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肿瘤相关知识

(整理)肿瘤相关知识
(整理)肿瘤相关知识

肿瘤是常见病,多发病,其中恶性肿瘤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一类疾病.不仅人类患肿瘤,动、植物也有肿瘤。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调控,导致单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因而得名。

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具有本质的区别。非肿瘤性增生为机体生存所需,所增生的组织能够分化成熟,并且能够恢复原来正常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且这种增生是具有一定限度的,一旦原因去除后就不再继续。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就具有异常的形态、代谢、功能,并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分化成熟的能力。肿瘤生长旺盛,并具有相对自主性。即使后来致瘤因素不存在时仍能持续生长。

肿瘤的特异性

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异型性是肿瘤异常分化在形态上的表现。异型性小,说明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大,说明分化程度低。区别这种异型性的大小是诊断肿瘤,确定其良、恶性的主要组织学依据。良性肿瘤细胞的异型性不明显,一般与其来源组织相似。恶性肿瘤常具有明显的异型性。

由未分化细胞构成的恶性肿瘤也称为间变性肿瘤,间变是指恶性肿瘤细胞缺乏分化,异型性显著。间变性肿瘤具有明显的多形性,瘤细胞彼此在大小和形状上有很大的变异,因此往往不能确定其组织来源。间变性肿瘤一般具有高度恶性。

1、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良性肿瘤瘤细胞的异型性小,一般与其来源的正常细胞相似。恶性肿瘤瘤细胞常具有高度的异型性,表现为以下特点:

(1)肿瘤细胞的多形性,即肿瘤细胞形态和大小不一致。恶性肿瘤细胞一般比正常细胞较大,有时可见瘤巨细胞。但少数分化很差的肿瘤其肿瘤细胞较小,圆形,大小也比较一致。

(2)瘤细胞核的多形性

瘤细胞核比正常细胞核增大,核大小、形状和染色不一。并可出现双核、巨核、多核、奇异核、核着色深(由于核内DNA增多)。染色质呈粗颗粒状,分布不均匀,常堆积于核膜下,使核膜显得肥厚。核分裂像增多,特别是出现不对称性、多极性及顿挫性等病理性核分裂时,对恶性肿瘤具有诊断意义。恶性肿瘤细胞的核异常改变多与染色体呈多倍体或非整数倍体有关。

(3)瘤细胞胞浆的改变:由于胞浆内核蛋白体增多而多呈嗜碱性。瘤细胞产生异常分泌物或代谢产物(如激素、粘液、蛋白、色素等),因此具有不同特点。

(4)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异型性:一般来说,良性肿瘤的超微结构与其起源的组织基本相似。恶性肿瘤细胞根据其分化的程度表现出不同的异型性。总的来说,恶性肿瘤细胞通常绝对或相对明显增大,核膜可有内陷或外凸,使核形不规则甚至形成奇异型核。胞浆内的细胞器常有数目减少、发育不良或形态异常。细胞连接常有减少,有利于肿瘤浸润生长。

2.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

肿瘤的组织结构的异型性是指肿瘤组织在空间排列方式上(包括极向、器官样结构及其与间质的关系等方面)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的差异。良性肿瘤瘤细胞的异型性不明显,但排列与正常组织不同,诊断有赖于组织结构的异型性,如子宫

平滑肌瘤。恶性肿瘤的组织结构异型性明显,瘤细胞排列更为紊乱,失去正常的排列结构、层次或极向,如纤维肉瘤、腺癌。

三、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具有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特点,并且是恶性肿瘤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1.肿瘤是由一个转化细胞不断增生繁衍形成的

一个典型的恶性肿瘤的自然生长史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一个细胞的恶性转化→转化细胞的克隆性增生→局部浸润→远处转移

在此过程中,恶性转化细胞的内在特点(如肿瘤的生长分数)和宿主对肿瘤细胞及其产物的反应(如肿瘤血管形成)共同影响肿瘤的生长和演进。

(l)肿瘤生长的动力学。肿瘤的生长速度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

1)肿瘤细胞倍增时间:肿瘤群体的细胞周期也分为G0、G1、S、G2和M期。多数恶性肿瘤细胞的倍增时间并不比正常细胞更快,而是与正常细胞相似或比正常细胞更慢。

2)生长分数:指肿瘤细胞群体中处于增殖阶段(S期+G2期)的细胞的比例。恶性转化初期,生长分数较高,但是随着肿瘤的持续增长,多数肿瘤细胞处于

G0期,即使是生长迅速的肿瘤生长分数也只有20%。

3)瘤细胞的生长与丢失:营养供应不足、坏死脱落、机体抗肿瘤反应等因素会使肿瘤细胞丢失,肿瘤细胞的生成与丢失共同影响着肿瘤能否进行性长大及其长大速度。

肿瘤的生长速度决定于生长分数和肿瘤细胞的生成与丢失之比,而与倍增时间关系不大。目前化疗药物几乎均针对处于增殖期细胞。因此生长分数高的肿瘤(如高度恶性淋巴瘤)对于化疗特别敏感。常见的实体瘤(如结肠癌)生长分数低,故对化疗不敏感。

(2)肿瘤血管形成。诱导血管的生成能力是恶性肿瘤的生长、浸润与转移的前提之一。肿瘤细胞本身和浸润到肿瘤组织内及其周围的炎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能产生一类血管生成因子,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这些血管生成因子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和毛细血管出芽生长。新生的毛细血管既为肿瘤生长提供营养,又为肿瘤转移提供了有利条件。

(3)肿瘤的演进和异质化。恶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变得越来越有侵袭性的现象称为肿瘤的演进,包括生长加快、浸润周围组织和远处转移等。这些生物学现象的出现与肿瘤的异质化有关。肿瘤的异质化是指一个克隆来源的肿瘤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形成在侵袭能力、生长速度、对激素的反应、对抗癌药的敏感性等方面有所不同的亚克隆的过程。由于这些不同,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得以保留那些适应存活、生长、浸润与转移的亚克隆。

2.肿瘤的生长方式与扩散

(1)肿瘤的生长速度:各种肿瘤的生长速度有极大的差异,主要取决于肿瘤细胞的分化成熟程度。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恶性肿瘤生长较快,良性肿瘤恶变时生长速度突然加快。

(2)肿瘤的生长方式:肿瘤可以呈膨胀性生长、外生性生长和浸润性生长。1)膨胀性生长:是大多数良性肿瘤所表现的生长方式,肿瘤生长缓慢,不侵袭周围组织,往往呈结节状,有完整的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对周围的器

官、组织主要是挤压或阻塞的作用。一般均不明显破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因为其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手术容易摘除,摘除后不易复发。

2)外生性生长:发生在体表、体腔表面或管道器官(如消化道、泌尿生殖道)表面的肿瘤,常向表面生长,形成突起的乳头状、息肉状、菜花状的肿物,良性、恶性肿瘤都可呈外生性生长。但恶性肿瘤在外生性生长的同时,其基底部也呈浸润性生长,且外生性生长的恶性肿瘤由于生长迅速、血供不足,容易发生坏死脱落而形成底部高低不平、边缘隆起的恶性溃疡。

3)浸润性生长:为大多数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由于肿瘤生长迅速,侵入周围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如树根之长入泥土,浸润并破坏周围组织,肿瘤往往没有包膜或包膜不完整,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明显。临床触诊时,肿瘤固定不活动,手术切除这种肿瘤时,为防止复发,切除范围应该比肉眼所见范围大,因为这些部位也可能有肿瘤细胞的浸润。

3.肿瘤的扩散

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具有浸润性生长的恶性肿瘤,不仅可以在原发部位生长、蔓延(直接蔓延),而且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转移)。(1)直接蔓延:瘤细胞沿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或神经束浸润,破坏临近正常组织、器官,并继续生长,称为直接蔓延。例如晚期子宫颈癌可蔓延至直肠和膀胱,晚期乳腺癌可以穿过胸肌和胸腔甚至达肺。

(2)转移: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体腔,迁移到他处而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称为转移。良性肿瘤不转移,只有恶性肿瘤才转移,常见的转移途径有以下几种:

1)淋巴道转移: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多经淋巴道转移。

2)血道转移:各种恶性肿瘤均可发生,尤多见于肉癌、肾癌、肝癌、甲状腺滤泡性癌及绒毛膜癌。

3)种植性转移:常见于腹腔器官的癌瘤。

4.恶性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机制

(l)局部浸润。浸润能力强的瘤细胞亚克隆的出现和肿瘤内血管形成对肿瘤的局部浸润都起重要作用

局部浸润的步骤:

1)由细胞粘附分子介导的肿瘤细胞之间的粘附力减少。

2)瘤细胞与基底膜紧密附着。

3)细胞外基质降解。在癌细胞和基底膜紧密接触4~8小时后,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如LN、FN、蛋白多糖和胶原纤维可被癌细胞分泌的蛋白溶解酶溶解,使基底膜产生局部的缺损。

4)癌细胞以阿米巴运动通过溶解的基底膜缺损处。癌细胞穿过基底膜后重复上述步骤溶解间质性的结缔组织,在间质中移动。到达血管壁时,再以同样的方式穿过血管的基底膜进入血管。

(2)血行播散。单个癌细胞进入血管后,一般绝大多数被机体的免疫细胞所消灭,但被血小板凝集成团的瘤细胞团则不易被消灭,可以通过上述途径穿过血管内皮和基底膜,形成新的转移灶。

转移的发生并不是随机的,而是具有明显的器官倾向性。血行转移的位置和器官分布,在某些肿瘤具有特殊的亲和性,如肺癌易转移到肾上腺和脑,甲状腺癌、肾癌和前列腺癌易转移到骨,乳腺癌常转移到肝、肺、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还不清楚,可能是这些器官的血管内皮上有能与进入血循环的癌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特异性结合的配体,或由于这些器官能够释放吸引癌细胞的化学物质。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之间有时并无绝对的界限,某些肿瘤的组织形态介于两者之间,称为交界性肿瘤。如卵巢交界性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和粘液性囊腺瘤。即使是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亦各不相同。有些良性肿瘤可发生恶性变化,个别恶性肿瘤也可停止生长甚至消退。如结肠息肉状腺瘤可恶变为腺癌,个别的恶性肿瘤如恶性黑色素瘤也可由于机体的免疫力增强等原因,可以停止生长甚至完全消退。又如见于少年儿童的神经母细胞瘤的瘤细胞有时能发育为成熟的神经细胞,有时甚至转移灶的瘤细胞也能发育成熟,使肿瘤停止生长而自愈。但这种情况十分罕见。

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

肿瘤在本质上是基因病。各种环境的和遗传的致癌因素以协同或序贯的方式引起DNA损害,从而激活原癌基因和(或)灭活肿瘤抑制基因,加上凋亡调节基因和(或)DNA修复基因的改变,继而引起表达水平的异常,使靶细胞发生转化。被转化的细胞先多呈克隆性的增生,经过一个漫长的多阶段的演进过程,其中一个克隆相对无限制的扩增,通过附加突变,选择性地形成具有不同特点的亚克隆(异质化),从而获得浸润和转移的能力(恶性转化),形成恶性肿瘤。1.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l)癌基因

1)原癌基因、癌基因及其产物

癌基因是具有潜在的转化细胞的能力的基因。由于细胞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以非激活的形式存在,称为原癌基因。原癌基因可被多种因素激活。

原癌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大都是对正常细胞生长十分重要的细胞生长因子和生

长因子受体,如血小板生长因子(PGF),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F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重要的信号转导蛋白质(如酪氨酸激酶),核调节蛋白质(如转录激活蛋白)和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如周期素、周期素依赖激酶)等。2)原癌基因的激活

原癌基因的激活有两种方式:①发生结构改变(突变),产生具有异常功能的癌蛋白。②b.基因表达调节的改变(过度表达),产生过量的结构正常的生长促进蛋白。

基因水平的改变继而导致细胞生长刺激信号的过度或持续出现,使细胞发生转化。

引起原癌基因突变的DNA结构改变有:点突变、染色体易位、基因扩增。突变的原癌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与原癌基因的正常产物有结构上的不同,并失去正常产物的调节作用。通过以下方式影响其靶细胞:①生长因子增加;②生长因子受体增加;③产生突变的信号转导蛋白;④产生与DNA结合的转录因子。

(2)肿瘤抑制基因

肿瘤抑制基因的产物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其功能的丧失可能促进细胞的肿瘤性转化。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多是通过等位基因的两次突变或缺失的方式实现的。常见的肿瘤抑制基因有Rb基因,P53基因,神经纤维瘤病—1基因(NF-l),结肠腺瘤性息肉基因(DCC)和Wilms瘤基因(WT-1)等。Rb基因的纯合性

缺失见于所有的视网膜母细胞瘤及部分骨肉瘤、乳腺癌和小细胞肺癌等肿瘤,

Rb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3ql4,Rb基因的两个等位基因必须都发生突变或缺失才能产生肿瘤,因此Rb基因是隐性癌基因。

P53基因异常缺失包括纯合性缺失和点突变,超过50%的肿瘤有P53基因的突变。尤其是结肠癌、肺癌、乳腺癌、胰腺癌中突变更为多见。

(3)凋亡调节基因和DNA修复调节基因

调节细胞进入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基因及其产物在肿瘤的发生上起重要作用,如bcl-2可以抑制凋亡,bax蛋白可以促进凋亡,DNA错配修复基因的缺失使DNA 损害不能及时被修复,积累起来造成原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的突变,形成肿瘤,如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综合征。

(4)端粒和肿瘤

端粒随着细胞的复制而缩短,没有端粒酶的修复,体细胞只能复制50次。肿瘤细胞存在某种不会缩短的机制,几乎能够无限制的复制。实验表明,绝大多数的恶性肿瘤细胞都含有一定程度的端粒酶活性。

(5)多步癌变的分子基础

恶性肿瘤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多因素形成的分阶段的过程,要使细胞完全恶性转化,需要多个基因的转变,包括几个癌基因的突变和两个或更多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以及凋亡调节和DNA修复基因的改变。

2.环境致癌因素及致癌机制

(1)化学致癌因素

1)间接作用的化学致癌物:多环芳烃,芳香胺类与氨基偶氮染料,亚硝胺类,真菌毒素。

2)直接作用的化学致癌物:这些致癌物不经体内活化就可致癌,如烷化剂与酰化剂。

(1)亚硝胺类,这是一类致癌性较强,能引起动物多种癌症的化学致癌物质。在变质的蔬菜及食品中含量较高,能引起消化系统、肾脏等多种器官的肿瘤。(2)多环芳香烃类,这类致癌物以苯并芘为代表,将它涂抹在动物皮肤上,可引起皮肤癌,皮下注射则可诱发肉瘤。汽车废气、煤烟、香烟及熏制食品中;(3)烷化剂类,如芥子气、环磷酰胺等,可引起白血病、肺癌、乳腺癌等;(4)氯乙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塑料聚氯乙烯,是由氯乙烯单体聚合而成。可诱发肺、皮肤及骨等处的肿瘤。通过塑料工厂工人流行病学调查已证实氯乙烯能引起肝血管肉瘤,潜伏期一般在15年以上;

(5)某些金属,如铬、镍、砷等也可致癌。

化学致癌物引起人体肿瘤的作用机制很复杂。少数致癌物质进入人体后可以直接诱发肿瘤,这种物质称为直接致癌物;而大多数化学致癌物进入人体后,需要经过体内代谢活化或生物转化,成为具有致癌活性的最终致癌物,方可引起肿瘤发生,这种物质称为间接致癌物。放射线引起的肿瘤有:甲状腺肿瘤、肺癌、骨肿瘤、皮肤癌、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

(2)物理致癌因素

离子辐射引起各种癌症。长期的热辐射也有一定的致癌作用,金属元素镍、铬、镉、铍等对人类也有致癌的作用。临床上有一些肿瘤还与创伤有关,骨肉瘤、睾丸肉瘤、脑瘤患者常有创伤史。另一类与肿瘤有关的异物是寄生虫。

(3)病毒和细菌致癌

1)RNA致瘤病毒:通过转导和插入突变将遗传物质整和到宿主细胞DNA中,并使宿主细胞发生转化,存在两种机制致癌:①急性转化病毒②慢性转化病毒。2)DNA致瘤病毒:常见的有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与人类上皮性肿瘤尤其是子宫颈和肛门生殖器区域的鳞状细胞癌发生密切相关。病毒(EBV)与伯基特淋巴瘤和鼻咽癌密切相关。流行病学调查乙型肝炎与肝细胞性肝癌有密切的关系。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与胃低度恶性B细胞性淋巴瘤发生有关。

3.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1)遗传因素

1)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肾上腺或神经节的神经母细胞瘤。一些癌前疾病,如结肠多发性腺瘤性息肉病、神经纤维瘤病等本身并不是恶性疾病,但恶变率很高。这些肿瘤和癌前病变都属于单基因遗传,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规律出现。其发病特点为早年(儿童期)发病,肿瘤呈多发性,常累及双侧器官。

2)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遗传综合征如Bloom综合征易发生白血病和其他恶性肿瘤;毛细血管扩张共济失调症患者易发生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着色性干皮病患者经紫外线照射后易患皮肤基底细胞癌和磷状细胞癌或黑色素瘤。这些肿瘤易感性高的人群常伴有某种遗传性缺陷,以上三种遗传综合征均累及DNA修复基因。。

3)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在肿瘤发生中起协同作用,而环境因素更为重要。决定这种肿瘤的遗传因素是属于多基因的。目前发现不少肿瘤有家族史,如乳腺癌、胃肠癌、食管癌、肝癌、鼻咽癌等。

(2)宿主对肿瘤的反应——肿瘤免疫

CD8+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1)肿瘤抗原可分为两类:①只存在于肿瘤细胞而不存在与正常细胞的肿瘤特异性抗原。②存在与肿瘤细胞与某些正常细胞的肿瘤相关抗原。

2)抗肿瘤的免疫效应机制。肿瘤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体液免疫为辅,参加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主要是(CTL)、自然杀伤细胞(NK)和巨噬细胞。

3)免疫监视。免疫监视在抗肿瘤的机制中最有力的证据是,在免疫缺陷病患者和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病人中,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3)其他与肿瘤发病有关的因素

1)内分泌因素:内分泌紊乱与某些器官肿瘤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如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患者体内雌激素的水平过高或雌激素受体的异常有关。此外,激素与恶性肿瘤的扩散和转移也有一定关系,如垂体前叶激素可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抑制某些造血系统恶性肿瘤。

2)性别和年龄因素:肿瘤的发生在性别上有很大的差异,除生殖器官肿瘤和乳腺癌在女性较多见,胆囊、甲状腺和膀胱等肿瘤也是女性明显多于男性,肺癌、肝癌、胃癌和结肠癌则是男性多于女性。性别上的这种差异,其原因除一部分与

女性激素有关外,主要可能与男女染色体的不同和某一性别较多的接受致癌因子的作用有关。年龄在肿瘤的发生中也有一定影响。

3)种族和地理因素。

随着对肿瘤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入,更由于肿瘤局部治疗方法的停滞不前,恶性肿瘤逐渐地被看成为一种全身性疾病。由此而来,肿瘤治疗观念便发生了明显的转向,肿瘤综合治疗观应运而生。

纵观恶性肿瘤治疗方法的历史发展与衍变,不难看出,肿瘤外科学、肿瘤放射治疗学、肿瘤化学治疗学构成了现代肿瘤治疗学的三大支柱。.三种手段互有特点,互为补充。

从治疗效应看,外科手术和放射治疗都为局部治疗的方法。因此,肿瘤外科学家和放射肿瘤学家对肿瘤概念结构认识极为相似,两者都认为恶性肿瘤发生在局部,侵犯周围组织、经淋巴管、血管或通过自然腔隙转移他处。这样,治疗的重点自然放在局部上,也即是控制局部生长和局部扩散特别是淋巴结的转移上。药物治疗属于全身效应的方法。因此肿瘤化学治疗专家除了重视局部肿瘤外,更多地把着眼点放在恶性肿瘤的扩散和转移上。他们对于肿瘤治疗的观点为细胞指数杀灭的观点,故强调了多疗程、足剂量的用药方法,以期能彻底杀灭绝大部分的肿瘤细胞。从各种肿瘤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治疗方法的优点与缺点。作为一名肿瘤专科医生,对这些长处与不足应该而且必须心中有数。自然地,我们更应该注意到,在单一方法不能达到治愈肿瘤的情况下,应联合使用不同方法以弥补各自的不足。从解剖的角度看,治疗原发部位的肿瘤以外科手术和病灶放射方法最好,然而,全身化疗却有可能消灭镜下转移灶。另一方面,治疗方法的相互作用也很重要,外科切除大块病灶之后,他处的残余肿瘤受到刺激增殖而可能对随后的化疗更为敏感;化疗可能有放疗增敏作用;激素治疗则由于其不依赖细胞的增殖而能补充化疗不足。充分地考虑到这些方方面面,我们才有可能制订出取得最佳治疗效果的恶性肿瘤治疗方案。

肿瘤治疗历经手术、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近年,众多学者又提出肿瘤综合治疗的概念。所谓肿瘤综合治疗是指:根据病人的机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期)和发展趋势,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大幅度地提高治愈率。可以说,肿瘤治疗学研究显示出多学科的合作与补充,肿瘤的治疗也已进入综合治疗的时代。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根本思想是系统论中各组分相加的和大于各组分的代数和作为肿瘤综合治疗的组分,手术。化疗。放疗及生物治疗,依照不同病例特点,进行有机组合,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人们在综合治疗癌瘤时,大多先切除原发病灶,再辅以化疗,这不仅有利于病情分期,同时又可防止那些对化疗不敏感肿瘤手术切除的时机。但对睾丸、肛门、喉咽等部位的肿瘤,人们尝试做过术前化疗,显示出化疗的效果。辅助化疗是指在采取有效的局部治疗后,针对微转移癌灶,为防止复发转移而进行的化疗。

从肿瘤的综合治疗可以看出,综合手术、化疗、放疗及生物治疗手段,依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针对具体病例,制订相应的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最终达到最佳综合疗效。

要攻克癌症,我们首先要探查癌症的起因,癌症的起因首先是人体内阴阳平衡,组织细胞在不同的致癌因素长期作用下,细胞突变而引起的,它的主要表现在组织细胞异常和过度的增生。其实癌组织也是人体的一部分,只有在人本阴阳平衡失调,五行生克乘侮发生变化的前提下,人体的免疫监控系统才会对其失去监控,任其发展。久而久之,癌细胞日益增殖,肿瘤队伍日益壮大,最后侵蚀周围正常组织,消耗大量能量和营养,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代谢,造成机体逐渐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肿瘤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与答案(最全)

肿瘤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45分) 1 化疗最常见的主要限制毒性反应为(A ) A骨髓抑制 B 疼痛 C恶心 D恶吐E 脱发 2 乳腺癌最常见的症状是( A ) A乳房肿块 B乳头溢液 C乳房皮肤异常 D乳房乳头内陷 3 抽取抗肿瘤药物应用一次性注射器,且抽出药液不超过注射器的(B ) A2/3 B3/4 C 4/5 D1/2 E1/3 4 化疗药物不慎入眼,应立即用哪种溶液清洗( A ) A生理盐水 B 碳酸氢纳 C碘酊 D过氧化氢 5 化疗药物所致的心血管系统的反应常见的是(D ) A高血压 B冠心病 C心肌梗死 D心肌损伤 6 下列属于恶性肿瘤的是(D ) A 子宫肌瘤 B纤维囊性乳腺病 C皮肤乳头状瘤 D无性细胞瘤 7 恶性肿瘤病人心理变化哪一期会表现为哭泣。警惕。易出汗等(B ) A怀疑期 B恐惧期 C平静期 D体验期 E幻想期 8 食管癌手术后极为严重的并发症是(A ) A吻合口瘘 B伤口出血 C神经损伤 D感染 E疼痛 10 女性乳腺癌的好发年龄是( C ) A 20~30岁 B 30~40岁 C40~49岁 D50~55岁 11 疼痛三阶段给药第三阶段多使用(B ) A曲马多 B吗啡 C可待因 D布落芬 12 在完成全部肿瘤药配制后,×109应用哪种消毒剂擦试操作台面( C ) A95%酒精 B2%碘酊 C75%酒精 D3%过氧化氢 13 化疗期间应注意病人血常规变化,白细胞低于多少是应采取保护措施(A )A1.0×109 2.0×109 C3.0×109 D4.0×109 14 卫生部护理质量评比主要指标——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C ) A ≧93% B≧94 % C ≧95 % D≧96% 15 化疗后静脉局部中度疼痛,轻度肿胀,灼热,评估属于静脉炎(D ) A0级 B1级 C 2级 D3级 E4级 16 PICC冲管时不能使用小于多少毫升注射器(B ) A5毫升 B10毫升 C20毫升 D 50毫升 17 肠内营养液的温度一般以多少为宜(C ) A20~30℃ B 30~33℃ C38~40℃ D40~42℃ 18 化疗废弃物处理要放入哪种颜色标记废弃物容器(A ) A红色 B黄色 C黑色 D白色 19 重组粒细胞刺激因子最好在化疗后什么时候使用(B ) A12小时 B24小时 C 36小时 D48小时 20 化疗废物容器装满多少时不再使用( A ) A2/3 B1/3 C3/4 D1/2 21 环磷酰胺不易溶于水需加热才能完全溶解但需小于多少度( D )

-多发性骨髓瘤护理常规

多发性骨髓瘤 1.护理评估 1.1病史:评估患者目前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既往有关的相关辅助检查、用药和其他治疗情况。 1. 2身体评估: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营养状况。 1.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小板是否正常。 2.护理问题 2. 1疼痛骨骼疼痛 2. 2躯体活动障碍 2. 3潜在并发症 3.护理措施 3. 1加强心理护理。 3.2平日应睡硬板床,保持身体的生理弯曲,减少体重对骨骼的压力。不做剧烈活动,防止骨骼横断。 3. 3饮食指导,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钙、低蛋白质、低钠饮食,同时增加摄水量。 3. 4严密观察出血倾向,去除能引起出血的因素。 3. 5积极预防感染。 3. 6骨痛的护理 3. 6. 1观察疼痛部位、形式、强度、性质、持续时间等并做好记录。

3. 6. 2减少疼痛刺激,取舒适卧位,防止因姿势不对造成肌肉、韧带或关节牵扯而引起疼痛。 3. 6. 3药物止痛:注意选择合适的止痛剂及给药途径。了解止痛剂的有效剂量及使用时间,正确预防其副作用。 3. 7贫血的护理 3. 7. 1轻度贫血可适当活动,应避免劳累,重度贫血应绝对卧床休息。 3. 7. 2取半卧位,以利于呼吸。 3. 7. 3对于极度虚弱者,应协助完成生活护理。 4.健康指导 4. 1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4. 2加强营养,积极预防感染。 4. 3按医嘱用药,定期门诊复查血象,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5.护理评价 5.1病人能描述引起或加重出血的危险因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或避免了出血。 5. 2出预防感染的重要性,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未发生感染。 5. 3采取应对措施,主动配合治疗。 5. 4疾病,悲观情绪减轻并消除。

消化系统疾病试题

一、A型选择题 1 早期食管癌是指 A.未转移癌 B.原位癌 C.局限于粘膜浅层癌 D.病变长度小于3cm E.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不管有无淋巴结转移。 2 早期胃癌是指 A.未转移癌 B.仅限于粘膜层内癌 C.超过粘膜下层或浅肌层 D.癌细胞异型性小 E.以上都不是 3 慢性活动性肝炎特征性病变是 A.气球样变 B.嗜酸性小体 C.毛玻璃样肝细胞 D.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E.碎片状坏死 4 B型萎缩性胃炎的特点是 A.胃体弥漫性病变,很少或不累及胃窦 B.胃分泌功能严重损害,维生素B12吸收障碍 C.血清胃壁细胞抗体阳性 D.常伴有恶性贫血 E.病变主要在胃窦部.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5 慢性胃溃疡肉眼形态特点是 A.直径2cm以上火山口样或不规则溃疡 B.直径2cm以内圆形溃疡,贲门侧边缘呈阶梯状 C.直径2cm以上圆形溃疡,幽门侧边缘呈阶梯样 D.直径2cm以内圆形溃疡,贲门侧边缘呈潜掘状 E.直径2cm以内圆形溃疡,周围粘膜皱襞排列紊乱 6 大肠癌最多见的部位是 A.直肠 B.乙状结肠 C.盲肠 D.横结肠 E.升结肠 7 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镜下改变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病变区腺上皮萎缩,腺体缩小 B.在幽门窦病变区,幽门腺萎缩甚至消失 C.病变区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D.病变仅限于粘膜浅层 E.在胃底或胃体部病变,壁细胞减少或消失

8 下列哪项与溃疡病的发生无关 A.胃液的消化作用 B.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C.胆汁反流入胃 D.精神过度紧张 E.遗传因素 9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的病理改变可分为四层,由浅到深可分为 A.坏死层、渗出层、肉芽组织层、瘢痕组织层 B.渗出层、坏死层、瘢痕组织层、肉芽组织层 C.渗出层、坏死层、肉芽组织层、瘢痕组织层 D.坏死层、肉芽组织层、渗出层、瘢痕组织层 E.以上都不是 10 溃疡病在病理上组织损伤至少要深达哪一层 A.粘膜层 B.粘膜肌层 C.粘膜下层 D.肌层 E.浆膜层 11 下列哪项是肝硬化的典型病理改变 A.纤维组织增生 B.细胞变性坏死 C.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 D.再生结节及假小叶形成 E.呈小胆管样结构的新生肝细胞 12 关于肝硬化腹水的形成因素,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门脉压力增高 B.白蛋白降低 C.抗利尿激素减少 D.醛固酮增加 E.肝小叶静脉压增加 13 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上消化道大出血 B.自发性腹膜炎 C.肝性昏迷 D.原发性肝癌 E.功能性肾衰竭 14 我国肝硬化的最常见原因是 A.慢性酒精中毒 B.病毒性肝炎 C.肝寄生虫病 D.营养缺乏 E.化学药品中毒 15 易引起消化性溃疡的最可能的部位是 A.胃小弯近幽门部

肿瘤基础知识及相关英文缩写试卷答案

肿瘤基础知识及相关英文缩写试卷 部门: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80分。) 1.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二大杀手。 2.肿瘤是一种生长失控、分化异常的细胞增殖病。 3.肿瘤是指丧失了正常组织细胞所具有的生长方式,从而表现出其生长自主性、局部浸润性和远处转移性。 4.肿瘤细胞的静止期是指G0期。 5.肿瘤的临床分期:T原发肿瘤、N区域淋巴结转移、M远处转移 6.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分为四期:Ⅰ或Ⅱ期是指局限性肿瘤、Ⅲ期是指局部进展期、Ⅳ期是指转移性病变。 7.肿瘤客观疗效评定标准缩写: Qol生活质量、RFS无复发生存期、CR完全缓解、PR部分缓解、SD病情稳定、PD病情进展、RR=CR+PR 缓解率、TTP病情进展时间、OR 总缓解率、PFS无进展生存期、 MST中位生存期、OS 总生存期。 8.药物使用方法简写: iv静脉注射、ip腹腔注射、po口服、sc皮下注射、im肌肉注射。 9.药物使用次数: Qh每小时一次、qd每日1次、Bid每日2次、Tid每日3次、Qid每日4次、Qod隔日1次、Qw每周1次、Biw每两周1次。 10.循证医学对证据水平的评价标准分为5类;推荐级别分为5级。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选错、多选、漏选均不得分,共20分。) 1.细胞周期分裂过程分为(ABCD) A . G1期 B. S期 C . G2 D. M期 2.致癌因素包括以下(ABCD) A.外源性因素 B.内源性因素 C.社会环境因素 D.不良生活饮食习惯 3.常见的恶性肿瘤为(ABCD) A.鳞癌 B.腺癌 C.髓样癌 D.黑色素瘤 4.肿瘤的转移途径(ABCD) A.直接蔓延 B.淋巴道转移 C.血道转移 D.种植性转移 5.肿瘤的治疗手段包括(ABCD) A.外科治疗 B.放射治疗 C.内科治疗 D.化学治疗 6.肿瘤的治疗目的(ABCD) A.治愈患者 B.获得长期缓解 C.改善存活质量 D.减轻疾病相关症状 7.放疗及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为(ABCD) A.全身反应 B.骨髓抑制 C.局部反应 D.远期效应 8.化疗的分类(ABCD) A.根治性化疗 B.辅助化疗 C.新辅助化疗 D.姑息性化疗 9.肺癌的病理分类(ABCD) A.鳞癌 B.腺癌 C.大细胞癌 D.小细胞癌 10.肿瘤相关治疗和对症治疗有一下那些药物(ABCD) A.造血生长因子 B.止吐药 C.化疗保护剂 D.镇痛药物

消化科考试题附答案

选择题300 填空题50 名词解释20 问答20 病例分析10 带*者成人教育不要求 一、名词解释 1.Barret食管:食管粘膜因受反流物的反复刺激,食管与胃交界处的齿状线2cm 以内的食管粘膜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所替代,称为Barret食管,是食管腺癌的主要癌前病变。 2.GERD:Gastroesophogeal reflux disease:胃十二直肠的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导致的食管粘膜炎症,而产生的烧心、返酸的症状。称胃食管反流病。 3.HP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相关。 4.球后溃疡(Postbulbar Ulcer):DU发生在球部以下的部位,称为球后溃疡,多见于十二指肠降部。 5..复合溃疡:胃和十二指肠同时发生溃疡,称为复合性溃疡。 6..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胃泌素瘤,是胰腺的非β细胞瘤,可分泌大量的胃泌素刺激壁细胞增生而引起大量的胃酸分泌,临床上表现为多发性消化性溃疡,不但常见部位,非常见部位也易发生溃疡伴腹泻,溃疡难治,易出血,穿孔。 7..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胃肠道粘膜在某种情况下被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而造成的溃疡,可发生于食管、胃及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胃-空肠吻合口附近,以及含有胃粘膜的梅克尔憩室内。 8.炎症性肠病(IBD):特发性炎症型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 9.中毒性巨结肠:多发生在爆发型或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此时结肠病变广泛而严重,累及肌层与肠神经,肠壁张力减退,结肠蠕动消失,肠内容物与气体大量积聚,引起急性结肠扩张,一般以横结肠最严重。常因低钾、钡剂灌肠、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或阿片类制剂而诱发。临床表现为病情急剧恶化,毒血症明显,有脱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出现鼓肠、腹部压痛,肠鸣音消失。 10.肝肾综合征: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发生的功能性肾衰竭,主要由于肾脏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等因素所致,肾脏无明显的病理改变,表现为自发性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稀释性低钠血症和低尿钠 11.肝肺综合征(HPS):由于肝硬化时,引起低氧血症/肺泡-动脉氧梯度增加。临床上以严重肝病、肺内血管扩张,低氧血症/肺泡-动脉氧梯度增加组成的三联症。 *12.肝性脑病(HE):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神经、精神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13.肝硬化(Hepatic Cirrhosis):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晚期阶段。在病理上

肿瘤相关知识word版

肿瘤是常见病,多发病,其中恶性肿瘤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一类疾病.不仅人类患肿瘤,动、植物也有肿瘤。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调控,导致单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因而得名。 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具有本质的区别。非肿瘤性增生为机体生存所需,所增生的组织能够分化成熟,并且能够恢复原来正常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且这种增生是具有一定限度的,一旦原因去除后就不再继续。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就具有异常的形态、代谢、功能,并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分化成熟的能力。肿瘤生长旺盛,并具有相对自主性。即使后来致瘤因素不存在时仍能持续生长。 肿瘤的特异性 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异型性是肿瘤异常分化在形态上的表现。异型性小,说明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大,说明分化程度低。区别这种异型性的大小是诊断肿瘤,确定其良、恶性的主要组织学依据。良性肿瘤细胞的异型性不明显,一般与其来源组织相似。恶性肿瘤常具有明显的异型性。 由未分化细胞构成的恶性肿瘤也称为间变性肿瘤,间变是指恶性肿瘤细胞缺乏分化,异型性显著。间变性肿瘤具有明显的多形性,瘤细胞彼此在大小和形状上有很大的变异,因此往往不能确定其组织来源。间变性肿瘤一般具有高度恶性。 1、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良性肿瘤瘤细胞的异型性小,一般与其来源的正常细胞相似。恶性肿瘤瘤细胞常具有高度的异型性,表现为以下特点: (1)肿瘤细胞的多形性,即肿瘤细胞形态和大小不一致。恶性肿瘤细胞一般比正常细胞较大,有时可见瘤巨细胞。但少数分化很差的肿瘤其肿瘤细胞较小,圆形,大小也比较一致。 (2)瘤细胞核的多形性 瘤细胞核比正常细胞核增大,核大小、形状和染色不一。并可出现双核、巨核、多核、奇异核、核着色深(由于核内DNA增多)。染色质呈粗颗粒状,分布不均匀,常堆积于核膜下,使核膜显得肥厚。核分裂像增多,特别是出现不对称性、多极性及顿挫性等病理性核分裂时,对恶性肿瘤具有诊断意义。恶性肿瘤细胞的核异常改变多与染色体呈多倍体或非整数倍体有关。 (3)瘤细胞胞浆的改变:由于胞浆内核蛋白体增多而多呈嗜碱性。瘤细胞产生异常分泌物或代谢产物(如激素、粘液、蛋白、色素等),因此具有不同特点。 (4)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异型性:一般来说,良性肿瘤的超微结构与其起源的组织基本相似。恶性肿瘤细胞根据其分化的程度表现出不同的异型性。总的来说,恶性肿瘤细胞通常绝对或相对明显增大,核膜可有内陷或外凸,使核形不规则甚至形成奇异型核。胞浆内的细胞器常有数目减少、发育不良或形态异常。细胞连接常有减少,有利于肿瘤浸润生长。 2.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

消化系统考试试题

2015昭昭消化系统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共72 题共72分) 1.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应选择的药物是(1分) A、H2 受体拮抗剂 B、促胃肠动力剂 C、钙离子拮抗剂 D、质子泵抑制剂 E、糖皮质激素 2.在确定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时不合适的检查是(1分) A、急诊胃镜 B、急诊X线钡剂造影检查 C、血常规 D、肝、肾功能检查 E、腹部B超 3.男,56 岁。反酸、烧心 5 年。胃镜检查:食管下段黏膜多发条形破损,相互融合。该患者首选的治疗药物是(1分) A、奥美拉唑 B、法莫替丁 C、硫糖铝 D、枸橼酸铋钾 E、铝碳酸镁 4.男,62岁。间断上腹痛10余年,加重伴餐后上腹胀3年,胃镜见幽门前区大弯侧直径1.5 cm范围黏膜不平,活检病理示重度异型增生。最适当的处理方式是(1分) A、近期进行胃镜下黏膜切除术 B、口服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近期复查

C、口服胃黏膜保护剂,近期复查 D、近期进行胃大部切除术 E、口服H2受体拮抗剂,近期复査 5.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1分) A、穿孔 B、出血 C、癌变 D、腹腔粘连 E、幽门梗阻 6.男,45 岁。上腹部剧烈疼痛 3 小时,随即蔓延至全腹,呈持续性。查体:板状腹,全腹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消失。对明确诊断最有价值的检查是(1分) A、直肠指诊 B、诊断性腹腔穿刺 C、腹部立位X 线平片 D、腹部 B 超 E、血常规 7.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性不确定的疾病是(1分) A、慢性胃炎 B、消化性溃疡 C、反流性食管炎 D、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E、胃癌 8.慢性活动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是(1分) A、饮食和环境因素

骨肿瘤护理常规

骨肿瘤护理常规 一.概念 骨肿瘤是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血管、神经、骨髓等)的肿瘤,是常见病。同身体其它组织一样,其确切病因不明;骨肿瘤有良性,恶性之分,良性骨肿瘤易根治,预后良好,恶性骨肿瘤发展迅速,预后不佳,死亡率高,至今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 二.护理评估 (1)健康史和相关因素:了解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工作环境和生活习惯,特别注意有无发生肿瘤的相关因素。 (2)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肿瘤治疗过程持续时间长,损害较大,常常造成身体外观的改变和遗留残疾,对病人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尤其是恶性骨肿瘤,转移早,预后差,死亡率高,一旦确诊,病人往往难以接受,对预后缺乏信心,出现焦虑、恐惧甚至轻生 (3)身体状况:评估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创口有无渗血、渗液。肢体远端血运是否正常,有无感觉和运动异常。各种引流是否有效,引流液是否正常。外固定位置是否正确。全身营养状况有无改善。辅助检查结果是否正常。 三.观察要点 (1)无痛的骨性肿块为主要症状,常发生于生长活跃的干骺端,以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多见。当肿块增大压迫周围组织,如肌腱、神经、血管等而影响功能,出现疼痛。 (2)干骺端骨隆起,软骨帽一般不显影,如发现软骨帽有不规则的钙化时,应考虑有恶变可能。 四.护理诊断 1焦虑、恐惧:与突然发病或病情较长,忍受较重的痛苦有关。 2、疼痛:与 3、防止病理性骨折:与患肢过度用力或负重有关。 4、术后预防并发症:抬高患肢以减轻肿胀;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必要时用石膏或支具外固定,减轻疼痛,防止骨折。 5、促进关节功能恢复:鼓励病人进行功能锻炼,预防肌萎缩和关节僵硬。 6、加强随访:对容易复发或有疑恶变的良性骨肿瘤者,应注意随访,督促病人定期复诊检查。 五.护理目标 1.患者调整心态,顺应身体的改变。 2患者疼痛得到及时缓解。 3患者活动量增加。 六.护理措施 1耐心讲解良性肿瘤的特点,症状较少,预后良好,非致死性疾病,解除病人疑虑。 2 向病人解释疼痛是肿瘤浸润和压迫周围组织所引起,对于疼痛剧烈或经采取上述措施无效者,应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 3 适当的活动,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术后抬高患肢,预防肿胀。保持肢体功能位,预防关节畸形。避免负重,以防发生病理性骨折和脱位。恶性肿瘤者术后3周可进行患处远侧和近侧关节的活动;术后6周,进行重点关节的活动,加大活动范围。必要时辅助理疗、利用器械进行活动。 七健康指导 保持平稳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恶性肿瘤病人应坚持按计划接受

肿瘤基础知识培训

第一部分:肿瘤的基本知识 一、概述 肿瘤是常见病,多发病,其中恶性肿瘤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一类疾病。我国最为常见和危害性最严重的肿瘤为肺癌、食管癌、胃癌、大肠癌、肝癌、乳腺癌、鼻咽癌、宫颈癌和淋巴瘤、白血病。20世纪以来,尽管恶性肿瘤已成为人类致死的第1或第2位原因,但肿瘤学的进展已使肿瘤患者的1/3有根治希望。 二、肿瘤的概念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调控,导致单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因而得名。 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具有本质的区别。非肿瘤性增生为机体生存所需,所增生的组织能够分化成熟,并且能够恢复原来正常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且这种增生是具有一定限度的,一旦原因去除后就不再继续。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就具有异常的形态、代谢、功能,并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分化成熟的能力。肿瘤生长旺盛,并具有相对自主性。即使后来致瘤因素不存在时仍能持续生长。 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机体的危害性的不同,一般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三、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1.肿瘤是由一个转化细胞不断增生繁衍形成的。 一个典型的恶性肿瘤的自然生长史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一个细胞的恶性转化→转化细胞的克隆性增生→局部浸润→远处转移”。具有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特点,并且是恶性肿瘤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此过程中,恶性转化细胞的内在特点(如肿瘤的生长分数)和宿主对肿瘤细胞及其产物的反应(如肿瘤血管形成)共同影响肿瘤的生长和演进。 2.肿瘤的生长方式与扩散 (1)肿瘤的生长速度:各种肿瘤的生长速度有极大的差异,主要取决于肿瘤细胞的分化成熟程度。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恶性肿瘤生长较快,良性肿瘤恶变时生长速度突然加快。 (2)肿瘤的生长方式:肿瘤可以呈膨胀性生长、外生性生长和浸润性生长。 1)膨胀性生长:是大多数良性肿瘤所表现的生长方式,肿瘤生长缓慢,不侵袭周围组织,往往呈结节状,有完整的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对周围的器官、组织主要是挤压或阻塞的作用。一般均不明显破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因为其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手术容易摘除,摘除后不易复发。 2)外生性生长:发生在体表、体腔表面或管道器官(如消化道、泌尿生殖道)表面的肿瘤,常向表面生长,形成突起的乳头状、息肉状、菜花状的肿物,良性、恶性肿瘤都可呈外生性生长。但恶性肿瘤在外生性生长的同时,其基底部也呈浸润性生长,且外生性生长的恶性肿瘤由于生长迅速、血供不足,容易发生坏死脱落而形成底部高低不平、边缘隆起的恶性溃疡。 3)浸润性生长:为大多数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由于肿瘤生长迅速,侵入周围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如树根之长入泥土,浸润并破坏周围组织,肿瘤往往没有包膜或包膜不完整,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明显。临床触诊时,肿瘤固定不活动,手术切除这种肿瘤时,为防止复发,切除范围应该比肉眼所见范围大,因为这些部位也可能有肿瘤细胞的浸润。

消化道肿瘤习题

1.因消化道恶性肿瘤转移最早受累的是 A 肺 B 肾 C 肝 D 脾 E 胰 2.恶性肿瘤早期常有 A 消瘦 B 无力 C 食欲不振 D 贫血 E 以上都不对 3.鉴别良、恶性肿瘤主要依靠 A 内镜检查 B 同位素检查 C 超声波检查 D 免疫学检查 E 细胞学检查 4.癌瘤广泛骨转移时可出现 A 血钙升高 B 血钙降低 C 血镁升高 D 血镁降低 E 血磷升高 5.慢性肝病患者,普查发现甲胎蛋白3次阳性,肝功能正常,肝区触诊无异常,诊断为早期肝癌。下列哪项检查对定位最有帮助 A 选择性肝动脉造影 B 放射性核素扫描 C 超声波断层扫描 D X线断层扫描 E 以上都不是 6.慢性肝病患者,普查发现甲胎蛋白3次阳性,肝功能正常,肝区触诊无异常,诊断为早期肝癌。理想的治疗方法是 A 力争手术切除 B 局部外照射 C 联合化疗 D 免疫疗法 E 中医治疗

7.胃癌好发于 A 胃小弯 B 胃大弯 C 胃窦 D 胃底 E 胃体 8.胃癌最常发生的转移途径 A 直接蔓延 B 血行转移 C 种植转移 D 淋巴转移 E 沿肠管转移 9.早期胃癌指 A 局限于胃窦部 B 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 C 直径在2cm以内 D 尚无淋巴转移 E 尚未侵及浆膜层 10.提高胃癌治愈率的关键是 A 早期诊断 B 根治性手术 C 早期应用抗癌药物 D 术后放疗 E 综合治疗 11.胃癌的治疗方法哪项正确 A 早期化疗 B 扪到肿块者作全胃切除 C 化疗+放疗 D 早期胃癌作胃癌根治术 E 早期胃癌作胃大部切除术 12.胃癌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不能行根治性手术 A 肝总动脉淋巴结有转移时 B 腹腔动脉淋巴结有转移时 C 肝,腹膜,肠系膜广泛转移时 D 癌浸润到横结肠或脾脏时 E 肝左外叶局限性癌浸润时 13.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的三项关键性手段是 A 纤维胃镜检查,胃液细胞学检查,X线钡餐检查

骨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一、臂丛神经损伤护理常规 臂丛神经( Brachial plexus)由C5,6,7,8和T1神经根组成。分为根、干、股、,束、支五部分,终末形成腋、肌皮、桡、正中、尺神经。在根、干、束部有神经分支发出,这些分支对臂丛损伤的定位诊断有重要意义,C5神经根主要形成腋神经,支配三角肌;C6神经根主要形成肌皮神经,支配肱二头肌;C7神经根主要形成桡神经,支配上肢伸肌群;C8神经根主要形成正中神经,支配指屈肌群;T1神经根主要形成尺神经,支配手内部肌群。 (一)术前护理 按骨科疾病常规护理。 (二)术后护理 1.按全麻护理常规。 2.臂丛神经营养药物。 3.臂丛神经松解减压术后上肢固定3天;神经移植固定3周;神经修补固定6周。 4.术后患肢屈肘、手内收位,固定在胸前。 5.引流管的护理:按引流管的管理处理。 6.疼痛的护理:按疼痛的管理处理。 7.石膏及支具的管理:按石膏及支具的常规护理。 8.出院指导 (1)经常活动患肢手指,防止关节僵硬。 (2)术后应遵照医嘱长期应用神经营养药物,促进神经再生。

(3)石膏绷带和头臂支架一般固定3—6周,去除石膏托或头臂支架后逐步加强锻炼强度。 (4)在神经再生过程中,可同时进行物理治疗。 (5)定期检查肌电图,以观察神经修复情况。 二、肘管综合征(CuTS)护理常规 肘管是由肱骨内上髁后下方的尺神经沟、近端表面的Osborne’s 韧带及远端表面尺侧腕屈肌两个头之间的腱膜所构成。肘管综合征(CuTS)是指尺神经在肘部尺神经沟内的一种慢性损伤,过去又称为迟发性尺神经炎。 (一)术前护理 1.按骨科疾病常规护理。 2.加强对患者的教育,改变工作和睡眠习惯(避免在工作中长期反复屈伸肘部活动和长时间的肘部受压,避免夜间屈肘睡眠)。 (二)术后护理 1.心理护理:术后患者可能一段时间麻木症状,考虑尺神经卡压过久有关。嘱患者不必紧张。 2.臂丛麻醉后护理常规。 3.手外科护理常规。 4.伤口观察:内上髁切除术后因切口处需留置皮片引流可能有较多渗血,注意观察出血量及时出血的速度,如有渗出液色较深量较多考虑骨切面出血,应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止血措施。 5.出院指导

肿瘤科普知识

一、肿瘤概述 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机体的危害性的不同,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前者生长缓慢,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不发生转移,对人体健康危害不大。后者生长迅速,可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还会产生有害物质,破坏正常器官结构,使机体功能失调,威胁生命。 二、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有本质的区别 非肿瘤性增生为机体生存所需,所增生组织能够分化成熟,并且能够恢复原来正常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且这种增生到一定限度就不再继续。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具有异常的形态、代谢、功能,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分化成熟的能力,生长旺盛,具有相对自主性,即使后来致瘤因素不存在仍能持续生长。 三、肿瘤的分级 I级为分化良好,属低度恶性;II级为分化中等,属中度恶性;III级为分化很差,属高度恶性。 四、肿瘤的分期 根据原发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范围以及是否累及邻近器官、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血源性或其他远处转移确定肿瘤发展

的程期或早晚。国际上广泛采用TNM分期系统。T是指肿瘤的原发灶,随着肿瘤的增大依次用T1—T4来表示;N指局部淋巴结受累及,淋巴结未累及是用N0表示,随着淋巴结受累及的程度和范围的扩大,依次用N1—N3表示;M指远处转移,无远处转移者用M0表示,有远处转移用M1表示。 五、良性肿瘤 是指无浸润和转移能力的肿瘤,机体内某些组织的细胞发生异常增殖,呈膨胀性生长,似吹气球样逐渐膨大,生长比较缓慢,绝大多数不会恶变,很少复发,对机体影响较小。良性肿瘤的特点是瘤细胞与起源组织的正常细胞面貌相似,在发生的脏器或组织缓慢生长,与周围组织有包膜相隔,界限分明,且生长常有一定的"自限性",有一定的自我约束机制,一般可以通过手术治疗。 六、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从组织学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由上皮细胞发生恶变的称为癌,如肺上皮细胞发生恶变就形成肿癌,胃上皮细胞发生恶变就形成胃癌等等;另一类由间叶组织发生恶变的称为肉瘤,如平滑肌肉瘤,纤维肉瘤等。人们对癌听得较多,而对肉瘤听得较少,这与癌症病人远比肉瘤病人为多有关。临床上癌与肉瘤之比大约为9:1。

骨肉瘤病人的护理

模块七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任务十一骨肉瘤病人的护理 【复习提问】 1.请说出关节脱位特有体征。 答:畸形、弹性固定、关节与空虚 2.请说出最常见的关节脱位。 答:肩关节 【新课导入】 【案例】 张先生,于1年前体力劳动后自觉右小腿上段持续性针扎样疼痛,无压痛,2月后出现进行性增大的质硬肿块,边界不清,活动度差,皮肤表面可见明显的静脉,局部皮温显著升高,压痛,无水肿,无发痒,无皮肤感觉障碍,无发热寒战,行走后疼痛加剧,跛行。查体:T:37℃,P:70次/分,BP:108/69mmHg,R:20次/分,神志清,精神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心肺腹查体无殊。 X线检查:右胫骨上端有骨密度增高,边界不清,骨膜反应可见Codman三角或呈“日光照射”现象。 临床诊断为:右胫骨上段骨肉瘤 思考: 1. 截肢术后患者选用何种体位? 2. 如何预防患者化疗术后脱发?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为骨肉瘤患者正确使用化疗药物的能力;具备为化疗术后患者做好胃肠道护理及预防脱发的能力;具备为截肢术后患者选取适宜体位的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骨肉瘤好发部位、典型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特征性表现及其主要护理措施。 3.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骨肉瘤患者病情观察的能力;具备指导截肢术后患者功能锻炼的能力;并培养学生有效沟通及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合作能力。 【新课讲解】 一、定义(图片)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发病年龄以10~20岁青少年多见。好发于长管状骨干骺端,股骨远端、胫骨和肱骨近端是常见发病部位。其组织学特点是瘤细胞直接形成骨样组织或未成熟骨,故又称成骨肉瘤。近年来,由于早期诊断和化疗

肿瘤内科考试参考资料大纲(副高级)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参考资料 (肿瘤内科学专业——副高级) 一、专业知识 (一)本专业知识 1、系统掌握内科肿瘤学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新进展。 2、正确理解肿瘤发生、发展、转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以及不同阶段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如细胞学、细胞因子、分子生物学等;树立肿瘤可以预防、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的观念。 3、掌握与内科肿瘤学专业相关学科如解剖、生理、病理生理学、影像诊断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等基础理论知识。 4、掌握临床药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及抗肿瘤药物的临床药理学、药代动力学知识。 5、掌握常见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规范化治疗)原则。 6、熟悉生物靶向治疗的原则和适应症。 (二)相关专业知识 1、掌握内科学包括心血管、呼吸、消化、血液、免疫及感染性疾病等的相关知识。 2、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肿瘤放射治疗学、肿瘤外科等专业知识。 3、掌握与内科肿瘤学有关的妇科、儿科、老年病学等专业知识。 4、熟练与本专业密切相关学科如临床药理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的基础理论知识。

二、学科新进展 1、熟悉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进展,并用于医疗实践、科学研究和教学。 2、熟悉相关学科近年来的新进展。 三、专业实践能力 1、熟练掌握内科肿瘤学专业的常见病、疑难病症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熟练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其他学科疑难病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2、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急、危、重症病人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如上腔静脉综合征、颅内高压、脊髓压迫综合征、感染等。 3、熟练掌握胸腹腔、心包腔穿刺术、骨髓穿刺术和腰椎穿刺术,并熟练掌握腔内药物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不良反应的防治。 4、熟练掌握抗肿瘤药物的临床药理学、药代动力学知识及临床应用,做到合理用药。熟练掌握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及GCP知识。 5、熟练掌握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 6、掌握抗肿瘤药物的疗效评价标准和生活质量的评估并合理应用于临床。 附:本专业病种 1、鼻咽癌 2、食管癌 3、胃癌 4、大肠癌 5、肝癌 6、胰腺癌 7、支气管肺癌8、乳腺癌

肿瘤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

肿瘤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卷)A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每题分,共分) 45 1 化疗最常见的主要限制毒性反应为()A1 骨髓抑制疼痛恶心恶吐脱 发DB C EA 乳腺癌最常见的症状是()A2 乳房肿块乳头溢液乳房皮 肤异常乳房乳头内陷D B A C 抽取抗肿瘤药物应用一次性注射器,且抽 出药液不超过注射器的()B A2/3B3/4 C 4/5D1/2E1/3 化疗药物不慎入眼,应立即用哪种溶液清洗()

生理盐水碳酸氢纳碘酊过氧化氢 C A D B 化疗药物所致的心血管系统的反应常见的是()5 D 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损伤C B D A 下列属于恶性肿瘤的是()D 6 子宫肌瘤纤维囊性乳腺病皮肤乳头状瘤无性细胞瘤D B CA 恶性肿瘤病人心理变化哪一期会表现为哭泣。警惕。易出汗等7 ()B 怀疑期恐惧期平静期体验期幻想期E C D A B 食管癌手术后极为严重的并发症是()A 8 吻合口瘘伤口出血神经损伤感染疼痛EC D A B 女性乳腺癌的好发年龄是()C 10.

岁岁岁岁30~40 D50~55 A 20~30 C40~49 B 疼痛三阶段给药第三阶段多使用()B 11 曲马多吗啡可待因布落芬D A C B 在完成全部肿瘤药配制后,应用哪种消毒剂擦试操作台面9 12 X 10()C 酒精碘酊酒精过氧化氢D3% B2%C75%A95% 化疗期间应注意病人血常规变化,白细胞低于多少是应采取保护13 措施()A 9999D4.0X 102.0X 10C3.0X 10A1.0X 10 卫生部护理质量评比主要指标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14 )C A 却3%医94 %C 三95 %D^96% 化疗后静脉局部中度疼痛,轻度肿胀,灼热,评估属于静脉炎 15

骨肿瘤护理常规(5)

第一章骨外科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第三节骨肿瘤 凡是发生在骨内或起源于各种骨组织成分的肿瘤,不论是原发生性肿瘤还是转移性肿瘤统称为骨肿瘤。骨肿瘤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良性肿瘤中骨软骨瘤发病率最高,恶性肿瘤中骨肉瘤发病率最高。 一、病因 (一)环境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二)机体因素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心理社会因素。 二、临床表现 (一)疼痛良性肿瘤多无压痛,恶性肿瘤开始为间歇性、此后发展为持续性剧痛、夜间痛,有压痛,几乎均有局部疼痛。 (二)肿块和肿胀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恶性肿瘤局部血运丰富且生长迅速。 (三)功能障碍和压迫症状 (四)病理性骨折多见于以溶骨性病变为主的骨肉瘤。 (五)其他晚期恶性肿瘤可呈现贫血、食欲减退、消瘦、体重下降、低热等全身症状,可经血和淋巴转移。 三、辅助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碱性磷酸酶或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血清铜、锌及铜/锌比值在骨肉瘤的诊断、疗效判定,判断转移及估计预后是有一定的作用。 (二)X线肿瘤多位于长管状骨的干骺端,具有特征性的X线征象-考德曼套袖状三角(Codman三角)。晚期可能有肿瘤浸润软组织的阴影,在部分病例见到病理性骨折。 (三) MRI和CT 判断骨肿瘤范围、性质和有无周围软组织浸润的有效手段。 (四)核索骨扫描早期发现和晚期鉴别有无转移病灶的常用方法。 (五)病理检查骨肿瘤最后确诊的唯一可靠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 四、处理原则及治疗要点 骨肿瘤的治疗以外科分期为指导,手术以外科分期为界限和方法,尽量实现既切除肿瘤,又保全肢体。 (一) 化疗 (二) 手术治疗 1.良性肿瘤的治疗刮除植骨术和外生性骨肿瘤的切除。 2.恶性骨肿瘤治疗保肢治疗和截肢术。 (三) 放射治疗

肿瘤科出科考试题

肿瘤科出科考试题 (2010.10.24) 1.食管癌的最常见的好发部位是(C) A. 颈段 B. 上段 C. 中段 D. 下段 E. 贲门 2.下列各项中哪项是食管癌最典型的临床症状(A) A.进行性吞咽困难 B.食管反流 C.咽下疼痛 D.上消道出血 E.消瘦、恶病质 3.下列哪项是最能确诊食管癌的检查方法(D) A. 食管X线吞钡检查 B. 食管测压检查 C. 食管下段测定 D. 食管镜+活检 E. 食管脱落细胞涂片检查 4.食管癌最主要的转移途径 (B) A. 直接蔓延

B. 淋巴道转移 C. 血道转移 D. 腹腔内转移 E. 消化道转移 5.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的肿瘤是(E) A. 肝癌 B. 胶质细胞瘤 C. 结肠癌 D 子宫颈癌 E. 胃癌 6.关于胃癌的癌前病变,需除外的是(D) A. 胃溃疡 B. 残胃 C. 胃息肉 D. 多发性十二指肠球部糜烂 E. 萎缩性胃炎 7.诊断胃癌最可靠的检查方法是(C) A. X线钡餐检查 B. B型超声检查 C. 胃镜结合活组织检查 D. 腹部结合活组织检查 E. 癌胚抗原测定

8.早期胃癌是指(A) A. 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 B. 原位癌 C. 黏膜内癌 D. 黏膜下癌 E. 无淋巴结转移的癌 9.胃癌血行扩散最常见的部位为(E) A. 骨骼 B. 肺 C. 卵巢 D. 皮肤 E. 肝脏 10.进展期胃癌最早出现的症状是(A) A. 上腹痛 B. 恶心、呕吐 C. 黑便 D. 贫血 E. 吞咽困难 11. 瘤是指种植卵巢的(E) A. 胆囊癌 B. 肝癌 C. 胰腺癌

D. 大肠癌 E. 胃癌 12.关于大肠癌的描述,下列错误的是(B) A. 直肠癌最多见 B. 克罗恩病可发生癌变 C. 大部分起源于腺瘤 D .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的改变常是本病的最早期表现 E. 扪及腹部包块提示已是中晚期 13.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脏器是(A) A. 肝 B. 腹股沟 C. 骨 D. 肺 E.脑 14.关于甲胎蛋白()哪项是不正确的(C) A. 正常值<20/ B. 生殖腺胚胎癌增高 C. >500/L持续3周,可诊断为原发性肝癌 D. >200/L持续8周,可诊断为原发性肝癌 E. 升高在临床症状出现6个月或更早发现肝癌 15.目前治疗原发性肝癌首选的方法是(B) A. 放射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的_护理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为发生于B淋巴细胞的恶性浆细胞病。好发于中老年为40岁以上,但近年发病率有增高及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本病误诊率很高,患者可因发热、尿改变、腰腿痛被误诊为呼吸系统感染、肾炎、骨病而延误病情。在诊治中应予足够重视。常见症状:骨痛,骨骼变形,病理骨折,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肾脏病变,神经系统症状,感染,肾功能损害,高粘滞综合征,淀粉样变。 1疾病病因 病因与发病机制不清楚。可能与电离辐射、慢性抗原刺激、EB病毒或卡氏肉瘤相关的疱疹病毒感染诱发C-MYC、N-RAS或K-RAS或H-RAS等癌基因高表达有关。也可能与一些细胞因子有关,IL-6为多发性骨髓瘤的生长因子。 2临床表现 MM的临床表现除贫血、感染、出血血液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外,可有骨痛(重者骨折)、蛋白尿(甚至尿毒症)、高凝状态或静脉血栓等其它临床表现。 临床上MM的误诊率高达40-50%,引起误诊的常见临床表现如下: 一、感染 由于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异常免疫球蛋白增多但无免疫活性;白细胞减少、贫血及放化疗等影响正常免疫功能,故易于反复感染。患者可以发热作为首发症状就诊。易发生上感、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女性患者更易于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在病程晚期,感染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故对于中老年患者反复发生感染,不应仅局限于抗感染治疗,应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积极寻找是否有原发病。若患者合并有骨痛、贫血、出血等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二、骨髓瘤骨病 骨痛和溶骨性骨质破坏是本病的突出临床表现。骨痛部位以腰背部最多见,其次为胸骨、肋骨和下肢骨骼。 由于本病患者常有严重骨质疏松,常在稍用力或不经意情况下即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可造成的机械性压迫引起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造成截瘫。若截瘫时间过久即使经过有效治疗,患者也很难恢复行走,极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也可出现骨骼肿物,瘤细胞由骨髓向外浸润骨质、骨膜及临近组织形成肿块。 局限于一个部位的孤立性浆细胞瘤较少见,最终可演变为多发性骨髓瘤。 X线检查在本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阳性病变部位主要在颅骨、骨盆、肋骨、脊椎骨,也可见于四肢骨。典型表现为以下三种:①穿凿样溶骨性病变,为多发性类圆形透亮区,为本病的特殊X线表现。以颅骨、骨盆最易发现。②弥漫性骨质疏松。③病理性骨折,最常见于下胸椎及上腰椎,也见于肋骨等处。对疑似病例可行核磁共振检查以明确溶骨性病变的部位。 患者可因骨痛或腰腿痛不予重视,或就诊于骨科,被误诊扭伤、骨折、骨结核或骨肿瘤而延误病情。 故对于中老年患者严重骨质疏松或发生骨折的患者,在诊断时应考虑到本病。注意查血免疫球蛋白和血清蛋白电泳等以早期明确诊断。 常见影像学检查对MM患者的综合诊断价值依次为:PET-CT>MRI(核磁共振) >CT>X线检查。 三、骨髓瘤肾病 肾脏病变为本病常见而重要的病变。临床表现以蛋白尿最常见,其次为血尿。晚期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为本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国外研究发现,MM肾病患者在病理上肾小球病变较轻,而小管-间质病变严重,故患者临床上很少出现高血压。

肿瘤的免疫治疗现状及发展方向

World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世界肿瘤研究, 2019, 9(3), 98-103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eb5487811.html,/journal/wjcr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eb5487811.html,/10.12677/wjcr.2019.93014 The Current Strategies and Developing Directions of Tumor Immunotherapy Yuwei Hu1, Yuan Tan1, Yanzhu Yao1, Yuting He1, Yu Xiong1, Qiongwen Liang1, Yingxi Shi1, Huozhen Hu2* 1School of Medicine UESTC, Chengdu Sichuan 2College of Life Science,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Received: Jul. 2nd, 2019; accepted: Jul. 19th, 2019; published: Jul. 26th, 2019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oncology, immun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tumor immuno-therapy and transformation research have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bringing revolutionary changes to the anti-tumor treatment models.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immunotherapy is huge, and it will become a key weapon for precision medicine in the future, but it also faces many challenges. This re-view will discuss the current strategie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s of immunotherapy from specific and non-specific tumor adoptive immunotherapy, immunological checkpoint blockade (ICIs) etc. Keywords Tumor, Immunotherapy, Adoptive Cellular Immunotherapy, Tumor Vaccine, Immune Checkpoint 肿瘤的免疫治疗现状及发展方向 胡雨薇1,谭源1,姚妍竹1,何雨婷1,熊雨1,梁琼文1,时樱溪1,胡火珍2* 1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四川成都 2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成都 收稿日期:2019年7月2日;录用日期:2019年7月19日;发布日期:2019年7月26日 摘要 随着肿瘤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肿瘤免疫治疗及转化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抗肿瘤治疗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免疫治疗发展潜力巨大,今后也将成为精准医疗的关键武器,但目前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将从特异性的及非特异性的肿瘤过继免疫治疗、免疫检验点阻断(ICIs)等几个方面来论述免疫治疗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通讯作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