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研究

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研究
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研究

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浅析

——以成都传媒集团“东郊记忆”为例

(中文1301 叶思恒31307179)

【摘要】由于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政策扶持,在此基础上,传媒类机构的不断崛起,为传媒产业园区的发展引入了全新的动力。本文通过对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东郊记忆”进行梳理和分析,从其定位的转型、创意的特色、新媒体传播三方面探讨了“东郊记忆”的发展现状。从而找出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律以及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园东郊记忆现状

面对不断变化的传媒生态环境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各大报业集团的发展受到传统媒体日渐式微的影响,势必需要全力推进产业扩张,拓展传媒蓝海。而文化创意产业也正在成为城市的战略发展重点,它的绿色低碳非常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东郊记忆——原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是集合音乐、美术、戏剧、摄影等文化形态的多元文化园区,工业遗址主题旅游地,艺术文化展演聚落,文艺创作交流园区,成都文化创意产业高地。

东郊记忆座落于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二环东外侧建设南支路4号,占地205亩,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东郊记忆是在原国营红光电子管厂旧址上改建而成的现代文化产业新型园区,2011年9月29日正式开园运营。2012年11月1日,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正式升级更名为东郊记忆。东郊记忆被称为“中国的伦敦西区”,是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科技与文化融合示范园区。

成都传媒集团在2009年5月与中国移动集团四川公司,在原本废弃的旧工业厂房原址上,按城市工业用地更新和工业遗址保护相结合的方式修建了“东郊音乐公园”,到2011年9月29日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正式开园,形成了工业遗存保护和文化创业相结合,以音乐为主题的多元文化园区,成都传媒集团利用自身优势,形成文化产业集群,并逐步实现对外营销。

本文从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更名为“东郊记忆”这个过程中,它定位的转变带来传播策略的升级,东郊记忆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区域性特色传播策略,以及其在新媒体环境下整合资源传播策略三方面对“东郊记忆”的传播策略进行分析,探讨现今“东郊记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做出相应调整的必要性,从中总结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律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更名“东郊记忆”的定位与传播升级

1、更名前后的定位

更名前的“成都东区音乐公园”定位精准,是以音乐为主题的“音乐产业聚集园和体验园”。成传集团精准的地抓住了成都本地在“超女”热后打下的音乐基础及丰富的音乐资源,融合人们的现实需求,并融入“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力图将其打造成为“数字音乐产业园区”和“音乐互动体验园区”。“园区的产业龙头无疑是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吸引了一批文化消费类企业聚集,并带动了大量数字音乐内容服务商和渠道服务商入驻。同时,园区还有很多配套资源,有酒店、酒吧,还有档次相对较高的餐饮、比较有新意和创意的零售、装修及风格都较新颖的电影院、办公等业态。”

音乐公园在更名后变更成“东郊记忆”,名字更具有文化气息,定位改成为“一基地,多名片”,也给了“东郊记忆”的游客更大的想象空间,感觉也更具有创造力。其中,“一基地”即音乐产业基地。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继续与园区加大合作,强强联合打造“中国数字音乐科技园”。“东郊记忆”力争融合多种文化艺术元素,除了“音乐名片”外有了多重的定位,是多种艺术的聚集地,以达到它的“多名片”功能。

2、定位转变与传播升级

更名为“东郊记忆”之后,其所涉及的领域已由原来的“音乐产业聚集园和音乐文化体验园”演变为集合了“音乐、美术、戏剧、摄影等文化形态的多元文化园区”。这个转变也使得原本的数字音乐公园变成为城市建筑与城市强势业态中的创意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相结合所创造出的创意文化园区,成都传媒

集团构建“东郊记忆”,在满足自身扩张产业链的同时,也促成了传媒促进城市发展的全新样本。

在传播学框架中,学者们将城市传播定义为:传播的主体是城市的一种传播活动,其目的在于打造城市形象、树立城市品牌。也有人认为,城市传播就是一种在城市中利用大众媒介或其他媒介进行的传播活动。这就要求“东郊记忆”在加强自身建设,实现文化、艺术传播功能的同时,融入“城市传播”的理念,丰富城市的内涵,成为成都一张独特的城市名片。

二、凸显区域特色的文化创意

在“东郊记忆”,经常有各类活动举行,这些活动大部分可以免费参观和参加,囊括了绘画、历史、音乐等。同时,园区里有近百家商家,以经营为目的,以影音为主的有MINILIV音乐现场、播客乐流行、体验舱、影立方电影院等;还有特别以表演为主的如爵士沙龙等,饮食业大多独具特色,如东郊食堂、好多苹果时尚餐厅、食画花园餐厅、锦荣一号等定位是中高档的餐饮,还有创意制品1899个人电影工厂、Jiongboxg创意盒子,以及迎合年轻人的游戏馆如密室等,还有绘画等类别。这些商家在其经营的形式上与内容上都与“东郊记忆”的定位较为一致。

在如今的消费社会中,与以往有区别的是,人们更多地关注商品的符号价值、文化精神特性与形象价值。这种消费文化现象在传媒领域也愈见鲜明。文化消费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选择文化产品和服务来满足精神需要的消费活动。它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所满足的是消费主体的精神需要,

使主体感到愉悦、满足;另一方面是满足主体需要的对象主要是精神文化产品或精神文化活动,如美丽的风景和感人的艺术品。在上述消费业中,就置身于成都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而言,有一些缺乏区域性特色文化。成都作为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纵观园区内现有单位,对这些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还挖掘不够、整合不够、包装不到位,创意不足,没有将成都文化优势融人,所以区域性特色不足,在全国影响力甚微。

我们正迎来本世纪头20年难得的发展机遇期。经济的发展,全国总体上实现了基本小康,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前置条件和巨大的市场需求。根据国外的经验,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社会消费结构将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带来服务业层次的提升和社会文化消费需求总量的增加。随着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文化消费的潜力将更多地积蓄和更大地释放出来。在成都打造区域性特色文化创意产园区,要深入去挖掘自身的各类优势资,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对三国、巴蜀、生态、宗教、诗歌、川西民俗等各种特色资源进行整合、并加大改造和提升,形成成型的产业链,构筑具有区域性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三、新媒体环境下“东效记忆”的传播策略

1、“东郊记忆”的新媒体传播现状与问题

“东郊记忆”的官网风格也是非常有活力的,能凸显文化和创意主题。在点击进入官网时还加入了弹窗,有官网的二维码弹出提示受众加“东郊记忆”的公众微信号,官网的首页上主要设置了以下项目:“首页”、“记忆载体”、“展演聚落”、“特色街区”、“产业基地”、“招商引资”、“关于我们”。其中“首页”展现了园区的大体情况,有园区照片和精简介绍等;“记忆载体”项目下主要是回顾“东郊记忆”作为国营红光电子管厂的初期成长;“展演聚落”刊登的是“东郊记忆”的场馆介绍和活动动态;“特色街区”下分类介绍了餐饮、娱乐、休闲、购物、酒店、剧场六项;“产业基地”刊登了“东郊记忆”作为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多元文化聚焦平台,拥有创意办公、艺术培训、文化人物平台等多功能的介绍;“招商引资”刊登的是其招商引资的具体项目和联系方式;“关于我们”则包括了“东郊记忆”的项目简介、项目历史、项目地图等。

就目前“东郊记忆”的官网看,其提供的信息数量少,出现许多项目内容缺失、图片未上传的现象;信息形式单一,都是以文字和图片为主,没有音视频文件,缺乏传播文本应有的生动性、灵活性和互动性;网站更新缓慢、维护不足,信息内容陈旧、网站的建设不是很完善,并且浮于表面,并没有真正做到与传播受众的互动,并根据互动的反馈来改善园区自身的不足,所以形式大于内容,传播效果不是很明显。

“东郊记忆”的官方微博粉丝截止至2015年6月有四万,每天平均有三条左右的更新,截止6月有10000条左右的微博,微博形式都是文配图,微博内容有“快讯”、还有“早安东郊”,“东郊记忆摄影基地”等确定的栏目,还有不定期更新的“商家活动预告”和“影立方影讯”、“东郊记忆、明星商家”等。囊括的话题包括了园区的大小活动,商家的折扣和活动、成都市热门的活动和新闻,更新速度比较快,但是评论数和点赞转发比较少,平均10条左右的评论转发点赞。

2、“东郊记忆”的新媒体传播方向

在全媒体时代,人们被各式各样的信息符号包围,主要还是通过媒介来认识文化创意园区及其主题。在信息传播的内容方面,要利用新媒体及时高效的互动性,通过信息的传播,不仅提高“东郊记忆”的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而且要试图提高在受众中关于“东郊记忆”的“口耳相传”。这种传播模式在新媒体时代,微博、微信等的蓬勃发展下,传播速度与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

在其信息传播形式方面,要背靠成都传媒集团自身的资源优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关联,也要有区别,要根据不同的传播目的来确定使用的媒体,还要根据不同的市场和不同的营销策略来选不同的平台,高效高速的整合媒体资源,进行文化品牌的塑造。同时注意利用慈善活动、公益宣传、品牌告知等形式获得受众的持续关注。

总之,对于不同的传播目的,媒体策略是不同的,适时选择传播媒体,开发特色创意,才能成就让传媒带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全新样本。

成都文化产业的现状

1.文化体制

成都市于2004年提出“文化强市”的战略计划。目前,成都文化产业已经呈现出逐步繁荣的趋势:一方面,成都市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高于全成都市生产总值的发展速度;另一方面,成都市文化产业全市在GDP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与杭州等国内特色品牌的城市相比,成都尚没有深入挖掘出自身的潜力。

首先,成都文化市场开放程度并不高,缺少有效的政策保障、扶植。尤其针对新兴的文化产业行业,如网络文化服务等,目前还缺乏相应的政策和制度的管理与引导。现今,成都网络游戏的发展令人瞩目,已是全国最有实力的数字娱乐城市之一。2005年5月出台的《成都市数字娱乐产业发展规划文本(2005-2014)》明确提出,数字娱乐产业产值要占成都市GDP的15%以上。因此,政策、法律法规的缺失无疑将阻碍成都文化产业形态的多样发展。再次,成都文化产业管理体制“管”“办”不分的现象普遍存在,缺少完善的行政机制来协调、管理,,常常使具有新价值的文化产业项目夭折。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宏观调控与市场导向,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造成文化产业之间发展不平衡。

2.文化能力

从成都市的特色可以看出,成都不仅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还有丰富多元的文化资源以及较强的综合实力,文化产业潜力巨大。作为“中国休闲之都”的成都,其浓厚的休闲文化氛围与休闲文化沉淀,更利于文化产业“体验经济”挖掘,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开拓成都文化产业能力。

目前,由于文化管理传统思维的影响以及对风险的考量,成都市文化产业对成都市民营文化企业的建设以及作用的发挥缺乏应有的关注,民营文化企业和国有文化企业在获得政府的文化建设投资项目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成都文化能力的挖掘。

3.文化产品

目前,成都市文化产品形态多样,但是文化精品是一个城市文化竞争力的体现。成都现有的文化产品还处于粗放型经营,大多数产品是文化原形的复制,缺乏创意和创新。文化资源市场化程度处于低级阶段,发挥价值不够,缺少与相关产业的联动,未能形成有效产业链。古蜀文化、三国文化、以唐诗为主的诗歌文

化、川西民俗文化等,挖掘其深刻内涵,打造培育成有全国、国际性影响、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文化精品者更少。

4.文化环境

虽然成都作为旅游城市,但是和杭州有很大不同,杭州在市中心及周边都有旅游景点,且西湖闻名世界,街道绿化也是很丰富的城市。例如浙江世贸国际展览中心就位于西湖旁边,大创节及动漫节都在世贸中心举办,这就是园区选址的优越性。成都意道旅游策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兰永强是一位资深的旅游策划专家,他的团队也曾为东郊记忆提供过旅游规划的参考建议。在他看来,东郊记忆之所以人气不高,与其定位不准确有关。“上年纪的人对‘红光厂’那段岁月的记忆比较深刻,因此他们对旧厂房、旧机床这些景观会产生共鸣。但园区对这些体现旧工业灵魂的东西挖掘得不够。相反,年轻人多半没有怀旧情结,可能更喜欢园区里与音乐与文化结合的时尚元素,但他们在园区里又没有这种鲜明感觉。所以,现阶段东郊记忆的业态类型使得这两类人群都很尴尬。久而久之,客流必然会越来越少。

结论:

成都要想在文化创业产业上有巨大的突破,首先要解决上述的种种种问题:

品牌意识建设

成都文化产业的创意开发需要充分发挥成都大众独有的精神文化与思维模式,通过市场调查、短信、广告、网络等手段与受众进行沟通,帮助主创人员加深对品牌内涵的理解,精确对品牌进行定位,确保文化产业的生命周期。品牌要传播必须借助有力的传播平台。成都之所以有“选秀之都”的美誉,离不开媒体的强势传播。传媒自身就是品牌,有一定的知名度与增值领域,媒体对文化产业品牌的传播本身也是一种自身传媒品牌的塑造。因此,成都要将文化产业品牌传播与传媒品牌建设结合起来,相辅相成,拧成一股绳,增强竞争力。

文化产品传播

当产品生产出来以后,如何将产品推向市场,形成产品的认知、认同,品牌传播就成为了产品转换为利润的关键环节。传播宣传必须紧紧抓住“文化创意”的核心和与之相称的城市特色。比如,成都锦里在品牌传播时紧紧抓住了“成都版清明上河图”的主题,依托“三国文化”,集中宣传巴蜀民风民俗和三国蜀汉文化的民俗风情。目前,锦里已成为外地游客到成都旅游的必到景点,在全国有相当大的知名度。

文化产品衍生

文化产品与传统产品不同的是文化产品通过改善、增进产品的附加值获得可持续发展。首先,生产者要通过一系列设计、生产、营销体现附加值,开发产品的多样形态,才能实现自己的效益。比如,成都以大熊猫闻名,但是仅仅以“珍惜动物”为亮点是较为单薄的。成都应抓住“大熊猫”的特色,开发与“熊猫”有关的小游戏、电视、广播节目、工业产品等等,利用熊猫憨厚可爱的形象与古蜀文韵气息做强“熊猫”品牌。

再则,消费者购买文化商品买的就是附加值,消费的也是附加值。要增加文化产品的附加值需要不同类型的文化产业立体化发展。比如成都有著名画家张大千先生,后来成都开办了“大千菜馆”,将成都的美食文化与大千先生的文化底蕴很好地结合,创立一种“人文气息”浓厚的全新产业方式,开发了文化产品的附加值。

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因素。党中央关于文化及文化产业的理念及政策十分明确,对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把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新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指出:“要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力提高基层特别是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总之,文化产业在我国已具备了良好的宏观经济基础和环境条件,文化产业已经迎来发展的春天。

文化经济时代已经来临,成都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认真规划文化产业的发展,有计划地、稳步地推动不同类型及全新文化产业格局成型,把发展文化产业

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利用文化产业这一“利器”,找准目标、政策扶持、创新进取、整合资源、合理规划,打造一个不仅在西部,而且在国内外都知名的品牌城市。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环境图 一、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据统计,2004年到2008年,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收入从232.54亿元提高到595.62亿元,增加值从65.81亿元提高到133.7亿元,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3.2%上升到3.4%。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全市经济增速,在成都市新兴产业三大主体产业中排行第二,也成为成都市新兴产业中吸纳就业能力最强的两大产业之一。目前,成都市已初步形成以园区化、楼宇化为载体模式,以重大产业项目为带动,以骨干企业为支撑,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动漫游戏和出版发行等行业快速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格局。尽管成都已经在实践中摸索出一些模式和做法,产业格局初具规模,但与发达城市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成都较为成功的园区化形态代表有三圣花乡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锦里民俗文化街,宽巷子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等等。“锦里”通过创意点石成金,由过去无人涉足的建筑垃圾摇身变为如今寸土寸金的“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锦里”的成功还在于其建设符合“三态”统一的原则,即文态、形态和业态。以三国文化为支点,植入了文化底蕴,通过消费产生效益,符合审美和消费的需求,形成了成都民俗旅游休闲文化的知名品牌。 在建设楼宇化产业园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LOFT热。“LOFT”英文愿意为阁楼或高大空间的建筑。LOFT的源头可追溯至20世纪40年代,当时美国纽约的艺术家与设计师们为了逃避市区内工作生活的限制和高昂租金通过对郊区旧厂房、旧仓库创意性地改造,从中分隔出居住、工作需要的各种空间。时下,LOFT已经成为国内诸多大城市旧工业区改造的新宠,较成功的是北京的“大山子艺术区(即原798工厂)”。成都“红星路35号”,“成都东区”项目,成都工业文明博物馆,新都的北村艺术村等就是LOFT文化现象的典型代表。“红星路35号”是成都市重点打造的文化创意产业园,通过改造旧厂房发展以设计为特色的创意产业,集聚效果初步显现,在带动成都创意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塑造品牌价值等方面显示出昂扬姿态。 1、成都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分布 成都市的文化创意产业主要集中于锦江区和成华区,在武侯区和新都县也有零星分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及对策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及对策 一、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特征与阶段评价 经过新中国5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成都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在改革中萌动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成都市的文化产业呈现出逐年加快发展态势。2000年全市文化部门文化产业增加值总产出为1.33亿元,实现利润960.3万元。2001年总产出增加到1.57亿元,实现利润1793.9万元。2002年总产出为1.80亿元,实现利润855.7万元。2003年总产出为2.1亿元,实现利润3249.7万元。到200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65.81亿元,占全市地方生产总值3.0%。2000年以来的5年中,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呈现逐年加快的趋势。全市有文化产业活动单位5391个,个体经营户18967个,其中行政事业性单位538个。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5.21万人,占全市城镇就业人数2.6 %,其中行政事业单位从业人员1.82万人,占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2%。 (一)成都文化产业现状特征 成都文化产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在产业规模、发展形态、体制环境、市场基础等方面均已形成良好的条件,呈现出以下基本特征。 1.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2004年国家统计局提出了我国文化产业分类,按照这个分类,成都已经具备文化产业各行业类别,基本形成了文化产业圈层体系,并在所有文化产业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具备较完备的产业样态,储备了加快发展的后劲和条件。 2.文化优势产业逐渐崛起。政府支持,市场培育,成都文化产业逐渐形成了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形成了几个在全国有地位的文化产业集团,打拼出了一批在全国较有影响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 3.文化产业多元投资格局正在形成。多年来政府投资文化事业单一格局已被打破。2004年,成都市出台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加快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允许民间资本投资文化领域,文化仅靠政府投入的传统格局已经被打破。 4.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和文化基地建设迈出可喜步伐。一街之距的《四川日报》为主的四川报业集团和《成都日报》为核心的成都报业集团,构成成都的报业文化区。在《中国西部印务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以锦江区为中心,建设集创意设计、印刷加工、物流配送及印刷人才培养为一体的“西部印务产业基地”,正在成为西部印刷工业发展的核心区域。成都市政府制定了数字娱乐产业“两个中心、四个一百工程”的发展规划,拟在3—5年内初步培育和完善我市数字娱乐产业链,把成都打造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数字娱乐产业基地,成为世界数字娱乐企业发展的重要聚集地。 5.丰富的文化活动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成都曾是全国举办“中国电视节”的两座城市(上海和成都)之一,每两年一次的“中国四川电视节”,是中国电视界和世界电视界盛大的交流盛会。民间文学艺术形式、地方风味饮食、民间工艺品和民俗文化活动种类繁多,都江堰每年的放水节、中国成都国际熊猫节、每年春节的庙会等,她们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不仅为成都市民津津乐道,而且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人。成都既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又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4年“文化年”,共开展大型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目前,上海共有15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77家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其他省市相比,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起步较早,数量较多,规模也比较大。 根据2010年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年检报告,上海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营业收入、税收、入驻企业数量、从业人员数量等均有大幅度提高,平均租金稳中有降。 2010年上海创意产业总产出3900亿元,其中园区产出672.8亿,约占总产出的20%;园区主营收入50%来自租金。 园区产业主题特色鲜明 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题特色鲜明。 15家文化产业园区中,7家以网络、数字多媒体为主题;3家以“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题;3家以文化艺术原创和艺术品经营为主题;1家以演艺产业和影视产业为主题。 77家创意产业集聚区中,也有不少特色主题创意产业园。比如以动漫文化为特色的宝山动漫衍生产业园,以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为特色的花园坊,以雕塑艺术为特色的红坊,以建筑设计业为主题的环同济集聚区等。 老厂房是重要载体 上海77家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约2/3由老厂房改建而成。 老厂房是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重要载体,也是上海原生态创意产业的集聚地。目前,如八号桥、M50、田子坊等由老厂房改建而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仅成为了具有上海地标意义的“人文景观”,在全国范围内也颇有知名度和“样板”意义。 目前,一些沪上知名的创意产业园区正利用集聚效应所形成的辐射功能,逐渐向街区和社区发展转型。典型的如田子坊,它将创意产业与商业、旅游业、文化、居民生活等有机结合,为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休闲环境,也为改善居住环境、探索城市旧区改造新模式创造了条件。 服务和管理逐步规范 近些年来,创意园区的功能从物业管理服务向产业要素服务转变。上海版权交易中心、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上海市动漫公共服务技术平台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的专业化创意服务平台先后出现。据统计,沪上77家创意产业集聚区共建

关于成都东村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的几点思考百

契合国际发展趋势打造精品创意之都 ——关于成都东村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的几点思考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已被公认为是引领新经济发展、提升一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近年来,成都市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 作为2010年成都市规划的13个市管产业功能区之一,以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主要特征的成都东村(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既是承载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也是锦江区构建“一轴、四基地、多园”的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布局的重要依托。因此,把成都东村锦江片区建设成为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文化创意新城,是我区加快文化创意产业跨越

发展,助推成都建设“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鼎立之城”的重要奋斗目标。 一、成都东村发展现状 成都东村即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被定位为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要特征,将文化产业与城市形态完美结合,融合智能化和低碳环保理念,具有独特的城市风貌和文化韵味,充分展示创意设计的“城市中的城市”。成都东村规划范围西至沙河,北至成洛路,东至绕城高速,南至成龙路,涉及成华区、锦江区和龙泉驿区部分区域,面积约41平方公里,其中,锦江片区面积约8.2平方公里。其规划采用了国际领先的设计策略,在城市形态上总体规划了“一环、两轴、三岛、一中心”的整体空间格局。目前已规划设计了传媒大厦、智慧岛、博物馆岛、创意娱乐岛、十陵生态区、当代艺术谷地、城市商业副中心等重要区域和节点。按照规划,成都东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以国际化、创意

化、数字化为导向,率先引入或孵化前瞻型业态,兼顾生产性行业与消费性行业,努力占据产业高端,培育核心竞争力。重点发展传媒、影音娱乐、动漫游戏、文博艺术四大领域,实现产业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在2010年西博会上,中国保利集团和韩国SK集团与成都东村牵手,签订了总投资254亿元的项目。随着中韩文化创意产业龙头企业的巨资投入、强势进驻,将极大推动成都东村这艘文化创意产业巨舰快速起航。 二、关于成都东村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的几点思考 作为成都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布点,成都东村具有其他区域不可复制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区位、生态、交通优势,而锦江片区更是其中土地资源整合最为成熟,比较优势、先发优势最为突出的重要区位。因此,我们应该立足锦江,充分发挥优势资源,找准比较优势、打造竞争优势、构筑产业优势,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政策扶持、投资营销策划、重点项目发展、配套

20192020年度上海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名单

2019-2020年度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名单 注:排名不分先后,前20家为市级示范园区序号园区名称申请单位 1 上海张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上海张江文化控股有限公司 2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 上海东方汇文国际文化服务贸易有限公司 3 上海8号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上海八号桥房屋租赁有限公司 4 德必易园上海德必易园多媒体发展有限公司 5 800秀创意产业集聚区上海八佰秀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6 上海天地软件园上海天地软件创业园有限公司 7 M50艺术产业园上海M50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8 花园坊节能环保产业园上海花园坊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9 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上海紫竹数字创意港有限公司 10 中广国际中广国际广告创意产业基地发展有限公司 11 南翔智地上海南翔智地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12 金山国家绿色创意印刷示范园上海金山绿色创意印刷示范园发展有限公司 13 创异工房上海佳利特实业有限公司 14 中国梦谷—— 上海西虹桥文化创意产业园 上海五天实业有限公司 15 越界·田林坊上海锦与商业经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16 城市概念软件信息服务园上海睿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17 中版创意设计产业基地(IF如果) 上海昇禾水润文化投资有限公司 18 智慧湾上海智慧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19 海阔东岸文化创意园上海林泉高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 术界创e园上海术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1 中国移动互联网视听产业基地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22 上海证大喜玛拉雅艺术中心上海证大喜玛拉雅有限公司 23 张江创星园上海都市工业设计中心有限公司 24 波特营文化创意园区上海圣博锦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25 上海双创产业园上海双创产业园创意发展有限公司 26 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商务有限公司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十大园区

2012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园区:TOP1:中新天津生态城 TOP2:湖南长沙天心文化产业园 TOP3:吉林省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 TOP4:东方1号创意产业园 TOP5:佛山1506创意城 TOP6:福建省闽台文化产业园 TOP7:山东省台儿庄古城文化产业园 TOP8:天津凌奥创意产业园 TOP9:曲阜新区文化产业园 TOP10:新疆7坊街文化示范园区 2012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最具发展潜力园区提名:·新区创新 ·南滨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 ·祁连玉 ·省青羊绿舟 ·嘉祥石雕文化产业园 ·宋城民俗文化一条街 ·老北市文化园 ·大坪文化 ·市星海湖文化产业园

2012年最受关注十大园区: TOP1:798艺术区 上榜理由:798艺术区位于北京市区酒仙桥大山子地区。这里汇集了画廊、设计室、艺术展示空间、艺术家工作室、时尚店铺、餐饮酒吧等众多的文化艺术元素。经常举办重要的国际艺术展览、艺术活动和时尚活动,吸引了众多世界政界要人、影视明星、社会名流到798参观。艺术区平均每天都有多个艺术展开幕,每天都在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向世人展示着798特有的艺术氛围,各大国际品牌如索尼公司、摩托罗拉公司、法国靡西、意大利DIOR、欧米茄、宝马汽车、中国雅虎门户网站等都在这里举行过宣传推广活动,798艺术区品牌已经形成,它已经成为崇尚时尚商家的首选。 在2012年,围绕着798艺术区物业涨租金引发的争议越来越多,仅最近几个月就有世纪翰墨画廊因为798租金大涨离开、和798时态空间因房租的问题没有和798物业达成协议,而被物业锁上大门的消息。面对这样的矛盾,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式呢?如果让那些没有资本实力的艺术家最终不得不慢慢离开了这个他们一手营建出来的区域,这样的后果必然是双刃剑,没有了艺术家的艺术区,它的吸引力何在呢? TOP2:田子坊 上榜理由:田子坊位于中国市泰康路210弄,有里弄民居味道,弄堂里除了创意店铺和画廊、摄影展,最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咖啡馆。田子坊是由上海特有的石库门建筑群改建后形成的时尚地标性创意产业聚集区,也是不少艺术家的创意工作基地,上方的飘带将把五大洲四大洋的艺术家们联结在一起。其展现给人们的更多的是上海亲切、温暖和嘈杂的一面。在2008年,上海田子坊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点”. 今年尔冬强艺术中心搬离田子坊的消息,引发了业界艺的广泛热议与思考。艺术不能仅以租金来论去留,园区管委会应该出面与房东协商,给艺术家们保留一片天地,善待那些曾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规划汇总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规划 为加快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在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成都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根据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发〔2009〕30号,《成都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成委办〔2007〕7号等文件精神及《成都市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所指文化创意产业涵盖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动漫游戏和出版发行七个重点行业。 一、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20世纪末,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迅速崛起,人类正进入文化经济时代。从发展趋势看,文化创意产业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或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取向,已发展成为区域软实力竞争的核心内容,并成为影响地区和城市经济辐射力、带动力的重要因素。 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十分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创意产业每天创造产值高达220亿美元,并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英国的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门类中增速最快,年平均增长6%,约占英国国民生产总值的8%,成为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美国是全球创意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创意产业超过航空、重化工及汽车等传统产业领域,成为最大的出口产业,2007年,美国核心版权产业的增加值达8891亿美元,约占GDP的6.44%。2005年,日本文化内容产业规模达250115亿日元,占GDP的6.2%。 (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已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强市战略来实施。

实践视角下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以成都地区为例

实践视角下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以地区为例 2010年01月15日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在我国,旅游产业被确定为国民经济中的产业,而且在某些地区业已成为支柱产业。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将“文化”从事业畴扩展到产业领域,为其与“旅游”结合铺平了道路,具有重要的经济与社会价值。党的十七大又首次提出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将这一历程继续推进。由旅游产业发展到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也 是人们认识不断升华的结果。创意是发展一个国家的动力。然而,从全国围看,由于缺乏实践与试验,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很少有较为完善、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应该籍自身优势,抢占全国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高地。因为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将具有越来越重的作用。 一、以先进的发展思路引领文化旅游创意产业 (一)、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文化旅游产业的高级阶段 文化旅游产业与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关系,是一种低级与高级产业的关系。一方面,文化旅 游创意产业源于传统文化旅游产业,离开传统的基础,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另一方面,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文化旅游产业的升级性产业,目前分析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实际上已经把产业的重点放在了原创上,而不是放在制作环节上,这表现出一种文化发展、旅游升级的趋势。从这一层面讲,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旅游 建设的新形态,也是一种新的生产力——“文化旅游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具有重要的经济与社会价值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能吸纳更多的人才就业,为就业和社会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也是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催化剂”。目前,我国的旅游产业结构还处 于落后的传统旅游产业阶段,要改变这种产业结构,只有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才能赢得旅游产品的高附加值,赢得高额回报。同时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能增加自主创新的动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同时是变旅游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的关键。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划分类型

一、艺术型 这种类型的园区也是创作型园区,原创能力强,但艺术产业化程度还较弱。 目前国内最有名的艺术园区有北京大山子艺术园区、青岛达尼画家村等。 二、产业型 一是独立型的。园区内,产业集群发展相对比较成熟,有很强的原创能力,产业链相对完整,形成了规模效应。 如深圳大芬村,以绘画艺术为主,也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链条,及规模效应,但原创能力不强,而且这是我国此类文化创意产业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是依托型的。依托高校发展,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条。 如上海虹漕南路创意产业园,同济大学周边的现代设计产业园区等等。 三、混合型 这种类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往往依托科技园区,并结合园区内的优势产业同步发展文化产业,但园区内并未形成文化产业链条。 如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香港数码港等。 四、地方特色型 如北京高碑店传统民俗文化创意产业园、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区等。 此外,按照影响范围来分又有国际型、国内型和地区型;还可按

园区最初的形成分为自发形成和政府运作形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 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在我国还是一新生事物,发展变化快,园区类型之间的界限并不是很明晰,在这进行的类型划分仅是根据当前的一些情况进行的划分,今后随着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逐渐成熟,园区类型的划分将会进一步完善。 五、休闲娱乐型 这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要满足当地居民及外来游客的文化消费需求。 最有代表性的是上海的新天地、北京长安街文化演艺集聚区等。 深圳市壹玖捌零产业集团是深圳的产业新城开发运营商,致力于成为中国产业新城有影响力的企业,坚持“一企业一亮点一产业链,构建产业价值一体化平台”的理念,确立以产业新城为核心产品的业务模式。1980油松漫城产业园,以“创意带动文化经济发展,推动

成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融合

成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融合研究 □龚巧林陈惠芬 【摘要】产业融合主要在不同产业的产业边缘与交叉点,激发出全新的产业形式。成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存在产业融合的基本条件,旅游业的发展能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新的平台与发展空间,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则丰富了成都旅游业的文化内涵,提高了成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成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成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则必须培育和引进创新型人才、必须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必须找准成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切入点,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并为成都乃至四川旅游的适度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字】成都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产业融合 【作者简介】龚巧林(1986 ),男,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研究生 陈惠芬(1972 ),女,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能源经济、产业发展 一、引言 产业融合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学者卢森伯格(Rosenberg,1963)提出的关于美国机械工具早期演变过程中[1]。伴随着信息、创新能力等的不断加强,产业融合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并且成为某些新兴产业产生与发展的基本方式。产业融合往往发生在不同产业的边界上,通过行业之间的相互渗透与交叉,原有的一些产业界限逐渐变的模糊、行业壁垒减小或降低,逐步形成新兴产业或新的经济增长点[2]。 旅游产业融合是指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或者是产业内部不同行业之间发生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甚至是产业重组,最后实现产品创新,形成新型产业[3]。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相互融合,造就了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诞生。它和原有的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了既替代又互补的关系。成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互动发展不论是对于成都旅游业还是成都的文化创意产业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两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会提升成都旅游业的文化内涵,拓宽活动内容;提高成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新的平台和新的市场空间,为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二、成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据统计,2004年到2008年,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收入从232.54亿元提高到595.62亿元,增加值从65.81亿元提高到133.7亿元,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3.2%上升到3.4%,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3.8%上升到4.8%。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全市经济增速,在成都三大新兴主体产业中排第二,也成为成都新兴产业中解决就业能力最强的几大产业之一。但是,与发达城市相比,成都市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有明显差距。第一,文化创意产业总量不大,增加值占GDP比重较低;第二,相关领域的大型文化集团较少,企业竞争力与市场竞争力还又带提高;第三,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品牌优势不明显,具有全国影响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多,区域性的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还有待形成。 (二)成都市旅游业发展现状。最近十年,成都市旅游业获得了较好较快发展。据成都市统计局资料统计,2005年成都市全年接待国内游客3619.6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272.5亿元,至2010年国内游客已增加至6738.3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584.6亿元,5年间增幅达2.15倍。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5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8亿美元,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增加至80.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9亿美元,增加达到1.6倍。目前,旅游业已成为成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并直接或间影响运输、餐饮等行业的发展。但是通过调查,发现成都市的旅游业当前的发展现状是:一流的资源,二流的管理,三流的收益。其一,在成都旅游发展中,旅游要素能力结构极其不合理。在旅游业的六大要素中,成都市的“吃、住"能力过剩、“娱、购、行、游"能力相对不足;其二,成都市旅游企业总体素质不高,且行业竞争无序。其三,高素质管理人才的缺乏、竞争意识的缺失等。这些都导致成都旅游市场畸形,使得成都无论在规模还是效益上都与自己优秀的旅游城市形象不相符,甚至还落后于一些旅游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 三、成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促进作用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对成都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1.提升了成都旅游业的文化内涵,拓宽了活动内容。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文化经济的一般属性,它通过人的创造力与主观能动性,对文化本身进行创新与突破,将知识的变化性与原创性融入到文化当中,并使它与旅游资源与活动联系起来,从而将静态的旅游文化转变为动态、可感知的文化旅游 · 52 ·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2008-6-28 17:41:34 成都市重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出了把成都培育成西部地区名列前茅的重要文化中心的目标,现已形成了以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业、文化演出和娱乐业、数字娱乐业为主的产业体系。 2003——2005年三年时间里,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2004年,成都文化产业实现经营收入232.54亿元,其创造的增加值65.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了16.0%,增幅高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4个百分点;占成都地区生产总值(2185.73亿元)的3.0%,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4%。从事文化产业活动的单位有5391个,个体经营户18967个,其中行政事业性单位538个。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5.21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579.30万人)的2.6%。全市有各类娱乐场所1800家,音像制品经营单位2100家,演出场所28家,演出团队57个。尤其是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化演出三个传统文化产业领域,总收入高达232.54亿元,占全省的83%,发展规模更是在西部地区领先。 一、出版发行业 全市(不含中央、省属在蓉企事业单位)有公开报刊27种,其中报纸12种,期刊25种。各类印刷企业1109家,各类发行企业1663家,从事电子出版物经营的商家289户。报业方面,成都市拥有《华西都市报》、《成都日报》、《成都商报》、《成都晚报》等大型综合报。2002年9月,《成都日报》、《先锋》杂志、《成都商报》、成都时代出版社、《工厂管理》杂志等合作成立了成都日报报业集团。2004年,成都日报报业集团的广告收入就已进入全国同行业前10位,该集团主要报刊广告占成都平面媒体广告60%以上的市场份额,主要报刊期发行超过100万份,并已建立了完备的报刊发行网络,1500个发行站点覆盖全市、辐射全省,占据成都地区2/3的读者市场。成都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成都博瑞传播股份有限公司更是以发展新兴文化产业为重点,其投资兴建的西南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摘要]:2005年我国掀起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序幕,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众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本文从目前国内业已形成的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产业园区入手,分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发展模式,指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功能及存在不足,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从2005年起,受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文化创意产业思潮的影响,我国内地城市也吹响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结号”,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集群发展。随着北京、上海建立其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其他城市纷纷效仿,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目前我国业已形成首都创意产业集群、长三角创意产业集群、珠三角创意产业集群、滇海创意产业集群、川陕创意产业集群及中部创意产业 ) 期) 文化创意产业是产业集群的新成员,它是指一定时间内生存和坐落于特定区域或环境内的各种文化创意产业实体所形成的空间聚合体。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式。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开始出现集群化发展趋势,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一些城市已经形成相当数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化对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重要意义,集群发展有利于企业彼此协调竞争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张京城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8)》指出,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就自身体系而言也无法通过单体行为所能完成;某一单体只能完成产业内的部分内容,而只有通过打造创意产业集聚区,使企业和机构形成基于产业链条的协作关系,才能获得群体竞争和发展优势。 [2]

成都市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现状及对策

成都市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现状及对策 本文以成都市文化产业集聚发展为背景,探讨对比分析了该市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现状,其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典型问题,并给出建设性对策:优化文化产业链,保护知识产权体系,培育产业区集聚文化。 标签:产业集聚;文化产业;成都;北京;问题;发展对策 文化产业能体现一个民族和地区的生命力、创造与影响力,是国家及地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是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时代,许多国家、城市地区的文化已经趋向于融合,它们以文化产业的形式集聚起来,形成一股合力的发展态势,提升了城市对外的综合竞争力、缓解了城市内部的社会压力,同时也推进了城市建设的文明化发展进程。成都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建国以后,政府更是提出了要把成都市培养成西部地区最为重要的文化中心,到目前为止,成都文化产业已经形成规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娱乐、数字娱乐等都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市场体系,发展前景良好。 一、成都市文化产业集聚的发展现状 文化产业集聚让成都市的科技、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形成了合理发展的趋势,它影响了成都的整体发展,使得成都文化产业结构在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巩固了城市在四川省文化中心的地位,具有一定的科技发展价值和重要社会意义。 成都市政府多年来坚持认为,想要将成都发展成为西部地区第一大文化产业名城,就必须坚持贯彻集聚这一理念,让其推动整个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成都已经拥有了近25个市级文化产业集聚区,其中涉及到了成都市周边的14个区县,基本覆盖了整个成都地区,而且也聚集了上万家文化企业。 2009年,成都有关部门认定并审批通过了成都地区内的8个文化产业集聚区,这8个集聚区先后入驻了1300余家文化企业,他们为成都所创造的文化产业总收入竟达到了城市年文化产业总值的18.4%。这一利好让成都看到了文化产业发展对于推动城市进步的重要性,在随后的两年中,成都又认定了10余家文化产业集聚区。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建立不但促进了政府提出对产业实施优惠政策的频率,也吸引了更多更好的文化产业与艺术创作者加入进来,使得产业集聚规模不断扩大,改善了成都的城市气质。 2012年,成都市文化产业领导小组在经过多次考察后在会议审议上通过了成都动漫文化产业集聚区,并在同年年末完成了该文化集聚区的审评认定工作。截止2012年底,成都市已经完成了25个目标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工作,基本实现了《成都市“十一五”时期的文化产业集聚发展规划》中所强调要达到的2013年之前建立30个产业集聚区的宏伟工作目标。可以说,成都市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完成了文化产业集聚效应,实现了成都地区产业特色鲜明、定位规划科学的

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研究

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研究

————————————————————————————————作者:————————————————————————————————日期:

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浅析 ——以成都传媒集团“东郊记忆”为例 (中文1301 叶思恒31307179) 【摘要】由于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政策扶持,在此基础上,传媒类机构的不断崛起,为传媒产业园区的发展引入了全新的动力。本文通过对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东郊记忆”进行梳理和分析,从其定位的转型、创意的特色、新媒体传播三方面探讨了“东郊记忆”的发展现状。从而找出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律以及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园东郊记忆现状 面对不断变化的传媒生态环境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各大报业集团的发展受到传统媒体日渐式微的影响,势必需要全力推进产业扩张,拓展传媒蓝海。而文化创意产业也正在成为城市的战略发展重点,它的绿色低碳非常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东郊记忆——原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是集合音乐、美术、戏剧、摄影等文化形态的多元文化园区,工业遗址主题旅游地,艺术文化展演聚落,文艺创作交流园区,成都文化创意产业高地。 东郊记忆座落于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二环东外侧建设南支路4号,占地205亩,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东郊记忆是在原国营红光电子管厂旧址上改建而成的现代文化产业新型园区,2011年9月29日正式开园运营。2012年11月1日,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正式升级更名为东郊记忆。东郊记忆被称为“中国的伦敦

西区”,是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科技与文化融合示范园区。 成都传媒集团在2009年5月与中国移动集团四川公司,在原本废弃的旧工业厂房原址上,按城市工业用地更新和工业遗址保护相结合的方式修建了“东郊音乐公园”,到2011年9月29日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正式开园,形成了工业遗存保护和文化创业相结合,以音乐为主题的多元文化园区,成都传媒集团利用自身优势,形成文化产业集群,并逐步实现对外营销。 本文从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更名为“东郊记忆”这个过程中,它定位的转变带来传播策略的升级,东郊记忆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区域性特色传播策略,以及其在新媒体环境下整合资源传播策略三方面对“东郊记忆”的传播策略进行分析,探讨现今“东郊记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做出相应调整的必要性,从中总结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律以及存在的问题。

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沭阳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文创产业园概念 (一)国外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园概念的界定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园在西方城市的发展,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对文化创意产业园概念进行的探讨有德瑞克·韦恩提出的文化园区概念,Hilary Anne Frost-Kumpf提出的文化区概念。在德瑞克·韦恩看来,文化园区指的是特定的地理区位,其特色是将一城市的文化与娱乐施以最集中的方式集中在该地理区位内,文化园区是文化生产与消费的结合,是多项使用功能(工作、休闲、居住)的结合。Hilary Anne Frost-Kumpf认为文化园区指的是一个在都市中具备完善组织、明确标示、供综合使用的地区,它提供夜间活动且延长地区的使用时间,让地区更具有吸引力;提供艺术活动与艺术组织所需的条件,给居民与游客相关的艺术活动;提供当地艺术家更多就业或居住的机会,让艺术与社区发展更紧密结合。 另外Nolapot Pumhiran和Wansborough&Mageean均将文化创意产业园定义为一个空间有限和具有明显地理区域,文化产业和设施高度集中的地方。这些集群由文化企业和一些自己经营或自由创作的创意个体组成。园区内特殊活动可包括儿童玩乐的场所、图书馆、开放和非正式的娱乐场地。在这些园区中鼓励文化运用和一定程度的生产和

消费的集中。 (二) 国内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园概念的界定 在我国,与文化创意产业园相关的概念有艺术园区、创意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园区等。由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出现较晚,对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研究也显滞后,主要有一些对文化产业集群的界定:祁述裕认为文化产业集群是指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由具有相关性的文化企业、金融机构等组成的群体;向勇、康小明认为文化产业集群就是在文化产业领域中(通常以传媒产业为核心),大量联系密切的文化产业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包括研究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将文化产业集群划分为核心文化产业集群、外围文化产业集群和相关支撑机构等;欧阳友权认为文化产业集群是指相互关联的多个文化企业或机构共处一个文化区域,形成产业组合、互补与合作,以产生孵化效应和整体辐射力的文化企业群落。[1] 国内至今尚无对文化创意产业园概念的统一界定。在以上国内外对文化创意产业园概念诠释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实情,在此尝试将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概念界定为:文化创意产业园是一系列与文化关联的、产业规模集聚的特定地理区域,是一具有鲜明文化形象并对外界产生一定吸引力的集生产、交易、休闲、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

2019年成都青白江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1 2019年成都市青白江区文化创意产业 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 为构建青白江现代文化创意产业体系,促进青白江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建设“陆海联运枢纽、国际化青白江”,根据《成都市青白江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若干政策》(青委办发〔2019〕57号)《成都市青白江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实施细则》(青宣发〔2019〕18号),制定本申报指南。 一、申报主体 (一)工商注册地、税务征管关系及统计关系在青白江区范围内,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独立核算,且承诺5年内不迁离注册及办公地址、不改变在本区的纳税义务、不减少注册资本,从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企业或机构。 (二)在成都市青白江区合法登记的有关社会组织。 (三)从事和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关的文化文物单位。 (四)经区委、区政府批准的其他资助对象。 二、扶持重点和内容 列入《关于印发〈建设西部文创中心行动计划(2017—2022年)〉的通知》(成委发〔2018〕7号)《关于印发建设“三城三都”

专项行动计划的通知》(成委办〔2018〕50号)《关于印发〈建设西部文创中心行动计划(2017—2022年)〉重大功能性、战略性、支撑性项目和重点项目的通知》(成文改发〔2018〕1号)《关于印发〈青白江区建设西部文创中心行动计划(2017—2022年)实施方案〉的通知》(青委发〔2018〕28号)并已实施的重大文创项目,纳入市级文创产业园区的已实施的优质文创项目,以及其他符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方向的项目。 (一)发展天府文化。本土原创文艺精品孵化项目,文艺“攀原登峰”计划中的产业化项目、核心IP转化,重点图书出版、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平台建设,文学与艺术品园区基地建设,获得国家、省、市“五个一工程奖”的产业化项目。 (二)媒体融合。支持媒体融合发展和改革创新,拓展新应用新业态,开展多元融合经营业务,包括媒体平台、网络视听、移动内容业务及影视动画等数字内容原创及三网融合创新业务。 (三)视听产业。支持数字文创、影视产业功能区建设运营、项目招引,支持已取得公映的电影、公开播放的电视剧,优质网络文学、网络剧,影视剧目在海外市场的发行和商业演出。 (四)音乐产业。重点支持引进国内外领军音乐企业和领军音乐人、原创音乐及版权交易、互联网+数字音乐,支持举办有全省、全国和世界影响力的品牌音乐演艺活动和展会。 (五)创意设计业。支持博物馆等文化文物单位进行高质量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和推广,三国文化、工业文化、清白文化、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 2009-12-3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2009—2012)》的通知 成办发〔2009〕64号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十一月十九日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为加快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在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成都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根据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发〔2009〕30号),《成都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成委办〔2007〕7号)等文件精神及《成都市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所指文化创意产业涵盖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动漫游戏和出版发行七个重点行业。一、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20世纪末,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迅速崛起,人类正进入文化经济时代。从发展趋势看,文化创意产业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或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取向,已发展成为区域软实力竞争的核心内容,并成为影响地区和城市经济辐射力、带动力的重要因素。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十分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创意产业每天创造产值高达220亿美元,并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英国的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门类中增速最快,年平均增长6%,约占 英国国民生产总值的8%,成为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美国是全球创意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创意产业超过航空、重化工及汽车等传统产业领域,成为最大的出口产业,2007年,美国核心版权产业的增加值达8891亿美元,约占GDP的6.44%。2005年,日本文化内容产业规模达250115亿日元,占GDP的6.2%。 (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已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强市战略来实施。2007年,北京市、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992.6亿元和857.81亿元,分别占GDP的10.6%和7%;2008年,深圳市、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550亿元和576.86亿元,分别占GDP的7%和12%。文化创意产业已逐步成为国家和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柱。 二、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分析 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以园区化、楼宇化为载体模式,以重大产业项目为带动,以骨干企业为支撑,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

成都市文化产业规划

到40亿元,数字新媒体收入占集团媒体总收入10%以上,集团资产规模达100亿元,成为国内知名的以全 媒体深度融合为特色的综合传媒集团。建设3—5个传媒产业园区,培育一批骨干企业,打造全国领先的 数字内容基地。 推进措施:扶持成都传媒集团做大做强,加快发展以数字内容为核心的新媒体业务。发展网络媒体和 移动媒体。优化提升“成都全搜索”网站、“house100”等新闻门户网站和社区网站,建立“环球商业 博览”网络会展平台,打造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网络媒体。推出手机报和手机杂志,推广双向互 动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培育新媒体内容提供商。发展数字视听和移动内容。与通信运 营商实施战略合作,建设“成都东区”数字音乐产业园,获取无线通信增值业务市场份额。以网络教育 为切入点,建立数字出版发行平台。支持“美食天府”数字电视频道实现跨区域播出,发展高增值业务 ,培育数字内容提供商和内容集成平台服务商。 加快传媒资源整合。规划建设和打造“保利音乐主题公园”、“成都大魔方”城市娱乐中心,举 行体育赛事及演艺活动,打造传媒活动平台。打通不同媒体形态之间的资源通道,最大限度调度和使用 新闻资源。推进传媒资源与网游动漫、电信移动等资源整合,实施跨行业资源整合。 (二)文博旅游。 发展目标:2009—2012年,文博旅游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以上。2012年,规划建设1—3座公益性 博物馆,2个以博物馆群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区,完成1—3个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的修复与利用,兴 办一批民间街区博物馆。完善文博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市场机制,建成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文博旅游之 都”。 推进措施:加大文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文博资源对文化旅游业的支撑作用。保护开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