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 - 第三章: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集合基本概念及性质

集合及运算 集合:一般的,一定范围内某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 子集:对于两个集合 A和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 A是集合B的子集,记作A? B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 集合的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视图法、区间法 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常见数集:“N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N+'或“N*'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 “Z” 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Q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 R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 关系: 元素属于集合:a € A 集合与集合:A? B , A=B 运算: 交集: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集合B的交集。记作A A B 并集:由所有属于集合 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A U B 补集:由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 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为CuA 4 ?集合的运算性质 (1)A A B=BA A ; A PB € A ; A PB € B ;A A U=A ; A A A=A ; A A$ = $ (2) A U B=BUA ; A € A U B; B € A U B ; A U U=U ; A U A=A ;A U $ =A ; (3)Cu ( CuA) =A ; Cu$ =U; CuU=$ ; A A CuA=$ ; A U CuA=U; (4)A? B, B? A,贝U A=B , A? B, B? C,贝U A? C 5.常用结论: (1) A? B<=>A A B=A;A ? B<=>A U B=B; A U B=A A B<=>A=B ⑵ CuA A CuB=Cu(A U B), CuA U CuB=Cu(A A B)——德摩根律

【免费下载】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

《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的学习笔记 放假前,在网上挑选了几本暑假期间要读的书,其中就有这本史宁中教授主编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一书,每读一页都有很多收获,结合《课标》和另外一本关于案例式解读《课标》的书,使得我对“四基”、“四能”、“十大核心概念”等有了更深刻、更具体的认识。书读过一遍后,感觉还有必要再读一遍并做好笔记,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摘要。 史宁中教授的思考:(1)课程标准应当规定哪些教学内容,为什么要规定这些内容,这些内容的教育价值是什么?(2)数学的本质是什么,应该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这些本质?(3)思考数学教育的本质,为了学生一生的发展,在义务教育阶段应当实施一种什么样的数学教育?(4)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是什么,应当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活动进行培养? 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是一种隐性的东西,恰恰是这种隐性的东西体现了数学素养。 判定数学基本思想的准则:(1)数学的产生和发展所必须依赖的那些思想;(2)学习过数学的人和没有学习过数学的人的思维差异。 数学基本思想:抽象、推理、模型。 基础知识主要指概念和法则的记忆,基本技能主要是计算和证明的能力。 对教师的更高要求:除了“双基”之外,(1)还要求教师能够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实质,并且能够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感悟这些实质;(2)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并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的习惯;(3)引导学生能够正确的思维与实践,并且帮助学生积累思维的和实践的经验。 数是对数量的抽象,因此在认识数之前,首先要认识数量。 数学的本质:在认识数量的同时认识数量之间的关系,在认识数的同时认识数之间的关系。 分数:虽然可以把分数看作除法运算,但分数更重要的还是数,分数本身是数而不是运算,人们用这种数表示自然数之间的两种重要关系:一种是整体与等分的关系,一种是整数的比例关系。 数量是对现实生活中事物量的抽象。例如:一粒米、两条鱼、三只鸡、四个蛋等。 数量关系的本质是多与少。 数的关系的本质是大与小。 认识自然数的两种方法: (1)基于对应的方法。 首先利用图形对应表示事物数量的多少;

7离散数学(集合的运算)实验报告

大连民族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集合的运算 课程名称:离散数学 实验类型:□演示性□验证性□操作性□设计性□综合性专业:网络工程班级:网络111班 学生姓名:张山学号:2011083123 实验日期:2013年12月22日实验地点:I区实验机房 实验学时:8小时实验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老师评语:

实验题目:集合的运算 实验原理: 1、实验内容与要求: 实验内容:本实验求两个集合间的运算,给定两个集合A、B,求集合A与集合B之间的交集、并集、差集、对称差集和笛卡尔乘积。 实验要求:对于给定的集合A、B。用C++/C语言设计一个程序(本实验采用C++),该程序能够完成两个集合间的各种运算,可根据需要选择输出某种运算结果,也可一次输出所有运算结果。 2、实验算法: 实验算法分为如下几步: (1)、设计整体框架 该程序采取操作、打印分离(求解和输出分开)的思想。即先设计函数求解各部分运算并将相应结果传入数组(所求集合)中,然后根据需要打印运算结果。 (2)、建立一个集合类(Gather) 类体包括的数组a、b、c、d、e、f、g分别存储集合A、B以及所求各种运算的集合。接口(实现操作的函数)包括构造函数,菜单显示函数,求解操作函数,打印各种运算结果等函数。 (3)、设计类体中的接口 构造函数:对对象进行初始化,建立集合A与集合B。 菜单显示函数:设计提示选项,给使用者操作提示。 操作函数:该函数是程序的主题部分,完成对集合的所有运算的求解过程,并将结果弹入(存入)对应数组(集合)中,用于打印。 具体操作如下:

1*求交集:根据集合中交集的定义,将数组a、b中元素挨个比较,把共同元素选出来,并存入数组c(交集集合)中,即求得集合A、B的交集。 2*求并集:根据集合中并集的定义,先将数组a中元素依次存入数组g(并集集合)中,存储集合A中某元素前,先将其与已存入g中的元素依次比较,若相同则存入下一个元素,否则直接存入g中,直到所有A中元素存储完毕。接着把b中元素依次存入数组g(并集集合)中,存储前将b中每个元素依次与已存入数组g中的集合A的元素比较,若数组g中没有与该元素相同的元素,则将该元素存入g(并集集合)中,否则进行下一次比较,直到所有b中元素比较并存储完毕,即求得A与B 的并集。 3*求差集:根据集合中差集的定义知,差集分为两部分,A对B的差集(数组d)和B对A的差集(e)。设计求解A对B的差集,将集合A中元素依次与B中元素比较,若B中无元素与该元素相同,则将其存入数组d中(同时删除d中相同的元素,操作方法与求并集时删除相同元素类似),否则进行下一轮比较,直到A中所有元素比较完毕,即求得A对B的差集(数组d)。求解B对A的差集方法与求解A对B 的差集类似,这里不再重复。 4*求对称差:根据集合中对称差集的定义,将3*中所求两部分差集求并集并存入数组f中即可。操作过程与求并集相似,这里不再重复。 5*求笛卡尔乘积:根据集合中笛卡尔乘积集的定义,分为A*B和B*A。先设计A*B是我算法,将a中元素循环依次与b中元素配对即可。求B*A与求A*B类似,这里不再重复。 实验步骤: 一、分析实验 阅读实验指导书和离散数学课本,充分理解整个实验的实验内容及要求,以便对实验进行科学的设计。然后对整个实验进行“解剖”,即把整个实验系统地分成若干

集合的基本概念及其表示

学校乐从中学年级高二学科数学导学案 主备审核授课人授课时间班级姓名小组课题:集合的概念和基本关系 课型:复习课时:1 【学习目标】 理解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深刻理解子集、真子集、空集的概念,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知识要点: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的定义:。 (2)、集合的三性:、、。 (3)、元素a属于集合A,记作 元素a不属于集合A,记作 常见数集:。 集合的表示方法:、、。 2、集合的基本关系 (1)、子集:。 (2)、集合相等:。 (3)、真子集:。 (4)、空集:。 二、例题讲解 例1(1)写出数集N,Z,Q,R,C之间的包含关系,并用Venn图表示(2)判断对错:①Φ?A ②Φ A ③A A?④A A 例2选择恰当的符号填空: ①、Φ___{0}, ②、0 Φ, ③、0 {(0,1)}, ④、(1,2){1,2,3}, ⑤、{1,2} {1,2,3} 例3对于集合A、B,“不成立”的含义是( ) (A)B是A的子集 (B)A中的元素都不是B中的元素 (C)A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B (D)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例4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2,4,6,8}与{4,8,2,6}是同一集合。 ② {x|x > 3 ,x∈R} 与{t|t > 3 ,t∈R}表示同一集合。 ③{y|y= x2,x∈R}与{(x,y)|y=x2,x∈R}表示的是同一集合。 ④{x|x2-2x-1=0}与{x2-2x-1=0}表示同一集合。 ⑤ {x|x=2k-1,k∈Z }与{x|x=2k+1,k∈Z } 表示同一集合。 例5.已知集合A={x∈N| 12 6x - ∈N },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教师“复备”栏或 学生笔记栏)

10《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测试题

《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阅读测试题 一、填空题。(20分) 1.分类的核心是构建(一个标准),基于这个标准把所要研究的东西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集合)。 2.负数与正数的教学方法一样,也可以用(对应)的方法进行负数的教学。 3.为了理解小数,需要重新理解整数,其核心在于(重新理解十进制)。 4.符号表达是(现代数学)的基础,也是现代(自然科学)、甚至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 5.概率是指(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在一般情况下,这个可能性的(大小)是未知的,概率是未知的,但(生活经验)可以告诉我们概率的大小。 二、判读题。(10分) 1.有了十个符号与数位,读自然数的法则是:符号 + 数位。(?) 2.分数的本质是一种无量纲的数(?) 3.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包括的对自然数的分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奇数与偶数的分类;一种是素数与合数的分类。(?) 4.在整数集合上,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5.推断统计希望推断调查了的数据以外的信息。(??) 三、简答题。(20分) 1.认识自然数的方法有哪些? 有两种方法认识自然数:一种是基于对应的方法,另一种是基于定义的方法。 2.真分数分数的现实背景有哪些? 有两个现实背景:一个是表达整体与等分的关系,一个是表达两个数量之间整数的比例关系。 3.小学数学中有哪些模型? 总量模型、路程模型、植树模型、工程模型。

4.抽象了的东西是如何存在的? 抽象了的概念本身是不存在的,这些抽象了的概念只是一种理念上的存在。 四、论述题。(30分) 1.你是如何理解数与数量的? 数是对数量的抽象,因此在认识数之前,首先要认识数量。数量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多与少,与此对应,数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大与小。 2有关混合运算的教学内容,《课程标准》是如何要求的? 课程标准要求: (第一学段)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 第二学段)认识中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五、简析题。(20分) 根据下面教学片断,分析该教学设计的思路和可借鉴之处。 教学片断设计:认识倒数 1. 通过分数认识1 教师通过媒体演示,把一个月饼分为六份(如上第一个图所示)。教师指着其中的一份、并以回忆的口气询问学生:“每份月饼是原来月饼的多少?”

离散数学 ( 第1次 )

第1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分,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 1. 图G所示平面图deg(R3)为 A. 4 B. 5 C. 6 D. 3 2. 在完全m叉树中,若树叶数为t,分枝点数为i,则有()。 A. (m-1)it-1

C. (m-1)i=t-1 D. (m-1)i≤t-1 3. 命题a):如果天下雨,我不去。写出命题a)的逆换式。 A. 如果我不去,天下雨。 B. 如果我去,天下雨。 C. 如果天下雨,我去。 D. 如果天不下雨,我去。 4. 设无向图中有6条边,3度与5度顶点各1个,其余顶点都是2度点,问该图有多少个顶点() A. 5 B. 4

C. 2 D. 6 5. 假设A={a,b,c,d},考虑子集S={{a,b},{b,c},{d}},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S是A的覆盖 B. S是A的划分 C. S既不是划分也不是覆盖 D.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6. 没有不犯错误的人。M(x):x为人。F(x):x犯错误。则命题可表示为()。 A. (?x)(M(x)→F(x) B. (?x)(M(x)?F(x) C.

(?x)(M(x)?F(x)) D. (?x)(M(x)→F(x) 7. 命题逻辑演绎的CP规则为() A. 在推演过程中可随便使用前提 B. 在推演过程中可随便使用前面演绎出的某些公式的逻辑结果 C. 如果要演绎出的公式为B→C形式,那么将B作为前提,演绎出C D. 设?(A)是含公式A的命题公式,B<=>A,则可以用B替换?(A)中的A 8. 设G是有6个结点的完全图,从G中删去()条边,则得到树。 A. 6 B. 9 C. 10 D.

集合的概念及其运算

第一节 集合 一.考试要求: 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二.基本概念和性质 1.集合的基本概念: 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做集合的_______,集合中的元素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特性。 2.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各有优点,用什么方法来 表示集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集合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分为__________或_________,它们用符号___或____表示。 4.集合间的关系及运算 子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A 为B 的子集,记作为_____; 真子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A 为B 的真子集,记为_____; 空集:____________________,记为_____ 补集:如果已知全集U ,集合A U ?,则U C A =_________________; 交集:A B =___________________;并集:A B =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集合中常用运算性质 若,A B B A ??则______,若,A B B C ??则_______, ___A ?, 若,A ≠?则___A ?,___,__,__,__A A A A A A =?==?= __U A C A = __,()__,()__U U U A C A C A B C A B === ____A B A B A B ??=?= 6.熟练掌握描述法表示集合的方法,理解下列五个常见集合: {}{}{}{}{}(1)|()0,:______________(2)|()0,: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 f x x R x f x x R x y f x y y f x x M x y y f x x M =∈>∈==∈=∈ 7.特别注意: (1)空集和全集是集合中的特殊集合,应引起重视,特别是空集,避免误解或漏解。 (2)为了直观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常用韦恩图来解决问题,另外要充分利用数轴和平面 直角坐标系来反映集合及其关系。 (3)解决有关集合问题,关键在于集合语言的转化。 三、例题选讲

(完整word版)《集合的概念》教学设计.docx

附件 2: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姓名1.1 集合-集合的概念 工作单位 学科年级高一教材版本人教版 一、课程标准要求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二、教材地位作用 集合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进一步应 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 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本章学习的基础。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 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 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 三、学情调查分析 1.学生心理特征分析: 集合为高一上学期开学后的第一次授课知识,是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知识,存在部分同学还沉浸在暑 假的懒散中,从而增加了授课的难度。再者,与初中直观、具体、易懂的数学知识相比,集合尤其是无限集合 就显得抽象、不易理解,这会给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对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排斥心理。因此本节授 课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 2.学生知识结构分析: 对于高一的新生来说,能够顺利进入高中知识的学习,基本功还是较扎实的,有良好的学习态度,也有一 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对集合概念的知识接纳和理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 生已掌握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目标确定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五、重点、难点

《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读书笔记

《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读书笔记 在朱老师的推荐下,我有幸借阅了图书室中《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这本书,这本书于我就像一扇通向提升专业素养的门,给我带来无限的启迪和很大的影响。随着阅读的越多,我能从中汲取的便越多,而想要学习提升的变更多。 小学数学所涉及的内容,无论是基础概念,还是基本法则,都是最基础的、最本质的,要把这些本质的东西讲述清楚往往比较困难。而《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一书结构简洁,通俗易懂。主要讲述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的一些核心问题,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探讨实现“四基”课程目标、适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分为三个部分:“问题篇”、“话题篇”和“案例篇”。“问题篇”包括30个问题,大部分问题来自数学教育工作者和教学一线的数学教师,本书尝试以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讲述,读者能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把握小学数学的核心。“话题篇”设定了30个话题,拓展对教学核心问题的理解。“案例篇”呈现了20个教学设计,每一个案例,都有详细的教学设计以及对设计的分析,特别的实用,可供教师在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时参考。 《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一书有这样一段话,令我有着深思:“我们在前面的30个问题中反复强调,要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从头思考问题,要知道自己思考问题的开始是什么。可以知道,这样强调的目的就是让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一个人的思维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可见,数学思考对于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如

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值得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认真思考与研究。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追求标准的答案,从而忽视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恰恰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数学思维的时机。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说”,表面上是语言的交流,其实是思维过程的展示,学生说对概念的理解、思考的困惑等等,使教师的引导、讲解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说”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对叙述者进行进一步的追问,以发现问题的不同表达形式、解决的方法和出现的错误,所有学习者之间相互启发,促进全体学习者在叙述过程中的共同成长。 对于教学经验匮乏的我而言,这本书的内容和理念都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会大有帮助。小学数学的教学,一定要围绕现实问题开展,让孩子从对现实问题的处理中找寻数学学习的乐趣以及学习的价值,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教学设计

1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教材分析 集合概念的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它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如数理逻辑、近世代数、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概率统计、拓扑等,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中得到应用.在小学和初中数学中,学生已经接触过集合,对于诸如数集(整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点集(直线、圆)等,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节内容是初中有关内容的深化和延伸.首先通过实例引出集合与集合元素的概念,然后通过实例加深对集合与集合元素的理解,最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本节的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难点是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3.掌握集合的表示法,通过把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集合语言),培养学生的理解、化归、表达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任务分析 这节内容学生已在小学、初中有了一定的了解,这里主要根据实例引出概念.介绍集合的概念采用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方法,学生容易接受.在引出概念时,从实例入手,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便于学生理解,紧接着再通过实例理解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也是通过实例加以说明,化难为易,便于学生掌握. 教学设计 一、问题情境 1.在初中,我们学过哪些集合? 2.在初中,我们用集合描述过什么? 学生讨论得出:

在初中代数里学习数的分类时,学过“正数的集合”,“负数的集合”;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时,说它的所有解为不等式的解集. 在初中几何里学习圆时,说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几何图形都可以看成点的集合. 3.“集合”一词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哪些词语的意义相近? 学生讨论得出: “全体”、“一类”、“一群”、“所有”、“整体”,…… 4.请写出“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 0,1,2,3,4,5,6,7,8,9.这些可以构成一个集合. 5.什么是集合? 二、建立模型 1.集合的概念(先具体举例,然后进行描述性定义) (1)某种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简称集. (2)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a是集合A中的元素,称a属于集合A,记作a∈A; 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 例:设B={1,2,3},则1∈B,4B. 2.集合中的元素具备的性质 (1)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即给定一个集合,任何一个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元素也就确定了.如上例,给出集合B,4不是集合的元素是可以确定的.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是互异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是没有重复的. 例:若集合A={a,b},则a与b是不同的两个元素.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无顺序.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使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针对具体实例,通过类比实数间的加法运算引入了集合间“并”的运算,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到集合的“交”的运算和“补”的运算。类比方法的使用体现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渗透了数学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类比方法让学生体会知识间的联系; 2、Venn 图表达集合运算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应用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3、通过集合运算的学习逐渐发展学生使用集合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什么叫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 2:关于子集、集合相等和空集,有哪些性质? (1) .A A ?; (2) 若A B ?,且B A ?,则.A B =; (3) 若,,A B B C ??则C A ?; (4) A ??. 二、创设情境,新课引入 问:实数有加法运算,两个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考察下列各个集合,你能说出集合C 与集合A ,B 之间的关系吗? (1){ }{}{}6,5,4,3,2,1,6,4,2,5,3,1===C B A ; (2){}是有理数x x A =,{}是无理数x x B =,{} 是实数x x C =.

学生讨论并引出新课题. 三、师生互动,新课讲解: 1、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Union) 记作:A∪B读作:“A并B”即: A∪B={x|x∈A,或x∈B} 例1:(1)设A={4,5,6,8},B={3,5,7,8},求:A∪B。 (2)设集合A={x|-1

离散数学N元集合关系个数计算

Author :ssjs Mail : 看了离散数学中的关系整理了一点关于n 元集合中各种关系的计算,现写下这个方便大家学习交流理解。对文章所致一切后果不负任何责任,请谨慎使用。 如有错误之处请指正。 定义: 1,对称:对于a,b R a b ∈∈∈),b (),a (,A 有如果只要 2,反对称:如果R a b R b a b b ∈∈=∈),(),(a ,A ,a 和时仅当 3,自反:如果对每个元素R ),(A a ∈∈a a 有 4,反自反:如果对于每个R ),(A a ?∈a a 有 5,传递:如果对R ),(,R ),(R ),(,A ,,∈∈∈∈c a c b b a c b a 则且 6,非对称:如果R ),(R ),(?∈a b b a 推出【注】其中是含(a,a)这样的有序对的。 【重要】集合A 的关系是从A 到A 的关系 (也就是说集合A 的关系是A A ?的子集)。 如下结论: N 元集合上的自反关系数为:)1(2 -n n N 元集合上的对称关系数为:2/)1(2+n n N 元集合上的反对称关系数为:2/)1(n 3 2-n n N 元集合上的非对称关系数为:2/)1(3-n n N 元集合上的反自反关系数为:)1(n 2-n N 元集合上的自反和对称关系数为:2/)1(n 2-n N 元集合上的不自反也不反自反关系数为:)1(n n 222 2-?-n 下面是上面结论的计算 1,自反 2A A ,A n n =?=因为也就是说集合A 有n 平方个有序对,由自反定义可知,对R ),(A a ∈∈?a a 有所以n 个有序对()).....3,2,1i X ,X (n i i =其中一定在所求关系中,否则的话此关系就不是自反的了,那么还有n n -2个有序对,所以由集合子集对应二进制串可得自反关系数为)1(n 222--=n n n 下图有助于理解。 (1,1) (2,2).......(n,n) | (1,2) (1,3).........(n-1,n) N n n -2 个有序对

离散数学图论部分经典试题及答案

离散数学图论部分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设图G 的邻接矩阵为 ??? ???? ? ????? ???0101 010******* 11100100110 则G 的边数为( ). A .6 B .5 C .4 D .3 2.已知图G 的邻接矩阵为 , 则G 有( ). A .5点,8边 B .6点,7边 C .6点,8边 D .5点,7边 3.设图G =,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 A .deg(V )=2?E ? B .deg(V )=?E ? C .E v V v 2)deg(=∑∈ D .E v V v =∑∈)deg( 4.图G 如图一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 A .{(a , d )}是割边 B .{(a , d )}是边割集 C .{(d , e )}是边割集 D .{(a, d ) ,(a, c )}是边割集 5.如图二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e 是割点 B .{a, e }是点割集 C .{b , e }是点割集 D .{d }是点割集 6.如图三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 A .{(a, e )}是割边 B .{(a, e )}是边割集 C .{(a, e ) ,(b, c )}是边割集 D .{(d , e )}是边割集 ? ? ? ? ? c a b e d ? f 图一 图二

图三 7.设有向图(a )、(b )、(c )与(d )如图四所示,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 图四 A .(a )是强连通的 B .(b )是强连通的 C .(c )是强连通的 D .(d )是强连通的 应该填写:D 8.设完全图K n 有n 个结点(n ≥2),m 条边,当( )时,K n 中存在欧拉回路. A .m 为奇数 B .n 为偶数 C .n 为奇数 D .m 为偶数 9.设G 是连通平面图,有v 个结点,e 条边,r 个面,则r = ( ). A .e -v +2 B .v +e -2 C .e -v -2 D .e +v +2 10.无向图G 存在欧拉通路,当且仅当( ). A .G 中所有结点的度数全为偶数 B .G 中至多有两个奇数度结点 C .G 连通且所有结点的度数全为偶数 D .G 连通且至多有两个奇数度结点 11.设G 是有n 个结点,m 条边的连通图,必须删去G 的( )条边,才能确定G 的一棵生成树. A .1m n -+ B .m n - C .1m n ++ D .1n m -+ 12.无向简单图G 是棵树,当且仅当( ). A .G 连通且边数比结点数少1 B .G 连通且结点数比边数少1 C .G 的边数比结点数少1 D .G 中没有回路. 二、填空题 1.已知图G 中有1个1度结点,2个2度结点,3个3度结点,4个4度结 点,则G 的边数是 . 2.设给定图G (如图四所示),则图G 的点割 ? ? ? ? ? c a b e d ? f 图四

离散数学第三章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知识点总结

集合论部分 第三章、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3.1 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的定义与表示 集合与元素 集合没有精确的数学定义 理解:一些离散个体组成的全体组成集合的个体称为它的元素或成员集合的表示 列元素法A={ a, b, c, d } 谓词表示法B={ x | P(x) } B 由使得P(x) 为真的x构成常用数集 N, Z, Q, R, C 分别表示自然数、整数、有理数、 实数和复数集合,注意0 是自然数.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隶属关系 属于∈,不属于? 实例 A={ x | x∈R∧x2-1=0 }, A={-1,1} 1∈A, 2?A 注意:对于任何集合A 和元素x (可以是集合), x∈A和x?A 两者成立其一,且仅成立其一.

集合之间的关系 包含(子集)A?B??x (x∈A→x∈B) 不包含A?B??x (x∈A∧x?B) 相等A = B?A?B∧B?A 不相等A≠B 真包含A?B?A?B∧A≠B 不真包含A?B 思考:≠和?的定义 注意∈和?是不同层次的问题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实例{x | x2+1=0∧x∈R} 就是空集 定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A??x (x∈?→x∈A) ?T 推论空集是惟一的. 证假设存在?1和?2,则?1??2 且?1??2,因此?1=?2全集E 相对性

在给定问题中,全集包含任何集合,即?A (A?E ) 幂集定义P(A) = { x | x?A } 实例 P(?) = {?}, P({?}) = {?,{?}} P({1,{2,3}})={?,{1},{{2,3}},{1,{2,3}}} 计数 如果|A| = n,则|P(A)| = 2n 3.2 集合的基本运算 集合基本运算的定义??-~⊕ 并A?B = { x | x∈A∨x∈B } 交A?B = { x | x∈A∧x∈B } 相对补A-B = { x | x∈A∧x?B } 对称差A⊕B = (A-B)?(B-A) = (A?B)-(A?B) 绝对补~A = E-A 文氏图(John Venn)

集合的基本关系及运算A

集合的基本关系及运算 A 一、目标与策略 明确学习目标及主要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首要条件,要做到心中有数! 学习目标: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一些给定集合的子集.在具体情境中,了解空集和全集的含义. 2.理解两个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学习策略: 数形结合思想,如常借助于数轴、维恩图解决问题;分类讨论的思想,如一元二次方程根的讨论. 二、学习与应用 1.集合元素的特征 性、 性、 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A ,记作a (2)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A ,记作a 3.集合的分类 (1)空集: 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empty set),记作: . (2)有限集: 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地预习才能使我们上课听讲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我们要在预习的基础上,认真听讲,做到眼睛看、耳朵听、心里想、手上记. 知识回顾——复习 学习新知识之前,看看你的知识贮备过关了吗?

(3)无限集: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4.常用数集及其表示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 正整数集,记作*或+ 整数集,记作 有理数集,记作 实数集,记作 要点一:集合之间的关系 1.集合与集合之间的 “包含 ”关系 集合A是集合B的部分元素构成的集合,我们说集合B集合A; 子集: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 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subset).记作:,当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时,记作,用Venn图表示两个集合间的“包含”关系:A B(B A) ?? 或 要点诠释: (1)“A是B的子集”的含义是: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B的元素, 即由任意的x A ∈,能推出x B ∈. (2)当A不是B的子集时,我们记作“A?B(或B?A)”, 读作:“A不包含于B”(或“B不包含A”). 真子集:若集合A B,存在元素x B且x A,则称集合A是集合B 的真子集(proper subset).记作:(或)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集. 2.集合与集合之间的“相等”关系 A B B A ?? 且,则A与B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A B 要点梳理——预习和课堂学习 认真阅读、理解教材,尝试把下列知识要点内容补充完整,带着自己预习的疑惑认真听课学习.课堂笔记或者其它补充填在右栏.预习和课堂学习更多知识点解析请学习网校资源ID:#3072#388901

离散数学(集合地运算)实验报告材料

民族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集合的运算 课程名称:离散数学 实验类型:□演示性□验证性□操作性□设计性□综合性专业:网络工程班级:网络111班 学生:山学号:2011083123 实验日期:2013年12月22日实验地点:I区实验机房 实验学时:8小时实验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老师评语:

实验题目:集合的运算 实验原理: 1、实验容与要求: 实验容:本实验求两个集合间的运算,给定两个集合A、B,求集合A与集合B 之间的交集、并集、差集、对称差集和笛卡尔乘积。 实验要求:对于给定的集合A、B。用C++/C语言设计一个程序(本实验采用C++),该程序能够完成两个集合间的各种运算,可根据需要选择输出某种运算结果,也可一次输出所有运算结果。 2、实验算法: 实验算法分为如下几步: (1)、设计整体框架 该程序采取操作、打印分离(求解和输出分开)的思想。即先设计函数求解各部分运算并将相应结果传入数组(所求集合)中,然后根据需要打印运算结果。 (2)、建立一个集合类(Gather) 类体包括的数组a、b、c、d、e、f、g分别存储集合A、B以及所求各种运算的集合。接口(实现操作的函数)包括构造函数,菜单显示函数,求解操作函数,打印各种运算结果等函数。 (3)、设计类体中的接口 构造函数:对对象进行初始化,建立集合A与集合B。 菜单显示函数:设计提示选项,给使用者操作提示。 操作函数:该函数是程序的主题部分,完成对集合的所有运算的求解过程,并将结果弹入(存入)对应数组(集合)中,用于打印。 具体操作如下:

1*求交集:根据集合集的定义,将数组a、b中元素挨个比较,把共同元素选出来,并存入数组c(交集集合)中,即求得集合A、B的交集。 2*求并集:根据集合中并集的定义,先将数组a中元素依次存入数组g(并集集合)中,存储集合A中某元素前,先将其与已存入g中的元素依次比较,若相同则存入下一个元素,否则直接存入g中,直到所有A中元素存储完毕。接着把b中元素依次存入数组g(并集集合)中,存储前将b中每个元素依次与已存入数组g中的集合A的元素比较,若数组g中没有与该元素相同的元素,则将该元素存入g(并集集合)中,否则进行下一次比较,直到所有b中元素比较并存储完毕,即求得A与B 的并集。 3*求差集:根据集合中差集的定义知,差集分为两部分,A对B的差集(数组d)和B对A的差集(e)。设计求解A对B的差集,将集合A中元素依次与B中元素比较,若B中无元素与该元素相同,则将其存入数组d中(同时删除d中相同的元素,操作方法与求并集时删除相同元素类似),否则进行下一轮比较,直到A中所有元素比较完毕,即求得A对B的差集(数组d)。求解B对A的差集方法与求解A对B 的差集类似,这里不再重复。 4*求对称差:根据集合中对称差集的定义,将3*中所求两部分差集求并集并存入数组f中即可。操作过程与求并集相似,这里不再重复。 5*求笛卡尔乘积:根据集合中笛卡尔乘积集的定义,分为A*B和B* A。先设计A* B是我算法,将a中元素循环依次与b中元素配对即可。求B* A与求A* B类似,这里不再重复。 实验步骤: 一、分析实验 阅读实验指导书和离散数学课本,充分理解整个实验的实验容及要求,以便对实验进行科学的设计。然后对整个实验进行“解剖”,即把整个实验系统地分成若干部

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运算

第1讲 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运算 吴江市高级中学 李文静 一、高考要求 ①理解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 ②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③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④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二、两点解读 重点:①集合的三大性质; ②集合的表示方法 ;③集合的子、交、并、补等运算. 难点:①新问题情境下集合概念的理解;②点集和数集的区别;③空集的考查. 三、课前训练 1.设集合A={1,2},B={1,2,3},C={2,3,4}则=C B A Y I )(( ) ( A ) {1,2,3} ( B ) {1,2,4} ( C ) }4,3,2{ ( D ) }4,3,2,1{ 2.设集合}01{<<-=m m P ,044{2<-+∈=mx mx R m Q ,对任意的实数x 恒成立},则下列关系中成立的是( ) (A) P Q (B) Q P (C)Q P = (D)P Q =?I 3.已知集合}{2x y y A ==,}2{x y y B ==,则=B A I ____________. 4.设集合A={5,)3(log 2+a },集合B={a ,b }.若B A I ={2},则B A Y = . 四、典型例题 例1 设集合},412{Z k k x x M ∈+==,},2 1 4{Z k k x x N ∈+==, ,则( ) (A) M N (B) N M (C)M N = (D)M N =?I 例2 设集合},,1),{(22R y R x y x y x M ∈∈=+=,},,1),{(2R y R x y x y x N ∈∈=-=,则集合N M I 中元素的个数为( ) (A ) 1 (B) 2 (C) 3 (D) 4 例3设P 、Q 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Q b P a b a Q P ∈∈+=+,若},5,2,0{=P }6,2,1{=Q ,则P +Q 中元素的个数是_______________. 例4 已知集合}06{2=-+=x x x M ,}01{=-=mx x N ,若M N ?,则实数m 的取值构成的集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 5 已知R a ∈,二次函数a x ax x f 22)(2--=.设不等式0)(>x f 的解集为A ,又知集合 ? ≠ ? ≠ ? ≠ ? ≠

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运算习题

题型一集合的基本概念 【例1】(2009·山东)集合A={0,2,a},B={1,a 2},若A ∪B={0,1,2,4,16},则a 的值为() A.0 B.1 C.2 D.4 解 ∵A={0,2,a},B={1,a 2}, A ∪B={0,1,2,4,16}, Q a 2=16;a=4 ∴a=4. 知能迁移1设a,b ∈R ,集合{1,a+b,a}=则b-a 等于() A.1 B.-1 C.2 D.-2 解析 ∵a≠0,∴a+b=0 又{1,a+b,a}=∴b=1,a=-1.∴b-a=2.题型二 集合与集合的基本关系 【例2】已知集合A={x|0

(1)当a=0时,若A B ,此种情况不存在. 当a<0时,若A B ,如图,当a>0时,若A B ,如图,综上知,当A B 时,a<-8或a ≥2. (2)当a=0时,显然B A ;当a<0时,若B A ,如图,当a>0时,若B A ,如图,综上知,当B A 时,(3)当且仅当A 、B 两个集合互相包含时,A=B. 由(1)、(2)知,a=2.知能迁移2已知A={x|x2-8x+15=0},B={x|ax-1=0},若B A ,求实数a.解A={3,5}, 当a=0时,当a ≠0时B=要使B A ,í 4182,,8.1122a a a a a ìì <->-?? ?\\<-íí£-??-£???则í 1122,. 2. 422a a a a a ì-3-?ì3??\\3íí3??? £??则í í í 41812 ,.0; 11222a a a a a ìì 3-£-???\\-<<íí>-??->? ?? 则.., 202 2 24211 £<\?í죣\ ?????íì3-£-a a a a a 则í í 1|22a a ìü??-<£íy ???t í ; B A =?í1 {}.a í 11 35, a a ==则或1111.0. 3535 a a a ===即或综上或或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