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治疗的基本原则和临床 应用1

化学治疗的基本原则和临床    应用1
化学治疗的基本原则和临床    应用1

第5章化学治疗的基本原则和临床应用

第1节化学治疗的基本原则

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全身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可成功地缩小、消除瘤块,甚至治愈疾病,却也会损伤人体的正常细胞,带来呕吐、脱发、白细胞下降等不良反应,所以化疗应多长时间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肿瘤性质、病人体质和治疗药物。

对于某些细胞增殖快的肿瘤,如某些高度恶性淋巴瘤、小细胞肺癌、睾丸精原细胞瘤、绒癌等。这些肿瘤生长迅速、对药物也敏感、容易被化疗“彻底摧毁”,其特点是“不退则进”。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开始治疗就要“除恶务尽”,若中途停止,使其卷土重来,往往会诱发肿瘤抗药能力,再难彻底控制。因此,治疗原则应是“不治则以、治则必足”,在体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要给予足够的巩固化疗,争取痊愈。

与上述情况相反,另一类肿瘤的细胞增殖并非很快、对化疗也并不敏感。例如:肝癌、肾透明细胞癌等。目前,现有的化疗药物对这类肿瘤的作用往往不大,即使增加剂量、延长时间,恐怕也是毒性增加多而疗效增加少,徒添了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化疗原则应是“减轻痛苦、点到为止”,即化疗往往用于当肿瘤疯狂进展时对它进行压制、缓解患者痛苦,而并非争取彻底治愈的手段。化疗也很少被单独用于此类肿瘤,而是与靶向、免疫治疗等联合应用,以求得最好效果。

那么,对于性质介于以上两者之间的其他大多数肿瘤,如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和胃癌、食管癌、大肠癌等消化道肿瘤及卵巢癌等生殖系统肿瘤,怎样的化疗最合理呢? 这时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了,要“因瘤而宜”。

首先,如果患者已手术,主要瘤体已被切除,药物的作用是清除体内可能残存的散在肿瘤细胞,此时的化疗称作“辅助化疗”。其术后用药的时间不宜无限延伸,而是要有一个合理的时限,以保证既对病

人“基本保险”,又不致造成多余的痛苦。通过长时间、大量病例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人们大致找出一些规律,如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可进行4-6个周期化疗,卵巢癌需进行十几个周期的化疗等。但这并非一成不变,如果患者体质较差,则需适当缩短时间、减少用药;反之,若肿瘤具有“高危险因素”,如恶性程度高、临床分期晚、肿瘤生长快等,则需追加更多的化疗周期。各种肿瘤的“高危险因素”不尽相同,又有某些共性所在,及时发现并正确评估它们正是化疗艺术中的精髓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也发现了一些可以早期提示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标志”,动态观察它们也有助于评估复发危险、决定是否停止或继续化疗。另外,更精细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如PET— CT检查等能帮助更早

地发现微小转移或残留病灶。

对于手术后复发、转移或就诊时不能切除的肿瘤,化疗多是为了使肿瘤缩小、稳定,以争取长期维持。这时的化疗称作“姑息化疗”。事实上,很难统一规定姑息化疗的时间,因为这种化疗会在“人瘤共存”中进行,目的多是为了长期抑制(并非消灭)肿瘤,使之与人体处于一种平衡稳定状态。故其一般原则应该是“压制肿瘤发展、维持长期稳定、保证生活质量”,即肿瘤发展时积极治疗,肿瘤稳定时减量,推迟甚至暂停化疗。那么,是不是“生命不息、化疗不止”呢?也并非如此。尤其是随着抗瘤效应独特、毒副作用较轻的基因靶向治疗、抗血管生成剂等新药的出现,已使得肝癌、肺癌、胃肠道癌等肿瘤的疗效大大改善,现代治疗也越来越发展为以化疗压制肿瘤快速生长,用新药维持长期稳定的模式,以便“快药快用、慢药慢用”,优势互补,相得益彰,获得最大的抗瘤效果、最小的毒副作用和最好的生活质量。对“化疗到底打得多久”的问题,应该“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因药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第二节化学治疗的临床应用

在肿瘤治疗中,化疗药物主要用于:1、治疗晚期患者;2、手术或放疗的辅助治疗;3、手术前的新辅助化疗。

..1 治疗晚期患者

晚期患者肿瘤多已全身扩散,不再适合手术或放疗等局部治疗手段,化疗往往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化疗并非对所有肿瘤均有疗效。当前各类肿瘤的化疗疗效可分成下列几种情况:①可延长生存期或治愈的肿瘤:绒毛膜上皮癌、Burkitt淋巴瘤、睾丸肿瘤、肾胚胎肉瘤、神经母细胞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Hodgkin病;②可缓解并延长生存期的肿瘤:前列腺癌、乳腺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骨肉瘤;③缓解并可能延长生存期的肿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卵巢癌、子宫内膜癌;④可能缓解的肿瘤:支气管肺癌、消化道癌、头颈部癌、软组织肉瘤、黑色素瘤。

晚期肿瘤化疗疗效近年有所提高,但在各种肿瘤中发展不平衡。化疗疗效的提高主要由于新药的应用、治疗方案的改进、检测治疗适应症手段的进步,以及支持治疗的加强等。

在新药的应用方面,自DDP等铂类制剂问世后,非小细胞性肺癌的生存时间略有提高。近年来用紫杉醇(泰素)或泰素帝(taxotere)与DDP合用,患者生存时间进一步延长,但尚在进一步以随机试验验证中。泰素及泰素帝曾被誉为近15年来所发现的最重要的抗癌药物,对肺癌、乳腺癌、卵巢癌均有较好疗效。单药泰素帝治疗乳腺癌的有效率为

49%,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率为30%部分缓解。单药泰素帝治疗难治性卵巢癌(3种以上化疗药物无效)的有效率为22%。另一植物药长春瑞滨(异长春花碱)治疗非小细胞性肺癌及乳腺癌也有较高疗效。单药治疗非小细胞性肺癌的有效率为14%。与DDP合用后,疗效可提高至30%。对初治乳腺癌的有效率可达60%[1-4]。

在治疗方案的改进方面,自采用联合化疗以后,疗效较单药明显提高。近年来又进一步证明,以三药联合化疗MVP(MMC,VLB,DDP)或

MIC(MMC,IFS,DDP) 治疗非小细胞性肺癌疗效较两药联合化疗

PE[DDP,依托泊苷(VP-16)]高,MVP及MIC的有效率分别为36%及40%,而PE的有效率仅为23%。前两方案的中位生存期(42周、36周)也较两药方案为高(27周)[2]。但联合化疗时,每一药剂量不可能用至足量,因此尚不是最理想的药物组合方法。

近年来发现,对实体瘤用多个高剂量化疗药序贯治疗,可得到较高的疗效。如意大利国立癌症研究院对绝经后高危乳腺癌患者(腋下阳性淋巴结数>3个),先用4疗程ADM,继以8疗程CMF方案(CTX,MTX,5-Fu)作为手术后辅助化疗,结果10年生存率优于两种方案交替治疗。可能是因ADM的疗效高于CMF方案,而交替治疗时,ADM的给药时间被延迟了[5]。Aisner等报道,在943例Ⅱ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中,也得到同样结论:以不同剂量的CMFVP方案[CTX,MTX,5-Fu,VCR,泼尼松(PRED)]治疗,随访11.5年,生存期区别不大,但若在CMFVP方案后,再用VATH方案[VLB,ADM,塞替派(TSPA),氟羟甲基睾酮]治疗,则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及生存期均有提高[6]。意大利米兰国立癌症研究所治疗50例高危或高中危弥漫性大细胞性淋巴瘤患者,以多个大剂量化疗药序贯治疗,并配合自身骨髓移植支持疗法,7年生产率达81%[7]。因此,目前正在进一步研究如何进一步序贯应用无交叉耐药的药物,如将与ADM无交叉耐药的泰素组入方案。

对于药物的治疗剂量,近年来也作了不少探索。由于实体癌的生长是遵循Gompertzean曲线,即肿瘤数量小时生长较快,因此,此时使用大剂量化疗,虽然可使肿瘤缩小较多,但残留肿瘤生长加速,因此无复发生存期延长不多。在常规剂量化疗取得缓解后,立刻作大剂量巩固化疗患者的生存时间,不如复发后再用大剂量化疗患者的生存时间长(3.2年对1.9年,P=0.04)。这是因为不论治疗前肿瘤数量多少,大剂量化疗后,残留肿瘤细胞数量是相仿的[8]。

通过预测化疗适应症而提高治疗疗效的例子可见于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以各种内分泌药物治疗乳腺癌,若不预测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有效率均在30%左右。若在治疗前先检测乳腺癌的雌激素受体及孕

激素受体,选择性地仅治疗受体阳性患者,有效率可提高至50%-60%,而受体阴性患者内分泌治疗有效率不超过10%。

化疗药物体外敏感试验也是指导临床用药的一种方法。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活细胞拒染法、MTT比色测定法、肿瘤干细胞集落形成试验、放射性核素掺入代谢法、人癌小鼠肾包膜下移植法、裸鼠肿瘤移植法、流式细胞仪DNA分析法等。但在临床使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由于肿瘤细胞异质性,体内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的反应还存在差异,并非所有肿瘤细胞反应均一致。肿瘤细胞在体外,生物行为和药敏均有改变,尚缺少有效的质量控制标准,结果差异较大。因此使用这种检测方法后,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提高尚不多。此外,对一些生长分裂慢的肿瘤,检测还有困难。对睾丸非精原细胞性生殖细胞肿瘤用PVB方案治疗时,可用β-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 HCG)随访疗效,治疗满意的患者,β- HCG 每21天下降90%。

由于大剂量化疗后,残余肿瘤生长会加速,因此必须在短期内反复给以化疗打击。一般所谓大剂量化疗系指每周化疗总量,因为,剂量提高(dose escalation)与剂量加强(dose intensity)不同,后者是指单位时间内分布的化疗剂量有增加,才能杀灭更多肿瘤细胞。近年来化疗保护剂的出现,如前述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为化疗剂量加强提供了保证,是近年来化疗疗效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晚期肿瘤患者化疗目前尚存在的障碍是化疗多药抗药性的产生。临床上至今尚无可以逆转多药抗药性的药物。而且近年来发现除P170糖蛋白外,尚有多种蛋白如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肺耐药相关蛋白等也可以引起多药抗药性。

..2 手术或放疗的辅助化疗

目前辅助化疗受到十分重视,因近年对肿瘤开始转移时间的看法与过去有显著不同。过去认为肿瘤开始时仅是局部疾病,以后才向周围侵犯,并由淋巴道转移,最后经血路向全身转移。因此治疗肿瘤的关键是早期将肿瘤彻底切除,手术范围力求广泛,如乳腺癌的根治术、扩大根治术等。但近年已认识到肿瘤发生后,肿瘤细胞即不断自瘤体脱落并进入血循环,其中的大部分虽能被身体的免疫防御机制所消灭,但有少数未被消灭的肿瘤细胞却会成为复发转移的根源,因此当临床发现肿瘤并进行手术时,大部分患者事实上已有远处转移。仅以手术或放疗消灭局部病变,不可能根治肿瘤。以乳腺癌为例,当乳腺原发灶直径为1cm大小时,25%患者已有腋下淋巴结转移,因此手术后应当早期配合全身化疗,抓住大部分肿瘤已被切除的机会,及时消灭已转移的微小病灶。辅助化疗最成功的例子是乳腺癌。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展乳腺癌辅助化疗以来,经过20多年的经验积累,现在认为乳腺癌手术后,无论以联合

化疗或内分泌药三苯氧胺作为辅助治疗,10年无复发生产率和10年生产率都可以提高,但提高的程度均在10%以下。近年来乳腺癌辅助化疗的研究集中于3个方面:①在腋下淋巴结阴性的患者中,如何进一步以分子生物学指标如p53基因、erbB-2基因等进一步判断预后,选择出需要辅助化疗的患者。②在腋下淋巴结10个以上阳性的高危患者中,如何在辅助化疗方案中组入新药,加强剂量,进一步提高疗效。③如何减轻辅助化疗带来的毒性和生活质量下降,包括第二原发肿瘤的发生等[9]。

..3 新辅助化疗

新辅助化疗是在手术前给予辅助化疗。手术前给予辅助化疗的时间不可能太长,一般给3个疗程左右,它的作用机制可能不同于手术后6-12个疗程的辅助化疗或诱导化疗。由于化疗开始越早,产生抗药性的机会越少,因此近年不少肿瘤均采用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还有下列优点:①可避免体内潜伏的继发灶在原发灶切除后1-7d内由于体内肿瘤总量减少而加速生长;②可避免体内残留的肿瘤在手术后因血凝机制加强及免疫抑制而容易转移;③使手术时肿瘤细胞活力低,不易播散入学;

④可从切除肿瘤标本了解化疗敏感性;⑤早期消灭肿瘤可避免抗药性;

⑥肿瘤缩小有利于手术切除;⑦化疗若能消灭免疫抑制细胞,反可加强机体免疫力,即使化疗使机体免疫机制受抑制,手术后2周后,仍可因反跳现象而恢复;⑧早期化疗可防止远处转移。

判断新辅助化疗疗效可观察手术切除标本内肿瘤坏死程度,如肿瘤坏死大于60%面积可认为有效。或在手术后观察20张病理切片,将切片内肿瘤减少程度分为4级:Ⅰ:无变化;Ⅱ:仍有大片肿瘤灶;Ⅲ:仅有散在肿瘤灶;Ⅳ:肿瘤全消。其中Ⅲ、Ⅳ级可认为有效。

新辅助化疗能否提高肿瘤患者长期生存率,至今尚不清楚。意大利国立癌症研究院对直径3cm以上的乳腺癌,亦先用CMF或CAF方案作为新辅助化疗,化疗后作乳腺肿块切除及腋下清扫,再加放疗。除腋下淋巴结阳性或雌激素受体阴性的患者外,不再用辅助化疗。但在大多数肿瘤,由于新辅助化疗往往只用3个疗程化疗,而不同肿瘤患者的化疗敏感性不同,因此手术后仍需给予辅助化疗。至今尚不能肯定新辅助化疗能否替代辅助化疗。施行新辅助化疗后,69%-78%患者肿瘤缩小,其中12%-30%达到完全缓解[10]。

参考文献

1.Mani S,Batain M.Promising new agents in oncologic treatment.Curr Opin Oncol,1996,8:525

2.Zandwijk NV,Giaccone G.Treatment of metastatic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Curr Opin Oncol,1996,8:120

3.Hortobagyi GN.Introduction:taxoids and the management of

breast cancer.Semin Oncol,1997,24(suppl 13):1

4.Valero V.Doxetaxol as single agent therapy in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clinical efficacy.Semin Oncol,1997,24(suppl 13):11

5.Bonadonna G,Zambetti M,Valagussa P.Sequential or alternating doxorubicin and CMF refimens in breast cancer with more than three positive nodes:ten year results.JAMA,1995,273:542

6.Aisner J,Cirrincone C,Perloff M,et https://www.360docs.net/doc/eb15735903.html,bination chemotherapy for metastatic or recurrent carcinoma of the breast-A randomized phase Ⅲ trail comparing CAF vs VATH alternating with CMFVP:Cancer and leukemic Group B Study 8 281.J Clin Oncol,1995,13:1443

7.Longo DL.Lymphoma. Curr Opin Oncol,1997,9:389

8.Norton L.Conceptual basis for advances in the systemic drug therapy of breast cancer. Semin Oncol,1997,24(suppl 11):2

9.Piccart MJ,Biganzoli L,Roy JA.Adjuvant systemic 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 Opin Oncol,1996,8:478

10.Smith IE.Patient benefits from new treatment options and schedules for breast cancer. Semin Oncol,1997,24(suppl 10):22

2019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答案

下列不属于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是D、头孢克洛 下列不属于梅毒治疗应选的药物是()D、甲硝唑 下列不属于治疗皮肤炭疸的药物是()D、甲硝唑 下列关于布鲁菌病说法错误的是()D、属丙类传染病 下列关于鼠疫说法错误的是()D、属乙类传染病 下列关于性传播疾病说法正确的是()D、同时检查和治疗性伴侣 下列属于第四代头孢菌素的是()D、头孢吡肟 小于5岁的要幼儿脓胸,常见病原菌为(D、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胸外科手术(食管、肺)Ⅱ类手术切D、大肠杆菌 口,不太可能含有污染菌是() 氧头孢烯类抗菌药物使用注意事项不包D、在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3天内禁酒括() 以下哪种抗菌药物可以引起灰婴综合征D、氯霉素 以下情况原则上不应预防使用抗菌药物D、普通感冒、麻疹 因颅底骨折导致化脓性脑膜災,可能的D、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A组 致病菌为( 溶血性链球菌 因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发生的非化脓性并D、10 发症,抗菌治疗疗程需()天 引起淋巴管炎及急性犛窝织炎最常见的D、A组溶血性链球菌 病原菌是() 支气管扩张合并急性细菌感染,最常见D、铜绿假单胞薗 的病原菌为() 治疗B组链球菌所致的细菌性脑膜炎及脑D、氨苄西林或青霉素+氨基糖苷类 脓肿,直选药物为() 治疗不动杆菌属所致的医院获得性肺D、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到/予巴坦 ,直选药物() 治疗草绿色链球菌所致的感染性心内膜D、青莓素+庆大霉素 炎,宜选药物为() 治疗头癬的首选药物是() D、灰黄霉素 ()是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E、阿奇霉素 ()与軍胞嘧啶联合治疗隐球薗脑膜炎E、两性霉素B 时,前者的剂量可适当减少,以减少其 毒性反应 艾滋病患者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首选药物E、氯康唑 是() 初治菌阳/或菌阴结核疗程一般是()E、6 个月 达托霉素为()抗菌药物

大学医用化学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一完整版

大学医用化学期末模拟 考试试题一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模拟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1.质量摩尔浓度(b)的单位是 ·kg-1·mol-1· L-1· L-1·kg-1 2.下列几种溶液中属于等渗溶液的是 ·L-1 mmol·L-1 mmol·L-1 D. 380 mmol·L-1 mmol·L-1 的共轭碱是 A. OH- B. H 2O C. H+ D. H 3 O+ E. O2- 4.下列缓冲溶液中,缓冲容量最小的是 -1HAc和·L-1NaAc等体积混合 -1HAc和·L-1NaAc等体积混合 -1HAc和·L-1NaAc等体积混合 -1HAc和·L-1NaAc等体积混合 -1HAc和·L-1NaAc等体积混合 5. 某原子的电子组态是1s22s22p63s23p63d54s1,该元素属于 A. 第四周期,IIA族,s区 B. 第四周期,IB族,ds区 C. 第四周期,IIB族,f区 D. 第四周期,IIA族,p区 E. 第四周期,ⅥB族,d区 6. 锡电极?Sn4+/ Sn2+=和铁电极?Fe3+/ Fe2+=中,最强的氧化剂是 A. Sn2+ B. Sn4+ C. Fe3+ D. Fe E. Fe2+ 7. 把NaCl固体加在HAc溶液中 A.会产生盐效应 B.溶液的碱性增加 C.产生同离子效应 值变大值变大 8. 判断标准状态反应2Fe3+ + 2Br- 2Fe2+ + Br 2 自发进行的方向,已知标准电极电位 φ? (Fe3+/Fe2+) = ,φ? (Br 2 /Br-) = 。 A.正向自发 B. 逆向自发 C.达到平衡 D.不会反应 E.先逆后正 9. 浓度为c (Na2CO3) = mol ?L-1的溶液,若用c (Na2CO3) 表示时,其浓度为 A. mol ?L-1 B. mol ?L-1 C. mol ?L-1 D. mol ?L-1 E. ?L-1 10.已知某弱碱的Kb=10-6,则其共轭酸的Ka为 A. 10-9 B. 10-7 C. 10-14 D. 10-6 E. 10-8 11.某弱酸HB(Ka=10-5)的浓度为 mol ?L-1,其溶液中[H+]浓度为

生物化学在工业及环境方面的应用

生物化学在工业及环境方面的应用 化工10904 杨庆序号18 学号200903052 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物质的边缘学科。其任务主要是了解生物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从早期对生物总体组成的研究,进展到对各种组织和细胞成分的精确分析。目前正在运用诸如光谱分析、同位素标记、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一级其他物理学、化学技术,对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进行分析,以期说明这些生物大分子的多种多样的功能与它们特定的结构关系。 生物化学在发酵、食品、纺织、制药、皮革等行业都显示了威力。例如皮革的鞣制、脱毛,蚕丝的脱胶,棉布的浆纱都用酶法代替了老工艺。近代发酵工业、生物制品及制药工业包括抗生素、有机溶剂、有机酸、氨基酸、酶制剂、激素、血液制品及疫苗等均创造了相当巨大的经济价值,特别是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的应用更促进了酶工业和发酵工业的发展。70年代以来,生物工程受到很大重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贵重药物进展迅速,包括一些激素、干扰素和疫苗等。基因工程和细胞融合技术用于改进工业微生物菌株不仅能提高产量,还有可能创造新的抗菌素杂交品种。一些重要的工业用酶,如α-淀粉酶、纤维素酶、青霉素酰化酶等的基因克隆均已成功,正式投产后将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据估计,全球发酵产品的市场有120~130亿美元,其中抗生素占46%,氨基酸占16.3%,有机酸占13.2%,酶占10%,其它占14.5%。发酵产品市场的增大与发酵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现代生物技术的进展推动了发酵工业的发展,发酵工业的收率和纯度都比过去有了极大的提高。目前世界最大的串联发酵装置

已达75 m\许多公司对发酵工艺进行了调整,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如ADM (Archer Danie1s Mid1and)和Cargill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初对其发酵装置进行改造,将以碳水化合物为原料的生产工艺改为以玉米粉为原料,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ADM公司生产的赖氨酸成本比原先降低了一半。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不但成倍地提高了酶的活力,而且还可以将生物酶基因克隆到微生物中,构建基因菌产生酶。利用基因工程,使多种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氨基酸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得到改造、克隆,使酶的催化活性、稳定性得到提高,氨基酸合成的代谢流得以拓宽,产量提高。随着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的蛋白质工程发展迅速,显示出巨大潜力和光辉前景。利用蛋白质工程,将可以生产具有特定氨基酸顺序、高级结构、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的新型蛋白质,可以定向改造酶的性能,从而生产出新型生化产品。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也在增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的共同课题之一。处理环境污染的方法日新月异,近年来生物化学的方法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在生物化学技术发展的同时,污水化学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其主要特点是投资省、运行稳定、操作灵活、除磷效果好,但不能去除溶解性有机污染物,出水水质也难以达到二级处理的排放要求,运行费用往往偏高。 当代污水处理技术的最重要发展趋势就是生物处理与化学处理的结合,二者

《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精神药品是指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催眠药或具有兴奋作用的中枢兴奋药物。 镇静催眠药是一类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镇静药和抗焦虑药能减轻焦虑症状,安定情绪。然而,在促进和维持近似生理睡眠的同时,一些催眠药物会影响睡眠时相的正常比例,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多数镇静药加大剂量即可产生催眠作用,催眠药过量可引起全身麻醉,更大剂量可引起呼吸和心血管运动中枢抑制进而导致昏迷,甚至死亡。老年人及有呼吸、肝肾功能障碍者,使用镇静催眠药更易发生不良反应。 中枢兴奋药是指能选择性地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其机能活动的一类药。该药是在中枢神经处于抑制状态、功能低下和(或)紊乱时使用。 许多镇静催眠药和中枢兴奋药物具有潜在的依赖性,长期使用可产生耐受性,以及躯体和心理依赖性,临床医生应予注意。 一、镇静催眠药物的分类 镇静催眠药按化学结构分为苯二氮类、巴比妥类和其它类三类。苯二氮类包括地西泮、氯氮、氟西泮、硝西泮、氯硝西泮、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劳拉西泮、奥沙西泮、三唑仑、咪达唑仑等。巴比妥类包括长效巴比妥,如苯巴比妥;中效巴比妥,如异戊巴比妥;短效巴比妥,如司可巴比妥。其它类:包括水合氯醛、甲丙氨酯、唑吡坦、佐匹克隆和扎来普隆。 1.苯二氮类药理作用:(1)抗焦虑作用,小剂量应用时可改善患者烦躁、不安和紧张等症状。(2)镇静、催眠作用,使用较大剂量时可产生镇静、催眠作用。(3)抗癫痫作用,如地西泮可用于治疗癫痫持续状态。(4)肌肉松弛作用,可缓解肌肉痉挛和肌张力增高等症状。 2.巴比妥类药物在催眠剂量时,可诱导近似生理的睡眠,在伴心血管和呼吸功能抑制的同时,出现轻度血压下降和呼吸减慢;增加剂量时,则开始对全脑神经元无选择性抑制。 3.其它类药物一般用于入睡困难的患者。如水合氯醛是一种氯化的乙醇衍生物,系安全和有效的催眠药。但因其大剂量时可抑制呼吸,故仅限用作睡眠诱导剂。 二、镇静催眠药物的选择 失眠的表现形式为入睡困难、过早觉醒和睡眠中断等。其中多数表现为入睡困难,即从清醒状态进入睡眠的潜伏期长,易引发烦躁不安。使用催眠药物应注意全面分析病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一、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1.辨证用药依据中医理论,辨认、分析疾病的证候,针对证候确定具体治法,依据治法,选 定适宜的中成药。 2.辨病辨证结合用药辨病用药是针对中医的疾病或西医诊断明确的疾病,根据疾病特点选用 相应的中成药。临床使用中成药时,可将中医辨证与中医辨病相结合、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 选用相应的中成药,但不能仅根据西医诊断选用中成药。 3.剂型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强弱、病情轻重缓急及各种剂型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剂型。 4.使用剂量的确定对于有明确使用剂量的,慎重超剂量使用。有使用剂量范围的中成药,老 年人使用剂量应取偏小值。 5.合理选择给药途径能口服给药的,不采用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 或滴注给药。 6.使用中药注射剂还应做到: (1)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2)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辨证施药,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 (3)中药注射剂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剂量、调配要求、给药速度和疗程使用药品,不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 (4)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对长期使用的,在每疗程间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5)加强用药监护。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发现异常,立即停药,必要时采取积极救治措施;尤其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加强监测。 二、联合用药原则 (一)中成药的联合使用 1.当疾病复杂,一个中成药不能满足所有证候时,可以联合应用多种中成药。 2.多种中成药的联合应用,应遵循药效互补原则及增效减毒原则。功能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中成药原则上不宜叠加使用。 3.药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应避免重复使用。 4.合并用药时,注意中成药的各药味、各成分间的配伍禁忌。 5.一些病证可采用中成药的内服与外用药联合使用。 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两种以上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应遵循主治功放互补及增放减毒原则,符合中医传统配伍理论的要求,无配伍禁忌。

医用化学基础试题与答案.

2015级农医一班《医用化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出题人:岳雷 班级:学号::成绩: 注: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Cl 35.5 1. 最稳定原子的最外层含有 A 4个电子 B 6个电子 C 8个电子 D 18个电子 2. K 和K+在下列各项中相同的是 A 电荷数 B 电子数 C 质子数 D 性质 3.下列原子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A Li B Be C N D C 4. 对渗透压没有影响的为 A 温度 B 浓度 C 无法确定 D 溶质的性质和大小 5. 摩尔是 A 物质的质量单位 B 微粒个数单位 C 6.02×1023个微粒集体 D “物质的量”的单位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摩尔是一个基本物理量 B 水的摩尔质量是18 C 1mol H2的质量是2 g D 1mol O的质量是32g 7. 同温、同压下,物质的量相同的两种气体具有相同的 A 体积 B 质量 C 原子个数 D 密度 8 .1g下列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占体积最大的是

A N2 B NH3 C Cl2 D CO2 9 .Na的摩尔质量是 A 23 B 23 g C 23 mol D 23 g/mol 10. 500ml生理盐水的质量浓度为 A 9 g/L B 0.9 g/L C 4.5 g/L D 45 g /L 11.下列物质中,物质的量为0.2mol的是 A 2.2 g CO2 B 3.6 g HO2 C 3.2 g O2 D 49 g H2SO4 12.与溶液渗透压大小有关的因素是 A 溶质的性质B溶质的颗粒总数 C 溶剂的性质 D溶质颗粒的大小 13.溶液在稀释前后,下列哪一项保持不变 A 溶质的体积 B 溶质的量 C溶液的浓度 D溶剂的量 14. 5.3g Na2 CO3可配制0.1mol/L的溶液()毫升 A 100 B 500 C 1000 D 2000 15. 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 氨水 B 醋酸 C 硫酸 D 水 16. 医学中用乙醇作消毒剂,杀菌效果最好的浓度是 A 95% B 75% C 60% D 50% 17. 同一系列的所有化合物

中成药临床用药指导原则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为加强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提高中成药应用水平,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指导原则》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中成药概述;第二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第三部分为各类中成药的特点、适应证及注意事项;第四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指导原则》是为适应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需要而制定的,是临床应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每种中成药临床应用的具体要求,还应以药品说明书、最新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为准。在医疗工作中,临床医师应遵循中医基础理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药物,辨证辨病施治。 第三部分各论中为更好地说明各类中成药的特点,列举了部分中成药,列举的药物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物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未包括但又属临床常用的中成药。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及使用管理,《指导原则》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还应遵照《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卫医政发〔2008〕71号)执行。第一部分中成药概述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 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中成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应用广泛,在防病治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成药的处方是根据中医理论,针对某种病证或症状制定的,因此使用时要依据中医理论辨证选药,或辨病辨证结合选药。

中成药具有特定的名称和剂型,在标签和说明书上注明了批准文号、品名、规格、处方成分、功效和适应证、用法用量、禁忌、注意事项、生产批号、有效期等内容。相对于中药汤剂来说,中成药无需煎煮,可直接使用,尤其方便急危病症患者的治疗及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使用,且体积小,有特定的包装,存贮、携带方便。 一、中成药的常用剂型 中成药剂型种类繁多,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近几十年,中成药剂型的基础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研制开发了大量新剂型,进一步扩大了中成药的使用范围。 中成药的剂型不同,使用后产生的疗效、持续的时间、作用的特点会有所不同。因此,正确选用中成药应首先了解中成药的常用剂型。 (一)固体制剂 固体剂型是中成药的常用剂型,其制剂稳定,携带和使用方便。 1.散剂系指药材或药材提取物经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分为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散剂粉末颗粒的粒径小,容易分散,起效快。外用散剂的覆盖面积大,可同时发挥保护和收敛作用。散剂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便于婴幼儿服用。但也应注意散 剂由于分散度大而造成的吸湿性、化学活性、气味、刺激性等方面的影响。 2.颗粒剂系指药材的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药材细粉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的颗粒状剂型。颗粒剂既保持了汤剂作用迅速的特点,又克服了汤剂临用时煎煮不便的缺点,且口味较好、体积小,但易吸潮。根据辅料不同,可分为无糖颗粒剂型和有糖颗粒剂型,近年来无糖颗粒剂型的品种逐渐增多。

临床诊疗指南及药物临床应用指南.doc

临床诊疗指南及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1、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2、扁桃体炎治疗指南 3、成人水痘的症状和治疗 4、急性阑尾炎诊疗规范 5、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 6、带状疱疹治疗指南 7、丹毒诊治指南 8、皮肤感染指南 9、上消化道出血 10、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11、激素的使用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CAP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其致病原的组成和耐药特性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迁。近年来,由于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免疫损害宿主增加、病原体变迁和抗生素耐药率上升等原因,CAP的诊治面临许多新问题。最近,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完成了两项较大样本的全国性CAP流行病学调查,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外CAP诊治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对1999年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进行了适当修改,旨在指导临床建立可靠的诊断,全面评估病情,确定处理方针,改善预后,尽量避免不恰当的经验性治疗,减少抗生素选择的压力,延缓耐药,节约医药卫生资源。 一、CAP的临床诊断依据 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及肺血管炎等后,可建立临床诊断。 二、CAP的病原学诊断 1.病原体检测标本和方法:见表1。 2.痰细菌学检查标本的采集、送检和实验室处理:痰是最方便且无创伤性的病原学诊断标本,但痰易被口咽部细菌污染。因此痰标本质量的好坏、送检及时与否、实验室质控如何将直接影响细菌的分离率和结果解释,必须加以规范:(1)采集:尽量在抗生素治疗前采集标本。嘱患者先行漱口,并指导或辅助其深咳嗽,留取脓性痰送检。无痰患者检查分枝杆菌和肺孢子菌可用高渗盐水雾化吸人导痰。真菌和分枝杆菌检查应收集3次清晨痰标本;对于通常细菌,要先将标本进行细胞学筛选。对于厌氧菌、肺孢子菌,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标本进行检查的

医用化学基础期末试题2013-2014含答案

第 1 页,共 2 页 南充电子工业学校2013—2014学年度上期期末试题 科目:医用化学基础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得 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5题, 共50分) 1、钾的摩尔质量为( D ) A 、39 B 、39g C 、39mol D 、39g/mol 2、下列物质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B ) A 、二氧化碳 B 、醋酸 C 、氯化钠 D 、醋酸钠 3、已知成人的胃液的pH=1,婴儿胃液的pH=5,成人胃液中的[H +]是婴儿胃液[H +]的( D ) A 、4倍 B 、5倍 C 、10-4倍 D 、104 倍 4、75%的消毒酒精,是指( C ) A 、100ml 水中含75ml 酒精 B 、100克水中含75ml 酒精 C 、25ml 水中加入75ml 酒精 D 、100克水中含75克酒精 5、血液中主要缓冲对是( A ) A.H 2CO 3-NaHCO 3 B.H 2PO 4- —HPO 42- C.HAc —NaAc D.NaHCO 3- Na 2CO 3 6、下列化合物属于有机物的是( D ) A .硫酸 B .盐酸 C .硝酸 D .醋酸 7、下列溶液具有缓冲作用的是( D ) A.HAc-NaHCO 3 B.NaOH-NaCl C.HCl-NaCl D. HAc —NaAc 8、醇的官能团是( A ) A .羟基 B .羧基 C .氨基 D .羰基 9、某溶液[OH -]=0.0001 mol/L ,则溶液( D ) A 、PH=0 B 、PH=0.0001 C 、PH=4 D 、PH=10 10、下列各组物质,能作为缓冲对的是( C ) A 、NaCl - HCl B 、NH 3·H 2O- NaOH C 、Na 2HPO 4-NaH 2PO 4 D 、Na 2CO 3-H 2CO 3 11、酯的水解产物是( B )。 A 、羧酸和醛 B 、羧酸和醇 C 、羧酸和醚 D 、羧酸和酮 12、下列属于不饱和脂肪酸的是( D )。 A 、软脂酸 B 、硬脂酸 C 、乳酸 D 、花生四烯酸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糖类都有甜味 B 、糖类都能水解 C 、糖类都符合通式C n (H 2O )m D 、糖类都含有C 、H 、O 三种元素 14、-CHO 称为( A )。 A 、醛基 B 、羰基 C 、羧基 D 、羟基 15、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物质是( A )。 A 、乙酸 B 、乙醛 C 、丙酮 D 、乙烷 16、已知某溶液的pH =1,该溶液中的[H +]浓度是( B )mol/L 。 A 、1 B 、10-1 C 、10-13 D 、13 17、某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V A ,它的最高正化合价是( D )。 A 、+1 B 、+2 C 、+4 D 、+5 18、用自来水养金鱼时,通常先将自来水日晒一段时间后,再注入鱼缸,其目的是( B )。 A 、利用紫外线杀死水中的细菌 B 、促进水中的次氯酸分解 C 、增加水中氧气的含量 D 、提高水温,有利于金鱼生长 19、物质的量是表示( D )。 A 、物质数量的量 B 、物质质量的量 C 、物质粒子数目的量 D 、物质单位的量 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 、1mol O 的质量是16g B 、1molH 2O 中氢原子的个数是6.02×1023 C 、1molH 2O 的质量是18 g/mol D 、O 2的摩尔质量是32 g 21、下列名称不正确的选项是( B ) A 、2-甲基丁烷 B 、1-甲基丁烷 C 、2,2,3-三甲基丁烷 D 、1,3-丁二烯 22、误饮少量下列物质可引起双目失明的是( B ) A 、乙醇 B 、甲醇 C 、苯甲醇 D 、甘油 23、渗透压是指( A ) A 、为恰能阻止渗透发生,溶液所需要的格外增加的压力; B 、水为维持渗透平衡所需要的压力; C 、为恰能阻止渗透发生,溶剂所需要的格外增加的压力; D 、溶液的压力。 24、21g NaHCO 3摩尔数为( C ) A 、84mol B 、21 mol C 、0.25 mol D 、2 mol 25、下列不属于必需氨基酸的是( A ) A 、油酸 B 、花生四烯酸 C 、亚油酸 D 、亚麻酸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 …………………………………装………………订………………线……………………………

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药物滥用已成为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威胁的全球化问题,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药物滥用是指与医疗目的无关,由用药者采用自我给药的方式,反复大量使用有依赖性的药物,利用其致欣快作用产生松弛和愉快感,从而逐渐产生对药物的渴望和依赖,由于不能自控而发生精神紊乱,并产生一些异常行为,经常会导致严重后果。 以下分别就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做一下分述: 首先是麻醉药品: 麻醉药品是指连续使用后容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的药品。这类药品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一方面有很强的镇痛等作用,是医疗上必不可少的药品,同时不规范地连续使用又易产生依赖性,若流入非法渠道则成为毒品,造成严重社会危害。 本次指导原则包括治疗急性疼痛、慢性疼痛、癌性疼痛时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临床麻醉的用药原则。氯氨酮和布桂嗪(强痛定)虽然属于精神药品,但是临床主要用于镇痛,所以应用时也应按麻醉药品使用。 规范的疼痛处理是目前倡导的镇痛治疗新观念,只有规范化才能有效提高疼痛的诊疗水平,减少疼痛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下面介绍疼痛治疗的基本原则,共五项: (一)明确治疗目的: 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包括身体状态、精神状态、家庭、社会关系的维护和改善。 (二)疼痛的诊断与评估: 首先注意掌握正确的诊断与评估方法:疼痛是第五生命体征。临床对疾病的诊断与评价以及记录,应当客观、准确、直观、便捷。初始对患者的评价内容包括:(1)疼痛病史及疼痛对生理、心理功能和对社会、职业的影响。(2)既往接受的诊断、检查和评估的方法,其他来源的咨询结果、结论以及手术和药品治疗史。(3)药品、精神疾病和物质滥用史,合并疾患或其他情况。(4)有目的进行体格检查。(5)疼痛性质和程度的评估。 其次要定期再评价:关于再评价的时间,根据诊断、疼痛程度、治疗计划,有不同要求;对慢性疼痛患者应每月至少评价1次,内容包括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及患者的依从性。其中安全性指主观疼痛评价、功能变化、生活质量、不良反应、情绪变化几方面。 以上是诊断和评估时要求注意的两点。 (三)制定治疗计划和目标: 规范化治疗的关键是遵循用药和治疗原则。控制疼痛的标准是:数字评估法的疼痛强度小于3或达到0;24小时内突发性疼痛次数小于3次。治疗计划的制定要考虑疼痛强度、疼痛类型、基础健康状况、合并疾病以及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期望和对生活质量的要求。 (四)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疗: 一般应以药物治疗为主,此外还有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主要镇痛药物为对乙酰胺基酚(扑热息痛)、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和阿片类镇痛药。对于轻度疼痛可应用非甾体抗炎止痛药;对中度疼痛主要应用弱阿片镇痛药可待因及其复方制剂;对重度疼痛,采用常用弱阿片镇痛药无效时可采用吗啡等强效阿片类药。在行镇痛治疗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应用辅助药。对癌性疼痛患者,应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三阶梯镇痛原则。关于三阶梯镇痛治疗的基本原则会在后面介绍。 (五)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共六项。 1 、选择适当的药物和剂量。按who世界卫生组织的三阶梯治疗方案的原则使用镇痛药。 2、选择给药途径。应以无创给药为首选途径。有吞咽困难和芬太尼透皮贴剂禁忌证的,可选择经舌下含化或经直肠给药。对经口服或皮肤用药后疼痛无明显改善者,可经肌肉或静脉注射给药。全身镇痛产生难以控制的不良反应时,可选择椎管内给药或复合局部阻滞疗法。 3、制定适当的给药时间。对慢性持续疼痛,应依药物不同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制定合适的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全文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征求意见稿) 目录

第一章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应用抗肿瘤药物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复发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重要手段,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鉴于部分抗肿瘤药物有明显毒副作用,可给人体造成伤害,对抗肿瘤药物的应用要谨慎合理,需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权衡利弊,最大获益 力求患者从抗癌治疗中最大获益,是使用抗肿瘤药物的根本目的。用药前应充分掌握患者病情,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权衡患者对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接受能力、对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的耐受力和经济承受力,尽量规避风险,客观评估疗效。即使毒副作用不危及生命,并能被患者接受,也要避免所谓“无效但安全”的不当用药行为。 二、目的明确,治疗有序 抗肿瘤药物治疗是肿瘤整体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应针对患者肿瘤临床分期和身体耐受情况,进行有序治疗,并明确每个阶段的治疗目标。 三、医患沟通,知情同意 用药前务必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说明治疗目的、疗效、给药方法以及可能引起的毒副作用等,医患双方尽量达成共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治疗适度,规范合理 抗肿瘤药物治疗应行之有据,规范合理,依据业内公认的临床

诊疗指南、规范或专家共识实施治疗,确保药物适量、疗程足够,不宜随意更改,避免治疗过度或治疗不足。药物疗效相近时,治疗应舍繁求简,讲求效益,切忌重复用药。 五、熟知病情,因人而异 应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种族以及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耐受性、分子生物学特征、既往治疗情况、个人治疗意愿、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制定个体化的抗肿瘤药物治疗方案,并随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 特殊年龄(新生儿、儿童、老年)及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患者和有重要基础疾病的患者需使用抗肿瘤药物时,应充分考虑上述人群的特殊性,从严掌握适应证,制定合理可行的治疗方案。 六、不良反应,谨慎处理 必须参见说明书谨慎选择、合理应用抗肿瘤药物,充分认识并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施治前应有相应的救治预案,毒副反应一旦发生,应及时处理。 七、临床试验,积极鼓励 药物临床试验是在已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探索、拓展患者治疗获益的新途径,以求进一步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应鼓励符合条件的患者积极参加。 进行药物临床试验的机构须具有国家认可的相应资质,严格按《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要求进行。严禁因药物临床试验延误患者的有效治疗。

2014大学医用化学期末模拟试题一

模拟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1.质量摩尔浓度(b)的单位是 A.mol·kg-1 B.g ·mol-1 C.g· L-1 D.mol· L-1 E.g·kg-1 2.下列几种溶液中属于等渗溶液的是 A.250mmol·L-1 B.180 mmol·L-1 C.300 mmol·L-1 D. 380 mmol·L-1 E.350 mmol·L-1 3.H2O的共轭碱是 A. OH- B. H2O C. H+ D. H3O+ E. O2- 4.下列缓冲溶液中,缓冲容量最小的是 A.0.05mol·L-1HAc和0.15mol·L-1NaAc等体积混合 B.0.10mol·L-1HAc和0.10mol·L-1NaAc等体积混合 C.0.02mol·L-1HAc和0.18mol·L-1NaAc等体积混合 D.0.04mol·L-1HAc和0.16mol·L-1NaAc等体积混合 E.0.08mol·L-1HAc和0.12mol·L-1NaAc等体积混合 5. 某原子的电子组态是1s22s22p63s23p63d54s1,该元素属于 A. 第四周期,IIA族,s区 B. 第四周期,IB族,ds区 C. 第四周期,IIB族,f区 D. 第四周期,IIA族,p区 E. 第四周期,ⅥB族,d区 6.锡电极 Sn4+/ Sn2+=0.15V 和铁电极 Fe3+/ Fe2+=0.77V中,最强的氧化剂是 A. Sn2+ B. Sn4+ C. Fe3+ D. Fe E. Fe2+ 7.把NaC l固体加在HAc溶液中 A.会产生盐效应 B.溶液的碱性增加 C.产生同离子效应 D.K a值变大 E.K b值变大 8.判断标准状态反应2Fe3+ + 2Br-2Fe2+ + Br2自发进行的方向,已知标准电极电位 φ (Fe3+/Fe2+) = 0.771V,φ (Br2/Br-) = 1.066V。 A.正向自发 B. 逆向自发 C.达到平衡 D.不会反应 E.先逆后正 9.浓度为c (Na2CO3) = 0.2 mol ?L-1的溶液,若用c (Na2CO3) 表示时,其浓度为 A. 0.2 mol ?L-1 B. 0.01 mol ?L-1 C. 0.4 mol ?L-1 D. 0.1 mol ?L-1 E. 0.02mol ?L-1 10.已知某弱碱的Kb=10-6,则其共轭酸的Ka为 A. 10-9 B. 10-7 C. 10-14 D. 10-6 E. 10-8 11.某弱酸HB(Ka=10-5)的浓度为0.1 mol ?L-1,其溶液中[H+]浓度为

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周东丰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王向群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吴文源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郝伟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崔海松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谢鹏重庆医科大学 概述 精神药品是指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催眠药或具有兴奋作用的中枢兴奋药物。 镇静催眠药是一类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镇静药和抗焦虑药能减轻焦虑症状,安定情绪。然而,在促进和维持近似生理睡眠的同时,一些催眠药物会影响睡眠时相的正常比例,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多数镇静药加大剂量即可产生催眠作用,催眠药过量可引起全身麻醉,更大剂量可引起呼吸和心血管运动中枢抑制进而导致昏迷,甚至死亡。老年人及有呼吸、肝肾功能障碍者,使用镇静催眠药更易发生不良反应。 中枢兴奋药是指能选择性地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其机能活动的一类药。该药是在中枢神经处于抑制状态、功能低下和(或)紊乱时使用。 许多镇静催眠药和中枢兴奋药物具有潜在的依赖性,长期使用可产生耐受性,以及躯体和心理依赖性,临床医生应予注意。 一、镇静催眠药物的分类 镇静催眠药按化学结构分为苯二氮类、巴比妥类和其它类三类。苯二氮类包括地西泮、氯氮、氟西泮、硝西泮、氯硝西泮、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劳拉西泮、奥沙西泮、三唑仑、咪达唑仑等。巴比妥类包括长效巴比妥,如苯巴比妥;中效巴比妥,如异戊巴比妥;短效巴比妥,如司可巴比妥。其它类:包括水合氯醛、甲丙氨酯、唑吡坦、佐匹克隆和扎来普隆。 1.苯二氮类药理作用:(1)抗焦虑作用,小剂量应用时可改善患者烦躁、不安和紧张等症状。(2)镇静、催眠作用,使用较大剂量时可产生镇静、催眠作用。(3)抗癫痫作用,如地西泮可用于治疗癫痫持续状态。(4)肌肉松弛作用,可缓解肌肉痉挛和肌张力增高等症状。 2.巴比妥类药物在催眠剂量时,可诱导近似生理的睡眠,在伴心血管和呼吸功能抑制的同时,出现轻度血压下降和呼吸减慢;增加剂量时,则开始对全脑神经元无选择性抑制。 3.其它类药物一般用于入睡困难的患者。如水合氯醛是一种氯化的乙醇衍生物,系安全和有效的催眠药。但因其大剂量时可抑制呼吸,故仅限用作睡眠诱导剂。 二、镇静催眠药物的选择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0年6月

目录 前言 (2) 第一部分中成药概述 (3) 一、中成药的剂型 (3) 二、中成药分类 (7) 三、中成药安全性 (9) 第二部分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 (11) 一、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11) 二、联合用药原则 (12) 三、孕妇使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 (13) 四、儿童使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 (14) 第三部分各论 (16) 一、解表剂 (16) 二、泻下剂 (17) 三、和解剂 (18) 四、清热剂 (19) 五、祛暑剂 (20) 六、温里剂 (21) 七、表里双解剂 (22) 八、补益剂 (23) 九、安神剂 (24) 十、开窍剂 (25) 十一、固涩剂 (25) 十二、理气剂 (26) 十三、理血剂 (27) 十四、治风剂 (28) 十五、治燥剂 (29) 十六、祛湿剂 (30) 十七、祛痰剂 (31) 十八、止咳平喘剂 (32) 十九、消导化积剂 (33) 二十、杀虫剂 (34) 第四部分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35) 一、含毒性中药材的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35) 二、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监测 (36) 三、开展中成药临床应用监测、建立中成药应用点评制度 (37)

前言 为加强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提高中成药应用水平,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指导原则》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中成药概述;第二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第三部分为各类中成药的特点、适应证及注意事项;第四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指导原则》是为适应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需要而制定的,是临床应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每种中成药临床应用的具体要求,还应以药品说明书、最新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为准。在医疗工作中,临床医师应遵循中医基础理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药物,辨证辨病施治。 第三部分各论中为更好地说明各类中成药的特点,列举了部分中成药,列举的药物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物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未包括但又属临床常用的中成药。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及使用管理,《指导原则》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还应遵照《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卫医政发〔2008〕71号)执行。

2019-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试题及答案

1、下列对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注意事项的认识,错误的是() A、老年人肾功能呈生理性减退,由于药物自肾排出减少,可导致药物在体内积蓄,血药浓度增高,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B、老年患者无用药禁忌者可首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C、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接受主要自肾排出的抗菌药物时,可按重度肾功能减退减量给药 D、老年患者宜选用毒性低并具杀菌作用的抗菌药物 E、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药物应在有明确应用指征时慎用,必要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据此调整剂量 2、下列哪项不属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 A、下呼吸道感染 B、血流感染 C、上呼吸道感染 D、盆腔感染 E、肾盂肾炎 3、下列哪些品种不属于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 A、氨苄西林/舒巴坦 B、头孢拉定/舒巴坦 C、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D、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E、头孢哌酮/舒巴坦 4、治疗气性坏疽宜选药物是() A、红霉素 B、磺胺嘧啶 C、青霉素 D、氧氟沙星 E、利福平 5、下列不属于治疗皮肤炭疽的药物是() A、阿莫西林 B、环丙沙星 C、多西环素 D、甲硝唑 E、左氧氟沙星 6、治疗由A组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皮肤、软组织感染,宜选药物为() A、多西环素 B、利奈唑胺 C、头孢唑林 D、氨基糖苷类 E、红霉素

7、猩红热的治疗药物首选() A、红霉素 B、青霉素 C、大环内脂类 D、磺胺类 E、头霉素类 8、支气管扩张合并急性细菌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为() A、曲霉 B、星形诺卡菌 C、肺炎链球菌 D、铜绿假单胞菌 E、分枝杆菌 9、下列关于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发生反应时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 A、如发生过敏反应,立即停药 B、如发生过敏反应,减少用药剂量 C、发生休克反应,应给予吸氧及注射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 D、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就地抢救 E、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药 10、下列关于气性坏疽治疗原则说法错误的是() A、患者住单间病房并实施床旁接触隔离 B、早期足量应用抗需氧菌药物,合并厌氧菌感染时联合应用抗厌氧菌药物 C、疗程视病情及感染程度酌情而定 D、必要时应截肢 E、尽早进行清创术,清除感染组织及坏死组织,取创口分泌物做需氧及厌氧培养 11、万古霉素对以下哪些微生物敏感() A、真菌、病毒 B、螺旋体 C、支原体、衣原体 D、军团菌 E、葡萄球菌、链球菌 21、()与氟胞嘧啶联合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时,前者的剂量可适当减少,以减少其毒性反应 A、红霉素 B、青霉素 C、克林霉素 D、第三代头孢 E、两性霉素B 22、氨基糖苷类的抗结核药是()

医用化学重点复习

溶胶:以多个分子、原子或离子的聚集体为分散相所形成的胶体分散系。特性:丁铎尔效应(当聚光光束通过暗处的溶胶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明亮的光柱)布朗运动(胶体粒子作不规则运动)电泳现象(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向相反电极方向移动的现象) 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溶液由一堆物质组成,其中一种为抗酸成分,另一种为抗碱成分。构成抗酸和抗碱成分的往往是弱酸及其对应的盐(醋酸/醋酸钠、碳酸/碳酸氢钠)、弱碱及其对应的盐(氨水/氯化铵、苯胺/盐酸苯胺)、多元酸的酸式盐及其对应的次级盐(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钾、碳酸氢钠/碳酸钠)。特性:可以抵抗外加的少量强酸或强碱,是溶液中的H+和OH-不发生明显变化,具有缓冲作用,但缓冲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等渗溶液:渗透压在275~310mOsm/L范围内的溶液,如生理盐水(9g/L的NaCl溶液)、50g/L 的葡萄糖溶液等。 红细胞皱缩:大量输入高渗溶液,血浆渗透压高于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红细胞内的水分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浆。溶血现象:大量输入低渗溶液,血浆渗透压低于红细胞內液的渗透压,血浆中的水分向红细胞渗透,使红细胞膨胀甚至破裂。 共价键的类型:头碰头和肩并肩。断裂:均裂(共价键断裂后,两个键合原子共用的一堆电子由两个原子个保留一个),异裂(共价键断裂后,两个键合原子共用电子对完全被其中一个原子所占有) D/L标记构型:将单糖分子中离醛基或羰基最远的手性碳原子与甘油醛的C-2进行比较,规定与D-甘油醛一致的单糖为D-构型,即-OH在右侧,与L-甘油醛一致的单糖为L-构型,即-OH在左侧。α-或β-构型:葡萄糖成环后C-1从非手性碳原子转变为手性碳原子,出现两种环式异构体。 呼吸分析仪:乙醇遇到重铬酸钾溶液后,能使橙色溶液变为绿色,可用于酒精检测。 诊断急性肝炎:利用含有羰基的丙酮酸与羰基试剂2,4-二硝基苯肼作用,在碱性条件下生成红棕色的苯腙。 糖的定义:一类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或水解后能产生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化合物 糖的分类:单糖(根据碳原子数目:丙糖、丁糖、戊糖、己糖;根据羰基特点:醛糖、酮糖)、寡糖/低聚糖(双糖:麦芽糖有还原性、蔗糖无还原性、乳糖有还原性)、多糖(同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右旋糖酐;杂多糖: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肝素) 乳糖不耐受症:指一部分人因体内缺乏乳糖酶,不能很好地吸收乳糖,甚至在食用乳糖后出现腹胀、腹痛、恶心等症状的现象。 油脂的组成:由一分子丙三醇(甘油)和三分子高级脂肪酸所构成的三脂酰甘油 营养必须脂肪酸:人体需要的又不能在体内合成的,必须由食物提供的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DHA、EPA) 饱和脂肪酸:月桂酸、豆蔻酸、软脂酸、硬脂酸、花生酸 不饱和脂肪酸:软油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类脂:化学结构或理化性质类似油脂的物质,包括磷脂、糖脂和类固醇 类固醇:人体内重要的类固醇有胆固醇、胆固醇酯、胆汁酸、类固醇激素和维生素D 氨基酸的等电点:当处于某一PH溶液的氨基酸解离后所带的正、负电荷相等,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当溶液PH小于等电点时,氨基酸带正电荷,当溶液的PH大于等电点时,氨基酸带负电荷 蛋白质沉淀:蛋白质分子互相聚集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方法:盐析、有机溶剂沉淀、重金属盐沉淀、生物碱试剂沉淀 蛋白质的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高温、高压、紫外线、超声波、强酸、强碱、重金属离子、生物碱试剂、有机溶剂)的作用下,使特定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学活性的丧失。 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双缩脲反应(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与兼性硫酸铜反应生成紫红色,用于蛋白质和多肽的定量测定和检查蛋白质的水解程度)、酚试剂反应(蛋白质分子中络氨酸能与酚试剂(磷钼酸与磷钨酸)反应生成蓝色化合物,灵敏度比双缩脲高100倍)、米伦试剂反应(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米伦试剂(亚硝酸汞、硝酸汞及硝酸的混合液),蛋白质首先沉淀,加热变成红色沉淀) 核苷酸的基本组成:碱基、戊糖、磷酸 DNA二级结构--DNA双螺旋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