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清照诗歌的风格特色(一)

浅谈李清照诗歌的风格特色(一)

论文关键词:李清照诗歌风格形成原因

论文摘要:李清照的诗歌题材广泛,爱憎分明,风格豪迈道劲,颇有大丈夫气概,字里行间洋溢着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善于使事用典,借古讽今,并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本文将详细论述李清照的诗歌风格,并探讨其形成原因和其诗词风格的相互影响。

文翰寓品格,诗章见性灵。李清照是一位真正用心、用情写作的诗人。她的诗作虽大多散佚,现在能收集到的不过十余首,但却皆属上乘之作。李清照诗歌的思想境界较词深广,内容题材也广泛得多,不再拘泥于儿女之情,而是充斥着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雄浑沉郁的家国之思和对人生的种种感悟。

一、豪迈飘逸的诗歌风格

李清照的诗歌风格豪迈遒劲,奇气横溢,颇有大丈夫气概,善于使事用典,借古讽今,想象丰富,语意飘逸,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李清照的词或轻柔婉丽,或缠绵悱恻,而诗则大都是洗净儿女气的慷慨之音,整体风格与词不同。

《乌江》(也作《夏日绝句》)是李清照的一首流传很广的诗作。“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全诗表达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生时要顶天立地做人中豪杰,死后也做鬼中英雄。全诗气魄宏大,感情深沉,用项羽的不肯南渡对比偷安~隅的南宋君臣,从而达到借古讽今的效果。假若人们是初读此诗,谁又能相信这会是出自一位经常咏叹“绿肥红瘦”、“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弱女子之手。《咏史》:“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此诗通过赞美嵇康,严厉地抨击了那些卖国求荣、厚颜无耻地依附伪政权的士大夫,笔力强劲,震撼人心。《题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这首诗是绍兴五年李清照在金华时所作。气象宏伟,感喟深沉。作者面对胜迹发出兴亡之叹,和一般的题咏诗不同,她把大好河山与祖国命运结合起来,以雄峻的笔势,极写了八咏楼的江河横流、旷野无边的景色,气魄卜分宏大。而一个“愁”字又把读者的心思从眼前壮丽的景色带到现实中风雨飘摇的南宋朝廷,如此大好河山竞忍心拱手让与敌人,不禁使人万分愤慨。这几首诗中的雄浑豪迈之气已超越一般男子之所作,其气魄之大,见解之深,思虑之广,已足可俯视巾帼、不让须眉了。

善于使事用典是宋诗的一个重要特色,李清照也不例外。为了表达她的爱国情感,她偏爱在诗中援引英雄人物的事迹,如《乌江》中的项羽,《咏史》中的嵇康,志在恢复山河的王导与坚决主战的刘琨(“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等。李清照在诗歌中善于用典来表达情感或透彻说理。她在《上枢密韩肖胄诗》中用典二十多处,无论是叙事,还是抒情,均多借用典故,或明用,或暗用,或正用,或反用。表情贴切,含义深刻。如她为了说明对敌人不可轻信,连举二例“衷甲昔时闻楚幕,乘城前日记平凉”。上半句用了春秋时楚人欲于盟会中袭晋,把甲穿于衣中,使晋人不备的典故,下半句则化用了唐贞元三年,侍中浑城与吐蕃相尚结赞盟于平凉,为吐蕃军所劫事。还有为了劝说二使臣广泛使用当地人才,说道:“露布词成马犹倚,崤函关出鸡未鸣”,用袁虎、孟尝君事来说明人才的重要性,用典十分贴切、得当。

浪漫主义色彩也是李清照诗的一个重要特色。她善于通过想象和联想营造诗境,抒发感想。如《上枢密韩肖胄诗》的第二首七律,便通篇都是作者的想象。“想见皇华过二京,壶浆夹道万人迎”,作者想象宋朝使臣出使金国,经过昔日的国都,必将受到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反映出北方人民迫切希望恢复国土的心情。《晓梦》:“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翩翩坐上客,意妙语亦佳。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虽非助帝功,其乐莫可涯。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起来敛衣坐,掩耳厌喧哗。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这是一首极具浪漫色彩的诗歌。诗人描绘出梦中的理想境界,在那里人们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柬地生活,正当诗人沉浸在这一

美好世界之中时,梦忽然醒了,看看周围的现实世界,不禁叹道:“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嗟叹之人又何止清照一人,天地悠悠,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为理想的难以实现而怆然涕下,现实和理想之间难以跨越的距离,成为人类永恒的悲叹!

二、李清照诗歌风格形成的原因

李清照作为一位久居深闺的贵妇,一介女流竟然能够“做诗以诋士大夫”,其诗作豪迈刚健,奇气横溢,有大丈夫气概,其政治见解也独树一帜,观点新颖深刻,这在当时女诗人中是极少见的,而形成这种诗歌风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家庭原因。其父李格非是著名的文学家,母亲王氏也爱好文学,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她的文学造诣日益精深。清照l8岁时嫁给赵明诚,夫妻二人志同道合,伉俪情深。婚后,清照一直协助丈夫收集金石书画,并跟随丈夫仕宦,到过很多地方视野也较一般闺阁贵妇开阔。家庭环境的开明与文学气氛的浓厚给李清照的才华以极大的肯定与保护,在普遍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李清照虽不是唯一的特例,但却是其中最突出的。她对事物往往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思想深刻、新颖能发人深省。如她的《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一语道破安史之乱形成的根本原因,即唐玄宗的“酒肉堆中不知老”,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最高统治者。比张耒“玉环妖血无人扫”的红颜祸水论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⑵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的词(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效易安体”。辛弃疾《丑奴儿近》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词作自成一体,表明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其特点: (一)倾掳真挚情: 真情就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得其真。李清照之前,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李清照则就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与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其前期的恋情词,如《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箫》等,满怀至情,连篇痴语,自然率真最能体现女性纯诚细腻的灵性,这就是男性作家代人立言的恋情词所无法比拟的。其后期写愁的伤乱词,如《武陵春》、《声声慢》、《永遇乐》、《人孤雁儿》等篇,字字血泪,声声呜咽,一派凄楚,动魄惊心,这“载不动”的“许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泪”,“凄凄惨惨”的情怀,元地倾诉的“万千心事”,全就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来不得半点雕琢矫饰。这些融与着家国之变、时代沧桑的悲慨之曲,来自情挚意浓的词人,植根于真实生活感受,就是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剧人生、灾难时代的映现。 (二)熔炼家常语: 《漱玉词》的语言,有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柳永就是把词引向市井的开拓者,她用语通俗明畅,然好为徘体,偶涉蝶默,周邦彦变俚为雅,措词精工,施采丽密。李清照遣词造语,自出机抒,创造了以自然率真为主要特色的

文学语言。所谓“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彭孙通《金粟词话》)。这种语言对于北宋末期华贵典雅的词风无异就是一种冲击。如“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凤凰台上忆吹箫》)。仿佛毫不经意,冲口而出,但仔细体味,却含意多层,十分精细。亲人远别,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分手已定,重重心事,说又何用;离恨别苦,难以启口的内心隐秘,刺人衷肠,宁可自我承受,不愿再增加行者负担。这重重思绪,微妙心态,全用家常语道出而含蕴绵绵不尽。如"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信手拈来,便增添了许多新鲜生动的情味漱玉词的口语化、通俗化,并不走向淡乎寡味、松散无力,因为它就是在口语基础上匠心独运、提炼加工的结果。故而落笔精警雅隽,语工意新。如“雪清玉瘦”、“浓烟暗雨”、“被翻红浪”、“柳眼梅腮”、“红稀香少”、“云阶月地”云云,平易清新,精妙传神,正就是“瞧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三)善用白描法: 漱玉词不重故实,不过多化用前人诗文,而长于以白描手法创造动人 的意境。易安的白描与柳永的“细密妥溜”、美成的富艳典重不同,而就是“冲口出常言,境界动心魄”。如《醉花阴》写离思凝重:“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永遇乐》写孤寂失落:“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均以直白之语,写深浓之情,有场景,有人物,有衬映。阶前花下心系伊人,刻骨相思的形象,闭关帘底,孤苦零丁,将无穷悲伤一己吞咽的心态,呈现眼前,栩栩纸背,令人一睹难忘。《漱玉词》的白描,具有浑成、含蓄、宛曲的特点,因而毫无浅易平直之迹。《行香子》煞拍:“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浅谈李清照诗歌的风格特色

浅谈李清照诗歌的风格特色 作者:赵丹时间:2010/7/8 13:29:00 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李清照诗歌风格形成原因 论文摘要:李清照的诗歌题材广泛,爱憎分明,风格豪迈道劲,颇有大丈夫气概,字里行间洋溢着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善于使事用典,借古讽今,并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本文将详细论述李清照的诗歌风格,并探讨其形成原因和其诗词风格的相互影响。 文翰寓品格,诗章见性灵。李清照是一位真正用心、用情写作的诗人。她的诗作虽大多散佚,现在能收集到的不过十余首,但却皆属上乘之作。李清照诗歌的思想境界较词深广,内容题材也广泛得多,不再拘泥于儿女之情,而是充斥着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雄浑沉郁的家国之思和对人生的种种感悟。 一、豪迈飘逸的诗歌风格 李清照的诗歌风格豪迈遒劲,奇气横溢,颇有大丈夫气概,善于使事用典,借古讽今,想象丰富,语意飘逸,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李清照的词或轻柔婉丽,或缠绵悱恻,而诗则大都是洗净儿女气的慷慨之音,整体风格与词不同。 《乌江》(也作《夏日绝句》)是李清照的一首流传很广的诗作。“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全诗表达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生时要顶天立地做人中豪杰,死后也做鬼中英雄。全诗气魄宏大,感情深沉,用项羽的不肯南渡对比偷安~隅的南宋君臣,从而达到借古讽今的效果。假若人们是初读此诗,谁又能相信这会是出自一位经常咏叹“绿肥红瘦”、“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弱女子之手。《咏史》:“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此诗通过赞美嵇康,严厉地抨击了那些卖国求荣、厚颜无耻地依附伪政权的士大夫,笔力强劲,震撼人心。《题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这首诗是绍兴五年李清照在金华时所作。气象宏伟,感喟深沉。作者面对胜迹发出兴亡之叹,和一般的题咏诗不同,她把大好河山与祖国命运结合起来,以雄峻的笔势,极写了八咏楼的江河横流、旷野无边的景色,气魄卜分宏大。而一个“愁”字又把读者的心思从眼前壮丽的景色带到现实中风雨飘摇的南宋朝廷,如此大好河山竞忍心拱手让与敌人,不禁使人万分愤慨。这几首诗中的雄浑豪迈之气已超越一般男子之所作,其气魄之大,见解之深,思虑之广,已足可俯视巾帼、不让须眉了。

浅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浅谈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摘要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杰出女词人。其词以婉约为宗,却又抒写泼辣大胆,意切情真;善直抒胸臆,亦善借 景抒情,托物言志;善用典,亦善用对比、比拟、比喻、叠字 等诸多表现手法;语言清新自然,“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 在佳作如云,强手如林的两宋词坛,卓然自成一家。 关键词:李清照;词;艺术特色。 毋庸置疑,我国几千年的文学发展史,基本都可说是一部男性文学史,其间鲜有女士插足。而生于北南宋之交的女性作家李清照,却以其词作的独特艺术魅力,光华灿灿地跻身于群星璀璨的两宋词坛,“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李调元,《雨村词话》),这实是一件奇事。 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宋山东济南人。她从小聪颖好学,工诗能词,一生以南渡(1127)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是她相对幸福安定的北宋未亡时期,词作多写她置身大自然的欢快与闺阁生活的寂寞、爱情的甜蜜及丈夫外出做官后的离情别绪。风格热情明快,清怨凄婉。而后期国破、家亡、夫死,只身孤苦度日的种种打击,却使她词风一下子变得苍凉悲愤,沉郁凄怆,词中充满了黍离之悲,充满忧国忧民,伤时感世之情。但无论她前期、后期创作,艺术上都表现出极高的造诣和极鲜明的个性,对后世影响很大。因此笔者不揣冒昧,拟对它作若干总结、梳理,千虑一得,或许对读者还有所裨益。 一、抒情泼辣大胆,情真意切

李清照早年生活在理学思想逐渐上升的北宋。那时,周敦颐和二程的理学已开始鼓吹“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那种“以理杀人”(戴震语)的封建道德。到南宋,朱熹更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礼教思想。作为妇女,在这种封建礼教的禁锢下,比男子要遭受更多、更重的思想压抑和情感摧残。她们一般不敢展示自己的生命追求和青春激情。虽然多少会对自己的位置和处境有所不满,但这些感情常被死死地压到心底,一点都不外露……而李清照却是一个特例,她在词里常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各种真情。如《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词上片描绘了少女“蹴罢秋千”的天真活泼情态,下片则通过写少女“袜刬金钗溜”地见客急避到门首,却装作嗅梅又停下偷窥这位不速之客的典型动作,写出了女性对封建礼教不让女子在男子面前看男子的反抗态度。这在词里,特别是女性词里都是极为罕见的。再如她的一首回忆少时夏日结伴舟行的小令——《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在这首小词中,我们一眼就看到一群充满叛逆精神的少女,她们外出舟行,不但“沉醉”、“兴尽”,而且还“晚回”,任由自己尽情尽性于自然人生中,享受其绝妙的乐趣。从人的喊叫声、奋力划桨声,从水流声和水鸟惊起的拍翅声,我们亲切地感受到了词人心田流出的那一股突然迸发的、不可名状的欢快之情。而这与一般意义上的女性言行是相违背的,表现出女性对自然、人生纯真的有所独钟之情。 新婚燕尔、美满幸福,女词人对她新婚的幸福感、自身的容貌美,亦敢放笔直书。如她《减字木兰花》就写出了女子蔑视礼教、自矜其美的反抗礼教的态度。词写了:“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这是多么美丽的花啊!含苞待放,红艳欲滴。而词的下片却翻出一层:“怕郎猜道(误解)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原来写花是为了烘托,突现自己容颜之美。试想,如果不是对自己容貌有充分的自信、完完全全的欣赏,那谁敢“云鬓斜簪”,让郎“比并看”呢?词人以花衬人,以人拟花,人面春花,交相辉映,写出了一对年轻夫妇恩爱情浓的甜蜜之感。“李清照在词中张扬的是压抑不住的青春萌动和对美好爱情的追求,而这是超出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的。这种不拘礼节的大胆举动,突破了男权社会对女子的种种束缚,同时也是对其词抒情泼辣大胆、情真意切的体现。” 婚后小别,李清照不堪兰闺寂寞,也一再坦露心曲,抒发其对明城的思念之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⑵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的词(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效易安体”。辛弃疾《丑奴儿近》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词作自成一体,表明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其特点: (一)倾掳真挚情: 真情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得其真。李清照之前,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李清照则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其前期的恋情词,如《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箫》等,满怀至情,连篇痴语,自然率真最能体现女性纯诚细腻的灵性,这是男性作家代人立言的恋情词所无法比拟的。其后期写愁的伤乱词,如《武陵春》、《声声慢》、《永遇乐》、《人孤雁儿》等篇,字字血泪,声声呜咽,一派凄楚,动魄惊心,这“载不动”的“许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泪”,“凄凄惨惨”的情怀,元地倾诉的“万千心事”,全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来不得半点雕琢矫饰。这些融和着家国之变、时代沧桑的悲慨之曲,来自情挚意浓的词人,植根于真实生活感受,是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剧人生、灾难时代的映现。 (二)熔炼家常语: 《漱玉词》的语言,有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柳永是把词引向市井的开拓者,他用语通俗明畅,然好为徘体,偶涉蝶默,周邦彦变俚为雅,措词精工,施采丽密。李清照遣词造语,自出机抒,创造了以自然率真为主

要特色的文学语言。所谓“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彭孙通《金粟词话》)。这种语言对于北宋末期华贵典雅的词风无异是一种冲击。如“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凤凰台上忆吹箫》)。仿佛毫不经意,冲口而出,但仔细体味,却含意多层,十分精细。亲人远别,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分手已定,重重心事,说又何用;离恨别苦,难以启口的内心隐秘,刺人衷肠,宁可自我承受,不愿再增加行者负担。这重重思绪,微妙心态,全用家常语道出而含蕴绵绵不尽。如"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信手拈来,便增添了许多新鲜生动的情味漱玉词的口语化、通俗化,并不走向淡乎寡味、松散无力,因为它是在口语基础上匠心独运、提炼加工的结果。故而落笔精警雅隽,语工意新。如“雪清玉瘦”、“浓烟暗雨”、“被翻红浪”、“柳眼梅腮”、“红稀香少”、“云阶月地”云云,平易清新,精妙传神,正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三)善用白描法: 漱玉词不重故实,不过多化用前人诗文,而长于以白描手法创造动人的意境。易安的白描与柳永的“细密妥溜”、美成的富艳典重不同,而是“冲口出常言,境界动心魄”。如《醉花阴》写离思凝重:“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永遇乐》写孤寂失落:“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均以直白之语,写深浓之情,有场景,有人物,有衬映。阶前花下心系伊人,刻骨相思的形象,闭关帘底,孤苦零丁,将无穷悲伤一己吞咽的心态,呈现眼前,栩栩纸背,令人一睹难忘。《漱玉词》的白描,具有浑成、含蓄、宛曲的特点,因而毫无浅易平直之迹。《行香子》煞拍:“甚霎儿晴,

浅谈李清照诗词风格变化

中国古代文学 浅谈李清照诗词风格变化 班级:2014级秘书学班学号:140154020 姓名:栗玉贞

浅谈李清照诗词风格变化 【内容摘要】李清照,后人眼中的“婉约之宗”,其创作成就仅在辛弃疾之下, 为古今第二词人。综观李清照的作品,题材并非单一,体裁更为丰富。欢愉与悲苦、闺情与伤国,每一种风格都有很多佳作。而李清照的一生,以南渡为风水岭,前后两个时期的生活大相径庭,所创作的诗歌风格也发生巨大变化。在先后经历亡国丧夫之痛后,其诗词中的闺阁之音渐淡,男子般的气概与意境增多。正如王国维所言,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易安词最能代表宋一代之文学,李清照是当之无愧的“一代词人”。 【关键词】婉约派闺阁之音夫妻伉俪分居悲叹南渡爱国情怀 【正文】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乌江》一般我们很难想象这两首风格差异迥大的诗词是出自同一位作者之手,但它们又确实是同出自南宋女词人李清照之手。两首诗词分别创作于新婚初期与靖康之难后,从起初的闺中小儿女心态到之后的忧国情怀,李清照用她的作品诉说着生平所历。 一、待字、初嫁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李格非亦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其母王氏出身名门,文学修养极高。父母家学渊源,为李清照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她幼年丧母,在父亲擢至汴京时,她跟随其他亲人在明水长大,生活的无拘无束养成了她“倜傥有丈夫气”的爽朗性格,明水的秀美风景也为她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最初的素材。李清照的《如梦令》虽只用了三十三字,却为后人留下了别具一格的、豪迈倜傥的小令。人称“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之苏、辛,非秦、柳也。”李清照的词风总的虽属婉约派,但她的作品中却没有过多的脂粉气,有些尚可归为豪放一列。恰如她的小舟驶入“藕花深处”而“惊起一滩鸥鹭”一般,她的出现也在当时的文坛中荡起一层涟漪。云英未嫁时她的诗词中无不洋溢着少女的烂漫与恣意。“知否,知否?因是绿肥红瘦”这种恣意的慵懒也只有李清照能准确的表达了。“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仅仅十二字就将调皮小儿女的心态清晰展现,没了大家闺秀的架子,却多了些真实的欢愉。 如果说待字是的易安是颗青梅,那初嫁后的她便如蜜枣一般了。与赵明诚新婚之处的岁月可谓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兼具了。《减字木兰花》中“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淡淡的羞涩之意,浓浓的呢喃之音,而“徒要教郎比并看”更是将夫妻间的撒娇昵意表露无遗。 二、党争、分别;重聚、初叹 在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的第二年,“元祐奸党”四字将一切的美满打破,因为李清照父亲李格非被编入“元祐党”,李清照不得不被迫“归宁”。“云中谁寄锦书来”将对丈夫的思念与期盼和盘托出,“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宋词赏析

李清照宋词赏析 (一)《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 【作品介绍】也题作《浣溪沙·闺情》,被选入《全宋词》。此词以清丽的风格,寓伤春之情于景物描写之中,格高韵胜,富有诗的意境。可以“唐风”、“庚调”论之。 【原文】浣溪沙·闺情作者:宋·李清照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注释】1、绣面:唐宋以前妇女面额及颊上均贴纹饰花样。2、芙蓉:荷花,此处指很好看。3、飞:《历代诗余》作“偎”4、宝鸭:指两颊所贴鸦形图案,可参敦煌壁画供养人之妇女绘画,或以为指钗头形状为鸭形的宝钗,钗,古代妇女头上的饰物。5、香腮:美丽芳香的面颊。6、一面:整个脸上。7、风情:男女爱慕之情。8、韵:标致。9、笺:纸,指信笺、诗笺。 【简析】此词当是易安早期作品。写一位风韵秀的女子与心上人幽会,又写信相约其再会的情景。人物的肖像描写采用比拟、衬托、侧面描写的方法。语言活泼自然,格调欢快俊朗。

这首言情小调通过对一个女子的情态的几个侧面摹写,不仅生动地勾勒出她美丽动人的外貌,而且也展现出人物大胆天真的性格,以及蕴藏在心底的细腻幽深的感情。 上片三句中前两句“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是一副似对非对的偶句。“绣面芙蓉”形容这个女子姣美的面庞宛如出水荷花,光艳明丽;“斜飞宝鸭”是说她把用宝石镶嵌的飞鸭状头饰斜插鬓边,对自己作了精心地修饰妆点;正如古人所说的“粉黛所以饰容,而顾盼生于淑质”,这两句表示词中女主角天生俏丽,再加以入时的华饰,就必然产生不同一般的效果。句中的“一笑开”三字之妙,妙在它以动态描写打破了静物写生,起到了能将词中的女子从字面上呼出的奇效;而其中“开”字在这里用得尤为精巧。诗词之妙,在于炼字炼句,使一词一句的含义达到极大的丰富;即如这个“开”字,无疑是指芙蓉花开,但其深层意思未尝不可以表示词中女主人公心底被禁锢的爱之苞蕾正在展放。接下来的“眼波才动被人猜”这句神来之笔,便为此提出了很好的印证。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个女子美目流盼,宛如一弯流动明澈的秋水,其中映照着她内心的喜悦与怕人发现自己秘密的悸栗。越怕人猜,偏会被猜,这便是生活的真实;作者捕捉到这一真实,用朴实无华的文字恰当地表现出来,更添了几分韵味。 下片进一步刻划人物的内心世界,前两句“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是一副较为工巧的对偶句,摹写出这样的情景:幽居深闺的怀春女子,完全被“爱而不见”的愁苦与期盼的喜悦所左右,这混杂的感情化为风情万点,都从她一颦一笑的的面部流露无遗;终于她大胆地展开半张素笺,舞动一只彤管,把满怀思念、娇嗔与幽怨倾泻给自己深深系恋着的人。

李清照的词风特点

李清照的词风特点 唐诗 宋词一直是我国文坛上独树一帜的文化奇葩。 说到宋词, 我们便会想到婉约 派和豪放派。 提起婉约派,我们自然会想到温婉、柔美的语言和清丽脱俗的意境,不仅会 冲口而出“才下眉梢,却上心头”的忧伤,亦会想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 朝朝暮暮”的缠绵悱恻, 还会想到“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相思 之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悲痛之情。…… 婉约派词风的内容似乎大多数表现的是男女之间的感情,以及个人的遭遇, 偶尔也会有一些山水田园的作品。 我们大家都知道,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李煜、李清照 、温庭钧等。柳永的《雨霖铃》中的名句,我们都能耳熟能详“杨柳岸,晓 风残月”,婉约派的词似乎以凄凉、清新、圆润,结构细致精密为特点,在表现 形式上十分含蓄、内敛。大多抒发个人情感,离愁别绪的凄美文风。 婉约派的女词人中,我特别喜欢李清照的词。 北宋末年,赵明城辞别家人远离家乡到外地出任知州,李清照独守空闺,又 恰逢九九重阳佳节。天气骤然转凉“薄雾浓云愁永昼”,一天从早到晚,天空总 是布满“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耐,寂寞不已。外 面天气不佳,只好一个人闷坐在家里,独自一个人看着香炉里,瑞脑香升起的袅 袅青烟出神发呆, 真可谓百无聊赖! 又恰逢重阳佳节, 天气骤然转凉, 睡到半夜, 凉凉的寒意透入帐中落在枕上。 与原本夫妻团聚时闺房的温馨气息相比, 此时更 觉凄凉、冷清,才会有“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的凄凉感觉,怎 么能不叫人“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独自一个人闷坐在闺房, 才强打起精神“东篱把酒”然而, 并不能让她的愁 绪释怀。反而让她的心中掀起更大的情感涟漪。重阳佳节,菊花开得美丽鲜艳, 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排遣对丈夫的 思念之情。“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无须再多言语,刻骨的相 思之情已经跃然纸上。独立于南宋词坛,令人叫绝。 李清照在写《声声慢》时,正值金兵大举入侵,北宋很快灭亡。与李清照志 趣相投的丈夫,也不幸病逝在任上。在她南渡逃难的过程中,夫妻俩半生收藏的 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得李清照尝尽了国破家亡,生活 颠沛流离的苦楚。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笼罩在一片凄惨愁苦的氛围中,

简述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作业3---2

作业三:思考题11:简述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明星,她以突出的才能另辟天地,形成了易安体艺术格调的独特性。李清照的词生动地展现了她的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无论哪一时期的作品,李清照都能写得独具韵味、真切动人,因此,人们将李清照这种独具韵味的风格称之为易安体。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的文学家,因为鲜明的个性风格和特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被称作“易安体”。她的词作凭借独特的艺术特色,取得了很高的造诣:首先,从题材到风格形成了以婉约柔媚为主的女性化特点,展现了一个在那个时代十分特殊的知识女性的心灵世界;其次,她的词能够集雅俗于一体,将极精美雅致的画面与极通俗真切的情事结合在一起;在语言方面,李清照的词既造句精巧,又善于生动地化用口语,贴切自然,通俗流畅,富有韵律之美。 【关键词】李清照;词;艺术特色 李清照是我国南北宋交替时著名的女词人。她出生于一个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博古通今、多才多艺,擅长诗文;母亲王氏,知书善文,也是当时的才女。父母给了她宽松的家庭氛围和教育环境,为李清照的成长提供了自由的土壤,使得她所受到的教育并不是普通女子所能

相比的。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也是当时一个很有才气的文人,给她带来了许多的温馨浪漫与诗情画意,两个人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经常一起饮酒赏花做词。出生在名门的李清照,从小就喜爱诗词,她过目不忘,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才华出众,擅长文赋,精通音律,擅作书画,尤其以词的艺术成就为最高。她的词自问世以来,赢得了广泛赞誉,对我国古典诗词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流传至今,仍然绽放光彩。她的作品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并且每一个特点都是多面的、立体的。无论是感情的抒怀,意境的选择、语言的提炼、还是创作的技巧,都有独到之处。李清照的词作,字字句句都体现出了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婉约文风。本文以李清照不同时期的几首代表作为根本,对她词作的艺术特色,做一些简要的分析。在李清照之前虽然有许多诗人、词人,做了很多反映闺中妇人的词,但却是对闺妇情感思想的一种临摹和揣测,其诗词停滞于便面,无法体现贴切真实的思想感情,而李清照却以她自身的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为前提,塑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女性形象。她运用女性特有的婉约,结合其与生俱来的刚毅之气,赋予了词新的元素,为当时日渐枯竭的文坛注入了新的活力。她的词几乎每一首中都塑造了一个形象生动、呼之欲出的女主人公形象,这是一种女性的自我描写、自我记叙,因而也更能打动人。作品中的抒情女主人公随着女词人的成长一起成长,一同经历,在不

浅谈李清照的词对后世的影响

浅谈李清照的词对后世的影响 摘要: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作家,被誉为婉约词之宗。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在众多的中国古代作家中,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放射出奇光异彩。而这位颇受上天溺宠的天子娇女尤在文学创作上更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下面从李易安词中所表现的其所处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文学追求和社会关注等不同层面去透视李请照作为一个文化女性对后世所产生的积极及消极的影响。 关键词:叛逆性情才情大爱局限 一、易安词的积极影响 1.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作为一名封建社会的女性,李清照本身的自 主、自强、自信的坚韧性格。首先,对封建家庭的冲击。李清照曾有诗云“炙手可热心可寒”,大胆地以杨国忠入喻,她完全无视上下尊卑的家庭等级观念,对公公赵挺之予以尖锐的讽刺,表现出她自主的个性。其次,她关心国家大事。南渡后,李清照面对沦陷的北方家乡,心中的忧愤难以平息,对南宋君臣的软弱恐惧、屈辱退让,更是满腔怒火。在此时她的名句“南业尚觉吴江吟,北狩应知易水寒”,充分地体现了作者不甘落后的自强性格,不愿默守闺中,可以说是一个“花木兰”。 此外,她还敢于批判男性权威。她从汪无知地跟随着别人盲走,而在于自信自己的才能,坚定自己的立场,以“知音”的身份,指出苏轼,秦观,黄庭坚,王安石等十六人弊病。我们知道,

苏、秦、黄、王等是当时社会上的知名人士,而李清照在当时只不过是一名无名小卒,竟然能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言论,“其狂不可及也。”不畏惧黑暗势力的压迫,不退却,不妥协,自强不息地凭借自己的智慧、才能、胆识、自信地谈古论今,不愧为一名时代巾帼英雄。她对公公的不满,体现了对封建家庭等级观的不满;对国事的关心,改变了以前妇女“一心仅为父亲、丈夫服务”的观念,开了妇女关切国事的先河;对男性权威的批判,则从本质上说是对封建社会男权主义的严重不满。 可以说,李清照的性格也造就了她叛逆的性征。 2.真性情世界的完全展示:李清照只抒写属于她个人的独特性情和 真实感受,这是易安词最显着的特征。她的词,多发至于本人腑肝之诚,“满楮情至语”,把感性的生命部份发扬而光大了,故多有自然深挚之趣。我们可见《点绛唇》一首:蹴罢秋千,起来慷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 和羞走,俦门回首,却把青梅嗥。此词意虽浅,却可见李清照少年才力,以及她未出嫁前无忧无虑的少女生活的一个侧面。作者用笔为自己作了一幅特殊格调的“肖像”。从线条上看,可能有点稚嫩,但并不纤弱;从构图上看,虽是轻浅色勒,却以传神之笔略加点染,塑了一个纯洁、活泼、聪毅、多情的少女形象。在《一剪梅》中: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绵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王国维说:

一剪梅古诗赏析李清照

一剪梅古诗赏析李清照 李清照 的一剪梅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下面一起来赏析下!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①,轻解罗裳,独上兰舟②。云中谁寄锦书来③?雁字回时 ④,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 心头。 注释 ①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②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兰舟:用木兰木造的舟,诗词 中多只泛用作舟的美称。 ③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 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 的美称。 ④雁字: 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 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 雁。 译文 荷已残, 香已消, 冷滑如玉的竹席, 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 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 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 心头。 鉴赏
1/7

这首词的创作时间, 是一个首先要辨明的问题。 根据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 《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 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有的词选认为,此说“和作品内容大体符合。 上片开头三句写分别的时令和地点;下片起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回应这三句。 这些都是写分别时情景, 其他各句是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见 1981 年人民文学 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选》)。有的选本则认为,“就词的内容考察,是写 别后的思念,并非送别”;开头三句也是写“别离后”的情景(见 1981 年上海古 籍出版社出版的 《李清照诗词选注》 、 1982 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 《唐宋词选注》 )。 玩味词意,比较两说,似以后一说为胜。首先,《琅嬛记》的记述本不可靠,如 王学初在《李清照集校注》(1979 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所指出:“清照适 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此则所云,显非事 实。”何况《琅嬛记》本是伪书,所引《外传》更不知为何书,是不足为据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应就词句本身来寻绎它的内容、推断它的写作背景。从上阕开 头三句看, 决不像柳永 《雨霖铃》 词所写的“留恋处, 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咽”那样一个分别时的场面, 而是写词人已与赵明诚分离, 在孤独中感 物伤秋、 泛舟遣怀的情状。 次句中的“罗裳”, 固明指妇女服装;第三句中的“独 上”,也只能是词人自述。至于以下各句,更非“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而是 实写别后的眼前景、心中事。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 领起全篇。 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 雪、 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 《两般秋雨庵随笔》 ), 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 廷焯 《白雨斋词话》 )。 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 下半句“玉簟秋” 写室内之物, 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 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 《已 凉》诗)。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 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 肤间触觉, 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 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上阕共六句, 接下来的五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 所触之 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 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 后的悬念。 词人独上兰舟, 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 偏起怀远之思。 这一句, 钩连上下。 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 写的是舟中所望、 所思;而下两句“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 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 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 这首词上阕的后三句,使人想起另外一些词句,如“日边消息空沉沉,画眉 楼上愁登临”(郑文妻孙氏《忆秦娥》),“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晏
2/7

李清照的诗词的艺术特色

报名号:1078 姓名:吴中义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吴中义 内容摘要: 几百年来,李清照一直广受人们的关注,主要是她在诗词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李清照的词格调高雅清丽,情感浓烈真挚,个性鲜明突出,语言通俗清新。她擅长借助日常细微的生活细节,传达复杂微妙的内心情感;她善于摄取富有特征性的语言、动作、表情来表达人物的内在感情;善于汲取、琢炼新鲜活泼的民间口语、俚语,形成晓畅雅致的语言风格,读之令人回味无穷。她的诗词讲求格律,给人以音乐的美感。他的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李清照也因此成为一代“婉约词崇”。“《云韵集》卷十云:两宋妇人能词不少者,无出其右矣。” 关键词:俚语含蓄美婉约词崇易安体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的文学家。她的词作,以其鲜明的个性风格和神韵,被当世及后世以“体”名之,称为“易安体”。她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她的词被推为“压倒须眉”、“词采第一”、“婉约词宗”,受到古今读者的称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探讨它的艺术特色,对我们继承文学遗产,繁荣文学创作,有很大裨益。 一 词史上大量的作品都是写柔情密意,离愁别恨,相思苦衷。李清照作为大词家,她的大多数作品亦是如此的,千古流传的李清照词的主要内容正是离别相思和晚年愁苦。但是作为抒情圣手的李清照,写来与前人迥然有别,自出新意。在艺术上有很多成功的经验。 首先,李清照善于摄取富有特征性的语言、动作、表情来表达人物的内在感情。《萍洲可谈》说:“李清照多移艺,词尤婉丽,往往出人意表。”所谓“出人意表”,就是指她善于捕捉形象,描写心理,能用轻巧新颖的手法写出别人难以写出的情景。《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这首词就是通过人物对话表现人物个性。粗心的卷帘侍女对花的

李清照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

李清照的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 学院:化学工程学院班级:化学类2班 作者:李波孔静梅李宁刘成伟于照涵 摘要: 李清照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女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之一,对宋词的历史有着杰出的贡献。她的词不追求词藻的华丽,不苛求字句的精湛,但是词中处处可见生动鲜明的事物与细致入微的心理,语言清新朴素。她不仅开创了“易安体”,更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备受古今论者的赞誉。九百年来,其词以真挚的情感,浅淡的语言,清超的意境,感动了无数读者。通过研究易安词的艺术特点,旨在找出其词的魅力所在,一方面加深对其人其作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评价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 婉约易安体南渡艺术风格热爱生活孤独寂寞艺术意境奇女子艺术成就中国文学 主要内容: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父亲李格非,字文叔,熙宁九年进士。母亲王氏同样知书善文。李清照从小就在这个文化氛围浓厚的仕宦家庭中长大,在闺中即小有文名。她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女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之一,对宋词的历史有着杰出的贡献。她的词不追求词藻的华丽,不苛求字句的精湛,但是词中处处可见生动鲜明的事物与细致入微的心理。语言更是清新洒脱。她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 她的词有两大特点,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李清照词的思想内容: 李清照对中国文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她善于用不同的文体来表达不同的题材。她用词来书写自己的情感、生活、意趣;用诗来表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及见识;用文来记叙自己的智慧、文学主张。在诸多的文学表现形式上,李清照的词最为突出,奠定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明〃杨慎《词品》中说“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清〃沈谦《填词杂书》中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清〃纪昀《四库全书总

李清照前后期词作风格的区别

李清照前后期词作风格的区别 在中国文学史上,女作家文人较少,而能够在创造艺术上取得较高成就的更少之又少,李清照则是这一方面的代表人物。因为这位巾帼词人的横空出世,使南渡词坛放出奇异的光彩。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以文章受知于苏轼,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可以说,李清照是出生在一家学术、艺术空气都十分浓厚的家庭里。李清照自少便有诗名,她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双方共同校勘古书,唱和诗词;或鉴赏书画鼎彝,生活比较美满。靖康二年后,她和赵明诚相继逃兵江南,丧失了向来珍藏的大部分书画。后来赵明诚又病死健康,她就展转流于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孤苦生活中度过了晚年。 李清照的创作在诗、词、散文方面都颇有成就,但最突出的还是词。她早年写的《词论》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一系列作家。她认为“词别是一家”,在艺术上有它的特点,要求协音律、有情致,这是对的。问题在于她看不到欧阳修、苏轼等在词创作上的革新精神,这就未免太保守,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她的创作成就。 李清照在宋代刊行的《漱玉词》已经失传。现在辑录的只有七十多首,其中还有些不可靠。她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二期。前期词描写她在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我们知道李清照出身于门第很高的宦官世家,父亲李格非是兼散文家,母亲也工文章,家庭的学术、艺术空气都十分浓厚,而且李清照婚姻幸福、伉俪相得,夫唱妇和,生活安静舒适。这样的环境,把年轻时候的李清照培养成一个才华焕发、有抱负、有理想、有豪爽和纯真性格的女子。可是她又是生活在封建社会里,在政治、经济各方面都处于无权的地位,因此被剥夺参与广阔社会生活的机会。同时,她那个时代,恰是宋代理学家们变本加厉地提倡封建礼教以控制女性的年代。她在有文化的家庭里所培养起来的卓越才能,比较健全的性格以及豪迈的抱负和理想,不仅得不到充分的发展,还要受到社会力量的压制和束缚,以至于李清照虽不安于“寂寞深闺”的狭小樊笼,要求有更广阔的生活和精神世界,而不可能得到实现。这就给她带来了封建时代的妇女所不能避免的苦闷,也使得她把生活和精神的活动局限于对爱情和对自然的喜爱上。所以,她前期词的主要内容也只有这两个方面,描写面较狭窄,但其创作风格、思想内容还是表现突出。 李清照的爱情之歌是纯洁而生动的,请看她的《浣溪沙绣幕芙蓉一笑开》: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倚宝鸭衬香胆,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这首词传神地描写了少女的娇柔神态和恋爱心理。这在封建礼教吃人的社会里,男婚女嫁,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得自由恋爱的社会里,可以说是大胆至极。她的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的话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追求婚姻自主的民主思想。随着赵明诚的出仕,夫妻暂离,生活出现了暂时的缺憾。李清照甜蜜宁静的心弦于是弹奏出一首首略带苦涩和幽怨的望夫词: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这些轻盈精妙的相思曲铭刻着女词人的情感历程。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情既有婚姻来

李清照的写作风格

李清照的写作风格 善于移情于物 她更多地采用比拟的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明志,用心灵的眼睛观察生活,所描述的情景无不惨透自己的心情,使主客观得到高度的统一,感情深挚,诗味隽永。 李清照善于熔铸典故和前人诗词。李清照现存诗词中,用典及点化前人诗句者近半。 其显著特点: 一是多用人们熟悉常通之典,为避生僻晦涩; 二是由作者意旨流摄,创意新颖,拓深了词作内涵; 三是把典故用通俗口语表现,明白晓畅,灵动自然。 如“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念奴娇》)、“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雁过也,正伤心,即是旧相识”(《声声慢》)。这既用典,又以触景生情,生动地反映出作者彼时彼地的复杂内心世界,率真自然,明白易晓,典故与词境水乳交融,达到了“点铁成金”、脱胎换骨、以故为新的境地,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其重大贡献,对宋词的发展起了良好的影响。 词构思精巧 善于造境,实可谓篇篇佳构。有的前乘后继,一泻千里;有的层层设疑,由果追因,储蓄委婉;有的上情下景,或情景交融。每一首词者可看出其高超的艺术功底。通过神奇的艺术构思把自己凄楚的心情,深沉的愁怨,婉约蕴藉,跌宕曲折的表现了出来。 语言独具风格 清新自然而又富有音乐美。她的语言明白家常,能“以寻常话度入音律”,化欲为雅。李清照独能用浅欲之语,发清新之思。如“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行香子》),全是口语,似信手拈来,全无雕饰凿痕迹。但细细品来,却又词蕴深意,言外有情。 李清照对语言的煅炼正在于发掘生活中富有读音的情感后,又能从口语中挑选最准确、最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所以能够在平易中显现功力,浅近中显现精美。李清照的语言还富有音乐美。她本人对音律的造谐很高,懂得利用语言本身的自然音响和节奏来表达特定的情感,增强了作品表达情感的效果。《声声慢》开拍连用十四个叠字,这十四个叠字,取得了出人所思的艺术效果,深化了主题,达到了“复而不厌,迹而不乱”的艺术境地。

论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论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内容摘要】 李清照是我国南宋词坛的大家,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特殊地位的女文学家。她把女性的柔情美,诗人的理想美和性格的阳刚美融为一体,形成自已独特的艺术个性:婉中见直,柔中有刚。她的词作发臻于完美的艺术技巧,充分展示了其个性,揭示了女性生活中婉美、多情的一面,她的词作就是她的一部思想情感的发展史。李词也为后世、为今人留下了一系列既各自独立、又前后发展衔接的知识女性形象,填补空白的丰富了我国古代文学史的人物画廊。 【关键词】李清照;艺术风格;情感;语言 李清照(1084--约1155),自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的文学家。她的词作,以其鲜明的个性风格和神韵,被当世及后世以“体”名之,称为“易安体”。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李清照作为著名的女作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卓然自成一家。她的词作,不仅在古典时代历来为人们所喜爱,而且至今仍有不少名篇,被人们传诵把玩,以为绝唱。词史上大量的作品都是描写相思苦衷,离愁别恨,李清照作为“婉约之宗"流传下来很多的作品内容是伤春悲愁,离别相思和晚年愁苦,但与前人不同的是她的作品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且每一个特点都是多侧面的、立体的、无论是感情的抒怀,意境的选择,语言的提炼,创作的技巧,都有独到之处。 一、寂愁哀婉真挚朴素 所谓寂愁哀婉,就是以委婉曲折的手法来抒发含蓄婉约的感情,简言之即“曲径通幽”。柔美是婉约派的共同特点,但不同作家有不同的表现。柳永多发露线俚,市民意识十足;周邦彦浑厚典雅,文人色彩浓厚;秦观细赋婉丽,而“格力失之弱”。与之相比,易安词的个性化色彩更为明显和突出。李清照的词是她生活经历艺术的再现,她将自己体验的感情用艺术形象毫无掩饰地真实地表现出来。作品中的“情”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者通过词中“情”的发展变化,感觉词人生活的波澜起伏。 (一)、青春激情的少女时期和新婚期。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生活平静舒适,她在有教养的家庭长大,思想上受封建礼仪的束缚较少,从小就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受到良好的文学的熏陶,养成了较高的文学素养,和聪慧高洁、活泼开朗的品格。如<<点绛唇>>“见客入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将闺门少女突然见到生客来访时的天真娇憨之态写得逼真自然。嗅梅观客,将少女羞涩中又带新奇的心理描写得大胆明朗。一个天真活泼、热情、纵性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又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如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里展示的是包括作家本人在内的一群少女形象,表现了那种热情活泼,无拘无束,顽皮好胜,憨态可掬的少女的天然情态,在作家恬淡悠闲的回忆里,又蕴涵了多少留恋向往的感情。 又如她后期的作品《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

李清照诗词赏析(优.选)

拾起一地残香 ——李清照诗词赏析 【卷首语】 她是最有才华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山川蕴育了她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她的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她是最幸福的女人。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她也是最落迫的词人,目睹国破家亡,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她用婉约的词无力的控诉着国破与家亡,和着泪,写下斑斑的长句。她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性,她的词迷醉了苍生,却迷醉不了自己,悲凄一生怎一个愁字了得!让我们一同走入她的诗词,走入她的人生…… 【诗人简介】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的大力称赞。少年时即作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过着安静和谐,高雅有趣,充满着幸福与欢乐的生活。后金人大举南侵,发动“靖康之变”,北宋朝廷崩溃。夫赵明诚患疾卒于建康,李清照只好携带书帖典籍出逃,颠沛流离中,所余文物散失大半。虽然经历了一系列的灾难,但是李清照生活的意志并未消沉,诗词创作的热情更趋高涨。晚年的她从个人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之后,把眼光投到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上。绍兴四年,她完成了《金石录后序》的写作,其间大量词作堪称千古绝唱。绍兴二十六年,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享年至少73岁。 【经典赏析】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作品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真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佳作。 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①,轻解罗裳,独上兰舟②。云中谁寄锦书来③?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①玉簟(diàn)秋:意谓时至深秋,精美的竹席已嫌清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