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生产管理与控制练习题

第四章 生产管理与控制练习题
第四章 生产管理与控制练习题

第四章生产管理与控制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工厂车间生产单一的某产品,车间共有车床50台,三班制,每班工作5小时,全年制度工作日为300天,设备计划修理时间占制度工作时间的20%,单件产品时间定额为1.5小时,那么该设备组的年生产能力是()件。

A、120000

B、60000

C、80000

D、40000

2、某钳工车间生产面积500平方米,单一生产产品A,单位面积有效工作时间为每日8小时,每件产品A占用生产面积2.5平方米,生产一件产品A占用时间为1小时,则该钳工车间的日生产能力是()件。

A、800

B、1200

C、1500

D、1600

3、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丁四种产品,各种产品在铣床组的台时定额分别为60台时、70台时、80台时、150台时;计划甲、乙、丙、丁四种产品年产量为170台、220台、300台、80台。如果该企业采用代表产品法计算生产能力,这四种产品中的代表产品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准时化(JIT)的基本思想是()。

A、一种彻底追求生产过程合理性、高效性和灵活性的生产管理技术

B、一个拉动式的生产系统

C、追求一种无库存的生产系统,或使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

D、只在需要的时刻,生产需要的数量的所需产品

5、丰田生产方式的核心是()。

A、自动化生产

B、准时化生产

C、标准化生产

D、柔性化生产

6、降低在途库存的主要策略是()。

A、缩短生产、配送周期

B、减少库存批量

C、尽量使生产和需求相吻合

D、使订货时间、订货量接近需求时间和需求量

7、按照ABC分类法进行库存控制,C类物资具有的特征是()。

A、库存物资品种累计占全部品种5~10%,资金累计占全部资金总额70%左右

B、库存物资品种累计占全部品种70%,资金累计占全部资金总额10%以下

C、库存物资品种累计占全部品种20%,资金累计占全部资金总额20%左右

D、库存物资品种累计占全部品种50%,资金累计占全部资金总额50%左右

8、根据库存控制的ABC分类法,对于B类物资在制定储备定额时应采用的方法是()。

A、经验估计法

B、加权平均法

C、线性规划法

D、经济订购批量

9、生产调度以()为依据。

A、生产作业计划

B、生产进度计划

C、生产控制计划

D、生产管理计划

10、生产计划编制的第一步是()。

A、综合平衡

B、调查研究

C、统筹安排

D、收集资料

11、大批大量生产企业进行产品生产进度安排的方法中,适用于社会对某产品需要不断增加的情况的是()。

A、各期产量年均分配法

B、各期产量均匀增长分配法

C、各期产量抛物线形增长分配法

D、各期产量U形增长分配法

12、某企业某年计划生产一种产品,该产品单价为1000元,单位产品的变动费用为500元,其固定成本为800万元,该企业产销量不赔的最低量是()件。

A、42000

B、24000

C、16000

D、8000

13、在企业生产计划指标中,工业增加值属于()。

A、产品品种指标

B、产品产值指标

C、产品产量指标

D、产品质量指标

14、按产品品种系列平衡法来确定的生产计划指标是()。

A、产品品种指标

B、产品质量指标

C、产品产量指标

D、产品产值指标

15、下列不属于生产进度控制的基本内容的是()。

A、投入进度控制

B、工序进度控制

C、出产进度控制

D、销售进度控制

16、通过获取作业现场信息,实时地进行作业核算,并把结果与作业计划有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及时提出控制措施。这种生产控制方式是()。

A、事前控制

B、事中控制

C、事后控制

D、全员控制

17、下列生产控制方式中,控制的重点是下一期的生产活动的是()。

A、事前控制方式

B、事中控制方式

C、事后控制方式

D、全员控制方式

18、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生产效率降低,查明原因是工序问题,随后进行工序优化,从而保证生产目标的实现。该企业的这些活动属于()。

A、生产计划制定

B、生产控制

C、生产调度

D、生产能力核算

19、下列生产控制指标中,实际值小于目标值即为达标的是()。

A、产量

B、产品合格率

C、工时消耗

D、劳动生产率

20、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全部生产性固定资产所能生产某种产品的最大数量或所能加工处理某种原材料的最大数量称为()。

A、管理能力

B、技术能力

C、生产能力

D、计划能力

21、生产能力的种类中,()为研究企业当前生产运作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战略提供了依据。

A、设计生产能力

B、查定生产能力

C、计划生产能力

D、预期生产能力

22、根据订货合同规定的交货期限,为每一批订货编制出产品生产进度表,然后根据各种产品的生产进度表,确定各车间在计划月份应该投入和出产的订货项目,以及各项订货在车间投入和出产的时间。这种安排车间生产任务的方法称为()。

A、在制品定额法

B、提前期法

C、生产周期法

D、实时调度法

23、适合于大批大量生产类型企业的生产作业计划编制方法是()。

A、在制品定额法

B、累计编号法

C、生产周期法

D、提前期法

24、某机床企业运用在制品定额法来确定各车间齿轮的生产任务。加工车间的出产量为42400个,废品及损耗量为1400个,期末在制品定额为4500个,期初预计在制品结存量3400个。零件库的半成品外售量为2000个。则加工车间的投入量为()个。

A、42700

B、43500

C、44900

D、46900

25、协调企业日常生产活动的中心环节是()。

A、生产计划

B、生产作业计划

C、生产进度计划

D、生产控制计划

26、节拍是()类型企业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重要依据。

A、大批量流水线生产

B、成批生产

C、小批生产

D、单件生产

27、在物料需求计划(MRP)的输入信息中,反映产品组成结构层次及每一层次下组成部分需求量的信息是()。

A、在制品净生产计划

B、库存处理信息

C、物料清单

D、主生产计划

28、在物料需求计划(MRP)中,记载产品及所有组成部分的存在状况数据的是()。

A、库存处理信息

B、产品出产计划

C、物流清单

D、主生产计划

29、对生产运作过程中各工序原材料、半成品等所处位置、数量、车间之间的物料转运等进行的控制称为()。

A、生产进度控制

B、在制品控制

C、生产调度

D、库存控制

30、在MRPⅡ上能解决“如果怎样,将会怎样”的问题,这反映了制造资源计划结构特点的()。

A、计划的一贯性和可行性

B、物流和资金流的统一性

C、数据的共享性

D、模拟的预见性

31、每次订购物料所需联系、谈判、运输、检验等费用属于()。

A、订货成本

B、沉没成本

C、仓储成本

D、机会成本

二、多项选择题

1、丰田公司的质量管理小组是公司内部的非正式组织,其特点有()。

A、自主性

B、稳定性

C、自发性

D、灵活性

E、持续性

2、企业的生产计划一般分为()层次。

A、中长期生产计划

B、战略生产计划

C、年度生产计划

D、季度生产计划

E、生产作业计划

3、生产计划指标主要包括()。

A、产品品种指标

B、产品质量指标

C、产品产值指标

D、产品产量指标

E、产品销量指标

4、生产进度控制的基本内容包括()。

A、投入进度控制

B、库存进度控制

C、工序进度控制

D、出产进度控制

E、销售进度控制

5、制定生产控制标准的方法一般有()。

A、类比法

B、分解法

C、定额法

D、标准化法

E、提前期法

6、生产能力按其技术组织条件的不同可分为()。

A、设备生产能力

B、查定生产能力

C、修订生产能力

D、设计生产能力

E、计划生产能力

7、与生产计划比较,生产作业计划具有的特点有()。

A、制订计划的人数少

B、计划期短

C、计划内容具体

D、计划单位小

E、计划更科学

8、适用于成批轮番生产企业的期量标准有()。

A、批量

B、节拍

C、生产周期

D、生产间隔期

E、生产提前期

9、制造资源计划(MRPⅡ)系统结构主要包括()。

A、供应链管理系统

B、计划和控制的流程系统

C、基础数据系统

D、电子商务系统

E、财务系统

10、企业资源计划(ERP)生产控制模块的主要内容有()。

A、供应链管理系统

B、主生产计划

C、物料需求计划

D、能力需求计划

E、生产现场控制

11、在丰田生产方式中,看板的功能主要包括()。

A、提升员工满意度

B、实施“目视管理”

C、防止过量运送

D、防止过量生产

E、显示生产以及运送的工作指令

12、下列因素中,影响设备组生产能力的有()。

A、时间定额

B、订单数量

C、产量定额

D、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

E、设备数量

三、案例分析题

1、某企业大批量、单一生产某种产品,该企业为了编制年度生产计划和季度生产计划,进行生产能力核算。该企业全年制度工作日为250天,两班制,每班工作8小时。其中已知:某铣工车间共有铣床10台,设备计划修理时间占有效工作时间的10%,单件产品时间定额为0.5小时;某钳工车间生产面积200平米,每件产品占有生产面积5平米,单件产品时间定额为2小时。

<1> 、该企业所核算生产能力的类型是()。

A、计划生产能力

B、查定生产能力

C、设计生产能力

D、混合生产能力

<2> 、影响该企业生产能力的因素是()。

A、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B、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

C、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

D、固定资产的数量

<3> 、该铣工车间的年生产能力是()件。

A、70000

B、72000

C、80000

D、87500

<4> 、下列措施中,能够提高铣工车间年生产能力的是()。

A、适当延长铣工车间每班的工作时间

B、增加铣工车间铣床的数量

C、通过挖潜,增加铣工车间生产面积

D、调配部分铣工至其他车间

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论述题_题库完整

论述题 1、某工件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缺陷的项目及其频数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排列图,并指出影响通行质量的主要因素。 缺陷项目统计表 项目断裂擦伤污染弯曲裂纹砂眼其他 频数10 42 6 90 18 20 14 解: 由图表可知影响通行质量的主要因素(A类因素)是:弯曲、擦伤、砂眼 2、某厂生产电路板元件,其中一关键电阻生产过程的计量数据如下:(抽样数据每五个为一组)0.5 0.8 1.0

1.6 0.9 ; 0.4 0.7 1.0 1.1 0.8 ; 0.7 1.3 1.0 0.6 1.5 ; 0.9 0.8 0.9 1.3 1.1作X -R 均值极差控制图,并判断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 n 4 0.729 2.266 0 2.282 5 0.577 2.089 0 2.114 解: 由上述图表可知X =0.945,R =0.8 每组大小n=5 由题目表中可知,n=5时,2A =0.577,4D =2.114 平均值X 控制图:CL=X =0.945 UCL=X +2A R =0.945+0.8*0.577=1.4066 LCL=X -2A R =0.945-0.8*0.577=0.4834 R 控制图:CL=R =0.8 UCL=4D R =2.114*0.8=1.6912 LCL=3D R (n ≤6,忽略)

由上图可知,过程处于稳定状态。 3、某厂建筑型材QC小组,统计了某月生产线上的废品,其结果如下:磕伤78件,弯曲198件,裂纹252件,气泡30件,其他42件。请画出排列图,并指明主要质量问题是什么? 解:

由图表可知,主要质量问题是裂痕、弯曲。 4、已知某问题的发生原因,作排列图 问题原因累计频数 原因1 106 106 原因2 46 152 原因3 18 170 原因4 12 182 原因5 10 192 原因6 6 198

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1、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框

2、 生产管理系统是针对制造型企业的生产运营而开发的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订单管理、生产计划管理、成本管理、物料需求计划、采购管理、

库存管理、付款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绩效等核心管理系统,实施生产管理系统能够提高了各组织部分管理的准确性,指导原材料定购,及时掌控各方数据信息,优化资金的合理使用,提高生产的效率和节省生产成本。 二、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需求分析

社会的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各企业都在加快建设特信息网络平台的步伐。企业在处理采购、生产、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等重要环节方面,正在逐步加强 对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和计算机的利用。在企业生产管理中,对可视化信息的 需求十分迫切。比如,在安全防卫方面,企业需要再厂区、厂房、仓库以及各 交界处实施全天候视频监控及预警、录像系统;监管人员需要及时掌握各厂房 车间的流水线的生产情况;领导层也有了解各生产环节实时生产情况,现场语 音交流指导和处理突发状况的需求。 此外,制造行业的人力成本不断上升,而且人工处理缓慢,出错率高,因此企业对于生产管理软件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通过实施生产管理系 统解决方案,不仅促进企业生产社会化自动化要求,也是企业发展、减少成本 需要。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的道路上,利 用生产管理软件来实现车间生产管理的信息化和生产管理的信息化,用生产管 理软件的精确管理控制代替手工的粗放式管理,更好的节约物料资源,降低产 品的成本,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不断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生产流程越来越复杂,使得企业越来越难以控制生产过程,对流程的 管理也随之缺乏灵活性;同时,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生产工人对所从事的生 产的全过程也缺乏了解,因此也缺乏改变已有条件的积极主动性。 现在,企业生产有一种趋势向小型化、自治化的制造和装配单元发展,生产管理系统的生产计划和控制可以只对制造或者其他部门规定某个时间段应 该完成的粗略生产计划;具体的生产调度,如技术、分配、质量管理等功能都 分开控制完成,企业可以采用生产控制方法可以减轻负荷。

4第四章 现代企业生产管理

第四章现代企业生产管理 了解生产运作管理的发展历史,熟悉生产管理的相关概念;掌握生产运作管理的定义,理解生产运作管理的目的和内容,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运作分类、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和空间组织;掌握网络计划技术、现代企业生产管理方式、5S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的定义、生产运作管理的目的和内容、生产计划与控制、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和空间组织、生产管理方式、5S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的目的和内容、生产计划与控制、生产运作、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和空间组织、生产管理方式、5S管理。 6课时 讲授+多媒体,案例、互动、启发式、提问式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生产管理概述 第二节生产过程组织 第三节生产计划与控制 第四节网络计划技术 第五节现代企业生产运作计划 第六节现代生产管理方式 第一节生产管理概述

本节主要内容 一、生产管理的概念;二、生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三、生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四、生产管理的内容;五、生产管理的任务;六、现代生产管理与传统生产管理的区别。 一、生产管理的概念 生产管理就是对企业生产活动的计划、组织、控制。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产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综合性的、系统的管理,也就是以企业生产系统作为对象的管理。所以,其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生产过程的组织、劳动组织与劳动定额管理、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生产控制、物资管理、设备和工具管理、能源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狭义的生产管理则是指以产品的生产过程为对象的管理,即对企业的生产技术准备、原材料投入、工艺加工直至产品完工的具体活动过程的管理。由于产品的生产过程是生产系统的一部分,因此,狭义的生产管理的内容,也只能是广义生产管理内容的一部分。狭义的生产管理主要包括生产过程组织、生产技术准备、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生产作业控制等。 二、生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1.生产管理与经营决策的关系; 2.生产管理与技术开发的关系; 3.生产管理与销售管理的关系。 1.生产管理与经营决策的关系

生产工艺流程及控制

第五章. 生产工艺流程及控制 本设计中的各个参数及控制参考特雷卡电缆有限公司技术部有关技术文件,相关标准和生产实践总结. 一.拉制 此电缆所用圆铜杆有两种规格PE线芯用TR2.58mm和主线芯及N线芯用TR2.25mm,均在十三模大拉机LHD3/13上生产. a: TR2.58mm 原材料用的为TR8.0mm的软铜杆,其拉制配模为: 8.0, 7.00, 6.04, 5.26, 4.62, 4.08, 3.63, 3.22, 2.86, 2.60 偏差为±0.03 mm.之所以最后一道模具的标称值比实际生产值大0.02mm,是因为在拉制退火过程中由于张力的存在会引起一定的缩径,只要控制好收线张力就行了.生产中的各个主要参数可设定如下: 退火电压: 44V 收线速度: 8m/s 收线张力: 0.25MPa 退火蒸汽保护: 0.1~0.6MPa 收线装置: 收线盘: PN500 收线框: Φ800×Φ500×1250 建议使用PN500的收线盘,为了以后的绞丝生产. b: TR2.25mm 进线直径为Φ8.0软铜杆,配模值为: 8.0, 6.70, 5.71, 4.88, 4.21, 3.66, 3.21, 2.81, 2.57, 2.27

其它参数和控制如下: 退火电压: 45V 收线速度: 8m/s 收线张力: 0.25MPa 退火蒸汽保护: 0.1~0.6MPa 同上建议使用PN500的收线盘,为了后道工序. 在断线或铜杆首尾焊接时要保证接头处焊接牢固,以免生产中断线给生产带来不便,降低生产率(两铜杆要融化均匀,无杂质,然后加热重新结晶后表面处理平整方可生产). 生产中常见的质量问题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如下:

{生产计划}第三节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总体模型

{生产计划}第三节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总体模型

第三节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总体模 型 作者:马士华 一、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集成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的总体构想 在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的集成研究中,到目前为止,较完善的理论模型是马士华教授于1995年提出的一个三级集成计划与控制系统模型,即把生产计划(MPS)、物料需求计划(MRP)和作业计划三级计划与订单控制、生产控制和作业控制三级控制系统集成于一体。该模型的核心在于提出了制造资源网络和能力状态集的概念,并对制造资源网络的建立和生产计划提前期的设置提出了相应模型和算法,并在MRPII软件开发中运用了这一模型。在集成化供应链的概念没有出现之前,这一理论模型是完善的。但是理论总要随实际需求而不断发展,随着集成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出现,该模型对资源概念、能力概念的界定都没有体现出供应链管理思想,没有体现扩展企业模型的特点。因此我们需要研究出新的体现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思想的生产计划与控制

理论模型,以适应全球化制造环境下的全球供应链管理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要求。 (一)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中几个概念的新拓展 1. 供应链管理对资源(Resource)概念内涵的拓展传统的制造资源计划MRPII对企业资源这一概念的界定是局限于企业内部的,并统称为物料(Materials), 因此MRPII的核心是物料需求计划(MRP)。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资源分为内部资源(In-Source)和外部资源(Out-Source)。因此在供应链环境下,资源优化的空间由企业内部扩展到企业外部,即从供应链整体系统的角度进行资源的优化。 2.供应链管理对能力(Capacity)概念内涵的拓展生产能力是企业资源的一种,在MRPII系统中,常把资源问题归结为能力需求问题,或能力平衡问题。但正如对资源概念一样,MRPII对能力的利用也是局限于企业内部的。供应链管理把资源的范围扩展到供应链系统,其能力的利用范围也因此扩展到了供应链系统全过程。 3. 供应链管理对提前(Lead Time)概念内涵的扩展 提前期是生产计划中一个重要的变量,在MRPII系统中这是一个重要的设置参数。但MRPII系统中一般把它作为一个静

生产管理与控制

1.生产管理的意义 2 .生产管理与控制的要求 3.生产过程的组织与形式 4.生产进度控制 5.订单式生产管理形式 6.订单型生产基准日程表 7.生管人员工作之职掌 、生产管理的意议: 它是对企业生产活动进行计划、组织与控制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是实现生产计划的重要保证。 其目的为:确立生产计划并控制其生产过程,依据生产计划进行,以达成生产之目的(具体化为要求企业用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生产岀符合客人满意之质量数量的产品。) (生产的第一步就是计划,有计划才有生产,有生产就有管理,好的管理方法,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生产管理与控制的要求: (一)、计划性 生产要以生产计划为依据 ,服从计划的原则性,要围绕完成生产计划任务来开展控制工作,以保证生产计划的全面完成为目的,以计划指导生产。 (二)、统一性 生产必须高度地集中统一,实行统一指挥,防止各行其事,坚持三个重点,即坚持先重点后一般;坚持执行生产会议决议;坚持组织车间之间、工种之间的平稳。 (三)、预见性 生产制程管理与控制要以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所有生管人员应该具有技术和行为技能,,对生产可能会发生的问题,要及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对生产方面要有预见性预见性的提前安排,把生产中的矛盾和不平稳解决在萌芽时期,掌握生产的主动权。 (四)、及时性 生产计划执行过程中岀现的问题,发现的要早,查找原因要快,作岀判断要正确,采取措施要及时,而且要督促有关方面雷厉风行,迅速地解决问题,不要拖延、推托不管、回避矛盾或互相扯皮。 (五)、准确性 凭借可靠的数据,处理问题,指挥要准确。生管人员加强调查研究,经常深入生产第一线,掌据第一

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框

生产管理系统是针对制造型企业的生产运营而开发的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 统主要包括订单管理、生产计划管理、成本管理、物料需求计划、采购管理、库 * 希燮孜测 设计中心 <产品、工艺) 生产计划 贬会管逵 * 采嗚计划 〔采购 计划 资金菁求 计划 能力需求 计划 牝源零求 计対 主产线 {隨工 生产作业 计划 更量管逢 亘定资A 人员工资 圭龙成本 寿户誉至

存管理、付款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绩效等核心管理系统,实施生产管理系统能 够提高了各组织部分管理的准确性,指导原材料定购,及时掌控各方数据信息, 优化资金的合理使用,提高生产的效率和节省生产成本。 、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需求分析 社会的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各企业都在加快建设特信息网络平台的步伐。 企业在处理 采购、生产、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等重要环节方面,正在逐步加强对 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和计算机的利用。 在企业生产管理中,对可视化信息的需求 十分迫切。比如,在安全防卫方面,企业需要再厂区、厂房、仓库以及各交界处 实施全天候视频监控及预警、录像系统;监管人员需要及时掌握各厂房车间的流 水线的生产情况;领导层也有了解各生产环节实时生产情况, 现场语音交流指导 和处理突发状况的需求。 此外,制造行业的人力成本不断上升,而且人工处理缓慢,出错率高, 因此企业对于 生产管理 软件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通过实施生产管理系统 解决方案,不仅促进企业生产社会化自动化要求, 也是企业发展、减少成本需要。 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的道路上, 利用生产管 订单管理 作业指示 车间離 储区管理 设备管理 8$订单昨 xan 制HI 际 WKSttSSB AVI 壕冲删齟 iSfigffVESS? 的删整 工作胴般 柞1?标单豹8 自榊£1$ ma 砸时计 <4-HA l-W JW MB] gsat^H 脚T 草酣 低业计鵬产 SETH aas^it#) 作业拒示 生产 设备管 车间监控

生产质量管理控制简介

生产质量管理、控制简介 产品生产过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企业成功的四个因素项目、机遇、环境和管理。但品质无论何时都是企业管理的焦点和生命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其先决条件便是产品能被市场接受。在产品竞争的三大要素“品质、成本、交期”中品质排在首位;所以说一个企业要是没有品质,那便没有明天,可见品质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我公司产品能在市场中被接受;除不断加大品质的控制力度及品管人员的配备外;对品质的控制不仅着重于进料、制程的检验;更着重于品质的改善与提升,体现全过程“以预防为主”的思想。 品质控制的关键在于以下八大点,我公司严格按照以下八点以及ISO9001的要求严格执行;保证产品质量。 1.高阶管理层的重视:我们应在任何情况下避免“出货第一,品质第二”的经 营概念。 2.明确品质控制的职责、权限:在公司品质部拥有独立的品质判断权力。对品 质的仲裁权高于其他职能部门,品质控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制定产品的品质标准;(2)保持检验标准与品质标准的一致性;(3).采取纠正措施并追踪实施效果。 3.强调落实、执行:品质控制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人的执行程度。加强品质 执行者的品质意识与理念训练,有助于执行者对“品质控制”的理解和有效执行。 4.重视品质分析与总结:加强品质状况分析,总结有利于职能人员了解品质差 距原因,加强品质预防。 5.重视品质改善:品质改善是品质控制的目的。 6.品质改善循环及维护的执行。 7.开展质量评比活动:通过质量评比活动可以加强员工对品质的重视,推动品 管工作的顺利进行。 8.推行5S活动:推行5S活动可以使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保持良好的工 作态度。 品质检验控制具体实施职责如下:

生产工艺管理控制程序

生产工艺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建立与生产相适应的生产工艺管理制度,确保生产条件(人员、环境、设备、物料等)满足化妆品的生产 质量要求。特制订本程序。 2.适用范围 适应于各车间生产工序的工艺参数、材料、设备、人员和测试方法等所有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阶段。 3.职责 3.1计划:负责制订《生产计划》负责生产过程中的综合调度。 3.2生产部:负责生产动力设施及时供给合格的水、蒸压缩空气、空气、电力等资源;编制设备的操作规程, 设备维护保养; 负责按生产指令单,在规定的工艺要求和质量要求下,组织安排生产,并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 3.3仓库:负责按照生产派工单所开具的领料单进行原辅材料发放接收对各车间退回的物料做入库工作。 3.4技术研发部:负责生产工艺技术及半成品标准制定。在首次生产时进行指导。明确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 负责编制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 3.5质保部:负责所有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按品质标准进行检验 负责安排现场巡检员对生产现场的产品质量进行过程监督。 4.内容 4.1生产前的准备工作 1)计划调度员考虑库存情况,结合车间的生产能力,制订《生产计划》,经经理批准后,发放至相关部门作为采购和生产依据。 2)在确保每个生产订单所有原物料配套齐全后下达,生产车间根据生产计划制定生产指令,生产前由车间负责人下达批生产指令,包含批号、批生产量、执行标准、生产流程、生产配方等信息。 3)生产部根据周计划编制《车间每日作业计划》,车间主管/班长把计划分解到各小组或生产线直至各岗位,并对每日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 4)各车间均须严格按确定的日生产计划安排工作,一切有影响计划实施的因素或异常现象产生,车间主管需做有效的记录,每周统一汇总,报备生产部。 1)各相关责任人员根据生产需要,确认供给合格的水、蒸汽、压缩、空气、电力等资源,保障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转。

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的组织保证措施

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的组织保证措施 1 质量目标 按照施工招标文件要求,本工程质量要求是: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满足设计要求达到合格。 “建满意工程,创经典产品”是公司的质量方针;为此,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将严格按照现行相关规范和施工图纸规定精心组织施工,严格按照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的要求精心施工,以达到招标文件规定的质量目标。 2 工程创优计划 2.1 创优目标 确保全部工程达到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争创优良工程。 2.2 创优措施 1、本项目创优实行项目经理部、作业队、工班三级负责制,分别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2、加强创优的宣传教育,增强全员的质量意识。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工程创优,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开展质量教育,加强全体施工人员“以质创优,以优取胜”的观念,在施工生产中严格执行保证质量的各项规定、规范和标准。 3、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生产经理、工程部长、项目总工为副组长的创优管理小组,确保创优规划在施工现场贯彻执行。 4、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制定各项工程的创优措施,使各施工人员明确创优目标。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接受监理工程师的监督。 5、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施工质量检查制度,根据工程进展情况,按验收规范要求及时进行分项、分部和单位工程的检查评定。制定奖罚措施,做到质量体系严谨、责任明确、层层把关、奖罚分明,杜绝质量事故发生。 6、对购进的钢材、水泥等大批材料,逐批进行抽样检查,严格控制其质量。 7、认真贯彻实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深化全面质量管理,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执行行业标准,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使工程质量管理和工程质量整体水平不断稳步提高。 8、严格按试验规程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检查程序,使生产过程质量和产品质量处于受控状态,定期对各种试验仪器、计量器具和测量仪器进行检测,确保仪器精度,加

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一、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框

二、 生产管理系统是针对制造型企业的生产运营而开发的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

统主要包括订单管理、生产计划管理、成本管理、物料需求计划、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付款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绩效等核心管理系统,实施生产管理系统能够提高了各组织部分管理的准确性,指导原材料定购,及时掌控各方数据信息,优化资金的合理使用,提高生产的效率和节省生产成本。

二、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需求分析 社会的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各企业都在加快建设特信息网络平台的步伐。企业在处理采购、生产、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等重要环节方面,正在逐步加强对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和计算机的利用。在企业生产管理中,对可视化信息的需求十分迫切。比如,在安全防卫方面,企业需要再厂区、厂房、仓库以及各交界处实施全天候视频监控及预警、录像系统;监管人员需要及时掌握各厂房车间的流水线的生产情况;领导层也有了解各生产环节实时生产情况,现场语音交流指导和处理突发状况的需求。 此外,制造行业的人力成本不断上升,而且人工处理缓慢,出错率高,因此企业对于生产管理软件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通过实施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不仅促进企业生产社会化自动化要求,也是企业发展、减少成本需要。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的道路上,利用生产管理软件来实现车间生产管理的信息化和生产管理的信息化,用生产管理软件的精确管理控制代替手工的粗放式管理,更好的节约物料资源,降低产品的成本,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不断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生产流程越来越复杂,使得企业越来越难以控制生产过程,对流程的管理也随之缺乏灵活性;同时,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生产工人对所从事的生产的全过程也缺乏了解,因此也缺乏改变已有条件的积极主动性。 现在,企业生产有一种趋势向小型化、自治化的制造和装配单元发展,生产管理系统的生产计划和控制可以只对制造或者其他部门规定某个时间段应该完成的粗略生产计划;具体的生产调度,如技术、分配、质量管理等功能都分开控制完成,企业可以采用生产控制方法可以减轻负荷。 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工厂结构体系图

生产现场管理与质量控制

《生产现场管理与质量控制》课程标准 一、学习领域定位 《生产现场管理与质量控制》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它是一门基于职业和工作分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企业典型模具生产项目为载体,综合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模具生产与组织管理的基本工作能力。 二、学习领域目标: (一)专业能力 1.掌握企业管理基本知识,了解模具企业管理流程和管理方法。 2.初步具备模具生产组织管理、模具品质管理和模具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 (二)社会能力 1.具有诚信、敬业的良好职业素养。 2.养成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3.具有较强的安全、质量、效率、保密意识和环保意识。 4.培养沟通与协作能力。 (三)方法能力 1.具有信息查询、资料检索等工具应用的能力。 2.具有技术文件写作表达能力 3.具有不断获取新的技能和知识的能力。 三、学习情境设计 (一)学习情境设计思想 学习情境的设计是基于职业和工作分析,依据保证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及本课程教学目标要求涉及到的模具企业管理知识内容,设计了三个教学情境中,使学生掌握模具企业管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养成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 (二)学习情境课时分配

(三)学习情境描述:

四、课程考核 期末考核仍旧采用闭卷答题的方式。但卷面成绩仅占本课程最终考核成绩的50%,另50%由各阶段体验与分析项目成绩(附表1,占30%)及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附表2,占20%)来考核。 即;课程成绩(100%)=50%期末成绩+30%各阶段体验与分析项目成绩+20%过程考核 附表1:各阶段体验与分析项目(100%)所占分值比例如下: 五、教材 参考教材: 《现代生产现场管理》,张平亮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 参考书: 《生产运作管理》,程灏主编,科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第1版 六、教学基本条件 (一)教师专业背景与能力要求 具有一定的模具工程生产实际背景,系统掌握模具技术和企业管理技术知识,具有模具生产组织管理、模具品质管理和模具项目管理的能力,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与艺术。 (二)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实施本课程的教学,需要校内实验实训硬件环境应具备以下条件:

生产管理与控制(20201009230313)

1 .生产管理的意义 2 .生产管理与控制的要求 3.生产过程的组织与形式 4 .生产进度控制 5 .订单式生产管理形式 6 .订单型生产基准日程表 7.生管人员工作之职掌 、生产管理的意议: 它是对企业生产活动进行计划、组织与控制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是实现生产计划的重要保证。 其目的为:确立生产计划并控制其生产过程,依据生产计划进行,以达成生产之目的(具体化为要求企业用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生产岀符合客人满意之质量数量的产品。) (生产的第一步就是计划,有计划才有生产,有生产就有管理,好的管理方法,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生产管理与控制的要求: (一)、计划性 生产要以生产计划为依据,服从计划的原则性,要围绕完成生产计划任务来开展控制工作,以保证生产计划的全面完成为目的,以计划指导生产。 (二)、统一性 生产必须高度地集中统一,实行统一指挥,防止各行其事,坚持三个重点,即坚持先重点后一般;坚持执行生产会议决议;坚持组织车间之间、工种之间的平稳。 (三)、预见性 生产制程管理与控制要以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所有生管人员应该具有技术和行为技能,,对生产可能会

发生的问题,要及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对生产方面要有预见性预见性的提前安排,把 生产中的矛盾和不平稳解决在萌芽时期, 掌握生产的主动权。 (四)、及时性 生产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发现的要早, 查找原因要快,作出判断要正确, 采取措施要及时,而且要督促有关方面雷厉风行,迅速地解决问题, 不要拖延、推托不管、回避矛盾或互相扯皮。 (五)、准确性 凭借可靠的数据,处理问题, 指挥要准确。生管人员加强调查研究, 经常深入生产第一线,掌据第一手资料, 深入分析情况,抓矛盾, 抓问题, 找相关人员作协调处理。 三、生产过程的组织和形式 何为生产过程? 一方面是将原材料、燃料、设备、工具、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不断输入, 另一方面是将工业产品或工业性劳务不断输出的过程。 (一)、生产的组成部分 1. 生产前的技术准备过程。(如: 五金类产品, 生产前的模具研究与设计,生产前安装与调试。) 2. 基本生产。(如:五金冲压、铸造、烫板、烤漆等;组灯部的灯饰组装…… )。 3. 辅助生产(五金烤漆、电镀需用之吊具……) 4. 生产服务过程。(如:产品入库保管,运输与转发……)(二)、组织生产的要求 生产能够顺利进行, 必须使各生产阶段、各工序能够相互衔接、密切配合, 尽可能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 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1. 连续性。在时间上紧密衔接, 使产品处于运动状态,不是加工、检验, 就是运输, 不可无必要的停留或等待加工。 2. 均衡性。生产环节, 产品的投入、加工和产出都能按生产计划进行, 使各生产负荷均匀不会出现前松后紧, 时松时 紧的状况。 生产过程的组织形式有哪几种? (一)、空间组织 根据生产的需要, 设置空间场所, 建立相应的生产单位(车间、工序、班组)如:五金部, 按车间分有冲压课、焊接课、烫板课等; 按工段分烫板课有备料组、烫板组、全检等; 按班组分烤二课有喷漆班、后检、手工组、烘烤组等; 生产单位进行生产活动就需要进行空间组织。 1. 工艺专业化形式。按生产工艺性质设置生产单位, 同种类型的生产设备和同工种的工人, 对产品进行相同工艺的加 工。 2. 对象专业化形式。按产品零件、部件为对象设置生产单的一种形式。(如公司现分部门:五金部、玻璃部、陶瓷 部、树脂 部……进行专业化生产。) (二)、时间 组织根据各生产 工序之间的时间 上的合理衔接与

设计和制造及质量控制标准

附件07 设计制造和质量控制标准

目录7.1设计、制造标准 7.1.1 国外标准 7.1.2 中国国内标准 7.1.3设计 7.2设备制造 7.2.1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检验 7.2.2设备出厂前的检验 7.2.3设备到达安装现场的开箱检验

7.1设计、制造标准 二重集团(德阳)重型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卖方)对设备、备件、材料的设计、制造、质量控制和检验所执行的标准将与国际标准接轨。采用国际标准或相当于国际标准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在同类标准中应执行高档标准。 对压力容器、起重设备、环保设备、消防设备、防爆设备、锅炉等设备必须执行国家标准。 单位制度采用国际单位制。 7.1.1 国外标准 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 IEC 国际电气公司标准 VDE 德国电气工程技术人员规范 EURONORM 欧洲标准 DIN 德国工业标准 SN-200 德国西马克工厂标准 EN DIN 欧洲所涵盖的DIN标准 IEEE 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 IEC 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 JIS 日本工业标准 NFPA-12A 美国全国防火协会 ASMI 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 AGMA 美国齿轮制造商协会 ASME 美国钢结构协会 AISE 钢铁工程师协会 ANSI 美国国家标准协会 NEMA 国家电气制造厂协会 IPCEA 动力电缆绝缘工程师协会 7.1.2 中国国内标准 GB 中国国家标准 YB 冶金行业标准 JB 机械行业标准 EZB 二重标准 7.1.3设计

·卖方根据合同中规定的标准进行设备、备件、材料的设计工作(范围见附件三),对其承担设计任务的正确性负责。 ·卖方对提供的图纸、技术资料、技术标准及其与合同工程有关的有效文件的正确性负责。 ·买方有权对卖方所作的设计进行审查和提出修改、补充意见,卖方将积极合作,并充分考虑买方的意见和要求。买方的审查并不解除卖方对设计应承担的责任。 7.2设备制造 ·卖方对制造设备、备件、生产替换件、材料的质量、进度总负责。 ·买方有权对设备的设计、制造工艺规程、检验等内容和方法进行审核,并参与设备制造过程和出厂前的试验、检查。 ·卖方对设备制造将制订施工计划和质量控制体系,对进度和质量进行严格管理。 ·卖方将制订制造工艺:主要包含技术(图纸)、工艺准备、冶炼、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物理化学检验、机加工、另部件工序检验、组装、试运转、包装运输等。 7.2.1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检验 ·制造设备、备件的金属材料(包括黑色金属材料、有色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焊接材料、润滑材料等均有生产厂出厂合格证,卖方并应进行质量抽复查。在设备制造过程中,不使用锈蚀或有缺陷的材料。 ·对设备、备件、生产替换件的加工零件、材料应进行机械性能、化学成分、金相组织、硬度、裂纹、形位公差、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及某些特殊项目等进行检查。 ·所有焊接件的焊接工艺、焊接准备、施焊、焊件矫形、焊后热处理、焊后表面处理、焊缝质检和焊缝修补等工艺将必须执行有关标准。 焊接另部件均需采用数控切割或机加工下料,不允许有毛刺和不光滑、不整齐的边部。对焊接变形超差和不合格焊缝应进行处理。 ·对压力容器等类的焊缝必须进行探伤、拍片检查。 ·不锈钢管道全部采用氩弧焊打底焊接,各种管材接头处不允许有毛刺和焊渣,管子弯曲部位要圆滑过度,不允许有变形。 ·制造过程中各工序质量检验必须有记录。 ·设备的表面处理、防腐涂层:一般非加工面刷漆,加工面涂层保护。 买方有权派遣有关人员赴卖方设备制造现场对制造过程执行标准、质量控制、检验结果实行检查,如发现设备材料有缺陷或不符合规定标准和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有权提出整改,卖方将其整改。无论买方是否知道和是否提出要求,卖方将主动及时地向买方通报

生产管理与控制

1.生产管理的意义 2.生产管理与控制的要求 3.生产过程的组织与形式 4.生产进度控制 5.订单式生产管理形式 6.订单型生产基准日程表 7.生管人员工作之职掌 一、生产管理的意议: 它是对企业生产活动进行计划、组织与控制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是实现生产计划的重要保证。 其目的为:确立生产计划并控制其生产过程,依据生产计划进行,以达成生产之目的(具体化为要求企业用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生产出符合客人满意之质量数量的产品。) (生产的第一步就是计划,有计划才有生产,有生产就有管理,好的管理方法,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二、生产管理与控制的要求: (一)、计划性 生产要以生产计划为依据,服从计划的原则性,要围绕完成生产计划任务来开展控制工作,以保证生产计划的全面完成为目的,以计划指导生产。 (二)、统一性 生产必须高度地集中统一,实行统一指挥,防止各行其事,坚持三个重点,即坚持先重点

后一般;坚持执行生产会议决议;坚持组织车间之间、工种之间的平稳。 (三)、预见性 生产制程管理与控制要以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所有生管人员应该具有技术和行为技能, ,对生产可能会发生的问题,要及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对生产方面要有预见性预见性的提前安排,把生产中的矛盾和不平稳解决在萌芽时期,掌握生产的主动权。 (四)、及时性 生产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发现的要早,查找原因要快,作出判断要正确,采取措施要及时,而且要督促有关方面雷厉风行,迅速地解决问题,不要拖延、推托不管、回避矛盾或互相扯皮。 (五)、准确性 凭借可靠的数据,处理问题,指挥要准确。生管人员加强调查研究,经常深入生产第一线,掌据第一手资料,深入分析情况,抓矛盾,抓问题,找相关人员作协调处理。 三、生产过程的组织和形式 何为生产过程? 一方面是将原材料、燃料、设备、工具、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不断输入,另一方面是将工业产品或工业性劳务不断输出的过程。 (一)、生产的组成部分 1.生产前的技术准备过程。(如:五金类产品,生产前的模具研究与设计,生产前安装与 调试。) 2.基本生产。(如:五金冲压、铸造、烫板、烤漆等;组灯部的灯饰组装……)。 3.辅助生产(五金烤漆、电镀需用之吊具……) 4.生产服务过程。(如:产品入库保管,运输与转发……) (二)、组织生产的要求 生产能够顺利进行,必须使各生产阶段、各工序能够相互衔接、密切配合,尽可能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1.连续性。在时间上紧密衔接,使产品处于运动状态,不是加工、检验,就是运输,不可 无必要的停留或等待加工。 2.均衡性。生产环节,产品的投入、加工和产出都能按生产计划进行,使各生产负荷 均匀不会出现前松后紧,时松时紧的状况。 生产过程的组织形式有哪几种? (一)、空间组织 根据生产的需要,设置空间场所,建立相应的生产单位(车间、工序、班组)如:五金部,按车间分有冲压课、焊接课、烫板课等;按工段分烫板课有备料组、烫板组、全检等;按班组分烤二课有喷漆班、后检、手工组、烘烤组等;生产单位进行生产活动就需要进行空间组织。 1.工艺专业化形式。 按生产工艺性质设置生产单位,同种类型的生产设备和同工种的工人,对产品进 行相同工艺的加工。

如何做好生产质量控制

如何做好生产质量控制 生产质量控制的根本工作就是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和辅助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控制好这两个环节的质量,也就保证了生产的质量得以了有效的控制,具体的操作方法是: 一、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 它是产品质量直接形成过程,管理的重点是建立一个能够稳定地生产合格产品的管理网络,抓好每个环节上的质量保证和预防工作,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进行全面的控制,比如做到合理的安排时间、加强工艺管理、组织好技术检验工作、加强技术指导与培训、加强作业管理、掌握好质量动态、加强不合格品管理等。在组织生产作业时,应合理安排好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的加班,以免造成工人疲惫不堪而影响生产;在工艺管理方面,要严格工艺纪律,全面掌握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保证能力,使之经常处于稳定的控制状态,并不断地进行技术革新,改进工艺,必须认真搞好文明生产、均衡生产、合理配置工位器具,保证工艺生产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在组织技术检验工作方面,必须根据技术标准,对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以至工艺过程的质量都要进行检验、严格把关,保证做到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在制品不转序,不合格的半成品不使用,不合格的零件不装配,不合格的产成品不出厂,也不计算产值和产量;在技术指导和培训方面,重视技术和熟练工作技巧的指导和培训;在作业管理方面,要完善监督、检查制度、加强生产现场的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并追究责任人;在质量动态方面,要建立和健全质量的原

始记录,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对合格品的转序、缴库、不合格品的返修、报废,都要有记录、有凭证,并有质量检验员签证,对质量变动原因进行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对于不合格品方面,按不同情况分别妥善处理,建立、健全好原始记录,定期召开不合格品分析会议,分析研究,找出原因,从中吸取教训,采取措施,以防再度发生,建立包括废品在内的不合格品技术档案,实行工序质量控制。 二、辅助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这一环节包括物资供应、工具供应、设备维修等方面内容。在物资供应方面,要按质量标准验收进厂物料,加强运输和仓库管理,防止物料的错放、混放和变质,到货源处去调查和了解外购或外协物料的质量情况及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情况;在工具供应方面,要定期检验校正、保管和执行使用登记等;在设备修理方面,要依靠生产员工正确使用和认真维护保养,及时消除隐患,保证设备完好率在90%以上,成立专门的设备检修队伍来为生产服务,检修人员要经常巡回检查设备,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隐患问题,预防设备故障的产生,与线上员工相配合,正确使用和维护设备,以生产员工为主进行一级保养,以维修工人为主进行二级保养,对发生故障的设备进行修理要做到及时、迅速,并保证符合标准等。 当然,并非做好了以上两方面就可以保证质量问题万无一失了,毕竟还有其他许许多多外在内在因素会对产品的质量造成影响,需要靠管理员们灵活机动处理。

第四章-生产管理与控制(1)

第四章生产管理与控制 本章绝大部分是新增内容,主要讲述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生产控制、生产作业控制以及现代生产管理与控制方法。本章有很多计算内容,主要是针对制造性企业的生产运作的管理等内容。 第一节生产计划 考试目的:了解考生能否理解生产能力的含义、能否科学地进行生产能力的计算,能否掌握生产计划的内容、生产计划指标含义及制定计划的影响要素,并掌握生产计划编制的流程;是否掌握产品生产进度安排的常规方法。 考试内容:生产计划概述,具体包括生产计划的内容与影响因素,生产计划的编制、产品生产进度的安排。 一、生产能力 (一)生产能力概念 生产能力是生产系统内部各种资源能力的综合反映,直接关系着能否满足市场需要。企业的生产能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生产能力是指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综合。技术能力包括:人的能力和生产设备、面积的能力。 狭义的生产能力主要是指技术能力中生产设备、面积的数量、状况等能力。一般所讲的生产能力是指狭义的生产能力,即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全部生产性固定资产所能生产某种产品的最大数量或所能加工处理某种原材料的最大数量。 生产能力是反映企业生产可能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包括三个方面含义:(1)企业的生产能力是按照直接参加生产的固定资产来计算的。 (2)生产能力必须和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相联系。 (3)生产能力反映的是一年内的实物量。 【例题·单选题】企业在一定的生产组织技术条件下,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性固定资产所能生产某种产品的最大数量或所能加工处理某种原材料的最大数量是指()。 A.管理能力 B.技术能力 C.生产能力 D.固定资产生产效率【答案】C (二)生产能力的种类 生产能力按其技术组织条件的不同可分为设计生产能力、查定生产能力、计划生产能力三种。 1.设计生产能力。设计生产能力是指企业在搞基本建设时,在设计任务书和技术文件中所写明的生产能力。 2.查定生产能力。查定生产能力是指企业没有设计生产能力资料或设计生产能力资料可靠性低的情况下,根据企业现有的生产组织条件和技术水平等因素,而重新审查核定的生产能力。它为研究企业当前生产运作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战略提供了依据。 在企业确定生产规模,编制长远规划和确定扩建、改建方案,采取重大技术措施时,以设计生产能力或查定生产能力为依据。 3.计划生产能力。计划生产能力也称现实能力,是企业在计划期内根据现有的生产组织条件和技术水平等因素所能够实现的生产能力。它直接决定了近期所作生产计划。在编制企业年度、季度计划时,以计划生产能力为依据。 【例题·单选题】在编制企业年度生产计划、季度生产计划时,企业的直接依据是()。 A.设计生产能力 B.查定生产能力 C.设备生产能力 D.计划生产能力【答案】D (三)影响企业生产能力的因素 影响企业生产能力的各种因素很多,最主要的因素有:固定资产的数量、工作时间和生产效率。 1.固定资产的数量。固定资产的数量是指计划期内用于生产的全部机器设备的数量、厂房和其他生产性建筑的面积。设备的数量应包括正在运转的和正在检修、安装或准备检修的设备,也包括因暂时没有任务而停用的设备,但不包括已报废的、不配套的、封存待调的设备和企业备用的设备。生产面积中包括企业厂房和其他生产用建筑物的面积,一切非生产用的房屋面积和场地面积均不应列入。 【例题·多选题】确定计算生产能力时设备的数量应包括()。 A.正在运转的设备 B.企业备用的设备 C.正在检修、安装或准备检修的设备 D.因暂时没有任务而停用的设备 E.已报废的、不配套的、封存待调的设备 【答案】ACD 2.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是指按照企业现行工作制度计算的机器设备的全部有效工作时间和生产面积的全部有效利用时间。 3.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是指单位机器设备的产量定额或单位产品的台时定额,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产量定额或单位产品生产面积占用额。 【例题·多选题】影响企业生产能力大小的主要要素有()。 A.固定资产的数量 B.产品市场占有率 C.固定资产的成本 D.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 E.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答案】ADE (四)生产能力核算 企业生产能力的核算,是根据决定生产能力的三个主要因素,在查清和采取措施的基础上,首先计算设备组的生产能力,平衡后确定小组、工段、车间的生产能力,然后各车间进行平衡确定企业的生产能力。 1.单一品种生产条件下生产能力核算 对于品种单一、批量大的企业,生产能力常用产品的实物量表示,通常可以直接按设备组生产能力、作业场地生产能力的计算公式计算,对于流水线生产则可以依据节拍进行计算。 (1)设备组生产能力的计算 式中:M——设备组的生产能力; F——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 S——设备数量; P——产量定额(效率),也称“工作定额”,是在单位时间内(如小时、工作日或班次)规定的应生产产品的数量或应完成的工作量; t——时间定额,即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组织条件下,工人或班组生产一定产品或完成一定的作业量所需要消耗的劳动时间。 【例题1·单选题】已知设备组有机器20台(设备数量S),每台机器一个工作日的有效工作时间是15小时(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

软件质量管理与控制范文

第8章 软件质量管理与控制 第一章 8.1 目的 软件质量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分析质量要素和质量目标,制定合适的质量计划,整合技术评审、软件测试、质量保证、缺陷(或问题)跟踪等手段,保证软件开发质量。 第二章 8.2 关键活动与流程 软件质量管理的流程如图8-1所示,关键活动是“制定质量计划”、“技术评审”、“软件测试”、“质量保证”、“缺陷跟踪和问题跟踪”。 图8-1中,在技术评审、软件测试和质量保证活动中发现的缺陷和问题,都采用缺陷跟踪工具和问题跟踪工具来管理。 质量人员 测试人员 图8-1 软件质量管理的流程 该流程的主要工作成果见表8-1。 8.2.1 制定质量计划 质量计划是软件质量管理的行动纲领,通常由项目经理和质量人员共同协商制定质量计划。 如果机构有独立的质量人员,那么由质量人员起草《质量计划》,递交给项目经理和质量经理审批。如果机构没有独立的质量人员,那么项目经理兼任质量人员和质量经理的角色。 表8-2为《质量计划》的参考格式。

第三章 8.2.2 技术评审 技术评审的目的是通过同行专家对工作成果的评审进行讨论,尽早地发现工作成果中的缺陷,并帮助开发人员及时消除缺陷,从而有效地提高产品的质量。 技术评审的主要好处有: ☆通过消除工作成果的缺陷而提高产品的质量。 ☆技术评审可以在任何开发阶段执行,不必等到软件可以运行之际,越早消除缺陷就越能降低开发成本。 ☆开发人员能够及时地得到同行专家的帮助和指导,无疑会加深对工作成果的理解,更好地预防缺陷,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开发生产率。 理论上讲,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产品的所有工作成果都应当接受技术评审。现实中,为了节约时间,允许人们有选择地对工作成果进行技术评审。在制定质量计划的时候,应该确定技术评审计划。 技术评审是团体活动,一般地,机构没有专职的技术评审人员,当需要技术评审的时候临时组织人员就可以了。质量人员应当参与重要的技术评审会议,这样既监督了技术评审,又加深对工作成果的了解。 技术评审的一般流程如图8-2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