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生活整合策略

作文教学生活整合策略
作文教学生活整合策略

作文教学与生活整合的策略探索【摘要】生活是作文的土壤,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整合小学生作文与生活的探索是顺应社会发展对教育挑战而提出的。本着用生活的理念指导作文教学,从生活和写作的结合上,探索有效的指导途径,构建一个贴近生活、张扬个性、充满活力的、开放的作文教学模式。以生活为切口,通过实验与行动研究,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形成生活化作文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作文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实践证明,建立生活化的师生关系,创建生活化的教学环境,建设生活化的作文学习内容,构建生活化的作文学习方式,是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作文;生活;整合;策略;探索

作文不单单是一种教学活动,更是一种生活。生活作文,是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从丰富写作内容着手,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习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进而发展学生智力,完善学生人格的一种作文教学策略。将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在一起,真实而富有个性地写出对生活的观察、体验与理解,使做人与作文一起进步,是整合小学生作文与生活探索的宗旨。

1. 分层设境,强化训练

小学生作文写不具体,写不通顺,如果是语言贫乏,不善于运用语法的话,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设境,开设“作文快餐”,以达到学生运用某些语句的能力。如学生不善于把几个连贯的动作写具体,我观察到课间学生都要喝豆奶,但每个人喝豆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修订版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选题的背景 (1)时代需求:写作无处不在,上起领导发言稿、作报告,下至朋友间的问候祝福,生活中的领款借物等,都需要写作,可以说生活离不开写作,而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属于启蒙,需抓好作文第一步。 (2)教师因素:习作教学中发现,部分教师的教学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习作课上教师给出一个命题,再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最后学生动手习作。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单调,而且不结合学生的实际,学生没有参与活动的真实体验,自然写不出真情实感来,只好应付式的完成。为此,作文教学要想取得成效,必须改变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实施习作生活化教学。即在习作中通过多种途径,充分调动学生作为习作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情景创设中表达生活,体验生活的乐趣,产生习作的欲望,从而在习作中写真话,表真情,提高习作效率。 (3)学生因素:一是学生惧怕习作。现在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宝贝,为了安全考虑,孩子生活圈子狭窄,除了学校就是家里,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少,视野不开阔,就连周末孩子也被禁锢在各种学习班中。学生缺乏对生活的真实体验,习作素材贫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自然惧怕习作,更不能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因此在小学语文第二学段开展习作生活化教学成为必然趋势。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0世纪美国着名教育学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的思想。我国着名乡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教育要“教学做合一”,指出教育要去“真做、真教,教人做真人”。现代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

走进“生活化”作文大舞台,让语文作文教学放射灵动的光芒

走进“生活化”作文大舞台,让语文作文教学放射灵动的光芒 发表时间:2019-01-09T11:23:39.873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2月03期作者:卢小坤 [导读]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处处皆生活。语文源自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纵观哪一篇名篇佳作,不是对生活的积淀和感悟,哪一首诗词元曲 卢小坤(湖北省巴东县水布垭镇水布垭中小学校湖北巴东 444329)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2-042-01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处处皆生活。语文源自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纵观哪一篇名篇佳作,不是对生活的积淀和感悟,哪一首诗词元曲,不是提炼于阅历的丰厚与沧桑;哪一部小说戏剧,不是对生活的再度艺术创作与还原。脱离了生活,语文将是一口干枯的古井。如何把把习作教学与生活结合以来,如何借助生活练就读写能力,就是我们值得反思与探究的问题。 一、倾诉成长的烦恼,感知真实生活 成长中的少年,都会有一些挥之不去的烦恼。这些烦恼,来自生活,来自家庭,来自与同学的交往……但是烦恼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正确对待他。《成长的烦恼》这一单元的写作训练,实际就是感受真实生活,把真实生活再现于课堂。我率先示范,豪不隐瞒地诉说自己,人到中年感受工作重负的烦恼,家庭琐事的烦恼,孩子教育的烦恼,身体不健康体力不支的烦恼,人际交往名利计较的烦恼等等。说一说自己的烦恼的闸门一经打开,学生也就会纷纷效仿,滔滔不绝。与父母不合的烦恼,同学相处的烦恼,学习生活的烦恼,青春期发育的烦恼,甚至还有长相身材不好的烦恼,心里自卑的烦恼等等。有些学生天性坦率直爽,可以做到无所不言,也有一些胆怯羞涩的学生,不能坦然面对自己剖析自己,还需要进一步鼓励。再进一步探讨解脱烦恼的良方妙药,也就水到渠成。得出的结论是不好说就写,写信沟通交流,解决误会;放下架子,真诚谈心,做到换位思考,化解矛盾;还可以借助小礼物的惊喜,缓解矛盾,增进友谊。学生在敞开心扉之后总结提炼,《妈妈的唠叨》,那是妈妈别样的爱,孩子要学会珍惜和理解。《老虎木雕》,只因为一个小物件而结成的误会,生活中时有发生,却不能因小失大,毕竟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心胸,比金钱更重要的还有友情。 二、走进戏曲大舞台,体验艺术生活 尽管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异彩纷呈。当代的中学生喜爱者甚少,了解者甚少。记得当我利用多媒体教学《戏曲大舞台》这一综合性实践活动课时,看到五彩斑斓的京剧脸谱,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啊,奥特曼来了。让我着实大吃一惊,心底掠过一丝悲凉。原来,学生对戏曲知识如此茫然无知,兴趣全无。我依然兴致勃勃地为学生示范演唱《玉堂春》选段《苏三起解》,引领学生一起男女声合唱《夫妻双双把家还》,推荐他们观看黄梅戏《女驸马》,还现场跟着老师学做一两个戏曲中的虚拟动作。又用知识比拼的方法激励他们识记戏曲知识。学生在比一比、听一听、唱一唱、做一做的基础上,终于激发了对中国戏曲的了解与喜爱,进而议一议,写一写,与中国戏曲结缘的点点滴滴,精彩呈现来自于生活真实体验的习作:《第一次听戏》《第一次侃戏》《第一次学戏》《第一次唱戏》《我最喜欢的一出戏》等等。正是因为有了艺术生活的粗浅体验,才有了这次习作的成功飞跃。才可以做到中国戏曲的引领由远到近,由陌生到熟悉,由冷淡到喜爱,也算是为传承民族文化迈出了不小的一步。 三、话说我也追星,走近名人生活 每个人都有自己崇敬的名人。这些名人,可能是伟人、专家、学者……也可能是影视明星、体育明星等等。你崇敬的人物是谁呢?他在你心中占有什么地位?你又是怎样评价他的?在《我也追星》的作文训练中,我发现,当代中学生更多地倾向于对影视歌三栖明星的崇拜,很有些盲目又盲从。看重的是明星的外表、服饰、地位、名气。而不能做到真正了解明星,不能体察他们的成就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能全面看待他们的优缺点。我让他们搜看电视节目《杨澜访谈录》,朱军主持的《艺术人生》,从电视中了解名人,从电视中学习语文,彷如与名人面对面,零距离接触,从而更为真切地感受名人。不只是影视歌三栖明星值得崇敬,更有文坛、政坛、科学等方面的名人值得崇敬,而且对于名人要有所取舍地崇敬,不可盲目迷信地崇拜。有一位同学《小议崇敬与崇拜》,正确地区分了两者的概念不同,“崇敬”指特别尊敬,比“崇拜”的程度轻,对象指人。“崇拜”着重指特别钦佩,程度比“崇敬”重,有时甚至达到过分迷信的程度,可以指人,也可以指事物。又分别举例崇敬名人带来的精神激励,过分崇拜明星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引导大家调整心态,摆正位置,不可盲从。 四、与马共舞,感佩动物生活 人类所曾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剽悍的动物——马。马和人类同生死,共荣辱,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成为我们忠实的朋友。在《走近马的世界》作文口语训练中,我布置学生提前预习,收集资料,利用报刊杂志、网络图书等查找关于马的成语、俗语,马的故事。课前收集工作也是一种生活化语文的体现。有了来自生活语文的体验,才有了课堂积极踊跃的精彩展现。学生津津乐道争相诉说马的历史人物和故事,比如伯乐相马、老马识途、按图索骥、秦琼卖马、千金买马骨等。我也利用网络让学生观看艺术作品中的马:唐代韩干的《照夜白图》,韦偃的《双骑图》,近代徐悲鸿的《八骏图》,还有雕刻作品《昭陵六骏》。又一起倾听音乐作品琵琶曲《十面埋伏》,《二胡曲赛马》等。浓郁的艺术氛围中,学生形象直观地感知了马的豪迈和剽悍,自然而然与马产生了一种密不可分的情感,于是乎,《马,人类无言的朋友》,《马,我为你哭泣》的作文自然天成。人与动物需要和平共处,珍爱动物,关爱生命的作文立意也就孕育其中。也有的在为马的悲惨命运哭泣的同时,也豪不留情地鞭挞了人类的残酷无情、狭隘自私。 在《漫话探险》这一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我多想,也能效仿长江第一漂的饶茂书,领着学生漂流一回,尝试探险生活,记录所见所感的江流特性;我多想,也能效仿徒步中国的壮士余纯顺,领着学生徒步千里,留心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记载一路的风光无限。只是这一切都难以在现实中实践。没有了生活的真实体验,到哪里去寻得世人惊叹的奇章妙句?没有了探险大自然的真实经历,又怎么能拥有炽热火烈的心胸情怀?脱离了生活的习作,大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牵强附会。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正是语文课堂、习作教学的源头活水。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正是返璞归真、以人为本的最好体现。

习作:_让生活更美好》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习作:______让生活更美好 教学目标: 1.能够认真审题,恰当选题,运用典型、新颖的材料把题目补充完整,进行习作。 2.能运用本单元学习的习作方法,将一件事情写具体、写生动,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能中心明确,行文流畅,巧用描写、巧用修辞、巧用标点符号,为文章增添色彩,吸引读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认真审题,恰当选题,运用典型、新颖的材料把题目补充完整,进行习作。 难点:能中心明确,行文流畅,巧用描写、巧用修辞、巧用标点符号,将一件事情写具体、写生动,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搜集哪些事情让生活更美好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明天会更好》音频、微课《美好生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明天会更好》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生活是美好的,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想过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学生自由回答)是啊,生活中,听听音乐会让心情放松,愉快;种种花,把种子种下去,等待发芽、长大,会有成就感;旅旅游看看美景,会增长见识。如何用笔镌刻它,化为笔下灵动的文字,记录这美好生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半命题作文: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 二、小组合作,审题指导。 1. 回忆你生活中的美好画面,想一想,是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 学生组内自由交流:(展示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美食、旅行、梦想、创意、集邮、阅读、种花、诚信…… 2.它是怎样影响你的生活的?可以通过写哪件事来体现这样的影响? 组内自由交流: 师引导点拨:本次习作,其实就是把我们生活中的经历、感悟,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新颖活泼的形式写下来,能表现生活的内涵,同时,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写法引领,明确思路。 师引导点拨: 1.立意选材,新颖、典型。 半命题作文立意选材范围广,要从自己熟悉的事物中选择新颖、典型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创造性,吸引读者。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和自身”这个思维体系去拓展思维,从而选择自己熟悉的素材。如:从家庭考虑,可选择美食、亲情、母爱等;从学校考虑,可选择友谊、师爱等;从社会考虑,可选择谦让、诚信、爱心、宽容等;从自身考虑,可选择阅读、集邮、梦想、创意等。 2.开篇点题,结尾扣题。 开篇点出文章主题,让读者一看就明白,你要写什么。结尾要扣到主题上,首尾呼应,使中心更明确。3.行文过程,切入点要小。 习作时切入点越小越好,这样能小中见大。最好从自我生活实际中选择拟题,采用多种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自己的体验与感悟。 4.描写事例,生动具体。 习作时围绕中心,巧用描写、巧用修辞、巧用标点符号,将一件事情写具体、写生动,为文章增添色彩,吸引读者。达到中心明确、行文流畅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回顾课文,学以致用。 1.回顾课文《竹节人》第一部分“有一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点出主题“斗竹节人”让生活更美好。接着写出“我们”制作竹节人的过程,“斗竹节人”的乐趣,表现了“我们”对“斗竹节人”游戏的入迷。 2.仿照《竹节人》的写法,小组合作交流你选择的事例。 五、明确要求,例文导航。 1.欣赏微课《美好生活》开阔学生的习作思路,拓宽学生的选材范围。 2习作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美食、旅行、梦想、创意、集邮、阅读、种花、诚信……写作视角要与众不同,突出一个“更”字。 (2)能结合具体事例,巧用描写、巧用修辞、巧用标点符号,将一件事情写具体、写生动,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

“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方案人类社会正进入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时代,人们越来越理解到掌握科学技术新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性;同时也越来越重视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介绍科技成果,传播科学知识,交流社会信息,储存精神财富。所以,作文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 2、基于对当今作文教学改革现状的思考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作文教学改革已初具成效,很多实验学校已取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学生习作已由以往的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转变为说“真话”“趣话”,“情话”,更多的是对生活的原汁原味的再品尝,教师也逐步树立了“为情趣而作文”,“为做人而作文”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作文教学追求做人的真谛。趁着这股改革的东风,我校提出“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的课题一定会让广大语文教师更多地吸取人家的经验,更好地多角度、多渠道地展开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以实现师生语文素养的共同提升。 二、课题的界定 生活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实行的各种活动。本课题中的生活主要指学生所有的日常生活积累,教师创设的各类活动或情景,和在教师指导下持续拓展的学生的生活时空。 作文是通过表情达意来培养和训练学生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并在期间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一种活动。 作文教学生活化,即在作文教学中,让作文教学的内容从学校、家庭向社会、自然延伸,要写生活内容,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让作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也就是说作文教学要面对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寻求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作文走近学生生活,为作文教学注入时代的“活水”。 作文本身就是一种生活。作文不单单是一种教学活动,更是学生全身心投入的生活。作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活生生的生命活动过程,作文是学生表达、

让作文走进生活

让作文走进生活 摘要:诗人何其芳曾经说过:“生活是多么的广阔,生活是海洋。”寻找生活化的写作内容,本应引起所有教师与学生的重视,但是观察当前高中生写作现状,效率低、内容干却是课堂常态。为转变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必须在作文课堂上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生活化、教学手段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 关键词:作文生活化;教学方法;多媒体;2016年高考作文;社会热点 曹雪芹先生曾经说过:“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正如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高中作文教学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习作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立足于学生生活,从生活中为学生供应作文内容的新鲜血液。 一、教学过程生活化 传统作文课堂,教师给出一个话题,立刻安排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习作。学生没有准备时间,对于所给话题没有独特的感悟,写出来的文章犹如空中楼阁,一点不接地气。让作文走进生活,就是转变教学过程,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教师要在课上给学生体验、酝酿的时间,让学生将目光集中在所要解决的话题上。

例如,在《奖惩之后》(2016年全国卷1作文题目)课堂写作过程中,按照以往的教学过程,教师可能给学生找几篇范文,分析模板,安排学生当堂写作。这种教学方法,没有关注学生的写作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与话题之间的互动,教师没有正确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事实上,《奖惩之后》是最适合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讨论的,考试成绩难道不是时时牵动着学生的神经?教师可在习作之前,组织班级学生对漫画内容进行一次讨论:你如何看待漫画中家长的做法?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你有没有经历过这种情况? 高中生写了这么多年作文,已习惯于正襟危坐、埋头苦写的课堂教学流程,却忘记了将笔尖点入生活,因此,习作时常常脱离实际,空泛无味。安排学生习作前进行简单讨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同时也能在“头脑风暴”中升华写作情感,加深对习作话题的理解。教师要有生活化教学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生活经验,并学会将这些真情实感体现在字里行间。 二、教学手段生活化 现在的高中生是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成 长起来的,传统“粉笔+黑板”式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起了逆反心理。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校园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再现生活情境,将作文教学延伸到现实

《自我介绍》习作指导课

自我介绍 ——习作指导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习作小享小学老师 【教学目标】 1.轻松作文,拓展思路,使每个学生有的写,乐于表达。 2.使学生初步知道抓住自己的特点介绍自己,用事例、不拘形式地介绍自己,要说真话,吐真情。 3. 引导学生学习修改习作,愿意将自己的作文读给别人听,自改互改,共同提高习作水平。 【教学重难点】说真话,抓住人物特点,叙事清楚。 【知识训练点】学会抓住自己的特点描写,用事例、不拘形式地介绍自己,要说真话,吐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引出课题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游戏,想玩吗?这个游戏是“猜猜我是 谁”,有信心吗?(课件一出示)注意看仔细哦! 2、猜到的同学请举手。指名说。你知道他是谁吗?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指名说:我是根据他描写的特点猜出来的。(你真棒,不仅看得仔细,还对同学很了解呢!)(同时,找那个同学出来亮相跟同学们看) 3、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在语文园地三的口语交际中,我们在说我自己时, 要抓住什么来说?(他的特点)。只有抓住自己的特点说,别人才会了解。4、今天,这节习作课,我们就作自我介绍(板书课题:自我介绍)。齐读课题: 自我介绍。 二、读题审题,明确要求 1、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47,看看这次习作的要求(课件二出示习作要求), 并让学生用“——”画出习作的要点。(生自由读,画要点) 2、指名说。生齐读读。(课件三出示要点) 三、仔细观察,说出不同 (一)了解自己的特点 1、想一想:要想向别人介绍自己,必须了解自己的特点,那么,一个人有哪些 地方和别人不一样呢?指名回答。 学生自由回答,然后上台板书:性格、爱好、个性、外貌、年龄、性别、声

小学作文“景物描写”写作指导

小学作文“景物描写”写作指导所谓景物描写,通常指自然景物描写,但也包括对社会景物即社会环境的描写。 景物描写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大地,风雷云电,春夏秋冬,清晨午夜……以及这些事物的交错组合都构成了景物描写的对象。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有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朱自清《春》) 不难发现,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写春花的: 1.从视觉、听觉、味觉三个角度描绘春花。 2.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述春花的性状。 3.用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手法进一步丰富春花图的内涵。 沿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作进一步分析: 一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直接观察,运用视觉、听觉、味觉等得到的体验和感悟; 二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辅之以厚实的语言积累,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恰当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产物; 三是从我们观察的角度和层次出发,在写作过程中,依照文理和章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有序结合,是艺术手法中的亮点。 所以,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要写好景物,必须指导学生掌握以下方法: 一、抓住景物特征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时间不同,景物的特征也不同。宋代诗人杨万里说得好:“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第三单元的课文,分别写到一年四季:春天,“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夏天,“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城”;秋天,“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廖阔了”;冬天,“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一道白,一道暗黄”。 同样的草木在不同季节展现出迥异的风姿。朱自清写《春》,先抓住春山、春水和春日的特点,简笔勾勒,传神地勾画出了春景的轮廓。接着浓抹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迎春图,而描绘这几幅图景时又分别抓住了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细致描绘出春天“新”、“美”、“力”的总体特征。 抓住景物的特点,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前提。

走进生活大课堂——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思路

走进生活大课堂——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思路 发表时间:2012-06-15T09:16:01.82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年第10期供稿作者:李霞 [导读]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同样,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因人而异。那么,在作文教学中。 摘要:构建生活作文教学的大课堂,让学生在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中学作文、用作文,就会让每个学生爱上作文,会写作文,写出贴近生活和充满真情的习作来。 关键词:生活;作文教学;生活写真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中提出“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也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之需要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可以细化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同样,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因人而异。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学生为什么就不能给我们不同的生活呢?原因是我们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让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硬的、呆板的、充满着空话、套话的“得意之作”。 怎样让每一个孩子喜欢作文、会写作文呢?笔者认为:应该渗透和树立“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外延相等”的观念,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习作,把日常生活和习作练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以创新为核心,贴近生活、凸现个性、充满生命活动的、开放的习作大课堂,使学生爱写、会写、善写,写出有时代气息、有灵性的习作来;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独特的感受,作文才有生命力。 一、让学生走进生活 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生习作也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这就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 树立大作文观,把作文视作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创设生活条件训练写作,学校、家庭,自然、社会,生活大世界,同学教师、操场教室,父母兄妹、住行衣食,媒体舆论、街巷田野……童心所及,处处皆文章;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天上地下、过去未来,想象所至,下笔可成文。童心、童言童趣,习作必定一片生机盎然。 本学期我们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一年一度的军训以及军事会操表演,学生从训练到表演,都抱着一种认真的态度去体验、感受其中的苦与乐;按照惯例组织四年级全体师生去“手拉手”学校体验生活,感受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迷人秋色。笔者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中,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如: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小河田野、蔬菜、瓜果……并尽可能让学生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住在城市里的孩子们看到春天一望无际的田野异常兴奋,欣赏到秋天硕果累累的美景不禁欢呼雀跃。活动中,农民伯伯讲了许多农作物的生产过程,同学们将所思、所想、所疑一一向农民伯伯请教,提出了许多问题,越问兴致越高。在“农村的变化”的调查、走访中,学生认真观察村容村貌,耐心走访农家,做了迅速、详实的记录,不仅锻炼了手、脑、口、耳并用能力,更磨练了学生的意志;笔者为学生创造了条件,他们尽情地展现创造的火花;而且他们跟着“农家娃”学会了不少的农家活,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技巧。这样,学生习作有了生活素材,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如笔者注重给学生一个人际交往、语言、思维的“操练场”,在接触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感受生活。在习作前,笔者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搜集所写人物的材料,了解人物的特点。如利用学校周边资源组织调查活动:采访、参观、访问,还利用每周一节的语文活动课举行“故事会”、“辩论会”、《瞧我的绝活儿》一类主题活动等等。面对生活,每一个学生有着独特认识和感受,有自己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受到挫折的懊丧,也有被责难、被误解的愤慨和惆怅。笔者鼓励学生大胆写这些生活,习作中自然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表达出孩子率真的灵气。 二、让生活走进作文 学生有了生活,并不等于他们在每次作文训练中都会获取和选择恰切、典型的材料。他们还会感到“没啥可写”。其中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认识生活和语文表达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写……”。因此,在生活作文教学中,笔者通过优化教学训练过程,引导学生对所经历的生活深化认识、强化感受。如在写春景的习作前,开展寻找春天的活动,让喜欢画画的学生去写生,喜欢古诗文的学生收集描写春的古诗、名篇,让他们去野外观赏一番明媚的春色,以增加直接感受。接着结合《我走进春天》的语文活动课,让孩子们诵春诗、话春景、品春趣,促进生活体验的内化,最后才进行写作,可谓“水到渠成”。学生的习作充满生活气息,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折射出时代的光辉,题材之广,构思之新,表达之巧,真让人有“小荷已露尖尖角”的欣喜。 三、提倡生活写真 生活是色彩斑斓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又是各不相同的。提倡生活写真,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注意生活积累,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学生想写啥就写啥,爱写啥就写啥,一方面培养学生养成勤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好习惯;另一方面,通过生活写真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释放自己真实的情感,培养学生“说真话,表真情”的习惯。如学生有这么一篇《争吵》中的片段:“近来,我天天没有好心情,上课无精打采,回家做作业精力总是集中不起来。我被父母吵架的事烦死了。爸爸搓麻将像着了魔似的,常常是晚饭也不回家吃,一向勤恳的妈妈也像发了疯似的沉溺于六合彩,几乎天天与爸爸争吵……”五十六位学生,生活经历不同,写出的作文也迥然有别。 四、让学生习作凸现个性风采 作文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将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新实践活动变成机械、枯燥、虚假的训练,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因此,针对传统作文中过分强调共性,压抑学生个性的倾向,在生活化作文实践中,笔者十分重视个性化作文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1.营造自由开放的生活环境 让作文教学向生活开放,笔者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鼓励学生参加兴趣活动,充实学生的个人生活。利用节日、队日组织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并经常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拥有自己的见闻、感受,为写出富有个性色彩的作文打好基础。 2.鼓励写个性化的生活经历 在传统的作文指导中,教师常常采用“求同思维”的模式,引导学生沿着一个固定的方向去思考。习作要体现个性化,首先要让学生写

介绍我自己作文教学设计

介绍我自己作文教学设计 介绍我自己作文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介绍我自己作文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介绍我自己作文教学设计篇1 教学内容: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介绍我自己》 教学目标: 1、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学会抓住自己的特点,把自己的特点描写清楚。 2、根据习作要求,调动学生生活积累、范文引路,拓宽思路,选取合适的角度来表现真实的自己,使每个学生都有的写,乐于表达。 3、在习作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介绍自己也是交朋友的一种方法。 教学重点: 在规定时间内,使大部分学生都乐于动笔,有的写;指导学生如何向别人来介绍自己。 教学难点: 学生能用用通顺的语言,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特点。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本课时目标: 完成外貌描写片段的训练。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初步接触习作,正处于由二年级段的训练向篇的训练过渡。对于初学者要掌握的写作技能便是言之有序,所以对三年级的大多数学生来说,拿到一个习作主题,最难的是不知如何下笔,该分几个自然段写,每个自然段写什么?针对这一特点和问题,我的课堂模式定位为“学一点、练一点”,以分段的教学为主,然后由段连成篇。不贪多得,只求一课一得。 设计理念: 新课标对第二学段提出的习作要求中这样写到: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所以整节课我以“与远方的朋友比一比、交朋友”为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消除写作恐惧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破重难点,适当运用“范文对比来修改”“词语超市来帮忙”“模式引路来写作”“同桌互评来完美”等方法,努力使每一个学生能写出自己的心里话。为了与口语交际课有明显的区别,课堂上的作文味道会比较浓厚。 课前反思: 我们都知道要想让学生的习作水平有所提高,功在平时。接触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时间不长,研究也不够深刻,尤其是作文教学是语文

立足生活经验 开展作文教学

立足生活经验开展作文教学 发表时间:2014-05-04T11:43:43.763Z 来源:《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4年第3期供稿作者:李正贵 [导读] 作文是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的需要而作,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 青海省民和县新民乡中心学校(810800)李正贵 作文是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的需要而作,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生活化作文的训练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探索。 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写作是作文当前教学的需要。 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很严重,仿写、甚至抄袭现象还较普遍,从文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 1 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作文训练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日月星空……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2 组织学生参与生活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 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组织学生开展“他真行”等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平时组织学生郊游、参观工厂、深入农村,定期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这样,可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 3 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实践出真知。我们从作文训练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4 指导学生描绘生活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要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我们多年的努力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部分学生作文省、县举行的作文大赛上频频获奖。我们的做法同时也得到上级教研部门肯定,受到家长的好评,更重要的是为我校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文教学要向生活回归

作文教学要向生活回归 小学生作文,首先要有话可说,要有具体内容,也就是说要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其次才是话怎样说,怎样把具体内容即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表达出来。小学生为写作文而苦恼,主要是没有内容可写,其次才是不知道怎么写。 传统的作文教学,错误地认为,作文无非是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一篇作文写得好不好,主要是看用词是否确切,句子是否通顺,段落是否清楚,前后是否连贯,通篇作文是否成为一个整体。这样错误的认识贯穿于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导致作文教学的三个弊端:一是使学生为写作文而写作文,为了达到老师提出的用词准确、句子通顺、段落清楚、前后连贯等要求,学生不得不咬破笔尖去生编硬造,不得不东抄西看去七拼八凑。久而久之,使学生从心理上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厌恶作文课,提起作文就头痛。二是使学生感到作文高不可攀,自己一辈子也学不会,也写不好,于是干脆不想学,不想写。三是学生过于讲究作文的形式,忽视了作文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使小学生的作文走向“形式第一”的极端。 怎样克服当前作文教学中的弊端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古代教育家朱熹的这句名言不仅道出了学习的方法,同时也说明了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获得真知,求得发展。对于作文来说,生活就是作文的源头活水。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说过:“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 从几年来的作文实践中,我认为:最有效的途径便是指导学生从

内容入手,指导学生写“生活作文”,也就是向“生活作文”回归。所谓“生活作文”,就是有意识地指导小学生观察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从中选择生动有趣的素材写成作文。下面结合我的作文教学实践,谈谈我是如何指导学生写“生活作文”的。 一、向“学校生活”回归 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是小学生感受最深的生活,因为小学生几乎每天都生活在学校生活之中。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完全是、也应该是小学生最丰富的写作源泉。为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如:自办手抄报,课文朗读比赛,成语接龙比赛,作文会诊等等。活动后又及时组织学生交流感受,使他们在亲身体验并交流自己感受的基础上写作文。这样,学生写起来就很容易做到“言之有物”了。 例如,我在指导学生自办手抄报以后,先让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口头介绍自己办的手抄报,然后以《看,这就是我(们)的手抄报》为题写作文。由于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了办手抄报、介绍手抄报的过程,因此,大部分都能顺利地作文,不少学生的作文写得生动具体,内容充实。有10多篇作文在我校红领巾广播站播出,有2篇作文在我校校刊《新芽月刊》上发表。其中,田园同学的《看,这就是我们的手抄报》后来还在《小学生作文辅导》上公开发表。 二、向“家庭生活”回归

介绍自己作文课教案[1]

介绍自己作文课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文指导教案 介绍自己 一、教学内容: 1.本次习作要求我们介绍自己,写一写自己,向别人展示一个真实的你。 2. 写完以后再加一个题目,如《我给自己画张像》《这就是我》《爱哭鼻子的女孩》。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有条理地做自我介绍。 2.认识“自我介绍”的训练跟我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能自觉地学习做自我介绍。 3.了解自己的特点是什么:如:外貌、穿着、性格、兴趣爱好、优缺点;了解做自我介绍的一些方式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特点的方法:先概括后具体。 4.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抓住外貌特征,通过神态的描写反映一个人的性格。 2.难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关于习作素材的搜集: 1、搜集自己的照片。 2、打开记忆的闸门。 3、搜集自我介绍的有关习作。 4、学习别人的习作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猜一猜1:有这样一个人,个子不高不矮,身体不胖不瘦,脸色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巴不宽不窄,耳朵不圆不长-------你猜他是谁?(同学们猜,猜不到。) 2、课件出示猜一猜2:有这样一个人,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领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提一柄九齿钉耙 ------你知道他又是谁(猪八戒)点拨:人物特点要选独特的来写。(板书:抓住特点) 二、指导写作 (一)指导习作开头 1、课件出示“我”外貌描写段落,让学生说说这段描写抓住了人物的哪些外貌特点? 2、课件出示外貌描写的例子。 3、学生选择一位同学抓住外貌特点进行描写,全班交流,同学猜,并评价。(板书:外貌描写) 4、教师总结开头的方法:可概括地介绍自己,如叫什么名字、几岁、在哪个学校上几年级等;也可以用幽默的语言讲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外貌特点;或直接介绍自己,如我是一个喜欢画画的人。

贴近生活实际 积累习作素材

贴近生活实际积累习作素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农村学生视野狭窄,语言表达能力差,大部分学生习作时无话可说。农村作文教学中,学生埋怨作文难写,为之头痛;教师感慨作文难教,为之困惑。究其原因,主要是作文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致使学生缺乏习作素材。那么,怎样贴近生活实际,积累习作素材呢? 一、走进自然积累素材 农村学生的生活范围狭窄,如果只是闷在教室里,坐井观天,冥思苦想,就很难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农村学生虽然生活范围狭窄,但农村连绵的群山,广阔的田野,弯弯的河流,清澈的小溪;蓝天中飞翔的小鸟,水中嬉戏的鱼虾,草地上肥壮的牛羊……这一切都为农村学生的习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美丽的大自然不但给学生带来了美的享受,陶冶了学生高尚的情操,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我在指导学生完成《春天来了》习作时,我先带领学生走进春天的原野里,让学生身临其境。然后把所见所闻和感想写下来。学生走出

了校园,感受到五彩缤纷的大自然,为学生的习作积累素材。有的学生写道:“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藏在花蕾里。”有的学生写道:“春暖花开,争奇斗艳,好像飞舞的彩蝶。”学生亲身感受到春暖花开、花红柳绿、草长莺飞、五彩缤纷的春天,把春天写得精彩纷呈。 二、参加活动积累素材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参加各种活动。教师可根据儿童节、新年等重大节日,开展文艺演出活动,为学生搭建施展才艺的舞台;利用国庆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利用教师节、中秋节等节日开展有意义的主题班队会;利用植树节、重阳节等节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样既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又为学生积累了习作素材。也可以组织各种文体活动和竞赛,如拔河、登山、书画、歌咏等竞赛活动。还可以组织一些简单有趣的游戏,如老“老鹰捉小鸡”、“盲人摸象”、捉迷藏等游戏,并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寓教于乐。我在指导学生完成《记一次有趣的活动》习作时,先带领学生做了一个有趣的活动——“贴鼻子”游戏。在“贴鼻子”游戏中,调皮的学生把鼻子贴到额头上,滑稽搞笑的样子,逗得全班同学笑得前仰后合。在这欢快的气氛中,我引导学生把这有趣的活动记录下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既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又为学生提供了习作素材。大部学生的习作写得都真实生动、富有情趣。

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内涵及策略

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内涵及策略 目前的应试作文教学,与真实生活隔绝、和现实应用割裂,成了在封闭真空中进行的应试技艺的训练,丧失了基本的教育伦理。写作脱离了生活的现实需要,作文屮“无我”、“假我”,却又过分追求“立意高、选材精、结构巧、语言美”,其结果只能是陷入了“虚假文本制作”的无意义写作的困境。 于是我们呼吁要“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可充实、真挚、个性必须植根于真实的生活需要之屮。只有具有生活体验、生命感悟的写作,才能让作文教学走出虚假、空洞的泥潭,也才能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生活化作文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一、“生活化作文教学”内涵及意义 生活化作文教学是以生活世界为对象,通过拓展活动形式,科学冇效 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体验,以激发学生写作主动性,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完善人格的教学策略。它强调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训练过程突出对现实世界的体验积累,表达方式贴近生活,写作目的服务于生活,服务于学生全妞发展。生活化作文对解决写作教学中存在着的动机缺失、内容空泛、表达困难等方面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它是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生活需要、心灵需要、成长需耍的写作,是最本质意义上的写作。

二、“生活化作文教学”策略 (一)创设具体的写作语境 木真的写作应是基于生活的,是在具体真实语境下的表达。同样是书面表达,多数人喜欢发短信、网络聊天,却讨厌作文。因为前者出于我们真实的情感交流的需要,具有真实的写作语境和交流目的。 生活化作文无论是对生活琐事的叙述、对生活场景的描绘,还是对社会时事的品评,都是在真实的语境中进行的。同样是写奇异果,给妈妈留的吃了家里的奇异果的便条,为家乡特产奇异果写的宣传简介,以及以奇异果为中心创作的小说、诗歌,就会因不同情境而不同。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下,有目的地写作,才会更主动、更积极,这才是写作的本真状态。 (二)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 “写作即交流”,写作时如果缺乏读者意识,就会束缚了表达的主动 性,写作就成了被动的苦差事。所以,生活化作文指导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读者意识”。如果是记叙,多想想:通过我的文字,读者能否再现与我所见的景象高度吻合的形象、场景?我的叙述节奏对于读者來说是不是快了?如果是发议论,就多想想:我的论述条理是否清楚?我的论述能否足以支撑我的观点?读者会对我哪方面的论述产生误解等等。有了读者意识,学生就更关注用读者视角去看问题,用心揣摩、选用相应的写作技巧,从而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持久的发展。 (三)强化活动体验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作文是对生活的现实世界的反映。叶老特别强调

初中语文作文教案《景物描写》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作文教案《景物描写》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景物描写中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三个要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自然美丽的风景时时刻刻吸引着我们的目光,也常常牵动着我们的情思,那么我们怎样用文字将生活之景很好地展现在文章中呢?今天 我们来学习一下景物描写的方法。 二、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 1.了解景物描写的含义及作用: 景物描写又称环境描写,一般分为两类,即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即对于同人物活动及活动场所有关的自然风光、自然事物、自然空间状况等的描写.包括天地日月,风雨霜雪,山水草木,天色物候,季节时辰,古迹园林等等的描写。一般文章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有多方面的作用。包括:①为人物的活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空间和时间背景,更真实地反映生活。②衬托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③谊染氛围,烘托情调,强化文章的抒情色彩和感情倾向,为作者提供抒情的途径。④为情节作铺垫,设伏笔,安排悬念,推动情节的发展。⑥以暗喻、象征的形式表现人物精神、作品主题。

2.景物描写要抓住景物的特征。 景物描写本身最主要的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事物的特征表现为该事物区别于其他同类事物的某种独有的征象或标志.景物的特征,就是这一景物不同于其他同类景物的地方.有些景物的特征受地域的影响很大,同样是山或水,我国北方和南方就不同,同样是居住环境,东方和西方有别.汉族和少数民族迥异。这是由地域包括国家、民族的地理环境,气候状况,生活习惯等等的不同决定的.有些景物的特征随时间、季节、气候的变化而变化,比如田野,草木,天空,大海,不同季节或不同时辰,景象不同。这就是所谓地域特征和季节特征。而各种景物还有其自身的特征,写作时要注意把握。把握事物特征的方法,第一,是对事物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第二,是利用同类其他景物进行比较。第三,参考和引用有关文献资料和文章、诗词作品。3.景物描写要注意写作顺序。 景物描写要注意条理性。即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进行。其中包括:①空间顺序.即按照景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或某一景物自身的空间结构来进行.②时间顺序.即按照时间的变化或先后来安排描写顺序.③观察顺序.即按照行踪和观览的顺序进行描写。④类别顺序。即把景物划分为若千不同类别加以描写。 4.景物描写要注意融情于景。 景物描写要融情于景,要用语言再现自然美和景物美,要充分调动联想、想象、情感体验。恰当使用比喻、拟人、攀声、绘形等修辞手法,把景物的美和给人的美感表现出来.以便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