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19世纪的英国教育

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初现成果,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英国的银行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银行券等新型的信用工具蓬勃发展,并与金属货币一同构成了当时流通的通货。 但同时,拿破仑战争阴霾密布,对英国国内的经济稳定形成巨大的威胁,直接导致了1797年的挤兑风波和长达二十年的停兑。在此期间,伴随着农业的歉收和巨额的军费开支,英国国内出现了物价上涨,黄金外流的情况。针对这一系列现象,爆发了“金块论战”。前期的论战焦点是桑顿,他提出了许多有影响力的观点,如通货紧缩的危害、对“真实票据学说”的驳斥、短期增发银行券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等;后期的论战主要是李嘉图的舞台,他也提出了一些脍炙人口的观点,包括对金本位的强烈支持、对国际间黄金流动的论述和“货币数量论-价格-现金流动机制”,尤其是后者的系统阐述,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另外他所构想的脱离中央政府的独立的中央银行,至今也是很具有启发意义的。 但是,个人认为,这种体系本身就有一种缺陷,那就是黄金这种东西,究竟由谁来控制。在黄金储量并不是确定的情况下,掌握了黄金便是掌握了经济的命脉。而当时的黄金产地,与黄金的流通,买卖,皆为犹太金融财团所控制,导致了黄金的本身供应是受限的,而脱离中央政府的中央银行,由于黄金本身是被犹太财团控制,而中央银行则变成了犹太财团的附庸。如果黄金是归于一个有足够贤能且无私欲的组织或者机构,并由其建立起中央银行,则金本位在大部分情况下是稳定的;但是事实上,金本位由于黄金受到控制,犹太财团通过操纵黄金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命脉大肆敛财。这种情况直到冷战时期才有所改观。 1821年英国重新开启兑换制,本以为将一劳永逸的使英国走上平稳发展的道路,然而在之后的二十多年间,又频繁出现了多次经济危机——每次危机都伴随着物价下跌和经济衰退的痛苦。在这样的背景下又出现了“银行-通货论战”。这次论战可以被认为是前期“金块论战”的延续。作为金块主义者的继承人的通货学派一如既往的坚持货币数量论,可以说货币数量论在他们的推广下确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官方和学界的地位,但他们“把银行券和黄金并列,当作是其他信用工具的基础”的看法一直遭后人诟病;而银行学派继承了反金块主义者的基本观点,并且让“真实票据学说”在“回流法则”的包装下复活,在此基础上他们所提出的有关货币内生的观点,一百多年后又成为经济学界争论的焦点。 个人看来,这两种学派斗争的背后,实际上是传统的金融财团与新兴金融财团之间矛盾的体现,其代表就是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的美国的摩根与欧洲的罗斯柴尔德财团之间的斗争(摩根是新兴金融财团的代表,也就是说利用股票和市场操控经济,而欧洲传统财团则趋向于控制黄金以控制经济)。其结果是什么呢?摩根财团最终击败罗斯柴尔德,从而确立了“银行-通货”体系的地位。但是这个不是最重要的,最大的影响是“信用”的概念,发展到在今天“主权信用货币”的流行。货币的抵押品是国家的“主权信用”,而不是实体的黄金,而这点也在根本上影响了人们对货币的定义,虚拟经济由此而生。 总之,这两次论战对后世的经济学理论有重要的影响,此中所迸发的思想包罗万象,有些甚至走在当前经济学的前沿。对于这些理论的不断学习和挖掘,对认清当代经济现实,做出合适的正确的判断和对策,是非常有帮助的。

十九世纪的英国处于维多利亚时期,也称为维多利亚文学时代。 由于工业上的全盛,以及英国国力增强,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也日益突出。 这一时期文学主流是小说,尤其是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也是整个欧洲现实主义的繁荣时期。 代表作家有狄更斯,勃朗特三姐妹,托马斯哈代,萧伯纳等。 19世纪英国最受欢迎的作家:狄更斯查理斯?狄更斯(Charles **ens),是英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中共创作了十余部长篇小说,其中《老古玩店》、《董贝父子》、《艰难时世》、《双城记》等为我国读者所熟知。广泛描写了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生活,揭露了资产阶级金钱世界的种种罪恶。《雾都孤儿》、《艰难时世》、《双城记》和《远大前程》《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 ◆《远大前程》(1861 )是狄更斯在艺术上很受称道的一部小说,充分表现出人物心理矛盾发展过程,结构严谨。 乔治·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 (1856-1950)《皮格马利翁》(Pygmalion) 《圣女贞德》(Saint Joan)

19世纪末以“病态”为美,女人喜欢晕倒,以表现自己的多愁善感。一位Lady走在路上,看到什么美丽的风景,或者什么帅哥,很容易就会尖叫“O , my god! I will faint~”,然后就佯装晕倒。后来影响到了中国,所以中国人也以林黛玉的病态美为美。 托马斯·哈代《远离尘嚣》 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最著名的作品是《名利场》与狄更斯齐名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代表小说家。此外还有《班迪尼斯》等等 故事主角是一个机灵乖巧的漂亮姑娘。她尝过贫穷的滋味,一心要掌握自己的命运,摆脱困境。她不择手段,凭谄媚奉承、走小道儿钻后门,飞上高枝。作为陪衬的人物是她同窗女友、一个富商的女儿。她懦弱温柔,驯顺地随命运播弄。从贫贱进入富裕的道路很不平稳!富家女的运途亦多坎坷,两人此起彼落的遭遇,构成一个引人关怀又动人情感的故事。穿插的人物形形色色,都神情毕肖。“如果我有5000英磅,我也会是一个好女人。”《名利场》里的贝姬·夏普如是说。 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安徒生的童话风靡世界。代表作《海的女儿》,为了获得人类的爱情,不惜牺牲一切的高尚情操; 《皇帝的新装》幽默而辛辣地讽刺了统治阶级的虚荣、愚蠢和自欺欺人、献媚取宠; 《卖火柴的女孩》细腻动人地描写了一个穷孩子的悲惨遭遇,对贫富悬殊的不合理制度作了血泪的控诉。

试析十九世纪英国科学教育与 古典教育的论战 单中惠 摘 要:在19世纪英国,以哲学家和教育家斯宾塞、生物学家和教育家赫胥黎为代表的科 学教育思想曾与以教育家托 阿诺德、宗教家和教育家为代表的古典教育思想展开了一场激烈 的论战。科学教育在论战中的胜利不仅使得英国各级学校教育实践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且 是具有世界性意义的。 关键词:英国 科学教育 古典教育 在19世纪英国,强调古典著作为课程核心内容的古典教育思想十分流行,并在文法学校和公学以及古老大学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到19世纪中期,随着各种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并逐渐为社会生活所必需,强调科学知识和重视自然科学教育已成为时代的精神,兴起了一场规模颇大和影响广泛的科学教育运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科学教育思想与古典教育思想之间展开了一次激烈的论战。 一 在19世纪前半期,古典教育思想以拉格比公学校长托马斯 阿诺德(T.Arnold)为代表。到19世纪中期,面对科学教育运动的兴起与科学教育思想的发展,为古典教育思想的复活提供活力的则是爱尔兰都柏林天主教大学校长纽曼(J.H.New man)。 自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主的扩展以及中产阶级的出现,在自然科学方面的伟大进步遍及整个欧洲并影响到英国。然而,古典教育的传统势力在19世纪英国仍然十分强大,并对学校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得学校课程内容以古典人文主义学科为主要基础。正如英国教育史家柯蒂斯(S.J.Gurtis)和博尔特伍德(M.E.A.Boult w ood)所指出的:在已过去的时间里, 英国社会、政治和工业领域的变化是如此之大,几乎应该称之为 革命 了。但学校和大学却很少跟得上这种新的发展。 可以说,当时英国的学校和大学都未能对社会和经济的进步以及科学的革命作出迅速的反应,从而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求。 在中等教育上,文法学校和公学的课程以古典学科为主,拉丁文和希腊文是课程的主要内容,旨在使学生在古典知识方面打下扎实的基础。古典学科,主要指古代希腊和罗马的语言、文学以及历史和地理等。由于古典教育思想和传统的习惯势力,这些学校对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实用科目是忽视的,致使它们在课程中毫无地位。例如,伊顿公学中,拉丁文和希 2000年第2期 清 华 大 学 教 育 研 究RESEA RCH ON EDUCAT I ON T SI NGHU A U N IV ERSIT Y No 22000 单中惠: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 上海 20006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