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理论读书笔记

中特理论读书笔记

【篇一:中特读书笔记】

中国模式——经验与困局读书笔记

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果,国际影响力

逐步提升,很多学者开始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进行研究,“中国模式”也越来越热。对于中国模式的探讨,主要是因为中国在经济发展

中的巨大成就。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建立起来的中国经济模式是一

种混合模式,反映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改革开放后,中

国开始引入和鼓励其他多种形式的所有制形式,包括民营、合资、

外资等。中国一方面鼓励其他所有制的产生和发展,另一方面通过

改革原先僵硬的公有制来适应新的环境。中国的混合型经济在应对

金融危机的时候显示了优势。中国现在不是极端的公有化,也不是

极端的私有化,而是一种中庸的经济模式,在不同所有制之间找到

一个合理的平衡,通过他们之间的竞争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经济

效益的最大化和社会公正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要求社会的

基本正义。如果没有基本的社会正义,社会运作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经济活动能够给基本社会正义创造经济条件,但经济会动对社

会正义的影响并不见得都是正面积极的。如果经济发展的成果不能

被公平合理分配,社会正义就难以得到保障。一旦社会缺少基本的

正义,那么社会不稳定甚至无秩序就会成为可能。而现在中国已经

出现了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匀的现象,社会矛盾也渐渐凸显,这就需

要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减小两极分化。

当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后,人民就开始要求一定程度地参与政治,民主政治就被提上议事日程。民主化需要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结构,发展中国家并不缺少民主化的经验,但是并不是所有民主化的经验

都是积极的。民主可以带来正面的体验,也可以带来负面的体验。

民主并不能代替现代国家制度的全部,民主也并不见得有能力建设

各个方面的现代化国家制度。经济发展需要秩序,但是民主政治并

不见得能够保证这样一个秩序。在发展中国家,民主往往造成国家

经济秩序的过分政治化。国家过分政治动员,造成政治空间过大,

经济空间过小,都不利于社会和谐。经济程度低的地方可以发展民主,但是人民过于贫穷,就没有力量抵抗掌权者,无论这个掌权者

是选举产生还是以其他方式产生。在中国,经济发展还处于早期,

穷人还很多,如何解决穷人的问题是中国领导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理想情况下,民主化应当是一个国家建设过程,通过民主化而使国

家转型为民主政体,但现实的情形并不是这样,民主化往往不能成

为国家建设的一个过程,反而是国家的毁灭过程。民主化经常表现

为多民族国家的解体和消失。

提到民主,自然需提到政党。在民主和政党的关系方面来说,在现

存民主国家,民主政治就是党派政治。民主政治是通过选举制度实

现的,选举则是由政党组织的。在发展中国家,政党往往充当新国

家的缔造者。中国国内最近对民主化方面的问题有很大争论。十七

大把民主政治提高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并且至少在

理论上确立了中国民主化的路线图,即用党内民主来推动社会民主

的发展。民主政治之所以能够一波接一波地传播,主要是因为这些

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所需要。任何一个国家的社

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就会产生政治变革的要求。凡具有一定的

社会经济条件的国家和地区,民主政治就会有很大的成功机会。市

场经济,民主和法治这些制度都是联系在一起的。民主是一个国家

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尽管中国的民主政治还面临很大的问题,在

理论层面,各方面也没有达成一定的共识,但是从经验层面来说,

中国民主发展模式已经基本形成。

此外,与民主经常出现的另一个词是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往往带有

较强的政治色彩。对于国家领导人来说,民族主义意味着爱国主义,人民应该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争取和保卫国家的主权利益和尊严。西

方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两种主权,即民族主权和人民主权

的互动过程。民族主义是近代的产物,在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人

民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政治角色,而是一个积极的主动参与者。在传

统中国,人们强调的是基于共同的历史传统、共同的信仰之上的文

化主义,他与基于现代民族国家概念之上的民族主义是两个根本不

同的概念。中国人的文化自秦汉以来就包含着一种政治上的民族优

越感和忠诚感,但中国人的基本认同感是针对中国文化的,中国人

没有独立的国家认同感和忠诚感,不能把文化和民族分开。中国人

把最高的忠诚给了文化而不是国家。文化主义强调的是中国文化的

优越性,而不是物质财富方面的进步。到了近代,中国人才意识到

中国文化不能对付西方人的物质进步,于是,放弃文化主义而转向

民族主义。20实际90年代中国种族主义崛起并不是因为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使中国有力量来改变现存国际秩序。中国民族主义并不

是其经济力量的反应,经济增长并不一定导致向外扩张型名族主义,

中国民族主义并不是一定是民主的对立面,中国民族主义是对外来

压力的一种反应。中国的强大在于有一个统一的文化。如果没有中

国人统一的文化意识,中国是否还有今天这样的统一国家就成了问题。中国经济改革在过去三十年里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在感受到

中国强大的同时,国外的很多人还是认为中国仍然存在着分裂的可

能性。中国政治中存在着的这些怪现象是和中国的国家建设中存在

的一些基本为题紧密相广联的。没有健全的政治规则,政治活动就

缺少了制度的依据,乱象就是不可避免的。政治改革是解决这个问

题的一个方法,但是改革的方向,怎样保证稳定改革是需要解决的

问题。但是在中国发展经济肯定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是一个多民族

的国家,不仅个民族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且个地区之间也存

在着巨大的差异。想在这些差异中维持一个统一的政权,国家权力

必须起到很大的作用。中国如果要避免出现像苏联一样的分裂,国

家权力必须随着民主的发生和发展而得到强化。同时在全球化的时代,国家的各个方面正快速和国际社会整合,在很多方面依赖于外

在世界。国际环境变化无常,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能否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国家权力的强弱。

伴随着发张,中国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广泛存在于政治、经济、文化之中。中国在很早就提出把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现代国

家从分散化的地方政体到民主集中政体的转型既有经济的因素也有

政治的因素。现代国家形式取代前现代的各种国家形式,最主要的

因素在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是一个集权的单一制国家,所有的

权力从原则上说都属于中央政府。理论上讲,各级地方政府不过是

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但实际上地方政府并不是上级政府的派出机构。目前中央和地方关系中最主要的莫过于中央对地方官员的任命,除了这个以外,其他很多地方都存在着很严重的地方主义。中央政

府通过人事任命的确控制了地方,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央能够对地方

进行有效地统治。对人事任命制度的过分依赖正是中央处理与地方

关系的重要的误区。

中国模式虽然促使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但是也存在其不足之处,比

如城乡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东西部经济水平差异明显,支撑经济发

展的高新技术不足,创新不足,对环境影响过大,资源消耗大,资

源利用率低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也不断有政策出现,希望这些

政策可以对中国现有的发展模式进行优化,使中国经济继续发展。

【篇二:中特理论学习心得】

中特理论学习心得

尊敬的党支部:

今天,我很荣幸的参加了学院举行的中特理论第三期的学习,学到

了很多,也有了很多感触,应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中的讲话,青

年对于国家的繁荣昌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青年兴则国家兴。

因此,对于青年的教育则显得极其重要。经过这次的学习,我得到

以下几点:第一,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

中的一个方面,而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的和核心的内容,需要

从国家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去认识它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一些地方、

部门和学校对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办

法不多。第二,对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问题的研究需要深入再深入,

增强实效性,将对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与青年的思想实际、时代特

征紧密结合,尽量避免理想信念教育在有关教材和教学内容上的滞

后性,加大吸引力和说服力。第三,我国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一

直十分复杂,特别是随着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

角色,形势愈加严峻、多变,所以,对青年理想信念问题的追踪和

引导,一刻也不能松懈,并且需要全社会形成关心大学生理想信念

教育的合力。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也是青年中的一员。也就是说,对于青年

的教于完完全全的也适用于我。因此,明白了这些,我也对于自己

的学习方向,前进道路有了更为精确的认识和把握。

同时,21世纪以来,全球化、信息化、草根化等激烈的社会变迁让

青年处于前所未有的活跃时期,青年的话语权不断增大,他们作为

独立先行者的地位和文化反哺作用得到了主流社会的更多认可。但

随之而来也有生存压力的陡增和对文化震惊的不适等,使得青年问

题再次现实地构成了社会问题的一部分,青年研究重新获得十分强

劲的“内需”作为它的发展空间和动力。而与第一阶段不同的是,当

前的青年研究面对的是一个转型社会中的全新的、多元的青年群体,青年研究自身也处于从问题导向研究转变到学科化研究的时期,青

年研究出现了远比第一阶段更加复杂的特点。正是这些新的对象、

逻辑和特点将青年研究带人了新的历史时期。

我们必须准确的把握自己的能力和地位,使自己成为社会的一大助力,坚决的推动社会的进步,确保社会的团结友善。

经过这一次的学习,我又一次获得了进步,我相信,在党的领导下,结合我本身的努力,我一定能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为我的祖

国做出贡献。

此致

敬礼!

0955041027

预防医学二班何坤明

2012年2月26日

【篇三:毛中特读书笔记】

毛中特第3章读书笔记

张鑫 https://www.360docs.net/doc/ea5884492.html,/kyzz001 2011-03-24 10:38:06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近代中国国情

①认请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认请国情

②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

③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

大众的矛盾

(2)时代特征:属于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属于世界无产

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略)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提出

(1)总路线提出:①提出概念②完整表述(2)表述内容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和动力

(1)对象:①包括帝/封/官②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帝③近代中国社会贫

困落后的总根源:帝④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封建主义⑤官僚资本主义

是对象之一

(2)动力:①包括:工农小民②最基本的动力:工人阶级③中国社会的基

本问题:农民问题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质: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⑤城

市小资产阶级的内涵⑥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革命性和动摇性,是革

命的动力之一,但不是主要力量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1)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问题,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领导权问题

(2)中国无产阶级自身的特点和优点:①革命性最坚决②分布集中,便于团结战斗③便于组成工

农联盟

(3)无产阶级实现革命领导权的两个条件:①率领同盟者与敌斗争并取得胜利②给同盟者以利益并教育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1)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2)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与联系

①区别:时代特征不同//领导力量不同//指导思想不同//革命前途不同

②联系:革命对象和任务相同

(3)前途:社会主义革命

(4)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①区别:性质不同//目标不同

②联系:必要准备//必然趋势

(5)在中国革命问题上的两种错误观点:①一次革命论②二次革命论 5.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

(1)提出: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2)政治纲领:①内容②国体③政体

(3)经济纲领:①内容②土地革命路线③没收官僚资本的双重性质④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原因:是由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决定的

(4)文化纲领:①内容②民族的含义③科学的含义④大众的含义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1.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1)艰难探索

①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著作:中~井~

②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著作:星~

③整体战略思想的形成:战~

(2)主要内容

①依据:国情//村情//敌情

②条件:5个//其中根本原因是:不平衡

③内容: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基本内容//主要形式//战略阵地]

(3)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提出:发刊词//三大法宝是:~:之间关系是~/////论人民民主专政:对基本经验作了概括

(1)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主要经验

①必然性:阶级状况:两头大中间小//经济政治革命力量发展的不平衡性

②可能性:众多矛盾交织

③内容:两个联盟:工农联盟//与资产阶级的联盟

④经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独立自主原则//策略方针

⑤形式:4个,根本经验: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

①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

②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党指挥枪

③人民军队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④强调武装斗争,但不意味着忽视其他斗争形式

(3)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经验

①背景:民主革命时期影响党的建设主要的是:小资产阶级思想

②经验:a.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思想建设的基础上,加强组织建设和作用建设//与政治路线结合起来b.三大传统作用:理论联系实际//批评自我批评//密切联系群众[中国共产党区别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1)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2)建国,为中国的繁荣富强和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3)增强了世界人民争取和平的力量

毛中特第4章读书笔记

张鑫 https://www.360docs.net/doc/ea5884492.html,/kyzz001 2011-03-25 10:03:16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1)性质:过渡性质的新民主主义社会

(2)特点:

①经济上: 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国营//合作//个体//私资//国资

领导地位的是:国营经济

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的是:个体经济

②政治上: 阶级构成:工//农//小//民

土地改革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基本内容

(1)提出:53(表述)

(2)基本内容:“一化三改”

(3)提出的必然性:①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②三大改造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客观要求

(4)提出的可能性:①国营经济已经建立②土地改革后农民有走合作道路的要求③已经具有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的经验④有利的国际环境

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

(1)道路:合作化

(2)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3)阶级政策:依靠//团结//限制

(4)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5)步骤:三个阶段①互②初③高

手工业:

(1)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2)步骤:供销小组//供销合作//生产合作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道路:和平赎买

必要性:①有利于私人工商业发挥作用②有利于争取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巩固发展统一战线③有利于发挥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作用

可能性:①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②统一战线合作的经验③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的确立

(2)过渡形式:①初级: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②高级:公私合营

步骤:①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四马分肥)②个别企业公私合营③全行业公私合营(定息)

(3)对企业的改造与人的改造结合起来

3.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坚持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