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小故事

中医药小故事
中医药小故事

中医药小故事

【篇一:中医药小故事】

1 []┃━━【小故事】

有个挖药的老人,无儿无女,收了一个徒弟。谁想,这个徒弟很是狂妄,才学会一点皮毛,就看不起师傅了。有的时候,卖药的钱也不交给师傅,自己偷偷花掉。师傅伤透了心,就对徒弟说:

“你翅膀硬了,另立门户吧。”

徒弟倒满不在乎:“行啊!”

师傅不放心地说:“不过,有一种药,你不能随便卖给人吃。”

“什么药?”

“无叶草。”

“怎么啦?”

“这种草的根和茎用处不同;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记住了吗?”

“记住了。”

“你背一遍。”

徒弟张口就背了一遍,不过,他背时有口无心,压根儿也没用脑子想。

从此,师徒分手,各自卖药。师傅不在眼前,徒弟的胆子更大了,虽然认识的药不多,却什么病都敢治。没过几天,就让他用无叶草治死了一个。死者家属哪肯善罢甘休,当时就抓住他去见县官。县官问道:

“你是跟谁学的?”

徒弟只好说出师傅的名字。县官命人把师傅找来,说:

“你是怎么教的?让他把人治死了!”

师傅说:“小人无罪。”

“怎么能说你无罪?”

“关于无叶草,我清清楚楚地教过他几句口诀。”

县官听了,就问徒弟:

“你还记得吗?背出来我听听。”

徒弟背到:“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

县官又问:“病人有汗无汗?”

徒弟答道:“浑身出虚汗。”

“你用的什么药?”

县官大怒:“简直是胡治!病人已出虚汗还用发汗的药,能不死人?”说罢,命人打了徒弟四十大板,判坐三年大狱。师傅没事,当堂释放。

徒弟在狱中过了三年,这才变得老实了。他找到师傅认了错儿,表

示痛改前非。师傅见他有了转变,这才把他留下,并向他传授医道。打这儿起,徒弟再用“无叶草”时就十分小心了。因为这种草给他闯

过大祸惹过麻烦,就起名叫作“麻烦草”,后来又因为这草的根是黄

色的,才又改叫“麻黄”。

2 [ 紫苏]┃━━【小故事】

九月九日重阳节,一群富家子弟在酒店里比赛吃螃蟹。一只只大螃

蟹又多油又黄,他们越吃越香。吃空的蟹壳竟在桌上堆成了一座小塔。

华佗带着徒弟,也到这儿来饮酒。他看到那伙少年象疯了似地比赛

吃蟹,便好心地劝说道:

“螃蟹性寒,不可多吃。年轻人,你们比赛吃螃蟹可没有好处。”

少年们很不高兴:“我们吃的是自己花钱买的东西,谁听你的管教!”华佗说:“吃多了准会闹肚子,那时侯可有生命危险啊!”

“去去去,别在这儿吓唬人!我们就是吃死了,又关你屁事!”

这些醉醺醺的少年根本不听劝告,继续大吃大喝。有的还嚷道:

“螃蟹是美味,谁听说过能吃死人?咱们放开肚子吃咱们的,馋死那

个老头子!”

华佗看他们闹得实在不象话,就对酒店老板说:

“不能再卖给他们啦,会闹出人命的。”

酒店老板正打算从那伙少年身上多赚些钱哩,哪里听得进华佗的话?他把脸一板,说:

“就是出了事也不关你呀。你先生少管闲事,别搅了我的生意!”

华佗叹息一声,只好坐下吃自己的酒。

等到半夜,那伙少年突然大喊肚子疼,有的疼得直冒汗,有的翻倒

在桌下打滚儿。

酒店老板吓呆了,急忙问:“你们是怎么啦?”

“疼坏了,快帮我们请个医生来吧!”

“这半夜三更的,让我上哪儿请医生去?”

“求求老板行个好,医生再不来,我们的命就难保啦!”

这时,华佗走过来说:

“呀!”少年们大惊失色:这不是那位不让多吃螃蟹的老头儿么?他

们也顾不得什么面子了,一个个捧着肚皮,哀求道:“先生,请你给

治治吧!”

“你们刚才不是说不让我管吗?”华佗说。

“大人不记小人过。求先生发发善心,救救我们。您要多少钱都好说。”

“我不要钱。”

“那您想要别的也行。”

“我要你们答应一件事!”

“别说一件,一千件、一万件也行。您快说什么事吧?”

“今后,你们得听从老人的劝告,再不准胡闹!”

“一定,一定。您快救命!”

华佗让他们等着,自己带着徒弟到了荒郊野外,采了些紫草的茎叶

回来,煎汤给少年们喝下。过了会儿,他们的肚子都不痛了。华佗问:

“喝了这药,觉得怎么样?”

“舒服多了。”

华佗心想:这种药草还没名字,病人吃了它确实会感到舒服。今后

就叫它“紫舒”吧!

少年们千恩万谢,告别华佗,回家了。华佗又对酒店老板说:

“好险啊,你以后千万不能光顾赚钱,不管人家性命啊!”

酒店老板连连点头。

华佗离开酒店,徒弟问道:

“这紫草叶子解蟹毒,出在什么书上?”

华佗告诉徒弟说书上并没有,这是他从动物那儿学来的。

原来有一年夏天,华佗在江南的一条河边上采药。他看见一只水獭

逮住一条大鱼。水獭吞吃了很长时间,把肚皮撑得象鼓一样。它一

会儿水里,一会儿岸上;一会儿躺下不动,一会儿来回折腾。看来,这水獭难受极了。可是后来,它爬到岸边一片紫草旁边,吃了些草叶,又躺下会儿竟没事了。华佗心想,鱼类属凉性,紫草属温性,

紫草准可以解鱼毒。从此,他便记在了心上。

后来,华佗还把紫草的茎叶制成完和散。他又发现这种草药还具有

表散的功能,可以益脾、利肺、理气、宽中、止咳、化痰,能治很

多病症。

本来,因为这种药草是紫色的,吃到腹中很舒服,所以,华佗给它

取名叫“紫舒”,可不知怎的,后来人们把它叫作“紫苏”了——这大

概是音近的缘故,弄混了吧。

3 [ 辛夷]┃━━【小故事】

秦举人得了一种怪病,鼻孔流脓流涕,腥臭难闻。这种病很讨人嫌,连他的妻子儿女也躲得远远的。秦举人请过许多医生,但吃什么药

也没用。他想:这么活着招人嫌恶还不如死了好,就打算寻死。有

个朋友知道后劝道:“天下这么大,本地医生治不好,何不到外边求

医去?还能顺便逛逛名山大川,散散心。”

秦举人一听有理,反正呆在家里也净跟老婆孩子呕气,就带了个家人,骑着马出门了。

秦举人走了很多地方,但没遇见一个能治鼻子的医生。后来,他走

到南方的一个夷族人居住的地区,有个夷家医生说:“这病好治。”

秦举人喜出望外,急忙请他医治。

医生到山上采了一种花苞回来,让秦举人服用,秦举了吃了半个月,鼻子真的不流脓了。他十分高兴,对医生说:“这种药真灵,你能不

能让我带一些回去,万一再犯病时就不用跑这么远求医了。”

医生想了想说:“不如给你带些种子回去栽种。”

秦举人更加高兴,他重重酬谢了医生,带着种子回家了。到家后,

他就种植这种草药。几年过后,院子里长了一大片。凡有人得了鼻病,他就用这种草药给人医治。

人们问:“这药草叫什么名字?”

秦举人一想,忘了问夷家医生了。又一想,这是在辛亥年间从夷人

那里引来的,就说:“这叫‘辛夷’。”

4 [ 柴胡 ]┃━━【小故事】

胡进士家有个长工叫二慢。

一年秋天,二慢得了“寒热往来”的瘟病,他一阵冷,一阵热,冷时

打寒战,热时出冷汗。胡进士一看二慢病得不能干活了,又怕这病

传染家里的人,就说:“二慢,我不用你了,你走吧。”

二慢哀求道:“老爷,我一无家可归,二无友可投,现在又病成这样儿,让我可上哪儿去呀?”

胡进士说:“那我管不着。你干一天活儿,我管一天饭;你现在什么

也不干,我没闲钱养人!”

二慢气呼呼地说:“我给你干了这些年,没少流汗,你就这么狠心?

咱们也让大伙儿给评评理嘛!”

胡进士一听这话,怕别的长工听见,都不安心干活,忙改口说:“二

慢呀,你先外边找个地方呆些日子,病好了再回来。这是工钱,拿

走吧!”

二慢没有办法,只好出了进士大院。一出门,他就觉得浑身一阵冷、一阵热,两腿酸疼,每走一步都费很大劲儿。他迷迷糊糊地来到一

片水塘旁边。塘水快干了,四周杂草丛生,还长着茂密的芦苇、小

柳树。二慢再也不能动弹,就躺在杂草丛里。

躺了一天,二慢觉得又渴又饮。可他一点力气也没有,站不起身,

便用手挖了些草根吃。这样,一连七天,二慢没动地方,吃了七天

草根。

七天过后,周围的草极也吃完了,二慢试着站起身。他忽然觉得身

上有劲儿了,就朝进士大院走来。胡进士看见二慢,皱着眉毛说:“你怎么又回来啦?”

“老爷不是答应等我病好了就回来的吗?”

“你的病全好啦?”

“嗯。我这就干活去。”

二慢说完,扛起锄下田了。胡进士也就不再说什么。从这以后,二

慢的病再也没犯过。

过了些日子,胡进士的少爷也得了瘟病,一阵冷、一阵热,跟二慢

得过的病一模一样。胡进士只这么一个独养儿子,心疼极了。他请

来许多医生,但谁也治不好。胡进士忽然想起二慢,就把他找来,

问道:“前些日子你生病时,吃了什么药啊?”

“老爷,我没吃药。”

“没吃药怎么好的?”

“它自己好的。”

胡进士不信:“你准吃什么来的,快告诉我。”

二慢说:“我离开你家,走到村外水塘,就倒在那里了。我又渴又饿,就挖草根儿吃来的。”

“你吃的什么草根?”

“就是当柴烧的那种草呵。”

“快领我看看去。”

“好吧。”

二慢带着胡进士走到水塘边。他拔了几棵吃过的草根,递给胡进士。胡进士急忙回家,命人洗净煎汤,给少爷喝了。一连几天,少爷就

喝这种“药”,把病喝好了。

胡进士十分高兴,想给那种药草起个名字。他想来想去,那东西原

来是当柴烧的,自己又姓胡,就叫它“柴胡”吧

5 [ 葛根 ]┃━━【小故事

在一处深山密林中,住着一位挖药老人。

一天,他听见山下人喊马叫,不知出了什么事,就伸长脖子往山沟

外看。过了会,跑来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子。男孩子攀石绕树,

直跑到老人面前,“噗腾”一声便跪了下来。老人吓了一跳:“哎呀,

有话好说,你这是怎么啦?”

孩子象鸡啄碎米一样地连连磕头,说:“老爷爷,快救救我吧,他们

要杀我!”

“你是谁呀?”

“我是山外葛员外的儿子。”

“谁要杀你?”

“朝里出了奸臣,诬奏我爹‘私自屯兵、密谋造反’。昏君信以为真,

传下圣旨,命官兵把我家围住,要满门抄斩。我爹对我说:‘葛家就

你一根独苗,如果你也被杀,咱家就断了后。快跑吧,日后长大,

能报仇就报仇,不能报仇也算留下来一条根了。’我只好离家逃出。

谁知又被官军发现,他们正在后边追呢!求老爷爷开恩啊,救我一人,就是救了葛家一门哪!”

老人心想,这葛员外世代忠良,理该救他的儿子;可是,追赶的人

马喊声震天,越来越近了,怎么办呢?他往后山看看,说:“快起来,跟我走。”

男孩子跟着老人到了深山的一个秘密石洞,藏在里边。官兵追上山,上上下下,足足搜了三天,也没见那孩子的影儿,只好收兵回去了。这时,老人带着孩子出了山洞。老人问:“你有地方去吗?”

孩子哭道:“我全家被抓,恐怕还要灭门九族,还能去投奔谁呢?老

爷爷救了我,我愿意终身侍奉爷爷。您百年之后,我就披麻戴孝。

不知你老人家愿不愿收留我?”

老人说:“行啊,就跟我过日子吧!不过,我是个采药的,每天得爬

山越岭,可不象你在家当大少爷那么舒服。”

孩子说:“您放心,只要能活命,什么苦我也能吃。”

从此以后,葛员外的独生子就跟着老人每天在山上采药。这位老人

常常采寻一种草,那种草的块根主治发热口渴、泄泻等病。

几年过去,采药老人死了。葛员外的儿子学会了老人的本事,也专

门挖那种有块根的药草,治好了许多的病人。但那种药草一直还没

名字。后来,有人问这草叫什么?葛员外的儿子想到自己的身世,就说:“这叫‘葛根’。”

所谓“葛根”,就是说葛家满门抄斩,只留下了一条根的意思。

【清热解毒药】

6 [ 白头翁]┃━━【小故事】

有个年轻人闹肚子,一阵一阵地疼得直冒虚汗。他捧着肚子去找医生,医生恰巧被别人请去了。年轻人只得回家。不料,他走在半路上又疼上劲了,疼得他肠如刀绞、行动不得,只好躺倒在地。

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拄着拐杖走来,他问年轻人:“你怎么睡在这儿呀?小伙子!”

年轻人答道:“我正闹肚子,疼坏啦!”

“怎么不去看医生?”

医生不在家呀。”

“那就找点药吃啊!”

“让我哪儿找去?”

“嗐,你身边不就有治闹肚子的药草吗?”

“在哪儿?”年轻人急问。

老爷爷用拐杖指着路边一棵果实上长着白毛的野草,说:“这东西的根就是药。你挖回去煎汤,只要连吃三剂就好。”

“真的吗?”

“你看,我都这么一把年纪了,还能说瞎话吗?告诉你吧,这是我家独传的秘方,就借你的嘴传给世人吧。”

老爷爷说完,转身走了。

年轻人还是半信半疑。过了会儿,他觉得肚子好受了一点,就挖了几棵果实上长着白毛的野草回家了。到了家,他并没煎汤吃。可是下半天,肚子又疼起来,泄肚子的次数也增多了。年轻人实在受不住了,只好试试老人的办法。他把那些野草的根子洗干净,又切了片煎成汤。这天晚上,他喝了一剂;第二天早晨,又喝了一剂……到第三天,肚子竟不疼了,也不泄了。年轻人十分高兴。

后来,邻居中有许多人得了痢疾。那个年轻人就扛上铁锹,到村外荒地上去挖这种药草。他挖了一篮子回来,送给病人。病人吃过都好了。人们问年轻人:“你什么时候学会医道啦?”

年轻人便对大家讲述了老爷爷传授单方的故事。

人们又问:“哪儿的老爷爷?”

“我忘了问啦。”

“这叫什么药草呢?”

“老爷爷没说。”

年轻人十分后悔。隔了几天,他来到上次碰见老人的地方,想找到

老人,当面致谢。可是,问来问去,怎么也打听不出那位老人的来

历和下落。大伙都说:“没见过这么一位老先生啊!”

年轻人很失望。他坐在与老人相遇的道边上发愣。这时,他看见土

埂上有一棵长着白毛的药草,正随风轻轻摇动,那长着白毛的药草,多象一位白发老头啊!年轻人惊叫道:“哎呀,那位老爷爷怕是南极

仙翁显圣,亲传秘方来了吧!对,不能让后辈忘记那位传药的老爷爷,这种草,就叫‘白头翁’吧。”

7 马齿苋━━【小故事】

从前有户人家,老太太当家,跟前有三个儿子。老大老二都娶了媳妇,只有老三年幼,但也给他买了个童养媳。

童养媳只有十四岁,整天穿破的、吃剩的,什么苦活、累活都归她

一个人干。就这样婆婆还十分讨厌她,动不动就打骂一通。大哥大

嫂也不善,常常拨弄是非,挑唆婆婆打童养媳,在一旁看热闹。二

嫂子心眼儿不错,遇见童养媳挨打,就想法子解劝。

这一年流行痢疾,村里的人病死很多。后来,童养媳也闹开了肝子。大嫂生怕传痢疾,就对婆婆说:“这死丫头不能干活了,还留她在家

干嘛?”

婆婆一听,又舍不得把花钱买来的童养媳赶出门,万一不死,还得

苦使她呢,就把她赶到菜园中的茅棚里。

童养媳万分难过:婆婆不拿自己当人,未婚的丈夫又不懂事,哪还

有活路啊?菜园里有一眼井,童养媳走到井边,真想一头跳进去。

这时,二嫂跑来把她拉住,说:“你年纪轻轻的,日子还长呢,可不

能寻短哪!我给你端来半锅稀饭,你先吃点儿。明天让你二哥请个

医生来。”

童养媳这才打消了投井的念头,住在茅棚里。可是第二天,二嫂并

没来;第三天还没人影。稀饭早吃光了,童养媳饿得两眼发花。菜

园里倒有可吃的东西,她怕婆婆,不敢偷吃。后来实在饿得受不住了,就从地边上掐了许多野菜,用盛稀饭的锅煮了吃。这样,一直

吃了两天野菜,没想到,她的病竟好了。

童养媳身上有了些力气,就慢慢往家走。也远远看见家门上挂着麻布;接着,又看见未婚的丈夫带着孝走出来。两人一碰面都楞住了。童养媳问:“家里怎么啦?”

未婚的丈夫问:“怎么?你还活着?”

“你这是给谁穿孝?”

“咱妈和大哥、大嫂全闹痢疾死啦!二嫂子也躺在床上爬不起来……”童养媳赶紧跑进屋看二嫂。

二嫂问:“你是怎么好的?”

“我也不知道。”

“嗐,我也顾不上你了,这些天饿坏了吧?”

“没有。我吃野菜来的。”

说到这儿,童养媳的心猛地一动,莫非那种野菜治肚子?她急忙跑

回菜园,弄了半筐野菜,煮好了端给二嫂说:“你吃点儿,我就是吃

这个好的。”

二嫂吃了野菜,病果然也好了。

这种野菜,长着马齿样的叶子,所以人们叫它“马齿苋”。以后,人

们都知道马齿苋可以治痢疾了。

8 [知母 ]━━【小故事】

从前有个孤老太婆,无儿无女,年轻时靠挖药为主。由于她不图钱财,常把药草白送给生病的穷人,所以毫无积蓄。到年老体衰不能

爬山采药时,她只好沿乡讨饭了。老太婆终日愁眉苦脸,这倒不是

因为苦日子难熬;她担忧的是,自己认药的本事无人可传,一旦自

己闭上了眼睛,谁给乡亲挖药治病啊!想来想去,老太婆决心找一

个可靠的人传授本事。于是,她逢人便说:“谁认我做妈,我教他认

药草。”

过了些日子,有个贵公子知道了,心想:“我要是学会了治病,不就

多了一条巴结官宦的路子吗?”他把老太婆请进府中,说:“老太太,我愿意给你当儿子,快告诉我什么药草治病吧!”

老太婆瞥了贵公子一眼,说:“急什么?先看看你怎么对待我这个‘妈’再说。”

贵公子立刻命人把正房腾给老太婆,又给她换上新衣,端来可口的

饭菜。可是,一连过了十几天,并不见老太婆提起药草之事。贵公

子忍不住了,假惺惺地喊了一声“妈”,说:“该传药给我了吧!”

“时候还早。”

“那得等到什么日子呀?”

“等个十年八载的吧。”

“什么?”贵公子气得跳起来:“还得养活你十年?哼,滚你的吧!别

想骗吃骗喝啦!”

老太婆冷笑一声,换上原来的破衣裳,不慌不忙地走出公子家门。

她又边沿街讨饭,边嘴里念叨着:“谁给我当儿子,我教给谁认识治

病救命的药草!有谁愿意给我当儿子呀?……”

这天,被一个商人听见了。他一琢磨:“卖药材可是一本万利的生意呀!”商人急忙招呼老太婆说:“我愿意认你当妈!”

老太婆便住到了商人家中。商人好吃好喝地侍候了老太婆一个月,

也憋不住地问:“你真的认得药草?”

“当然认识啦!”

“那就教我吧。”

“现在不是时候。”

“还得等多久啊?”

“等我死了……”

“啊?”商人气得浑身颤抖:“你个死老婆子,拿我当猴耍呀!走,快

讨你的饭去吧!”

“是你请我来的呀!”

“哼,算我瞎了眼!”

老太婆又被赶出门外,还是边讨饭边嘟囔:“谁认我当妈,我教谁认

药草……”

日久天长,人们都把老太婆当成了疯子,谁也不再理她。

有年冬天,老太婆走到一个不大的村子,摔倒在一家门外。这家里

的主人是个樵夫,他把老太婆搀进屋中,问道:“老太太,摔坏了没有?是不是病啦?”

“病倒没有,我这是饿的。”

樵夫急忙叫媳妇煮了锅稀饭,端给老太婆,说:“家里没什么好东西,先趁热喝点吧。”

老太婆吃了稀饭,浑身也暖和了,就要走。樵夫两口子说:“这大冷

的天气,你上哪儿去呀?”

“嗐,”老太婆叹了一口气,说,“我这苦命人得到处讨饭啊!”

两口子闻听,十分同情,就说:“你这么大年纪了,讨饭多不容易。

要是不嫌我们穷,就在这儿住下吧!”

老太婆也不推辞,就住在樵夫家了。日子过得挺快,转眼春暖花开,老太婆对樵夫说:“老吃你家的饭怎么行?还是让我走吧!”

樵夫说:“你老没儿没女,我们又没有老人,咱们凑成一家人过日子

不是挺好吗?”

老太婆叹息道:“实不相瞒,过去我会采药,认识许多治病救命的药草。我本想认个儿子,把本事传给他。可现在老糊涂了,什么药草

全认不清啦。你养活我,我没法子报答你呀!”

樵夫说:“都是受苦人,图什么报答?反正有我们吃的,就饿不着你,别出去讨饭啦!”

“好吧,那我就拿这儿当家,拿你当儿子啦!”

“行啦。”

从此,樵夫和媳妇就把老太婆当做母亲。老太婆吃饱了饭也不闲着,常帮媳妇看孩子、做家务。媳妇也挺疼爱老人,六月天不让老人烧火——怕热着;腊月里不让老人洗衣——怕水凉。老太婆整整过了

三年的舒心日子。

夏天到了,老太婆已经八十岁了。这天,她突然对樵夫说:“孩子,

我想上山看看。”

“妈这大年纪了,可别累着。”

“我闷得慌,想逛逛山景。”

“那我背你去吧。”

樵夫背着老太婆上了山。老太婆一会儿要往东,一会儿要往西,一

会儿要上坡,一会儿要下沟,指指点点,累得樵夫汗流如雨;但樵

夫一点也不抱怨,嘴里还不住地说些逗趣的话,想让老太婆开心。

当他们来到一片野草丛生的山坡时,老太婆让樵夫站住,她从樵夫

背上下来,坐在一块石头上,指着一丛线形叶子、开雪白带紫色条

纹花朵的野草,说:“去,把它挖来!”

樵夫走过去扒开土,挖出一截儿黄褐色的根子。他问:“妈,这是什么?”

老太婆说:“这是一种药草,它的根可以治肺热咳嗽、虚劳发热之类

的病,用途可大啦。孩子,你知道为什么直到今天我才教你认识它吗?”

樵夫想了想说:“妈准是要找一个老实厚道的人才传药给他,怕心怀

不良的人拿它去发财、坑害百姓!”

老太婆笑道:“我找寻了多少年,也没碰见一个可心的人。孩子,你

真懂得我的心思,这药就叫‘知母’吧!”

接着,老太婆又教樵夫认识了其它许多药草,樵夫就改行采药了。

他一直记着老太婆的话,象老太婆那样为穷人治病。

9 [ 芦根]┃━━【小故事】

江南有个山区,这个地方有个开生药铺的老板。由于方圆百里之内

只有他这么一家药铺,所以这个药铺老板也就成了当地的一霸。不

管谁生了病都得吃他的药,他要多少钱就得给多少钱。

有家穷人的孩子发高烧,病很重。穷人就到药铺一问,药铺老板说

退热得吃“羚羊角”,五分羚角就要十两银子。穷人说:“求你少要点

儿钱吧,这么贵的药咱穷人吃不起呀!”

药铺老板说:“吃不起就别吃,我还不想卖呢。”

穷人没法,只有回家守着孩子痛哭。

这时,门外来了个讨饭的叫花子,听说这家孩子发高烧,家里又穷

得买不起那位药铺老板的药,便说:“退热不一定非吃羚角不可。”

穷人急问:“还有便宜的药吗?”

“有一种药不花一个钱。”

“什么药?”

“你到塘边挖些芦根回来吃。”

芦根也能治病?”

“准行。”

穷人急忙到水塘边上,挖了一些鲜芦根。他回家煎好给孩子灌下去,孩子果然退了热。穷人十分高兴,就跟讨饭的叫花子交了朋友。

从此,这里的人们发高烧时就再也用不着去求那家药铺了。芦根成

了一味不花钱的中药。

10 ┃[ 夏枯草]┃━━【小故事】

有个秀才的母亲得了瘰疬,脖子肿得老粗,还直流脓水。人们都说

这种病很难治,秀才十分着急。

一天,来了个卖药的郎中。他对秀才说:“山上有种草药,可以治好

这个病。”

秀才立即求郎中帮忙。郎中就上山采了一些有紫色花穗的野草回来,剪下花穗,煎药给秀才母亲吃。几天过去,秀才母亲流脓的地方封

口了;又过了些日子,病全好了。老太太十分高兴,嘱咐儿子留郎

中住在家里,重重酬谢并款待郎中。郎中也不客气,白天出去采药、卖药,夜晚就宿在秀才家中。秀才经常和郎中在一起聊天,慢慢地

对医道也有了兴趣。

过了一年,郎中要回家,临走时对秀才说:“我在你这儿住了一年,

该给你多少饭钱?”

秀才说:“你给我母亲治好了病,吃几顿饭算什么?”

郎中说:“也好,那就传你一种药吧!”

郎中说罢,便带着秀才上了山。他指着一各长圆形叶子、开紫花的野草对秀才说:“这就是治瘰疬的药草,你要认清。”

秀才仔细地看了看,说:“我认清了。”

“你还得记着,这草一过夏天就没了。”

“嗯,我记住了。”

两人分手后一晃两个多月过去了。就在这年的夏末秋初,县官的母亲得了瘰疬,张榜求医。秀才听说以后立刻揭了榜去见县官,说:“我会采药治瘰疬。”县官派人跟着秀才上了山,可是,怎么也找不着长圆叶、开紫色花的药草。秀才十分奇怪:这是怎么回事啊?他爬遍了附近的大山,一棵也没找到。差人把秀才押回县衙,县官认定他是骗子,当堂就打了他五十大板。

转过年的夏天,郎中又回来了。秀才一把抓住郎中说:“你害得我好苦啊!”

郎中一楞:“怎么啦?”

“你教我认出药草怎么没有啦?”

“有啊。”

在哪儿?”

“山上。”

两人又到山上,一看,到处都有紫穗野草。秀才奇怪地说:“怎么你一来,这草又有了。”

郎中说:“我不是对你讲过吗?这草一过夏天就枯死了,要用就得早采。”

秀才这才猛然记起郎中当初交代给他的话,只怪自己粗心大意,白挨了一顿板子。为了记住这事,秀才就把这草叫作“夏枯草”了。

11 [桑寄生 ]━━【小故事】

从前,有个财主家的儿子得了风湿病,腰膝酸痛、行动艰难。一连好几年他都瘫倒在床上,医生也没有办法治。

财主听说南山有个药农,就让药农给他儿子送药医治。由于南山远在二十里地之外,所以,财主就指派一个小长工,隔两天去取一次药。可是,药农一连换了好几种药草,财主的儿子也不见效。

这年冬天雪多,一下起来就是几天几夜。小长工每次取药,都得在一尺多深的雪地上来回走四十里路。有一天实在太冷,小长工身上的衣服又单薄,冻得他浑身打颤。俗话说:“捧人碗,受人管”;取不回药来,是没法交差的。小长工在村外站了半天,忽然看见一棵老桑树的空树洞里,长出一些小树枝条。他想:这不是很象财主儿

子吃的药吗?反正他吃什么也不见好,就给他弄点这个拿回去顶药

算啦。于是,他爬到树上,撅起几根小树枝。然后,他偷偷跑到一

个小伙伴家中,把树枝切成节儿,用纸包好。小长工在那里暖和了

一会儿,又帮人干了些零活,估计工夫差不多了才回到财主家。

财主也不知道纸包里是什么,他照样让人煎给儿子喝了。小长工一

看骗过了财主,以后就照“方”抓“药”,每隔两天撅一把桑树上的细

枝条回来。

冬天过去了,春暖雪化。财主的儿子,居然好了。

南山的药农听说后很奇怪:“一冬天没来取药,他吃什么好的呢?”

药农很想认认这种药,就来找财主。他刚走到财主门外,正碰见小

长工。小长工生怕药农见了财主后,自己就露馅了,准得挨打,急

忙把前后经过讲了出来,并说:“大叔,你千万别对财主讲啊!”

药农笑道:“那好,可是你得告诉我,到底给他儿子吃什么来的。”“树枝子呗。”

“什么树的枝子?”

“就是村头那棵老桑树啊!”

“没听说过桑树的枝子能治瘫病啊!你带我看看去。”

小长工带着药农来到村外。药农上树一看,原来在老桑树的空洞里,长着一种叶子象槐树的东西。他便采了一些下来,说:“我先试试再说。”

药农用这种树枝子一试,果真治好了几个风湿病人。后来,人们因

为这种小树枝子生在桑枝上,就给它取了个名字——“桑寄生”。

12 [大黄 ]┃━━【小故事】

中草药里的大黄,原来不叫大黄,叫“黄根”。为什么后来叫成大黄

了呢?有这么一段故事。

当年有个姓黄的郎中,他家祖传下来擅长采挖黄连、黄芪、黄精、

黄芩、黄根这五味药草,到他这一辈还专门用五味黄药给人治病,

所以大伙儿都管他叫“五黄先生”。

每到春三月时,五黄先生就进山采药。靠山有个小村,他每次进山

采药时就借住在村里马骏家中,直到秋后才离去。马骏务农,全家

只有夫妻二人和一个孩子。五黄先生与马家结下了深厚的交情。

有一年,五黄先生又来挖药,他走到靠山村发现马家的房屋没有了。乡亲们告诉他说:

“马家遭难啦!去年冬天一场大火,房屋被烧得精光,他熄妇也被烧死。如今,只剩下光棍爷儿俩,跑到山上去住石洞啦。”

五黄先生十分难过,就到山洞找到马骏父子。马骏看见五黄先生,

抱头痛哭。五黄先生说:

“你现在一无所有,不如带上孩子跟着我挖药、卖药去吧。”

马骏很高兴,从此就跟着五黄先生学挖药。他们象风吹的杨花一样

四处飘荡,不到半年工夫,马骏就学会了挖五黄药。但是,五黄先

生却从不教他治病。一天,马骏说:

“老哥,你怎么不教我治病呢?”

五黄先生笑道:“我看你这人性子太急,不适合当郎中。”

马骏有些不满,便暗暗注意五黄先生怎么给人治病,什么病该下什

么药。日久天长,马骏多少也摸透了一些门道,就背着五黄先生也

给人治起病来了。碰巧,还真让他治好了几个人,马骏十分高兴。

有一天,五黄先生不在跟前,有一个孕妇来找郎中。这妇人身体虚弱,骨瘦如柴。马骏问:

“你怎么不舒服?”

妇女说:“泻肚子。”

本来止泻应用黄连,马骏却给她用了泻火的黄根。病人回去吃了两

剂药,大泻不止,没过两天就死了。

病家哪里答应,一打听原来是马骏开的方子,就把他扭送进了县衙。县官审明经过,就断了马骏一个庸医害人的罪名。

这时,五黄先生赶来,跪在堂前,说:

“老爷应该判我有罪。”

县官问:“你是什么人?怎么有罪?”

“他是跟我学的医,我教的不清,罪在我身。”

马骏闻听,急忙说:“老爷,是我背着他干的事,跟他没关系。”

县官问明他俩的关系,感到这两个人如此重交情,很是敬佩;平日,他也听说过五黄先生的大名,所以,就尽力为马骏开脱。最后,县

官罚他们送给死者家里一笔钱,就放他们两人出衙了。

马骏羞愧万分,对五黄先生说:“悔不该不听你的话,往后再也不敢

自以为是了。”

五黄先生说:“学治病可不能性急呀。你看,错用了药就会出人命的。”

后来,马骏踏踏实实地埋头挖药,人也变得稳重多了,五黄先生这

才教他行医。为了记住前面的教训,五黄先生从此便将五黄药中的

黄根,改为“大黄”,免得后人再错用了这一味药。

从前,有一户人家,哥哥从军在外,家里只有姑嫂二人,嫂子叫佩兰,小姑叫霍香。佩兰十分疼爱妹妹,霍香也很体贴嫂子。两人每天一块儿下田干农活,又一块儿操持家务。她们从来也没有闹过一回别扭,日子过得别提有多和美啦。

一年夏天,嫂子不幸中了暑热,只觉得头痛眩晕,心悸恶心。霍香急忙把嫂子扶到床上,说:“哥哥在家时,教咱们认识过两种祛暑解热的药草,让我上山挖些回来,煎汤给你喝吧!”

“那可不成!”佩兰拉住妹妹的手。“你个十七、八的女孩子,怎么能一个人出门儿啊?”

霍香一心想给嫂子治病,不管嫂子怎么劝说,还是换上了哥哥的旧衣裳,女扮男装,进山去了。

佩兰唯恐妹妹有什么闪失,两眼紧盯着房门,一直盼到天大黑了,才看见妹妹的影儿。佩兰刚松了一口气,却又猛地吓呆了。只见霍香两眼发直,四肢无力,一迈进门槛儿就跌倒在地。佩兰挣扎着身子,忙下床去搀霍香:“妹妹呀,你这是怎么啦?”

霍香有气无力地说:“我叫毒蛇咬了。”

嫂子吓得没了魂儿似的,急问:“咬了哪儿?”

“这儿……”霍香说着指了指脚。

佩兰赶紧扒下霍香的鞋袜,看见妹妹的脚面又红又肿,连小腿也肿胀得变粗了。

“哎唷,这还得了,得把毒水挤出来才成呵。”

“怕是晚了。”

佩兰闻听,一下把妹妹的伤腿抱起来,又把嘴凑近脚面上的伤口,吸吮毒汁。

嫂子,你也要中毒呵!”霍香哭着推搡嫂子。

佩兰紧紧握住妹妹的脚脖子,说道:“要死咱俩一块儿死,要活咱俩一块儿活。没有了妹妹,我一个人还活个什么意思?”

第二天,邻居们发现这姑嫂二人都躺在地上,急忙抢救。可是,霍香已经死了,佩兰也只乘下最后一口气。佩兰从身边的小筐里拿出两株药草,哭着说:“乡亲们呵,我妹妹挖回来的这种草,是我们家祖传下来治暑热的,可还一直没起过名字。这圆叶粗茎的,能祛暑湿,治疗头痛发热、腹胀胸闷,还能止呕、止泻,就叫‘霍香’吧;这种尖叶细茎的,主治暑湿内阻、头昏呕吐,就叫‘佩兰’吧……”

话未说完,佩兰也咽也气。

邻居们无不感动。大家把姑嫂二人埋葬后,又将两种祛暑的药草培

植起来。从此,人们一看到霍香和佩兰这两种药草,就想起当年那

一段感情深厚的姑嫂。

14 [苍术 ]━━【小故事】

茅山观音庵有个会看病的老尼姑,她懂得不少中草药,在方圆左近

很有名气。山里山外的人害了病,常到观音庵求医。老尼姑自己并

不采药,她把这活儿派给一个小尼姑。小尼姑每天都照着老尼姑说

的样子漫山遍野地去采药,至于什么药草能治什么病,她就一窍不

通了。老尼姑很贪财,谁给的钱多,她就给谁下好药;钱少的,她

就用些不济事的野草去蒙骗人家。小尼姑看着不公平,可是因为她

自己并不认识药,只是干着急。

有一天,一个穷人来求药,这人一个钱也没有。老尼姑问也不问,

硬把那人赶走了。

小尼姑十分气忿,她偷偷从屋里抓了一把开白花的药草,追到庵外,唤住那个人说:“大哥,你先拿回去吃吃看。”

可是,等那人一走,小尼姑的心又不安了:“那人到底有什么病,给

的药草能治他的病吗?千万别吃坏了人呀!”

谁知过了些日子,那个穷人来到观众音庵,竟找到老尼姑千恩万谢说:“多亏你们那位少菩萨,她把我爹害了多年的足膝软瘫病治好了。”

老尼姑十分奇怪,庵里没有治那种病的药呵!就审问小尼姑:“你偷

了我的什么药?快说!”

小尼姑也弄不清这是怎么回事,后来留心一查,才明白:原来那开

白花的叫苍术,不是老尼姑叫她采的,大概是自己采药时没小心裹

进了药篮子,又被老尼姑当成没用的野草扔到一边了。从此,小尼

姑知道苍术可以治病。

过了些日子,小尼姑受不了老尼姑的气,逃出观音庵回家还俗了。

从此就靠挖苍术为生,不光治好了许多足膝软瘫的病人,慢慢又知道,苍术还能治呕吐、腹泻等几种病呢。

15 [ 车前草]━━【小故事】

汉朝有一位名将,叫马武。

有一年六月,天旱无雨,田野光秃秃的,什么庄稼也活不了。可巧,马武打了败仗,他的人马一下子溃退到不见人烟的荒野。士兵们找

不到粮食,连喝水也十分困难。人和战马饿死、渴死了许多;剩下

的人马,也因为缺水,大多得了膀胱“湿热症”,一个个小肚子发胀,不光人尿血,甚至连马也尿血。

马武将军有个马夫,分管三匹马、一辆车,整天跟车马打交道。这时,他和那三匹马全得了“尿血症”,马夫心急似火,可又毫无办法治。

一天,马夫忽然发现三匹马不尿血了,也显得精神多了。马夫很奇怪:“它们这是吃了什么呀?”他围着马转来转去,看看想想,想想

看看,忽然发现停放大车的附近地面上,长着一种猪耳形的野草,

几天来,三匹马一直在吃着这种东西。马夫的心猛一动:大概这种

草能治“尿血症”吧。于是,他拔了许多猪耳形的野草,煎汤吃了,

一连吃了几天,小便果然也正常起来。

马夫急忙跑到将军帐内,把这事禀告马武。马武闻听大喜,传令全

营拔草煎水,供人喝、给马饮。几天过后,全营人马的“尿血症”都

治好了。

马武问马夫:“治病的猪耳草长在什么地方啊?”

马夫领关将军走到帐外,指给他看:“大车前边的就是。”

马武哈哈大笑,说:“好个车前草。”

从这儿起,车前草的名字就传开了;不过,也有人还叫它“猪耳草”。

16 [茵陈 ]━━【小故事】

有一个黄痨病人,面皮姜黄,眼睛凹陷,瘦成了个刀螂。这天,他

拄着拐杖,一步一哼地来找华佗:

“先生,请你给我治治吧。”

华佗见病人得的是黄痨病,皱着眉摇了摇头说:“眼下医生们都还没

找到治黄痨病的办法,我对这种病也是无能为力呀!”

病人见华佗也不能治他的病,只好愁眉苦脸地回家等死了。

半年后,华佗又碰见那个人。谁想这个病人不但没有死,反倒变得

身强体壮、满面红光的了。华佗大吃一惊,急忙问道:

“你这病是哪位先生治好的?快告诉我,让我跟他学学去。”

那人答道:“我没请先生看,病是自己好的。”

华佗不信:“哪有这种事!你准是吃过什么药了吧?”

“药也没吃过。”

“这可就怪了。”

“哦,因为春荒没粮,我吃了些日子野草。”

“这就对啦,草就是药,你吃了多少天?”

“一个多月。”

吃的是什么草啊?”

“我也说不清楚。”

“你领我看看去。”

“好吧。”

他们走到山坡上,那人指着一片野草说:

“就是这个。”

华佗一看,说道:“这不是青蒿吗,莫非能治黄病?嗯,弄点回去试试看。”

于是,华佗就用青蒿试着给黄痨病人下药治病。但一连试了几次,病人吃了没一个见好的。华佗以为先前那个病人准是认错了草,便又找到他,叮问:

“你真是吃青蒿吃好的?”

“没错儿。”

华佗又想了想问:“你吃的是几月里的蒿子?”

“三月里的。”

“唔,春三月间阳气上升,百草发芽。也许三月的青蒿有药力。”

第二年开春,华佗又采了许多三月间的青蒿试着给害黄病的人吃。这回可真灵!结果吃一个,好一个,而过了春天再采的青蒿就不能治病了。

为了把青蒿的药性摸得更准,等到第三年,华佗又一次作了试验:他逐月把青蒿要来,又分别按根、茎、叶放好,然后给病人吃。结果,华佗发现,只有幼嫩的茎叶可以入药治黄病。为了使人们容易区别,华佗便把可以入药的幼嫩青蒿取名叫“茵陈”。他还编了四句话,留给后人:

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与后人切记牢,三月茵陈能治病,四月青蒿当柴烧。

17 [ 金钱草]━━【小故事】

从前,有一对年轻夫妇,两个人你恩我爱,日子过得挺美满。谁想好景不长,一天,丈夫突然肋下疼痛,好象刀扎针刺一般,没过多少日子,竟生生地疼死了。妻子哭得死去活来,非请医生查明丈夫是为什么死的不可。医生根据死者发病的部位,剖腹一查,发现胆里有一块小石头。

妻子拿着这块石头,伤心地说:“这么一块石头,生生拆散了我们恩爱夫妻,真害得人好苦啊!”

她用红绿丝线织成一个小网兜,把石头放在里面,挂在脖子下边,

不管白天干活,还是晚上睡觉,都不拿下来。就这样,一直挂了许

多年。

有一年秋天,她上山砍草,砍完一大捆,抱着下山。等她回到家时,忽然发现挂在胸前的那块石头已经化去了一半。她十分奇怪,逢人

便讲。后来,这事被一位医生听见,就找上门来对她说:“你那天砍

的草里,准有一种能化石头的药草。你带我上山找找那种草吧。”

第二天,她带着医生来到砍草的山坡,但是,草都被砍光了。医生

就把这片地周围插上树枝,当记号,打算来年再说。

到了第二年秋天,医生再次跟妇女上山,把那片地上的草砍下来,

让妇女抱回家。不这,这一回石头一点儿也没化,还跟从前一样硬。医生并没泄气。

第三年,他和那位妇女又一次上山,把那片山坡上的草砍下来,先

按种类分开,然后,再把那块石头先后放到每一种草上试验。结果,终于找到一种能化石头的草。

医生高兴地说:“这可好啦,胆石病有救啦。”

从此,医生就上山采集这种药草,专门治疗胆石病,效果很好。

因为这种草的叶子是圆形的,很象金钱;而且,它能化开胆里的石头,都说它比金钱还贵重,所以,医生就叫它“金钱草”。后来,也

有人管它叫“化石丹”。

18 [吴茱萸 ]━━【小故事】

据说,“吴茱萸”在春秋时候原名“吴萸”。它产在吴国,是一味止痛

良药。

当时,吴国和邻近的楚国相比,还算小国,小国就得向大国进贡。

这一年,吴国的贡品之中就有吴萸。谁想楚王一见,竟大发雷霆:“小小的吴国,胆敢把以国命名的东西当贡品,这不是看不起堂堂的

楚国吗?拿回去,不收!”

吴国的使者愣住了。

这时,有位姓朱的楚国大夫,急忙对楚王说:

“吴萸能治胃寒腹疼,还能止吐止泄。吴王听说大王有腹痛的老病,

才选来进贡的。如果拒绝接受,那不就伤了两国的和气吗?”

“胡说,”楚王喝道,“我用不着什么‘吴萸’!我们的国家也不需要!”

吴国的使臣又羞又气,退出王宫。朱大夫追出来说:

“请你不要生气。就把吴萸留给我吧。楚王早晚会用上它的。”

中药小故事

1 [麻黄]丨一一【小故事】 有个挖药的老人,无儿无女,收了一个徒弟。谁想,这个徒弟很是狂妄,才学会一点皮毛,就看不起师傅了。有的时候,卖药的钱也不交给师傅,自己偷偷花掉。师傅伤透了心,就对徒弟说:你翅膀硬了,另立门户吧。” 徒弟倒满不在乎:行啊!” 师傅不放心地说:不过,有一种药,你不能随便卖给人吃。” 什么药?” 无叶草。” 怎么啦?” 这种草的根和茎用处不同;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记住了吗?” 记住了。” 你背一遍。” 徒弟张口就背了一遍,不过,他背时有口无心,压根儿也没用脑子想。 从此,师徒分手,各自卖药。师傅不在眼前,徒弟的胆子更大了,虽然认识的药不多,却什么病都敢治。没过几天,就让他用无叶草治死了一个。死者家属哪肯善罢甘休,当时就抓住他去见县官。县官问道: 你是跟谁学的?” 徒弟只好说出师傅的名字。县官命人把师傅找来,说:你是怎么教的?让他把人治死了!”

师傅说:小人无罪。” 怎么能说你无罪?” 关于无叶草,我清清楚楚地教过他几句口诀。” 县官听了,就问徒弟: 你还记得吗?背出来我听听。” 徒弟背到: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 县官又问:病人有汗无汗?” 徒弟答道:浑身出虚汗。” 你用的什么药?” 无叶草的茎。” 县官大怒:简直是胡治!病人已出虚汗还用发汗的药,能不死人?”说罢,命人打了徒弟四十大板,判坐三年大狱。师傅没事,当堂释放。 徒弟在狱中过了三年,这才变得老实了。他找到师傅认了错儿,表示痛改前非。师傅见他有了转变,这才把他留下,并向他传授医道。打这儿起,徒弟再用无叶草”时就十分小心了。因为这种草给他闯过大祸惹过麻烦,就起名叫作麻烦草”,后来又因为这草的根是黄色的,才又改叫麻黄”。 2 [紫苏]丨一一【小故事】 九月九日重阳节,一群富家子弟在酒店里比赛吃螃蟹。一只只大螃蟹又多油又黄,他们越吃越香。吃空的蟹壳竟在桌上堆成了一座小塔。 华佗带着徒弟,也到这儿来饮酒。他看到那伙少年象疯了似

中草药趣味故事

石斛 相传古代有位叫霍斗的人与母亲相依为命。由于各诸侯互相争战,霍斗也被征去从军。霍斗英勇杀敌征服别国,后来成了大将军。 霍斗胜利归来,发现母亲因长年的期盼,患病瘫痪在床,而且眼睛已经看不见了。霍斗四处张榜谁治疗好自己母亲,将以重金赏赐。 后来来了许多人也没治疗好霍斗母亲的病。有天,霍斗走在山里,见一对老夫妻在耕地,女的拖犁,男的在后扶犁。霍斗大怒,上去大声呵斥男人为何如此对待女人。老夫妻双双跪下,说年年战事,自己家的牛被拉去战场了。没了牛,只能靠人力,女人扶不稳犁头,所以男人在后扶。霍斗听后,叫女人在靠边站,自己拖起犁头帮助耕地。老夫妻很是感动。霍斗见这对老夫妻,看上去近古稀之年,却有这般好力气,且眼不花耳不聋,便问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老夫妻得知霍斗将军对母亲的一片孝心,带着将军来到一片悬崖边,男人用绳索捆在身上荡到半山腰,采了些黄草,叫将军拿回家熬水给她母亲喝,他们还会定期给将军家送去。 霍斗母亲服药后居然在半年后能站起来,眼睛也看得见了。霍斗很是高兴。于是就用重金感谢那老夫妻。老夫妻拒绝了。霍斗疑惑便去问他们,老夫妻说:“时近耕种季节,家里缺粮食种子,如将军 定要感谢,只需一斛粮种就可以。“将军买了耕牛,送了十斛粮食种子。” 由于这黄草功效神奇被人叫为“救命草”“神仙草”,后被列为贡品。达官贵人需要就得以十斛粮食换得一把。随着岁月流转,这草

就被人们叫为“石斛”。石斛为兰科植物,有生津养胃,清热养阴之功,常常用于热病伤津,口干烦渴,病后虚热,阴伤目暗。 关于铁皮石斛的传说 神话传说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很多的小朋友都是在神话传说的伴随下成长的。神话传说往往 为一件事物附上了神秘的色彩,充分调动人们的好奇心。我们所熟知的春节就是最初由神话传说衍 生而来的,那么,神话传说究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多大的影响,生活中又有多少事物是有神话传 说的呢?其实,现在逐渐走进平常人家生活中的铁皮石斛就有一个有趣的神话传说。 古时候的君王一般都迷恋于寻找长生不老的办法,所以,他们周围通常都闻着一些炼丹的道士。 有一个皇上周围的一个小道士就向皇上报告,说他有一天做了一个梦。皇上自然就好奇梦里神仙有 什么指示了,小道士说他在梦里来到了一个地方,那里有着广阔无边的大海,海边有一座高山,上 面飘着很多的羽毛。小道士在那里站了一段时间,随着羽毛的越积越多,一位白衣仙子出现了。一 开始,这个小道士十分兴奋,白衣仙子也还算和善。感慨自己和小道士的缘分,白衣仙子赠与了小 道士一颗淡紫的植物后就离开了。正当小道士拿着手中的植物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另一个庞然大 物无线了,小道士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蛟龙。蛟龙张开血盆巨口,冲着小道士大喊,“你这等小 人物,也配拿着你手中的宝物吗,那可是可以用来解毒、令人起死回生的仙草,凡夫俗子怎么配拥 有,快放下”,说着蛟龙拿走了小道士手中的植物。小道士也被蛟龙吓得从梦中惊醒。 其实小道士梦中所出现的植物就是铁皮石斛。了解到铁皮石斛原来还有这样一个有趣的

趣味中医趣谈名医小故事

趣味中医趣谈名医小故事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趣味中医》趣谈名医小故事 《趣味中医》趣谈名医小故事 威灵仙/于郑州 (本图书馆方剂请咨询医师或药师后使用) 张仲景蜂蜜治便秘 张仲景年少时随同乡张伯祖学医,由于他聪颖博达,旁学杂收,长进很快。 一天,送来一位唇焦口燥、高热不退,精神萎蘼的病人。老师张伯祖诊断后认为属于“热邪伤津,体虚便秘”所致,需用泻药帮助病人解出干结的大便,但病人体质极虚,用强烈的泻药病人身体受不了。张伯祖沉思半响,一时竞没了主张。 张仲景站在一旁,见老师束手无策,便开动脑筋思考。忽然,他眉宇间闪现出一种刚毅自信的神情,他疾步上前对老师说:“学生有一法子!”他详细地谈了自己的想法,张伯祖听着听着,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张仲景取来一勺黄橙橙的蜂蜜,放进一只铜碗,就着微火煎熬,并不断地用竹筷搅动,渐渐地把蜂蜜熬成粘稠的团块。待其稍冷,张仲景便把它捏成—头稍尖的细条形状,然后将尖头朝前轻轻地塞进病人的肛门。一会儿,病人拉出一大堆腥臭的粪便,病情顿时好了一大半。由于热邪随粪便排净,病人不几天便康复了。张伯祖对这种治法大加赞赏,逢人便夸。这实际上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药物灌肠法。

以后,张仲景在总结自己治疗经验,着述《伤寒杂病伦》时,将这个治法收入书中,取名叫“蜜煎导方”,用来治疗伤寒病津液亏耗过甚,大便结硬难解的病证,备受后世推崇。 孙思邈葱管治尿闭 孙思邈是我国古代着名医学家,他非常提倡医德,强调医生要时刻为病人着想。 一次,一位得了尿闭症的病人找到他,痛苦异常地说:“救救我吧,医生。我的肚子胀得实在难受,尿脬都快要胀破了。” 孙思邈仔细打量这病人,只见他的腹部象一面鼓一样高高隆起。病人双手捂着肚子,呻吟不止。 孙思邈见状心里非常难过,他想:尿流不出来,大概是排尿的口子不灵。尿脬盛不下那么多尿,吃药恐怕来不及了。如果想办法从尿道插进一根管子,尿也许就能排出来。 孙思邈决定试一试。可是,尿道很窄,到哪儿去找这种又细又软、能插进尿道的管子呢?正为难时,他忽瞥见邻居家的孩子拿着一根葱管吹着玩。孙思邈眼睛一亮,自言自语道:“有了!葱管细软而中空,我不妨用它来试试。” 于是,他找来一根细葱管,切下尖头,小心翼翼地插入病人的尿道,并象那小孩一样,鼓足两腮,用劲一吹,果然,病人的尿液从葱管里缓缓流了出来。待尿液放得差不多后,他将葱管拔了出来。病人这时也好受多了,直起身来,连连向孙思邈道谢。 在医学史上,孙思邈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导尿术的人。 3钱乙黄土治肾病

有关中医的传奇故事

有关中医的传奇故事 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以下是为你整理的有关中医的传奇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中医的传奇故事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就收载了1892种,每种中药的治疗作用究竟是怎样发现的,很难从文献中找出翔实的记载,而各种民间的传说却十分丰富。上古时期把发现中药的功劳都记在神农的身上,神农之后就只能从传奇故事中去寻找根源了。从这些传奇故事中,能知道药物用途的发展,多由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偶然发明而来,正如陶弘景《名医别录》序例中所说“藕皮散血,起自庖人;牵牛逐水,近出野老”,而这些传奇故事也就成为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有一篇“鹿衔草”,读起来很有意思,故事说关外的山中有很多鹿,当地人常常头戴着鹿头藏在草中,并且拨动草丛发出声响,不一会儿,就引来鹿群,但是公鹿少母鹿多,公鹿轮流与母鹿交配,以致累的死了过去。这时母鹿四散走入山谷,回来时都衔着一些草放在公鹿的口鼻旁边,公鹿经过草的香气一熏,很快就苏醒了。这时伪装埋伏在草丛的人们立刻鸣锣放枪吓走鹿群,捡回放在那里的那些草,说这些草可以起死回生。 还有一个与此类似的故事也很感人,古时候有一个将军带人打

猎,一只小鹿被他们打伤仓皇逃出丛林,在路边的庄稼地里遇见一位少妇,小鹿泪眼汪汪地注视着她,乞盼她能救自己一条活命。这时打猎的人们已经追赶过来,少妇将小鹿藏在自己的裙子下面,终于躲过了打猎者的追杀。过了几年,少妇生孩子难产,肚子痛了几天几夜没能产下婴儿,最后痛得昏死过去。昏迷中的少妇,忽然听到了几声鹿鸣,声音似乎很熟悉,鹿的叫声唤醒了她,发现一只鹿站在面前,嘴里还含着一把草,少妇喝下那束草煎成的汤,很快就分娩了,母子双双脱离了危险。鹿送来的那束草成了一味中草药,因为是鹿口中衔来的,人们就叫它“鹿含草”。 我们无从考证这些故事的真实性,但“鹿含草”确确实实是一味中药,有的书上称其为“鹿衔草”、“鹿蹄草”,具有祛风湿,补肾,止血的功效。清代吴其濬撰著的《植物名实图考》中说:“鹿衔草,九江建昌山中有之。铺地生绿叶,紫背,面有白缕,略似蕺菜而微长,根亦紫。土人用以浸酒,色如丹,治吐血,通经有效。” 还有一个关于中药仙鹤草的传奇故事,仙鹤草是一种生长在山边、林间、溪旁极普通的小草,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传说古时候有两个秀才结伴进京赶考,一路上烈日炎炎、饥渴难当,其中一人突然鼻中出血不止,此时正在荒郊野外,无处找医生,更找不到药,这可怎么办呢?焦急之中忽然看见一只仙鹤从头上飞过,仙鹤口中还衔着一把草。两个秀才正无计可施,其中一个百无聊赖冲着仙鹤大喊一声:“仙鹤你停下来吧,带我们去找医生。”谁知仙鹤受到惊吓,口中衔的草落下来,那个流鼻血的秀才捡起来,塞在鼻中一些,顿感清凉,

关于中药的小故事

关于中药的小故事 以下是我从网上找到的一些关于一些中药的一些小故事,说明了这些中药的来历,和一些有关这些中药的一些介绍: 【薏苡】 有一味中药叫?薏苡?,与一个叫?薏苡明珠?的成语有关,这个成语是指无端受人诽谤而蒙冤的意思。它来自一段历史故事:东汉名将马援(伏波将军)领兵到南疆打仗,军中士卒病者甚多。当地民间有种用薏苡治瘴的方法,用后果然疗效显著。马援平定南疆凯旋归来时,带回几车薏苡药种。谁知马援死后,朝中有人诬告他带回来的几车薏苡,是搜刮来的大量明珠。这一事件,朝野都认为是一宗冤案,故把它说是?薏苡之谤?。白居易也曾写有?薏苡谗忧马伏波?之诗句。 薏苡作为一种中药,有其悠久的历史,早在《神农本草》中即有记载。薏苡是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其性味甘、淡、凉,入脾、肺、肾经。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等功用。 【白花蛇舌草】 从前,有一位名医,被邀去为一位重病人诊治。病人胸背憋痛,低热羁缠,咯吐秽脓,众医不效。名医诊病阅方,一时找不到恰当的治疗方法。疲乏间名医伏案小盹,忽见一位白衣女子飘然而至,说:?此君乃是大好人,乐善怀仁,惠及生物,见有捕蛇者,他即买下放生,先生务必精心施治,救他一命。?名医向白衣女讨教良方,白衣女说:?请随我来。?他随白衣女来到户外,白衣女却飘然而去,在白衣女所站的地方却有一条白花蛇,蛇舌伸吐处化作丛丛小草。正惊异间,名医被脚步声惊醒,原是病人家属来请先生用饭。名医说:?且慢,请随我来。?名医和病人家属来到户外,果见埂坎边长着许多梦中所见的那种开着小白花的纤纤小草。于是便采了些,嘱即煎服。病人服后果然觉得胸宽了许多。次日连服逾斤,病便痊愈。名医查遍当时的历代本草,也未查出这种小草属于何药。他感而吟诗:?白花蛇舌草纤纤,伏地盘桓农舍边,自古好心多善报,灵虫感德药流传。? 白花蛇舌草又叫蛇舌草、二叶(芊字去千加律)、竹叶菜、蛇利草。味微苦,甘,寒。入胃、大肠、小肠经,苦寒清热解毒,甘寒清利湿热,对痈肿、咽痛、蛇伤等有较强的解毒消痈作用。一般用于治疗疮毒、咽喉肿痛、肠痈腹痛、毒蛇咬伤,也用于热淋涩痛、小便不利,治疗毒蛇咬伤时,可取白花蛇舌草15克,白酒250克,煮沸3~5 分钟,去渣,口服2 /3(每日分2~3次服完),用1/3外敷伤口,敷药时先吸出伤口毒血,清洗消毒后用消毒棉垫覆盖包扎,然后用上述药酒浇湿敷料(以保持湿润为度)。若不能饮酒者,可用清水煮沸后再加入适量白酒,但以白酒煮为佳。 【浮小麦】 宋代太平兴国年间,京城名医王怀隐,有一天雨后放晴,便到后院查看晾晒的中药材,发现新购进一堆小麦,便问伙计:?这些又瘦又空的蛀小麦,何人送来??伙计回答:?是城南张大户送来的。?他正欲说什么,忽见来了一位急症病人,那病人的丈夫对王怀隐恳求

42个中药药名小故事

42个中药药名小故事 作者任之堂主人1 [ 麻黄]┃━━【小故事】有个挖药的老人,无儿无女,收了一个徒弟。谁想,这个徒弟很是狂妄,才学会一点皮毛,就看不起师傅了。有的时候,卖药的钱也不交给师傅,自己偷偷花掉。师傅伤透了心,就对徒弟说:“你翅膀硬了,另立门户吧。”徒弟倒满不在乎:“行啊!”师傅不放心地说:“不过,有一种药,你不能随便卖给人吃。”“什么药?”“无叶草。” “怎么啦?”“这种草的根和茎用处不同;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记住了吗?”“记住了。”“你背一遍。”徒弟张口就背了一遍,不过,他背时有口无心,压根儿也没用脑子想。从此,师徒分手,各自卖药。师傅不在眼前,徒弟的胆子更大了,虽然认识的药不多,却什么病都敢治。没过几天,就让他用无叶草治死了一个。死者家属哪肯善罢甘休,当时就抓住他去见县官。县官问道:“你是跟谁学的?”徒弟只好说出师傅的名字。县官命人把师傅找来,说:“你是怎么教的?让他把人治死了!”师傅说:“小人无罪。”“怎么能说你无罪?”“关于无叶草,我清清楚楚地教过他几句口诀。”县官听了,就问徒弟:“你还记得吗?背出来我听听。”徒弟背到:“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县官又问:“病人有汗无汗?”徒弟答道:“浑身出虚汗。”“你用

的什么药?”“无叶草的茎。”县官大怒:“简直是胡治!病人已出虚汗还用发汗的药,能不死人?”说罢,命人打了徒弟四十大板,判坐三年大狱。师傅没事,当堂释放。徒弟在狱中过了三年,这才变得老实了。他找到师傅认了错儿,表示痛改前非。师傅见他有了转变,这才把他留下,并向他传授医道。打这儿起,徒弟再用“无叶草”时就十分小心了。因为这种草给他闯过大祸惹过麻烦,就起名叫作“麻烦草”,后来又因为这草的根是黄色的,才又改叫“麻黄”。2 [ 紫苏]┃━━【小故事】九月九日重阳节,一群富家子弟在酒店里比赛吃螃蟹。一只只大螃蟹又多油又黄,他们越吃越香。吃空的蟹壳竟在桌上堆成了一座小塔。华佗带着徒弟,也到这儿来饮酒。他看到那伙少年象疯了似地比赛吃蟹,便好心地劝说道:“螃蟹性寒,不可多吃。年轻人,你们比赛吃螃蟹可没有好处。”少年们很不高兴:“我们吃的是自己花钱买的东西,谁听你的管教!”华佗说:“吃多了准会闹肚子,那时侯可有生命危险啊!”“去去去,别在这儿吓唬人!我们就是吃死了,又关你屁事!”这些醉醺醺的少年根本不听劝告,继续大吃大喝。有的还嚷道:“螃蟹是美味,谁听说过能吃死人?咱们放开肚子吃咱们的,馋死那个老头子!”华佗看他们闹得实在不象话,就对酒店老板说:“不能再卖给他们啦,会闹出人命的。”酒店老板正打算从那伙少年身上多赚些钱哩,哪里听得进华佗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

最近关于服用醋蛋液的反馈特别多,我选取一些进行了初步整理,发在这儿,也让更多的人看到实际效果,进行分享吧。 一是关于低血压的两则:一、广东揭阳博友云桂说“醋蛋液能治低血压,这可能是原来还没有发现的。我是今年七月份,看到你的博客中介绍醋蛋液的,于是我就开始服用,当时主要是想服用醋蛋液治疗腹泻。但没有想到的是,服用六个醋蛋液之后,不再泻了,我的低血压也恢复到正常值了!这是我个人的经验,反馈给你,以供你和你奶奶参考,也可以借贵博分享与各位网友。我过去一直是低血压,服了几个醋蛋液后,我的血压就变得正常了,我当时还没有将这两样联系起来,但后来一想,我半年多来,除了服用醋蛋液,并没有服用过其它的什么药啊。正好我有一个同事也是低血压,我就将这个消息告诉给她,她也服用了醋蛋液,而且为了慎重起见,在服用前也做了三次血压测量,低血压。服用之后又进行了测量,血压正常,她是服了四个之后测量的,到现在我和她的血压都保持正常,这个醋蛋液的确是太神奇了!感谢曾乐的介绍,你真是一个好人!” 还有一个黑龙江的网友说,鬼针草真的可以将低血压调到正常。她说“我原来低血压,长时间里,自觉头晕、头重脚轻、全身乏力、睡眠欠佳,干点儿活儿上喘,尤其是夏天上述症状加重。医生诊断我是原发性低血压,药用了不少,钱都白花了。自从用了鬼针草之后,半个月后,自觉全身有力,干活有劲头,头晕症状消失了,睡眠也好了,食欲增加了,血压恢复正常。” 二是关于盗汗的:博友良相先生说:“我妻子50来岁,在近两年里,不分白天黑夜,也不分春夏秋冬,每隔两三个小时就发生一次周身性出汗,尤其是在夜间,经常把被子都汗湿了。我和她俩都十分苦恼,去医院看,医生说是更年期综合症,没有什么药可治。也有冠心病,看到你介绍说醋蛋液可治冠心病后,我就让她服用醋蛋液,真没有想到,居然随便就把盗汗也给止住了!惊喜!真是惊喜!服用醋蛋液的第四个的时候,她就不再出盗汗了,她开始还不太习惯啊,怎么突然又不盗汗了呢?回忆起来,她只服用醋蛋液,其它的什么药也没有再服了。现在,她是睡眠好,不胸闷,走路不再脚下象踩棉花了。非常感谢!非常高兴!感谢奶奶!” 顺便说一下,凡是更年期综合症患者,服用醋蛋液,普遍反映效果良好,可以有效改善更年期综合症。 三是心脑血管病的。 一、醋蛋液可治脑血管梗塞:“我是个离休干部,因患有高血压,不慎摔了一跤后,得了脑血管梗塞,得病当时即住院服药治疗,但效果甚微。后回家休养,老伴听别人说你博客介绍了,服用醋蛋液对老人有很大的保健作用,我和老伴就都服上了。服用两个月后,我们感觉良好,现将效果告知你,希望让更多的人看到,有更多的人服用这种神仙药。第一,我原来不能单独走路,要人扶,但服用醋蛋液之后,慢慢好了起来,现在能单独走路了;第二,血压稳定了;第三,老伴的血压也稳定下来,失眠完全治好。” 二、服醋蛋液可治心绞痛:“我74岁,退休在家多年,冠心病缠身,尽管不断服药,且天天早上去山上锻炼,仍不断犯心绞痛,严重了就住一段时间医院,缓解了出院,这样折腾好多年了。今年开始服用醋蛋液,不仅不吃药了,而且病也不犯了,也能吃饭了,体质比以前好多了。还胖了一些,我很高兴,现在除了爬山锻炼外,还能帮助家里做不少家务活儿,浑身是劲儿。感谢醋蛋液,我要坚持服用,争取多活十几年。” 四是风湿骨痛的。“喝醋蛋液治好我的关节炎:我叫李建国,69岁,因患了关节炎,头痛,头晕,出冷汗等多种病,导致我正常的活动都不能参加,组织上让我提前退休,退休后,我到处治疗,只要有广告上说哪儿能治疗的,我都去试一下,几年下来,钱没少花,病依然如故。8月份开始服用醋蛋液,服完1个就有感觉,人舒服一些,不再那么疼痛,服完3个,就收到意外效果,一是下肢的疼痛消失,4个脚趾不再麻木,走起路来脚下像踩着软垫似的

中药小故事

中药小故事 车前草——相传,尧舜禹时期,江西雨水过多,而河流因泥沙淤阻,致使逐年发生水灾,使老百姓的水田被淹没,房屋被冲倒,无家可归。舜帝知情后,要禹派副手伯益前往江西治水。他们采用疏导法,疏通赣江,工程进展很快,不到一年就修到了吉安一带。当年夏天,因久旱无雨,天气炎热,工人们发昏发烧,小便短赤,病倒的人不计其数,大大地影响了工程的进展。 舜帝知道后,派禹带医师前往工地诊治仍无济于事,急得禹和伯益将军在帐蓬前来回踱步,坐立不安。一天,一位老大爷捧了一把草要见伯益将军和禹,禹命老大爷入帐,问其何事,老大爷说:“我是喂马的马夫,我观察到马群中有一些马匹撒尿清澈明亮,饮食很好。而有一些马匹却不吃不喝,撒尿短赤而少。原来那些饮食很好的马经常吃长在马车前面的这种草。我就扯了这种草喂那些生病的马,结果第二天这些病马全好了。我又试着用这种草熬成水给一些有病的工人喝,结果他们的病也好了。”禹和伯益听后十分高兴,于是命令手下都去扯这种草来治病,结果患病的士兵喝了这种草熬成的水后,不到两天就痊愈了。 因为马匹是在马车前面吃的这种草,所以就将这种草药命名为“车前草”。 断肠草——民间传说乾隆皇帝三下江南,微服察访,他为的是设法到海宁去看望一下自己的亲生父母且又避人耳目。一路上,众多大内高手在暗中保护,他昼行夜宿,鞍马劳顿,对人间旅途之苦颇有领略。 这一天,他来到了镇江。在一家客店投宿后,乾隆辗转不能入睡,身上感到奇痒难熬,他便披衣起床,去了一家草药铺,一中年人持烛为乾隆开了门。“恕小生深夜打扰,求先生配点草药。”年轻儒雅的乾隆像个富家公子一样上前行礼。“客官请坐,反正我还未就寝。”主人答。乾隆借着灯光一看,这位草药先生深夜还在抄写药书,可见是个勤奋之人。主人为乾隆沏上茶,两人便攀谈起来,无奈乾隆身上各处时有奇痒,忍不住要去抓挠,又怕失礼,于是将自己的病症先告诉了草药郎中。这郎中先生十分认真地检查后,告诉乾隆说:“你患的是疥癣,民间又叫疥癞疮,是皮肤病中的一种顽疾,能治,但需遵医嘱:用药后不能用手直接抓痒,更不能入口,因为此草药有剧毒。”“先生能告诉我此草药的名字吗?”乾隆好奇地问。“叫…断肠草?。相传当年神农尝百草,遇到了一种叶片相对而生的藤子,开着淡黄色小花。他摘了几片嫩叶放到口中品尝,刚嚼碎咽下,就毒性大发,还没来得及吃解毒药,神农的肠子已断成了一小段、一小段的。这种令神农断肠而死的藤子,就被人们称为…断肠草?。”郎中告诉这位好奇的年轻人。 乾隆的顽疾被治愈了,他重赏了这位郎中,又挥毫为其草药店写下了“神农百草堂”几个大字,自此,它便名振大江南北。

中医药专家妙手回春故事

---------------------------------------------------------------范文最新推荐------------------------------------------------------ 中医药专家妙手回春故事 近日,在山西省老年学学会召开的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笔者遇到了一位神奇的中医药专家以及被他亲手救下来的一位淋巴癌、鼻咽癌晚期患者。这位中医药专家名叫姚登贵,是山西贵辉医药科学研究院院长,老共产党员。也是饮食的养生专家。四十多年来,姚登贵院长以创新精神挖掘我国的中医药宝库,运用独特的“活血理气,攻坚磨积,调解循环”的治理治则,加上饮食调养的秘笈。已研制出近二十种纯中药药品和产品,成功医治了千千万万个顽固性便秘本文来源:文秘114 http://***、糖尿病、心脑血管病患者,结肠炎、慢性腹泻、脓血便患者和直肠癌、结肠癌、胃窦癌、乳腺癌等患者。从普通百姓到国家领导人,受益者不计其数,其中不少是大医院都治不了的疑难杂症,因此受到了广大患者的高度赞赏和热烈追捧。最近被姚院长挽救下来的癌症患者名叫王占明,是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公路段的一名职工,48岁,患淋巴癌和鼻咽癌已到晚期,形成全身多发性骨转移。妻子在情急之下四处打听,终于通过熟人于今年5月16日找到了姚登贵院长,恳求救她丈夫一命。经过姚院长的精心治疗,到笔者见到这位王占明时,仅仅过了二十多天时间,就已出现了奇迹:原先全身疼痛难忍现已基本消除;原先大便不下现已通畅;脖子和下巴处的几个淋巴肿块已基本萎缩;鼻咽干燥、肿疼不能喝水和吞咽食物的状况已基本消除。据原先见过王占明的人说,比起二十多天前的他,简直像换了一个人,不敢相认。与罗京相比,王占明同样是患 1 / 2

64味中药传说故事

六十四味中药传说故事 ●传说故事-白芨 在中草药中有一味叫“白芨”的止血良药,性味苦、甘涩、微寒。入肝、胃、肺经,功能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主治内外伤出血。不过,它最早的名字不是叫白芨,而是叫白根。至于为什么叫起白芨来,说起来还有一段故事呢。从前,在一个县衙大牢里,关押着不少犯人。看管他们的老狱卒,为人正派,心眼好,对犯人从来没有打骂过,还时常与犯人谈心,关心他们的生活疾苦。一天,一个叫白及的死囚忽然病危快要死了,老狱卒忙去禀告县官。县官听后微微一笑说:“再过一个月,白及就要砍头了,现在死了,也省了我们一刀!”老狱卒听了心想:虽说白及罪大该死,但没有到死期,有病还是要给看的。于是他瞒着县官,从外面请来一个郎中,到大牢里给白及治病,自己为他付的药费。没过几天,白及的病就好了,为此白及很受感动。一晃二十多天过去,白及的死期到了。白及告诉老狱卒说:“我七次犯重罪,屡遭刑讯拷问,使肺部受伤以至于呕血。多亏我有一秘方,皆靠此药止血恢复。方法是,只用白根为末,米汁调服,其效如神。”后来白及被砍头处死,其胸部被剖开后,看见肺部都有十余处伤的窍穴,都已经被填补起来,白根药的颜色也没有改变。老狱卒牢记此方。后转告其友张郎中,张郎中用此方救治一咳血不止的垂危病人,果然有效,一日即止血,挽救了性命。一天,张郎中问老狱卒这药叫什么名字,老狱卒因年老记性差,只记得是白及献的方,把白根药名忘掉了,就顺口说了一句:“白及!”就这样,白根从此就有了“白芨”这个名。 ●传说故事-白芍 《开元天宝遗事》中有个故事,后来经人渲染扩散,说的是芍药因姿色超群而险遭横祸,无论是功是过,她都难逃薄命的结局。 沉香亭,是唐明皇欢宴群臣,与杨氏姐妹纵情游乐的地方。不仅亭榭轩昂,而且终年花草树木非凡。圣上也常常诏命各地园丁到御花园种植,有成者赏,无功者罚。各地养花能手无不终日惴惴。 有个老者名叫宋单父,专养芍药,能将扬州芍药移植北方,色泽更鲜,花朵更大。宋单父也被召人宫中,在沉香亭畔种植芍药,有命须使牡丹开过芍药继之。白天有帝王嫔妃达官贵人游玩,老翁必须回避,只在三更之后才能耘植养护。宋单父日夜辛劳,有明月星辰冷露寒霜作证。可是偏这一年阴阳不和,暖气不动,到了开花季节偏不见蓓蕾萌发,圣上就要加罪了。芍药仙子们心地是极善良的,况且又夜夜得到宋单父的灌溉之恩,是一定要报答的,阳气不动而要呈芳艳必须要打破常规,于是众花仙议定,大家合力在一天内各开放一株一茎。于是,在次日清晨芍药忽然开放,每一枝头开放两朵,姿态各异,在朝露煦风中皆呈深红色,宫内喧然,明皇、贵妃、文武官员,皆来观赏。正在赞叹不已时,天已正午,芍药突然变得深碧色,如同碧玉般,众人大奇,观者愈多。待到暮色降临,一片片芍药花瓣皆呈深黄色。明月升起了,月光之下,花儿又变成粉白色。随着色泽的变化,香气也各异。时而幽香,时而浓郁,众人如醉如痴。众芍药仙子在一日之内呈芳,自然把沉香亭畔装点得胜过瑶池。众嫔妃在芍药仙子映衬下黯然失色,自然不爽。圣上见此情此景便又嗔怪起来,说定是花妖作怪,有意将芍药刈除并降罪宋单父。 众芍药仙子深感不平,不生蓓蕾有罪,各色呈芳更有罪,真是人间帝王的淫威胜过天上玉帝。为救宋单父,芍药仙子也顾不得理论功过是非了。 这一夜唐明皇与杨贵妃,醉卧华清宫。芍药仙子便连夜赴骊山开放。次日清晨明皇与贵妃宿酒初醒,更是惊异不止,便携手并肩同赏芍药。唐明皇本是风流天子,杨贵妃正是专宠得意之时。明皇便亲折一枝芍药送到贵妃面前,贵妃含笑嗅其香,观其艳。唐明皇见爱妃如此怡悦,便说:“不只是萱草能使人忘忧,芍药的花香色艳更能醒酒。” 自从唐明皇一句话以后,用芍药花香来醒酒的风气便风靡一时,朝野上下,凡有宴饮必定将

有关中医的传奇故事

有关中医的传奇故事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就收载了1892种,每种中药的治疗作用究竟 是怎样发现的,很难从文献中找出翔实的记载,而各种民间的传说却十分丰富。上古时期 把发现中药的功劳都记在神农的身上,神农之后就只能从传奇故事中去寻找根源了。从这 些传奇故事中,能知道药物用途的发展,多由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偶然发明而来,正如陶 弘景《名医别录》序例中所说“藕皮散血,起自庖人;牵牛逐水,近出野老”,而这些传 奇故事也就成为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有一篇“鹿衔草”,读起来很有意思,故事说关外的山中有很 多鹿,当地人常常头戴着鹿头藏在草中,并且拨动草丛发出声响,不一会儿,就引来鹿群,但是公鹿少母鹿多,公鹿轮流与母鹿交配,以致累的死了过去。这时母鹿四散走入山谷, 回来时都衔着一些草放在公鹿的口鼻旁边,公鹿经过草的香气一熏,很快就苏醒了。这时 伪装埋伏在草丛的人们立刻鸣锣放枪吓走鹿群,捡回放在那里的那些草,说这些草可以起 死回生。 还有一个与此类似的故事也很感人,古时候有一个将军带人打猎,一只小鹿被他们打 伤仓皇逃出丛林,在路边的庄稼地里遇见一位少妇,小鹿泪眼汪汪地注视着她,乞盼她能 救自己一条活命。这时打猎的人们已经追赶过来,少妇将小鹿藏在自己的裙子下面,终于 躲过了打猎者的追杀。过了几年,少妇生孩子难产,肚子痛了几天几夜没能产下婴儿,最 后痛得昏死过去。昏迷中的少妇,忽然听到了几声鹿鸣,声音似乎很熟悉,鹿的叫声唤醒 了她,发现一只鹿站在面前,嘴里还含着一把草,少妇喝下那束草煎成的汤,很快就分娩了,母子双双脱离了危险。鹿送来的那束草成了一味中草药,因为是鹿口中衔来的,人们 就叫它“鹿含草”。 我们无从考证这些故事的真实性,但“鹿含草”确确实实是一味中药,有的书上称其 为“鹿衔草”、“鹿蹄草”,具有祛风湿,补肾,止血的功效。清代吴其濬撰著的《植物 名实图考》中说:“鹿衔草,九江建昌山中有之。铺地生绿叶,紫背,面有白缕,略似蕺 菜而微长,根亦紫。土人用以浸酒,色如丹,治吐血,通经有效。” 还有一个关于中药仙鹤草的传奇故事,仙鹤草是一种生长在山边、林间、溪旁极普通 的小草,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传说古时候有两个秀才结伴进京赶考,一路上烈日炎炎、 饥渴难当,其中一人突然鼻中出血不止,此时正在荒郊野外,无处找医生,更找不到药, 这可怎么办呢?焦急之中忽然看见一只仙鹤从头上飞过,仙鹤口中还衔着一把草。两个秀 才正无计可施,其中一个百无聊赖冲着仙鹤大喊一声:“仙鹤你停下来吧,带我们去找医生。”谁知仙鹤受到惊吓,口中衔的草落下来,那个流鼻血的秀才捡起来,塞在鼻中一些,顿感清凉,又把剩下的草放在口中嚼起来,过了一会居然止住了鼻血。后来他们都考取了 功名,想起此事,就到处寻找这种草,经医生检验证明其确有止血的效能。因为最初是仙 鹤口中衔来的草,因此给它取名“仙鹤草”。

中药小故事

1 [ 麻黄]┃━━【小故事】 有个挖药的老人,无儿无女,收了一个徒弟。谁想,这个徒弟很是狂妄,才学会一点皮毛,就看不起师傅了。有的时候,卖药的钱也不交给师傅,自己偷偷花掉。师傅伤透了心,就对徒弟说: “你翅膀硬了,另立门户吧。” 徒弟倒满不在乎:“行啊!” 师傅不放心地说:“不过,有一种药,你不能随便卖给人吃。” “什么药” “无叶草。” “怎么啦” “这种草的根和茎用处不同;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记住了吗” “记住了。” “你背一遍。” 徒弟张口就背了一遍,不过,他背时有口无心,压根儿也没用脑子想。 从此,师徒分手,各自卖药。师傅不在眼前,徒弟的胆子更大了,虽然认识的药不多,却什么病都敢治。没过几天,就让他用无叶草治死了一个。死者家属哪肯善罢甘休,当时就抓住他去见县官。县官问道: “你是跟谁学的” 徒弟只好说出师傅的名字。县官命人把师傅找来,说:“你是怎么教的让他把人治死了!” 师傅说:“小人无罪。” “怎么能说你无罪” “关于无叶草,我清清楚楚地教过他几句口诀。” 县官听了,就问徒弟: “你还记得吗背出来我听听。”

徒弟背到:“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 县官又问:“病人有汗无汗” 徒弟答道:“浑身出虚汗。” “你用的什么药” “无叶草的茎。” 县官大怒:“简直是胡治!病人已出虚汗还用发汗的药,能不死人”说罢,命人打了徒弟四十大板,判坐三年大狱。师傅没事,当堂释放。 徒弟在狱中过了三年,这才变得老实了。他找到师傅认了错儿,表示痛改前非。师傅见他有了转变,这才把他留下,并向他传授医道。打这儿起,徒弟再用“无叶草”时就十分小心了。因为这种草给他闯过大祸惹过麻烦,就起名叫作“麻烦草”,后来又因为这草的根是黄色的,才又改叫“麻黄”。 2 [ 紫苏]┃━━【小故事】 九月九日重阳节,一群富家子弟在酒店里比赛吃螃蟹。一只只大螃蟹又多油又黄,他们越吃越香。吃空的蟹壳竟在桌上堆成了一座小塔。 华佗带着徒弟,也到这儿来饮酒。他看到那伙少年象疯了似地比赛吃蟹,便好心地劝说道: “螃蟹性寒,不可多吃。年轻人,你们比赛吃螃蟹可没有好处。” 少年们很不高兴:“我们吃的是自己花钱买的东西,谁听你的管教!” 华佗说:“吃多了准会闹肚子,那时侯可有生命危险啊!” “去去去,别在这儿吓唬人!我们就是吃死了,又关你屁事!”

古代中医治病的小故事

古代中医治病的小故事 导读: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古代中医治病的小故事 李时珍是明朝著名的神医,经常免费给穷人看病赠药。老百姓都很尊敬他,许多病人千里迢迢慕名而来,找他看病。 一天,李时珍出诊回家,刚到家门口,就看见一个衣衫破烂的中年男子躺在地上,不住呻吟,旁边坐着个面容憔悴的妇女。 “大嫂,你们怎么了?为什么在这里哭呢?有什么难处和我讲讲吧,说不定我能帮上你们的忙呢。”李时珍轻轻扶起了妇女,和蔼地问道。 “您是?”妇女迟疑地问。 “在下李时珍。” “先生……”妇女抹着眼泪,“他这怪病得了好久了,不知看了多少大夫,吃了多少药,总不见好。都说您是神医,不知道您有没有法子。” “您放心,只要能帮上忙,我一定尽力而为。来来来,先来家里坐,等我仔细看看你丈夫的病症。”李时珍搀起男人,想要领进家里。 “俺们没钱,为了给丈夫看病,家里的钱都花光了,不瞒您说,

俺们是一路乞讨过来的。”妇女支吾着说。 “诊金的问题你不必担心,先进来再说。”李时珍眼睛里充满了关切。 妇女连连道谢:“谢谢李大夫,谢谢李大夫!” 夫妇二人跟随李时珍进了李家,李时珍立刻叫徒弟拿来饭菜给夫妇二人充饥。 李时珍上下打量了男子一番,将手搭在男子脉搏上,拈着胡须暗暗沉吟:“从面相和脉象来看,不像病势沉重之人啊,病根究竟在哪里呢?”他问道:“大嫂,大哥的病什么时候患上的?有什么症状啊?” “几年前,有一天,他从田里干活回来,在屋子里吃晚饭,房檐上一只小壁虎掉到汤碗里,他不小心喝了下去。后来听村里老人说壁虎有毒,他老觉得心口有块石头堵着,以后吃饭越来越少,慢慢连话也不能说了。”女人一边说,一边心疼地望着男人。 “哦,原来如此。”李时珍点点头。随即他心头一亮,笑着对妇女说:“大嫂,你先和大哥休息一下,我去去就来。” 不一会儿,李时珍出来了,手里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药汤,对妇女说:“让大哥趁热把这碗药喝了吧。” 妇女小心翼翼接过药碗,把药汤送到丈夫口边,让他一口气把药喝掉。 过了半个时辰,男人突然脸色一变,呕吐起来。妇女大惊失色,李时珍叫徒弟拿来一只铺着黄土的.大瓦盆,放在男人脚下,把呕吐

我学中医的经历

我学中医的经历(一) 我学中医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师郝先生学习传统中医;第二阶段是上中医学院学习中医和现代医学;第三阶段是闭门自修领悟中医精髓。我把学习中医的经过写出来,给后学的杏林同行们一点经验和启示,少走一点弯路以发扬中华文化的瑰宝造福于人类。 一、缘分 我能拜一位睿智、严慈的中医郝梦侯先生为师,真是三生有幸。1967年我因腰部疾患从河北省饶阳县回到家里,时年19岁,正是懵懂的时候,为了打磨时光与朋友学过二胡、习字。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操持家务,因腰疾不好,时而困扰我活动不顺。通过我弟弟的同学结识郝先生的三子郝孝彭,由孝彭带领见到郝梦侯先生求医。初见郝先生是一位衣着朴素,端庄、慈祥的老人。他留着黑白相间的八字胡,额头特别的宽大,很像画中的寿星老。腰疾在郝先生的精心救治后很快痊愈。 我的父母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了冲击,每次诊完病后都留下来与郝先生说一会话,我把当时的苦恼、无助、诉说给这样一位慈祥的老人。郝先生也受到了冲击,但他一生中经历过大风大浪,所以能坦然处之。每每从郝先生家中出来沉重的心情就会减轻许多。我知道郝先生喜欢喝茶,为了感谢郝先生,给郝先生买一点高级茶叶末,给郝先生送去却被郝先生狠狠训了一顿。因为郝先生知道我父母受冲击,工资只发生活费,我下面还有弟妹要生活,这次我才见到郝先生严厉的一面和他坦荡博大的心怀。我流泪了,郝先生这 次也知道我感恩的心思,反而对我感情更加深了。 郝先生膝下一女三子,大姐在保定工作,三个儿子响应党的号召到农村插队,家中就剩二老。所以我无事就去郝先生家间或帮助做点事,更主要是听郝先生讲过去的事,后来我父母和姑母、表姐都成了郝先生的患者和朋友。郝先生也知道了我祖父、三姑、四姑都是从事医疗工作的。孝彬、孝彭比我年轻几岁,我与孝彬、孝彭以及他们的同学们一起玩,我对琐事从不记较,郝先生也认为我人还厚道。 我不喜欢下象棋和围棋等棋类甚得郝先生赞许。据郝先生后来告诉我,下棋是千方百计将对方置于死地,而行医者是千方百计救人的疾苦,道不同不相与谋,热衷下棋的人是学不好中医的。 二、拜师 当时郝先生年岁已高,想把自己从16岁开始读医书积累的经验留下来。郝先生的朋友原河北大学数学系的于振善教授根据自己的经历向郝先生建议:培养一个好的中医很难,能否选择两个资质不错的学生,一位按现行的教学方法,先学中医经典,有理论然后再教临床;另一位学生先讲临床,就是什麽病,怎样诊断,用什麽方法,怎样变化,学会了看病再教经典。经典的内容就不再艰涩难懂。我有幸被郝先生选中 先教临床,又选了一位66届高三的女生讲经典。 授徒贻始,郝先生很郑重地把我母亲请去,告知此事,我母亲也正为我在家里无事可做而忧虑,把我交给郝先生,求之不得。母亲让我下跪拜师,当初正值文化大革命,郝先生不让,鞠躬就算拜师了。这 三个拜师头还是在郝先生仙逝时才算还了心愿。 开始讲课时郝先生非常郑重地讲了三件事。第一件,自己年事已高,说不定哪天自己一生的心血就顺火化厂的烟筒漂走了,要我抓紧好好地认真学习。第二件,古人曾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中医是三

《中医也疯狂》中医方面的两个小故事。

《中医也疯狂》中医方面的两个小故事。 编剧:易峰,汤川安,韩玉强 演员:易峰饰姜半夏(第一幕) 饰陈皮妻(第二幕) 韩玉强饰陈皮 刘西强饰姜半夏(第二幕)第一幕 姜半夏(以下简称姜):各位看官,晚上好!您咨询我是谁?先自我介绍一下,在下姓姜,名半夏,祖居常山,在生地行医,至今已整整三七--二十一年了,三年前我与前妻金银花离异,当时痛苦的就像是胸中怀着酸枣仁,口里吞黄连,喉头塞桔梗呀!自那未来我再也没有续断过,至今独活。只是也没什么,男人嘛,就应该对自己狠一点,喝酒就喝五加皮!只惋惜苦了咱们的孩子决明子了,因为我平时比较忙,只好把他寄居在他爷爷白头翁家里,我们附子可谓是聚少离多呀!尽管生活比较清苦,但常言道医者父母心,救死扶伤为欢乐之本,我把每一具病人当作自己的亲生川芎和熟地,每治好一具病人,我就感受自己像威灵仙一样神通广阔,别管是砂仁,杏仁,桃仁,依然郁李仁和栝楼仁,基本上我的病人,我都会细辛地医治好每一具病人。这别,我今天晚上就要见一具病人,约好在新街口的仲景茶楼见面,因为我俩素未谋面,因此约定了一套暗号,以防到时候认错人了。哟,时刻未到,我先gprs 上个先!(退至一角手机上)。 (姜作抬头状,言道“仲景茶楼到了。”左右张望,此时陈皮手捂着裆部,脸带痛苦状上) 两人走近,并侧身绕行,双目对视。 姜:六味地黄丸!(做六指怪状) 陈皮:人参白虎汤!(为虎扑状,两手做爪,目露凶光) 姜:莫吵、莫吵!中西医结合疗效好! 陈皮:非也、非也!中医西化前途渺! 姜:脸如何红了? 陈皮:阴虚内热 姜:如何又黄了? 陈皮:失血过多 (陈皮趋步向前,握姜双手,目光殷切。) 陈皮:您算是中医大闻名的姜半夏教授吧! 姜:在下正是姜半夏!您算是陈皮先生吧?请!咱们进茶楼细谈。 (二人进入仲景茶楼,分头坐下。) 姜:陈先生是哪里人呀? 陈皮:(转较浓厚山东口音)俺是山东的! 姜:(微笑)山东人长得像你这么帅的还真是少见哪! (姜稍审视陈皮) 陈:(憨笑)我朋友们都说俺是历代丐帮帮主中最英俊潇洒得! 姜:小便别通?

我与中医药的故事

我与中医药的故事 在我很小的时候,姥姥经常生病,家里总是弥漫着一种呛呛的味道,虽然很难闻,但是每次都能治好姥姥的病,从此,我便对这神秘而又神奇的中医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他对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医学根植于华夏文明,其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早在太古时期,人们为了将已知的药物知识和治疗经验保存下来,在师传口授中,前人为加深后人的印象,不只单一传授药物的性能,而且连同药物的发现过程和有关经历也一并讲述出来,有时甚至通过艺术想象和虚构,加入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给中医药抹上一层优美神秘的色彩,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中华医药故事。这些故事中,有药名的传说,有药名谜语,有药名联话,有药名散文......这些故事与中医药密切相连,生动的体现了中医药灿烂辉煌的文化特色。 我在《红楼梦》中也看见的很多关于中医药的片段,《红楼梦》很强调用食疗的方法来治病健身,例如第四十二回御医王济仁为贾母诊病,也说:“太夫人并无别症,偶感一点风凉,究竟不用吃药,不过略清淡些,暖着一点儿,就好了。”同一回写王济仁为凤姐的女儿大姐儿诊病,同样劝她:“只是要清清净净的饿两顿就好了。”贾府里的人生病,也常用清淡的饮食如米汤、稀粥来调理,书中写到的粥有六、七种之多,如“碧粳粥”、“枣儿熬的粳米粥”等。书中还写到了多

种药食同用的保健食品,如合欢浸的酒、玫瑰露、茯苓霜等,尤其推崇燕窝,多处写到燕窝的吃法和功用,例如第四十五回写黛玉不思饮食时,宝钗向她推荐吃燕窝粥:“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对于外感病邪的预防,《红楼梦》也作了大量的描写。第五十八回写宝玉病后出门看众婆子料理园子,史湘云看到了说:“这里有风,石头上又冷,坐坐去罢。”这是写避风邪。第六十二回史湘云喝醉酒后睡在石板凳上,众人看见推醒她说:“快醒醒儿,吃饭去,这潮凳上还睡出病来呢”这是讲要避湿气。第五十一回写晴雯病倒在怡红院中,老女佣传王熙风的话说;“两剂药好了便罢,若不好时,还是出去为是。如今的时气不好,沾染了别人事小,姑娘们的身子要紧。”这是说要防止传染病。等等,大家有兴趣可以多研究一下《红楼梦》,有很多中医片段。 现在电视上有很多关于养生的节目,我经常看北京电视台的一个养生节目,有很多小药方可以在家就能用,讲的一些穴位治病我也很感兴趣,养生节目的发展也让中医药在大众中有所普及,我对中医药感到无比骄傲,为我们祖先的智慧感到无比自豪。

最新中药小故事

1 [ 麻黄 ]┃━━【小故事】 有个挖药的老人,无儿无女,收了一个徒弟。谁想,这个徒弟很是狂妄,才学会一点皮毛,就看不起师傅了。有的时候,卖药的钱也不交给师傅,自己偷偷花掉。师傅伤透了心,就对徒弟说: “你翅膀硬了,另立门户吧。” 徒弟倒满不在乎:“行啊!” 师傅不放心地说:“不过,有一种药,你不能随便卖给人吃。” “什么药?” “无叶草。” “怎么啦?” “这种草的根和茎用处不同;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记住了吗?” “记住了。” “你背一遍。” 徒弟张口就背了一遍,不过,他背时有口无心,压根儿也没用脑子想。 从此,师徒分手,各自卖药。师傅不在眼前,徒弟的胆子更大了,虽然认识的药不多,却什么病都敢治。没过几天,就让他用无叶草治死了一个。死者家属哪肯善罢甘休,当时就抓住他去见县官。县官问道: “你是跟谁学的?”

徒弟只好说出师傅的名字。县官命人把师傅找来,说:“你是怎么教的?让他把人治死了!” 师傅说:“小人无罪。” “怎么能说你无罪?” “关于无叶草,我清清楚楚地教过他几句口诀。” 县官听了,就问徒弟: “你还记得吗?背出来我听听。” 徒弟背到:“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 县官又问:“病人有汗无汗?” 徒弟答道:“浑身出虚汗。” “你用的什么药?” “无叶草的茎。” 县官大怒:“简直是胡治!病人已出虚汗还用发汗的药,能不死人?”说罢,命人打了徒弟四十大板,判坐三年大狱。师傅没事,当堂释放。 徒弟在狱中过了三年,这才变得老实了。他找到师傅认了错儿,表示痛改前非。师傅见他有了转变,这才把他留下,并向他传授医道。打这儿起,徒弟再用“无叶草”时就十分小心了。因为这种草给他闯过大祸惹过麻烦,就起名叫作“麻烦草”,后来又因为这草的根是黄色的,才又改叫“麻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