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工程学与环境行为学

人体工程学与环境行为学
人体工程学与环境行为学

人体工程学与环境行为学

这是提供给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和环境设计师使用的一本理论和工具书。本书系统阐述了如何在环境设计中,应用人体工程学、环境行为学和环境心理学的知识,以“人体-动作-空间-场所-环境”为主线,并循序渐进的将这些知识编织起来,使学生、设计师和相关者在建筑和环境设计中正确运用人体工程学、环境行为学和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创造出更加安全、健康、高效、舒适、美观和宜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本书共分十二章。主要内容包括:人的因素与设计,人体的运动能力,人体测量与人体尺寸,人体尺寸的设计应用,工作空间设计,坐与椅子设计,感知与环境知觉的要点,人的环境需要及环境之意义,环境中的空间行为,私密性、领域性与场所,安全和健康的环境,和环境的舒适与效能等。本书集作者十多年来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并综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资料,具有重要的教学、科研和实践应用价值。

作者:徐磊青编著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12

ISBN:9787112083497 / 7112083494

目录

第一章人的因素与设计

第一节人、机器和环境

第二节人体工程学

第三节环境行为学

第四节人的因素与设计

第二章人体运动能力

第一节骨骼肌

第二节人体活动能源

第三节活动能耗与效率

第四节静态施力及其效应

第三章人体测量与人体尺寸

第一节人体测量学

第二节我国的人体测量

第四章人体尺寸的设计应用

第一节人体尺寸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第二节人体尺寸模板应用

第五章工作空间设计

第一节工作空间范围

第二节工作空间设计

第六章坐与椅子设计

第一节什么是好椅子

第二节坐姿的工效学

第三节椅子设计

第七章感知与环境知觉的要点

第一节感知

第二节环境知觉

第八章人的环境需要及环境之意义

第一节人对环境的需要

第二节环境的意义

第九章环境中的空间行为与设计第一节交往与空间

第二节座位布置与社会空间

第三节空间行为的一般规律

第十章私密性、领域性与场所第一节私密性

第二节领域性

第十一章建筑环境的健康和安全第一节建筑环境污染及其预防第二节安全的建筑环境

第十二章环境的舒适与交通

第一节环境的色彩

第二节开敞空间的照明环境

第三节环境中的噪声与声景设计第四节微气候

图录

表录

环境行为心理学复习大纲

环境心理及行为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感觉、知觉与认知 1.注意的概念、注意的类型、如何营造引人注意的景观(1)注意是心 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①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②有意注意(有一定目的 , 需要一定意志努力。 ) ③有意后注意 ( 事先有预定目的 , 不需要意志努 力。 ) (3)一方面取决于刺激物的特点 , 另一方面还取决于人自身的状态。①刺散物的对比强度。 ②刺激物的状态。运动和变化的对象比静止的对象更引人注意。 如夜空中的流星。 ③刺激的新异性。与众不同的和新异的事物很容易成为注意的 对象,千篇一律的,刻板重复的事物很难吸引和维持人的注意。 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的类型(1)相 互加强或削弱。 (2)联觉。 (3)不同感觉的补偿 3.感觉与知觉的概念 (1)感觉:感觉是意识和心理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人脑与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 (2)知觉:当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时候,人不仅能反 映该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能够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在大脑中根据事物的各种属 性按其相互间的联系或关系整合成事物的整 体,从而形成该事物的完整映像。这种信息整合的过程就是知觉。 4.知觉定势的概念 个人的知识、经验、兴趣、别人的言语指导或环境的暗示,会促使知

觉判断的心理活动处于一定的准备状态而具有某种倾向性心理学中 称这种倾向性为知觉定势。 5.认知的概念及其特点 (1)认知值得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知、表象、记忆、思维等等,而思维是它 的核心。 (2)认知是主客体相互之间作用的产物。 6.人眼的构造及观看对象的规律 (1)视网膜由中央凹、黄斑和周围视觉组成。 (2)中央凹是位于视网膜中央的小凹,含有最微细的视锥细胞,中央凹形成的视野成圆锥状,水平和垂直视角均为 2°左右;当头部保 持垂直或者略微前倾的时候,中央凹视觉通常看着视平线以下 10°左右的地方。见 pdf 。7.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1)相 互削弱和破坏。(2)相互加强 或协同。(3)相互补偿和替代。 第二章环境知觉的理论 1.三大理论的代表人物、产生时间等历史背景(1)①格式 塔知觉理论 ②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 1912 年,兴起于德国,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后来在美国广泛传播和发展。主要代表是惠太海默(M.Wertheimer )、考夫卡( K.Koffka )和苛勒( W.Kohler )。 (2)生态知觉理论 (3)概率知觉理论 2.格式塔的含义及基本观点、组织原则(见 pdf )(1)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的关系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的关系 ——观室内设计作品展有感人体工程学:是一门应用型科学,主要研究人以及人与机器、环境的相互关系,为人们能够更好(健康、高效、经济)地实现各种目标提供科学的理论和定量的依据。 室内设计:是通过对室内家具、陈设的组织,室内物理环境、视觉环境等的处理,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实践活动。 社会发展向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过渡,重视“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人体工程学强调从人自身出发,在以人为主体的前提下研究人们衣、食、住、行以及一切生活、生产活动中综合分析的新思路。 其实人-物-环境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系统,今后“可望运用人体工程学主动地、高效率地支配生活环境”。 人体工程学联系到室内设计,其含义为:以人为主体,运用人体计测、生理、心理计测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室内环境之间的合理协调关系,以适合人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其目标应是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人体工程学与有关学科以及人体工程学中人、室内环境和设施的相互关系。 人体工程学就是为一些设计而建立的,很多设计都要求符合人体使用的习惯。人要用的舒服就要涉及到人体工程学,比如椅子,桌子的高度,房间的大小,很多东西都是有具体要求的。做室内设计时人体尺度具体数据尺寸的选用,应考虑在不同空间与围护的状态下,人们动作和活动的安全,以及对大多数人的适宜尺寸,并强调其中以安全为前提。例如:对门洞高度、楼梯通

行净高、栏杆扶手高度等,应取男性人体高度的上限,并适当加以人体动态时的余量进行设计;对踏步高度、上搁板或挂构高度等进行设计。室内装属于设计的一种,所以人体工程学和室内设计分不开。 人的运动器官与室内空间的关系很密切,人的身体有一定的尺度,活动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因而活动的空间的设计必须考虑各种人体因素。 室内设计要符合人体活动的各种规律,必须考虑到人的外部形体特征,人的动作特征,人的体能极限等因素的影响。清楚人体活动需要多大的活动面积,有多少人活动在这个空间里,相关的家具设备需要的空间高度宽度等。如此才能使人,物与空间在设计中达到最佳的和谐。如果不考虑人体尺度,在这样的室内空间是没法正常的生活工作,比如我们工作的桌椅如果不符合人体尺度要求,经常使用进行工作学习的话,我们的身心健康会受到极大的损害;我们家里经常要用的厨房里的橱柜,如果不符合人体尺度的话,我们在厨房做饭时身体的某一部分就很容易受到触碰和伤害;厨房的操作台后面如果不按人体尺度要求来做的话,操作起来就很不方便,也会增加操作的疲劳感,同样不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人体工程学为室内设计确定空间范围提供依据:从人们对室内空间不同的需要分为:行为空间,生理空间,心理空间。满足人的行为活动的空间一般根据人的动态尺度和行为活动的范围考虑的空间,厨房空间,浴室空间等。人的生理需求所要求的空间尺度,如视觉上需要的满足采光条件的窗户的大小,嗅觉和呼吸所要求的通风口大小等。满足人的心理需要的空间大小,对长度的心理知觉,面积大小的心理知觉,心理感觉上的应用等。 根据人体工程学中的有关计测数据,从人的尺度、动作域、心理空间以及人际交往的空间等,以确定空间范围和空间用途。

人机工程学与环境艺术设计

人机工程学与环境艺术设计 人机工程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更是不可缺少的,随着城乡建设的发展,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建筑室内设计、公园建设、桥梁建设、装饰装修、等领域对环境艺术设计的需求已越来越大,单纯建筑师、室内设计师、景观设计师、等职业已不能涵盖。所以为了适应社会,设计师要具备各种知识,人机工程学就是其中之一,能够根据环境的自然和人文特点与功能,运用艺术和美学原理,结合专业知识及技能,进行环境艺术总体设计、协调、控制、管理,并组织指导实现环境和谐与艺术化的复合型人员。 人机工程学,就是为了让人们的生活更人性化,在新的世纪里,我们以新的方式来感知世界,人们越来越多的在追求一种新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空间,毫无疑义,未来的人性化设计具有更加全面立体的内涵,它将超越我们过去所局限的人与物的关系的认识,向时间、空间、生理感官和心理方向发展,同时,通过现代高科技技术如虚拟现实、互联网络等多种数字化的形式而扩延。无论在造型上还是在界面设计上,都使人机交互关系达到物我两忘的状态。该收音机上的显示屏幕以图形界面来说明音频节目的内容。设计范围包括个人化家用收音机、个人可携式收音机和演艺工作者的专业收音机。中国未来的产品设计必须以创意与革新为首要条件,唯有真正好用且务实的商品才能在市场上脱颖而出,让消费者感到贴心且实惠的产品方是企业制胜的绝佳利器。符合人机工程,人性化的设计是最实在,同时也是最

前沿的潮流与趋势,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是人与产品完美和谐的结合。使人性化的设计真正体现出对人的尊重和关心。 人机工程研究人与建筑环境的关系,特别是人与建筑和建筑设置的关系。建筑环境的设计应该以人为本,满足人的需求;人机工程是研究“系统中的人”,因此这两个学科存在内在的联系。在建筑环境设计中运用人机工程还有一个信息交流的任务。三、环境照明设计的人机工程学原则环境照明设计应考虑的六点原则。1.要有合理的照度平均水平,同一环境中,亮度和照度不应该过高或过低,同时还要避免过于一致而产生的单调感。2.光线的方向和扩散要合理,不要产生影响工作的阴影。当然在需要立体观察物体时,可保留必要的阴影。3.不要让光线直接投向眼睛,以免产生眩光。让光源照射物体或其邻近区域,只让反射光线进入眼睛,光线照射到物体后的反射光线射向眼睛时应该不影响人的正常视觉且不使人感到烦恼。4.光源的光色要合理,光源的光谱应具有再现各种颜色的特性,即要有良好的显色性。5.要通过照明和色彩的协调,形成人们希望的环境美感,按照美学原理设计照明环境。6.必须考虑成本。任何理想的照明环境都不能忽视经济条件的制约,同时,还要考虑技术经济要求。四、残障人的特殊环境要求在我国,残障人口数量约占我国总人口的5%,他们中有工作能力的人都希望能够尽可能地参加工作,为社会作出一份贡献,所以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条件都是非常重要的。1.听觉引导视力伤残者一般分为全无视力者和视力低下者,他们通常靠听力去弥补视力的缺陷,时间长了也就养成了习惯,所以大部分

基于环境行为学

基于環境行為學的醫院庭院環境規劃設計謝偉華 環境行為學的環境行為理論及其拓展李斌 小城鎮周邊農村地區居住環境變化研究——以上海市川沙鎮為例李斌范佳純李華 江南自然村落公共空間和居住空間的環境行為研究任燕;秦丹尼;李斌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大学校园户外空间研究,环境心理学与心理环境学,国防工业出版社,1996 2.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第一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2 3.高觉敷,西方近代心理学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4.马铁丁,环境心理学与心理环境学,国防工业出版社,1996 5.俞国良王青兰杨志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38 6.王文友,空间·文化·个性·情趣——关于高等学校校园环境的思考,规划师,2000.02 7.李增道.环境行为学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90 8.王鹏,《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化建设》,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第3页9.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园林与景观设计》重庆重庆建筑工程学院10.戴志中、褚冬竹、肖晓丽著,高校校前空间,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08 11.王其亨,风水理论研究,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 12.高觉敷,西方近代心理学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13.克雷奇、克拉奇菲尔德、利维森等著/周先庚、林传鼎、张述祖等译,心理学纲要14.岳庆平、吕斌,首届海峡两岸大学的校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03 15.株式会社建筑画报社编,日本绿色校园建筑,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16.包小枫,理想空间——中国高校校园规划,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02 17.江浩波,理想空间——个性化校园规划,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04 18.景观设计——景观与建筑的和谐交融,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01 19.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城市中国——中国式造城,动感杂志社,2005.09 20.景观设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09 21.王文友,空间·文化·个性·情趣——关于高等学校校园环境的思考,规划 师,2000.02 22.满红、孙王琦,大学新校园景观的特色设计,房材与应用,2004.03 23.李晓艳,浅谈校园标识导向 系统设计,标识24.杨欢、王竹,大学校园人性化场所的创造,华中建筑,2006.6 25.靳路明,现代校园空间意象研 究,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6.3 26.郭金菊,高晓霞,浅谈校园环境景观形态设计,河北工业科 技,2002.5 27.徐苏宁,大学的理念与大学校园的设计,新建筑,2004.02 28.郑章毅,地面铺装更具人性化若干要 素,福建建筑,2004.5 29.艾志刚,论大学校园开放空间的多样化,建筑学报,2004.12 30.韩凌云、宋力,环境行为研 究与当代中国景观学教育,景观教育的发展与创新—2005 31.国际景观教育大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6.09 32.宋刚,清华大学紫荆学生公寓环境行为调查与使用评价,2005.08 33.杨滔、姜娓娓,清华大学理学 院北院院落环境行为调查,环境设计·室内布置及装修,2001 34.李媛琴,深圳大学中心广场环境和使用行为 调查,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3.03 35.赵玫、高巍,呼唤积极参与的人性户外空间——清华大学校园广场空 间环境行为调查与评价,华中建筑,2005.05 36.王丽方、谭朝霞,清华大学北院景观设计随笔,中国园林,2001.02 37.徐苏宁,大学的理念与大学校园的设计,新建筑,2004.02 38.艾志刚,论大学校园开放空间的多样化,建筑学 报,2005.06 39.韩俊泰,浅谈和谐校园的构建,太原大学学报,2006.09 40.杨欢、王竹,大学校园人性化场所的创 造——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户外空间评析,华中建筑, 41.王一,从几何空间到校园场所——浙江大学紫金港 校区中心岛解读,时代建筑,2005.03 42.[美]阿摩斯·拉普卜特著/常青、张昕、张鹏译,文化特性与建筑设计,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05 43.[美]C.威廉姆·布鲁贝克著/邢雪莹、孙玉丹、张玉玲译,学校规划 设计,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06 44.[美]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第三版),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08 45.[丹麦]扬·盖尔、拉尔斯·吉姆松著/汤羽扬、王兵、戚军译,公共空 间·公共生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04 46.[日]高桥鹰志+EBS组/陶新中译,环境行为与空间设计,北京: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08 47.[美]阿尔伯特J.拉特利奇著/王求是、高峰译,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北京:中

环境行为学论文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城市广场研究 ——以沈阳市泉园广场为例 摘要 当前我国城市广场及其景观普遍存在着环境品质不高,公众满意度低的状况为实现广场的整体优化,引入环境行为学理论,关注环境与人的外在行为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从沈阳泉园广场出发,建立由理论构建——广场行为分析——广场整治三个步骤组成的研究框架,由于泉园广场的历史悠久,对于现代市民的行为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更跟不上市民的行为节奏,通过实地问卷调研的方式了解市民的需求从而做出改良整治的方案。沈阳市泉园广场的实证研究表明,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城市广场设计研究框架是可行的,它从公共空间建设的本质入手,抓住提高广场环境品质的实质,既突出了整合设计实现的针对性,又考虑了整合研究本身的可推广性。 关键词 泉园广场;市民行为;环境行为学

目录 第一章绪论 (3) 1.1研究目的 (3) 1.2环境行为相关理论 (3) 1.2.1 环境决定论(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 (4) 1.2.2相互作用论(Interactionalism) (4) 1.2.3 相互渗透论(Transactionalism) (5) 1.3研究意义 (5) 第二章研究区域概况 (6) 2.1泉园广场区位分析 (6) 2. 2泉园广场周边功能 (6) 2.3泉园广场及周边流线分析 (7) 第三章泉园广场空间分析 (9) 3.1泉园广场空间形态分析 (9) 3.2 建筑与广场空间分析 (11) 第四章市民在泉园广场的行为分析 (12) 4.1 调查问卷总结与分析 (12) 4.1.1调查对象分析 (12) 4.1.2广场分析 (12) 4.2 市民的行为模式 (15) ——分析公共空间交通行为 (15) 第五章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19) 5.1 泉园广场及周边建筑现存问题 (19) 5.2 改进建议与措施 (19) 5.3小结 (20) 附录1 (22) 泉园广场市民意见调查问卷 (22)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教案

《人体工程学》教案

目录 概述 第一章人体工程学概述(人体工学与室内设计,人体学简介及发展) 第二章人体与室内 第一节人体尺寸 第二节人体活动 第三章人体与家具(人体工程学在家具中的运用) 第一节工作面的高度 第二节座位的设计 第三节卧具的设计 第四章人的知觉与空间环境的关系,人的感觉与空间环境 第五章人的行为心理与空间环境 作业设计

课程总体安排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2 学时:32(其中实训14学时) 内容简介: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的基础课程,内容包括:人体工程学的概念、应用范围、研究方法;人体在室内的尺度、活动范围、作业效率,人体与家具、环境的关系,人的行为心理与室内环境的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对“人”与“室内环境”等研究对象科学、全面的了解。掌握人体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科学知识,了解本专业学习、工作与人体工程学的关系及相互作用,培养正确、科学的人体工程学观念和实测、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学会运用基本理论、原理与解决室内设计具体问题的综合能力。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概述 本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与今后的设计课程联系紧密。课程的内容包括:人体工程学的概念、应用范围、研究方法;人体在室内的尺度、活动范围、作业效率,人体与家具、环境的关系,人的行为心理与室内环境的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对“人” 与“室内环境”等研究对象科学、全面的了解。掌握人体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科学知识,了解本专业学习、工作与人体工程学的关系及相互作用,培养正确、科学的人体工程学观念和实测、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学会运用基本理论、原理与解决室内设计具体问题的综合能力。

环境心理学对室内设计的作用

室内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对室内设计的作用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为了营造安全、舒适、优美的内部环境,就一定要研究人的心理活动,需要借鉴很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环境意识日益充斥着生活每一个角落的今天,建筑的室内环境设计已成为体现生活质量需求的基本要求之一。环境的改变会影响到情绪。因此,作为一名室内设计者应该对环境心理学有所涉及。 然而在阐述环境心理学之前,我们要先对“环境”和“心理学”的概念简要地了解一下。在阐述环境心理学之前,我们先对“环境”和“心理学”的概念简要地了解一下。 环境即为“周围的境况”,相对于人而言,环境可以说是围绕着人们,并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的外界事物。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秩序、模式和结构,可以认为环境是一系列有关的多种元素和人的关系的综合。人们既可以使外界事物产生变化,而这些变化了的事物,又会反过来对行为主体的人产生影响。 关于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的关系,不少建筑师很自信,以为建筑将决定人的行为,但他们“往往忽视人工环境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损害,也很少考虑到什么样的环境适合于人类的生存与活动”。以往的心理学“其注意力仅仅放在解释人类的行为上,对于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未加重视。环境心理学则是以心理学的方法对环境进行探讨”,即是在人与环境之间是“以人为本”,从人的心理特征来考虑研究问题,从而使我们对人与环境的关系、对怎样创造室内人工环境,都应具有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 一、含义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环境心理学与多门学科,如医学、心理学、环境保护学、社会学、人体工程学、人类学、生态学以及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室内环境学等学科关系密切。 环境心理学非常重视生活于人工环境中人们的心理倾向,把选择环境与创建环境相结合,着重研究下列问题: 1、环境和行为的关系; 2、怎样进行环境的认知; 3、环境和空间的利用; 4、怎样感知和评价环境; 5、在已有环境中人的行为和感觉。 对室内设计来说,上述各项问题的基本点即是如何组织空间,设计好界面、色彩和光照,处理好室内环境,使之符合人们的心愿。 二、室内环境中人的心理与行为 人在室内环境中,其心理与行为尽管有个体之间的差异,但从总体上分析仍然具有共性,仍然具有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特点,这也正是我们进行设计的基础。 下面我们列举几项室内环境中人们的心理与行为方面的情况: 1、领域性与人际距离 领域性原是动物在环境中为取得食物、繁衍生息等的一种适应生存的行为方式。人与动物毕竟在语言表达、理性思考、意志决策与社会性等方面有本质的区别,但人在室内环境中的生活、生产活动,也总是力求其活动不被外界干扰或妨碍。不同的活动有其必须的生理和心理范围与领域,人们不希望轻易地被外来的人与物所打破。 室内环境中个人空间常需与人际交流、接触时所需的距离统盘考虑。人际接触实际上根据不同的接触对象和在不同的场合,在距离上各有差异。赫尔以动物的环境和行为的研究经验为基础,提出了人际距离的概念,根据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行为特征确定人际距离,即分为:密切距离;人体距离;社会距离;公众距离。 每类距离中,根据不同的行为性质再分为接近相与远方相。例如在密切距离中,亲密、

人体工程学和常用室内尺寸样本

人体工程学和常见室内尺寸 人体工程学和常见室内尺寸 人体工程学是室内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门专业知识, 了解人体工程学能够使装修设计尺寸更符合人们的曰常行为和需要。 人体工程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人体尺度 *人体行为区域 *常见家具设备尺寸 *建筑尺度规范 *视觉心理和空间 一、人体尺度 人体尺度, 即人体在室内完成各种动作时的活动范围。设计人员要根据人体尺度来确定门的高宽度、踏步的高宽度、窗台阳台的高度、家具的尺寸及间距、楼梯平台、家内净高等室内心尺寸。常见的室内尺寸如下: 支撑墙体: 厚度0.24m 室内隔墙断墙体: 厚度0.12m 大门: 门高2.0~2.4m, 门宽0.90~0.95m 室内门: 高1.9~2.0m左右、宽0.8~0.9m门套厚度0.1m 厕所、厨房门: 宽0.8~0.9m、高1.9~2.0m 室内窗: 高1.0m 左右窗台距地面高度0.9~1.0m

室外窗: 高1.5m 窗台距地面高度1.0m 玄关: 宽1.0m、墙厚0.24m 阳台: 宽1.4~1.6m、长3.0~4.0m( 一般与客厅的长度相同) 踏步: 高0.15~0.16m、长0.99~1.15m、宽0.25m; 扶手宽0.1m、扶手间距0.2m、中间的休息平台宽1.0m。 二、常见家具尺寸; 卧室: 单人床: 宽0.9m、 1.05m、 1.2m; 长1.8m、 1.86m、 2.0m、 2.1m; 高0.35m~0.45m。 双人床: 宽1.35m、 1.5m、 1.8m, 长、高同上。 圆床: 直径1.86m、 2.125m 、 2.424m。 矮柜: 厚度0.035~0.045m、柜门宽度0.3~0.6m、高度0.6m。 衣柜: 厚度0.06~0.065m、柜门宽度0.4~0.65m、高度2.0~2.2m。客厅: 沙发: 厚度0.8~0.9m、坐位高0.35~0.42m、背高0.7~0.9m。 单人式: 长0.8~0.9m 双人式: 长1.26~1.50m 三人式: 长1.75~1.96m 四人式: 长2.32~2.52m 茶几: 小型长方: 长0.6~0.75m、宽0.45~0.6m、高度0.33~0.42m 大型长方: 长1.5~1.8m、宽0.6~0.8m、高度0.33~0.42m

环境行为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环境行为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10分,5个单词) 1、应激:令人不愉快的环境刺激所引起的紧反应,包括主观反映、客观刺激 2、情绪:是由行为、心理变化和主观体验组成的非常复杂的概念 3、个人空间:是指围绕在我们周围的,不见边界的、不容他人侵犯,随我们移动而移动,并依据情境扩大和缩小的领域 4、人际距离:一般人与人接触时,两者之间都要保持着一定的领域围。这种领域是看不见的,一旦他人进入该领域,自己便会有意无意地转身避开对方,或离开,向对方传递某种信息:这种领域称之为人际距离,也称移动式领域 5、拥挤:拥挤是对导致负性情感的密度的一个主观心理反应。 6、空间:是指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7、认知地图: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头脑中的,某些类似于一现场地图的模型。1 4 10 8、小群生态:一般情况下,人总是三三两两﹑三五成群地交谈,这就是社会心理学中所谓的小群生态 9、领域: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而拥有或占用的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该场所或区域就是拥有或占用它的某个人或群体的领域 10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它是感觉相互作用的另一种表现。 11归属感:指个人自己感觉被别人或被团体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感受;亦指心理上的安全感与落实感。 12、密度:是指每单位面积个体数目的客观测量,具体来说,它是指个体与积的比值 13、感知:是行为空间的一部分,是由外界的刺激引起的而被经验环境所修正。 14、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5、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各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 16、认知(cognition):是指通过心理活动(如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获取知识的过程。 17、图式:已有的知识或经验称为图式 18、意象:人们头脑中的地图,作用在于帮助人们认路。 19、领域性(Territoriality):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 20、知觉定势:个人的知识、经验、兴趣,别人的言语指导或环境的暗示,会促使知觉判断的心理活动处于一定的准备状态而具有某种倾向性,心理学中称这种倾向性为知觉定势 21、负载:人们在单位时间感到来自环境中的刺激量就是信息量,也就是负载。 22、唤醒:指在刺激作用下通过脑干的网状结构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同时加强肌肉的紧状态; 23、认同感:是指人对自我及周围环境有用或有价值的的判断和评估 24、行为场合:任何空间或场合只要被其使用者意识到最适合某种活动,不管是不是建筑师有意识地设计出来的,都可称之为行为场合。 25、最优唤醒水平即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正在从事某项任务的人都需要维持一定的唤醒水平,唤醒水平过低或过高都不能获得理想效率,处于中等水平时(环境刺激适中时)达到最高绩效,即任务绩效与唤醒水平之间呈倒U形曲线关系,这一最适宜的唤醒水平称最优唤醒水平。 二、填空题(共20分,20个空) 1、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理论由德国心理学家特海默等人首创,主要代表人物还有苛勒、考夫卡。他们认为人的大脑里生来就有一些法则,对图形的组合则有一套心理规律(七定律)(包括图形与背景原则、接近原则、类似原则、连续原则、求简原则、闭合原则和大小恒常

人体工程学和环境心理学(精)

人体工程学和环境心理学都是近数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兴综合性学科。过去人们研究探讨问题,经常会把人和物、人和环境割裂开来,孤立地对待,认为人就是人,物就是物,环境也就是环境,或者是单纯地以人去适应物和环境对人们提出要求。而现代室内环境设计日益重视人与物和环境间,以人为主体的具有科学依据的协调。因此,室内环境设计除了依然十分重视视觉环境的设计外,对物理环境、生理环境以及心理环境的研究和设计也已予以高度重视,并开始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 第一节人体工程学的含义和发展 人体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也称人类工程学、人间工学或工效学(Ergonomics。工效学Ergonomis原出希腊文“Ergo”,即“工作、劳动”和“nomos”即“规律、效果”,也即探讨人们劳动、工作效果、效能的规律性。 人体工程学起源于欧美,原先是在工业社会中,开始大量生产和使用机械设施的情况下,探求人与机械之间的协调关系,作为独立学科有40多年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科学技术,开始运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坦克、飞机的内舱设计中,如何使人在舱内有效地操作和战斗,并尽可能使人长时间地在小空间内减少疲劳,即处理好:人—机—环境的协调关系。及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把人体工程学的实践和研究成果,迅速有效地运用到空间技术、工业生产、建筑及室内设计中去,1960年创建了国际人体工程学协会。 及至当今,社会发展向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过渡,重视“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人体工程学强调从人自身出发,在以人为主体的前提下研究人们衣、食、住、行以及一切生活、生产活动中综合分析的新思路。 日本千叶大学小原教授认为:人体工程学是探知人体的工作能力及其极限,从而使人们所从事的工作趋向适应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的各种特征。” 其实人—物—环境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系统,今后“可望运用人体工程学主动地、高效率地支配生活环境”。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一、人体尺度 人体尺度,即人体在室内完成各种动作时的活动范围。设计人员要根据人体尺度来确定门的高宽度、踏步的高宽度、窗台阳台的高度、家具的尺寸及间距、楼梯平台、家内净高等室内心尺寸。常用的室内尺寸如下: 支撑墙体:厚度0.24m 室内隔墙断墙体:厚度0.12m 大门:门高2.0~2.4m,门宽0.90~0.95m 室内门:高1.9~2.0m左右、宽0.8~0.9m门套厚度0.1m 厕所、厨房门:宽0.8~0.9m、高1.9~2.0m 室内窗:高1.0m 左右窗台距地面高度0.9~1.0m 室外窗:高1.5m 窗台距地面高度1.0m 玄关:宽1.0m、墙厚0.24m 阳台:宽1.4~1.6m、长3.0~4.0m(一般与客厅的长度相同) 踏步:高0.15~0.16m、长0.99~1.15m、宽0.25m;扶手宽0.01m、扶手间距0.02m、 中间的休息平台宽1.0m。 二、常用家具尺寸; 卧室: 单人床:宽0.9m、1.05m、1.2m;长1.8m、1.86m、2.0m、2.1m;高0.35m~0.45m。双人床:宽1.35m、1.5m、1.8m,长、高同上。 圆床:直径1.86m、2.125m 、2.424m。 矮柜:厚度0.35~0.45m、柜门宽度0.3~0.6m、高度0.6m。 衣柜:厚度0.6~0.65m、柜门宽度0.4~0.65m、高度2.0~2.2m。 客厅: 沙发:厚度0.8~0.9m、坐位高0.35~0.42m、背高0.7~0.9m。 单人式:长0.8~0.9m

双人式:长1.26~1.50m 三人式:长1.75~1.96m 四人式:长2.32~2.52m 茶几: 小型长方:长0.6~0.75m、宽0.45~0.6m、高度0.33~0.42m 大型长方:长1.5~1.8m、宽0.6~0.8m、高度0.33~0.42m 圆型:直径0.75/0.9/1.05/1.2m,高度0.33~0.42m 正方型:宽0.75/0.9/1.05/1.20/1.35/1.50m,高度0.33~0.42,但边角茶几有时稍高一些,为0.43~0.5m 书房: 书桌:厚度0.45~0.7m(0.6m最佳)、高度0.75m。 书架:厚度0.25~0.4m、长度0.6~1.2m、高度1.8~2.0m,下柜高度0.8~0.9m 餐厅: 椅凳:座面高0.42~0.44m、扶手椅内宽于0.46m 餐桌:中式一般高0.75~0.78m、西式一般高0.68~0.72m 方桌:宽1.20/0.9/0.75m 长方桌:宽0.8/0.9/1.05/1.20m、长1.50/1.65/1.80/2.1/2.4m 圆桌:直径0.9/1.2/1.35/1.50/18m 厨房: 橱柜*作台:高度0.89~0.92m 平面*作区:厚度0.4~0.6m 抽油烟机与灶的距离:0.6~0.8m *作台上方的吊柜:距地面最小距离>1.45m、厚度0.25~0.35m、吊柜与*作台之间的距离>0.55m 卫生间: 盥洗台:宽度为0.55~0.65m、高度为0.85m、盥洗台与浴缸之间应留约0.76m宽的通

环境艺术《人体工程学》教学大纲

《人体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环艺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室内设计中的重要组成元素;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人体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把人-机-环境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研究,以创造最适合于人操作的机械设备和作业环境,使人-机-环境系统相协调,从而获得系统的最高综合效率能为主要目标,同时,要体现以“人为核心“的设计价值观,为今后的功能性设计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1、基本教学目标:本课程通过对人体家具、准人体家具、建筑家具尺度要求的学习,结合百分点原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尺度意识,并通过适当的练习加以巩固;对有关的环境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2、技能培养目标:使设计在适应生理、心理需求的探索中,符合尺度、材料、温湿等诸多要素。 3、思想教育目标:“以人为本”实质上是对人从物质到精神的全面关怀。树立为人民服务、敬业爱岗的主人翁意识,“以人为本”就会真正落到实处;培养思维的全面性,家具设计离不开具体的情景。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人体工程学概论 (1)人体工程学的发展历史; (2)人体工程学研究对象和目的

(3)人体工程学的定义 (4)人体工程学的研究主要内容 (4)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人体与尺寸 (1)人体尺寸 (2)人体活动 (3)重心问题 (4)人体施力 (5)实践环节:绘制男女人体基本尺寸图、绘制人体水平作业域、绘制人体垂直作业域、绘制人体移动与尺度、绘制人与物关系图、绘制室内人体活动尺寸与空间关系图。A4纸5张作业 第三章人体与家具 (1)工作面的高度 (2)座椅的设计 (3)卧具的设计 (4)休闲文化 (5)针对生活中至少5种以上室内家具用品进行实际数字测量,并绘制彩色效果图标注尺寸,阐述其使用心得。A3,5张彩色效果图。 三、授课内容:

【人体工程学】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的关系

一、 一、人体工程学:又称“人类工程学”、“人体工学”和“人类工学”是以人的心理学、解剖学和生理学为基础,综合多种学科研究人与环境的各种关系,使得生产器具、生活器具、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与人体功能相识应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1、人体尺度:(一)静态尺度,是指静止的人体尺寸,即人在立、坐、卧是的尺寸。(二)动态尺度,是指人在作业及动作在空间进行是所发生的尺寸。 2、人体尺度与家具 桌面高度=椅高+差尺=椅高+1/3(坐高-10mm) 椅子高度=下腿高-10mm 学生课桌高度:桌面高度=椅高+1/2(坐高-10mm) 二、居室按人体工程学设置常用空间尺度 1、起居室 A、起居室的处理要点: a、起居室是人们日间的主要活动场所,平面布置应按会客、娱乐、学习等功能进行区域划分 b、功能区的划分与通道应避免干扰 B、起居室常用人体尺度 2、餐厅 A、餐厅的处理要点 :a、餐厅可单独设置,也可设在起居室靠近厨房的一隅 b、就餐区域的尺寸应考虑人的来往,服务等活动 c、正式的餐厅内应设有备餐台,小车及餐具贮藏柜等设备 B、餐厅的功能分析 : C、餐体常用人体尺寸 3、卧室 A、卧室的处理要点: 卧室的功能布置局应有睡眠、贮藏、梳妆及阅读等部分。平面布局应以床为中心。睡眠区的位置应相对比较安静。 B、卧室常用人体尺寸 4、厨房 A、厨房处理要点: a、厨房设备及家具的布置应按照烹调操作顺序来布置。以方便操作,避免走动过多 b、平面布置除考虑人体和家具尺寸外,还应考虑家具的活动 B、厨房功能分析: C、厨房常用人体尺寸 D、厨房家具的布置 1、厨房中的家具主要有三大部分:带冰箱的操作台带水池的洗涤台带炉灶的烹调台 2、主要的布局形式见图 E、厨房操作台的长度 5、卫生间 A、卫生间处理要点:

环境行为学调研报告

环境行为学调研报 告

基于使用者行为的 武汉植物园景观意象设计分析 姓名:黄唯学号: U 14714 姓名:檀文佳学号: U 14700 班级:城市规划1101班

基于使用者行为的武汉植物园景观意象设计分析 檀文佳U 14700 黄唯U 14714 城市规划1101班 摘要:本文以武汉市植物园为例,基于多种调研方法的综合运用和大量一手资料,从使用者行为的角度,对景观意象进行调研分析。运用了城市意象理论,对 植物园内的路径,边界,区域,节点和地标这五种构成要素进行归纳分析,重点探讨了其景观意象的可辨识度与路径问题,发现了武汉市植物园于游览者种种不便之处,并提出相关解决建议,探索植物园景观构成的理想模式。 关键词:植物园,景观意象,可辨识度,路径 目录: 基于使用者行为的武汉植物园景观意象设计分析 第一章绪论 1.调研背景及意义 1.1概念界定 1.2调研目的 2.调研方法与思路 2.1调研前针对对象的分析 2.2调研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调研与分析 1. 植物园意象的构成要素

1.1 植物园路径 1.2 植物园边界与区域 1.3 植物园景观节点 1.4 植物园主要地标 2. 植物园的意象的可辨识度 2.1 使用者心理生理行为习性分析 2.2 植物园视觉质量 2.3 景观的辨识性 2.4 建筑物及构筑物的可意象性 3. 儿童,老人眼中的植物园意象 3.1 儿童,老人的认知地图能力 3.2 儿童画中各环境要素出现频率分析 3.3 植物园景观针对儿童,老人的设计 4. 植物园内寻路 4.1 寻路的过程 4.2 空间的影响 4.3 植物园路径的趣味性与通达性 4.4 植物园中的厕所的通达度 4.5 植物园中的迷路情况 第三章总结与建议 1. 路径及节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 2. 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环境心理学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环境心理学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通过学习环境心理学这门课程,我知道了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可以说这门课程对于我们做任何工作都有很大的作用。结合我的专业课来说,学习室内设计就一定少不了环境心理学的知识,并且贯穿于设计的始终。只有处处想到环境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才能真正的以人为本,做出优秀的设计作品。 我学习的室内设计专业是一门涉及到工程学,艺术学,生态学,环境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的边缘性学科,它的本质是要为人创造安全,舒适,宜人和富有美感的室内环境。而环境心理学则是支撑这个专业必不可少的理论基础。因为,室内设计的首要问题是解决人和室内环境的关系问题,不了解人在不同环境下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与规律,就没办法创造出符合人需要的室内环境。 学好环境心理学可以引导设计师去如何组织,利用空间,设计空间的色彩,照明,处理好室内的环境,使之在符合安全的情况下更符合使用者的喜好,达到实用美观。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的应用主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居住环境对人的心里影响,二是研究人的心理需求对居住环境提出的要求,进而根据人的心理需求,调整,改善,提高居住环境的质量。 我根据自己设计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环境心理学对室内设计的影响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根据环境心理学最基本的要求是室内设计使用的材料一定要是安全的,无污染的,对人有利无害的。另外对于噪声的处理,就可以通过窗子,门的设计去避免。对于光污染的处理,就要通过细心的灯光布置,避免眩光对人产生的危害。这样就要求我们要把环境心理学和人体工程学结合起来去进行室内的设计了。 其次,环境心理学中对于空间密度的解释让我想到了做室内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空间的划分,比如每个房间的大小,每个家具的大小,甚至具体到每个隔断,一块地砖的距离给人的不通感受,从而得出空间的每一块是用来做什么的。 同时,私密空间的处理也一定要根据环境心理学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去做,比如客厅的处理可以是开放的,厕所的私密性要强,还有卧室的处理,包括门怎么开,窗子怎么开。同时,在这门课程里,我还知道了空间和人的交往也是有很大联系的,那么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就不仅仅去思考房屋主人的感受,相应的还要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心理学知识 一向光性 向光性是人类的本能和视觉的特性。 人类离不开光,并在光环境中发展。走向光明是人的本能。有了光就增加了希望,增强了安全感,缩短了人际距离。 两个相邻的出入口,一个有光亮,一个没光亮,对于陌生人,几乎都会选择有光亮的出入口。 观看一个橱窗,首先引起注意的是光亮度最强的物品。 走进室内,首先被看到的也是开亮的灯光下的家具物品。 由于“注意”的心理特性,人在室内环境中,首先注意的是相对光亮度强的物体,因为光亮的物体的刺激强度大,特别是光亮度不断变化或闪烁的物体,最容易是大脑两个半球的有关部位形成最优越的兴奋中心,同时这种兴奋中心会对其他部位,发生负诱导的作用,这就产生了高度的指向性和集中性,这就是人的向光性。 人的向光性特点,对于室内设计与装修极其重要。 在商场、展娱乐场等光环境设计中,利用向光性的特点,可以不做顶棚或局部设置吊顶。当人们进入室内时,首先注意光亮度大的物品,极少注意很暗的顶棚,这样吊顶里的管线和送风口,即使显露出来,也很少被人察觉。这不仅节约了造价,同时也便于检修。 在室内环境安全设计中,由于光亮处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故设置顶光,可起“防范”的作用。在安全出入口作光导设计,这比安全标志更起作用。 在商业橱窗和室内景观设计中,利用向光性特点,美化商品、点缀景点。 二私密性 私密性是指个人或群体控制自身与他人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在什么程度上与他人交换信息需要。 私密性有四种基本状态:独居、亲密、匿名、保留。 独居和亲密,分别指一个人独处或几个人亲密相处时,不愿受到他人干扰的实际行为状态。 匿名指个人在人群中不求闻达、隐姓埋名的倾向。 保留指对某些事物加以隐瞒和不表露态度的倾向。 私密性也是人的本能,它可以使人具有个人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支配环境,在没有他人在场的情景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 私密性在人际关系中形成了人际距离即人与人之间所保持的空间距离。这种空间距离,在社会学中,是一种信息的关系、一种情感距离,而在环境科学中,则是实际的空间尺度,两者有一定的联系。 根据人类学家赫尔的研究结果,人际距离包括了以下常见的空间关系。 1.亲密距离 当事人一般相距0~50cm,在此范围内所实现的活动,如爱、抚摸,这是家庭活动常见的现象。对于家具和设备布置有参考意义。在体育运动中,如角斗、拳击活动,这对场地设计也有一定的意义。 2.个人距离 当事人一般相距50~130cm,在此范围内所表现的活动,指亲密朋友间接触,或日常同事间交往,这对起居室和一般接待空间设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3.社交距离

人体工程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体工程学论文 人体工程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班级:环艺121 学号:201200964106 姓名:张,, 摘要:随着科技发展,社会开始向“以人为本”发展。如今,我们的生活与人体工程学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无处不在体现着人体工程学在应用中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与舒适。而作为一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日常的课程学习中,已经深深体会出自身专业的特点—“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并且在我们的设计中,也必须依据、满足人体工程学的要求。所以说人体工程学对于环境艺术设计而言,是一门极其重要的课程。我们必须对人体工程学有一些初步的认识之后才能做出更加符合人体的设计。 关键词:人体工程学以人为本重要作用 正文:人体工程学,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起源于欧美,原先是在工业社会中,开始大量生产和使用机械的情况下,探求人与机械之间的协调关系而产生的学科,作为独立科学有40年左右的历史。最开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设计者们为了能让人在坦克、飞机等器械的驾驶舱内更加有效地操作和战斗,开始使用了人体工程学的原理。二战结束之后,这项原理开始被更多地运用到了生活中,来使得人们的衣食住行更加地方便,舒适。 现在,人体工程学也不光是要符合物理上的规则,同时也要满足一定的心理上的规则,这样也就涉及到了人的心理学。随着科技发展,社会开始向“以人为本”发展。所以说,人体工程学并不是一门简单普通的理论科学,更是一项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科学体系。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无处不在体现着人体工程学在应用中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与舒适。小到桌椅,大到空间环境,人体工程学无一不联系着我们的生活。桌椅的高度,公交车的扶手设计,空间环境中的视觉效果……都被人体工程学包含其中。而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人体工程学对于人的影响是两个方面进行的:一个是物理方面,一个是心理方面。物理方面,就是影响以人体构造、人体尺度以及人体的动作域等有关数据为基本确定的人体活动时的舒适度;而心理方面,则是通过视觉,嗅觉等人的感官以及人的其所涉及的主观意识对人的心理活动作出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