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及其风险防范

金融市场及其风险防范
金融市场及其风险防范

金融市场及其风险管理

一、中国金融市场的市场风险

市场经济是以公平竞争为基础,以金融为中心,以市场为核心的法制经济。金融市场是政府、企业、公众投资者、中介服务机构有机组成的、互相激励和约束的特殊市场,也是以资金盈余部门有序流向资金赤字部门的桥梁。资金盈余部门包括家庭住户、金融机构及一些有资金盈余的企业等公众投资者,中国现阶段主要是家庭住户(散户)投资者。资金赤字部门包括广大的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一方面,理性的公众投资者在金融市场提供资本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让资本价值最大化;理性的融资者在金融市场选择不同的金融品种进行有效融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融资成本。另一方面,任何金融市场投资者都将面临两类风险:一类是市场风险或叫系统风险,包括政治风险和利率风险。这类风险也与金融市场本身的成熟程度相关。市场越成熟,市场风险就越小,市场越不成熟,市场风险越大。市场风险的危害性特别大,一旦大规模发生,不仅给投资者带来极大的损失和伤害,而且给整个金融市场带来灾难性的破坏。广大投资者很难进行市场风险的管理,必须通过政府规范市场,打击恶意操纵市场的各种违规行为,进行综合治理,使市场在公开、公平、有序的条件下进行。另一类是股权风险或非系统风险,包括经营风险和违约风险等。公众投资者可通过分散投资组合等手段来控制和管理这类风险。中国金融市场是以计划经济体系向市场经济体系转型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建立起来的政策性很强的市场,发展时间很短,制度不健全,投机成份多,泡沫重、潜在的市场风险大,应认真研究和有效解决。

二、中国金融市场若干问题

1.企业融资方面的突出问题

(1)上市公司整体效益不高

中国上市公司是审批制。在选择的上市公司中,大部分是负债偏高的国有老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盈利创值能力强的民营企业比例不大。2001年上市企业利润比2000年普遍有所下降,今年还会降低,完全入世以后,中国企业竞争力还面临严重的考验。同时,产业导向不明确,结构不合理,上市公司退出机制不健全,只要有了上市权,无论绩优否均很难被市场淘汰。因此,上市公司看重的是上市后可获得融资成本很低的资金的权力,而不是获得增加公司创值和创利的竞争能力,导致了整个金融市场存在巨大的市场风险。

由于中国上市公司造假成本低,上市公司造假的面较大。虽然一些上市公司资本与利润不断增加,但能有效地保证企业投资的优化选择、提高资本效益的创值潜在能力显著下降。反映在一些公司“圈钱买利润”的资本粗放低效率行为不断加剧,使企业资本规模过度膨胀,远远偏离了其创值优化水平。企业为投资者所创造的利润收益小于资本的机会收益。这样,企业圈占的资本越多,广大投资者机会收益的损失越大,被耗掉的资本价值越高,投资者投资不带来潜在的创值收益,理性投资者必然放弃对公司长期投资而改为投机。所以,中国股市投机成份很重,市场风险日趋严重。

(2)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

根据资本成本构成理论及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内部融资所需时间、精力和其它融资成本远远小于外部融资所需时间、精力和成本。企业最优融资策略的顺序安排是:首先选择内部融资,然后选择外部融资。外部融资顺序中应首先是企业债券,然后才是股权融资,最后选择银行信贷。近年来,美国企业债券融资高达48%,股权融资占30%左右,两项融资占外部融资总额的78%左右,而银行信贷只占22%。而对中国企业来说,银行信贷高达82%,其它两项融资之和只占融资总额的18%左右。中国企业过分依赖银行,一旦企业资不抵债甚至破产,对银行的影响十分严重,从而加大了银行的市场风险。中国股市实行审批制,企业其它融资渠道不畅,大部份企业主要依靠国有四大银行贷款融资。在贷款的发放上,由于银行和企业都是国有的,

因此上级主管部门说贷给谁、贷多少,银行就贷给谁、贷多少。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和存在道德风险,银行不知道能否收回本息。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缺乏严格的信誉制度和项目审查制度,

有些贷款没有投入升值潜力大的项目,而直接流入股市,一方面增大了银行的资金风险和压力,

另一方面加大了股市的泡沫成份和市场风险。虽然有些上市公司创值创利能力不高,但有上市这个“壳”资源,很方便在金融市场融资。上市公司融资的使用效率不高,真正用于企业发展的资金只占融资的70%左右。一些企业将企业融来的宝贵资金又拿去炒作自己企业的股票,导致股市信息严重失真,股票价格大大偏离实际企业价值。按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0年每股收益计算,平均市盈利率高达40多倍。中国股市泡沫过多,投机成份过重,进一步加剧了股市的市场风险。

2.其它方面的问题

(1)不利于现代公司结构治理

现代企业的明显特征是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在委托—代理模型中,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国有股一股独大,不能完全实现政企有效分开,产权模糊,法人财产得不到保证,无法建立

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从而导致“委托—代理”冲突和内部人控制等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存在道德风险,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权益最大化和经理人员个人效用最大化不能得到有机统一。经理人想方设法做假账,虚报利润,在银行贷款和在股市上圈钱满足个人目前利益和效用,无须考虑企业长远利益和投资人的根本利益,导致企业利润严重下滑甚至资不抵债,加剧了整个金融市场的市场风险。

(2)不利于政府的宏观调控

金融市场除了企业融资、投资、资本经营等功能外,还应在国家产业结构、政策导向上起

到宏观调控和信号传递作用。中国银行公众存款余额高达8万多亿元,国家经过连续8次降低存贷款利率,目的是通过宏观调控将储蓄存款有效地转化为投资,特别是科技含量高的风险投资。一方面,中国金融市场风险大,为规避风险,公众投资者宁可将钱放在银行牺牲收益也不愿意冒极大市场风险在有限的金融市场投资。另一方面,作为上市公司的理性投资者,他(或她)的必然选择是放弃长期对企业投资,把资本转移到机会成本最低的地方,创造较高的收益。总之,中国金融市场规模小,品种不全,市场风险大,对政府经济政策不敏感,对经济结构

宏观调控传导作用不明显。

三、金融市场风险防范

1.尽快建立起金融风险预警系统

所谓金融风险预警主要是对金融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金融资产损失和金融体系遭受破坏

的可能性进行分析、预报,为金融安全运行提供对策建议。金融风险预警系统主要是指各种反映金融风险警情、警兆、警源及变动趋势的组织形式、指标体系和预测方法等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它以经济金融统计资料为依据,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是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和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一个健全的、良好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能够体现以下要求:能够充分反映全国、区域、地区经济金融运行和景气波动的基本态势;能够灵敏反映全国、区域、地区范围内金融风险的程度及变动趋势;能够完整地体现系统内各层次、各子系统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分工的要求,彼此不产生摩擦和重复;系统内组织体系健全,覆盖面广。

科学的金融风险预警体系,必须要设置可行的预警指标,而这些指标既能够体现适应性、

充分性、稳定性、一致性的特点,又能明显反映出预警对象的内容,并且能随着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对指标值作出相应的调整。预警指标的内容应该包括金融性技术指标、经济性技术指标和社会性指标;同时,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和不同的预警区间其预警指标的设置也应不同,指标的设置要考虑侧重点。一般来说,不良贷款率、资产流动比率、盈亏状况、资本充足率、内控完善程度、市场风险水平、股价变动、汇率上升等应是主要的预警指标。借鉴世界各国金融

风险防范经验,结合中国金融业的风险实情,我国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国家宏观预警系统、区域预警系统、地区预警系统。由于层次不同,不同层次的预警系统其指标也应有所不同。

目前理论界对金融危机预警系统的研究还不多,主要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传统的概率

分析法,另一种是最近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人员C.卡明斯基等人提出的信号分析法。此两种方法各有利弊。概率分析法是根据所构造的模型,将各种指标数值同时代入来计算危机发生的概率,因此具有结论明确的优点。但它不能说明导致危机的宏观经济问题何在,严重程度如何,因而不利于对危机的监控与预防。信号分析法则具有政策含义强烈的优势,能为危机预警系统提供明确监测范围与警戒区间,揭示危机发生的根源,为各国政府与国际社会进行监控、协调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提供了指南。但它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即不能明确地预测危机发生的概率,而这正是概率分析法所具有的特点。因此,若能将这两种分析方法结合起来,便能优势互补,使金融危机的监测工作日臻完善。

2.提高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

国际上金融监管当局把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性作为一项重要的监管内容,巴塞尔1988年协议还把资本金与风险资产比例达到8%作为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目标,要求在1992年底达到这一目标。在国际上若一家国际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低,就可能在业务上受到歧视,这包括被评级机构评为低级或降级,使其在金融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金融监管当局将限制其业务范围及分支机构的扩大。与国际上的作法相比,我国近年来虽然强调了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但还存着较多的问题。第一是资本充足率不充足。以银行业为例,我国工、农、中、建、交五大商业银行除交通银行外,其他银行的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均未达到8%的要求。并且我国银行中主要是核心资本,附属资本如资产重估储备、未公开储备、呆帐准备等几乎没有。造成我国金融业资本充足率低的原因:(1)机构设立之初国家拨付的资本金就不足;(2)筹集资本金的渠道过窄,多年来财政入不敷出,已无力向金融机构增拨资本金,而金融机构的股份制又不发达,不能很好地利用增资扩股的方式扩充资本金;(3)金融机构盈利水平低或者虽有盈利但要上划财政,无法转增资本金。第二是人们对资本金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有些金融机构在资本金极低或资本金已为负值的情况下仍在经营运作。第三是金融机构的透明度低,低资本充足率并不影响其在金融上的融资活动。第四是社会公众的金融风险意识弱,有相当多的人认为任何一个金融机构都是国家办的,都无破产之虞,故对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漠不关心。

我国金融机构的低资本充足率以及补充渠道狭窄使我国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减弱,必须加以解决。由于资本充足率等于资本与风险之比,故可采用分子法和分母法或二者同时并用来解决。采用分子法即设法拓宽资本金的筹集渠道:(1)政府可发行一些金融债券,将所筹资金作为资本金拨付给金融机构;(2)单一国有制的金融机构要进行股份制改造,吸收法人、个人入股,这是最重要、最可行的增资渠道;(3)将银行承担的,由国家直接提供资金来源的一些政策性贷款纳入银行资本金的计算范围;(4)财政要适当让利,使金融机构业有较多的盈利,转增核心资本。采用分母法就是强制性地、适当地延缓资本不足的金融机构的资产增长速度,使资产增长速度慢于资本扩张速度,以此提高资本充足率。同时要进一步大力推广增加担保、抵押放款,减少信用放款,以及要求金融机构较多地购置国债资产等降低风险资产数量,从而因风险资产的降低而相应提高资本充足率。也可以将分子法和分母法同时并用。

3.加快化解金融业的不良资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金融业机构种类、资产规模的扩大,长期积累且最难化解的一个问题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这就是金融业资产质量问题。近几年来,我国银行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中长期资产信贷质量持续下降,成为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最突出的风险。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逾期、呆滞、呆帐贷款占全部贷款的余额接近28%。分地区来看,不发达地区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明显高于发达地区,有的高达45%还多。1998年,我国国有银行

不良贷款,大体上有9000亿元左右,并且资产信贷质量仍在下降,特别是有许多地区银行上报的不良贷款统计数据是经过处理的,实际统计数字还要大。据调查,在我国现有的银行贷款中, 20%本息收不回,30%只收息不能收本,只有50%左右的贷款才能较正常地周转收回,这种状况若持续下去,必然使国有银行资产大量变成低质量和无法收回的软资产。另外,信贷质量下降的另一表现是,国有商业银行应收未收利息大量增加,目前累计达数千亿元。同时,我国银行的财务风险增大。主要表现在,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严重不足和经营利润虚盈实亏两方面。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足6%,已经低于8%的国际最低标准,由于银行的资产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其资本的增长速度,资本充足率还将继续下降。另一方面,自1993年以来,财务制度将巨额的银行应收未收利息作为收入来反映,造成部分银行虚盈实亏。如建设银行总行反映,虽然从1993年以来帐面上年年有利润,但若扣除应收未收利息划作收入部分,实际年年都亏损。资本金比例过低和经营上的虚盈实亏,导致国有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每况愈下。

4.积极参与和组织国际性货币联盟

在开放经济中,这一措施安排是十分必要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盟等对其成员国负有提供金融援助的责任,在某个成员国出现汇率动荡等金融危机而本国不能有效应付的情况下,可以请求这些国际性货币联盟予以援助和支持。这是防止金融危机加剧或处置金融危机的一种制度选择。1994年末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平息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7国给予的一揽子援助是分不开的。美联储与14个国家的中央银行与国际银行都签订了外汇互换协议,在困难时获取外汇资产,以影响国内的流动性。1996年亚洲7国中央银行签订美元国债回购协议,承诺对协议国在外汇储备流动性不足时进行援助和支持,中国人民银行作为签约行,进入地区性中央银行合作序列。中国虽然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但还应该立足自我应付和处置金融危机。

5.加速企业制度性变革,降低企业负债率

国有企业的大量不良债务形成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增大了国有银行的风险。防范与控制风险应着重解决企业的不良债务问题。企业债务问题的重要性不仅是债务率高低的问题,不仅在于与国际上企业一般负债率50-60%相比,国企负债率达到8313%,也不仅在于要将债务率降至国际水平目前尚缺乏近2万亿资金,而是在于企业的负债成本8%与资本收益4%悬殊的对比,在于造成越生产越亏损,债务越积累的恶性循环的企业制度。因此,商业银行系统性信用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必须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应加快效益好、有发展潜力的国有股份制改造步伐,以实现其经营机制的转变,对已完成股份制改造的企业完善其法人治理结构,以减少由国有资产代表缺位造成的内部人控制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6.加快金融体制转轨步伐,改革国有专业银行

产权制度允许公有法人参股银行,既充实资本金,又有助于培育具有独立财产权利的、按市场原则经营资金的商业银行。在向新体制转轨的过渡期中,通过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实现银行债务重组,增强银行资金的流动性与支付能力,通过允许商业银行发行长期债券,增加附属资本比重,提高资本充足率来防范风险。

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教材

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及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国际金融界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金融体制也得到进一步完善,但金融风险也较突出,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金融业审慎经营和监管,不断提高风险管理与化解水平,维护国家金融的安全。 一、我国金融风险的种类及表现形式 按照风险来源的不同,金融风险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市场风险 它是由于市场因素(如利率,汇率,股价以及商品价格等)的波动而导致的金融参与者的资产价值变化的风险。这些市场因素对金融参与者造成的影响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通过对其竞争者,供应商或者消费者所造成的间接影响。 (2)信用风险 它是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的违约(无法偿付或者无法按期偿付)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几乎所有的金融交易都涉及信用风险问题:除了传统的金融债务和支付风险外,近年来随着网络金融市场(如网上银行,网络超市等)的日益壮大,网络金融信用风险问题也变得突出起来。 信用风险仍然是中国金融业面临的最主要风险。贷款和投资是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活动。贷款和投资活动要求金融机构对借款人和投资对象的信用水平做出判断。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金融机构的这些判断并非总是正确的,借款人和投资对象的信用水平也可能会因各种原因而下降。因此,金融机构面临的一个主要风险就是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即信用风险。在经营过程中,如果金融机构不能及时界定发生问题的金融资产、未能建立专项准备金注销不良资产,并

且未及时停止计提利息收入,这些都将给金融机构带来严重的问题。除银行类金融机构面临很高的信用风险外,近几年我国证券类金融机构面临的信用风险也日益突出,相当部分证券公司的资产质量低下。所以,信用风险仍然是目前我国金融业面临的最主要风险。 (3)流动性风险 它是金融参与者由于资产流动性降低而导致的可能损失的风险。当金融参与者无法通过变现资产,或者无法减轻资产作为现金等价物来偿付债务时,流动性风险就会发生。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来源于两个方面:负债方和资产方。由负债方引起的流动性风险主要源于商业银行很难在不受损失的情况下变现资产或者被迫以较高成本融入资金来满足负债持有人即时提取现金的需求;资产方引起的流动性风险是指表外业务的贷款承诺 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展,利率水平逐步由市场的资金供给和需求决定。利率市场化将对企业和居民的融资和理财行为产生深刻影响,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例如,当预期利率要下降时,为了减少财富的损失,此时居民储蓄存款会相应增加,而贷款则会因为未来成本的下降而转为在未来进行,此时贷款需求减少,这时银行一般不会产生流动性风险;而当居民和企业预期利率上升时,为了减少未来融资成本,现时企业的贷款需求会突然放大;而居民的储蓄意愿会向后推迟,造成银行的预期资金来源减少,从而造成银行流动性供给不足,产生流动性风险。此外,当银行存在资金利率缺口时,利率的变化将会对银行利率资产和负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银行的资产负债流动性。 (4)操作风险 它是由于金融机构的交易系统不完善,管理失误或其它一些人为错误而导致金融参与者潜在损失的可能性。目前对操作风险的研究与管理正日益受到重视:从定性方面看,各类机构不仅通过努力完善内部控制方法来减少操作风险的可能性;从定量方面看,它们还将一些其它学科的成熟理论(如运筹学方法)引入到了操作风险的精密管理当中。

以党建为核心的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b15521446.html, 以党建为核心的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研究 作者:马群 来源:《新一代》2019年第07期 摘要:银行作为金融事业的专业机构,想要得到更好地发展,需要注重风险控制,积极 开展党建工作。本文先从党建工作对银行防范金融风险工作开展的意义入手,接着阐述了银行防范金融风险党建工作开展措施,最后总结了全文,旨在为推动银行得到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银行;防范金融风险;党建工作 党组织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想要经得起历史的校验,需要坚决做好风险防范工作,积极开展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只有明确金融风险防范,积极开展党建工作,才可推动银行得到更好地发展。本文主要研究以党建为核心的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管控,详细分析如下。 一、党建工作对银行防范金融风险工作开展的意义 金融属于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这无疑决定了党建工作在金融业中的重要性。通过积极开展党建工作,能够促使金融业满足时代发展需求,通过建设学习型政党,能够实现党建水平的提升,以此为银行发展提供支持。 银行通过积极开展党建,能够促使银行金融业处于前沿,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方向。金融业属于党组织执政的基础,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核心力量,为更好的满足群众利益要求,促使金融业朝着正确方向发展,银行需要贯彻党组织方针,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推动银行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银行防范金融风险党建工作开展措施 银行需要从各个层面推进党建工作,借助党建政治优势、切实发挥出党建组织优势,将党建转化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才可为银行的发展提供支持。 (一)紧抓党建工作,支持银行工作 我国本身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在党建基础上,能够积极开展思想、组织、制度建设,顺应党组织的传统优势,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此为银行金融发展提供支持。我行多年前,始终坚持党建工作,并以此推动银行的发展,并借助银行發展,校验党建工作开展质量,促使党组织建设目标与建设方式与银行发展相结合,将党建工作效果与金融风险防范与金融风险化解结合,用党建实际效果审查金融风险防范工作,以此加速市场信用制度的建设。

互联网金融及其风险控制

互联网金融及其风险控制 一、互联网金融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不断发展,许多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服务模式应运而生,并对传统金融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巨大的冲击:余额宝的横空出世,P2P的迅猛发展等,给传统金融业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其主要业态包括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等。从互联网发展历程上看,互联网金融是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上形成的功能化金融业态及其服务体系,是伴随着电子商务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其核心资源是大数据,核心技术是云计算。 互联网金融具有很多的区别于传统金融机构的特征,包括资源开放化、成本集约化、选择市场化、渠道互联网化、运营高效化、用户行为价值化等。这些特点是传统金融所不具备的,也是互联网金融独特的优势,但是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其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管理弱,行业内部自律松散,外部监管及法律规范的缺失.信用体系尚不完善、信用信息交换有困难、风险高。今年7月,十部委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15〕221号)针对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给出了指导意见。但是对于风险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二、互联网金融的风险 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和金融相结合的新兴行业,其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由于行业本身所存在的高风险特征,两者结合之后所存在的风险将比单个行业所存在的风险可能更大。具体来看,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主要面临的风险包括: 1.市场风险;由于便捷性和优惠性,互联网金融可以吸收更多的存款,发放更多的贷款,与更多的客户进行交易,面临着更大的利率风险以及价格波动风险; 2.操作风险;目前互联网公司在没有法律法规规范、监管政策监管等外部监控环境下,互联网企业仅是通过自律来经营金融业务,容易出现以下问题:为赢取不正当收入,一方面,

新常态下的金融风险与风险防控

新常态下的金融风险与风险防控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在进入“新常态”,增速换挡、动力切换、结构优化和效益提升成为今后经济发展的基本逻辑。201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在调结构、促改革以及化解以高杠杆、泡沫化为特征的各类风险方面不断加大政策力度,为金融体系长期平稳健康运行奠定了基础。同时,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经济下行和结构调整迫切需要金融业主动适应新常态,逐步转变发展模式。而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经济金融领域多年来积累的各类风险逐步显性化,特别是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使金融体系内风险传染性、市场波动性加大,金融风险诱发因素、表现形式及传导途径日趋复杂,对金融监管和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经济发展新常态对金融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一)经济增速进入换挡期,需要金融业转变发展模式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以年均近10%的速度增长。但从2012年以来,经济增速进入“7时代”。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增速为7.4%,创1990年以来最低。理论研究表明,银行业的利润效率与经济增长速度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强相关,[1] 特别是我国银行业业务结构相对单一(2014年商业银行贷款占全部资产的50.1%,存款占全部负债的 78.6%),银行业经营呈现明显的顺周期性,宏观经济波动、货币政策调整是影响银行经营绩效的重要因素。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我国银行业资产规模保持了年均近20%的增长速度,特别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推出了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为银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2009年银行业资产规模增速达到26.3%的峰值。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与防范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与防范 摘要:金融的全球化成为近年来发展的大趋势。在这种新经济的背景下,国际金融业全球化的发展也就成为必然,这种趋势既促进了国际金融的极大发展,也加大了金融风险的范围。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经济背景下,我国银行如同世界金融机构一样面临着新的挑战,我国银行不仅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竞争压力,而且自身存在着积聚大量不良信贷资产的严重问题,这将会成为引发我国银行金融风险的一个根本原因。本文首先把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与防范看作是一个制度或者制度框架,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分析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现状和成因,探索金融风险的一般规律性,寻找加强金融监管,保证金融的良胜运行对策方略。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金融监管,防范 1 研究背景 1.1金融全球化过程导致银行风险增加 金融的全球化成为近年来发展的大趋势。在这种新经济的背景下,国际金融业全球化的发展也就成为必然。新兴金融市场的兴起和发展打破了原有的旧格局,使国际金融市场逐步扩展到全球许多 国家和地区。国际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各类保险公司)在全球大量设立分支机构,形成全球性业务网络[ 1]。同时,互联网的运用克服了不同地区之间时差的障碍,使国际市场的交易一体化。这种趋势既促进了国际金融的极大发展,也加大了金融风险的范围。出现债务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国际金融组织面对巨大的国际资本流动,越来越显得力量不足,无法进行协调,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的手段显得特别脆弱。国际金融炒作活动,进一步加剧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 由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市场之间传播敏感度的增强,使得一个市场的变化会迅速地传导给另一个市场,金融风险因素变得更加复杂 ,某一经济现象会在世界不同地区、不同金融市场之间进行传导,并形成连锁反应,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更加突出。由于国际资本流动,特别是金融市场固有的投机性,对一国的金融市场的冲击力和破坏性也越来越明显,进而波及到整个世界经济,使各国的经济发展都不同程度 地受到影响。例如:自90年代以来,1994年墨西哥发生的金融危机,1995年12月巴林银行的倒闭,1997年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等,都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损失。这些也充分暴露了金融市场国际化、一体化的过程中,金融风险加剧。 1.2我国银行如同世界金融机构一样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经济背景下,我国银行如同世界金融机构一样面临

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写作提纲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发展,金融风险也较突出,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内部管理和监管,不断提高风险管理与化解水平,维护国家金融的安全。 一、我国金融机构存在的主要风险。 (一)单个金融机构在在的风险。 (二)非法从事金融业务的风险。 二、我国金融风险现状分析。 (一)、金融风险已成为影响最大的越来越集中的社会风险。 (二)、体制或机制因素越来越加剧了金融风险的积累。 (三)、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同政府财政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三、防范和化解我国金融风险的措施。 (一)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措施在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体制。 1、须强化利润目标。 2、建立和健全商业贷款风险防范体系。 (三)改善法律环境,维护市场信用。 (四)加强金融监管,提高监管效率。 (五)、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总之,在防范金融风险的过程中,我们要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机构管理体制和及内控制度,加强金融监管,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内容提要 金融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对外国际关系的核心内容,金融体系健全性及金融运行机制的有效性就显得至关重要。而金融风险是伴随金融制度建立与发展过程的客观问题,能否正确认识并予以有效地防范与化解,是确保金融安全的关键,以风险控制为基调的金融安全,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大课题。笔者从我国金融机构存在的主要风险入手,分析了我国金融风险的现状,并提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根本措施在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体制,改善法律环境,维护市场信用,加强金融监管,提高监管效率,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只有正视我国金融风险的现状,才能有的放矢,采取以上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秩序稳定和国家安全。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开题报告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200709级金融学学号:070962883370011学习中心:庆阳财校姓名:段建梅 信贷风险的形成是一个从萌芽、积累直至发生的渐进过程。在还款期限届满之前,借款人财务商务状况的重大不利变化很有可能影响其履约能力,贷款人除了可以通过约定一般性的违约条款、设定担保等方式来确保债权如期受偿之外,还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交叉违约条款”。交叉违约的基本含义是:如果本合同项下的债务人在其他贷款合同项下出现违约,则也视为对本合同的违约。一般来说,债权人都是以当事人未履行其在本合同项下的义务为由,追究债务人的违约责任,但交叉违约条款突破了这一限制,它颇有“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味道,即试图赶在借款人其他贷款合同项下的债务出现偿还危机之前采取救济措施,以避免自己处于比其他债权人更糟的处境。此种违约形态在我国现行法上虽无明确规定,但它并不违反合同法的有关法理及法律精神,现行《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辩权可以作为其适用的法理依据。因此,交叉违约条款可以作为约定条款订入合同之中,以使贷款人能够及时全面的掌控借款人的信用水平。 论文提纲: 一、信贷风险的形成 二、次贷危机的警示 三、如何防范信贷风险 1、要加强宏观经济运行的分析,高度关注经济周期波动可能带来的风险。 2、要科学设计信贷产品。 3、要把握宏观经济走势与具体产品的关系。 4、要做好预警,控制规模与风险。 5、是金融创新要坚持“谨慎经营”原则。 参考文献: [ 1 ]易宪容.“次贷危机”对中国房市的启示[ J ]. 人民论坛,2007, (17) : 32 - 33. [ 2 ]付敏. 我国资产证券化问题讨论综述[ J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6, (4) : 75 - 79. [ 3 ] [芬兰]大卫·G·梅斯等著. 方文等译. 改进银行监管[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 4 ]徐孟洲,徐阳光. 论金融机构破产之理念更新与制度设计[ J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1) : 26 - 32.

互联网金融风险如何防范

互联网金融风险如何防范 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推出来的新型金融行业模式,相信也是投资者们非常关注的话题,那么互联网金融风险如何防范?下面律伴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这方面的知识,欢迎阅读! 互联网金融作为传统金融业和互联网结合的新兴领域,它的内涵之广,包括了网络支付、网络融资、网络投资等一切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金融活动,互联网金融将传统金融业带入一个更加拥有着蓬勃的生命力和可观的发展前景的新纪元。然而,由于我国互联网金融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方面存在着不成熟和欠缺,导致一些列特殊风险的存在。本文从几个方面细致阐述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特殊风险,并深入肌理,探求防范风险之道,给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一、互联网金融概论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结合的产物。狭义上的互联网金融,是指通过计算机连接终端和网络服务平台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与金融产品所形成的虚拟金融市场。广义的互联网金融则包括了一切依托互联网平台所进行的金融活动和金融服务,以及提供金融服务的的实体机构和约束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金融活动的相关的法律、制度等。 互联网金融除了兼具有互联网平台所赋予它的虚拟性、匿名性、开放性、全球性等特性,还具有高科技、高风险,监管难度大等特点。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起步较晚,现有的互联网金融形式包括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众筹以及互联网理财四类。近年来,我国有关互联网金融的法律体系逐步建立起来,随着《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电子签名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的出台,互联网金融产业正朝着健康、法制化的轨道上飞速发展。但由于互联网金融固有的特点,以及我国特殊国情下的社会环境,互联网金融风险仍不可小觑。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特殊风险防范措施 互联网金融涉及政府、金融业、投资方等多个利益主体,要想实现互联网金融的平稳健康发展,几个利益主体必须齐心协力为之做出努力: 1.政府方面。第一、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起由互联网金融基础法和详细规章条纹的法规组成的完整的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着重关注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和金融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 第二、完善我国网络银行监管制度。一方面,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改革,加强网络银行监管力度,细化监管制度条例,注重制度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互联网金融网络防护体系。我国目前的加密技术、密钥管理技术及数字签名技术都落后于网络金融发展的要求,增大了我国网络金融发展的安全风

银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报告

瑞信银行西大街支行关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报告2012年,我支行在业务持续有效发展过程中,将提高信贷质量视作我行的生命线,以切实防范和化解信贷全程道德风险、能力风险和操作风险为重点,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为保障,注重在不断转变员工经营理念上做文章,在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上下功夫,坚持不懈地落实正本清源,实施有效管理,全行资产质量实现良好转变。转变员工观念防范能力风险,在思想观念、领导垂范和制度先行上做好、做实、做细文章是强化信贷管理,防范资产风险的关键。我行不断优化资产质量,是增强核心竟争力的重要基础。而要在资产业务经营中确保其质量的提高,我行认为关健是人的思想观念的适应和转变。对此,我们注重从以下几方面一、提升理念,统一认识。在业务经营中,我行始终强调,资产的“安全性”相对于银行这个高风险行业来讲永远是第一位的。如果只注重眼前利益而片面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搞信贷粗放经营而忽视各种潜在风险,势必会造成资产更大的损失,从而影响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对此,我行通过专题会议、调查研讨、等多种方式,从全体员工中广泛深入灌输“风险经营,质量唯重,效益至上”理念使广大员工逐步认识到:信贷资产质量对财务收益具有决定性作用,如果贷款管理不好,“金山银山”也会垮掉,从而较好地在全行上下统一了资产质量就是效益的认识,真正把信贷资产质量的高低放到关系全行生死存亡的高度来对待,把防范化解贷款风险意识扩大到全行每一个员工,从而较好地摆正了信贷经营与风险管理的位置。二:转变观念,健康发展。我行在经营过程中提出了“全面、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八字”方针,尤其将“健康发展”观念与管理统一,和“规范信贷行为”观念以数据和典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宣传、引导,并从健全党风廉政建设机制方面进行把关落实,使广大员工在观念上有了新的转变,在约束机制上有了新的要求,并真正在全行确立了健康发展观念,从而真正走上了规范经营的路子。三:狠抓素质,提高能力。其一,着力加强客户经理思想教育,培养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鼓励客户经理在勇于开拓业务,抢占市场的同时,要求其与客户建立正常良好的往来关系,自觉抵制各方面的不良干扰和诱惑,增强“免疫力”,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根,筑牢思想防线。同时,注意将思想觉悟好、责任感强、能吃苦耐劳的人员充实到信贷队伍。在实践中他们意识到:要真正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首先要解决客户经理的“不知为”和“不会为”的业务素质问题。对此,他们予以“量身定做”,有的放矢进行业务学习辅导。其二,着力加强信贷业务培训,夯实队伍能力基础。全面建立全行客户经理队伍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的信贷例会制,多途径给客户经理提供交流、学习、提高的机会。全行定期轮换制岗位,做好业务的传、帮、带工作,还不定期推出典型案例听证会制,采取由当事人陈述原因,运用解剖麻雀的做法,营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环境,提高客户经理素质,增强抗风险能力。其三,强化法律和财务知识教育,不断增强员工队伍遵章守纪、当家理财能力。注重采取各种灵活多样方式,对全行客户经理进行经常性法纪知识普及,使之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熟悉财务知识,能真正为我行当家,为客户理财,以提高综合效益管理价值。贷款新规则和贷后管理新规则实施以来,我行突出强调业务发展的规则意识和执行制度意识,先后建立健全了《客户经理绩效挂钩考核办法》、《贷款质量管理办法》和《信贷客户交往行为规则》等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制度和办法,做到层层严格执行。尤其是对新开办的信贷业务,都能在事前作出风险评估,确保配套管理的跟进,严格坚持先规范、后发展原则,切实做到制度先行,风险有防,健康发展,并在执行中及时进行补充完善。一是严格执行客户准入制度。重视对客户的综合授信,通过讨论分析客户所处的行业、产业状况、发展前景、在同业中的地位、经营规模、自身经营实力、现金流等因素,把握客户的第一还款来源,把握客户整体风险可控。二是严格执行贷后管理制度。将贷后管理作为提高资产质量的重要途径,将从业人员资格制、检查反馈制、展期严控制、内部配合制约制、离职审计制、信贷档案保管制等抓牢抓实。同时,积极推行按“四个统一”切实加强贷后管理。即统一推行信贷业务分级持证上岗制度;统一推行客户经理管理客户标准;统一推行客户经理业

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问题分析

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问题分析 当前,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走进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投资理念。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非法融资、网络欺诈、信息泄露等一系列恶性事件频频发生,极大地打击了公众的投资信心。据20xx年数据统计,在2600多家P2P公司中,问题平台多达1407家。大量庞氏骗局以P2P的形式被搬到了互联网上,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近期,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了会员的名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行业自律,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促进行业的规范发展。但是,目前的这些法律政策仍旧不够完善,无法促使整个行业又好又快发展。试图通过研究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并结合国内的相关领域发展实情,提出针对符合我国国情的互联网金融风险解决对策和防范措施。希望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健康成长有所帮助。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当前主要发展模式与现状 1.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的非银行机构,借助互联网技术,与各大银行签约,在用户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间建立连接的电子支付模式。网购是第三方支付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近年来,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快速发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xx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4.48亿,较20xx年底增加3448万,增长率为8.3%。虽然第三方支付发展迅速,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

了许多问题,一些不法企业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挪用客户资金进行牟利。针对类似情况,央行正严肃整顿该行业。据官方数据,中国目前已经对超过239家非法从事支付业务的机构进行处罚,处罚金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 2.P2P网络借贷。P2P网络借贷又称人人贷,是一种依托于互联网的特殊直接债券融资。2012年起,P2P网络借贷呈现出业务规模和平台数量爆发式增长。网贷之家数据显示,国内运营平台数量从2012年之前的50家增长到20xx年年底的4796家;成交规模从2012年之前的累计31亿元增长到20xx年年底的982 3.04亿元。虽然P2P在我国快速发展,但是由于长期处于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机构监管的三无状态,P2P网络借贷平台严重危害社会发展。平台跑路现象比比皆是,甚至出现了一些隐性高利贷如裸条贷款、校园贷,严重违背了《合同法》第221条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20xx年4月,监管机构开始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而专项整治的重心之一就是网贷。近期,银监会正式对外公布《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对资金存管制定了统一的标准,强化了网贷资金监管体系,网贷行业风险整体水平正在下降。 3.众筹。众筹指项目发起人通过互联网众筹平台为其新项目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并以实物、服务、作品、股权等回报形式回馈项目支持者投资的新兴融资方式。截至20xx年上半年,我国正常运营的众筹平台共有370家,与20xx年底283家相比,涨幅达到了约30.74%,是20xx年平台数量的2.6倍。从行业筹资金额看,20xx年仅上半年

中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毕业论文)

当前金融改革风险与防范策略 由于金融所特有的货币信用经济属性,决定着其中的不确定性与投机因素比其他任何一种资源配置机制都来得大,即金融风险是伴随金融制度建立与发展过程的客观问题,能否正确认识并予以有效地防范与化解,是确保金融安全的关键, 关系到金融制度及金融市场的效率。实际上,由于金融几乎是贯穿于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所有方面,所以,以风险控制为基调的金融安全,巳成为当今一国经济安全与国家安全的重要标志。 一、对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改革和金融风险的几点认识 现代金融改革包括放开国家对外汇的管制、允许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银行纷纷上市、放宽中小企业向银行融资的政策等等,由此带来的金融风险是多样化的。 1. 金融风险巳成为影响最大的越来越集中的社会风险。由于金融资本经营的相对集中,以及对实体经济的全面渗透乃至控制,使得金融部门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牵引资源配置的核心,即通过金融资本的流动就可影响甚至决定着人力资本、其他物质资本以及技术要素的流向与相互结合,因而对于现实生产力的形成和整个实体经济效率是至关重要的。但金融资本的集中,也使其人为操纵因素与投机意味愈加浓烈,尤其是以金融资本为直接经营对象的“金融创新”形式的发现与广泛使用,致使金融资本极易脱离实体经济而单独运行。如果失去了产业资本的广泛支撐,金融资本营运的不确定性及其决定的风险也就更大。这说明,现代市场经济本身所带有的市场性金融风险随着金融资本的日益集中也变得集中化了。问题的关键是,一旦当这种集中性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不仅会造成金融资本营运的中断,更为严重的是,它将影响甚至极大地破坏着实体经济效率,以及整个社会生活秩序。 2. 体制或机制因素越来越加剧了金融风险的积累。除了金融制度与金融市场所

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研究背景

第 1 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殷鉴不远,对于全球金融体系格局变化至今仍然有着很大的影响。后金融危机时代,关于全球金融体系改革的反思和总结从未停止。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多种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最为值得警惕的问题之一就是金融监管的缺位。健全的金融监管体制可以有效的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如何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体制也成为了全球范围内都受到重视的课题。各国政府和学界都提出了诸多对策,要求将金融监管的范围进一步拓宽,持续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过程的建设,重视金融稳定,同时更要兼具全球化视角,要建立能够维持国际金融运行的国际性的金融稳定框架。在这样的国际金融新形势下,中国人民银行也结合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诸多问题,恰如其分的提出了银行业“两管理两综合”的履职模式,收紧对于金融机构监督和考核的尺度。 本文将以中国人民银行《银行业金融机构综合评价办法》为指导,结合央行有关工作文件精神,深入研究目前银行业金融监管现状,找出金融监管各种乱象和问题的症结之所在,帮助银行业金融机构改进经营管理水平,增强抗击金融风险能力,促进经济发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国外金融监管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此时期是金融监管的萌芽阶段,诞生了早期的金融监管理论和实践。第二阶段大致为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该时期的金融监管已经初具体系,主要特点表现为严格监管,安全优先。第三阶段为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末这段时期,彼时金融自由化泛滥,金融业追求效率优先。第四阶段为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此时的金融监管体系已经开始成熟,特点是安全和效率并重。《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横空出世,为全球金融业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国际性的资本充足率标准,有效的缓解了潜在的债务危机相关国际风险。本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全球金融业的发展速度可谓是一日千里,金融监管理论也不断推陈出新,逐渐成熟。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各国政府都开始重视对于经济的调控和监管,为了振兴经济和维护金融稳定可谓是手段尽出。通过对于危机的反思和总结,各国

对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思考2400字

对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思考2400字 互联网金融是当今时代的朝阳产业,其发展势不可挡,为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效益,防范风险就成为最需要关注的主题。而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中生,在埋头读书之余也应关注社会热点、焦点,所以下面就立足于互联网金融风险,思考有效的防范策略,以促进互联网金融快速健康发展。 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 进入新世纪以后,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互联网金融迎来第二轮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具备即时性、互动性、成本低等特征,在对传统金融构成挑战的同时促进金融改革,如何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互联网金融风险 风险大是互联网金融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主要原因在于国家的市场竞争环境有失公平、消费者与投资者等市场主体的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一些金融违约、网络诈骗等现象屡禁不止。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技术的限制下容易被黑客或病毒攻击,导致互联网难以正常运转,对互联网金融形成较大的风险。加上互联网金融覆盖范围很广,不被时间和地域所局限,主要依托网络信息技术便捷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增加风险防范难度。传统金融风险造成的损失可能是局部性的,而互联网金融造成的损失可能就是系统性的、全局性的,风险以惊人的速度由传输介质传递给传统金融,不能在短时间里纠正偏差、勘误,影响着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与稳定。鉴于此,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势在必行。 二、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策略建议 1.建立健全安全体制,防范技术风险 互联网金融企业要对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运营情况以及信息数据等特色进行整改,加强管理、开发技术,创设有效的、科学的互联网金融安全体制。整改运营情况时应从网络运行和硬件层面着手,增加安全技术投入,提高系统防入侵、防范病毒攻击的能力,保障在安全环境下运行互联网金融系统;针对网络运行要实行身份认证登录、分级授权等方式,尽可能预防部分用户非法登录。在管理信息数据方面则应加强对数字验证技术的使用,为互联网金融交易主体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引入密钥技术、信息加密技术等,提升互联网金融的保密技术水平,有效减少、防范互联网金融业务交易的技术风险。 2.营造公平市场环境,强化风险监测 为确保市场对有效配置资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预防市场缺陷,就必须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现有金融法律法规则是创建优良市场环境的基础性保障,互联网金融企业要准确辨析违法犯罪行为与商业模式之间的差异,不管是金融机构的在线业务或线下业务均要严格遵守金融法律法规,坚守互联网金融活动底线,拒绝制定提前终止、提前支取存款等不合理的条款,不合理的金融服务也不得依旧原有约定计息或定期收取费用。与此同时,依托大数据技术及时而有效地获取数据信息,奠定监测数据、分析数据的基础,同时把识别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工作落到实处,有效监测风险、控制风险,基于风险原因分析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弥补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漏洞。 3.完善系统保护机制,保护市场主体 保护消费者、投资者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是现阶段互联网金融市场主体保

金融市场发展中的非均衡与风险防范

金融市场发展中的非均 衡与风险防范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中的非均衡与风险防范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金融市场从无到有,从市场的单一化到多样化,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金融市场在配置资源、揭示信息等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金融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金融风险不断增加,金融市场失衡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如何判断并纠正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中的非均衡现象,对防范金融风险和促进我国金融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金融市场的均衡及其判断标准 金融既内生于实质经济,又对实质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金融市场的理想均衡是在与实体经济相匹配上的一般均衡。如何判断金融市场处于理想均衡状态一是看金融市场是否与实质经济在总量和结构上相匹配;二是看金融市场校正功能如何;三是看金融业的市场化程度与竞争是否充分;四是看金融功能是否充分发挥。 金融市场的非均衡会造成资源的畸形配置,给经济和金融埋下隐患,严重时会引发经济危机。当金融市场由严重的非均衡向均衡发展时,如果路径不对,同样有可能导致金融体系不稳定和金融风险。当金融市场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时,金融市场抗御外来冲击的能力相对比较强。在一般均衡条件存在的情况下,频繁的微观金融结构变动未必一定引起金融的不稳定,有可能是不断匹配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等内外部环境下实现均衡的过程。

二、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中的非均衡与错配现象 (一)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并存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存贷款利率经过十多次调整,浮动的幅度也逐步加大,但总体上还是受到管制。然而,由M2/GDP所衡量的金融深化程度却并不低,不仅高于发达国家,也比亚洲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高。我国在利率管制的约束前提下产生了金融深化,这一方面说明银行系统的风险程度陡增,另一方面还说明了金融体系或银行信贷推动经济增长的效率比较低,金融市场在与实质经济相匹配中出现了错位。 (二)直接融资市场与间接融资市场的不平衡 现代金融中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是同等重要且相互协调发展的,一些发达国家的直接融资甚至还发挥着主导作用。国际社会也普遍认识到,过于依赖间接融资,是一些地区和国家出现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金融结构体系中最大的矛盾是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发展的不平衡。 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为融资主渠道。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直接融资发展速度是比较快的,占比由1991年的%上升到2004年的%,但还是低于间接融资占比。如果剔除每年国债发行额,考虑企业在两个市场上的融资状况,会发现企业的融资需求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来满足。企业单一的融资结构导致全社会投资杠杆率非常高,蕴涵着相当大的金融风险。 2、直接融资体系中债券市场落后于股票市场,衍生市场发展滞后。一般而言,市场经济国家的直接融资市场中固定收益工具占市场份额的2/3,权益类

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doc123

中南大学 自学考试毕业论文论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专业:金融管理 班级:09级一班 考籍号:910110100907 学生姓名:谢梦晴 学院:中南大学法学院 指导老师:刘艺高老师 完成时间: 2011 年 9 月

目录 摘要............................................................................................................................ I 一、金融风险的含义 (1) 1、金融风险所产生的金融危机离我们有多远 (1) 2、我国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金融风险 (1) 1)商业银行经营风险 (2) (2)潜在的市场风险 (2) (3)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日益增大 (2) 3. 对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风险的几点认识 (3) (1)金融风险已成为影响最大的越来越集中的社会风险 (3) (3)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同政府财政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4) 二、金融风险的主要原因分析 (4) 1、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恶化、不良贷款比重较高,这是我国潜在金融风险形成 的根本原因 (4) 2、金融企业风险管理薄弱是潜在金融风险形成的另一原因 (4) 3、金融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存在较多的不规范因素,投机成分较大是潜在市 场风险的根源所在 (4) 4、金融资源的不合理配置所隐含的风险 (5) 三、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5) 1、我国防范金融风险的优势 (5) (1)我国利用外资的结构较好 (5) (2)外汇体制改革有着坚实的基础 (5) (3)与国外金融机构建立巩固的合作框架 (5) (4)对外开放立足国情 (6) (5)抵抗金融风险的基石 (6) 2、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措施 (6) (1)加快体制改革、盘活银行不良资产 (6) (2)加大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 (6) (3)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 (6) (4)加强金融管理、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7) (5)积极推进财政改革,增强财力 (7) (6)推进国企股改,优化股权结构 (7) (7)健全金融法规,强化金融执法与监管力度 (7) 参考文献 (9)

工作研究: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

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安全是地区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南京地区金融组织体系逐步健全,金融市场规模快速提升,金融集聚效应明显增强,金融产业地位基本确立,全市金融业运行总体平稳,风险总体可控。但经验提醒我们,对金融风险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一、当前金融风险的现状 1、传统金融机构风险。一方面,企业的流动性不足给银行业金融机构带来的不良贷款风险。另一方面,证券业金融机构债券违约呈加速上升趋势,给证券业金融机构带来一定的风险。 2、新型金融机构风险。目前,我市对于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典当行等新金融机构监管已经较为成熟,监管主体已经明确,监管文件已经出台,监管系统逐步形成,而发展迅猛的互联网金融业态是新金融机构风险主体,“卷款跑路”现象时有发生。 3、非法金融机构风险。主要表现为不具备牌照的、违法设立的线下财富管理公司、投资咨询公司等所带来的兑付、非法经营风险。根据江苏省互联网金融协会调研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线下财富管理公司数量已经达到200万家左右,保

守估计其待收余额超过10万亿,如此大的数量规模和资金规模将是金融风险不断上升的重要因素。 二、金融风险防范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是金融监管履职缺乏法律依据。首先,地方金融监管还没有系统的法律、制度可循。在防范金融风险实际工作中,因为缺失上位法,地方金融监管工作推进困难。其次,现有的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赋予区级政府监管职权。例如,建邺区政府虽然有维护南京河西CBD金融安全稳定的职责,但现阶段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赋予区政府相应权力,这就导致区政府在处置南京河西CBD金融风险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处罚措施,存在执法依据上的空白。 二是金融风险防控体制与机制有待完善。金融风险防控与完善的监管体制与机制密切相关。随着金融机构由分业经营向综合化、混业经营转变,跨境、跨业、跨市场的金融活动日益频繁,新的风险因素、新的风险种类也接踵而至,现行的分业监管体制与机制越来越无法满足防范金融风险的监管要求,这就需要综合监管模式的体制与机制改革。 三是金融监管缺乏全覆盖功能。区级政府对金融风险防控主要以“机构”或“组织”类型为标准,而非以“业务”或“功能”为尺度进行分类监管,容易导致监管重叠和监管空白的问题。现行的区政府金融监管条例规定,网络借贷平台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及其风险防范研究

毕业论文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研究 学院:商学院 专业:金融学 班别: 金融1201B 学生姓名: 王燕 指导教师: 曲建忠 二〇一四年四月一日至二〇一四年六月三十日共十三周

摘要 作为互联网和金融深度结合的产物,互联网金融近几年在我国的发展可谓是风生水起。同时,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在高速发展中也暴露出许多由于法规缺位、监管不力造成的问题和风险。加强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的研究,对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运用了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我国互联网金融亟需消除的各种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传统金融 Abstract As a product of Internet and financial depth, Internet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is flawed. At the same time, China's Internet financial developing at high speed also exposed many problems due to absence of regulations, poor supervision and risk.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f Internet financial risk and its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in our country,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health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ternet financial . This article use the quantitative method of combining the qualitativ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in China, the system analyzes the Internet financial needs to eliminate the risk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 Keywords: Internet financial,risk,the traditional finance

浅谈金融风险与防范措施

摘要: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而金融会计是金融工作的基础,金融企业作为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特殊企业和独立的社会经济主体,在营运过程中存在各种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为此金融会计在金融工作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要。特别是近年来,金融案件的发案率逐年上升,涉案金额大、牵涉部门多成为一大特点。但对金融案件的分析可看出80%的金融案件离不开会计部门的会计核算和资金清算,所以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在金融部门的内部控制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金融内控管理的关键所在。文章主要从金融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产生风险的原因及防范风险的相应对策等三个方面对金融会计风险进行了深入探讨。 风险是指未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金融企业作为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特殊企业和独立的社会经济主体,在营运过程中存在各种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 一、现行金融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 1.核算虚假,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核算是银行会计的最基本职能,它是整个资金运用的真实反映。可以说,银行的一切业务活动都要通过会计信息反映出来,如果会计核算方法不当、核算程序不规范、核算质量不高或某个环节失控,就有可能出现风险。现实工作中,有的银行为维护自身利益,违反金融政策要求,在会计信息处理上大做文章,致使会计部门提供的信息资料不真实、不充分,真账假表、假账假表、任意调整收支科目等现象,事实上掩盖了信贷资产的质量和风险,影响对银行经营状况的客观评价进而带来更大的风险。从会计工作的程序看,结算编制是最后的环节。在银行业中,结算风险最主要的表现是结算数据不实,尤其是利润反映不实。当然,这种情况的存在,有技术或制度上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因素。从人为因素看,不可忽略的问题是虚假性。如有的金融机构为了本单位或其他某种需要,要求会计部门在结算报表上做数字游戏。或虚增利润,或虚减利润,或搞账外账,想以此取得业绩考核名次或达到暗盈利的目的。结果导致自下而上会计信息失真。 2.操作违规,加大结算风险。近年来,随着银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特别是电子化进程的加快,会计结算制度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为加强银行内部控制和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基层会计人员业务知识和风险防范意识的缺乏,不按规程操作越权办理业务的情况时有发生,人为加大了结算风险。 3.内控不严,会计人员约束不力。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银行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操作行为不规范,容易发生会计差错。二是个别会计人员内外勾结,肆意侵害银行利益,从而发生经济案件。三是会计岗位设置缺乏应有的互相制约和牵制。四是金融机构在会计核算方面的漏洞,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不严密,制度不完善,相互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4.制约失衡,加大经营风险。银行会计作为一项专业性强风险性大的行业,面对大量结算票据、现金资产,以至密押、印章、重要空白凭证、有价单证等,一旦发生工作疏漏造成资产的损失是巨大的。目前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将银行作为其猎击的主要目标,各类案件居高不下,手段花样层出不穷,无论是假汇票、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还是贪污盗窃、索贿受贿,任何一个案件会或多或少涉及经营核算部门,一旦会计部门放松管制,降低核算水平,就会为犯罪分子客观上开了绿灯,加大了经营风险。 二、防范金融会计风险的具体措施 1.建立内控制度体系。 有效的内部控制实际上是金融机构从决策实施到管理、监督的一个完善的运行机制。其中独立的会计及核算体制是其基本要求之一。会计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内控制约机制的充分发挥。金融会计人员业务上只接受会计主管领导,会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的唯一依据是有效的会计凭证。在加强会计业务制度体系时,要注意其全面性、规范性、适用性和协调性,即这一制度体系在会计业务中覆盖要宽广,操作要规范,不能脱离实际,并能有效与其他部门工作配合。一套完善的会计制度将有利于堵塞漏洞,有利于防止和杜绝银行“三假”的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