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1)

课时作业(1)
课时作业(1)

课时作业(十一)

1.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1=2,a 2+a 3=13,则a 4+a 5+a 6等于( ) A .40 B .42 C .43 D .45

答案 B

解析 ∵a 2+a 3=13,∴2a 1+3d =13.∵a 1=2,∴d =3. 而a 4+a 5+a 6=3a 5=3(a 1+4d )=42.

2.在等差数列-5,-312,-2,-1

2,…中,每相邻两项之间插入一个数,使之组成一个新的等差数列,则新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

A .an =34n -23

4 B .an =-5-3

2(n -1) C .an =-5-3

4(n -1) D .an =5

4n 2-3n

答案 A

解析 首项为-5,公差为-312+5

2=3

4, ∴an =-5+(n -1)·34=34n -23

4.

3.若a ,b ,c 成等差数列,则二次函数y =ax 2+2bx +c 的图像与x 轴交点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1或2

答案 D

解析 ∵a 、b 、c 成等差,∴2b =a +c . ∴Δ=(2b )2-4ac =(a +c )2-4ac =(a -c )2≥0.

4.数列{an }中,a 1=15,3an +1=3an -2,那么该数列中相邻两项的乘积为负数的是( )

A .a 21和a 22

B .a 22和a 23

C .a 23和a 24

D .a 24和a 25

答案 C

解析 由3an +1=3an -2可知{an }为等差数列,又a 1=15, ∴an =15+(n -1)·(-23)=-23n +473=47-2n

3. 令an ·an +1<0,即47-2n 3·47-2(n +1)3<0. 可得452

2.又n ∈N *,

∴n =23.(或由a n >0,得n ≤23,∴a 23>0,a 24<0)

5.(2013·辽宁)下面是关于公差d >0的等差数列{a n }的四个命题: p 1:数列{a n }是递增数列; p 2:数列{na n }是递增数列; p 3:数列{a n

n }是递增数列; p 4:数列{a n +3nd }是递增数列. 其中的真命题为( ) A .p 1,p 2 B .p 3,p 4 C .p 2,p 3 D .p 1,p 4

答案 D

解析 如数列为{-2,-1,0,1,…},则1×a 1=2×a 2,故p 2是假命题;如数列为{1,2,3,…},则a n

n =1,故p 3是假命题,故选D 项.

6.(2013·广东)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3+a 8=10,则3a 5+a 7=________. 答案 20

解析 因为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

所以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得a 3+a 8=a 5+a 6=a 4+a 7=10. 所以3a 5+a 7=a 5+2a 5+a 7=a 5+a 4+a 6+a 7=2×10=20.

7.(2012·广东)已知递增的等差数列{a n }满足a 1=1,a 3=a 22-4,则a n =

________.

答案 2n -1

解析 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d >0).

由a 3=a 22-4,得a 1+2d =(a 1+d )2-4,即1+2d =(1+d )2-4,d 2=4.又{a n }

是递增数列,∴d =2.

∴a n =a 1+(n -1)d =1+(n -1)·2=2n -1.

8.在200到600之间,被5除余2的整数有______个. 答案 80

解析 由200≤5n +2≤600,得39.6≤n ≤119.6. ∴(119-40)+1=80.

9.已知数列{an }中,a 3=2,a 7=1,又数列{1an +1}为等差数列,则an =

________.

答案 19-n n +5

解析 ∵1

a 7+1=1

a 3+1

+4d ,∴d =1

24.

∴1

a n +1=1

a 3+1+(n -3)d =n +524,∴a n =19-n

n +5. 10.将等差数列2,7,12,17,22,…中的数按顺序抄写在本子上,见下表,若每行可写12个数,每页共15行,则数1 997应抄在第________页第________行第________个位置上.

答案 解析 an =5n -3,由5n -3=1 997,得n =400. 每页共12×15=180个数,360<400<540. 又400-360=40=3×12+4,

∴1 997应抄在第3页,第4行第4个位置上.

11.数列{an }满足a 2n +1=a 2n +4,且a 1=1,an >0,则an =____________. 答案

4n -3

12.在等差数列{a n }中,a 3+a 4+a 5=84,a 9=73.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解析 因为{a n }是一个等差数列, 所以a 3+a 4+a 5=3a 4=84,a 4=28. 设数列{a n }的公差为d ,

则5d =a 9-a 4=73-28=45,故d =9. 由a 4=a 1+3d ,得28=a 1+3×9,即a 1=1. 所以a n =a 1+(n -1)d =1+9(n -1)=9n -8(n ∈N *).

13.设数列{an }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且a 20=22,|a 11|=|a 51|,求an .

解析 设公差为d ,∵a 20=22,|a 11|=|a 51|, ∴|22-9d |=|22+31d |. ∵d ≠0,∴22-9d =-22-31d . ∴d =-2,∴a 1=22-19×(-2)=60. ∴an =-2n +62.

14.已知函数f (x )=3x

x +3,数列{x n }的通项由x n =f (x n -1)(n ≥2,且n ∈N *)确定.

(1)求证:{1

x n

}是等差数列;

(2)当x 1=1

2时,求x 100. 解析 (1)x n =f (x n -1)=

3x n -1

x n -1+3(n ≥2,n ∈N *),

所以1x n =x n -1+33x n -1=13+1x n -1,

1x n -1x n -1=13

(n ≥2,n ∈N *). 所以{1

x n

}是等差数列.

(2)由(1)知{1x n

}的公差为13.又因为x 1=1

2,

所以1x n =1x 1+(n -1)×13,1x 100=2+(100-1)×13=35.所以x 100=135.

15.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4,a n =4-4

a n -1(n >1),记

b n =1a n -2.

(1)求证:数列{b n }是等差数列; (2)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解析 (1)证明 ∵b n +1-b n =1a n +1-2-1

a n -2

=1(4-4

a n )-2-1a n -2=a n 2(a n -2)-1a n -2

=a n -2

2(a n -2)=1

2, 又∵b 1=1

a 1-2

=1

2,

∴数列{b n }是首项为12,公差为1

2的等差数列. (2)由(1)知b n =12+(n -1)×12=1

2n , ∵b n =1

a n -2

,∴a n =1b n +2=2

n +2.

排列组合课时作业1(含答案) (1)

课时作业(一) 1.衡水二中高一年级共8个班,高二年级共6个班,从中选一个班级担任学校星期一早晨升旗任务,共有的安排方法种数是() A.8B.6 C.14 D.48 答案 C 解析一共有14个班,从中选1个,∴共有14种. 2.教学大楼共有四层,每层都有东西两个楼梯,由一层到四层共有的走法种数是() A.32B.23 C.42D.24 答案 B 解析由一层到二层有2种选择,二层到三层有2种选择,三层到四层有2种选择,∴23=8. 3.小冉有3条不同款式的裙子,5双不同款式的靴子,某日她要去参加聚会,若穿裙子和靴子,则不同的穿着搭配方式的种数为() A.7种B.8种 C.15种D.125种 答案 C 解析不同的穿着搭配方式分两步完成,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知共有3×5=15种,故选C. 4.有7名女同学和9名男同学,组成班级乒乓球混合双打代表队,共可组成() A.7队B.8队

C.15队D.63队 答案 D 解析第一步选男同学,有9种选法;第二步选女同学有7种选法,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可得共有7×9=63(种)组成方式.5.如果把两条异面直线看成“一对”,那么六棱锥的棱所在的12条直线中,异面直线共有() A.12对B.24对 C.36对D.48对 答案 B 解析 把六棱锥所有棱分成三类:第1类:底面上的六条棱所在的直线共面,故每两条之间不能构成异面直线. 第2类:六条侧棱所在的直线共点,故每两条之间也不能构成异面直线. 第3类:结合右图可知,只有底面棱中1条棱所在直线与和它不相交的4条侧棱所在的4条直线中1条才能构成一对异面直线,再由分步计数原理得,可构成异面直线6×4=24(对). 6.某运动会组委会派小张、小赵、小李、小罗,四人从事翻译、导游、礼仪、司机四项不同工作,若其中小张只能从事前两项工作,其余3人均能从事这四项工作,则不同的选派方案共有() A.12种B.36种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0短文三篇新人教版必修4

课时作业10 短文三篇 [基础演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短暂.(zàn) 垂暮.(mò)丰盈.(yíng)症.(zhēng)结 B.囊.(náng)括苇.(wéi)草钻.(zuān)探悄.(qiǎo)然 C.手帕.(pà) 牲.(shēng)畜蒙.(méng)混拮据.(jū) D.器皿.(mǐn) 平衡.(héng) 漂.(piǎo)白遂.(suí)意 解析:A项,“暮”读音为“mù”;B项,“苇”读音为“wěi”;D项,“遂”读音为“suì”。 答案:C 2.下列各组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赋予畜牲躁动风和日丽 B.领略脆弱丰盈有张有弛 C.厚赐囊括阐释枯燥无味 D.称诵追溯垂暮稍纵即逝 解析:“称诵”应为“称颂”。 答案:D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度”,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美好的时光。 ②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 ③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 A.领略如果仍然 B.领会如果依然 C.领略虽然依然 D.领会虽然仍然 解析:“风和日丽”的“美好的时光”自然要用“领略”,排除B、D两项;②的句间关系是假设,排除C项。 答案:A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然而,我不能想像人没有思想,那就成了一块顽石和.一头畜生了。

B.尤其 ..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 C.我爱魂牵梦绕的故乡,不仅爱父老乡亲之间那种浓浓的亲情,而且也爱她的贫困, 或者 ..还爱她的不幸。 D.他的记忆力是那样惊人,以致 ..连童年时与好友杨晨初次交往的细节都说得一清二楚。 解析:A项中“和”表并列关系,当为“或者”;C项中当用表递进的“甚至”或“甚或”等;D项中“以致”与“以至”基本用法相同,但前者多用于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的结果。 答案:B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你们对此人一无所知 ....。 ....,但我们对他的底细一目了然 B.下乡前两天,党委又组织我们学习党的有关文件,使大家明确党的农业政策,做到 胸有成竹 ....。 C.我们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天上翻云覆雨 ....,让自然听我们使唤。 D.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反走私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 解析:A项中“一无所知”正确,“一目了然”是“一眼就可看清楚”,应改为“了如指掌”;B项“胸有成竹”是“做事之前已经有了通盘的考虑”,从句意看,应该改为“心中有数”;C项“翻云覆雨”是“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与句意不合。 答案:D 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某市最近出台并实施了“交通事故现场快速处置法”,大大缓解了事故现场对道路通行的影响和拥堵,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B.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要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有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C.在生活中,懊悔不仅能消耗我们的精神,磨灭我们的意志,而且也能促使我们反思,帮助我们总结。 D.为完成2006年世界锦标赛和亚运会的比赛任务,积极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经国家女排队委会研究,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在湖南郴州体育训练基地组织国家女排集训。 解析:A项搭配不当,“缓解”与“影响”动宾搭配不当;B项句式杂糅,删掉“要养成”、两个“具有”即可;C项关联词语使用错误,“不仅”改为“既”,删掉“而且”。 答案:D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废墟是课本,;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

《分物游戏》说课稿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数学《分物游戏》 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张金娣,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一课时《分物游戏》。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学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法的初步认识在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比较难的教学内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除法是比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其意义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要突破学习除法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平均分的具体意义。 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喜欢游戏活动,且在生活中有一定的分物经验,对平均分有初步的感知,能够通过动手操作对物品进行平均分。但二年级孩子在动手操作中,目的性不够明确,操作有困难,而且还不能完全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这就需要老师做出正确的引导和评价。 二、说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尽力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 2、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用图示或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 3、经历与同学讨论、交流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感受平均分的过程。 难点:经历多种分法把实物进行平均分,并会用图示和自己的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三、说教学方法 教法:本节课用故事情境法、激励法、多媒体辅助法、开放式教学法,充分让学生在问题情景的教学过程中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观察、讨论形成知识框架,从而理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1课时看日历》精品教案

第七单元年、月、日 教材分析 “年、月、日”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时、分、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教材安排填写记录表的方式,让学生积累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已有的规律。以及24时计时法及24时计时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1课时看日历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67~6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并产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 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时间单位呢?(时、分、秒)时、分、秒是表示时间较短的单位,那么表示时间较长的单位有哪些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表示时间较长的单位年、月、日。(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提问:先让学生说说对于“年、月、日”都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有意义的日子? 1.合作探究,认识大月、小月。 (1)课件显示附页1,让学生把2013~2016年各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 月份 1 2 3 4 6 7 8 9 10 11 12 2013年

A. 师: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1:一年有12个月。 生2:每年的1、3、5、7、8、10、12月都有31天。 生3:4、6、9、11月都有30天。 生4:有的年份 2月是28天,有的是29天。 B.师说明:我们把每个月的天数是31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大月,把每个月的天数是30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小月。 (2)探究记忆大月、小月天数的方法。 师: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大月、小月的天数呢? 课件显示: 学习拳头记忆法。 歌诀记忆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12月),三十一天都不差; 四六九冬(11月)三十日; 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 2.合作探究,认识平年、闰年。 (1)我们通过观察,知道2月是个特殊月,有时有28天,有时有29天,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研究它。请查阅2009~2016年2月份的天数,在表格中填写出来。 (3)讨论后交流。 生:每4年里就有一年的二月是29天。 (4)验证:为什么每4年里就有一年的二月是29天呢?请阅读教材第69页“你知道吗”。 提问:从刚才的小知识里,你学到了什么? 3.理解运用。 (1)师:请大家判断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

《看日历》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看日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67页《看日历》。 教材分析: 《看日历》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的范畴,这节课之后安排学习《认识平年和闰年》和《认识24时记时法》。与时、分、秒相比,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所以教科书为学生设计了自主学习和自主建构的学习过程,从回顾入手展开学习活动,通过填表、整理、思考,发现规律,让有关年、月、日之间的知识,更加系统地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 学生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日历方面的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有自主观察、探究日历,发现时间规律的基础,但是他们获得的知识不是特别的系统,甚至个别地方可能不一定准确,也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2、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知道大月、小月的月份。 教学难点: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发现规律。 教学准备:2019年的年历卡片、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导入课题。

猜谜语: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年底只剩一张皮。(打一物)日历。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看日历。板书课题:看日历 二、探究新知 1、找一找说一说 (1)找一找今天的日期,并说一说是怎么找的 (2)师: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回答。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地板书。 (2)提出质疑 师: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们知道得还真多。那么,关于“年、月、日”,你还有什么疑问? 学生质疑。 2、看日历填表 小组合作填表, 观察附页1,把2013~2014年各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 学生观察并填表,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填完后,指名口述,教师在课件上填写各月份的天数,完成表格。 (4)你发现了什么? 仔细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同桌同学交流交流。 学生可能会发现有的月份是31天,有的是30天,而2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 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汇报,老师利用课件演示,并完成板书。

一年级语文上册1-13课课时作业

一年级上学期一日一练 1、人有两个宝 一、数一数,填一填。 才鸟手太四工个用 二、比一比,再组词。 人上木 大工水 四、看拼音写词语。 ɡōnɡ ren sìɡe dà shǒu r?n cái y?nɡ shǒu tài xiǎo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 r?n yǒu liǎnɡɡe bǎo 人有两个宝, shuānɡ?ǎo 双和脑。 shuānɡì zu? 双会做, nǎo huì sī kǎo 脑会思考。 nǎo 脑, cái n?nɡ yǒu chuànɡ zào 才能有创造。 内容:2、升国旗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括号里打“√”。 您(nín lín )敬(jìn jìnɡ)礼(lǐ nǐ)国(ɡúɡu?)升(shēn shēnɡ)歌(ɡōu ɡē)二、看拼音写词语。 shànɡ shēnɡ lì zhanɡ xiànɡ shànɡ

wǒ men zhōnɡɡu? wǔ xīnɡ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五星红旗,的国旗,国歌声,高高 ,您敬礼。内容:3、采莲 一、把音节补充完整。 c ì j j k l 采戏江间可莲 二、看拼音写词语。 jiānɡ nán xiǎo yú xī běi 子以 三、比一比,再组词。 早四 叶西

四、照样子,做一做。 例:+ 门→(们) + 工→日 + 十→ 口 + 十→丁 + 口→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 采莲,莲何田田! 戏莲叶间:戏莲叶东, 戏莲叶,戏莲叶, 戏莲叶。 内容:4、我从中国来 一、按要求分类。 yinɡ niɑo fenɡ huɑɡou zi shɑnɡ yuɑn biɑn honɡ 整体认读音节 两拼音节

Unit 10 课时作业

( )1.If you _____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 A. will go B. went C. go D. going ( )2.I ____ her the answer if she ____me. A. can tell, will ask B. will tell, will ask C. would tell, ask D. will tell, asks ( )3. –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 --We’ll go to the library tomorrow if it ___. A. isn’t rain B. rain C. won’t rain D. doesn’t rain ( )4. What will you do if you _____ to th e old folk’s home visit? A. go B. went C.going D. will go ( )5. If I eat ____ food, I’ll be very fat. A. too many B. many too C. too much D. much too ( )6. I’ll give the book to him if he ___ here next Sunday. A. will come B. comes C. is coming D. came ( )7. There ____an English film in our school tomorrow. A. is going to have B. will have C. is going to be D. has ( )8. We’ll go to the Great Wall ________ it doesn’t rain this Saturday. A. when B. if C. until D. because ( )9. Don’t ________ sportswear to the party. A. put on B. wear C. wearing D. dress ( )10. I’m going to ________ time with my parents this vacation. A. take B. have C. spend D. go ( )11. Jim asked me ________ him with his English. A. help B. helping C. helped D. to help ( )12. —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 — ________. A. Nothing much B. Much nothing C. Not anything D. No thing ( )13. They didn’t go to bed ________ they finished their home work. A. until B. because C. when D. if ( )14. The teacher told her students ________ so late on weekends. A. not get up B. don’t get up C. to not get up D. not to get up ( )15. —I don’t know if my mother ________ tomorrow. — If she ________, I’ll meet her at the train station. A. will come; comes B. comes; will come C. will come; will come D. comes; comes 二、根据句意及首字母写出恰当的单词: 1. If I go to the party in a t _________ , it will be too expensive . 2. My parents o _______________ a big birthday party for me last year . 3. Kate looks so u ________-. Nobody knows what happened . 4. Everyone is looking forward to holding the sports m ________ next Tuesday . 5. I don’t know what to do about my family problem .Can you give me some a ____________ ?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时作业1.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1.(2012·枣庄市高一期末考试)某有机物叫苯酚。其试剂瓶上有如下标识: 上述标识的含义是( ) A.自燃物品、氧化剂B.腐蚀品、有毒

C.爆炸品、腐蚀品D.氧化剂、有毒 【解析】苯酚有关的标识分别为腐蚀品和有毒物质。 【答案】 B 2.下列实验操作中,主要不是从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 A.酒精灯在不使用时,必须盖上灯帽 B.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外壁干燥后再加热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约45°角),外壁干燥后再加热 D.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热氧化铜 【解析】酒精灯在不使用时必须盖上灯帽,主要是为了避免因酒精的挥发而使下次使用时不能点燃的情况。 【答案】 A 3.为了列车客运安全,下列药品:①NH 4NO 3 ②(NH 4 ) 2 SO 4 ③KCl ④油漆⑤汽油⑥过磷酸钙⑦MgO,从化学性质判断,由于易燃易爆而不能带上列车的是( ) A.③④⑤⑥⑦B.①②⑦ C.①④⑤D.①④⑦ 【解析】本题涉及的一些物质同学们在初中已经接触过,从化学安全常识角度来说应该了解常见的易燃易爆物质。本题也有巧解,MgO是不易燃物质,由此排除A项、B项、D项。 【答案】 C 4.(高考组合题)下列实验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

①②③ A.(2010·江苏高考改编)洗涤沉淀时(如图①),向漏斗中加适量水,搅拌并滤干 B.(2012·北京高考)用CCl 4 提取碘水中的碘,选③ C.(2009·广东高考)蒸馏时蒸馏烧瓶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容积的2/3,液体也不能蒸干 D.(2012·北京高考)粗盐提纯,选①和② 【解析】洗涤沉淀,在过滤器中的沉淀中,加入蒸馏水,浸没沉淀,让水 自然流下,不能用玻璃棒搅拌,A错;用CCl 4 提取碘水中的碘,应选取不和水相溶的萃取剂,装置为③,B对;粗盐提纯,首先将粗盐溶于水加合适试剂后过滤,再将食盐溶液蒸干即可,装置为①和②,D对。 【答案】 A 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用药匙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 B.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C.给盛有2 3 体积液体的试管加热 D.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向着手心 【解析】取用固体时,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块状固体用镊子;取用液体时,量少可用胶头滴管,量多时可倾倒;加热盛有液体的试管时,液体的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广东卷)课时作业10

高中英语学习材料 madeofjingetieji 课时作业(十)Using Language Ⅰ.单词拼写 1.She lives________(附近) so we needn't take a taxi. 2.The rumours of an attack were later________(证实). 3.The________(距离) between the two villages is two kilometres. 4.According to the Chinese________(传统),we serve the food first and then the soup. 5.Lin Tao,who is one of my old________(校友),has been promoted to captain. 6.Our school is________(大约) 8 miles away from the station. 7.Pour the________(混合物) of flour and eggs into the pan slowly and then bake on a low heat. 8.Mr.Smith was________(高兴的) that his father was being taken care of in the Home of the Aged. 9.What________(留下印象) me most after visiting the school was that the students were polite and intelligent. 10.His father is a billionaire,so he is very________(富有的). Ⅱ.阅读理解 A (2013·清远高一月考)The Canadian red and white maple leaf(枫叶) flag is officially called the National Flag of Canada. The Canadian flag shows a stylized red maple leaf with 11 points on a white background, with red borders down each side. The Canadian flag is twice as long as it is wide. The white square containing the red maple leaf is the same width as the flag. The red and the white used in the National Flag of Canada were proclaimed the official colors of Canada in 1921 by King George Ⅴ. Although the maple leaf did not have its official status as a symbol of Canada until the announcement of the national flag in 1965, it had historically been used as a Canadian symbol,and was used in 1860 in decorations for the visit of the Prince of Wales to Canada. The 11

《分物游戏》教学反思

《分物游戏》教学反思 执教许娣桂 本课时内容是新北师大版二上数学教材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一课时《分物游戏》,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学习除法的初步体验,第一次分物,让学生通过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知道分的总数和平均分的份数,求每份是多少,累积平均分物的活动经验。本课的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小数目实物平均分的过程;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用图示或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经历与同学讨论、交流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教学难点:体验平均分的意义,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根据我们二二班学生相对比较听话,能安静的坐下来,喜欢动手活动,有一定动手能力,但不够自信,思维习惯有待加强,课堂上回答问题表述能力不够强,注意力不够集中的特点。这课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的是:分骨头游戏中书上记录的第三种方法,先拿出3根骨头平均分给三只小狗,再拿出3根平均分给三只小狗,依次分完,分了5次,这种分法主要难点是在思维、理解方面,因为前面学生在操作的时候很难想到这种方法。 活动设计分为两个大的环节:环节一:动手操作,形成表象。环节二:巩固练习,深化理解。第一个环节是本课通过3个分物活动逐步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这三个分物游戏活动是:给小猴分桃子、给小兔分萝卜和给小狗分骨头。

在第一个环节中首先创设了猴子分桃的情境,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让孩子感受到同样多的分法很公平。首先以故事引入,创设出小猴子分桃的情境,首先猴弟弟来分:它给自己分1个,给哥哥分3个;然后哥哥来分,它给弟弟分3个,自己分一个,前面两种分法虽然不公平但里面渗透了人情世故,让孩子体会人与人不仅仅是公平相处,也存在彼此谦让的人生品格。当同学们得出结论:这两种分法都不公平时,师随机提出:怎样分才公平?从而得出都分2个,每只猴子分的一样多。为了让学生明白分的过程,师指名学生上台用教具展示分的过程和不同的分法,让其余学生观察并用语言表述分的过程和结果。老师顺势告诉同学们:像这样的分法叫平均分,揭示了本节课的重点,并板书:平均分每份分的一样多。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平均分的意义,师设计了一组判断题:①8串葡萄分成2份,一份是3串,一份是5串;②12个苹果分成4份,每份分4个;③12条鱼分装在4个鱼缸里,每个鱼缸装3条;④7条鱼,分给2只小猫,第一只猫分4条,第二只猫分3条。课件展示题目,指名学生回答时,要他说出判断的理由,这四个判断题学生答的不错,说明学生对平均分有了初步的理解。 在给小兔分萝卜,让孩子们用小棒代替萝卜分一分,用语言表述分的过程,为了让全班同学都明白分的方法,我还是采用了指名不同学生到前面用不同的方法摆教具,其余同学观察,接着让学生总结分的过程,然后老师用文字记录分的过程,让学生能通过记录找到分的规律和方法,在活动中,学生初步体会平均分的分法,启发学生感知

六年级数学下册课时作业题全套

第1单元 负 数 第1课时 认识负数 课时作业 一、用正、负数表示下面各题中的数量。 1. 某水果店本月盈利5000元,上月亏损2000元 2. 王阿姨收人300元,支出200元 二、读出下列各数,并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23 -34 4.12 -1 136 0 -248 第2课时 在直线上表示数 课时作业 一、填一填。 1. 用( )和( )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 直线上表示一7的点在0的( )边,在一12的( )边,在3的( )边。 3. 在直线上,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A 点,A 点表示的数是( );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到B 点,B 点表示的数是( )。 4. 以明明家为起点,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如果明明从家出发走了+30 m ,又走了-20 m ,这时明明离家的距离是( )m 。 二、写出A ,B ,C 所表示的数,并将2 5,-2,4表示在直线上。

第3课时练习课 课时作业 一、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 如果-50元表示支出50元,那么+200元表示收入200元。() 2. 如果+10分表示提前10分钟到校,那么-5分表示晚5分钟到校。() 3. 在8.2,-4,0,6,-27中,负数有3个。() 二、选择。 1. 低于正常水位0.16 m记为一0.16 m,高于正常水位0.02 m记为(A )ma A. +0.02 B. -0.02 C. +0.18 D. -0.14 2. 以明明家为起点,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如果明明从家走了+3m,又走了-3m,这时明明在直线上的()处。 A. 点A B. 点B C. 点C D. 点D 3. 在同一条直线上,-12在-18的()边。 A. 左 B. 右 C. 北 D.无法确定 三、在直线上表示下列各数。

2014高考调研理科数学课时作业讲解_课时作业10

课时作业(十) 1.(2012·安徽)(log 29)·(log 34)= ( ) A.1 4 B.12 C .2 D .4 答案 D 解析 原式=(log 232)·(log 322)=4(log 23)·(log 32)=4· lg3lg2·lg2 lg3=4. 2.log 2sin π12+log 2cos π 12的值为 ( ) A .-4 B .4 C .-2 D .2 答案 C 解析 log 2sin π12+log 2cos π12=log 2(sin π12cos π12)=log 212sin π6=log 21 4=-2,故选C. 3.若x ∈(e -1,1),a =ln x ,b =2ln x ,c =ln 3x ,则 ( ) A .a 0,a >b ,a -c =ln x (1-ln 2x )<0,a

5.0<a <1,不等式1 log a x >1的解是 ( ) A .x >a B .a <x <1 C .x >1 D .0<x <a 答案 B 解析 易得0<log a x <1,∴a <x <1. 6.(2011·安徽)若点(a ,b )在y =lg x 图像上,a ≠1,则下列点也在此图像上的是 ( ) A .(1 a , b ) B .(10a,1-b ) C .(10 a , b +1) D .(a 2,2b ) 答案 D 解析 当x =a 2时,y =lg a 2=2lg a =2b ,所以点(a 2,2b )在函数y =lg x 图像上. 7.若log a (π-3)a >1 B .a b >1 D .b a ,∴选A. 8.当0(12)1-x B .log (1+x )(1-x )>1 C .0<1-x 2<1 D .log (1-x )(1+x )>0 答案 C 解析 方法一 考察答案A :∵01-x .∴(12)x +1<(1 2)1-x ,故A 不正确; 考察答案B :∵01,0<1-x <1. ∴log (1+x )(1-x )<0,故B 不正确; 考察答案C :∵0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时作业答案

一、填空(32分) 1、截止6月20日,地震已造成69180人遇难,374008人受伤,17406人失踪,请你统计一下,这次地震造成的伤亡人数大约是()万人 2、小明家这个月的收入2500元,记作+2500,在购买书籍方面支出200元,记作()元。 3、58 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素数。 4、把一根3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5段,每一段长是这根铁丝长的(),每段长()米。 5、比2.5千克少20%是()千克,5千克比4千克多()%。 6、3.2:0.24的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7、3时20分=()时;1002立方分米=( )立方米。 8、()÷6=6∶()==()% 9、6和15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10、一张地图,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比是1:6000000。如果某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是600千米,图上距离应是()厘米。 11、把4.05、0.4705、41%、25 、0.411从左到右依次按从小到大排列,排在第四位的数是( )。 12、从下面的比中选出两个比组成一个比例是( ) 2:1 2.4:3 : 0.5:0.25 13、成人身高大约是脚长度的7倍,如果一个成人的脚长χ米,那么他的身高是()米。 14、4.3时()4小时30分8.999×99()899.9 π () 3.14 15、一批零件有500个,经检验有10个废品。这批;零件的合格率是()。 16、一个圆柱体木块,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6厘米,它的表面积是(1004.8 )平方厘米。把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应削去()立方厘米。 17、一组数据16、13、10、16、10、40、10、50、10、5,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中 位数是(),众数是()。 18、圆柱体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成()比例。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空。(8分) 1、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30度,其余两个内角度数比是3:2,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①锐角②直角③钝角 2、甲数的23 等于乙数的15 ,甲数和乙数比较()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 10附答案

课时作业10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选择题 1.下图为1919年的时政漫画《玩弄于股掌之上》,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马关条约》承认了日本在山东的权益 B.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是合法的 C.外争国权失利引发了五四运动 D.弱国无外交,中国的正当权益得不到保障 解析:本题考查图片信息获取能力。根据时政漫画时间“1919年”、图中文字信息“山东”和日本人把脚伸向山东可知,漫画反映的是中国自身权益无法收回的情景,故选D项。 答案:D 2.五四运动时,北京上海的学生派代表去找国民党,希望国民党能组织领导这场运动,但国民党领导人以“无力参加”为由拒绝了学生的请求。这表明() A.国民党反对五四运动的斗争目标 B.国民党的性质已经发生改变 C.五四运动没有得到社会广泛认同 D.新政治力量兴起具有必然性 解析:材料核心信息:国民党放弃了五四运动的领导权。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不断发展,形势需要新政治力量领导和推进民主革命,例如无产阶级和中共的出现,故答案为D项;国民党是“无力参与”而非反对五四运动的斗争目标,A项排除;近代中国国民党始终是资产阶级政党,B项排除;上海“三罢”斗争说明五四运动得到社会认同,C项排除。 答案:D 3.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与中国实

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解析:中共“二大”确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即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一纲领明确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与目标,符合中国的实际,故选C 项。 答案:C 4.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其合作形成的标志是() A.中共“三大”召开B.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C.国民党“一大”召开D.北伐战争达到高潮 解析: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故选C项。 答案:C 5.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只不过是一场追求利益的结合,双方都需要对方,但也厌恶对方。当时国共两党共同追求的“利益”是指() A.发展资本主义经济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国民党是资产阶级政党,要求实现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国共产党虽然是无产阶级政党,但是面对中国的国情和革命实际,在中共“二大”上提出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所以当时国共两党共同追求的“利益”是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发展资本主义是国民党的追求,不是共产党的追求;B选项错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共产党的追求,不是国民党的追求;D选项错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国民党的追求,不是共产党的追求。 答案:C 6.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

二年级数学分物游戏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分物游戏说 课稿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分物游戏》说课稿 桃花小学杨娇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桃花小学的杨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一课时《分物游戏》。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本单元的标题为《分一分与除法》,体现了动手操作与概念思考对于除法意义的重要性。开展“分一分”活动,可以让学生由浅入深体会除法意义。因此,在教学《分物游戏》这节课时,我准备充分利用教科书所提供的情境,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逐步体会什么是“同样多”、“一样多”、“平均分”。 二、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能力为主,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因此,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如:动手、动口、动脑),这样更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但是,二年级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目的性不够明确,操作有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作出正确的引导与评价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能力与价

值观等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根据这一要求和本节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制定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一系列小组活动,初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及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感受平均分的过程 难点: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平均分,并用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圆片小棒 五、说教学方法 教法:故事情境法、激励法、多媒体辅助法、开放式教学法,充分让学生在问题情景的教学过程中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观察、讨论形成知识框架,从而独立总结出平均分的概念。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我将本课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出示课件)今天小熊乐乐邀请了一些好朋友到他家做客,乐乐为小伙伴们准备了他们喜欢吃的食物,你能帮助乐乐分一分吗?”(能)

课时作业及答案

课时作业3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文化软实力”的说法源自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一般来说,软实力是一种隐形的力量,蕴含在文化、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和国际形象四个载体中。在这四个载体中,文化是核心,其他三个组成部分也都深深地烙上了文化的影子。甚至有人直接把软实力解释成文化力。基于此,文化软实力就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软实力就是指“软实力”;狭义的文化软实力,则是构成软实力的文化要素。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必须依赖先进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相应的时代和社会,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才能体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在国内,它通过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本国文化的认同感,抵御国外一些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大大增强国内民众的凝聚力。通过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和不断改造本国文化中落后的成分,使本国文化更加适应当前形势,更好地指导经济建设,更好地彰显本国文化的强劲生命力。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兼容并蓄、富有活力的本国文化必将为国外受众所认可,使本国所奉行的理念得到传播,从而大大提升国家形象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国家价值追求、社会理念、宗教信仰、道德规范,还包括风俗习惯、民族精神、国民素质、文学艺术等,还与教育、科技、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文化软实力产生的根本是人们对本国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接受。与传统手段相比,非强制手段是文化软实力实现的手段,而国家的综合国力是文化软实力的力量表现形式。 在现实社会中,往往存在重器不重道的现象。它表现在国家综合实力的建设上,就是重视提升硬实力而不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重视提升硬实力是对的,文化软实力也一定要以硬实力为基础。事实上,硬实力的提升会极大地推动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硬实力提升之后,文化软实力就会自然提升。正确的态度是,硬实力与软实力并重,寓软实力于硬实力之中,既见物又见精神。 (摘编自舒刚《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研究》)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实力理论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其中文化是最核心的要素。 B.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既可抵御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又可提升国家的影响力。 C.提升国家软实力其实就是要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来改造本国文化中的落后成分。 D.硬实力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基础,只要打好硬实力基础,就能有效提升软实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分别从概念、作用、产生以及与硬实力的关系四个方面来阐述文化软实力。 B.文章深入论述了软实力和硬实力的价值,通过对二者的比较突出了软实力的价值。 C.论述文化软实力在国内、国际的作用时,作者对其在国内所产生的作用论述较细。 D.文章既从理论上阐释文化软实力,也针对现实中的错误认识指出如何提升软实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如果一个国家只知提升硬实力,从不重视软实力,那么它将很难有强大的凝聚力。 B.如果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体系不能被认同和接受,就很难产生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C.一个国家即便有很强的文化软实力,但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也会渐渐丧失其优势。 D.如果大量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使本国文化具有多国文化要素,就会得到国际认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