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14-11-11T08:49:25.547Z 来源:《科教新时代》2014年11月供稿作者:冯其友[导读] 对小学生来说,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应当以课内为主,教师必须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堂课。贵州省正安县安场镇光明学校冯其友

【摘要】在当前课改的洪流中,要让学生无拘束地写,想怎么写,就写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把作文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表达出来,并做到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就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写作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切实培养、提高学生对写作的认识能力,特别是思维的加工和整理能力,从而提高作文能力。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观察;积累

【中图分类号】G621.14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11-0046-01 对小学生来说,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应当以课内为主,教师必须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堂课。但是仅仅这样做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定的课外阅读相配合,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让学生像雏燕一样飞掠知识的海洋。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从小在他们心灵上播下决心攀登科学高峰的种子。开展课外阅读也有利于学习和巩固老师在课堂上所教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扎实,学得活泼。即使是不愿意学习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如果能够引起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对于改变他们课内学习的状况也是有益的。人才的培养,光注重知识的积累是很不够的,必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十分重视启发智慧和锻炼才能。要加强阅读指导,让学生读懂文章,把握摄取文字信息的规律。纵观作文的成功大多数都是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教师都知道单靠数量有限的作文训练是很难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只有把课余写作当成一种训练的方法,教给学生掌握要领和表达方法,为学生到课外进行更多的训练而准备,即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那么,进行课外写作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写日记。只有循序渐进,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训练多了,灵活性与创造性也就培养起来了,往后写作就会得心应手。对于小学作文教学来说,除了课内外的结合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寻找写作灵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一切写作素材都来自于生活。生活中许多不经意的小事得都是值得一写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可以在学《石榴》这篇课文时,让学生看关于石榴园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石榴生长过程和景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石榴花的色彩、形态,石榴子儿的形状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到了正式写作时,再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观察,就比较容易了。这时,教师应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而作文无非是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思、所感用文字的形式写出来。但作文是一个过程,不能一步到位,要经过选材---构思---成文这几个阶段。而每一个阶段都是联系紧密的,其中关键是选仅仅局限于课本中几个单元的习作训练是不行的,要善于抓住契机指导学生练笔。

二、广泛积累材料为作文写作寻找源泉

积累不同于盖房建塔,累砖式的罗列,积累表面上被看作是词语、句子数量的累计,其实严格考虑积累应包括对材料、观点、方法、语言、价值观、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摄取和整理。积累的能力应靠观察力、思考力、联想力和想像力多重作用来培养。观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通过观察获得亲身的体验,积累丰富的表象材料,为日后的作文提供大量的素材;通过观察,还可以获得写作的灵感,通过观察把学生引到大自然或社会生活中去,让他们感到可写的东西是那么丰富,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要想使学生的作文呈现“以我手,创我意”的境界,就一定要不断充实学生的作文素材,著名修辞学家陈望道先生谈到观察与写作的问题时指出“无论记载实有、描写、假设,都须预先有了这如实摄取情态的功夫,然后下笔。从认识论的角度说,“观察”就是有意识、有目的地知觉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过程。“观察”并非一般意义的“看”它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共同参与的结果。它自始至终渗透着思维活动。平时,我们要求学生亲自去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想一想等等都是指导学生观察的具体体现。观察的目的在于捕捉客观事物的特征,发现事物的共性与个性,要在观察中有所发现、有所积累,就必须充分调动多种感官的力量,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这样,才能有计划、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事物,全面、准确地认识客观事物,丰富、积累写作的素材。

三、加强小学生对写作方法指导

对于小学作文来说,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要求写事的题目,文中的人要为事服务;要求写人的题目,文中的事必须为人服务。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是要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一种或多种品质。写人的记叙文,叙事不要求完整;记事的记叙文,虚实要求完整,而且要贯穿文章始终。事,并把这件事写好。人物的形象,一般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人物的外貌,就是人物的外形特征,包括容貌、衣着、姿态、神情等等。外貌描写首先必须从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要求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有选择、有重点地描写。人物的语言包括人物的独白,对话,交谈以及语气。“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现。因此成功的语言描写能恰当地表现人物的身份、年龄、思想、品质、作风和个性特点。描写人物语言时,要注意符合人物的身份,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相互间的关系。描写人物的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人物“做什么”,还要写出“怎么做”。心理活动是无声的语言,是直接表现人物精神面貌,思想活动的手段。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注意把心理活动产生的原因叙述清楚,还要注意与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结合起来。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写好了,人物的形象就突出、鲜明了。

【参考文献】

1、邱学红,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策略,新课程学习,2011年03期

2、张春青,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探究,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年10期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与方法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与方法 一、关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1.小学生写作文有畏难的情绪。 有位作家,曾用这样的一幅对联形容作文时的情景: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 作文果真如此痛苦吗学生怕,老师也怕;学生怕写,老师怕教。作文本身涵盖了很多语文知识点,很考验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根据笔者的相关教学和工作经验,发现很多小学生在写作文中有畏难情绪。很多小学生本身词汇积累不够,知晓并能使用运用语言的能力不足,造句方面的能力也欠缺,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以,很多学生在写作时,会有害怕写作文的心理,觉得作文难,对作文不感兴趣。 2.小学生作文欠缺情感的抒发。 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心智尚未发展健全,其身心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塑造。小学生们的感受很直观,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感受写出自身的看法,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写的作文过于平白如话,作文语言过于口水话。有时不能清楚明了的描述一件事情,不能用合理恰当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感情。很多小学生写的日记就是描述自己今天干了什么,发生的什么事情,语言过于平淡化,很多时候缺乏自身情感的真实抒发。

3.小学生作文脱离现实生活。 我们都知道,作文本身就是一种对现实生活和一些人和物的感受,再通过柔和自身的一些情感,借助相关的语言、词汇、文字等来渲染表达。多数作文都是源于现实,生于现实,作文的写作源泉就是现实生活。在应试教育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在开展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限制学生写作的想象力,通过拼凑语文书本上的词汇来指导写作,脱离现实生活,这样的语文作文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探讨 1.帮助学生摆脱写作文的畏难情绪。 作文没有现成的公式作依据的,它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艺术加工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它需要作者用心去体会,潜心去感觉;需要一番苦苦修行,才能要厚积而薄发。要做到这些,对小学生来说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这就使得好多小学生对写作文产生了一种神秘感。就是这种神秘感使得他们低估了自己的能力,而视作文为畏途。怕字当头当然做不好,所以,要想指导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让他们不怕写作文。教师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作文的激情和动力,帮助学生努力克服写作文的困难之处。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及作文教学整合研究课题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整合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2009年6月我们制定了一份《小学生作文现状调查问卷》统计表来调查本校学生作文学习的现状,并辅以座谈会的形式,以便进一步了解学生作文学习的实际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我校三年级学生作文学习现状比我们预想的还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 1、作文缺乏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是学生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而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作文普遍兴趣不浓,不太喜欢和不喜欢上作文课的学生三(1)班有有33人,三(2)班有32 人,占学生总人数的69.9%,不太喜欢写和不喜欢写作文的三(1)班有35人,三(2)班有34人,占学生总人数的74.2%。 2、学生缺乏习作素材 在调查中,针对“在作文中,你碰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三(1)班有20人选择缺乏习作素材,三(2)班有17人选择缺乏习作素材,学生对于写作言之无物这这是造成学生作文虚假现象的的主要原因。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也云:“夫立言之要在于有物。”我们知道,学生害怕写作文,说是没东西好写,其实也就是缺乏材料。这从调查中“如果作文内容自己没有切身感受,你会选择——”三(1)班的学生有27人选择虚构,三(2)班的学生有28人选择虚构这个答案体现出来。 3、作文训练形式单一 在调查中,针对“平时老师出的最多的作文命题形式——”三(1)班和三(2)班的所有的学生都选择了全命题作文。虽然全命题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明确了习作的方向,但同时也局限了学生的思维,经常采用这种单一的训练形式,往往会扼杀学生的想象能力。 4、作文批改意义的丧失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论文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论文摘要: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本文提出了7点建议。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听、说、读、写训练中最重要的一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常作文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水平。作文教学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由于部分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细致的观察,实践又少,写作文兴趣淡薄,视作文为畏途,以此为苦差事。对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创造性地开展作文教学,摸索出一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树立作文教学的新理念,探索作文教学的新途径,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我努力从以下几点做起: 1、教给学生,解决问题 首先,要处理好作文和生活的关系,要丰富学生学活、开拓写作源泉。①组织学生开展多种课外活动,指导学生深入观察、教会学生摄取写作材料。②要求学生敏于思考,勤于动笔,教会学生积累写作材料。③教师灵活命题,切合学生实际,鼓励学生自由选取写作材料。 其次,要处理好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学生不能事事实践,通过

阅读掌握间接实践的材料是主要的、大量的。读写结合,读是前提,是写的源泉之一。读的过程,就是认识事物的过程,就是提高思想水平的过程,也是理解和掌握语言的过程,理解和借鉴表达方法的过程。 2、重视积累,丰富语言素材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要使学生有东西可写,教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挖掘、积累习作素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我经常有计划地结合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如:在校内开展打篮球、拔河、跳绳等比赛;在法定节假日,引导学生在旅游、扫墓、公益宣传等活动中仔细观察、认真体验,并鼓励学生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劳动中吸取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如烧饭、炒菜、洗衣服等。有了这些丰富的生活素材,习作时,学生就会有话想写,有话可写。 除此之外,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让每一位学生都准备一本积累本,把平时学习中看到的好词好句、优美的段落篇章都摘抄下来,并要求熟读或背诵。这样做,一些语言文字就变成了学生自己的储备和财富,等到写作时,一些佳词好句自然涌上笔端。 3、勤练笔,在实践中提高 教师精心组织的课外活动及学生积累为习作准备了丰富的材料,就像是盖楼打好了地基,但“砌楼”的方法也很重要,这就需要学生多练笔。仿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模仿是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是

浅谈新理念下的快乐作文教学

浅谈新理念下的快乐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可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归根结底如何激发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爱因斯坦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事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的消化它……”可见,作文教学中着力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学生“有饥饿感”、“有食欲”,乐于表达,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上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新理念下的快乐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乐读好记。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就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在读中静心,在静心中享受,在享受中培养丰富的情感。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强烈的共鸣。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

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桂林山水》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写熟悉的景物作好铺垫。2、大量阅读课外书籍积累。为了让学生能多读书,读好书,我班成立了小小读书角,学生自己所拥有的课外读物都捐献出来,成了班内所有同学的公共读物,让学生尽可能涉猎多方面的知识。除此之外,我还鼓励学生多到学校图书室借书,到阅览室看报刊杂志等,在做好正常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早读时间和一周专门拿出两节课让学生静心读书。建立了诵读课程、名著课程、浏览课程三级阅读课程体系:诵读课程即古诗词、中国文化经典、现代优秀诗文的诵读;名著课程即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名著,如《安徒生童话故事》、《郑渊洁童话故事》等;浏览课程即对时事新闻、报刊杂志的阅读。这样一股浓厚的读书氛围就逐步形成了,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要学会做读书笔记,扩大知识面,从中获取并积累作文材料。3、通过写日记来积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而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人们常说:“最好的记忆不如烂笔头”。通过写日记,学生就可以把平时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写出自己的真情实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新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a886596.html,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新策略 作者:贾丽颖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20年第02期 摘要:作文教学能客观详实地考查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要组织好作文教学,就需要学生具备较多的知识素材储备,能够发挥语文知识功底写出优美的文章来。在新作文教学时代,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首先要创新作文教学策略,选择策略性、多样化的作文教学手段,激活学生的写作欲望,优化学生的写作思维模式,让作文教学实现提效见功。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学作文;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4-0067-01 随着新作文理念深入语文课堂,让作文教学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从多角度提升了学生的写作策略,让学生的作品富有真情、观点鲜明、突出、有见解,学生在作文课堂上收获满满。作文教学要想实现说出真情话,吐露心声,富有实感,写出“有血有肉、感情饱满、富有文学性、体现语言美”的好文章,就必须从教学策略上下功夫,动真招,用实功。但是在实际的作文教学时,我们身上仍存在着一些传承性问题,如语文教师作文教学还是讲作文、记范文等方法,让写作教学枯燥缺乏情感,老师很少指导学生的写作技巧,小学生生活写作素材欠缺等,这都严重影响习作效果,语文教师必须足够重视这些问题,采用富有实效的作文教学新举措,提升学生的习作素养。 1.抓住新闻事件,捕捉文学素材 在写作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多留意周边的新闻事件,让小学生学会捕捉文学素材,从这些素材中感悟到自己在生活中的责任担当,主动去宣传正能量信息,把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推广出去。比如,讲冀教版语文课《布达拉宫》,文章从建筑特色及典藏价值等方面介绍了布达拉宫,给学生强烈的震撼和惊叹之感。在写作教学时,语文教师可以先为小学生渗透时政新闻,展示布达拉宫作为联合国认定的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具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研究价值和历史价值,为后人留下无限的旅游财富和资源财富……小学生听的很是入迷。这样安排活动拓宽了学生的素材视野,还积累了文化素养。语文教师趁机鼓励小学生书写一处我国或别国的文化遗产,可以从网上搜寻提炼素材,也可以向老人、名家请教,要求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要用心去感悟,选择不同的角度去描写,使自己的作文具有特色。 2.抓住身边人物,深化道德情感 语文写作涉及面广,要求小学生熟练掌握语文常识,做到学用兼顾。语文教师要指导小学生抓住感动你我是身边人物或者荧屏上的人物,从中感悟到人的爱心、善举,服务意识,利用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小学?作文?的教学策略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总目标作出了这样的规定:?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为此,《语文课程标准》构建了?乐意写(一、二)年级→自由些(三、四)年级→学会写(五、六)年级→独立些(七、八)年级的训练序列。其科学性主要表现为:它可以使书面语言运用能力的习得过程与乐于表达自己真情实感需要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 那如何正确把握写作课程目标,推进小学作文教学的改革必须着力把握以下几点: 一、科学安排,有序训练 低年级的作文主要是看图写话,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基本能说出图意,但是怎样才能将图的内容全面、流畅的写下来,还应当分两部进行训练。第一步,训练学生会写最简单的句子。第二步,训练学生写有修饰成分或限制成分的比较复杂的句子。 三年级为作文启蒙阶段,应以?放胆文?的形式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熟悉的人,经历的事,自己喜爱的小动物、植物、小物件等,写出真情实感,而升入四年级后,就要对学生进行把内容写具体的训练,通过优秀作文和内容空洞作文的对比,使学生明白自己作文中那些内容不具体,指导学生阅读、修改自己的作文,补充内容。 进入高年级后,由于记叙的事物比较复杂,学生常常出现条理不清,

主次不分,缺乏想象等现象。因此,就要具体的指导学生编写作文的提纲,把文章的中心一层一层的表达出来,分清哪些是主要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把与表现中心密切相关的内容祥写,使文章主次分明祥略得当,还要引导学生无拘无束地放飞想象,使?放胆文?与命题文相结合,单项训练与综合运用相结合,细水长流与作文强化训练相结合,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循序渐进,稳步提高 二、激发兴趣、乐于表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写作最重要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学生乐于表达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条件。正因为如此,《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二学段写作目标的设定上,特别强调?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就会乐意去写。只要写了,就会有收获,写作能力就会有提高,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写作有收获了,能力提高了,就会产生新的乐于表达的欲望,从而形成?兴趣→写作→兴趣→写作?这样的良性循环的局面一旦形成良性循环的局面,学生的写作将会由外在的需要转化为内在的需要,这正是所要追求的作文教学的最高境界。目前中小学作文教学之所以出现?费时多,效率低?的尴尬局面,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实对写作产生厌倦心理。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呢? 1.要鼓励学生写自己愿意写的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二学段的写作目标中特别强调?写自己想说的话?,?注意表现自己觉得自己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

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规划方案.docx

...... 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方案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指出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强调 " 写作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世界进行观察 ,思考 ,表达 ,评价的能力 ".高中作文教学的方向是 "要求学生说真话 .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 ,社会 ,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 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 "标准 "关于写作教学的要求 ,体现了淡化文体意识 ,注重语言运用能力 ,淡化理论讲解 ,注重实际操作 ,淡化名词术语 ,注重实例比较启发的精神 . 语文教师只有恰当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 ,才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 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 ,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 ,也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 要. 2.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需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 ,认识自我 ,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目的就是要使学生 "能具体明确 ,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 ,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从而 "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发展合作精神 ",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 ,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 3.农村高中作文教学效益现状及存在问题 作文是学生语文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反映,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反映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长期以来 ,作文教学对中学生的个性心理漠然置之 .如何关注中学生的个性心理,激发他们充沛的写作内驱力如果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是当前高中作文教学急待解决的问题 . 另外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 "半壁江山 ",是语文教学中最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活动形式 .但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最多的是作文,我校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其一 ,作文教学中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要教学形式 ,写作知识教学成为主要任务 ,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非主动性地位 ; 其二 ,不正确的评价机制 (如以作文篇数及批阅篇数考核语文教师的单纯的作文终结 性定量评价机制 )使教师大量的精力花费在作文批改之中 ,无暇于作文教学方法

放飞心灵,快乐作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趣味性

放飞心灵,快乐作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趣味性 不少教师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时有这样的想法,认为练得多了就会作文了,其实不然。过于单调、死板的作文教育模式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对写作失去兴趣,倘若学生没有兴趣,又怎么能爱上写作?没有爱的写作是没有灵魂的。那么,教师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呢?以下是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的一些实用方法。 一、信息化教学,抓住学生的眼球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是各行各业必须思考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也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具体到小学作文教学中,恰当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氛围,打破死板、僵硬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创新型教学途径。那教师应该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呢? 首先,充分利用教室多媒体。教室里面几乎都配备有多媒体,这些设备不是用来作摆设的,教师应充分利用起来。比如说,在在以“记一次游戏”为题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搜集一些游戏的图片做成幻灯片,在教室里放映,并提问:“大家知道这些图片里的小朋友在做什么游戏吗?你玩过这些游戏吗?哪位同学知道这些游戏的规则?可以给老师讲解一下吗?除了这些游戏,你还玩过哪些游戏呢?”学生是很愿意教师用多媒体教学的,大部分学生会抢着回答,就连平时不怎么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也举起了手,课堂气氛特好。通过这些图片和恰当的问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他们思考、回忆、写下玩游戏的经历,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何乐而不为呢? 其次,充分利用网站资源。这是就教师而言的,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教师难免会有不知道如何教学的时候,或是在教学时缺乏好的素材,这时候,不妨在网上搜集资源,也可以将网上的优秀习作作为范文在课堂上点评。 二、贴近生活,让学生有东西可写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马头牛嘴对不上。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 1、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例如,教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思维领域法国雕塑家罗丹语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

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以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2、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

小学生习作教学指导策略研究陈静

《小学生习作教学指导策略研究》 ——小专题成果 金堂县福兴镇小学陈静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热门课题,一出重头戏。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却无论如何也不令人乐观。“害怕、讨厌学作”已经成为小学生的普遍心理现象。只要一上习作课学生就愁眉苦脸,视作文为“大敌”,但迫于老师的一脸威严下,只能抓耳挠腮,胡乱拼凑起来。结果使一篇篇文章里出现许多空话和套话,甚至成为笑话,编造成许多作文“同胞胎”,毫无个性特征。 习作原本应该是学生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可如今这样瞎编乱造的文章又谈何感情色彩呢?新《课程标准》指出:“习作重在培养学生习作兴趣和信心,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和套话。”为此提出本课题,就是为了探索一条切实有效的作文教学之路,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充满自信心,使“写好作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经过近一年来的尝试、探讨,在理论上对学生的作文有了进一步认识,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指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学会积累习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能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能用规范的书面语正确表达自己的觉得新奇有趣、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 3、总结行之有效的作文批改方法,通过多种评价方式使学生达到自己能批改的地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全面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和水平。 三、实验对象: 我校四年级一班的同学。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对学生习作兴趣及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 四、研究内容: 1、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研究。 2、能围绕习作要求,自主收集习作素材的研究 3、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的研究 4、培养学生主动修改作文的研究

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方案

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方案

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方案

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强调"写作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世界进行观察,思考,表达,评价的能力".高中作文教学的方向是"要求学生说真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标准"关于写作教学的要求,体现了淡化文体意识,注重语言运用能力,淡化理论讲解,注重实际操作,淡化名词术语,注重实例比较启发的精神. 语文教师只有恰当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也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2.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需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从而"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3.农村高中作文教学效益现状及存在问题 作文是学生语文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反映,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反映.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对中学生的个性心理漠然置之.如何关注中学生的个性心理,激发他们充沛的写作内驱力如果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是当前高中作文教学急待解决的问题. 另外,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语文教学中最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活动形式.但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最多的是作文,我校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作文教学中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要教学形式,写作知识教学成为主要任务,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非主动性地位; 其二,不正确的评价机制(如以作文篇数及批阅篇数考核语文教师的单纯的作文

浅谈小学生如何快乐写作

浅谈小学生如何快乐写作 作文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具有多种交际功能。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总觉得无话可写。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不停息”。因此,如何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使学生觉得写作是一种快乐呢?我觉得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进行生活体验和语言积累 运用多媒体教学作文,可以把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事、物搬进课堂,创设良好的写作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写作。例如:学生在写写景作文时抓不住特点,写不出意境。人们往往把这归结于学生对周围景物不够留心,缺乏丰富的联想,而实际上,老师指导学生写景时也仅仅是纸上谈兵,没有让学生融入景物,这才是学生对写景作文感到头疼的主要原因。为了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写出好的文章,上写景作文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事先收集的图片资料,有群星璀璨的星空,有汹涌澎湃的大海,有巍峨挺拔的群山,有飞流直下的瀑布……看了令人心弛神往,这些图片唤起了学生倾诉的欲望和无穷的想像力,激发了他们写作的兴趣。又如:在指导学生写《我喜欢的一种动物》时,我了解到班里有很多学生都选择写小猫小狗。为了改变这种枯燥单一的选材现象,我就把事先搜集到的关于动物习性的短片播放给他们看,有动态的、静态的,有地上走的、天上飞的、水中游的……同学们看得兴味盎然。全看过后,再选定画面让他们反复地观察,原来打算写小猫小狗的学生都在屏幕上找到了自己所喜爱的动物,写出了非常优秀的作文。多媒体作文教学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写作水平也随之提高。这是很受学生欢迎的一种作文教学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

浅谈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策略 禄丰县恐龙山镇小学文永明 [摘要]作文教学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一直是我们教学中的难题。现阶段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不喜欢作文,怕写作文,讨厌作文。大部分学生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无材料可写”。即使写出了,也是篇幅短小、内容干瘪、词不达意、思维混乱的“文章”。他们视作文为负担、包袱,甚至怕上作文课。老师们更是无法教。经过这几年作文教学的实践,我个人认为作文教学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 [关键词]作文教学;兴趣;积累;分层;模仿;评价修改 一、激发兴趣 没有兴趣地去学习,不但浪费时间、精力,且也达不到好的效果。如果满怀兴致地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学生的拓展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习作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二、积累词汇 1、通过写日记积累 学生作文的源泉是生活,要在生活中体验、观察、感受。学生有了习作素材,写作文才会有话说,才会有内容。这就要学生多积累。积累素材的好方法莫过于写日记。每日一记至关重要,把平时的点点滴滴记入日记。需要用时,就不愁没有素材了。日记内容不一定非要写自己想到、听到、看到、做过的事,可以摘抄一些好词佳句、精彩段落等。只要孩子愿意去记,写作文时就会有很多可写的。 2、从课文内容中积累 “重视文本”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在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有“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好词佳句”这样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优美,并从摘抄中积累材料。学生通过平时的积累为写作打下铺垫,写作时就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从下笔”。 三、分层定段落 学生的资智不同,写出的作文也参差不齐。有的整篇只有一段话;有的一个段落一两句话,一篇文章有七八段,甚至于有的十几段。结构不清晰。那么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层次,给他们定文章段落,每篇文章可分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来写。每次习作严格要求学生必须按规定的段落去进行习作。可分为三种情况要求:学困生,要求他们最少写三段话,开头、中间、结尾各写一段话;开头、结尾各一两句话,中间多写;句子要写通顺,内容要表达清楚。中等生,三至四段话;开头、结尾各写一段话,中间一至二段话;能围绕一个主线按一定顺序展开描写;优等生,段落不给他固定,开头一段点明中心;结尾一段可以总结与开头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快乐作文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快乐作文 【摘要】所谓“自主写作”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形诸于语言文字。一句话,写作是个人情感、灵性的外化。学生既然是写作的主体,写作教学就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写作活动就应该是自主性写作。【关键词】提高写作兴趣方法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作文是反映学生思想情绪的一面镜子,它具有敏锐、迅速、集中表现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是学生对教师、对家长、对社会、对学习的心理反映,最先在作文中露出蛛丝马迹。可是,当我一次次翻开学生的作文本,总会让让我感到惊讶不已:胡编乱抄的、张冠李戴的、文不对题的、三言两语的、龙腾凤舞的,甚至还有其哥哥、姐姐代劳的等等,可以说应有尽有。纵观学生的作文“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言概之,就是“怕写”作文。这些情况都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被人为扭曲:为了升学考试,“写什么”都局限于教材规定的内容和划定的范围。“怎样写”必须遵循教师指出的几种模式。学生不再是写作的主体,而是被异化或应试的工具、写作的奴

隶。写作不再是真情的流露。这样的写作让学生望而生畏。这样的作文千篇一律,缺乏鲜明的观点,自然就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那么如何把自主的写作权还给学生,弘扬学生的创新意识,指导小学生快乐作文呢? 一、感受生活──创新的源泉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要想让学生写出新颖的文章,首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充分享受生活。教师必须十分注重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让他们情绪饱满的投入生活:布置教室,设计黑板,组织班队活动,编辑手抄报,参加文体表演,语数竞赛……充分放进去学生的感官,实行陶行知的“六大解放”:解放大脑──让学生思维,解放双手──让学生动手,解放眼睛──让学生观察,解放嘴巴──让学生发言,解放时间──让学生自由,解放空间──让学生活动。当学生在一起创造感受充满激情的学校生活时,生活也馈赠给写作的素材和灵感。《难忘师生情》,《感谢您——老师》,《我真棒》等文章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样,家庭、社会纷繁复杂场景也给他们内心世界荡起涟漪,他们都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自主写作的欲望,那么写作的素材──创新作文的土壤,就会越积越肥沃,创作热情必然会成倍的高涨。

浅谈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

浅谈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作文教学论文 浅谈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 江苏刘珈宇 【摘要】新课标指出:“要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作文教学应提倡乐于表达,自主写作;注重在习作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与表达能力;注意读写、说写、课内外练习的结合;注意相似话题的再现和提高。 关键词作文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作文教学一向是公认的难题。小学由于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原因,导致教师怕改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低效,学生作文水平低下,这无疑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小学作文教学如何走出困境,是值得我们共同探讨的话题。我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及《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习作的要求,从语文的实际出发,谈几点自己的见解。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 一) 大部分学生写起作文来不是无话可说,就是有话写不出。学生一写作文就叫苦连天,即使是勉强写出来的作文,也是内容空洞。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狭窄,接触社会少,生活单调,视野小,在作文中无东西可写,因此,学生在心理上对作文也有一种恐惧感,或者说是厌恶感。 (二)一部分教师对写作理论掌握不好,不知如何下手指导。指导习作未严格按照年段要求,教学要求过高过急,训练没有阶段性。作文教学无序列、无计划,教学程序单一,读写脱节,课内与课外不能密切结合的现象较为普遍。在作文的批改上也不够认真,没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特别是批语,篇篇皆是语句通顺、

内容具体、书写工整等。 二、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 今天,面对课改的新形势,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也有了一定的突破。但是,小学的作文教学还未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由于种种原因,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作文能力,小学作文教学仍存在薄弱环节,是比较普遍,令人忧虑,值得深思。如何才能克服不利因素,充分开发有利资源,切实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呢?本人在反复研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和分析,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热爱生活,在丰富视野过程中积累作文素材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天地广阔,生活丰富多彩,山川田野,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农家生活皆为学生作文提供了丰盈不竭的源泉。 (二)情趣导写,让学生自由表达 《新课标》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兴趣是主体对客观事物保持的敏感而积极的心理状态,兴趣更是习作起步阶段不可忽视的因素。“写话、习作”教学应首先使学生保持对写作的热情。“新奇有趣、印象最深、最感动”势必给学生提供“写话、习作”积极情感的支持。兴趣和自信,作为一种内驱力还来源于写作的合作、交流中产生的成就感,而这一点是过去被《大纲》忽视的,《课标》对此有意作了强化,在不同学段分别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与他人交流习作心得,互评习作”等等。自由表达,在不吐不快的过程中扫除个性作文的障碍。

小学作文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作文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起步作文教学是小学生能否写好作文的关键环节,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小学作文教学课题研究,欢迎阅读查看。 课题研究的背景 习作是学生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的全面体现,更是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综合反映。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中过高的习作要求、封闭式的教学,脱离实际的命题,批改时的求全责备等原因,使得学生十分害怕习作,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障碍。因此,我们的学生在习作中产生了畏惧、厌倦、失望等心理障碍,从而使学生的习作陷入尴尬状态。 虽然一些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做了许多努力,而且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其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仍非常缓慢,作文教学大多数还处在无序、无法的状态中。综合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学生习作存在心理障碍。 1、畏惧心理。学生习作中有恐惧心理,不喜欢上习作课,不愿写习作,把习作课称为“黑色课堂”。而那些单一、死板和陈旧的命题则是引起这种心理反映的原因之一。 2、畏难心理。感觉无话可写,无从下笔,而又体会不到习作的成就感,视习作为畏途,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3、应付心理。由于习作成绩不佳,习作给他们的只是苦涩滋味,而他们又无法摆脱这种现状,只能被动应付。 4、依赖心理。由于学习不得法,一写习作,东翻西找仿抄或依靠教师和家长指导。 5、对抗心理。由于他们所写的习作很少获得成功,在学习中长期处于被人冷落的气氛中,逐渐产生了压抑心理,写作时胡涂乱写。 6、厌倦心理。从目前语文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学生的习作兴趣不高,认为习作是一种苦“差事”,讨厌习作。 7、失望心理。习作困难大的学生,由于他们对习作的厌倦、畏惧心理长期未能得到矫治,而产生的失望。 二、小学生生活单调,知识面窄。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受到了限制,写作时,没有合适的材料,无从下笔。从而打击了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小学作文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小学作文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作文,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部分,小学生开始写作文时往往觉得难:不知写什么,怎样写。其实,我们生活中却是天天作文,例如小学生告诉爸爸今天发生在学校有趣的事;与同学讨论怎样玩游戏等,其实就是口头作文,而上网聊天、用手机发信息就是最简单的书面作文。 那么,如何使学生不害怕写作文甚至喜欢作文呢?我认为,以下几种教学策略是有效的。 一、多读厚积,培养语感 小学作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只有“储存”了大量的语言材料,才能“厚积薄发”。 小孩的语言首先是向大人学习得来的,在生活中通过不断的听、说,就形成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的学习也是同样道理,只不过课文内容是精选出来的,更规范、更具文学艺术性、更值得效仿和学习。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多读书,广泛涉猎可以为写作提供各种“源”,知识的源,方法的源。读书的方式包括阅读、朗读、诵读等。 1.反复诵读 小学课文通常篇幅短小精悍,文笔生动,而且简单易

记,有许多文章是值得反复朗诵和背诵的,如《静夜思》、《望庐山瀑布》、《七律?长征》等古诗词,《桂林山水》、《海上日出》等一些优美的散文,通过反复诵读,达到“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的要求。熟练以后,学生会慢慢形成良好的语感,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日后写作时会不知不觉蹦出一些优美的词句来。 2.广泛阅读 对于语文的学习来说,课本内容的容量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扩展阅读很有必要,多进行课外阅读,不但可以增加各方面的知识,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作为语文老师,推荐一些适合学生年龄层次的经典文学作品给他们阅读,例如《一千零一夜》、《西游记》等,其他非文学作品也可以多看,以开阔眼界,有利于拓宽写作的视野。另外,现时播放的一些影视作品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例如《朱罗纪公园》、《哈利?波特》,推荐这些作品的文学原著给学生看肯定喜欢。 二、勤练口语,拓展思维 语言和文字,互不分离。语言是口头的表述,文字是书面的表达,方式不同而已,思维却是一样的。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延伸,练好口语,书面作文就不难了。 1.通过复核练习口语 书面作文和口语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当学完一篇课文

小学低年级写作教学有效指导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写作教学有效指导策略与方法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长春市九台区苇子沟中心小学 宋春光 《小学低年级写作教学有效指导策略与方法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21世纪是科学技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在这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介绍科技成果,传播科学知识,交流社会信息,储存精神财富,人类已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写作时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写作教学,切实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课题。??? 二、我校作文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最近,我们对我校学生的作文情况作了深入地调查、了解。其结果令人担忧:很多学生在平时写作练习中,采用的写作方式是:抄(抄袭习作选上的作文)、编(胡编乱造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临(即像临帖练字般地仿写作文,事件一样,只变换了人物)。

而在考试时,他们的方法就更为简单了,那就是“默”——将平时背好的优秀作文有选择地默写在试卷上,以换取高分。造成这些写作现状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 1.我校学生视野狭窄,见闻不广。? 虽然他们有较自由的支配时间,但活动往往存在着盲目性、单调性、肤浅性,缺乏有意识的指导。象写“秋天的景物”,我校学生都源自农村,许多学生不愿到外面去走一走,看一看,而是胡编乱造,所以写出的文章语言贫乏,选材不当,描写不具体。? 2.阅读面狭窄,积累不足。? 家长往往视子女读课外书为闲书,横加指责,强迫子女“一心”只读教科书。由于学生未能大量阅读课外书籍,阅读面窄,积累不足,缺乏必要的语言文字功底,最终导致写作能力的萎缩,因而写作时“无话可写”或“有话说不出”,作文内容陈旧,假话、套话屡见不鲜,作文中错别字连篇,词不达意,语句不通顺现象普遍存在。??? 3.教师急功近利。? 由于“应试”的压力以及我校教学的相对封闭,作文教学单一、枯燥,作文指导机械化。作文教学形成了“两周一次作,教师命题,指导学生写,教师批改”的僵化的传统教学模式。甚至押题、猜题、套题;让学生读背范文,忽视了系统、有规律的作文教学,于是,出现了“应试作文教学”的局面,忽略了对学生应有的作文能力的培养,抑制了学生个性,影响了学生的可持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