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保险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文献综述.

我国农业保险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文献综述.
我国农业保险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文献综述.

基金项目:本文受浙江省教育厅项目资助(20041410。

作者简介:沈蕾(1971-,女,汉,浙江德清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浙江财经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保险理论

与实务.

我国农业保险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文献综述

沈蕾

(浙江财经学院,杭州310018

摘要:农业保险的发展,对保障农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推动农业可持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对农业保险理论和实证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文章从农业保险产品的属性及其外部性、农业保险市场失灵及供需双方行为、农业保险的模式选择、农业巨灾风险管理四个方面对农业保险理论和实证研究的进展进行总结,并作了简要评价。

关键词:农业保险;市场失灵;模式选择;农业巨灾风险

中图分类号:F840.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67225557(20060120071203

一、引言

我国对农业保险的理论研究起始于1935年,以王世颖

(1935、黄公安(1936为代表的农业经济学家对当时国外农

业保险的运作制度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当时中国的具体情况,对中国农业保险的实施意义及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开始了农业保险研究的先河。然而,农业保险在

1980年代以前的研究由于各种原因而进展缓慢,直到1982

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重新开办农业保险业务之后,经济理论界对各种农业保险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试对

8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保险理论和实证的研究成果作一个系

统的回顾和评述。

二、农业保险产品的属性及其外部性

农业保险的属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只有明确了农业保险的属性才能解决农业保险的消费、供给和产品的最优价格和规模,以及农业保险公司今后的发展方向等问题。

刘京生(2000从商品性和非商品性的角度出发,提出农业既是基础产业又是弱质产业的现实决定了农民的产出效益同社会效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基于此,农业保险应具有商品和非商品两重属性。李军(1996撰文认为,农业保险的社会效益高而自身经济效益低的特点,反映它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同时它又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即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才能参加农业保险,所以,它应当属于准公共物品,而不属于私人物品。庹国柱、王国军(2002在李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农业保险的属性作了更深层次的探讨。他们提出,农业保险产品在直接消费上具有排它性,表现出私人物品的部分特征,但它同时又具备公共物品的大部分特征,体现在:其经营必须考虑规模经营,农业保险某些间接消费环节中的非

排他性,大部分农业保险产品不具有竞争性,农业保险具有成本或利益上的外在性,农业保险产品长期利益的不可计算性。得出农业保险产品是介于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之间的一种物品,但更多地趋近于公共物品的结论。陈璐(2004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农业保险属于混合产品中的第三种类型,即具有利益外溢特征的产品,是指农业保险产品所提供的利益的一部分由其所有者享有,是可分的,从而具有私人产品的特征,但其利益的另一部分可以由所有者以外的人享有,是不可分的,所以又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

虽然研究的角度各有不同,但都认同农业保险具有正外部性。李军认为,农业保险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农业保险在分散风险、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农产品总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有显著作用,因此对于保障农业的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有重要意义。同时,现阶段的农业保险正是存在着社会效益高而自身效益低的情况。庹国柱等人也赞同农业保险所带来的最终效益是外在的,是属于全社会的。冯文丽、林宝清(2004撰文提出,农业保险是一种具有正外部性的准公共产品,它的正外部性表现在农民对农业保险的“消

费”(或需求与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的“生产”

(或供给两方面,农民购买农业保险与保险公司提供农业保险,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可使全体社会成员享受农业稳定、农产品价格低廉的好处。以上种种关于农业保险属性及外部性的讨论,最终引出了农业保险应属于政策性保险的结论(郭晓航

1986;庹国柱和王国军2002;皮立波、李军2003;杨世法、王荫

祥、刘国祯1990;史建民、孟昭智2003;胡亦琴2003等。

三、农业保险市场失灵及供需双方行为

庹国柱和李军(2003从保险经营的角度出发,总结了我

第19卷第1期2006年3月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Journal of Jiangxi Finance C ollege V ol.19N o.1Mar.2006

国农业保险经营的六大矛盾,即(1农业保险的高费用、高费率与农民购买力较低的矛盾;(2农业和农业保险的较低预期收入与发展农业保险的政策目标的矛盾;(3农业保险利益的外在性与保险双方长远利益的矛盾;(4在较大范围分散农业风险的需要与试验范围狭小的矛盾;(5在较长时间里分散农业风险的需要与农业保险实验在一个地区不连续的矛盾;(6农业保险的政策性质与商业保险公司的经营目标的矛盾。

龙文军(2003从农业保险自然需求增加与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制度供给不足与加快农业保险事业发展的矛盾、农业保险业务增加与人才匮乏的矛盾、农业保险业务增加与农民逆选择增加的矛盾四个方面分析我国农业保险面临的困境。

冯文丽(2004认为,系统性风险、信息不对称和正外部性是造成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一般成因,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可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消除。在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失灵除这三大一般成因外,制度供给不足则是最根本的原因。

张跃华(2005通过对河南省11个村、600多户农民的有关农业保险问题调查问卷,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农业保险的需求不旺盛主要在于农业自然风险在农民生活中并不占有主要地位,一般农户农业收入比例的降低,以及农村人口年龄结构等因素的变化,使农业保险对农民的福利水平提高并不占有主要地位。

吴祥佑(2005提出,我国的农业保险是农业、保险业这两个弱质产业的“弱弱结合”,两个弱质产业的结合,使中国农业保险市场失灵具有显著的特殊性。即(1过大的人口规模放大了我国农业保险的正外部性;(2过低的农产品价格和商品化程度降低了农业险的“可保性”;(3过于追求G DP 增速的旧发展观使农业保险处被忽视的地位;(4农民收入过低,农险费率过高抑制了农业保险的需求;(5过小的经营规模加剧了农业保险信息不对称的程度;(6边际收益过低是农业保险供给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高利润险种的存在加速了农险资金的转移;(7农业的弱势地位表现在“人大”中就是农民代表们的“声音”过小,农业保险法迟迟不能出台;

(8政策性农业保险启动资金筹措困难;(9农业保险的供求曲线特殊。

归纳起来,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失灵以及农业保险供需双冷既有其一般性,又有其特殊性,一般性体现在系统性风险、信息不对称及正外部性等方面,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我国的农业保险是农业、保险业这两个弱质产业的“弱弱结合”,以及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的供给不足。

四、农业保险的模式选择

在我国农业保险的实践中,保险公司和政府为了寻求符合农业保险特殊性且又能使农业保险摆脱亏损困境的组织经营形式和制度,先后在各地进行了多种尝试。根据庹国柱和李军(2003所做的调查和概括,出现过或现存的组织经营模式大约有以下几种:(1商业保险公司的准商业性经营。

具体来说,就是由PICC的各所属营业机构直接向农户或农业企业出售农业保险单。政府的支持政策主要是允许这部分业务免交营业税。(2地方政府与商业保险公司联合共保进行带有一定营利性的经营。(3由地方政府或其部门所进行的政策性经营。这种模式是由不同的部门和地方政府试验的,有多种外在组织形式。(4农村保险相互会社的非营利性经营。(5农村保险合作社带有营利性的经营。目前理论界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整体框架持有以下几种主要观点:

1.“政府论”模式。即由政府出资设立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该模式的运行机制是:通过国家农业保险立法确定建立农业保险专项基金并实行法定保险的经营方针。建立事业性质的中国农业保险专业公司,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再保险,国家给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再保险以必要的优惠政策,各省、地、县设立中国农业保险专业公司的分支机构。同时也允许农村合作组织经营某些政策性农业保险,但必须按一定比例向农险公司再保(陈思迅、陈信1999。

2.“商业论”模式,即以商业性保险为主、政策性保险为辅的多家办保险的模式。所谓“商业性保险为主”,是指保险公司选择一定的农业险种,按照商业性原则进行经营;所谓“政策性保险为辅”,是指除了商业性农业保险外,允许少数经济发达地区的保险公司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开办政策性保险。

3.“相互和合作农业保险论”模式。该模式主张建立相互保险和合作保险组织为主体,其他保险组织形式作为补充的多层次农业保险组织体系,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刘京生2000,王兰芳1998,李勇杰2004等。

4.“过渡论”模式。谢家智、蒲林昌(2003认为,根据农业保险的特点和我国的国情,我国应该推进政府诱导型农业保险发展模式。政府诱导型农业保险发展模式既非商业化农业保险的发展,也非政策性和商业性的简单混合,是指政府从农业保险经

营主体中逐渐退出,让位于私人保险,同时改变政府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直接补贴的形式和手段,以建立对私人保险诱导机制为主,最终引导农业保险走上市场化的发展模式。王和、皮立波(2004认为,我国农业保险应实施“三阶段性”的推进战略:农业保险的发展初期可采用商业代理的方式,接着逐步过渡到国家政策扶持阶段,最终实现商业化经营。

5.“层次论”模式。作为第一层次的基础农业的保险策略应是政府介入的政策性保险,由政府财政补贴为主,农民缴纳少量保费为辅,成立灾害补偿基金,可采用强制参加原则。第二个层次上的农业是产值较高的养殖种植业,这一层次上的保险经营可属于市场行为,经营主体应归于商业保险公司,对农户采用自愿投保原则,政府给予商业保险公司一定的政策性优惠(陈舒2004。

6.“区域论”模式。谢家智(2003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结合农业风险区域化的特征,阐述了区域化是我国

27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年

农业保险发展的内在要求,并进一步深入研究了我国农业保险的区域化发展对策。

综合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现有理论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现实,笔者认为,有必要建立多形式、多层次、有重点的农业保险供给体系。

五、农业巨灾风险管理

很多专家一致认为,巨灾风险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瓶颈。那么,应如何化解、分散和转移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呢?理论界有以下几种解决方案。

1.利用再保险规避农业巨灾风险。再保险是各国规避农业系统性风险的最普遍做法,其实质在于:系统性风险使投保人的风险组合失效,但通过保险人的投保行为,寻求投保人之外的组合就可以分散系统性风险。因此,利用投保人之外的风险组合抵消系统性风险是再保险机制的实质。李有祥、张国威(2004认为,建立中国农业再

保险体系不仅是改变我国农业保险窘况的重要举措,更是使农业保险走向良性循环的制度安排;建立我国农业再保险体系框架,应主要从立法、建立主体、确定农业再保险的游戏规则和相应的优惠政策等方面给予考虑。

2.设立农业保险风险保障基金分散农业保险巨灾风险。经营农业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在超过一定数量的农业巨灾时,除了通过再保险分散农业巨灾风险外,也可通过成立一个机构进行巨灾分保,分担风险。例如,在全国设立一个农业保险风险保障基金,农业保险风险保障基金的成立可以考虑由国家财政支持和经营农业保险业务的公司相互筹集等方式多方共同筹集,对农业保险巨灾风险业务从政策上扶持,提供再保,运用市场化的方式,分担农业保险公司的巨灾风险。目前我国已经成立了专业农业保险公司,所以现在最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农业保险风险保障基金。如果不是这样,等到各个专业农业保险公司都成立了,再来考虑这个问题,有的专业农业保险公司或许早就被巨灾”消灭”了,因为没有那家公司能有办法自身实现农业保险巨灾分保。

3.农业巨灾风险证券化。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工具主要有巨灾保险期货,巨灾保险期权,巨灾债券,巨灾互换,看跌巨灾股权,意外准备期票等等。其中巨灾债券,看跌巨灾股权和意外准备期票属于融资型的证券化工具;而巨灾保险期货、巨灾保险期权等属于风险转移型的证券化工具。由于巨灾风险证券化需要成熟的金融市场、灵活有效的监督管理和完善的法制保障,目前在我国全面发展巨灾风险证券化并不现实。但发展巨灾债券只需要一定发展水平的资本市场,较好的监督管理,一定数量的机构投资者,有关的服务机构等,这些条件在短期内我国可以具备,因此我们可以以此作为我们解决农业巨灾风险的一种尝试(孙丽瑶2003,刘迪2004。参考文献:

[1]刘京生.中国农村保险制度论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2000,8.

[2]庹国柱,王国军.中国农业保险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M].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2.

[3]郭晓航.论农业政策性保险[C].北京举办的中国保险学会的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1986.

[4]李军.农业保险的性质、立法原则及发展思路[J].中国农村经济,1996,(1.

[5]王兰芳.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农业保险新体制[J].华东经济管理,1998,(1.

[6]龙春霞,姜俊臣.论农业保险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3,(3.

[7]冯文丽,林保清.我国农业保险短缺的经济分析[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6.

[8]陈璐.农业保险产品定价的经济学分析及我国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4,(4.

[9]皮立波,李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保险需求与商业性供给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3,(5.

[10]孙丽瑶.论构建我国农业巨灾债券保障模式[J].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3.

[11]龙文军.对当前中国农业保险面临的矛盾的认识[J].农业经济问题,2003,(4.

[12]谢家智.农业保险区域化发展问题研究[J].南方农村,

2003,(6.

[13]庹国柱,李军.我国农业保险试验的成就、矛盾及出路

[J].金融研究,2003,(9.

[14]史建民,孟昭智.我国农业保险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J].农业经济问题,2003,(9.

[15]谢家智,蒲林昌.政府诱导型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研究

[J].保险研究,2003,(11.

[16]陈舒.农业保险应分层次经营[J].中国保险,2004,(1.

[17]王和,皮立波.论发展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策略[J].

保险研究,2004年,(2.

[18]李有祥,张国威.论我国农业再保险体系框架的构建

[J].金融研究,2004,(7.[19]李勇杰.发展农业相互保险制度[J],上海保险,2004,(12.

[20]吴祥佑.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特殊性及对策[J],重

庆工商大学学报,2005,(1.

[21]张跃华,顾海英,史清华.农业保险需求不足效用层面的

一个解释及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

(4.

(责任编辑:张秋虹

37

第1期沈蕾我国农业保险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文献综述

湿地生态旅游研究的文献综述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湿地生态旅游研究的文献综述姓名: 朱清 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 旅游管理 班级: 41班 学号: 2224107 指导教师: 崔峰职称: 讲师 2007 年6 月30 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湿地生态旅游研究的文献综述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朱清 指导教师崔峰 摘要:当前被称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湿地是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多样性资源和矿产资源,还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湿地以其独特的自然和文化景观为湿地旅游提供了条件。本文归纳总结了国内学者对于湿地相关概念的研究、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研究以及目前我国湿地开发的个案研究,从而了解我国湿地生态旅游的现状与不足,为更好的实现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Studies on eco-tourism of wetlands Student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Zhu Qing Tutor Cui Feng Abstract:Nowadays, the so called “Rising Sun Industry” tourism has aroused extensive attention. Wetland is the highest ecosystem on productivity in the world, for it not only has abundant water resources, land resources, biodiversity resources and mineral resources, but also has tremendous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With the peculiar natural and culture landscapes, wetlands provide many advantages on wetland tourism.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omestic scholars researches on the concept about wetlands、the resources of wetlands tourism and the examples of wetlands tourism exploitation. On the basis of that, we can see the present conditions and disadvantages of domestic researches, and provide some advices on the protection of wetland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wetlands; eco-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和发展息息相关, 它不仅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多种资源, 而且具有巨大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旅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文献综述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文献综述 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它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导向器,它决定着财务管理主体的行为模式。确立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一直是国外财务学者关注的焦点内容之一,近些年我国财务学者也尽力探讨,力求找到既能符合财务活动的内在要求,又能衔接国家财务管理目标,并能满足企业各经济当事人经济利益的要求,实现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对此,回顾财务管理目标的发展,以指出财务管理目标的发展趋势。 一、财务管理目标发展述评 根据现有资料,对于财务管理目标的表述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利润最大化。这一目标是从19世纪初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渊源是亚当?斯密的企业利润最大化理论。有学者明确提出“用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理财总目标是一种客观的选择”(何清波、邢建平,1998),“国有企业管理目标的完整表述应该是:在履行足够的社会责任的基础上追求利润最大化”。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有其合理性。一方面,利润是企业积累的源泉,利润最大化使企业经营资本有了可靠的来源;另一方面,利润最大化在满足业主增加私人财富的同时,也使社会财富达到最大化。然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业主经营逐渐被职工经理经营代替,企业利益主体呈现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就不合适了。这不仅因为利润最大化概念含糊不清,没有反映出利润与投入资本的比例关系,还因为即使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如果未考虑到各种利益主体的合理利益,会影响未来企业经营资本的来源。 (二)净现值最大化。20世纪40年代末,西方财务界开始关注资本在企业内部的有效分配,以及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随着1951年乔尔?迪安(Joel Dean)的《资本预算》的出版,财务界开始讨论如何在各类资产间分配财物资源,以提高现金流动的净现值。如果一个企业所有各投资项目的净现值最大,企业的净收益就会最大。资本才能真正得以最大化增值。因此现值最大化被视为当时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这一目标考虑了时间价值对资本增值效果的影响,显然优于利润最大化目标,但并为从根本上克服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缺陷。 (三)每股收益最大化。20世纪60年代,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股份制企业的不断发展,每股收益最大化逐渐成为西方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这以目标在科学上更进了一步,因为这里的“收益额”有时间概念,且“每股”又有投入资本概念,它是一定时间内单位投入资本(每股,不是每元)所获收益额,充分体现了资本投入与资本增值之间的比例关系,但这一目标一是未能体现资本投入所面临的风险;二是没有考虑企业股利方针对股票市价的影响。如果企业的目标只是为了每股收益最大,企业就决不会支付股利。

保险精品合同订约过程中的说明义务之文献综述

保险合同订约过程中的说明义务之文献综述 摘要: 本文研究的主题是保险合同订约过程中说明义务的履行。文章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国内外保险合同订约说明义务的发展和沿革,通过分析我国现状,揭示出当下保险合同订立时保险人履行说明义务中存在主要问题,并借鉴其他国家相关规定,为我国保险合同订约过程中说明义务履行的完善提出若干建议,希望能为我国保险法事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关键词:保险法保险合同说明义务 [正文] 1前言 我国的保险消费者对保险行业的评价不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保险销售人员在销售保险过程中往往采取夸大保险责任或者不说明保险合同免责条款等方式诱使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虽然我国《保险法》已明确规定保险人在保险合同缔结过程中负有说明义务,但所谓“说明”或“明确说明”的标准并不清晰,缺乏可操作性。这一立法及后续修订并未杜绝保险销售中的销售误导现象,实践中,销售误导行为甚至呈愈演愈烈之势,保险业面临着严重的诚信危机。以中国保监会通报为例,2014年第一季度在有关寿险公司涉及欺诈误导的有约400个,占寿险公司投诉总暈的43.96%。参考域外保险法中有关保险人说明义务的立法实践和可能趋势,不断完善我国保险法有关保险人保险合同说明义务的规定将有利于切实保护投保人利益,发挥保险在人民群众生活中的正确功用,赢得保险业的国际竞争。 2主体 2.1历史发展 A.国外 a.英美法系 保险制度起源于英国的海上保险法,依据保险判例和交易惯例编制而成。在1906 年的英国《海上保险法》第18条中规定,保险人负有将所有重要事项公开的义务。曼斯菲尔德大法官在 1776 年“Carter v.Beohm”一案中指出“诚信义务对被保险人和保险人均有约束力,诚信义务禁止任何一方隐瞒其单方面所知道的信息,如果保险人隐瞒重要信息,

关于旅游广告营销策略的文献综述-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关于旅游广告营销策略的文献综述姓名: 韩露 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 旅游管理 班级: 旅游管理42班 学号: 2224228 指导教师: 刘庆友职称: 副教授 2007 年6 月30 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关于旅游广告营销策略的文献综述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韩露 指导老师刘庆友 摘要:旅游是一种基于精神需求而产生的活动,旅游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而精神需求在现代信息社会越来越需要大众化的广告来激发、引导。旅游产品的广告宣传是非常重要的沟通媒介,在旅游产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现代旅游业中,各种广告已经不是可有可无,而是非有不可,旅游广告的促销作用将得到越来越大的显现。但是,在旅游广告营销的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国内外研究者在这些方面进行了广泛而多角度的研究。本文在查阅中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梳理目前的研究思路,以便于明确研究现状,做出简要述评,从而能进一步探讨没有涉及到的领域。 关键词:旅游广告;影响;应用;问题;对策 The overview of marketing strategy of tourism advertisements Student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Han Lu Tutor Liu Qingyou Abstract: Tourism is one kind of activities which bases on the spiritual demands, and the tourism industry receives the social universal attentions as a sunrise industry. The spiritual demand needs stimulation and guidance of advertisements more and more in the modern information society. The tourism product advertisement is a very important communication medium, which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the modern tourism industry,each kind of advertisement is not dispensable,but indispensable, and the promotion function of the tourism advertisements will be more and more obvious. However, there are also some universal problems in the developing progress of the tourism advertisement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ers carried on in these aspects in widespread and thematic- angles. This article in consults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correlation literature in the foundation and combs the present mentality of research, make the situation of thread clear about the present research and makes the brief

企业财务风险及其应对文献综述

企业财务风险及应对探讨文献综述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专业200X级X班XX 指导老师XXX 目录 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财务风险基础理论研究在理论界,财务风险已经成为现在财务理论的核心内容,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财务风险与企业资金的筹措、运用、管理以及安全密切相关,它是从价值方面反映企业在理财活动里边以及处理财务关系中所遇到的风险。..........................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财务风险的概念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James C. Van Horn, John M. Wachowicz Jr(2001)在《Fundamental of Financial Management》里面更宽泛地说明了财务风险包括可能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以及由于使用财务杠杆而导致的每股收益变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财务风险的类型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财务风险产生因素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财务风险管理策略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于中小型企的业财务管理研究的文献综述

目录 1 研究背景 (1) 2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2) 2.1 国内相关研究概述 (2) 2.2 国外相关研究概述 (4) 总结 (5) 参考文献 (6)

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国家鼓励自主创业的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涌现。然后中小企业数量的增多,市场份额的增加,增加了其管理成本。包括企业自身管理成本及社会监督成本。一谈财务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和对企业管理的支撑作用,大家就有很多的共识,因为目前大企业较注重财务管理,中小企业人员较少,业务相对简单,应研究更适合其发展运用的管理模式,用低成本来达到较高效益。 在这种形势下,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俨然要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内相关研究概述 马长英(2011)提出:从投资、融资和营运资金管理三个方面,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直接关注中小型企业的“行为过程”,通过描述性统计方法,得出中小型企业财务行为特点,以及若干公司财务理论在中小型企业财务行为中的应用情况,并与刘力等人“公司财务理论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对比,为更加全面地进行财务理论研究和财务管理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1] 陈秀玉(2013)认为:中小企业型企业由于自身资金的不足,导致在财务管理信息化这块上,不管是在技术还是人力方面的运用少之又少。虽然近年来对于加强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是存在着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的。基于此,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结合多年在中小企业工作的经验及所在地区中小型企业关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际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优化当前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提供一定的参考及借鉴。[2]傅泉惠(2010)研究发现:我国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受到企业家个人意志影响,在财务管理上表现为缺乏财务战略意识、财务治理目标不明确、工作流程不规范以及现金管理意识不强等现象。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一体化,曾经作为中小型企业灵活经营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选择-文献综述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选择:一个研究综述(上) 2015-05-27 摘要:在中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失能、失智和高龄老人规模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选择问题的研究意义重大。已有文献虽然在研究方法和侧重点上各不相同,但有关制度选择的观点基本可以分为以社会保险为主体和商业保险作为补充、采取商业保险模式、采取过渡型长期护理策略三类。文章在对国内研究成果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借鉴美国长期护理商业保险规模有限的经验,对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选择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逆向选择,替代品 在国际上,较早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发达国家,大多采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化解老年人长期护理费用的风险,如美国、德国和日本等。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失能、失智等有长期护理需求的老年人口规模日益庞大,中国老年人、家庭和社会面临严重的长期护理风险。因此,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势在必行。 一、概念界定与研究内容 (一) 概念界定 美国是较早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国家之一,美国健康保险学会对长期护理给出了明确定义:“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地为患有慢性疾病,如早老性痴呆等认知障碍或处于伤残状态下,即功能性损伤的人提供的护理。它包括医疗服务、社会服务、居家服务、运送服务或其他支持性的服务。”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长期护理是指由非专业照料者(家人、朋友或邻居等)和专业照料者进行的照料活动,以保证自我照料能力不完全的人的生活质量、最高程度的独立生活能力和人格尊严。这两个定义都强调长期护理的目的是对患慢性疾病或丧失日常生活能力的人进行修复和修补,并不是指治愈疾病或保全生命。与慢性疾病的治疗不同,长期护理旨在为失能、失智或半失能、半失智等失去或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人提供支持性服务,尽可能持久地维持和增进患者的生理机能,保证其生活质量。 长期护理通常是指老年人长期护理,周期通常较长,一般可长达半年、数年甚至十年以上,护理费用高昂。1988年有学者研究伤残老人护理的费用筹资和费用补偿问题(Alice等,1988)。较多是利用保险的大数法则机制分散老年人长期护理费用支付的风险。美国健康保险学会认为,长期护理保险是为消费者设计的,对其在发生长期护理时存在的潜在巨额护理费用支出提供保障。美国寿险管理协会和科隆通用再保险公司等也对长期护理保险进行了定义。纵观国内外机构与学者观点,长期护理保险是对因年老、慢性疾病等导致生活部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的护理费用进行的一种补偿。 (二)研究内容

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财务报表分析的文献综述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评价表

文献综述: 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财务报表分析的 文献综述 财务分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代表着企业的经营成果,还为企业以后的发展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财务分析是通过一系列分析技术与方法,对企业的各种能力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及时发现企业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为企业的管理者管理和决策的信息。这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分析过程,需要从各种复杂的信息中把握分析逻辑,形成分析框架,才能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另一方面,财务分析对于投资者和股东的未来投资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经营现状和未来发展。本文对哈佛分析框架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述评,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1 国外关于财务分析方法的研究 伴随着西方资本市场的发展,其财务分析方法日益完善,财务分析体系快速发展。学者们开始建立财务分析框架,以更好地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行分析。少数学者提出从筹资活动、经营活动和投资活进行财务分析。而绝大部分学者则是在财务分析的基础上逐步引进战略分析、会计分析和前景分析三个维度。一部分学者是从三个维度来构建财务分析框架的。以Salmi(1997)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从概论、会计分析和财务分析三个维度进行财务报表分析。而以Stickney(1999)为代表的学者则是从环境分析、会计分析和财务分析这三个维度展开。相比较而言,Stickney的尝试在原来两维度的基础上增加了环境分析,使得财务分析结果更为可靠。 还有一部分学者是从四个维度来构建财务分析框架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哈佛大学佩普(K.G.Palepu)、希利(P.M.healy) 和伯纳德(V.L.Bemard)(2000)在《运用财务报表进行企业分析与评估》一书中提出了哈佛分析框架。其提出了一种集战略与财务报表分析为一体的、更具实际应用效果的财务分析框架,即哈佛分析框架。该框架由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前景分析共四个部分组成。哈佛分析框架的战略分析模块对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进行了全面分析,不仅能发现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机会和威胁,更能从战略高度为企业发展指出方向。哈佛分析框架做到了结合企业外部经济环境与企业个体特征、行业经济发展状况、生合周期和获利能力等因素对企业进行综合评判,对于投资者

无土栽培技术文献综述

无土栽培技术 【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市场的需求,无土栽培作为一种高效、节能、无污染的规范化生产模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不同基质和基质配方对生长和营养价值有显著差异,选择合适的基质配方相当重要。无土栽培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强、品质好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简述了国内外无土栽培的概况,介绍了我国无土栽培的发展现状、优点、存在的问题和展望等,为推进我国无土栽培技术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无土栽培 1.无土栽培的定义 万军在科技创新导报上提出: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天然土壤栽培作物,而将作物栽培在营养液中,这种营养液可以代替天然土壤向作物提供水分、养分、氧气、温度,使作物能够正常生长并完成其整个生命周期。无土栽培技术从出现至今1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特别是近几十年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我国无土栽培技术在研究应用起步较晚,但较原始的无土栽培技术却有悠久历史。近几年我国无土栽培进入迅速发展阶段,无土栽培的面积和栽培技术水平都得到空前的提高。[1]魏明丽与王野在学术园地上提出:无土栽培学是研究无土栽培技术原理、栽培方式和管理技术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所谓无土栽培就是完全摆脱对土壤的依赖,根据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养分配置成营养液,供植物直接吸收利用。无土栽培以人为创造的作物根系环境取代了土壤环境,有效的解决了传统土壤栽培中难以解决的水分、空气、养分供应的矛盾,使作物根系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2]王桂云在科技信息上提出:无土栽培根据所用基质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砂培和水培。无土栽培是近百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栽培技术。使用天然基质(如砂、碎秸秆、锯末、草炭等)或人工基质(如岩棉、珍珠岩等)代替土壤.甚至不使用任何基质。运用营养液直接浸、喷植物根部。又称之为营养液栽培。无土蔬菜栽培不仅能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而且不占耕地,节省肥水,简化工序,有利蔬菜生产的现代化和自动化,目前,我国目前耕地面积约为18.26亿亩,相比1997年的19.49亿亩减少1.23亿亩。在我国当前人均耕地面积相对少、人口密度大、农产品需求旺盛的情况下,无土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利用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3] 2.无土栽培的特点 无土栽培技术的核心是用基质和营养液代替土壤,因此,利用无土栽培可以有效地克服设施栽培中土壤泛盐,土传病虫害和连作障碍,可以在不适于耕作的地方(如盐碱地、沙漠、海岛、阳台、屋顶等)周年栽培,较有土栽培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无土栽培不但可使地球上许多荒漠变成绿洲,而且在不久的将来,海洋、太空也将成为新的开发利用领域。其作为一项新的现代化农业技术,具备以下优点:科学调控,品质优良;吸收充分,操作简便;清洁卫生,病虫害少;栽培灵活,美化生活。无土栽培的优越性归根结底在于无土栽培所提供的营养的优越性,与土壤栽培相比,无土栽培以营养液的方式向植物提供的营养要比土壤提供的优越得多,其表现为:营养全面而均衡,营养的有效性高,供应充分、迅速等。[2] 无土栽培都是在温室、大棚内进行的。温室、大棚内的环境条件主要有光照、温湿度和气体等,与外界自然条件不同,需要人工加以调节,以适应园艺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这是无土栽培成败的主要技术环节。[4]

财务战略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云南财经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财务战略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专业:会计学 课程名称:财务管理理论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任课教师:刘静 开课时间:2014年9月 云南财经大学研究生部

财务战略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财务战略是整个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维持企业经营的正常运转以及提高资金运转效率的主要动力,在企业各个发展周期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随着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选择以及其与企业盈利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都引起了相关人士的关注。如何发挥企业财务战略在其整个企业经营中的作用,为企业的长远以及可持续发展发挥作用是企业财务战略在多年研究发展中面临的重大挑战。借以对企业财务战略相关研究的梳理,进一步不断的深入财务战略在企业各个层面的作用,不断突破财务战略对现有企业发展的影响力,促进企业全面,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企业发展财务战略环境 一.财务战略研究的发展历程 关于企业财务战略的发展渊源是随着企业战略发展而来,基于对企业战略的不断重视以及企业战略中财务分析的重要作用,财务战略才得以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部分被不断的细化和研究。 美国学者Ansoff 教授(1976)首次提出了“企业战略管理”之后,企业战略在企业大局发展中的作用不断的被研究界关注,在之后的14年,Tom Copeland (1990)学者再次指出,公司财务和战略伴随公司管理的不断发展已经在思维和行为上不断的得以融合和发展。[1]在此之后,西方学术界开始了对企业战略中财务战略的研究,财务战略在企业战略中发挥的作用不断的被提到了新的研究层面,关于财务战略的定义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完善。E.F.Harrison 与C.H.John (1985)等在《组织战略管理》一书中将财务战略定义为“企业为配合其发展与竞争战略的实施而须提供的资本结构与资金的计划”[2],。J.A.Pearce和R.B.Robinson(1988)在其《战略管理学》一书中提出了“财务策略”的概念,并指出企业财务策略包括资金筹集、资金分配(投资)与分红、营运资金管理三大方面[3]。我国学者杨学义, 武笑坷(2009)指出,广义的财务战略包括资金的筹集战略和所筹资金的管理战略, 狭义的财务战略仅指筹资战略, 包括资本结构、筹资来源和股利分配等政策。[4]之后随着对财务战略定义的越来越广泛

最新财务竞争力文献综述讲解学习

1、郭晓明(2004) 定义:企业财务竞争力是企业财务系统进行财务战略的选择结果。提出了识别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方法,并指出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应该是以财务竞争力最大化为目标的战略财务管理。 方法:根据己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线性加权的综合评价方法对财务核心能力进行评价。先通过专家对所选出的指标体系建立序关系, 根据重要性原则排序, 然后通过相邻的两个指标作出相对重要程度比较, 确立权重系数。最后通过线性综合的模型进行评价。 郭晓明(2004)引入企业能力理论,创新提出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其研究认为财务核心竞争力具有价值性、异质性、独特性、协同性的特征[31]。王艳辉、郭晓明(2005)指出企业财务竞争力是企业财务系统进行财务战略的选择结果。财务战略一旦选定,就意味着与企业的财务竞争能力连接起来,现代公司理财应实行战略财务管理,通过培育企业的财务核心竞争能力来实现企业财务竞争力最大化[32]。 出处:郭晓明.财务核心竞争力最大化—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新论.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19):26-27 王艳辉,郭晓明.企业财务竞争力与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4):10-12 2、郝成林(2005,2006) 定义:财务竞争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价值链或供应链企业群的资本投入与收益活动及其所产生的财务关系为对象,以市场竞争为动力,围绕获取企业竞争优势,努力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能力。财务竞争力也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构成要素:财务战略、理财能力、财务资源、财务执行力,各要素又可细分为若干个子要素,这些子要素共同发挥作用,就能对企业财务竞争力产生影响。 逻辑关系:财务竞争力=(财务战略+理财能力+财务资源)*执行 出处:郝成林,项志芬.财务竞争力及其构成要素解析.财会月刊(理论),2006(3):61一62 欧谨豪(2006) 定义:从企业并购的视角,认为企业财务竞争力可以定义为:企业在动态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以财务资源和财务能力为基础的有利于实现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整合性能力。一组分散的资源、能力等财务要素都不能称其为财务竞争力,只有将他们整合为有机的整体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才能形成有比较优势的竞争力。 出处:欧谨豪,刘雪辉.财务新视角下的企业财务竞争力研究.金融经济,2006(12):178一179 欧谨豪,基于并购的企业财务竞争力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5月:11 3、程燕(2009)朱晓(2007) 定义:企业正常运转的根本前提是企业财务竞争力,同时也是企业有效竞争力形成的必要条件。所谓财务竞争力是指一种以知识、创新为基本内核的, 公司理财专有的、优异的、扎根于企业财务能力体系中的、有利于实现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整合性能力, 是企业各项财务能力高效整合后作用于企业财务可控资源的竞争力, 包括财务生存力、财务发展力和财务潜力等层次。 特征:一是财务竞争力是战略性的财务能力。财务竞争力战略主要为差异化战略和协同性战略; 二是财务竞争力具有竞争意识。在竞争主体多元化、竞争对象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下, 企业财务竞争力必须培育竞争意识和树立核心竞争力的观念; 三是财务竞争力的目的是

保险类文献综述

国内外医疗保险欺诈研究现状分析 来源:网络转摘作者:林源点击:1730次时间:2011-8-16 12:28:12 一、引言 美国司法部于2010年7月16日宣布破获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联邦医疗保险诈骗案, 对94名嫌犯提出起诉, 其中包括医生、护士、诊所业主和管理人员等, 涉及金额高达2.51亿美元。这是美国医疗改革方案通过后联邦当局第一次彻查全国范围内的医疗欺诈行为。美国联邦政府多次表示, 打击医疗保险诈骗案, 是医疗保险改革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美国全国卫生保健反欺诈协会(NHCAA)估计每年欺诈造成的医疗费用损失至少3%或不少于600亿美元, 而美国政府和其他执法机构估计该损失高达10% 或1700亿美元(NH CAA,2005)[2]。在我国, 目前还没有完整的社会医疗保险欺诈统计数据, 不过自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以来, 诈骗医保基金的案件不断发生。据统计, 天津市医保结算中心仅2004年度累计拒付医疗机构不合理住院医疗费4666.1万元, 平均拒付率为4.01%, 涉及欺诈金额共计211.79万元[3]。 而新农合诈骗的现象更为严重, 出现了一些非常重大的诈骗案件, 如重庆秀山县一团伙一年半内欺诈450万元, 陕西省洋县妇幼保健院通过资料造假骗取38万元, 云南宣威市新农合管理办职工内外勾结骗取60余万元等。事实上, 医疗保健欺诈和滥用在许多国家每年都有数亿计美元的损失((USGAO,1992)[4];(https://www.360docs.net/doc/eb12672202.html,sseyet a,l 1997)[5]), 对医保基金安全构成了重大的威胁, 妨碍了各国医疗保险政策的实施。因此, 医疗保险欺诈已经成为各国非常重视的社会问题, 学者们也对医疗保险欺诈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尝试对国内外医疗保险欺诈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 希望引起我国各界对医保欺诈问题研究的重视。 二、国外医疗保险欺诈的研究现状 社会心理学界在20世纪40、50年代开始关注欺诈问题。目前,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欺诈的理论主要有人际间欺诈理论、欺诈识别理论、欺诈三角形理论、白领犯罪理论及欺诈防范理论等。这些理论都可以用来解释医疗保险的欺诈问题。不过, 针对医疗保险欺诈问题的专门研究, 主要集中在欺诈风险分析、欺诈风险识别、欺诈风险度量和反欺诈措施等方面, 而重点在欺诈识别与反欺诈的研究方面。 1.医疗保险欺诈的概念及经济学分析 关于医疗保险欺诈, 美国全国卫生保健反欺诈协会( NHCAA )的定义是:“个人或组织故意的欺骗或虚假的表述以使其本人或组织获得不法利益”。医疗滥用是指“医疗机构或医生提供的医疗服务与财政、商业及医疗实践不相一致, 或者未能满足卫生保健行业内公认的标准, 因而产生了不必要的费用[6] ”。欧洲医疗保健欺诈和腐败会议( 2005)中指出, 医疗保险欺诈是使用或提供虚假的、不正确的或不完整的陈述或文件,或者隐瞒了法律规定必须披露的信息, 以挪用或盗用他人的资金或财产, 或指定用途以外的其他滥用的不法行为[7]。 针对医疗保险欺诈, 一些学者还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 探讨其形成的微观机制。Arrow(1963)[8]指出: 由于健康和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以及高度专业化的医疗服务, 导致消费者和医疗服务的提供者之间信息的严重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医疗服务的供给方缺少内在的成本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产生了诱导性需求, 使得医疗费用上涨的趋势必然得不到有效控制。Martin Feldstein(1970)[9]、EvansR.G(1974)[10]认为由于医疗服务供方(医院)具有信息优势, 导致了供方道德风险- 诱导需求, 此时医院具有提供过量医疗服务的倾向, 还会创造额外的需求(Fuchs,1978)[11]。 2.医疗保险欺诈风险分析 医疗保险欺诈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修改或伪造医疗账单或其他相关资料; 过度的或不必要的治疗; 为没有提供的医疗服务支付费用; 伪造或夸大医疗事故等[12]。 医疗保险的欺诈主体: 医疗保险索赔过程中医疗服务提供商、投保人和保险人都可能涉及

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评价研究——基于省级数据的实证分析

目录 第一章引言 (1) 1.1问题的提出 (1) 1.2研究目的和内容 (2) 1.2.1研究目的 (2) 1.2.2研究内容 (2) 1.3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3) 1.3.1研究方法 (3) 1.3.2技术路线 (3) 1.4论文结构 (4) 第二章文献综述 (6) 2.1农业保险市场及其运作 (6) 2.2保险公司业绩和竞争力评价 (6) 2.3地区农业保险发展水平评价 (7) 2.4 地区农业保险发展影响因素 (7) 2.5评述 (8) 第三章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发展概况 (9) 3.1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概况 (9) 3.1.1 2004年以来农业保险发展概况 (9) 3.1.2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概况 (12) 3.2 典型省份农业保险发展概况 (15) 第四章保险公司财务业绩评价 (18) 4.1评价方法与数据 (18) 4.1.1保险公司财务业绩计算树 (18) 4.1.2数据来源与计算方法 (19) 4.2评价结果 (19) IV

第五章各省农业保险发展水平评价 (23) 5.1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23) 5.2评价方法与数据 (25) 5.2.1 评价方法 (26) 5.2.2数据来源及标准化 (27) 5.3评价结果 (28) 5.3.1主成分分析结果 (28) 5.3.2熵值法结果 (30) 5.3.3两种得分结果对比 (32) 第六章各省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34) 6.1分析方法 (34) 6.1.1模型假说 (34) 6.1.2实证模型 (34) 6.2.变量和模型设定 (35) 6.2.1 变量设定 (35) 6.2.2 模型设定和数据描述性统计 (37) 6.3 结果分析 (38) 第七章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41) 7.1研究结论 (41) 7.1.1保险公司业绩分析结论 (41) 7.1.2各省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分析结论 (41) 7.2政策建议 (42) 7.2.1提升保险公司业绩的政策建议 (42) 7.2.2促进各省农业保险发展的政策建议 (43) 参考文献 (44) 致谢 (49) 作者简历 (50) V

浅谈大足石刻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再开发利用

浅谈大足石刻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再开发利用 [摘要]为传承了千年的宗教摩崖石刻艺术作品群,大足石刻的存在不仅仅彰显着我国古代时期壁画雕刻艺术的巅峰,更忠实地记录了几千年来大足地区文化发展对壁画雕刻艺术的影响,是不可再生的亟待保护的珍稀旅游资源。本文聚焦大足石刻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和现状,深入分析了大足石刻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大足石刻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再开发利用的合理 化建议。 [关键词]大足石刻;旅游资源;保护与再开发利用 文献综述 大足石刻是具有极高历史研究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世界文化遗产资源。早在大足石刻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前,国内学者对于大足石刻的研究就已经开始了。例如在1996年,在全国第五届工程地质大会上,包括张赞勋、付林森、江 东云、姚金石等在内的几名学者就以《大足石刻风化物可溶盐形成及破坏作用机理》1为题提出了自己对于大足石刻旅游资源保护现状的研究与担忧,在深入分 析风蚀作用对于大足石刻旅游资源构成的破坏的同时,这几位学者从地质学专业的角度提出了保护大足石刻旅游资源的建议。 在相关的研究进入讨论阶段后,随着我国学者李永德和朱明(2001)关于FRP加固修复混凝土用粘结材料的研究成果的发布2,利用FRP加固修复混凝土用粘结材料对石刻雕像等艺术作品进行科学复原的可能性大增,而且,在敦煌等地壁画的修复工作在相关材料的支持下,有关利用FRP加固修复混凝土用粘结材料对大足石刻的艺术品进行修复和保护的研究正式展开。 事实上,为了更好地保护大足石刻旅游资源,我国学者不仅仅研究出了用 FRP加固修复混凝土用粘结材料对大足石刻的艺术品进行修复和保护的方法,我 1张赞勋.付林森.江东云.姚金石.大足石刻风化物可溶盐形成及破坏作用机理[C].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 集[A].1996. 2李永德.朱明.FRP加固修复混凝土用粘结材料的研究(2)浸渍树脂[J].化学建材.2001(05)

财务会计确认理论文献综述

财务会计确认理论文献综述 摘要:会计确认是会计基本程序的首要环节,没有会计确认,会计其他流程的工作就无法展开。会计确认基础理论决定了会计核算主体何时将本单位具体的经济业务记录为何种要素,从而准确、及时、有效的将信息提供给信息使用者这一基本目标。本文通过对会计确认的定义、财务会计的确认基础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的比较及其局限性的分析,提出对我国现行财务会计确认基础的改进。 关键词: 会计确认基础;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 一、会计确认的概念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首次对会计确认做出权威性定义,在其1984年发表的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的确认和计量》中认为,“确认是将某一项目, 作为一项资产、负债、营业收入、费用等等之类正式地记入或列入某一个财务报表的过程,它包括同时用文字和数字描述某一项目,其金额包括在报表总计之中。对于一笔资产或负债,确认不仅要记录该项目的取得或发生,还要记录其后发生的变动,包括从财务报表中予以消除的变动。”同时提出了会计确认的四个标准,即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可靠性。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1989年发布的文告《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也对会计确认进行了定义,认为“确认是指将符合要素定义和确认标准的某一项目列入资产负债表或收益表的过程,它涉及到以文字和金额表示一个项目并将该金额计入资产负债表或收益表的总额。”一个符合定义的项目应满足:(1)与该项目有关的任何未来经济利益极有可能流入或流出该企业;(2)该项目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的被计量。 我国对会计确认的研究始于20世纪 80年代,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葛家澍教授所提出的观点。他认为“所谓会计确认,是指通过一定的标准,辨认应予输人会计信息系统的经济数据,确定这些数据应加以记录的会计对象的要素,进一步还要确定已记录和加工的信息是否全部列人会计报表和如何列人会计报表”。同时还指出,“会计确认实际上要进行两次,第一次解决会计的记录问题,第二次

财务管理的文献综述

财务管理的文献综述 篇一:论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其对策——文献综述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研究文献综述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研究 西方财务管理的产生、发展是与股份公司的产生发展相伴随的。17、18世纪,随着资本的原始积累,金融业的兴起,生产规模的扩大,股份公司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典型的企业组织形态。尤其是19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欧美国家产业革命的完成,制造业迅速崛起,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生产经营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越来越多。股份公司得到了迅速发展,专业化的财务管理便应运而生。 企业则务管理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企业经营要求,遵循资本营运规律,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组织、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和监督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的总称。其基本特征是价值管理,管理的客体是企业的财务活动,管理的核心是企业财务活动所体现的各种财务关系。因此,企业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财务活动及其体现的财务关系进行综合性管理工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决定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和市场竞争能力,财务管理应当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因此,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强化企业财务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中心地位,让财务管理的方法和精神贯穿并

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对改善企业的生存条件,提高企业的经济实力,推动企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二、国外学者对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研究 第一个关于中小企业研究的学术性刊物是1952年在德国创刊的杂志Internationales Gewerbearchiv.Zeitschrift fur Klein und Mittlunternemen代表了中小企业研究工作的开端。之后英国,美国,加拿大,法国和意大利等欧美国家陆续创刊了一系列专门登载中小企业研究文章的刊物。此后出现比较有影响的国际学术会议如美国的Bobson 会议,瑞士的小企业周和国际小企业世界年会理事会等。实证方面的研究有Atherton 和Garson等完成关于零售业中小企业的研究,Taber 和Marberg 等分别以刀具和黄铜制品中小企业为对象的研究,Soltow在1965年对英格兰小规模金属制造企业和机械制造企业研究,最早解释了为什么有的小企业能够成长,这是一项在学术界有主要影响的工作,Vatter1970年研究了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的关系及其演进后得出:大企业形成美国工业的垄断核心,而“工业的剩余部分则散布在中小企业部门”的结论。 这些研究,被学术界认为是对中小企业的早期研究工作的一个部分。国外在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服务体系和相关立法工作方面比较完善,如美国的《小企业法》和《小企业技术创新法》,韩国,日本的《中小企业基本法》等。融资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