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涂布

锂电池涂布
锂电池涂布

磷酸亚铁锂/石墨锂离子电池的工艺简介

摘要:

自锂离子电池问世以来,锂离子电池因为其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受到众多电化学行业从事者的青睐。锂电池比普通电池的优点在于它的环寿命长、工作电压高、安全性好等。然而,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好坏与其所使用的正负极材料、导电剂、粘结剂、电解液、隔膜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磷酸亚铁锂(LiFeP04)因其具有原料丰富、比容量高结构稳定、安全性好等优点成为了一种比较有潜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以碳材料为主。这里主要介绍石墨作为负极材料。

关键词:锂电池、正负极、工艺

1电化学原理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充电电池,是由两种可以可逆脱嵌Li+的物质作为正负极

构成的二次电池,主要依靠Li+在正负极间的可逆脱嵌来工作,充电时Li+从正极脱出,在负极嵌入,放电时则相反。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一般选择相对锂电位大于3.5 V并且在空气中比较稳定的能够嵌锂的过渡金属的化合物,如:Li l.xC002(O

③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一般选择电位和锂尽可能接近的可以可逆脱嵌锂的物质,如:各种碳材料和金属氧化物等等

2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主要由正极、电解液、隔膜、负极和集流体等组成,其

核心部分正负极片主要由导电剂粘黏剂组成。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一般为

LiPF6、LiCl04、LiAsF6和LiBF4等锂盐的有机溶液,电解液中的有机溶剂一般为EC(碳酸乙烯酯)、DMC(碳酸二甲酯)、PC(碳酸丙烯酯)、BC(碳酸丁烯酯)、EMC(碳酸甲乙酯)和DEC(碳酸二乙酯)等②③。隔膜通常使用聚烯烃系列树脂,常用的隔膜有单层或多层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

3磷酸亚铁锂的合成工艺

3.1高温固相合成法

高温固相合成法一般是以醋酸亚铁或草酸亚铁,碳酸锂或醋酸锂,磷酸氢二铵或磷酸二氢铵等为原料,按照LiFeP04的化学计量比进行配料,将样品

球磨均匀后在惰性气体保护下高温焙烧制得。此方法具有工艺流程简单,适合产业化生产的优势,但是其同样存在合成产物粒径不易控制、形貌不规则、分布不均匀等缺点。

3.2机械化学活化法

机械化学活化法是采用高能球磨的方法,使样品的粉末颗粒在球磨罐内进

行反复碰撞、分离、再碰撞以获得破碎且紧密的粉末混合体,然后再将其进行固相反应即可制得所需的物相。并可以简化工艺流程,缩短制备周期。李旭等④以草酸铁、磷酸二氢铵、碳酸锂与纳米级的MgO粉末为原料,按不同量的Mg掺杂配料,将样品球磨后得到前驱体粉末,再将前驱体粉末在心气气氛下650℃焙烧18 h,得到掺杂量不同的LiFeP04正极材料。

3.3水热合成法

水热合成法一般是以可溶性的锂盐、亚铁盐及磷酸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

直接合成。因此,水热合成不需要惰性气体的保护,可以直接得到LiFeP04。该方法具有烧结温度低、能耗低、工艺简单等优点,能够制得得物相均一、结晶性好、粒度分布均匀、纯度较高的LiFeP04材料。

Tajirni⑤等1122J以H3P04、LiOH、FeS04为原料,以聚乙二醇(其平均分子量为380-420)为碳源,利用水热合成法制得颗粒平均粒径达次微米级的LiFeP04。经测试显示,该材料以35 m A/g的电流密度进行充放电时,其放电比容量为143 m At l/g。

然而,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的LiFeP04材料,常会有部分Fe占据在Li位上,这部分Fe阻碍了Li+的扩散,使得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有所下降。此外,水热合成法反应的条件控制要求苛刻,并且需要大量耐高温高压的设备,其成本相应提高。其它的还有溶胶、凝胶合成法液相共沉淀合成法目前常用的LiFeP04的合成方法都不是十分的完美,仍然未达到理想的效

果,因此,人们尝试采用一些新的制备方法或改性方法来提高LiFeP04的电化学性能。如:乳液干燥法、机械化学激活法等。

4锂离子电池负极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性能的优劣与否和其所使用的负极材料能否可逆的脱嵌Li+息息相

关。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般应具备以下性能⑥

(1)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Li+在负极材料中有较高的扩散率;

(2)Li+在负极的脱嵌过程中自由能变化小,且反应要高度可逆;

(3)优良的热力学稳定性及和电解质有良好的相容性;

(4)具备良好的电导率。

大部分的锂电池负极材料仍以石墨为主。石墨是层间化合物,可以在层间嵌入Li+,嵌锂石墨的一阶化合物的分子式为LiC6,其中Li+在C轴方向(即垂直于C原子平面的方向)上全部重叠,使得石墨堆积的次序从AB型变为AA型⑦⑧。目前,使用嵌锂石墨做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当锂离子脱嵌之后会导致负极的萎缩,是电池寿命缩短所以如何制作稳定安全的负极材料仍是一个研究重点

引用文献:

①磷酸亚铁锂/硬碳锂离子电池的工艺及电化学性能研究,南昌大学廖祥飞。

②Good enough J B,Manthiram A,Wnetrzewski B.Electrodes for Lithium Batteries;阴.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1993,43(1—3):269^275.

③DahnJ&SackenUv’Juzkow MW:et a1.Rechargeable LiNi02/Carbon

Cells[J].Journal of the E l e ct r o chemical Society,1991,138(8):2207-2211.④李旭,彭文杰,李新海,等.Li Fe ox)Mg,P04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川.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8,(06):11 23-1 1 28.

⑤Tajimi S,Ikeda Y Uematsu l('etai.EnhancedelectrochemicalperformanceofLiFeP04 Prepared by hyd rothermal reaction[J].Solid State lonics,2004,175(1-4):287-290·⑥Nagaura T.Tozawa K.Lithium ion rechargeable battery[J].Progress in Batteries and Solar

Cells,1990,9:209^之17.

⑦Dahn J R.Phase diagram ofLixC6[J].Physical Review B,1991,

⑧OhzukuZ lwakoshi Z Sawm K。Formation of Lithium.Graphite Intercalati on CompoundsinNonaqueous Electrolytes andTheirApplicationas aNegativeElectrode

fora LithiumIon(Shuttlecock)Cell阴.JournalOf the ElectrochemicalSociety,1993,140(9):2490~2498.

锂离子电池搅拌和涂布工艺及异常处理

锂离子电池(含动力电池)搅拌和涂布工艺知识及异常处理新能源的锂离子电池发展很快,作为锂离子电池制造,每个工厂都在不断创新新的工艺,而这个工艺的发展速度很快,而真正核心的技术是新材料配方的应用和制作极片(涂布)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成为一个难点,而这个难点需要系统的知识才能解决,总结十几年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学习。 主要内容有: 一、术语 二、正极材料 三、负极材料 四、陶瓷隔离膜材料 五、正极搅拌 六、负极搅拌 七、陶瓷隔离膜搅拌 八、正极涂布 九、负极涂布 十、陶瓷隔离膜tubu 十一、正极底涂印刷 一术语 1.1 粘度:粘度是指液体受外力作用移动时,分子间产生的内磨擦力的量度;单位是 mpa.s,我们测量粘度用旋转粘度计:包括一块平板和一块锥板样品粘度越大,扭矩越大。扭矩检测器内设有一个可变电容器,其动片随着锥板转动,从而改变本身的电容数值。这一电容变化反映出的扭簧扭矩即为被测样品的粘度,由仪表显示出来。 1.2 颗粒度:粒的大小。通常球体颗粒的粒度用直径表示,立方体颗粒的粒度用边长表 示。一般所说的粒度是指造粒后的二次粒子的粒度。表示粒度特性的几个关键指标:D50/D90/D99 1.3 比表面积:单位重量的颗粒的表面积之和。比表面积的单位为m2/kg或cm2/g。比表 面积与粒度有一定的关系,粒度越细,比表面积越大,但这种关系并不一定是正比关系。 1.4 固含量:浆料中固体物质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 1.5 透气度:严格来讲应该称为透气度或者透气量。空气透过织物(PE及PTFE等等) 的性能。以在规定的试样面积、压降和时间条件下,气流垂直通过试样的速率表示。对于我们所做的陶瓷隔离膜,透气度越大,说明孔隙 率小。 1.6 公转:对我们搅拌来讲就是一个浆绕着另一个浆转动叫做公转 1.7 自转:是指物件自行旋转的运动,物件会沿著一条穿越身件本身的轴进行旋转,这 条轴被称为自转轴。 1.8 搅拌速度:每分钟搅拌的速度,单位是RPM 1.9 涂布重量:一般厂家是按照面密度来做,有的移50*100=500m2为单位,有的是以标 准的圆1540.25MM2的重量来做为标准单位设计和监控 1.10 压实密度:=面密度/(极片碾压后的厚度—集流体厚度) ,单位:g/cm3压实密度, 冷压后的不含基材的厚度 1.11 振实密度:在规定条件下容器中的粉末经振实后所测得的单位容积的质量,振实密度与 压实密度不成正比例关系

锂电池-极片浆料涂布工艺路线

极片浆料涂布工艺路线的选择 1、极片浆料涂布工艺路线的选择 1.1涂布方法的选择 成功解决极片浆料涂布的关键之一是选择合适的涂布方法。大约有20多种涂布方法可以用于将液体料液涂布于支持体上,而每一种技术有许多专门的配置,所以有许多种涂布型式可供选择。 在研制锂离子电池实验室研究阶段,有用刮棒、刮刀或挤压等自制简单的涂布实验装置进行极片涂布试验,只能涂布出少量样品供实验研究,效果并不太理想,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般选择涂布方法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包括:涂布的层数,湿涂层的厚度,涂布液的流变特性,要求的涂布精度,涂布支持体或基材,涂布的速度等。 如何选择适合极片浆料的涂布方法?除上述因素外,还必须结合极片涂布的具体情况和特点。锂离子电池极片涂布特点是:①双面单层涂布;②浆料湿涂层较厚(100~300μm);③浆料为非牛顿型高粘度流体;④极片涂布精度要求高,和胶片涂布精度相近;⑤涂布支持体为厚度10~20μm的铝箔和铜箔;⑥和胶片涂布速度相比,极片涂布速度不高。 我们首先从涂布层数来考虑选择涂布的技术路线。极片需要在金属箔两面都涂浆料。目前有同时在支持体两面进行涂布的技术,但如果选用同时双面涂布方法,就会使涂布后的干燥和极片传送设备变成极为复杂和难于操作。因此涂布技术路线决定选用单层涂布,另一面在干燥后再进行一次涂布。考虑到极片涂布属于厚涂层涂布。刮棒、刮刀和气刀涂布只适用于较薄涂层的涂布,不适用于极片浆料涂布。在余下的几种涂布方法中,浸涂最为简单,但其涂布厚度受涂布浆料粘度和涂布速度影响,难于进行高精度涂布。 综合考虑极片浆料涂布的各项特殊要求,挤压涂布或辊涂可供选择. 1.2条缝挤压涂布及其涂布窗口 挤压涂布技术是较为先进的技术,可以用于较高粘度流体涂布,能获得较高精度的涂层。

涂布工艺的操作流程说明书

涂布工艺地操作流程说明书 一、涂布地作用 在电池生产过程中,将成卷地基材,铜箔、铝箔涂上一层特定功能地浆料.保证极片表面平整、光滑、敷料均匀、附着力好,干燥、不脱料、不掉料、无积尘、无气泡并烘干收卷. 二、涂布材料设备、工具: 正极浆料、负极浆料、铝箔、铜箔、铝箔胶带(用来连接接头)、双面胶(连接引带)、牵引带(废地铜铝箔材)、酒精(用来擦洗辊面)、抹布、压缩空气、涂布塞规(用来清除划痕)、千分尺(用来测量厚度)、天平称(称重,测密度)、刀片、物料盒、直尺、细针、刮片. 三、涂布地操作流程 、工作人员配戴好劳保用品. 、检查刮刀、测试辊、导辊、背辊是否擦拭干净. 、在停机状态下穿好牵引带. 、打开总电源、伺服电机、干燥风机等开关. 、把正负极地空箔材料固定安放好并牵引至烘箱,让其与牵引带连接好. 、装好料槽、挡板,将筛选好地浆料倒入料斗之中,并放满浆料. 、在控制器上按下表设定好涂布温度、速度、速比

及涂布张力 、在控制界面设定好涂布工作方式,并按工艺要求 调节好各项参数. 、涂布时,先按两次“测试”,再按“涂布”.测试 时,一般先涂—段牵引到烘箱将其烘干. 、试片后倒带至机头,检测极片地密度、涂长、涂 宽、间隙和厚度等相关参数.如若不符合工艺要求则修改至符合工艺标准为止.、试好片后开始涂布,在涂布过程中要随时检查极 片上是否有颗粒、表面是否有划痕、气泡、露痕等现象. 、第一面涂完后,应按工艺要求调整参数,待温度 稳定后再开始涂第二面. 、涂布中,要随时测量第一面和第二面地密度、涂 长和间隙并做好记录. 、在停止涂布时,先按“涂布控制停”,同时打开 温度(℃) 速度 速比 涂布张力 一区 二区 三区 四区 五区 六区 正极单面 . . . 正极双面 . . . 负极单面 . . . 负极双面 . . .

干货锂电池极片挤压涂布常见缺陷

干货|锂电池极片挤压涂布常见缺陷目前,电动车、储能电池等新能源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作为公认的理想储能元件,动力锂电池也得到高度关注。 涂布机是动力锂电池极片的生产关键工艺设备。目前,锂电池极片涂布工艺主要有刮刀式、辊涂转移式和狭缝挤压式等。我在工作过程中,这三种涂布方式都接触过。一般实验室设备采用刮刀式,3C电池采用辊涂转移式,而动力电池多采用狭缝挤压式。 刮刀涂布 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箔基材经过涂布辊并直接与浆料料槽接触,过量的浆料涂在箔基材上,在基材通过涂辊与刮刀之间时,刮刀与基材之间的间隙决定了涂层厚度,同时将多余的浆料刮掉回流,并由此在基材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涂层。刮刀类型主要逗号刮刀。逗号刮刀是涂布头中的关键部件之一,一般在圆辊表面沿母线加工成形似逗号的刃口,这种刮刀具有高的强度和硬度,易于控制涂布量和涂布精度,适用于高固含量和高黏度的浆料。

图1 逗号刮刀涂布示意图 辊涂转移式 涂辊转动带动浆料,通过逗号刮刀间隙来调节浆料转移量,并利用背辊和涂辊的转动将浆料转移到基材上,工艺过程如图2所示。辊涂转移涂布包含两个基本过程:(1)涂布辊转动带动浆料通过计量辊间隙,形成一定厚度的浆料层;(2)一定厚度的浆料层通过方向相对的涂辊与背辊转动转移浆料到箔材上形成涂层。

图2 辊涂刮刀转移涂布工艺示意图 狭缝挤压涂布 作为一种精密的湿式涂布技术,如图3所示,工作原理为涂布液在一定压力一定流量下沿着涂布模具的缝隙挤压喷出而转移到基材上。相比其它涂布方式,具有很多优点,如涂布速度快、精度高、湿厚均匀;涂布系统封闭,在涂布过程中能防止污染物进入,浆料利用率高、能够保持浆料性质稳定,可同时进行多层涂布。并能适应不同浆料粘度和固含量范围,与转移式涂布工艺相比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涂布常见性问题解决方法

?在谈关于锂电池涂布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之前,先说说个人对锂电池的一些想法,关于锂电池这个行业,说的有点广阔了,就说说自己的一些浅显的看法和想法吧!在这个锂电池行业做了快4年了,这是一段不停学习不停钻研的时间,这期间我学习了很多关于锂电池的相关知识,从一个门外汉慢慢摸索算是初窥门径了,因为部门原因很多东西我是不能研究的很深,只能懂些皮毛,在我看来锂电池的研发和制作甚至一些关键的岗位技术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难得是不肯去学不肯去钻研不愿意去了解的人,总是以为自己懂得已经够多,还有就是一些所谓的关键技术的保密性,其实只要研究一下也会懂些皮毛,但是我觉得对于需要盈利的公司来说有这些就已经做够了,因为做的电池就像生物上的杂交育种一样,是一种材料不断更替不断变化相互组合而实现与理论值最接近的一个过程,但是如何提高理论值却是与锂电池制造行业的相关材料供应商的专业饭,只有材料性能提高了,电池的理论性能才会真正提高,所谓的电池研发就是根据对客户的需求来改变电池的形状及性能,说到这里很多做技术或者职场老人肯定要批斗我这黄毛小二的肤浅,不懂什么是电池的真正内涵,我重申以上观点只是我一个刚刚对电池有点了解的人的观点,电池制作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以及研发肯定是需要相关的专业知识做基础才能做好,所以大家不要气氛。从事电池这一行很多人都喜欢把自己学到的东西藏起来,一般人从不会去传授所谓的技术,个人觉得烦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话是很有道理的,假想我们要是把自己会的都无偿的与周边的人共享然后集思广益是不是能将电池做的更好?就为了保住自己所谓饭碗,导致我们这个制造行业的平均水准难以提升,所以我个人很不赞成的这种做法,现在就将我自己对涂布这一块的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希望不算是什么泄密,在作出总结之前我想知道在你们工厂的涂布新进人员要多长时间能够真正的掌握,并成为业内人士所谓的熟练涂布手甚至所谓的涂布工程师呢?我的答案是最多3个月,因为我把常见的问题做了总结并在他学的过程中就已经教会他如何处理。? ?? ? 现总结如下主要是逗号刮刀式的涂布机(比较老了)至于转移式和喷涂式也可以借鉴部分内容,原理是相通的:1.面密度不稳定 正对这个问题也是困惑了我好久,因为原因是在太多,要一一排除,先简单总结几点与大家分享: a.涂布刮刀限位上有异物;? ? b.开机或刀表画面上调刀参数未回零或未运行;?? c.钢棍与背辊夹得太紧; d.速比参数过大;?? e.挡边挡板与钢棍挤压过紧导致钢棍发烫??; f.浆料发烫;??i.气压不稳定??;j.排风量大小等。影响的因素很多,需要结合自身生产实际情况进行调试 2.间隙涂布头尾不稳定——a.头尾厚度与标准不符合,设置头尾速比参数及长度;b.头尾喇叭口,设置钢棍背辊距离及弹间隙距离;c.拖尾—调节尾部厚度及进给值必要时可开启间涂变速;d.背辊变形 3.裂边---调节温度和速度以及测试固含量及速度 4.收卷不齐——调节系统张力(收放卷) 5.含水量超标---调节速度和温度以及测试浆料固含量,车间环境 6.鼓边——很多人遇到过分析原因:a.材料的粒径过小浆料粘度过低,b.调节刮刀方向??c.调节刮刀中心扭矩螺丝??d.调节温度和排风系统??e.在挡板两侧垫一层PE带 7.黑点聚团漏箔-——主要针对负极,这个是比较有争论的话题@清风对此专门开贴研究对此我只提供自己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法:分析a.为cmc在分散的过程中气泡未完全排除;b.原材料石墨表面有异物(微观结构)产生非亲水的化学键??c.铜箔表面有异物及生产过程空气中的灰尘;改良方案:a.先将CMC与去离子水混合分散抽真空一定时间后静置较长时间,会有很大改善b.更换材料石墨有改善 ? ?? ? 其实很多很多的细节只要去留心观察和注意学好涂布并不难,以上说的比较笼统也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和现象做对比,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正对每一个现象进行解剖分析,最

锂电池涂布

磷酸亚铁锂/石墨锂离子电池的工艺简介 摘要: 自锂离子电池问世以来,锂离子电池因为其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受到众多电化学行业从事者的青睐。锂电池比普通电池的优点在于它的环寿命长、工作电压高、安全性好等。然而,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好坏与其所使用的正负极材料、导电剂、粘结剂、电解液、隔膜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磷酸亚铁锂(LiFeP04)因其具有原料丰富、比容量高结构稳定、安全性好等优点成为了一种比较有潜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以碳材料为主。这里主要介绍石墨作为负极材料。 关键词:锂电池、正负极、工艺 1电化学原理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充电电池,是由两种可以可逆脱嵌Li+的物质作为正负极 构成的二次电池,主要依靠Li+在正负极间的可逆脱嵌来工作,充电时Li+从正极脱出,在负极嵌入,放电时则相反。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一般选择相对锂电位大于3.5 V并且在空气中比较稳定的能够嵌锂的过渡金属的化合物,如:Li l.xC002(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