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与收益理论

成本与收益理论
成本与收益理论

成本与收益理论

成本综合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结果。在经济分析中,成本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田为关于不同的成本概念非常多。本章将首先介绍一螳重要的成本概念,然后分析成本变化规律及成本函数,在此基础上,结台收益与利润最大化的概念,讨论成本与收益理论在微观决策中的应用。

成本和成本函数

在微观决策过程巾贴片钽电容,成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企业是否投资个新的项日,是甭虚扩夫现有生产规模·当产品价格较低时是否还应继续生产,这些决策问题的分析都必须把成本作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予以考虑,从整个社会来看,由f资源的稀缺眭,如何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利用,也必须考虑成本因素。然而,在经济分析中,成本也是最复杂的概念之一。种经济活动,从不同的日的和角痘进行分析,其成本可能不矧,我们将把讨论的重点集。p在与企业决策相关的成本概念方面。、几种成本的概念:

1.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

经济学家与会计师对同一项经济活动可能给出不同的成本。例如台蹬备的年折in额l万元,那么使用这台没各一年的成本是多少呢7会计师的回答是l万元,也就是设备的折旧额。而经济学家的刚答叮能是l 5万元,其依据是这台设备如粜出租,町以得到租金1 5万元。现在网自己使用而放弃了出租的机会,租金损失就应泼是使用这台设备的成本。

会计成本是会计记录在公司账册的客观的和有形的支出,包括生产、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原料、动力、T资、租金、广告、利息等支出。按照我国财务制度,电成本费用南生产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组成。所谓机会成乖,并不是宴际发生的成率,而是有限的资源,肖你将它用到某一项活动时,丧失掉的是将其用r其他活动的最高收益。由于一种资源通常有多种不同的州途,经济学家所关心的是资源是否得到有效利用。当把某种资源投入到某个特定的用途时,就意味着放弃将该资源投^到其他用途的机会。例如,对于2个小时这段时问,可以有多种用途,你可以用这段时间去工作而挣DO元的收入,贴片钽电容也可以去看一部最新的电影。由于时间资源是有限的,盘¨果你用这2个小时去看电影,就必须放弃其他活动,在所放弃的其他语动中能带来的最大价值就是你占用这段时间主看电影的机会成本。

在企业决策巾,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不定相等。例如当个企业准备扩大生产规模时,如果所需要的投资是从银行贷款,那么存生产的成本中必然会有贷款利息这项。但是,如果企业利用留存收益进行投资,则成本中就不会出现利息;这是否意昧着企业利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的代价更小呢TDK电感其实不然,这种荠异出现的腰围在会师H记录实际发生的资金流动,而小考虑机会成术。从珧策的角度来看,把白有资金用于某个项日的投资,就放弃了这笔资金可能投资丁其他项H所获得的净收益,这一放弃的净收益就构成r投资的机会成水。2增量成本与沉没成本

项决策的结果会导致某些成本发生变化,而对另一些成本町能水产生影响。所谓增量成本,是指由决策的结果而引起的成本变化旨。例如,当企业增加其产量时,由丁原材料、燃料、人工费用的增加,使成奉发生变化。增量成本概念古有这样一个原理:不受某项决策影响的任何成本都是该项决策的非相关成本。凡是这样的成本(不管有关决策的行动方案如何变化,其数额都固定不变),称为沉殳成本,因为它们对企业决定最佳行动h案不起作用。例如,甲企业有一个仓库k期空闲着,如在那里储存某种新产品,其仓储费用将为零,那么,在决定是否生严这种新产品时所应考虑的仓储增量成本就是零了。

一般来讲,在决策过程中,贴片钽电容应该使用增量成本而不应泼使用沉没成本。因为决策足面向来来的,对决策的经济合理性的判断应比较由决策引起的收益与成本。沉没成本是过去的支出,已经成为历史。如果在决策中考虑沉没成本,就町能导致错谩的选择。例如,你向家企业定购一台设备,设备的价格为1 00万元,8个月以后交货。设备制造商要求休

先支付设备价款的10%作为保证金,如果届时休不购买这台设备,保证盘将不退还。假定6个月后市场中类似的没备只需80万元就可以买到,那么,你还会为了那笔保证金而购买所定购的设备吗l在此种情形下,1 0万兀的保证金已成为沉没成本,小管休作出何种选择,所需支付的代价都与保证金无关。田此,正确的决第应浚是放弃那笔保证会,在市场中购买价格更便宜的设备。

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显陛成本是企业从事KEMET钽电容一项经济活动时所花费的实际货币支出。隐眭成夺是企业使用自有生产要素时的机会成堆。如某人使用自己的资金投资、使用自己的房产以及企业所有者自己管理企业,在企业的成本项目中没有对于这些投入要素的报酬,但绝不意味着使用这些生产要素足没有代价的,只不过这些成率是以隐性的形式存在,换句话说,显眭成率表现为资金的实际支出,而隐形成本资金的实际流动没有直接的关系。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于一项经济活动,其全部成本庖该是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之和。成本函数,成本理论主要分析成本函数。产品成本是投入要素价格及企业技术合反映。技术水甲在·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企业对投入要素的价格·般难以控制,因此,成本函数就是在一定技术水平以及投入的要素价格一定的条件下,产品数量和相应的成本之间的依存关系第五章戚卒与收益理论…其中,(、为成本,Q为产量。

成术函数和成木方程不同,成本函数说的是成本和产量之问的关系,成本方程说的足成本等于投入要素价格的总和。如果投A的是劳动/和资本K,其价格为为和则成本方程是(1zL.PL+K.PI,。成本力程考虑了技术水平及投入的要索价格的变化,成本嘲数则是一个变量为产量的函数式。成本理-仑之所以要讨论成本函数,是冈为企业决定生产多少产量,必须比较收益和成本的荧系以求利润极大化,贴片钽电容而收益和成本都是会随产量变动的。因此,人们必须研究成本和产鼍的关系。

成本函数取决于两个固索:生产函数和投八要索的价格。生产函数所反映的是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出之间的物质技术关系,它揭示在各种形式下,_商为了得到一定数嚣产品至少要投入多少单位牛产暮素。牛产萌数结合投入要素的价格就决定了成率函数,我们可“根据生产函数推导出成本函数KEMET钽电容。

例如,已知某公司的生产函数为:Q=4、~—1:。其巾Q为产量,K为使用的资本数量,为使川的劳动数量。该公司为每单位资本支付2元,为每单位劳动支付8元,第二芾短期成本一、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与总成本如前所谜,短期内某牛产要素是固定不变的,可变的仅仅是一部分生产要素。与此相对应,厂商对固定要素的投人,其支付为固定成本或不变成本;对可变要素的投入,其支付为可变成本。由此,厂商在短期内的总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部分组成。

总成本(total cost,TC)是指厂商在生产规模不变条件下生产一定量产出所需的晟低成本的总额,它由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部分组成。固定成本(fixed cost,F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对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进行的支付,它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属于既定生产规模下的固定费用T491R475M010AT。

可变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为可变的生产要索进行的支付,它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是产量的函数。

在上述的总成本函数中,6表示固定成本,与产量无戈;中(Q)表示可变成本,足产量的函数。

由于成率函数与生产函数之问存在u上的关系,所以产量曲线与成本曲线呈现一定的(1)总产量曲线(TPI。)与总成本曲线(TC)。TPL先递增增长再递减增长,对应TC先递减增长冉递增增长。c2)平均产量曲线(^PL)与平均成乖曲线(AC)。A尸L先增后减,对应AC先减后增;最高点对应^C最低点。贴片钽电容”边际产鞋曲线(MPL)与边际成本曲线(M(、),MPL先增后减,对应MC先减后增;VIF)/.最岛点对应M(j最低点。

长期成本。在了解了短期成率后,还要进一步考察妊期成本,并讨论短期成本曲线与长期成本曲线的荧系。一、短期决策与长期决策由于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的古义不同,因此,企业短期决策与长期决策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同。企业短期决策的目标是寻求最优产出率,即在既定的生产规模下(K不变),确定可变要素(L)的投入数量或组合比例,TDK电感以获得最低平均成本。而企业妊期决策的目标则是在所有生产要素(K、I.)都可变的条件下,寻求最佳生产规模束生产事先计划的产鼍。一旦规模选定,其产量决策_叉可转化为短期决策问题。因此,厂商的经营决策在短期,战略规划在长期;长期规划央定所埘应的特定短期中的运行状况。dycsm%ddz

成本效益分析理论

成本效益分析(Cost Benefit Analysis,CBA) 成本效益分析是通过比较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效益来评估项目价值的一种方法,成本—效益分析作为一种经济决策方法,将成本费用分析法运用于政府部门的计划决策之中,以寻求在投资决策上如何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常用于评估需要量化社会效益的公共事业项目的价值。非公共行业的管理者也可采用这种方法对某一大型项目的无形收益(Soft benefits)进行分析。在该方法中,某一项目或决策的所有成本和收益都将被一一列出,并进行量化。 成本效益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也称费用效果分析法,是规划与采购工程系统或设备的一种方法。它起源于二次大战后的美国,从60年代后,这种方法广泛流行于各工业部门。为了实现某种经济上的或军事上的目的,可供选择的经济技术方案很多,这些方案在实现目的的效果上和消耗的费用上各不相同。通过效用分析可以从这些方案中找出给定效果,采用费用最低的方案。整个工程系统消耗的费用一般是从研制设计开始到服务期满之间的下列各项费用的折现总合:(1)研制与生产费用,包括建造新的生产线、试验与建造新的原料以及批量生产规模等的影响在内;(2)存储与维修费用,包括建造专门仓库等;(3)现代化改造费用;(4)人员培训,日常运行及意外损失等费用。所有这些费用均在不同时期支付,应根据反映货币价值与时间关系的折现率,把它们折算到同一时间来计算。 由于实际问题中有关技术、经济方面的许多参数往往是不确定的,因此,需要对这些参数作出多种假设,通过分析来检验它们对工程系统费用效果的影响程度,从而权衡利弊,选择有利方案。成本效益分析法是综合利用运筹学、程序设计、经济分析以及有关设备系统设计与使用等的知识和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法是产品设想筛选决策中必不可少的一步。新产品方案选定以后,就应该考虑这样一些问题:这种产品的价格定为多少市场可以接受?为此开发、生产成本控制在什么范围内企业才能赢利?这样的一个成本范围企业有没有能力达到?这些问题都属于成本效益分析范围。关于成本分析的具体方法有很多,这里只介绍一种粗略的、用于初期分析的指数公式: VI=(Ts*Cs*Q*P*L1/2)/Tc 式中,VI--产品价值指数; Ts--技术成功的机会(0--10的适当等级); Cs--商业成功的机会(0--10的适当等级); Q--年销售量; P--单位产品的利润; L--产品寿命(年); Tc--产品总成本。 需要指出的是,利用这样的公式计算出来的结果只能作为决策时的一种参考,不能完全依赖它。因为这种定量方法不可能把所有的因素和变量都包括进去。 什么是成本效益分析?定义 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是为组织提供决策支持服务的一种平衡法。所有正向项目(如现金流及其他无形收益)放在资产平衡表的一边,而所有负向项目(如成本以及其他开支)放在资产平衡表的另一边。 ? 哪一方在数量上超过另一方,则赢。成本效益分析举例 某公司为了改善经营,打算购买一套Business Intelligence[商业智能]软件,该公司用成本效益分析来判断此举是否正确。在负向方面(成本)有:- 软件的价格成本,- 雇用技术咨询人员安装和运行软件的成本,- 培训软件操作人员的成本,正向方面(效益)有:- 提高了的业务流程(导致年度经营总成本下降),- 由于信息供给更为有效,公司决策更为科学(导致额外的现金流),- 由于使用现代化软件,员工士气得到提升。成本效益分析存在的问题 成本效益分析法常见的一个错误是运用非折现的金额(Non-discounted Amounts)来计算成本和收益。因此,像NPV[净现值]、Economic Value Added[经济增值]或CFROI[现金流投资回报]等方法较之CBA 则更值得推荐,因为它们考虑了金钱的Time Value[时间价值]。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另一个问题是,成本项总是的真实的、数量大的、容易计算的,而收益项除了这些以外,还可能是不可衡量的“软”项目。因此一定要注意反对那种“不能量度的项目就不存在”以及“不能量度的项目就没有价值”的观点。 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战略投资项目上,无形效益往往要比财务上衡量出来的效益大得多。在制定决策时还必须把风险考虑进去。成本效益分析的沿革成本效益分析法源于法国工程师Jules Dupuit写于1848年的一篇文章,该文至今仍值得一读。英国的经济学家Alfred Marshall后来提出了一些正式的概念,奠定了成本效益分析法的理论基础。 1936年美国《联邦航海法案》(Federal Navigation Act)的一项要求,为成本效益分析法的首次实际运用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这一法案要求海军工程师在计划采用

F第六章 成本理论

第六章成本理论 第一节成本的基本概念 成本从一般含义来讲,是指厂商在生产中所消耗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即生产费用。由于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费用,因此就产生了不同的成本概念。在西方经济学中常见的成本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并不是生产活动中的实际货币支出,但对经营与决策是十分重要的。 从资源利用的角度考察,人们利用某种资源生产某种产品时,则必须放弃利用这种资源去生产另外一种产品的可能性。这就是西方经济学的“机会成本”的概念。具体我们可将机会成本定义如下:机会成本是生产某种产品而必须放弃的能够生产除此以外可获最大收益的产品的代价。例如,某人有10万元资金,可供选择的用途及各种用途可能获得的收入是:开商店可获利2万元,开饭店可获利3万元,炒股票可获利 3.5万元,进行期货投机可获利4万元。如果某人选择把10万元用于期货投机,则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用途是

开商店、开饭店和炒股票。在放弃的用途中,最好的用途是炒股票(可获利 3.5万元)。所以,在选择进行期货投机时,机会成本就是炒股票。或者说,选择进行期货投机获利4万元的机会成本是所放弃的炒股票时可能获得的3.5万元。在理解机会成本这一概念时要注意这样三个问题: 第一、机会成本不同于实际成本,它不是做出某项选择时实际支付的费用或损失,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成本损失。在上面所举的例子中,某人做出进行期货投机选择时的机会成本是放弃的炒股票,或者说获利4万元时机会成本是 3.5万元。但这决不意味着为了获利4万元,必须支出 3.5万元,或实际损失了 3.5万元。10万元的资金只能在进行期货投机获利4万元与炒股票获利 3.5万元中选择其一,这是因为资源是有限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你选择了一个,就必须放弃另一个。在这种情况下,你做出一项选择时,机会成本并不是实际支出或损失,仅仅是观念上的损失,或放弃的另一种可能性。也就说他的这项投资必须能获利 3.5万元以上,否则他就不如将资金投到炒股票上。 第二、机会成本是做出一种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若干种可能的选择中最好的一种。例如,在上例运用10万元资金的选择中,当选择了期货投机时,所放弃的用途有开商店、开饭店和炒股票三种,其中最好的一种用途是炒股票(在这三种可能选择的用途中获利最多),所以,运用10万元进行期货投机的机会成本是放弃炒股票能够获得的 3.5万元,而不是其他。 第三、机会成本并不全是由个人选择所引起的。其他人的选择会给你带来机会成本,你的选择也会给其他人带来机会成本。例如,当你在夜晚享受“卡拉OK”时,你所放弃的宁静就是这种享受的机会成本。这时,你还会使别人得不

第六章:成本理论复习进程

第六章:成本理论

第六章:成本理论 一、填空 TC + VC 。 1、FC 2、平均总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都是 U 形曲线,表示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总成本和边 际成本先递减(减少),然后又递增(增加)的变动规律。 3、停止营业点位于边际成本曲线和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交点。 4、如果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是递减的,那么边际成本曲线必然低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 5、一个工厂平均总成本最低时的产量率被称为该工厂的理想产量,如果产量低于最低平均总成本点,被称为过剩生产能力。 6、如果在所有投入增加10%时产量增加了20%,这种生产过程就被称为规模收益递增,或者规模经济。 7、如果一个企业处于规模不变状态,那么投入量增加10%就会使产量增加10%。当长期平均成 本曲线下降时,就存在规模收益递增。 8、在投入品价格不变时,总成本增加,等成本曲线向向外平行移动,总成本减少,等成本曲线向向内平行移动。 二、判断 1、收益递减规律意味着不存在边际收益递增的区域。( F) 2、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固定成本都是“ U”形曲线。(T) 3、平均可变成本达到最低时的产量水平与平均产量达到最高时的产量水平相同。(T) 4、在现实生活中,边际成本曲线很少向右上方倾斜。( F) 5、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固定成本都是随着产量的增加先减少而后上升的。( F) 6、一个企业的产量低于最低平均总成本点被称为能力过剩。(T) 7、如果平均总成本大于边际成本,平均总成本就必然是递增的。(F) 8、没有任何一部分短期平均总成本曲线会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之下。(T) 9、长期总成本分为长期固定总成本和长期可变总成本。(F) 10、规模收益递增意味着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向右下方倾斜。(T) 11、在长期中,总成本曲线就是可变成本曲线。(T) 12、如果投入品价格下降,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总成本曲线都会向上移动。(F)

第六章:成本理论

第六章:成本理论 一、填空 TC + VC 。 1、FC 2、平均总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都是 U 形曲线,表示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总成本和边 际成本先递减(减少),然后又递增(增加)的变动规律。 3、停止营业点位于边际成本曲线和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交点。 4、如果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是递减的,那么边际成本曲线必然低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 5、一个工厂平均总成本最低时的产量率被称为该工厂的理想产量,如果产量低于最低平均总成本点,被称为过剩生产能力。 6、如果在所有投入增加10%时产量增加了20%,这种生产过程就被称为规模收益递增,或者规模经济。 7、如果一个企业处于规模不变状态,那么投入量增加10%就会使产量增加10%。当长期平均成 本曲线下降时,就存在规模收益递增。 8、在投入品价格不变时,总成本增加,等成本曲线向向外平行移动,总成本减少,等成本曲线向向内平行移动。 二、判断 1、收益递减规律意味着不存在边际收益递增的区域。(F) 2、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固定成本都是“U”形曲线。(T) 3、平均可变成本达到最低时的产量水平与平均产量达到最高时的产量水平相同。(T) 4、在现实生活中,边际成本曲线很少向右上方倾斜。( F) 5、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固定成本都是随着产量的增加先减少而后上升的。( F) 6、一个企业的产量低于最低平均总成本点被称为能力过剩。(T) 7、如果平均总成本大于边际成本,平均总成本就必然是递增的。(F) 8、没有任何一部分短期平均总成本曲线会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之下。(T) 9、长期总成本分为长期固定总成本和长期可变总成本。(F) 10、规模收益递增意味着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向右下方倾斜。(T) 11、在长期中,总成本曲线就是可变成本曲线。(T) 12、如果投入品价格下降,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总成本曲线都会向上移动。(F)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理论

第四章企业的生产与成本理论 如果一班学生能在经济学课程中真正理解成本以及成本的所有的各个方面,那么,这门课程便算取得了真正的成功。 ——J·M·克拉克 教学目的 讨论企业的生产技术、生产成本(要素价格)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建立生产函数和成本理论。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们要掌握的内容有:1、企业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 2、企业短期生产函数的特征:报酬递减规律; 3、企业长期生产函数的特征: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与规模报酬分析; 4、企业生产函数基本概念总结——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例; 5、企业成本的定义、分类; 6、等成本曲线与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或生产者均衡); 7、企业短期成本函数的推导与特征; 8、企业长期成本函数的推导与特征。 从本章开始,进入生产者行为理论的学习。微观经济学关心的生产 者行为,包括生产者的技术选择行为、要素选择行为、产量和价格选择行为。与这三种选择行为相对应的理论分析是:生产函数理论(教科书的第四章)、成本函数理论(和生产要素的需求理论,教科书的第五章,第八章)和市场结构理论(也称产业组织,教科书的第六章、第七章)。

第一节企业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是成本函数(和要素需求)理论的基础,它描述了厂商的生产技术条件——技术约束1。因此,教科书一般都是从生产函数理论 过渡到成本函数理论。下面,我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主体——企业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企业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 (一)企业的定义 1、企业(firm)的定义:也称厂商,就是指为赢利而从事生产或交易活 动的经济组织。是否以赢利为目的是划分企业和事业单位分界线。(二)企业的本质 1、交易成本:任何交易都看成是交易双方达成交易契约的过程,而围 绕交易契约的达成和执行所发生的成本,就是交易成本。它可以分成事前交易成本和事后交易成本。 2、企业的本质:作为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是市场 的一种替代物。 (三)企业的目标 1、微观经济学假定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这个假定既是微观经济 学关于理性行为(或经济人)假定在生产和厂商理论中的运用,也有利于利用数学中最优化分析。 2、从长期来看,一个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终究将被市场竞争 所淘汰。所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也是一个企业竞争生存的基本准则。(四)企业的组织形式:个人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 二、生产函数的定义和类型 1研究厂商行为,首先考察厂商行为的约束条件。厂商选择时面临许多约束条件,如客户、竞争对手、自然 条件等施加的。其中,自然条件对厂商施加的是技术约束:只有某些投入组合才有可能生产出既定的产量,因此,厂商的生产计划必定受到技术可行性的限制。

第六章 成本与收益(习题)

第六章成本与收益 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学分析中所说的短期是指:( ) A、1年之内 B、全部生产要素都可随产量而调整的时期 C、只能根据产量调整可变成本的时期 2、固定成本是指() A、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 B、厂商要增加产量所要增加的费用 C、厂商购进生产要素时所要支付的费用 3、下列可称为可变成本的是:( ) A、管理人员的工资 B、生产工人的工资 C、厂房和机器设备的折旧 4、已知产量为9单位时,总成本为95元,产量增加到10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0元,由此可知边际成本 为:( ) A、5元 B、10元 C、15元 5、随着产量的增加,短期固定成本:( )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6、随着产量的增加,短期平均固定成本:( ) A、在开始时减少,然后趋于增加 B、一直趋于减少 C、一直趋于增加 7、随着产量的增加,短期平均可变成本:( ) A、先减少后增加 B、先增加后减少 C、按一定的固定比率在增加 8、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相交点是:( ) A、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B、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C、平均成本曲线下降阶段的任何一点 9、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之后:( ) A、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B、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 C、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 10、假如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边际成本大于产量增加前的平均可变成本,那么在产量增加后,平均可 变成本一定:( )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11、经济学分析中所说的长期是指:( ) A、全部生产要素均可随产量进行调整的时期 B、1年以上 C、只能根据产量调整部分生产要素的时期 l 2、随着产量的增加,长期平均成本的变动规律是:( ) A、先减少而后增加 B、先增加而后减少 C、按一固定比率减少 13、成本递增的行业是指:( ) A、行业中各个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不受产量变化的影响,无论产量如何变化,长期平均成本是基本 不变的。 B、行业中各个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要随整个行业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C、行业中各个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要随整个行业产量的增加而减少 14、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一定相交于:( ) A、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B、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C、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高点

成本-收益分析

成本-收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 政府应当如何评估各种支出项目是财政支出决策的最重要的一环,而成本-收益分析则是主要的评估技术。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由于在市场失灵的领域里,价格机制不起作用,公共决策者面临着揭示社会对这些资源配置的偏好和成本的任务。成本-收益分析是分析和估价公共政策的普遍使用的方法。它不仅是利用福利经济学和财政学基本原理的一种分析框架,而且也是一种思考方法,因为它为公共决策者在研究最符合社会效率和公平目标的资源配置时提供了指导原则。本文重点讨论公共投资的成本-收益评估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 什么是成本-收益分析 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最早起源于美国1936 年的《洪水控制法案》,并于20世纪60年代得到美国国防部的“计划-规划-预算制度” 的系统应用(Nelson,1987,p.49-91; Campen,1986,h.2)。此后,成本-收益分析法被各国广泛应用于公共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逐渐成为财政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成本-收益分析首先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任何一个投资项目是公共部门的还是私人部门的,二是投资项目的一些成本和收益是在将来发生的。显然,人们不会把今天的一定数额的货币收入与将来数额相同的货币收入看成是一样的。比如,今天获得100元,它的价值要大于一年之后获得的100元,这是因为今天获得的100元可以进行投资,从而赚取某一利率。如果利率是8%,一年之后,如今的这100元值108元。换句话说,一年之后的108 元只值今天的100元。所以,有必要对将来的收益贴现,以使其与今天获得的收益可比。 为了把投资项目发生的将来收益(或成本) 累加在一起,就有必要弄清它们所发生的时间。将来的收益(或成本) 必须要贴现成现值,但首先要弄清这种贴现程序。在上述例子中,明年的108元值现在的100元。换言之,为了找到明年这108元的现值,我们就要利用贴现因子1/(1+r)n。也就是说,该现值等于108元/(1+r)n,其中,r代表利率或贴现率,n代表从现在开始到将来某一年的总年限(在该例中n=1)。如果我们现在有100元,并把它投资,投资年限为两年,利率为8%,那么,两年之后这笔最初总额为100元的将来价值是[100元(1+r)](1+r)=100元(1 +r)2=116. 64元。由此可知,如果把两年之后获得的货币总额转换成现在的价值,就必须用1/(1+r)2来贴现。 假定某一投资项目在其预期寿命内的每一年都会产生收益。如果是私人企业的投资,这些收益也许就会以该项投资所增加的收入来衡量。然而,如果是公共部门的投资,这些收益可能就要予以更广泛的理解。假定某一项目的寿命为n年,每年的社会收益的货币价值(B1,B2,…,B n) 可以估计。每年获得的收益可以转换成现值并加总,这种收益流的现值(PV) 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PV=B1/(1+r)+B2/(1+r)2+… +Bn/(1+r)n (1) 投资的贴现现金流量分析在企业经济学中很普遍,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投资的收益和成本将出现在不同的时间。项目的成本可以划分为“初始” 投资(资本) 成本(I0) 和“经常” 成本(C1,C2,…,C n),前者是在项目的现在出现的,后者则是在项目的整个寿命期间发生的。因此,在该项目的整个寿命中,每年的净收益(B-C)都必须要贴现以便估价该项目的净现值(NPV),它等于将来净收益流量贴现总额与其初始成本之间的差额: NPV=-I0+(B-C)1/(1+r)+(B-C)2/(1+r)2+…+(B-C)n/(1+r)n (2) 因此,投资的净现值可以写成:

#第六章收益与分配管理练习题答案

第六章收益和分配管理练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广义的收益分配是指()。A.对企业的收入进行分配B.对企业的净利润进行分配C.对企业的收入和净利润进行分配 D.以上三者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广义的收益分配是指对企业的收入和净利润进行分配,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次是对企业收入的分配;第二层次是对企业净利润的分配。狭义的收益分配则仅仅是指对企业净利润的分配。 2.某企业生产甲产品,本期计划销售量为5000件,目标利润总额为100000元,完全成本总额为256250元,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5%,根据上述资料,运用目标利润法测算的单位甲产品的价格应为( )元。A.71.25 B.75C.80.25 D.81.5 【正确答案】B 3.按照边际分析定价法,当收入函数和成本函数均可微时()。A.边际利润为0时的价格就是最优售价B.边际利润大于0时的价格就是最优售价C.边际利润最大时的价格就是最优售价D.边际利润为1时的价格就是最优售价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按照微分极值原理,如果利润函数的一阶导数等于零,即边际利润等于零,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那么,利润将达到最大值。此时的价格就是最优销售价格。 4.企业在销售某种产品时标明“原价300元,现促销价180元”,这属于()。 A.折让定价 B.双位定价 C.尾数定价 D.声望定价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双位定价,是指在向市场以挂牌价格销售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标价来促销的一种定价方法。比如:某产品标明“原价158元,现促销价99元”。 5.成本按其性态可划分为( )。A.约束成本和酌量成本B.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 C.相关成本和无关成本 D.付现成本和非付现成本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所谓成本性态是指成本的变动和业务量(产量或销售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成本按其性态通常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 6.下列属于半固定成本的是()。A.固定电话座机费B.职工的基本工资C.检验员工资D.累进计件工资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半固定成本也称阶梯式变动成本,这类成本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的发生额是固定的,但当业务量增长到一定限度,其发生额就突然跳跃到一个新的水平,然后在业务量增长的一定限度内,发生额又保持不变,直到另一个新的跳跃。例如:企业的管理员、运货员、检验员的工资等成本项目就属于这一类。选项A属于半变动成本,选项B 属于延期变动成本,选项D属于曲线变动成本。 7.根据生产过程中各种材料和人工成本消耗量的技术测定来划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是()。 A.回归分析法 B.账户分析法 C.工业工程法 D.合同确认法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技术测定法又称工业工程法,它是根据生产过程中各种材料和人工成本消耗量的技术测定来划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 8.利用两差异分析法,固定制造费用的能量差异为()。 A.利用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和实际产量下的实际工时的差额,乘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得出的 B.利用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和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的差额,乘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得出的 C.利用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和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的差额,乘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得出的 D.利用实际制造费用减去预算产量标准工时乘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得出的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选项A是三差异分析法下产量差异,选项C是三差异分析法下效率差异,选项D是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耗费差异。 9.作业成本管理中以不断改进的方式降低作业消耗的资源或时间的途径属于()。 A.作业消除 B.作业选择 C.作业减少 D.作业共享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作业减少,是指以不断改进的方式降低作业消耗的资源或时间。因此本题应选C。 10.某公司某部门的有关数据为:销售收入50000元,已销产品的变动成本和变动销售费用30000元,可控固定间接费

第六章--成本理论

第六章成本理论 一、名词解释 1.隐成本; 2.显成本; 3.机会成本; 4.成本函数; 5.短期成本; 6.固定成本; 7.可变成本; 8.边际成本 二、单项选择题 1.所谓成本函数就是指() A.成本是购买各种投入的开支 B.成本与产出的函数 C.是消耗原料的记录 D.是直接开支与间接开支之和2.由企业购买或使用任何生产要素所发生的成本是指 ( ) A. 显性成本; B. 隐性成本; C. 变动成本; D. 固定成本。 3. 机会成本的数额大小() A. 是可以通过历史成本资料估算的 B. 是可以通过与别的情况作比较加以推算的 C. 是可以通过审计而获得 D. 是可以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历史资料计算而得。 4.某先生辞去月薪800元的工作,取出自有存款 100,000元(月息1%),办一独资企业。如果不考虑商业风险,则该先生自办企业按月计算的机会成本是() A.2000元 B.1800元 C.1000元D.100800元 5.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 ) A. 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商品的产量,它的机会成本将递增; B. 生产可能性边界之所以凹向原点,是因为机会成本递增; C. 经济分析中厂商的生产成本与机会成本这两个词是同义词; D. 如果一个人选择了上学而不是工作,那他的机会成本等于他在学习期间的学费。 6.假定某机器原来生产产品A,利润收入为 200元,现在改生产产品B,所花的人工、材料费为 1000 元,则生产产品 B 的机会成本是 ( ) A.200 元; B.1200 元; C.1000 元; D.无法确定。 7.经济利润等于总收益减()。 A.隐性成本B.显性成本 C.隐性成本与显性成本之和D.边际成本 8.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称为() A.平均成本 B.固定成本 C.长期成本 D.可变成本 9. AFC的变化趋势是随着产量的增加而() A.先递增后递减 B.先递减后递增 C.一直趋于递减 D.一直趋于递增 10.假定某企业的成本函数为TC=8000+5Q+Q2,Q为产量。那么总变动成本TVC为( )。 A.8000 B.5Q+Q2 C.5+Q D.8000/Q 11.在从原点出发的直线(射线)与TC 曲线的切点上,AC ( ) A.是最小; B. 等于MC; C.等于 AVC+AFC; D.上述都正确。 12.MC 曲线是( )。 A.TFC 曲线的斜率; https://www.360docs.net/doc/ec10235382.html,C 曲线的斜率但不是 TC 曲线的斜率; C.TC 曲线的斜率但不是 TVC 曲线的斜率; D. 既是 TVC 又是 TC 曲线的斜率。 13.己知产量为 99 单位时,总成本等于 995 元,产量增加到100 单位时,平均成本等于10 元,由此可知边际成本为( )。 A.10 元; B.5 元; C.15 元; D.7.5元。 14. 已知产量为100单位时,平均成本是2 元,产量增加到120单位时,平均成本等于2.50元,在这个产量变化范围内,边际成本( )。 A.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上升,并在数值上大于平均成本 B.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上升,并在数值上小于平均成本 C.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并在数值上小于平均成本 D.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并在数值上大于平均成本 15.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MC大于AC时,AC下降 B.MC小于AC时,AC下降

经济学基础练习题 第七章 生产成本与收益理论

第七章生产成本与收益理论 1.使用自己的资金也应计算利息收入,这种利息从成本角度看是( B )。 A.固定成本 B.隐性成本 C.会计成本 D.显性成本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厂房设备投资是可变成本 B.贷款利息的支出是可变成本 C.总成本在长期内可以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D.补偿固定资本无形损耗的折旧费是固定成本 3.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 C ) A.在开始时下降,然后趋于上升 B.在开始时上升,然后趋于下降 C.一直趋于下降 D.—直趋于上升 4.如果固定成本上升,则( D )。 A.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上移 B.边际成本曲线上移,平均成本曲线不变 C.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都不受影响 D.平均成本曲线上移,边际成本曲线不变 5.在短期内,随着产量的增加,AFC会越变越小,于是,AC曲线和AVC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会越来越小( B ) A.直至两曲线相交 B.但决不会相交 C.相交后重合 D.相交后分开 6.在长期中,下列成本中哪一项是不存在的( A ) A.固定成本 B.平均成本 C.机会成本 D.隐性成本 7.企业购买生产要素所发生的成本是指( A ) A.显性成本 B.隐性成本 C.固定成本 D.可变成本 8.假定某台机器原来生产A产品,收入为1500元,现在改而生产B产品,收入是1800元,则生产B产品的机会成本是( C )a A.330元 B. 3 330元 C.1500元 D.1800元 9.已知产量为99单位时,总成本等于995元;当产量增加到100单位时,平均成本等于10元,由此可知第100个产量的边际成本为( B )b A.10元 B.5元 C.15元 D.7.5元 Q1=99 Q2=100 TC1=995 AC=10 AC=TC2\Q2 TC2=AC*Q2=10*100=1000 MC=△TC\△Q=(TC2-TC1)\(Q2-Q1)=(1000-995)\(100-99)=5 10.当边际成本下降时,总成本曲线开始( D ) A.以递增的速度下降B.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C.以递减的速度下降 D.以递减的速度上升 11.某厂商每年从企业的总收入中取出一部分作为自己所提供的生产要素的报酬,这部分资金被视为:( B ) A.显成本; B.隐成本; C.经济利润 D.会计成本 12.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 B )c A.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 B.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C.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 D.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第六章-收益与分配管理

第六章收益与分配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收益分配的基本原则中,()是正确处理投资者利益关系的关键。 A.依法分配原则 B.兼顾各方面利益原则 C.分配与积累并重原则 D.投资与收益对等原则 2.销售预测的非数量分析法不包括()。 A.函询调查法 B.推销员法 C.产品寿命周期分析法 D.趋势预测分析法 3.通常情况下,下列成本不可以作为定价基础的是()。 A.变动成本 B.固定成本 C.制造成本 D.完全成本 4.处于企业成本与费用管理的中心环节,是成本控制重点内容的是()。 A.厂部的成本费用管理 B.班组的成本费用管理 C.车间的成本费用管理

D.财务部门的成本费用管理 5.以下属于变动成本的是()。 A.广告费用 B.职工培训费 C.直接材料 D.房屋租金 6.本月生产甲产品1000件,实际耗用A材料2000公斤,其实际价格为每公斤20元。该产品A材料的用量标准为2.5公斤,标准价格为每公斤18元,其直接材料数量差异为()元。 A.-9000 B.-10000 C.90000 D.10000 7.某企业本月预计生产A产品10400件,实际生产8000件,用工10000小时,实际发生固定制造费用元,其中A产品的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为12元/小时,工时标准为1.5小时/件,则以下计算不正确的是()。 A.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为2800元的超支差异 B.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为43200元的超支差异 C.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为46000元的超支差异 D.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为43200元的节约差异

8.以下不属于流程价值分析与管理的基本内容的是()。 A.分析和评价作业 B.改进作业 C.增加高效率增值作业的比率 D.消除非增值作业 9.某企业内部某车间为成本中心,生产甲产品,预算产量为4000件,单位成本200元,实际产量4500件,成本160元,则该成本中心的预算成本节约率为()。 A.20% B.11.1% C.9.8% D.10.1% 10.在确定企业的收益分配政策时,应当考虑相关因素的影响,其中“资本保全约束”属于()。 A.股东因素 B.公司因素 C.法律因素 D.债务契约因素 11.以下股利分配政策中,最有利于股价稳定的是()。 A.剩余股利政策 B.固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 C.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成本与收益理论

成本与收益理论 1成本概述 一、会计成本与经济成本 1.会计成本 会计成本(accounting cost)是指企业在生产中按市场价格所购买的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会计成本可以用货币来计量,且能够在会计帐目上直接反映出来。会计成本是过去的支出,所以也称为历史成本,这种成本在企业中是显而易见的,称为显性成本。例如,企业雇用工人所支出的工资、向银行贷款所支付的利息、租用土地所支付的地租、购买原材料、动力所支付的费用等。 2.经济成本 经济成本(economic cost)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之和。隐性成本指生产者自有的资金、土地、厂房、人力等生产要素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而支付的总价格。隐性成本包括生产者所拥有和所使用的资源的成本。例如,企业自有资金的利息、自有土地的地租、自有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折旧费、企业所有者自己所提供的劳务的报酬等。 3.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的区别: 二者的区别强调了经济学家与会计师分析经营活动之间的重要不同。经济学家关心研究企业如何作出生产和定价决策。由于这些决策既根据了显性成本又根据了隐性成本,因此,经济学家在衡量企业的成本时就包括了这两种成本。与此相比,会计师的工作是记录流入和流出企业的货币。结果,他们衡量显性成本,但往往忽略了隐性成本。 第一、机会成本不是企业的实际支出,会计成本是企业的实际支出。第二、机会成本在会计帐目上反映不出来,又称为隐性成本。而会计成本能够在会计帐目上反映出来,又称为显性成本。 [例6-1] 某人拥有1万元的资金,可用于以下甲、乙、丙三种用途,所得收入及利润如下表所示。

成本为10000元); 二是失去了用在乙、丙用途的机会,即失去了获得6000、9000元利润的机会,这两个机会损失中最大的机会损失是9000元,所以资源用在甲用途的第二个机会损失(机会成本)是9000元。 三、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 私人成本(private cost)是指私人生产者生产过程中按要素市场价格直接支出的费用。它反映了生产者可以得到的资源的最好替换用途。通常按照企业所使用的资源的市场价格来计算。 社会成本(social cost)是指整个社会为某个厂商或某一生产要素投入所付出的成本。例如,某炼铁厂可能会向附近的河流排放废水,对工厂而言,排放废水的成本仅仅是把废水从工厂输送到河流里所发生的费用;对整个社会而言,会造成社会环境的水污染,社会必须为此支付一笔费用以治理污染,从而构成社会成本。 四、短期与长期成本 在短期中,厂商不能根据他所要达到的产量来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其中不能在短期内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属于固定成本(fixed cost,简写为FC)。如厂房和设备的折旧、管理人员的工资等。固定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在短期内可以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如原料、燃料的支出和工人工资,属于可变成本(variable cost简写为VC)。可变成本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在长期中,厂商可以根据他所要达到的产量来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因此一切成本都是可变的,不存在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区别。 由此可见,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关于总可变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边际成本关系的分析都是其中的基本部分,对于短期成本分析只要将其加上固定部分即可,对于长期成本分析,其基本规律更是一致的,只要考虑到同短期关系进一步加以具体化就行了。短期与长期的区别在于生产规模是否发生变化。

成本与收益理论

成本与收益理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短期成本的概念与分类,利润最大化原则,理解长期成本的概念,了解机会成本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 6.1成本概述 一、会计成本与经济成本 1.会计成本 会计成本(accounting cost)是指企业在生产中按市场价格所购买的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会计成本可以用货币来计量,且能够在会计帐目上直接反映出来。会计成本是过去的支出,所以也称为历史成本,这种成本在企业中是显而易见的,称为显性成本。例如,企业雇用工人所支出的工资、向银行贷款所支付的利息、租用土地所支付的地租、购买原材料、动力所支付的费用等。 2.经济成本 经济成本(economic cost)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之和。隐性成本指生产者自有的资金、土地、厂房、人力等生产要素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而支付的总价格。隐性成本包括生产者所拥有和所使用的资源的成本。例如,企业自有资金的利息、自有土地的地租、自有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折旧费、企业所有者自己所提供的劳务的报酬等。 3.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的区别: 二者的区别强调了经济学家与会计师分析经营活动之间的重要不同。经济学家关心研究企业如何作出生产和定价决策。由于这些决策既根据了显性成本又根据了隐性成本,因此,经济学家在衡量企业的成本时就包括了这两种成本。与此相比,会计师的工作是记录流入和流出企业的货币。结果,他们衡量显性成本,但往往忽略了隐性成本。 二、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的区别: 第一、机会成本不是企业的实际支出,会计成本是企业的实际支出。第二、机会成本在会计帐目上反映不出来,又称为隐性成本。而会计成本能够在会计帐目上反映出来,又称为显性成本。 [例6-1] 某人拥有1万元的资金,可用于以下甲、乙、丙三种用途,所得收入及利润如下表所示。表6-1 甲、乙、丙销售收入及利润情况表单位:元

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

第四章企业的生产和成本理论 如果一班学生能在经济学课程中真正理解成本以及成本的所有的各个方面,那么,这门课程便算取得了真正的成功。 ——J·M·克拉克 教学目的 讨论企业的生产技术、生产成本(要素价格)和产量之间的关系,建立生产函数和成本理论。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们要掌握的内容有:1、企业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 2、企业短期生产函数的特征:报酬递减规律; 3、企业长期生产函数的特征: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和规模报酬分析; 4、企业生产函数基本概念总结——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例; 5、企业成本的定义、分类; 6、等成本曲线和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或生产者均衡); 7、企业短期成本函数的推导和特征; 8、企业长期成本函数的推导和特征。 从本章开始,进入生产者行为理论的学习。微观经济学关心的生产 者行为,包括生产者的技术选择行为、要素选择行为、产量和价格选择行为。和这三种选择行为相对应的理论分析是:生产函数理论(教科书的第四章)、成本函数理论(和生产要素的需求理论,教科书的第五章,第八章)和市场结构理论(也称产业组织,教科书的第六章、第七章)。 第一节企业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是成本函数(和要素需求)理论的基础,它描述了厂商的

生产技术条件——技术约束1。因此,教科书一般都是从生产函数理论 过渡到成本函数理论。下面,我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主体——企业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企业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 (一)企业的定义 1、企业(firm)的定义:也称厂商,就是指为赢利而从事生产或交易活 动的经济组织。是否以赢利为目的是划分企业和事业单位分界线。(二)企业的本质 1、交易成本:任何交易都看成是交易双方达成交易契约的过程,而围 绕交易契约的达成和执行所发生的成本,就是交易成本。它可以分成事前交易成本和事后交易成本。 2、企业的本质:作为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是市场 的一种替代物。 (三)企业的目标 1、微观经济学假定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这个假定既是微观经济 学关于理性行为(或经济人)假定在生产和厂商理论中的运用,也有利于利用数学中最优化分析。 2、从长期来看,一个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终究将被市场竞争 所淘汰。所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也是一个企业竞争生存的基本准则。(四)企业的组织形式:个人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 二、生产函数的定义和类型 (一)生产 1、生产:就是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过程。 1研究厂商行为,首先考察厂商行为的约束条件。厂商选择时面临许多约束条件,如客户、竞争对手、自然 条件等施加的。其中,自然条件对厂商施加的是技术约束:只有某些投入组合才有可能生产出既定的产量,因此,厂商的生产计划必定受到技术可行性的限制。

第六章成本与收益(习题)

第六章 成本与收益 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学分析中所说的短期是指: ( ) A 、 1年之内 B 、全部生产要素都可随产量而调整的时期 C 、只能根据产量调整可变成本的时期 2、固定成本是指( ) A 、 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 B 、 厂商要增加产量所要增加的费用 C 、 厂商购进生产要素时所要支付的费用 3、 下列可称为可变成本的是: ( ) A 、管理人员的工资 B 、生产工人的工资 C 、厂房和机器设备的折旧 4、 已知产量为 9单位时,总成本为 95 元,产量增加到 10 单位时,平均成本为 10 元,由此可知边际成本 为: ( ) A 、 5 元 B 、 10 元 C 、 15 元 5、 随着产量的增加,短期固定成本: ( ) A 、增加 B 、不变 C 、减少 6、 随着产量的增加,短期平均固定成本: ( ) A 、在开始时减少,然后趋于增加 B 、一直趋于减少 C 、一直趋于增加 7、 随着产量的增加,短期平均可变成本: ( ) A 、先减少后增加 B 、先增加后减少 C 、按一定的固定比率在增加 8、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相交点是: ( ) A 、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B 、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C 、平均成本曲线下降阶段的任何一点 9、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之后: ( ) A 、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B 、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 C 、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 10、 假如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边际成本大于产量增加前的平均可变成本,那么在产量增加后,平均可 变成本一定: ( ) A 、减少 B 、增加 C 、不变 11、经济学分析中所说的长期是指: ( ) A 、全部生产要素均可随产量进行调整的时期 B 、1年以上 C 、只能根据产量调整部分生产要素的时期 l 2、随着产量的增加,长期平均成本的变动规律是: A 、先减少而后增加 B 、先增加而后减少 13、成本递增的行业是指: ( ) A 、行业中各个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不受产量变化的影响,无论产量如何变化,长期平均成本是基本 不变的。 B 、 行业中各个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要随整个行业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C 、 行业中各个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要随整个行业产量的增加而减少 14、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一定相交于: ( ) A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B 、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C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高点 15、 收益是指: ( ) ( ) C 、按一固定比率减少

第六章 生产理论

第六章生产理论 一、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我们了解以下几个问题: 企业的三种组织形式及其优劣; 总产量曲线的特征; 劳动平均产量和资本平均产量曲线的推导和性质; 生产三阶段的划分及其效率问题; 等产量曲线的定义及其性质; 等成本线的定义及其性质; 短期和长期利润极大化的均衡条件; 规模报酬的三种形式。 二、教学内容: 6.1企业概述 6.1.1企业的定义、法律组织形式及优劣势 企业是将若干投入转化为产出的一种生产经营性组织。盈利性企业有三种法律组织形式:单业主制企业(sole properietorship)、合伙制企业(partnership)和公司制企业(cooperation)。 6.1.2企业的行为目标假设 在本书中,我们始终假定企业的行为目标,无论哪一种组织形式,是尽可能地获得极大化利润,即企业是利润极大化者。 两者行为动机不致就可能产生代理关系(agent relationship)。这种代理关系实质上就是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代理人是企业(或另外一个人)雇佣的用于完成特定任务的个人(或企业),总经理就是代理人;而委托人就是雇佣他人完成特定任务的个人(或企业),股东就是委托人。 委托——代理问题就迫使我们去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构造一种制度体系用于激励总经理实现股东的目标呢?这就是制度设计的问题。 第一,良好的总经理市场是解决总经理偷懒问题的最好制度架构。第二,一些大公司对总经理提供股权、奖金、度假和晋升来激励他们努力工作。第三,各种舆论监督和法制约束也是提供负面激励的有效约束机制。 6.2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一般可表达为:Q=F(x1,x2,…,x i,…,x n) 生产函数包括以下含义: (1)对于任一给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现有的生产技术给出了一个最大的产出量; (2)对于任一给定的产出量Q,每一投入组合的使用量为最小。 西方学者一般对生产函数有如下假定:(1)所有的生产要素投入量不得为负;(2)产出不得小于零;(3)生产函数为一单调连续函数,一阶导数存在。 一种较为简单的生产函数可记为:Q=f(L,K) 劳动边际产量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劳动力的使用量所带来的产量增量: 劳动边际产量=MP L=αQ/αL 资本边际产量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资本的使用量所引起的产量增量: 资本边际产量=MP K=αQ/αK 6.3短期生产 所谓短期是在这段所考查的时间还不足以长到使所有的投入量均可改变的时期,短期生产函数一般记为:Q=f(L,K0)=f(L)]k0 上式中的K0表明资本的使用量固定在K0这一数量上不变。因此,上式就是一个具有单一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