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一号卫星

东方红一号卫星
东方红一号卫星

东方红一号卫星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我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按

当时时间先后,我国是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

第五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虽比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晚了13 年,但它的质量超过了前四个国家第一颗卫星质量的总

和。从此中国正式加入了“太空俱乐部”,发射成功后,钱学森向中央提出中国应该发

展载人航天,并提交发展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报告,得毛泽东亲笔批示“同意”。

“东方红一号”卫星,反映着当时我国的经济、科技、社会和军事能力发展水平,是

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重要因素,是促进经济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手段,对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东方红一号”卫星上天,在许多国家引起了强烈反响,国外纷纷发表评论指出,这颗卫星发射成功,“体现了中国一直在依靠自己的力量为人类的幸福和进步进行宇宙开发”,“表明中国的科学技术和工业进步达到新高度”,“是中国科学技术和工艺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中国掌握了先进火箭技术和制造出大型火箭的技能”。“东方红一号”卫星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奋斗的结晶,是中国工人阶级、解放军、知识分子的杰出贡献。之所以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主要归功于党中央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聂荣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卫星事业自始至终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等指示,已成为航天科技工作者的座右铭。

“东方红一号”卫星文化是“两弹一星”精神和航天精神的体现。在“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研制过程中,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全国大协作,建立起了一个比较完善和健全的航天科学技术研究、设计、试验、制造及质量保障和管理体系,锻炼和造就了一支又红又专、技术水平高、能打硬仗、善于攻关、专业配套、老中青相结合的航天技术队伍。历史会记住钱学森、赵九章、郭永怀、钱骥、陈芳允、杨嘉墀、王大衍、王希季、任新民、孙家栋等“两弹一星”元勋对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杰出贡献。

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

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一、前言 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电子”或“公司”)是从事航天遥测遥控、机电组件、微电子、惯性导航等航天专用电子产品研发生产的高科技上市公司,公司具有国家一级保密认证资格、GJB9001A-2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资格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认证资格,承担着航天和军工多种型号产品的配套生产任务。 长期以来,公司坚持以“发展公司、服务用户、回报股东、惠及员工”为使命,坚持以“军民立企、创新兴企、产业富企”为方针,坚持以“领跑军工企业改革发展、铸就国防一流上市公司”为发展目标,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商业道德及行为规则,诚信经营,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努力提升综合经营管理水平,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严格加强质量管理和服务水平,注重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依法保障员工合法权益,积极推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承担了应有的社会责任。 2009年,公司高举“爱国、创新、富强、和谐”旗帜,以“做加法,提升能力保发展;做减法,提高质量增效益;做乘法,改革创新促跨越;做除法,消除隐患防风险” 为工作主线,稳步推进技术创新、质量建设、节能环保、安全生产、人才队伍建设和员工权益保护、 企业文化建设与社会公益事业等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进一步促进和带动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二、2009年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 1、公司的技术创新 2009年,公司继续坚持把技术创新置于公司重点战略地位,从指导思想、建设目标、 建设内容、实施步骤等四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了技术创新体系实施方案,确定了以系统技术 研发中心为牵引、以传统专业、拓展专业以及优势民品专业研发中心为骨干的层次分明、功

东方红1号——我国第一课人造地球卫星发射

东方红1号——我国第一课人造地球 卫星发射 东方红1号——我国第一课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纪实)(之六,作者:李鸣生) (2011-04-30 14:17:24) 2011年04月30日 东方红1 号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纪实 李鸣生 第二十一章访苏代表团跨出国门 从北京飞往莫斯科的图—104 国际航班客运机起飞时,是早上。秋色正浓,暑气已消,有风,有云,还有偶尔划过天空的几声鸽哨。但就是没有雨, 没有太阳。飞机越升越高,离国土越来越远。气温开始由热变冷,空间豁然开 阔起来。 50 年代的莫斯科,是全世界无产者向往的麦加,更是中国膜拜的圣地。克里姆林宫这颗闪闪的“红星”,犹如一轮鲜活的太阳,无时不向世界辐射出诱人的光芒。莫斯科是世界革命的“大家庭”,作为这个“大家庭”中的“小弟弟”——中国,自然应该向“老大哥”学习。于是,历史选择了1958 年10 月16日。这天,中国专家赵九章、卫一清、杨嘉墀、钱骥和翻译杨树 智一行5 人,专程飞往莫斯科,向“老大哥”学习怎样放卫星。 行前,因担心“老大哥”不给面子,会留上一手,聪明的“小弟弟”便选用了一个再中肯不过的名义——中国科学院高空大气物理访苏代表团。代表团团长便是赵九章。 此刻,坐在机舱右排窗前的赵九章,显得温和而又沉稳。他就那么 随便往座位上一坐,既没言语,也无动作,大学者的风度便一目了然。想去苏 联取经学习放卫星,已是三个月前的事了,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他胸中不免鼓 荡着一种天马行空似的快感。可在这快感的背后,一种使命的重负,又悄悄压 迫着他的心。

“581”卫星组成立快两个月了,虽然在“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这 一跃进口号的鼓动下,各处都满腔热情,干劲冲天,纷纷开始放卫星,并且在短短的时间里,便拿出了总体方案的设计以及卫星、火箭和构造模型。但是,到底怎么放卫星和放什么样的卫星等一系列问题并未仔细考虑和来不及考虑, 大跃进的形势也不允许去做更周到更仔细的考虑,而只能凭着一种热情,一种 忠诚,一种新奇和神秘,关起门来搞设计。因此,为了探索一条发展中国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研制的道路,为了学习和了解苏联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成功的经验,同时也企望得到苏联“老大哥”的帮助和支持,根据中苏科学技术协定, 中国科学院决定派代表团前往苏联进行考察。 昨晚,科学院领导张劲夫等,特意来看望了即将赴苏的几位科学家,并一再嘱咐说:“这次去苏联学习考察人造卫星和火箭技术方面的情况,一定要想法多考察些地方,多学些成功的经验,回国后,要在这次考察的基础上,尽快拿出中国人造卫星的具体方案!”是的,苏联毕竟有了多年探索的历史,毕竟有了两颗人造卫星成功的经验,此行倘若能达到预想之目的,中国研制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步伐必然会大大加快,而且成功的把握也会大得多。但如此重任,这次能顺利完成吗?想到此,赵九章的心底泛起一丝淡淡的隐忧。他掏出 工作日记本,随手翻开,认真查看起来。 第二十二章航天专家赵九章 赵九章生于1907 年,浙江吴兴县人。1933 年,他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便留学德国,并于1938 年获德国柏林大学气象学博士学位。1939 年 回国后,他担任了西南联大教授。1944 年,曾开拓了中国近代气象学的著名 气象学家和地理学家竺可桢先生,将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的重担搁在了 他的肩上。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出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并于1955 年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同时,还当选为中国气象学会理事 长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 竺可桢先生在1945年4月5日对赵九章出任气象研究所所长曾经有 过这样一段评价:“九章到所10个月,对所里行政大事改进和研究指导有方,且物理为气象之基本训练,日后进步非从物理着手不行,故赵代所长主持,将 来希望自无限量。” 赵九章果然不负众望。这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地球物理学家、气 象学家、空间物理学家,后来在发展中国气象学、固体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科学 方面,做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

中国航天大事记(卫星、神州飞船系列-嫦娥系列)

中国航天大事记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东方红》乐曲传遍全世界,中国从此迈入了探索太空的时代。 神舟一号1999年11月20日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称其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对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神州二号2001年1月10日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 神州三号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 神州四号2002年12月30日我国第一艘可载人的处于无人状态的飞船。神州五号2003年10月15日第一艘载人飞船(杨利伟) 神州六号2005年10月12日第一艘运载两人飞船(费俊龙、聂海胜),飞船具有承载3名航天员的能力; 神州七号2008年9月25日(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第一次宇航员出舱 嫦娥一号”(Chang'E1)是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嫦娥一号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2009年3月1日成功撞击月球。 嫦娥二号卫星(简称:嫦娥二号,也称为“二号星”)是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由长三丙火箭发射。但是嫦娥二号卫星上搭载的CCD相机的分辨率将更高,其它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翔实。“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

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 财务报表分析 毕业论文

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 财务报表分析 毕业论文

目录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3) 一、企业基本概况 (4) 二、企业总体分析 (5) (一)资产及负债所有者权益类数据分析 (5) 1、资产类数据分析 (5) 2、负债所有者权益类数据分析 (5) (二)利润及利润表分析 (5) (三)现金流量分析 (6) 1、现金流入分析 (6) 2、现金流出分析 (6) 3、现金净流量分析 (6) 三、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6) (一)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 (6) 1、流动比率 (7) 2、速动比率 (7) 3、现金比率 (7) (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8) 1、资产负债率 (8) 2、产权比率 (9) (三)盈利能力的分析 (10) 1、销售利润率 (10) 2、净资产收益率 (11) (四)资产管理效率分析 (11) 1、总资产周转率 (11) 2、流动资产周转率 (12) 3、应收账款周转率 (12) (五)现金流动性分析 (13) 1、现金流量与当期债务比率 (13) 2、现金流量结构分析 (14)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6)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6) (二)主要措施建议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词 (17)

摘要:财务报表是对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总体反映。财务报表的主要目的就是确定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盈利能力的高低和偿债能力的大小,这些信息是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投资者是否对企业投资,主要依据企业的获利能力,而债权人是否向企业放贷,则主要依据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财务人员要从投资者和债权人角度分析企业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为其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企业管理部门也可借助于财务分析经营管理工作的经验教训,从而不断提高盈利水平。企业从事财务管理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所有者财富最大化。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现金流量分析

中国圆了飞天梦之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一导入 同学们,刻下我们预习了这一刻,关于卫星,你想知道哪些问题呢,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领导下,讨论一下,然后没消除交出一个问题来。要把交出的问题写在一张纸上。好,那我们带着问题去学习这一课吧。 新授 教学环节一 1同学们,中国人自古就有飞天梦,中国东方红。一号是我国第一课人造卫星。我们看一看问方红一号卫星是如何升空的视频。 2看完视频。同学们课前你们收集的关于东方红一号的资料互相交流一下吧,同时。出事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图片。 A强调在这个时候学生呢,要告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要在组长的领导下,要明确领导核心。 B在学生讨论交流的时候,老师要下去去转看一看学生讨论的这个情况和结果,然后再找准备哪些小组进行发言男小组进行展示。 C去交流去讨论去展示。要围绕九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在展示过程当中:要以我知道了--------------- 。来汇报。 D阿徐学生展示的好老师要给与肯定的评价,就学会用赞美的语言。去夸奖孩子。 教学环节二:我爱动脑,我爱思考。 3同学们,我们是第五个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这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呢,同时出示五个国家人造卫星发射一览表。然后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小组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巡视4同学们,我国自从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之后还相继发生了很多卫星,那么这些卫星在这里呢,我们来一起看一看,然后。老师出示。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展简史让学生看一看并且回答问题。教师巡视. 5同学们,我国发射了这么多卫星,他们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看一看。课件。所以说他们的用途了解一下了解一下他们的工作原理。同时老师出示这个图片。并且老师把一些资料和图片发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然后可以找助手去发。) 6看完之后呢,让学生说一说知道了什么?如卫星的有什么用途?卫星在空中是如何进行工作的。卫星为什么围绕地球旋转不会掉下来?这些问题进行回进行汇报。 教学环节三:总结展示 7通过多种形式来展示对卫星的喜欢对祖国的热爱及科学的热爱。 第一种形式一一唱歌,画画,鞭尸等形式。赞美一下祖国或者我们祖国发射的卫星。 第二请你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一种新型卫星。 第三也可以介绍一下学了这一课,你知道了什么? 三种形式,可以任意去选。可以更突显不同学生的不同特长才艺的,以及小组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体现出来教学当中教学环节设计的弹性。

2020军队文职基础知识:“东方红一号”的那些事

2020军队文职基础知识:“东方红一号”的那些事【试题】单选:关于中国航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2020航天日主题是“弘扬航天精神,拥抱星辰大海” B.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 C.2020年是东方红一号发射50周年 D.中国是世界上第四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答案】本题答案选D。 【解析】“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知识深化: 1.在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和“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20年4月23日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并就弘扬“两弹一星”(导弹、核弹、人造卫星)精神、加快航天强国建设向广大航天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 2.2016年3月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记者从国防科工局获悉,首个中国航天日将以“中国梦,航天梦”为主题。 3.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以此为标志设立“中国航天日”,旨在宣传我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一贯宗旨,大力弘扬航天精神,科学普及航天知识,激发全民族探索创新热情。

4.“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5.2020年的航天日航天日以“弘扬航天精神,拥抱星辰大海”为主题,设立“中国航天日”是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激励中华儿女热爱祖国、崇尚科学,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迫切需要。 航天时政: 1.2020年4月24日,国家航天局宣布将我国行星探测任务正式命名为“天问”,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同时公布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标识“揽星九天”。 2.2020年4月24日,航天日以“弘扬航天精神,拥抱星辰大海”为主题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了“传承航天精神决胜2020”航天战旗接力传递活动。

0.6米动中通天线技术指标东方红卫星

0.6米Ku波段低高度动中通天线 1.概述 DGTX-600D型0.6米Ku波段动中通卫星通信天线是针对应急移动宽带通信需求,严格按军标标准开发的高性能、低高度的动中通卫星通信天线,天线的低轮廓特性很好地解决了运动载体对天线安装高度的严格限制。天线系统采用三轴陀螺惯导跟踪与卫星信标跟踪相结合的混合跟踪方式,具有抗颠簸能力强、遮挡恢复快、跟踪精度高的优点,最大支持4MHz通信带宽(跟使用卫星有关),天线适用于国内、外全部Ku波段的通信卫星。 2.产品照片

3.技术指标 4.1电性能指标 ●工作频率发射14~14.5GHz 接收12.25~12.75GHz ●天线增益 发射(14.25GHz)≥ 36.5dBi 接收(12.5GHz)≥ 34.7dBi(20°仰角) 上行馈线损耗≤0.6dB 天线罩损耗≤0.4dB ●G/T值≥ 12.4(12.5 GHz) dB/K (天线仰角≥20°,晴空,LNA噪声温度80°K) ●极化方式线极化,收发正交 ●极化角可调范围≥180° ●电压驻波比(VSWR):≤1.35 ●交叉极化隔离度≥30dB ●收、发端口隔离度≥85dB ●旁瓣特性第一旁瓣≤ -14 dBi(方位) 远旁瓣满足国际电联CCIR-580-4标准 ●功率容量≥100W ●馈源接口收发接口均为BJ-120(WR75) 4.2机械性能 ●天线运动范围 方位:360°无限 俯仰:20°~75° ●天线运动速度、加速度 方位:速度≥100°/s ,加速度≥400°/s2 俯仰:速度≥100°/s ,加速度≥400°/s2 ●汽车最大运动速度≤120Km/h ●驱动方式电动 ●极化调整方式自动极化跟踪

东方红一号上天记实

东方红一号上天记实 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实现中国星零的突破,到中国如今百星灿烂,是一段不平凡的岁月。有人打了这么一个比方――研制“东方红一号”卫星时遇到的困难,就像你要吃馒头,当然你买不到馒头,可是你也买不到面粉来做馒头,甚至于小麦都没有,你要开荒、种地,种小麦,磨面粉,最后才能吃到馒头。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响彻全球的《东方红》乐曲,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大国的较量由陆地转移到太空。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美国于1 958年1月31日将“探险者一号”卫星送上天空。从此人类开始了对神秘浩淼太空的探索征程,世界争夺天空

的战斗拉开了序幕。 作为火箭故乡的中国怎能等闲视之。中央分管科学技术的聂荣臻副总理向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劲夫交代,要科学院密切注意有关情况。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力学所所长钱学森、地球物理所所长赵九章等建议开展中国的卫星研究工作。 从1957年10月起,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地球物理国家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对苏联卫星观测,并成立了人造卫星光学观测组和射电观测组。先在北京、南京、上海、昆明等地设立观测站,1958年发展到12处。 1958年5月17日,在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主席挥动着他那非常有号召力的手臂,郑重向世界宣布:“苏联和美国把人造卫星抛上了天,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毛泽东一声号令,正处于“大跃进”年代的中国顿时汹涌“放卫星”的热潮。主管科技工作的副总理聂荣臻元帅带病出征,邀请张爱萍、罗瑞9即召开专门会议,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接着中科院在张劲夫、裴丽生等的组织下,把研制人造卫星列为1 958年的第一号任务,代号为“581”。为实现规划任务,中国科学院成立了581组,专门研究卫星问题。581组组长是钱学森,副组长是赵九章、卫一清,成员有杨刚毅、武汝扬、顾德欢、华寿俊等。另设技术小组,由钱学森和赵九章主持。经常参加581组会议的有陆元九、

中国卫星公司简介

公司简介 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卫星”)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控股的上市公司(600118),是专业从事小卫星及微小卫星研制、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及设备制造和卫星运营服务的航天高新技术企业。 目前,中国卫星已发展成为具有天地一体化设计、研制、集成和运营服务能力的产业化集团公司,现拥有十余家子公司,形成了航天东方红、航天恒星等一系列知名品牌。在小卫星及微小卫星研制方面,已成功开发了以CAST968(CAST1000)平台为代表的多个系列小卫星和微小卫星公用平台,成功发射对地观测、海洋监测、环境监测、空间探测、科学试验等多颗不同用途的现代小卫星,同时具备部分宇航部件产品的生产能力;在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及设备制造方面,拥有地面站系统集成、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遥感、信息传输与图像处理五大领域20多类产品,在北斗导航、动中通产品市场占有率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拥有“天绘”系列遥感卫星数据总代理权。 公司的经营业绩优良,连续多年保持持续增长的势态,2010年公司营业收入首次突破30亿元,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十二五”期间,公司将按照既定的战略路线,遵循“两大主业、产业延伸、综合经营、规模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宇航制造与卫星应用两翼齐飞的发展思路,继续把公司做大、做强、做优。 目前,公司人员规模达约3000余人,科研实力雄厚,主业发展快速,正朝着产业化、规模化、国际化方向迈进,并将努力发展成为主业突出、管理科学、效益显著、持续发展、机制灵活、具有强大核心竞争力和相当产业规模的中国航天核心企业和国际一流的综合型宇航公司。 作为一家国有控股的高新技术的军工企业,卫星行业存在技术、牌照、政府管制等多重壁垒,公司短期内没有现实的竞争对手,呈垄断局面。公司是惟一的卫星制造上市公司,也是国内制造“工程应用”级别小卫星的唯一厂商。到目前为止东方红卫星公司是我国唯一具备小卫星工程化研制生产能力的企业,并承担了我国几乎全部工程化小卫星的研制生产工作,可以说在小卫星制造领域,东方红卫星公司处于市场垄断地位。

0.6米动中通天线技术指标东方红卫星

0.6米动中通天线技术指标 东方红卫星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0.6米Ku波段低高度动中通天线 1.概述 DGTX-600D型0.6米Ku波段动中通卫星通信天线是针对应急移动宽带通信需求,严格按军标标准开发的高性能、低高度的动中通卫星通信天线,天线的低轮廓特性很好地解决了运动载体对天线安装高度的严格限制。天线系统采用三轴陀螺惯导跟踪与卫星信标跟踪相结合的混合跟踪方式,具有抗颠簸能力强、遮挡恢复快、跟踪精度高的优点,最大支持4MHz通信带宽(跟使用卫星有关),天线适用于国内、外全部Ku波段的通信卫星。 2.产品照片

3.技术指标 4.1电性能指标 ●工作频率发射 14~14.5GHz 接收12.25~12.75GHz ●天线增益 发射(14.25GHz)≥ 36.5dBi 接收(12.5GHz)≥ 34.7dBi(20°仰角) 上行馈线损耗≤0.6dB 天线罩损耗≤0.4dB ●G/T值≥ 12.4(12.5 GHz) dB/K (天线仰角≥20°,晴空,LNA噪声温度80°K) ●极化方式线极化,收发正交 ●极化角可调范围≥180° ●电压驻波比(VSWR):≤1.35 ●交叉极化隔离度≥30dB ●收、发端口隔离度≥85dB ●旁瓣特性第一旁瓣≤ -14 dBi(方位) 远旁瓣满足国际电联CCIR-580-4标准 ●功率容量≥100W ●馈源接口收发接口均为BJ-120(WR75) 4.2机械性能 ●天线运动范围 方位: 360°无限 俯仰: 20°~75° ●天线运动速度、加速度 方位:速度≥100°/s ,加速度≥400°/s2 俯仰:速度≥100°/s ,加速度≥400°/s2 ●汽车最大运动速度≤120Km/h ●驱动方式电动

东方红一号

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40周年:孙家栋校友忆 当年 时间:2010-4-24 17:04:23 阅读:1600 标签:东方红一号卫星孙家栋马兴瑞 科技日报2010-04-24(陈瑜)报道:静静矗立的塔架是恒久的鞭策和鼓励——航天人眼中的“东方红一号” https://www.360docs.net/doc/eb15825001.html,/kjrb/content/2010-04/24/content_179664.htm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从酒泉基地拔地而起、刺破苍穹,当《东方红》清脆悦耳的乐曲响彻太空的一刹那,整个世界为之震撼。 “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专家代表孙家栋院士、戚发轫院士,“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研制专家代表韩厚健……今天,参与“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发射任务的老专家再次聚首,怀念40年前“东方红一号”发射前后那些令人难忘的事,共话航天精神的现实意义。 悠悠岁月,岁月如歌。40年后,这些当年才三四十岁的年轻人,如今大多青丝已成白发,两鬓已斑白。 “追忆40年前的光辉岁月,我心情格外激动。”81岁的孙家栋深情回忆起当年的点点滴滴。 “当时卫星研制面临着三个难题,人才队伍、总体方案、技术。”在谈到技术问题时,孙家栋说,卫星转入工程研制阶段,仍存在大量关键技术有待攻克。此外当时的研制条件比较落后,缺少必要的资料、设施,缺乏卫星研制的计划和质量管理知识和经验。 40年弹指一挥间。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校友)说,40年来,我国先后自主研制并发射了98颗卫星、7艘飞船和1个月球探测器,创造了以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和绕月探测三座里程碑为代表的伟大成就,为推动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40年来,我国卫星技术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我国运载火箭技术也飞速跨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先后研制了12种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可靠性、安全性、成功率和入轨精度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东

东方红一号卫星_1200字

东方红一号卫星_1200字 “东方红一号”(Dong Fang Hong I/Red East 1)卫星是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由以钱学森、潘厚仁为中心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当时共做了五颗样星,结果第一颗卫星就发射成功。该院制定了“三星规划”:即东方红一号、返回式卫星和同步轨道通信卫星,而孙家栋则是当时“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技术负责人。1967年,党鸿辛等人选择了一种以铜为基础的天线干膜,成功解决在100℃至零下100℃下超短波天线信号传递困难问题。 “东方红一号”卫星因工程师在其上安装一台模拟演奏《东方红》乐曲的音乐仪器,并让地球上从电波中接收到这段音乐而命名。1956年,中国把开发火箭技术纳入国家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1957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等积极倡议开展人造卫星的研究工作。1958年毛泽东同志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根据这一战略考虑,中国科学院把研制发射人造卫星列为1958年第一次重点任务,揭开了中国向太空进军的序幕。 广大科技工作者奋发图强,埋头苦干,克服困难,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踏上了征服太空之路。当时受到“大跃进”影响,曾提出过研制高能推进剂运载火箭、发射重型卫星和要在1959年国庆节将中国的第一颗卫星送入太空的设想。

但这种设想脱离了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和工业基础,因而缺乏实现的可能。1959年1月21日,中国科学院党组传达邓小平同志指示:卫星明后年不放,与国力不相称。据此,调整任务部署,提出“以探空火箭练兵、空间物理探测打基础、不断探索卫星发展方向,筹建空间环境模拟试验室,研究地面跟踪接收设备”的具体方针。通过贯彻这一方针,中国在火箭技术、航天器技术、有效载荷技术、姿态控制技术、轨道设计和发射技术的研究和试验,以及人才的培养和训练等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虽比它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晚了13年,它的质量超过了前四个国家第一颗卫星质量的总和。从此中国正式加入了“太空俱乐部”,发射成功后,钱学森向中央提出中国应该发展载人航天,并提交发展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报告,得毛泽东亲笔批示“同意”。东方红一号卫星,反映着当时我国的经济、科技、社会和军事能力发展水平,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重要因素,是促进经济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手段,对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 东方红一号卫星上天,在许多国家引起了强烈反响,国外纷纷发表评论指出,这颗卫星发射成功,“体现了中国一

东方红一号卫星

东方红一号卫星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我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按 当时时间先后,我国是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 第五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虽比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晚了13 年,但它的质量超过了前四个国家第一颗卫星质量的总 和。从此中国正式加入了“太空俱乐部”,发射成功后,钱学森向中央提出中国应该发 展载人航天,并提交发展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报告,得毛泽东亲笔批示“同意”。 “东方红一号”卫星,反映着当时我国的经济、科技、社会和军事能力发展水平,是 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重要因素,是促进经济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手段,对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东方红一号”卫星上天,在许多国家引起了强烈反响,国外纷纷发表评论指出,这颗卫星发射成功,“体现了中国一直在依靠自己的力量为人类的幸福和进步进行宇宙开发”,“表明中国的科学技术和工业进步达到新高度”,“是中国科学技术和工艺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中国掌握了先进火箭技术和制造出大型火箭的技能”。“东方红一号”卫星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奋斗的结晶,是中国工人阶级、解放军、知识分子的杰出贡献。之所以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主要归功于党中央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聂荣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卫星事业自始至终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等指示,已成为航天科技工作者的座右铭。 “东方红一号”卫星文化是“两弹一星”精神和航天精神的体现。在“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研制过程中,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全国大协作,建立起了一个比较完善和健全的航天科学技术研究、设计、试验、制造及质量保障和管理体系,锻炼和造就了一支又红又专、技术水平高、能打硬仗、善于攻关、专业配套、老中青相结合的航天技术队伍。历史会记住钱学森、赵九章、郭永怀、钱骥、陈芳允、杨嘉墀、王大衍、王希季、任新民、孙家栋等“两弹一星”元勋对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杰出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