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国家级教学团队

如何打造国家级教学团队
如何打造国家级教学团队

国家级教学团队

一、建设目的

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建设内容

根据地域分布和行业分布现状,建立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国家级教学团队,资助其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等工作。

三、基本要求(高职)

1.“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组成。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设计、开发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效显着。团队规模适度。

2.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基础性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3.带头人。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

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4.人才培养。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团队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将学校教学管理覆盖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保障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效果;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好,技能水平高,用人单位欢迎,社会认可度高。

5.社会服务。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四、推荐、评选步骤与方法

1.2010年评审、资助300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2.教育部委托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照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组织本省(区、市)的推荐工作。有15个以上高等职业院校的省(区、市)应至少推荐1个高职教学团队,有40个以上高等职业院校的省(区、市)应至少推荐2个高职教学团队。各省(区、市)推荐名额见附件18。

3.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于2010年3月22日前将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推荐汇总表(电子版)发送至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学条件处;3月30日前将以下纸质材料寄送至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学条件处:(1)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推荐汇总表(纸质版一份),见附件19;(2)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推荐表(一式三份),见附件20或附件21

4.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于3月21-22日登录教学团队主页,为被推荐的教学团队设定账号,并通知被推荐的教学团队于3月22-29日登录教学团队主页,按照要求报送材料。网上报送材料与寄送的纸质材料内容上务必一致。

5. 教育部、财政部审定立项建议方案,批准立项实施。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邓自洋

地址: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学条件处

邮编:100816

邮箱:

附件18:各省(区、市)推荐名额分配表

附件19: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推荐汇总表

附件20: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推荐表(高职)

附件18:

各省(区、市)推荐名额分配表

附件19:

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推荐汇总表

推荐部门:(公章)

联系人:办公电话:手机: E-mail:

注:“学科门类”栏本科填至二级类,高职填至所在专业;无法归类的特殊团队填“其他”。本表必须用EXCEL制作填写(可从团队主页下载)。

附件20:

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推荐表

(高职)

团队名称:

团队带头人:

所在专业:

所在院校:

推荐部门: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

二〇一〇年一月

填表说明

1. 本表用钢笔填写,也可直接打印,不要以剪贴代填。字迹要求清

楚、工整。

2. 推荐表由推荐部门通知拟推荐的教学团队带头人负责填写。所填

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如发现虚假信息,将取消该团队参评国家级教学团队的资格。

3. 表格中所涉及的项目、奖励、成果等,截止时间是2009年12月

31日。

4. 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

5. 各级单位意见务必加盖公章,否则推荐无效。

一、团队简介(申报理由)

二、团队组成

1.团队成员。本专业教学团队共人(含团队带头人),其中学校专任教师人,占 %,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人,占 %。

三、人才培养情况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设计、开发

(注:请将上表复制后分别填写07、08、09三年的本专业毕业生情况。)

四、技术服务情况

五、团队建设规划(含教师职业发展规划)

六、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

七、评价、推荐意见

学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

XXXX学校 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与 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开展自治区级教学团队建设工作的通知》(桂教高教〔2008〕22号)精神,加强学校教学团队建设,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通过建立学校、自治区、国家三级教学团队体系,形成团队合作的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团队的老中青结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 第二章基本要求 第三条团队及组成。根据各专业的具体情况,以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专兼结合的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团队规模适度,一般由8~15名成员组成,成员职称、年龄、学缘结构

合理,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原则上不少于2人;教学团队成员每年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微调。 第四条带头人。每个教学团队设臵团队带头人1名。团队带头人原则上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备副高级或以上职称,致力于本团队建设,担任核心课程的主讲任务,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效果优良。 (二)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熟悉本专业及课程体系的教育教学改革趋势,有明确的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思路,改革意识强,目标明确。 (三)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在团队中有较强的凝聚作用;能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指导本团队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四)具有本专业(课程)领域较丰富的科研成果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制订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积极指导和培养青年教师。 (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校级及以上教学成果获得者。 2.校级及以上精品课程(网络公开课)负责人/主讲教师。 3.校级及以上重点/特色专业负责人。 4.校级及以上教研项目主持人。 第五条成员。团队成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学校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学校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引导语:教学团队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所在,建设好教学团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么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学校教学团队建设方案范文,欢迎阅读! 学校教学团队建设方案一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师资的要求,以双师结构建设为重点,培养和聘请相结合,造就一支有名师带头,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整体素质高、教学水平好、动手能力强,专兼结合、梯度结构合理,在省内同类院校及英语类相关专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具体建设目标为: 1. 团队带头人的培养与水平提升 在现有专业师资的基础上,由商务英语专业带头人、浙江工商大学杨森林教授传帮带,对团队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并通过国内外进修交流、科研项目研究、参与行业领域的工作和企业锻炼等途径,进一步提高团队带头人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开发、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水平,尽快提高团队带头人的在省内同类院校及外贸行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2.团队结构的优化 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发展关键是优化团队结构,使其具有专业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合理的梯队结构及有效的运行

机制。通过学历提高、国内外进修和企业锻炼等途径,加快骨干教师的培养,促进他们尽快成长,使团队的结构更加合理优化。 注:培养博士教师1人;全部专任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为省、部两级"双师"素质培训、职业技能考试取得证书、下厂挂职锻炼等方式;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1人、中青年骨干教师3-4人;到区域知名企业、科研院所聘请兼职教师1~2人。 3.教学水平的提高 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建设为契机,根据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需求,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使之更加符合行业对人才的最新要求。以课程建设为依归,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吃透教材、编写讲义,在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考试模式等方面积极进行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校级教学。认真研究分析工学结合、产学研相结合及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内涵建设,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努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设备的实际能力。 4.教研科研水平的提高 团队在取得原有的科研教研成果基础上,积极开展教研科研立项,撰写专业论文和编写教材。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积极探索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建设、教学方法、课件开发、考试方法、实验室建设、工学结合等方面

学院教学团队申报指南2018

学院教学团队申报指南(2018) 一、申报条件 1.团队及组成。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教研科、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研究中心或课程群等为建设单位,以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 2.带头人。副教授以上职称,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长期致力于本团队课程建设,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授课。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一名教师只能担任一个教学团队的带头人。 3.教学工作。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了解学科(专业)、行业现状,追踪学科(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教学效果好,无教学事故。 4.教学研究。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参加过省部级以上

教改项目、教学改革工程、国家级或省级精品课程、教学基地、双语课程改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获得过教学成果奖励。 5.教材建设。重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承担过院级教材或和规划教材编写任务。教材使用效果好,获得过优秀教材奖等相关奖励。 6.运行和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并建立了教学团队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的运行和管理模式,能够为高等学校教学队伍建设提供示范性经验。 二、申报限额 各系部只限推荐2个教学团队参加评选。已获院、省级教学团队的不再重复申报。 三、提交材料清单 1、推荐表 2、所有能支撑成果、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教学改革、团队建设等情况的电子版(照片、扫描件等,分类汇总) 3、团队成员简介(含照片)

教学团队建设的有关方案

教学团队建设的有关方案 教学团队组建原则以学科为依托,以本科生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为主线组成教学团队。 下面由学习啦为你整理教学团队建设的有关方案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教学团队建设的有关方案范文一一、教学团队组建原则以学科为依托,以本科生基础课和 专业主干课为主线组成教学团队。 为适应我校学科特点,可以跨学院、跨专业组建教学团队。 每个教学团队由一名带头人和若干名教师组成。 二、教学团队的工作要求 1.根据本学科的发展趋势积极开展相关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努 力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及时更新课程教学大纲;2.重视队伍建设,形成合理的队伍结构。 及时提出队伍培养、调整、补充的意见和建议,有计划的开展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的遴选 与培养;3. 制定青年教师的培养、 进修规划, 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素养的指导,关心青年教 师成长;4.积极申报、承担各级教改项目;5.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加强教学经验的交流,更新教 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6.积极编写、 更新相关教材,形成在本专业领域内有较大影响的优秀教材;或积极使用国外高水平优质原版 教材与国内其他优秀教材; 37. 有科学的发展规划和完整的工作章程;8.教学团队有责任协助 学院或直接安排教师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9.团队教师应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 平,以科研促教学。 三、教学团队带头人的基本要求与职责 1. 教学团队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教授职称, 承 担相关课程的本科教学,且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学术水平高,学风端正,治学严谨, 勇于创新,有较强组织管理和协作能力,曾指导过青年教师,成绩突出。 2.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相关课程改革的趋势, 有较强的改革意识,有明确的教学改 革和课程建设思路和目标。 3.组织和协调完成教学团队承担的教学任务,采取有效、得力的措施提高相关课程的教学 质量。 4.规划、 组织教学研究, 在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方面起主导作用, 积极撰写高质量的教研论文。 5.组织相关课程的教材编写,积极指导相关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 6.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导青年教师制定教学成长计划,并督促、检查该计划的实施。 7.积极组织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在国内同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 教学团队建设的有关方案范文二(一)团队设置特色本专业团队有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 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力量雄厚。 现有教师 21 人,其中教授 11 人,副教授 6 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 81%;博士 11 人, 占教师总人数的 52%;硕士 6 人。 其中 50 岁以上 3 人,占 14% ;40-50 岁 12 人,占 57% ,40 岁以下 6 人,占 28% 。 教师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2008年国家级教学团队名单

附件: 2008年国家级教学团队名单 团队名称带头人所在高校 结构力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袁 驷清华大学 国家理科基地物理基础课程教学团队王稼军北京大学 现代汉语教学团队沈 阳北京大学 基础力学教学团队李俊峰清华大学 外科创新教学团队王 杉北京大学 地质工程教学团队黄润秋成都理工大学 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教学团队彭启琮电子科技大学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团队顾 宜四川大学 力学教学基地教学团队龚 晖西南交通大学 中药品质教学团队万德光成都中医药大学 动物预防医学教学团队文心田四川农业大学 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教学团队冯晓云西南交通大学 石油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李晓平西南石油大学 现代皮革化学与工程学教学团队陈武勇/石 碧四川大学 比较文学教学团队曹顺庆四川大学 数量经济学教学团队庞 皓西南财经大学 教师教育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巴登尼玛四川师范大学 国家生物学人才培养基地专业课教学团队陈 放四川大学 口腔医学教学团队周学东四川大学 国家工科数学课程教学基地教学团队黄廷祝电子科技大学 模具设计与制造教研室教学团队成 虹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昆虫学教学团队金道超贵州大学 宏观生物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肖 蘅云南大学 废物资源化及综合利用教学团队宁 平昆明理工大学 植物保护学教学团队朱有勇云南农业大学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基础平台课程研究型 周 平云南大学 教学团队 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叶加冕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电力电子与新能源技术研究中心教学团队王兆安西安交通大学 通信电路与系统课程教学团队傅丰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大学数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马知恩西安交通大学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团队葛文杰西北工业大学 设施农业教学团队邹志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精品文档,放心下载,放心阅读 教学团队建设方案(共5篇) 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教学团队建设方案为进一步加强我校专业建设,打造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确保我校“国家示范校”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学校决定在学校机构改革的基础上,开展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一、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的要求1.人员构成。每个团队由一名团队带头人以及若干名专业骨干教师、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学生管理教师组成。2.隶属关系。团

队由专业所属教学部直接领导,团队成员可以跨专业、跨部门。3.成员数量。每个团队的成员数量依专业学生人数不同而异,原则上一个团队不少于5人,一位教师最多能参加2个团队。二、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的任务(一)总目标通过团队合作机制,将本专业的学生管理、专业教学、实习实训、招生就业等融于一体,更好地根据专业特点实施教育教学改革,铸造专业特色和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主要任务1.专业规划。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对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及未来需求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为依据,结合学校和专业实际,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提高专业内涵和质量,突出专业特色,扩大专业规模。2.教学教改。专业教育教学团队要以突出专业内涵建设、质量建设、特色建设为原则,以产学研为途径,从教学改革入手,推进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在专业教学模式、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取得突出的教改成果。3.招生就业。建立和实施“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好、送得出”的招生就业工作机制,通过狠抓招生扩大办学规模,通过落实就业树立学校形象。4.学生管理。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创新学生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推动专业学生管理和德育建设工作的稳步发展。5.实习实训。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途径,改善实训环境,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制度建设,

省教学团队建设标准和方案

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建设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与思路 为大力加强全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快我省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自2011年至2015年每年评审100个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等教育教学团队。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引导高等学校增强教学团队意识,建立和创新团队合作机制,优化教师整体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为建设教育强省、实现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建设内容和基本要求 根据地域分布和行业分布现状,建立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省级教学团队,资助其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等工作。 (一)本科 1.团队及组成。根据各高校的具体情况,以学科、专业系(部)、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课程(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 2.带头人。应为本学科(专业)的专家,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长期致力于本团队课程建设,坚持在本校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授课。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一名专家只能担任一个省级教学团队的带头人。

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教学团队建设方案(共5篇) 教学团队建设方案为进一步加强我校专业建设,打造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确保我校“国家示范校”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学校决定在学校机构改革的基础上,开展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一、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的要求1.人员构成。每个团队由一名团队带头人以及若干名专业骨干教师、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学生管理教师组成。2.隶属关系。团队由专业所属教学部直接领导,团队成员可以跨专业、跨

部门。3.成员数量。每个团队的成员数量依专业学生人数不同而异,原则上一个团队不少于5人,一位教师最多能参加2个团队。二、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的任务(一)总目标通过团队合作机制,将本专业的学生管理、专业教学、实习实训、招生就业等融于一体,更好地根据专业特点实施教育教学改革,铸造专业特色和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主要任务1.专业规划。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对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及未来需求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为依据,结合学校和专业实际,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提高专业内涵和质量,突出专业特色,扩大专业规模。2.教学教改。专业教育教学团队要以突出专业内涵建设、质量建设、特色建设为原则,以产学研为途径,从教学改革入手,推进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在专业教学模式、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取得突出的教改成果。3.招生就业。建立和实施“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好、送得出”的招生就业工作机制,通过狠抓招生扩大办学规模,通过落实就业树立学校形象。4.学生管理。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创新学生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推动专业学生管理和德育建设工作的稳步发展。5.实习实训。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途径,改善实训环境,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制度建设,培养出一批能够拥有特色技能的“名优”学生。6.校企合

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教学团队建设是独立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下是本人找到的教学团队建设方案范文,为大家提供参考。 教学团队建设方案为大力加强全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快我省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自XX年至XX年每年评审100个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等教育教学团队。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引导高等学校增强教学团队意识,建立和创新团队合作机制,优化教师整体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为建设教育强省、实现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根据地域分布和行业分布现状,建立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省级教学团队,资助其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等工作。 本科 1.团队及组成。根据各高校的具体情况,以学科、专业系、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

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 2.带头人。应为本学科的专家,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长期致力于本团队课程建设,坚持在本校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授课。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一名专家只能担任一个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带头人。 3.教学工作。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了解学科、行业现状,追踪学科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教学效果好,无教学事故。 4.教学研究。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参加过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如面向21世纪课程改革计划、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国家级精品课程、教育部教学基地、国家级双语课程改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获得过教学成果奖励。 5.教材建设。重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承担过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国家级规划教材编写任务。教材使用效果

甘肃省省级教学团队申报指南(2018)

甘肃省省级教学团队申报指南(2018) 一、申报条件 1.团队及组成。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 2.带头人。应为本学科(专业)的专家,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长期致力于本团队课程建设,坚持在本校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授课。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一名专家只能担任一个省级教学团队的带头人。 3.教学工作。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了解学科(专业)、行业现状,追踪学科(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教学效果好,无教学事故。 - 25 -

4.教学研究。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参加过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如面向21世纪课程改革计划、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国家级或省级精品课程、教学基地、双语课程改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获得过教学成果奖励。 5.教材建设。重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承担过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国家级规划教材编写任务。教材使用效果好,获得过优秀教材奖等相关奖励。 6.运行和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并建立了教学团队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的运行和管理模式,能够为高等学校教学队伍建设提供示范性经验。 二、申报限额 本次拟评选省级教学团队15个,每个高校限报2个教学团队参加评选。已获省级教学团队的不再重复申报。 三、申报时间 2018年5月7日前,学校从校级教学团队中遴选产生省级教学团队推荐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将所有材料以推荐公文一式1份报送省教育厅,逾期不再受理。 - 25 -

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的通知

关于推荐2010年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的通知 各教学单位: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开展2010年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评审工作的通知》(京教高〔2010〕19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确保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市教委决定继续开展2010年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的评审和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推荐工作。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内容 高职教学团队要按照建设内容要求,通过建设“双师”架构特征、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进一步深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加强高职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努力造就一支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品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首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 1.“双师”结构的团队组成。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组成,以校企合作为工作平台开展专业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效显着。团队人数原则上以5-7人为宜。 2.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公共基础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3.带头人。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

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课程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4.人才培养。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团队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将学校教学管理延伸到企业,保障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效果,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毕业生职业素养好,技能水平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社会认可度高。 5. 社会服务。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二、申报限额 2010年市教委将评审、资助80个左右的市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我院按规定向市教委推荐1个。已经获得2007年至2009年的市级优秀教学团队可以申请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推荐名额1个。 根据教育部分配名额,市教委将择优推荐68个教学团队(其中高职教学团队不少于1个)参加国家级教学团队的评审。 三、评选方法与申报材料 (一)2010年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采取以学校建设为主,市教委组织进行评审立项的方式进行。我院采取教学单位申报,学院择优向市教委推荐的方式进行。 (二)申报材料

2008年国家级教学团队名单

2008年国家级教学团队名单 团队名称带头人所在高校 汉语言文字学教学团队黄德宽安徽大学 茶学学科教学团队宛晓春安徽农业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余恕诚安徽师范大学 水利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李宗尧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团队李雪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教育教学团队汪青松安庆师范学院 国家理科基地物理基础课程教学团队王稼军北京大学 现代汉语教学团队沈阳北京大学 外科创新教学团队王杉北京大学 智能科学与技术教学团队何新贵北京大学 以器官系统为主线教学模式的临床医学教学团队刘玉村北京大学传媒艺术设计教学团队戴荭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物流管理教学团队何明珂北京工商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团队左铁镛北京工业大学 基础力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团队隋允康北京工业大学 基础力学课程教学团队王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张晓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化学工程教学团队杨祖荣北京化工大学 高分子科学课程教学团队励杭泉北京化工大学 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团队陈后金北京交通大学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团队蒋学清北京交通大学 机械设计制图课程教学团队尹常治北京科技大学 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教学团队王越北京理工大学 管理运筹学及决策模拟课程教学团队韩伯棠北京理工大学 园林专业教学团队张启翔北京林业大学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团队余新晓北京林业大学 心理学核心基础课程教学团队舒华北京师范大学 生物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郑光美北京师范大学 英语专业教学团队杨立民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古典舞系教学团队王伟北京舞蹈学院 计算机通信教学团队杨放春北京邮电大学 中医“四大经典”教学团队李宇航北京中医药大学 车辆工程教学团队马建长安大学 自动化教学团队张德江长春工业大学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团队李春明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道路工程系列课程教学团队郑健龙长沙理工大学 模具设计与制造教研室教学团队成虹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地质工程教学团队黄润秋成都理工大学 中药品质教学团队万德光成都中医药大学 电气技术专业教学团队邹振春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团队贾振元大连理工大学

如何打造国家级教学团队

如何打造国家级教学团 队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国家级教学团队 一、建设目的 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建设内容 根据地域分布和行业分布现状,建立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国家级教学团队,资助其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等工作。 三、基本要求(高职) 1.“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组成。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设计、开发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效显着。团队规模适度。 2.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基础性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3.带头人。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4.人才培养。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团队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将学校教学管理覆盖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保障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效果;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好,技能水平高,用人单位欢迎,社会认可度高。 5.社会服务。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四、推荐、评选步骤与方法 1.2010年评审、资助300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2.教育部委托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照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组织本省(区、市)的推荐工作。有15个以上高等职业院校的省(区、市)应至少推荐1个高职教学团队,有40个以上高等职业院校的省(区、市)应至少推荐2个高职教学团队。各省(区、市)推荐名额见附件18。 3.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于2010年3月22日前将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推荐汇总表(电子版)发送至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

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附件

附件列表 附件一 获奖证书 <教学研究成果奖> 1.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面向21世界交通运输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国家级二等奖 2005.9 2.行业性高等学校主体专业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03.12 3.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 陕西省一等奖 2005.4 4.《汽车设计CAI 系统 》 陕西省网络课程及多媒体课件类一等奖 2003.9 5.创新实验室建设模式及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07.12 6.汽车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改革实践 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999.12 7.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陕西省二等奖 2003.12 <科学研究成果奖> ?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关键技术研究、系列产品开发及其产业化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7.12 2007-J-223-2-04-D01,2007-J-223-2-04-R01 ?省部级科学技术奖 1. 汽车综合性能分布式计算机网络自动测控系统研制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05.6 04-1-017-D1,04-1-017-R1 2. EA-1000型汽车发动机综合性能分析仪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005.6 3.陕西省交通标准化对策与交通标准法规数据库系统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003.3 01~02-3-075-D1, 01~02-3-075-R1 4.公路隧道汽车动态排放参数研究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005.6 5. NJ5062ATYHX型路面养护车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005.6 6. NJ5140TYHX型路面养护车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004.3 7. GX型汽车驾驶员适应性检测系统开发研究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004.3 8. 高速公路交通异常侦测与疏散控制研究四川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007 9. 道路交通事故分析再现系统的开发研究与应用云南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004.6

如何打造国家级教学团队

国家级教学团队 一、建设目的 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建设内容 根据地域分布和行业分布现状,建立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国家级教学团队,资助其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等工作。 三、基本要求(高职) 1.“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组成。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设计、开发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效显着。团队规模适度。 2.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基础性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3.带头人。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

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4.人才培养。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团队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将学校教学管理覆盖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保障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效果;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好,技能水平高,用人单位欢迎,社会认可度高。 5.社会服务。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四、推荐、评选步骤与方法 1.2010年评审、资助300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2.教育部委托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照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组织本省(区、市)的推荐工作。有15个以上高等职业院校的省(区、市)应至少推荐1个高职教学团队,有40个以上高等职业院校的省(区、市)应至少推荐2个高职教学团队。各省(区、市)推荐名额见附件18。 3.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于2010年3月22日前将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推荐汇总表(电子版)发送至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学条件处;3月30日前将以下纸质材料寄送至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学条件处:(1)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推荐汇总表(纸质版一份),见附件19;(2)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推荐表(一式三份),见附件20或附件21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标准

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标准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也是办出中职特色的关键。我校十分重视模具专业教师团队建设,制定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标准、建设措施,为建成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提供了制度保障。 1、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标准 ①团队教师全体具备中等职业学校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书 ②团队教师本科学历比例达80%,其中45岁以下教师本科学历达100%。 ③高级职称比例达到30%以上,中级职称比例达50%以上; ④模具专业理论教师达到相应模具职业高级工以上资格,实习教师达到技师级以上职业资格。专业课上岗的“双师型”教师达80%。 ⑤教师团队中外聘现场专家达20%。 ⑥专业教学团队中必须具有一名以上省级专业带头人,两名市级以上专业带头人。 2、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措施 ①加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建立了科学详细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师团队培养计划,并逐年实施; ②学校出台了相关的激励政策,鼓励老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③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有计划、有规模地选送年青教师去高校进修研究生课程。 ④提供政策从企业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任教。 ⑤建立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在团队内部基本形成以老带新,以先进带后进的帮带机制。 ⑥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制定计划定期派年青教师去工厂企业锻炼,理论教师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技能培训,实习教师到不同层次的高校进行对口专业的理论进修。 3、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成效 几年来学校通过通过引进、培养等方式,逐步建立了一支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技能结构、年龄结构等较为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我校现有模具设计与制

造专业教师22人,其中,三名省级学科带头人,一名市级学科带头人,三名现场专家,两名省模具学会理事。 22人中,研究生1人,本科学历有17人,占专业教师总数的81.82%; 高级讲师7人、高级实习指导师4人,副教授1人,高级工程师2人,占63.64%; 中级讲师3人、中级实习指导师3人,工程师1人,占31.82%; 双师型教师18人,占81、82%; 45岁以下教师10人,本科学历10人,在45岁以下教师中,本科学历占100%; 兼职教师6人,占27.27%;现场专家3人,占13.64%;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已形成了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

具有特色的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具有特色的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一)团队设置特色 本专业团队有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力量雄厚。现有教师21人,其中教授 11人,副教授6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 81%;博士 11人,占教师总人数的 52%;硕士6人。其中50岁以上3人,占14% ;40-50岁12人,占57% ,40岁以下6人,占28% 。教师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名校。有首届百名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青年骨干教师4人。 (二)专业特色 历史专业为师范类专业,主要培养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毕业生应具备“一专多能”的素质和本领。这是考虑到本专业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要去农村中学任教,除了胜任历史教学之外,还要适当外延,必要时可以兼任政治、语文、外语、地理等课程的教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范围。 (三)课程特色 本专业课程设置要体现以下原则和特色: A、师范性 既然培养目标是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学生必须掌握教育基本理论、教学规律和现代教育技术,除了开设教育学、心理学、中学历史教材教法之外,还开设了书法、普通话、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体育知识、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以及教育技术等多种类型的专修、辅修课程或专题讲座,使学生具备当好中学历史教师的各种知识和技能。 B、理论性 历史学科本身就是理论性极强的科学。如果学生不具备较高的理论修养,就很难掌握史学发展的主体与走向。除了开设政治理论课之外,还要安排分量较重的史学概论课,它重点讲授史学的各个流派、渊源及特征,史学的社会功能,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史学的基本理论及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学科团队建设方案

学科团队建设方案 团队是由基层和管理层人员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 一、建设目标与思路 为大力加强全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快我省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自XX年至XX年每年评审100个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等教育教学团队。 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引导高等学校增强教学团队意识,建立和创新团队合作机制,优化教师整体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为建设教育强省、实现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建设内容和基本要求 根据地域分布和行业分布现状,建立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省级教学团队,资助其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等工作。 1.团队及组成。根据各高校的具体情况,以学科、专

业系、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 2.带头人。应为本学科的专家,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长期致力于本团队课程建设,坚持在本校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授课。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一名专家只能担任一个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带头人。 3.教学工作。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了解学科、行业现状,追踪学科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教学效果好,无教学事故。 4.教学研究。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参加过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如面向21世纪课程改革计划、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国家级精品课程、教育部教学基地、国家级双语课程改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获得过教学成果奖励。

教学团队建设设计方案

---------------------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教学团队建设方案(共5篇) 教学团队建设方案为进一步加强我校专业建设,打造品牌 专业和特色专业,确保我校“国家示范校”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学校决定在学校机构改革的基础上,开展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一、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的要求1.人员构成。每个团队由一名团队带头人以及若干名专业骨干教师、

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学生管理教师组成。2.隶属关系。团 队由专业所属教学部直接领导,团队成员可以跨专业、跨部门。3.成员数量。每个团队的成员数量依专业学生人数不同而异,原则上一个团队不少于5人,一位教师最多能参加2个团队。二、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的任务(一)总目标通过团队合作机制,将本专业的学生管理、专业教学、实习实训、招生就业等融于一体,更好地根据专业特点实施教育教学改革,铸造专业特色和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主要任务1.专业规划。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对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及未来需求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为依据,结合学校和专业实际,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提高专业内涵和质量,突出专业特色,扩大专业规模。2.教学教改。专业教育教学团队要以突出专业内涵建设、质量建设、特色建设为原则,以产学研为途径,从教学改革入手,推进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在专业教学模式、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取得突出的教改成果。3.招生就业。建立和实施“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好、送得出”的招生就业工作机制,通过狠抓招生扩大办学规模,通过落实就业树立学校形象。4.学生管理。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创新学生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推动专业

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要求

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要求 一、建设目的 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建设内容 根据地域分布和行业分布现状,建立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国家级教学团队,资助其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等工作。 三、基本要求 1.团队及组成。以课程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专业职务和知识结构合理,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着。团队人数原则上以5-7人为宜。 2.带头人。应为本学科(专业)的专家,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长期致力于本团队课程建设,坚持在本校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授课。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一名专家只能担任一个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带头人。 3.教学工作。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了解学科(专业)、

行业现状,追踪学科(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有效、可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教学效果好,团队无教学事故。 4.教学研究。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参加过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如面向21世纪课程改革计划、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国家级精品课程、教育部教学基地、国家级双语课程改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获得过教学成果奖励。 5.教材建设。重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承担过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国家级规划教材编写任务。教材使用效果好,获得过优秀教材奖等相关奖励。 6.运行和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并建立了教学团队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的运行和管理模式,能够为高等学校教学队伍建设提供示范性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