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系统全面概述概要资料

数控系统全面概述概要资料
数控系统全面概述概要资料

数控系统全面概述

一、CNC 系统的组成

CNC 系统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其核心是计算机数字控制装置。它通过系统控制软件配合系统硬件,合理地组织、管理数控系统的输入、数据处理、插补和输出信息,控制执行部件,使数控机床按照操作者的要求进行自动加工。CNC 系统采用了计算机作为控制部件,通常由常驻在其内部的数控系统软件实现部分或全部数控功能,从而对机床运动进行实时控制。只要改变计算机数控系统的控制软件就能实现一种全新的控制方式。CNC 系统有很多种类型,有车床、铣床、加工中心等的CNC 系统。但是,各种数控机床的CNC 系统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中央处理单元CPU 、存储器(ROM/RAM )、输入输出设备(I/O )、操作面板、显示器和键盘、纸带穿孔机、可编程控制器等。图4-1所示为CNC 系统的一般结构框图。 可编程控制器PLC CNC 控制器计算机硬件与数控系统软件输出设备

打 印 机

穿 孔 机

电 传 机

显示设备输入设备

编程计算机

操作面板

电子手轮

纸带阅读机

程序电气控制单 元机床电器速度控制单 元位置检测

进给电机主轴控制 单 元主轴电机

图4-1 CNC 系统的结构框图

在图4-1中所示的整个计算机数控系统的结构框图,数控系统主要是指图中的CNC 控制器。CNC 控制器由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和相应的I/O 接口构成的专用计算机与可编程控制器PLC 组成。前者处理机床的轨迹运动的数字控制,后者处理开关量的逻辑控制。

三、CNC 系统的功能和一般工作过程

(一)CNC 系统的功能 CNC 系统由于现在普遍采用了微处理器,通过软件可以实现很多功能。数控系统有多种系列,性能各异。数控系统的功能通常包括基本功能和选择功能。基本功能是数控系统必备的功能,选择功能是供用户根据机床特点和用途进行选择的功能。CNC 系统的功能主要反映在准备功能G 指令代码和辅助功能M 指令代码上。根据数控机床的类型、用途、档次的不同,CNC 系统的功能有很大差别,下面介绍其主要功能。

1. 控制功能 CNC系统能控制的轴数和能同时控制(联动)的轴数是其主要性能之一。控制轴有移动轴和回转轴,有基本轴和附加轴。通过轴的联动可以完成轮廓轨迹的加工。

2轴一般数控车床只需二轴控制,二轴联动;一般数控铣床需要三轴控制、三轴联动或21

联动;一般加工中心为多轴控制,三轴联动。控制轴数越多,特别是同时控制的轴数越多,要求CNC系统的功能就越强,同时CNC系统也就越复杂,编制程序也越困难。

2. 准备功能准备功能也称G指令代码,它用来指定机床运动方式的功能,包括基本移动、平面选择、坐标设定、刀具补偿、固定循环等指令。对于点位式的加工机床,如钻床、冲床等,需要点位移动控制系统。对于轮廓控制的加工机床,如车床、铣床、加工中心等,需要控制系统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给坐标具有联动功能。

3. 插补功能 CNC系统是通过软件插补来实现刀具运动轨迹控制的。由于轮廓控制的实时性很强,软件插补的计算速度难以满足数控机床对进给速度和分辨率的要求,同时由于CNC不断扩展其他方面的功能也要求减少插补计算所占用的CPU时间。因此,CNC的插补功能实际上被分为粗插补和精插补,插补软件每次插补一个小线段的数据为粗插补,伺服系统根据粗插补的结果,将小线段分成单个脉冲的输出称为精插补。有的数控机床采用硬件进行精插补。

4. 进给功能根据加工工艺要求,CNC系统的进给功能用F指令代码直接指定数控机床加工的进给速度。

(1)切削进给速度以每分钟进给的毫米数指定刀具的进给速度,如100mm/min。对于回转轴,表示每分钟进给的角度。

(2)同步进给速度以主轴每转进给的毫米数规定的进给速度,如0.02mm/r。只有主轴上装有位置编码器的数控机床才能指定同步进给速度,用于切削螺纹的编程。

(3)进给倍率操作面板上设置了进给倍率开关,倍率可以从0~200%之间变化,每档间隔10%。使用倍率开关不用修改程序就可以改变进给速度,并可以在试切零件时随时改变进给速度或在发生意外时随时停止进给。

5. 主轴功能主轴功能就是指定主轴转速的功能。

(1)转速的编码方式一般用S指令代码指定。一般用地址符S后加两位数字或四位数字表示,单位分别为r/min和mm/min。

(2)指定恒定线速度该功能可以保证车床和磨床加工工件端面质量和不同直径的外圆的加工具有相同的切削速度。

(3)主轴定向准停该功能使主轴在径向的某一位置准确停止,有自动换刀功能的机床必须选取有这一功能的CNC装置。

6. 辅助功能辅助功能用来指定主轴的启、停和转向;切削液的开和关;刀库的启和停等,一般是开关量的控制,它用M指令代码表示。各种型号的数控装置具有的辅助功能差别很大,而且有许多是自定义的。

7. 刀具功能刀具功能用来选择所需的刀具,刀具功能字以地址符T为首,后面跟二位或四位数字,代表刀具的编号。

8. 补偿功能补偿功能是通过输入到CNC系统存储器的补偿量,根据编程轨迹重新计算刀具的运动轨迹和坐标尺寸,从而加工出符合要求的工件。补偿功能主要有以下种类:(1)刀具的尺寸补偿如刀具长度补偿、刀具半径补偿和刀尖圆弧补偿。这些功能可以补偿刀具磨损以及换刀时对准正确位置,简化编程。

(2)丝杠的螺距误差补偿和反向间隙补偿或者热变形补偿通过事先检测出丝杠螺距误差和反向间隙,并输入到CNC系统中,在实际加工中进行补偿,从而提高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

9. 字符、图形显示功能 CNC控制器可以配置单色或彩色CRT或LCD,通过软件和硬件接口实现字符和图形的显示。通常可以显示程序、参数、各种补偿量、坐标位置、故障信息、人机对话编程菜单、零件图形及刀具实际移动轨迹的坐标等。

10. 自诊断功能为了防止故障的发生或在发生故障后可以迅速查明故障的类型和部位,以减少停机时间,CNC系统中设置了各种诊断程序。不同的CNC系统设置的诊断程序是不同的,诊断的水平也不同。诊断程序一般可以包含在系统程序中,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进行检查和诊;也可以作为服务性程序,在系统运行前或故障停机后进行诊断,查找故障的部位。有的CNC可以进行远程通信诊断。

11. 通信功能为了适应柔性制造系统(FMS)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需求,CNC装置通常具有RS232C通信接口,有的还备有DNC接口。也有的CNC还可以通过制造自动化协议(MAP)接入工厂的通信网络。

12. 人机交互图形编程功能为了进一步提高数控机床的编程效率,对于NC程序的编制,特别是较为复杂零件的NC程序都要通过计算机辅助编程,尤其是利用图形进行自动编程,以提高编程效率。因此,对于现代CNC系统一般要求具有人机交互图形编程功能。有这种功能的CNC系统可以根据零件图直接编制程序,即编程人员只需送入图样上简单表示的几何尺寸就能自动地计算出全部交点、切点和圆心坐标,生成加工程序。有的CNC系统可根据引导图和显示说明进行对话式编程,并具有自动工序选择、刀具和切削条件的自动选择等智能功能。有的CNC系统还备有用户宏程序功能(如日本FANUC系统)。这些功能有助于那些未受过CNC编程专门训练的机械工人能够很快地进行程序编制工作。

(二)CNC系统的一般工作过程

1. 输入输入CNC控制器的通常有零件加工程序、机床参数和刀具补偿参数。机床参数一般在机床出厂时或在用户安装调试时已经设定好,所以输入CNC系统的主要是零件加工程序和刀具补偿数据。输入方式有纸带输入、键盘输入、磁盘输入,上级计算机DNC通讯输入等。CNC输入工作方式有存储方式和NC方式。存储方式是将整个零件程序一次全部输入到CNC内部存储器中,加工时再从存储器中把一个一个程序调出。该方式应用较多。NC方式是CNC一边输入一边加工的方式,即在前一程序段加工时,输入后一个程序段的内

容。

2. 译码译码是以零件程序的一个程序段为单位进行处理,把其中零件的轮廓信息(起点、终点、直线或圆弧等),F、S、T、M等信息按一定的语法规则解释(编译)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数据形式,并以一定的数据格式存放在指定的内存专用区域。编译过程中还要进行语法检查,发现错误立即报警。

3. 刀具补偿刀具补偿包括刀具半径补偿和刀具长度补偿。为了方便编程人员编制零件加工程序,编程时零件程序是以零件轮廓轨迹来编程的,与刀具尺寸无关。程序输入和刀具参数输入分别进行。刀具补偿的作用是把零件轮廓轨迹按系统存储的刀具尺寸数据自动转换成刀具中心(刀位点)相对于工件的移动轨迹。

刀具补偿包括B机能和C机能刀具补偿功能。在较高档次的CNC中一般应用C机能刀具补偿,C机能刀具补偿能够进行程序段之间的自动转接和过切削判断等功能。

4. 进给速度处理数控加工程序给定的刀具相对于工件的移动速度是在各个坐标合成运动方向上的速度,即F代码的指令值。速度处理首先要进行的工作是将各坐标合成运动方向上的速度分解成各进给运动坐标方向的分速度,为插补时计算各进给坐标的行程量做准备;另外对于机床允许的最低和最高速度限制也在这里处理。有的数控机床的CNC软件的自动加速和减速也放在这里。

5. 插补零件加工程序程序段中的指令行程信息是有限的。如对于加工直线的程序段仅给定起、终点坐标;对于加工圆弧的程序段除了给定其起、终点坐标外,还给定其圆心坐标或圆弧半径。要进行轨迹加工,CNC必须从一条已知起点和终点的曲线上自动进行“数据点密化”的工作,这就是插补。插补在每个规定的周期(插补周期)内进行一次,即在每个周期内,按指令进给速度计算出一个微小的直线数据段,通常经过若干个插补周期后,插补完一个程序段的加工,也就完成了从程序段起点到终点的“数据密化”工作。

6. 位置控制位置控制装置位于伺服系统的位置环上,如图4-2所示。它的主要工作是在每个采样周期内,将插补计算出的理论位置与实际反馈位置进行比较,用其差值控制进给电动机。位置控制可由软件完成,也可由硬件完成。在位置控制中通常还要完成位置回路的增益调整、,各坐标方向的螺距误差补偿和反向间隙补偿等,以提高机床的定位精度。

插补输出指令位置控制速度控制进给电动机

测量反馈

图4-2 位置控制的原理

7. I/O处理 CNC的I/O处理是CNC与机床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变换的通道。其作用一方面是将机床运动过程中的有关参数输入到CNC中;另一方面是将CNC的输出命令(如换

刀、主轴变速换档、加冷却液等)变为执行机构的控制信号,实现对机床的控制。

8. 显示 CNC 系统的显示主要是为操作者提供方便,显示装置有CRT 显示器或LCD 数码显示器,一般位于机床的控制面板上。通常有零件程序的显示、参数的显示、刀具位置显示、机床状态显示、报警信息显示等。有的CNC 装置中还有刀具加工轨迹的静态和动态模拟加工图形显示。

上述的CNC 的工作流程如图4-3所示。 坐标轴运动与位置检测

F 指令速度处理坐标及刀补 处 理主轴电动机

和电气控制主轴控制与

辅助操作处理伺服驱动

进给电动机

位置控制输 出插补运算

S 、M 、T

执行完信号可编程控制器

PLC

S 、M 、T

指令处理

插补预处理G 指令处 理输 入

译 码

零件程序

图4-3 CNC 的工作流程

第二节 CNC 系统的硬件结构

一、CNC 系统的硬件构成特点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表面安装技术的发展,CNC 系统硬件模块及安装方式不断改进。从CNC 系统的总体安装结构看,有整体式结构和分体式结构两种。

所谓整体式结构是把CRT 和MDI 面板、操作面板以及功能模块板组成的电路板等安装在同一机箱内。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结构紧凑,便于安装,但有时可能造成某些信号连线过长。分体式结构通常把CRT 和MDI 面板、操作面板等做成一个部件,而把功能模块组成的

电路板安装在一个机箱内,两者之间用导线或光纤连接。许多CNC机床把操作面板也单独作为一个部件,这是由于所控制机床的要求不同, 操作面板相应地要改变,做成分体式有利于更换和安装。

CNC操作面板在机床上的安装形式有吊挂式、床头式、控制柜式、控制台式等多种。

从组成CNC系统的电路板的结构特点来看,有两种常见的结构,即大板式结构和模块化结构。大板式结构的特点是, 一个系统一般都有一块大板,称为主板。主板上装有主CPU 和各轴的位置控制电路等。其他相关的子板(完成一定功能的电路板),如ROM板、零件程序存储器板和PLC板都直接插在主板上面,组成CNC系统的核心部分。由此可见,大板式结构紧凑,体积小,可靠性高,价格低,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也便于机床的一体化设计,大板结构虽有上述优点,但它的硬件功能不易变动,不利于组织生产。

另外一种柔性比较高的结构就是总线模块化的开放系统结构,其特点是将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控制分别做成插件板(称为硬件模块),甚至将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控制组成独立微型计算机级的硬件模块,相应的软件也是模块结构,固化在硬件模块中。硬软件模块形成一个特定的功能单元,称为功能模块。功能模块间有明确定义的接口,接口是固定的,成为工厂标准或工业标准,彼此可以进行信息交换。于是可以积木式组成CNC系统,使设计简单,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扩展性,试制周期短,调整维护方便,效率高。

从CNC系统使用的CPU及结构来分,CNC系统的硬件结构一般分为单CPU和多CPU结构两大类。初期的CNC系统和现在的一些经济型CNC系统采用单CPU结构,而多CPU结构可以满足数控机床高进给速度、高加工精度和许多复杂功能的要求,也适应于并入FMS和CIMS运行的需要,从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它反映了当今数控系统的新水平。

二、单CPU结构CNC系统

单CPU结构CNC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CPU、总线、I/O接口、存储器、串行接口和CRT/MDI接口等,还包括数控系统控制单元部件和接口电路,如位置控制单元、PLC接口、主轴控制单元、速度控制单元、穿孔机和纸带阅读机接口以及其他接口等。图4-4所示的为一种单CPU结构的CNC系统框图。

CPU 总 线

穿孔机RAM 电传机数控面板穿孔机和电传机接口MDI/CRT

接 口EPROM 纸带阅读机

接 口I/O 接口纸带阅读机机床操作

主轴控制

单 元CRT

PLC 接口M ~

速度控制

单 元位置反馈位置控制速度反馈

M

进给电机

图4-4 单CPU 结构CNC 框图

CPU 主要完成控制和运算两方面的任务。控制功能包括:内部控制,对零件加工程序的输入、输出控制,对机床加工现场状态信息的记忆控制等。运算任务是完成一系列的数据处理工作:译码、刀补计算、运动轨迹计算、插补运算和位置控制的给定值与反馈值的比较运算等。在经济型CNC 系统中,常采用8位微处理器芯片或8位、16位的单片机芯片。中高档的CNC 通常采用16位、32位甚至64位的微处理器芯片。

在单CPU 的CNC 系统中通常采用总线结构。总线是微处理器赖以工作的物理导线,按其功能可以分为三组总线,即数据总线(DB )、地址总线(AD )、控制总线(CB )。

CNC 装置中的存储器包括只读存储器(ROM )和随机存储器(RAM )两种。系统程序存放在只读存储器EPROM 中,由生产厂家固化。即使断电,程序也不会丢失。系统程序只能由CPU 读出,不能写入。运算的中间结果,需要显示的数据,运行中的状态、标志信息等存放在随机存储器RAM 中。它可以随时读出和写入,断电后,信息就消失。加工的零件程序、机床参数、刀具参数等存放在有后备电池的CMOS RAM 中,或者存放在磁泡存储器中,这些信息在这种存储器中能随机读出,还可以根据操作需要写入或修改,断电后,信息仍然保留。

CNC 装置中的位置控制单元主要对机床进给运动的坐标轴位置进行控制。位置控制的硬件一般采用大规模专用集成电路位置控制芯片或控制模板实现。

CNC 接受指令信息的输入有多种形式,如光电式纸带阅读机、磁带机、磁盘、计算机通信接口等形式,以及利用数控面板上的键盘操作的手动数据输入(MDI )和机床操作面板上手动按钮、开关量信息的输入。所有这些输入都要有相应的接口来实现。而CNC 的输出也有多种,如程序的穿孔机、电传机输出、字符与图形显示的阴极射线管CRT 输出、位置

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现状与发展

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自从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于1958年在美国麻省工学院(MIT)出现以来的几十年的时间内,数控系统一直沿着传统的闭式结构向前发展。对用户来说,这种闭式数控系统只是一个被定义了输入和输出的黑匣子,其内部细节是不可知的。这种数控系统最大缺点在于,无论是制造商还是终端用户,在原来基础上很难或几乎不可能再加入新的控制策略方案和扩展新功能。随着计算机在制造过程中的广泛应用,改善制造过程性能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种封闭式结构的局限性也越来越明显。为适应不断发展的现代技术和生产需求,未来的数控系统必须能够被用户重新配置、修改、扩充和改装,并允许模块化地集成传感器、加工过程的监视与控制系统,以及网络通信和远程诊断等,而不必重新设计硬件和软件。 开放式数控系统的概念和特征 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汽车工业的推动,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发达国家争先开发开放式数控系统,并把它提高到国家战略计划的高度。开放式数控系统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融入数控技术的产物。根据IEEE 的定义,开放式数控系统为:一个开放式系统应能使各种应用系统有效地运行于不同供应商提供的平台上,具有与其他应用系统相互操作及用户交换的特点。根据IEEE的定义,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特征可以概括为: (1)开放性 (2)移植性 (3)扩展性 (4)网络化 开放式数控系统的体系结构 从IEEE的定义可以看出,一个开放式的数控系统,首先应具备系统功能模块化的参考结构,并具有定义了标准协议的通信系统,使得各个功能模块能通过API来相互交换信息并相互操作。同时,系统还应具备一个实时的配置系统,使得各个功能模块无论在运行开始还是之间都能够被灵活的配置。欧盟的OSACA 开放式体系结构的制定正符合这种要求。现介绍如下: 1.OSACA的体系结构

FANUC数控系统技术概述

FANUC 数控系统简介 一、FANUC数控系统的发展 FANUC 公司创建于1956年,1959年首先推出了电液步进电机,在后来的若干年中逐步发展并完善了以硬件为主的开环数控系统。进入70年代,微电子技术、功率电子技术,尤其是计算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FANUC公司毅然舍弃了使其发家的电液步进电机数控产品,一方面从GETTES公司引进直流伺服电机制造技术。1976年FANUC公司研制成功数控系统5,随时后又与SIEMENS 公司联合研制了具有先进水平的数控系统7,从这时起,FANUC公司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专业数控系统生产厂家,产品日新月异,年年翻新。 1979年研制出数控系统6,它是具备一般功能和部分高级功能的中档CNC 系统,6M适合于铣床和加工中心;6T适合于车床。与过去机型比较,使用了大容量磁泡存储器,专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元件总数减少了30%。它还备有用户自己制作的特有变量型子程序的用户宏程序。 1980年在系统6的基础上同时向抵挡和高档两个方向发展,研制了系统3和系统9。系统3是在系统6的基础上简化而形成的,体积小,成本低,容易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适用于小型、廉价的机床。系统9是在系统6的基础上强化而形成的具备有高级性能的可变软件型CNC系统。通过变换软件可适应任何不同用途,尤其适合于加工复杂而昂贵的航空部件、要求高度可靠的多轴联动重型数控机床。 1984年FANUC公司又推出新型系列产品数控10系统、11系统和12系统。该系列产品在硬件方面做了较大改进,凡是能够集成的都作成大规模集成电路,其中包含了8000个门电路的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有3种,其引出脚竟多达179个,另外的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有4种,厚膜电路芯片22种;还有32位的高速处理器、4兆比特的磁泡存储器等,元件数比前期同类产品又减少30%。由于该系列采用了光导纤维技术,使过去在数控装置与机床以及控制面板之间的几百根电缆大幅度减少,提高了抗干扰性和可靠性。该系统在DNC方面能够实现主计算机与机床、工作台、机械手、搬运车等之间的各类数据的双向传送。它的PLC装置使用了独特的无触点、无极性输出和大电流、高电压输出电路,能促使强电柜的半导体化。此外PLC的编程不仅可以使用梯形图语言,还可以使用PASCAL语言,便于用户自己开发软件。数控系统10、11、12还充实了专用宏功能、自动计划功能、自动刀具补偿功能、刀具寿命管理、彩色图形显示CRT 等。 1985年FANUC公司又推出了数控系统0,它的目标是体积小、价格代,适用于机电一体化的小型机床,因此它与适用于中、大型的系统10、11、12一起组成了这一时期的全新系列产品。在硬件组成以最少的元件数量发挥最高的效能为宗旨,采用了最新型高速高集成度处理器,共有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6种,其中4种为低功耗CMOS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专用的厚膜电路3种。三

开放式数控系统介绍

开放式数控系统概述 1.传统的数控系统存在的问题 标准的软件化、开放式控制器是真正的下一代控制器。传统的数控系统采用专用计算机系统,软硬件对用户都是封闭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传统数控系统的封闭性,各数控系统生产厂家的产品软硬件不兼容,使得用户投资安全性受到威胁,购买成本和产品生命周期内的使用成本高。同时专用控制器的软硬件的主流技术远远地落后于PC的技术,系统无法“借用”日新月异的PC技术而升级。 (2)系统功能固定,不能充分反映机床制造厂的生产经验,不具备某些机床或工艺特征需要的性能,用户无法对系统进行重新定义和扩展,也很难满足最终用户的特殊要求。作为机床生产厂希望生产的数控机床有自己的特色以区别于竞争对手的产品,以利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传统的数控系统是做不到的。 (3)传统数控系统缺乏统一有效和高速的通道与其他控制设备和网络设备进行互连,信息被锁在“黑匣子”中,每一台设备都成为自动化的“孤岛”,对企业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发展是一个障碍。 (4)传统数控系统人机界面不灵活,系统的培训和维护费用昂贵。许多厂家花巨资购买高档数控设备,面对几本甚至十几本沉甸甸的技术资料不知从何下手。由于缺乏使用和维护知识,购买的设备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一旦出现故障,面对“黑匣子” 无从下手,维修费用十分昂贵。有的设备由于不能正确使用以致于长期处于瘫痪状态,花巨资购买的设备非但不能发挥作用反而成了企业的沉重包袱。 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商业和办公自动化的软硬件系统开放性已经非常好,如果计算机的任何软硬件出了故障,都可以很快从市场买到它并加以解决,而这在传统封闭式数控系统中是作不到的。为克服传统数控系统的缺点,数控系统正朝着开放式数控系统的方向

完整word版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概述

《电器控制技术》教案 第七章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概述 学习目的: 1.什么是数控技术、数控系统和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对机床的控制包括哪几方面? 2.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组成有哪些,他们的作用各是什么? 3.数控机床的控制方式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4.数控机床的接口有几类,他们的接口规范是什么? 第一节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 一、数字控制技术简介 1.数字控制技术 数字控制(Numerical Control)技术,简称数控技术,是用数字化信号对机床运动及其加工过程进行自动控制的一种方法。 数控技术不仅用于机床的控制,而且还用于其它设备的控制,产生了诸如数控绘图机、数控测量机等数控设备。 2.数控系统和数控机床 用数字控制技术实现自动控制的系统称为数控系统。数控系统中的控制信息是数字量,其硬件基础是数字逻辑电路。 最初数控系统是由数字逻辑电路构成的,所以也成为硬件数控系统。 现代数控系统采用存储程序的专用计算机或通用计算机来实现部分或全部基本数控功能,所以成为计算机数控系统(Comouter Numerical Control),简称CNC 系统。计算机数控系统是在硬件和软件共同作用下完成数控任务的,具有真正的“柔性”。 数控系统对机床的控制包括顺序控制和数字控制两个方面。 顺序控制是指对刀具交换、主轴调速、冷却液开关、工作台的极限位置等一类开关量的控制。 数字控制是指机床进给运动的控制,用于实现对工作台或刀架的位移、速度这一类数字量的控制。 数控系统与机床的有机结合称为数控机床,如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等。 数控机床是机电一体化的典型产品,是集机床、计算机、电力拖动、自动控制、检测等技术为一体的自动化设备。 二、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组成 1 《电器控制技术》教案

“数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数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课程编号:MACH3436 学时:56 (理论学时:40 实验学时:12 上机学时:4 课外学时: 16(课外学时不计入总学时)) 学分:3 适用对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三、四年级 先修课程: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数字/模拟电子技术、C语言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 任玉田. 新编机床计算机数控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2] 黄玉美,王润孝,梅雪松.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2008. [3] 李斌、李曦等. 数控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武汉,2010. [4] 毕承恩,丁乃健. 现代数控机床.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5] 王爱玲. 现代数控原理及控制系统.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5. [6] FANUC系统、Siemens系统等各式各类技术手册.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性质:专业知识类专业主干课程 目的: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掌握数控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构成,数控机床的基本使用,培养数控系统的开发和初步设计能力,以及数

控机床控制系统的维护技能。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 1. 学习数控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 2. 掌握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写与数控机床的基本使用; 3. 培养数控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能力。 二、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讲述了数控技术的基本知识:数控技术的现状及发展;零件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知识,零件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现代CAD/CAM 的自动编程技术;机床数控系统的软、硬件结构及其组成;数控插补原理、刀补原理,及其计算机实现方法;数控伺服系统基本组成,检测装置基本原理及其选用,位置控制的实现原理及方法;伺服驱动装置的工作原理,数控系统速度及加减速控制的实现方法。通过学习能够初步设计、维护并开发实际的数控系统。 本课程还包括以下实验内容:了解数控机床的组成及基本操作,了解数控机床驱动及检测元器件,了解位置反馈测量信号分析;编制数控车床、铣床加工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并在机床上进行实际操作;插补程序编制。 三、教学基本要求 1. 了解数控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2. 掌握数控系统及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3. 掌握数控系统的硬件与软件基本结构 4. 掌握伺服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结构,以及控制方法

开放式数控系统

开放式数控 现在国际上公认的开放式体系结构应具有四个特点:相互操作性、可移植性、可缩放性、可互换性。 1. 相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 相互操作性指不同应用程序模块通过标准化的应用程序接口运行于系统平台上,相互之间保持平等的相互操作能力,协调工作。这一特性要求提供标准化的接口、通讯和交互模型。随着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CNC也正朝着信息集成的方向发展。CNC系统不但应能和不同系统彼此互连,实施正确有效的信息互通,同时应在信息互通的基础上,能信息互用,完成应用处理的协同工作,因此要求不同的应用模块能相互操作,协调工作。 2. 可移植性(Portability) 可移植性指不同的应用程序模块可以运行于不同供应商提供的不同的系统平台之上。可移植性应用于CNC系统,其目的是为了解决软件公用问题。要使系统提供可移植特性,基本要求是设备无关性,即 通过统一的应用程序接口,完成对设备的控制 要求各部件具有统一的数据格式、行为模型、通讯方式和交互机制 具备可移植特性的系统,可使用户具有更大的软件选择余地,通过选购适应多种系统的软件,费用可以显著降低 在应用软件的开发过程中,重复投入费用也可降低。 可移植性也包括对用户的适应性,要求CNC系统具有统一风格的交互界面,使用户适应一种控制器的操作,即可适应一类控制器的操作,而无需对该控制器的使用重新进行费时费力的培训。 3. 可缩放性(Scalability) 可缩放性指增添和减少系统的功能仅仅表现为特定模块单元的装载与卸载。不是所有的场合都需要CNC系统具备复杂且完善的数控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厂家没有必要购买不适于加工产品的复杂数控系统。因为可缩放性使得CNC系统的功能和规模变得极其灵活,既可以增加配件或软件以构成功能更加强大的系统,也可以裁减其功能来适应简单加工场合。同时,同一软件既可以在该系统的低档硬件配置上运行,也可以在该系统的高档硬件配置上应用。可缩放性使得用户可以灵活改变CNC系统的应用场合,一台控制器可以使用于多种类加工设备的控制上。 4. 相互替代性(Interchangeability) 相互替代性指不同性能和不同功能的单元可以相互替代。而不影响系统的协调运行。有了相互替代性,构成开放体系结构的数控系统就不受唯一供应商所控制,也无需为此付出昂贵的版权使用费。相反,只需支付合理的或较少的费用,即可获得系统的各组成部件,并且可以有多个来源。

第一章 数控加工技术概述

第一章数控加工技术概述 1.1数控机床概述 1.1.1数控机床的组成 用数控机床加工零件,是按照事先编制好的加工程序自动地对零件进行加工。它是把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刀具运动轨迹、切削参数等,按照数控机床规定的指令代码及程序格式编写成加工程序单,再把程序单的内容输入到数控机床的数控装置中,从而控制机床加工零件。数控加工的过程见图1.1。 图1.1 数控加工过程 数控机床由数控系统和机床本体两大部分组成,而数控系统又由输入输出设备、数控装置、伺服系统、辅助控制装置等部分组成。图1.2所示为数控机床的组成示意图。 图1.2 数控机床的组成 1.输入输出设备 输入输出设备的作用是输入程序,显示命令与图形,打印数据等。数控程序的输入是通过控制介质来实现的,目前采用较多的方法有软盘、通信接口和

MDI方式。MDI即手动输入方式,它是利用数控机床控制面板上的键盘,将编写好的程序直接输入到数控系统中,并可通过显示器显示有关内容。 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技术的发展,有些数控机床可利用CAD/CAM软件在通用计算机上编程,然后通过计算机与数控机床之间的通信,将程序与数据直接传送给数控装置。 2.数控装置 数控装置是数控机床的“指挥中心”。它的功能是接受外部输入的加工程序和各种控制命令,识别这些程序和命令并进行运算处理,然后输出控制命令。在这些控制指令中,除了送给伺服系统的速度和位移指令外,还有送给辅助控制装置的机床辅助动作指令。现在的数控机床一般都采用微型计算机作为数控装置,这种数控装置称为计算机数控(CNC)装置。 3.伺服系统 数控机床的伺服驱动系统分主轴伺服驱动系统和进给伺服驱动系统。主轴伺服驱动系统用于控制机床主轴的旋转运动,并为机床主轴提供驱动功率和所需的切削力。进给伺服驱动系统是用于机床工作台或刀架坐标的控制系统,控制机床各坐标轴的切削进给运动,并提供切削过程所需的转矩。 每—坐标轴方向的进给运动部件配备一套进给伺服驱动系统。相对于数控装置发出的每个脉冲信号,机床的进给运动部件都有一个相应的位移量,此位移量称为脉冲当量,也称为最小设定单位,其值越小,加工精度越高。 4,辅助控制装置 数控机床除对各坐标轴方向的进给运动部件进行速度和位置控制外,还要完成程序中的辅助功能所规定的动作,如主轴电机的启停和变速、刀具的选择和交换、冷却泵的开关、工件的装夹、分度工作台的转位等。由于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具有响应快、性能可靠、易于编程和修改等优点,并可直接驱动机床电器,因此,目前辅助控制装置普遍采用PLC控制。 5.机床本体 机床本体即为数控机床的机械部分,主要包括主传动装置、进给传动装置、床身、工作台等。与普通机床相比,数控机床的传动装置简单,而机床的

CNC系统的组成

第四章计算机数控系统(CNC系统) 第一节概述 一、CNC系统的组成 CNC系统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其核心是计算机数字控制装置。它通过系统控制软件配合系统硬件,合理地组织、管理数控系统的输入、数据处理、插补和输出信息,控制执行部件,使数控机床按照操作者的要求进行自动加工。CNC系统采用了计算机作为控制部件,通常由常驻在其内部的数控系统软件实现部分或全部数控功能,从而对机床运动进行实时控制。只要改变计算机数控系统的控制软件就能实现一种全新的控制方式。CNC系统有很多种类型,有车床、铣床、加工中心等的CNC系统。但是,各种数控机床的CNC系统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器(ROM/RAM)、输入输出设备(I/O)、操作面板、显示器和键盘、纸带穿孔机、可编程控制器等。图4-1所示为CNC系统的一般结构框图。 图4-1 CNC系统的结构框图 在图4-1中所示的整个计算机数控系统的结构框图,数控系统主要是指图中的CNC控制器。CNC控制器由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和相应的I/O接口构成的专用计算机与可编程控制器PLC组成。前者处理机床轨迹运动的数字控制,后者处理开关量的逻辑控制。 三、CNC系统的功能和一般工作过程 (一)CNC系统的功能 CNC系统由于现在普遍采用了微处理器,通过软件可以实现很多功能。数控系统有多种系列,性能各异。数控系统的功能通常包括基本功能和选择功能。基本功能是数控系统必备的功能,选择功能是供用户根据机床特点和用途进行选择的功能。CNC系统的功能主要反映在准备功能G指令代码和辅助功能M指令代码上。根据数控机床的类型、用途、档次的不同,CNC系统的功能有很大差别,下面介绍其主要功能。 1. 控制功能 CNC系统能控制的轴数和能同时控制(联动)的轴数是其主要性能之一。控制轴有移动轴和回转轴,有基本轴和附加轴。通过轴的联动可以完成轮廓轨迹的加工。一般数控车床只需二轴控制,二轴联动;一般数控铣床需要三2轴联动;一般加工中心为多轴控制,三轴联动。控制轴数越多,特别是同时控制的轴数越多,轴控制、三轴联动或21 要求CNC系统的功能就越强,同时CNC系统也就越复杂,编制程序也越困难。 2. 准备功能准备功能也称G指令代码,它用来指定机床运动方式的功能,包括基本移动、平面选择、坐标设定、刀具补偿、固定循环等指令。对于点位式的加工机床,如钻床、冲床等,需要点位移动控制系统。对于轮廓控制的加工机床,如车床、铣床、加工中心等,需要控制系统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给坐标具有联动功能。 3. 插补功能 CNC系统是通过软件插补来实现刀具运动轨迹控制的。由于轮廓控制的实时性很强,软件插补的计算速度难以满足数控机床对进给速度和分辨率的要求,同时由于CNC不断扩展其他方面的功能也要求减少插补计算所占用的CPU 时间。因此,CNC的插补功能实际上被分为粗插补和精插补,插补软件每次插补一个小线段的数据为粗插补,伺服系统根据粗插补的结果,将小线段分成单个脉冲的输出称为精插补。有的数控机床采用硬件进行精插补。 4. 进给功能根据加工工艺要求,CNC系统的进给功能用F指令代码直接指定数控机床加工的进给速度。 (1)切削进给速度以每分钟进给的毫米数指定刀具的进给速度,如100mm/min。对于回转轴,表示每分钟进给的角度。 (2)同步进给速度以主轴每转进给的毫米数规定的进给速度,如0.02mm/r。只有主轴上装有位置编码器的数控机床才能指定同步进给速度,用于切削螺纹的编程。 (3)进给倍率操作面板上设置了进给倍率开关,倍率可以从0~200%之间变化,每档间隔10%。使用倍率开关不用

开放式数控系统的应用举例

开放式数控系统应用举例 本章将通过对NC嵌入PC的典型范例-PMAC运动控制卡及其应用的介绍,使读者对开放式数控系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开放式数控系统的应用 6.1.1 PMAC开放式运动控制卡 PMAC全称可编程多轴控制器(Programmable Multi-Axis Controller),是美国Delta Tau Data Systems 公司于1990年推出的基于PC机平台的开放式运动控制器。它集运动控制和PLC控制于一体,具有优秀的插补计算、伺服和I/O接口等实时控制能力,最多可控制32轴(Turbo PMAC)。板上的MACRO接口允许将诸多的PMAC卡联成环形网进行控制。它支持多种总线规范(ISA、PCI、VME和STD),同一控制软件可以不同的总线上运行,从而提供了多平台支持特性。PMAC还支持多种电机(如直流伺服电机、交流同步电机、交流异步电机、步进电机,直线电机等)和检测反馈元件(增量编码器、绝对编码器、旋转变压器、线性磁传感器等)。PMAC以Motorola 56000系列 DSP为CPU,板上的存储器用于存放系统控制软件和用户程序、I/O接口和伺服接口用于连接外部输入/输出信号和伺服电机,板上的显示接口允许连接一个2×40的字符液晶显示器。此卡本身就是一个NC系统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插入PC机中,构成开放式控制系统,其硬件结构如图6-1-1所示,表6-1-1为PMAC开放式运动控制器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图6-1-1 PMAC开放式运动控制卡 表6-1-1 PMAC开放式运动控制器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表6-1-1 开放式运动控制器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6.1.2 KT560-T开放式车床数控系统 T560_T开放式车床数控系统由PMAC-LITE四轴运动控制卡和工业控制计算机组成,它的软件分为上位机(PC)和下位机(PMAC)两部分。上位机主要完成系统的管理功能,如人机界面的实现,加工状态显示,仿真的实现,参数编辑,参数配置,程序文件编辑,端口状态监测和故障的诊断等工作。下位机的软件主要是实现机床的运动控制与信号的逻辑控制。PTALK部分为上位机与下位机的通信模块。其结构如图6-1-2所示。

第一章 数控机床概述.doc

第一章数控机床概述 数控技术是综合应用计算机、自动控制、自动检测及精密机械等高新技术的产物,它已开始在各个领域普及,并且它所带来的巨大效益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科技与工业届的普遍重视。 20世纪40年代以来,汽车、飞机和导弹制造工业发展迅速,原来的加工设备已无法承担加工航空工业需要的复杂型面零件。数控技术是为了解决复杂型面零件加工的自动化而产生的。1948年,美国帕森斯(Parsons)公司在研制加工直升机叶片轮廓检验用样板的机床时,首先提出了应用电子计算机控制机床加工样板曲线的设想。后来与美国空军签订合同,帕森斯(Parsons)公司与麻省理工学院(MIT)伺服机构研究所合作进行研制成功。1952年试制成功第一台三坐标立式数控铣床。后来,又经过改进并开展自动编程技术的研究,于1955年进入实验阶段,这对加工复杂曲面和促进美国飞机制造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958年我国开始研制数控机床,1975年研制出第一台加工中心。目前,在数控技术领域,我国同先进国家之间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但这种差距正在缩小。数控技术的应用也从机床控制拓展到其他控制设备,如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数控测量机和工业机器人等。 1.1数控机床的产生与发展 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对机械产品的性能、质量、生产率和成本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自动化是实现上述要求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单件、小批生产占机械加工的80%左右,一种适合于产品更新换代快、品种多、质量和生产率高、成本低的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应用已迫在眉睫。而数控机床则能适应这种要求,满足目前生产需求。 1.1.1数控机床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1946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它为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奠定了基础。1952年,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机床上,在美国诞生了第一台数控机床。从此,传统机床产生了质的变化。近半个世纪以来,数控机床经历了两大阶段和六代的发展。 1.数控(NC)阶段(1952年-1970年) 早期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底,这对当时的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影响还不大,但不能适应机床的实施控制要求.人们不得不采用数字逻辑电路制成一台机床专用计算机作为数控系统,这被称为硬件连接数控(HARD-WIRED NC),简称为数控(NC) 。随着元器件的发展,这个阶段经历了三代,即1952年的第一代——电子管数控机床;1959年的第二代——晶体管数控机床;1965年的第三代——集成电路数控机床。 2.计算机数控(CNC)阶段(1970年-现在) 直到1970年,通用小型计算机业出现并成批生产,其运算速度比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比逻辑电路专用计算机成本低,可靠性高。于是将它移植过来作为数控系统的核心部件,从此进入了计算机数控(CNC)阶段。1971年,美国Intel公司在世界上第一次将计算机的两个核心部件——运算器和控制器,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称之为微处理器 (MICRO-PROCESSOR),又称中央处理单元(简称CPU)。1974年,微处理器被应

(整理)开放式数控系统

摘要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传统数控系统兼容性差、功能不易扩展、人机界面不灵活等缺点日益显现,数控系统的开放化已成为数控技术的主流。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目的是开发一种模块化、可重构、可扩充的控制系统结构,以增强数控系统的功能柔性,在体系结构上给用户二次开发留有更多的余地,从而快速地响应新的加工需求。 本文阐述了数控技术的发展过程,介绍了国内外开放式数控系统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研究和开发开放式数控系统的必要性。在分析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OSACA 开放式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PC+运动控制器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的软硬件结构,并重点介绍了系统软件的构成与实现。系统软件设计采用模块化结构,如:总体调度模块、参数模块、软PLC模块、NC模块,客户界面模块等。各个模块之间通过标准的接口协调工作,共同完成数控系统的功能。该系统是一个能够同时完成程序译码、插补运算、系统管理、伺服控制等任务的控制系统,具备了一般商用数控系统的通用功能。如果需要对系统的功能进行调整,只需要增减功能模块即可,体现出了系统开放性、灵活性的特点。 最后以系统研究为背景,将开发出的数控系统应用在铣床数控化改造中。实践证明,以工控机和运动控制器为控制系统的核心控制器,不仅可以大大的简化系统的开发周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且,系统开发者和机床用户可以将自己的特殊的加工工艺、管理经验和操作技能纳入控制系统形成自己的产品特色。 关键词:开放式数控系统,模块化结构,运动控制器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f Open CNC System with 8-Axis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manufacturing, the weakness of traditional CNC system becomes apparent increasingly, such as compatibility, expandability and inflexible human-machine interfaces and so on. The research of Open CNC Systems is becoming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irections of CNC technology. The purpose of studying Open CNC System is to build a modular, reconfigurable and expandable control system. So the functional flexibility of the CNC system can be improved, the systems are enabled to be re-developed. And some new demands of the producing can also be responded quickly. Through the discussing of the different courses of the NC technology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tatus of research in the Open CNC System field, the need of researching and exploiting open CNC system is brought forward.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configuration of CNC system based on PC + Motion Controller are build with analyzing the most popular open CNC architecture——OSACA. Then that how to build the software is mainly discussed. Modularization is the idea of the software’s project, such as Main interface module、parameter module、soft-PLC module、NC module、HMI module in the paper. These function modules with standard interfaces will work coordinately. The CNC system discussed by this paper is a real time and multi-task control system.It can deal with coding interpretation, interpolation, system management and servo control simultaneity. It has the function of general commercial CNC system. The function modules can be added or deleted if some adjustments want be done to the system, which shows the opening and flexibility of the system. The CNC system is used in the numerical renovation of Milling Machine in order to research the system. Not only the CNC system based on PC and Motion Controller shortens the exploitive cycle, achieving resource rational configuration, but also the CNC developer and customer can bring their technologies, experiences and skills into the open CNC system. Key Words:Open CNC System,Modularization Architecture,Motion Controller

数控技术教案(全)

第一章绪论 本章重点:1.数控机床概念 2.数控机床采用的新颖机械结构 3.数控机床按检测系统的分类 一般了解:数控机床的组成、数控机床的优缺点、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 一、数字控制:用数字化信号对机床的运动及其加工过程 进行控制的一种控制方法。 数控机床:国际信息处理联盟(IFIP)第五技术委员会,对数控机床作了如下定义:一种装了程序控制系统的机床。该系统能逻辑的处理具有使用号码或其他符号编码指令规定的程序。 二、数控机床的产生与发展: (一)产生: 1、传统的生产方法已满足不了生产需求 1)单件小批量生产——占70%,一般用试切 法,技术水平要求高,劳动强度大,精度 不高,无法实现自动化。如:普通车、铣、

刨、磨床等 2)工艺流水作业——调整法加工,生产率提 高,精度提高,成本低,品种多,采用组 合机床,多机床配合,环节出现问题,生 产停滞。 3)自动机床:用凸轮控制,适于生产简单工 件,且改型困难 2、社会的需求 1)品种多样化 2)零件精度和形状复杂程度不断提高 3)生产品种的频繁换型 3、技术上的可行性 1)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2)电子技术的发展 a、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 b、各种功能优越件的产生 c、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 3)新颖机械结构的出现

a、滚珠丝杠—代替普通丝杠,动作更灵 活,间隙更小,精度提高 b、滚动导轨—代替滑动导轨,移动灵 活,克服爬行和前冲现象 4)机床动态特性的研究成果 使机床的刚度更好,主轴转速更高,抗振 性提高 由于生产的发展要求出现新的生产工具,而在技术上又已具备了条件,于是在1948年,美国帕森斯公司提出应用计算机控制机床加工的设想,并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进行研制工作。1952年试制成功第一台三坐标立式数控铣床。1958年我国开始研制数控机床。 (二) 发展: 1952——1959年,电子管制成数控机床控制系统 1959——1965年,晶体管制成数控机床控制系统 1965——1970年,小规模集成电路 1970——1974年,大规模集成电路 1974——,微型计算机

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概述

第七章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概述 学习目的: 1.什么是数控技术、数控系统和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对机床的控制包括哪几方面? 2.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组成有哪些,他们的作用各是什么? 3.数控机床的控制方式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4.数控机床的接口有几类,他们的接口规范是什么? 第一节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 一、数字控制技术简介 1.数字控制技术 数字控制(Numerical Control)技术,简称数控技术,是用数字化信号对机床运动及其加工过程进行自动控制的一种方法。 数控技术不仅用于机床的控制,而且还用于其它设备的控制,产生了诸如数控绘图机、数控测量机等数控设备。 2.数控系统和数控机床 用数字控制技术实现自动控制的系统称为数控系统。数控系统中的控制信息是数字量,其硬件基础是数字逻辑电路。 最初数控系统是由数字逻辑电路构成的,所以也成为硬件数控系统。 现代数控系统采用存储程序的专用计算机或通用计算机来实现部分或全部基本数控功能,所以成为计算机数控系统(Comouter Numerical Control),简称CNC系统。计算机数控系统是在硬件和软件共同作用下完成数控任务的,具有真正的“柔性”。 数控系统对机床的控制包括顺序控制和数字控制两个方面。 顺序控制是指对刀具交换、主轴调速、冷却液开关、工作台的极限位置等一类开关量的控制。 数字控制是指机床进给运动的控制,用于实现对工作台或刀架的位移、速度这一类数字量的控制。 数控系统与机床的有机结合称为数控机床,如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等。 数控机床是机电一体化的典型产品,是集机床、计算机、电力拖动、自动控制、检测等技术为一体的自动化设备。 二、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组成

数控系统简介

第一章数控系统介绍 本实训室配备有华中Ⅰ型车削、铣削数控系统的模拟软件以及对应的硬加密狗,SIENUMENS 810D铣加工中心数控系统。 第一节华中Ⅰ型车削数控系统 华中Ⅰ型车削数控系统是(HCNC—1T)华中理工大学、武汉华中数控系统有限公司研制开发出来的。在保证系统可靠性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简捷、方便的操作平台。 1.1.1CNC结构 CNC结构如图1.1所示: 图1.1 数控教学型车床系统框图

说明: ①系统用中文CRT显示,具有很好的人——机界面。 ②3.5英寸软盘可用于保存或调入加工程序。 ③通讯接口可用于系统集成化、联网、数据输入、输出、远程诊断等。 ④标准面板包括CRT/MDI面板和操作面板。 ⑤系统采用实时多任务的管理方式,能够在加工的同时进行其他操作。 1.系统启动步骤 ⑴打开电柜开关 ⑵打开计算机开关 ⑶开始自检并由电子盘引导系统,进入DOS或WINDOWS工作环境。 ⑷执行CNC.EXE文件,系统显示如图1.2所示 图1.2 系统上电屏幕显示 1.1.2系统通电后的屏幕说明 ⑴系统通电后,系统的屏幕显示如图1.2所示。 ⑵工作方式:显示系统目前的运行方式,如:自动运行、回零功能、手摇进给、MDI 功能、手动操作、步进功能等。

⑶运行状态:表示在不同的工作方式下有不同的运行状态,如: 自动方式的状态显示:100%(进给修调)、机床锁住、程序单段等 回零方式的状态显示:X轴回零、Z轴回零 手摇功能的状态显示:*10(手摇倍率)、X轴进给、Z轴进给等 MDI功能的状态显示:摸态G00 G90 G20 G99等 点动功能的状态显示:100%(最大速度的百分比)、X轴进给、Z轴进给等 步进功能的状态显示:*10(步进倍率)、X轴进给、Z轴进给等 ⑷运行文件名:显示自动加工的文件名,如:O2000 表示该文件被读入运行 ⑸O.N索引:显示自动运行中的O代码和N代码 ⑹P.L索引:显示自动运行中的P(调用子程序号)代码和L(调用次数)代码 ⑺M.T索引:显示自动运行中的M(辅助功能为两位)代码和T(刀具号为四位)代码 ⑻机械坐标:显示从伺服单元反馈的坐标信息 ⑼F1键的功能:用此键改变显示软键的功能,使其返回到较高层次的菜单 图1.3菜单结构 1.1.3系统的菜单功能介绍 该系统的菜单共分为4级,分一级主菜单和三级子菜单,其结构如图1.3所示 ⑴第一级菜单(主菜单) 基本功能菜单,如下图所示: ⑵第二级菜单(第一级子菜单) ①自动方式下的子菜单如下图所示

最新数控系统概述精品版

2020年数控系统概述 精品版

数控系统概述1 引言 从20世纪中叶数控技术出现以来,数控机床给机械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数控加工具有如下特点:加工柔性好,加工精度高,生产率高,减轻操作者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有利于生产管理的现代化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数控机床是一种高度机电一体化的产品,适用于加工多品种小批量零件、结构较复杂、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需要频繁改型的零件、价格昂贵不允许报废的关键零件、要求精密复制的零件、需要缩短生产周期的急需零件以及要求100%检验的零件。数控机床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使其成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发展的重要装备。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与国际全面接轨,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机床制造业既面临着机械制造业需求水平提升而引发的制造装备发展的良机,也遭遇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的压力,加速推进数控机床的发展是解决机床制造业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随着制造业对数控机床的大量需求以及计算机技术和现代设计技术的飞速进步,数控机床的应用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并且不断发展以更适应生产加工的需要。本文简要分析了数控机床高速化、高精度化、复合化、智能化、开放化、网络化、多轴化、绿色化等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我国数控机床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 我国数控机床发展现状及思考

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通过“六五”期间引进数控技术,“七五”期间组织消化吸收“科技攻关”,我国数控技术和数了相当大的成绩。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数控产业发展迅速,1998~2004年国产控产业取得数控机床产量和消费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9.3%34.9%。尽管如此,进口机床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从2002年开始,中国连续三年成为世界机床消费第一大国、机床进口第一大国,2004年中国机床主机消费高达94.6亿美元,但进出口逆差严重,国产机床市场占有率连年下降,1999年是33.6%,2003年仅占27.7%。1999年机床进口额为8.78亿美元(7624台),2003年达27.1亿美元(23320台),相当于同年国内数控机床产值的2.7倍。国内数控机床制造企业在中高档与大型数控机床的研究开发方面与国外的差距更加明显,70%以上的此类设备和绝大多数的功能部件均依赖进口。由此可以看出国产数控机床特别是中高档数控机床仍然缺乏市场竞争力,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产数控机床的研究开发深度不够、制造水平依然落后、服务意识与能力欠缺、数控系统生产应用推广不力及数控人才缺乏等。 我们应看清形势,充分认识国产数控机床的不足,努力发展先进技术,加大技术创新与培训服务力度,以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2.1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是提高国产数控机床水平的关键 国产数控机床缺乏核心技术,从高性能数控系统到关键功能部件基本都依赖进口,即使近几年有些国内制造商艰难地创出了自己的品牌,但其产品的功能、性能的可靠性仍然与国外产品有一定差距。近几年国产数控机床制造商通过技术引进、海内外并购重组以及国外采购等获得了一些先进数控技术,但缺乏对机床结构与精度、可靠性、人性化设计等基础性技术的研究,忽视了自主

数控系统全面概述概要资料

数控系统全面概述 一、CNC 系统的组成 CNC 系统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其核心是计算机数字控制装置。它通过系统控制软件配合系统硬件,合理地组织、管理数控系统的输入、数据处理、插补和输出信息,控制执行部件,使数控机床按照操作者的要求进行自动加工。CNC 系统采用了计算机作为控制部件,通常由常驻在其内部的数控系统软件实现部分或全部数控功能,从而对机床运动进行实时控制。只要改变计算机数控系统的控制软件就能实现一种全新的控制方式。CNC 系统有很多种类型,有车床、铣床、加工中心等的CNC 系统。但是,各种数控机床的CNC 系统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中央处理单元CPU 、存储器(ROM/RAM )、输入输出设备(I/O )、操作面板、显示器和键盘、纸带穿孔机、可编程控制器等。图4-1所示为CNC 系统的一般结构框图。 可编程控制器PLC CNC 控制器计算机硬件与数控系统软件输出设备 打 印 机 穿 孔 机 电 传 机 显示设备输入设备 编程计算机 操作面板 电子手轮 纸带阅读机 程序电气控制单 元机床电器速度控制单 元位置检测 进给电机主轴控制 单 元主轴电机 图4-1 CNC 系统的结构框图 在图4-1中所示的整个计算机数控系统的结构框图,数控系统主要是指图中的CNC 控制器。CNC 控制器由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和相应的I/O 接口构成的专用计算机与可编程控制器PLC 组成。前者处理机床的轨迹运动的数字控制,后者处理开关量的逻辑控制。 三、CNC 系统的功能和一般工作过程 (一)CNC 系统的功能 CNC 系统由于现在普遍采用了微处理器,通过软件可以实现很多功能。数控系统有多种系列,性能各异。数控系统的功能通常包括基本功能和选择功能。基本功能是数控系统必备的功能,选择功能是供用户根据机床特点和用途进行选择的功能。CNC 系统的功能主要反映在准备功能G 指令代码和辅助功能M 指令代码上。根据数控机床的类型、用途、档次的不同,CNC 系统的功能有很大差别,下面介绍其主要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