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研一:优秀人才的共通点是求知若渴且勇于冒险

大前研一:优秀人才的共通点是求知若渴且勇于冒险
大前研一:优秀人才的共通点是求知若渴且勇于冒险

大前研一:优秀人才的共通点是求知若渴且勇于冒险

2010年08月05日18:15凤凰网财经【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0条大前研一【研磨商业力】

想要把自己研磨成为炙手可热的商业人才,第一要研磨的是先见力:有别于直觉与灵感,预测未来的能力,被认为是最必要的能力。例如:关于高龄化社会的未来,能预见什么?第二要研磨的是突破力:不管有什么障碍,都要有克服障碍的突破力。第三要研磨的是影响力:到底自己有多少价值?一个人影响力的范围愈广,他就愈有价值。影响力,换成另外一种说法,就是指能够赚钱的范围。第四要研磨的是工作力:“创造一个让所有的人都不会白费力气,而且高效率的工作情况。”这就是工作力。第五要研磨的是人间力:年轻时,应该要有意识地建立基础的事情(如文学、音乐等修养基础)透过认真的努力所学习的技能,能够带给日后人生莫大的收获。

大前研一【后五十岁的选择】

三十五岁以后,如果不刻意、强制性地立定目标、提高眼界,进而迈向更高层级,自己的智性将无法跟着进步。“业务需要整顿时,仔细盘算可以割舍的东西之后,就得挥剑斩断不舍的心理,重新归零,这是求生之道,”无论是企业或个人都该懂得重新启动。“先重新整理至今为止做过的事,再依照眼前的社会和经济现况,寻找、开拓自己未来想走的路。”不要减法,要重新启动,假如想获得重生,则必须勇于将过去舍弃。用过去的资源重新开始,这只是减法,其结果是该舍弃的东西与问题不断出现,最后只会落得动弹不得,重开机是迎接下一波新事物时,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

50岁以前的上班族要先盘点自己最擅长的是什么?一旦遇到变动,库存的才华就可以派上用场,或者可以从容寻找适合的差事,顺利再度就职。“事先找好第二条退路,对个人而言并没有任何损失。”

大前研一【OFF 学】

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对于“On〈工作〉”与“Off〈休闲〉”都应该同样地注意,并且设法创造出时间、金钱、悠闲的心情,尽情地享受人生。

超越工作的范畴,能够赞赏人生的人可以说是“人生的达人”,不只在工作的领域游刃有余,也能够创造丰富的人生。

大前研一【即战力】

提升即战力的关键——强化语学力、财务力、问题解决力。语学力:一口流利外语,立足无国界经济圈。财务力:培养金钱概念,让自己晋身经营高手。问题解决力:训练逻辑思考,成为企业最需要的人才。

“身价”与“头衔”的目标是以自己为对象,设法提高自己的价值,如果自己的努力不是以此为目标,只是漫不经心地接受并完成公司给你的工作,就无法明确地制造出自己的身价和头衔。

大前研一【专业-你唯一的生存之道】

不要以为现有的想法都有道理,换个角度思考,可能发现既定的观念很不合理,而且有其他解决方法。

大前研一【再启动】

优秀人才的共通点,是求知若渴且勇于冒险,对于“人生就是冒险”,抱持达观态度:不管他人的眼光或是薪资高低,都会去做想做的事。总是求知若渴,怀抱强烈的欲望与愿望。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勇于冒险”。对他们而言,“考验自我潜力,至死方休”永远都优先于“寻求安身之地”,所以就算失败了,也觉得不枉此生。

大前研一【工作鸡汤Ⅰ】

换工作是好事。转换工作可以了解企业本质、也能增加人脉。

从0到1读后感心得体会

从0到1读后感心得体会 导读:读书笔记从0到1读后感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从0到1读后感心得体会: 从0到1这本书中涉及到了很多领域的问题,比如商业经营,哲学思想,教育理念等等。我想用听的到,看的见,摸得着的方法带领大家一起感受从零到一的过程,吸收从零到一这本书的精髓。 说到从零到一,就不得不提到从一到万,从零到一是从一到万的关键性一步。只有先实现了从零到一,才能开始从一到万的所有活动。无论是从零到一还是从一到万,都是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走向强大不可缺少的步骤和必须掌握的能力。 你学习了很多本书,听了很多次课,为什么感觉还是没掌握多少东西,用不上所学知识呢?问题出在哪里了?是你只掌握了学的方法,没有掌握到用的方法。没有掌握创新的技巧。 在信息爆炸和产品爆炸的时代,信息和产品都是极度泛滥的,产品极度过剩,产品同质化极其严重,创新从来没有显得如此重要。可是怎么进行创新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你要学会联系组合。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和创业上。但是我们应该清楚,从零到一不是空手道,而是将你现有的资源比如知识,经验,能力,物质条件等元素进行创新的组合联系。 从我的经验来看,创新者其实就像红娘,说媒的,意思就是你要

善于将那些看似不相关的事物,事情给它联系到一起去。举个例子,《细节营销》这本书提到了一个有意思的啤酒尿布联购效应,宝宝用尿布,妈妈给宝宝换尿布,爸爸去买尿布顺便给自己买些啤酒喝。商家在卖尿布的同时也把啤酒销售了出去。 怎么知道你的创意是正确的呢?这里就需要进行测试。注意一定要用最小的成本进行测试,要将你的风险降到最低,比如拿出你的预期成本的十分之一来进行实验,把一个大的目标转化成一个比较小的目标,你能够承受的住的目标。 从零到一是一种思维模式,是人们追求的一个目标,也是人们一直实践的行动。 什么是从零到一的突破?现在我给大家看一个视频。 没有多米诺骨牌一样可以让人感受到多米诺的魅力。这就是将看似不相关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对我的工作来说,效果很好。如何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读后感就像大家看到的那个视频。我们要进行创新性的联系和组合。将你的事业跟其他看似不相关的事情联系并有机的组合到一起。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进行联系和组合。全新的角度就是别人现在都没有想到的角度。我们可以想想草船借箭的故事,其实也是一种创新。 联系和组合是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到一起的方法,因为我们学习的时候是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分开学的,而运用知识指导工作的时候需要你将所学知识灵活的综合到一起。大部分人缺乏的就是这一步。 所以,不管你现在看了多少书,将这些书与书进行联系,将书与

大前研一的访谈录

大前研一∶唯有整合者,才能成为解答者(商業周刊) 今年二月三日,美国上市不到六个月的Google市值冲到五百六十亿美元〈约合新台币一兆八千亿元〉,超过通用汽车及美铝公司(Alcoa)的市值总和。同月份在东京,提供手机上网拍卖服务的DeNA挂牌上市,三十世代的女总裁南场智子创造十亿日圆〈约合新台币三亿九千万元〉的市值。 这两个新挂牌公司,都是新经济世代拓荒者。他们成功洞悉、切入新时代的需求。被《经济学人》杂志评为“五大管理大师”的大前研一说:新经济这块看不见的大陆,企业人需要的,就是具有逻辑思考的头脑回路。台湾大学国际企业系教授李吉仁形容,这是一套找出根本要因的方式。 微软发明视窗软体、戈巴契夫带领苏联解体后不过二十年,全球化和网路村推促全球经济产生巨变,新富豪出现。淘儿音乐城一夕被苹果电脑的iPod打败,Google和eBay迅速窜起,创造千亿元市值。 这是继发现美洲新大陆五百多年以来,首度出现重要性相当的变革。大前研一认为新经济面貌尚未成形,因此现在没有专家。 如何在这个没有专家的经济转折点求生、甚至胜出的方式,这就是你的乱世英雄成功术。摒弃传统框架,无限扩张身上的感应器,去感受当下流行现象的原因,去善用逻辑思考方式,帮助你看穿表象、洞悉趋势背后的动力。 过去,大前研一在全球最大的麦肯锡顾问表现优异,一直担任到麦肯锡公司资深董事职位。“我就是应用根据逻辑思考所产生解决问题的know-how,来面对企业无法靠自己的力量解决的所有难题,为企业导出所有的解答。” 从麦肯锡时代到现在,大前研一以经营管理顾问身分处理的案子多达数千件。这本新作集结大前研一每小时收费五万美金的经验分享,也是他三十年经营管理顾问的心得。《商业周刊》特别在大前研一的中文新书上市前飞抵东京,与大前研一面对面细谈这个抽象的逻辑概念,以及最重要的三大未来趋势。 以下是专访内容精彩纪要: 微软视窗衍生出新经济大陆 《商业周刊》问〈以下简称问〉:在这次的新书中,你提到二十一世纪的经济与以往大不同。这个转变主要是怎样引起的? 大前研一答〈以下简称答〉:这种变化,这就是一九八五年进入微软视窗时代后,快速、看不见的经济大陆就开始出现了;这就像五百多年前发现美洲新大陆一般的重要。这会演变成怎么样?得等一到两个世纪才会看到,我想这对很多人来说,都会是充满冒险的探索。 传统凯因斯经济学相比,这就是新经济,充满电子讯息〈cyber〉和网路入口〈portal〉的经济。五年前的知识传承是按年龄老、中、青的垂直传承,但现在在网路平台上,是水平式的延伸。他们就连买机票的方式,都和我们以前不同。 所以,你在学校学的,最好都得全部消除、净空。我不是要混淆别人,说没有标准答案或程序。但这就是二十一世纪经济,一个正在改变的形态,很难懂,但你得去挖掘它的真貌。 问:你如何形容这是个怎样的世界? 答:日文称呼老师为先生,意思是你比我早出生,但你就知道得比我多吗?现在,二十一世纪,我的儿子在网路、电脑的使用上比我更厉害,因此我虽然是某方面的老师,但在电脑方面,他就是我的老师。 像我在大学,班上十个学生之中,就有七个是网路商务方面的业者,这个部分,我就把他们当谘询对象。这个景象和以前是大不相同的。现在时代变迁快速,甚至很多人看到了新世代的商机,不及等待学校毕业,就跳进行业里掌握商机,他们都很成功。这是很多老年人需要知道的。像现在有个词汇叫做你Google了没?这个意思是指有没有先在网路上研读或找过资料?这个在一九九八年时,还没有人知道这叫做什么。但现在这已经是大家认同的一种说法。

从0到1 读后感

《从0到1》读后感 《从0到1》这本书初看简介时觉得这是一本创业书籍,是关于经济的书。可是通读下来,正如书中所说“它并不是一本指南,也不是单纯提供知识,而是一场思维运动。”整本书的观点与思想并不仅仅适用于公司,适用于方方面面。作为医学生的我读了以后,深感处处都有可借鉴之处。 未来的挑战 “在什么问题上你与其他人有不同看法”开篇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Thiel说好的回答应该让人们看到未来。未来是进步的,有两种进步,一是水平进步,从1到n,不断复制已知的事;二是垂直进步,从0到1,即创新。同时,每个人都不能单打独斗,“如果舍弃团体,一个孤独的天才可能会创造出经典的文学艺术作品,却不能创造出整个产业。” 作为医学生,无论以后进入临床还是做基础研究。同样地,垂直进步创新才能除人类之病痛,才能攻克疾病,才能发现人类之奥秘。 “质疑现有观念,从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所从事的业务。” 像1999那样狂欢 有时候社会与环境都呈现疯狂之态,Thiel举了很多例子,上世纪90年代的网络热炒,硅谷淘金热。很多人都相信自己能从零到一,但实现的人少之又少。确实如书中所说科技也有泡沫。我们并不是批判这股热潮,往往我们需要这样的热潮,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应当小幅地循序渐进地成长;保持精简和灵活性,不必事事严格规划,反复实践变中求生存;在改进中竞争,有时候我们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条件,就要充分利用;专注与产品而不是营销。我想,做科研发论文也是这个理。有时有许多研究热点突然爆发式增加,热潮中我们如何处理?想要发论文就得反复实践,站在前人已有的研究上在改进中竞争。 “最反主流的行动不是抵制潮流,而是在潮流中不丢弃自己的独立思考。” 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不同的 这一章的核心就是“垄断”。初看觉得这是一个贬义词但通读下来,是的,就是要做到垄断,而从零到一就能实现垄断,因为你是独一无二的。垄断所获得的利润是强大的,可以创造并获得持久的价值,同时,因为不用担心与其他企业竞争,它有更大的自主空间,无论在员工还是产品,或是又一个从零到一。独一无二就能垄断。政府颁发新发明专利奖就是为了鼓励这种垄断,当然是同时也有尊重。在医学上,为实现垄断是要付出极大的代价,高风险高利润,例如研发阿尔兹海默病的药,医药大厂纷纷试水,反复实践,其实可以期待人类攻克老年痴呆的未来。 “每个垄断企业都是靠解决一个独一无二的问题获得垄断地位。” 竞争意识 竞争是好是坏?至少我相信大多数中国人觉得是好的,我们的教育体系促使着我们去竞争,分数高优秀的人赢得竞争。一步步往高处走,可是谁能利于不败之地宇宙无敌呢?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我们实际获得的确越来越少。Thiel举了谷歌和微软之争,从搜索引擎到浏览器再到平板电脑,他们谁胜了?苹果公司异军突起。竞争让我们死死盯住对手,忽视了外面发生的千变万化,竞争使我们过分重视过去的机会一味重复过去的模式,陷入从1到n的困境中去。 “竞争不能带来价值的提升,而是充满破坏力。” 后发优势 难道打造垄断产业就是成功的公司吗?不,一定要经受得住未来的考验,可以持续的发展,有时把短期增长看得太重反而会错过最重要的的问题。垄断又四个特点专利技术,网络效应,规模经济,品牌优势。专利技术是最实质的优势,网络效应必须从小市场做起,所以

从0到1读后感1500字左右范文

从0到1读后感1500字左右范文 篇一 企业想要成功,意味着要从0-1,善于创新和创造,通过技术专利、网络效应(圈子效应)、规模经济(增长用户)、品牌(文化)等形成壁垒,从而实现质的垂直性层级跨越,开辟属于自己的蓝海市场,成为垄断企业。但若只是从1-n只是复制,无法创造新价值,成为山寨货,毕竟成功是不可复制的。 那我们如何从0-1创建垄断企业呢? 一、创始团队 首先要做得至关重要的决定是:和谁一起做。选择合伙人就像结婚,而创始人之间闹矛盾就像离婚一样令人不快。彼得蒂尔考虑投资一家初创公司时,不单单考虑创立团队是否技能和才华互补,创始人之间了解程度和合作默契程度也同样重要。创始人之间应有深厚交情,否则就是碰碰运气。 公司内部不团队的原因,所有权、经营权、控制权的相关人和事。 ·所有权:是指谁在法律上拥有公司的资产;创始人、投资者、员工。 ·经营权:谁实际上在管理着公司的日常事务;管理人员、员工。 ·控制权:谁在形式上管理公司事务;董事会(创始人、投资人)。 作者认为3人董事会最为理想,董事会人越少越好,容易沟通,每个董事会成员都举足轻重,可能让你难堪也可能危及公司未来发展,

也可能将你赶下台。 不要高估自己的个人能力,创始人重要性并非来自自身工作带来的价值,优秀的创始人能使公司每个人发挥所长。 二、目标理论 创造目标有助于引领我们走向胜利的方向,目标分为简单目标、困难目标、不可为目标。 ·简单目标是指稍作努力即可达到的目标 ·困难目标是指不懈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 ·不可为目标是指怎么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的目标。 三、幂次法则 幂次法则即二八法则。比如几家巨头科技公司的价值加起来超过了其他所有科技公司的总价值,也就是说20%的公司带了80%的收益,彼得蒂尔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专注在有价值的事情上。 作者指出:一个创业者最大的投资,就是花时间成立公司,并思考公司以后是否会成功,是否产生价值。独一无二的市场胜过所有市场。所以文章开头重点提到独立思考发现价值。 四、小步快跑 保持精简不断试错。同意,船小好调头,组织精简从而决策短平快更能适应高速变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当然如何在公司规模化和决策执行速度上取得平衡很关键。 五、创建垄断企业的方法: ·专利技术能够使你的产品很难或不能被复制

企业战略逻辑分析

摘要:战略是企业应对未来的武器。对战略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审视。从战 略架构方面看,有几种不同的战略三角解构方式:或内向式的、或外向式的、 或发展的,其特征不一而足。从战略思想的脉络看,企业战略更有其逻辑线索,不同的战略观都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战略的逻辑分析 给我们深入认识企业战略的奥秘提供了捷径。 关键词:战略,逻辑,战略三角,战略脉络战 和人类民族(国家)在冷战、两次大战及更早时期的竞争形态相似,企业间的竞争在过去也一直是如此——你死我活。随着人类世界新形势、新情况的发展——环境恶化、经济全球化、市场和技术瞬息万变等,企业间竞争的重点不应再是打击竞争者、控制供应商与顾客及阻止新进入者等种种作为上,相反, 企业有时要和对手共同努力推进技术进步、共同创造市场,甚至共同分享世界各地市场。因此,企业应有新的战略视野,更重要的是,企业在进行战略思考时,应重视分析战略的逻辑基础,谋求真正适合本企业的生存利益,使企业的战略成为“一个理性的创意过程”(吴思华)。 1企业战略架构的逻辑分析 企业战略作为对企业未来的指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许多学者己对企业 战略及战略的管理作过很多的著述,对企业战略作了不同阐述和说明。如美国 的安德鲁斯教授认为企业总体战略是一种决策模式:明茨伯格则借用营销学中 4P’ S提法,从企业战略引5P’ S出发,认为战略是一种计划(plan)、计策(ploy)、模式(pattern)、定位(position)、观念(perspective)等。本文在此则 试图从企业战略的架构的角度去总结有关学者的贡献,并分析其中的逻辑。 1. 1科利斯内向性的公司战略三角理论。戴维*J ?科利斯和辛西 娅? A ?蒙哥马利在1998年的《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文章《创造公司优势》及合著的著作《公司战略——企业的资源与范围》中都对企业战略的三角形架 构作了详细的介绍。根据他们的观点,企业战略的构架是(图1): 图1企业战略架构 他们认为,杰出的公司战略并非各种基础材料的随意堆砌,而是一个由各独立部分精心构筑起来的体系。战略首先是一个强有力的创意,它指导主管人员针对公司要开发的资源、要参与竞争的业务、以及使其全面运转起来的公司机构等作出决定。正是企业的资源、业务、组织机构等构成企业战略三角的三条边,它们决定企业战略优势的稳定与否,是企业战略的基础。战略三角的稳定程度与构成三角形的三个边性质有关,与三角形的三个节点的强度也有关,需要每个角的紧密结合:当公司的资源对其取得业务成功起决定作用时,就形成了竞争优势;当机构的配置使业务部分能够借助于资源时,就能获得增效作用,并达到相互的协调;当公司的业绩衡量与奖励机制同公司业务相结合,就形成战略控制。科利斯和蒙哥马利把企业的战略构造成三角形,清楚地表明,企业战略的优势的稳定性与企业的资源、业务和组织结构的性质有关,与连接企业资源、业务的合作控制有关。当企业的资源、业务和组织过硬时,当企业的合作与控制强有力时,当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力量超过企业构成要素的简单

从0到1读书笔记

成功来自于能力和计划,而不是好运 ——《从0到1》读书笔记 《从0到1》读完后,将书中的主要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结合具体的实际工作,有几点思考。 一、读书总结: 首先是关于公司用创新性垄断来避开竞争的,全球化是横向的扩张,只能复制以前就有的成功,而科技创新是纵向的扩张,是创造以前不存在的东西。彼得蒂尔提倡公司应该具有创新性,用创新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不完全是复制模仿别人,因为横向扩张,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出现激烈的竞争,完全竞争只能导致完全没有利润,这是由于完全竞争会导致相互之间的价格战,价格战的结果只能是所有的参与者都没有利润。所以彼得蒂尔认为,创新性垄断才是一个公司应该有的状态。 那么如何垄断呢?彼得蒂尔认为:首先,占领小市场,一个初创企业完美的目标市场是特定的一群人,而且几乎没有其他竞争者与你竞争;一旦成功创造了或是主导了一个利基市场,就要逐步打入稍大些的市场;在扩张到相邻市场时,不要搞破坏,要尽可能的躲开竞争,创造非零和竞争,而非零和甚至负和竞争。一团和气,相互提携,不要抢别人饭碗,要创造新的大饼,创造增量,而不是争抢存量。 第二,是关于企业未来竞争力的思考,伟大企业是由未来能产生现金流的能力来定义的,一家有未来的企业具备以下特点:具有专利

技术、网络效应、规模经济、品牌优势。另外,再一次强调了二八定律,百分之八十的利益来自百分之二十的客户。 第三,是对于创业初期的企业有几个问题需要思考的问题,第一个是合伙人。合伙就像结婚,合伙人的分歧就想离婚,分歧会牺牲公司。和朋友、理想气质相近的人建立公司是最靠谱的。第二个是要公司里面的每一个人全职工作,除非是律师、会计,远程工作。第三个是既得利益者的问题。用股权分配代替现金分配,是一个好的形式。但是这会带来既得利益者的问题。即使如此,股权分配仍然是最好的吸引员工的方式。(比如当初给facebook刷墙的油漆工现在暴富了,很多人大概会觉得不公平。) 第四,彼得蒂尔谈了对销售的看法,销售的核心是潜移默化地改变人的想法,而不是对客户忠诚。销售要针对合适的群体,针对这些群体正在使用的产品的痛点,实现彻底代替现有产品的垄断目的,然后再扩大战果,进入非痛点群体。最后,不仅仅产品销售是销售。媒体公关也是销售,优秀的媒体公关会为公司带来优秀的投资人、优秀的潜在员工、优秀的潜在客户。实际上,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是销售人员。 此外,彼得蒂尔还谈了一些对员工的看法。时间是最宝贵的资产,将时间浪费在不能长久合作的人身上得不偿失。如果你不能在工作上建立持久的关系,那么你就浪费了时间-即使纯粹从财务的角度来看,也是如此。初创公司应自问:为什么放弃去谷歌获取高薪和威望的机会,而去你的公司做第20位工程师呢?而且,公司不要打福利待遇

《从0到1》读后感

《从0到1》读后感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类的生活在走向便捷,走向多元,但也在走向平稳。前几日偶然听到朋友抱怨:商品经济发展的脚步越来越慢,让人耳目一新的产品太少,是企业的生存环境太安逸,还是人类的创造力在减退?朋友将这个问题抛向我。的确,经济的发展来自于发明的推动,蒸汽机的发明推动着交通业,电话机的出现推动着通信业,万维网的出现让整个世界连在一起。人们渐渐开始接触计算机、网络,开启指尖上的世界,接纳一切新的东西。但自从九十年代起,产业发展的速度仿佛越来越慢,再也看不到创世纪的新芽冒出土壤,蓬勃生长。 近日品读彼得?蒂尔的《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一书,深有感触。我想我找到了答案。生活看似多元,其实不过是一个“从1到n”的过程。新的事物一出现,引得他人竞相模仿重复,增添着类似的产品与服务。但新事物的创造却是“从0到1”的质变,是独一无二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细化,但带给人们的边际效用却越来越低,就是因为类似的商品太多,创新的商品太少,而创新的商品往往才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良药。正如书的作者彼得?蒂尔所言:创业秘籍并不存在,成功人士总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发现价值,它们遵循的是基本原则,而非秘籍。 至于这基本原则到底是什么,拥有创业思维首当其冲。创业思维是一个新公司最重要的力量,它比灵活性更重要。因而创业不只是单纯的知识积累,而是一场思维运动。一个好的企业创始人,胜于旁人的绝对是他的创造力,他的创业思维。他不会盲目地跟随那些已经成功的创业者、企业家,去开发类似的产品,反而用大量的时间去认真思考,思考人们缺少什么,市场需要什么,创业需要怎样的合伙人,需要投入多少成本。思考的时间多于实践的时间,想好再开始。创新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弥补市场的空缺,又能开辟新的市场,形成需求的涓涓之流。它不仅从源头制止了盲目与恶性竞争,又能享有更大的规模效应,尽可能减小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 在迈出艰难的第一步之后,很多朝气蓬勃的企业如昙花一般方开即萎。创业者因为渐进主义,往往满足于现状,又可能因为害怕犯错误而盲目地进行风险规

大前研一的3C's Model[3C模型]解析

大前研一的3C's Model[3C模型]解析 制定成功经营战略的三个关键因素。 大前研一的3C's Model[3C模型]解析 3C模型的发明人,大前研一(Kenichi Ohmae),是日本战略研究的领军人物,他强调成功战略有三个关键因素,在制定任何经营战略时,都必须考虑这三个因素,即 公司自身(Corporation)。 公司顾客(Customer)。 竞争对手(Competition)。 战略三角 只有将公司、顾客与竞争者整合在同一个战略内,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才有存在的可能。大前研一将这三个关键因素称作为3C或战略三角。 1 :公司战略 公司战略旨在最大化企业的竞争优势,尤其是与企业成功息息相关的功能性领域的竞争优势: 选择性和程序化。企业没有必要在各个功能领域都占据领先优势,企业要能够在某一核心功能上取得决定性优势,那么,它的其他功能领域即便平庸,最终也将因此核心功能优势而获得提升。 以自制或购买为例。在劳动力成本迅速攀升的情况下,是否将企业的组装业务转包出去,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决定。如果竞争对手不能迅速将生产功能转移给承包商和供营商,那么,该公司与竞争对手的差别最终将表现在成本结

构上以及应对需求波动的反应能力上,而这些差别对企业经营与市场竞争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提高成本效益。通过以下三种基本方式实现: 较之竞争对手,更为高效地减少成本费用。 简单化、优化选择: 受理的订单。 提供的产品。 执行的功能。 这种“摘樱桃”(选取最好的)的做法对企业运营影响巨大,一些经营业务、生产功能被削减之后,企业运营成本下降的速度要比营业收入增加的速度还要快。将企业某项业务的关键功能与其他业务共享,甚至于与其他公司共享。经验表明,很多情况下,在一个或多个次级营销功能领域进行资源共享是有利的。 2 :顾客战略 依照大前的观点,顾客是所有战略的基础。毫无疑问,公司的首要考虑应该是顾客的利益,而不是股东或者其他群体的利益。从长远来看,只有那些真正为顾客着想的公司对于投资者才有吸引力。 顾客群体的合理划分法: 按消费目的划分。即按照顾客使用公司产品的不同方式来划分顾客群。以咖啡为例。一些人饮用咖啡是为了提神醒脑,而另一些人则是为了休闲交际(如会议茶休期间边饮咖啡边做交谈)。 按顾客覆盖面划分。这种划分法源于营销成本和市场面的平衡研究。此研究认为,不论营销成本与市场面二者关系如何变化,营销收益总是在递减的。因此,

名人名言看战略

名人名言看战略-PMP专业辅导 战略的5P模型:从企业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战略表现为一种计划(Plan),而从企业过去发展历程的角度来看,战略则表现为一种模式(Pattern)。如果从产业层次来看,战略表现为一种定位(Position),而从企业层次来看。战略则表现为一种观念(Perspective)。此外,战略也表现为企业在竞争中采用的一种计谋(Ploy)。 1、要找出最适战略,就要广纳各方意见,参与层级甚至包括―最基层或新进人员。 ——普哈拉(C. K. Prahalad),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 2、若无竞争者,则战略是不需要的。(Without competitors there would be no need strategy.) ——大前研一,日本战略家 3、战略是一种方向,清楚你在市场上的定位,然后在这个范围内不断改善提供价值的方式。 ——麦克?波特(Michael E. Porter),哈管理学院教授 4、长期而言,网路只不过会变成世界的一部份,最重要的关键,还是战略。 ——麦克?波特(Michael E. Porter),哈管理学院教授 5、「经营战略」是指「从事与竞争对手不同的作业」或是「以异于竞争对手的方式,来从事类似的作业」。 ——麦克?波特(Michael E. Porter),哈佛管理学院教授 6、若以五力分析来分析雅虎与亚马逊等网路公司,可以看出这个产业没有太大吸引力。 ——麦克?波特(Michael E. Porter),哈管理学院教授 7、网路只影响你接触顾客的方式,以及企业交换资讯的方式,而不会影响企业基本竞争方式。 ——麦克?波特(Michael E. Porter),哈管理学院教授 8、60%的战略联盟未能达到预期目标,问题主要在于领导方式。 ——杰洛米?霍普&汤尼?霍普―《笑傲第三波》

《从零分到一百分》读后感400字

《从零分到一百分》读后感400字 导读:读书笔记《从零分到一百分》读后感4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从零分到一百分》读后感400字: 暑假,在家里看到了一本书,叫《从零分到一百分》,便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里面讲的都是古今往来,让学习不再困难的故事和方法,墨子对耕助鞭策,讲了墨子对耕助很严格,对其他的同学很开放,告诉了我要正确的理解老师才能得到最及时的指教,仔细想想,那老师对我们每一次的训斥,不就是一种爱吗?徐文长竿上取物,讲了其他小朋友都不会思考,只有徐文长认真思考尝试,告诉了我独立思考,是创新的起点,那不也是一种自我提升吗?自己考自己,讲了“我”在平时做事时也像真正考试一样,认真对待,认真检查,告诉了我时时进行自我检验,这不就是妈妈每次在我写完作业后,叫我自己再检查一次的含义吗? 仔细的思考一下,其实,只要虚心听讲,取长补短,不就可以达到“从零分到一百分”的效果了吗?作者:陈赵莹 读《从零分到一百分》有感400字: 暑假妈妈给我买了好多的书籍,其中一本就是《从零分到一百分》,这本书里讲了很多很多的知识跟道理,有磨刀不误砍柴工,自我激励,爱写日子的名人,敢于提问题,等等。

书中讲到砍柴不误砍柴工,说的是砍柴要天天磨刀,才能砍的的又多又快,告诉我,学习中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比如有的人早晨记忆好,有的人晚上记忆好,就是要找到自己记忆力时间最后的时候去学习,让自己达到事半功倍。 要独立完成学习,不能依靠父母,应为父母不能代替我们的学习,不能遇到困难不努力就问爸爸妈妈,要做到独立自己完成每一道题。世界上没有打不开的门,只有找不到的钥匙,要善用自己的巧劲让学习不再有难处。在学习中,比如背诵课文,一定要认真背诵,不能马虎两遍就算完事。 课堂的重要性,认真听老师讲解,把错误的题目抄写在本子上,回到家反复的多做,这样再难的题都不会再有了。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努力,认真。在书中学会书本教给我的知识跟方法,让自己更加优秀!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大前研一_思考的技术_读书笔记_精华版_图文(精)

大前研一之《思考的技术》 2008-10 Nelson 读书笔记

思考的技术–培养具有竞争力的思维方式 ? 思考力差距化的时代 –在充满危机与冒险的新经济时代,企业和个人唯有彻底改变既有的思考模式 , 放弃对过去成功经验的迷恋 , 学习有创意的思考方法 ,方能导出正确的经营思路。 –思考力的差距,会造成收入的差距,而对知识怠惰的人,在未来将因没有竞争力而无法生存下去。

? “ 新世界” 所需要的思考方式 –世界经济急剧变化,此次变化的本质是新经济的诞生。新经济是一块看不见的大陆, 但是它对于经济、政治、社会、企业的影响,却是极为重大的。 –要在新世界拓展事业,必须将旧有的思考路径切换到新的思考路径。 ? 懒于求知的人没有生存空间 –比别人多花两倍时间思考的人,可以拥有十倍于别人的收入。比别人多花三倍时间思考的人,就能比别人多赚百倍的利润。以此类推… … 这已经是现在世界的法则了。当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目标,并不是要每一个人都追求高于别人百倍的收入。–不管选择什么样的人生, 在新世界懒于求知的人将没有生存的空间。 Page 3 转换思路逻辑思考,科学的思考 转换思路–逻辑思考 & 科学的思考 ? 认清现象和原因的不同 –在证实假设到导出结论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弄清楚“ 发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不找出真正的原因,就别期望能够解决问题。 –要思考“ 在各种现象之中,如何找出真正的原因” ,绝不能在列举了各种现象之后就停止思考了。 ? 找出真正原因的实地访谈法 –了解了问题的事实后,亲身现场访谈。这个阶段,是在为分析原因及寻找改善之策做访谈。

? 绝对必要的验证过程 –面对问题时,只要对所搜集的资料做到某种程度的分析,的确隐隐约约就可以看到结论了。但是,即使真的如此,在导出结论之前,还是必须到现场实证一番。 –一定要不惜挪动双脚亲自走访现场。 Page 5 转换思路–逻辑思考 & 科学的思考 ? 不能作为解决对策的就不是结论 –客户要的是“ 怎么做才能解决问题” ,如果不能直接告诉客户“ 这么做就可以解决问题” ,就不能算是真正的解决问题。 –真正的解决之策,必然源自现场,如果不曾到过现场,只凭所看的数字,当出现反对声音时,就无法说服他们了,因为并没有足够的证据以支撑这个结论。 找出真正原因及寻找改善之策 转换思路–逻辑思考 & 科学的思考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后感-心得体会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后感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后感 这本书的作者,彼得·蒂尔是美国支付paypal的创始人,他被称为投资界的思想家,硅谷的天使,他创建了paypal,后来又投资了著名的Facebook,有着丰富的初创公司的投资经验,这本书就是关于如何创建创新公司的,书稿源于作者在斯坦福大学讲授的一门关于创业的课程,其中的一位学生做了详细的课程笔记在网上广为流传,后来几经修改就演变成了这本《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这本书出版于大约3年前,正处于互联网经济改变世界、商业创新模式不断出新的时代,各种风投故事不断涌现的时代,一时间风靡世界。中文版出来之后也立即成为各大网站畅销书排行榜的常客。 一、什么是从0到1? 书中开篇讲到了进步分为两种:一种是水平进步,意思是照搬已有的模式和经验,直接从1跨越到n;第二种进步是垂直进步,意思是要探索新的道路——从0到1的进步。书中举例说,如果你根据一台打字机造出了100台打字机,那就是水平进步;但如果你有一台打字机,又造出了一台文字处理器,那你就取得了垂直进步。所以说,从0到1重来都不是简单的复制,从0到1就是创新,其蕴含的能量最大,如蒂尔所说:“如果你想创造并获得持久的价值,不要只是跟风建立一个没有特色的企业”作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他这句话道出

了创业者在寻找创业项目是否成功的秘密——是否能够有着从0到1的思维。本书的核心思想就是一个初创企业要想能够生存下去,乃至生存得很好,就必须要有创新精神。这是企业能够垂直或者深入进步的核心精神,是企业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标志,也是企业能够不间断的获取最大利润的来源。 二、未来是什么样的? 这是一本着眼于未来的书,那么你眼中的未来是什么样的?对于未来的愿景决定了你的行动,有的人认为未来会比现在更好,那么他们会乐观地迎接未来,为之努力;有的人认为未来会比现在糟糕,那他们会悲观地害怕未来,消极应付。书中给出了四个象限的观点:(一)对未来不明确的悲观主义:这描述的是1970年后的欧洲,当时的欧洲弥漫着官僚主义。欧洲人只是在事情发生时作出反应,希望事情不要恶化,对未来不明确的悲观主义不知道不可避免的衰退会加快还是放慢,只知道等待事情的发生,在等待的时候该吃吃该玩玩,因此有了欧洲注明的假日狂欢。 (二)对未来明确的悲观主义:这描述的是当今中国,对未来相信是可知的,但却是暗淡的。世界看到中国的经济迅猛增长,美国人认为是一个中国是一个自信掌握自己未来的国家,那是因为美国人很乐观,并以同样的乐观看中国。但中国认为经济增长地还不够快,其他国家都在担心中国会统治世界,但中国是唯一一个认为自己不会统治世界的国家。老一辈的中国人都经历过饥荒,因此在展望未来时,

专业主义——大前研一

《专业主义》 *************** *专家的定义 *************** 专家要控制自己的情感,并靠理性而行动。他们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较强的伦理观念,而且无一例外地以顾客为第一位、具有永不厌倦的好奇心和进取心,严格遵守纪律。以上条件全部具备的人才,我想把他们称之为专家。 --------------- 前言--预言将自我实现 --------------- 我想做出这样的预言:“专家阶层的势力迟早会增强,并动摇日本的产业界”。 在职业化的时代,资本主义越来越纯粹,自由竞争越来越健全,真正拥有实力的人越来越受到推崇。企业家无处不在,他们根据问题、情况和优先顺序,利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努力钻研,力求在更高水平上解决问题的专家不断增加,这正如电脑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不断提高一般。如今,这样的时代正在到来。 各位读者,你们听说过“预言的自我实现”这种说法吗?这是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K?默顿提出的一个概念,他是罗伯特?C?默顿的父亲。罗伯特?C?默顿曾经与迈伦?斯科尔斯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1998年破产的投机性投资集团――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的创始人之一。 这种说法指的是以没有确凿证据的预言为契机,唤起一种新的行动,这种行动最终使起初的预言变为现实。因此我做出了文章开头的预言。 被称为“专家阶层”的这个社会阶层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由真正拥有实力的人们形成的。我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预言,是因为我非常希望这个社会阶层的势力增强,能够有越来越多的人才摆脱不合理的因素,提高效率,为21世纪的日本开辟道路。 例如,参议院准备在日本国会召开第162次定期会议时通过邮政民营化法案,自民党的执行部门要求各家媒体“审议还没有结束,请不要报道说‘难以

从0到1读后感

《从0到1:开启商业未来的秘密》读后感 《从0到1》是创投大师彼得·蒂尔的一本著作,作为pay pal的创始人,彼得在这本 书中向我们传授了很多他的创业经验。这些创业经验,无论是对于企业管理者,或者对于初创业者,都是非常有益的。而其中的很多观点,对我们来说又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显得非常耳目一新。很多观点都颠覆了我们的常识,让我们不禁开始重新审视一下自己以前的想法。 在本书中,有几个观点非常值得注意,而这几个观点与我们常人的想法完全不一样,一个是关于创新与复制,即书中所说的从0到1与从1到N,从0到1的整个思想贯穿全文; 另外一个是关于垄断与竞争,蓝海与红海之间的关系;最后一个就是帕累托定律与幂次法则。 文中最重要的观点就是从0到1,而不是从1到N,从0到1象征着创新,完全的创新;而从1到N则意味着复制。创新是垂直的,复制是水平的。完全的创新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是发展最有用的武器,而盲目的跟风与复制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并不能产生足够的竞争力,对于社会的发展也无法产生非常大的作用。 从0到1是开创性的,意味着从无到有,这是质变,而从1到N则是从有到多,这个 是量变。比较两者之间的关系,很容易看出两个之间的作用哪个会更大一些。硅谷提倡的就是这种从0到1的精神而不是从1到N,第一个进入市场的人可以挣到很多的钱,而一窝蜂的进入一窝蜂的复制抄袭只会让大家都无利可图。 反观我国当今很多企业,以及很多初创业者,做的都是从1到N的事情而不是从0到1的开创性的事业。刚开始打车软件有市场,大家就一窝蜂进入了,结果是无休止的烧钱,最后大家都变得微利。去年的“百团大战”如此,今年的社区O2O也是如此,一旦某个市场 有利可图,大家就都从1到N开始复制,最后就是无休止的竞争,烧钱。对于企业来说, 特别是初创企业来说,陷入这样无休止的竞争,复制,将是一场噩梦。而对于企业来说,也很难获得跨越性的发展。 第二个观点是垄断与竞争。在我们学习到的经济学中,我们都在提倡,都在说完全竞争好,而彼得却在颂扬垄断的好处。在垄断与竞争两者中,一个企业倘若能够在市场中取得垄断地位,那么企业很容易攫取巨额利润,而在完全竞争中,却很难得到超额利润。彼得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与其在红海中竞争以获得微小的利润不如退一步在蓝海中获得巨额利润。当然,获得垄断地位不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而是通过企业的创新与技术发展从而自然的在自己所处的一个市场中取得垄断的地位。企业垄断地位取得需要企业明确发展方向,在自己有优势的市场上深耕从而获得垄断地位。 特别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在激烈的红海竞争中,虽然获得很小的市场份额意味着相当可观的利润,但是这个的代价太高了,不如退一步海阔天空,寻求其他市场。但是情况恰恰想法,一看到市场有利可图,大家都是蜂拥而至,市场马上变成了一片红海,竞争非常激烈,许多没有实力的企业就此淘汰出局。 最后一个是帕累托法则以及幂次定律。商业的逻辑常常与我们所想的不一样,帕累托法则很好地诠释了商业的准则,在很多情况下商业都是遵循着二八定律。很多我们想当然的准则在商业中是不适用的。了解商业与我们常识的不同之处,同时掌握商业的内在法则,我们才可以更好地在商场中游弋,让自己的企业更加成功。 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处于那20%的企业的发展,更多的是呈现指数式的爆发增长,这也是商业的魅力之所在。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需要有很好的预见性与足够的信心,即便企业现在深处困境,也不能放弃。企业熬过了痛苦的时期,才能迎来爆发式的增长。当然,在这一部分,彼得更加侧重的是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待公司的,即如何选好投资公司,从而用最少的资金获得最大的利润。 总之,看完这本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彼得给了我们很多全新的观点,这些观点与我们的传统观念相悖,但却是非常有道理。无论是企业家,或者是一个创业者,或者是想要创

全球五大管理大师之一——大前研一经典语录(精)

全球五大管理大师之一——大前研一经典语录 超过30年为全球重量级企业提供经营管理理念的资深经历,大前研一对于如何掌握成功,为企业与个人创造事业高峰,曾提出许多建言。想要在竞争激烈,变迁快速的社会环境中求得最佳位置,就要先了解大前研一规划成功人生的黄金守则: 大前研一【研磨商业力】 想要把自己研磨成为炙手可热的商业人才, 第一要研磨的是先见力:有别于直觉与灵感,预测未来的能力,被认为是最必要的能力。例如:关于高龄化社会的未来,能预见什么?抗老化是个趋势。 第二要研磨的是突破力:不管有什么障碍,都要有克服障碍的突破力。 第三要研磨的是影响力:到底自己有多少价值?一个人影响力的范围愈广,他就愈有价值。影响力,换成另外一种说法,就是指能够赚钱的范围。 第四要研磨的是工作力:「创造一个让所有的人都不会白费力气,而且高效率的工作情况。」这就是工作力。 第五要研磨的是人间力:年轻时,应该要有意识地建立基础的事情(如文学、音乐等修养基础)透过认真的努力所学习的技能,能够带给日后人生莫大的收获。 大前研一【后五十岁的选择】 三十五岁以后,如果不刻意、强制性地立定目标、提高眼界,进而迈向更高层级,自己的智性将无法跟着进步。 「业务需要整顿时,仔细盘算可以割舍的东西之后,就得挥剑斩断不舍的心理,重新归零,这是求生之道,」无论是企业或个人都该懂得重新启动。 「先重新整理至今为止做过的事,再依照眼前的社会和经济现况,寻找、开拓自己未来想走的路。」 不要减法,要重新启动,假如想获得重生,则必须勇于将过去舍弃。用过去的资源重新开始,这只是减法,其结果是该舍弃的东西与问题不断出现,最后只会落

得动弹不得,重开机是迎接下一波新事物时,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 50岁以前的上班族要先盘点自己最擅长的是什么?一旦遇到变动,库存的才华就可以派上用场,或者可以从容寻找适合的差事,顺利再度就职。「事先找好第二条退路,对个人而言并没有任何损失。」 大前研一【OFF 学】 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对于「On〈工作〉」与「Off〈休闲〉」都应该同样地注意,并且设法创造出时间、金钱、悠闲的心情,尽情地享受人生。 超越工作的范畴,能够赞赏人生的人可以说是「人生的达人」,不只在工作的领域游刃有余,也能够创造丰富的人生。 大前研一【即战力】 提升即战力的关键-强化语学力、财务力、问题解决力 .语学力:一口流利外语,立足无国界经济圈。 .财务力:培养金钱概念,让自己晋身经营高手。 .问题解决力:训练逻辑思考,成为企业最需要的人才。 「身价」与「头衔」的目标是以自己为对象,设法提高自己的价值,如果自己的努力不是以此为目标,只是漫不经心地接受并完成公司给你的工作,就无法明确地制造出自己的身价和头衔。 大前研一【旅行与人生的奥义】 无论是英文、商业能力的基础或是人脉,都只有在迫于需要时才会发挥作用。唯有拥有怎么样都想实现的梦想,你才可能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学会这些事。 旅行的收获不只是美食、照片、纪念品,丰富的人生契机就在旅行中出现。 大前研一【专业-你唯一的生存之道】 不要以为现有的想法都有道理,换个角度思考,可能发现既定的观念很不合理,

《从0到1》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从0到1》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最近两周把这本书看了两遍了,第一遍是逐字逐句地读,第二遍是重点看了我第一遍标识的内容,其它内容就走马观花地看了一下。书里面的内容很多,可是看了两遍之后合起来,我感觉大脑里面还是一片空白,记不起来什么内容,我还是翻一下我标注手笔记,否则写不出来。我就写一写重点,权当给这本书的阅读画上一个句号吧。 《从0到1》这本书的 全书从各个方面说了企业如何拥有核心竞争力,如何获取垄断利润。我个人觉得重点还是在讲如何实际从0至1的颠覆式创新,美国的《财富》杂志将这本书视为当今美国最顶尖的作品,所以,我觉得我只看了两遍还是不够的,也许还要多读几遍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奥妙。 第一种是水平进步,也称广泛进步,意思是照搬已取得成就的经验,直接从1跨越到n;水平进步找一个词代替就是全球化,即把一个地方的经验、技术等有用之物推广到世界各地,中国自改革开放之后的快速发展就是全球化的范例,我们在前面二三十年不断引进外资、技术、管理经验,加入WTO,不断地把自己融入到全球化发展地浪潮中,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第二种进步叫垂直进步,也称深入进步,就是要探索新的道路,即是从0到1的进步。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其他物种,是因为人类有创造奇迹的能力,我们称这些奇迹为科技。垂直进步找一个词代替就是科技。接着上面所述的中国的发展历程,也可以联系到最近几年我们政府用语所体现出来的变化,我们不断在高呼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要进行产业升级,转型调整,要不断加强供给侧改革,这也说明了我们国家在经历了前面二三十年的简单复制之后,仅仅靠投资驱动,只是简单地复制国外的经验,只是搞水平进步已经不行了,需要向更高层级的垂直进步去迈进。 而对于初创型企业来说,利用小团队高效协作的优势,依赖垂直进步,即依赖于新科技的诞生而在市场上立足是创业成功的捷径。因为对于大组织来说,管理者行动比较迟缓,既得利益者也不愿意去冒险,往往不到万不得已不愿意去放弃原先的产品和体系而进行创新,这就给初创型企业留下了一定的创业空间。如何才能够不断创新呢?就是要不断质疑现有的观念,从零开始审视自己所从事的业务,相信这个世

领导者必须熟知的战略管理十大新变化

领导者必须熟知的战略管理十大新变化 近年来,VUCA、不确定性、动荡、模糊等词汇不断充斥耳边。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二是发展路径的不连续性;三是人的变化(例如陆奇离职对百度市值和战略的影响)。内外部环境的巨变不可避免地反映在战略上,企业战略无论是在战略思维、战略内容,还是战略过程等方面都出现了深刻的变化。 趋势1:从产业驱动、资源驱动到愿景驱动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一直在讨论战略究竟是什么?在某种程度上,战略(“该做”)是“可做”、“能做”、“想做”三者的结合。“可做”取决于外部环境,“能做”取决于资源和能力,“想做”取决于使命和愿景。“可做”、“能做”、“想做”的交集即为战略,如图1所示。“可做”“能做”和“想做”分别对应不同的驱动力假设:机会环境驱动、资源能力驱动和愿景理念驱动,以往不同企业在不同方面侧重点有所不同,三者选一作为长远发展的基本假设。

战略到底是产业驱动、资源驱动还是其他因素驱动,过去30多年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均引起很大的争论。不过近年来,取决于使命和愿景的战略成为关注点。当然,愿景绝不仅仅是简单的“远大梦想”。阿里巴巴首席战略官曾鸣教授说过:企业三大基石之一就是“远见”,也就是“愿景”,即“看未来的能力,对未来的预测、把握”。他多次讲过,阿里巴巴历史上许多重大战略选择,如云市场,起初就是基于“愿景”而不是深入的市场分析或者是基于当时的资源而作出的。 趋势2:从可持续竞争优势到暂时竞争优势 战略管理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大致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研究范围和程度的扩大,战略管理涵盖的主题越来越广,但始终围绕一个令人困惑而又迷人的问题:为什么企业之间的绩效存在差异?或者说,为什么一些企业具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