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工程沉降观测记录

2—2工程沉降观测记录

工程沉降观测记录

单位工程名称综合办公楼结构类型及高度××××××测量单位××××××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高程控制点标高

(m)

××开工时间2012.06.06 竣工时间2013.12.28

测点测点

相对

标高

(m)

2012年07月22日2012年08月21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标高

(m)

本次

沉降

(mm)

累计

沉降

(mm)

标高

(m)

本次

沉降

(mm)

累计

沉降

(mm)

标高

(m)

本次

沉降

(mm)

累计

沉降

(mm)

标高

(m)

本次

沉降

(mm)

累计

沉降

(mm)

标高

(m)

本次

沉降

(mm)

累计

沉降

(mm)

标高

(m)

本次

沉降

(mm)

累计

沉降

(mm)

标高

(m)

本次

沉降

(mm)

累计

沉降

(mm)

标高

(m)

本次

沉降

(mm)

累计

沉降

(mm)

14.60

125

0,00 0,00

4.59

780

3.45 3.45

24.60

089 0,000,00

4.59

758

3.31 3.31

34.60

105 0,000,00

4.59

809

2.96 2.96

44.60

158 0,000,00

4.59

856

3.02 3.02

54.60

024 0,000,00

4.59

736

2.88 2.88

64.60

033 0,000,00

4.59

717

3.16 3.16

74.60

059 0,000,00

4.59

715

3.44 3.44

84.60

114 0,000,00

4.59

749

3.65 3.65

工程状态基础砼浇灌完一层框架砼浇灌完荷载状态

仪器型号及编号DNAO3

332145

DNAO3

332145

观测人××××××

校核人××××××

本表由测量单位提供并附沉降观测示意图,测量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各保存一份。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编号:DLMJTC-001工程名称美景天城基坑支护沉降观测水准点编号M1 - M16 水准点所在位置4号家属楼水准点高程 观测日期观测性质 工程地点辽源市东辽县 测量仪器仪器名称:水准仪 沉降观测结果 观 测 点 编 号 观测 点相 对标 高(m) 上午下午 实测标高 (m) 沉降量 (mm) 实测标高 (m) 沉降量 (mm) 本次累计本次累计M1 M2 M3 M4 M5 M6 M7 M8 M9 M10 M11 M12 M13 M14 M15 M16 工程进度 状态 技术部 施测人记录人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检验(建)表5.1.7-2 共6页第1页工程名称银利财富广场8#楼水准点编号 水准点 所在位置 永久水准点水准点高程22.53M 观测起止 日期 2013.2.15始观测性质见证观测工程地点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银利财富广场 测量仪器仪器名称:水准仪 沉降观测结果 观测 点编 号 观测点相对标 高(m) 第一次 2013年2月28日 标高 (m) 沉降量 (mm) 本次累计M1 -2.2 -2.2 0 0 M2 -2.25 -2.251 1 1 M3 -2.1 -2.1 0 0 M4-2.3 -2.301 1 1 M5-2.32 -2.32 0 0 M6-2.23 -2.23 0 0 观测点布置简图 - 工程进度 状态 架空层层顶梁板 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施测人监理(建 设)单位 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 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检验(建)表5.1.7-2 共6页第2页工程名称银利财富广场8#楼水准点编号 水准点 所在位置 永久水准点水准点高程22.53M 观测起止 日期 2013.2.15始观测性质见证观测工程地点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银利财富广场 测量仪器仪器名称:水准仪 沉降观测结果 观测 点编 号 观测点 相对标 高(m) 第二次 2013年3月30日 标高 (m) 沉降量 (mm) 本次累计M1 -2.2 -2.201 1 1 M2 -2.25 -2.252 1 2 M3 -2.1 -2.101 1 1 M4-2.3 -2.302 1 2 M5-2.32 -2.322 2 2 M6-2.23 -2.231 1 1 观测点布置简图 - 工程进度 状态 一层顶梁板 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施测人监理(建 设)单位 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 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的基本要求 9.8.1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的基本要求和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 1 高耸构筑物、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建筑、重要工业厂房及在软弱地基上建造的建筑物,采用 锚杆静压桩进行地基处理或基础托换的新建或改建建(构)筑物,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7规定应进行变形观测的建筑物,以及设计有要求的建筑物,均应进行沉降观测,并应按单位工程提供沉降观测记录; ? 2 沉降观测的每一个区域,必须有足够的水准点,不得少于3个;水准点布设应坚固稳定,应 设置在基岩上或设在压缩性较低的土层上,应避开沉降和振动影响的范围,与被观测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距离宜为30m~50m;水准点埋设必须在基坑施工前15d完成,水准点应定期核对; ? 3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能够反映建筑物、构筑物变形特征和变形明显的部位; 2)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不应影响建(构)筑物的美观和使用; 3)点位应避开障碍物,且应便于观测和长期保存。 ? 4 沉降观测点应按设计图纸埋设,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观测点的数量不宜少于6个点,建筑物四角或沿外墙每隔10m~15m或每隔2~3根柱子处; 2)变形缝和防震缝的两侧,新旧建筑物或高低建筑物以及纵横墙的交接处; 3)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的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 4)烟囱、水塔和大型储藏罐等高耸构筑物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每一构筑物不得少于4个点。 ? 5 沉降观测测量仪器应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观察时应使用固定的测量工具和测量人员,观测 前应严格校验仪器,每次观测均须采用环形闭合法或往返闭合法进行检查,同一观测点的两次观测之差不得大于1mm,采用二等水准测量应符合±0.5mm的要求; ? 6 测量精度宜采用二等水准测量;视线长度宜为20m~30m,视线高度不宜低于0.3m,前后视 距应基本相等;前后视观测应使用同一水准尺,前视各点观测完毕后,应回视后视点,最后应闭合于水准点上; ?7 沉降观测周期和时间应根据设计要求、工程进度、基础荷载的增加以及意外情况等因素而定, 第一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设稳固后及时进行,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物主体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一般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完工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 2)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民用建筑可每加1~2层观测一次;工业建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报验申请表 工程名称:银利财富广场1#楼编号: 致:安徽世强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监理单位) 我单位已完成了1#楼一层梁板至顶层梁板沉降观测测量工作,现报上该工程报验申请表,请予以审查和验收。 附件: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承包单位(章) 项目经理 日期 2013年5月17日 审查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 总/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期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检验(建)表5.1.7-2 共页第页工程名称银利财富广场1#楼水准点编号 水准点所在 位置 永久水准点水准点高程19.92 观测起止日 期 2013.1.15至2013.3.5 观测性质见证观测 工程地点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银利财富广场 测量仪器仪器名称:水准仪 沉降观测结果 观 测 点 编 号 观 测 点 相 对 标 高 (m)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次 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标高 (m) 沉降 量 (mm) 标高 (m) 沉降 量 (mm) 标 高 (m) 沉降量 (mm) 标 高 (m) 沉降量 (mm) 标 高 (m) 沉降量 (mm) 本 次 累 计 本 次 累 计 本 次 累 计 本 次 累 计 本 次 累 计M1 M2 M3 M4 观测点布置简图 工程进度 状态 二层顶梁板四层梁板五层梁板闷顶层梁板 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施测人 监理(建 设)单位 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 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报验申请表 工程名称:银利财富广场8#楼编号: 致:安徽世强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监理单位) 我单位已完成了8#楼架空层梁板至三层梁板沉降观测测量工作,现报上该工程报验申请表,请予以审查和验收。 附件: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承包单位(章) 项目经理 日期 2013年7月20日 审查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 总/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期

沉降观测示意图 制图者:制图日期:年月日

沉降观测记录

沉降观测示意图说明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J10252-2003 附录S 沉降观测要点 S.0.1 水准基点应引自城市固定水准点。基点的设置以保证其稳定、可靠、方便观测为原则。对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建筑物,宜设置的基岩上。安全等级为二级、三级的建筑物,可设在压缩性较低的土层上。 S.0.2 水准基点的位置应靠近观测对象,但必须在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影响范围外,并避免交通车辆等因素对水准基点的影响。在一个观测区内,水准基点一般不少于三个。 S.0.3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物结构特点确定。点位宜选在下列位置: 1、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2、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邻近堆置重物外、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沟处; 6、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片筏基础、箱型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重型设置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S.0.4 测量精度宜采用II级水准测量。II级水准测量应采用闭合法,闭合差应小于±0.5N mm(N为测站点数)。测量宜采用不转站直接观测,视距一般为20~30m。视线高度不低于0.3m。 S.0.5 观测次数和时间。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大小而定。为取得较完整的资料,要求在观测点埋设固定点开始观测,并及时记录气象资料及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1、民用建筑每施工完一层(包括地下室)观测一次; 2、工业建筑可按不同施工阶段(如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备安装等)分别进行观测; 3、如建筑物均匀增高,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和100%时各观测一次。施工过程中如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 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 4、建筑物竣工后,对特级、一级建筑物应继续观测,观测次数应根据建筑物的沉降速度大小决定。一般情况下,第一年3~4次,第二年2~3次,以后 每年一次,直至沉降稳定; 5、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对重点观测和科研观测工程,若最后三个周期观测中每周期沉降量不大于22倍测量 中误差可认为进入稳定阶段。一般观测工程,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d,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 6、对于特殊情况(如突然发生严重裂缝,沉降值急剧增加或自然灾害等),则应逐日或数日观测一次。

一、依据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建筑基础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程》JGJ94-2008 二、适用 ?记录建筑物施工过程直至沉降稳定的变化情况,为工程验收提供质量安全保证依据。 三、填写 ?根据测量得出的每个观测点高层及其逐次沉降量的成果表(单位工程沉降观测记录》 ?根据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平面图绘制的观测点的位置图; ?绘制沉降量、荷载与延时间三者的关系曲线图(要求每一观测点均应绘制曲线图)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汇总表(总沉降量、最后100d沉速率、总沉降量汇总曲线图) 四、要求点埋设 ?建筑物四角或沿外墙每10~15处或每2~3根基上,一般观测点少于6点 ?裂缝或沉降缝或伸缩缝的两侧;新旧建筑物或高低建筑物以级纵横墙交接处

?学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的接壤处;建筑物不同结构的分界处。 ?烟囱、水塔和大型储藏等高耸高低位构筑物的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每一构筑物不得少于4点 五、次数和时间 ?沉降观测应在基础施工完成后开始,首次测量(即零周开始)应连接进行两次独立观测,关取观测点结果中的中数作为测量初始值。?施工阶段的沉降观测频次应根据建筑物的地基类型和加荷情况确。 一、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砖砌外墙的单层或多层的工业厂房,按不同施工阶段(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和100%各观测一次)分别进行观测。 二、多层民用建筑及其他工业建筑物,每施工完毕1~3层后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 三、建筑物和构造物封顶后,应每三个月观测一次,观测一年。 四、沉降观测必要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

1、仪器:水准尺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铝合金水准尺。在不具备铝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时应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水准仪的精度不低于DS3级别。 2、观测时间: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3、观测点的设置: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建(构)物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m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 4、沉降观测的五定: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上要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5、在观测过程中,做到步步有校核。 ①前后视距≤30m,前后视距差≤1.0m。

②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应≤1.0mm。 6、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做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7、埋入墙体的观测点,材料应采用直径不小于12毫米的元钢,一般埋人深度不小于12厘米,钢筋外端要有90°弯钩弯上,并稍离墙体,以便于置尺测量。 8、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每二层观测一次,竣工后再观测一次。 9、水准点是对各观测点沉降的基准点,一定要选定相对固定的稳定的其他建筑物等适当部位,一般不少于2个。 10、每次观察均需采用环形闭合方法,当场进行检查。同一观测点的两次观测之差不得大于1毫米。 11、完成沉降观测工作,要先绘制好沉降观测示意图并对每次沉降观测认真做好记录。 (1)沉降观测示意图应画出建筑物的底层平面示意图,注明观测点

检验(建)表5.1.7 — 2 工程名称 水准点 所在位置 观测起止 日期 工程地点 测量仪器 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厂前区新征地及PX 东侧、北侧场 平竖向工程 通港路路边区域 2009年08月16日至2009年09月29日 施工单位 水准基点编号 水准基点高程 共1页第1页 水准基点1、2、3、4、5 14.522 XX 市XX 区XX 炼油厂 (PX 装置东侧通港路段挡土墙) 全站仪:NTS-352 水准仪:AP-128 观 测 占 八、、 编 号 观 测 占 八、、 标 高 (m) 第1次 第2次 第3 次 第4次 第5次 2009年08月16日 2009年09月01日 2009年09月15日 2009年09月29日 标咼 (m) 沉降量 (m) 标高 (m) 沉降量 (m) 标高 (m) 沉降量 (m) 标高 (m) 沉降量 (m) 标高 (m) 沉降量 (m) 本次 累计 本次 累计 本次 累计 本次 累计 本次 累计 ① 16.35 16.308 -0.042 - 0.042 16.306 -0.002 -0.044 16.286 -0.020 -0.064 16.281 -0.005 - 0.069 ② 16.35 16.315 -0.035 - 0.035 16.303 -0.012 -0.047 16.279 -0.024 -0.071 16.277 -0.002 - 0.073 ③ 16.35 16.347 -0.003 - 0.003 16.341 -0.006 -0.009 16.335 -0.006 -0.015 16.330 -0.005 - 0.020 16.35 16.350 0.000 0.000 16.347 -0.003 -0.003 16.343 -0.004 -0.007 16.343 0.000 -0.007 16.35 16.311 -0.039 - 0.039 16.289 -0.022 -0.061 16.279 -0.010 -0.071 16.275 -0.004 - 0.075 16.35 16.255 -0.095 - 0.095 16.221 -0.034 -0.129 16.215 -0.006 -0.135 16.214 -0.001 - 0.136 16.35 16.221 -0.129 - 0.129 16.184 -0.037 -0.166 16.173 -0.011 -0.177 16.170 -0.003 - 0.180 16.35 16.189 -0.161 - 0.161 16.147 -0.042 -0.203 16.139 -0.008 -0.211 16.135 -0.004 - 0.215 16.35 16.182 -0.168 - 0.168 16.133 -0.049 -0.217 16.120 -0.013 -0.230 16.120 0.000 -0.230 16.35 16.331 -0.019 - 0.019 16.298 -0.033 -0.052 16.270 -0.028 -0.080 16.266 -0.004 - 0.084 ? 工程 状 进度 态 项目技术负责人 施测人 监理 健 设) 单位 施工 单位 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 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银利财富广场8#楼 水准点编号 永久水准点 水准点高程 22. 53M 丄程名称 水准点 所在位置 观测起止 日期 丄程地点 2013.2. 15 始 观测性质 测量仪器 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银利财富广场 见证观测 观测 点编 号 观测点相对标 高(m) 第-次 2013年2月28日 标咼 (m) 沉降量 (mm) 本次 累计 M : -2.2 -2.2 0 0 -2. 25 -2. 251 1 1 M 3 -2.1 -2?1 0 0 M, -2.3 -2. 301 1 1 M 5 -2.32 -2. 32 0 0 M G -2. 23 -2. 23 仪器名称:水准仪 工程进度 状态 架空层层顶梁板 施工 单位 项目技术负责人 施测人 监理(建 设)单位 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 项目专业技术负 责人)

银利财富广场8#楼 水准点编号 永久水准点 水准点高程 22. 53M 工程进度 状态 一层顶梁板 施工 单位 项目技术负责人 施测人 监理(建 设)单位 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 项目专业技术负 责人) 丄程名称 水准点 所在位置 观测起止 日期 丄程地点 2013.2. 15 始 观测性质 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银利财富广场 见证观测 观测 点编 号 观测点 相对标 高(m) 第二次 2013年3月30日 标高 (m) 沉降量 (mm) 本次 累计 -2?2 -2. 201 1 1 -2. 25 -2. 252 1 2 M 3 -2. 1 -2. 101 1 1 M I -2.3 -2. 302 1 2 M 5 -2. 32 -2? 322 2 2 Ms -2.23 -2. 231 1 1 仪器名称:水准仪 测量仪器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 鲁JJ—074 工程名称德州帝景苑小区D楼水准点编号M0 测量仪器 及型号 水准仪 NAL132 水准点所 在位置 东方红路中心水准点高程21.200 仪器检定日期2006年8月6日观测日期自2006年8月10日至 2006 年10月2日 观测点布置简图: 观测点编号观测日期 荷载累加 情况描述 实测标高 m 本期沉降 量(mm) 总沉降量 (mm) 备注 M10 2006年8月10日一层施工完成20.3000 0 0 M102006年8月18日二层施工完成20.2999 0.1 0.1 M102006年8月25日三层施工完成20.2995 0.4 0.5 M102006年9月5日四层施工完成20.2993 0.2 0.7 M102006年9月10日五层施工完成20.2990 0.3 1.0 M102006年9月14日六层施工完成20.2984 0.6 1.6 M102006年9月16日七层施工完成20.2982 0.2 1.8 M102006年9月21日八层施工完成20.2982 0 1.8 M102006年9月26日九层施工完成20.2982 0 1.8 M102006年10月2日十层施工完成20.2981 0.1 1.9 观测单位名称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观测单位印章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审核人施测人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 鲁JJ—074 工程名称德州帝景苑小区D楼水准点编号M0 测量仪器 及型号 水准仪 NAL132 水准点所 在位置 东方红路中心水准点高程21.200 仪器检定日期2006年8月6日观测日期自2006年10月8日至2006年11月28日 观测点布置简图: 观测点编号观测日期 荷载累加 情况描述 实测标高 m 本期沉降 量(mm) 总沉降量 (mm) 备注 M102006年10月8日十一层施工完成20.2981 0.1 1.9 M102006年10月12日十二层施工完成20.2981 0 1.9 M102006年10月16日十三层施工完成20.2981 0 1.9 M102006年10月24日十四层施工完成20.2976 0.5 2.4 M102006年10月29日十五层施工完成20.2974 0.2 2.6 M102006年11月3日十六层施工完成20.2971 0.3 2.9 M102006年11月7日十七层施工完成20.2971 0 2.9 M102006年11月13日十八层施工完成20.2971 0 2.9 M102006年11月19日十九层施工完成20.2971 0 2.9 M102006年11月28日二十层施工完成20.2971 0 2.9 观测单位名称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观测单位印章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审核人施测人

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测量记录 共 12 页 第 1 页 注:如果竣工验收时观测点的沉降、变形尚未稳定,应交待清楚有关继续观测直至稳定为止的事项。固定水准点应按规工程名称 观测日期 自 2013 年 6 月 1 日 至 2013 年 9月 1 日 观测点平面布置图及说明: 说明: 施工单位观测结果: 施工单位项目专 业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监理(建设)单位核查结论: 项目专业监理工程师(建 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 监理(建设)项目部(章) 年 月 日 湘质监统编 施2002-21

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测量记录(续表) 第 1 次观测:共页第页工程名称 1 观测日期2013年8月12 日 观测时施工形象进度:架空层梁、板、梯、第一层结构 观测点编号观测部位 前次观测 高程 (m) 本次观测 高程 (m) 本次沉降数 (观测高差) (㎜) 累计沉降数 (㎜) 备注 C1 见附图50.42494 ±0.000 0 0 C2 见附图50.48910 ±0.000 0 0 C3 见附图50.44497 ±0.000 0 0 C4 见附图50.52646 ±0.000 0 0 C5 见附图50.37935 ±0.000 0 0 C6 见附图50.42871 ±0.000 0 0 专职测量员: 观测记录员: 2013年8 月12 监理(建设)单位旁站监督人: 2013年月日 湘质监统编 施2002-21

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测量记录(续表) 第 2 次观测:共页第页 工程名称 1 观测日期2013年9 月9 日观测时施工形象进度:三层梁、板、梯 观测点编号观测部位 前次观测 高程 (m) 本次观测 高程 (m) 本次沉降数 (观测高差) (㎜) 累计沉降数 (㎜) 备注 C1 见附图50.42494 50.42477 0.17 0.17 C2 见附图50.48910 50.48881 0.29 0.29 C3 见附图50.44497 50.44460 0.37 0.37 C4 见附图50.52646 50.52626 0.2 0.2 C5 见附图50.37935 50.37928 0.07 0.07 C6 见附图50.42871 50.42850 0.21 0.21 专职测量员: 观测记录员: 年月日监理(建设)单位旁站监督人: 年月日 湘质监统编 施2002-21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簿

鲁JJ—074 工程名称德州帝景苑小区D楼水准点编号M0测量仪器 及型号 水准仪 NAL132 水准点所 在位置 东方红路中心水准点高程仪器检定日期2006年8月6日观测日期自 2006年8月10日至 2006 年10月2日 观测点布置简图: 观测点编号观测日期 荷载累加 情况描述 实测标高 m 本期沉降 量(mm) 总沉降量 (mm) 备注 M102006年8月10日一层施工完成00 M102006年8月18日二层施工完成 M102006年8月25日三层施工完成 M102006年9月5日四层施工完成 M102006年9月10日五层施工完成 M102006年9月14日六层施工完成 M102006年9月16日七层施工完成 M102006年9月21日八层施工完成0 M102006年9月26日九层施工完成0 M102006年10月2日十层施工完成 观测单位名称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观测单位印章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审核人施测人

鲁JJ—074 工程名称德州帝景苑小区D楼水准点编号M0测量仪器 及型号 水准仪 NAL132 水准点所 在位置 东方红路中心水准点高程仪器检定日期2006年8月6日观测日期自 2006年10月8日至 2006 年11月28日 观测点布置简图: 观测点编号观测日期 荷载累加 情况描述 实测标高 m 本期沉降 量(mm) 总沉降量 (mm) 备注 M102006年10月8日十一层施工完成 M102006年10月12日十二层施工完成0 M102006年10月16日十三层施工完成0 M102006年10月24日十四层施工完成 M102006年10月29日十五层施工完成 M102006年11月3日十六层施工完成 M102006年11月7日十七层施工完成0 M102006年11月13日十八层施工完成0 M102006年11月19日十九层施工完成0 M102006年11月28日二十层施工完成0 观测单位名称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观测单位印章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审核人施测人

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内部备忘录 (SEPCC1 MEMO) 发至(To) 建筑公司、各项目工地 签发(From)日期(Date) 2008年2月2日 发文编号(Our Ref. No.) 起草(Draft out)工程部 事由(Subject) 规范、统一各项目工地沉降观测点型式及沉降观测记录的通知为了在建筑变形测量中,及时、准确地为工程建设提供正确的测绘资料,保证测量的成果和记录符合各个测绘阶段的要求,特制定本办法,供项目工地参考。 一、沉降观测点 1、沉降观测点的留设位置: 建筑物、构筑物的沉降观测点,首先应按设计图纸埋设,当设计无要求时,可设置在以下位置: (1)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

面点。 (5)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烟囱、水塔、油罐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10)沉降观测点埋设位置应避开障碍物。根据经验,观测点上方至少1000mm范围不得有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详见附图1、附图2) 2、沉降观测点的型式和保护: 沉降观测点可按照附图1、附图2制作、安装。 二、沉降观测记录 1、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 建筑物施工阶段需按照设计要求对其进行沉降观测,如设计中无明确规定,可按照下列要求并结合具体情况确定。 (1)大型、高层建筑,可在零米以下基础施工完成后埋设临时沉降观测点,做好临时沉降观测记录。待零米以上第一层结构施工完成后换成永久沉降观测点。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 1 放假了,工作事情也不能忘 2 免币下载我们想要的百度文库资料 3 给排水工程组卷资料! 4 什么时候才要做工程开工报告资料 5 Ps为证件照更换底色&背景色颜色 一、依据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建筑基础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程》JGJ94-2008

二、适用 ?记录建筑物施工过程直至沉降稳定的变化情况,为工程验收提供质量安全保证依据。 三、填写 ?根据测量得出的每个观测点高层及其逐次沉降量的成果表(单位工程沉降观测记录》 ?根据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平面图绘制的观测点的位置图;?绘制沉降量、荷载与延时间三者的关系曲线图(要求每一观测点均应绘制曲线图)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汇总表(总沉降量、最后100d沉速率、总沉降量汇总曲线图) 四、要求点埋设 ?建筑物四角或沿外墙每10~15处或每2~3根基上,一般观测点少于6点 ?裂缝或沉降缝或伸缩缝的两侧;新旧建筑物或高低建筑物以级纵横墙交接处 ?学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的接壤处;建筑物不同结构的分界处。?烟囱、水塔和大型储藏等高耸高低位构筑物的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每一构筑物不得少于4点 五、次数和时间

?沉降观测应在基础施工完成后开始,首次测量(即零周开始)应连接进行两次独立观测,关取观测点结果中的中数作为测量初始值。 ?施工阶段的沉降观测频次应根据建筑物的地基类型和加荷情况确。 一、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砖砌外墙的单层或多层的工业厂房,按不同施工阶段(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和100%各观测一次)分别进行观测。 二、多层民用建筑及其他工业建筑物,每施工完毕1~3层后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 三、建筑物和构造物封顶后,应每三个月观测一次,观测一年。 四、沉降观测必要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 六、示例 向右滑动有惊喜哦!

鲁JJ—074 工程名称德州帝景苑小区D楼水准点编号M0 测量仪器 及型号 水准仪 NAL132 水准点所 在位置 东方红路中心水准点高程21.200 仪器检定日期2006年8月6日观测日期自2006年8月10日至 2006 年10月2日 观测点布置简图: 观测点编号观测日期 荷载累加 情况描述 实测标高 m 本期沉降 量(mm) 总沉降量 (mm) 备注 M10 2006年8月10日一层施工完成20.3000 0 0 M102006年8月18日二层施工完成20.2999 0.1 0.1 M102006年8月25日三层施工完成20.2995 0.4 0.5 M102006年9月5日四层施工完成20.2993 0.2 0.7 M102006年9月10日五层施工完成20.2990 0.3 1.0 M102006年9月14日六层施工完成20.2984 0.6 1.6 M102006年9月16日七层施工完成20.2982 0.2 1.8 M102006年9月21日八层施工完成20.2982 0 1.8 M102006年9月26日九层施工完成20.2982 0 1.8 M102006年10月2日十层施工完成20.2981 0.1 1.9 观测单位名称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观测单位印章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审核人施测人

鲁JJ—074 工程名称德州帝景苑小区D楼水准点编号M0 测量仪器 及型号 水准仪 NAL132 水准点所 在位置 东方红路中心水准点高程21.200 仪器检定日期2006年8月6日观测日期自2006年10月8日至2006年11月28日 观测点布置简图: 观测点编号观测日期 荷载累加 情况描述 实测标高 m 本期沉降 量(mm) 总沉降量 (mm) 备注 M102006年10月8日十一层施工完成20.2981 0.1 1.9 M102006年10月12日十二层施工完成20.2981 0 1.9 M102006年10月16日十三层施工完成20.2981 0 1.9 M102006年10月24日十四层施工完成20.2976 0.5 2.4 M102006年10月29日十五层施工完成20.2974 0.2 2.6 M102006年11月3日十六层施工完成20.2971 0.3 2.9 M102006年11月7日十七层施工完成20.2971 0 2.9 M102006年11月13日十八层施工完成20.2971 0 2.9 M102006年11月19日十九层施工完成20.2971 0 2.9 M102006年11月28日二十层施工完成20.2971 0 2.9 观测单位名称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观测单位印章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审核人施测人 本表由测量单位提供。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 沉降观测即根据建筑物设置的观测点与固定(永久性水准点)的测点进行观测,测其沉降程度用数据表达,凡三层以上建筑、构筑物设计要求设置观测点,人工、土地基(砂基础)等,均应设置沉陷观测,施工中应按期或按层进度进行观测和记录直至竣工。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沉降观测: 1)、重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 2)、2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物; 3)、造型复杂的14层以上的高层建筑物; 4)、对地基变形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 5)、单桩承受荷载在4000KN以上的建筑物; 6)、使用灌注桩基础而设计与施工人员经验不足的建筑物;7)、因施工使用或科研要求进行学降观测的建筑物。 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次/30天)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3、观测点的要求 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再就是,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 4、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 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5、施测要求 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连续使用3——6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 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有校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