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发症眼病

糖尿病并发症眼病
糖尿病并发症眼病

糖尿病并发症眼病

*导读:糖尿病并发症眼病:俄罗斯医学专家最近开发出一种新的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的方法,仅通过分析眼泪成分,就可以知道分析对象是否患病。……

糖尿病并发症眼病:俄罗斯医学专家最近开发出一种新的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的方法,仅通过分析眼泪成分,就可以知道分析对象是否患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是造成年轻人失明的主要原因。这种病发生在视网膜内,因为糖尿病造成的缺氧使眼球的感光部分受损。在视网膜发生病变初期,多数患者眼部并无感觉,而当眼部出现明显症状时,视网膜病变已比较严重,往往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从而导致患者失明。因此,医学专家一直希望对这种疾病及早作出诊断,以控制病情的发展,预防失明。

据《俄罗斯报》报道,俄医学专家发现,患上糖尿病视网膜病的糖尿病患者,其血液会变得非常粘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的早期阶段,粘稠的血液只是在视网膜的血管中流动,因此只需对视网膜的血液进行分析即可及早诊断出糖尿病病人是否患上了

糖尿病视网膜病。但是从视网膜提取血液既复杂又危险,不太适合实际应用。

俄罗斯科研人员在研究中找到了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他们认为,眼部血液中的一些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成分会通过毛细血

管壁和角膜渗透到眼泪里面,因此眼泪包含了反映眼部血液成分的信息,通过分析眼泪的成分组成可以了解眼部血液的粘性变化,从而可以及早对糖尿病视网膜病作出诊断。

俄专家认为,眼泪如同血液和尿液等其他体液一样,包含着一些反应人体生理状况的信息,通过分析眼泪的成分,可以了解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以上是本文章的全部内容,要了解更多可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欢迎光临我们官方微信进行查询,随时随地获取最权威的疾病知识。

中医对糖尿病并发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中医对糖尿病并发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9-01-22T15:33:53.793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22期作者:李雯雯 [导读] 结论对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方案,可显著改善预后,提高治疗有效率。 (兰州市中医医院甘肃省兰州市 73005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对糖尿病并发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70例糖尿病并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为74.29%,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方案,可显著改善预后,提高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中医治疗;临床效果 引言 糖尿病是一种日常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对人类的日常生活有着相当不利的影响,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也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糖尿病并发的疾病很多、很常见,遍及人体的各大组织、血管及神经系统,主要病变表现在肾脏、眼部、心脑血管方面。所以对于糖尿病的并发症的预防及控制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医在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控制上有着很大的优点,随着中医研究的深人,其并发症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某院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并发症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试验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37~69岁,平均(51.24±8.23)岁;并发症类型,15例糖尿病足,10例心脏病变,6例糖尿病肾病,4例酮症酸中毒。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38~71岁,平均(50.68±8.52)岁;并发症类型,糖尿病足16例,心脏病变9例,糖尿病肾病7例,酮症酸中毒3例。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方案,收治患者入科后,给予其胰岛素降低患者血糖;并根据患者的疾病,给予贝特类与烟酸类药物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进行治疗。(1)糖尿病肾病:药方为熟地黄40g,茯苓35g,山萸肉、山药各20g,泽泻、牡丹皮各 15g,牛膝、车前子各10g,肉桂、附子各5g,取水煎服,分早晚服用,持续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2)糖尿病性视网膜疾病:药方为黄芪、茯苓各30g,白术20g,枸杞子、菊花、川芎、党参各15g,当归、三棱、莪术各10g;若患者伴有腰膝酸软则加入菟丝子20g,杜仲与续断各10g;夜不能寐患者则加入珍珠粉、夜交藤各15g,合欢花10g;眼底出血患者加入白及与仙鹤草各10g;大便秘结患者加入大黄与栀子各5g;取水煎服,分早晚服用;持续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3)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疾病:药方为干姜、桂枝、炙甘草各20g,吴茱萸、肉桂各10g,制附子5g;对于伴有四肢麻木患者加入党参、桂枝各30g,炙甘草、通草、大枣、干姜各10g;伴有四肢畏风患者加入党参、白术20g,当归、桂枝各10g,炙甘草7g,制附子5g;取水煎煮,取汁液300ml,早晚服用,2个月为1个疗程。 1.3评定标准 治愈:治疗后血糖得以有效控制,临床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血糖得到控制。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所改善,血糖水平有所改善。无效:血糖、症状及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治疗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两组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情况进行统计处理。采用χ2检验或者t检验两组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效果,以P<0.05代表数据对比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3讨论 糖尿病,这是一种内分泌系统代谢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波及年龄层广,并发症威胁大等严重情况。中医的最大优势在于中药可以降低长期服用西药的药物依赖性风险,并且可以有效地防止糖尿病多种并发症的产生,在降糖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增加气血、降低血液粘稠度,从而达到控制并发症的效果。近年来,一种叫做“活血化癖”的中医疗法开始流行,在糖尿病的并发症控制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在糖尿病患者的统计调查结果中,发现在治疗的初始阶段配合中医治疗,可以是超过4/5的早期糖尿病患者的恢复十分理想,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也降到了原来数量的60%。根据中医药研究思路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点,中医对糖尿病并发症的研究认识。中医认为,其根源是内生燥热,肾、胃、肺等重要器官阴津亏虚,中医治疗糖尿病并发症能够起到积极的控制作用。第二点,中医建议对糖尿病并发症要预防治疗。中医理念“治未病”,对于疾病,预防比治疗更重要,针对糖尿病并发症,可以通过中药配方结合运动的方式来预防,通过合理饮食来控制。第三点,中医提倡整体协调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当中高血压、高血脂等症状,均属于气血不足的表现,中医认为进行阴阳调和,保持机体系统平衡,才能有效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第四点,中医治疗以保持机体通畅,活血化瘀为主。血液黏稠,血瘀阻塞,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因素之一,以活血化瘀的药物为主进行治疗,能够调节血糖浓度平衡,同时有效帮助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第五点,中西医结合治疗,增强预后效果。虽然胰岛素能够非常好的控制血糖,但容易造成患者水肿并增加经济负担,中医能够长久有效的控制糖尿病并发症,具有非常好的预后效果。根据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产生并发症的情况均低于对照组,故此,两组对比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药方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实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特色和优势概要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特色和优势 糖尿病是以持续性高血糖为基本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而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不足或者生物作用障碍(机体对胰岛素生理作用敏感性降低 , 或者两者同时存在所引起的。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经历了千百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糖尿病前期 糖耐量减低, 即餐后 2小时血糖高于 7.8mmol/L但低于 11.1mmol/L,是糖尿病的一种前期阶段,其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比正常糖耐量人群约高 100倍,并且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具备与 2型糖尿病相同的发生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糖耐量减低相当于中医学的“消渴” “睥瘅”等范畴。早在《内经》就有“上工治未病”等预防思想,许多研究也表明,通过中医药健脾、化痰、活血干预治疗, 不仅可降低糖耐量异常患者的血糖、血脂, 同时可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 提高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逆转糖耐量异常 , 而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2.减轻或改善临床症状 有些糖尿病患者服用西药血糖虽然控制良好,但口干、疲乏、多汗、四肢麻木、水肿等症状长期存在, 对此西药常感无能为力。但中医能在糖尿病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辨证治疗、对症下药,一般很快可以消除或减轻症状, 使患者可以像健康人一样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延缓或逆转早期慢性并发症 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方面具有最突出、最显著的优势。糖尿病实际上血糖只是一个表象, 最根本的就是要看到它的最终结局, 就是并发症。糖尿病危 大血管的并发症主要出现在心脏、脑,还有足部大的血管并发症,比如心梗、脑梗,糖尿病足这都属于大血管的病变。还有微血管病变, 比如眼睛视网膜的病变, 可以导致失明;肾脏病变可以导致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采用健脾益气、活血通络 的方法治疗,能够明显缓解肢体凉、麻、痛的下肢血管、神经病变症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采用补益肝肾、活血通脉等方法治疗, 可以促进眼底出血渗出的吸

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

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 糖尿病并发症主要有以下病症 一、糖尿病足病 1、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硬化、斑块已形成,支端神经损伤,血管容易闭塞,而“足”离心脏最远,闭塞现象最严重,从而引发水肿、发黑、腐烂、坏死,形成坏疽。目前,各大医院对糖尿病足患者一般采取截肢、搭桥或干细胞移植手术,由于“糖尿病足”患者大多数年岁糖尿病并发症分解图已高,术手创伤面大,伤口很难愈合,很容易感染和复发,而且患者截肢后,两年内死亡率为51%,内对侧肢体截肢率大于50%,因此,“糖足”病的传统治疗风险非常高,许多患者得了此病后,很容易丧失生活的信心。 目前,我国糖尿病足的发病已出现“中青年化”,最年轻的患者只有38岁。临床显示,发生糖尿病七年以后,就会发生“糖尿病足”的危险。在日常生活中,糖友们,除了平时注意血糖的变化之外,还要留意身体的其它变化,如:体温、皮肤脱皮、挠痒、伤口不能愈合等现象。临床中,一部分是来看皮肤溃疡时被诊断出是并发症的开始。糖尿病友们平时对坏疽现象不太熟悉,坏疽现在往往发生在足部、小腿,开始会出现皮肤冰凉,脱皮,然后逐渐开始起水泡,当水泡破裂后,伤口久久不能愈合。一但出象上述情况,应在第一时间去医院检查,做好创伤处理。另外,糖友们若不小心受伤,也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创伤处理,时时留意伤口的感染和愈合程度。

糖尿病足病又分湿性坏疽、干性坏疽和混合性坏疽。 (1)、湿性坏疽是糖尿足病中较为常见的足部坏死现象。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硬化、斑块已形成,支端神经损伤,血管容易闭塞,同时微循环受到破坏,坏死组织的代谢物无法排出,长久堆积后,形成病变组织严重腐败菌感染,形成局部组织肿胀,有些足部发展成呈暗绿色或污黑色。由于腐败菌分解蛋白质,产生吲哚、粪臭素等,糖尿病足患者身上很容易发出恶臭味。 (2)、干性坏疽是凝固性坏死加上坏死组织的水分蒸发变干的结果,大多见于四肢末端,例如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冻伤等疾患时。此时动脉受阻而静脉仍通畅,故坏死组织的水分少,再加上在空气中蒸发,故病变部位干固皱缩,呈黑褐色,与周围健康组织之间有明显的分界线。同时,由于坏死组织比较干燥,故既可防止细菌的入侵,也可阻抑坏死组织的自溶分解。因而干性坏疽的腐败菌感染一般较轻。 (3)、混合性坏疽也是一部分特殊的人群,这些病人同时会出现流脓感染和干性坏疽,这些坏疽病人在治疗时更须要细心和周到,本来坏疽患者心理都很脆弱,需要更大的关怀和给予信心,但是这种种混合性坏疽病人他们甚至会因为病理的不断变化而认为是坏疽的加重或复发。混合性坏疽病人常见于糖尿病2型患者。混合坏疽患者一般病情较重,溃烂部位较多,面积较大,常涉及大部及全部手足。感染重时可有全身不适,体温及白细胞增高,毒血症及败血症发生。肢

吕仁和糖尿病中医治疗验方选

吕仁和糖尿病中医治疗验方选 吕仁和教授师承施今墨、祝谌予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临床研究,尤其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糖尿病并发症;微型癥瘕;形成病理假说,所以治疗重视化瘀散结治法。 验方一:黄精、生地、元参、丹参各30g,葛根、知母各15g,枳壳、黄连、生军各1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一剂。滋阴清热、生津止渴。适用于2型糖尿病阴虚化热型,若口渴甚加生石膏30g,寒水石30g。 验方二:生黄芪、黄精、紫河车、丹参、猪苓、肉苁蓉、山楂、芡实、木瓜各1000g,葛根、秦艽、当归、狗脊、牛膝各50g,研末制成水丸。每次6g,每日3次。适用于2型糖尿病,形体消瘦,气虚为主,络脉郁阻,气短乏力,手足麻痛,面足微肿者。 验方三:太子参、生地、元参、黄精、丹参、大黄、川芎各1000g,枳实、桃仁、皂刺各500g,制成口服液,每支10ml。每次1支,每日3次。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脉作用,适用于2型糖尿病慢性病变早期。

验方四:黄精、生地、丹参各30g,赤芍15g,皂刺、秦艽、川断、牛膝、狗脊各10g,青黛6g,蜈蚣1条,共研末制成水丸。每次6g,每日3次。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作用。适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络脉郁阻者。 验方五:太子参、川芎、赤芍各15g,丹参30g,麦冬、五味子、葛根、苏梗、丹皮、泽泻各10g,黄连、香附、香橼、厚朴各6g,每日一剂,水煎服。具有益气养阴、理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糖尿病性心脏病,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气滞血瘀者。 验方六:太子参、麦冬、牛膝各15g,生地、元参、丹参、黄精各30g,山茱萸、川芎、桃仁、酒军、枳实、菊花、泽泻各10g。水煎服,每日一剂。具有益气养阴、补肾活血的作用,适用于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为肝肾气阴两虚者。

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糖尿病的第一“杀手” ●糖尿病患者脑卒中(中风等)发病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 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应对措施 ●健康饮食,坚持运动,保持合理体重 ●控制食盐摄入量,每日少于6克(约1矿泉水瓶盖) ●避免高脂饮食,定期监测血脂 ●明确血压控制目标,定期测量——糖尿病患者应控制在130/80mmHg ●遵从医嘱,合理使用降糖、降脂、降压药物 ●保持血糖达标 糖尿病眼病 ●每年有5~10%的眼底正常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视网膜病变 ●视力减退直至失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工作年龄段成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眼病的早期应对措施 ●定期到正规医院做眼科检查

●控制好血糖、血压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控制高糖高脂饮食等) 糖尿病肾病 ●我国糖尿病人群中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达到34.7% ●常与糖尿病眼病同时发生 ●肾脏损害逐渐加重直至肾衰竭 ●糖尿病肾病是造成肾功能衰竭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应对措施 ●要经常查肾功能、尿蛋白定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并注意测量血压、做眼底检查●有条件时,应做尿微量蛋白测定和β2-微球蛋白测定,以早期发现糖尿病性肾病 ●保持血糖达标

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最严重、治疗费用最高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 ●糖尿病下肢截肢的相对危险性是非糖尿病的40倍 ●糖尿病患者截肢中大约85%是由足溃疡引发的 糖尿病足的表现 ●双足皮肤干燥,发凉,色素沉着 ●双下肢可有刺痛、麻木感,呈“袜套样”改变 ●可有足部畸形 ●行走时易感疲乏,甚至疼痛 ●皮肤破溃后不易愈合,易形成溃疡、坏疽 糖尿病足的早期应对措施 糖尿病治疗困难,但预防十分有效:定期检查是否有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去除和纠正容易引起溃疡的因素 ●进行足的保护 ●穿着合适的鞋袜 ●保持血糖达标

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摘要】2型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神经系统类病变、肾脏病变、心血管病变、眼部病变和皮肤感染,不同并发症发病机理各不相同,需要分别针对各患者特点进行对症治疗,但根本的治疗措施在于控制血糖。在中医方面,糖尿病患者以燥热为标,以阴虚为本,所以糖尿病的患者多数表现为气阴两虚。气虚就会表现为无力,阴虚就会使得血脉干涸,在加上久病之后进入脉络,进而致使内生血淤,因而糖尿病的晚期多数的并发症例如高血压、脑血管病症、脂肪肝病、眼类疾病、高血脂、神经末梢炎症等的产生。在临床的辩证治疗过程当中我们应该更加的注意。 【关键词】2型糖尿病,并发症,高血脂,气阴两虚 2型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后随着病程的不断增加会诱发多种严重的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往往会使2型糖尿病变得难以治愈,在西医方面,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神经系统类病变、肾脏病变、心血管病变、眼部病变和皮肤感染;在中医方面有文献报道:中医中药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医辨证分型对于糖尿病确诊年龄、病程及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重新认识糖尿病并发症证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针对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分别综述如下 1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西医研究进展 1.1神经病变 多见周围神经病变,早期以感觉障碍为主,呈对称性小腿或下肢疼痛。以后累及运动神经,肌张力常降低。早期腱反射亢进,晚期减低而消失。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学者们认为是多因素的。相关文献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神经病变并发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血及缺氧性因素;二是PKC(蛋白激酶)的异常激活;三是多元醇通路被异常激活;四是NGF(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 早期表现为神经纤维脱髓鞘和轴突变性。Schwann细胞增生,随着病程进展,表现为轴突变性和髓鞘纤维消失,在髓鞘纤维变性的同时有再生丛的产生,再生的从密度会随着病情的变化的进展而降低,显示成为一项不恰当的修复,这种现

糖尿病并发症的中药治疗

糖尿病并发症的中药治疗 【摘要】一般情况下中药的降糖效果并不明显,但在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方面有其特色。中药可通过抑制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及其终产物的形成、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胰岛素增敏、降血脂、抗氧化、改善血管的舒张功能、抑制内皮素的分泌而对糖尿病并发症起控制和防治作用。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中药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内分泌疾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原发性糖代谢紊乱,并常会导致血液流变性障碍、微循环障碍等,从而引起一系列并发症。 1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和死亡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进行性损害。崔宇晨[1]用补肾活血方加减(黄芪、丹参各20 g,熟地黄、山药、山茱萸各15 g,川芎、赤芍、益母草、当归、水蛭、菟丝子各10 g)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60例,显效34例,有效2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李玉忠等[2]以补肾固精法,用补肾固精汤加减(桑寄生20 g,桑螵蛸30 g,芡实10 g,金樱子10 g,菟丝子10 g,山药10 g,益智仁10 g,生黄芪20 g),血瘀加益母草30 g,丹参30 g,水肿加茯苓20 g,泽兰10 g,大便秘结加大黄10 g,治疗本病60例,治疗后24 h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血β2微球蛋白均明显降低。 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因素。文献报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率可高达90%[3]。李青等[4]用中药薰洗协定处方:(处方组成透骨草20g,伸筋草20g,鸡血藤20g,海桐皮20g,石楠藤20g,艾叶20g,苏木20g,红花20g,细辛15g,五灵脂20g,豨莶草20g,桑枝20g,牛膝30g,苏子20g,莱菔子20g,白芥子20g,茯苓20g。)由制剂室制成药液500mL,倒入TY-27型腿浴治疗器(北京天人信医疗保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加清水至3000mL(加至箱体内部最高标线),温度调至42℃,将双腿放入药液中,恒温浸泡薰洗双足30min。1日1次,14天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总有效率达到88.89﹪。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成人致盲的重要原因,发病率随病程发展而增加。李卉旭[5]选用复明一号、复明二号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总有效率达到94.53%。病程短,视网膜上微血管瘤及散在片状出血呈鲜红色者,选用复明一号:三七15 g,丹参10 g,生地10 g,知母10 g,麦冬15 g,元参10 g,茜草10 g,决明子10 g,丹皮10 g,女贞子15 g,

糖尿病并发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由糖尿病病变转变而来,后果相当严重。足病(足部坏疽、截肢)、肾病(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眼病(模糊不清、失明)、脑病(脑血管病变)、心脏病、皮肤病、性病等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发病原因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即糖尿为治疗糖尿病的核心和重点,可悲的是由于传统的糖尿病治疗把重点放在血糖、血压的改变上,因此糖尿病并发症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稍作研究大家就可以发现糖尿病这些并发症的病理原因,实际都是对应器官的血管粥样硬化病变,只是肾、眼、足病是以微小血管为主,脑、心脏病是以中血管为主,但其病理基础都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动脉硬化的直接原因不在于血糖的高低,而在于血脂的多少,尤其是高密度脂蛋白HDL(以下简称HDL)的多少和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以下简称Ox-LDL)状况。 诊断标准( 2010年) 1.糖化血红蛋白A1c水平≥6.5%。 2.空腹血糖FPG≥126 mg/dl (7.0 mmol/l)。空腹定义为至少8h内无热量摄入。 3.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h血糖≥200 mg/dl (11.1 mmol/l)。 4.在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的患者,随机血糖≥200 mg/dl (11.1 mmol/l)。 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动脉粥样硬化的扳机 1.LDL透过内皮细胞深入内皮细胞间隙,单核细胞迁入内膜,此即最早期。 2.Ox-LDL与巨噬细胞的清道夫受体结合而被摄取,形成巨噬源性泡沫细胞,对应病理变化中的脂纹。 3.动脉中膜的血管平滑肌细胞(SMC)迁入内膜,吞噬脂质形成肌源性泡沫细胞,增生迁移形成纤维帽,对应病理变化中的纤维斑块。 4.Ox-LDL使上述两种泡沫细胞坏死崩解,形成糜粥样坏死物,粥样斑块形成。对应病理变化中的粥样斑块。 从上述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理可以得知:关键环节在于Ox-LDL,如何防止LDL被氧化成Ox-LDL就成了治疗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核心。其次是减少LDL。 我们再来看看HDL是如何转运胆固醇的。

糖尿病中医治疗经典病案

糖尿病中医治疗经典病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素有“富贵病”之称的糖尿病也成为了现代高发病之一。目前医学界对糖尿病尚无根治的方法,唯有控制饮食配合药物治疗,以延缓并发症的出现。 国医大师王绵之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让我们一起来瞧瞧她的经典病案吧! 糖尿病远在《内经·素问》与《灵枢》已有记载,谓之“消渴”、“消瘅”。历代医家不但在症候方面有所阐述,而且对病因病机更有深刻的剖析。 《金匮要略》:“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 《外台秘要》认为:“消渴者,原其发动,此则肾虚所致,每发即小便至甜。”《千金方》谓:“消渴之人,愈与未愈,常须思虑有大痈。” 案1 芦某,男,53岁,1994年9月23日。 空腹血糖24、5mmol/L,舌胖有齿痕,色红而嫩,苔薄,脉弦滑而劲。 生黄芪25g,生地18g,枸杞子12g,天麦冬各9g,丹参15g,怀牛膝10g,桑螵蛸9g,枣仁12g,炒杜仲12g,肉苁蓉12g,生龙牡各15g(先煎),覆盆子9g。 注:此方就是先生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一个经验方。糖尿病属于中医的消渴病,其核心病机为阴虚燥热,近年来研究还有血瘀,所以阴虚燥热血瘀就是糖尿病的核心病机。 从先生的组方瞧,本案的治疗还应当结合补气,因为血糖高表示糖不能正常地为人体使用,人的能量生成不足,容易疲乏,相当于中医的气虚;从该患者的舌象瞧,舌胖有齿痕,色红而嫩,也就是气虚的表现。 如果到了糖尿病合并肾病阶段,还有肾的功能异常,导致肾脏不能正常蒸腾气化与固摄,造成尿中精微物质的外流,出现蛋白尿等。 故方中以生黄芪、生地、天麦冬益气养阴润燥,丹参养血安神且活血化瘀,枸杞子、怀牛膝、桑螵蛸、炒杜仲、肉苁蓉、覆盆子补肾而固摄下元,枣仁养心安神,生龙牡重镇安神。 用此方出入,对糖尿病患者甚至糖尿病肾病者有效。 案2 彭某,男,25岁,1994年9月20日。 糖尿病,舌胖色白欠津,两侧厚腻如条,脉弦滑劲,尺细。 枸杞子12g,天麦冬各9g,怀牛膝10g,生熟地各10g,炒杜仲12g,红花9g,桃仁9g,丹皮6g,茯苓18g,生黄芪20g,生龙牡各15g,砂仁5g(后入),肉苁蓉12g,莲心3g。二诊(10月7日),舌上有津生。 生熟地各10g,枸杞子12g,天麦冬各9g,怀牛膝10g,炒杜仲12g,红花9g,桃仁9g,丹皮6g,生黄芪20g,茯苓18g,砂仁5g(后入),肉苁蓉12g,生山楂12g,陈皮10g。三诊(11月1日),精神佳,睡眠好。

糖尿病健康管理范文

糖尿病健康管理 1、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DM)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和作用缺陷所导致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代谢紊乱,并以长期高血糖为主要标志的综合征。久病可发生眼、肾、脑、心脏等重要器官及神经、皮肤等组织的并发症。病死率仅次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 2、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 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 2、糖尿病病因 3、糖尿病的危害 目前我国已是糖尿病发病第一大国,它与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共同构成影响人类健康的四大危险因素。 4、营养与糖尿病关系 糖尿病是一种由内分泌和体内营养物质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使机体能量代谢;尤其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代谢失去调控。 1).能量:能量过剩引起的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肥胖者多有内分泌代谢紊乱,体内辅酶Q10减少,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脂肪、肌肉以及肝细胞内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亲和力下降,游离脂肪酸减少,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这可能是肥胖和糖尿病之间关系的基础。一般随着体重的下降,葡萄糖耐量可以得到改善,并可使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抵抗减轻。 2).碳水化合物:糖尿病代谢紊乱的主要代谢标志是高血糖,并可引起全身性的代谢紊乱。持续性摄入高碳水化合物膳食,则对胰岛β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造成损害。胰腺因过度刺激而出现病理变化和功能障碍,导致胰岛素分泌的绝对或相对不足,最终出现糖尿病。 3).脂肪:膳食脂肪的消化、吸收及代谢与碳水化合物密切相关。膳食脂肪水解产生的脂肪酸主要在骨骼肌内被利用,它与葡萄糖的利用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作用。高脂膳食时,游离脂肪酸的浓度较高,肌肉摄取脂肪酸进行氧化供能的作用则增强,从而使葡萄糖的利用减少,出现胰岛素抵抗(即在某种血浆胰岛素水平下,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减少),而且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游离脂肪酸情况下,可使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受损,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增高。 高脂膳食时,膳食脂肪的氧化分解消耗大量葡萄糖分解的中间产物(如 α-磷酸甘油),阻断了葡萄糖的彻底氧化分解,使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分泌增加。同时膳食脂肪的分解、体脂的合成也需要一定量的胰岛素。、这都使胰腺的负担加重,造成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和胰岛素抵抗,导致糖尿病。 4).蛋白质:日前还无确切的证据表明膳食蛋白质含摄与糖尿病发病有直接关系,但蛋白质代谢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密切相关。当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出现紊乱时,蛋白质的代谢也必然处于不平衡状态,同样可以引起胰岛素分泌量的变化,促进糖尿病的发病。 5).矿物质和维生素:膳食补充三价铬对糖尿病有积极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这一观点目前已被普遍接受。三价铬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胰岛素的辅助因子,可促进葡萄糖的利用,改善糖耐量。 5糖尿病的营养疗法 糖尿病营养疗法的主要原则是:每日摄入的总能量要有效控制,且三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要有一定合适的比例(一般成年患者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应控制在200~350g,折合主食约为250~400g,食品多样化,注意微量营养素的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糖尿病患者因主食和水果摄入量受限制,且体内物质代谢相对旺盛,较易发生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调节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平衡,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纠正代谢紊乱、防治并发症。因此,供给足够的维生素也是糖尿病营养治疗的原则之一,比较重要的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部分B族维生素等。同时在保证矿物质基本供给量的基础上,还可适当增加钾、镁、钙、铬、锌等元素的供给。但应限制钠盐摄入以防止和减轻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和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并要合理应用食品交换、食谱设计等方法。合理地控制饮食有利于控制糖尿病的病情发展,尤其是轻型患者(空腹血糖≤11.1mmol/L)单纯采用营养治疗即可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通过营养治疗还可减少口服降糖药的剂量以及胰岛素治疗带来的负担。饮食分配及餐次安排:根据血糖、尿糖升高时间、用药时间和病情是否稳定等情况,并结合患者的饮食习惯合理分配餐次,至少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早、中、晚餐能量按25%、40%、35%的比例分配。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后易出现低血糖的患者,可在3次正餐之间加餐2~3次。加餐量应从正餐的总量中扣除,做到加餐不加量。在总能量范围内,适当增加餐次有利于改善糖耐量并可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 护理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摘要】近10年来,糖尿病发病逐年上升,已成为仅次于肿瘤、心血管疾病的第3大危害人民健康的终身性疾病。血糖水平是反映该病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而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措施。糖尿病一经确诊,便需终身进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因此,患者的负面情感非常严重,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护理、治疗和健康指导,可导致血糖控制不理想,可引起多种并发症,甚至导致残疾或过早死亡[1]。为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现将糖尿病并发症的护理及糖尿病教育进展情况进行论述 【关键词】健康教育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护理措施预防 前言 糖尿病专家解释,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并发症主要是、高渗性和。慢性并发症主要有大血管病变如、脑梗塞、下肢动脉闭塞、等;还有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2]。 1 糖尿病定义 糖尿病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致使体内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异常,以慢性高血糖为突出表现的内分泌代谢异常[3]。 2 糖尿病现状 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后10年有30%~4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视网膜病变在病程为10年和15年后,有40%~50%和70%~80%的患者并发该病。大约有10%的患者在起病15年后会发展成严重的损伤,而2%的患者将完全失明。神经病变患病率在糖尿病病程为5年、10年、20年后分别可达到30%~40%、60%~70%和90%。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发生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增加2~4倍,并且发病年龄提前。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和神经病变,常导致足部溃疡,进而截肢[4]。 因糖尿病尚无根治方法,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已经成为心脑血管疾病、失明、肾衰竭等严重疾病的主要原因。除了心、脑、肾、眼、神经等重灾区以

糖尿病的并发症综述

文献综述综合报告 研究课题:糖尿病的并发症综述 班级:2016级中药二班 史妩霜2016140849 (学号): 银2016140847 指导教师:田柳 完成时间:2017 年12 月20日

文献综述综合报告选题申报表 完成说明: 1、题目属性,请在“自选”或“参考题名”前打。 2. 课题分工包括:(1)课题分析,课题负责人;(2)检索文献,资料分析;(3)纸笔写作,课题报告。请按每位同学的实际工作分工进行填写。 2.检索资源选择必须包括: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实体图书馆;国外文献数据库资源可选作。 3.各种类型检索途径的检索结果呈现不少于3项。对于报告资料来源重点检索途径(例如万方数据库)的检索步骤及检索结果要重点表达。 4.文献综述是在大量搜集和阅读原始文献的基础上,经分析对比、归纳,综合论述有关主题的文献资料而撰写成的论文。文献综述不能是简单的文献资料堆砌。文献综述部分不少于2000字。 5.“2.1 选择检索工具”中的“文献类型”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图书、视频资料、期刊、会议论文等。

目录 1.课题分析...................................................................................................................... . 2检索策略...................................................................................................................... . 2.1 选择检索工具................................................................................................. . 2.2 选择检索词..................................................................................................... . 3. 检索步骤、检索结果及其评价................................................................................ . 3.1 万方数据库....................................................................................................... . 3.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 . 3.3维普网................................................................................................................ . 3.4丁香园............................................................................................................... . 3.5 医学论坛网....................................................................................................... . 4.文献综述...................................................................................................................... . 5.参考文献...................................................................................................................... . 6.自我总结评价.. (14)

糖尿病并发症中医治疗

糖尿病并发症中医治疗 糖尿病皮肤瘙痒症中医如何治疗? 瘙痒是许多皮肤病所共有的一种自觉症状,若仅仅感觉皮肤瘙痒,而无任何原发性皮肤损害,称为皮肤瘙痒症。皮肤瘙痒有全身性和局限性之分,后者多发生于肛门、女阴、阴囊等部位。皮肤瘙痒症在糖尿病中很常见,据统计发生率为7%~43%,其中全身性及局限性瘙痒各占一半。临床上因顽固性皮肤瘙痒而查出糖尿病者并不少见。 全身性皮肤瘙痒中医称为“风瘙痒”、“痒风”,若抓破皮肤,血痕累累称“血风疮”,局限性皮肤瘙痒称“阴痒”、“肛门作痒”。现代医学认为引起皮肤瘙痒的因素很多,有内因也有外因。糖尿病患者因皮肤内葡萄糖含量增高,刺激皮肤发痒,或因皮肤长期处于慢性脱水状态,出汗减少,皮肤过度干燥而瘙痒。此外神经性反射、尿毒症等亦可引起瘙痒。局部瘙痒多因尿糖刺激、真菌感染所致。皮肤瘙痒患者对外界刺激极为敏感,如冷热变化、衣服摩擦、接触化纤皮毛织物、饮酒食辣等均可诱发皮肤瘙痒。 中医文献中关于痒的论述很多。《内经》中即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痛为实,诸痒为虚”的记载。《诸病源候论》认为瘙痒多与风邪相关,“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理,与血气相搏,而俱往来于皮肤之间。邪气微,不能冲击为痛,故但瘙痒也。”清《外科证治全书》指出,“痒风,遍身瘙痒,并无疮疥,搔之不止。”并提出了病机及治疗禁忌为“肝家血虚,燥热生风,不可忘投风药。”该书还有阴痒、肛门作痒等局限性瘙痒症的记载,认为“阴痒,三虫在肠胃,因脏虚蚀阴,微则痒,甚则痛……”此症亦有肝脾亏损,湿热下注而痒者。 中医认为: 全身性皮肤瘙痒——多因肝旺血虚所致,肝旺则风从内生,血虚则肌肤失养,风胜血燥,风动作痒。 外阴、肛门瘙痒——多因肝脾亏损,湿热下注,蕴阻肌肤,不得疏泄而作痒。 本病表现阵发性皮肤瘙痒,昼轻夜重,初起仅限于身体某处,搔抓后扩展至全身,常抓至皮破血流、感觉疼痛方休。饮酒之后,情绪变化,被褥温暖,衣物摩擦及热水烫洗等可促使瘙痒发作。由于反复搔抓,皮肤上常见条状抓痕、血痂,可继发湿疹、皮炎,日久皮肤肥厚、色素沉着。 糖尿病皮肤瘙痒者还可见皮肤干燥脱屑。女阴瘙痒主要发生在大小阴唇,因不断搔抓,阴唇部常见皮肤肥厚及浸渍,阴蒂及阴道粘膜可有红肿、糜烂。肛门瘙痒因经常搔抓,肛门皱襞肥厚,可有放射状皲裂、浸渍、湿疹化或苔癣样变。 【中医辨证论治】 ①血虚肝旺(皮肤瘙痒)

17个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信号

17个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信号 糖尿病如果没有并发症,就不能称其为一个病。糖尿病之所以受到重视,主要是因为它会带来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将对患者 全身造成严重的影响。如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糖尿病控制的关键。以下济南糖尿病医院专家介绍糖尿病并发症的17个危险信号,有助于糖友早发现并发症,提早进行有效治疗。出现以下情况,提示发生了糖尿病并发症: 1、口渴、咽干:提示血糖升高,血粘度增大。有些人由于口渴中枢不敏感,尽管血糖增高,但无口渴症状。 2、疲乏无力:机体细胞内代谢产物堆积,帮有严重疲乏无力。 3、血压上升:血糖上升,则血容量增多,出现血压高。 4、周身发胀:提示血糖降低过快,造成细胞内水肿。 5、腹胀便秘:可能是胃肠平滑肌无力、自主神经受损、双胍类药物服用过多。 6、头痛头晕:两种情况易发生头痛头晕:血压高和低血糖。

7、皮肤脱屑:皮肤干燥、脱屑、奇痒,提示有皮肤症状。 8、双足麻木:双足刺痛,继之麻木,似袜套样知觉缺失,提示有糖尿病末梢神经炎发生。 9、皮肤变色:苍白、发凉,不久变为暗紫,显示足部缺血。严重足部缺血是中部发生肢端坏疽的信号。 10、牙齿松动:为牙槽骨质疏松或牙周炎感染所致。 11、视物不清:出现近视物体不清,而视物件尚好,提示眼调节功能降低,可能出现轻度糖尿病性白内障。 12、视野变红:突然出现视野变红或视物红染,提示有眼底出血。 13、性功能低下:提示有自主神经受损。 14、皮肤水疱:主要由“三高”引起。 15、尿蛋白阳性:提示肾小管功能下降。尿蛋白持续阳性,预示已经发生糖尿病肾病。

16、脑血管意外:患者突然感到头晕头痛,口角流涎,脸面一侧发紧,对侧麻木,手握筷落地,周身难以支持,为脑血管意外先兆或脑梗死指征。 17、出汗分布异常:如发现皮肤某些部位不排汗,汗量过少或过多,提示自主神经功能受损。 总之,希望患者要控制好血糖,加强对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监测,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及时干预、改善生活质量。

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修订稿

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 护理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摘要】近10年来,糖尿病发病逐年上升,已成为仅次于肿瘤、心血管疾病的第3大危害人民健康的终身性疾病。血糖水平是反映该病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而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措施。糖尿病一经确诊,便需终身进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因此,患者的负面情感非常严重,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护理、治疗和健康指导,可导致血糖控制不理想,可引起多种并发症,甚至导致残疾或过早死亡[1]。为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现将糖尿病并发症的护理及糖尿病教育进展情况进行论述 【关键词】健康教育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护理措施预防 前言 糖尿病专家解释,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并发症主要是、高渗性和。慢性并发症主要有大血管病变如、脑梗塞、下肢动脉闭塞、等;还有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2]。 1 糖尿病定义 糖尿病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致使体内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异常,以慢性高血糖为突出表现的内分泌代谢异常[3]。 2 糖尿病现状 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后10年有30%~4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视网膜病变在病程为10年和15年后,有40%~50%和70%~80%的患者并发该病。大约有10%的患者在起病15年后会发展成严重的损伤,而2%的患者将完全失明。神经病变患病率在糖尿病病程为5年、10年、20年后分别可达到30%~40%、60%~70%和90%。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发生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增加2~4倍,并且发病年龄提前。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和神经病变,常导致足部溃疡,进而截肢[4]。 因糖尿病尚无根治方法,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已经成为心脑血管疾病、失明、肾衰竭等严重疾病的主要原因。除了心、脑、肾、眼、神经等重灾区以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减少或作用缺陷,或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糖尿病是复合病因的综合症,与遗传、自身免疫及环境因素有关。从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经血循环到达体内各组织器官的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引起细胞内物质代谢的效应,在整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变异均可导致糖尿病。糖尿病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也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但糟糕的是,60%或更多的患者并不知道自己的情况。现在许多国家的糖尿病死亡率已居肿瘤、心血管病之后的第三位。糖尿病的严重性在于它的慢性并发证是其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 糖尿病并发症大体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微血管病变主要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大血管病变主要为心脑(如冠心病心肌梗塞和脑梗塞)及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病变可以涉及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西医认为核心是血管病变,血管腔进行性狭窄是糖尿病各种病变共同的病理基础。 糖尿病在中医学中可归为“消渴”范筹,指以口渴多饮,多食善饥,小便量多或有甜味,消瘦无力为特征的病症。消渴的病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并根据其病因症状不同而有消瘅、肺消、膈消等病名。但不具有临床症状的糖尿病难以包涵其中。中医学在“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的预防为主、既病防变等思想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特别是随着拉斯克基金会将临床医学研究奖颁给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屠呦呦研究员,以表彰其对治疗疟疾药物——青蒿素的研究贡献。给了中医药发展更大鼓励。正如站在奖台上的屠呦呦说:“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的一份礼物”。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防各种并发症的产生对于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1 中医病因 (1)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醇酒厚味,损伤脾胃,脾失健运,酿成内热,消谷耗精,发为消渴。(2)情志不调、五志过极,郁而化火,消灼津液,引发消渴。(3)劳逸失度、素体阴虚、五脏柔弱之人,劳逸失度,房室失节,致津液亏耗,肾阴受损,肾失固摄,精微下注,故为下消。 2 中医病机 消渴是由肺、胃、肾三脏热的阴亏,水谷转输失常所致的疾病。糖尿病的基本病机是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二者互为因果,燥热甚则阴愈虚,阴愈虚则燥热愈甚。病变脏腑在肺、脾、肾三者之中可各有偏重,互相影响。上焦肺燥阴虚,津液失于输布,则胃失濡润,肾乏滋助;中焦胃热炽盛,灼伤津液,则上灼肺津,下耗肾阴;下焦肾阴不足,上炎肺胃,致使肺燥、胃热、肾虚三焦同病。早期阴虚火旺,中期伤气出现气阴两虚,晚期阴损及阳导致阴阳双亏。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