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食品乳化剂

第八章食品乳化剂
第八章食品乳化剂

第八章食品乳化剂

添加于食品后可显著降低油水两相界面张力,使互不相溶的油(疏水性物质)和水(亲水性物质)形成稳定乳浊液的食品添加剂。乳化剂分子具有亲水和亲油二种基因,易在水和油的界面形成吸附层而将二者联结起来。

1.乳化剂的分类

乳化剂从来源上可分为天然物和人工合成品两大类。

按其形成的乳化体系的性质又可分为水包油(O/W)型和油包水(W/O)型两类。前者亲水性强,后者亲油性强。

根据它们的亲水部分的特性,可分以下几类:

①负离子型乳化剂。是在水中电离生成带有烷基或芳基的负离子亲水基团的乳化剂,这类乳化剂最常用。负离子型乳化剂要求在碱性或中性条件下使用。在使用多种乳化剂配制乳液时,负离子型乳化剂可以互相混合使用,也可与非离子型乳化剂混配使用。负离子型和正离子型乳化剂不能同时使用在一个乳状液中,如果混合使用会破坏乳状液的稳定性。

②正离子型乳化剂。是在水中电离生成带有烷基或芳基的正离子亲水基团。这类乳化剂品种较少,都是胺的衍生物

③非离子型乳化剂。其特点是在水中不电离。它的亲水部分是各种极性基团,常见的有聚氧乙烯醚类和聚氧丙烯醚类。它的亲油部分(烷基或芳基)直接与氧乙烯醚键结合。典型产品有对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

2.乳化和乳化剂的基本理论

2.1乳化现象

油和水是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它们在机械外力的作用下,可以互相混合,但一般难以混合成稳定的乳浊液,当施加的外力取消时,它们又会很快分离为原来的两种液体,为了使互相均匀混合的状态得以长久保持,需要添加乳化剂。

2.2乳浊液的性质

2.2.1乳浊液的定义

是一个非均相体系,其中至少有一种液体以液珠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其中,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dispersed phase),另一种物质称为分散介质(dispersing medium)。组成:分散相(内相)连续相(外相)乳化剂

2.2.2乳化液的类型

来源:天然乳化液牛奶

人工乳化液椰奶

内相和外相的不同:

油包水(W/O)型“水在油中”奶油

“水在油中”奶油“油在水中”乳

多重型(W/O/W)型相当于简单乳液的分散相(内相)中又包含了尺寸更小的分

散质点冰淇淋

2.2.3乳浊液性质

1)外观

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折射率不同,外观不同

外观随内相液珠大小(分散度)而变化

液珠大小乳状液外观

大颗粒小球两相可区别

> 1 μm 乳白色

1~0.1 μm 蓝白色

0.1~0.03 μm 灰色半透明

0.05 μm和更小透明

2)分散性

乳浊液的分散性与乳浊液类型有关,外相是水,可分散到水或水溶性溶剂;外相是油,可以用油分散或稀释。

3)粘度

乳状液的粘度与内、外相粘度,内相的体积浓度,液珠的大小及乳化剂的性质均有关系。

当内相浓度很小时,乳液粘度主要由外相的粘度所决定

4)颗粒大小

颗粒大小通常用内相颗粒直径表示。含有较小颗粒的乳浊液是均匀细腻的。含有较大颗粒的乳浊液是粗糙的。颗粒大小与乳化剂的类型、质量、制备乳浊液的技术和组分的加入顺序有关。大多数商业上乳浊液的颗粒在0.5~2.5um之间,颗粒细小且相似的乳浊液,稳定性好。乳浊液颗粒大小差异大,稳定性差。

5)微粒电荷

颗粒小的微粒电荷能提高乳浊液的稳定性,高粘度乳浊液的微粒电荷对稳定性的影响比流体乳浊液小。

6)导电性

乳状液的电导性取决于外相的电导性,水包油型乳浊液的导电性好,而油包水型乳浊液导电性差。

7)pH 非离子乳化产品适用的pH在3~10范围。

8)稳定性受分散微粒聚合的影响,聚合的比率又取决于乳化剂的类型和浓度、乳浊液的粘度、组成相、分散颗粒大小、微粒电荷以及贮藏条件。

2.3乳化剂的HLB与相关性质

2.3.1乳化剂的HLB值

1)概述乳化剂的乳化能力与其亲水、亲油的能力有关,亦即与其分子中的亲水、亲油基的多少有关。

良好的乳化剂在它的亲水和疏水基之间必须有相当的平衡,1949年格尔芬(Griffin)首先提出了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平衡(Hydrophilic Lipophlic Balance)的概念,并用HLB值表示乳化剂的亲水性。

HLB值是分子中亲油和亲水的这两个相反基团力量大小的平衡,人们对这种亲合力平衡后的结果用一个数值表示,这个值就被称作亲水亲油平衡值,简写为HLB值。

规定亲油性为100%的乳化剂,其HLB为0(以石蜡为代表),亲水性100%者为20(以油酸钾为代表),其间分成20等分,以此表示其亲水、亲油性的强弱,乳化剂HLB值从1~40,其中非离子乳化剂HLB值大约1~20,阴离子及阳离子乳化剂从1~40均有。

亲水亲油转折点约为HLB10,即HLB<10为亲油性,HLB值>10为亲水性,亲油性强的表面活性剂易制得W/O乳液,亲水性强的表面活性剂易制得O/W乳液。

按HLB值大小进行分类可将表面活性剂分为不同用途的乳化剂、润湿剂、洗涤剂、增溶剂等。

HLB值与乳化剂的使用:

HLB值适用性作用

1.5~3 消泡性消泡作用

3.5~6 水/油型乳化剂乳化作用(W/O)

7~9 润滑剂润湿作用

8~18 油/水型乳化剂 乳化作用(O/W )

13~15 洗涤剂(渗透剂) 去污作用

15~18 溶化剂 增溶作用

2)HLB 值的计算公式

差值式:HLB= 亲水基的亲水性—亲油基憎水性

比值式:HLB= 亲水基的亲水性/亲油基憎水性

戴微斯法:HLB= 7+∑亲水基团值 — ∑亲油基团值

川上法:HLB=7+11.7log (亲水基部分相对分子量/亲油基部分相对分子量 )

复合乳化剂:HLB AB =(HLB A ×m A +HLB B ×m B )/(m A + m B )

在常温下,把少量表面活性剂加入水中,使其浓度约为0.025摩尔/升,静置后按表估计HLB 值范围。

2.3.2乳化剂的分子结构特点及作用机理

①乳化剂分子结构特点

②影响乳化剂两亲性质的因素

亲水基的种类

亲油基的种类

分子结构与相对分子量

乳化剂的亲水性 (HLB 值)

亲油基的种类:脂肪基>带脂烃链的芳香基>芳香基>带弱水亲水基的亲油基

分子结构:

亲油基和亲水基与所亲合的基团结构越相似,则他们的亲合性越好。

亲水基位置在亲油基链一端的乳化剂比亲水基靠近亲油基链中间的乳化剂亲水性要好。 直链结构的乳化剂碳原子数大于8才显现乳化作用,在10~14之间,乳化和分散特性较好。

分子量:分子量大的乳化分散能力比分子量小的好

③乳化剂的作用机理 水与表面活性剂物系的性质

HLB 值范围

表面活性剂在水中不分散 表面活性剂在水中部分分散 形成不稳定乳色分散物系

形成稳定乳色分散物系 形成半透明分散物系 形成透明溶液 1~4 3~6 6~8 8~10

10~13

13以上

1.形成界面膜

乳化剂在乳剂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在分散液滴表面形成界面膜,界面膜强度的紧密程度与乳化剂用量及结构有关。

乳化剂浓度过低时,液滴界面不能达饱和吸附,不足以形成紧密界面膜,强度低。因此,要使乳剂稳定,必须加入足量的乳化剂。

使用混合乳化剂能进一步降低界面张力,增加吸附量,形成更紧密的混合膜,界面膜强度增大。

2.降低界面张力

乳化剂的另一作用是降低相界面的界面张力,降低界面张力是形成乳剂并保持稳定的有利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有的体系有很低的界面张力,但若没有界面膜形成则不能形成乳剂或不能得到稳定乳剂。相反,一些含有高分子乳化剂的体系,尽管界面张力较高,但仍能形成稳定的乳剂。

3.形成扩散双电层

大部分稳定的乳剂的油水界面都存在有电荷和扩散双电层。O/W型乳剂的油滴一般带负电,而W/O型乳剂的水滴一般带正电。当带有同种电荷的液滴接近时,电排斥作用将克服液滴间的范德华吸引力,使液滴分开。液滴吸附的乳化剂越多以及乳化剂的解离度越大,带电量则越大,阻止聚集的能力越强。

2.4 临界胶束浓度( CMC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为临界胶束浓度。

两亲分子溶解在水中达一定浓度时,其非极性部分会互相吸引,从而使得分子自发形成有序的聚集体,使憎水基向里、亲水基向外,减小了憎水基与水分子的接触,使体系能量下降,这种多分子有序聚集体称为胶束。

C < CMC

分子在溶液表面定向排列,表面张力迅速降低

C =CMC

溶液表面定向排列已经饱和,表面张力达到最小值。开始形成小胶束

C > CMC

溶液中的分子的憎水基相互吸引,分子自发聚集,形成球状、层状胶束,将憎水基埋在胶束内部

2.5乳化剂在食品中的作用

(1)与淀粉结合,防止老化,改善产品质构和口感,延长货架期。

(2)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增进面团的网络结构,强化面筋网,增强韧性和抗力,使蛋白质具有弹性,增加体积。

(3)防粘及防溶化。在糖的晶体外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空气及水分浸入,提高制品的防潮性,防止制品变形,同时降低体系的黏度,防止糖果溶化。

(4)增加淀粉与蛋白质的润滑作用,增加挤压淀粉产品的流动性而方便操作。

(5)促进液体在液体中的分散,制备O/W或W/O乳化体系,改善产品稳定性。

(6)降低液体和固体表面张力,使液体迅速扩散到全部表面,是有效的润滑剂。

(7)改良脂肪晶体。脂肪晶体有多种晶形,其中以β-晶形较为常见。由于其它晶体粒子大,熔点高,不适于焙烤产品,容易产生“砂粒”,乳化剂可控制其晶体形状、大小和生长速度,稳定β’-晶形,使之转变为β-晶形,改善以固体脂肪为基质的产品组织结构,对装饰用人造奶油、冰淇淋、巧克力等效果尤为显著。

(8)稳定气泡和充气作用。内含饱和脂肪酸的乳化剂,对水溶液中的泡沫有稳定作用,可做泡沫稳定剂,使产品形成坚固的气溶胶体,从而提高产品的多孔性,改良品质。

(9)反乳化-消泡作用。在某些加工过程中需要破乳化和消泡,而加入相反作用的乳化剂,可破坏乳液的平衡。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乳化剂,具有抑制泡沫的作用,可做消泡剂用于乳制品加工。

(10)抗腐败保鲜作用。乳化剂可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常以表面涂层的方法用于水果保鲜。

2.6乳化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应用如下:

(1)焙烤食品及淀粉制品:

调整面团、增加面筋网、促进充气、提高发泡性,使焙烤食品的结构细密;增大体积,使产品膨松柔软;保持湿度,防止老化,便于加工,延长货架寿命。

在糕点中使脂肪均匀分散,防止油脂渗出,改善口感,提高脆性,并能减少蛋的用量。用量一般为0.3%~1%。

(2)冰淇淋:

增强乳化、缩短搅拌时间。有利于充气和稳定泡沫,使制品产生微小冰晶和分布均匀的微小气泡,提高比体积,改善热稳定性,从而得到质地干燥、疏松、保形性好、表面光滑的冰淇淋产品。用量为0.2%~0.5%。

(3)人造奶油:

改善油水相溶,将水分充分乳化分散,提高乳液的稳定性。用量为0.1%~0.5%。(4)巧克力:

增加巧克力颗粒间的摩擦力和流动性,降低黏度,增进脂肪分散,防止起霜。提高热稳定性,提高产品表面光滑度。

(5)糖果:

使脂肪均匀分散,增加糖膏的流动性,易于切开和分离,提高生产效率,增进产品质地,降低黏度,改善口感。

(6)口香糖:提高基料混溶性、均匀性;改善可塑性、脆性;防止生产时的黏着,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改善香料的乳化和分散,增进风味。一般油包水型乳化剂效果更佳。用量为0.5%~1%。

(7)植物蛋白饮料:稳定油脂不分层,制备稳定的乳液。

(8)乳化香精:稳定天然香料油的乳化,防止制品中香料的损失。

(9)其他:在调味品中作为水不溶物的增溶与分散剂。用于方便食品能提高其速溶性,延长保存期等。

2.7乳化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1)不同HLB值的乳化剂可制备不同类型的乳液,选择合适的乳化剂是取得最佳效果的基本保证。

(2)由于复合乳化剂有协同效应,通常多采用复配型乳化剂,但在选择乳化剂“对”时,要考虑高HLB值与低HLB值相差不要大于5,否则得不到最佳稳定效果。

(3)乳化剂加入食品体系之前,应在水或油中充分分散或溶解,制成浆状或乳状液。

3.乳浊液的制备

3.1乳状液的制备——混合方式

机械搅拌:以4000~8000r/min速度,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但分散度低、不均匀,易溶入空气。

胶体磨:国产设备可制取10um左右的液滴。

超声波乳化器

均化器(homogenizer):是机械加超声波的复合装置。喷射压力可达60MPa,具有操作简便,分散度高、均匀、空气不易混入等优点。可使液滴的细度达0.5um左右,所制备的乳液可长达2年不分层。

3.2乳状液的制备——乳化剂加入方式

乳化剂在油中法:

乳化剂溶于油中,在剧烈搅拌下加水,先成W/O型乳状液。再加水转相成O/W乳液。此法制得的乳液液滴大小不均,且偏大,若配合胶体磨或均化器,可得均匀稳定液。此法适用于HLB值较小的乳化剂。

轮流加液法:

将水和油轮流加入乳化剂中,每次少量加入,形成O/W型或W/O型乳状液。食品工业常用此法。

乳化剂在水中法:

将乳化剂先溶于水,在搅拌中将油加入,此法先产生O/W型乳浊液,继续加油至发生相转变可得W/O型乳浊液。

3.3乳浊液制备工艺

3.3.1确定乳化剂的使用

1)确定乳化剂HLB值

一个具体的油-水体系究竟选用哪种乳化剂才可以得到性能最佳的乳状液,这是制备乳状液的关键。最可靠的方法是通过实验筛选,HLB值有助于筛选工作。

作为O/W型(水包油型)乳状液的乳化剂其HLB值常在8~18之间;作为W/O型(油包水型)乳状液的乳化剂其HLB值常在3~6之间。

实验检测:

用标准乳化剂Span系列和Tween系列配成不同的HLB得复配乳化剂系列。以乳化剂:油:水=5:47.5:47.5的质量比混合,搅拌乳化,静置24h或经快速离心后,观察乳浊液的分散情况来决定哪一个乳化效果好。

2)根据HLB值确定乳化剂“对”

筛选最佳乳化剂”对“时可参考下列经验:

①亲油基和被乳化物结构相近的乳化剂,乳化效果好。

②乳化剂在被乳化物中易于溶解,乳化效果好。

③若乳化剂能使内相液粒带有同种电荷,互相排斥,乳化效果好。

④乳化剂对的HLB值不能相差太大一般在5以内。

3)确定最佳的单一乳化剂

要根据实际需要选出效果最佳;还要考虑到使用方便,来源广泛,成本低廉。

4)确定最佳乳化剂的用量

根据试验确定乳化剂的用量。

3.3.2配比

在复配乳化剂时,采用多少量合适可通过各自的HLB值和指定体系所需的HLB值求得。

①配比要符合乳浊液类型的要求

②调整乳化剂配比,使其大体符合最佳HLB,而避开相转变点。

3.3.3调整

①调整乳化剂的比例,使用量适合全液相。根据原料的情况,在乳液中加入香料、色素、和防腐剂并根据产品的要求在指定的水硬度范围进行。加入HLB调理剂,使其在乳液中起到缓冲效果,在一定范围内自动调整乳液的亲水亲油平衡值。

②调整pH:有些乳化剂在溶解时具有酸碱性,要根据实际要求调整乳液的pH,调整时注意不要影响乳液的性质。

③调粘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

4. 常用食品乳化剂

4.1蔗糖脂肪酸酯

蔗糖脂肪酸酯亦称蔗糖酯,简称SE,可细分为单脂肪酸酯、双脂肪酸酯和三脂肪酸酯。

蔗糖酯属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由于分子中含有亲水性的蔗糖基团和亲油性的硬脂酸基团,因而是一种优良的食品乳化剂。

蔗糖酯系列产品具有广泛的HLB值(1~16),食品企业可以根据需要选择HLB值适当的蔗糖酯。

1)性质

蔗糖酯外观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在水中分散或溶解,溶于氯仿,易溶于热的乙醇等有机溶剂。单酯可溶于热水,但二酯或三酯难溶于水。单酯含量高,亲水性强;二酯和三酯含量越多,亲油性越强。在弱酸或弱碱条件下稳定。

在120℃以下稳定,145℃以上则分解;它在酸、碱和酶的作用下会发生分解。蔗糖脂肪酸酯的水解敏感性与温度关,一般温度越高,水解越快。

2)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

①乳化作用:

当制备O/W(水包油)型乳剂(食品)时,如甜牛奶、纯牛奶、乳化饮料、混浊果汁饮料等,通常选用HLB值较高的蔗糖酯,所制得的乳剂可用水任意稀释,可防止蛋白质凝聚和油脂上浮现象的产生,不会产生沉淀、分层、油圈等问题。

当制备W/O(油包水)型乳剂(食品)时,通常选用HLB值较低的蔗糖酯,可获得稳定的乳化混合物。

②分散作用:

蔗糖酯可吸附在分散相的固体小粒子上,使分散相固体微粒分散均匀,且不易沉淀。在固体饮料、液体饮料和易生出糖结晶的食品的生产过程中,蔗糖酯可以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③可改善食品口感:

在饮料的生产过程中,蔗糖酯呈现出良好的乳化和分散功能,且蔗糖酯本身没有异味,不会对饮料的风味产生负面影响。在饮料中使用蔗糖酯,使饮料在吞咽时具有滑爽感且无腻味。

④可改善淀粉的性能:

蔗糖酯可以进入淀粉的螺旋体结构,蔗糖酯中的脂肪基团能够与淀粉形成络合物,使米、面制品具有良好的组织结构,起到防止淀粉老化的目的。

蔗糖酯也可作为冷冻面团的防冻剂,在冷冻面团中加入蔗糖酯,可以控制面制品中的水分含量,增强面团的抗老化性能,延长面制品的货架期.

⑤抑菌作用:

在饮料生产的过程中,使用蔗糖酯,既可起到乳化作用,又可达到抑菌的目的。

3)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①面包、蛋糕

可防止老化,应使用HLB大于11的蔗糖酯,用量为小麦面粉的0.2%—0.5%,还可提高发泡效果。

②人造奶油、起酥油、冰淇淋:

可提高乳化稳定性,应使用低HLB值蔗糖酯,用量为人造奶油、油脂量的2%—5%;冰淇淋,0.1%—0.3%;起酥油、油脂量的0.008%—1.72%。

③巧克力

可抑制结晶,降低黏度,应使用HLB值为3—9的蔗糖酯,用量为0.2%—1.0%。

④饼干

可提高起酥性、保水性和防老化性能,还能减小饼干在贮藏、运输过程中的破损并可

以改善操作性,应使用HLB值为7的蔗糖酯,用量为0.1%—0.5%。

⑤胶姆糖基

可使胶体易于捏和,能防止坚硬性随温度变化,可改善保香性,应使用HLB值为5—9的蔗糖酯,用量为0.5%—3%。

⑥口香糖、奶糖

可降低黏度,防止油析出或结晶,防止粘牙齿,应使用HLB值为2~4的蔗糖酯,用量为5%~10%。

⑦速溶食品、固体饮料、速溶可可、奶粉等中

可起助溶作用,减少沉淀,应使用HLB值为15的蔗糖酯,用量为0.5%~2%。

⑧面条、通心粉

可提高黏度、张拉力和得率,减小面汤的浑浊度(可与磷酸盐合用),应使用HLB值为11~15的蔗糖酯,用量为0.2%~1.0%。

⑨饮料

可起着香、起浊、赋色、助溶和乳化分散等作用。在含乳饮料中使用可起抗氧化作用,还能使各组分在水中分散得更均匀,更稳定。此外,还能简化饮料生产工艺,改进饮料组织结构,提高产品稳定性和保鲜性。

⑨饮料

可起着香、起浊、赋色、助溶和乳化分散等作用。在含乳饮料中使用可起抗氧化作用,还能使各组分在水中分散得更均匀,更稳定。此外,还能简化饮料生产工艺,改进饮料组织结构,提高产品稳定性和保鲜性。

4)使用方法

a.将蔗糖酯先与适量的水(或丙二醇、乙醇、食用油等)混合、润湿;再加入所需的水(或丙二醇、乙醇、油等),加热到50℃~80℃,使蔗糖酯分散或溶解。

b.如果将蔗糖酯与可溶性粉末(如蔗糖粉、麦芽糊精粉等)合用,则可先将蔗糖酯与其混合后,再加溶剂分散或溶解,不宜直接将蔗糖酯加到热水中,以免因固形物结块而延长溶解或分散的时间。

4.2山梨醇酐脂肪酸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司盘、斯盘)

是合成的一类非离子乳化剂,这一类乳化剂是由美国ICI公司首先开发的。

商品化的山梨醇酐脂肪酸酯有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山梨醇酐三硬脂酸酯、山梨醇酐单油酸酸酯五种,通常也称为司盘20、司盘40、司盘60、司盘65、司盘80。

1)性质

由白色至黄褐色的粘稠液体或蜡状固体,有轻微的焦糖甜味和油脂味。

司盘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抗水解稳定性,适于在含水体系和经较长时间高温处理的食品中使用。其乳化力强于单甘酯,一般与其他乳化剂合用。

随脂肪酸基团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其溶解性和乳化性能有较大差异,其HLB值1.8~8.6。司盘20和司盘40是亲水性乳化剂,适合制备O/W型乳状液;司盘60、司盘80尤其是司盘65,属于亲油性乳化剂,适用于制备W/O型乳化剂。

2)用途:

司盘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在烘焙食品中可以作为乳化剂、稳定剂和浑浊剂、消泡剂等而用于面包、蛋糕、巧克力和起酥油等。

乳化能力优于其他乳化剂,但有特殊气味,风味差,一般不单独使用。

4.3聚氧乙烯山梨醇酐脂肪酸酯(聚山梨醇酸酯;吐温)

是合成的一类非离子乳化剂,这一类乳化剂是由美国ICI公司首先开发的。

商品化的聚山梨醇酸酯有聚山梨醇酸酯20、聚山梨醇酸酯40、聚山梨醇酸酯60、聚山梨醇酸酯65、聚山梨醇酸酯80五种,通常也称为吐温20、吐温40、吐温60、吐温65、吐温80。

1)性状

在常温下呈浅米色至浅黄色膏体状或粘稠油状液体。

吐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吐温具有很高的亲水性能和HLB值(11~16.7),属于O/W 型乳化剂。其表面活性作用不受环境PH值影响,在很低的使用浓度下(0.05%),可以大幅降低大豆油/水体系的界面张力。

吐温自身是水溶性的,同时对难溶于水的亲油性物质有良好的助溶作用,可以用于配制乳化香精。在食品中也有良好的充气和搅拌起泡作用。对一定的油脂晶体有很好的稳定作用。2)用途:

吐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在烘焙食品中可以作为乳化剂、稳定剂和分散剂等而用于面包、蛋糕、冰淇淋和起酥油等。

4.4硬脂酰乳酸钠(SSL)

1)性质

白色至浅黄色粉末或蜡状固体,有轻微焦糖甜味和油脂气味,略有苦味。不溶于水,但可分散于热水中,溶于乙醇和热的丙二醇、大豆油、猪油。耐热稳定性较差,在酸、碱和脂肪分解酶的作用下,易发生水解。属于O/W型乳化剂,HLB值18~21。

2)作用

硬脂酰乳酸钠与小麦蛋白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形成面筋-蛋白复合物,使面筋网络更为细致而有弹性,从而提高发酵面团的持气性和烘焙成品的体积。

与其他蛋白质,尤其是与乳蛋白相互作用,可以提高乳蛋白的搅打起泡性和充气能力。

与直链淀粉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不溶性复合物,这种结构使面团在调制过程中提高弹性、延展性和韧性,起到强化面团的作用。在焙烤过程中,由于其与直链淀粉的结合而抑制了淀粉的重新结晶和回生,起到防止老化和使组织柔软的作用。

3)用途:乳化剂、稳定剂、发泡剂、组织改良剂。

①面包、馒头

可以提高发酵面团的持气性和成品体积,还可以使面团的弹性、韧性、延展性得到提高,并具有抗老化和使组织柔软的效果。

②蛋糕

可以使成品体积增加,不宜塌陷和老化,组织均匀、柔软,不易变硬和掉渣。此外,也用于糕点、饼干、馅料、膨化食品、植脂奶油、植脂末、干酪等。

4.5甘油酯及其衍生物

同硬脂酸和过量的甘油在催化剂存在下加热酯化而制得甘油酯。酯化生成物有单酯、双酯和三酯三种。三酯就是油脂,完全没有乳化能力。双酯的乳化性质也较差,表面张力下降仅为单酯的1%以下。

目前工业产品分为单酯含量40%~50%的单双混合酯(MDG),以及经分子蒸馏的单酯含量60%~70%(一次蒸馏)和单酯含量大于90%(二次蒸馏)的分子蒸馏单甘酯。

单甘酯是乳化剂中应用面最广、用量最大的品种。

它具有优良的乳化能力和耐高温性能,添加于含油脂或蛋白质的饮料中,可提高溶解度和稳定性。

为了改善甘油酯的性能,甘油酯可与其他有机酸反应生成甘油的衍生物聚甘油酯、二乙酰酒石酸甘油酯、乳酸甘油酯等。

分子蒸馏单甘酯:

1)性状

无味或轻微的油脂味。溶于热的脂肪溶剂;不溶于水,经快速搅拌后可以分散在热水中。

属于W/O型乳化剂,HLB值3.8 。分子蒸馏单甘酯具有很强的界面活性,在较低的使用浓度下(0.2%),可以大幅降低油/水体系的界面张力。分子蒸馏单甘酯与烘焙食品中的蛋白质、淀粉、油脂发生一系列的交互作用,可以抑制淀粉老化、改善面筋结构、防止油水分离,并具有稳定泡沫和消泡作用。

2)用途:乳化剂;稳定剂;发泡剂;涂膜剂;消泡剂。分子蒸馏单甘酯是使用范围最广,用量最大的食品乳化剂,在烘焙食品中有广泛应用。

在蛋糕生产过程中,与蔗糖酯、吐温等复配为蛋糕乳化起泡剂,可以有效促进蛋糕面糊中泡沫及油水分散体系的稳定,增大蛋糕体积,使气泡分布细密均匀,使制成的蛋糕中可以融入较多的水和油脂,不易老化和变干变硬,口感柔软、滋润。

在糖果和巧克力生产中,可以降低熬糖粘度、防止油水分离和砂糖结晶,并增加产品细腻感和光泽。此外也应用于饼干、冰淇淋、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中。

食品乳化剂综述

食品乳化剂综述 【摘要】本综述主要介绍食品乳化剂的作用原理和分类,了解乳化剂的功能以及它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还举出了乳化剂在面包,烘焙食品,饮料方面的应用实例。介绍食品乳化剂的发展前景以及发展趋势。关键词:食品乳化剂;原理;烘焙食品;应用 1. 乳化剂的乳化原理 乳化剂作为一类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现代食品工业的 [1]重要组成部分,在食品工业中的需求量约占添加剂的50%。基于其表面活性性质和与食品组分的相互作用,乳化剂不仅在各种原料混合、融合等一系列加工过程中起乳化、分散、润滑和稳定等作用,而且还可以改进和提高食品的品质和稳定性。比如,它可以使食品舌感润滑、保持质感,还被用作蛋糕的起泡剂、豆腐的消泡剂等。在面包生产中,乳化剂可以保护淀粉粒,防止老化,从而使面包食感得到改良,并在防氧化、抗菌和品质等方面得到改善。 乳化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既有亲水基团,又有亲油基团,两者分别处于两端,形成不对称的分子结构。可将两种不溶物质“吸附”在一起。乳化剂是乳液的一种稳定剂,也是表面活性剂的一种。乳化剂可以分散在分散质的表面,形成薄膜或者是双电层,可以是分散相带有电荷,这样就可以阻止分散相的小液滴互相凝结,使形成的乳浊液比较稳定。例如,在农药的原药(固态)或原油(液态)中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再把它们溶解在有机溶剂里,混合均匀后可制成透明液体,叫乳油。常用的乳化剂有肥皂、阿拉伯胶、烷基苯磺酸钠、硬脂酸钠盐、羧酸盐、硫酸盐等。 1.1 液体物料中的乳化原理

在两种不相混合的液体中(如油和水),乳化剂分子能吸附于液体界面上,并定向排列,亲水基团指向水相,疏水基团指向油相,通过乳化剂的“架桥”作用,使水和油两相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1.2 固体物料中的乳化原理 乳化剂与食品中的蛋白质、淀粉、脂类作用,改善食品结构。碳水化合物是多羟基的醛、酮或多羟基醛、酮的缩合物。由于单糖及配糖链的结构特性,故碳水化合物能够形成亲水和疏水区域,因此,乳化剂与碳水化合物的相互作用有两种,即通过氢键产生的亲水相互作用及由疏水键产生的疏水相互作用。借助氢键的形成,乳化剂可加成在支链淀粉的外部分枝上,形成支链淀粉——乳化剂复合体。单糖或低聚糖有良好的水溶性,没有疏水层,因此与乳化 [3]剂不发生疏水作用。而高分子多糖则不然,它与乳化剂发生疏水作用。 [4]2.乳化剂的分类 乳化剂性质的差异,除了与烃基的大小、形状有关外,还主要与亲水基的不同有关,亲水基团的变化比疏水基团要大得多,因而乳化剂的分类,一般就以亲水基团的结构,即按离子分类而划分。 2.1(甘油脂肪酸酯为无臭或特殊气味的白色至淡黄色粉未、薄片、颗粒、蜡状块或为半流动的粘稠液体。是食品和饲料中常用的乳化剂。 2.2. 蔗糖脂肪酸酯为无味或稍有特异气味的白色至黄褐色粉未、块状或无色至微黄色粘性树脂状。常用作食品、饲料乳化剂。 2.3. 聚氧乙烯脂肪酸山梨糖醇酯为白色至褐色液体、半流体或蜡状块。是常用的食品、饲料、药物和化妆品乳化剂,常用于维生素、矿物质和香料的乳化、分散和可溶性的处理。 2.4. 聚氧乙烯脂肪酸甘油酯为白色至黄褐色液体、半流体或蜡块状。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和饲料生产。 3乳化剂的作用与应用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 第三章 第三节 羧酸 酯 同步练习A卷新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三章第三节羧酸酯同步练习A卷新版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1题;共31分) 1. (2分) (2017高三上·重庆开学考) 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 进行喷泉实验 B . 加热融化NaOH固体 C . 验证镁片与稀盐酸反应加热 D . 测定过氧化氢的纯度 2. (2分) (2019高一下·广州期末) 下列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B . 乙醇分子中含有羟基,能发生氧化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 C . 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 D . 乙烯和苯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3. (7分) (2018高二上·云南期中) 化合物H是一种抗病毒药物,在实验室中利用芳香烃A制备H的流程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 己知:①有机物B苯环上只有两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

②两个羟基连在同一碳上不稳定,易脱水形成羰基或醛基; ③RCHO+CH3CHO RCH=CHCHO+H2O; ④ (1)有机物 B 的名称为________。 (2)由D生成E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E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 (3)由G生成H所需的“一定条件”为________。 (4)写出B与NaOH溶液在高温、高压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5) F酸化后可得R,X是R的同分异构体,X能发生银镜反应,且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峰面积比为1∶1∶1,写出2种符合条件的X的结构简式:________。 (6)设计由和丙醛合成的流程图:________(其他试剂任选)。 4. (2分) (2019高二下·慈溪期中) 物质Ⅲ(2,3-二氢苯并呋喃)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其合成的部分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物质I的分子式为C9H7OBr B . 可用FeCl3溶液鉴别化合物II 和Ⅲ C . 物质I可发生消去反应 D . 物质II中所有原子可能位于同一平面内 5. (2分)(2020·柯桥模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醛类、葡萄糖、甲酸及其甲酸酯类均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B . 蔗糖酯是一种食品乳化剂,可以由蔗糖与脂肪酸经酯化反应合成,蔗糖酯在稀硫酸的作用下充分水解只生成两种产物。 C . 防疫时使用的 75%的乙醇溶液和 84 消毒液的杀菌消毒的机理不完全相同 D . 用pH 计、电导率仪(一种测量溶液导电能力的仪器)均可检测乙酸乙酯的水解程度 6. (2分) (2016高二上·石嘴山期中) 已知苯环上由于取代基的影响,使硝基邻位上的卤原子的反应活性增强,现有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

乳化剂在食品中的作用原理

○食品添加剂○ 乳化剂在食品中的作用原理 张佳程 周浩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乳化剂在食品中的三方面作用:降低界面张力;与淀粉和蛋白质相互作用;改进脂肪和油的结晶。阐述了乳剂与食品中各成分的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 关键词:乳化剂作用原理 一、引言 早在1921年,在人造黄油工业中,就应用了单双甘油酯,不过直到15—20年后,食品乳化剂的生产才有较大的工业规模。随着食品生产的工业化发展,对食品乳化剂提出了新的要求。 食品乳化剂的世界总需求量约25万吨,其中单甘油酯约占总消费量的2 3,其次是蔗糖酯。我国单甘油酯产量约2200吨,也已开发了乳化能力强的高纯度(90%以上)的分子蒸馏单甘酯。蔗糖酯我国从80年代开始开发,近来发展很快。大豆磷酯是使用很普遍的乳化剂,兼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但目前由于纯度不够,利用价值不高,有较大应用潜力。 二、食品乳化剂的概念 乳化剂一词,仅仅指凭借界面作用,能够促进乳状液或泡沫的乳化作用或稳定作用。不过,表面活性剂一词也常用在这些产品上。在食品中,乳化剂一词有时易产生误解,因为有些产品中所谓乳化剂的实际功能,只能与淀粉蛋白质等成分相互作用,完全与乳化作用无关。但是根据传统习惯,我们仍称它们为乳化剂。 通常食品乳化剂必须具有两种性质:表面活性和可食性。因而,通常食品乳化剂定义为能改善乳化体中各种构成相互之间的表面张力,使之形成均匀的分散体或乳化体,从而改进食品组织结构、口感、外观,以提高食品保存性的一类可食性的具有亲水和亲油双重性的化学物质。乳化剂一般分为油包水型和水包油型两类,以亲水亲油平衡值(H ydroph ilty and L i poph ilyty Balance,简称HLB)表示其特性。规定100%亲油性的乳化剂HLB为0,100%亲水性的HLB为20,其间分20等分,以表示其亲水亲油性的强弱情况和不同的作用(如图1)。在食品乳化剂中,一般亲油性占上风,但根据化学成分的不同,HLB值有相当大的变化。按Griffin 提出的公式可以计算出HLB值。 HLB 值 各乳化剂的适用性 各主要单酯的适用范围图1、HLB值与乳化剂的关系 HLB=20(1-S A) S=酯的皂化值 A=脂肪酸的酸值 三、食品乳化剂的作用 食品乳化剂的作用主要分三方面: 11乳化剂降低油—水界面的张力,促进乳化作用,在油—水、乳化剂界面上形成相平衡稳定乳状液。 油水两相之所以不相容,是由于两相间存在界面张力(或称表面张力),即油和水的接触面上有相互排斥和各自尽量缩小彼此接触面积的两种作用力。只有当油浮于水面分为两层时,其接触面积最小,最稳定。 牛奶是奶油及水的乳化体系,一般奶油表现为细微的小滴分散于水中,但长期静置后由于界面张力关系,奶油小滴便聚集成小球,并长大成凝聚团块,浮于水面,若加入乳化剂,其亲油基与奶油结合,在奶油微滴表面形成一层物理膜,可以防止油滴相互聚集。此时

第三章 营养学基础

第三章营养学基础 单选 1、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Ts)平均需要量(EAR) 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2、1 kcal=4.184 KJ 3、生理卡价:三种营养素在体内氧化实际产生能量——1g碳水化合 物(4.0 kcal)1g脂肪(9.0 kcal)1g蛋白质(4.0 kcal) 4、根据我国饮食习惯,成人碳水化合物以占总能量的55%~56%, 脂肪占20%~30%,蛋白质占10%~15%为宜。年龄小,蛋白质及脂肪供能占得比例应适当增加。成人脂肪摄入量一般不宜超过总能量的30%。 5、食物热效应(TEF)是指由于进食而引起能量消耗额外增加的现象, 过去称之为食物特殊动力作用(SDA)。例如,进食碳水化合物可使能量消耗增加5%~6%,进食脂肪增加4%~5%,进食蛋白质增加30%~40%。一般混合膳食月增加基础代谢的10%。 6、条件氨基酸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在体内可分别由必需氨基酸蛋氨酸 和苯丙氨酸转变而成。 7、鸡蛋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最为接近,在 比较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时常作为参考蛋白。 8、脂肪(有可变脂或动脂之称)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组成, 故称三酰甘油或甘油三酯。脂肪酸是构成甘油三酯的基本单位。

9、食物脂肪的吸收率一般在80%以上。 10、人体的必须脂肪酸是亚油酸和ɑ—亚麻酸两种。 11、单糖是碳水化合物的基本单位,包括:葡萄糖、半乳糖、果糖。 其中葡萄糖是人体大脑供能的唯一能源。 12、7种常量元素:钾钠钙镁硫磷氯 8种微量元素:铁碘锌硒铜鉬铬钴 13、约1%的钙常以游离的或结合的离子状态存在软组织、细胞外液 及血液中,统称为混溶钙池。 14、奶和奶制品是钙的最好食物来源。 15、瘦肉、蛋、鱼、干酪、动物的肝和肾中磷的含量都很高。 16、钾主要存在于细胞内,钠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 17、抑制非血红素铁的吸收的因素有:植酸、草酸、茶叶和咖啡中的 多酚类物质及胃酸缺乏或服用过多抗酸药物。促进吸收的因素有:维生素C、某些单糖、有机酸及动物肉类。 18、铁的主要来源:动物肝脏、动物全血、畜禽肉类、鱼类。牛奶是 贫铁性食物。 19、碘缺乏会引起甲状腺肿和少数克汀病,甚至是儿童智力低下的发 生。高碘,低碘都可以引发甲状腺肿。海洋生物含碘量丰富。20、锌对生长发育、免疫功能、物质代谢和生殖功能均有重要作用。 缺锌常见体征:生长缓慢、皮肤伤口愈合不良、味觉障碍、胃肠道疾患、免疫功能减退等。贝壳类海产品、红色肉类、动物内脏都是锌的极好来源。

食品添加剂

第十章食品添加剂 一、概述: 1.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者天然物质。 2.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2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甜味剂、增稠剂、香料等。 3.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 1)在规定使用限量范围内对人体无害; 2)严格的质量标准,有害杂质不得检出或不能超过容许限量; 3)对食品的营养成分不能有破坏作用,也不应影响食品的质量与品质。 4)用量小、功效明显; 5)使用安全、方便; 6)添加于食品后能分析鉴定出来。 4.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 日允许摄入量(ADI);安全系数;半致死量(LD50); 5.食品添加剂的毒性学评价 目的:确定安全性或毒性;确定准用量,提出对有害物质禁用或放弃

的理由,为制定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卫生标准及有关法规提供依据。主要内容: 1)食品添加剂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纯度、及其存在形式、降解过程和降解产物。 2)食品添加剂进入机体后,在组织器官内的储存分布、代谢转变及排泄情况。 3)食品添加剂及其代谢产物在机体内引起的生物学变化,即对机体可能造成的毒害及其机理。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对生育繁殖的影响、胚胎毒性、致畸性、致突变性、致癌性、致敏性等。 6. 食品添加剂的管理 二、乳化剂、增稠剂、膨松剂 1.乳化剂的定义及分类 定义:是指添加于食品后可显著降低油水两相界面张力,使互不相溶的油(疏水性物质)和水(亲水性物质)形成稳定乳浊液的食品添加剂。 分类: 按来源分 天然乳化剂(磷脂、蛋白、胶质、藻类) 合成乳化剂(酯类、环糊精、甾类、卤代油) 按离子的类型结构分 1 、离子型乳化剂(阴、阳、两性) 2 、非离子型乳化剂 根据亲水、亲油相对强弱分为

江南大学阶段性机考食品添加剂第1阶段测试题

考试科目:《食品添加剂》第一章至第三章(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毒理学评价通常分为()个阶段的不同试验。 A、3 B、2 C、5 D、4 2、N001属于()。 A、酶制剂 B、合成香料 C、天然香料 D、食品营养强化剂 3、CCFA是哪个机构的简称()。 A、FAO/WHO食品法规委员会 B、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 C、世界卫生组织 D、FAO/WHO食品添加剂法规委员会 4、()简称生育酚。 A、没食子酸丙酯 B、丁基羟基茴香醚 C、二丁基羟基甲苯 D、维生素E 5、苯甲酸在()条件下对多种微生物有明显的杀菌、抑菌作用。 A、中性 B、高温 C、酸性 D、碱性 6、山梨酸及其钾盐在pH()才能发挥良好的防腐作用。 A、< B、 C、> D、广泛 7、每日容许摄入量的英文表示是()。 A、ADI B、GRAS C、TBHQ D、LD50 8、亚硫酸盐在土豆片、苹果、蘑菇罐头生产中,经常作()使用。 A.发色剂 B.防腐剂 C.漂白剂 D.凝固剂 9、抗氧化剂是属于()抗氧化方法。 A、化学 B、物理 C、增效 D、加热 10、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抗氧化剂的是( ) A.乙基麦芽酚 B.茶多酚 C.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D.生育酚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2至4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食品添加剂有利于()。 A、食品保藏 B、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 C、增加食品的品种及方便性 D、食品加工。 2、我国有关食品添加剂方面的法规有()。 A、食品卫生法 B、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C、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 D、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表面活性剂在食品中得应用

第十章表面活性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第一节概述 表面活性剂作为食品添加剂或加工助剂,广泛用于各类食品生产,对提髙食品质量、开发食品新品种、改进生产工艺、延长食品储藏保鲜期,提髙生产效率等有显著效果。表面活性剂在食品工业屮主要用作乳化剂、增稠剂、稳定剂、消泡剂.、起泡剂、糖助剂、润滑抗粘剂、清洗剂、水果剥皮剂、涂膜保鲜剂等,应用最广泛的是食品乳化剂。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以及世界各国对食品添加剂和加工助剂的使用都制定了相应的法规或标准,规定了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和最大用量。一些常用的表面活性剂类食品添加剂和加工助剂列于表10-1中。

第二节在食品中的作用 一、乳化剂及其与食品成分的相互作用 食品乳化剂种类繁多,按亲水亲油平衡值(BHL值)可分为水包油型和油包水型两类;根据亲水基在水中所带的电荷可分为阴离子型、非离子型、阳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四类。口前,允许使用的食品乳化剂约65种,常用的有甘油脂肪酸酯(主要为甘油单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丙二醇脂肪酸指、大豆磷脂、硬脂酰乳酸钙(钠)、酪蛋白酸钠等(见表10-2),食品乳化剂的世界总需求量约为2.5×109,其中需求量最大的是甘油单脂肪酸酯,约占总需求量的2/3,其次是蔗糖脂肪酸酯。目前,食品乳化剂正向系列化、复配化、多功能、高效率、便于使用等方面发展。

乳化剂除具有乳化、增溶、分散、润湿、悬浮、消泡、起泡等表面活性外,还能与碳水化合物、类脂化合物和蛋白质等食品成分发生特殊的相互作用,这在

食品加工中对改进和提高食品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乳化剂与类脂化合物的作用 类脂化合物中的油脂在食品中占有很大比例。在有水情况卜,油脂与乳化列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乳状液,这是食品加工中所常利用的乳化作用。无水时油脂会产生多晶现象,这与其预处理有关(见图10-1)。 α-晶形的熔点最低,α-品形到次α-品形是可逆的,α-晶形到β-晶形是不可逆的,β-晶形具有较高的熔点。一般温度下,。α-晶形到β-晶形的过渡是缓慢的。 油脂的不同晶形赋予食品不同的感官特性。许多情况中,油脂的晶形处于不稳定的α-晶形或β-初级晶形,并趋于过渡到熔点最高、能量最低的β-晶形,因此,在食品加工中需加入具有变晶性的物质,以长时间内阻碍或延缓晶形变化,形成有利于食品感官性能和食用性能所需的晶形。某些趋向α-晶形的亲油性乳化剂与油脂相互作用和结合,就有调节结晶形成的作用。例如,蔗糖脂肪酸酯、斯潘60、潘65、甘油单(双)乳酸酯、聚甘油脂肪酸酯都可作为结晶调整剂,用于食品加工过程。熔化的油脂中加入斯潘60或斯潘65,冷却时形成介初级晶形,由于共结晶作用使这种晶形结构保持稳定。 (二)乳化剂与蛋白质的作用 蛋白质是具有一定结构特征的络合、聚合物分子,也是食品的基本成分。它的结构特征影响与乳化剂的相互作用和结合程度。蛋白质肽链中的肽键不能与乳化剂发生作用,而固定在多肽链上的氨基酸侧链能与乳化剂作用。结合方式与侧链的极性、乳化剂种类以及是否带有电荷和体系pH值等因素有关,主要有疏水结合、氢键结合及静电结合三种。 非极性蛋白质侧链基团与乳化剂的烃链相互作用产生疏水结合,条件是有水存在。溶剂水经非极性氨基酸扣互排斥,这是产生疏水结合的基础。疏水结合中乳化剂烃链固定于蛋白质上,而乳化剂的极性基结合在粒子表面,形成脂肪。 极性侧链不带电荷的蛋白质与乳化剂的亲水分子部分以氢键发生作用,此时乳化剂的烃链结合在粒子表面。侧链带电荷的蛋白质与带相反电荷的乳化剂产生静电相互作用。带正电荷的氨基酸侧链与带负电荷的乳化剂相互作用的方式在生物体系较为常见。 乳化剂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形成的化合物属于脂肪,不同的脂肪及作用条件对结合程度影响很大。各种乳化剂与蛋白质的作用程度列于表10-3。在食品加工中,特别是在烘烤食品中大量利用蛋白质与乳化剂的相互作用和结合来改善食品

食品常用乳化剂单甘脂

单硬脂酸甘油酯1.结构性质 1.1单硬脂酸甘油酯 Glyceryl Monostearate (Monosterin) 别名单甘油酯 分子式 C 21H 42 O 4 结构式同分异构体 两种异构体都具有优良的乳化性能,前者性能更优,后者不稳定,在高温或紫外光的照射下,会转换成α型。两者在酸碱或脂肪酶的作用下,会水解成硬脂酸和甘油。 1.2 性状 1.3 多晶性 在食品加工中需要加人具有变晶性和保持晶型稳定的物质,以达到长时问阻止、延缓油脂晶型变化,并形成有利于食品感官性和食用性能所需要的a-晶型。由于具有a-晶型结构的乳化剂处于高度活性状态,因此一些趋向于a-晶型的亲油性乳化剂具有“变晶”性质,即乳化剂的晶型是不稳定的。乳化剂通过与油脂相互作用可以调节其晶型结构。

1.4 表面活性 乳化剂是指能使两种或两种以上互不相容的流体(油和水)均匀地分散成乳状液的物质,是一种具有亲水基和疏水基的表面活性剂。它只需添加少量,就能显著降低油水两界面的张力,使之形成均匀稳定的分散体或乳状体。食品乳化剂在食品的加工和生产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几乎所有的食品生产和加工均涉及乳化剂或乳化作用。 乳化剂是表面活性剂,它具有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特点。表面活性剂分子一般总是非极性的碳氢长链和极性的基团构成的,并且这两部分分别处于分子的两端,形成不对称的结构。 单硬脂酸甘油酯的HLB为3.8-4.0(W/O),属于油包水型的乳化剂,是一种典型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同时,由于它强大的乳化性能,同时也被用作水包油型的乳化剂。 2.单甘脂的食品工业应用 2.1 单甘脂的使用现状 单甘酯在食品乳化剂中占50%以上的份额,产量在2万t左右。但我国早期食品乳化剂的应用中单甘酯并不突出。单甘酯的发展可以归结为3个原因: (1)原料和产品的价格优势; (2)使用、储藏较方便; (3)单甘酯制造技术的发展。 而且自从20世纪90年代始,我国自行研制出分子蒸馏装置。单甘酯粗制品比例逐步减少,分子蒸馏单甘酯占领国内乳化剂的主要市场,现有年产1500t分子蒸馏单甘酯的装置20多套,年产3000t分子蒸馏单甘酯的装置3套。据称已有年产5000t分子蒸馏单甘酯的装置。年产6000t分子蒸馏单甘酯的设备建设已列入国内企业的发展计划。2002年乳化剂的总销售额约4亿元(包括复配产品),其中单甘酯及其复配产品销售额达到1.9亿元。酪蛋白钠、Span、Tween系列产品,蔗糖酯和硬脂酰乳酸盐(酯)产品的销售额约1.5亿元。 2.2 单甘脂的发展展望 单甘酯目前的发展有两方面: (1)工艺、装备的进步; (2)产品质量的提高,应用面的扩大。 在制造工艺方面定向合成是发展方向之一:装备产品质量3000t以上的大型生产线是发展方向之一。产品质量方面,随我国进入WTO的需要。产品达到F CC4的质量指标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产品的应用要向国际市场发展.要向其它行

第三章 中国的食品标准体系

第三章中国的食品标准体系 第一节我国的食品标准概述 一、我国现行食品标准概况 1、我国的食品标准分类 ①按效力或标准的权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在食品行业,基础性卫生标准一般均为国家标准,而产品多为行业标准。但不论是哪种标准,其中的食品卫生标准必须与国家标准一致,或严于国家标准。 ②按标准性质分类: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食品卫生标准为强制性标准,大部分产品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③按标准内容分类:食品产品标准、食品安全卫生标准、食品工业基础及相关标准、食品包装材料及容器标准、食品添加剂标准、食品检验方法标准、各类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等。 截止2003年底,我国共发布食品标准共3400项,其中有2206项食品工业工业国家标准和1222项食品工业行业标准,涵盖了共19个专业。还有进出口食品检验方法行业标准578项,现有国家食品卫生标准463个,包括20个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及220个检验方法2、食品标准的作用 保证食品安全 衡量食品合格与否的手段就是食品标准 是国家管理食品行业的依据 是食品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 3、我国食品标准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⑴我国食品标准的主要特点 各级标准相互配合,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标准体系。 在我国的食品标准体系中,强制性与推荐性标准相结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相配套,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标准体系。例如,一些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法国家标准至今尚未制定,为了满足中国食品安全检验检疫及进出口贸易的需要,补充了约184项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法商检行业标准 基本满足了食品安全控制与管理的目标和要求 中国食品标准类型较为齐全、覆盖面广,涵盖了主要的食品种类、食品链全过程各环节及有毒有害污染物危害因子几个方面,基本能满足和实现对整个食品链即“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进行了目标要求。 与国际标准体系基本协调一致 如污染物限量指标一致率为80%,农药残留标准限量一致率达85%以上。 体现了科学性原则和WTO/SPS协议的原则 我国标准现提倡与国际标准相一致,尽量采用和转化国际标准。针对我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因素、人文因素等特殊要求,也是以“适当的健康保护水平”为目标和原则,以充分的“危险性评估”为科学依据,制定中国的食品标准。 ⑵我国食品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 种类繁多,不利于管理 标准之间存在重复和冲突,检验方法落后 例如,GB16321-2003《乳酸菌饮料卫生标准》规定铅不得超过0.05mg/L,而QB1554-1992《乳酸菌饮料》则规定铅不得超过1.0mg/L。 标准制定与标准执行不统一 由于中小型食品企业在中国食品企业中占用相当大的比例,普遍存在人员素质低,食品安全控制技术水平落后以及设备、设施老化等问题,导致无法真正按照相关标准的要求进

食品乳化剂

食品乳化剂及其应用 张浩 (09化学学号:09081053) 一、概述 食品乳化剂是指添加于食品后可显著降低油水两相界面张力,使互不相溶的油(疏水性物质)和水(亲水性物质)形成稳定乳浊液的食品添加剂[1]。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 规定,食品添加剂分为21 大类,1460 种,加上1998 年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批通过的新品种11 种、香料3 种,共计1474 种[2]。食品乳化剂是最重要的食品添加剂之一, 它不但具有典型的表面活性作用以维持食品稳定的乳化状态,还表现出许多特殊功能,在食品加工中可起到乳化、增溶、润湿、起泡等作用[3]。 二、基本理论简介 1.乳化剂的作用机理[4] ①降低表面张力,使两相自动收缩的趋势减小。乳化剂分子是一种两亲分子,可优先吸附在两相界面上,与水相和油相同时发生作用,显著降低水相和油相的表面张力,两相自动收缩趋势减小。 ②形成界面吸附膜,阻止液滴的聚结。乳化剂分子优先吸附在两相界面上,在界面 上发生定向排列,形成一定的组织结构,即界面吸附膜,可以阻止液滴的聚结。 2.乳化剂的作用于过程

以空气和水的界面为例说明: 第一阶段:在界面上定向排列,界面张力迅速下降。 第二阶段:形成界面吸附膜,表面张力的下降达到最大值。此时的乳化剂浓度是一个临界浓度,成为临界胶束浓度(CMC)。 第三阶段:多余的乳化剂进入液相主体,开始形成胶束(乳化剂分子中长链的亲油基可以通过分子间的吸引力互相缔结在一起,亲水基朝向水中,即形成胶束,在W/O体系中形成的胶束称为反向胶束)。 对于乳化作用,当乳化剂浓度等于CMC时,表面张力降低到最小值,乳化作用最大,一般选用的浓度都在CMC左右的一个范围内。对于增溶作用,食品中的许多难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如色素、调味剂、防腐剂等,能够增溶到乳化剂胶束内部或表面,选用的浓度要超过CMC。 三、乳化剂的作用及实际应用 1、乳化剂在食品中的作用 ①乳化作用 食品工业应用最广是乳化作用。食品中大多含有溶解性质不同的组分,乳化剂有助于它们均匀、稳定地分布,从而防止油水分离,防止糖和油脂的起霜,防止蛋白凝集或沉淀。此外,乳化剂可以提高食品耐盐、耐酸、耐热、耐冷冻保藏的稳定性,乳化后营养成分更易为人体消化吸收[5]。 ②降低黏度 乳化剂有降低黏度的作用,可作饼干、口香糖等的脱模剂,并使制品表面光滑。在巧克力中,降低成本和黏度、提高物料的流散性;口香糖,并使产品不粘牙,具有增塑性和柔软性;在制糖工业中,乳化剂降低糖蜜黏度,可增加糖的回收率。 ③与淀粉形成络合物,使产品得到较好的瓤结构,增大食品体积,防止老化和保鲜。 ③与原料中的蛋白质和油脂络合,增强面团强度。 ④发泡作用、破乳作用和消泡作用 泡沫是气体分散在液体里产生的,而乳化剂中饱和脂肪酸链能稳定液态泡沫,因此,可加入乳化剂起发泡作用。蛋糕、冷冻甜食和食品上的饰品物是必要的。

第八章食品乳化剂

第八章食品乳化剂 添加于食品后可显著降低油水两相界面张力,使互不相溶的油(疏水性物质)和水(亲水性物质)形成稳定乳浊液的食品添加剂。乳化剂分子具有亲水和亲油二种基因,易在水和油的界面形成吸附层而将二者联结起来。 1.乳化剂的分类 乳化剂从来源上可分为天然物和人工合成品两大类。 按其形成的乳化体系的性质又可分为水包油(O/W)型和油包水(W/O)型两类。前者亲水性强,后者亲油性强。 根据它们的亲水部分的特性,可分以下几类: ①负离子型乳化剂。是在水中电离生成带有烷基或芳基的负离子亲水基团的乳化剂,这类乳化剂最常用。负离子型乳化剂要求在碱性或中性条件下使用。在使用多种乳化剂配制乳液时,负离子型乳化剂可以互相混合使用,也可与非离子型乳化剂混配使用。负离子型和正离子型乳化剂不能同时使用在一个乳状液中,如果混合使用会破坏乳状液的稳定性。 ②正离子型乳化剂。是在水中电离生成带有烷基或芳基的正离子亲水基团。这类乳化剂品种较少,都是胺的衍生物 ③非离子型乳化剂。其特点是在水中不电离。它的亲水部分是各种极性基团,常见的有聚氧乙烯醚类和聚氧丙烯醚类。它的亲油部分(烷基或芳基)直接与氧乙烯醚键结合。典型产品有对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 2.乳化和乳化剂的基本理论 2.1乳化现象 油和水是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它们在机械外力的作用下,可以互相混合,但一般难以混合成稳定的乳浊液,当施加的外力取消时,它们又会很快分离为原来的两种液体,为了使互相均匀混合的状态得以长久保持,需要添加乳化剂。 2.2乳浊液的性质 2.2.1乳浊液的定义 是一个非均相体系,其中至少有一种液体以液珠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其中,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dispersed phase),另一种物质称为分散介质(dispersing medium)。组成:分散相(内相)连续相(外相)乳化剂 2.2.2乳化液的类型 来源:天然乳化液牛奶 人工乳化液椰奶 内相和外相的不同: 油包水(W/O)型“水在油中”奶油 “水在油中”奶油“油在水中”乳 多重型(W/O/W)型相当于简单乳液的分散相(内相)中又包含了尺寸更小的分 散质点冰淇淋 2.2.3乳浊液性质 1)外观 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折射率不同,外观不同 外观随内相液珠大小(分散度)而变化 液珠大小乳状液外观 大颗粒小球两相可区别 > 1 μm 乳白色

食品乳化剂在面包中的作用

食品乳化剂在面包中的作用 郝亚菊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1) 随着食品多样化的发展,各种面包在我国的生产量逐年递增,并且花色品种丰富多彩,如果子面包、肉松面包、牛奶面包、维生素面包等,面包不仅味道好,而且营养丰富,因为制作面包的主要原料有面粉、糖、蛋、油、乳品等,所以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消化吸收率也高,耐储存,易于机械化和大批量生产,食用方便,适合于各类人群的不同需求,在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面包虽然好吃,但是在生产和储存中,会出现原料混合不匀的乳浊液和面包老化等现象,这样最终会影响面包的质量。由于调制面包面团所用的原料中有油和水,而油和水都具有较强的表面张力,互不相容而形成明显的分界面,所以生产中会出现不稳定的乳浊液,制作出的面包质地不细腻,组织粗糙,口感差,易老化等。为了消除上述的不利因素,在面包的生产加工中,加入一定的食品乳化剂是至关重要的。 食品乳化剂是一类具有亲水基和亲油基的表面活性剂,可显著降低油水两相界面的张力,使之形成均匀、稳定的分散体或乳化体,可以说食品乳化剂是一类多功能的高效食品添加剂,已成为现代食品工业中必不可少的食品添加剂,所以在面包加工过程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和面包食品的多样化,各国都非常重视食品乳化剂的开发生产和应用,食品乳化剂也正向系列化、多功能、高效率、便于使用等方面发展,特别致力于专用型和复配型的研究,如将单甘酯与植物油一起混合,再加入淀粉酶和蛋白酶,即可制成在常温下乳化分散的浆状料,用于面包等焙烤食品,具有较好的防老化效果。通过对食品乳化剂的简单了解,我们可知道食品乳化剂在面包中的主要作用有: 1、乳化作用 由于食品乳化剂的两性结构,加入食品体系后能吸附在油和水之间的界面上,以亲水基和亲油基把水和油互相连接起来,所以在面包生产加工中,加入了一定量的食品乳化剂,改变了界面的吸附力,降低了界面的张力,防止了油和水的相斥力,原料经搅拌混合可形成稳定的乳浊液,这样调成的面包面团组织均匀,制作出的面包口感细腻。 2、面团改良作用 面包在制作过程中要经过面团调制、面团发酵、分块、搓圆、醒发、烘焙等阶段,加入一定量的食品乳化剂在面包制作的不同阶段可提高面团的韧性、强度和搅拌耐力,使各种原辅料混合均匀,形成均质的面团,从而提高发酵耐力和醒发耐力,并且可改善面团的持气性,保证面包的正常生产,防止制作的面包出现塌陷现象,面包体积大、柔软、壁薄有光泽,从而提高了面包的质量。 3、抗老化作用 谷物制作的食品如面包放置几天后,会由软变硬,组织松散、粗糙,风味也随之消失,这就是老化现象。老化主要是由淀粉引起的,通过实践得知,延缓面包老化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加入食品乳化剂,因为食品乳化剂在面包调制阶段和烘焙阶段形成复合物后,淀粉的吸水溶胀能力被降低,糊化温度被提高,从而使更多的水分向面筋转移,因而增加了面包心的柔软度,延缓了面包的老化,所以食品乳化剂是面包最理想的抗老化剂和保鲜剂。 综上所述,在面包生产加工中加入的食品乳化剂,能与淀粉和蛋白质相互作用,不仅起到了乳化作用,还具有面团的改良作用,可使面团韧性强,提高面团的搅拌耐力,使调粉时间延长,同时还促进油脂在面团中的分散,与油脂一起起到面筋网络润滑剂作用,有利于面团起发膨胀。但是我们知道食品乳化剂的种类较多,其表面活性与食品的成分有一定的关系,如通过食品乳化剂与蛋白质的络合作用,在面包制作中可强化面包的网状结构,防止因油水分离所造成的硬化,保持其柔软性,增大体积,改善口感,根据实践经验得知制作面包常用的食品乳化剂有酒石酸、二乙酯甘油、硬酯酰乳酸钙、硬酯酰乳酸钠、蔗糖酯、甘油单酯等。 总之,在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中,面包具有其它面食不具备的独到之处,要想制作出人们喜爱的各种不同口味、不同形状、不同人群需求的面包,就要从原料的选用、调制、加工等各环节加以重视,而

食品添加剂 乳化剂

一、什么是食品乳化剂?乳化剂是怎样达到乳化效果的? 食品乳化剂:添加于食品后可显著降低油水两相界面张力,使互不相溶的油(疏水性物质)和水(亲水性物质)形成稳定乳 浊液的食品添加剂。 乳化剂分子结构的两亲性特点,使乳化剂具有了使油、水两相产生水乳交融效果的特殊功能。在乳化液中,乳化剂分子为求自身的稳定状态,在油水两相的界面上,乳化剂分子亲油基伸入油相,亲水基伸入水相,这样,不但乳化剂自身处于稳定状态,而且在客观上又改变了油、水界面原来的特性,使其中一相能在另一相中均匀地分散,形成了稳定的乳化液。 二、举例说明食品乳化剂在食品工业中的作用。 如乳化剂在冰淇淋生产中的作用 冰淇淋混合料中加入乳化剂的作用可归纳为: (1)乳化,使脂肪球呈微细乳浊状态,并使之稳定化。 (2)分散,分散脂肪球以外的粒子并使之稳定化。 (3)起泡,在凝冻过程中能提高混合料的起泡力,提高膨胀率,并细化气泡使之稳定化。 (4)保型性的改善,增加室温下冰淇淋的耐热性。 (5)贮藏性的改善,减少贮藏中制品的变化。 (6)防止或控制粗大冰晶形成,使冰淇淋的组织细腻。 乳化剂在冰淇淋中具有多种功能,在不同的生产阶段,乳化剂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在配料、均质阶段,乳化剂起的是促进脂肪分散、

稳定乳浊液的作用;在老化阶段促进脂肪附聚作用;凝冻阶段则是促进脂肪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使乳状液失稳或破乳,从而控制脂肪的附聚。附聚的脂肪球排布在微小的空气泡上,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形成冰淇淋的骨架,这是一种能使气泡稳定,提高保型性和保藏稳定性,并赋予良好口感的组织结构。 三、什么是HLB值?计算HLB值的方法有哪些?研究HLB值有何意义? 表面活性剂为具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的两亲分子,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基和亲油基之间的大小和力量平衡程度的量,定义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 HLB 值越大,其亲水性越强, HLB 值越小,其亲油性越强,为得到稳定的乳状液,必须选择适当的乳化剂(基于HLB值)。四、举例说明什么是乳浊液?应从哪些方面来考查乳浊液的性

2018年度《食品添加剂》教学大纲

《食品添加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食品添加剂学 课程英文名称:Food Additives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必修 课程编号: 033012 课程归属单位: 食品科学与工程系 制定时间:2017年12月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1.说明课程的基本类型、基本属性和为实现培养目标所承担的任务 食品添加剂的开发、应用、管理与监测不仅是食品工业的需要,而且也是消费者、科技界、管理机构以及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各个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愈加趋于严格与规范,同时涉及有关食品添加剂方面的科学技术与理论知识也在不断地提高与加强。《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科学专业课程之一,其内容涉及食品质量与加工基础知识,是食品加工方面比较核心的理论教材。 通过理论学习以强化相关的法制观念,正确认识和理解食品添加剂真实的科学属性。提高专业学术水平,增强对食品添加剂的解释宣传和专业引导能力。食品添加剂理论教学要跟随科学的发展进程,及时了解、更新知识内容,引入新的科研成果,与时俱进,不断进取发展。本课程开设前应先修完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课程。 2.教学的基本要求 《食品添加剂》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包括国内外有关食品添加剂方面的一些基本情况及类别属性、相关法规与标准;防腐类保鲜剂毒理与使用条件、抗氧剂的使用机理;不同色素的调色和护色剂的使用;香精香料类别与不同调味剂的应用;改善加工食品形态与稳定性类物质;酶制剂与加工助剂的使用介绍;营养强化剂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种类、安全性与使用范围及国内外的发展状况有所了解。同时要求掌握和熟悉有关食品添加剂的重要术语、典型属性、应用范围与限量等基本概

食品化学真题

说明:以下这些题中加粗的是04年至09年考过的真题,其余的题是我总结写上去的,答案一般在两本书上能找到,但需要你自己归纳一下,我给出了页码,H代表韩雅姗编的书,K代表阚建全编的书。你对照书仔细看看真题,研究一下老师的命题思路,然后自己也可尝试出一些题。04、05、06年的题型都是简答和论述。07、08、09年开始增加了一种题型:名词解释,所以每一章的重点名词概念你也要掌握。 绪论 1、食品变质的影响和原因。H4 2、影响食品安全和品质的主要化学变化及控制因素。 说明:这是一道综合题,要结合几个章节的知识点一起回答。主要的化学变化是指羰氨褐变(美拉德反应)、脂类的氧化、酶促褐变、维生素的分解等。 3、影响食品贮藏加工品质的因素。H3 第一章水分 1、为什么食品应快速冷冻、缓慢解冻? 答:若进行慢速冷冻,原料温度下降的速度缓慢,细胞外的水冻结点较高先冻结,细胞内的水要等到温度降至其较低的冻结点时才冻结。因此冻结速度越慢,转移持续的时间越长,结果形成较大的冰结晶,冰晶数量少、体积大,而且分布不均匀,多数集中在细胞间隙里,细胞组织容易受损伤,解冻时也难以复原,导致汁液大量流失,烹饪后影响菜肴的风味和营养价值。若进行快速冷冻,则原料温度迅速下降,无论是细胞间隙间的水溶液,还是细胞内的水溶液都几乎同时达到冻结点,因此形成的冰晶数量多、体积小、细胞内外分布均匀,对细胞的破坏性也大大缩短,因此对原料质量的影响也显著减轻。 缓慢解冻时温度上升缓慢,而快速解冻时温度上升迅速。一般认为缓慢解冻可减少汁液的流失,其理由是缓慢解冻可使冰晶体融化的速度与水分的转移、被吸附的速度相协调,从而减少汁液的流失,而快速解冻则相反。 2、简述水分活度的概念及其与食品耐贮性的关系。H2 3、27 3、吸湿等温线的滞后现象。H32 4、吸湿等温线的分区。H34 5、水的存在状态以及相关概念。H19-23 第二章碳水化合物 1、分别列举2种单糖和低聚糖,并写出其结构式。H48、56 2、单糖同食品有关的化学反应主要有哪些?K48-59 3、举例说明两种功能性多糖,并简要说明其保健功能。H60 4、简述淀粉老化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K77

第三章 营养学基础

第三章营养学基础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生活水平也发生明显的变化,餐桌上粮食类比重下降,畜禽蛋奶等类食品比例的增加,人们越来越关注营养。 营养的概念 营养:是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营养是一个全面的生理过程,而不是指某一种养分。 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主要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经过氧化分解释放出一定的能量,满足人体的需要,故称为三大能量营养素,也称产热营养素。 二、人体需要的营养素: (一)蛋白质——生命的基本物质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可见蛋白质是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之一。 正常成人体内约16~19%是蛋白质,人体内的蛋白质始终于不断地分解又不断地合成的动态平衡之中,总体来说,成人体内每天约有3%的蛋白质被更新。 1、蛋白质的构成:蛋白质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碳、氢、氧、氮,有些还含有硫、磷、铁、锌等元素。在食物所提供的三大产热营养素中,蛋白质是唯一的氮来源,脂肪、碳水化合物只含碳、氢、氧,因此,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都不能代替蛋白质。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食物蛋白质中含有20多种氨基酸,其中有8种氨基酸是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须由食物提供,我们称之为必需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 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xie)氨酸。对于婴儿来说,组氨酸和精氨酸也是必需氨基酸。 其他的氨基酸是人体可以在体内合成或又其他氨基酸转化而来以满足机体需要,故称为非必需氨基酸。 2、来源与分类: 蛋白质最好的食物来源是肉类、蛋类、鱼类、奶类及其制品。谷类虽然蛋白质含量仅为6%~10%,但因为我国是以谷类为主的饮食习惯,所以它也是我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的蛋白质来源。 按蛋白质来源可分为动物性蛋白质和植物性蛋白质。 动物性蛋白质是从动物性食物中获得,含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较多,且相互间构成比模式与人体所需接近,易被消化、吸收和利用,其中以鸡蛋蛋白最好,牛奶、鱼虾次之。 优质蛋白:当食物蛋白质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越接近时,必需氨基酸被机体利用的程度就越高,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也相对越高,比如蛋奶肉鱼以及大豆蛋白均为优质蛋白,其中鸡蛋蛋白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最接近,在我们的营养实验中常把鸡蛋蛋白作为参考蛋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