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酚氯化铁溶液颜色变化的探究

苯酚氯化铁溶液颜色变化的探究
苯酚氯化铁溶液颜色变化的探究

影响苯酚与氯化铁溶液显色反应因素的探究

410312 湖南省浏阳市第二中学潘桃种

进行苯酚的化学性质教学时,做苯酚的性质实验(特别是苯酚的显色反应及溴与苯酚反应的实验)我们有时会遇到实验现象不明显的情况,为了成功地做好苯酚的性质实验,本文作如下探究。

1、苯酚—氯化铁溶液显色机理

苯酚氯化铁溶液显色机理是存在配合平衡:

C6H5OH+Fe3+(C6H5O)3Fe(紫色)+3H+

2、影响苯酚—氯化铁溶液颜色变化的因素

苯酚氯化铁溶液中存在如下三个平衡:

一是三价铁离子与水反应的化学平衡:

Fe3++3H2O Fe(OH)3(棕黄色)+3H+

二是苯酚的电离平衡:

C6H5OH C6H5O—- +H+

三是苯酚与铁离子的配合平衡:

C6H5OH+Fe3+(C6H5O)3Fe(紫色)+3H+

因此,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某些外界条件,其溶液颜色将发生变化。根据笔者所作定性实验:

向含有苯酚的饱和溶液中滴加1滴~2滴棕黄色的氯化铁饱和溶液,振荡,溶液呈紫色。然后取该溶液分别做以下探究实验。

(1)温度

取上述配制好的溶液1mL~2mL于试管中,然后置于酒精灯上加热至溶液沸腾,有棕红色沉淀生成(说明铁离子水解程度大),溶液由紫色逐渐变为棕黄色,可闻到苯酚气味(说明有苯酚挥发)。降温后溶液颜色仍为棕黄色,沉淀亦不消失。说明升高温度溶液中的配合物分解使显色反应朝逆向进行,升高温度有利于三价铁离子水解,升高温度使苯酚挥发,三价铁水解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都不利于显色反应。

(2)浓度

取饱和苯酚溶液1mL于试管中,然后滴1滴~2滴饱和氯化铁溶液,振荡,溶液

呈紫色。然后取饱和氯化铁溶液1mL于试管中,然后滴1滴~2滴饱和苯酚溶液,振荡,溶液呈棕褐色,溶液的颜色比氯化铁溶液颜色的明显深些。实验说明,要做成功苯酚的显色反应,氯化铁的浓度不能过大,量也不能过多。如果氯化铁浓度过大、量过多的话,三价铁离子的颜色把紫色遮住,显色反应实验失败。

(3)酸碱度

取上述配制好的溶液各2mL于3支试管中,分别标号1、2、3,分别向试管1中滴加1:4的硫酸1滴~2滴,观察到混合液紫色变浅至颜色消失。这与显色反应有关,即加入强酸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氢离子与配合物反应使显色反应朝逆向进行,从而使溶液紫色变浅甚至消失。溶液颜色却没有变成棕黄色,也可能是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溶液中酸性增强,使铁离子的水解受到抑制。向试管2中滴加10%NaOH溶液1滴~2滴,振荡,溶液紫色褪去,溶液呈棕黄色,其主要原因是苯酚与NaOH溶液作用,NaOH溶液破坏了苯酚的电离平衡,溶液中C6H5O—离子浓度增大,C6H5O—离子与铁离子可能形成新的配合物(呈棕黄色)。向试管3中滴加饱和碳酸钠溶液2滴~4滴,混合溶液紫色褪去,溶液颜色接近棕黄色。其主要原因是苯酚与碳酸钠溶液作用,碳酸钠溶液破坏了苯酚的电离平衡,溶液中C6H5O—离子浓度增大,C6H5O—离子与铁离子也可能形成新的配合物(呈棕黄色)。

(4)有机溶剂

取上述配制的混合液各2mL于4支试管中,分别标号1、2、3、4,分别向其中滴加1mL~2mL的四氯化碳、苯、乙醇和蒸馏水,分别振荡,静置。观察到试管1中上层(水层)溶液仍为紫色,下层四氯化碳层为无色。观察到试管2中上层(苯层)为无色,下层溶液(水层)紫色褪去。可能是苯酚溶解在苯中,破坏了苯酚与氯化铁显色反应的化学平衡。观察到试管3中溶液由紫色变为棕黄色,苯酚溶解在乙醇中缘故,破坏了苯酚与氯化铁显色反应化学平衡,使平衡向逆向移动,另外可能是铁离子与乙醇形成了棕黄色的配合物。观察到试管4中溶液没有变化。

(5)某些漂白剂

取上述配制的混合液各2mL于4支试管中,分别标号1、2、3、4,分别向其中滴加1滴~2滴八四消毒液、亚硫酸钠溶液、过氧化氢、过氧化钠等漂白剂,振荡,静置。观察到试管1中的溶液由紫色变成棕黄色,可能是苯酚被氧化,使显色反应的朝逆向移动。观察到试管2中的溶液由紫色变成较深的棕黄色,可能是苯酚与亚硫酸钠溶液作用,亚硫酸钠溶液破坏了苯酚的电离平衡,溶液中C6H5O—离子浓度增

大,C6H5O—–离子与铁离子也可能形成新的配合物(呈棕黄色)。但是在紫色溶液中加入少许亚硫酸钠固体,却为溶液由紫色变为棕黄色,同时有棕褐色沉淀生成。观察到试管3中的溶液由紫色变成褐色。观察到试管4中的现象为有气泡放出,溶液变成两层液体,上层象有棕褐色难溶物生成,下层是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

综上所述,要做好苯酚与氯化铁反应的显色反应实验的关键是:配制氯化铁和苯酚溶液均只能用蒸馏水来配,不能用其他溶剂特别是酒精溶液。配制氯化铁溶液最好不要酸化,氯化铁的浓度也不能太大(因为做这个实验时除了显色反应外我们还要做苯酚与浓溴水的反应,而在苯酚与溴水的反应中苯酚溶液的浓度要求小)。

【精品】常用试剂的溶解性

常用试剂的溶解性 1 . 二甲胺: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溶于水、低级醇、醚、低极性溶剂, 强烈刺激性。 2 . 石油醚:不溶于水,与丙酮、乙醚、乙酸乙酯、苯、氯仿及甲醇以上高级醇 混溶,与低级烷相似。 3 . 乙醚:微溶于水,易溶与盐酸,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 剂混溶。麻醉性 4 . 戊烷: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性。 5 .二氯甲烷:与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性,麻醉 性强 7 . 二硫化碳:微溶与水,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强刺激性 8 .丙酮:与水、醇、醚、烃混溶。低毒,类乙醇,但较大 9 . 1,1-二氯乙烷:与醇、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局部刺激性 10 . 氯仿:与乙醇、乙醚、石油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混溶。中 等毒性,强麻醉性 11 . 甲醇:与水、乙醚、醇、酯、卤代烃、苯、酮混溶。中等毒性,麻醉性 12 . 四氢呋喃:优良溶剂,与水混溶,很好的溶解乙醇、乙醚、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吸入微毒,经口低毒。 13 . 己烷:与甲醇部分溶解,与比乙醇高的醇、醚、丙酮、氯仿混溶。低毒, 麻醉性,刺激性 14 . 三氟代乙酸:与水、乙醇、乙醚、丙酮、苯、四氯化碳、己烷混溶,溶解 多种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 15 . 1,1,1-三氯乙烷:与丙酮、、甲醇、乙醚、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类溶剂 16 . 四氯化碳:与醇、醚、石油醚、冰醋酸、二硫化碳、氯代烃混溶。氯代甲 烷中毒性最强。 17 . 乙酸乙酯: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互溶,能溶解某

些金属盐。低毒,麻醉性 18 . 乙醇:与水、乙醚、氯仿、酯、烃类衍生物等有机溶剂混溶。微毒类,麻 醉性 19 . 丁酮:与丙酮相似,与醇、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毒性强 于丙酮 20 . 苯:难溶于水,与甘油、乙二醇、乙醇、氯仿、乙醚、四氯化碳、二硫化碳、丙酮、甲苯、二甲苯、冰醋酸、脂肪烃等大多有机物混溶。强烈毒性 21 . 乙睛:与水、甲醇、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酮、醚、氯仿、四氯化碳、 氯乙烯及各种不饱和烃混溶,但是不与饱和烃混溶。中等毒性,大量吸入蒸气, 引起急性中毒 22 . 异丙醇:与乙醇、乙醚、氯仿、水混溶。微毒,类似乙醇 23 . 甲苯:不溶于水,与甲醇、乙醇、氯仿、丙酮、乙醚、冰醋酸、苯等有机 溶剂混溶。低毒类,麻醉作用。 24 .乙二胺:溶于水、乙醇、苯和乙醚,微溶于庚烷。刺激皮肤、眼睛 25 . 丁醇:与醇、醚、苯混溶。低毒,大于乙醇3倍。 26 . 乙酸:与水、乙醇、乙醚、四氯化碳混溶,不溶于二硫化碳及C12以上高级脂肪烃。低毒,浓溶液毒性强 27 .吡啶:与水、醇、醚、石油醚、苯、油类混溶。能溶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低毒,皮肤黏膜刺激性 28 . 乙酸丁酯:优良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医药行业,还可以用做萃取剂。一 般条件毒性不大 29 . N,N-二甲基甲酰胺:与水、醇、醚、酮、不饱和烃、芳香烃烃等混溶, 溶解能力强。低毒。 30 . N,N-二甲基乙酰胺:溶解不饱和脂肪烃,与水、醚、酯、酮、芳香族化 合物混溶。微毒类 31 . 二甲亚砜:与水、甲醇、乙醇、乙二醇、甘油、乙醛、丙酮乙酸乙酯吡啶、 芳烃混溶。微毒,对眼有刺激性 32 . 甲酰胺:与水、醇、乙二醇、丙酮、乙酸、二氧六环、甘油、苯酚混溶, 几乎不溶于脂肪烃、芳香烃、醚、卤代烃、氯苯、硝基苯等。皮肤、黏膜刺激性、

常用显色剂

常用显色剂

一、通用显色剂 (1)硫酸①浓硫酸与甲醇等体积小心混合,冷却;②15%浓硫酸的正丁醇溶液;③5%浓硫酸的乙酸酐溶液;④5%浓硫酸的乙醇溶液;⑤浓硫酸与乙酸等体积混合。用以上任一试液喷薄层板后,于110℃烘烤15min,不同类的成分显不同颜色。 (2)碘①0.5%碘的氯仿溶液;②碘蒸气在一密闭的玻璃缸内预先放入少许碘结晶,使缸为碘蒸气饱和。将薄层板放入缸内数分钟即可显色,碘对很多化合物显黄棕色。 (3)高锰酸钾-硫酸高锰酸钾0.5g溶于15ml 40%硫酸中。检测易还原性物质。 (4)铬酸-硫酸重铬酸钾5g溶于100ml 40%硫酸中。易还原性物质显色。 (5)荧光显色液①0.25%的罗丹明B乙醇溶液;②0.01%的荧光素乙醇溶液;③0.1%的桑色素乙醇溶液。用以上任一试液喷薄层板后,在荧光背景下可能显黑色或其他荧光斑点。 二、专属性显色剂 (一)生物碱及含氮类化合物 (1)改良碘化铋钾(Dragendorff)试剂①碱

式硝酸铋0.85g溶于10ml冰醋酸与40ml水中; ②碘化钾0.8g溶于20ml水中。试液①与试液②等量混合置棕色瓶内保存作贮备液。用前将1ml 贮备液、2ml冰醋酸与10ml水混合。用于生物碱与某些含氮化合物,显橙红色。 (2)碘-碘化钾(Wagner)碘1g与碘化钾10g 溶于50ml水(微温),加2ml乙酸,加水至100ml。用于生物碱,显棕褐色。 (3)碘铂酸 5ml 15%氯化铂溶液加45ml 10%碘化钾溶液,用水稀释至100ml。用于生物碱,不同生物碱显不同颜色。 (4)碘铂酸钾 10%六氯铂酸溶液3ml与97ml 水混合,加100ml 6%碘化钾溶液,混匀。新鲜配制。用于生物碱与其他有机含氮化合物,不同生物碱显不同颜色。 (5)Ehrlich ①10%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盐酸溶液与丙酮按1:4混合。②对二甲氨基苯甲醛1g,溶于100ml 96%乙醇中。用于吲哚类,有时喷后要加热。 (6)硫酸高铈铵 1%本品的85%磷酸溶液。用于吲哚类,长春花生物碱显各种颜色。 (7)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硫酸 65ml浓硫酸与

探究苯酚和溴水的反应探究

探究苯酚和溴水的反应 一、苯酚溶液和溴水实验成功的关键 实验室经常可能出现的状况 1、当苯酚溶液浓度比较大时(不可能很高),当饱和溴水滴到苯酚溶液中先出现沉淀然后消失或甚至无法出现白色沉淀,原因是即便生成了三溴苯酚又可以溶于过量的苯酚溶液中。 讨论:这里是否可能会有第二个原因:溴水和苯酚并没有得到三溴苯酚,也许得到一溴苯酚或二溴苯酚,而一溴苯酚或二溴苯酚都不是白色沉淀。 2、当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之后,继续加入浓溴水,就会发生如下反应: 生成了黄色的2,4,4,6—四溴环己二烯酮,故析出的白色淀淀转变为黄色沉淀,这里显然溴水氧化了三溴苯酚。 3、显然,为了很好地完成该实验,溴水一定要逐渐滴入,苯酚的浓度不能太高。 4、成功的实际经验操作:把米粒大小的苯酚固体放入试管中,然后加水使之溶解→把试管中的苯酚溶液“完全”倒入到另一试管中(待用)→往原试管中注入蒸馏水5mL左右,振荡→逐滴滴入浓溴水→看到白色沉淀。

二、苯酚溶液中加溴水溶液的PH的变化情况 在苯酚溶液中加溴水发生反应如下:从中可以看出,在苯酚溶液中加溴水,溶液的酸性大大增强,得到了氢溴酸这强酸和三溴苯酚,因此酸性大为增强。另外三溴苯酚的酸性也大于苯酚的酸性。 三、一道04年浙江省化学竞赛题的解析 某同学在做实验时,将少量溴水滴入苯酚溶液中,结果没有发生沉淀现象,他又继续在反应混合液中滴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此时他发现 A仍无沉淀 B产生白色沉淀 C先产生沉淀后溶解 D溶液呈橙色 这是2004年浙江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试题第4题,在苯酚的性质实验中,加溴水后未发现沉淀的情况常常发生,而此处给出的是少量溴水,容易使考生认为是过量的苯酚溶液溶解了三溴苯酚沉淀,于是想到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来中和过量的苯酚,假如苯酚不存在了,就应该看到有白色沉淀了,于是这样大多考生便选了答案B。 那么实际情况怎样呢?事实上溶液中仍无沉淀!该题的参考答案应是A。 【解析】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通俗的讲法就是氢氧化钠溶液首先和先前得到的氢溴酸反应得到溴化钠和水,然后可以和三溴苯酚作用得到三溴苯酚钠和水,因此得不到白色沉淀的三溴苯酚,当然这里我们必须知道三溴苯酚钠不是白色沉淀的。 四、进一步的思考 事实上,情况真的是这么简单吗?

常用试剂的溶解性精修订

常用试剂的溶解性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常用试剂的溶解性 1 . 二甲胺: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溶于水、低级醇、醚、低极性溶 剂,强烈刺激性。 2 . 石油醚:不溶于水,与丙酮、乙醚、乙酸乙酯、苯、氯仿及甲醇以上高级醇混溶,与低级烷相似。 3 . 乙醚:微溶于水,易溶与盐酸,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 4 . 戊烷: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性。 5 .二氯甲烷:与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性,麻 醉性强 7 . 二硫化碳:微溶与水,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强刺激性 8 .丙酮:与水、醇、醚、烃混溶。低毒,类乙醇,但较大 9 . 1,1-二氯乙烷:与醇、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局部刺激性 10 . 氯仿:与乙醇、乙醚、石油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混溶。中等毒性,强麻醉性 11 . 甲醇:与水、乙醚、醇、酯、卤代烃、苯、酮混溶。中等毒性,麻醉性 12 . 四氢呋喃:优良溶剂,与水混溶,很好的溶解乙醇、乙醚、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吸入微毒,经口低毒。 13 . 己烷:与甲醇部分溶解,与比乙醇高的醇、醚、丙酮、氯仿混溶。低毒,麻醉性,刺激性 14 . 三氟代乙酸:与水、乙醇、乙醚、丙酮、苯、四氯化碳、己烷混溶,溶解多种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 15 . 1,1,1-三氯乙烷:与丙酮、、甲醇、乙醚、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类溶剂

16 . 四氯化碳:与醇、醚、石油醚、冰醋酸、二硫化碳、氯代烃混溶。氯代 甲烷中毒性最强。 17 . 乙酸乙酯: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互溶,能溶解某些金属盐。低毒,麻醉性 18 . 乙醇:与水、乙醚、氯仿、酯、烃类衍生物等有机溶剂混溶。微毒类,麻醉性 19 . 丁酮:与丙酮相似,与醇、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毒性强于丙酮 20 . 苯:难溶于水,与甘油、乙二醇、乙醇、氯仿、乙醚、四氯化碳、二硫化碳、丙酮、甲苯、二甲苯、冰醋酸、脂肪烃等大多有机物混溶。强烈毒性21 . 乙睛:与水、甲醇、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酮、醚、氯仿、四氯化 碳、氯乙烯及各种不饱和烃混溶,但是不与饱和烃混溶。中等毒性,大量吸入蒸气,引起急性中毒 22 . 异丙醇:与乙醇、乙醚、氯仿、水混溶。微毒,类似乙醇 23 . 甲苯:不溶于水,与甲醇、乙醇、氯仿、丙酮、乙醚、冰醋酸、苯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类,麻醉作用。 24 .乙二胺:溶于水、乙醇、苯和乙醚,微溶于庚烷。刺激皮肤、眼睛 25 . 丁醇:与醇、醚、苯混溶。低毒,大于乙醇3倍。 26 . 乙酸:与水、乙醇、乙醚、四氯化碳混溶,不溶于二硫化碳及C12以上高级脂肪烃。低毒,浓溶液毒性强 27 .吡啶:与水、醇、醚、石油醚、苯、油类混溶。能溶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低毒,皮肤黏膜刺激性 28 . 乙酸丁酯:优良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医药行业,还可以用做萃取剂。一般条件毒性不大 29 . N,N-二甲基甲酰胺:与水、醇、醚、酮、不饱和烃、芳香烃烃等混溶,溶解能力强。低毒。 30 . N,N-二甲基乙酰胺:溶解不饱和脂肪烃,与水、醚、酯、酮、芳香族化合物混溶。微毒类

三氯化铁MSDS

氯化铁 百科名片 氯化铁溶液 氯化铁化学式:FeCl3。又名三氯化铁,是黑棕色结晶,也有薄片状,熔点282℃、沸点315℃,易溶于水并且有强烈的吸水性,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潮解。FeCl3从水溶液析出时带六个结晶水为FeCl3·6H2O,六水合三氯化铁是橘黄色的晶体。三氯化铁是一种很重要的铁盐。 目录 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81513 CAS号 7705-08-0 中文名称三氯化铁 英文名称 Ferric trichloride;Ferric chloride 别名氯化铁 化学式 FeCl3 外观与性状黑棕色结晶,也有薄片状 分子量 162.21 水溶液呈棕黄色不溶于革油,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乙醚密度相对密度(水=1)2.90;相对密度(空气=1)5.61 稳定性稳定 危险标记 20(酸性腐蚀品) 主要用途用作饮水和废水的处理剂,染料工业的氧化剂和媒染剂,有机合成的催化剂和氧化剂 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本品粉尘对整个呼吸道有强烈刺激腐蚀作用,损害粘膜组织,引起化学性肺炎等。对眼有强烈腐蚀性,重者可导致失明。皮肤接触可致化学性灼伤。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出现剧烈腹痛、呕吐和虚脱。

慢性影响:长期摄入有可能引起肝肾损害。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 1872mg/kg(大鼠经口) 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 燃烧(分解)产物:氯化物。 与其他物质的反应 三氯化铁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2FeCl3+Fe=3FeCl2 三氯化铁作腐蚀液 Cu+2FeCl3=CuCl2+2FeCl2 三氯化铁与苯酚发生显色反应:具有羟基与sp2杂化碳原子相连的结构( —C=C—OH )结构的化合物能与FeCl3的水溶液显示特殊的颜色:苯酚、均苯三酚显紫色;邻苯二酚、对苯二酚显绿色;甲苯酚显蓝色。也有些酚不显色。 三价铁离子的检验 FeCl3+3KSCN=Fe(SCN)3+3KCl 溶液由黄色(Fe3+)变为血红色(Fe(SCN)3) 三氯化铁溶液制Fe(OH)3胶体 1.实验室将饱和的三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来制备Fe(OH)3胶体 反应方程式 FeCl3+3H2O =(Δ)=Fe(OH)3(胶体)+3HCl 反应条件为加热。 2.可以用三氯化铁溶液与碱性溶液反应制备Fe(OH)3 反应离子方程式 Fe3+ +3OHˉ=Fe(OH)3↓ 制备Fe(OH)3实验室监测方法 原子吸收法《食品中添加剂的分析方法》,马家骧等译

实验室常用试剂物性及防护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常用试剂物性及防护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2104-86 实验室常用试剂物性及防护措施(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 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 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丙酮无色透明易流动液体,有刺激性芳香气味,极易挥发,易燃。能与水、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氯仿、乙醚及大多数油类混溶。相对密度 (d25)0.7845、熔点-94.7℃、沸点56.05℃。吸入少量刺激鼻、候、眼,大量致头晕、醉感、倦睡、恶心和呕吐,高浓度导致失去知觉、昏迷和死亡。液体丙酮对皮肤有刺激性作用,导致干燥、红肿和皲裂,高浓度蒸气会影响肾和肝的功能。应佩带合适的呼吸器,丁基橡胶手套及防护眼镜。 甲醇一种略有酒精气味的无色、透明、高度挥发、易燃液体。对分子量 32.04,相对密度 0.792(20/4℃),熔点 -97.8℃,沸点 64.5℃,蒸汽与空气混合物爆炸下限6%-36.5%。能与水、乙醇、乙醚、苯、酮、卤代

沉淀及显色反应

沉淀及显色反应 (一)、常用的生物碱沉淀试剂 (二)沉淀反应的田间及阳性结果的判定 1.反应条件 除苦味酸试剂外,其他生物碱沉淀反应一般都在酸性水溶液中进行。原因:生物碱在酸性条件下成盐,易溶于水与沉淀试剂反应,所生成沉淀易于观察。 2.阳性结果的判断利用沉淀反应鉴别生物碱时,应注意假阴性和假阳性反应。 判定注意事项: ①对生物碱定性鉴别时,应用三种以上试剂分别进行反应,均阳性或阴性方有可信性。 ②仲胺一般不易与生物碱沉淀试剂反应,如麻黄碱、吗啡、咖啡碱等。 ③水溶液中如有蛋白质、多肽、氨基酸、鞣质等亦可与此类试剂产生阳性反应,故应在被检液中除掉这些成分。(具体方法:利用酸提碱沉得方法使生物碱游离,萃取使其与杂质分离) 3.沉淀反应的应用 ①用于检查生物碱的有无 ②可用于试管定性反应和色谱的显色剂。 ③在生物碱的提取分离中可指示提取、分离终点。 ④个别沉淀试剂可用于分离纯化生物碱,如雷氏铵盐可用于沉淀分离季铵碱。 ⑤某些生物碱沉淀反应可用于生物碱的定量,如硅钨酸试剂反应。 生物碱显色反应 某些生物碱能与一些试剂反应生成不同颜色的产物,这些试剂成为生物碱显色剂。 一些显色剂,如溴麝香草酚蓝、溴麝香草酚绿等,在一定pH条件下能与一些生物碱生成有色复合物,这种复合物能被三氯甲烷定量提取出来,可用于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苷类的显色反应

醌类的显色反应 碱性溶液 黄酮的显色反应 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反应主要是利用分子中的基本母核及其所含的酚羟基的性质。 (一)还原反应 1. 盐酸-镁粉反应(最常用的反应) 方法:将样品溶于1.0ml甲醇或乙醇中,加入少许镁粉(或锌粉)振摇,滴加几滴浓盐酸,1~2分钟内(必要时微热)即可显色。 (+)黄酮(醇)、二氢黄酮(醇)红~紫色 (助色团—OH,—OCH3可使颜色加深) (-)查耳酮、橙酮、儿茶素、多数异黄酮 注意:排除假阳性,应先加盐酸不显色,再加镁粉。 2.四氢硼钠(钾)反应(二氢黄酮类专属显色反应) 方法:是在试管中加入0.1 ml含有样品的乙醇液,再加等量2%NaBH4的甲醇液,1分钟后,加浓盐酸或浓硫酸数滴,生成紫至紫红色。 (+)二氢黄酮类紫~紫红色 (-)其他黄酮类 另外,近来报道二氢黄酮可与磷钼酸试剂反应而呈棕褐色,也可作为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的特征

氯化铁制备工艺

三氯化铁制备工艺 1、三氯化铁性质及用途 三氯化铁晶体常以六水三氯化铁形式存在,棕色。不同条件下,可形成带不同结晶水的结晶体。空气中易潮解,吸水性强,极易溶于水,还能溶解于醇、醚及甘油中,熔点为30℃。其水溶液由于水解而显黄褐色。三氯化铁的用途非常广泛,如用于有机合成的催化剂和氧化剂;用于在医学上的止血剂、诱导建立动脉血栓模型、药物分析显色剂等;用于在环境工程上自来水、工业清水净化、多种工业污水、污泥处理;用于印刷线路板、标牌刻蚀及不合格塑料镀件退镀、染料工业的氧化剂和媒染剂等。 2、三氯化铁水解性质 [Fe(H2O)5(OH)]2+ + H3O+ [Fe(H2O)6]3+ + H2O 淡紫色黄棕色 [Fe(H2O)5(OH)]2+ + H2O[Fe(H2O)4(OH)2]+ + H3O+ 黄棕色红棕色 2[Fe(H2O)6]3+[Fe(H2O)4(OH)2Fe(H2O)4]4+ + 2H3O+淡紫色红棕色 通过三氯化铁水解平衡式可以看出,当向溶液中加酸时,平衡向左移动,水解度减小。pH<0,铁离子主要以[Fe(H2O)6]3+离子存在;pH在2~3时,水解趋势很明显,聚合倾向增大,溶液为黄棕色液体。当pH值进一步提高时,溶液由黄棕色逐渐变为红棕色,最终析出红棕色的胶体Fe2O3·nH2O沉淀。 2、其制备方法 1)配好40%的三氯化铁溶液注入氯化亚铁反应槽作为母液,并从氯化亚铁反应槽人口盖投入适量的清洁铁粉,反应一段时间后生成氯化亚铁加水稀释,循环鼓入氯气反应,浓度合格后泵出部分三氯化铁溶液 2)铁屑(铁粉或铁粒重金属含量不能高),用水冲洗除去缩粘附的杂质,加入浓度15-20%的盐酸

常用溶剂极性表

常用溶剂极性表

二:常用溶剂的沸点、溶解性和毒性 溶剂名称沸点℃(101.3kPa) 溶解性毒性 液氨-33.35 特殊溶解性:能溶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剧毒性、腐蚀性 液态二氧化硫-10.08 溶解胺、醚、醇苯酚、有机酸、芳香烃、溴、二硫化碳,多数饱和烃不溶剧毒 甲胺-6.3 是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液态甲胺与水、醚、苯、丙酮、低级醇混溶,其盐酸盐易溶于水,不溶于醇、醚、酮、氯仿、乙酸乙酯中等毒性,易燃 二甲胺7.4 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溶于水、低级醇、醚、低极性溶剂强烈刺激性 石油醚不溶于水,与丙酮、乙醚、乙酸乙酯、苯、氯仿及甲醇以上高级醇混溶与低级烷相似 乙醚34.6 微溶于水,易溶与盐酸.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 戊烷36.1 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性 二氯甲烷39.75 与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

麻醉性强 二硫化碳46.23 微溶与水,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麻醉,强刺激性 丙酮56.12 与水、醇、醚、烃混溶低毒,类乙醇,但较大 1,1-二氯乙烷57.28 与醇、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局部刺激性氯仿61.15 与乙醇、乙醚、石油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混溶中等毒性,强麻醉性 甲醇64.5 与水、乙醚、醇、酯、卤代烃、苯、酮混溶中等毒性,麻醉性四氢呋喃66 优良溶剂,与水混溶,很好的溶解乙醇、乙醚、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吸入微毒,经口低毒 己烷68.7 甲醇部分溶解,比乙醇高的醇、醚丙酮、氯仿混溶低毒,麻醉性,刺激性 三氟代乙酸71.78 与水,乙醇,乙醚,丙酮,苯,四氯化碳,己烷混溶,溶解多种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 1,1,1-三氯乙烷74.0 与丙酮、甲醇、乙醚、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 四氯化碳76.75 与醇、醚、石油醚、石油脑、冰醋酸、二硫化碳、氯代烃混溶氯代甲烷中,毒性最强 乙酸乙酯77.112 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溶解,能溶解某些金属盐低毒,麻醉性 乙醇78.3 与水、乙醚、氯仿、酯、烃类衍生物等有机溶剂混溶微毒类,麻醉性 丁酮79.64 与丙酮相似,与醇、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毒性强于丙酮 苯80.10 难溶于水,与甘油、乙二醇、乙醇、氯仿、乙醚、、四氯化碳、二硫化碳、丙酮、甲苯、二甲苯、冰醋酸、脂肪烃等大多有机物混溶强烈毒性 环己烷80.72 与乙醇、高级醇、醚、丙酮、烃、氯代烃、高级脂肪酸、胺类混溶低毒,中枢抑制作用 乙睛81.60 与水、甲醇、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酮、醚、氯仿、四氯化碳、氯乙烯及各种不饱和烃混溶,但是不与饱和烃混溶中等毒性,大量吸入蒸气,引起急性中毒 异丙醇82.40 与乙醇、乙醚、氯仿、水混溶微毒,类似乙醇 1,2-二氯乙烷83.48 与乙醇、乙醚、氯仿、四氯化碳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高毒性、致癌 乙二醇二甲醚85.2 溶于水,与醇、醚、酮、酯、烃、氯代烃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能溶解各种树脂,还是二氧化硫、氯代甲烷、乙烯等气体的优良溶剂吸入和经口低毒 三氯乙烯87.19 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丙酮、苯、乙酸乙酯、脂肪族氯代烃、汽油混溶有机有毒品 三乙胺89.6 水:18.7以下混溶,以上微溶, 易溶于氯仿、丙酮,溶于乙醇、乙醚易爆,皮肤黏膜刺激性强 丙睛97.35 溶解醇、醚、DMF、乙二胺等有机物,与多种金属盐形成加成有机物高毒性,与氢氰酸相似 庚烷98.4 与己烷类似低毒,刺激性、麻醉性 水100 略略

2.2.2酚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属于酚类的是( ) A、CH3CH2OH B、HOC6H4CH3 C、C6H5CH2OH D、C6H5OCH3 2.丁香油酚是一种液体,它的结构简式是,丁香油酚不具有的性质是( ) A、与金属钠反应 B、与NaOH溶液反应 C、与Na2CO3反应放出CO2 D、能发生加聚反应 3.苯酚有毒且有腐蚀性,使用时若不慎溅到皮肤上,可用来洗涤的试剂是( ) A、酒精 B、NaHCO3溶液 C、65℃以上的水 D、冷水 4.M的名称是乙烯雌酚,它是一种激素类药物,结构简式如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M的分子式为C18H20O2 B.M与NaOH溶液或NaHCO3溶液均能反应 C.1 mol M最多能与7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D.1 mol M与饱和溴水混合,最多消耗5 mol Br2 5.双酚A作为食品、饮料包装和奶瓶等塑料制品的添加剂,能导致人体内分泌失调,对儿童的健康危害更大。下列有关双酚A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双酚A的分子式是C15H16O2 B.双酚A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氢原子数之比是1∶2∶2∶3 C.反应①中,1 mol双酚A最多消耗2 mol Br2 D.反应②的产物中只有一种官能团 6.下列物质哪些与互为同系物( ) 7.能证明苯酚具有弱酸性的方法是()。 ①苯酚溶液加热变澄清;②苯酚浊液中加NaOH后,溶液变澄清,生成苯酚钠和水;③苯酚可与FeCl3反应;④在苯酚溶液中加入浓溴水产生白色沉淀;⑤苯酚能与Na2CO3溶液反应。

A.⑤ B.①②⑤ C.③④ D.③④⑤ 8.为除去括号内杂质,下列有关试剂和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A.苯(苯酚):稀NaOH溶液,分液 B.乙醇(乙酸):KOH溶液,分液 C.乙烷(乙烯):溴水,洗气 D.苯(溴):稀NaOH溶液,分液 9.可用来鉴别己烯、甲苯、苯酚、乙酸乙酯四种物质的一组试剂是()。 A.溴水、氯化铁溶液 B.溴水、碳酸钠溶液 C.溴水、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D.氯化铁溶液、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10.膳食纤维具有突出的保健功能,人体的“第七营养素”木质素是一种非糖类膳食纤维,其单体之一是芥子醇,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芥子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芥子醇的分子式是C11H14O4,属于芳香烃 B.芥子醇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 C.芥子醇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D.芥子醇能发生的反应类型有氧化、取代、加成 11.从中草药菌陈蒿中提取出的乙羟基苯乙酮是一种利胆的有效成分,其结构简式为:,推测该物质不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A.能与碳酸氢钠反应 B.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C.能与浓溴水反应 D.能与H2反应,还原为醇类物质 二、填空题 1 .填表: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 选用试剂分离操作名称苯(苯酚) 溴苯(溴) 甲烷(乙烯) 2.A和B两种物质的分子式都是C7H8O,它们都能跟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A不溶于NaOH溶液而B能溶于NaOH 溶液;B能使适量的浓溴水褪色,并产生白色沉淀,而A不能;B的一溴代物有两种结构,则A和B的结构简式分别为:A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确定CH3COOH、及H2CO3的酸性强弱,有人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若锥形瓶中装有一易溶于水的正盐固体,则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2)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 (3)实验中观察到C中出现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 4.(1)化合物A(C4H10O)是一种有机溶剂。A可以发生以下变化: ①A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 ②A只有一种一氯取代物B。写出由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③A的同分异构体F也可以有框图内A的各种变化,且F的一氯取代物有三种。F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OH

天然药物化学显色反应总结

醌类化 同颜色 反应鉴 别特点 及意义 香豆素 显色反 应的鉴 别特点 和意义 判断香豆素的C-6位是否有取代基的存在,可先水解,使其内酯环打开生成一个新的酚羟基,然后再用Gibbs或Emerson反应加以鉴别,如为阳性反应表示C-6位无取代。 木脂素没有特征性的理化检识方法,常用的检识方法主要是针对木脂素结构中的功能基如酚羟基、亚甲二氧基及内酯结构等而进行的检识。

1.三氯化铁反应——检查酚羟基 2.Labat反应(没食子酸、浓硫酸)——检查亚甲二氧基(阳性呈蓝绿色)3.Ecgrine反应(变色酸、浓硫酸)——检查亚甲二氧基(阳性呈蓝紫色)表6-3 黄酮类化合物的还原显色反应

3-OH、5-OH 的 存在。若有3-OH和(或)5-OH,加二氯氧锆显黄色。若只有5-OH,加枸橼酸后黄色减褪,若有3-OH,则加枸橼酸后黄色不变,因此可用于区分黄酮和黄酮醇。用于鉴别3-OH的存在。 二酚羟基或兼有3-羟基、4-酮基或5- 羟基、4-酮基结构的化合物 反应生成沉淀。而碱式醋酸铅的沉淀能力要大得多,一般酚类化合物均可与其发生沉淀反应。 ①二氢黄酮易在碱液中开环,转变成相应的异构体查耳酮,显橙色至黄色。 ②黄酮醇类在碱液中先呈黄色,通入空气后变为棕色。 ③分子结构中有邻二酚羟基或3,4’-二羟基取代时,在碱液中不稳定,易被氧化,产生 沉淀。 1)、甾体母核的显色反应

图9-3 强心苷的显色反应 2)、C-17位不饱和内酯环的颜色反应 甲型 强心苷的特征 反应,因为五元不饱和内酯环上的双键位移产生C-22活性亚甲基乙型强心苷为六元不饱和内酯环,故不能反应。 3)、α-去氧糖反应 作用于五元不饱和内酯环

常用显色试剂大全

常用显色试剂大全 显色试剂 显色剂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检查一般有机化合物的通用显色剂;另一类是根据化合物分类或特殊官能团设计的专属性显色剂。显色剂种类繁多,本章只能列举一些常用的显色剂。 l.通用显色剂 ①硫酸常用的有四种溶液:硫酸-水(1:1)溶液;硫酸-甲醇或乙醇(1:1)溶液;1.5mol /L硫酸溶液与0.5-1.5mol/L硫酸铵溶液,喷后110oC烤15min,不同有机化合物显不同颜色。 ②0.5%碘的氯仿溶液对很多化合物显黄棕色。 ③中性0.05%高锰酸钾溶液易还原性化合物在淡红背景上显黄色。 ④碱性高锰酸钾试剂还原性化合物在淡红色背景上显黄色。 溶液I:1%高锰酸钾溶液;溶液Ⅱ:5%碳酸钠溶液;溶液I和溶液Ⅱ等量混合应用。 ⑤酸性高锰酸钾试剂喷1.6%高锰酸钾浓硫酸溶液(溶解时注意防止爆炸),喷后薄层于180oC加热15~20min。 ⑥酸性重铬酸钾试剂喷5%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必要时150oC烤薄层。 ⑦5%磷钼酸乙醇溶液喷后120oC烘烤,还原性化合物显蓝色,再用氨气薰,则背景变为无色。 ⑧铁氰化钾-三氯化铁试剂还原性物质显蓝色,再喷2mol/L盐酸溶液,则蓝色加深。溶液I:1%铁氰化钾溶液;溶液Ⅱ:2%三氯化铁溶液;临用前将溶液I和溶液Ⅱ等量混合。 2.专属性显色剂 由于化合物种类繁多,因此专属性显色剂也是很多的,现将在各类化合物中最常用的显色剂列举如下: (1)烃类 ①硝酸银/过氧化氢 检出物:卤代烃类。 溶液:硝酸银O.1g溶于水lml,加2-苯氧基乙醇lOOml,用丙酮稀释至200ml,再加30%过氧化氢1滴。 方法:喷后置未过滤的紫外光下照射; 结果:斑点呈暗黑色。 ②荧光素/溴 检出物:不饱和烃。 溶液:I.荧光素0.1g溶于乙醇lOOml;Ⅱ.5%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方法:先喷(I),然后置含溴蒸气容器内,荧光素转变为四溴荧光素(曙红),荧光消失,不饱和烃斑点由于溴的加成,阻止生成曙红而保留荧光,多数不饱和烃在粉红色背景上呈黄色。

苯酚理化性质与质量指标

苯酚理化性质与质量指标 1.1 苯酚的基本概况 苯酚:又名石炭酸;酚;羟基苯; 英文名:Phenol;Hydroxybenzene; 分子式:C6H6O; C A S:108-95-2; 结构式: 图1.1苯酚分子结构式 苯酚(俗称石炭酸)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是丙烯的重要衍生物之一,是生产某些树脂、杀菌剂、防腐剂以及药物(如阿司匹林)的重要原料。也是一种电解质。 苯酚用途广泛,产量大,工业上主要由异丙苯制得。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苯酚的唯一来源是从煤焦油中提取。目前绝大部分是通过合成方法得到。有磺化法、氯苯法、异丙苯法等方法。 1.2 苯酚的物化性质 苯酚又名石炭酸、羟基苯,是最简单的酚类有机物,一种弱酸。 物理性质: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或白色的晶体,有特殊气味(有令人作呕的甜和辣的气味)。苯酚密度比水大,常温下微溶于水,可在水中形成白色混浊。当温度高于65℃时,能跟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其溶液沾到皮肤上用酒精洗涤。暴露在空气中呈粉红色。易溶于醇、醚等有机溶剂;在乙醇、氯仿、乙醚、醋酸酯、甲苯、甘油中可溶解50%以上,在矿物油中的溶解度小。

苯酚为无色针状结晶或白色结晶,有特殊气味,遇空气和光变红,遇碱变色更快。分子式C6H6O。分子量94.11。相对密度1.071。熔点40.85℃(超纯,含杂质熔点提高)。沸点181.9℃。闪点79.44℃(闭杯),85℃(开杯)。自燃点715℃。蒸气密度3.24。蒸气压0.13kPa(40.1℃)。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燃烧限1.7~8.6% 。1克溶于约15ml水(0.67%,25℃加热后可以任何比例溶解),12ml苯。易溶于醇、氯仿、乙醚、丙三醇、二硫化碳、凡士林、碱金属氢氧化物水溶液,几乎不溶于石油醚。水溶液pH值约为6.0。 表1.1 苯酚基本物理性质表 苯酚石炭酸外观与性状白色结晶,有特殊气味。 分子式C6H6O 分子量94.11 pH值 6.0 熔点(℃) 40.6(超纯,含杂质熔点提高) 沸点(℃) 181.9 闪点(℃) 79.44℃(闭杯) 85℃(开杯) 相对密度(水=1) 1.07 引燃温度71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3.24 饱和蒸气压0.13(40.1℃) (kPa)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1.46 临界压力 6.13(MPa) 燃烧热(kJ/mol) 3050.6 临界温度(℃) 419.2 爆炸上限%(V/V) 1.7 爆炸下限%(V/V) 8.6 溶解性:可混溶于乙醇、醚、氯仿、甘油。 主要用途:用作生产酚醛树脂、卡普隆和己二酸的原料,也用于塑料和医药工业。 苯酚为易燃易爆物,空气中混有3~10%的苯酚可引起爆炸,有毒。有腐蚀性。 苯酚能腐蚀橡胶和合金。与碱作用生成盐。遇热、明火、氧化剂、静电可燃。与三氯化铝+硝基苯、丁二烯、过二硫酸、过一硫酸发生剧烈反应,引起燃烧爆炸。能与氧化剂发生反应。 化学性质: 1、酸碱反应:苯酚是一种弱酸,能与碱反应: 2、显色反应:苯酚遇三氯化铁溶液显紫色,原因是苯酚根离子与Fe3+形成了有颜色的络合物。 (紫色)

实验室常用溶液及溶剂的配制

实验室常用溶液及试剂配制表一普通酸碱溶液的配制 表二常用酸碱指示剂

表三混合酸碱指示剂 表四容量分析基准物质的干燥

表五缓冲溶液的配制

实验室常用试验方法2 九、柠檬酸(C6H8O7·H2O) 称取试样1.5g(精确到0.0002g)于三角瓶内,加入水50ml溶解,加酚酞指示剂3滴,用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粉红色为终点,同时做空白试验。 计算:X%(一水)= (V1-V0)×C×0.06404x m×(1-0.08566)×100 X%(无水)= (V1-V0)×C×0.06404x m×100 V1-----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0-----空白所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C------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浓度,mol/L; m---样品质量。 十、钙含量测定(磷酸氢钙CaHPO4、磷酸二氢钙Ca(H2PO4)2·H2O、钙粉等) 称取2g(精确到0.0002g)样品,用10ml盐酸(1+1)溶解,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定溶,用移液管吸取10ml于250ml锥形瓶中,加50ml水,5ml蔗糖溶液(25g/L),2ml三乙酸胺(1+1),1ml乙二胺(1+1),1滴孔雀绿指示液(1g/L),滴加氢氧化钾溶液(200g/L)至无色,再过量10ml,加0.1g盐酸羟胺(每加一种试剂都要摇匀),加钙黄绿素少许,在黑色背景下用0.05mol/L的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绿色荧光消失呈现紫红色为滴定终点。 Ca%= C×V×0.4008x m ×100 C------EDTA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消耗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ml; m----样品质量。 (二)氟(Fˉ)含量的测定: 1、标准曲线的绘制; 2、试样含量的测定: 称取0.5g(精确到0.0002g)置于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1mol/L盐酸10ml,密闭提取1h (不时摇动),避免粘于管壁,提取后加总离子强度缓冲液25ml,加水至刻度,以滤纸过滤。以氟电极测平衡电位值。 结果计算:X= C×50×1000 x m×1000 = 50C x m X-----试样中氟含量, m---试样质量,g; C-----据电位值查得的浓度, 总离子强度缓冲液:现配现用,3mol/L乙酸钠;0.75mol/L柠檬酸钠,配成(1+1)。 测定时,用蒸馏水洗电极装置至值为-370以后。 (三)磷(P)的测定 磷标准曲线的绘制:准确移取磷标准溶液(分析纯的磷酸二氢钾,在105℃干燥1h,冷却后称取0.2195g,溶于1L的容量瓶中,加硝酸3ml,用水稀释至刻度,得到50ug/ml溶液),分别吸取0.0、1.0、2.0、4.0、6.0、8.0、10.0、12.0、15.0ml于50ml容量瓶中,各加入磷显色液(钒-钼酸铵显色液:偏钒酸铵1.25g,加250ml硝酸于1000ml容量瓶中;钼酸铵25g 于烧杯中,加400ml水溶解,冷却下,将此液倒入容量瓶中,定容)10ml,用蒸馏水定容,

高二化学显色反应的条件-显色反应与颜色反应-显色反应原理

显色反应的条件 颜色反应指浓硝酸可使含有苯环的蛋白质白质分子显黄色。 焰色反应指一些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灼烧时呈现特殊颜色的性质.如K的焰色反应为紫色(隔着蓝色钴玻璃观察),钠为黄色,铜为绿色,钡为黄绿色,钙为砖红色等,这是由于该元素的原子中的电子在受热得到能量后由基态变为激发态,再回到基态时放出能量,这些能量以光能的形式放出。而不同的原子放出的量不同,因此它们的焰色反应现象不同. 显色反应指一些物质在反应时呈现特殊的颜色,属于化学变化,如碘遇淀粉显蓝色;三价铁离子与硫氰根离子反应,使溶液显红色,三价铁离子遇苯酚显紫色等. 显色反应: 苯酚遇到三氯化铁显紫色;淀粉遇碘变蓝色;蛋白质(分子中含苯环)与浓硝酸反应显黄色。 醌类的颜色反应主要取决于其氧化还原性质以及分子中的酚羟基性质。 Feigl反应:醌类衍生物在碱性条件下经加热能迅速与醛类及邻二硝基苯反应,生成紫色化合物。反应机制如下: 无色亚甲蓝显色实验:无色亚甲蓝溶液是检出苯醌类及萘醌类的专用显色剂。试样在白色背景上作为蓝色斑点出现,可借此与蒽醌类化合物相区别。 碱性条件下的呈色反应:羟基醌类在碱性溶液中发生颜色改变,会使颜色改变,会使颜色加深,多显橙、红、紫红色及蓝色。该

反应与形成共轭体系的酚羟基和羰基有关。因此羟基蒽醌以及具有游离酚羟基的蒽醌苷均可呈色,但蒽醌、蒽酮、二蒽酮类化合物则需氧化形成羟基蒽醌类化合物后才能显色。 与活性次甲基试剂的反应(Kesting-Craven法):苯醌及萘醌类化合物当其醌环上未被取代的位置时,可在氨碱性条件下与一些含有活性次甲基试剂(如乙酰乙酸酯、丙二酸酯、丙二腈等)的醇溶液反应,生成蓝绿色或蓝紫色。 与金属离子的反应:在蒽醌类化合物中,如果有α-酚羟基或邻位二酚羟基结构时,则可与Pb2+、Mg 2+等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与Pb2+形成的配合物在一定pH下还能沉淀析出,故借此精制该类化合物。当蒽醌化合物具有不同的结构,与乙酸镁形成的配合物也具有不同的颜色,可用于鉴别。如果母核上有一个α-OH或两个OH不同环时,显橙黄色至橙色;如已有一个α-OH,并另有一个-OH在邻位上时,显蓝色至蓝紫色,若在间位时显橙红色至红色,在对位时显紫红色至紫色。

苯酚 酚类

苯酚酚类专题练习 1.下列物质属于酚类的是() 2.下列关于苯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苯酚是一种弱酸,滴加指示剂变色 B.苯酚在水溶液中能按下式电离: C.苯酚钠在水溶液中几乎不能存在,会水解生成苯酚,所以苯酚钠显碱性 D.苯酚有腐蚀性,溅在皮肤上可用酒精冲洗 3.苯酚和苯甲醇共同的化学性质是() A.酸性B.与钠反应放出氢气C.遇FeCl3溶液显紫色D.与NaOH溶液反应4.分子式为C7H8O的芳香化合物中,与FeCl3溶液混合显紫色和不显紫色的物质分别有A.2种和1种B.2种和3种C.3种和2种D.3种和1种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苯中少量的苯酚可先加适量的浓溴水,使苯酚生成三溴苯酚,再过滤而除去 B.苯酚沾在皮肤上,可用NaOH溶液清洗 C.苯酚的酸性很弱,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但可以和碳酸氢钠反应放出CO2 D.苯酚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6.下列对有机物结构或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一定条件下,Cl2可在甲苯的苯环或侧链上发生取代反应 B.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生成苯酚,则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弱 C.乙烷和丙烯的物质的量共1 mol,完全燃烧生成3 mol H2O D.光照下2,2-二甲基丙烷与Br2反应其一溴取代物只有一种 7.漆酚是我国特产漆的主要成分,则漆酚不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A.可以跟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B.可以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C.可以跟Na2CO3溶液反应放出CO2 D.可以跟溴水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8.用一种试剂能鉴别苯酚、己烯、己烷、乙醇四种溶液,这种试剂是() A.FeCl3溶液B.饱和溴水C.石蕊试液D.KMnO4酸性溶液 9.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操作或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苯酚中滴加少量的稀溴水出现了三溴苯酚的白色沉淀 B.检验C2H5Cl中氯原子时,C2H5Cl和NaOH溶液混合加热后,加入稀硫酸进行酸化C.用无水乙醇和浓H2SO4共热至140 ℃可以制得乙烯气体 D.制取溴苯应用液溴、铁屑和苯混合,反应后并用稀碱液洗涤 10.塑料奶瓶和婴儿奶粉罐中普遍存在的化学物质双酚A(如下)并不会对婴儿或成人的健

常用有机溶剂分类

有机溶剂分类 一、烃类溶剂 1.烃 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叫烃。根据结构将烃类分为脂肪烃和芳香烃。脂肪烃包括脂肪链烃和脂环烃。开链结构的脂肪烃根据结构的饱和程度分为饱和链烃(烷烃)和不饱和链烃(烯烃和炔烃)。芳香烃是含有苯环特殊结构的烃类。根据具体结构分为单环芳烃、多环芳烃和稠环芳烃。 烃类溶剂根据来源分为两类:由石油分馏得到的烃类混合物溶剂叫石油溶剂油,简称溶剂油;由化工原料合成或精制得到的成分单一烃类溶剂是烃的纯溶剂。纯溶剂价格较高,通常只用于一些特殊用途中。 2.溶剂油 石油是由多种烃类组成的混合物,经过分馏处理得到不同沸点范围的产品。根据沸,抿范围通常把石油产品分为石油醚、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和沥青。其中沸点范围在30~90℃以戊烷和己烷为主要成分的石油醚和沸点范围在40~200℃烃分子含碳数在4~12的汽油,有很好的溶解性能。在工业生产中常做溶剂使用,称为溶剂油或溶剂汽油。近年来还开发出相当于煤油乃至轻柴油馏分做高沸点溶剂油,拓宽了溶剂油的概念。煤油是石油分馏时,沸点在175~325℃范围的馏分,由于馏程长所包含的烃类成分复杂。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做溶剂使用,如美国干洗业使用的干洗溶剂汽油(stoddard solvent)实际上是一种不易燃的煤油溶剂。因此广义上溶剂油包括多种沸程范围的烃类混合物以及己烷、苯、甲苯、二甲苯纯烃类溶剂。为了叙述上的方便,本书介绍的溶剂油是指由石油分馏得到的烃类混合物溶剂。 (1)溶剂油按沸程分类根据分馏过程的沸程,溶剂油大致分为三类:把沸程在100℃凋以下的称为低沸点溶剂油,如工业上的6号抽提溶剂油,沸程为60~90℃;把沸程在100~150℃的称为中沸点溶剂油,如橡胶溶剂油,沸程在80~120℃;把沸程高于150℃的称为高调沸点溶剂油,如油漆溶剂油,沸程为140—200℃,油墨溶剂油干点达360℃都属于高沸点溶剂油。从沸程范围看,溶剂油大多数属于汽油馏分。 (2)溶剂油的化学成分溶剂油是各种烃类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有开链烷烃、烯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由于烯烃化学性质活泼、安定性差,不适合作溶剂使用,所以一般溶剂油中含烯烃很少,成分以其他三类烃为主。 低沸程溶剂油,如6号抽提溶剂油,120号橡胶溶剂油,200号油漆溶剂油中主要成分是烷烃和环烷烃。有时称为脂肪烃类溶剂,脂肪烃溶剂油成分有直链烷烃、支链烷烃、环烷烃。由于不同结构烷烃的溶解性能不同,所以又可以根据其主要成分进一步分类,如以支链烷烃为主要成分的溶剂油,称为异构烷烃溶剂油,它的溶解性能优于一般脂肪烃溶剂油而高沸程溶剂油中甲苯、二甲苯等芳烃含量较大称为芳烃类溶剂油,如近年兴起的高沸点芳烃溶剂油主要成分就是分子中含9个碳原子的芳烃。 溶剂油的性能与其化学成分有密切关系,由于烃类的溶解能力顺序为:芳烃>环烷烃> 链烷烃。所以相同沸程的溶剂油中含链烷烃、环烷烃多的比含芳烃较多的溶剂油苯胺点高、贝壳松脂丁醇值低,溶解能力差。 纯芳香烃溶剂油虽然溶解能力强,但毒性也大,因此目前工业上出现用高芳香烃溶剂油和低芳香烃溶剂油来代替苯、甲苯、二甲苯等纯芳香烃溶剂使用的趋势。这样虽然溶解能力稍有降低,但降低了溶剂油的毒性,也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为降低溶剂油的毒性,各国对溶剂油中的芳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