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河流域湖泊优秀教案

课标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河流域湖泊

优秀教案

课标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河流域湖泊优秀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西北地区地形图,找出西北地区的范围,并指出本区主要地形组成和主要地形区。

2.运用地图,让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了解该区干旱的表现、形成的原因及变化规律。

3.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对农牧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4.理解人们在干旱环境下,如何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条件。

教学重难点

分析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的影响。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一.由位置联想景观导入新课

1.由区域名称描述大致位置。

2.联想该区景象:“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黄沙漫漫。

3.设问:是什么造就西北地区如此独特的自然景观呢?这节课我们就从西北的自然环境来寻找一下答案。

新课讲授:

二.草原和荒漠

(一)地形与位置

1.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图,找出主要山脉,指导学生概括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概括出本区的位置特点(从纬度、海陆、相对位置分析)。

2.归纳:该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长城-阿尔金山脉以北。本区深居内陆,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边疆,属于内陆地区。该区面积广大,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甘肃省大部和宁夏北部。

3.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图、西北地形图,指导学生认识该区所处阶梯及大致海拔,分析西北主要地形及主要地形区。

4.归纳:该区主要位于第二阶梯,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内蒙古高原,西部“三山夹两盆”。

5.那么,西北的位置特点(远、高、阻、广)对气候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二)气候特点与景观分布

1.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并提问:西北地区降水的大致范围?

2.小结:西北气候特点――干旱。

3.完成P73――P74活动。

4.归纳: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由东向西变化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5.提问:那么造成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

6.学生回答:深居内陆,离海洋远,降水少,越往内陆走降水越少

7.教师小结:对,由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离海洋远,水汽难以到达,所以造成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

8.转承:干旱的气候对该区的河流产生直接的影响。

(三)河流

1.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景观图,让学生体会干旱的自然特征。

2.教师归纳:西北地区气候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干燥,夏季高温,降水较少。干旱是本区最大的特点,这里河流少、短、多内流河,其中塔里木河是最长的内流河。

3.承转:那么,干旱的自然特征对西北地区的农牧业有什么影响呢?

三.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一)牧区

1.教师讲述:西北地区比较干旱,水资源贫乏,降水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只能满足牧草的生长需要。因此西北地区畜牧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2.读图8.5,找出本区的主要牧区及代表性畜种。

3.读图8.5,找出贺兰山,引导学生分析西北牧区的地区差异。

4.小结:贺兰山以东,草原草场;以西:高山牧场。

5.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可移动的房子――蒙古包”,了解牧民生活居所的特点,理解干旱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6.设问承转:在这样干旱的环境下,是不是除了发展畜牧业,就没有种植业了呢?

(二)灌溉农业区

1.教师讲述:水是农业发展的基本自然条件,西北地区水源成为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西北地区那些地方可以发展种植业呢?

2.读图8.7,找出有水的平原的地区,思考:水源来自哪里?

3.教师归纳: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

4.读图8.8和图8.9,认识西北的四个主要灌溉农业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可以引黄河水灌溉,农业发达,有“塞上江南”之称,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高山山麓的绿洲利用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发展农业。

5.承转:什么季节冰雪融水最多,当地人民又是怎样利用的?

6.结合P76-77活动,认识西北地区绿洲农业生产所依赖的水利工程――坎儿井。

7.讲述:水渠修建利用山麓的坡度,让地下水顺坡而下;暗渠的修建,可以避免宝贵水资源的大量蒸发;竖井便于人们疏通水渠。坎儿井真是保护灌溉、节约用水、防止蒸发的一种好方式。

8.承转:虽然水源有限,但西北也有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读图8.10、图8.11,了解西北特有光热条件和农产品特点。

9.小结: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活动】认识西北地区的景观变化规律及原因

1.读图8.4,将照片与拍摄地连线。

2.分析造成本区景观变化的原因。

【活动】认识坎儿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读图8.12,8.13,观察坎儿井的构造。

2.读图8.13,认识坎儿井的构造原理。

3.通过坎儿井,了解当地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利用。

课标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河流域湖泊优秀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自我介绍,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

2、以趣味知识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3、全面介绍地理的内容、学习方法

学情分析:

地理在教学中是通过大量的幻灯图片,从学生接触到的地理知识或地理现象入手,使学生直观的感知地理,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亲近地理,进而热爱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初步知道学习的方法,就是我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教学流程:

一、自我介绍

二、视频播放

三、图片展示获取信息

四、趣味激发:猜猜看,这你会吗?

1、中国的面积有多大?

2、泰坦尼克沉没在哪里?

3、五岳中的南岳指哪座?

4、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

5、《西游记》中的火焰山是今天的?

6、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最大的行星是?

7、谁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8、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9、北京和东京相差几小时?

10、大气对流层高度每上升100m,温度如何变化?

11、如何在野外判断自己的方位?

方法1:使用罗盘,即指北针;

方法2:房屋坐北朝南;

方法3:植物观察法:

树叶生长茂盛的方向为南方,长苔藓的方向为北方;

方向4:动物观察法:蚂蚁洞口:朝南开

蝎子洞口:朝北开

挑战诸葛亮,你行吗?

1、借东风与季风

赤壁之战前夕,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军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机,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东风",并应允借东风相助。周瑜为什么"欠"东风呢?因为赤壁古战场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当时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风,极少刮东南风。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用火攻反会烧了自家。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气候规律性。而所谓"借"东风,其实是诸葛亮预测到冬至前后短时间天气反常现象,故弄玄虚而已。由这则故事能自然地引出季风、气候、天气等概念。

2、火烧葫芦峪与对流雨

三国后期,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一次将司马懿父子及所率魏军困在葫芦峪。遍山燃起大火,欲将敌方全部烧死。司马父子自度难逃此劫,抱头痛哭等死。不料突然一场大雨浇灭了山火,司马氏得以死里逃生。这场雨其实不是什么"

天意",恰恰是诸葛亮自己制造的。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区的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气压降低。低气压区形成气旋,其中心因空气上升冷却凝结而降雨。就是说,葫芦峪里下了一场对流雨雨。诸葛亮虽然通晓天文地理,但毕竟缺乏地理科学知识,不识"气旋"是怎么回事,否则,他可能会用另外的战术来歼灭魏军。至于具体原因,我们学习了气候之后,自然就不得而知了。

生活中的地理:

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地理问题?(生活中的地理)

(一)地理与日常生活

教学中从吃穿住行等方面入手,展示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

合作探究:我国南方、北方居民的主食有何不同?为什么?

(二)地理与生产建设

主要从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等入手,重点列举了欧洲发达的国家“荷兰的风车”,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荷兰农牧业的影响。

想一想:建设服装厂、乳品加工厂该如何选址?

(三)地理与风土人情

展示大量的地理图片,从服饰、体育活动等入手观看不同地区的风俗活动。在授课时,我以“阿拉伯服饰”为重点,分析服饰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学生对千姿百态的风土人情非常感兴趣,老师引导学生学好地理能更好的做到“入乡随俗”。

五、“怎样学习地理”

地理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提出必要的学习要求:

1、课前:准备好《地理课本》、《地理填充图册》、《地理图册》。

2、课堂上:

(1)会听,根据预习情况有针对性的听讲,听重点、难点。

(2)会看,看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基本途径,养成“一手书一手图”的习惯

(3)会记:对重点知识做好标记,同时也要做好笔记。

3、课下:及时复习所学知识,认真完成作业。

课标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河流域湖泊优秀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东、南、西、北四端点,知道我国的领土面积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并能运用地图找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分析法和比较法说明我国的领土大小和邻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培养学生的领土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认识我国的邻海。

教学难点:认识我国疆域的优势。

教学方法

运用地图分析法和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分析我国的疆域优势。

教学工具

PPT,地图

教学过程(双边活动)

(师)导入: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吗?我们一起来看向这幅世界地图,想一想,回忆一下,待会请一个同学来回答。(播放世界地图)

(生)回忆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学了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和太平洋的西岸。

(师)不错,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所处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知道我国是一个既邻海又有广阔大陆的国家,我国的地理位置非常的具有优越性。接下来的这节课,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祖国,并探究一下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

教授新课:请看地图册上的中国地图,并从中找出我国的最东端、最西端、最南端和最北端,将它标出来,写下经纬度坐标。(播放中国地图)

同学们都找好了吗?那个同学能起来分享一下你找到的点,看看是否和大家一致。

(生)阅读地图册,圈点分享我国的最东端在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交汇处,即135°5′E附近;最西端在乌孜别里山口即73°40′E附近;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即53°31′N,最南端在南海的曾母暗沙,即3°52′N附近。

(师)在ppt上展示我国的东西南北四端,再一次强调我国四端的位置,我国的最东端在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交汇处,最西端在乌孜别里山口附近,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最南端在南海的曾母暗沙。

计算一下我国的最北端和最南端的纬度差,最东端和最西端的经度差。

(生)东西经度差是61°25′,南北纬度差是49°39′。

(师)我国的东西经度差达到60°,这么大的差距,到底会产生什么奇特的现象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播放乌苏里江和帕米尔高原在同一时间点上,所拍下的景色)

同学们请看屏幕,同是北京时间6点,乌苏里江江面已洒满金色的阳光,而帕米尔高原上还是满天星斗的漫漫黑夜。这是为什么呢?那个同学能告诉我。(提示:这就需大家回顾以前学的地球知识,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自转方向)

(生)回答:因为地球是球形的,任何时刻,太阳光不能全部照亮整个地球,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乌苏里江在帕米尔高原的东边,所以太阳光先照射到乌苏里江。

(师)因为地球的自转运动,总是东方先迎来日出,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了时间的差异,且经度差越大,时间的差距越大。乌苏里江在帕米尔高原的东边,所以乌苏里江先日出,又因为两地的经度差达到60°,这占了地球经度的六分之一,地球自转一周是24小时,如果拿360°来平均分开的话,也即是说每15°经度差就是一个小时,所以帕米尔高原与乌苏里江在时间差上相差了4个多小时,这也不难解释乌苏里江已金光灿灿,而帕米尔高原还是黑夜了。出国的人们常说的“倒时差”,也是因为经度差而引起的时间差。

以上就是我国东西跨经度大的其中一个表现。除了经度差距大外,我们还计算出了我国的南北纬度差也接近50°,这差距也是非常大的了。我们知道经度影响时间差,那么纬度呢?大家想一想纬度会影响什么?气候五带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

(生)回答:气候五带是根据获得的太阳热量的多少划分的。

(师)气候五带是根据获得的太阳热量的多少划分的。不同的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能不同,低纬地区获得太阳能比高纬地区获得的要多,所以纬度会影响获得的太

阳能的数量,也即是影响气候。冬季,位于热带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天气依然非常炎热,树木葱郁,而黑龙江地区已经是白雪皑皑了。这个气候差异对于身在广州的我们可是深有体会的了,冬季的时候你们只能坐在电视前看着北方的孩子在玩雪仗了。

现在,同学们是不是觉得我国的疆域很辽阔?那谁知道我国具体的领土面积是多少吗?在世界的排名是第几位?

(生)回答: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排世界第三位。

(师)对,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与欧洲的面积差不多。大家记住了,是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因为领土包括陆地领土和海域领土,但在这里,你们只需特别记住陆地领土的面积。陆地面积这么大,那边界线肯定也不会太短了,据测算,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这么长的边界,那邻居肯定不少了,同学们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找出我国的陆上邻国有那些,一共有多少个?并将找到的国家填到地图上相对应的位置上。(发放自制图标,播放我国疆域与邻国地图)

(生)阅读地图,查找资料,回答:按照逆时针,我国的邻国依次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共有14个邻国。

(师)除了陆地领土外,我国还有3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域领土,我国的领海范围是从领海基线起算,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接下来让我们认识一下我们的海域,请看地图,从北到南,分别找出我国濒临的海洋和岛屿。把找到的海域也填到地图上相对应的位置上。

(生)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师)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1.8多万千米,所以邻近的海洋也会比较多,其中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包围的渤海,以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除了四大海外,台湾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近海还分布着我国的岛屿――台湾岛、第二大岛――海南岛,还有黄渤海诸岛,东海上的舟山群岛,南海上的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等从多岛屿。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顺时针从北到南依次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其中朝鲜和越南与我国既陆上相邻也隔海相望。

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海域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拥有漫长的国界线和海岸线以及众多的邻国,现在是不是可以证明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了?

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国家,上节课我们探究了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具有的优势,知道我国地理位置优越,这节课则

让我们一起来探讨疆域辽阔有哪些优势?翻到教材第6页,小组讨论,补充我国疆域辽阔的优势。待会请小组派代表回答。

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东西时间差异大,南北气候差异显著,以及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有14个陆上邻国和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从北到南濒临的海域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并分析我国疆域辽阔的优势。

课标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河流域湖泊优秀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了解日本的抗震防灾意识。

3.运用地图资料,说明日本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研究国家地理自然地理的方法

2.教学难点: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日本的气候为什么呈现“海洋性”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活思维

观看多媒体课件中的一组图片,回答一个问题:这些图片来自于哪个国家?

(二)展示目标

学生集体诵读学习目标一遍,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自主学习

1.日本的地理位置

①半球位置

②纬度位置

③海陆位置

2.日本的领土范围

①日本的陆地是由什么组成的?

(提示:陆地一般由大陆、半岛、岛屿等组成)

②自北向南分别是什么?

③日本周围的邻国有哪些?在地图上找到日本的首都

3.日本的地形

读地图册32页:日本群岛地势及日本地形面积比较

①描述日本的地形特点

②日本第一高峰在哪里?

③日本的平原是什么?

4.日本的气候

读图课本第10页:亚洲气候类型分布

①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

②日本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5.日本的资源

尝试描述日本的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及矿产资源(提示:是丰富还是不足)

(四)合作探究

要求: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将探究结果写在老师发的纸上面;时间5分钟。

1.阅读课本55页图8-1-3、地图册32页日本在地震带中的位置,尝试分析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2、

展示材料,日本20xx年的3.11地震与中国20xx年的5.12汶川地震相比,损失要小很多,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日本的哪些抗震、防震措施值得我们学习?

3.东京和济南都位于36°N附近,下表为两个城市的气象数据。

①完成表格

②对比济南的气象数据,描述东京的气候特点?造成此气候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五)风采展示

将合作探究的结果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

(六)达标检测

1.日本的地形以为主。

A.山地、丘陵

B.平原

C.盆地

D.高原

2.日本的自然资源中,比较丰富的是

A.石油和煤炭

B.水能和森林

C.铁矿和水能

D.森林和石油

3.同步学习巩固提升1—6题

(七)课堂小结

谈一谈你的收获。

2.3河流和湖泊 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1.知道外流区(河、湖)、内流区(河、湖)的基本概念。 2.知道长江、黄河的基本概况,并能分析它们存在的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3.训练对地理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初步培养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5.增强民族责任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1.内流、外流(区、河、湖)的分布及特点。 2.长江、黄河的基本概况。 3.长江、黄河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归纳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课:利用水资源的概念导入,河流、湖泊、地下水,让学生明白河流的重要性。 新课设计: 【自主阅读】 自主阅读课本完成【自学导航】的学习任务。 【自学导航】 1.自读课本第一段,河流为我们提供了水资源,还有什么意义?(灌溉、航运、渔盐和旅游等方面的便利) 2.读图,了解内、外流湖的面积及分布。 比较:内、外流河在流向、水量方面有何不同? (内流河:水量小,加上蒸发、下渗等原因,最终未流入海洋,而是中途消失在沙漠中;外流河:因有大量降水的补充,水量丰富,最终流入海洋。) 内、外流河的水靠什么补充? (外流河:大量降水的补充;内流河:冰雪融水补充。) 内、外流区和季风区、非季风区大致相同。

内、外流河的河水注入方式有何不同? (外流河:大量降水的补充;内流河:冰雪融水补充,另外,内流河水在流经地区下渗、蒸发、利用内流河水灌溉,都使得内流河水大量减少。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内、外流湖为什么有咸水、淡水之分? (内流湖的水大多被蒸发,含盐度高,所以湖水咸;外流湖与外流河相同,湖水外流,又有大量降水补充,所以湖水较淡。) 3.根据图,结合我国降水季节的变化特点和降水的南北变化,分析得出外流河的汛期在什么季节?汛期长短有何变化?(我国外流河的汛期在夏季;河流的汛期越往南越长,越往北越短。) 4.我国不仅有许多的自然河流,还有世界上最长、最早的人工运河。自学“阅读材料”“京杭运河”: ①京杭运河的起点、终点,长度;(北京、杭州、1800千米) ②沿途流经的六个省市;(京、津、冀、鲁、苏、浙) ③沿途沟通的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多元互动】 讨论:课本活动。 【检测反馈】 1.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 A.鄱阳湖 B.洞庭湖 C.青海湖 D.纳木错 2.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 A.灵渠 B.京杭大运河 C.苏伊士运河 D.塔里木河 3.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河,河水主要来自昆仑山、天山等高山,每年 ~ 月是汛期,10月以后则水量大减。 判断对错: 5.我国的河流大多分布在东南部外流区。() 6.内流湖基本上都是咸水湖,外流湖都是淡水湖。() 7.沿途灌溉使塔里木河水量减小,中下游河道断流情况严重。() 8.在下图中填出黑龙江、辽河、松花 江、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中国的河流》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我国主要外流河、内流河的名称及位置;了解内外流区的划分及分布;知道我国的两大湖区及主要的淡水湖、咸水湖。 2.理解并会分析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3.了解长江的源流情况及开发利用情况,学会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认识、研究一条河流。4.提高利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2.长江的源流概况及开发利用情况。 教学难点 1. 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2. 长江的综合治理。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方案一:播放“长江之歌“引入 方案二:播放有关长江的视频,让学生从感受中激发兴趣。 自主学习: (一)、学习《外流河为主的河流》 1.自学教材P42页内容。概括这部分的知识要点: 流域:

水系: 外流河: 内流河: 外流区: 内流区: 2.阅读“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内、外流区的分布区域及面积大小:外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内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外流区面积大,我国河流以外流区为主 3.读地图册20页“水系图”熟悉我国主要河流,并判断其是外流河还是内流河,如果是外流河,它又流入哪个大洋? 4.(独立完成教材43页活动题。) 5.总结提升:探讨河流水位、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等水文特征受哪些因素影响? 6.看书归纳内流河、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7.引导学生推导水文特征特殊的河流: ①汛期最长的河流——②含沙量最大的河流——③结冰期最长的河流—— ④水量最大的河流——⑤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二)学习湖泊 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 1.在“中国地形图”中学习湖泊分布的相关知识并进行概括。 ⑴哪些地形区湖泊分布比较集中?这个地区的湖泊是外流湖还是内流湖?是咸水湖还是淡水湖? ⑵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是哪一个?它是什么类型的湖泊? ⑶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是哪一个呢? 2.读P45两幅地图,观察洞庭湖的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合作交流: 了解我国湖泊现状:湖泊数量越来越少,面积越来越小,围湖造田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三)滚滚长江 1、阅读46页2-32长江水系图,完成活动题。 2、阅读47页2-37图,完成活动题 3、阅读48页长江之最,同桌比赛,看看谁记得快。 合作探究: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中国的河流:滚滚长江》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2课时滚滚长江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相关图文资料,掌握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主要支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和上、中、下游的划分。 2.学会阅读长江水系和干流纵剖面图,了解长江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段。 3.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观看微课认识长江源流概况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2.通过探究活动认识长江的“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长江概况及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长江概况、水能资源的开发及航运价值。 难点:阅读长江水系和干流纵剖面图,分析长江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段。 教学过程新 课 导 入 多媒体播放歌曲《长江之歌》(详见教学素材和课件),导入新课。自出示学案,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主学习一、源流概况 1.发源地: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 2.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青、川(或蜀)、藏、云(或滇)、渝、鄂、湘、赣、皖、苏、沪(或申)。 3.干流流经的地形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 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4.主要支流及湖泊 长江北岸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 长江南岸乌江、湘江、赣江、鄱阳湖、洞庭湖 5.重要城市:嘉陵江与干流交江处为重庆,汉江与干流交汇处为 武汉。 6.第一大河:长江全长 6 300 多千米,流域面积 180 多万平方千米,年径流量约10 000 亿立方米,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 1/3 以上,是中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7.上、中、下游分界点:湖北省宜昌、江西省湖口。 8.长江各河段的特征 (1)上游:支流众多,水量丰富,落差很大,多峡谷急流,蕴藏着丰富的 水能资源。著名峡谷有虎跳峡、三峡等。 (2)中游:流速锐减,多支流,曲流多, 荆江河段素有“九曲回肠”之称。 (3)下游:水流平稳,江面开阔。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黄河》优秀教案

黄河 引言 1.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请一学生朗诵《黄河颂》 “啊,黄河!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全文见参考资料] 2.黄河——举世闻名的“害河”宣读史料记载:解放前的2000年间,黄河溃堤决口1591次,较大改道26次。提前看黄河泛滥图,北面殃及海河,经海河大沽口入海,南面曾夺谁入江,这条变化无常的大河,滚滚浊流不知冲毁了多少良田沃土,吞噬了多少生命财产。 3.我们将怎样看待黄河的“功”与“过”呢? 一、中国第二长河 1.读“黄河水系图”找出:(1)发源地;(2)流经省、自治区;(3)源头卡日曲和支流渭河、汾河;(4)划分上、中、下游的河口、旧孟津及所在的省区;(5)注入海洋。 2.编顺口溜,背记流经省区建议:“巴(颜喀拉)山泉水卡日曲,五千五百(千米)流程长,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穿过黄土区,豫、鲁淤成地上河,向东缓流入渤海。” 3.通过对比,完成“想一想”一题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国第2长河,而不说黄河是中国第2大河?[按径流量黄河排第8位,流域面积排第3位。]

注:表中①②系指中国主要河流的位次排列。表中资料来源—《中国国情大辞典》、雍万里编《中国自然地理》。 二、母亲河的奉献 1.指中国地形图提问:你记得宁夏、内蒙古(指位置)这两个地方位于什么干湿地区吗?[干旱区]你还记得这一大片华北平原是怎样形成的吗?[黄河等河流泥沙冲积形成的] 2.讲述引黄灌溉的历史从秦代(公元前215年)起,我国劳动人民开凿引水渠(秦渠)之后,汉朝、唐朝相继引黄灌溉农田。黄河水,使干旱土地展现出生机,塑造了“塞上江南”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建国后,又修建完善了排灌设施的引黄灌溉工程,形成今日的商品粮基地。至于华北平原一向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近代现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啊,黄河,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保育下发扬滋长。……。” 3.黄河丰富的水能资源(1)看“中国地形图”。黄河上中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我站在黄河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指出从龙羊峡到宁夏青铜峡间,穿绕19个险峻的峡谷,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而且集中,有利于兴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2)宣扬新中国开发利用黄河的成就。读“黄河梯级开发示意图”,说明建国以前,黄河未修建一座水坝。建国以后,实行了黄河梯级开发,建成8座大型水利枢纽、水电站。并在图上找出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水电站,以及梯级开发最密集的河段[龙羊峡—青铜峡]。 三、中国的忧患 这一段教材比较复杂,思想教育意义很重要,为此,需要明确: 教学思路:为什么说黄河是一条害河——害与不害在于是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害可变为利,需要用辩证观点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本段和下段的知识要领如下: 1.从“想一想”引入地上河从地图上看,黄河下游支流很少,流域面积狭小,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河床比地面高,地面流水无法汇入河道。]

2021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和湖泊教案新 人教版 教学要求 1.学会搜集并运用地图与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 2.通过地图、图片及统计资料的分析,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能够初步提出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用的方向与措施。 3.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结构分析 选编本节内容基于以下几点考虑:(1)以黄河的治理和长江的开发为例,运用相关资料探究河流治理与开发的方向和方案,以培养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树立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河湖知识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概括归纳黄河与长江水文基本特征的地理思维能力。(3)以图像系统为依托,了解和掌握有关河湖的基础知识,为迁移应用这些知识,形成能力和价值观念打下扎实的基础。(4)从知识方面分析,既照顾了中国河湖概况的面,又突出了黄河治理和长江开发的点,做到了点面结合。(5)注重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 基于上述的设计思路,本节呈现了下面的结构特点。第一,外部结构特点为纵向递进关系──源流概况、影响因素、水文特征及水利水害。第二,内部结构特点为横向平行关系。

内容点析 1.众多的河湖 本部分教材是围绕着河湖的基础知识、我国不同类型河湖的特点,以及各自然地理要素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而展开的。 第一,关于河湖的基础知识,教材采取了以地图叠加文字说明和主图叠加附图的形式,淡化了内外流域的界线,突出了内流河和外流河这一基本概念、内外流域面积的差异及我国的河流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外流区等内容。第二,教材提供了我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统计曲线图,可分析得出结论:(1)东部地区河流的汛期多出现在夏季;(2)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的河流冬季出现结冰现象(松花江冬季的流量为零),枯水期时甚至出现断流。并结合初二学生的能力水平,教材配以胡杨林和罗布泊的景观图片,来说明西北内陆河流的基本特点──因降水稀少,河流水量不丰,蒸发与渗漏严重,出现了许多季节性河道。第三,本节活动式课文的设计力图达到以下目的。(1)巩固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图像知识,通过中国政区图的阅读,为学习黄河的治理和长江的开发奠定了基础。(2)通过统计图表的分析及学过的地形知识,了解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决定了大江东去的趋势。(3)通过统计图表的分析及学过的气候知识,了解我国从北到南雨季的长短决定了河流汛期长短的规律。(4)通过对图2.29中黄河花园口站与西江梧州站的流量年内变化的比较,了解不同河流的汛期长短对灌溉、航运、发电量及洪涝

课标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河流域湖泊优秀教案

课标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河流域湖泊 优秀教案 课标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河流域湖泊优秀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西北地区地形图,找出西北地区的范围,并指出本区主要地形组成和主要地形区。 2.运用地图,让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了解该区干旱的表现、形成的原因及变化规律。 3.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对农牧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4.理解人们在干旱环境下,如何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条件。 教学重难点 分析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的影响。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一.由位置联想景观导入新课 1.由区域名称描述大致位置。 2.联想该区景象:“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黄沙漫漫。 3.设问:是什么造就西北地区如此独特的自然景观呢?这节课我们就从西北的自然环境来寻找一下答案。 新课讲授: 二.草原和荒漠 (一)地形与位置

1.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图,找出主要山脉,指导学生概括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概括出本区的位置特点(从纬度、海陆、相对位置分析)。 2.归纳:该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长城-阿尔金山脉以北。本区深居内陆,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边疆,属于内陆地区。该区面积广大,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甘肃省大部和宁夏北部。 3.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图、西北地形图,指导学生认识该区所处阶梯及大致海拔,分析西北主要地形及主要地形区。 4.归纳:该区主要位于第二阶梯,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内蒙古高原,西部“三山夹两盆”。 5.那么,西北的位置特点(远、高、阻、广)对气候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二)气候特点与景观分布 1.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并提问:西北地区降水的大致范围? 2.小结:西北气候特点――干旱。 3.完成P73――P74活动。 4.归纳: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由东向西变化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5.提问:那么造成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 6.学生回答:深居内陆,离海洋远,降水少,越往内陆走降水越少 7.教师小结:对,由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离海洋远,水汽难以到达,所以造成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 8.转承:干旱的气候对该区的河流产生直接的影响。 (三)河流 1.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景观图,让学生体会干旱的自然特征。 2.教师归纳:西北地区气候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干燥,夏季高温,降水较少。干旱是本区最大的特点,这里河流少、短、多内流河,其中塔里木河是最长的内流河。 3.承转:那么,干旱的自然特征对西北地区的农牧业有什么影响呢? 三.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八年级地理第五章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第五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新课标人教版教学要求 1.学会搜集并运用地图与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 2. 通过地图、图片及统计资料的分析,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能够初步提出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用的方向与措施。 结构分析 基于上述的设计思路,本章呈现了下面的结构特点。第一,外部结构特点为纵向递进关系──源流概况、影响因素、水文特征及水利水害。第二,内部结构特点为横向平行关系。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建议本章安排2课时。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可运用下列方式:教师出示挂图“中国水系”或自行绘制的投影片“青藏地区河流和湖泊分布图”“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流和湖泊分布图”,提出问题:看到地图的第一印象或感受是什么? 【众多的河湖】 学习内、外流河的概念时,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图2.28“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图”,找出长江、黄河、塔里木河,提出一系列问题:这几条河流最终流向何处?有哪些河流与长江、黄河一样最终流入

海洋?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有哪些河流与塔里木河相类似,不能注入海洋?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运用地图观察实例,概括总结内、外流河及内、外流区的概念,这样比较适合初中学生掌握地理概念。 【黄河的治理】 本部分教材的教学,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使学生对黄河的认识能够较为客观。这部分教材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念的最好实例。首先从正面入手,引导学生阅读黄河流域水系图及景观图片,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对应上、中、下游不同河段的景观图片,了解黄河流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第二步,使学生了解黄河的忧患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不同河段产生的环境问题各是什么?在学生对黄河不同河段的问题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分不同河段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产生环境问题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分别是什么? 了解中游河段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含量大的特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图,通过阅读图中的数据,可以使学生对黄河中游地区泥沙含量非常多有一个感性认识。分析成因时,教师应提醒学生阅读中国地形图、相关的气候类型图、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及教材中提供的黄土高原地区地表景观图,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些反映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地表植被等状况的录像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分析,明确造成黄河中游泥沙含量大的人为因素是什么,自然因素是什么。由中游地区的泥沙含量大,联系不同河段水流速度的变化,结合教材提供的地上河示意图、历史上黄河下游泛滥范围图,说明中游地区的环境问题对下游地区产生什么影响?造成的隐患是什么? 对于上游地区的荒漠化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这个地区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及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依次说明这里荒漠化严重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第三步,在学生了解黄河不同河段的忧患后,指导学生阅读关于“根治黄河”的阅读材料,完成活动题2,通过阅读和解题,使学生明确针对不同问题应该采取不同措施,鼓励学生充分开展发散思维,为解决黄河的问题献计献策。 【长江的开发】 了解长江资源的开发利用,首先应该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因此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长江流域水系图及景观图片,以及中国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明确长江的发源地,上、中、下游的划分,以及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及主要气候区,在此基础上,分析长江的哪些河段水能资源比较丰富,哪些河段有利于航行。在分析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段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长江干流剖面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可以指导学生观察长江流域水系图,分析水电站的分布与地形地势之间的关 分析长江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可以从阅读材料、洞庭湖面积和容积变化示意图入手,使学生了解导致洪涝灾害出现的原因之一就是围湖造田,减弱了湖泊对河流水量的调蓄能力。对于发生洪涝灾害的其他原因,可以通过讨论、解答活动题2加以了解。在解答此题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气候特征对洪涝的影响,上、中游地区植被的破坏为什么容易形成洪涝灾害,长江水系干支流的分布特点对洪涝灾害出现的影响等,通过分析,应使学生对于河流发生洪涝灾害的因素有一定了解,并能够初步明确其中的因果关系。“长江流域三次特大洪水比较”的资料,应该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使学生对于洪涝灾害造成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人地协调发展观念和意识。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及其河湖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2.明确外流区(河、湖)、内流区(河、湖)的概念,以及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江、黄河的概况。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河流水文特征及成因的能力。 2.通过对河流治理和开发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能够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黄河、长江的地理概况。 2.黄河的忧患与治理。 3.长江的开发利用与治理。 ※教学难点 1.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2.黄河、长江的治理。 ※教学方法 读图、探讨、讲练结合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投影仪、录像带以及有关图片。 2.自制投影片、图表等。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出示《中国水系图》或者《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图》,引导学生看图并说出自己看到地图的第一印象或感受是什么? 学生:中国河湖众多(有众多的河湖) 教师:是的,同学们说的很对,我国是世界上河湖众多的国家之一,我国疆域辽阔,有许多大江巨川源远流长,大小不一的天然湖泊星罗棋布。 (板书) 第三节河流与湖泊 一、众多的河湖 [讲授新课] (提问)同学们想一想,被人们誉为大地动脉的河流、大地明珠的湖泊,给我们人类带来了什么好处?它们是否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学生回答)河湖对于人类既有好处又有坏处,既有利又有害。 (提问)河湖的好处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有丰富的“淡水资源”“水能资源”,便于人们航运、游泳、养殖水生动植物等。 (教师小结)教师边补充边投影彩色图片。河湖的好处在于除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灌溉水源、水能资源、航运的便利外,还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渔盐便利等。 (提问)河湖不仅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带来过坏处。河湖有哪些坏处呢? (学生回答)河湖可带来“洪水灾害”“干旱”等。 (播放录像)学生看录像后,教师讲解:河湖的坏处有“洪水灾害”“干旱”和“水污染”等,这些灾害不仅造成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 (教师小结)总之,河湖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既可兴利,又可作害,而且许多灾害还是人为造成的。人类要想世世代代持续地发展下去,必须自觉遵循自然规律,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保护好地球上的河湖。 (投影地图)引导学生阅读《中国水系图》,让学生在屏幕前用棒指出图上的我国主要河流。 (教师点拨)纠正学生指图缺点。着重指出:在图上指河流或观察河流,要顺着源头→下游方向指或观察。珠江由西江、东江和北江三大支流汇合而成。 (读图观察)引导学生读《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图》,观察并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塔里木河和弱水(某某)与其他河流有何不同?(学生:塔里木河和弱水最终没注入海洋) 2.我国绝大多数河流注入什么大洋?(学生:太平洋) 3.我国某某北部的额尔齐斯河和某某南部的雅鲁藏布江各自最终注入什么海洋?(学生:北冰洋、印度洋) (归纳小结)引导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后归纳外流河、内流河、外流湖、内流湖的概念。 (读图思考)引导学生阅读外(内)流湖图后思考:为什么外流湖是淡水湖,内流湖是咸水湖? (学生回答)外流湖湖水靠外流注入其他河流输出,水中盐度大大降低,因而成为淡水湖;内流湖湖水靠蒸发输出,水中盐分较高,因而成为咸水湖。 (提问)什么是外流区、内流区? (板书)它们是如何划分和分布的呢? 二、我国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划分与分布 “中国外流区和内流区图”(图2.31)和“外流区与内流区面积之比、水量之比饼状图”。 (1)给图中的空白图例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 (2)判断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布X围,并根据所选颜色进行填涂。 (3)引导学生填写小黑板表格和饼状图,通过比较进一步明确外流区与内流区的面积之比、水量之比。 (4)在完成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图2.28右下角小资料,并用彩笔勾画。 (投影复合图)引导学生对照《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2.6)和《我国的内流区和外流区》(图2.31),仔细观察我国内、外流河各分布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哪一侧地区?(学生:内流河分布在它的西北地区,外流河分布在它的东南地区) (提问)西北地区有没有外流区,东南地区有没有内流区呢?(学生:西北地区有外流区,某某北部的额尔齐斯河最终注入北冰洋;东南地区有内流区,如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就有一小部分地区为内流区。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我国内、外流河(湖)的大致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内蒙古县级优课)

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 ﹝2﹞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3﹞知道湖泊对河流的调节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 ﹝2﹞通过对影响河流水文特征地理要素的研究,初步建立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及地理环境整体性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我国河湖众多、京杭运河等知识点,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内流河、外流河的分布特征 2.教学难点: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 三、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同时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也在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上看,初一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希望得到老师表扬,因此要多发挥学生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法、演示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不断开拓的创新意识,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一直流淌在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中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结合课标展示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水系、流域和分水岭 2.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并 记住其名称及位置 3.掌握我国外流河和内流河分布特征 4.知道京杭运河的概况 5.知道湖泊对河流的调节作用 齐读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 任务,培养 学生的自 学能力。 问题驱动互学互助(一) 课件展示: 首先我们来了解有关河流的基本概念 一:水系和流域 1.水系 2.流域 3.分水岭 自学课本88页,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一、水系和流域 水系:干支流共同组成了一条河流的水系。 流域:河流的集水区域。 分水岭:相邻水系或流域之间的高地。 培养学生 读图能力 [过渡] 中国是世界上河流最密集的国家之一,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大河,下面让我们一起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 问题驱动互学互助(二)二、中国主要的河流 活动一 1.找出下列序号所代表的河流 的名称 观察我国东部地区河流的主要流向是 什么?为什么? 讲解:我国河流众多,流域面积1000 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500多条;流 域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5万 多条。 [过渡]人们常说“千条江河归大海”,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河流都注入大海, 根据河流最终的流向可分为内流河和 外流河。 2.内流河和外流河 1、找出下列序号所代表的河流的名称,在89页B 图上描绘出长江和黄河的干流。 自西向东,地势西高东低 自学课本90页,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帮助学生 快速找出 我国主要 的河流,对 我国河流 有一个形 象的认识。 表格利于 知识归纳, 清晰。

《河流》第3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

《河流》教学设计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黄河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2.能够说出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防治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黄河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 能够说出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防治问题。 三、教学策略 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河湖的特征”和“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长江、黄河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从课标要求看,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应定位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基本特征,二是掌握长江的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三是掌握黄河的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对长江而言,应突出其开发利用的价值,通过三峡水利枢纽、“黄金水道”等方面来说明其对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对黄河而言,应突出对“黄河之害”和“治理对策”的把握,让学生领会治理黄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按照“标准”要求,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抓住了三条线索:第一是以外流河为主,重点归纳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第二是“长江的开发与治理”,主要阐述长江概况,上、中、下游划分自然特征,巨大的水能资源和“黄金水道”等内容。第三是“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主要阐述黄河的概况,上、中、下游划分及自然特征,“地上河”的成因,黄河综合治理,黄河上、中、下游的水能开发等内容。 课时分配上分为3个课时。此为第3课时。在教学策略上,以黄河诗朗诵作为引入,引导学生形成对黄河的一个初步印象。正文部分首先通过读图活动,引导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包括干支流形状、源头、入海口、各河段的划分以及主要支流和湖泊、流经省区、流经地形区)。接着通过数据来展示黄河的水量、长度及流域面积,并结合干湿区、温度带、气候区等地图来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第三部分是从塑造地形、提供灌溉便利和提供水能三方面来学习黄河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便利之处。第四部分是通过探究活动来分析黄河的生态问题灾害,以及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四、教学流程

八年级地理上册 2.3 河流教案 (新版)粤教版-(新版)粤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2.3 河流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河流湖泊的概况。 2.举例说出我国内流河和外流河的特征。 ——黄河的特点。 4.学习我国长江的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 1.读图分析我国河流湖泊的概况。 2.了解我国我国黄河和长江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气势磅礴的黄河,风景秀丽的长江,这些河流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河流,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它们的特征。 (黄河)(长江) 讲授新课 1、河流湖泊的概况 我国是世界上河湖众多的国家之一,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600多条。面积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天然湖泊约2300个。我国秦岭-淮河线以北河流冬季结冰,以南河流冬季不结冰。受地势西高东低影响,我国大江大河大部分流入太平洋,只有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雅鲁藏布江和

怒江注入印度洋。我国河流大部分位于东部外流区内,受夏季风影响,夏季形成汛期,汛期径流量占到全年径流量的60%-80%。 中国河流湖泊众多,这些河流、湖泊不仅是中国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国的河湖地区分布不均,内外流区域兼备。中国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的界线大致是:北段大体沿着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部)一线,南段比较接近于200毫米的年等降水量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这条线的东南部是外流区域,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河流水量占全国河流总水量的95%以上,内流区域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但是河流总水量还不到全国河流总水量的5%。 2、外流河和内流河 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内流河。 内流河特点:内流河多分布在西北内陆区,这里降水稀少,其水源主要来自高山的冰雪融水,受气温的影响,夏季河流进去汛期,冬季河流形成枯水期,甚至断流,即内流河流量小、长度较短、易蒸发中断。 外流河:地表和地下径流最后注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 外流河特点:外流河大多分布在季风区,河流水源主要依靠大气降水,到了夏季我国降水丰富,形成丰水期,由此可见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的影响,即外流河流量大、长度较长、易发生洪涝灾害。 (夏季的外流河)

初中地理八上《河流和湖泊》教案_14

行为条件 行为程度 河流和湖泊(第1) 课 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课标解读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河湖众多的国家,利用“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图”,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与湖泊。 2.理解外流河、内流河、外流区、内流区等概念, 知道外流河与内流河水文特征的不同。 3.归纳内流河、外流河以及湖泊的分布特征,分析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教学策略 1.通过读图分析活动,归纳内流河、外流河的分布特征。 2.通过探究,分析地形、气候对内流河、外流河分布特征的影响。 教学模式图文导学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图文转换、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本插图、地理助学。 教学过程

议一议内 、 外 流 河 分 布 特 征 的 影 响 因 素 组织探究: 引导回顾所学的气候、地形有关知 识,做好探究准备。 问题诱导: 1、为什么我国东南部河流数量较 多,西北较少? 2、为什么我国西北多内流河,东 部多外流河? 教师点拨 1、气候对河流分布特征的影响。 出示“2-2-4中国年降水量分 布”图和“10中国气候类型”图分 析气候对河流分布特征的影响。 2、地形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出示“2-1-2中国地形”图, 分析我国地形、地势对河流的影 响。 适时引导 引导学生对探究问题进行概括总 结。 现象解释: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的人们,天 气越旱越盼望晴天;而东部季风区 的人们,天气越旱越盼望阴天。 知识牵引 运用所学的气候、地形知识解释内 外河流分布特征的差异。 1、由2-2-4中国年降水量分布 图,得知我国降水空间分布极不均 衡,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因此导 致我国东部河湖众多,西北较少, 南方河流径流量较大,北方较小。 2、运用“2-2-10中国气候类型” “212中国地形”图解释我国西北 内陆多内流河,东部多外流河。 (从气候特征及地形特征加以分 析。西北内陆气候干旱,以盆地、 高原为主;东部地区气候湿润,以 平原、丘陵为主。) 概况总结 这与我国西高东低地势及所处的海 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关。西北部距 海远,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 大,所以多内流河;东部距海近, 气候湿润,降水多,所以多外流 河。 学以致用: 塔里木河的水源主要靠冰雪融水, 晴天气温高,冰雪融化的多;东部 季风区内河流的水源主要靠大气降 水,阴天有可能要降雨。 使学 生能够 解释地 形、气 候是如 何制约 河流分 布的。 “现象 解释” 具有承 上启下 的作 用,即 对河流 的分布 进行了 练习, 又引出 河流水 文特征 的知识 点。 衔接过渡由于河流所处的位置、气候条件、地面植被状况等不同,使河流的水文特征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它们存在哪些差异。 探一探内 、 外 流 河 水 文 特 征 的 差 异 指导读图 指导学生利用好图、表分析我国河 流的水文特征。 一、外河流水文特征 问题诱导: 1、结合课本表2-3-1中国主要河 流,完成表一 2、对比我国南、北方河流水文特 征差异。 二、内河流水文特征 读图训练 1、结合课本表2-3-1中国主要河 流及教师出示的河流流量年变化曲 线图,完成表一 表一 2、比较我国南、北方河流水文特 征的差异。 河流 名称 流量 大小 汛期 长短 有无 结冰 期 含沙 量大 小 松花 江小短有小 黄河小短有大 长江大长无小 珠江大长无小 利用 图、表 将抽象 的地理 事物具 体化, 形象 化,便 于学生 理解。 联系所 学知识 探讨河 流水文 特征与 气候、

八年级地理上册《河流和湖泊》教案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了解我国河流湖泊的一般概况 2.让学生认识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河流湖泊的不同特征 能力目标: 1.学会分析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图 2.理解我国河流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3.掌握通过列表比较地理事物的方法 4.建立江河治理开发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建立江河兴利除弊的正确观念。 2.培养学生形成热爱母亲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河流湖泊的不同特征 ●教学难点 1.我国地形、气候与河流分布及相关水文特征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分析图表、多媒体教学、活动讨论、学生设问 ●教具准备:学生地图册、多媒体课件,影象资料、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地形和气候,今天,我们学习我国的河流和湖泊(板书:第三节河流和湖泊)首先让我们来了解我国河流和湖泊的一般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河湖众多的国家之一。(板书:一.众多的河湖)许多大江巨川源远流长,大小不一的天然湖泊星罗棋布。 让我们看图,在这幅图上,棕黄色的区域称为内流区,粉红色的区域称为外流区。它们之间的界线大致自东北向西南,如果我们对照24页图(中国地形图),就可以进一步了解

这条线经过哪些山脉、地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等)。 为了更具体的了解、掌握内流区和外流区的特征,现在我们来列一个表格:(以下边问边讲边填,)(板书: (补充几点:) ⑴刚才讲内流区和外流区界线的时候,我们注意到在这条线的东面还有两块棕黄色的区域,为什么呢?(学生回答)对,这里也属于内流区,因为这里的没有河流或者河流没有流入海洋。 ⑵内流河,如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河水主要来自周围高山的冰雪融水,所以汛期在气温高的夏季。 ⑶在外流区,以秦岭-淮河为界,此线以北的河流冬季河流结冰,普遍形成枯水期,一些河流甚至断流。而南方的河流则没有结冰现象。 ⑷咸水湖进一步发展就会成为盐湖,逐渐干涸 ⑸参看图左下图这里的植被与河流有着密切的关系,胡杨林距塔里木河越远,就越稀疏、越枯黄 下面,我们来做课本上的题目: 1.阅读图,找出我国的内流区和外流区。

《河流》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

《河流》教学设计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根据河流的归属区分外流河、内流河,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运用资料,比较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资料,比较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 运用资料,比较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三、教学策略 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河湖的特征”和“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长江、黄河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从人地关系思想上看,本节自始至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河流与人类的关系,探索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一方面,突出河流对人类活动的贡献,比如教材中提及的长江和黄河的水能资源及其开发,长江“黄金水道”与航运事业的发展,黄河流域河套平原上的引黄灌溉,都生动地说明了河流给人类生产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教材设计还考虑到河流对人类还有不利的一面,比如长江的生态问题、洪涝灾害,黄河的泥沙问题、地上悬河等。这样,使学生通过河流的学习,既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自豪感,也培养对不利条件的忧患意识。 按照“标准”要求,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抓住了三条线索:第一是以外流河为主,重点归纳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以及水文特征;第二是“长江的开发与治理”,主要阐述长江概况,上、中、下游划分自然特征,巨大的水能资源和“黄金水道”等内容。第三是“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主要阐述黄河的概况,上、中、下游划分及自然特征,“地上河”的成因,黄河综合治理,黄河上、中、下游的水能开发等内容。 课时分配上分为3个课时。此为第1课时。在教学策略上,通过中国河流分布卫星图作为引入,继而通过河流知识PK活动,引导学生对我国的主要河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正文部分首先交待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总结我国内外流河流的分布。第二部分是河流的水文特征,首先给出分析水文特征的基本方法,接下来引导学生通过读系列图来对比分析内外流河流的水文特征。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三节中国的河流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 教学重点 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手段 录像机、投影仪、投影片、景观图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板书设计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一、内流区和外流区 1、概念:内流河、外流河 2、内流区、外流区 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1、我国外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及成因 2、我国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原因 三、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1、我国内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及成因 2、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四、京杭运河 1、起止点、长度 2、经过的省市、沟通的水系 3、历史上和现在的作用: 五、湖泊概况 1、湖泊的分类 2、湖泊的分布青藏高原湖区 东部平原湖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人民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气候条件,一个地区的降水量发生变化,江河、湖泊的水量也会随其改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板书〕第五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启发提问〕说出你所知道的河流、湖泊的名称,并说出河流、湖泊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的不利影响。 〔教师总结〕出示表1:中国河流、湖泊的数量。 我国是一个河流、湖泊众多的国家,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河流、湖泊的分布状况和利用状况,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节――河流和湖泊。

〔板书〕第一节河流和湖泊 让学生看中国水系图,查找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 〔启发提问〕这些大河各注入哪个海洋,河流流向与地势有什么关系? 查找塔里木河、弱水河。 〔启发提问〕这两条河流最终流到哪里? 〔教师总结〕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出示投影片〕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 〔板书〕一、内流区和外流区 1.概念:内流河、外流河 2.内流区、外流区 〔转折过渡〕设问:内流区和外流区是如何划分的呢? 〔板书〕2.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及分布 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复合投影片。 〔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我们讲过的哪些气候分界线位置相似? 〔教师总结〕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位置相似,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南部、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启发提问〕分析内流区和外流区水量的大小及原因? 〔教师总结〕外流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水量大;内流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少,水量小。 让学生看我国的内流区和外流区图。 〔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面积各占我国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 〔教师总结〕出示表2:中国河川流域面积。 同学们想一想,回答问题:为什么我国西北部多内流河,东部多外流河? 〔教师总结〕这与我国西高东低地势及所处的海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关。西北距海远,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所以多内流河;东部距海近,气候湿润,降水多,所以多外流河。〔转折过渡〕由于内流河、外流河所处的位置、气候条件、地面植被状况等不同,导致内流河、外流河的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变化规律不同,我们称其为水文特征不同。〔教师画板图讲解〕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含沙量、水位、结冰期等。流量指单位时间通过某一段面的水流体积,它反映了河流水资源多少,通常以立方米/秒为单位。水位指河流在某地某时段的水高程,它是反映水体水量大小的最直观的重要标志。含沙量指单位体积水中所含泥沙的重量。结冰期指河流封冻的时间长短。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外流河的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板书〕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出示“我国主要河流的年流量变化比较图”。 〔启发提问〕(1)本图横、纵坐标各代表什么? (2)在什么季节外流河水量大、水位高? (3)在什么季节外流河水量小、水位低? (4)北方的松花江和黄河与南方的长江、西江相比,流量大小与季节分配有何差别? 〔教师总结〕外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是:夏季水量大,水位高;冬季水量少,水位低。〔转折过渡〕为什么我国外流河有这样共同的水文特征呢? 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复合投影片。 学生讨论分析我国外流河共同水文特征的成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