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历史试卷

2019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历史试卷

副标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0分)

1.历史学家吴于廑认为,近代世界由分散向整体发展,以1500年左右为世界近代史

的开端。下列史实可以作为这种历史分期依据的是()

A. 文艺复兴

B. 新航路开辟

C. 启蒙运动

D. 法国大革命

2.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联合也一种智慧,回答2-4题。

【顺应时代的联合】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应该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此次“联合”所顺应的时代呼声是()

A.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B. 打倒列强,除军阀

C. 土地革命,分田地

D.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3.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联合也一种智慧,回答2-4题。

【避免暴力的联合】1688年,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和贵族联合起来,发动政变(史称“光荣革命),以几乎不流血的方式,保存了英国革命的成果,此次“联合”()

A. 出现了克伦威尔独裁

B. 颁布了《人权宣言》

C. 走出了中世纪的蒙昧

D. 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4.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联合也一种智慧,回答2-4题。

【扭转时局的联合】1942年,美、英、苏、中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虽然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不一致,但为了共同目标,它们互相配合支援,此次“联合”的共同目标是()

A. 摧毁法西斯

B. 规划战后格局

C. 建立联合国

D. 结束美苏冷战

5.从1953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值平均年19.6%,农业总产值每年递增4.8%,这种

增长速度是相当高的;1956年,工业总产值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一五”计划的实施

B.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 “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D. 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0分)

6.文明的传播、传承和互鉴,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读图,归纳中国造纸术传播的特点。

材料二:贞观初年,太宗同意用18岁以下男子服兵役。中书省拟定敕文,文件到门下省,魏征坚持认为不可,没有签署,前后来回多达四次。太宗发怒,召见开当面责备魏征……魏征以征税失信为例,劝说太宗减少税赋和兵役…太宗说,我的过错很大,于是收回成命。

--据[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八》编译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材料三:中国人……造纸的知识传入欧洲,1340年意大利出现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欧洲人)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德]利普斯《事物的起源》1798年,法国人发明了近代第一台造纸机,大大减少生产的工时与成本。至19世纪中叶,欧洲出现纸的大机器生产,实现了造纸生产的近代化过程。

1882年,上海一些商人购置了英国的造纸机,切纸机等建立机器造纸厂,开始改变中国长期以来手工造纸的局面。

--摘编自潘吉星《中国造纸史》等

有学者认为“文明因互鉴而发展”,请根据材料三,以造纸技术的发展为例加以论证。

7.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

周年。

【现场】

该画作比较真实地再现这场爱国运动,请结合画作内容加以说明。

【觉醒】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创刊于1915年,至1926年停刊,期间刊登了许多宣传新思想的文章,按各文类别归类列表(部分)如下:

类别1920年9月前(篇)1920年9月后(篇)

思想(启蒙)652

文学3910

新诗140101

小说3415

科学社会主义179

俄国研究441

国民革命0113

世界革命020

摘编自《(新青年)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青年》杂志在宣传主题上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弘扬】

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青年群众举行的五四动动20周年纪念会上,号召青年学生“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农大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才能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1984年,《人民日报》刊发社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纪念五四运动65周年,提出青年要富有创造精神,“必须认清历史发展潮流”“积投身到实践中去”。

--摘编自陈金龙《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史》

结合以上不同的时代青景,分析中国共产党举行“纪念活动”的意义。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苦难,但没有任何一次苦难能够打垮我们,最后都推动了我们民族精神、意志、力量的一次次开华。”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讲话》

五四运动对民族精神的升华有何影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新航路的开辟以前,各大洲之间联系较少,有的大洲之间根本没有联系甚至不知道另一大洲的存在,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故选:B。

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

掌握新航路的开辟的相关知识。

2.【答案】B

【解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应该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此次“联合”所顺应的时代呼声是打倒列强,除军阀。1924-1927年,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席卷全国的国民革命运动。国共合作后创建的黄埔军校和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北伐战争成为国民革命洪流中的最强音。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

3.【答案】D

【解析】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其他不满国王专制统治的人士发动了光荣革命,推翻了专制统治,另立新国王。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知识点。

本题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光荣革命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4.【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摧毁法西斯,1942年,美、英、苏、中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虽然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不一致,但为了共同目标,它们互相配合支援,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故选:A。

本题以题干材料为依托,考查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

5.【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中国实施了“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据此依据材料“1956年,新中国的工业总产值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可知A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1956年,新中国的工业总产值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6.【答案】【小题1】(1)读图可知,中国造纸术传播的特点是传播时间久,传播范围广,主要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等。

(2)根据材料二“贞观初年,太宗同意用18岁以下男子服兵役。中书省拟定敕文,文

件到门下省,魏征坚持认为不可,没有签署,前后来回多达四次。太宗发怒,召见开当面责备魏征……魏征以征税失信为例,劝说太宗减少税赋和兵役…太宗说,我的过错很大,于是收回成命”可知,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完善制度、虚心纳谏、善于用人、爱惜民力等。

(3)据材料三“中国人……造纸的知识传入欧洲,1340年意大利出现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欧洲人)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1798年,法国人发明了近代第一台造纸机,大大减少生产的工时与成本。至19世纪中叶,欧洲出现纸的大机器生产,实现了造纸生产的近代化过程”“1882年,上海一些商人购置了英国的造纸机,切纸机等建立机器造纸厂,开始改变中国长期以来手工造纸的局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造纸术由中国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到了近代,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造纸术的技术革新和生产效率的提高。19世纪中后期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创办近代造纸企业,改变了传统落后的生产技术,可见,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进步。故答案为:

(1)传播时间久,传播范围广,主要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等。

(2)完善制度、虚心纳谏、善于用人、爱惜民力等。

(3)古代造纸术由中国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到了近代,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造纸术的技术革新和生产效率的提高。19世纪中后期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创办近代造纸企业,改变了传统落后的生产技术。【小题2】

【小题3】

【解析】本题考查贞观之治、纸的发明和改进、工业革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贞观之治、纸的发明和改进、工业革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答案】【小题1】(1)据题干图片内容,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学生游行示威,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说明这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2)据题干表格内容,可知,《新青年》杂志在宣传主题上的变化由前期宣传新文学、思想启蒙为主,转变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政治革命为主。主要原因:五四运动的洗礼;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3)据材料“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青年群众举行的五四动动20周年纪念会上,号召青年学生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农大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才能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军队。1984年,《人民日报》刊发社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纪念五四运动65周年,提出青年要富有创造精神,必须认清历史发展潮流,积投身到实践中去。”可知,20世纪30年代,在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时,中国共产党举行纪念活动,号召青年发动群众,抵抗侵略。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举行纪念活动,激励青年,发挥创新精神,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4)围绕五四运动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内容,促进了民族精神的升华归纳即可。

故答案为:

(1)学生游行示威,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说明这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2)变化:由前期宣传新文学、思想启蒙为主,转变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政治革命为主。主要原因:五四运动的洗礼;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3)20世纪30年代,在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时,中国共产党举行纪念活动,号召青年发动群众,抵抗侵略。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举行纪念活动,激励青年,发挥创新精神,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4)五四运动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内容,促进了民族精神的升华。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