传倾向性,约1/3为常染色体遗传,1/5为性染色体遗传。15岁以下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者80%以上为男性。 6. 发病年龄50%以上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从婴幼儿开始发病,年龄越小病情越重,治疗难度越大。

二、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PIDD是由于先天性(多为遗传性)发育缺陷而导致的免疫功能不全。 (一)B细胞缺陷性疾病 1. 性联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亦称Bruton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是最常见的先天性B细胞缺陷病,多见于男性婴幼儿。该病因B细胞的信号转导分子酪氨酸激酶(Btk)基因缺陷所致。该病特点为血液及淋巴组织中B细胞数目减少或缺失。血清中各类Ig皆很低或测不出,常有结膜、咽、皮肤、中耳、气管和肺部反复化脓感染。 2. 选择性IgA缺陷是最常见的一种选择性Ig缺陷,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胚胎期风疹病毒感染或接触药物亦可引起。本病临床表现不一,约半数以上无症状,一部分偶而出现呼吸道感染和腹泻,极少数人出现极重的反复感染,并可伴有自身免疫病。 3. IgM升高的IgG和IgA缺陷为性联遗传病,其IgM抗体多属自身抗体,能与自身血细胞反应。 (二)T细胞缺陷性疾病 1. DiGeorge综合症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因T细胞不能成熟而致细胞免疫缺陷,本病系由于胚胎期第Ⅲ、Ⅳ咽囊发育障碍所致,所以同时伴有甲状旁腺、主动脉弓、唇和耳等发育不良,患者对胞内寄生菌、病毒和真菌易感。 2. T细胞活化和功能缺陷 (三)T细胞和B细胞联合缺陷性疾病 1.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症(severe combined-immunodificiency disease,SCID) SCID是因干细胞分化缺陷而表现T、B细胞减少,体液和细胞免疫均缺陷,出生6个月起发病,对各种类型感染均易感。SCID有性联隐性和常染色体隐性两种遗传方式。SCID可分以下几种类型:(1)X-性联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X-Linked SCID, XSCID)为性染色体遗传缺陷。患儿外周血T细胞和NK细胞减少;B细胞数量正常

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病诊疗指南

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病诊疗指南 概述 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病(Primary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CID)是一组以T/B细胞缺陷为主,同时可伴有不同程度其他细胞缺陷的异质性疾病。至2017年已发现49种不同基因突变可导致该病。CID中最为严重的类型称为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ency,SCID),常引起T细胞数量显著降低甚至缺如,B 细胞和NK细胞不同程度降低或功能异常,临床常表现为出生后2~5个月内出现生长发育停滞、持续性腹泻、明显细菌感染、鹅口疮、肺囊虫肺炎和播散性卡介苗感染等。SCID中以IL2RG所致X连锁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X-linked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X-SCID)最为常见。 病因和流行病学 联合免疫缺陷总患病率为1/100 000~1/75 000活产婴。美国发病率为1/58 000活产婴。由于多数致病基因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模式,中东地区近亲结婚现象高发,因此发病率较高,约为1/10 000活产婴。目前尚缺乏亚洲人群及国内的大样本流行病学数据。除少数X连锁隐性遗传的CID(致病基因为IL2RG、CD40LG、MSN)外,其他CID 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CID由T细胞发育和(或)功能相关基因缺陷所致,由于B细胞的成熟依赖于T细胞的辅助,所以CID尤其是SCID患者B细胞即使数目正常也常常存在功能缺陷,造成IgG、IgA和IgM产生低下或亲和力降低或体液免疫记忆功能缺陷。SCID患者根据是否存在B 淋巴细胞和NK细胞缺陷,可以分为T-B-NK+、T-B-NK-、T-B+NK+和T-B+NK- 4种表型。目前发现的能引起SCID的突变基因主要有17个,包括IL2RG、JAK3、IL7R、PTPRC、CD3D、CD3E、CD247、CORO1A、LAT、RAG1、RAG2、DCLRE1C、PRKDC、NHEJ1、LIG4、AK2和ADA。其中X连锁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最常见,占所有SCID患者总数的50%左右,其次为ADA缺陷,约占SCID患者总数的20%,其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SCID占40%左右。 临床表现 1.感染CID均有不同程度感染。SCID感染具有反复、严重、难治、机会致病、病原谱广等特点。一般CID感染频率及严重度较SCID 轻。典型SCID患儿出生时一般没有特别表现,由于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异常,2月龄前也可发生致命感染。感染部位及病原多种多样,包括反复肺炎,反复鹅口疮,持续腹泻,反复中耳炎,持续病毒感染(如呼吸道合胞病毒、EBV、CMV等),卡氏肺囊虫等条件致病菌感染也较常见。 2.疫苗病SCID免疫功能极度低下,可发生减毒活疫苗感染和播散。我国计划免疫均需接种卡介苗,且接种往往在患者出现临床症状

儿童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儿童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临床表型及基因诊断分析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是由遗传因素使致免疫细胞或免疫分子缺陷引起免疫反应缺如或降低,导致机体抗感染免疫能力低下的一组临床疾病[1]。自1952年发现首例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Iinked agammaglobulinemia,XL A)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PID病例被不断发现,新发现PID种类也逐年增多,成为儿科临床的一组重要疾病。迄今共发现200多种PID,其中150余种已明确致病基因。最近每年都有2-3种新的PID和致病基因被发现,是目前儿科临床及免疫学界的热点领域。 PID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程度轻重不一,但共同临床特点均为严重、反复或持久 的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发生率高。临床工作中能否及时诊断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十分重要,因为大部分患有PID (如细胞免疫缺陷)的患儿都不能接种减毒的活病毒疫苗,接种后往往可造成感染,并且PID患儿也不能接触已经服用了活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的儿童。我国由于不能及时的诊断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疫苗接种所造成的不必要感染应引起高度注意。T 淋巴细胞缺陷的患儿必须使用血制品时,应使用未感染过巨细胞病毒并经照射处理过的血制品,否则有可能感染巨细胞病毒,并且起移植物抗宿主疾病。而选择性IgA缺乏症的患儿应避免使用含有IgA的血制品,否则可使机体致敏,产生抗IgA抗体。此外重症PID病儿生后易患严重、反复或持久的感染,并且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尤其是淋巴系统肿瘤的发生率较正常人群高数10倍乃至100倍以上。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的轻症PID患者,如不能及时诊断、缺乏适当治疗,也必将导致生活质量低下和由反复感染引起的残疾。虽然目前免疫调节剂的品种繁多,但往往对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很难起到真正的作用,如果不能及时诊断PID,泛泛应用这些免疫调节剂,往往可能延误病情,耽误可治疗的机会。PID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大约40%起病于1岁以,40%在5岁以,15%于16岁以,仅5%发病于成人期[2]。另外PID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其缺陷可引起免疫应答的多方面缺如或紊乱,临床表现从机体对微生物的易感性增加,到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以及淋巴组织增生和肿瘤等。因此,要想及时地发现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则应全面提高儿科、产科、儿童保健医师对PID的认识,从而尽可能早期诊断和治疗PID 患者,减少其致残、致死率。 有关PID的发病率,世界围已有许多国家展了全国围的PID登记,并 且公布了其发病情况,根据国外的资料,澳大利亚报道PID发病率约为人口的2.82/100()00[3],其中还不包括无症状性IgA、IgG亚类缺乏和补体缺陷;而日本和瑞典报道约为1/5 000;我国地区报道约为1/8 000[4],不同类型PID发病情况差异很大,如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evere bined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CID)的发病率为1/100 000,白人健康献血者中选择性IgA缺乏症的发病率为1/328[5]。我国大陆尚未建立完善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登记,至今尚无有关该病发病率的资料,故缺乏流行病学的统计学数据。若按PID总发病率为1/5 000活产婴,我国每年3 000万新生儿计算,每年将新增PID病例约6 000例,考虑到许多病例因得不到诊断和治疗而死亡,儿童期累积存活病例可能多达5~10万例。但是截止目前,全国确诊病例数仍不足500例,亦即超过99%的PID病例并未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见及时发现、诊断并治疗该病的重要性。 然而由于该类疾病临床表现多样,仅靠临床及常规免疫学检查难以确诊,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基因诊断已成为该类疾病明确诊断、遗传咨询、评价预后和干预治疗不可缺少的手段。 自1970年起WHO和国际免疫协会(Immunological Societies, lUIS)联合组织 专家每2?3年即召开会议以修改更新PID命名和分类。2009年该会议对新发现的PID及PID 新分类进行了充分讨论。目前PID共分八大类,即T细胞和B细胞联合免疫缺陷病、以抗体为主的免疫缺陷病、其他已明确临床(基因表型)的免疫缺陷综合征、免疫调节失衡性疾病、先天性吞暖细胞数量和(或)功能缺陷病、天然免疫缺陷病、自身炎症反应性疾病和补体缺陷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