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必备基础知识全套总结笔记(精华版)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必备基础知识全套总结笔记(精华版)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必备基础知识全套总结笔记(精华版)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

声波:发声体振动会使传声的空气(介质)的疏密发生变化而产生声波。(水波和声波类比)

决定声速快慢的因素:1、介质种类。2、介质温度。

记住:15℃速度:340m/s。

实验: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1、两人相距s(如:300m,距离不要太短,否则时间太短,测不准)

2、甲点燃爆竹。

3、乙看见爆竹爆炸的火光时开始计时,听到爆竹声时计时结束,测出时间t

4、计算:v=s/t

回声:声音的一种反射现象。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收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下列实验和实例,)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Q: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A:可在桌上撒些米粒,这些米粒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人耳的构造:外耳、中耳、内耳。

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

音调: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

振动的慢,音调就低;频率决定音调。(实验探究见左下图)

频率: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

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蝙蝠、海豚可发出)

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

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人耳听到的响度还与人耳到声源的距离有关。(实验探究见右下图,乒乓球的作用是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

音色:声音的特色。音色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探究音调和频率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

○听诊器: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

○三种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

乐器(发声体)的音调:长短(长的音调低)、粗细(粗的音调低)、松紧(松的音调低)决定了音调的高低。

☆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⑴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⑵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噪声:物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物理学角度)。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0dB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得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得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得超过50dB。

控制噪声: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即:1、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如:禁止鸣笛,发动机安装消声器等);2、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隔音墙、隔音板,种树,关门窗等);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戴防噪声耳罩,耳朵中塞棉花)。

五、声的利用

声与信息:声能传递信息。(雷声、B超、敲击铁轨等)

回声定位:声波发出遇障碍反射,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蝙蝠)

声呐:根据回声定位。

声与能量:声能传递能量。(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碎石)

一、光的传播

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星星、萤火虫、灯笼鱼等。

人造光源:火把、电灯、蜡烛等。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小孔成像等)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排队、射击、激光准直等

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方向,我们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8m/s,计算中取C=3×108 m/s。(水中是真空的3/4,玻璃中是真空的2/3)

光年:(距离单位)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1光年=9.4608×1012 km

二、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光射到介质的表面,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

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定律: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两种反射:

1、镜面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其他方向没有反射光。(如:

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平面镜)

2、漫反射:由于物体的表面凸凹不平,凸凹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四面八方反

射。(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的表面发生漫反射)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三、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对光线既不会聚也不发散,只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探究平面镜成像:

1.将玻璃板和桌面垂直放置(若不垂直,蜡烛的像没有成在桌面上,会造成放到B位置的蜡烛和A蜡烛成的像无法重合)

2.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A),观察蜡烛成的像(B)(正立、等大、虚像)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基础知识过关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1、声音三要素及决定因素: 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时,音色是不同的。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340m/s,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快。减弱噪声的方法: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 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声纳、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次声波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 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3、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不可见光包括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能就是以红外线传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总结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5.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相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6、光的折射规律: ①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③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7、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c=3×10 m/s 8、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透明物体颜色由透过的光颜色决定,不透明物体颜色由反射光颜色决定. 9、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注意和凸面镜、凹面镜的区别 10、人的眼睛像一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佩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佩戴凸透镜。 望远镜能使远处的景物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眼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河南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填空.doc

.. 2016 年中招物理考试容解读知识点 一、声现象 1、(1)声音是由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相关实验:_____ 2、(1)乐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 (2)音调高低由发声体的决定,举出实验的例子;响度的强弱由发声体的决定,举出实验的例子; “闻其声而知其人”的通过声音的区分的。 3、防治噪声的途径有、、,请各举一个例子、 、__________ 4、举出超声波利用的例子:、__________ 举出次声波利用的例子:、 __________ 二、光现象 1、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出应用的实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的反射定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镜面反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漫反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物体是由于___________ 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光的折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的折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凸透镜:厚,薄,对光有作用 凹透镜:厚,薄,对光有作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u像的特点像距应用 照相机u=2f 投影仪 放大镜 6、人眼成像原理: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上,形成物体的像。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______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对光的偏折能力变 ________. 近视眼只能看清的物体,形成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在用矫正;远视眼只能看清______的物体,形成的原因是可以在,用矫正 7、画一个一束光经平面镜反射的图和一个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的图

中医基础理论完整笔记

中医基础理论 绪论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一门科学,它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基础理论: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学科,也是阐释和介绍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课程。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1、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①中医学受到中国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 ②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的双重性 ③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知识体系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时期 战国至秦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建立。 《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主要标志,其全面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难经》:继《黄帝内经》之后的又一部重要的医学著作,创造性的提出了“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 《神农本草经》: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成书于两汉之间,全书收载365味中药,提出寒凉温热、酸苦甘辛咸之四气五味的理论,确立了中药理论的基础。 《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后经宋代林亿等整理而成《伤寒论》、《金匮要略》两本书。《伤寒论》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时期 1)魏晋隋唐时期: 《针灸甲乙经》:晋代皇甫谧所著,我国第一部针灸专著。 《脉经》:晋代王叔和所著,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 《诸病源候论》:隋代巢元方所著,中医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 《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唐代孙思邈所著,使脏腑辨证更加完善。 2)宋、金、元时期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代陈无择所著,确立了三因之病因分类法。 “金元四大家”:金、元时期我国医学史上的重要医学流派。 刘完素(河间)主寒凉,提出“六气皆从火化”之火热论; 张从正主攻邪,认为病皆由邪生,故“邪去则正安”; 李杲(东垣)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治以补益脾胃; 朱震亨(丹溪)以“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立论而主养阴。 3)明、清时期 出现了大批集成性著作。如明代张介宾之《景岳全书》,李中梓之《医宗必读》,清代王清任之《医林改错》等。 叶桂(天士),吴塘(鞠通)等为代表,创立了以卫气营血、三焦为核心的温病的辨证论治的体系,形成了“温病学派”。 4)近代和现代 三、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1、整体观念 (1)定义: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密切相联,人体受社会、生存环境影响,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及其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称之为整体观念。中医的整体观念贯穿与中医的生理、病理及诊治等各个方面。 (2)整体观念主要内容 1)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①生理上的整体性:五脏一体观;形神一体观。 ②病理上的整体性; ③诊治上的整体性。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①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气候 昼夜晨昏的变化 地域环境 ②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2、辨证论治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汇总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汇总 一、计算机的诞生及发展 (一)计算机的诞生 1.时间:1946年 2.地点: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3.名称:ENIAC (二)计算机的发展 > 二、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现代的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及软件系统两大部分构成。 三、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冯·诺依曼提出了“存储程序、程序控制”的设计思想,同时指出计算机的构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计算机系统。 (2)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表示的数据和指令。 | (3)采用“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技术(将程序事先存在主存储器中,计算机在工作时能在不需要人员干预的情况下,自动逐条取出指令并加以执行)。 四、计算机的分类

五、计算机硬件 (一)中央处理器 1.简介 中央处理器又称为微处理器,是一块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 ( 2.组成 (1)控制器 实现计算机各部分的联系并自动执行程序的部件。功能是从内存中一次取出指令,产生控制信号,向其他部件发出命令指挥整个计算过程。 (2)运算器 对二进制数码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二)存储器 1.内存储器 … (1)作用 内存储器又称主存储器,简称内存。内存位于系统主板上,可以直接与CPU进行信息交换,内存储器主要用于存放计算机系统中正在运行的程序及所需要的数据和中间计算结果以及与外部存储器交换信息时作为缓冲。 (2)特点 速度较快,容量相对较小。 (3)分类 只读存储器ROM:永久保存数据,存储微型机的重要信息。 随机存储器RAM:断电丢失数据,存储当前运行的程序信息(SRAM、DRAM)。 \ 2.外存储器 (1)作用

中考物理基础知识点分类汇总带答案

2015年中考物理知识点分类汇总带答案 二、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54千米/时=________米/秒1毫升=________厘米3 1安=__________库/秒1欧=________伏/安 7.8克/厘米3 =________千克/米31标准大气压=________毫米汞柱 1伏=________焦/库=________________帕 1帕=________牛/米20.1伏=________毫伏 220千伏=________伏0.6安=________毫安 1焦=________牛·米1焦=________伏·安·秒 5千欧=________欧1瓦=________焦/秒 5微安=________安1吨=________千克=________克 1度电=________千瓦时=________焦 三、填写表中各量的数值: 四、初中物理常用的测量工具: 1.实验室中常用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_______.天平是测量________的仪器,它是利用_________条件工作的.液体的体积可以用________和________来测量. 2.弹簧秤是测量________仪器. 3.常用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其刻度是把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 4.电流表是测量________的仪器,它应________联在被测电路中使用.中学常用的直流电流表有两个量程,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每个量程的最小刻度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绝对不允许将电流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 5.电压表是测量________的仪器,它应________联在被测量的用电器或电路的两端使用.中学使用的直流电压表有两个量程,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每个量程的最小刻度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电压表可以直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填空(全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及绪言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以及的科学。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变化前后是否有生成。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化学变化的本质是________ 。(b级) 3、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需要通过表现出来。 4、物质的性质一般描述为某物质“能”“会”“易”等。 5、物理性质包括、、、、、、、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 导热性等;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支持燃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腐蚀性、脱水性等。(b级) 6、化学发展史:①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建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②门捷列夫发现的_____________并编制出,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7、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有;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1)光合作用(2)高炉炼铁(3)家庭自制冰块(4)牛奶变酸(5)粮食酿酒(6)钢铁生锈(7)湿衣服凉干(8)白磷自燃(9)火药爆炸(10)CO2通入澄清石灰水(11) 工业制氧 (12) 煤气中毒 (13) 矿石粉碎 (14) 汽油挥发 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化学学习的特点:“三关注”即、、。 2、科学探究要素(或步骤)。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 药品的取用(b级) 1、实验室里的药品,很多是,,或。使用时应注意安全。 2、实验剩余药品既不能,也不能随意,更不能,要放在。 3、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液体取,固体只需。 4、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取用块状药品一般用。而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一般用和。用量 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视线要与筒内_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 5、把块状固体放入容器要做到“一,二,三。”倒取液体时要做到“一_ ,二,三。” 6、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俯视,其读数比实际体积会 (填“偏大”或“偏小”) (二) 托盘天平的使用: 1、检查天平游码是否在,然后将天平。 2、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盘,砝码放在盘。取用砝码要使用,先加质量_____的砝码,再加质量的砝码, 最后移动,直到天平平衡。 3、注意:称量干燥固体药品时,在两边托盘上放相同质量的纸,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________里称量。 4、使用完毕,把砝码放回,游码归零。 5、某同学用天平称量物品时,将称量物放在右盘,左盘砝码重25g,游码重3g,则物品的实际重量为 g。 (三) 连接仪器装置注意做到先湿润,然后慢慢转动。 (四)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应放在实验的第__ _ 步。 2、操作方法:先把导管一端浸在水中,用手近握仪器观察水中的导管口__ ___,松开手后看观察导管内是否_ _ ___。(也可用酒精灯加热或用别的方法) (五) 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 (1) 酒精灯的火焰可分为、、三部分。其中温度最高,加热时一般用加热。 (2) 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3)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绝对禁止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引燃另一个酒精灯; 用完酒精灯后,要用盖灭,禁止用嘴吹灭。 2、给物质加热:(1)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等,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有:、等, 量筒、漏斗等 (能否)用来加热。 (2) 加热时保持外壁干燥,加热前先,防止骤冷骤热,炸裂仪器。

中医基础理论完整笔记

中医基础理论 绪论 中医学:就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与防治的一门科学,它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与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医基础理论:就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思维方法的学科,也就是阐释与介绍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思维方法的课程。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1、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①中医学受到中国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 ②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的双重性 ③中医学就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知识体系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时期 战国至秦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建立。 《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主要标志,其全面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难经》:继《黄帝内经》之后的又一部重要的医学著作,创造性的提出了“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 《神农本草经》: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成书于两汉之间,全书收载365味中药,提出寒凉温热、酸苦甘辛咸之四气五味的理论,确立了中药理论的基础。 《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后经宋代林亿等整理而成《伤寒论》、《金匮要略》两本书。《伤寒论》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时期 1)魏晋隋唐时期: 《针灸甲乙经》:晋代皇甫谧所著,我国第一部针灸专著。 《脉经》:晋代王叔与所著,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 《诸病源候论》:隋代巢元方所著,中医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 《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唐代孙思邈所著,使脏腑辨证更加完善。 2)宋、金、元时期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代陈无择所著,确立了三因之病因分类法。 “金元四大家”:金、元时期我国医学史上的重要医学流派。 刘完素(河间)主寒凉,提出“六气皆从火化”之火热论; 张从正主攻邪,认为病皆由邪生,故“邪去则正安”; 李杲(东垣)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治以补益脾胃; 朱震亨(丹溪)以“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立论而主养阴。 3)明、清时期 出现了大批集成性著作。如明代张介宾之《景岳全书》,李中梓之《医宗必读》,清代王清任之《医林改错》等。 叶桂(天士),吴塘(鞠通)等为代表,创立了以卫气营血、三焦为核心的温病的辨证论治的体系,形成了“温病学派”。 4)近代与现代 三、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1、整体观念 (1)定义:人体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密切相联,人体受社会、生存环境影响,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及其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称之为整体观念。中医的整体观念贯穿与中医的生理、病理及诊治等各个方面。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一.心理学的含义: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 三.心理学流派: 1.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2构造主义:构造主义的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冯特的学生铁钦纳。构造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应研究人们的意识,即人对直接经验的觉知。 3机能主义: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在20世纪初创立,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 4格式塔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认为人的知觉经验虽然起源与分离零散的外在刺激,但人所得到的知觉却是有组织的。 5认知心理学: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将当时各种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写出了《认知心理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6.行为主义: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详见书P11\12\14) 7.精神分析学派: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 8.人本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 第三章 行为动力 一.需要的含义: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详见书P68) 三.动机的含义: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具体说,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四.动机冲突的主要种类(详见书P78) 五.动机与行为效果(详见书P78) 六.归因理论主要内容(P83) 第四章 认知过程 一.注意的特征:稳定性(时间特征)、广度(注意范围)、分配(指向不同对象)、转移(根据新的任务转移注意) 二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后像: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的现象叫做感觉的后像。 三.知觉特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四.记忆的过程: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识记(前提、输入)、保持(中间环节)、再认或回忆(提取、恢复)是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 五.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详见书P126) 环境→感觉记忆(输入、暂时存储)→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 ↓ 信息丧失 信息丧失 复述 提取

中考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填空版

中考物理总复习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2.长度的主单位是,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1千米= 米;1分米= 米, 1厘米= 米;1毫米=米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地球的半径:6400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和;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 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s),它的常用单位有,。1h= min= s. 1.2 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的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4.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速度不变) 5.速度: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6.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内通过的。公式: 速度的单位是:;常用单位是:。1米/秒= 千米/小时 7.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除以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 9.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实验器材除了斜面、小车、金属片外,还需 要和。 1.3 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而产生。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传播。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传来的。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声音在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总 总 vt S s 2 1 2 1 = = 4.乐音的三个特征:、、。(1)音调:是指声音的,它与发声体的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跟发声体的、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不同 5.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分贝。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减弱;(2)在中减弱;(3)在处减弱。 2.1、2.2 光的色彩光的传播 1.光源:自身能够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色散:将光分解成红、、黄、绿、蓝、、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3.光的三原色:、、;颜料的三原色:、、。 4.红外线主要特点:热效应,应用:取暖、摇控、探测、夜视等 5.紫外线主要特点:使荧光物质发光,应用:灭菌、验钞等,适量照射紫外线有利于身体健康,过量照射紫外线有害于身体健康,要进行防护。光的直线传播:光在中是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子、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物体、日食、月食,属于光在同一种物质中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m/s,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 m/s。

河南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填空)

2016年中招物理考试容解读知识点 一、声现象 1、(1)声音是由_________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传声,相关实验:_____ 2、(1)乐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音调高低由发声体的______决定,举出实验的例子___________;响度的强弱由发声体的_____决定,举出实验的例子___________; “闻其声而知其人”的通过声音的__________区分的。 3、防治噪声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各举一个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举出超声波利用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 举出次声波利用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光现象 1、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出应用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的反射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镜面反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漫反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物体是由于___________ 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计基础知识要点笔记总结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3.会计具有核算与监督的基本职能 4.会计的本质就就是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会计的核算职能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三)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关系 三、会计对象与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一)会计对象 (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1.款项与有价证券的收付 2.财物的收发、增减与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与结算 4.资本的增减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6.财务成果的计算与处理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她事项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 二、持续经营 三、会计分期 四、货币计量 第三节会计基础 一、会计基础的概念与种类 二、权责发生制 三、收付实现制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第一节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的确认 (一)资产 1.资产的定义 2.资产的分类 (二)负债 1.负债的定义 2.负债的分类 (三)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2.所有者权益的分类 (四)收入 1.收入的定义 2.收入的分类 (五)费用 1.费用的定义 2.费用的分类 (六)利润 1.利润的定义 2.利润的分类 二、会计要素的计量 (一)历史成本 (二)重置成本 (三)可变现净值 (四)现值 (五)公允价值 第二节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 (一)按其归属的会计要素分类 1.资产类科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分为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与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 2.负债类科目:按负债的偿还期限分为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与反映长期负债的科目。 3.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按所有者权益的形成与性质可分为反映资本的科目与反映留存收益的科目。 4.成本类科目:按成本的不同内容与性质可以分为反映制造成本的科目与反映劳务成本的科目。 5.损益类科目:按损益的不同内容可以分为反映收入的科目与反映费用的科目。 (二)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类 1.总分类科目,又称一级科目或总账科目,它就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总分类科目反映各种经济业务的概括情况,就是进行总分类核算的依据。 2.明细分类科目,又称明细科目,就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与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 3.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的关系就是,总分类科目对其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具有统驭与控制的作用,而明细分类科目就是对其所归属的总分类科目的补充与说明。 三、会计科目的设置 (一)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1.合法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2.相关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

中考物理知识点梳理

初三物理专题复习(重点知识再现) 姓名 一、基础知识 1.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 4.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5.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 6.回声: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7.噪声: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 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8.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9.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叫做可听声.频率比可听声高的声波叫做超声 波,频率比可听声低的声波叫次声波,超声和次声是人耳听不到的. 10.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1摄氏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 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11. 1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区别是有无固定的熔化温度. 13.晶体熔化的条件是⑴达到熔点⑵继续吸热.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14.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蒸发要吸热,故有致冷作用. 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时继续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 沸点随液面气压变化而变化. 15.液化可以通过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的方法实现.家中烧饭用的液化石油气是用压缩体积方法放在钢瓶里. 16.光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 17.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18.红外线的特点: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紫外线的特点: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19.光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光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20. 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的现象.一束平行光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的漫反射的缘故. 21.光的折射:光由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 2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气 熔化 吸热 汽化 吸热 凝华 放热

初中中考物理基础学习知识填空重点100题.docx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归纳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而产生。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传来的。 3. 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米/秒。声音在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快。 4. 利用可测距离: 5. 乐音的三个特征:、、。(1)音调 : 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有关系。(2)响度 :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声源与听者的有关系。 6. 减弱噪声的途径:(1) 在处减弱;(2)在中减弱;(3)在处减弱。 7. 可听声:频率在 Hz 的声波 ; 次声波:频率低于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 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 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 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是指物体的。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 ( ℃): 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温度规定为 0 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 100 度,在 0度和 100度之间分成 100 等分,每一等分为 1℃。 3.常见的温度计有 (1) 实验室用温度计 ;(2) 体温计 ;(3) 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每一小格是℃。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 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热. 8.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而非晶体没有。 10.( 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气一元论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气一元论 中国古代哲学的物质观,从五行的多元论到阴阳二气的二元论,最终统一于气的一元论。“太极一气产阴阳,阴阳化合生五行,五行既萌,遂含万物”。天地万物皆本于气,人亦因气而生。气是构成天地万物以及人类生命的共同的本始物质,人的生死、物之盛毁,都是气聚散变化的结果。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标示物质存在的基本范畴,是运动着的、至精至微的物质实体,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基本元素,是世界的本原,是标示着占有空间、能运动的客观存在。气是中国古代对世界本原的粗浅认识,从云气、水气到量子、场,无不涵盖其中,可谓“至大无外”,“至小无内”。 气又是一个涵盖物质与精神、自然与社会的哲学范畴,其内涵既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又是主观的道德精神,兼容并包,错综复杂。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就生命物质系统——气、血、精、津、液而言,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活力很强、运动不息、极其细微的物质,是生命物质与生理机能的统一。在生命物质系统的各种具体的物质概念中,气是最大的概念。 气是构成万物的本原。气是絪緼运动,至精至微的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人的生长壮老已,健康与疾病,皆本于气,故曰:“人之生死" ,全赖乎气。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死”。 总之,气是连续性的一般物质存在,充塞于整个宇宙,是构成世界的本原,是世界统一性的物质基础。气是构成万物最基本的物质要素,万物是

气可以感知的有形存在形式。气规定万物的本质,气的内涵揭示了气的物质性和普遍性、无限性和永恒性。 天地之气动而不息,运动是气的根本属性,气是具有动态功能的客观实体,气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之中,或动静、聚散,或絪緼;清浊, 或升降、屈伸,以运动变化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或形式。天地运动一气,毂万物而生。 气是构成宇宙的物质基础,气聚而成形,散而为气。形和气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而形和气的相互转化则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物之生由乎化,化为气之化,即气化。形气之间的相互转化就是气化作用的具体表现。气生形,形归气,气聚则形生,气散则形亡。形之存亡由乎气之聚散。 气贯通于天地万物之中,具有可入性、渗透性和感应性。未聚之气稀微而无形体,可以和一切有形无形之气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能够衍生和接纳有形之物,成为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把天地万物联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感应,即交感相应之谓。有感必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气有阴阳是两,两存在于一之中。气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体,阴阳对立的双方共同组成气的统一体,它们是一切运动变化的根源。气之阴阳两端相互感应而产生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人之生死由乎气,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这种生命的物质——气,经常处于不断自我更新和自我复制的新陈代谢过程中。气的这种运动变化及其伴随发生的能量转化过程称之为“气化”。“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精化为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就是对气化过程的概括。 人体的脏腑经络,周身组织,都在不同的角度、范围和深度上参与了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笔记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笔记(1) 李本强 1.中医学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辩证论治。 2.证,也叫证候,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3.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等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 4.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5.“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 6.“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证,因而就采取同一方法治疗。 7.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联系五体、五官九窍等,并通过经络纵横广泛地分布,以贯通内外上下,运行气血津液,滋养并调节各组织器官的活动。 8.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并含有对立统一的内涵。阴和阳,既可以代表两种相互对立的事物和势力,又可以代表和用以分析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9. 阴阳的对立制约: 正常者如“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反常者,则如“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亢”等。 10. 阴阳的互根互用: “阳根于阴,阴根于阳”、“阳生于阴,阴生于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等。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笔记(2) 李本强 11. 阴阳的转化: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甚则热,热甚则寒”。 12.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①阴阳的对立制约;②阴阳的互根互用;③阴阳的交感互藏;④阴阳的消长;⑤阴阳的转化;⑥阴阳的自和与平衡。 13. “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14. 凡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阴消阳长)的虚热证,宜用补阴治之。这种治疗原则,称之为“阳病治阴”;又称作“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15. 凡阳虚不能制阴而致阴盛(阳消阴长)的虚寒证,宜用补阳治之。这种治疗原则,称之为“阴病治阳”;又称作“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16. 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笔记(3) 李本强 五行学说、 1.五行学说应用于中医学领域,主要是以五行学说的基本规律来阐释人体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体表与内脏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的统一,从而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

管理学基础 知识点总结 组织是指为达到诸多目标或未来预期产出而在一起工作、相互之间协调行动的若干人。 管理(management)就是要既有效率又有效益地对实现组织目标所需的人力资源或其他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组织绩效(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是管理者在利用资源满足顾客需求和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中,在效率和效益上所表现出来的水准。组织绩效同效率和效益成正比。 效率(efficiency)指的是在实现一定目标的过程中,资源利用的程度或资源产出水平的高低。效益(effectiveness,也有译作“效果”或“有效性”)是衡量管理者为组织设定并努力要达到的目标的恰当程度,也指组织实现预定目标的程度。管理者所选择的目标是恰当的,并实现了这些目标,组织就是有效益的。效益效率2*2图表见P4 管理的四种智能: 1,、计划是管理者用以识别并选择适当目标和行动方案的过程。管理者计划工作的优略劣决定着组织的效率和效果,也决定了组织的绩效水平。(计划详述见P120计划的重要性…)计划的步骤(1)确定组织的使命和目标(2)制定战略SWOT(3)实施战略和变革组织 2、组织(organizing)是管理者用以建立工作关系结构,从而使组织成员相互影响和协作,由此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组织过程的结果是产生组织结构(organizational structure),即一个正式的任务系统和汇报关系系统,借助这样的系统可以协调和激励组织成员共同去实现组织目标。 3、领导领导要达成的效果是使组织成员具有高度的工作热情,对组织高度忠诚 4、控制在控制(controlling)过程中,管理者要评价组织实现目标的情况,以及为保持和提高绩效水平所采取的行动。控制过程的结果是要提高准确衡量和监控组织效率与效益的能力。 管理类型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基本概念、规律、公式要点背诵 一、机械运动 1、长度的测量: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长度单位: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 (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换算关系:1 km=100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2.时间的测量:秒表,停表。 单位:国际单位s,常见单位小时(h),分钟(min) 1h=60min,1mmiin=60s 3.参照物:作为标准的物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4.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v=s t 单位:m/s 1m/s=3.6km/h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在改变5.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二、声现象 1.声音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的传播需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声音传播的速度:”声速在固体中比液体中快,在气体中最慢。 4.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声音的粗细。频率越快,音调越高。频率是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声音的大小。物体的振幅的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另外,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5.超声波与次声波:大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 ,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分贝的符号为dB 。 6.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是: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7.声的利用:(1)、声能传递信息。(2)、声能传递能量。 三、物态变化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它的原理是利用了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