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训云解决方案

高校实训云解决方案
高校实训云解决方案

***高校实训云建设方案

****高校实训云建设方案

****公司

年月日

第一章项目建设概述

1.1项目建设背景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社会劳动力就业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都迫切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实训室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训基地,也是教学和科研活动的重要基地,是反映高职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与此同时,随着学校开设的实训课程和实训室数量越来越多,如何更好的管理实训室和提升实训质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难题。

目前,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着整个IT行业的发展,为高职院校实训管理和实训教学质量提升带来良好契机,****一直努力推动并探索具有云计算特征的实训教学管理平台建设,目标是建成技术先进、运行良好、兼具教学与科研功能的、国内一流的综合实训云管理平台。

轩辕高校实训云管理平台能实现实验资源全面整合、教学过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减轻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供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强实验室主管部门对设备和材料的计划、采购、维修和使用的宏观控制和管理,以节约成本,提高利用,强化管理。同时还能为实验室评估提供原始资料和基本数据,成为实验室评估的重要依据。另外,通过系统统一管理还能促进学校间的实验资源共享,同时也能实现向教育主管部门数据上报。

通过使用本平台的建设,将实现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流程化和信息化,提高实验室的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为实验室主管部门的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实验室评估提供详实数据,为实验室开放提供有力保障。

1.2项目建设目标

高校实训云管理平台的建设主要用于整合高校实训基础资源,提高教学实训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各专业实训室的使用效率。并能够在完成实训课程、实训资源开放管理的同时,为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研发、以及为教职工的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场所。

1.3项目建设内容

高校实训云管理平台建设项目覆盖管理校内实训实验室、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校企合作平台三大部分。同时能够与高校的教务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及校园一卡通系统等实现无缝链接。

高校实训云管理平台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软件基础设施建设、实训教学管理平台建设和实训管理体系建设。

1)基础支撑设施:主要包括服务器、数据服务器、网络设备等,

支持传统的物理资源部署,也支持基于云计算架构的虚拟资

源部署。

2)云管理平台:主要包括虚拟化平台、云服务应用管理平台两

部分。

3)实训教学管理平台:主要包括实训基础支撑平台、实训数据

交换平台、实训教学管理系统、实训设备管理系统、实训室

开放管理系统、实训智能决策管理系统和实训管理统一门户

等。

4)实训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实训教学管理平台的系统运维、平

台运营、数据维护等。

第二章项目总体规划

2.1项目整体架构

高校实训云管理平台以开放式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系统为主体和依托,集成门禁考勤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实验室信息统计系统和教务管理系统等,并对上述系统的数据进行统一化管理,形成高校实训教学管理整体架构。

整个平台由八个主要系统构成,所有的系统都是基于同一套基础数据,他们之间既实现了信息共享又拥有相互独立的功能。这种结构便于用户根据实际需求部署和使用其中一部分子系统,而随着实际需求的变化又可以随时扩展新的子系统,所有的功能模块均基于同一管理界面,平滑过渡。这样用户就可以降低维护和管理风险,避免各个业务系统之间数据不能共享的问题。系统整体架构图如下:

图2-1:系统整体架构图

2.2项目拓扑架构

高校实训云管理平台以学校实验室管理流程和管理基本事务为核心,以规范实验室管理信息化为准则,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高校实训云管理平台依托校园网络构建管理模式,采用B/S结构,突破地域空间的限制,整个实验数据放在服务器上,管理人

员、教师在办公室、宿舍通过网络对仪器设备、实验项目、实验过程等进行管理监控,而学生则可以在机房或在能上网的地方进行实验预约。相对传统的手工管理,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有利于实验室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实验室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系统拓扑架构示意图如下:

图2-2:系统拓扑架构图

第三章项目建设内容

高校实训云管理平台以服务高等院校实验室全面实施信息化管理,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为宗旨,以全面提供实验室管理的解决方案为导向,是实验室实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支撑平台。主要包括

汇云平台、实训基础支撑平台、实训数据交换平台、实训教学管理系统、实训设备管理系统、实训室开放管理系统、实训智能决策管理系统和实训管理统一门户八个部分的建设。

3.1汇云平台

3.1.1平台概述

实训资源管理平台基于轩辕汇云服务运营管理平台构建,采用虚拟化和云计算技术,将实训物理资源通过抽象整合,形成统一的虚拟资源池。

实训资源管理平台基于新一代云计算技术和先进的服务管理体系,采用了资源智慧调度、服务方案管理、供应自动化等多项自主可控的主流核心技术,通过把云计算资源转化为服务,构建随需应变的IT架构,实现服务交付和服务支持管理。同时,平台基于面向服务(SOA)的软件架构设计,遵循ITIL服务管理方法论,通过Web2.0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各种类型的云服务,使得云服务资源能更快捷、准确地被获取和交付使用,实现了云计算资源接入、管理与使用的一体化,平台整体架构如下:

图3-1:实训资源管理平台示意图

3.1.2平台功能

实训资源管理平台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是云资源中心、云服务中心和云运维中心。服务门户向用户和运营管理员提供一个统一操作界面(访问入口),用户通过自服务门户提交服务资源申请,由运营管理员通过运营管理门户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运营管理模块通过服务开通功能调用资源管理的资源实例,并把最终的资源实例提供给用户使用,当资源服务结束后,服务实例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块会将资源实例回收,资源重返资源池,供其他服务使用。

当用户使用的服务实例发生故障时,用户可在自服务门户的服务目录中提交事件工单,调用运维管理的服务台,启动事件、问题、变更、配置和发布等运维流程。

用户和运营管理员都可以通过各自的门户界面查看资源的使用状况,调用的是运维管理模块的监控功能。

运营管理和运维管理是以资源管理模块为基础,最终是由资源

管理模块的功能为上层功能提供服务和接口,资源管理是整个云管理平台的核心。

图3-2云管理平台功能架构图

3.1.2.1云资源中心

云资源中心是基础,实现了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和存储资源的虚拟化和池化,通过资源发现、调度、迁移和容量管理,提供了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功能,为各种资源模版的管理和资源实例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异构的虚拟化系统支持

云管理平台是基于开放,标准的技术架构研发,支持异构的虚拟化技术,可统一管理VMware、Hyper-V、KVM、XEN等主流的虚拟化系统。

?虚拟网络管理

对虚拟机IP资源的管理、VLAN的管理、可实现虚拟机IP地址的自动分配和回收,支持多个子网和虚拟机的多网卡、防火墙和负

责均衡等高级网络功能。

?弹性块存储

通过各种块存储设备,为虚拟机提供额外弹性块存储空间,作为系统盘或者数据盘使用。

?通过资源模版管理,实现资源快速自动部署

对各种异构资源统一管理的基础上,提供针对不同资源类型的资源模版,以实现资源的抽象化和标准化,以便通过模版实现资源的快速自动部署。

?资源实例管理功能

服务门户提供管理员创建、查询、修改和删除资源实例,让最终用户对资源实例进行各种操作,如虚拟机开机、停机、重启等操作。

?资源分配、调度与备份

提供一套资源的分配、调度与备份策略,实现资源动态分配与共享、保障应用的连续性、可靠性与安全性。

?容量管理

对各种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计量,为运营管理的资源计费提供支撑,提高对资源的管控能力和促进资源的优化利用,并提供资源统计报表功能。

?资源监控

容量管理需依靠对资源的监控,对当前资源的容量和分配情况,告警信息,异常事件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展示。

3.1.2.2云服务中心

云服务中心通过云资源中心提供出来的管理引擎接口,将原本静态分配的IT基础设施抽象为可管理、易于调度、按需分配的资源,并对这些封装好的资源进行运营管理,具体包括资源的计费管理、服务目录管理、服务实例管理、订单管理、服务模版管理和用户管理等功能,以帮助运营者完成日常运营工作。

?服务模版与服务目录管理

将资源池中的各种资源封装为可用的服务模版,并通过服务目录的形式展现在服务门户上,供用户浏览和选择所需的服务。

?服务实例生命周期管理

对服务实例从创建到回收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包括对服务实例的自动部署、用户对服务实例的使用、更改、申请作废、系统对服务实例对应资源的释放和回收等。

?计费管理

运营管理必然涉及到对服务的计费,通过对不同规格的服务设置不同的费率,最终根据资源使用情况的计量数据,实现对服务的计费功能。

?服务开通审批

最终用户通过自助服务门户,选择了所需的服务后,需要由管理员审批,服务才能交付给用户使用。

?日志审计

平台可记录管理员和用户的所有操作,并在界面显示所有日志

以及日志详情,也可以对日志进行查询,基于日志可实现对用户操作的审计。

3.1.2.3云运维中心

实现面向用户的各种业务需求,并对系统的运行提供保障和支持。在整个平台中负责服务级别管理、容量管理、可用性管理、服务请求管理、服务连续性管理、监控管理和资源调度管理等功能,提供服务支持和交付。

云监控是云运维中心核心模块之一,主要实现对物理资源和虚拟资源的监控和管理,它利用安装在异构环境下的探针代理,采用统一数据采集机制,把性能数据、监控数据、配置数据和告警数据存放在监控数据库,由数据处理层对数据进行性能处理、配置处理、告警处理和关联等处理后,在监控管理界面进行报表展现和查询,方便云管理人员实时进行监控和管理,整个过程都是可视、可控和自动的。

?物理系统监控

针对物理系统的监控和管理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平台主要实现了对网络、主机、服务器、存储、中间件等物理环境的监控和管理,通过采集性能、状态等指标数据,整合流程化和自动化的工具支撑关键业务流程,从而降低人力成本和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主机状态监控

监控系统能对每个主机运行状态是否正常运行进行自动监控,还能进一步对主机的以下组成部件,如CPU、内存、硬盘等的单元状态进行自动监控,提供的监控包括,CPU的利用率、系统信息、用户、空闲时间的比例、交换空间的利用率、虚拟内存的利用率、消息队列的情况等信息。

?网络状况监控

监控系统在自动获取各网络设备间的连接关系的基础上,能自动查找整个网络的网络设备和信息安全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入侵监测系统、日志审计系统、防病毒系统等设备。

?虚拟机状态监控

虚拟机的状态监控提供对当前申请使用的虚拟服务器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了解基本的性能状况,并在服务界面上呈现给用户。?监控告警事件处理

来自数据采集层,包括对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中间件等系统的告警事件,进行告警定位、告警过滤、告警压缩,告警升级、告警级别重定义、告警清除等操作。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采集到的性能信息以及事件信息通过数据挖掘平台实现监控数据的统计、分析、预测等。

?监控数据报表

平台通过监控数据的采集、处理与综合报表系统的无缝集成,对一个时间段内指定范围内监控对象的数据以图表的形式进行总结展示,方便管理人员和领导了解物理环境和虚拟资源的运行状态,

为相应决策提供实时依据。

3.2实训基础数据平台

3.2.1平台概述

实训基础数据平台采用了两种主要的设计架构,一种是基于服务方式的SOA架构,采用SOA架构,能够让平台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得到大大提高,能够将平台的所有功能提供给不同的开发语言使用。大大提高了平台的使用范围。第二种是基于状态事件驱动的设计架构SEDA(Staged Event-Driven Architecture),采用SEDA可以让平台的性能大幅提升,可以满足大用户高并发的应用场合需求。

在数据交换方面,通过数据接入适配器,接入各个业务系统为业务系统的数据进入统一门户基础架构资源池提供安全的、标准的数据规范。统一门户通过整合资源池提供的数据信息为用户提供统一展现界面,并实现针对各个业务系统数据交互的人性化操作。选用多种数据整合方案,包括数据视图、数据同步,方便对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统计分析,给决策系统提供良好的数据基础。

在权限管理方面,采用一种基于RBAC(Role-Based Access Control)模型的复合权限管理模型,不仅允许角色进行组合与继承,同时允许将功能直接授予用户,大大提高了整个权限管理的灵活性,减少权限配置的重复数据以及配置工作量,使权限管理能够满足大多数系统的管理要求。

3.2.2平台功能

平台采用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即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分布式结构设计,采用WebService接口实现数据互通。松耦合、高聚合的设计思想。

系统整体架构如下:

图:平台整体架构图

?UM:统一资源管理(Unified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APP:应用开发组件(Application Development Components )?WFE:工作流引擎(WorkFlow Engine)

?Hadoop:基于Hadoop开发的数据分析服务引擎接口

3.3实训教学管理系统

3.3.1系统概述

实训教学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实验室的实验教务排课及选课管理(实验课程库、培养计划、开课计划、开课管理、开课审核)、实验教学管理(实验安排、实验批改、考勤管理、成绩管理、实验报告)、实验室管理(实验室介绍、实验考勤管理、实验室统计)、系统管理(基础数据管理、用户管理、实时答疑、在线留言)等统一安排管理。

系统包括实验教务管理、实验教学管理、实验室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系统分为学生、教师、教务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实验室管理员五种用户角色,不同的用户角色拥有不同权限,根据设置的角色和权限的不同,呈现界面也会不一样。主要功能模块如下:

图3-3:实训教学管理系统功能图

3.3.2教务管理模块

实验教务管理用于教务处给各实验室下达教学任务以及各实验室所承担的实验项目的批次、教师的具体安排。在此之前要求已经完成专业培养计划的制订、实验项目的开设、实验课程大纲制订。本模块的具体功能是,教务处在学期开始前根据当前学期,找到各班级的课程开设要求,从而对实验室下达教学任务书。

系统支持手动录入和同学校现有教务管理系统对接两种方式。学期时间设定设定每个学期的开始时间及截止时间

课程库管理录入学校要开设的课程相关信息

培养计划制定依据教务培养计划,按专业添加学生的实验培养计划

排课管理针对全校学生制定每个学期开设的课程,发布选课日期,审核并发布最终开课信息

学生选课根据自己的培养计划和学校的开课计划进行选课

课表管理导入课表、查看学校总课表,提供个人、行政班、任选课、教室的排课信息打印相关的课程表

教务管理模块部分界面如下:

图3-4:课程管理界面

图3-5:课程设计界面

图3-6:课程安排界面

3.3.3教学管理模块

教师根据教务的开课计划可进行典型实验库的维护、实验安排、查看学生实验进展、批改实验结果及实验报告、统计并发布实验成绩等功能。

学生登陆系统后,首先根据培养计划进行选课,查看自己的课程表。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虚拟实验预习,进入实验室完成实验,提交实验报告。

实验库管理维护各门课程实物实验和虚拟实验的典型实验,提供增、删、查、改操作。

实验安排进行相应课程的实物实验的教学安排和虚拟实验的教学安排。考勤管理对参与实验的学生提供签到签离,考查学生的出勤情况。

虚拟实验实物实验开展前,先用虚拟实验进行预习。

实物实验根据教师的实验要求,完成相应的实验任务并提交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

实验批改针对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进行相应的批改并给出评语。

成绩导出按照实验课程汇总成绩并输出,或提供数据接口给教务成绩管理系统。

教学管理模块部分界面如下:

图3-7:实训进度界面

图3-8:实训答疑界面

图3-9:考试管理界面

3.3.4实验室管理模块

实验室管理包括实验室基本信息维护、实训人员考勤管理、实训数据统计等功能,实验人员考勤主要结合门禁系统,记录实训室管理者与实训室使用者进入、使用、离开实训室的相关信息,实训数据统计包括各实训室的课时数统计、人数统计(含每周、每个学期、每学年)等。

实验室管理模块部分界面如下:

中石化云计算平台建设总体技术方案

中石化 云计算平台工程技术方案 二O一六年四月

目录第1章.基本情况6 1.1.项目名称6 1.2.业主单位6 1.3.项目背景6 1.3.1.XX技术发展方向6 1.3. 2.有关XX公开的相关要求7 1.4.建设规模7 1.5.投资概算10 1.6.设计依据10 1.7.设计范围10 1.8.设计分工11 第2章.现状及需求分析11 2.1.项目意义及建设必要性11 2.2.现状分析13 2.3.需求分析13 2.3.1.长期需求13 2.3.2.本期需求14 第3章.总体设计16 3.1.建设目标16 3.1.1.预期总目标16 3.1.2.阶段性目标17

3.2.建设内容18 3.3.系统的总体结构18 3.3.1.设计原则18 3.3.2.XX本土化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3.3.3.建设思路20 3.3. 4.总体拓扑结构22 3.4.信息的分类编码体系25 3.5.质量保证体系26 第4章.建设方案27 4.1.网络资源池28 4.1.1.组网物理拓扑图28 4.1.2.网络负载均衡设计30 4.1.3.网络虚拟化设计32 4.1.4.IP地址及DNS规划36 4.1. 5.网络端口资源估算41 4.2.计算资源池41 4.2.1.计算资源池架构41 4.2.2.应用系统分析42 4.2.3.计算资源池建议配置与选型建议44 4.2.4.计算资源池部署47 4.2. 5.虚拟化软件选型分析48 4.3.云计算管理平台51

4.3.1.云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案52 4.3.2.云运营管理平台建设方案61 4.4.云计算安全防护方案71 4.4.1.云计算平台安全威胁71 4.4.2.云计算平台安全防护目标73 4.4.3.云计算平台安全架构74 4.4.4.IaaS层安全74 4.4. 5.PaaS层安全89 4.4.6.SaaS层安全90 4.4.7.公共安全92 4.4.8.安全管理制度98 4.4.9.云安全服务100 4.5.机房方案100 4.5.1.机房设备集中管理100 4.5.2.布线系统101 4.5.3.机房系统102 4.5.4.UPS配置方案104 4.6.标准化工作109 4.6.1.标准规范建设的原则109 4.6.2.标准规范的总体框架110 第5章.设备配置要求112 第6章.项目实施与运行维护117

云计算的定义、发展与组成

云计算的定义、组成及其发展综述 摘要:由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量与数据量快速增长,导致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和数据的存储能力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云计算技术应运而生。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利用高速互联网的传输能力将数据的处理过程从个人计算机或服务器转移到互联网上的计算机集群中,带给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自从云计算的概念提出来以后,立刻引起业内各方极大的关注,现在已成为信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主要从云计算的定义、云计算的四个发展阶段、云计算组成的六层结构和云计算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云计算、发展阶段、组成、发展现状 一、什么是云计算? 云计算是由分布式计算、并行处理、网络计算发展来的,是一种新兴的商业计算模型。目前,对于云计算的认识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云计算仍没有普遍一致的定义。关于云计算的定义有以下几种: [1]维基百科给云计算下的定义: 云计算将IT 相关的能力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允许用户在不了解提供服务的技术、没有相关知识以及设备操作能力的情况下,通过Internet 获取需要服务。 [2]中国云计算网将云定义为: 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 [3]中国网格计算、云计算专家刘鹏定义云计算为: 云计算将计算任务发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 [4]美国国家实验室的资深科学家、Globus项目的领导人Tan Foster: 云计算是由规模经济拖动,为互联网上的外部用户提供一组抽象的、虚拟化的、动态可扩展的、可管理的计算资源能力、存储能力、平台和服务的一种大规模分布式计算的聚合体。 [5]百度百科: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狭义云计算指IT 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资源;广义云计算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也可是其他服务。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 其实简单地说,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它将计算机资源汇集起来,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协同合作,以便提供更好的数据存储和网络计算服务。 二、云计算的特点 (1)具有高可靠性。云计算提供了安全的数据存储方式,能够保证数据的可靠性,用户无需担心软件的升级更新、漏洞修补、病毒的攻击和数据丢失等问题,从而为用户提供可靠的信息服务。 (2)具有高扩展性。云计算能够无缝地扩展到大规模的集群之上,甚至包含数千

云安全解决方案白皮书

云安全解决方案白皮书Cloud Security Solution

目录 —云计算典型体系结构1 云计算系统分类 云计算系统典型物理架构云计算系统逻辑结构1 1 2 二云计算安全威胁和需求分析3 安全威胁分析安全需求和挑战4 5 三云安全防护总体架构设计5 设计思路 安全保障目标 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安全保障体系总体技术实现架构设计5 6 6 7 四云平台安全域划分和防护设计8 安全域划分安全防护设计 9 13 五云计算安全防护方案的演进24 虚拟化环境中的安全防护措施部署软件定义安全体系架构 安全运营24 24 28 六云安全技术服务28 私有云安全评估和加固 私有云平台安全设计咨询服务28 29 七云安全解决方案33 作者和贡献者 关注云安全解决方案33 34 八关于科技34图表 图一.1 云典型架构 (2) 图一.2 云典型逻辑结构 (3) 图三.3 云平台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6) 图三.4 云平台安全技术实现架构 (7) 图三.5 具有安全防护机制的云平台体系架构 (8) 图四.6 云平台安全域逻辑划分 (9) 图四.7 安全域划分示例 (11) 图四.8 传统安全措施的部署 (13) 图四.9 虚拟化防火墙部署 (14) 图四.10 异常流量监测系统部署 (16) 图四.11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部署图 (17) 图四.12 虚拟化Web 应用防火墙部署 (19) 图四.13 堡垒机应用场景 (21) 图四.14 堡垒机部署图 (22) 图四.15 安全管理子区 (22) 图五.16 SDN 典型架构 (25) 图五.17 软件定义安全防护体系架构 (25) 图五.18 使用SDN 技术的安全设备部署图 (26) 图五.19 使用SDN 技术实现流量牵引的原理图 (27) 图五.20 基于手工配置的IPS 防护模式 (28) 图六.21 服务提供者与客户之间的安全控制职责范围划分. 30图六.22 云计算关键领域安全 (31) 图六.23 安全咨询服务思路 (32) 关键信息 本方案首先研究了云计算系统的典型结构,分析了云计算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安全需求和挑战,进而对云安全防护总体架构,包括保障内容和实现机制、部署方法进行了设计和详细阐述,并介绍了云安全相关的安全技术服务内容和范围,最后给出了典型的云安全防护场景。

最新版云计算平台系统建设项目设计方案

云计算平台系统建设项目 设计方案

1.1设计方案 1.1.1平台架构设计 **高新区云计算平台将服务器等关键设备按照需要实现的功能划分为两个层面,分别对应业务层和计算平台层。 业务层中,功能区域的划分一般都是根据安全和管理需求进行划分,各个部门可能有所不同,云数据中心中一般有公共信息服务区(DMZ区)、运行管理区、等保二级业务区、等保三级业务区、开发测试区等功能区域,实际划分可以根据业务情况进行调整,总的原则是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统一管理。 计算平台层中分为计算服务区和存储服务区,其中计算服务区为三层架构。计算服务区部署主要考虑三层架构,即表现层、应用层和数据层,同时考虑物理和虚拟部署。存储服务区主要分为IPSAN、FCSAN、NAS 和虚拟化存储。 云计算平台中计算和存储支持的功能分区如下图所示:

图云计算平台整体架构 图平台分层架构

基础架构即服务:包括硬件基础实施层、虚拟化&资源池化层、资源调度与管理自动化层。 硬件基础实施层:包括主机、存储、网络及其他硬件在内的硬件设备,他们是实现云服务的最基础资源。 虚拟化&资源池化层:通过虚拟化技术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对外提供资源的池化管理(包括内存池、服务器池、存储池等),同时通过云管理平台,对外提供运行环境等基础服务。 资源调度层:在对资源(物理资源和虚拟资源)进行有效监控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对服务模型的抽取,提供弹性计算、负载均衡、动态迁移、按需供给和自动化部署等功能,是提供云服务的关键所在。 平台即服务:主要在IaaS基础上提供统一的平台化系统软件支撑服务,包括统一身份认证服务、访问控制服务、工作量引擎服务、通用报表、决策支持等。这一层不同于传统方式的平台服务,这些平台服务也要满足云架构的部署方式,通过虚拟化、集群和负载均衡等技术提供云状态服务,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定制功能及相应的扩展。 软件即服务:对外提供终端服务,可以分为基础服务和专业服务。基础服务提供统一门户、公共认证、统一通讯等,专业服务主要指各种业务应用。通过应用部署模式底层的稍微变化,都可以在云计算架构下实现灵活的扩展和管理。 按需服务是SaaS应用的核心理念,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如通过负载均衡满足大并发量用户服务访问等。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针对云计算平台建设以高性能高可靠的网络安

《分布式计算、云计算与大数据》习题参考解答

第1章分布式计算概述 一、选择题 1,CD 2,ABC 3,ABCD 4,ACD 二、简答题 1,参考1.1.1和节 2,参考1.1.2节 3,分布式计算的核心技术是进程间通信,参考1.3.2节 4,单播和组播 5,超时和多线程 三、实验题 1.进程A在进程B发送receive前发起send操作 进程A进程B 发出非阻塞send操 作,进程A继续运行 发出阻塞receive操 作,进程B被阻塞进程B在进程A发起send前发出receive操作

发出非阻塞send 操作,进程A 继续运行 发出阻塞receive 操作,进程B 被阻塞 收到进程A 发送的数据,进程B 被唤醒 2. 进程A 在进程B 发送receive 前发起send 操作 进程A 进程B 发出阻塞send 操作, 进程A 被阻塞 发出阻塞receive 操作,进程B 被阻塞 进程B 在进程A 发起send 前发出receive 操作

发出阻塞send操作,进程A被阻塞 发出阻塞receive操作,进程B 被阻塞 收到进程A发送的数据,进程B 被唤醒 收到进程B返回的数 据,进程A被唤醒 3.1).在提供阻塞send操作和阻塞receive操作的通信系统中在提供非阻塞send操作和阻塞receive操作的通信系统中2).P1,P2,P3进程间通信的顺序状态图 m1 m1 m2 m2 第2章分布式计算范型概述 1.消息传递,客户-服务器,P2P,分布式对象,网络服务,移动代理等 2.分布式应用最广泛最流行的范型是客户-服务器范型,参考节

3.分布式应用最基本的范型是消息传递模型,参考节 4.参考节,P2P应用有很多,例如Napster,迅雷,PPS网络电视等 5.参考节 6.参考节 7.略 8.消息传递模式是最基本的分布式计算范型,适用于大多数应用;客户-服务器范型是最 流行的分布式计算范型,应用最为广泛;P2P范型又称为对等结构范型,使得网络以最有效率的方式运行,适用于各参与者地位平等的网络;分布式对象范型,是抽象化的远程调用,适用于复杂的分布式计算应用等。 9.略 10.中间件又称为代理,中间件为参与对象提供内容抽象,隐藏对象引用,起到中介作用。 11.略 第3章 Socket编程与客户服务器应用开发 一、填空题 1.数据包socket,流式socket 2.无连接方式,面向连接方式 3.数据层,业务层,应用层 4.迭代服务器和并发服务器 5.有状态服务器和无状态服务器 二、简答题 1.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是一些预先定义 的函数,目的是提供应用程序与开发人员基于某软件或硬件得以访问一组例程的能 力,而又无需访问源码,或理解内部工作机制的细节 Socket API:套接字应用程序编程接口,适用于进程间通信的套接字应用程序编程 接口

云计算安全解决方案

云计算安全解决方案

目录 云计算安全解决方案 0 1.云计算的特点 (2) 2.云计算的安全体系架构 (2) 3.云计算面临的安全隐患 (3) 3.1云平台的安全隐患 (3) 3.2应用服务层的安全隐患 (3) 3.3基础设施层的安全隐患 (4) 4.云计算的安全解决方案 (4) 4.1确保云平台的安全 (4) 4.2确保应用服务层的安全 (5) 4.3确保基础设施层的安全 (6) 5.云计算安全的未来展望 (7)

1.云计算的特点 超大规模。“云计算管理系统”具有相当的规模,Google的云计算已经拥有100 多万台服务器,Amazon、IBM、微软、Yahoo 等的“云”均拥有几十万台服务器。“云”能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 虚拟化。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所请求的资源来自“云”,而不是固定的有形的实体。应用在“云”中某处运行,但实际上用户无需了解、也不用担心应用运行的具体位置。 高可靠性。“云”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使用云计算比使用本地计算机可靠。 通用性。云计算不针对特定的应用,在“云”的支撑下可以构造出千变万化的应用,同一个“云”可以同时支撑不同的应用运行。 高可扩展性。“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要。 廉价。由于“云”的特殊容错措施可以采用极其廉价的节点来构成云,因此用户可以充分享受“云”的低成本优势。 目前各家所提的云安全解决方案,大都根据自己企业对云平台安全的理解,结合本企业专长,专注于某一方面的安全。然而,对于用户来说云平台是一个整体,急需一套针对云平台的整体保护技术方案。针对云平台的信息安全整体保护技术的研究的是大势所趋,整体保护技术体系的建立,必将使云计算得以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 2.云计算的安全体系架构 云计算平台和传统计算平台的最大区别在于计算环境,云平台的计算环境是通过网络把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而形成的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系统,这样的一个系统势必比传统意义上的计算环境要更加复杂。对云平台的计算环境的保护也是云平台下信息安全整体保护体系的重中之重。 强大、方便的云计算服务是通过客户端最终展现给用户的,在云计算环境完成了客户所要求的工作或服务后,这些工作、服务的成果应通过一个安全的途径传输并最终展现在客户端上。云计算环境下的通信网络就是保证云计算环境到客户端、云计算环境之间进行信息传输以及实施安全策略的部件。 区域边界是云计算环境与云通信网络实现边界连接以及实施安全策略的相关部件。真正的云计算环境应是可控的,在这一可控的云区域与其外部的不可控区域之间,应遵循一套规则来确保只有通过认证的用户才能管理和使用云,从而保证云计算环境区域的安全。 云计算环境内部的各个部件的正常运转、数据在云内的安全传输、云计算环

云平台建设方案

云平台建设方案 1、配置满足当前(2014)年度,硬件投入需求 2、一定的扩展能力,10台4路,10台2路可迁移系统 3、应用包括(DB、中间件;开发、测试、验收和上线环境)移动平台 1、规则引擎数据库、 中间件 健康险平台2、统计分析中间件 能力提升年,提高信息系统支持能力;影像系统3、OA中间件、数据库 1、计算投资管理系统 2、存储稽核审计系统 3、网络GPS查勘调度系统 资金管理系统 方案对比:费控系统 硬件对比人力资源系统 软件对比:vmware、Huawei FusionCompute 河南农户电子 档案 非车险承保理赔系统改造 第一类系统(即短时间中断会造成重大社会影 响或影响保险机构关键业务功能,并造成重大 经济损失的信息系统)包括核心系统及相关子 系统。具体有:核心业务(含影像资料)、规 则引擎、农险电子档案、保协车险共享平台、 广域网络专线和96999客服专线。 第二类系统(即短时间中断会造成较大社会影 响或影响保险机构部分关键业务功能,并造成 较大经济损失的信息系统)包括核心业务系统 支撑平台。具体有:统计分析、精友车型数据、 保单自助查询、短信平台。 第三类系统(即间接支持关键业务功能或保险 机构对系统中断具有一定容忍度的信息系统) 包括OA办公自动化、邮件、网站、GIS系统、 移动查勘等。 云平台建设方案 (讨论稿) 信息化经历了T-S模式(终端-主机)、C-S模式(PC时代客户机-服务器)、B-S模式(互联网时代浏览器-服务器);新时代以服务的方式被发布和访问的“云计算”模式;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

减少公司信息化硬件重复投资,增强数据中心的运维和安全管理,构建高可用的新一代数据中心,我们将云平台建设纳入议事日程。 201X年公司面临再一次的职场搬迁,有了2012年职场搬迁网络实现无缝切换的经验,我部将以新职场中心机房建设为契机,构建云计算架构的数据中心,在保障业务平滑迁移的基础上,以实现IT 资源的大整合、数据中心的大集中。 根据私有云建设的规律,我们将云平台建设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落地云设备,实现计算资源虚拟化、存储资源虚拟化和网络资源虚拟化,建设周期2~3个月; 第二阶段:落地云平台,对现有业务环境进行梳理,在云平台上部署轻量级数据库、中间件环境,实现部分业务系统的迁移,建设周期1~2个月; 第三阶段:建设云平台的灾备系统,具体建设时间根据新职场搬迁计划等实际情况待定。 本次建设方案为第一二阶段。 第一阶段:落地云设备 实现计算资源虚拟化、存储资源虚拟化和网络资源虚拟化 第二阶段:落地云平台 对现有业务环境进行梳理,在云平台上部署轻量级数据库、中间件环境,实现部分业务系统的迁移

云计算的分布式计算框架讲解学习

云计算的分布式计算 框架

思特奇分布式计算技术介绍 (V1.0) 北京神州数码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二〇二〇年八月

文档信息 变更记录 1引言 框架中最核心的设计就是:MapReduce和HDFS。MapReduce就是“任务的分解与结果的汇总”。HDFS是分布式文件系统,为分布式计算存储提供了底层支持。

MapReduce先将一个任务分解成为多个任务,“Reduce”就是将分解后多任务处理的结果汇总起来,得出最后的分析结果。在分布式系统中,机器集群把硬件看作资源池,将并行的任务拆分,然后交由每一个空闲机器资源去处理,能够极大地提高计算效率,同时这种资源无关性,对于计算集群的扩展无疑提供了最好的设计保证。分布式计算就好比蚂蚁吃大象,廉价的机器群可以匹敌任何高性能的计算机。任务分解处理以后,那就需要将处理以后的结果再汇总起来,这就是Reduce要做的工作。 2HDFS分布式文件系统 HDFS是分布式计算的存储基石,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a)对于整个集群单一的命名空间。 b)数据一致性。适合一次写入多次读取的模型,客户端在文件没有被成功 创建之前无法看到文件存在。 c)文件会被分割成多个文件块,每个文件块被分配存储到数据节点上,而 且根据配置会由复制文件块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HDFS采用master/slave架构。一个HDFS集群由一个Namenode和一定数目的Datanode组成。Namenode是一个中心服务器,负责管理文件系统的namespace和客户端对文件的访问。Datanode在集群中一般是一个节点一个,负责管理节点上它们附带的存储。在内部,一个文件分成一个或多个block,这些block存储在Datanode集合里。Namenode执行文件系统的namespace操作,例如打开、关闭、重命名文件和目录,同时决定block到具体Datanode节点的映射。Datanode在Namenode的指挥下进行block的创建、删除和复制。

活动方案之云计算实训室建设方案

云计算实训室建设方案 【篇一:云计算实验室建设方案】 高校云计算实验室 2014年3月 建设方案 第一部分、关于云计算的相关知识 一、云计算简介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 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 拟化的资源。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过去在图中往往 用云来表示电信网,后来也用来表示互联网和底层基础设施的抽象。狭义云计算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 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资源;广义云计算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 和软件、互联网相关,也可是其他服务。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作 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 在过去几年里,云计算和虚拟化的概念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动力,并 且成为信息技术中的流行词。许多企业开始实现这些新技术,期望 通过改进机器的利用率来降低成本,减少管理时间和基础设施成本。云计算是能够使用户在 internet 上使用应用程序的一种环境,比如 存储和保护数据,同时又能够提供服务。 继个人计算机变革、互联网变革之后,云计算被看作第三次it浪潮,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带来生活、生产方式 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云计算将成为当前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一方面,由于云计算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其相关技术也处在日新 月异,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中,因此需要技术人员不断更新知识与 技能;另一方面,云计算可以分为iaas、paas、saas等多个层次,其相关技术涉及虚拟化、集群管理、分布式计算、web服务和大数 据处理等多个领域,如何使教学与实验工作能涵盖众多层次与领域,成为云计算人才培养中的重要问题。 二、云计算的五大优点 (1)以服务为基础 (2)可扩展性、弹性 (3)共享

云计算平台设计方案

国家质检中心郑州综合检测基地云计算平台建设项目(招标编号:豫财招标采购-2015-112) 云计算平台设计方案 二〇一五年二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与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现状与需求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各业务系统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本期项目主要需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设计原则与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设计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建设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质监云计算平台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总体设计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总体架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计算虚拟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网络虚拟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存储虚拟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云资源自动调度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云计算安全解决方案

云计算安全解决方案 目录 云计算安全解决方案 0 1.云计算的特点 (3) 2?云计算的安全体系架构 (4)

3?云计算面临的安全隐患 (5)

3.1云平台的安全隐患 (5) 3.2应用服务层的安全隐患 (6) 3.3基础设施层的安全隐患 (6) 4?云计算的安全解决方案 (7) 4.1确保云平台的安全 (7) 4.2确保应用服务层的安全 (8) 4.3确保基础设施层的安全 (9) 5.云计算安全的未来展望 (11)

1. 云计算的特点 超大规模。“云计算管理系统”具有相当的规模,Google的云计算已经拥有 100多万台服务器,Amazon、IBM、微软、Yahoo等的“云”均拥有几十万台服务 器。“云”能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 虚拟化。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所请求的资源来自“云”,而不是固定的有形的实体。应用在“云”中某处运行,但实际上用户无需了解、也不用担心应用运行的具体位置。 高可靠性。“云”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使用云计算比使用本地计算机可靠。 通用性。云计算不针对特定的应用,在“云”的支撑下可以构造出千变万化的应用,同一个“云”可以同时支撑不同的应用运行。 高可扩展性。“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要。廉价。 由于“云”的特殊容错措施可以采用极其廉价的节点来构成云,因此用户可以充分享受“云”的低成本优势。 目前各家所提的云安全解决方案,大都根据自己企业对云平台安全的理解,结合本企业专长,专注于某一方面的安全。然而,对于用户来说云平台是一个整体,急需一套针对云平台的整体保护技术方案。针对云平台的信息安全整体保护技术的研究的是大势所趋,整体保护技术体系的建立,必将使云计算得以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 2. 云计算的安全体系架构 云计算平台和传统计算平台的最大区别在于计算环境,云平台的计算环境是

云计算大数据实验室建设解决方案

易霖博 云计算大数据 实验室建设解决方案

北京易霖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5月

目录

概述 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一经提出就得到人们的追捧,其应用领域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已经在商业、政府、金融、教育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我国高职院校需要建设专业的云计算大数据实验室,尤其是要满足当下学生需求的实训系统,是一个比较重要和紧迫的工作。根据云计算与大数据行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易霖博推出了一套面向高职院校的云计算大数据实验室建设解决方案,实验内容的设计来源于社会需求调研以及云计算业界专业人士的建议,实验内容涵盖的技术知识点能够与目前云计算大数据人才的技能需求贴合,实验设计以真实的工作场景为背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对真实工作环境的体验感,适应社会人才发展的需要。 第一章、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发展趋势 1.1.云计算与大数据 云计算和大数据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云计算是大数据的基础,而大数据是云计算的一个杀手级应用,云计算是大数据成长的驱动力,而另一方面,由于数据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实时,这就更加需要云计算去处理,所以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30年前,存储1也就是约1000数据的成本大约是16亿美元,如今存储到云上只需不到100美元。但存储下来的数据,如果不以云计算进行挖掘和分析,就只是僵死的数据,没有太大价值。 目前,云计算已经普及并成为行业主流技术,其实质是在计算量越来越大、数据越来越多、越来越动态、越来越实时的需求背景下被催生出来的一种基础架构和商业模式。个人用户将文档、照片、视频、游戏存档记录上传至“云”中永久保存,企业客户根据自身需求,可以搭建自己的“私有云”,或托管、或租用“公有云”上的资源与服务,这些都已不是新鲜事。可以说,云是一棵挂满了大数据的苹果树。 大数据的出现,正在引发全球范围内深刻的技术与商业变革。在技术上,大数据使从数据当中提取信息的常规方式发生了变化。在技术领域,以往更多是依靠模型的方法,现在我们可以借用规模庞大的数据,用基于统计的方法,有望使语音识别、机器翻译这些技

下一代云计算平台-建设方案

下一代云计算平台 建设方案

目录 第一章背景介绍 (4) 1.1 云计算介绍 (4) 1.2云计算与我国教育领域 (5) 第二章预期建设目标 (8) 2.1建设目标 (8) 2.2建设内容 (8) 第三章平台整体架构及特色 (10) 3.1 云平台背景简介 (10) 3.2 云平台架构及特色 (11) 3.3 云平台特色功能 (14) 第四章平台的管理与维护 (19) 4.1功能概述 (19) 4.2访问接口 (20) 4.3集群管理软件客户端 (20) 4.4集群管理软件WEB客户端 (20) 4.5远程桌面及命令行界面 (20) 4.6主要功能介绍 (20) 第五章应用的支撑 (31) 5.2分布式缓存 (42) 5.3迁移的支持 (45) 第六章集群管理软件虚拟化实现 (47) 6.1计算虚拟化 (47) 6.2存储虚拟化 (53) 6.3网络虚拟化 (64) 第九章平台发展与案例 (73) 9.1平台发展历程 (73)

9.2政府支持 (74)

第一章背景介绍 云计算是计算机科学和互联网技术进一步融合发展的产物,也是引领未来信息产业创新的关键战略性技术和手段。云计算在教育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未来将在促进教育公平、降低教育成本、变革教学活动方式、提高管理效率和助推终身教育等五个方面对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1.1 云计算介绍 云计算本质是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微软把云计算定义在云+端、软件+服务上;谷歌(Googe)认为,云计算就是以公开的标准和服务为基础,以互联网为中心,提供安全、快速、便捷的数据存储和网络计算服务;IBM则认为云计算是一个虚拟化的计算机资源池,一种新的IT资源提供模式。虽然他们对云计算的定义不同,但认识较一致的地方是:云计算即“按需服务”,将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力作为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获取的“服务”向客户提供。因此,云计算具有以下两点优势: 1.1.1 降低信息化成本 在信息化不断向广度、深度发展的今天,日常工作处理的数据急剧增长,这些数据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保存在本地。大多数情况下,网络只是让人们能更方便地获得信息,数据处理主要还是依靠本地硬件设备及运行在本地的应用程序来进行。面对海量数据的存储与计算,人们对计算机系统升级的要求不断提高。对计算机系统的要求越高,给个人或单位带来的经济压力就越大。云计算的出现,为投入较低成本,换取高计算能力提供了技术支持。云计算只要求用户端设备能运行简单的操作系统和浏览器软件即可,也就是说,云计算对用户端设备要求很低。应用云计算技术,可以避免本地建设和维护价格不菲的计算机系统,只需支付低廉的服务费用,即可完成原来需要高配置的本地计算才能完成的计算任务。 1.1.2 使用方便快捷 个人计算机是日常工作中的重要信息处理工具,人们需经常不断地进行系统软件的

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及集群、网格、云计算的区别

并行计算:并行计算是相对于串行计算来说的。可分为时间上的并行和空间上的 并行。时间上的并行就是指流水线技术,而空间上的并行则是指用多个处理器并 发的执行计算。并行计算的目的就是提供单处理器无法提供的性能(处理器能力 或存储器),使用多处理器求解单个问题。 分布式计算:分布式计算研究如何把一个需要非常巨大的计算能力才能解决的问 题分成许多小的部分,然后把这些部分分配给许多计算机进行处理,最后把这些 计算结果综合起来得到最终的结果。最近的分布式计算项目已经被用于使用世界 各地成千上万位志愿者的计算机的闲置计算能力,通过因特网,可以分析来自外 太空的电讯号,寻找隐蔽的黑洞,并探索可能存在的外星智慧生命等。 并行计算与分布式计算的区别:(1)简单的理解,并行计算借助并行算法和 并行编程语言能够实现进程级并行(如MPI)和线程级并行(如openMP)。而 分布式计算只是将任务分成小块到各个计算机分别计算各自执行。(2)粒度方面,并行计算中,处理器间的交互一般很频繁,往往具有细粒度和低开销的特征,并 且被认为是可靠的。而在分布式计算中,处理器间的交互不频繁,交互特征是粗 粒度,并且被认为是不可靠的。并行计算注重短的执行时间,分布式计算则注重 长的正常运行时间。(3)联系,并行计算和分布式计算两者是密切相关的。某些 特征与程度(处理器间交互频率)有关,而我们还未对这种交叉点(crossover point)进行解释。另一些特征则与侧重点有关(速度与可靠性),而且我们知道 这两个特性对并行和分布两类系统都很重要。(4)总之,这两种不同类型的计算 在一个多维空间中代表不同但又相邻的点。 集群计算:计算机集群使将一组松散集成的计算机软件和/或硬件连接起来高度 紧密地协作完成计算工作。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可以被看作是一台计算机。集群 系统中的单个计算机通常称为节点,通常通过局域网连接,但也有其它的可能连 接方式。集群计算机通常用来改进单个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和/或可靠性。一般情况 下集群计算机比单个计算机,比如工作站或超级计算机性价比要高得多。根据组 成集群系统的计算机之间体系结构是否相同,集群可分为同构与异构两种。集群 计算机按功能和结构可以分为,高可用性集群(High-availability (HA) clusters)、负载均衡集群(Loadbalancing clusters)、高性能计算集群 (High-performance (HPC)clusters)、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 高可用性集群,一般是指当集群中有某个节点失效的情况下,其上的任务会自动 转移到其他正常的节点上。还指可以将集群中的某节点进行离线维护再上线,该 过程并不影响整个集群的运行。

云安全等保防护解决方案

概述 随着美国棱镜门事件以来,信息安全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的重视,特别是今年从国家层面成立了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因此就某种程度而言,2014年可以说是真正的信息安全元年。就当前的信息安全建设驱动来看,主要来自政策性合规驱动和市场需求驱动是两个重要的驱动点。 ·从政策层面看国家成立了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强调自主可控是信息安全领域国家的基本意志体现。同时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要求对信息安全产品、云计算服务等进行安全审查,通过政策、法律、规范的合规性要求加强对信息安全的把控。 ·从需求层面来看,随着愈演愈烈各种的信息泄密事件、大热的APT攻击等,大量的企业对信息安全的认识已经从过去的“被动防御”转变成“主动防御”,尤其是新型的互联网金融、电商业务、云计算业务等都前瞻性企业都把安全当做市场竞争的重要砝码,并寻求各种资源不断提升用户对其信任性。 ·用户选择云计算服务的角度来看,我们了解了很多的云计算用户或潜在的云计算用户,用户的一项业务在往云计算中心迁移时考虑的前三位的要素一般是安全、技术成熟度和成本,其中首要考虑的是安全。因为由于云服务模式的应用,云用户的业务数据都在云端,因此用户就担心自己的隐私数据会不会被其他人看到,数据会不会被篡改,云用户的业务中断了影响收益怎么办,云计算服务商声称的各种安全措施是否有、能否真正起作用等,云用户不知道服务提供商提供的云服务是否真的达到许诺的标准等担忧。 1.云环境下的等级保护问题研究 综上所述,用户在选择云计算的时候首先会考虑安全性,对普通用户来说,云计算服务的合规性是安全上很重要的参考依据。云计算服务的安全合规目前主要有等级保护、27001、CSA云计算联盟的相关认证。其中等级保护是一项基本政策,比如用户的一个等级保护三级的业务,采用云计算模式时,一定要求云计算服务必须达到三级的要求。

云计算故障解决方案

实习报告 实习性质:综合实习 学生姓名: _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实习时间:2011.11.28-2012.1.6实习地点: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实习考核表

目录 一、实习概况 (4) 1、实习目的 (4) 2、实习地点 (4) 3、实习岗位 (4) 二、实习内容 (4) 1、公司简介 (4) 2、项目简介 (4) 3、云终端介绍以及配置 (5) (1)云终端分为TC和SC2种。 (5) (2)恢复原厂默认设置。 (6) (3)分辨率调试: (6) (4)添加域名服务器方法如下: (7) (5)SC相关设置: (8) 4、云计算故障以及解决方案 (9) (1)问题:IE浏览器访问云服务器时显示空白页面 (9) (2)问题:使用软终端登陆虚拟机时,弹出1030的错误提示信息 (10) (3)问题:TC提示输入信号超出范围或显示黑屏、忘记TC密码等 (10) (4)问题:使用SC登陆VM时,下载插件失败;或者下载成功后安装失败 (10) (5)问题:如何设置TC的服务器地址 (10) (6)问题:登录云计算提示“当前没有该用户可用资源” (11) (7)问题:如何关闭和重启虚拟机或TC (11) (8)问题:如何设置分辨率 (11) (9)问题:登录虚拟机提示一直在登录或提示正在启动 (12) (10)问题:虚拟机上有哪些软件不能删除 (12) (11)问题:用户打开内部网页出错,死机 (12) (12)云计算软件兼容性列表: (13) (13)虚拟机禁用的操作: (14) 三、实习心得 (15)

一、实习概况 1、实习目的 (1)培养自己的综合运用已学知识并进行计算机的维护 (2)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云计算相关问题的解决 (3)培养自己的良好的情绪及掌握商务礼仪的相关知识 (4)培养自己的与外界人员的沟通能力 (5)培养自己的适应社会的能力 (6)培养自己的技术能力 2、实习地点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3、实习岗位 阳光雨露上海华为项目组驻场工程师 二、实习内容 1、公司简介 阳光雨露信息技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Sunn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Inc.)(以下简称为"阳光雨露")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专注于“IT专业服务”的高科技连锁服务企业。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在北方、中南、华东、西部地区设有四大分部,在全国建立了覆盖53个主要城市的服务网络,员工总数逾2000人。 作为业界知名的专业IT服务提供商,阳光雨露已建立了基于ISO9001:2000标准的质量体系,并率先通过了ISO9000认证。阳光雨露拥有先进的质量管理和经营运作体系,保证了产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员工培训及发展体系、质量监控体系、IT支持体系,支持整个经营运作以及产品和备件的运营。阳光雨露拥有一批高水平的IT技术和管理专业人才,经专业认证培训的专业技术人才1200余人。公司拥有遍布全国的服务网络体系,强大的技术支持队伍,先进的服务管理和运作平台,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运作能力,必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IT服务企业。 2、项目简介 华为项目是整个阳光雨露主场工程师最多的一个项目,大多数长期在深圳华为总部为华为员工提供网络故障解决,台式机、便携机、工作站、服务器、云计算等相关IT技术支持。 在上海华为项目组共有15人包括HelpDesk支持、桌面工程师、网络工程师为2万左右华为员工提供IT支持。要进入华为项目必须先通过华为相关的信息安全测试。我在华为项目主要负责云计算相关的

《分布式计算、云计算与大大数据》习题参考解答

《分布式计算、云计算与大数据》习题解答参考第1章分布式计算概述 一、选择题 1,CD 2,ABC 3,ABCD 4,ACD 二、简答题 1,参考1.1.1和1.1.2节 2,参考1.1.2节 3,分布式计算的核心技术是进程间通信,参考1.3.2节 4,单播和组播 5,超时和多线程 三、实验题 1.进程A在进程B发送receive前发起send操作 进程A进程B 发出非阻塞send操 作,进程A继续运行 发出阻塞receive操 作,进程B被阻塞 进程B在进程A发起send前发出receive操作

发出非阻塞send 操作,进程A 继续运行 发出阻塞receive 操作,进程B 被阻塞 收到进程A 发送的数据,进程B 被唤醒 2. 进程A 在进程B 发送receive 前发起send 操作 进程A 进程B 发出阻塞send 操作, 进程A 被阻塞 发出阻塞receive 操作,进程B 被阻塞 进程B 在进程A 发起send 前发出receive 操作

发出阻塞send操作,进程A被阻塞 发出阻塞receive操作,进程B 被阻塞 收到进程A发送的数据,进程B 被唤醒 收到进程B返回的数 据,进程A被唤醒 3.1).在提供阻塞send操作和阻塞receive操作的通信系统中 receive operation send operation t=1 在提供非阻塞send操作和阻塞receive操作的通信系统中

t=1 receive operation send operation 2).P1,P2,P3进程间通信的顺序状态图 m1 m1 m2 m2 第2章分布式计算型概述 1.消息传递,客户-服务器,P2P,分布式对象,网络服务,移动代理等 2.分布式应用最广泛最流行的型是客户-服务器型,参考2.2节 3.分布式应用最基本的型是消息传递模型,参考2.1节 4.参考2.3节,P2P应用有很多,例如Napster,迅雷,PPS网络电视等 5.参考2.4节 6.参考2.7节 7.略 8.消息传递模式是最基本的分布式计算型,适用于大多数应用;客户-服务器型是最流行 的分布式计算型,应用最为广泛;P2P型又称为对等结构型,使得网络以最有效率的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