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支护结构设计方案

隧道支护结构设计方案
隧道支护结构设计方案

隧道支护结构设计方案

第一部分支护结构设计方案一、设计依据1、甲方提供的本工程的岩土工程报告。2、甲方提供的建筑总平面图、地形图、地下管线图、主体框架平面图和剖面图等。

3、有关设计计算规范和规程:、《南京市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2/112-95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二、工程概况拟建的安仁街地下通道北侧副通道位于南京市鼓楼市民广场东侧安仁街路上,过街通道全长,宽14m,南北各建地下人行通道一条,本次为对北侧安仁街地下人行通道进行设计。根据资料,基坑实际开挖深度按如下考虑:基坑西侧小半部分实际开挖深度,东侧大半部分实际开挖深度,靠近最东侧局部开挖深度。三、周边情况该地下通道横穿安仁街,其南侧为北京东路和安仁街、丹凤街四叉路口,该通道东侧

为正在施工的北极阁地下商场基础,目前已施工至地面,该基坑为地面下-11m,采用的是人工挖孔桩加一层钢支撑的支护结构,本通道将和其相连接,通道东侧还有一个向北的人行出口,基坑西侧为市民广场,有两个出口,一个出口向北,另一个出口向西。在基坑中部,有一连接横穿北京东路的主通道接口,本次支护暂不考虑,沿安仁街中部路面下和东侧路面下分布有较为密集的地下管线。四、工程地质情况1、地形地貌本工程位于南京鼓楼市民广场东侧安仁街上,根据《南京城区地貌类型图》划分,本施工区域地貌属二级阶地及坳沟地貌单元。地形平坦,地面标高在左右。2、岩土层分布经勘探查明,基坑支护范围内土层自上而下分别为:①1杂填土:杂色,稍湿,结构松散,主要碎砖石和少量粉质粘土组成,局部夹大量建筑垃圾,厚度~;

①2素填土:灰黄~灰色,湿~饱和,可~流塑,夹少量碎砖,局部夹淤泥质土,

埋深~,厚约~;②粉质粘土:灰黄色,饱和,可塑,埋深~,厚约~;

③粉质粘土:灰色,饱和,局部流塑,夹腐植物等,分布于场区东侧,埋深~,厚约~;④1粉质粘土:灰黄色,饱和,可塑,埋深~,厚约~;④2粉质粘土夹粘土:黄褐色,饱和,硬塑,埋深~,厚约~;3、地下水本场地地下水属孔隙潜水型。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填土层,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富水性差,透水性弱,孔隙潜水标高为~,地下水水量小。土层①1 ①2 ②③④1 重度γ 3直剪快固 C (10) () φ (15)() 渗透系数Kv 8919 () KH() ④2注:( ) 内为经验值。五、支护方案设计拟建的地下通道开挖深度约,局部为和,基坑开挖范围所涉及到的土层为杂填土,素填土,②层粉质粘土,③层软土和④层可~硬塑的粉质粘土,其中填土为含水层,但水量小,但③层软土是对本基坑不利的,考虑到该地下隐蔽工程场地周围为

交通干道,沿道路有地下管线,为保证周边道路、管线正常安全使用和本工程地下结构的顺利施工,要求支护结构设计应满足稳定性好、沉降位移小。因此,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时,应根据周边环境、场地地质条件及施工条件合理选用。综合考察现场的周边环境、道路及岩土层组合等条件,本着“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方便施工”的原则,经过仔细分析、计算和方案比较,本工程支护方案选用下列形式:1、在基坑开挖深度为处,采用人工挖孔桩加一层钢支撑作为支护结构;2、基坑开挖深度在处,采用悬臂式人工挖孔桩作为支护结构;3、在西侧两个人行出口处不封口,将支护桩沿着出口方向在两侧延伸2~3根桩,然后采用放坡开挖。

4、在基坑东侧支护桩与原北极阁地下商场基坑的支护桩相连接,圈梁主筋连接并浇注为一整体。该位置向北的人行出口也沿着出口方向延伸3~4根桩,,本工程支护桩和已有支护桩之间也作放坡

处理。5、在基坑的东半段设置临时钢栈桥以保证交通不中断,钢栈桥以本支护桩作为基础,同时钢栈桥又作为本段的钢支撑使用。6、在有第3层软土范围,支护桩之间采用砖砌挡墙和砂浆抹面处理,以支挡桩间软土,其余部分的支护桩间土修成外弧形。

7、在支护桩外侧设置截水沟,排除天然降水和地表及填土层内的水,在坑内设置明沟排水。8、考虑到路面下管线密集,在实施人工挖孔桩和基坑开挖前应先查明并开挖出有影响的管线,宜架空管线后再进行施工。9、在D、J、K和O点处基坑支护桩形成阳角的部位采用拉梁板加固处理。2、基坑监测:基坑监测是指导正确施工避免事故发生的必要措施,本设计制定了详细的沉降、位移监测方案,施工过程中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做好监测监控工作。本工程基坑支护方案的设计计算,严格按照《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南京地区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的有关基坑支护

结构设计要求进行。同时采用了设计软件进行了辅助计算和验算;经过详细的计算分析后,我们认为:采用本设计的基坑支护方案,能满足基坑土方开挖、地下室结构施工及周围环境保护对基坑支护结构的要求,符合安全、经济、合理、可行的设计原则。现将本工程基坑支护方案设计计算书、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图及相关检测、测试等技术措施及要求提供给建设单位,供建设单位及各位专家审定。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第二部分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一、设计计算参数的确定本设计方案计算时以各段自然地面标高为±,以下各段支护结构设计计算在所涉及的标高皆相对于自然地面标高。计算区段的划分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土层条件,将该场地划分为三个计算区段,其附加荷载及其计算开挖深度分别如下:计算区段的划分区段段位号地面和地面荷载东段南和北侧CDEF、HJK 25 北侧局部KLMN 25 西

段ABC、QRSTU、OP 25 土压力系数计算按照朗肯土压力计算理论作为土侧向压力设计的计算依据,即20主动土压力系数:Kai=tg 20被动土压力系数:Kpi=tg 计算时,不考虑支护桩体与土体的摩擦作用,且不对主、被动土压力系数进行调整,仅作为安全储备处理。土压力系数表土层①1 ①2 ②③④1 ④2 Kai√Kai Kpi√Kai土层侧向压力计算的约定本设计充分考虑到各岩土层的不透水性,在土层侧向压力计算时均采用水土合算。支撑标高确定:结合地下通道、基坑开挖深度和临时栈桥要求,确定支撑标高-米。

二、ABC、QRSTU、OP段支护结构设计计算基坑挖深米,地面活荷载q=。该段采用悬臂式人工挖孔桩支护。土层分布:土层①1 ①2 ②

③④1 ④2 厚度0 0 土压力计算

1、主动土压力ea=×××10= -6 ea=×××10= ea=×××16=

ea=×××××16= ea=×××= - ea=×××= ea=×××=- ea=×××= - ea=×××= - ea=×××= - 2、被动土压力:ep=×+2××= ep=×+2××= 458 3、净土压力计算:ep== ep=458-0= 458 4、土层压力合力及合力作用点位置计算:LD=/(+)=(m) Ea=(×)/2=(KN/m) Ha=/3=(m) Ea=(+)×/2=422(KN/m) Ha=/3×(2×+)/(+)=(m) LD=(×)/(+)=(m) Ea=(×)/2=(KN/m) Ha=/3=(m) Ea=0(KN/m) Ha=0(m) Ep=(+458)×/2=(KN/m)

Hp=/3×(2×+458)/(+458)=(m) Ma=/M Ea=/M (三)、桩长计算:设计支护桩为人工挖孔桩φ900@2000,等值梁法求装桩入土深:设桩端进入坑底面以下y米处,∑M=0得:23××(+×y)=(×y/2+×y/6)×22y+ =0 解之得:y≈ 桩长H=+= 、桩体内最大弯矩计算:Q=0得:2 2×=(×y+×y/2)×得:y= 23 Mmax=(+×)××(×/2+×/6=/M 、配筋计算:

选择挖孔灌注桩φ900@2000,砼C25,主筋10Φ20 3AS=3140mm (fy×AS)/(fcm×A)= 21/2α=1+×[(1+×)-×]= αt=×= 3 [M]=2/3××(450×sinπα)+300×400×3140×[ sinπα+ sinπαt]/=>×=299KN-M 、电算结果******************** * 报表* ******************** 原----------始----------数----------据支护类型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混凝土强度等级桩顶面标高排桩C25- 基坑深度(m) 内侧水位(m) 外侧水位(m) 嵌固长度(m) 桩直径(m) 桩间距(m)--土层号厚度重度粘聚力内摩擦角锚固与土摩阻力水土分算m 34(m) (KN/M) (Kpa)(度)(Kpa) 1合算2合算3合算4合算5合算6合算放坡级数坡度系数

坡高(m)坡角台宽(m)1超载序号超载类型起载值(Kpa) 距坑力距离(m) 作用宽度(m) 距地面深度(m)11荷载分项系数:基坑外侧弯矩调整系数:基坑内侧弯矩调整系数:剪力调整系数:桩配筋方式:均匀纵向钢筋级别: 2

桩螺旋箍筋级别:1间距(mm):150 计----------算----------结----------果计算方法土压力模式坑内侧弯矩位置坑外侧弯矩阵位置剪力位置(KN-m)(m)(KN-m)(m) (KN)(m)经典法规程土压力m法矩形模式位移(mm)桩顶:-坑底:-最大:- 位置:配筋实用内力:22配筋选筋:面积计算值(mm)选筋计算选筋实配面积实配值(mm) 纵筋:2545

23□129□202827箍筋:-144□10@150 □8@20050 抗倾覆安全系数:整体稳定计算方法:瑞典条分法整体稳定安全系数:滑移面圆心坐标(m):x= y= 半径(m):R= 抗隆起安全系数:Prandtl Terzaghi 隆起量(mm):37 三、CDEF、HJK段支护结构设计计算该段基坑实际开挖深为米,地面活荷载q=。该段采用人工挖孔桩加一层钢支撑作为支护结构,设计钢支撑标高为-米。、土层分布:土层①1 ①2 ②③④1 ④2 厚度、土压力计算主动土压力ea=×××10= -6 ea=×××10= ea=×××16= ea=×××16= ea=×××= - ea=×××= ea=×××= ea=×××= ea=×××= ea=×××= ea=×××= ea=×××= ea=×××= ea=×××= 2、被动土压力:ep=×+2××= ep=×+2××= ep=×+2××= ep=×+2××= ep=×+2××=311 ep=×+2××= 3、

净土压力计算:ep==- ep==- ep== ep==269 ep== ep==4、土层压力合力及作用点位置计算:LD=/(+)=(m) Ea=(×)/2=(KN/m) Ha=/3=(m) Ea=(+)×/2=(KN/m) Ha=/3×(2×+)/(+)=(m) LD=(×)/(+)=(m) Ea=(×)/2=(KN/m) Ha=/3=(m) Ea=(+)×/2=(KN/m)

Ha=/3×(2×+)/(+)=(m)

Ea=(+)×/2=(KN/m)

Ha=/3×(2×+)/(+)=(m)

Ep=(+269)×3/2=(KN/m)

Hp=3/3×(2×+269)/(+269)=

Ep=(+)×/2=2326(KN/m)

Hp=/3×(2×+)/(+)=(m) Ma=/M Ea=204KN/M 则有:R=/(+)=/M 反弯点反力P0计算:P0== KN/m 桩长计算:设计支护桩为人工挖孔桩?900·1500,等值梁法求桩入土深度:**?+204*?=*+*?* 23*y/2+*y/6? 32+137y+=0解之得:y?米桩长H=++3+=米桩体内最大弯矩计算:

1、R?P0之间最大弯矩MMAX1 Q=0得:2=+++*y+*y/2 得y= Mmax!=/m

2、P0以下最大弯矩Mmax2计算:Q=0得:2*=* y= 23Mmax4=***= KN-m/m

3、拆撑计算:设计在底板完成后拆除支撑,底板顶标高为-米。Mmax3=*+*+* 23+*/2+*/6= KN-m/m 配筋计算:选择钻孔灌注桩?900·1500,砼C25,主筋10?20 3 As=3140mm /= 21/2?=1+*?-*?= ?t=*= 3?M?=2/3**+300*400*3140*? sin?? + sin??t?/=?**= KN-m。、电算结果******************** * 报表* ******************** 原----------始----------数----------据支护类型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混凝土强度等级桩顶面标高排桩C25- 基坑深度(m) 内侧水位(m) 外侧水位(m) 嵌固长度(m) 桩直径(m) 桩间距(m)--

土层号厚度重度粘聚力内摩擦角锚固与土摩阻力水土分算m 34(m) (KN/M) (Kpa) (度)(Kpa)1合算2合算3合算4合算5合算6合算放坡级数坡度系数坡高(m)坡角台宽(m)1超载序号超载类型起载值(Kpa) 距坑力距离(m) 作用宽度(m) 距地面深度(m) 11支锚道号竖向间水平间预加力支锚刚度相对开挖入射角度锚固体直距距深度径1150 荷载分项系数:基坑外侧弯矩调整系数:基坑内侧弯矩调整系数:剪力调整系数:桩配筋方式:均匀纵向钢筋级别: 2 桩螺旋箍筋级别:1间距(mm):150 计----------算----------结----------果计算方法土压力模式坑内侧弯矩

位置坑外侧弯矩阵位置剪力位置(KN-m)(m) (KN-m)(m)(KN)(m)经典法规程土压力m法矩形模式位移(mm)桩顶:-坑底:-最大:-位置:配筋实用内力:22配筋选筋:面积计算值(mm)选筋计算选筋实配面积实配值(mm) 纵筋:2839 19□1410□203142箍筋:-144□10@150□10@15079 支锚道号锚杆面积锚杆选筋自段长锚固段长验算刚度锚杆内力值(KN) 2(mm)(m)(m)弹性法经典法1计算:367II-1□2258实用:380II-1□2258抗倾覆安全系数:整体稳定计算方法:瑞典条分法整体稳定安全系数:滑移面圆心坐标(m):x=

y= 半径(m):R= 抗隆起安全系数:Prandtl Terzaghi 隆起量(mm): 2 四、KLMN段支护结构设计计算该段基坑开挖深度为米,地面活荷载q=。该段采用人工挖孔桩加一层钢支撑作为支护结构,设计支撑标高为-米。、土层分布:土层①1 ①2 ②③④1 ④2 厚度、土压力计算1、主动土压力ea=×××10= -6 ea=×××10= ea=×××16= ea=×××16= ea=×××= -

ea=×××= ea=×××=- ea=×××= ea=×××= ea=×××= ea=×××= ea=×××= 2、被动土压力:ep=×+2××= ep=×+2××= ep=×+2××= ep=×+2××=3、净土压力计算:ep== ep== ep== ep== 4、土层压力合力及作用点位置计算:LD=/(+)=(m) Ea=(×)/2=(KN/m) Ha=/3=(m) Ea=(+)×/2=(KN/m)

Ha=/3×(2×+)/(+)=(m) LD=(×)/(+)=(m)

Ea=(×)/2=(KN/m) Ha=/3=(m) Ea=(×3)/(+) =(m) Ha=/3=(m) Ep= (+)//2=(KN/m) Hp=/3×(2×+)/ (+)=(m) Ep=(+)×/2=(KN/m) Hp=/3×(2×+)/(+)=(m) Ma=/M Ea=89KN/M 则有:R=/(+)=/M 反弯点反力P0计算:P0== KN/m 桩长计算:设计支护桩为人工挖孔桩?900·2000,等值梁法求桩入土深度:设桩段进入第④2层顶面下y米处,∑M=0得: 1. 2*2*?+89*? 23 =*+*?*+*y/2+*y/6? 32++=0解之得:y?米桩长H=++=米桩体内最大弯矩计算:1、R?P0之间最大弯矩MMAX1 Q=0得:2 =34+*y/2 得y=Mmax!=69KN-m/m 2、P0以下最大弯矩Mmax2计算:Q=0得:22*=* y= 23Mmax2=2***= KN-m/m 3、拆撑计算:设计在底板完成后拆除支撑,底板顶标高为-米。Mmax3=*+*+* 3+*/6=/m 配筋

计算:选择钻孔灌注桩?900·2000,砼C25,主筋12?20 3 As=3768mm /= 21/2?=1+*?-*?= ?t=*= 3?M?=2/3**+300*400*3768*? sin?? + sin??t?/=?*2*= KN-m。、电算结果******************** * 报表* ******************** 原----------始----------数----------据支护类型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混凝土强度等级桩顶面标高排桩C25- 基坑深度(m) 内侧水位(m) 外侧水位(m) 嵌固长度(m) 桩直径(m) 桩间距(m)--土层号厚度重度粘聚力内摩擦角锚固与土摩阻力水土分算m 34(m) (KN/M) (Kpa) (度)(Kpa)1合算2合算3合算4合算5合算6合算放坡级数坡度系数坡高(m)

坡角台宽(m)1超载序号超载类型起载值(Kpa) 距坑力距离(m) 作用宽度(m) 距地面深度(m) 11支锚道号竖向间水平间预加力支锚刚度相对开挖入射角度锚固体直距距深度径1150 荷载分项系数:基坑外侧弯矩调整系数:基坑内侧弯矩调整系数:剪力调整系数:桩配筋方式:均匀纵向钢筋级别: 2 桩螺旋箍筋级别:1间距(mm):150 计----------算----------结----------果计算方法土压力模式坑内侧弯矩位置坑外侧弯矩阵位置剪力位置(KN-m)(m) (KN-m)(m)(KN)(m)经典法规程土压力m法矩形模式位移(mm)桩顶:-坑底:-最大:-位置:配筋实用内力:22配筋选筋:面积计算值(mm)

选筋计算选筋实配面积实配值(mm) 纵筋:254523□12 9□202827箍筋:-144□10@150□10@150 79 支锚道号锚杆面积锚杆选筋自段长锚固段长验算刚度锚杆内力值(KN)2 (mm)(m)(m)弹性法经典法1计算:203 II-1□1884实用:254II-1□1884抗倾覆安全系数:抗隆起安全系数:Prandtl Terzaghi 隆起量(mm):19 五、支护结构设计计算本方案支撑采用钢管支撑和支撑设计平面布置,R=/M,支撑间距为米,立柱桩间距不大于米。本设计采用?610*10的钢管作为钢支撑材料N=**8=777KN 2、钢支撑强度及稳定性验算:?610*10的钢管截面特征系数:222 A=π=18840mm 444 I=π/64=848035500mm 3

隧道初期支护验算

第三章 初期支护结构验算 3.1 确定计算参数 (1)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确定的支护参数见表3.1 表3.1 初期支护结构设计参数表 (2)隧道的几何尺寸及围岩的计算参数见表3.2 表3.2 隧道设计参数表 ①其中0p H γ= ,γ为围岩的容重,H 为隧道埋深; ②表中隧道当量半径a 为将隧道形状视为圆形时圆的半径,对马蹄形隧道,其计算当量半径a 可用下式求得 22 ()22B F a F += 式中:F ——隧道开挖高度,cm ; B ——隧道开挖宽度,cm 。 代入数值得: 22()22B F a F +==22 1280()1005.6221005.6a +=?=943cm (3)初期支护材料的力学性能 C20喷射混凝土极限抗压强度cs R 取10MPa (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龄期为3天);

C20喷射混凝土极限应变0.3%s ε=; 砂浆与围岩之间的抗剪强度g 0.4MPa τ=; V 级围岩单轴极限抗压强度R=20MPa 。 3.2 计算隧道周边设计支护阻力i p 与径向位移i u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可知,对于V 级围岩,其径向松弛主要在距洞壁2.5m 深的范围内,马蹄形隧道围岩发生松弛时,其等代圆的计算当量半径p R (塑性区的塑性半径)可用下式计算: 2 2 2( )()22() p B W F W R F W +++=+ 式中:W ——为隧道围岩松弛范围对V 级围岩,W=250cm ; 代入数值计算可得: 2 2 2( )()22() p B W F W R F W +++=+ = 22 12802250()(1005.6250)29432(1005.6250) cm +?++=?+ 当假定隧道为圆形,围岩视为各向同性、均匀、连续、初始地应力只考虑围岩的自重应力,侧压力系数1λ=。根据弹塑性理论和莫尔-库伦强度准则,可导出: (1)隧道围岩塑性区半径p R 和周边支护阻力i p 的关系: 1sin 2sin 0(1sin cos cot )() cot r r p r r i r r R p C C a p C φ φφφφ---+=+ 式中:p R ——塑性区半径; a ——隧道当量半径; 0p ——隧道围岩的自重应力; i p ——隧道的设计支护阻力,即隧道围岩开挖后达到弹塑性应力平衡时,必

隧道支护结构设计方案

第一部分支护结构设计方案 一、设计依据 1、甲方提供的本工程的岩土工程报告。 2、甲方提供的建筑总平面图、地形图、地下管线图、主体框架平面图和剖面图等。 3、有关设计计算规范和规程: (1)、《南京市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2/112-95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二、工程概况 拟建的安仁街地下通道北侧副通道位于南京市鼓楼市民广场东侧安仁街路上,过街通道全长55.67m(中线长度),宽14m,南北各建地下人行通道一条,本次为对北侧安仁街地下人行通道进行设计。根据资料,基坑实际开挖深度按如下考虑:基坑西侧小半部分实际开挖深度5.95m,东侧大半部分实际开挖深度7.30m,靠近最东侧局部开挖深度7.05m。 三、周边情况 该地下通道横穿安仁街,其南侧为北京东路和安仁街、丹凤街四叉路口,该通道东侧为正在施工的北极阁地下商场基础,目前已施工至地面,该基坑为地面下-11m,采用的是人工挖孔桩加一层钢支撑的支护结构,本通道将和其相连接,通道东侧还有一个向北的人行出口,基坑西侧为市民广场,有两个出口,一个出口向北,另一个出口向西。在基坑中部,有一连接横穿北京东路的主通道接口,本次支护暂不考虑,沿安仁街中部路面下和东侧路面下分布有较为密集的地下管线。 四、工程地质情况 1、地形地貌 本工程位于南京鼓楼市民广场东侧安仁街上,根据《南京城区地貌类型图》划分,本施工区域地貌属二级阶地及坳沟地貌单元。地形平坦,地面标高在12.0m左右。 2、岩土层分布 经勘探查明,基坑支护范围内土层自上而下分别为: ①1杂填土:杂色,稍湿,结构松散,主要由碎砖石和少量粉质粘土组成,局部夹大量建筑垃圾,厚度0.9~1.4m; ①2素填土:灰黄~灰色,湿~饱和,可~流塑,夹少量碎砖,局部夹淤泥质土,埋深 0.9~1.4m,厚约0.8~2.2m; ②粉质粘土:灰黄色,饱和,可塑,埋深2.0~3.3m,厚约0.4~3.4m; ③粉质粘土:灰色,饱和,局部流塑,夹腐植物等,分布于场区东侧,埋深4.5~6.0m,厚约0.0~3.0m; ④1粉质粘土:灰黄色,饱和,可塑,埋深3.8~8.6m,厚约0.0~3.6m; ④2粉质粘土夹粘土:黄褐色,饱和,硬塑,埋深2.6~11.4m,厚约5.3~10.4m; 3、地下水 本场地地下水属孔隙潜水型。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填土层,由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富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全套图纸CAD)

第一章设计方案综合说明 1.1 概述 1.1.1 工程概况 拟建南京新城科技园 B 地块深基坑位于河西香山路和嘉陵江东街交会处 东南隅,北侧为规四路(隔马路为A地块基坑),东侧为青石路。B地块±0. 00m 相当于绝对标高+7.40m。基坑挖深为 6.1 ~8.0m。拟建场地属Ⅱ级复杂场地。 2,包括 3 幢地上建筑和一层地下室。建筑物采用 该基坑用地面积约20000 m 框架结构,最大单柱荷载标准值为23000KN,拟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设计方案。 有关拟建物层数、结构型式、柱网和室内外地坪设计标高具体见表 1.1 。 表1.1 栋号建筑物层数 结构型 式 室内地坪 设计标高 (m) 室外地坪 设计标高 (m) 01 办公楼19 框架结 构 7.3 7.0-7.2 02 国家实验 室 1、10、11 框架结 构 7.3 7.0-7.2 03 会议楼、 商务楼 2、18 框架结 构 7.5 7.2 南、北地下 室 -1 框架~抗 震墙结 构 04 1.9 7.0-7.2 注:表 1.1 内建筑物室内外地坪设计标高系吴淞高程。 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根据该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3.1 节,划分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1.2 基坑周边环境条件 基坑四面均为马路,下设通讯电缆、煤气管线等设施。北侧隔马路为基坑(A地块)

第一章设计方案综合说明 1.1.3 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地形总体较为平坦,地面高程在 4.87~8.78m(吴淞高程系)之间。对照场地地形图看,场内原有沟塘已被填埋整平。场地地貌单元属长江 漫滩。 在基坑支护影响范围内,自上而下有下列土层: ①~1 杂填土:杂色,松散,由粉质粘土混碎砖、碎石和砼块等建筑垃圾 填积,其中2.7~4.5m 填料为粉细砂,填龄不足 2 年。层厚0.3~4.9m; ①~2 素填土:黄灰~灰色,可~软塑,由粉质粘土、粘土混少量碎砖石填积,含少量腐植物,填龄在10 年以上。埋深0.8~5.3m,层厚0.2~2.6m; ①~2a 淤泥、淤泥质填土:黑灰色,流塑,含腐植物,分布于暗塘底部, 填龄不足10年。埋深0.2~2.9m,层厚0.6~4.0m; ②~1 粉质粘土、粘土:灰黄色~灰色,软~可塑,切面有光泽,韧性、干 强度较高。埋深0.3~4.7m,层厚0.3~2.1m; ②~2 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含腐植物,夹薄层粉土,切面稍有 光泽,韧性、干强度中等。埋深 1.1~6.2m,层厚11.2~12.4m; ②~2a 粉质粘土与粉土互层:灰色,粉质粘土为流塑,粉土呈稍密,局 部为流塑淤泥质粉质粘土,具水平层理。切面光泽反应弱,摇震反应中等, 韧性、干强度低。埋深 1.6~5.7m,层厚0.4~3.3m; ②~3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夹薄层(局部为层状) 粉土、粉砂,具水平层理。切面稍有光泽,有轻微摇震出水反应,韧性、干 强度中等偏低。埋深10.5~15.6m,层厚1.2~7.7m; ②~4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粉砂:灰色,粉质粘土、淤泥 质粉质粘土为流塑,粉土、粉砂为稍~中密,局部为互层状,具水平层理。光泽反应弱,摇震反应中等,韧性、干强度较低。埋深14.2~21.5m,层厚1.2~8.8m; ②~5 粉细砂:青灰~灰色,中密,砂颗粒成分以石英质为主,含少量腐 植物及云母碎片。埋深20.0~25.6m,层厚10.3~12.3m; ②~5a 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切面稍有光泽,韧性、 干强度中等。呈透镜体状分布于②~5 层中。埋深23.6~25.0m,层厚0.4~0.5m; ②~6细砂:青灰色,密实,局部为粉砂,砂颗粒成分以石英质为主,含 云母碎片。层底部局部地段含少量卵砾石。埋深29.2~33.5m,层厚14.2~22.1m; ②~6a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灰色,流~ 软塑,切面稍有光泽,韧性、干强度中等。呈透镜体状分布于②~6 层中。埋深35.9~45.5m,层厚 0.3~1.4m。 ⑤~1 强风化泥岩、泥质粉砂岩:棕红~棕褐色,风化强烈,呈土状,遇水极易软化,属极软岩,岩体基质本量等级分类属Ⅴ级。埋深47.0~52.3m,层厚0.6~5.8m。 ⑤~2 中风化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紫红~棕褐色,泥质胶结,夹层状泥岩,属极软岩~软岩,岩体较为完整,有少量裂隙发育,充填有石膏,遇水易软化,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属Ⅴ级。埋深48.0~57.9m,未钻穿。 ⑤~2a 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细砂岩:紫红~棕褐色,泥质胶结,属软岩~ 较软岩,岩体较为完整,有少量裂隙发育,基本质量等级分类属Ⅳ级。该层 呈透镜体状分布于⑤~2 层中。埋深52.5~59.5m,层厚0.3~0.4m。 2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

基坑土层力学参数 层号土层名称层厚(m)重度(kN/m3) 浮重度 (kN/m3)粘聚力 (kPa) 内摩擦角 (°) m值 1杂填土——2 粉质黏 土 ——3 粉质黏 土 ——4 粉质黏 土 ——5 粉质黏 土 ——6 粉质黏 土 7粉质黏

土 8中砂——9粗砂——10砾砂——11粗砂—— 基坑存在的超载表超载位 置类型 超载值 (kPa) 作用深 度(m) 作用宽 度(m) 距坑边 距(m) 形式 长度 (m) A-A’局部荷 载 条形—— 此深基坑工程需要基坑支护结构来保证基坑的安全稳定,各种支护 结构设计均遵循《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混凝 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17)。因此,本文将设计3种支护结构,分别为锚杆支护体系+护坡

桩、地下连续墙、地下连续墙+锚杆支护体系。 由规程知,设计支护形式需考虑作用在结构上的水平荷载,影响基坑支护的水平荷载有土体、基坑周围的建筑、车辆、施工材料及设备、温度及水等因素。确定荷载需要确定基坑内外土压力,土体在重力作用下会对支护结构产生侧压力,基坑外侧土体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力为主动土压力,主动土压力使支护结构变形挤压基坑内侧土体,此时基坑内侧土体土体对支护结构作用的力为被动土压力。土压力计算方法为朗金土压力计算方法,即分别按下式计算: 2,tan 452i a i K ?? ? =?- ?? ? (3-1) ,2ak ak a i p K c σ=- (3-2) 2,tan 452i p i K ?? ? =?+ ?? ? (3-3) ,2pk pk p i p K c σ=+(3-4) 式中:,a i K 、,p i K ——分别表示第i 层土的主动土压力系数与被动土压力系数; i ?、i c ——分别表示第i 层土的内摩擦角(°)与黏聚力 (kPa ); ak σ、pk σ——分别表示支护结构外侧、内侧计算点的土中竖向

隧道围护结构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2、《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4、《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7、《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 8、《轨道交通车站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QBD-006-2005 9、《钢筋焊接机验收规程》JGJ18—2003 10、《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1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1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13、《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ECS96:97 二、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铁科院环形铁道试验基地建成于1958年,现为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装备认证检验的需要,特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试验线,以满足车辆的各种动态试验及联调试验,也包括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产品的认证检验。 区间隧道起点为K4+375,终点为K5+300,全长925m,其中K4+375~K4+572段为明挖U型槽,长197m;K4+572~K5+085段为明挖矩形断面,长度513m;K5+085~K5+300段为明挖U型槽,长215m。

隧道基坑围护结构如下: (1)、U型槽段:坑深小于4m采用放坡土钉墙支护体系,坑深大于4m,采用钻孔灌注桩加钢支撑围护体系。 (2)、地下段:地下段采用钻孔灌注桩加钢支撑支护体系,机械成孔灌注桩为Φ600@1200(隧道最深处为Φ600@900),钢支撑竖向设置3道,基坑局部最深处钢支撑竖向设置4道(含倒撑),放坡段基坑最深4m,地下段基坑最深13.1m(隧道最低点泵房处)。 (二)、工程地质概况 (1)场地环境概况 本次全线勘察揭露地层最大深度为45m,根据钻探资料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根据地层沉积年代、成因类型,本工程场地勘探范围内的土层分为人工堆积层(Qml)、新近沉积层(Q42al+pl)和一般第四系冲洪积层(Q4al+pl)三大类,本场区按地层岩性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将土层划分为13个大层。 (2)岩土分层及其概况 1)杂填土①1层:杂色,松散,湿,含灰渣、石灰渣、砖块、碎石、混凝土块、和生活垃圾等。 2)粉土填土①2层:褐黄色~灰褐色,松散~中密,湿,以粉土为主,含少量黏性土、砖渣、煤渣、石块、灰渣。 3)粉质粘土②层:灰褐色~黄褐色,可塑,湿,中高压缩性,含云母,有机物、氧化铁、局部夹有粉土。 4)粉土②1层:褐黄色,中密,湿,中压缩性,含云母,有机物、

隧道结构计算

一.基本资料 惠家庙公路隧道,结构断面尺寸如下图,内轮廓半径为 6.12m ,二衬 厚度为 0.45m 。围岩为 V 级,重度为19.2kN/m3,围岩弹性抗力系数为 1.6×105kN/m3,二衬材料为 C25 混凝土,弹性模量为 28.5GPa ,重度 为 23kN/m 3。考虑到初支和二衬分别承担部分荷载,二衬作为安全储备,对其围岩压力进行折减,对本隧道按照 60%进行折减。求二衬内力,作出内力图,偏心距分布图。 1)V1级围岩,二衬为素混凝土,做出安全系数分布图,对二衬安全性进行验算。 2)V2级围岩,二衬为钢筋混凝土,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0.035m ,按结构设计原理对其进行配筋设计。 二.荷载确定 1.围岩竖向均布压力:q=0.6×0.45?1 2-S γω 式中: S —围岩级别,此处S=5; γ--围岩重度,此处γ=19.2KN/3m ; ω--跨度影响系数,ω=1+i (m l -5),毛洞跨度m l =13.14+2?0.06=13.26m ,其中0.06m 为一侧平均超挖量,m l =5—15m 时,i=0.1,此处ω=1+0.1?(13.26-5)=1.826。 所以,有:q=0.6×0.451 -52 ??19.2?1.826=151.456(kPa )

此处超挖回填层重忽略不计。 2.围岩水平均布压力:e=0.4q=0.4?151.456=60.582(kPa ) 三.衬砌几何要素 5. 3.1 衬砌几何尺寸 内轮廓线半径126.12m , 8.62m r r == 内径12,r r 所画圆曲线的终点截面与竖直轴的夹角1290,98.996942φφ=?=?; 拱顶截面厚度00.45m,d = 墙底截面厚度n 0.45m d = 此处墙底截面为自内轮廓半径2r 的圆心向内轮廓墙底做连线并延长至与外轮廓相交,其交点到内轮廓墙底间的连线。 外轮廓线半径: 110 6.57m R r d =+= 2209.07m R r d =+= 拱轴线半径: '1200.5 6.345m r r d =+= '2200.58.845m r r d =+= 拱轴线各段圆弧中心角: 1290,8.996942θθ=?=? 5.3.2 半拱轴线长度S 及分段轴长S ? 分段轴线长度: '1 1190π 3.14 6.3459.9667027m 180180S r θ? = = ??=?? '2228.996942π 3.148.845 1.3888973m 180180S r θ?==??=?? 半拱线长度: 1211.3556000m S S S =+= 将半拱轴线等分为8段,每段轴长为: 11.3556 1.4194500m 88 S S ?= ==

(完整版)基坑支护结构的计算

第二部分 基坑支护结构的计算 支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影响因素众多,不少高层建筑的支护结构费用已超过工程桩基的费用。为此,对待支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均应采取极慎重的态度,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经济合理和便于施工。 一、支护结构承受的荷载 支护结构承受的荷载一般包括 –土压力 –水压力 –墙后地面荷载引起的附加荷载。 1 土压力 ⑴主动土压力: 若挡墙在墙后土压力作用下向前位移时随位移增大,墙后土压力渐减小。当位移达某一数值时,土体内出现滑裂面,墙后土达极限平衡状态,此时土压力称为主动土压力,以Ea表示。 ⑵静止土压力: 若挡墙在土压力作用下墙本身不发生变形和任何位移(移动或滑动),墙后填土处于弹性平衡状态,则此时作用在挡墙上的土压力成为静止土压力。以E0表示。

(3)被动土压力: 若挡墙在外力作用下墙向墙背向移动,随位移增大,墙所受土的反作用力渐增大,当位移达一定数值时,土体内出现滑裂面,墙后土处被动极限平衡状态,此时土压力称为被动土压力,以Ep表示。 主动土压力计算 ?主动土压力强度

?无粘性土 粘性土 土压力分布 对于粘性土按计算公式计算时,主动土压力在土层顶部(H=0处)为负值,即

表明出现拉力区,这在实际上是不可能发生的。只计算临界高度以下的主动土压力。 土压力分布 可计算此种情况下的临界高度Zc,进而计算临界高度以下的主动土压力。

被动土压力计算 被动土压力强度?无粘性土粘性土

计算土压力时应注意 ?不同深度处土的内聚力C不是一个常数,它与土的上覆荷重有关,一般随深度的加大而增大,对于暴露时间长的基坑,土的内聚力可由于土体含水量的变化和氧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减小甚至消失。 ?、C 值是计算侧向土压力的主要参数,但在工程桩打设前后的、C值是不同的。在粘性土中打设工程桩时,产生挤土现象,孔隙水压力急剧升高, 对、C值产生影响。另外,降低地下水位也会使、C值产生变化。 水压力 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水压力一般按静水压力考虑。有稳态渗流时按三角形分布计算。 在有残余水压力时, 水压力按梯形分布。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

3.1 设计原则 3.1.1基坑支护结构应采用以分项系数表示的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 3.1.2基坑支护结构极限状态可分为下列两类: 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应于支护结构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土体失稳、过大变形导致支护结构或基坑周边环境破坏; 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应于支护结构的变形已妨碍地下结构施工或影响基坑周边环境的正常使用功能。 3.1.3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应根据表3.1.3选用相应的侧壁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数。 表3.1.3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数 安全等级破坏后果Υ0 一级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 下 1.10 结构施工影响很严重 二级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 下 1.00 结构施工影响一般 三级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 下 0.90

结构施工影响不严重 注: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确定。 3.1.4支护结构设计应考虑其结构水平变形、地下水的变化对周边环境的水平与竖向变形的影响,对于安全等级为一级和对周边环境变形有限定要求的二级建筑基坑侧壁,应根据周边环境的重要性、对变形的适应能力及土的性质等因素确定支护结构的水平变形限值。 3.1.5 当场地内有地下水时,应根据场地及周边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情况和支护结构与基础型式等因素,确定地下水控制方法。当场地周围有地表水汇流、排泻或地下水管渗漏时,应对基坑采取保护措施。 3.1.6根据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设计要求,基坑支护应按下列规定进行计算和验算。 1 基坑支护结构均应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计算内容应包括: 1) 根据基坑支护形式及其受力特点进行土体稳定性计算; 2) 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压、受弯、受剪承载力计算; 3) 当有锚杆或支撑时,应对其进行承载力计算和稳定性验算。 2 对于安全等级为一级及对支护结构变形有限定的二级建筑基坑侧壁,尚应对基坑周边环境及支护结构变形进行验算。 3 地下水控制验算:

隧道结构计算

重庆交通大学教案 第6章隧道结构计算 6.1 概述 6.1.1 引言 隧道结构工程特性、设计原则和方法与地面结构完全不同,隧道结构是由周边围岩和支护结构两者组成共同的并相互作用的结构体系。各种围岩都是具有不同程度自稳能力的介质,即周边围岩在很大程度上是隧道结构承载的主体,其承载能力必须加以充分利用。隧道衬砌的设计计算必须结合围岩自承能力进行,隧道衬砌除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净空外,还要求有足够的强度,以保证在使用寿限内结构物有可靠的安全度。显然,对不同型式的衬砌结构物应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强度计算。 隧道建筑虽然是一门古老的建筑结构,但其结构计算理论的形成却较晚。从现有资料看,最初的计算理论形成于十九世纪。其后随着建筑材料、施工技术、量测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计算理论的逐步前进。最初的隧道衬砌使用砖石材料,其结构型式通常为拱形。由于砖石以及砂浆材料的抗拉强度远低于抗压强度,采用的截面厚度常常很大,所以结构变形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为构件的刚度很大,故将其视为刚性体。计算时按静力学原理确定其承载时压力线位置,检算结构强度。 在十九世纪末,混凝土已经是广泛使用的建筑材料,它具有整体性好,可以在现场根据需要进行模注等特点。这时,隧道衬砌结构是作为超静定弹性拱计算的,但仅考虑作用在衬砌上的围岩压力,而未将围岩的弹性抗力计算在内,忽视了围岩对衬砌的约束作用。由于把衬砌视为自由变形的弹性结构,因而,通过计算得到的衬砌结构厚度很大,过于安全。大量的隧道工程实践表明,衬砌厚度可以减小,所以,后来上述两种计算方法已经不再使用了。进入本世纪后,通过长期观测,发现围岩不仅对衬砌施加压力,同时还约束着衬砌的变形。围岩对衬砌变形的约束,对改善衬砌结构的受力状态有利,不容忽视。衬砌在受力过程中的变形,一部分结构有离开围岩形成“脱离区”的趋势,另一部分压紧围岩形成所谓“抗力区”,如图6-1所示。在抗力区内,约束着衬砌变形的围岩,相应地产生被动抵抗力,即“弹性 94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全套图纸CAD)

第一章设计方案综合说明 概述 1.1.1 工程概况 拟建南京新城科技园B地块深基坑位于河西香山路和嘉陵江东街交会处东南隅,北侧为规四路(隔马路为A地块基坑),东侧为青石路。B地块±0.00m 相当于绝对标高+7.40m。基坑挖深为~8.0m。拟建场地属Ⅱ级复杂场地。该基坑用地面积约20000 m2,包括3幢地上建筑和一层地下室。建筑物采用框架结构,最大单柱荷载标准值为23000KN,拟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设计方案。 有关拟建物层数、结构型式、柱网和室内外地坪设计标高具体见表。 | 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根据该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节,划分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

1.1.2 基坑周边环境条件 基坑四面均为马路,下设通讯电缆、煤气管线等设施。北侧隔马路为基坑(A地块) 1.1.3 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地形总体较为平坦,地面高程在~8.78m(吴淞高程系)之间。对照场地地形图看,场内原有沟塘已被填埋整平。场地地貌单元属长江漫滩。 在基坑支护影响范围内,自上而下有下列土层: ①~1杂填土:杂色,松散,由粉质粘土混碎砖、碎石和砼块等建筑垃圾填积,其中~4.5m填料为粉细砂,填龄不足2年。层厚~4.9m; ①~2素填土:黄灰~灰色,可~软塑,由粉质粘土、粘土混少量碎砖石填积,含少量腐植物,填龄在10年以上。埋深~5.3m,层厚~2.6m; ①~2a淤泥、淤泥质填土:黑灰色,流塑,含腐植物,分布于暗塘底部,填龄不足10年。埋深~2.9m,层厚~4.0m; \ ②~1粉质粘土、粘土:灰黄色~灰色,软~可塑,切面有光泽,韧性、干强度较高。埋深~4.7m,层厚~2.1m; ②~2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含腐植物,夹薄层粉土,切面稍有光泽,韧性、干强度中等。埋深~6.2m,层厚~12.4m; ②~2a粉质粘土与粉土互层:灰色,粉质粘土为流塑,粉土呈稍密,局部为流塑淤泥质粉质粘土,具水平层理。切面光泽反应弱,摇震反应中等,韧性、干强度低。埋深~5.7m,层厚~3.3m; ②~3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夹薄层(局部为层状)粉土、粉砂,具水平层理。切面稍有光泽,有轻微摇震出水反应,韧性、干强度中等偏低。埋深~15.6m,层厚~7.7m; ②~4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粉砂:灰色,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为流塑,粉土、粉砂为稍~中密,局部为互层状,具水平层理。光泽反应弱,摇震反应中等,韧性、干强度较低。埋深~21.5m,层厚~8.8m; ②~5粉细砂:青灰~灰色,中密,砂颗粒成分以石英质为主,含少量腐植物及云母碎片。埋深~25.6m,层厚~12.3m; ②~5a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切面稍有光泽,韧性、干强度中等。呈透镜体状分布于②~5层中。埋深~25.0m,层厚~0.5m; ②~6细砂:青灰色,密实,局部为粉砂,砂颗粒成分以石英质为主,含云母碎片。层底部局部地段含少量卵砾石。埋深~33.5m,层厚~22.1m; · ②~6a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灰色,流~ 软塑,切面稍有光泽,韧性、干强度中等。呈透镜体状分布于②~6层中。埋深~45.5m,层厚~1.4m。 ⑤~1强风化泥岩、泥质粉砂岩:棕红~棕褐色,风化强烈,呈土状,遇水极易软化,属极软岩,岩体基质本量等级分类属Ⅴ级。埋深~52.3m,层厚~5.8m。 ⑤~2中风化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紫红~棕褐色,泥质胶结,夹层状泥岩,属极软岩~软岩,岩体较为完整,有少量裂隙发育,充填有石膏,遇

隧道结构设计模型概述

隧道结构设计模型概述 摘要:目前采用的地下结构设计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设计模型:○1以参照过去隧道工程实践经验进行工程类比为主的经验设计法;○2以现场量测和实验室试验为主的实用设计方法如收敛——约束法。○3作用与反作用模型,即荷载—结构模型○4连续介质模型,包括解析法和数值法。针对各种模型特点谈谈一下对该四种模型的认识。 1隧道结构体系设计计算模型的建立原则 对于均匀介质中的圆形隧道,当它处于平面轴对称状态时,将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问题抽象为支护需求曲线和支护补给曲线的收敛—约束关系,从而求出围岩与支护结构达到平衡时的支护阻力Pa。有了这个值就可以计算出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应力状态。由此可以看出,即使对于如此理想的问题,都需要事先将研究对象的几何形状、初始应力状态、开挖和支护过程、岩体和支护结构的物理力学特性等条件转换为数学力学模型,然后运用数学力学方法求出模型的、作为设计标准的特征值(如应力、位移或极限荷载等)。一个理想的隧道工程的数学力学模型应能反映下列的因素: ①必须能描述有裂隙和破坏带的,以及开挖面形状变化所形成的三维几何形状。 ②对围岩的地质状况和初始应力场不仅要能说明当时的,而且还要包括将来可能出现的状态。 ③应包括对围岩应力重分布有影响的岩石和支护材料非线性特性,而且还要能准确地测定出反映这些特性的参数。 ④如果要知道所设计的支护结构和开挖方法能否获得成功,即想评估其安全度,则必须将围岩、锚杆和混凝土等材料的局部破坏和整体失稳的判断条件纳入模型中。当然,条件必须满足现行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⑤要经得起实际的检验,这种检验不能只是偶然巧合,而是需要保证系统的一致性。 这样的理想模型对于科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只有准确地模拟围岩性质和施工过程,才能更好地了解围岩与支护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作出符合实际的决策。然而这种理想模型的参数太多又不易精确测定,将各种影响因素都机械地转换到模型中来也是十分困难的。因此,理想模型还不宜直接用于设计实践,必须在可能的情况下,由理想模型推演出一些较简单的计算模型,或称为工程师模型。

基坑支护结构类型及其优缺点

基坑支护结构类型及其优缺点 一、放坡开挖 优势:造价最便宜,支护施工进度快。 劣势:回填土方较大,雨季因浸泡容易局部坍塌。 适用:场地开阔,土层较好,周围无重要建筑物、地下管线的工程。放坡高度超过5m,建议分级放坡。 注意事项:周边条件允许情况下,尽量坡度放大,软土地区放坡尽量增加坡脚反压,做好降水、截水、泄水措施。一般情况可用铁丝网代替钢筋网,用石粉代替砂、石喷砼护面。 二、土钉墙(加强型土钉墙) 优势:稳定可靠、经济性好、效果较好、在土质较好地区应积极推广。 劣势:土质不好的地区难以运用,需土方配合分层开挖,对工期要求紧工地需投入较多设备。 适用:主要用于土质较好地区,开挖较浅基坑。 注意事项:对于周边临近建筑物或道路等对变形控制较严格区段或较深的基坑,需增加预应力锚杆或锚索,称之为加强型土钉墙,因施加预应力较小,可设置简易腰梁。

根据土层及地下水情况能干法成孔尽量干法成孔。如遇回填土及局部软土层,钢筋土钉改为钢花管土钉采用冲击器击入效果更佳。 三、复合土钉墙(加强型复合土钉墙) 优势:复合土钉墙具有挡土、止水的双重功能,效果良好;由于一般坑内无支撑,便于机械化快速挖土;一般情况下较经济。 劣势:施工工期相对较长,需待搅拌桩或旋喷桩达到一定强度方可开挖。 适用:存在软土层区域,或回填土区域,或受场地限制需垂直开挖区域。 注意事项:深层搅拌桩在较厚砂层施工较易开叉,需设置多排搭接。由于搅拌桩抗拉抗剪性能较差,一般情况需内插钢管或型钢,并设置冠梁。对于局部狭窄区域,搅拌桩机械无法施工时,可采取高压旋喷桩代替。对于周边临近建筑物或道路等对变形控制较严格区段或较深的基坑,需增加预应力锚杆或锚索,称之为加强型复合土钉墙。 四、拉森钢板桩 优势:耐久性良好,二次利用率高;施工方便,工期短。 劣势:不能挡水和土中的细小颗粒,在地下水位高的地区需采取隔水或降水措施;悬臂抗弯能力较弱,开挖后变形较大。

公路隧道支护结构设计的优化方法研究

公路隧道支护结构设计的优化方法研究 下,将支护结构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表达成数学模型,再根据数学原理求得最优解,它包括设计变量、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等3个方面。目标函数是评价设计方案好坏的标准,一般来说,目标函数可以表示为问题变量的解析表达式。目标函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但应尽量使目标函数的数目少一些。 对于衬砌断面形状的优化,考虑采用洞室开挖断面积最小为目标函数,实际计算时由于开挖断面积不但取决于衬砌净空限界,还与衬砌厚度相关,难度较大。考虑到衬砌内轮廊形状直接影响到隧道衬砌轴线的合理性以及衬砌厚度和开挖量,故采用内轮廊(面以上)所包的隧道净空面积最小为目标函数。 因为公隧道相对铁隧道跨度要稍大,故公隧道采用得较多的断面形状为四心圆、三心圆及单心圆。由于一般隧道断面均为对称结构,故本文只取隧道净空面积(面以上)的一半作为目标函数。根据隧道断面具体形状的不同,目标函数的解析表达式也不同。在一个最优化设计问题中,变量是影响设计质量的可变参数。变量太多,将使问题变得十分复杂, 而变量太少,则设计的自由度少,优化的程度变差, 甚至得出不符合实际的结论,所以要结合具体问题, 合理地选择变量。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应减少次要的变量,使问题简化。 为满足限界要求,内轮廊线至少应将隧道建筑界完全包容在内,保证限界边界的任何点均在内轮廊线内,实际上就是保证限界控制点A、B、C

到隧道中心线的水平距离,小于或等于内轮廊线上在同内轮廊线净高应能满足隧道建筑限界净高H 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考虑通风要求。隧道的净空断面受通风方式的影响很大,在选择通风方式上,首先需要决定隧道内所需的通风量,然后讨论自然通风和交通风能否满足需要。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1 总则 (1) 2 主要术语与符号 (2) 3 隧道调查及围岩分级 (5) 4 总体设计 (11) 5 建筑材料 (17) 6 荷载 (22) 7 洞口及洞门 (25) 8 衬砌结构设计 (27) 9 结构计算 (33) 10 防水与排水 (40) 11 小净距及连拱隧道 (42) 12 辅助通道 (44) 13 辅助工程措施 (48) 14 特殊地质地段 (51) 15 隧道内路基与路面 (54) 16 机电及其它设施…………………………………………………………………68 附录A围岩分级有关规定 (60) 附录B隧道标准内轮廓 (63) 附录C型钢特性参数表 (65) 附录D释放荷载的计算方法 (69) 附录E浅埋隧道荷载的计算方法 (71) 附录F偏压隧道衬砌荷载的计算方法 (74) 附录G明洞设计荷载的计算方法 (75) 附录H洞门土压力荷载的计算方法 (77) 附录I荷载结构法 (78) 附录J地层结构法 (80) 附录K钢筋混凝土受弯和受压构件配筋量计算方法 (88) 附录L本规范用词说明 (94)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对全国已建和在建的公路隧道进行了较广泛的调查研究,搜集并分析了大量设计文件、工程报告、营运管理报告,就有关专题进行了研究,并听取了全国有关设计院和专家的意见。考虑到我国公路隧道技术起步较晚,其经验和基础性工作不足,因此在我国经验的基础上又采用或借鉴了国外公路隧道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 本次修订中,充分考虑了与其它相关标准、规范的协调性,并保持一致。同时,在全面修订的原则下,尽量按原《规范》的风格编排撰写。本次修订的重点为调查、围岩分类、总体设计、锚喷支护与衬砌、洞口段工程、结构计算、特殊构造设计、特殊地质地段设计等,并增加了三车道隧道、连拱隧道和小净距隧道等内容。 关于强制性条款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中第1.0.3、1.0.5、1.0.6、1.0.7、3.1.1、3.1.3、7.1.2、8.1.2、10.1.1、15.1.1、15.1.2、16.1.1条为强制性条款,必须 按照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有关规定严 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原则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原则与勘察要求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原则与勘察要求 3.1 设计原则 3.1.1 基坑支护结构应采用以分项系数表示的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 3.1.2 基坑支护结构极限状态可分为下列两类: 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应于支护结构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土体失稳、过大变形导致支护结构或基坑周边环境破坏; 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应于支护结构的变形已妨碍地下结构施工或影响基坑周边环境的正常使用功能。 3.1.3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应根据表3.1.3选用相应的侧壁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数。 表3.1.3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数 安全等级破坏后果Υ0 一级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下 1.10 结构施工影响很严重 二级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下 1.00 结构施工影响一般 三级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下 0.90 结构施工影响不严重 注: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确定。 3.1.4 支护结构设计应考虑其结构水平变形、地下水的变化对周边环境的水平与竖向变形的影响,对于安全等级为一级和对周边环境变形有限定要求的二级建筑基坑侧壁,应根据周边环境的重要性、对变形的适应能力及土的性质等因素确定支护结构的水平变形限值。 3.1.5 当场地内有地下水时,应根据场地及周边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情况和支护结构与基础型式等因素,确定地下水控制方法。当场地周围有地表水汇流、排泻或地下水管渗漏时,应对基坑采取保护措施。 3.1.6 根据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设计要求,基坑支护应按下列规定进行计算和验算。 1 基坑支护结构均应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计算内容应包括: 1) 根据基坑支护形式及其受力特点进行土体稳定性计算; 2) 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压、受弯、受剪承载力计算; 3) 当有锚杆或支撑时,应对其进行承载力计算和稳定性验算。 2 对于安全等级为一级及对支护结构变形有限定的二级建筑基坑侧壁,尚应对基坑周边环境及支护结构变形进行验算。 3 地下水控制验算: 1) 抗渗透稳定性验算; 2) 基坑底突涌稳定性验算;

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

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 本文结合某深基坑支护结构工程实例,简要地分析和探讨了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措施。 标签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施工 一、工程概况 某商业综合用房工程位于该市南侧,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基坑长77.85米,基坑宽度为38.74米,整个基坑落地面积为2700㎡左右,基坑形状基本规则,基坑开挖深度-6.250~-10.65米(坑中坑)。因此,如何加强该工程深基坑支护的设计与施工管理,并为今后我国深基坑工程提供借鉴与指导,是一项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 2.1 基坑围护结构做法(SMW工法) 1)三轴水泥搅拌帷幕的止水性能是本基坑成败的关键,必须切实做好。本工程要求施工机具采用日本进口的搅拌头。 2)本工程止水帷幕采用Φ850@600三轴水泥搅拌桩,水泥搅拌桩采用全断面套打法施工。 3)水泥搅拌桩采用P42.5级硅酸盐水泥,水泥掺量为20%,水灰比1.5-1.8,水泥应干燥,无结块,水泥内掺1.5%生石膏和0.15%SN201-A型固化剂;拌制后的水泥浆液因故搁置2h以上的,应做废浆处理。 4)水泥搅拌桩28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0.8MPa,成桩过程中应控制钻具下沉及提升速度,并保持匀速下沉与匀速提升,避免形成孔内负压。一般下沉速度不大于1m/min,提升速度不大于1.5m/min;桩体施工应保持连续性,相邻桩施工间隔不得超过12h,如因特殊原因不能避免,应标记在案,并采取补强措施。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基坑周边沉降及水平位移进行监测,根据监测资料合理控制搅拌头的压入阻力、注浆速度及注浆压力。 5)搅拌桩成桩应均匀、持续、无颈缩和断层,严禁在提升喷浆过程中断浆,特殊情况造成断浆应重新成桩施工。水泥搅拌桩和内插型钢垂直偏差不大于1/200,插入前须在型钢表面涂抹减摩剂,搅拌桩制作后应立即插入型钢,一般间隔不应超过1h,型钢定位误差不大于30㎜,底部标高误差不大于20㎝,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 6)内插型钢采用Q235B,采用整材,接头采用坡口焊接等强度焊接,焊缝

基坑支护设计总说明

基坑支护设计总说明 设计总说明 1、工程概况项目概况 1 项目名称:济阳县王奎楼居等城中村改造项目(东区)基坑支护与降水设计 2 项目地点:济南市济阳县新元大街南侧、龙海路东侧、闻韶街 北侧、经六路西侧 3 建设单位:济南创盈置业有限公司项目与基坑概况 拟建工程17层住宅楼30栋、地下车库组成。本次支护范围为楼座及周边整体地 下车库。基坑形状大体呈倒U形,南北长约,东西宽约,基坑支护总 长度约。场地现状地面标高~,基底标高为~。基坑开挖深度为~。 2、设计依据 《济阳县王奎楼居等城中村改造项目及地下车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山东惠裕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济阳县王奎楼居等城中村改造项目结构图、建筑图,济南创盈置业有限公司;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XX;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XX;

《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规范》GB 50739-20XX;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XX;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XX; 《建筑与市政工程地下水控制技术规范》JGJ111-20XX; 《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标准》DBJ/T14-081-20XX; 《建筑基坑支护结构构造》11SG81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XX; 《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XX;《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XX;《复合土钉墙施工及验收规范》DB/J14-047-20XX 《工程建设地下水控制技术规范》DB/J13468-20XX;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 《济南市房屋建筑及轨道交通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查与专家论证实施办法》济建发[20XX]18号。 3、基坑周边条件 基坑周边环境条件 拟建项目周边环境条件较简单,根据业主所提供的地形图,场地周围环境情况如 下: 场区外围基坑北侧坡顶距离建筑红线~、距离新元大

隧道的围岩特性与初级支护结构分析

隧道的围岩特性与初级支护结构分析 【摘要】隧道的围岩变形问题是隧道工程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开挖方式以及支护措施一直都是工程中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对隧道的几种开挖方式、支护时机、和参数的设置上做了简要的分析比较。 【关键词】围岩变形;开挖方法;支护形式;参数优化 0 前言 随着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隧道做为交通发展重要组成部分也要跨上一个新台阶,相应地隧道设计和施工技术也有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在隧道初级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和不同的支护结构形式对隧道围岩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目前常用的隧道施工方法有环形法、台阶法和全断面法等,研究不同的开挖方法以及开挖后采用不同的支护结构对围岩稳定性影响有很大的意义。本文以某高速公路隧道为施工背景,大部分隧道为ⅳ级围岩,其围岩特性较差,选岩质较差的ⅳ级围岩为对象,做三种施工方法的对比,并在比较得出的开挖方法中选用不同的支护结构从而得出在这种地质条件下的最优施工方法和初级支护结构,并优化施工支护参数。 1 开挖方法的比较分析 运用有限元软件模拟开挖的台阶法、环形法以及全断面法。本构关系采用ducker-prager屈服准则,梁单元的力学模型与围岩的二

维连续体力学模型结合在一起计算,考虑初级支护锚杆和喷射混凝土的相互作用。 由于各项施工参数设定相同,这样就保证了围岩的应力场和位移场的相同。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得到应力的极值主要出现在隧道的周边上,所以位移以及应力的取点位置取在隧道周围的拱顶、拱肩、拱腰、拱脚以及拱底部分。经过对特殊点的观测得到隧道的拱顶较不稳定,有较大的沉降,在应力达到一定的范围后会产生掉块,坍塌情况,在拱底由于较大的压应力会向上拱起;在拱肩和拱脚处会产生小范围的应力集中现象,达到围岩的屈服强度后会引起拱脚部位的局部破坏。 经过对比知环形法的开挖应力相对较小,在拱腰和拱底出现应力集中现象,但区域相对较小,在拱脚和拱顶处出现拉应力,相对其他方式,这种拉应力也较小。在拱腰处台阶法开挖会产生塑形区域,而环形法开挖则不会产生。经过综合比较环形方式的开挖对隧道产生的应力小,且不容易产生塑性变形。 2 支护的时机对隧道围岩变形的影响 初级支护的时间是通过开挖后的荷载释放率来确定的,开挖后及时进行初级支护荷载的释放率为零,这时支护承担所有的围岩变形应力;开挖后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等到围岩变形稳定后进行支护结构,这时的围岩荷载释放率为1,支护结构承担的荷载较小;在这两种极限情况之间取不同的荷载释放率0.25、0.5、0.75。不考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