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辞格(4)

第七节辞格(四)

一、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也叫对照。对比的基本类型

两体对比①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而在有些人却是出风头第一,休息第一与自己第一。毛泽东《给徐特立同志的一封信》②有的人似乎活着,其实他已经死了;你虽然死了,却永远活着,越活越好!《天安门诗抄·颂总理斥林彪》

两种根本对立或某些对立的两种事物放在一起,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对偶里的“反对”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辞格的兼属现象。当然,对比不一定都是对偶,这要取决于它的结构形式是否“对称”。注意

一体两面对比

①蜜蜂是渺小的饿,蜜蜂却又是多么高尚啊!杨朔《荔枝蜜》②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感情。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把同一事物两个对立的方面写在一起,使它们显得更鲜明,更彻底。1.着眼点不同。对比以意义为特征,着眼在内容方面,要求两种事物或一种事物的两个方面在意义上相反相对;对偶以结构为特征,着眼点在形式方面,要求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也就是说,对比的特点是对立,对偶的特点是对称。

2.作用不同。对偶是利用均衡对称的语言形式、和谐优美的语言节奏,以加强艺术感染力;对比是以内容上的对立,来加强语言的鲜明性。对偶中的“反对”从内容上看是对比,从形式上看是对偶,这是辞格兼用的现象。

对比和对偶的区别

二、映衬为了突出主体事物,用类似的或相反的、或相

异的事物做陪衬的辞格叫映衬,也叫“衬托”。正衬正衬就是利用同主体事物相类似的事物作陪衬。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隐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

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地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

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鲁迅《故乡》

反衬就是从反面衬托,利用同主体事物相反或相反衬

异的事物作陪衬。

1937年4月中旬,正是樱花盛开的季节。日本横滨码头噪声沸腾,无数彩色的纸大,在远行人与送行者手中飘动。只有一个少妇,孤单地站在一艘英国轮船的甲板上,两手空空,没有彩带,默默地向祖国挥手告别。这就是绿川英子——当时在日本叫谷川照子。

《中日两国人民忠实女儿》

空间无限辽阔,时间飞快流逝,然而苏冠兰精神上的痛楚并不能排遣和消除。张扬《第二次握手》

映衬与对比的区别

1.对比重在表明对立关系,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两个对立的方面没有主次之分,使平行并列的;而映衬以宾衬主,有主宾之分,陪衬的事物是说明主体事物的,是用来突出主体事物的。

2.对比可以使两个事物,也可以使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而映衬描写的是两个事物。

3.从效果上看,对比主要使用比较的方式揭示事物的本质,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映衬主要是以宾衬主,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主题。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毛泽东《为人民服务》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三、反复

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

句子,这种辞格叫反复。

连续反复

连续反复是连接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其他词语出现。我们肃立在您老人家遗体之前,透过泪水看到您老人家还是那

样慈祥而庄严,久久不愿离去啊,时间再长也总感到太短,太短!毛岸青邵华《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唉!七毛钱竟买了你的生命——你的血肉之躯竟抵不上区区七

个小银元么?生命真太贱了!生命真太贱了!

朱自清《生命的价值七毛钱》间隔反复

间隔反复是相同词语或句子的间隔出现,即有别的词语或句子隔开。风雪一天比一天大,人们的干劲一天比一天猛,砍下的毛竹一

天比一天堆得高,为竹滑道修的架在两座高山之间的竹桥,也

在一天一天往上长。袁鹰《井冈山翠竹》

连续反复和间接反复也可以交错使用

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我的全身似乎是被复仇之火烧焦了,我的脑子里也只有一个念头:复仇!复仇!复仇!为老娘复仇!为小佳复仇!为昌潍平原上所有被蒋匪杀害了的群众复仇!

峻青《黎明的河边》

注意

反复和重复不同。重复是一种语病,使人感到内容贫乏,语言累赘;反复则是一种常用的积极表达手段。运用反复,是为了突出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强调感情,如果没有充实的内容、强烈的感情,而一味地采用反复的形式,那只能造成重复累赘。

四、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这种辞格叫设问。

五、反问反问也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又叫“激问”。

当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经济之后,中国要想哪里去?向资本主义还是向共产主义?有许多人在这个问题上思想是不清楚的。事实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否定式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内容。不堪实际情形,厮守着呆板的旧形式、旧习惯,这种现象,不是也应该加以改革吗?

肯定式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内容。

不钻研原著,你怎么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所阐明的革命原理呢?

设问和反问的区别六、通感

叙事状物时运用词语,使不相通的感官感觉相互沟通起来的辞格叫通感,也叫“移觉”。

女子们朗朗的笑声,像水上的波纹,在工地的上空荡漾开去。

钢焰《绿叶赞》

由听觉感知的“笑声”移到视觉感知的“水上的波

纹”

1.从形式上看,设问是自问自答;反问是问而不答,答在问中,它实际是把问和答集中一身。

2.从内容上看,设问本身不表示肯定或否定;反问明确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它是用否定的形式表达肯定的内容,用肯定的形式表达否定的内容。

3.从效果上看,设问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反问是加强语气,坚定自己的看法.

4.从位置上看,设问多用于句群、段落或篇章的开头,以引起下文的论述,反问多用于论述之后,表示强调和突出。

通感和比喻的区别比喻是借助想象,本体和喻体有相似点,通感是感觉的内容同客观刺激的关系的错综复杂性造成的,它是基于人们感情强烈时感觉的特殊性和真实性,它是感觉自然的转移,由甲转移到乙,甲和乙之间没有相似点。

比喻和通感的修辞作用不同。一般来讲,比喻是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以收到更生动、更形象的表达效果。通感与比喻却相反,它是由一种感觉移到另一种感觉,有一种越说越深似乎给人玄妙的感觉。由听觉感知的“笑”移到味觉感知的“甜甜”。

一个个仰着鲜红的小脸,甜甜地笑着,唧唧喳喳叫个不停。

杨朔《荔枝蜜》

西湖的夏夜总是热蓬蓬的,水像沸着一般,秦淮河的水却尽是这样冷冷地绿着。朱自清《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由视觉感到的“绿”移到触觉感知的“冷

冷”

七、移就1.一般限定为偏正关系,即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修饰部分一般为描写性的形容词。

2.修饰项和被修饰项,从语义上来讲是反常组合,充当修饰项的词,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同被修饰项搭配的。例如,一般情况“浓黑”是不能修饰“悲凉”的。

3.修饰项和被修饰项之间在语言上有相映性。例如“浓黑的悲凉”,“浓黑”和“悲凉”有相映性,“浓黑”在心理上给人感觉是“悲凉”的。把描写甲事物性质状态的词,移来修饰和描写乙事物。

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痛苦,并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移就的词与词的搭配关系以及辞格的结构关系有以下几个特点:

小伙子们咬着酸葡萄,心眼里头笑眯眯:“多情的葡萄!她比什么糖果都甜蜜。”闻捷《吐鲁番情歌·葡萄成熟了》

移就的

分类移来修饰和描写抽象事物的吴荪甫突然冷笑着高声大喊,一种铁青色的苦闷和失望,在他紫酱色的脸皮上泛出来。茅盾《子夜》移来修饰和描写具体事物的

移就和比拟的区别

1.从用法上看,移就是寓情于物,物应然是物,只是把属于人的性状移属于其他事物上,并不要求这个事物人格化;而拟人则是将物拟人,物已当作人,两个事物浑然一体,彼此交融。

2.从形式上看,移就多数表现为用表示人的思想行为的词语来修饰描写其他事物,移就中的两项多数形成偏正结构,其间的关系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而拟人往往把人的思想行为渗透在其他事物上,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谈举止和音容笑貌。所以拟人中的两项大多形成主谓结构,其间的关系是陈诉与被陈述的关系。

⑴由一种感官感知的事物移到另一感官所感知的事物是通感;由一种不能用

感官感知的非常抽象的移到某种感官能感知的是移就。

⑵通感被描写的对象必须是感官所能感觉到的具体事物,而移就被描写的对

象往往是抽象事物,如“金色的年华”、“甜蜜的歌声”,虽然“金色”

和“甜蜜”都是可以凭感官所能感知的,但“年华”是抽象名词,“歌声”

是具体名词,是可感知的;所以,“金色的年华”是移就,“甜蜜的歌声”

是通感。

⑶移就是词语的移用,它往往是在同一篇文章中甲乙两种事物都出现过,而

通感就不需要这样。

移就和通感的区别

移就和拈连的区别

1.在用法上,移就是根据感情上的内在联系,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移植来修饰乙事物,而不出现其修饰的甲事物,所以,移就的词语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次。拈连则是借助上限文的联系,将上文描写具体事物的词语顺势拈来,连用于下文描写抽象的事物。因此,它是甲乙两事物同时出现,拈连的词语也不止一次出现。

2.在形式上,移就所移用的词语主要是形容词,其词义不变,拈连所移用的词语多半是动词,其词义往往以转义的形式出现,例如“锁得住自由的身,锁不住革命精神”便是。

八、警策主宾重复判断使某些语句语简言奇,含意深刻并富有哲理性的辞格叫警策,也叫“精警”或“警句”。看似无关,实则紧密相连

修辞学就是修辞学。

表意相反相成他的世界又小又宽广,

他的路径

又短又漫长,方敬《图书管理员》

有的说:“可是朱桂棠,杀人做大户,咱们滴的血,他做聚宝盆,咱们的骨头,他做摇钱树。田间《赶车转》

其他辞格

拟声利用拟声词摹拟客观事物声音。他看那王胡,却是一个又一个,两个又三个,只放在嘴里毕毕剥剥的响。鲁迅《阿Q正传》生动形象,具体真实。可以收到声情并茂,

寓动于声,以声显动,生形兼胜的表达效果。摹状利用叠音手段摹拟客观事物情状。沏茶喝,甜又甜,不像先前沏出来稠嘟嘟的像面汤。

老舍《龙须沟》真实的表现事物特征,使人感到有形有状。

飞白“这是华达呢。”另一个人说。

“这叫华啦呢。”老孙头说,“穿着上山赶套子,碰到树杈,哗啦一声撕破了,不叫哗啦呢叫啥。”周立波《暴风骤雨》

故意将由于音同或音近缘故读错的词语记录下来。幽默风趣,生动形象。析词由于表达的需要,把一些合成词或固定短语等拆开来使用。谦而不须,采取老实的办法;狂而不妄,采取认真的态度。

徐迟《向着二十一世纪》

使语义更充实丰富,是表达更具体细致。使原词能增添新意。引用为了有力地说明问题而借用现成的话。毛主席说:“将革命进行到底。”

错综故意使用参差交错的词语和句子,避免语言单调呆板。错综的分类

词语错综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句式错综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

精神。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错综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辞格,广泛应用于各种语体。它可以避免语句的呆板单调,使语言表达波澜起伏,清新活泼。对偶、反复、排比等辞格追求语言形式的均衡美,使语言整齐化,而错综故意打破均衡,追求语言形式的参差美。

第八节辞格的综合运用

在一段文字中的接连使用同类辞格或异类辞格。一、辞格的连用

同一辞格连用山峦爽朗,湖水清净,日里披满阳光,夜里缀满星辰。

碧野《天山景物记》

葡萄呢,就更加绚丽多彩,那种叫“水晶”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透明,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似的;而那种叫红玫瑰的,则紫中带亮,圆润可爱,活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 峻青《秋色赋》他长着一对阴阳眼,左眼上皮特别长,永远将眼珠囚禁着一半,右眼没有特色,一向是照常上班。老舍《离婚》

两个比喻的连用。生动地描绘了两种葡萄的具体形象。比拟的连用,把阴阳的特征幽默风趣地表现出来。

对偶的连用,分别写了“山峦”“湖水”“日里”“夜里”。

异类辞格连用摇动的车轮,旋转的锭子,争着发出嗡嗡嘤嘤的声音,像演奏弦乐,像轻轻地歌唱。吴伯箫《记一辆纺车》我麻木的神经在清醒,我滚滚的热血在沸腾!奇耻大辱,大辱奇耻,如毒蛇之齿,撕咬我的心!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千锤百炼吧,中国的“铁榔头”!有朝一日,当祖国人民需要你“一锤定音”时,切盼你敲得重重的,响响的,敲出我们的国威来!鲁光《中国姑娘》

不同辞格的连用可以集各种修辞效果于一身,前后配合,互相补充,使表达丰富多彩,鲜明有力。

连用了对偶,比拟和两个比喻。

对偶,回环,比喻的连用。

连用了比喻比拟和拈连三个辞格。

二、辞格的兼用辞格的兼用是指一种表达形式兼有多种辞格,也叫“兼格”。兼格从这一角度看是甲格,从另一角度看是乙格。同时兼有几种修辞格的特点,其修辞效果比单一辞格更加突出。

蓝海靠在车椅背上打盹,一根根铁丝般的胡子在饱经风霜的脸上竖着,就像是一排排钢筋。苏叔阳《旅途》这时,春风送来沁鼻的花香,满天的星星都在眨眼欢笑,仿佛对张老师那美好的设想给予着肯定和鼓励。刘心武《班主任》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而在有些人却是出风头第一,休息第一,与自己第一。毛泽东《给徐特立同志的一封信》

既是比拟,又是夸张兼用了比喻和夸张

兼用了排比和反复

三、辞格的套用一种辞格里又包含着其他辞格,分层组

合,形成大套小的包容关系,套用是分

层次的结合。

这些动人的的关于泥土的故事,使人对五色土发生了奇异的感情,仿佛它们是童话里的角色,每一粒土壤都可以叙述一段奇特的故事,或者唱一首美好的诗歌一样。秦牧《土地》

看吧,狂风紧紧抱着一层层巨浪,恶恨恨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高尔基《海燕》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看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朱自清《春》比拟(拟人)中套用着比喻,“这些大块翡翠”是比喻“一层层巨浪”的。“仿佛”后面都是比喻,而“每一粒土壤都可以叙述一段奇特的故事,或者唱一首美好的诗歌。”是比拟中的拟人,从整体看,是比喻中套用比拟。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是排比,其中每一分句又是比喻。

现代汉语词典E-F成语及解释大全

阿弥陀佛:佛教指西方极乐世界最大的佛,也译作无量寿佛和无量光佛,信佛的人用作口头诵念的佛号,表示祈祷或感谢神灵等意思。 峨冠博带:高高的帽子和宽大的衣带,指古时士大夫的装束 鹅行鸭步:像鹅和鸭子那样走路,形容行动迟缓,也叫鸭步鹅行 额手相庆:双手合掌,聚到额头,表示庆幸 恶贯满盈:作恶极多,已到末日 饿虎扑食:形容动作迅速而猛烈 饿虎扑羊:饿虎扑食 鳄鱼眼泪,鳄鱼吞噬人畜时,一边吃一边掉眼泪,比喻坏人的假慈悲 恩断义绝:感情破裂,情义断绝,多指夫妻离异 恩将仇报:用仇恨报答恩惠 恩同再造:形容恩惠极大,如同重新给予生命 尔虞我诈(尔诈我虞):彼此猜疑,互相欺骗 耳鬓厮磨:两人的耳朵和鬓发互相接触,形容亲密相处,多指青梅竹马 耳聪目明:耳朵听得清楚,眼睛看的分明,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 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觉很新鲜 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见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耳软心活:比喻自己没有一点主见,就是相信别人的话。 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的说出来 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还贴近耳朵提醒叮嘱,形容恳切的教导 耳闻目睹:亲耳听见,亲眼看见 发愤图强:下定决心,努力进取,谋求强盛 发号施令:发布命令下达指示(贬义) 发聋振聩:振聋发聩 发扬绰厉:意气昂扬,精神奋发 发扬蹈厉:发扬绰厉 发扬光大:发展提倡,使日益盛大 发踪指示(发纵指示):放出猎狗指示方向。要他追捕野兽。泛指指挥调度 乏善可陈:没有什么好的地方可以称道 罚不当罪:处罚和所犯的罪行不相当,指处罚过轻或过重 法不责众:原指立法不是为了责罚大多数人,。现指众多人违法违规不会受到责罚 翻天覆地:1: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2:形容闹得很凶 翻箱倒柜:形容彻底地翻查 翻箱倒箧:同上 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 烦琐哲学:指罗列表面现象,拼凑枯燥的条纹,使人不得要领的作文和文风 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泛指繁琐多余的事项, 繁文褥礼:同上 繁征博引:形容论证时大量引用材料 反唇相讥:受到指责不服气而反过来讥讽对方 反戈一击L比喻掉转头来反对自己原来所属的或拥护的一方 反躬自问:反过来问问自己,

现代汉语主要修辞方法

现代汉语主要修辞方法 修辞是为了使说话增强表达效果而运用的一些修饰描摹的特殊方法。又称辞格、辞式。修辞格就是语言在长期运用过程形成的具有特定形式和表达功能的修辞格式。有的修辞格有鲜明的形式特征,有的则在表达功能上独具特色。 一、比喻不直接说被描写的对象甲,而用与它有相似性的乙来描写它,以使被描写的甲在形象、功能等特点上更加富有可接受性。比喻一般形式上需要有三个要素:本体(甲)、喻体(乙)和连接两者的喻词。根据这三个方面出现情况,将比喻分为: (一)明喻用“像、如、仿佛”等喻词通俗明白地打比方。典型格式:甲像乙如: (1)共产党像太阳。 当然,如果前后句子叫长,且意义明白,明喻也可以省略喻词。如: (2)铁不用就会生锈,水不流就会发臭,人的头脑不用,功能就会萎缩。 (二)暗喻用“是、成为”等喻词直接将本体当做喻体的方法。典型格式:甲是乙如:(3)大王庄这个阵地成为一颗锐利的铁钉,牢牢地钉进了黄维兵团的脑门心。 (4)困难是弹簧,你软它就强。 (三)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指本体的方法。只出现喻体。如: (5)一旦把敌人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这里“鲜红的太阳”喻指新生的社会制度。 比喻的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注意】用了“像”或“仿佛”等的句子不一定就是比喻句。如: (1)比较句不是比喻句:他长得像他父亲。 (2)举例句不是比喻句:我们班最近涌现出许多好人好事,像张丽把积蓄的零用钱寄给了灾区人民,王倩主动地每天到医院里为刘玲补课…… (3)疑断句(猜度或不确切的判断)不是比喻句:天好像要下雨。 二、比拟直接将乙事物所具有的特征、属性加在甲事物对甲进行跨类式描写的修辞格。有本体、拟体两个部分组成,本体一般为名词性事物,拟体则多为谓词性成分。从语义特征上说,拟体本不能与本体构成陈述关系。根据本体与拟体的关系,一般将比拟分为: (一)拟人将非人类的事物当做人来写。如: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2)硬币正悄然“退休”。 (二)拟物将人直接当做物,或将此物当彼物来写。如: (3)打得日本鬼子夹着尾巴逃跑了。 (4)月亮一露脸,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比拟的作用:感情色彩鲜明;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三、借代直接用与本体甲有相关关系的乙代替甲的修辞格。如: (1)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2)凡是愿意留下的,再不许拿人家一草一木。 (3)搞好菜园子,丰富菜篮子。 不直接把人或事物说出来,而是借用与这个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东西来代替的修辞方法叫借代。借代有多种形式。如: 1.部分代整体:我们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 ....。 2.具体代抽象:我们不要多费口舌 ..了。 3.专名代泛称: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 4.特征代本体:一队红领巾 ...唱着山歌飘下来。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与第5版中某些四字成语的变化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与第5版中某些四字成语的变化 江苏省淮州中学齐东风 信息时代日新月异,语言也随之发展变化,《现代汉语词典》为适应这种变化也在不断地加以修订。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出版)于2012年6月面世,它收录的成语词目及相关注解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权威性和示范性,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将对高考语文字音、字形、成语的考查产生重大影响。本文拟对《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与第5版中某些四字成语在字音、字形和意义方面的变化进行比较探求。 ●字音变化 1.【臭味相投】“臭”,第6版读“chòu”,但加注“旧也读xiù”。 2.【箪食壶浆】“食”,第5版读“sì”,第6版读“shí”,并加注“旧读sì”。 3.【唯唯诺诺】“唯”,第5版注音“wěi”,第6版改注“wéi”,并注明“旧读wěi”(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统读wéi”的规定一致)。 4.【一本正经】【正儿八经】【正经八百】“经”,第6版读“jīng”,并加注“口语中也读jǐng”。 ●字形变化 1.【鬼哭狼嚎】(鬼哭狼嗥) 2.【神采奕奕】(神彩奕奕) 3.【五彩缤纷】(五采缤纷) 4.【再接再厉】(再接再砺) 5.【指手画脚】(指手划脚) 6.【百废俱兴】——第六版中取消“百废具兴” 7.【斫轮老手】——第6版中取消“斲轮老手”(备注:括号中为第6版新增加的异形词。) 意义变化 (一)扩大局部意义的成语 1.【急风暴雨】急剧而猛烈的风雨,多用来比喻声势浩大的革命运动或激烈的斗争。 2.【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或傲视他人。 3.【绠短汲深】比喻能力薄弱,任务重大,难以胜任(多用作谦辞)。 4.【七窍生烟】形容气愤、焦急或干渴之极,好像耳目口鼻都冒火。 5.【石破天惊】形容事情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6.【行云流水】漂浮的云,流动的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 (二)替换局部意义的成语 1.【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第5版说“比喻按照线索寻找”) 2.【半老徐娘】指已到中年尚有风韵的妇女。(第5版说“色衰”) 3.【登峰造极】登上顶峰,到达最高处,比喻水平达到最高点(造:到)。(第5版说“比喻达到顶峰”) 4.【断垣残壁】见【残垣断壁】,指残缺不全的墙壁。形容房屋遭受破坏后的凄凉景象。(第5版说“形容建筑物倒塌残破的景象”) 5.【改弦易辙】改换琴弦,变更行车道路,比喻改变计划或做法。(第5版说“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 6.【鸡犬升天】见【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比喻一个人得势,他的亲戚朋友都跟着沾光。(第5版说“同他有关系的人”) 7.【拭目以待】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殷切希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第5版说“等待某件事情的实现”) 8.【云泥之别】相差像天空的云和地下的泥,形容极大的差别。(第5版说“比喻高低差别

现代汉语第六章 修辞手法

章六修辞 一、名词解释; 1、修辞:指在表达内容和语言环境确定的前提下,如何积极调动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以加工后的最 恰当的语言形式获取最理想的表达效果的语言加工实践活动即修辞。主要有三个含义,一是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二是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三是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2、语境:即语言环境,一般指在语言运用中对话语有影响的情景、情况、关系等。包括主观语境因素如 身份、职业,和客观语境因素,如时间、地点。 3、长句:指词语多,结构复杂,形体较长的句子,包括分句长、层次复杂的复句。 4、散句:指结构不整齐,各式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 5、主动句/被动句:一件事物中既有施事又有受事,表达时用施事作主语的是主动句,用受事做主语的是 被动句。 6、比喻:又称譬喻、打比方。即用本质不同但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其中被比 方的事物称“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称“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是“喻词”。 7、比拟: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或把人当做物加以描绘,或将甲物当作乙物加以描写的辞格。 有拟人和拟物两种基本类型。 8、借代:即换名。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借用与其密切相关的名称代替,其中被代替的事物为“本体”, 用以代替的事物为“借体”。 9、拈连:即顺拈,利用上下文语境,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用于乙事物的辞格。甲事物一般为具体事 物,列于前;乙事物一般为抽象事物,列于后。利于形成风趣简练的修辞效果。 10、双关:指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里面两种意见,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辞格。 11、仿词:指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某个语素,临时仿造出新词的辞格。是仿似的一种形式。 【仿似即仿化,包括仿词和仿句】 12、反语:又称反话、倒反,指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以表达本意的辞格。 13、婉曲:又称“婉转”,有意不直接说明某事物,而借用与其事物相应的同义语句婉转表达的修辞手法。 14、设疑:又称“歧义”,指说话时特意将关键部分隐藏而达成疑义,随后在适当时候补说以消除疑义、明 了语义的辞格。 15、对偶:用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密切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以表达相同、相 关或相反意思的修辞手段,包括正对、反对、串对三种基本形式。 16、排比:将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相关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并连续说出相关意思,从 而使得内容及语势增强的修辞手段。 17、顶真: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开头,使前后句子头尾蝉联,上下递接的辞格。又称联珠、顶 针。 18、回环:将前后语句组织成循环往复形式,用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的修辞手段。 19、映衬:为突出主体事物,用类似或相反、相异的事物做陪衬的辞格。 20、层递:指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连用结构相似、内容递升或递降的语句,表达层层递进的事理的辞格, 包括递升和递降两种基本类型。 21、通感:又称移觉,叙事状物时运用词语,使不相通的感官感受相互沟通起来的辞格。 二、简答题; 1、修辞与语音的关系? 答:【区别】各有不同的研究对象;语音研究语言声音的性质、结构规律;修辞研究运用语言因素、规律以提高表达效果,及研究语音现象于特定语境中表现出来的感情色彩、民族风格等。 【联系】:二者相互促进; (1)语言在突出语义及增强音律美方面为修辞提供条件,丰富修辞内容,形成修辞方式,如歇后语、双关。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与第5版中某些四字成语的变化考求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与第5版中某些四字成语的变化考求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与第5版中某些四字成语的变化考求红笺一叶 齐东风:《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与第5版中某些四字成语的变化考求 邱宇强的 信息时代日新月异,语言也随之发展变化,《现代汉语词典》为适应这种变化也在不断地加以修订。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出版)于2012年6月面世,它收录的成语词目及相关注解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权威性和示范性,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将对高考语文字音、字形、成语的考查产生重大影响。本文拟对《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与第5版中某些四字成语在字音、字形和意义方面的变化进行比较探求。 字音变化 1.【臭味相投】“臭”,第6版读“chu”,但加注“旧也读xi”。 2.【箪食壶浆】“食”,第5版读“s”,第6版读“sh”,并加注“旧读s”。 3.【唯唯诺诺】“唯”,第5版注音“wi”,第6版改注“wi”,并注明“旧读wi”(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统读wi”的规定一致)。 4.【一本正经】【正儿八经】【正经八百】“经”,第6版读“jng”,并加注“口语中也读jng”。 字形变化 1.【鬼哭狼嚎】(鬼哭狼嗥) 2.【神采奕奕】(神彩奕奕) 3.【五彩缤纷】(五采缤纷) 4.【再接再厉】(再接再砺) 5.【指手画脚】(指手划脚) 6.【百废俱兴】——第六版中取消“百废具兴” 7.【斫轮老手】——第6版中取消“斲轮老手”(备注:括号中为第6版新增加的异形词。) 意义变化 (一)扩大局部意义的成语 1.【急风暴雨】急剧而猛烈的风雨,多用来比喻声势浩大的革命运动或激烈的斗争。 2.【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或傲视他人。 3.【绠短汲深】比喻能力薄弱,任务重大,难以胜任(多用作谦辞)。 4.【七窍生烟】形容气愤、焦急或干渴之极,好像耳目口鼻都冒火。 5.【石破天惊】形容事情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6.【行云流水】漂浮的云,流动的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 (二)替换局部意义的成语 1.【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第5版说“比喻按照线索寻找”) 2.【半老徐娘】指已到中年尚有风韵的妇女。(第5版说“色衰”) 3.【登峰造极】登上顶峰,到达最高处,比喻水平达到最高点(造:到)。(第5版说“比喻达到顶峰”) 4.【断垣残壁】见【残垣断壁】,指残缺不全的墙壁。形容房屋遭受破坏后的凄凉景象。

【VIP专享】现代汉语词典成语集锦

现代汉语词典成语集锦 ●哀兵必败:《老子》六十九章:“故抗兵相若,则哀者胜矣。”对 抗的两军力量相当,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指受压抑而奋起反抗的军队,必然能打胜仗。 ●哀鸿遍野: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 ●爱屋及乌:《尚书大传·大战篇》“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比喻 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跟他有关的人或物。 ●爱惜羽毛:比喻珍重爱惜自己的声誉。 ●安步当(dàng)车:慢慢的步行,就当是坐车。 ●安家落户:在他乡安置家庭并定居。 ●安贫乐道:安与贫穷的境遇,乐于奉行自己信仰的道德准则。 ●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 伤。 ●安身立命: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安土重(zhòng)迁: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 ●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 在意。 ●鞍马劳顿:形容旅途或战斗的劳累。 ●鞍前马后:比喻跟随在别人身边,小心侍候。 ●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 械、死板。

●暗度陈仓: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 ●暗送秋波:原指暗中眉目传情,泛指献媚取宠,暗中勾搭。 ●嗷嗷待哺:形容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 ●八面玲珑:原指窗户宽敞明亮,后用来形容人处事圆滑,不得罪任 何一方。 ●八面威风:形容神气十足。 ●跋前疐(zhì)后:比喻进退两难。也作跋前踬后。(疐:跌倒) ●白璧微瑕:洁白的预上面有些小斑点,比喻很好的人或事物有些小 缺点。 ●白璧无瑕:洁白的玉上面没有一点儿小斑点,比喻人或事物完美无 缺。 ●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 ●白衣苍狗: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后来用“白衣苍狗”比喻世事变化无常。也说白云苍狗。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比喻学问、成绩等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以后仍 继续努力。 ●百川归海:条条江河流入大海。比喻大势所趋或众望所归,也比喻 许多分散的事物聚集到一个地方。 ●百废俱兴:各种该办未办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也说百废俱举。 ●百无聊赖: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 ●百战不殆:每次打仗都不失败。(殆:危险)

现代汉语修辞(课后答案)

现代汉语—修辞 思考与练习一(172页) 一.有人说:“修辞就就是咬文嚼字,修辞就就是雕琢词句。卖弄文字技巧。”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第一种说话欠妥。它得弊病就是把修辞瞧作单纯得文字技巧,贬低、缩小了修辞得功用。不可否认,修辞就是要从锤炼词语得角度,咬文嚼字得,可这只不过就是它得部分功用。修辞还要研究句式得调整、修辞格得运用以及语言风格与同义手段选用得关系等,单单在文字上雕琢就是不够得。第二种说法虽然比第一种说法扩展了修辞得功用,然而也不尽合适。选用同义手段提高表达效果虽然离不开对词句得雕琢,然而修辞就是语言得综合运用,要恰当地运用各种积极得语言手段,涉及面很广,不就是“雕琢词句”所能全面概括得。在说,选择什么样得表达方式,达到什么样得表达效果,并非只就是语言形式得雕琢问题,思想内容得锤炼更为重要,不要把修辞瞧作单纯追求文字技巧得问题,更不就是“卖弄”。 二.结合实例谈谈修辞同语境得关系。 修辞中语言手段得恰当运用要以适应语境为前提,修辞效果得检验也难以离开语境。像适应表达内容一样,适应语境也就是修辞得重要原则。“超常”就是修辞特点之一。修辞往往借助故意违反常规表达而取得不同一般得表达效果,但这要紧紧依靠语境得配合与制约。双关就就是故意使语句具有双重含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得修辞手法,不管就是利用词语意义,还就是借助语音条件,总就是以语境为前提得。这不必举例。“种”就是个动词。它可以用“花草、树木、药材”等做宾语,这就是正常得语法结构,如果以“希望、理想、精神、意志”做它得宾语,就是搭配不拢得,但就是,在甲乙两件事连说得语境里,后一种用法却可“起死回生”,产生别开生面、含义深厚得表达效果。如说:“在高原得土地上种下一株株树秧,也就就是种下了一个美好得希望。”在这句话里,把“种……树秧”得“种”同“希望”拈用到一起,不仅不就是病句,而且顿生文采,含蓄、隽永、别具一格。修辞得情境意义、形象意义、色彩意义以及风格意义都要受制于语境。 三、修辞同语言三要素有什么关系?明确它们得关系对学习与研究修辞有什么好处?修辞用语音、词汇、语法有着密切得联系,但它们既非并列关系,也不就是从属关系。修辞从综合运用得角度、提高表达效果得角度研究语音、词汇与语法。修辞把语音得双声叠韵、叠音、轻声、重音、儿化、字调、平仄等作为语言手段加以调动,使之特定题旨情境中以声传情,以音达意,收到较好得修辞效果。修辞还从筛选、锤炼得角度,就声音、形体、意义、色彩、用法方面对词语加以选用,使语言材料成为提高表达效果得重要语言手段。语言得表达更多得就是靠句子传达修辞感受得。一般地说,修辞要在合乎语法得基础上进行,但有时也可突破语法规则。修辞往往就是从同义手段选择得角度研究句子与句群得表达效果得。语言与文章得力量、气势、情采、义理、跌宕等方面得效果就是离不开句式得选择与调整得。总之,语言三要素为修辞手段得选用、为修辞效果得体现提供了条件,而修辞又在语言得综

《现代汉语词典》熟语(成语)集

《现代汉语词典》熟语(成语)集 A 按下葫芦浮起瓢:比喻顾了这头就顾不了那头,无法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B 八竿子打不着(zháo):形容二者之间关系疏远或毫无关联。“竿”也作杆。 八九不离十:几乎接近(实际情况)。 八字没一撇(piě):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比喻学问、成绩等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以后仍继续努力。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倡在党的领导下,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百闻不如一见:听到一百次也不如见到一次,表示亲眼看到的远比听人家说的更为确切可靠。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原指马陆这种虫子被切断致死后仍然蠕动的现象。如用来比喻人或集团虽已失败,但其势力和影响依然存在(多含贬义)。 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比喻自作自受,自食恶果。 饱汉不知饿汉饥:比喻处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处于困境中的人的痛苦和难处。 彼(bǐ)一时,此一时: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改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比喻事物变化达到某种程度,是经过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 兵来将挡(dǎng),水来土掩(yǎn):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计策、手段,都有对付办法。也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对策。 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到绝境不肯死心。也比喻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 不费吹灰之力:形容做事情非常容易,不费什么力气。 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不见棺材不落泪:比喻不到彻底失败的时候不知痛悔。 不经(jīng)一事,不长一智: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于那件事情的知识。 不可同日而语: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比,不能相提并论。 不期然而然:设有料想到如此而竟然如此。也说不期而然。 不入虎穴(xué),焉得虎子:不进老虎洞,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历艰险,就不能获得成功。 不知天高地厚:形容见识短浅,狂妄自大。 C 差之毫厘,谬(miù)以千里:开始相差得很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强调不能有一

现代汉语修辞

现代汉语修辞手法 一、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1、意义双关:利用词的同义,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做意义双关。 2、谐音双关:利用词的同音,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谐音双关。 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与“情”谐音。) 可是匪徒们走上这十几里的大山背,他没想到包马蹄的破麻袋片全被踏烂掉在路上,露出了他们的马脚。(“露出了他们的马脚”实指露出了匪徒们的破绽。) 二、折绕:有话不直截地说,却故意说得崎岖折绕的。(折绕是故意不正面说出,而从侧面曲折地反映客观事物。) 例:我在省里住了两个月,还不知道百货公司门朝哪里。(原来的意思是很少出门。);“行者见罗敷······。”《陌上桑》 三、讳饰:说话时遇到有犯忌的事物,不直说这种事物,而用别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 1、美饰,就是因犯忌怕说而改用别的话加以装饰美化。 2、掩饰就是遇到犯忌触讳的事改用一种模糊的说法去掩盖。 例: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句中的“停止思想”说指“死”。) 他还不是为你们。他已经半截入土了,还不是为你们打算?("半截入土"就是"快要死了"。) 四、藏词:即说话时,故意隐藏部分词语不说出来。 1、藏头:隐藏的部分在前,是抛前藏词法,又叫藏头语。 2、藏尾:是省去后面的部分。称省后藏词法,又叫歇后语。

例:一欣待温颜,再喜见友于。(”友于“代兄弟。温颜:指父母慈颜。意谓:一则欣喜侍奉父母,再则喜能见到兄弟。) ”猪八戒的脊梁“。(是”无能之辈“的意思。) 五、留白:表达者在特定情境下因不便完整表达其意,故将所要表达的意思说一半留一半。例:“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个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祝福》鲁迅)(这句省去了“死”字。) 六、倒反:又称“反语”、“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 例:“……这样也可算是将功赎罪吧。那么,我也希望你们能够知恩感德……” “哈哈哈哈”一阵大笑,打断了沈百万的话。老宫用他那洪亮的声音,讽刺地说:“谢谢你,我的好心的沈老太爷。我们很知你的恩,很感你的德。而且对你的这份…恩德?,我们是定要报的,你放心就是了。”(老宫说的都是反话。“谢谢你”相当于“哼”,“好心”相当于“狠心”、“黑心”,“恩”、“德”、“恩德”相当于“仇”、“恨”、“仇恨”。“报”也是反语,不是指报恩,而是指报仇。) 七、用典:也就是用事。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 1、明典:令人一望即知其用典也。 2、暗典:于字面上看不出用典之痕迹,须详加玩味,方能体会。 3、翻典:反用以前之典故,使产生意外之效果 例:化蝶方酣枕,闻鸡又着鞭。(“化蝶”一词,典出于【庄子】:“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欤!) 秋风不用吹华发,沧海横流要此身。(出自范宁【谷梁传序】:孔子观沧海之横流,乃喟然而叹曰:…文王即没,文不在兹乎??) 八、推避:是一种说写中表意相当明白而又在辞面上故作掩饰。 例:“有多少效果,我不知道。”(梁实秋《中年》)(他在前文已将此意说清楚了。) 九、讽喻:带有讥讽风格的比喻,用比喻进行讽刺。分为两种基本形态:叙而不议、叙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最新词典中意义改变的成语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最新词典中意义改变的成语 近日一试题中出现了一个成语“上行下效”运用正误的判定,原句如下:“高尚的道德能够产生强大的感召力,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应当也必须是道德的楷模,这样才能上行下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很多同学质疑这句话里“上行下效“的使用不正确。 特别提示同学们,第七版词典已将「上行下效」为贬义词的注释删除。「上行下效」不再是贬义词,而是中性词,意为“是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学着怎么干。”所以例句中“上行下效”的使用正确。 在此提示大家:成语备考中要以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为准,关注最新成语意思的变化哟!这类成语很多,比如成语「呼之欲出」,原意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新增含义“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在考试中容易出错,一定要加倍注意! 下面是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一些更新了的成语: 一、扩大局部意义的成语 【感同身受】原指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现在多比喻虽未亲身经历,却如同亲身经历过一般。 【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现在也用来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空穴来风】原义为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语出宋玉《风赋》),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现多用来比喻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 【急风暴雨】急剧而猛烈的风雨,多用来比喻声势浩大的革命运动或激烈的斗争。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或傲视他人。 【绠短汲深】比喻能力薄弱,任务重大,难以胜任(多用作谦辞)。 【七窍生烟】形容气愤、焦急或干渴之极,好像耳目口鼻都冒火。 【石破天惊】形容事情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行云流水】漂浮的云,流动的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 【百废俱兴】各种被废置的或该办未办的事业都兴办起来。 【投桃报李】泛指相互赠答,友好往来。

现代汉语修辞

探究方文山歌词中的修辞艺术 摘要:流行歌曲随着曲风及歌词的不断创新,日益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中歌词语言艺术是表现其影响力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当今中国流行歌词界一个极其独特的存在,方文山的歌词极具修辞学研究价值。作者以诗的形式填词的方式,使歌词充满了浓重的诗化之风。 关键词:流行歌曲方文山歌词语言意境 在这个大众娱乐的时代,在这个电子信息高度发展的时代,流行歌曲运用传播媒体的优势与自身的特点日益深入到大众的生活当中。而且占了相当重要的一席之地。流行歌曲不仅仅是声乐的传唱,而且是文化的表现。这就体现在歌词的力量。其实,很多时候歌词更能吸引听众。为什么歌词会有这种魅力呢,这大概是运用了修辞艺术的力量。 “任作甚了一定的目的运用语言的交际行为都是一种修辞行为。”流行歌曲也不例外,流行歌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文体形式,是修辞格运用得最广泛、最活跃的领域,修辞不仅表现在它词句的层面,作品的层面,更是贯串流行歌曲的整个过程。歌词只有借助恰当的修辞手段,歌词艺术才能深深把握住每一位听众的心。 台湾流行歌手周杰伦像一股旋风刮进大陆歌坛。不得不承认,周杰伦的歌曲有着厚重的文化感染力,歌词生动。这当然离不开背后词作者方文山的努力。方文山擅长打破语言使用习惯,赋予其新的意义,纺织出新的质地,创造出充满强烈的画面感和浓郁的“中国风”。他独树一帜的文字,促发了音乐创作的另类革命,歌词在他笔下,不再是单纯的流行文化,更是一种文学现象。 方文山在创作歌词时特别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格。下面我们对其歌词中的修辞格进行分析。 1 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方文山的歌词中大量运用比喻修辞格,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以便于人们理解和接受。如:《爷爷泡的茶》中“陆羽泡的茶,像幅泼墨山水画”,如何将茶和破墨山水画联系在一起构成本体和喻体。陆羽为中国的茶神,他探访各处,深入研究茶艺各个层面,从茶的起源、选择、冲泡到茶具的应用等等,将茶的精神发挥到极致。由如此大家所泡出来的茶,宛若中国泼墨山水画,颜色虽单一,却拥有细致的风味与丰富的层次。还有大家比较熟悉的《青花瓷》中,更是大量运用了比喻,“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把“初妆的你”比喻成“瓶身描绘的牡丹”,取其相似点“美丽”;“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把“你嫣然的一笑”比喻成“含苞待放的花朵”,“美丽”仍然是它们的相似点; 2倒装:特意颠倒文法顺序的句子,如《青花瓷》中的“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正确的文法顺序应为“你眼带笑意,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倒装之后,让人更有想象空间,一位的美丽女子似乎就这么站在眼前,盈盈笑着。或如《龙拳》中的“渴望着血脉相通,无限个千万弟兄”,一般说法应该是“无限个千万弟兄,渴望着血脉相通”。倒装通常是用来加强语势、调和音节,让句法更有变化,增添文章韵味。 3比拟.比拟是根据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类型。这种修辞手法在《东风破》中体现最为明显。如:“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后,酒暖回忆思念瘦”,“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这三句中,把“漂泊”、“浪迹天涯”、“思念”、“离愁”、“孤单”等抽象的概念当作有形的具体事物来写,“离愁”、“漂泊”如酒一般可装入壶、盏之中,化无形为有形,使人切实感受到漂泊、孤寂、离愁和思念之情。“烛火”、“不忍苛责我”,把“烛火”当成人来写,赋予其人的情感,突出此刻人的孤单和愁苦。再如:《麦芽糖》中的“麦田弯腰低头,在垂钓温柔”,《东风破》中的“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青花瓷》

现代汉语修辞

【现代汉语修辞】修辞格 来源:徐昌火的日志 1、陈望道概括的“四类三十八格” 分类标准:大体依据组织,间或依据作用 比喻[分为:明喻、喑喻、借喻、博喻(复喻)、倒喻(逆喻)、反喻、互喻(回喻)、较喻(强喻)、譬喻、饰喻、引喻];白描,比拟(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衬跌),衬托(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顶针、联珠),对比,对仗(对偶、队仗、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移觉、移就),跳脱,转文。 (甲类)材料上的辞格:譬喻、借代、映衬、摹状、双关、引用、仿拟、拈连、移就 (乙类)意境上的辞格:比拟、讽喻、示现、呼告、夸张、倒反、婉转、避讳、设问、感叹 (丙类)词语上的辞格:析字、藏词、飞白、镶嵌、复叠、节缩、省略、警策、折绕、转类、回文 (丁类)章句上的辞格:反复、对偶、排比、层递、错综、顶真、倒装、跳脱 映衬 反映:相反情况或观点集于同一事物。例: 无事忙、雅的这样俗、好聪明的糊涂法子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对衬:不同事物情况或观点相同。例: 一言为重百金轻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拈连:一夜东风,枕边吹散愁多少?(语词依托上文顺势移用) 移就:怒发上冲冠;醉鞍谁与共联翩(甲物性状移于乙物)

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意义更新的成语

成语复习补充资料 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一些更新了的成语: 一、扩大局部意义的成语 【感同身受】原指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 现在多比喻虽未亲身经历,却如同亲身经历过一般。 【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 现在也用来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空穴来风】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现多用来比喻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 【急风暴雨】急剧而猛烈的风雨。 多用来比喻声势浩大的革命运动或激烈的斗争。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傲视他人。 【七窍生烟】形容气愤之极,好像耳目口鼻都冒火。 焦急或干渴到了极点。 【石破天惊】箜篌声?忽?亢忽低沉,出?意外,有难以形容的奇境。 形容事情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百废俱兴】各种被废置的事业兴办起来。 该办未办的事业兴办起来。 【对簿公堂】在官府公堂上受审问。 在法庭上对质或上法庭打官司。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修行到一定阶段,就会有魔障干扰破坏而可能前功尽弃。 取得一定成就后遇到的障碍会更大,也比喻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万马齐喑】千万匹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都沉默,不说话,不发表意见。 形容局面沉闷。 【无声无臭】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形容人没有名声 事情没有消息。 【罚不当罪】处罚和所犯的罪行不相当,多指处罚过重。 现也指处罚过轻。 二、替换局部意义的成语 【按图索骥】第5 版: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 第7 版: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 【半老徐娘】第5 版:指中年色衰的妇女。第7版:指已到中年尚有风韵的妇女。(第6版新增成语“徐娘半老”:指有风韵的妇女已到中年)

现代汉语语法之修辞手法

一、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化冗长为简洁,化深奥为浅显,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比喻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一)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比喻与比拟区别 比拟和比喻的相似之处在于均涉及甲、乙两事物相比,甲、乙两事物有可“比”性。 比拟和比喻的不同在于: (1)从意义上看,比喻的重点在“喻”,即以此喻彼,就是“打比方”,它突出的是两事物的相似点;比拟的重点则在“拟”,即以此拟彼,就是“比作、当作”,它直接把甲当乙来描述。 (2)从形式上看,比喻的喻体往往以名词性词语的形式出现,表示一种实体。比拟中起比拟作用的部分则是描述性的,其表现形式为动词性词语或形容性词语。 二、比拟:把某事物赋予了人的动作神态、思想情感、精神品格,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或把某事物的……特点写得生动形象,色彩鲜明,意蕴丰厚,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或者用表现人的特性的词语描述物,或者直接把物变成人。 (二)拟物:就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表达作者某种强烈的爱憎感情。 三、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之更具体、更鲜明,更生动;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富有幽默感。 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借代。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借代与借喻的异同: 相同处:借代与借喻都有所代,借代是用借体代本体,借喻是用喻体代本体,本体都不出现。 不同处: 1、借代的借体是客观实际中的事物,这个事物与本体有关联;借喻中的喻体与客观现实无关联。 2、借代的本体和借体不存在相似性,而借喻的喻体与本体必须有相似性。例如: 3、借代不能改为明喻或暗喻,借喻则可以改为明喻和暗喻。 4、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面出现了“××像××”地比喻句,后文直接使用喻体,这就成了借代了。 四、夸张: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夸张可分为两类、三种形式,即“普通”类和“超前”类,普通类又可分为“夸大”和“缩小”两种形式。 五、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三)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

现代汉语词典词语汇总

现代汉语词典词语汇总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难读难写词语汇总1-300页【柯老师整理】1. 吖嗪ü qín是含有一个或几个氮原子的不饱和六节杂环化合物的总称。 2. 阿訇āhōng 今为清真寺经堂大学或经学院“穿衣”毕业,具有较高宗教学识的宗教人员的通称。 3. 腌臜ā za 是一种地方口语,意为不干净,肮脏的意思。用以形容环境、物件等的杂乱不堪、恶臭不洁净等。后引申可用为形容行为、动作等的龌龊,有悖道德良知的层面;也用于心理不爽快等的形容抒发。 4. 哀矜üij?n哀怜;怜悯 5. 娭毑üi jit 1、祖母;2、尊称老年妇女。 6. 欸乃ǎinǎi1.象声词。摇橹声。2.象声词。棹歌,划船时歌唱之声。 7. 嗳气ài qì指气从胃中上逆。胃出而作声,多见于饱食之后。 8. 嗳酸ǎi suün胃酸从胃里涌到嘴里,指吐酸水。 9.

僾尼ài ní部分哈尼族人的自称。主要居住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10叆叇àidài 指浓云遮日。11. 安厝ün cu?停放灵柩待葬或浅埋以待正式安葬。12氨纶ün lún氨纶是聚氨基甲酸酯纤维的简称,是一种弹性纤维。13媕娿ün y亦作\媕阿\。亦作\媕妸\。亦作\媕婀\。不能决定的样子。14鹌鹑是雉科中体形较小的一种。野生鹌鹑尾短翅长而尖,上体有黑色和棕色斑相间杂,具有浅黄色羽干纹,下体灰白色,颊和喉部赤褐色,嘴沿灰色,谢淡黄色。15鮟鱇ün küng,俗称结巴鱼、哈蟆鱼、海哈蟆、琵琶鱼等,一般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浅海水域。我国有黄鮟鱇和黑1 鮟鱇两种,黄鮟鱇分布于黄渤海及东海北部,黑鮟鱇多见于东海和南海。16鞍韂ün chàn马鞍子和垫在马鞍子下面的东西。17吧嗒büdü象声词,表示一种双音的声响18疤瘌bü la也叫疤拉,伤口或疮平复以后留下的痕迹:疮疤。19拔擢bázhu?:提拔、挑选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成语汇总

A 阿鼻地狱:佛教指最深层的地狱,是犯了重罪的人死后灵魂永远受苦的地方。 例:阎罗王即派小鬼押入阿鼻地狱。 阿猫阿狗:泛指某类人或随便什么人(含轻蔑意)。 例:杰克不会找阿猫阿狗当女主角。 哀鸿遍野: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哀鸿:哀鸣的大雁)。 例:旧社会,每逢水灾战乱,人民就被迫四处逃亡,哀鸿遍野,一片凄凉。 唉声叹气: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例:不要总是唉声叹气,再叹好运就没了! 挨板子:被人用板子责打,比喻受到严厉的批评或处罚。 例:老账没还,又背新账,这不是找着挨板子吗? 爱不释手:喜爱的舍不得放下。 例:爸爸送给我的雨花石,有的绿如苔,有的红似血,有的润如玉,个个令人爱不释手。爱财如命:形容非常吝啬或贪财。 例: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是个爱财如命的吝啬鬼。 爱答不理:像是理睬又不理睬,形容对人冷淡、怠慢。例:别人跟她说话,她爱答不理的。爱莫能助:心理愿意帮助,但是力量做不到。 例:他的感情问题,别人爱莫能助。 爱屋及乌:《尚书大传·大战篇》:“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跟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例:妈妈喜欢隔壁那个可爱的小女孩,爱屋及乌的也喜欢上了他们家卖的自种的玉兰花,每次下班都会买上两朵。 爱惜羽毛:比喻珍重爱惜自己的声誉。 例:灰鹤与他都是高傲的,爱惜羽毛的,而他与它们的高傲只是一种姿态而已,没有用,没有任何的用。 碍手碍脚:妨碍别人做事。例:咱们走吧,别在这碍手碍脚的。 例:我在这里干不了什么,反而碍手碍脚,还是让我干别的去吧。 安邦定国:使国家安定、巩固。 例:清朝末年,内忧外患,国无宁日,人民渴望有安邦定国的志士出现,挽救民族的危亡。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例:反正路也不远,我们还是安步当车吧。

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辑录(a-d)

《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辑录(a-d) A 哀兵必胜:指因受压抑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打胜战。 哀鸿遍野: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还比作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爱莫能助:形容心里愿意帮助,但限于力量或条件的限制却没有办法做到。 爱惜羽毛:比喻为珍惜自己的名声,行事十分谨慎。 安步当车: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形容轻松缓慢地行走。 安贫乐道:安与贫困的境遇,乐于奉行自己信仰的道德准则。(形容人为了自己信仰或理想的实现,宁愿处于贫困恶劣环境) 安身立命: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安土重迁:留恋故土,不愿轻易迁移。 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的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能安然处之,毫不在意。 鞍前马后:原指随从将官出征,后比喻跟随在别人身边,小心侍候。 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原意是写文章时篇章结构安排得体,用字造句合乎规范。后来引申为照章办事,依次进行,不越轨,不逾格。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 按图索骥:按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找好马,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按下葫芦浮起瓢:比喻做事顾了这头就顾不了那头。形容在遇到问题时,由于事先没有准备充分,而使事情无法得到圆满解决。 暗度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暗送秋波:原意指暗中眉目传情,后多引申为献媚取宠,暗中勾结。 嗷嗷待哺比喻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也比喻处境极为困难,亟待救济、援助。还可以形容婴儿刚刚出生,期待母亲哺育的样子。 B 八面玲珑:本指窗户明亮轩敞。后用来形容人处世圆滑,待人接物面面俱到,不得罪任何一方。含贬义。 八竿子打不着:形容二者之间关系疏远或毫无关联。 八字没一撇:比喻事情还没眉目,没头绪。 跋前疐后:比喻进退两难。也作“跋前踬后”。 跋山涉水:跋山:翻过山岭。涉水:蹚水过河。形容旅途艰苦。 白璧微瑕:很好的人或事物有些小缺点,美中不足。 白璧无瑕:本义指没有斑痕的白玉,比喻人或物完美无缺,无可挑剔。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易逝。 白头偕老:夫妻共同生活到老。 白眼儿狼:现在多用来形容忘恩负义,过河拆桥、恩将仇报的人。 白衣苍狗(白云苍狗):本意指浮云像白衣裳,顷刻又变得像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语出唐·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百步穿杨:本义指春秋时代,楚国的养由基善射,能百步内射中柳叶。比喻善射者,也形容箭法或枪法十分高明。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意指学问、成绩等达到很高程度后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 百口莫辩:形容事情无法说清楚。(常用于受冤屈、被怀疑者。) 百里挑一:一百个当中就挑出这一个来。形容人才十分出众。 百闻不如一见:指听别人说多少遍,也不如自己亲自看一下。表示听得再多也不如亲见可靠。百无禁忌:什么都不忌讳。 百无一是:没有一点儿对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