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科技小制作

初中物理科技小制作
初中物理科技小制作

物理科技小制作

比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宗旨: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习热情,推动科技创新,弘扬科学精神。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以及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素质教育,学校特举办此次物理科技小制作比赛。

二、活动主题:我思考我创新我参与我快乐

三、参赛对象:全体八年级学生,另有意向参加的同学,请到理化生组老师处报名。

四、参赛作品要求:小制作要有创意,有价值,实用性强,且精致美观,每件作品附带说明书(用黑色水笔手写),粘贴在作品的下方,说明书中应注明:制作人、班级、作品名称、制作方法、辅导老师。所有作品必须是同学本人亲手设计制作(或几个同学一起合作),不得购买成品。小制作的选择可参照如下题材,亦可自行选择(与物理知识联系紧密),理化生组将对参赛作品集中展示,评比。

1、太阳灶的制作

2、潜望镜的制作

3、针孔照相机的制作

4、照相机模型制作

5、望远镜

6、自制音调可变的哨子

7、人造彩虹8、土电话

9、万花筒10、手电筒

11、温度计的制作12、自制孔明灯

五、活动时间:准备时间2015年11月7日-12月7日

上交作品时间2015年12月7日

六、奖项设置:一等奖5名

二等奖10名

三等奖15名

所有获奖者均颁发奖状。

七、评委:各行政及理化生组全体老师。

八、评分标准:

1、科学性(20分)

2、先进性(20分)

3、实用性(20分)

4、独特性(20分)

5、精致美观(20分)

理化生组

2015年11月5日

八年级物理小发明和小制作

1、发声的吸管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声,指的是人耳能够感觉到的声波。物理学上所说的声,指的是在任何弹性介质中传播的扰动,是一种机械波。这里所说的扰动是指在空气中、固体或液体的一个密度的或者是压力的或者是速度的变化,这个变化在这种弹性体里面会传播出去。 声音是通过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通过介质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的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人耳能够感觉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赫兹~22千赫兹,人说话的声音频率范围是300赫兹~3400赫兹。 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发声的物品,下面介绍一个用生活中的物品来制作“哨子”的例子。 制作材料:塑料吸管(喝牛奶用的)7根、小剪刀1把、硬纸板、透明胶带、软纸 制作方法: ①用小剪刀把一根塑料吸管的两端剪成平口。 ②使吸管竖直,用一个手指堵住吸管的下端口,用嘴吹吸管的上端口,就会听到吸管发出的声音。 ③改变吸管的长度,听到的声音也会不同。 ④把7根不同长度的吸管按由长到短的顺序并排在一起,并使吸管的一端对齐,再用透明胶带把并排的吸管粘贴在硬纸板上,用软纸堵住吸管没有对齐的一端。(如图1.1所示) 图1.1 ⑤吸管对齐的一端朝上,用嘴吹吸管对齐的一端,并使吸管左右移动,就会听到不断变化的声音。 2、红水柱上升演示液体蒸发致冷 液体蒸发是吸收周围热量,温度降低使气体收缩,气体的体积就会变小,橡皮管内就会有液体上升。(如图2.1所示) 制作方法: ①如图2.1所示,将一根细玻璃管(直径4—6mm,长约30cm)的一端套上2cm长的橡皮管后插进废灯泡的尾端,将灯泡密封;

②把灯泡倒置,使细玻璃管的开口端的橡皮管插入盛红色水的杯子里。 图2.1 红水柱上升法演示液体蒸发致冷装置的使用方法: 用酒精棉球擦拭灯泡表面,可看到杯子里的红色水沿细玻璃管上升,说明酒精蒸发时使灯泡里面的空气温度降低,气压减小。 在玻璃管背面衬以白纸,能增加可见度。 3、小孔成像制作方法 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的重要例证之一,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这样的现象就叫小孔成像。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屏幕上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反映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材料:胶合板、铁皮饮料盒、直径1mm铜丝、输液器包装袋、螺钉、胶水、胶带等。 结构:如图3.1所示。

浅谈自制小制作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修订稿

浅谈自制小制作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浅谈自制小制作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祁素光 摘要:自制小制作有以下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增强演示效果,完善教学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勤俭意识;能理论联系实际,让物理走进生活,生活走向物理;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关键词:自制小制作物理作用 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而所有物理实验的开展都离不开恰当、合适的实验器材,随着教学仪器的配备与普实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仪器日臻完善,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一方面教学仪器不可能一应俱全,特别是我们这些落后的乡级农村中学教学仪器尚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需要;另一方面经常使用成套仪器进行教学也会使学生失去新鲜感和对物理产生高深莫测的神秘感,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因此,自制小制作就有它特殊的优点,独到的好处,那么,自制小制作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究竟有哪些作用,已成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我对此进行了探索,认为其具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我们每个人做和做好任何事的关键,是学生学和学好物理的前提,如果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了兴趣,就会萌发强力的求知欲望,就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巨大的学习动力。杨振宁教授曾经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初中年龄段的学生天生好奇、好动、好玩、有极强的创造力和求知 欲,平时对他们的小制作、小发明多加以鼓励和表扬,是激发他们学习物理兴趣和创新意识的一种好方式。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多引导和鼓励,对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来说,只要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他们就会以满腔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物理学习中,物理课堂就会变得开放、活跃,气氛热烈,教学效果自然会倍增。 比如在教学《大气压强》这节课时,我选择了表演一个魔术作为导入,其实就是一个物理小实验,是这样做的:用一个玻璃杯装满水,然后把一张纸盖在杯口上,稳住纸片把玻璃杯倒置过来后移开手,纸片不会掉下,水也不会流出。这时学生感觉很神奇,很想知道为什么,我就告诉大家等学了这节课后,你们都 会,并且还会解释其原因。 由于自制小制作所用材料大多来自学生的身边:一个杯子、一个乒乓球、一把梳子、一张纸……,都可以成为自制小制作的原材料,在教学中使用这些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材料制作的小制作,用它 们产生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让学生从生活的环境中发现新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1943-13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完整 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将一饮料瓶底部扎几个细孔,再往饮料瓶中到入适量的水,此时会发现瓶底处有水流出,可以印证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继续迅速把饮料瓶中灌满水,然后拧紧瓶盖,这时可观察到饮料瓶底部并没有水流出。如果再拧松瓶盖,又发现水流了出来。这说明是大气压作用形成的这一现象。 二、另取一空饮料瓶灌满水后拧紧平盖,然后用酒精灯加热一钢针。轻轻的在饮料瓶下部侧壁烫一细孔(注意烫孔时不要用力挤按饮料瓶)。当扎完小孔后会发现并没有水流出,在第一个孔的相同高度处,任意位置再烫一个细孔后发现依然没有水流出来。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的结果,并且证明了大气压是各个方向都存在的,与液体压强特点形成对比。之后在前

两个细孔的上方再烫一细孔后,发现下面的细孔向外流水,而上面的细孔不向外流水,并且有空气从此处进入饮料瓶内上方。如果拧开饮料瓶的瓶盖会发现三孔都会流水。且小孔位置越靠近瓶底,水柱喷的越远。 三、再取一饮料瓶灌满水并拧紧瓶盖后,把它倒置在盛有足够多水的玻璃水槽中,在水中把瓶盖拧下来,抓住瓶子向上提,但不露出水面发现瓶里的水并不落回水槽中。(可以换更高的饮料瓶做“对比实验”,为托里拆利实验的引入打好基础。)还可以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在瓶底打孔,立刻发现瓶里的水流回水槽中。原因是瓶子内、外均有大气压相互抵消,水柱在本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回水槽。 四、还可以选用易拉罐,拉盖不要全部拉开,开口尽量小一些。倒净饮料后用电吹风对罐体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把拉口处用橡皮泥封好,确保不漏气。再用冷水浇在易拉罐上,一会听到易拉罐被压变形的声音,同时看到易拉罐上有的地方被压瘪。说明气体热胀冷缩、也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初中物理课自制教具浅谈

题目 初中物理课自制教具浅谈 单位:市宝丰县红星学校 作者: 铁强 : :pdshzqtq126.

提要: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基础知识教学必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它不仅有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直接培养学生用实验验证和探索规律的能力。初中物理阶段,自制教具是师生为适应教学需要、改革教学方法而自行设计的形象化教学器具,虽然它在规性、功能、外观上比不上商品教具,但它却凝聚、体现着一线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教学科研成果的重要形式之一。 关键词:物理学实验教具

初中物理课自制教具浅谈 ————市宝丰县红星学校铁强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基础知识教学必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它不仅有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直接培养学生用实验验证和探索规律的能力。初中物理阶段,自制教具是师生为适应教学需要、改革教学方法而自行设计的形象化教学器具,虽然它在规性、功能、外观上比不上商品教具,但它却凝聚、体现着一线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教学科研成果的重要形式之一。 自制教具取材便利,低成本,利用我们生活常见的物品自制教具。极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容,利用身边现有的坛坛罐罐,字条塑料,不仅变废为宝,又改善了“满堂灌”的现象,便于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新规律,同时让学生用自己自制的仪器便于边教边实验;消除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困惑,进行实验探索的神秘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制教具的过程是学生得到较为全面的锻炼过程,学生制作教具不是一种简单的机械模仿,而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学生需要弄懂仪器的作用、原理、组成结构,对教具进行点滴的改进。教师用自己设计制作的仪器进行教学。通过自制教

简单初中物理小制作

简单初中物理小制作 1、不倒翁 器材: 常用鸡蛋,胶水,一些重物及装饰物品若干。 制作: 在鸡蛋的尖顶端开个小孔,用吸管或其他任何方式将蛋清,蛋黄取出,形成较完整蛋壳。将小重物放入鸡蛋中,用胶水固定在底部,用装饰品或颜料将鸡蛋外部按喜好装饰即可。 操作及现象: 将其左右压倒,仍顽强的恢复到竖直状态。 原理解释: 不倒翁不会倒,一方面因为它的结构上轻下重,重心很低;另外,当它向一边倾斜时,重心和桌面接触点不在同一条铅垂线上,重力作用会使它摆动回原位置. 从杠杆原理来说,不倒翁倒下时,不管支点在哪里,虽然重力的力臂较短,但力矩=力*力臂,有力矩,不倒翁还是回复到原来位置。 还有就是底部为圆形,摩擦力小,便于不倒翁回到原来位置。不倒翁精神:做人也要将“重心”放低些,当遇到“外力”时,才能顽强“不倒”!

2、杆秤小制作 制作目的 .锻炼动手能力 2.加深对杠杆原理的理解 材料准备 杆、钩/挂盘、提钮、秤砣(质量稍大的物体均可) 制作方法 制作、标零做一根长40厘米的杆秤,靠近粗的一端1厘米处和6厘米处分别钻两个小孔。在孔中固定穿钉。用粗铁丝弯一个钩做为秤钩挂在第一个穿钉上/或用挂盘吊在穿钉上;用一根较粗的线拴在第二个穿钉上做提纽。再用细线吊一个0.25千克的重物的秤砣。提起提纽,将秤砣挂在秤杆上,移动所挂的位置,直到杆秤处于平衡。此时在秤杆侧刻出秤砣所挂的位置,这个位置就是定盘星,是刻度的零点。 标刻度将质量为0.5千克、1千克、1.5千克的物体分别挂在秤钩上,调整秤砣的位置,使杆秤平衡秤砣的位置就是秤的0.5千克、1千克、1.5千克的刻度处,这几个刻度间距离是均匀的。根据这个规律即可以在秤杆上找出2千克、2.5千克等刻度的位置,把每0.5千克刻度间的距离等分成10份,每份间的距离就代表0.05千克。https://www.360docs.net/doc/eb5160127.html,===科技小发明制作扩展量程为了增大杆秤的称量围,可以再装一个提纽(称做二组),二纽的位置应离秤钩更近一些,它的位置是这样确定的:在头纽和秤钩之间用钢绳在秤杆上套一活结,作为二纽;在秤钩

中学物理教具制作(大全)

万花筒 万花筒看起来很奇妙,实际上很简单,万花筒的原理就是利用组成等边三角形的镜子面互相反射折射堆积在一角的碎彩色玻璃而形成规则的美丽图案,随着转动万花筒的通身,碎玻璃渣的流动随机变化出千奇百怪的美丽花型,所以顾名思义叫做万花筒。 万花筒的制作也非常简单,这里介绍两款制作方法: 一、 材料: 1,旧手电筒玻璃片三片(直径要相同,最好有一片是磨砂的); 2,硬纸板圆筒一个(可用装薯条的纸筒代替); 3,绿豆大米大小的彩色的小碎玻璃渣以及彩色透明的塑料胶片碎渣东10几粒(大小搭配); 4,等长等宽的小镜子三条(镜子店的下脚料即可,长度比纸筒略短即可);5,胶带或胶布(固定小镜子) 制作过程: 1,在万花筒的底层你可以使用两个手电筒的玻璃片来间隔一些彩色的碎玻璃渣(间隔1CM即可以利于彩色玻璃渣的流动),或者添加一些彩色透明的碎胶片,(最好用手工剪切一些具有几何形状的---不一定需要规则的形状,米粒大小即可),最外层的玻璃片最好选用磨砂的玻璃,实在找不到可以在里面衬上一层硫酸纸(制图用的类似于磨砂玻璃的半透明纸,其功能主要是为了透光性好。) 2,万花筒的中间主要是用三片镜子玻璃制作的等三角柱体(镜面一律向内互相反射从而产生了复杂的图案),三条小镜子镜面向内用胶带粘贴捆好。 3,万花筒的目镜也使用相同半径的手电筒玻璃片,一片等大的圆形纸板在圆心处挖出一个直径1CM的圆孔作目镜。 4,三角镜子柱装入纸筒内卡紧,纸筒的一端是两片玻璃组成的空心小盒子,里面放入彩色的碎玻璃渣胶片渣等,直通的另一端是目镜。最后就是美化外壳了,可以随自己的想象力用美丽的包装纸包裹,这样一支奇妙的万花筒就制作好了,很好玩的,可以带给你很丰富的想象力和奇妙的开心感觉。 以上制作具体见图示。 二、 这里介绍一款用玻璃球作物镜的万花筒(物镜采用玻璃球而不是两片玻璃夹住的彩色碎玻璃)

农村初中物理课自制教具的开发和运用的研究

农村初中物理课自制教具的开发和运用的研究

农村初中物理课自制教具的开发和运用的研究 甘肃省天祝县朵什乡松林中学张志俭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社会背景:随着新课程课改的全面展开,教育理念的全面更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必然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从传统向自主开发转变,充分发挥教师潜能,从而培养创新型、能力型的人才。因此,教育的素材和教具有相当部分必须要来源于生活、要贴近生活,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2)教材背景:一是教材的编写突出了普遍性与时代性,但从农村地区的学生生活体验来看,有些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去甚远而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资源的区域化、生活化势在必行;二是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无论从教材来看,还是从中考命题来看,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因此必须加强科学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的培养。 (3)学生学习背景:现在农村初中学生依赖书本的习性较强,不善于知识的应用与迁移,不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因此,急待在这个方面对农村初中学生加以强化。 (4)地区背景:一是我县属西北藏区,2004年已完成“普九”工程,近年来藏区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为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较好的支撑。但是由于课程的变化使一部分实验器材不能适应物理学科的教育教学。二是目前我县大量的农村山区学生自主开发学习资源的能力和意识与新课程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客观条件也还很不成熟。故,充分发挥教师学习资源的开发,既

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客观条件之必然。三是我县进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较早,教育科研气氛浓厚,教师群体科研能力较强。我校先后有多人参与了省级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许多教师的论文在省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与交流。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丰富农村初中物理教学资源; (2)探索自制教具与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有机结合的方法,构建"生活――物理――社会"的学习体系,找到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最佳切入点。 (3)增强初中物理教师和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动手创作的能力。 3、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通过自制教具的开发和运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通过课题的实施研究,提高我校物理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水平和物理教育教学的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施,可以促进我校学科教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有利于推动全校学科教学科研的发展。 (4)通过课题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完成本课题的基本条件和本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基本条件: (1)我校有一批物理教育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他们具有教育科学研究的基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方座支架(或玻璃板支架),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原理: 光的反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并记录。 (6)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实验步骤(4)、( 5)两次。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 记录数据 实验结论 (1) 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等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11、15 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 三、实验原理: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确。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1。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且大于1倍焦距某处,再移动光屏直 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2。 (5)熄灭蜡烛,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取下放回原处。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凸透镜的焦距=10 。 2. 记录数据: 3. 实验结论: 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而所有物理实验的开展都离不开恰当、合适的实验器材,随着教学仪器配套与达标活动的开展,教学仪器日臻完善,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一方面教学仪器不可能一应俱全,特别是我们这些县级及乡级中学教学仪器尚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需要;另一方面经常使用成套仪器进行教学也会使学生失去新鲜感和对物理产生高深莫测的神秘感,从而影响了学生物理的兴趣和信心,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如何充分发挥自制教具的作用,已成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笔者对此进行了探索,认为其具体作用主要体现在收下几方面: 1、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对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来说,只要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他们就会以满腔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物理学习中,物理课堂就会变得开放、活跃,气氛热烈,教学效果自然会倍增。 由于自制教具所用材料多自此学生的身边:一个杯、一只蛋、一把梳子、一个碟子……,都可以成为自制教具的原材料,在教学中使用这些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材料制作的教具,用它们产生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让学生从“知”的环境中发现“未知”,学生会倍感亲切,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和学习兴趣,好象真理的发现者就是他们,自己成了学习物理的真正“主人”,从而不再觉得物理理论是空中楼阁,可望不可及,研究物理并不神秘。这样,对物理的神秘感破除了,学习物理的兴趣激起了,学好物理的信心也就树立起来,课堂上不再拘谨、胆怯,开始敢于大胆发言,使课堂气氛逐渐活跃起来,从而调动起了学习物理的积极主动性,特别是差生,有了成功的体验,对物理有了积极的学习兴趣,也就变得爱学、好学、从而学得比较好了。 2、增强演示效果,完善教学效果

《自制教具应用于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教师职称评定】

《自制教具应用于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研究》 研究报告 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1、自制教具是教学过程中永恒的话题。 从当今世界的课程教学改革中可以看到一种这样的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师生自己设计制作的教具和低成本实验非常感兴趣,提倡利用随手取材的实验已成为一种共识。国际上通常把自制教具称之为“无价”或“廉价”教具。“无价”是指它的使用价值,“廉价”则是指它的经济价值。国内外教育界的人士,不但不小看廉价教具,相反,还非常推崇它,广泛提倡它。 许多关于廉价教具的国际研讨会都是做为教学原则和方法的学术活动来进行的。有关资料显示,早在17 世纪,人类开始建立学校制度的同时,就产生了教具。19世纪中期,国际教育界开展了自制教具的指导与评价研究,注意利用各样的教具实现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输与转换,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技能的训练。我国自制教具工作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秦汉时期就已出现萌芽,但对自制教具指导评价和推广应用缺乏系统研究,至今尚未建立一套系统的自制教具的指导评价激励体系与机制。 2、自制教具的开发是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的需要,自制教具研究具有向广度、深度深入发展的广阔前景。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利用自制教具进行实验对学生来说,具有亲切感,参与的吸引力强,简单明了,易于突出事物本质,富有创造教育等优势,因而它被越来越多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所青睐,对它的研究已成为一种发展方向。为了实现教育目标,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加强素质教育的实践活动中,自制教具贴近物理教学活动,生动活泼不失为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突破”。但目前人们对自制教具进行实验的研究更多的局限于物理、化学等实验教学比重大的教学科目,而忽略了它在其他科目中可能起到的更大作用研究;另外目前的研究更多关注操作层面而未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因此自制教具研究具有向广度、深度深入发展的广阔前景。 3、研究基础 刘既明老师系江西省模范教师、省初中物理骨干教师、市初中物理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理科教研组长。 彭国新老师系市高中物理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县教研室副主任。 王永根老师系省初中物理骨干教师、市物理学科带头人、中级教师。 段春红老师系县初中物理学科骨干教师、中级教师、学校网管员。 课题负责人刘既明老师曾参加省级课题研究两项(分别于20XX年、20XX年结题),发表教学教研论文30余篇。彭国新主任在县教研室担任物理教研工作多年,具有丰富教研工作经验,并发表教研论文多篇。王永根主任担任学校教导工作多年,主持市级课题研究两项,并都已结题,发表教研论文多篇。段春红老师发表教研论文多篇。 本课题组成员均拥有本科学历,有较强教育科研能力,都有参与课题研究的经历,是一支拥

简单初中物理小制作 精选范文

简单初中物理小制作1、不倒翁 器材: 常用鸡蛋,胶水,一些重物及装饰物品若干。 制作: 在鸡蛋的尖顶端开个小孔,用吸管或其他任何方式将蛋清,蛋黄取出,形成较完整蛋壳。将小重物放入鸡蛋中,用胶水固定在底部,用装饰品或颜料将鸡蛋外部按喜好装饰即可。 操作及现象: 将其左右压倒,仍顽强的恢复到竖直状态。 原理解释: 不倒翁不会倒,一方面因为它的结构上轻下重,重心很低;另外,当它向一边倾斜时,重心和桌面接触点不在同一条铅垂线上,重力作用会使它摆动回原位置. 从杠杆原理来说,不倒翁倒下时,不管支点在哪里,虽然重力的力臂较短,但力矩=力*力臂,有力矩,不倒翁还是回复到原来位置。 还有就是底部为圆形,摩擦力小,便于不倒翁回到原来位置。 不倒翁精神:做人也要将“重心”放低些,当遇到“外力”时,才能顽强“不倒”! 2、杆秤小制作 制作目的

.锻炼动手能力 2.加深对杠杆原理的理解 材料准备 杆、钩/挂盘、提钮、秤砣(质量稍大的物体均可) 制作方法 制作、标零做一根长40厘米的杆秤,靠近粗的一端1厘米处和6厘米处分别钻两个小孔。在孔中固定穿钉。用粗铁丝弯一个钩做为秤钩挂在第一个穿钉上/或用挂盘吊在穿钉上;用一根较粗的线拴在第二个穿钉上做提纽。再用细线吊一个0.25千克的重物的秤砣。提起提纽,将秤砣挂在秤杆上,移动所挂的位置,直到杆秤处于平衡。此时在秤杆内侧刻出秤砣所挂的位置,这个位置就是定盘星,是刻度的零点。 标刻度将质量为0.5千克、1千克、1.5千克的物体分别挂在秤钩上,调整秤砣的位置,使杆秤平衡秤砣的位置就是秤的0.5千克、1千克、1.5千克的刻度处,这几个刻度间距离是均匀的。根据这个规律即可以在秤杆上找出2千克、2.5千克等刻度的位置,把每0.5千克刻度间的距离等分成10份,每份间的距离就代表0.05千克。===科技小发明制作 扩展量程为了增大杆秤的称量范围,可以再装一个提纽(称做二组),二纽的位置应离秤钩更近一些,它的位置是这样确定的:在头纽和秤钩之间用钢绳在秤杆上套一活结,作为二纽;在秤钩上挂上头纽最大秤量(如2.5千克)的重物,提起绳子(该绳至少应能提起5千克的重物),将秤砣向离开绳子的方向移动,直到秤杆平衡为止;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方座支架(或玻璃板支架),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原理:. 光的反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并记录。 6)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实验步骤(4)、(5)两次。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记录数据 实验次数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55相等 88相等 77相等 实验结论 )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 三、实验原理:.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确。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1。 )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且大于1倍焦距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2。 )熄灭蜡烛,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取下放回原处。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凸透镜的焦距 = 10 。 记录数据: 物距u的大小成像情况 u1=30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u2=15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实验结论: 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 像。 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

简单初中物理小制作

标准实用 文案大全简单初中物理小制作 1、不倒翁 器材: 常用鸡蛋,胶水,一些重物及装饰物品若干。 制作: 在鸡蛋的尖顶端开个小孔,用吸管或其他任何方式将蛋清,蛋黄取出,形成较完整蛋壳。将小重物放入鸡蛋中,用胶水固定在底部,用装饰品或颜料将鸡蛋外部按喜好装饰即可。操作及现象: 将其左右压倒,仍顽强的恢复到竖直状态。 原理解释: 不倒翁不会倒,一方面因为它的结构上轻下重,重心很低;另外,当它向一边倾斜时,重心和桌面接触点不在同一条铅垂 线上,重力作用会使它摆动回原位置. 从杠杆原理来说,不倒翁倒下时,不管支点在哪里,虽然重力的力臂较短,但力矩=力*力臂,有力矩,不倒翁还是回复到原来位置。 还有就是底部为圆形,摩擦力小,便于不倒翁回到原来位置。不倒翁精神:做人也要将“重心”放低些,当遇到“外力”时,才能顽强“不倒”!

标准实用 文案大全2、杆秤小制作 制作目的 .锻炼动手能力 2.加深对杠杆原理的理解 材料准备 杆、钩/挂盘、提钮、秤砣(质量稍大的物体均可) 制作方法 制作、标零做一根长40厘米的杆秤,靠近粗的一端1厘米处和6厘米处分别钻两个小孔。在孔中固定穿钉。用粗铁丝弯一个钩做为秤钩挂在第一个穿钉上/或用挂盘吊在穿钉上;用一根较粗的线拴在第二个穿钉上做提纽。再用细线吊一个0.25千克的重物的秤砣。提起提纽,将秤砣挂在秤杆上,移动所挂的位置,直到杆秤处于平衡。此时在秤杆内侧刻出秤砣所挂的位置,这个位置就是定盘星,是刻度的零点。 标刻度将质量为0.5千克、1千克、1.5千克的物体分别挂在秤钩上,调整秤砣的位置,使杆秤平衡秤砣的位置就是秤的0.5千克、1千克、1.5千克的刻度处,这几个刻度间距离是均匀的。根据这个规律即可以在秤杆上找出2千克、2.5千克等刻度的位置,把每0.5千克刻度间的距离等分成10份,每份间的距离就代表0.05千克。https://www.360docs.net/doc/eb5160127.html,===科技小发明制作 扩展量程为了增大杆秤的称量范围,可以再装一个提纽

初中物理小实验整理

初中物理小实验整理(部分) ● 鸡蛋类 1.做测量实验 先估计一个鸡蛋的质量,然后用天平进行测量,看你估计的是否准确。再用天平称出10个鸡蛋的质量,算出每个鸡蛋的平均质量,与你估计的值进行比较。 2.做惯性实验 在盛半杯水的玻璃杯口上放一张硬纸片,再在纸片上放一个鸡蛋,用手把硬纸片突然弹出去,鸡蛋会安全地掉进玻璃杯。 3.做惯性实验 用生熟鸡蛋各一个,分别放在桌面上,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旋转,因为熟鸡蛋的蛋黄和蛋清固定,所以旋转平稳,而生鸡蛋由于惯性,摇晃不定,很快停止转动,由此可准确判断生鸡蛋熟鸡蛋。 4.做压强实验 用手捏鸡蛋,由于鸡蛋表面各处受力均匀,受到的压强较小,鸡蛋难以捏破,可是如果我们用同一只手捏两个鸡蛋,由于鸡蛋与鸡蛋之间接触面积小,受到的压强大,很容易把鸡蛋捏破。 5.做大气压实验 在瓶口比鸡蛋稍小的广口瓶瓶底铺层沙子,将浸过酒精的棉花点燃后迅速放入瓶中,待会儿将剥了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过一会儿,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熟鸡蛋会被玻璃瓶吞进去。 6.做浮力实验 将一个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杯中,可以看到鸡蛋沉入水中。然后逐渐向杯中放入食盐,并不断搅拌,可以看到鸡蛋悬浮于水中任意位置。继续向杯中放入食盐,直到鸡蛋漂浮于水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鸡蛋在盐水中的三种状态。 7.做液体蒸发吸热实验 把刚煮熟的鸡蛋从锅内捞起来,直接用手拿时,虽然较烫,但还可以忍受。过一会儿,当蛋壳上的水膜干了后,感到比刚捞上时更烫了。 8.做热胀冷缩实验 把煮熟捞起的蛋立刻浸入冷水中,待完全冷却后,再捞起剥落。 9.做物体的稳定平衡实验 选用一只生鸡蛋,在小头一端开个孔并清除干净壳内的蛋清蛋黄。沿小孔滑入一块重物。以蛋壳的大头端为底部,扶好蛋壳。点燃一只蜡烛,滴入烛油,把重物封存在蛋壳底部。烛油大约封存至整个蛋壳高度的四分之一即可。把制好的蛋壳推倒后,蛋壳能自动立起。制成一个“不倒翁”。 10.分子运动现象 外壳完好的蛋,埋入食盐中腌制一段时间,可以制成一只咸蛋。虽然蛋壳仍然完好,但连内部的蛋黄都变咸了。 ● 饮料瓶类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的范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的范文 篇一:初中物理实验报告(921字) 器材 找一个底面很平的容器,让一个蜡烛头紧贴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蜡烛头并不会浮起来;轻轻地把蜡烛头拨倒,它立刻就会浮起来。 可见,当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时,两个接触面间就没有液体渗入,物体的下表面不再受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强,液体对它就失去了向上托的力,浮力当然随之消失了。 现在,你能提出为潜艇摆脱困境的措施了吗? “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对“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之差”这一结论是可以理解的,但却难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实验是攻克这一难点的关键,下面介绍两种简便方法。 [方法1] 器材:大小适当的玻璃漏斗(化学实验室有)一个、乒乓球一只、红水一杯。 步骤: (1)将乒乓球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乒乓球很快浮起。 (2)用手托住漏斗(喇叭口朝上,漏斗柄夹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将乒乓球放入其中,以大拇指按住乒乓球,将水倒入漏斗

中,松开拇指,可见乒乓球不浮起,(这时漏斗柄下口有水向下流,这是因为乒乓球与漏斗间不太密合)。 (3)用手指堵住出水口,可见漏斗柄中水面逐渐上升,当水面升至乒乓球时,乒乓球迅即上浮。(若漏斗柄下口出水过快,可在乒乓球与漏斗接触处垫一圈棉花,这样可以从容地观察水在漏斗柄中上升的情况。) [方法2] 器材:透明平底塑料桶(深度10cm左右,口径宜大些,便于操作)一只、底面基本平整的木块(如象棋子、积木、保温瓶塞等)一个、筷子一根、水一杯。 制作小孔桶:取一铁扦在酒精灯上烧红,在塑料桶底面中央穿一小孔、孔径1cm左右,用砂纸将孔边磨平即成一小孔桶。 步骤: (1)将木块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木块很快浮起。 (2)将木块平整的一面朝下放入小孔桶中并遮住小孔,用筷子按住木块,向桶中倒水。移去筷子,可见木块不浮起。(这时小孔处有水向下滴,这是因为木块与桶的接触面之间不很密合)。 (3)用手指堵住小孔,木块立即上浮。 上述两例针对实际中物体的表面不可能绝对平滑这一事实,巧妙地利用“小孔渗漏”使水不在物体下面存留,从而使物体失去液体的向上的压力,也就失去了浮力,结果本应浮在水面上的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正式版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用验电器演示导体和绝缘体 【器材】 验电器(或自制验电器),有机玻璃或橡胶棒,丝绸或毛皮,被检验的物体:铁丝、铜丝等金属丝,陶瓷、松香、玻璃、橡胶等。 【操作】 (1)将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验电器接触,使验电器带电,金箔张开一定的角度,然后用手接触一下验电器上的小球,金箔马上合拢。这表明手碰了小球后,验电器上的电

荷通过手和人体传给大地了,这证明人体是导体。 (2)用上述方法使验电器重新带电。手拿铁丝和铜丝等金属丝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可以看到金箔也会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通过金属丝和人体传到地球上去了,金属丝是导体。当手拿陶瓷、玻璃、松香等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金箔仍张开并不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没有通过陶瓷、玻璃、松香等传到地球上,说明陶瓷、玻璃松香等是绝缘体。 【注意事项】 被检验的绝缘体的表面要清洁干燥,以免表面漏电。

(完整版)初中物理实验总结

一.伏安法测电阻 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I=U/R 3、电路图: (右图) 4、步骤: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连接实物时,必须注意 开关应断开 ② 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 ,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填入表格。 ③算出三次Rx 的值,求出平均值。 ④整理器材。 5、讨论:⑴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压),同时又保护电路(限流)。 ⑶如图是两电阻的伏安曲线,则R 1>R 2 (4)若UI 线是曲线:说明组织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二.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 ①原理:P=UI 2电路图 ③选择和连接实物时须注意: 电源:其电压高于灯泡的额定电压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要变阻,且调到最大值。根据能否调到灯泡的额定电压选择滑动变阻器。 电压表:并联在灯泡的两端“+”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根据额定电压选择电压表量程。 电流表:串联在电路里““+”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根据I 额=P 额/U 额 或I 额=U 额/R 选择量程。 滑动变阻器 变阻(“一上一下”) 阻值最大(“滑片远离接线柱”) 串联在电路中 电流表 “+”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量程选择:算最大电流 I=U/Rx 并联在电路中 电压表 “+”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量程选择:看电源电压 R 1 R 2 I U V A Rx R ′

三.电热 1、实验:目的: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那些因素有关? 原理:根据煤油在玻璃管里上升的高度来判断电流通过电阻丝通电产生电热的多少。 实验采用煤油的目的:煤油比热容小,在相同条 件下吸热温度升高的快:是绝缘体 2、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3、计算公式:Q=I2Rt (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Q =UIt= U2t/R=W=Pt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Q= I2Rt 。Q1:Q2:Q3:…Qn=R1:R2:R3:…:Rn 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Q= U2t/R Q1:Q2= R2:R1 ②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在一定时间所产生的总热量常用公式Q= Q1+Q2+…Qn ③分析电灯、电炉等电热器问题时往往使用:Q= U2t/R=Pt 四.影响电阻大小因素: 1、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也可以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所以定论“电阻的大小与哪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指明“相同条件” 3、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4、结论理解: ⑴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⑵结论可总结成公式R=ρL/S,其中ρ叫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记住:ρ银<ρ铜<ρ铝,ρ锰铜<ρ镍隔。假如架设一条输电线路,一般选铝导线,因为在相同条件下,铝的电阻小,减小了输电线的电能损失;而且铝导线相对来说价格便宜。

初中物理科技小论文

初中物理科技小论文,有趣的潜水艇 新邵县坪上镇中学学生:刘黎黎辅导教师:唐婿红一个叫“塑料瓶潜水艇”的小制作,我做了一个,效果还不错。这个“潜水艇”制作起来很容易:先准备一个塑料瓶,两根塑料管,橡皮泥和卡纸少量。需要的工具也很常见:剪刀、刀片和小锥子。对了,还有必不可少的塑料绝缘防水胶带(橡皮胶布)。 用刀片将塑料瓶的瓶底整齐地切下来,在瓶内放一小块橡皮泥并用塑料绝缘胶带(橡皮胶布)固定,作为压舱物。再在瓶盖上分别钻两个孔,将一长一短的两根塑料管插入,胶布固定。然后用胶布把刚才切下的瓶底固定在原处(注意密封)。之后用卡纸做一个“指挥塔”,并用蜡笔在两面涂上颜色(防水)。最后装饰下就好啦! 我找来一个长些的盆子,盛了大半盆水,手拿“潜水艇”慢慢放入水面,水从下面的塑料管流入瓶内,当瓶内装满水后,潜水艇就沉在水底。这时,嘴从上面的塑料管中慢而均匀地吹气,就会发现浸在水中的下面的塑料管口会往外冒一长串的水泡,然后开始往外出水。潜水艇慢慢地前进,一边航行一边上浮。停止吹气的话,水又会流入瓶内,潜水艇又下沉了。而当你在吹气的过程中用手指堵住另一根漫在水里的塑料管管口,水就会从你吹气的管中流出呢。如果拿出灌满水的潜水艇,倒过来,让两根塑料管管口都朝下,你又会发现,只有一根管往外出水,另一根管却在往瓶里送空气。堵上出水管,另一根管就改为出水管了,而原来的出水管又变为出气管。

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后,你一定有许多疑惑吧。第一,潜水艇为什么在吹气的过程中会一边向前航行一边上浮呢?因为空气进入瓶内后,瓶内的水受到空气的压力会从另一根管中流出,瓶里的水排出了,潜水艇自然会上浮,至于航行,是因为排出的水有一股反作用力,会推动它慢慢前进。 第二,为什么堵住漫在水中的塑料管管口,水会从吹气的管中流出?因为瓶内的水由于空气的压力必须通过塑料管这惟一可以出水 的通道排出,如果堵上了,水失去出去的通道,自然会选择吹气管往外排出,压力大就可促进水向气体进入的地方流。 第三,为什么倒拿潜水艇塑料管一根会出水一根却要进空气呢?因为“水往低处流”,倒拿后水一定会找下方的通道流出,选择低处的管道后,高处的管道自然会往里进空气。因为水排出后,水所占瓶内的容积会逐渐变小,瓶内的另一部分要靠空气来填充,这就促使空气不断地通过塑料管进入了。 通过这次的实验,我明白了许多科学道理,同时也明白了:只有亲自去实验论证,才能得出最科学最精确的答案!

初中物理教材的演示学生及课外小都可以自制试验教具

创建微型课堂,培养初中生“五力”的行动研究 ——项目实施中期报告 一、行动 启动项目启动于2011年9月。于月初首次召开项目组活动会议,于月中和10月末两次全校教师大会宣讲和学习立项内容。全校教师明晰了项目目标、内容和实施过程的时间节点,了解了各阶段主要活动任务,初步诠释了微型课理念、课堂构想及其可能有效的策略与方法。 至11月末,项目组在课堂现场观测和资料查阅的基础上,完善了问卷调查表的设计,在部分班级实施了项目活动前测,印制了格式统一的微型课堂活动观察表。 尝试微型课以“自主”立意。在11年9~12月间,语、数、外教研组各自制定了微型课堂教学计划书,进行了旨在体现听、说、演、写、思“五力”的课堂探索活动,初步积累了相关经验,取得了一定实效。这一阶段的特点既是自主性、异构性的,也同时体现出一定的同质与统一。这就是微型课堂时间同一,学生角色同一及教师身份转化同一,从而使微型课堂基本雏形得以浮现。 推进2011年11月18日下午3点40分,我校举行了微型课期中展示活动,共推出6节公开课,由青年语文教师叶斯箐设计的《一个被咬过的苹果》、青年数学教师董祯轶设计的《习题拓展》等微型课,充分展示了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活动、自我评价的小先生角色和能力。这样的课堂,内容上突破课本束缚,思维上摆脱教师诱导,课堂一改刻板、拘谨、他主的传统形态,代之以生动的、水灵的既充盈了时代流行元素又合拍于学生心里特质的多元的课堂活动表现形式,学生沉浸在自由和恣意的课堂想象和表达之中,理智、潜能和情绪互为张力,充分实现微型课堂在培养学生“五力”方面不可或缺的育人价值。 2011年11月25日下午1时,由预备年级8班40名学生为来自不同区县的数十名数学教师展示了《期中试卷评讲》市级公开课。 2012年2月22日下午1时,预10班为骨干教师展示了《有理数的乘方》区公开课。 2012年2月28日下午1~3时,初二年级6个班级同时为区数学教师展示微型课。 自项目启动以来,我们坚持在预备至初二的三个年级各班之中,每周每天开出1~2堂微型课,各班累计逾百节次。其中,市级公开课1节,区级公开课15节,校级公开课18节,教学效果均获得听课教师和教学专家的一致赞誉和推崇。 沉淀微型课表现出极为活跃的课堂特质。从内容、形式、组织到思维、情绪、评价,再到角色、主持、伙伴搭配及师生关系等等,都表现出迥异于常规课堂的流变性、转化性和情境性特征。如果课堂观察只是追逐这种外在的表象轮动,那么我们就会迷失在类似于表演的喧闹中。微型课中,学生的动力之源是什么呢?项目组成员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访谈和集体讨论,认为这种源头深植在人性的需求亦即人的“天性”之中。微型课学生思维高度的活跃性其实正是人类天赋的自然流露与人类生活的自然延伸。当然,这种看法只是推理的结果,需要诸多材料予以佐证和诠释。为此,在项目的研究中,我们要求教师特别是项目组成员记录和描述课堂现象,加以分析,使其微型课最具活跃的精神元素沉淀下来,为微型课的活动机制提供最有效的支撑。写日记、周记、博客成为我们项目研究中必要的文字工作,其实质就是思维的沉淀和积累。譬如,听了孙永香老师组织的微型课以后,教师博客中有如下陈述—— 对微型课堂的研究成为浦东2011年教育项目之一。所谓微型课堂,我的考虑是:它是发生在学生课外时空之中的一段有组织的“小型叙事”活动。它强调的是关于学生“个人的故事”,差异、偶然与特殊性是其固有特征。它直接构成学生生活的现实,其目的是为学生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