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体的画法

正方体的画法
正方体的画法

正方体与长方体的画法

正方体与长方体是常见的几何体,正方体是十二边相等的六面体,长方体则是正方体的加长版,通过观察分析正方体与长方体的每个面,可以掌握物体的明暗关系。

正方体画法步骤:

正方体照片

第一步:画出正方体中间竖棱,线条画竖直。

第二步:把握好右边棱的角度

第三步:把握好左边棱的角度

第四步:注意棱与水平线的夹角越大,则画短些,反之则画长些,以此来确定好左右两根竖线的位置。

第五步:定出正方体的高度,画出向右消失的透视线。

第六步:画出向左消失的透视线。

第七步:画出上面两根透视线,注意透视状态。

第八步:画出正方体结构线。

第九步:根据前后两个角位置,定出正方体的投影。

第十步:暗部整体上一遍调子,注意线条排列均匀,力度不能太重。

第十一步:从明暗交界线处画起,依次向反光处过渡,投影注意前重后轻。

第十二步:加深明暗交界线,并注意上重下轻,右重左轻的变化。

第十三步:进一步深入塑造,注意色彩变化规律,注意灰面的力度把握。

第十三步:调整完成

正方体长方体直观图的画法

课题2 正方体、长方体直观图的画法 (本课适用于高二数学选修课) 机型:TI-92或TI-92plus(在FlashApp中装有Cabri Geometry) 教学过程: 一、正方体、长方体直观图的画法(略) 二、长方体直观图在计算器中的画法 例1.在计算器中作一长方体(不考虑边长的大小)。 1.进入几何功能(方法见课题1)。 2.作下底面的直观图 ①作一条边AB:按5:Segment按进入画线段状态),将光标用箭头 键移至所要画的线段的端点位置处按,再将光标移至另一端 1); (图1)(图2) ②4:Label按,选中一个端点(将光标移至端点 处直至出现(THIS POINT//用以表示大写)选中另一端点再 2; ③用上述方法作线段BC(见图3); ④作底面四边形的另外两条边所在直线:按F4选中2:Parallel Line按

作平行线状态),选中点C(将光标移至点C处直至出现THRU THIS POINT)按 选中线段AB(将光标移至线段AB处直至出现PARALLEL TO THIS SEGMENT)然后用相同的方法作出另一条平行线(见图4); ⑤作两条直线的交点,按F2选中3:Intersection Point按 点状态)选中两直线的交点(将光标移至交点处直至出现POINT A T THIS INTERSECTION)然后标上字母D(见图5)。 (图3)(图4) (图5) (图6) 作侧棱所在的直线 ①过点A作AB的垂线:按1:

Perpendicular Line按进入作垂线状态),选中点A(将光标移至端点处直至 出现THRU THIS POINT)选中线段AB(将光标移至线段AB处直至出现PERPENDICULAR TO THIS SEGMENT)按 (图7)(图8) ②(见图6)。 用上述方法作出另外三条侧棱所在直线(见图7)。 作长方体的上底面 ①在过点A的AB2:Point on object 画动点状态)选中直线(将光标移至直线处直至出现ON THIS LINE)在你要画点 标上字母A1(见图8); ②过点A1作AB的平行线并作该直线与过点B的垂线的交点B1; ③按上述方法作点C1和D1(见图9)。 5作长方体 ①隐藏不需要的线:1:Hide / Show 隐藏掉所有线后按10)。 (图9)(图10) ②用线段作出长方体:按F2选中5:Segment按ENTER选中线段的一个顶点按ENTER

正方体的画法

第课正方体的画法 【教学目标】 1、用线的要求:做到用直线,线条要有弹性和腻亮感,看起来要顺畅,不能画死线。 2、所画图形要符合透视规律:近宽远窄、近大远小。 3、在画纸上做好构图要布局。更要明白视平线下与视平线上的长方体的线条走向。 【教学重难点】 1、用线的要求:做到用直线,线条要有弹性和腻亮感,看起来要顺畅,不能画死线。 2、所画图形要符合透视规律:近宽远窄、近大远小。 3、在画纸上做好构图要布局。更要明白视平线下与视平线上的长方体的线条走向。 【教学内容】 一、导入课堂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观察下列长方体图形,可以走到不同的角度观察,看看图形有哪些变化。判断线下与视平线上的长方体的线条走向。二、新授 1、让学生观察视平线下与视平线上的长方体的线条走向。

在视平线上的长方体的线条走向是:把长方体的线条延长,就会发现除垂直线外,其他的线条都向视平线两端的下方走去,直至消失在一个点上。 在视平线下的长方体的线条走向是:把长方体的线条延长,也会发现除垂直线外,其他的线条都向视平线两端的上方走去,直至消失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消失点”。 让学生通过观察,弄明白线条的走向,为下面的绘画做好准备。 2、认识透视规律

近大远小、近宽远窄,在绘画中,物体离自己最近的要画得相对大些,离自己较远的物体画得相对小些。 3、绘画中的线条要求 线条要画得轻快,下笔不能用力过重,过重会容易造成死线,造成死线后,对后面画的修改带来不便,或造成不可修改,以致会毁坏整幅画。画出来的线要两端显得稍小此,并且有腻亮感。 4、构图要布局合理 上图是采用中间偏右的布局(也可以中间偏左),不能把画画在纸张的正中央,要有偏重感。

立方体和长方体的透视现象

一、教材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正处在推理写实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积累,观察力和分析力也相应提高,所以在绘画中他们力求使描绘对象更符合客观真实。因此,指导儿童学画须因势利导。为了让学生在描绘物象时能更符合客观真实,应适当地传授一些美术基本知识,使学生学会正确地观察和分析,逐步建立科学的空间观念,从而改变儿童的心理习惯,提高描绘的能力和技巧。透视在绘画中的表现可分为形体透视和空气透视。形体透视是根据光学和数学的原则,在平面上用线条来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暗投影的科学。本课要求学生根据观察能肝蛭立方体和长方体的透视现象,并知道表现这种现象的方法基本上有两种:当物体有一个面与画者位置呈平行位置时,这种透视称平行透视;如果物体的一个角与画者相对,这种透视称成角透视。因为物象透视现象是近大远小,所以也叫“远近法”。立方体和长方体的画法要求学生注意要从底面画起,使物体平放在桌子上,用线把物体画成透明的。也容易使学生理解物体在结构上的透视变化。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到物体的真实美感。 2、运用立方体、长方体的透视知识,画形体的透视变化。 3、提高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 三、教学的重点: 学习立方体、长方体的透视知识。通过实物演示及示范图解决。 四、教学的难点: 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规律及表现方法。采用分析照片和示范图解决。 五、教学准备: 石膏立方体、各种立方体实物、步骤图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课题: 出示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实物,引出本堂课的课题《立方体和长方体的透视现象》。 二、讲授新课: (一)分析立方体、长方体的特点: 设问:立方体和长方体怎样区别? 两种形体都有六个面,立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有一种是六个面都是长方形,另一种是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其它四个面是长方形。 (二)常见的长方体及立方体物 设问:生活中哪些东西是立方体的?(请同学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三)长方体、立方体的立面画法。 1、分析立方体、长方体的透视现象: (请学生板演立方体的画法) 设问:为什么这些立方体看起来不太舒服? 小结:主要是没有把物体的透视现象表现出来。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景物,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觉中产生一种近大远小的现象,这种现象就是透视现象。(加点透视现象) 2、表现立方体、长方体透视现象的方法: 设问(1)绘画的任务是什么? 小结:绘画是在平面上表现空间和立体的艺术,表现过程需要运用客观的透视规律,把物象具有的高、宽、厚的立体感或空间结构在平面纸上表现出来。 设问(2)表现透视现象的方法有几种?

正方体的11种折叠法及背会小窍门小口诀

有一无盖立方体纸箱,若将其沿棱剪成展开图,问有多少种不同形式的展开图? 解因总面数是5,不会出现5个面全部排成一行(列)的情形. (1)当一行(列)面数最多是4时,有两种情形(注意对称性),如图) (2)当一行(列)面数最多是3时,剩下的两个面位于这一行(列)的同一侧有两种不 (3)剩下的两个面位于这一行(列)的异侧有三种不同情形,如图

(4)当一行(列)的面数最多是2时,仅一种情形,如图所示. 总数为2+2+3+1=8种,即有8种不同的展开形式. 探究正方体的展开图 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共有哪些不同的图形呢? 要搞清这个问题,最好是动手实践,比如找一些正方体纸盒,沿着棱按不同方式将其剪开(但不要剪断,六个面要通过边连在一起),展成平面,再观察、对比一下不同形状的图形有哪些。 如果不容易找到足够的正方体纸盒,还可以找一些不太厚、易折叠的正方体纸板,利用逆向思维,先猜测正方体展开图会有哪些不同形状,并将它们画在纸板上,再将周围多余部分剪去,然后沿所画直线直行折叠,看看哪些图形纸板可以折叠成正方体。这种探究方法虽然有点麻烦,但操作简便易行,快速有效。事先可多画一些纸板(六个正方形边与边对齐,任意连接成不同的平面图形),经过逐个验证,记录下所有可以折叠成正方体的图形,再将这些图形分类,总结并寻找出其中的规律。 那么,沿棱剪开展开一个正方体,究竟有哪些不同的形状呢?如果不考虑由于旋转或翻折等造成相对位置的不同,只从本质上讲,有以下三类共11种。 一、“141型”(共6种) 特点:这类展开图中,最长的一行(或一列)有4个正方形(图1~图6)。 理解:有4个面直线相连,其余2个面分别在“直线”两旁,位置任意。 二、“231型”与“33型”(共4种) 特点:这类展开图中,最长的一行(或一列)有3个正方形(如图7~图10)。

第1课 正立方体明暗素描

正立方体明暗素描 课时:3课时时间:2016.10.20 教学目标: 通过对立方体的学习,掌握立方体的三点透视与明暗变化规律,掌握立方体的透视,物体的黑白灰面的关系 教学重点: 通过对立方体的学习,掌握立方体的三点透视与明暗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1、透视 2、调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正立方体结构示意图 结构分析:此正立方体的面与视平线成一定角度,这种正方体所产生的透视为成角透视关系,这类正方体所表示深度的结构线,都消失在视平线的两个余点上。 二、新授 1、用长直线确定上下左右各点的位置,完成构图

2、确定透视关系,用较软的铅笔快速地区分明暗色调 3、强化明暗交界线,进一步肯定形状,拉开背景与主体物的前后关系 4、深入刻画,不断的丰富物体颜色,加强黑白灰的对比和色调变化

5、调整画面整体关系。加强体积感,最前面的立方体棱线,即明暗交界线。处理得略 实一些,增强前后空间关系,注意黑白灰三大色调的层次变化。 初学素描的小伙伴们 不知道大家画石膏立方体的时候 有哪些困难呢 下面小编联合素描老师匡鹏智 从最基础为大家仔细讲解立方体

希望能为大家解难! 立方体的透视 物体在空间中会产生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等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在素描写生中,只有将透视关系画准确,才能表现出物体的空间感。很多初学者由于不了解透视原理,尽管画了很多调子、强调了各种对比关系,画面上的物体还是“平面的”。还有一部分初学者对透视的理解过于片面,不经过认真观察就过度强调近大远小等透视规律,使透视变化过于强烈而导致画面上的物体出现“畸形”,所以处理画面上的透视关系时还要把握好“度”。 ▼一点透视:也称平行透视,其画面中只有一个消失点。如当我们所表现的立方体正面与画面平行时,这个面上的线条不产生透视变化,而其他线条均集中消失于一点,这种透视现象就是“一点透视”。在作画时需注意一点,一点透视的消失点不要定在画面的正中部位,否则会使画面显得呆板、不灵活。 ▼两点透视:也称成角透视,是指画面中所表现的物体有两个消失点,任何一个面都不与画面平行。由于较之一点透视多了一个透视面,所以,两点透视显得更加自然、活跃,是绘画表现中运用得最广的一种透视类型。 ▼三点透视(仰视):也称倾斜透视,可分为仰视倾斜透视和俯视倾斜透视两种。倾斜透视除了具有左右两个消失点外,还有仰视时向上的消失点“天点”或俯视时向下的消失点“地点”,天点与地点均处在视中线上。仰视倾斜透视表现的物像在视平线以上,呈现出上小下大的特征,垂直于地平线的线变得倾斜,并向天点消失。

正方体的画法

正方体的绘画过程 第1步,选择纸张的大小。通常一两个物体用8开,多于两个用4开。正方体用8开。 第2步,选择横幅还是竖幅构图。对象扁长或近似正方就用横幅,瘦高则用竖幅。正方体一般用横幅。图一: 第3步.选角度位置,距对象总高度2.5-3倍距离。观察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比例。 注1:基准在确定后不能修改。因为,基准前后不一致会导致全盘错。 注2:即“整体观察”:不是日常看事物时眼睛聚焦地看,直到看清晰的用眼方式;而是作画时有意识地把眼睛焦点散开, 同时看到视野中所有事物的用眼方式。虽然使视野模糊,但看到所有东西有利于进行比较。 第 4 步,按构图规则用轻淡的线条画出正方体的上下左右四点。在第8步前都用轻淡的线条以便修改。构图规则:正方体在纸上的位置是上部留空少、下部留空多(下部空间多,能 托起物体使稳定);左右留空差不多;大小是正方体与背景的面积比约1:1 (不能太大或太小)。参看图一。 拉线技法:要整个手臂拖动笔杆才能画直。两头尖中间重。 第5步,观察并画出正方体关键点,即最近棱边的顶点D 。 在平面上确定一点,必须知一点的高、宽。 具体观察过程如下:

第6步,从顶点D 拉垂直线与最低点B 连结,接着观察并画出顶点两侧的斜线DC 与DE 。在整体观察下,眼中拉垂直线靠近偏垂直的斜线、拉水平线靠近偏水平的斜线以形成角度。通过观察角度,估计30度?45度?从而确定斜线的斜度。可用笔比划,如下图: 跟着延长斜线与两边相交,得左上C 、右上E 顶点。最后从顶点分别拉垂直线下来。 第7步,余下斜线要比较着同侧已画斜线DC 或DE 来画,如BH 、EA 比较着DC 来画;CA 、BF 比较着DE 画。需同时看到三条斜线以便比较。并用透视规律来检查。基本透视规律:近大远小 成角透视 平行透视

圆柱体圆锥体球体正方体画法步骤

圆柱体圆锥体球体正方 体画法步骤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石膏几何体素描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石膏几何体的临摹意义。掌握写生的观察方法、透视规律、作画步骤。 教学重点:正确的观察方法,对形体空间状态的理解和分析,透视现象和原理。 教学难点:对形体空间状态的理解,绘画透视原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图片展示法。 教学准备:课件、范画、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学习素描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石膏几何体概括了自然界各种不同的形体。从研究石膏几何体和静物着手,是素描入门的开始。研究几何体,便于理解物体的形体结构和在空间中的透视原理,便于理解物体的明暗调子和立体感。素描这些最基本的规律,也贯串在其它一切复杂的形体中间,几乎包含了素描造型的各种关系。通过对几何形体的理解和描绘,可以培养表现各种复杂形体的概括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素描打下基础。我们今天先画一下石膏几何体的结构素描!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几何体吧! 这些几何体你都叫得出名字不没关系我们要画得好就行了!当然我们先从最简单容易的开始吧! ◆球体的描绘

圆球体与立方体相比较两者有着强烈的反差,圆球体的结构特征与立方体刚直的形态对立。完全是由弧形构成的,给人以柔美、圆润、含蓄而灵动的感觉。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象均可以概括成立方体和圆球体这两种基本形态,也可以说立方体和圆球体是自然界中两种最基本的形态,两者的对立关系也完全符合“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处于矛盾着的统一体之中”的这一基本规律。矛盾着的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又是可以相互转让,方中寓圆,圆中有方,这两种视觉形象为我们认识世界提供了符号化的客观依据。 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圆球体的形体结构。如图1是概括了的圆的形体结构。 图1圆球体 圆球体的结构关系,要比方体复杂得多了,为了便于了解我们还是要对圆球体的结构关系加以概括,便于理解其形态构造。如图2所示,是圆球体基本构造。 图2 圆球体的形体结构 圆球体的绘画步骤

素描石膏几何体-正方体画法总结教程

资料二 正方体的绘画过程 100414 第1步,选择纸张的大小。通常一两个物体用8开,多于两个用4开。正方体用8开。 第2步,选择横幅还是竖幅构图。对象扁长或近似正方就用横幅,瘦高则用竖幅。正方体一般用横幅。图一: 第3步.选角度位置,距对象总高度2.5-3倍距离。观察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比例。 注1:基准在确定后不能修改。因为,基准前后不一致会导致全盘错。 注2:即“整体观察”:不是日常看事物时眼睛聚焦地看,直到看清晰的用眼方式;而是作画时有意识地把眼睛焦点散开, 同时看到视野中所有事物的用眼方式。虽然使视野模糊,但看到所有东西有利于进行比较。 第 4步,按构图规则用轻淡的线条画出正方体的上下左右 四点。在第8步前都用轻淡的线条以便修改。构图规则:正方 体在纸上的位置是上部留空少、下部留空多(下部空间多,能托起物体使稳定);左右留空差不多;大小是正方体与背景的面积比约1:1 (不能太大或太小)。参看图一。 拉线技法:要整个手臂拖动笔杆才能画直。两头尖中间重。 第5步,观察并画出正方体关键点,即最近棱边的顶点D 。 在平面上确定一点,必须知一点的高、宽。 具体观察过程如下:

第6步,从顶点D 拉垂直线与最低点B 连结,接着观察并画出顶点两侧的斜线DC 与DE 。在整体观察下,眼中拉垂直线靠近偏垂直的斜线、拉水平线靠近偏水平的斜线以形成角度。通过观察角度,估计30度?45度?从而确定斜线的斜度。可用笔比划,如下图: 跟着延长斜线与两边相交,得左上C 、右上E 顶点。最后从顶点分别拉垂直线下来。 第7步,余下斜线要比较着同侧已画斜线DC 或DE 来画,如BH 、EA 比较着DC 来画;CA 、BF 比较着DE 画。需同时看到三条斜线以便比较。并用透视规律来检查。基本透视规律:近大远小 成角透视 平行透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