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论文]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论文]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论文]

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那么,在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我觉得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良好的写字、识字习惯

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俗话说:字如其人。如今越来越多的部门在招聘人才时,特别强调应聘者的应聘书必须手写,就是要从应聘者亲手写的字,来审视一个人的一些内在品质。所以要从小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要教育学生从小就形成这样一种习惯:只要提起笔来,就要端端正正地一笔一画地写,力求做到姿势端正,笔画清晰,结构合理,行款整齐,美观大方。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识字规律以及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把点点滴滴的发现积累起来,逐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进而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二、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不认识或难以理解的

浅析小学生养成教育 (论文)

浅析小学生养成教育 摘要:小学生的养成教育直接影响着下一代做什么人、接什么班的问题,“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生时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积极影响。 俊俊是我班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从一年级我接手我发现他上课不够专心,学习习惯非常差,动作也很慢,整天把自己搞得脏兮兮的,对他实行批评也没什么大的作用。但是我觉得这个小男孩是很有灵气的,我决定帮帮他有一次,我发现他喜欢在桌子上乱涂乱画,我就很严厉地批评了他,不过过几天又发现他这样做了,我想我前几天刚刚批评他,怎么又这样了?我找来了他的家长,他的家长反映,在家里他也是这样的,写字桌上第一天刚擦干净,第二天又被他画满了,他家长一直提醒她,可他还是改不了。还有就是个人卫生很差。我想,这是她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不好,要慢慢协助他改掉。不要小看这仅仅行为习惯不好,这很大水准上会影响学习习惯。因为我发现过几次,上课的时候他有时候也会不知不觉地低下头去在桌上乱画。所以我就找一些习惯比较好的学生和他做同桌,以此来潜移默化他,我想通过学生影响和我的协助,一定要把他的习惯培养好。由此,我觉得一个学生的养成教育可比

他的书面成绩重要多了。 小学作为小学生第一个走进的集体,是第一个接受教育的地方,对小学生一生起着重要作用,小学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做好育人的工作。苏霍姆林斯基以前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勤引导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罗林塔尔效应”也曾启发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求教师要做到宽容,宽容在现实工作中做到也并不难,宽容就是去拥抱学生,让他觉得你是人而不是神;宽容就是去包容学生,让他觉得你看到了他的不是却没有揪住不放;宽容就是允许学生反对,让他觉得你不是学习的权威而是学习的伙伴……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和工作学习中所形成的一种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和社会风尚。一种好的行为习惯让人受益终生,但一种坏的行为习惯会让人终生烦恼。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合作、操作和实践水平。在培养各种水平的同时作为教师更应注意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只有增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培养学生具备良好道德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谈养成教育问题,以期寻求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 一、小学生教育要低起点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小,依赖性强,动手水平差,加上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长辈宠爱有加,大多习惯不好,有的甚至刁钻任性。

自学能力的培养论文:浅谈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自学能力的培养论文:浅谈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语文是工具,亲自使用工具,才能掌握好工具。所以,语文教学要提高效果,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俗话说的好:“师傅领进门,修闲在个人。”“教”是为了“不教”,如何让学生主动自学,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激发兴趣,是自学能力培养的关键 法国近代教育家卢梭曾指出:“要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学习兴趣很成熟时,再教给他学习的方法,这确乎是所有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以说,兴趣是推动学生自我学习的一种内在力量,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内在的驱动力,再加上正确的读书方法和主动质疑的探索精神,就能达到叶老所说的“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境界。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学生才会举一反三,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就会水到渠成。 二、抓好课前预习这一环节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课堂教学是预习的继续。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课前、课上紧密配合的教学活动逐步培养的。 在每开始讲一篇新课文,我都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对于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先是让学生互相帮助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我结合讲授新课来解决。并继续教学法提要求。例如,预习时学生不注意分析课题,我就在讲授新课时带领他们分析课题的作用,并要求再预习时注意思考课题与内容的关系。又如,预习时学生注意了每段内容的理解,而忽略了各段之间的关系,学习新课时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怎样找前后文的内在联系,并要求他们在下一次预习时也用这种方法。学生看到自己预习中的问题,随着课堂的学习逐步得到解决,对预习更感兴趣了,自学能力也从中得到了提高。 三、教给学生方法 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语文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地传授给他们一系列的学习方法。教给小学生自学方法,语文教师要用小学生能够理解的、浅显的语言,简明扼要地讲清要领,使小学生能够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另外,语文教师还应记住,教给小学生学习方法,不能笼统地空讲知识,一定要结合所学课文,特别是小学生学过的比较熟悉的课文来讲,这样学生才能充分理解、掌握要领。

小学生习惯养成论文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生习惯养成论文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小学生习惯养成论文: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每个教育者都有责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对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 审视当前的小学德育工作,情况不容乐观:德育主题不明确,学校经常以月为阶段频繁更换所谓“新的德育主题”;喜欢做德育“大”事,不愿顾及、重视那些对学生终生受益的“小”事;德育目的不甚纯正,学校开展的有些德育活动,或为了迎合领导的口味,或为了应付上级的考核检查……正是由于学校对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视不足,导致学生行为习惯不佳,直接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1.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成为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在德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没有这“实”的基础、“质”的保障,人就难以健康、持续地成长、发展,即便满腔热情也难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和贡献。研究表明,3—12岁是一个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因此,小

学阶段是个体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必须牢牢把握,切不可疏忽。如 果错过了这个重要时段,即使“亡羊补牢”也只能事倍功半。 2.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是小学德育工作的永恒主题。良好习惯 养成教育应是每一所小学长期的、重要的德育任务。对学校而言,不同年级有不同年级的养成教育任务,期望开展一两个活动、抓一两个月就使小学生在方方面面都养成良好习惯是不可能的。养成教育要天天抓、周周抓、月月抓、年年抓,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 3.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就良好习惯的 内容来讲,它主要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交往习惯、礼仪习惯等方面;就良好习惯的实施主体来讲,它主要包括学校、家庭、社会 及个体自身等方面;就良好习惯的养成时间来讲,从一个月到几个月甚至 一年,长短不一,且中间难免会有反复……因此,学校开展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时应该统筹考虑,系统安排,充分利用各种因素,采用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坚持杜绝任何简单化、随意化的行为和做法。 4.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依照科学规律实施。学校必须充分依照 心理学、教育学等有关原理,科学实施养成教育。如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一个行为,一个人重复21天以上会形成习惯,重复90天就会形成稳 定的习惯;习惯的形成大致经历“刻意,不自然”(1—7天左右)、“刻意,自然”(7—21天左右)和“不刻意,自然”(21天—90天左右)三个阶段。为此,学校在开展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时必须依照科学的规律进行,以达到 事半功倍的 教育效果。

怎样培养学生爱学习的好习惯

一. 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是孩子学习不好的主要原因。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动力源,尤其对小学生更为重要。他们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易受外界干扰。只有当孩子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后,才会主动地学习,持久地学习,学习成绩才会提高。调查显示,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自觉性强的学生,大都能钻心听讲,注意力集中,肯动脑筋,爱提问题,按时完成作业。而那些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学习上往往很被动,学习不专心,敷衍了事,遇到困难易产生消极畏难情绪,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 二. 刚入学的孩子只对学习的过程和外部活动感兴趣,随着学习的深入和正确教育的引导,孩子开始对学习的内容和结果发生兴趣。约从三年级起,孩子更喜欢比较新颖的、需要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的作业。孩子的学习兴趣最初是没有学科差异的,在教育的影响下,才逐渐对不同的学科产生不同的兴趣。我们常听孩子说,我喜欢哪科,这主要取决于孩子的这科成绩好。学龄初期的孩子的学科兴趣是不稳定的,孩子喜欢成绩好的学科,心情愉快,成绩不好就有痛苦情感。因此,小学阶段的家长应注意设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这是保持和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 三. 孩子为什么厌倦学习学龄前家长放纵孩子,没有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上学后,家长一反常态,整天督促加压。想想看,孩子还会有学习热情吗?“学习”从家长的嘴里出来,在孩子心里变成了巨大的包袱,学习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于是,孩子开始厌学,认为学习就是给家长学的,敷衍了事。所以家长应该注意让孩子放下思想包袱,给孩子一定的自由,为孩子创造一个心情舒畅的环境,恢复、保持和提高学习兴趣。 四. 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1、父母的榜样作用。言传不如身教。父母热爱学习是对孩子的最大鼓励。在学习气氛浓厚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家长和孩子一同学习。初入学的孩子自我约束力差,家长可陪读一段,多关心孩子的学习,了解孩子的作业情况,并及时帮助改正错误。 3、带孩子去科技馆或博物馆。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 4、可从孩子的某一特长出发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家长可以通过孩子的优点、特长和成功,趁机培养学习兴趣和毅力,取得较好的效果。 5、鼓励表扬。家长对孩子要多表扬鼓励,少指责打骂,孩子都有自尊心。当孩子的点滴成绩被大家认可时,他们倍感自豪。这种温和的表扬方式很容易被孩子接受,孩子也不会因一次成绩不好而失去学习兴趣。 6、设法提高孩子成绩。提高孩子成绩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家长应该设法提高孩子学习成绩,哪怕是某一科的成绩。 7、目标倾斜法。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们在努力工作或学习时,“痛苦”作业的前方应同时安排有快乐的报酬。也就是说,不管多么痛苦的作业,只要前方有自己最期待的东西,就不会感觉特别痛苦。这就是“目标倾斜法”。家长可以为孩子设计两种“目标倾斜法”,使孩子提高学习效率。 五. 1、“先苦后乐”的“目标倾斜法”。先了解孩子想要看的电视节目,收看前的一段时间定为孩子的学习时间。这样,孩子不仅乐意接受,而且比平时多学,效果也好。 2、“先乐后苦”的“目标倾斜法”。孩子正在看喜欢的画本或电视节目,如果打断他,孩子会不高兴甚至反感和反抗,即使学习也心不在焉或者赌气翻书、胡乱作业,学习效果不会好。与其如此,家长不如把时间调整一下,等

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论文

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现代教育论有一个命题:“一个不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初听顿觉很新鲜:“学生听课一点就通,没有问题还不好吗?”其实不然,问题才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走进我们以往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往往都是教者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好若干问题向学生发问,而不是想办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这样长此以往,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淡薄了,课堂上也就难以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创新,自由发展的空间也就逐渐的缩小。在教学实践和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尝试: 一、转变教学模式,提问角色换位 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总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则被动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在备课中往往只重视如何向学生提出问题,并把学生的思维禁锢在自己事先设想的范围内,以便让自己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学设计完全是以“教师”为中心,而不以“学生”为中心,这样就在无意中抑制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所以教师要转变这种教学模式,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学生身上,一切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为出发点和根本目标,变教师提出问题为教师提供素材,让学生根据素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给学生适时的点拨、引导和鼓励、比如数学的应用题是许多学生的难题,尤其是寻找等量关系,如果我们尝试由学生自己编题自己做,我想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培养能力,教给技巧,让学生学会提问。 有的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技巧,于是他们就不敢问、也不知

学生养成教育及行为规范方面的论文

言传身教重在说理 ——浅谈我在班级养成教育的工作 摘要: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内容,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的关键。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是学生从事其他活动的重要前提,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则是优良品德形成的标志。作为一名一线教育者,必须特别注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有助于他们日后的发展。 关键词: 养成教育基本原则教育途径落实过程 在中学教育过程中,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内容,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的关键。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是学生从事其他活动的重要前提,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则是优良品德形成的标志。我在班级管理中特别注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下面是我在学生中进行养成教育工作的情况。 一、养成教育的基本原则 1、注重实践的原则 养成教育是非常注重实践的教育。交给学生做人的基本道德,不仅是要让他们明理,而且要重在导行,引导学生从尊师爱幼、乐于助人、不怕困难、勤俭节约等做起,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做人,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达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2、因人制宜的原则 养成教育是非常复杂的教育,不仅涉及到每个学生的个体,还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各个方面,由于社会情况非常复杂,客观环境千变万化,学生的心理、生理、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家庭状况等千差万别,而国家和社会对下一代道德品质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所以,养成教育的方法也因人而异,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采取不同的方式,求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3、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 伦理道德的核心是讲是非、辨正恶。正面教育就是从提高道德认识入手,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以理服人。特别是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要注意引导疏通、正面说明。青少年可塑性强,要善于抓住教育的有利时机,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让真、善、美在他们的心中牢牢扎根。 4、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学生的基础情况是不同的,要因人而异,不能一刀切,更不能盲目武断。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及时发现他们的良性改变,及时表扬,鼓励,给他们以信心。另一方面,行为规范教育也不能停留在一般人的思想水平,应该本着从实际出发,面向发展,逐步提高。 二、养成教育的途径 1、加强实践锻炼 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最简要的方法就是将道德教育与现实教育结合起来。如要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可以开展“今天我当家”、“记住父母的生日”等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跟着父母做家务,即体验了生活,又体会到做父母的艰辛,培养了他们的自理能力和关心他人的良好品德。是他们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达到道德品质,追求高尚,让父母放心;在生活上,学会自主,让父母少操心;在学习上,刻苦努力,让父母称心。这样将孝敬父母教育落实到具体活动中,即加强了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又增强了道德教育的针对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通过榜样感召 中学生具有善于模仿,可塑性强,富于幻想,主动活泼,追求高尚品德的特点。我们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他们。科学家、革命领袖、英雄模范人物事迹能有效地激励青少年学生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祖国的昌盛、人民的富裕,贡献自己的

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论文-

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论文: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但需要教育者殚精竭虑的奉献,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配合。小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更是如此。下面是WTT给大家推荐的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论文篇一 《浅析农村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 【摘要】习惯的养成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在我国农村,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仍相对落后,为了能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整体素质,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笔者从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入手,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最终提出几点改进措施,希望可以对农村小学生习惯养成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教育合力教育措施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 英国作家萨克雷也曾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由此可见,儿童习惯的养成,对其今后性格、品性的形成至关重要。

由于我国很多农村地域边缘化,经济相对较为落后,教育重视程度低,因此,农村小学生的习惯养成较之城市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差距。 一、农村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现状 经实地调查,农村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存在着一些问题:农村小学生的家长与城市相比,整体素质不算高,初中或高中文化水平占大多数,他们很大一部分都忙于生计,家长们大多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其他都无所谓,更谈不上对孩子习惯养成的教育。因此,农村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相对城市学生就多一些。 二、不良现状产生的原因 1.独生子女增多造成的客观原因。由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现如今独生子女家庭普遍增多,家长心理上认为只有一个孩子,处处以孩子需要为主,过于溺爱孩子,造成很多孩子唯我独尊,目无他人的性格,很多农村家长为了减少孩子磕碰,很少或几乎不让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视野相对较窄,习惯相对较差。 2.家庭成员文化水平相对偏低。由于农村长期轻视教育,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相对偏低,很多学生家长只有初中或高中文化水平,农村父母就很难完成指导孩子的道德认知、学习态度、是非观、价值观的任务,这也是农村孩子习惯养成教育在家庭中出现缺失,使孩子们失去了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环境。随着孩子年

小学生养成教育论文

养成教育“三步走”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抓养成教育,实质上就是抓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阶段,儿童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必须抓好抓实,为孩子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低年级重在唤醒习惯养成意识 孩子刚跨人小学的大门,他们满怀欣喜和豪情地迈进学校,首先面临的是许多不同入学前的主导活动是做游戏,入学后主导活动是学习。儿童入学后的学习是按外部一定要求或成人的指令而进行的活动,是由外部动机而引起的活动。学习有一定的任务,要求儿童在学习过程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一定的能力,学会一些做人的道理等,有一定的约束性,这就要求小学低年级教师对儿童要加以引导,采取多种方法,唤醒儿童的习惯养成意识。我们知道,儿童的行为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情境性和不稳定性,他们的行动随着兴趣而转移,之就需要引领他们适应这些变化,教育他们遵守学校常规,唤醒其习惯养成意识,使他们将自己的行为自觉地纳入到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上来,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心理习惯等。 1、以人为本,立足校情,制定切实可行的养成教育序列。这就

要求教师抓养成教育的计划性要强,工作思路要明确,方法要恰当。针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养成教育的工作重点。从幼儿园跨进小学的大门,儿童首先产生的是一种新鲜感和自豪感,随后又会觉得有些茫然,不知所措,此时教师应采取先入为主的原则,及时让儿童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结合儿童原有的行为方式提出新的具体要求,如《小学生一日常规》、《低年级养成教育》、《十个好习惯》等。这样目标明确具体,儿童可以对照去做,从而逐渐适应小学的学习。 2、严格要求,抓好第一次。一个人的一生中有很多难忘的第一次,第一次上学、第一次做作业、第一次做家务、第一次……这些事情会在人的脑海里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一生也挥之不去。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是由这关键的第一次开头,头开得好,就成功了一半,如果连第一次都没有强化好,以后想要养成好习惯就难了。比如开学的入学教育,就要严格要求。小学生太小,只有抓住这第一次,才能让学生不自觉地形成一种自我约束力,当集体都具有这种约束力的时候,个体在其中就具有了一种从众心理,当他不自觉地想动的时候,由于受到集体的影响,他就会克制自己,跟随大家的习惯。如此良性循环,学生习惯就会越养越好。而老师只是刚开始的时候会累一些,等到学生养成了习惯,老师就不必费多少力气了。第一次做作业是这样,其他讲卫生、遵守课堂纪律、社会起码的公德等习惯都是这样。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新课标也提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学生能否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主动参与,能否形成和谐的、互动的教学氛围,学生的问题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本人从以下几方面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敢问 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中,常存在学生有问题不敢问的现象,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营造积极宽松的课堂气氛,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的语气、态度要诚恳,用真诚的微笑、亲切的话语、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用注视、微笑、点头、手势等方式鼓励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地发表见解,提出疑问。在学生积极主动提出问题时,无论提得正确与否、简单与否、问题质量高与低,教师都应给予适当的鼓励,要宽容学生的幼稚及胡思乱想,“海阔纵鱼跃,天空任鸟飞”,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这种

敢问问题的精神要小心翼翼的加以保护,只有这样,才能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保护他们积极的问题意识。 2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想问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因此,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多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想问,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课件出示:新“龟兔赛跑”图,森林中举办运动会,乌龟和兔子正在争夺冠军,乌龟跑的是边长40米的正方形跑道,兔子跑的是直径40米的圆形跑道,它们俩同时从a点经b点跑了一圈,又同时回到a点,这下可难住了老虎裁判。学生听到这里疑问顿生:“谁是冠军?怎样评判?乌龟所跑的路程是正方形,怎样求正方形的周长?兔子所跑的路程是圆形,怎样求圆形的周长?学生由自言自语很快过渡到“问”声不绝。这样,激发了学生的质疑兴趣,为下一步进行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3创设疑惑情境,让学生乐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

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论文:浅谈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论文:浅谈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是运用已学知识去单独地获取新知识的一种综合能力。自学语文必须有较好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阅读、记忆、思维、想象、归纳、运用的实践能力。我们应该在教学中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自学环境和机会,并指导他们学会自学,并且掌握自学的方法,在自学中不断丰富知识,增强才干。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一、指导自学教材,掌握方法,增强自学效果 首先要抓住预习教材这个关键环节。我们要向学生讲明预习的意义和好处,及时布置预习提纲和思考题。指导自学教材要面向全体,巡回辅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因人施异。要经常检查学生完成预习的情况,将好的读书笔记进行评议推广。要允许学生就近和同学小声讨论自学中的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重点内容要在课内传授分析和思维的方法,具体指导阅读,处理好通读与精读的关系。对那些重点的字、词、句、段,要诱导学生把精力花在理解上。教师的重点指导,会让已经按要求进行预习的学生感到既轻松又有收获,而没有预习的学生会有失落感,从而逐步认识到及时预习在提高自学能力中的重要性。 二、及时检查评价,激发自学热情 不论是让学生阅读,还是让学生参加实践,单有布置而

没有检查,无法落实;而有检查没有评价,无法激发自学热情。我的做法是:每节新课前,让学生按我的要求先进行预习。在教学进程中,先让学生把找出的本课中的教学中的重难点和预习中遇到的一些比较难懂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 讨论,对学生的作答,我都是当场给予评价,肯定正确,指出错误,对回答好的学生予以鼓励,并在学期中定期进行物质奖励。通过这些作法使学生感受到获得自学成就的喜悦,进而增强自学的信心。 三、指导自学解难,并及时进行归纳 对教材上较难的部分,估计学生在预习中难懂的内容,可以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在教师指导下集体自学、点拨、解难。首先,教师点出有关内容,让学生理解和发表看法。同时,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启发和补充,逐步完善、弄懂弄通,变难为易。要注意在这时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讨论交流,而不能流于形式。对重点内容要启发学生归纳小结,否则,知识零乱,容易混淆,利用率低。归纳小结可以将语文知识由零散变有规律。 四、启迪自学拓展,开拓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拓展和深化知识,适时提出一些拓展知识的思考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后抢先回答,对课堂上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课后共同讨论,甚至争辩,以形成一个自学成风、知识

高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及其实施方案的论文

高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及其实施方案的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样化,对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思想、专业结构、管理方式、培养模式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高职教育的重要特色在于 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高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以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 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这种教育被称为能力教育。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 业方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只有重 视学生的“潜质”,注重能力的全面培养,才能使学生凭借已获得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去扩 展知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基础扎实、动手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的认识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对高职教育特色的认识,是探讨培养 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的着力点。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其特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 方面: 1.培养目标的属性。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要培 养具有创业和创新精神的人,进行以人为本的教育,培养学生劳动道德、技术操作、集体 合作和创业能力,传授人文价值观;培养有责任感的公民。其培养目标具有职业性和技术 性属性。 2.职业教育的范畴。职业技术教育不属于学科教育,而属于一种技术技能教育,注 重职业能力培养,在学习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同时强调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的培养,专业理论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专业设置的要求。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不是按学科要求来安排,而是按适应社 会职业分工和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来设置,专业核心课程突出本专业的核心技术和主流 技术。办学形式和相应的课程体系必须是灵活的,通过专业和课程的合理设置,培养和造 就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4.教学内容的安排。职业技术教育按照进行实践活动的方法体系安排教学内容,具 有易变性,教学内容坚持三条主线:即理论与知识教育;技术与技能教育;全面素质教育。技术基础课以“必需”和“够用”为度,技术专业课设置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同时,更要突出客观实际需要,课程不仅要综合化,又要与职业资格标准和接受高等教育求 得衔接。

农村小学生论文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浅谈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成人后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近代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养成性教育,去形成一种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处世,它都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你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人生。毫不夸张地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经调查,居住在我地的家长整体素质不高,一部分不识字,小学或初中文化的占多数,他们大多忙于生计,即使闲暇时也愿聚在一起打麻将、玩扑克等。家长们“重智轻育”,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无所谓,更谈不上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至此,孩子们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就突显出来。孩子的习惯决定着孩子的明天,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呢?下面就谈谈自 己担任班主任期间的一些粗浅实践。 一规范训练,加强养成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明确要求和规范训练。学生生活在班级中,各种行为习惯都需要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来督促引导,也需要同

学间的相互影响、提醒。因此,作为班主任,我在开学前一周就制定了班级行为规范,并征求了全班同学的意见,利用班会课在全班通过,在老师的指导、督促下按要求实施。 例如,我班根据上学年龄及农村孩子家庭的实际生活,具体落实的良好行为习惯有:(1)刷牙、洗净脸、勤洗澡、勤剪指甲,出门照镜子,整理头发、服装、红领巾、校签、鞋子等,保持个人卫生。(2)整理好书包、带足学习用品。(3)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礼貌待人,与同学和睦相处。(4)爱护校园环境。(5)学会感恩,每月至少为父母、他人、集体、社会做一件好事。(6)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做个身心健康的小学生。(7)每周向家长讲解几个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多和家长交流沟通。(8)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做事不拖拉。(9)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如去敬老院打扫卫生、社会调查等。(10)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等,同时还要注重训练。如平常学生课间行为规范的训练:上下楼梯,不要拥挤,注意谦让,行走靠右,保障畅通;课间注意奔跑追逐的安全,玩有意义的游戏;教学楼内不大声喧哗,轻声漫步过走廊;佩戴红领巾比赛……教师并讲明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规则,以及怎样遵守这些规则,还要注重亲自检查与督促,以便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加强监督,强化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效能 方正县综合高级中学林鸿明尽管推行素质教育多年,但由于受考试制度和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和束缚,素质教育流于形式的现象仍普遍存在。课堂教学情况看“老师讲,学生听,满堂罐”现象仍然严重,学生都是在一种沉闷的课堂气氛中被动地接授知识,学习逐渐养成了等待、依靠的不良习惯,缺少主动学习的精神,部分学生厌学情绪非常严重,基本上丧失了学习的信心,根本谈不上自主学习,更谈不上发展。随着学生学习知识的深入,掉队的学生越来越多,而且也越来越普遍。 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如何进一步改变老师的观念、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成为我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开展高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就是要求教师相信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打造高效课堂;就是要从根本上打破传统式教学中“先教后学,课后作业”的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此种教学方式的目的就在于想办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更能提高学生的成绩,是对当前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一次洗牌。这种教学结构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解脱出来,积极主动地学习。未来社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要与时俱进,就要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有效的课堂教学能促进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质量。而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是沟通教育理论与

实践的桥梁;了解掌握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和途径是教师教学手段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正确的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和途径的指导,就能进行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课堂是由学生组成的,在新课程条件下,关注每一个学生,是保证有效课堂教学的必需。有效课堂教学就是指“在班级教学前提下的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基础上都能有所学、有所得,科学地学,求最大限度的发展。使教师心中有层次,知道服务全体学生是从区别对待开始,不浪费每节课的一分一秒,为每个学生的需要与可能,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使课堂教学得到最大的效益”。它与人们常说的有效教学相比,更强调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其目的是使每个学生在原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发展,它针对的主体是学生群体。有效课堂教学主要研究两大方面,即教师与学生,也就是教与学,研究课堂主导和主体及二者的关系。 开展有效课堂教学,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是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提高计算机课堂效能教学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处理好传授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养成教育论文

《浅谈“养成教育”》论文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了这样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可见,抓好养成教育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小而言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大而言之,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常有使国人难堪甚至伤心的事情:有些外国旅游景点竟然赫然用中文标示:请不要随地吐痰!别人对我们如此“厚待”,作为泱泱大国的国民,我们不可能无动于衷吧?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认识到“养成教育”是何其重要啊! 那么,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都有哪些事情值得注意呢?这里,就我个人的经验谈谈点滴看法。 一、热心观察,留意表现。实施“养成教育”。首重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地方实际,针对学生日常的行为习惯。所以,作为教育者,一定要留意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以期选择最好的教育手段,“对症下药”。例如,当我发现班里有一男生连续好几天上课都没精打彩,还打起了瞌睡,就立即警觉起来,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没事。真的没事吗?不可能,好端端的,怎么会没精神?我跟其家长取得了联系。家长说近几天他们在加夜班,晚上只有他一个人

在家里,也许去网吧上网了。我马上找了很多有关“沉迷网络危害健康”的资料,在班里搞了个小展览后,又搞了个讨论会。这次活动后,全班同学更进一步地了解了沉迷网络的危害性,打瞌睡那个的同学也马上跟我“私了”来了。他说,近来跟了几个社会上的人,他们老叫他出去上网,从现在起再也不跟他们来往了,也不去网吧了。果然,没过多久,这学生就不再上课时打瞌睡了。 二、课内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小至上课的一个坐势,大至学习某类固定课型的学习方法,我们都要求贯穿于每一堂课的教学之中。上课时,如果有学生开小差,任课老师会有意识地、采取适当方法予以引导;有同学做小动作,老师会边讲课边下意识地走到该同学身边,直至专心听讲。学生听课过程当中,我们最注重培养的是学生专心听课的习惯。专心与否,我们用举手率来衡量。一堂课下来,根据学生举手次数多少来判断其上课听讲专心的程度。有了指标,学生自然就有了积极性。有了积极性,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就不难培养了。 三、重视培养学生作业清楚认真的习惯。对错题和不清楚的作业要求重做这当然是首当其冲的措施,也是对每位学生的普遍要求。对一些脑子灵,因好动,做作业只图速度,不求质量,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低级”错误的同学,老师各显神通,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措施,以求得最佳效益。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 实验小学 温超宇 2017年4月15日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俗话说:“好习惯,早养成,有教养,益终身。”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深地知道: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它将影响着学生的一生的发展,影响着学生的人格的形成,影响着学生的自信心的建立。因此,从踏上工作岗位那天起,我从未放松过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 一、榜样示范,训练“站、立、坐、行” 俗话说得好,站要有站像,坐要有坐像。我利用班队活动让同学们明白:我们是二年级的小学生,就不能坐得东倒西歪,站得无精打采。班队活动把“站、立、坐、行”的训练放在了第一条,在开学的第一周和第二周重点训练。 首先是坐的问题。同学们的坐相用一个词来形容:千姿百态。有的同学坐的时候两只小手不停地来回搓,有时还把一条腿伸在外面晃悠(如果看不见就很容易绊倒他人);有的同学一只手随意放在自己课桌上,另一只手搭在他人的背上(弄不好就会发生冲突);有的同学把头偏向一侧,双腿搭在其它地方(真是不雅观)。于是我先纠正他们坐的姿势:上课时两条小腿平行,小手平放在课桌上,这样就避免两条小腿来回摆弄,避免两只小手玩东西。纠正时把坐得端正的同学请到讲台上做示范,当小老师做榜样。 其次是站姿。有的同学站的时候弯着腰,没有站正就回答问题;有的同学站的时候来回摇晃,好像随时都要倒下的感觉;有的同学还没站好就开始左顾右盼;集会时站得歪歪扭扭,像一根麻绳。针对这些问题,我告诉同学们站好的姿势就是两腿并拢,两只小手分别放在大腿两侧,挺胸抬头不摇晃;回答问题要目视前方;集合时,两眼注视前一个同学的后脑勺。光说不行,还得训练,训练时我自己站得直直的,给他们做动作示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报告论文

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摘要:培养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是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容。著名教育家叶圣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可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育人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当前,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逐渐受到广大家长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学生的行为习惯作为生活与学习中重要组成部分,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家校携手,深化养成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初中生; 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影响着中学生的未来,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养成不仅是学生未来发展的保障也有益于学生自身修养的养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可以说是现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为了能够扎实有效的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和文明举止,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生活、做人,在学校中加强初中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教育中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面临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关于知识和行为的关系平衡问题。当前学校教育普遍把知识教育作为最主要的任务来抓(尤其是初中阶段在学习生涯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对于知识之外的东西如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培养则关注很少。主要表现在: 1.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到位 大多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使孩子体会不到艰苦朴素和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在学校中也是互相攀比,缺乏上进心。更有严重的现象是学生随地扔垃圾,不懂得谦让,在学校中不能得到行为上的指导与实践,在家庭中,家长也不能起到榜样作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已经成为学校重点问题,学生的日常行为不能得到很好的规, 2. 家长及学校教育在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的缺失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叛逆心强,父母大多都不在家,跟爷爷奶奶或其他亲人,缺乏行为养成教育,加上学习竞争异常激烈,大部分学校只以学生成绩评论学生好坏,关注的也是学生学习上的习惯,从而忽视了行为养成教育。 学校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重形式,理论与实际脱离 有的中学为了落实好本校养成教育中的各项任务,注重理论,制度的建立,忽视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渗透在学习生活中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二、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途径

小学生习惯养成论文: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生习惯养成论文: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每个教育者都有责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对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 审视当前的小学德育工作,情况不容乐观:德育主题不明确,学校经常以月为阶段频繁更换所谓“新的德育主题”;喜欢做德育“大”事,不愿顾及、重视那些对学生终生受益的“小”事;德育目的不甚纯正,学校开展的有些德育活动,或为了迎合领导的口味,或为了应付上级的考核检查……正是由于学校对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视不足,导致学生行为习惯不佳,直接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1.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成为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在德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没有这“实”的基础、“质”的保障,人就难以健康、持续地成长、发展,即便满腔热情也难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和贡献。研究表明,3—12岁是一个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

关键期。因此,小学阶段是个体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必须牢牢把握,切不可疏忽。如果错过了这个重要时段,即使“亡羊补牢”也只能事倍功半。 2.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是小学德育工作的永恒主题。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是每一所小学长期的、重要的德育任务。对学校而言,不同年级有不同年级的养成教育任务,期望开展一两个活动、抓一两个月就使小学生在方方面面都养成良好习惯是不可能的。养成教育要天天抓、周周抓、月月抓、年年抓,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 3.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就良好习惯的内容来讲,它主要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交往习惯、礼仪习惯等方面;就良好习惯的实施主体来讲,它主要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及个体自身等方面;就良好习惯的养成时间来讲,从一个月到几个月甚至一年,长短不一,且中间难免会有反复……因此,学校开展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时应该统筹考虑,系统安排,充分利用各种因素,采用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坚持杜绝任何简单化、随意化的行为和做法。 4.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依照科学规律实施。学校必须充分依照心理学、教育学等有关原理,科学实施养成教育。如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一个行为,一个人重复21天以上会形成习惯,重复90天就会形成稳定的习惯;习惯的形成大致经历“刻意,不自然”(1—7天左右)、“刻意,自然”(7—21天左右)和“不刻意,自然”(21天—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