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论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论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Thoughts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 Energy 学号:20113989 姓名:李代强 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 热能与动力工程4班 指导教授:冉景煜

摘要 纵观世界能源局势,能源匮乏危机已然席卷全球,我们当然不能坐以待毙。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的浪费现象仍然严重,因此我们要树立低碳意识、节约资源,而且对能源的利用率也不好,需要进一步的改善技术,提高利用率。传统能源一般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发展新能源并将其推广也就成了必然之势,只有树立了低碳意识,提高了传统能源利用率,发展推广新能源才能使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使中国的能源真正的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前言 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是经济、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人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实现人类与自然的良性循环,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美好自然保障是我们共同的责任。然而,近半个世纪以来,工业经济迅猛发展,能源问题日益凸显。能源匮乏,使用率低下,技术滞后以及由此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如何突破能源瓶颈,实现能源可持续的发展,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开发并举,使得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共进,不断推进技术研发成为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 当今能源形势不容乐观。根据《2006年BP世界能源统计》,截止到2005年底,全世界剩余石油探明可采储量为1565.8亿吨,其中,中东地区占63.3%,北美洲占 5.5%,中,南美洲占8.9%,欧洲占9.2%,非洲占8.9%,亚太地区占4.2%。2005年世界石油产量为3 6.97亿吨,比上年度增加3.8%。通过对比各地区石油产量与消费量可以发现,中东地区需要向外输出约8.8亿吨,非洲和中南美洲的石油产量也大于消费量,而亚太、北美和欧洲的产消缺口分别为6.7亿、4.2亿和1.2亿吨。煤炭资源的分布也存在巨大的不均衡性。截止到2005年底,世界煤炭剩余可采储量为9844.5亿吨,储采比高达192(年),欧洲、北美和亚太三个地区是世界煤炭主要分布地区,三个地区合计占世界总量的92%左右。同期,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175.78万亿立方米,储采比达到67。中东和欧洲是世界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两个地区占世界总量

2013年江苏省十三市物理中考汇编 ——电磁波与现代通信 1.(2013南通)手机已进入千家万户,手机通信利用了 A.红外线 B.紫外线 C.电磁波 D.超声波 1.(2013江苏盐城,第2题)汽车导航仪在与“北斗”卫星联系时,利用的是() A.超声波 B.微波 C.红外线 D.紫外线 2013年江苏省十三市物理中考汇编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2013淮安)在倡导“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的今天,人类非常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下列能源中属于新能源的是 A.煤B.石油C.太阳能D.天然气 A.风电场 B.水电站 C.热电厂 D.光伏电站3.(2013苏州)下列关于能源、能量转化及其获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石能源是可再生能源B.太阳能不是清洁能源 C.能量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 D.核能只能通过重核裂变获取 13. (2013南京)光纤通信是利用光波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仏息的一种通信方式。光波_____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__ m/s。 34.(2013泰州)能源危机日益加剧,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成为当务之急。光伏发电是将__▲__能转化为__▲__能;目前的核能发电,是通过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选填“核裂变”或“核聚变”)。 13.(2013淮安)汽车在刹车过程中,因摩擦将___▲___能转化为地面、轮胎和空气的___▲___。转化后,这些能将无法再自动转化为使汽车行驶所需要的能量,这种现象说明能量的转化具有___▲___性,但在能量的转化或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___▲___。 注:题目前的编号是原试卷的题号。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泉州一中李春阳【学习任务分析】 1、本节第一部分“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热 传导过程和能量转化、转移的是有一定方向的”,让学生知道热力学第二定律,接着引入热机效率问题,在这部分教学中,应使学生体会科学家不畏艰辛的探索精神,结合实例理解为什么热机具有效率,怎样提高热机效率。体会物理学与技术发展的互动关系。 2、第二部分“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要让学生了解能源对人类文明的意义和有能源带来 的环境问题,引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让学生认识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材料,提出自己的见解。思考怎样探索和使用未来的理想能源 3、通过本节的学习,第一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和世界的能源状况,我国发展能源的方针和对策。 第二要求学生要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学习者分析】 1、学校处于市区中心,大部分学生家庭情况优越,对于能源的地认识不足,特别是对如何节 约能源以及能源对环境的危害认识不够深刻。 2、长期以来,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平等,以人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 地位。 3、本节课为物理规律与实际生活的结合课程,重点为物理规律与实际问题的辩证关系,课堂 教学要大量引用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比如地里,历史等,要求学生课前预习。 4、探究式教学重视的是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论,探究过程是产生创造思维的温床,过 于重视结果可能会导致丧失探究热情,扼杀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常规能源,什么是新型能源 (2)知道能量转化的效率 (3)知道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以及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实现 (4)通过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认识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5)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认识能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事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大量的能源消耗带来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限时:45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7分,共49分) 1.“能源危机”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对此,以下措施可行的是( A ) A.人人都要自觉做到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浪费和人为毁坏物品 B.关闭现有的火力发电站 C.各地都要兴建水力和风力发电站 D.停止使用石油资源,而以核能和太阳能取代 解析:受地域环境的限制,风力、水力发电站不能在各地兴建,因而不能关闭火力发电站,故B、C错;受技术限制,核能和太阳能尚未大规模被利用,所以也不能停止使用石油资源,故D错误. 2.关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B ) A.能源是有限的,无节制地利用能源,是一种盲目的短期行为 B.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同时加强对环境保护 D.不断开发新能源,是缓解能源危机、加强环境保护的主要途径 解析: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规律,但由于能量耗散,所以仍存在能源危机问题. 3.氢能是一种既高效又干净的新能源,发展前景良好,用氢作能源的燃料电池汽车备受青睐.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氢燃料电池轿车“超越三号”,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加快向产生化的目标迈进.氢能具有的优点包括( A ) ①原料来源广②易燃烧、热值高③储存方便 ④制备工艺廉价易行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氢能是易燃烧、热值高,原料来源广;但储存难、制备成本高,故①②正确.4.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四个活动方案,哪些从理论上讲是可行的( D ) A.制作一个内能回收器,将散失在周围环境中的内能全部收回再利用 B.发明一种制冷设备,使温度降至绝对零度 C.汽车尾气中各类有害气体排入大气后严重污染了空气,想办法使它们自发地分离,既清洁了空气,又变废为宝

新能源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现在全球环境的一步步恶化,进而启示着我们应该保护环境,而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个因素那就是能源。由于各国现在主要还是以石油和煤为主要能源,但由于这些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并且对环境会产生一定的污染的。所以,我们现在应该提倡使用新型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等。这些新型的能源都是可再生的并且对环境不会产生污染的,是可持续发展的。所以,发展这些新能源对保护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新能源环境和保护可持续 正文部分: 一、引言 自从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以后,尤其是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同时也带动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许许多多的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所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等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我们人类所生存的环境,我们必须要认真地对待我们所面临的所有环境问题。然而导致我们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在能源发展这一方面。自从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以后,衣食住行不管是哪个方面都无时不刻的在消耗大量的能源,同时也带来了许许多多的环境问题,并且我们地球上的资源也是稀缺的。因此,我们人类也就面临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并使我们人类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 要解决我们人类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同时达到可持续发展,我们人类就必须发展新型能源。在目前的现状,发展新型能源已经成为了人类的主流。下面我们将介绍新型能源的发展概况和新型能源的发展前景。

二、新能源的发展概况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同时也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困难。而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今的主要问题之一。发展新能源已经已经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同时每个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从而使我们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不断地提高,下面我们来介绍几种新型的能源。 (一)风电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由于中国主要还是以不可再生能源作为主要的能源,所以中国同时也面临着能源危机。中国拥有这么多的人口,而我们拥有的不可再生能源却是非常贫乏的。所以,中国必须要寻找新型的能源来代替这些不可再生能源。在中国西部拥有大量的风能,所以中国可以开发西部的风能。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风能及其优势。 风能是太阳辐射下流动所形成的,目前,风能的主要利用形式就是利用风能发电。风能与其它不可再生的能源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如它分布广泛,是可再生能源,并且对环境不会产生污染。随着社会的发展,风电的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应用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同时风电成本持续下降,经济性与常规能源已十分接近。这样,就使很多国家能够广泛的开发新能源。因此,我国应对西部进行大开发,发展我国西部的能源,从而解决我国的能源危机,提过我国的综合实力。 (二)太阳能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地球每天都在接受着太阳的照射,同时也给我们的地球送来了无穷无尽的能源。在我们现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同时各国都面临着能源短缺的时代,能源的多少无疑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因此,我们国家要想发展起来就必须充分利用太阳每天照射到我们地球上的能源。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太阳能以及其应用。 太阳能是指太阳光辐射的能量,由于太阳能是太阳光辐射的能量,所以,太阳能具备了许许多多的优点,如太阳能清洁环保,无任何污染,利用价值高,且太阳能不会存在短缺的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能源。目前,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都有很多的利用太阳能的方式。如植物能够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我们人类也能够模仿植物,进而大量合成人类需要的有机物。其次,就是太阳能光伏,它主要就是利用光伏板组件暴露在阳光下便会产生直流电的发电装置的一种获得太阳能的方法。还有一些利用太阳能的方法就是太阳能热发电,以及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房等热利用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太阳能也必将被每个国家普遍使用。 (三)海洋能 虽然我国的陆地面积比较大,但和全球的陆地面积相比却是非常少,和整个地球的海洋面积相比更是不值一提。众所周知,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占了全球的百分之七十一,所以我们应该充分的利用我们海洋能。海洋能是指蕴藏于海水中的各种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海水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描述各种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2.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3.能通过具体实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4.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5.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6.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对能源的开发利用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能量”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能量”一词,学生对这个词本身比较熟悉,但对作为物理概念(物理量)还是比较陌生的,教材从八年级上学期开始渗透光能、热能,到电学板块时直接提出了电能的概念,将词义变成物理量,从而有了单位及计算的方法,同时粗略地渗透动能的概念,九年级又形成了动能、势能、机械能、内能等概念.“能量”作为主线之一,也贯穿在整套教材当中.本章在前面学过的各种能的知识基础之上,对能源知识做了常识性的介绍,对“能量”概念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和总结.本章教材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的最后一章,起着至关重要的压轴作用.它使得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的目的在此达到高潮,物理教育教学的意义得以充分的体现.从知识方面看,对能量、能源及转化有全面的认识,从价值观方面看,培养了学生的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本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形成对能源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其他的目标都是为了这一终极目标服务的,这一终极目标又为学生形成对包括社会问题在内的各方面问题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奠定了基础. 学生从学习物理开始就接触光能、热能,到学习电能时就涉及了电能与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问题,后来又逐渐学习了动能、势能、机械能、内能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学习了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能源是提供能量的物质,与能量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对各种能量的了

初中物理能源与可持续 发展知识点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初中物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 1. 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火→化石能源→电能→核能。 2.能源的种类很多,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等。 3.核能获取的途径有两条: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聚变也叫热核反应。原子弹和目前人类制造的核电站是利用重核的裂变释放能量的,而氢弹则是利用轻核的聚变释放能量的。 4.核电站主要组成包括:核反应堆、热交换器、汽轮机和发电机等。 5.太阳能是由不断发生的核聚变产生的,地球上除核能、地热能和潮汐能以外的所有的能量,几乎都来自太阳。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三种方式是:①光热转换太阳能热水器; ②光电转换太阳能电池;③光化转换绿色植物。 6.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 7.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 1、可持续发展 (1)、化石能源:由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能源(2)、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3)、二次能源: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得到的能源。如:电能(4)、生物质能: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如:食物中的化学能(5)、不可再生能源: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如:化石能源、核能(6)、可再生能源:可以在自然界里得到补充的能源。如:水的动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7)、人类家族中现在常用的能源是化石、电能能源,注:在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水能、风能、生物质

新能源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论文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新能源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现在全球环境的一步步恶化,进而启示着我们应该保护环境,而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个因素那就是能源。由于各国现在主要还是以石油和煤为主要能源,但由于这些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并且对环境会产生一定的污染的。所以,我们现在应该提倡使用新型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等。这些新型的能源都是可再生的并且对环境不会产生污染的,是可持续发展的。所以,发展这些新能源对保护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新能源环境和保护可持续 正文部分: 一、引言 自从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以后,尤其是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同时也带动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许许多多的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所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等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我们人类所生存的环境,我们必须要认真地对待我们所面临的所有环境问题。然而导致我们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在能源发展这一方面。自从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以后,衣食住行不管是哪个方面都无时不刻的在消耗大量的能源,同时也带来了许许多多的环境问题,并且我们地球上的资源也是稀缺的。因此,我们人类也就面临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并使我们人类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 要解决我们人类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同时达到可持续发展,我们人类就必须发展新型能源。在目前的现状,发展新型能源已经成为了人类的主流。下面我们将介绍新型能源的发展概况和新型能源的发展前景。

二、新能源的发展概况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同时也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困难。而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今的主要问题之一。发展新能源已经已经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同时每个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从而使我们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不断地提高,下面我们来介绍几种新型的能源。 (一)风电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由于中国主要还是以不可再生能源作为主要的能源,所以中国同时也面临着能源危机。中国拥有这么多的人口,而我们拥有的不可再生能源却是非常贫乏的。所以,中国必须要寻找新型的能源来代替这些不可再生能源。在中国西部拥有大量的风能,所以中国可以开发西部的风能。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风能及其优势。 风能是太阳辐射下流动所形成的,目前,风能的主要利用形式就是利用风能发电。风能与其它不可再生的能源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如它分布广泛,是可再生能源,并且对环境不会产生污染。随着社会的发展,风电的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应用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同时风电成本持续下降,经济性与常规能源已十分接近。这样,就使很多国家能够广泛的开发新能源。因此,我国应对西部进行大开发,发展我国西部的能源,从而解决我国的能源危机,提过我国的综合实力。 (二)太阳能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地球每天都在接受着太阳的照射,同时也给我们的地球送来了无穷无尽的能源。在我们现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同时各国都面临着能源短缺的时代,能源的多少无疑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因此,我们国家要想发展起来就必须充分利用太阳每天照射到我们地球上的能源。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太阳能以及其应用。 太阳能是指太阳光辐射的能量,由于太阳能是太阳光辐射的能量,所以,太阳能具备了许许多多的优点,如太阳能清洁环保,无任何污染,利用价值高,且太阳能不会存在短缺的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能源。目前,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都有很多的利用太阳能的方式。如植物能够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我们人类也能够模仿植物,进而大量合成人类需要的有机物。其次,就是太阳能光伏,它主要就是利用光伏板组件暴露在阳光下便会产生直流电的发电装置的一种获得太阳能的方法。还有一些利用太阳能的方法就是太阳能热发电,以及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房等热利用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太阳能也必将被每个国家普遍使用。 (三)海洋能 虽然我国的陆地面积比较大,但和全球的陆地面积相比却是非常少,和整个地球的海洋面积相比更是不值一提。众所周知,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占了全球的百分之七十一,所以我们应该充分的利用我们海洋能。海洋能是指蕴藏于海水中的各种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

五、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知识点1 能源转化的效率 1. 某太阳能电池工作的效率是16%,意义:该太阳能电池可以把16%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电动机工作的效率是83%,意义:该电动机可以把83%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某锉锂电池充电时的效率是99 %,意义:该锂电池充电时可以把99%化学能转化为电 能 C某柴油机工作的效率是35%,意义:该柴油机可以把35%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D某电热水器工作的效率是87 %,意义:该电热水器可以把87%的电能转化为水的内能2. 一台柴油机,有m kg柴油完全燃烧时,放出8. 0 ×108 J的热量。若损失3. 2×108 J的热 量,则该柴油机的效率是( ) A .30% B. 40% C. 50% D. 60% 3. 如图所示是某内燃机的能量流向图,该内燃机的效率是( ) A. 25% B. 40% C. 75% D. 35% 4. 下列关于能量转化效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机器工作中,能量转化的效率一定小于1 B.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可以提高热机的效率 C.能量转化效率可以等于1 D.提高能量转化效率是节能问题的核心 5. 为提高锅炉的效率和燃料的利用率,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把煤磨成煤粉,用空气吹进炉膛内燃烧 B.加大送风量,把煤粒在炉膛里吹起来燃烧 C.增大受热面积,减少烟气带走的热量 D.换用热值更高的燃料 6. 如图所示是利用太阳能电池工作的一种新型动力车。它上面的太阳能接收板的有效面积 为8 m2,天气晴朗且接收板正对阳光时,每平方米面积上每秒钟能接收到太阳辐射的能量为1 000 J,太阳能电池提供的电压为120 V,可供电动机正常工作的电流为10 A。 (1)太阳能属于(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 (2)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是。 (3)电动机正常工作时,将电能主要转化为能,若转化效率是80%,且该车沿 水平路面匀速行驶时所获得的牵引力是150 N,则该车匀速行驶的速度是m/s。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论文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S H A N G H A I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ENERG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课程论文 THESIS OF CURRICULUM 论文题目:论我国新能源的发展 学生姓名: 杨诗婷 学生学号: 07 专业: 经济学类 指导教师: 李先令 学院(系) :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目录

论我国新能源的发展 杨诗婷 F7 摘要 能源是人类藉以克服困难,维持生存的原动力,譬如太阳给我们光热,风吹动风车可以发电,燃烧汽油可用以推动汽车,使用瓦斯可以烹调、取暖,凡此种种如太阳、风、汽油、瓦斯等都是能源。而20世纪以来世界能源消费大幅增长,人均消费能源的多少,往往被看作一个国家贫富的标志。进五十年来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有赖于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21 世纪,随着可持续性发展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以及煤炭等常规能源直接燃烧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如大气污染、酸雨和温室效应等的加剧,新能源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本文将通过对新能源的简单介绍,对比世界与我国新能源的发展情况,从而分析我国新能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我国新能源发展的未来战略和政治措施。 关键词:新能源,世界新能源,我国新能源,发展情况,问题,未来战略 引言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又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新能源的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伸出所产生的热能。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

初中物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 1. 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火→化石能源→电能→核能。 2.能源的种类很多,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等。 3.核能获取的途径有两条: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聚变也叫热核反应。原子弹和目前人类制造的核电站是利用重核的裂变释放能量的,而氢弹则是利用轻核的聚变释放能量的。 4.核电站主要组成包括:核反应堆、热交换器、汽轮机和发电机等。 5.太阳能是由不断发生的核聚变产生的,地球上除核能、地热能和潮汐能以外的所有的能量,几乎都来自太阳。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三种方式是:①光热转换太阳能热水器;②光电转换太阳能电池;③光化转换绿色植物。 6.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 7.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 1、可持续发展 (1)、化石能源:由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能源(2)、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3)、二次能源: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得到的能源。如:电能(4)、生物质能: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如:食物中的化学能(5)、不可再生能源: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如:化石能源、核能(6)、可再生能源:可以在自然界里得到补充的能源。如:水的动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7)、人类家族中现在常用的能源是化石、电能能源,注:在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电能中:A、属于一次能源的是: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B、属于二次能源的是:电能C、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太阳能、地热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D、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煤、石油、天然气、核能 2、核能 (1)、核能: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2)、裂变:用中子轰击比较大的原子核,使其发生裂变,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3)、核电站就是利用核能来发电的,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4)、聚变:氘核与氚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释放出更大的核能。这就是聚变。聚变目前是不可以控制的(5)、今后开发理想的能源应该具有这样的一些特点:A、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B、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C、相关的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D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6)、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特别是太阳能和核能的开发,对我们解决能源问题将有重大的意义。(7)、直接利用太阳能有两种途径,一是:用集热器把水等物质加热另一个途径是:用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总结 一、能源家族

第四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信息、阅读材料,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能源,资源及日常诸多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及其可行的做法,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认识科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提高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并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2.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能源的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能源的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用具:挂图、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平板式集热器的箱面是玻璃,内表面涂黑,这是因为( ) A.黑色物体容易反射太阳光的能量 B.黑色物体容易吸收太阳光的能量 C.黑色物体的比热容大 D.黑色物体的密度大 2.人类历史上不断进行着能源革命,_______是人类在能量转化方面最早的一次能源革命,__________的发明,直接导致了第二次能源革命;物理学家发明的__________是以核能为代表的第三次能源革命。 (二)引入新课 人类面临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日益恶化的危机,人类如何应对这方面的危机是我们共同的课题。 (三)新课教学

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揭示目标 教师提问: 1、人类在耗用能源的同时,对环境会不会造成影响?(学生回答) 2、目前作为人类主要能源的化石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学习回答) 3、能源的消耗迅速增长,会不会出现能源危机?人类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习回答) 本节的学习目标是: 1、知道21世纪的能源趋势 2、知道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3、理解“理想能源”有哪些特点? 二、指导自学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独立回答下列问题: 自学思考题: 1.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2、21世纪消耗能源的速度是增快还是减慢? 3、目前人类主要应用什么能源?是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4、消耗能源时对环境人造成哪些影响?产生哪些危害? 5、未来的“理想能源”要满足哪几个条件?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四、教学探究 (一)点拔指导 1、21世纪消耗能源的速度明显加快 2、目前人类主要应用化石燃料,例如:煤、石油 3、消耗能源时,会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人类活动排入大气的酸性气体形成酸雨,可致水、土壤酸化,对植物、建筑构件造成危害 4、未来“理想能源”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 第二、必须足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ENERG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课程论文 THESIS OF CURRICULUM 论文题目:论我国新能源的发展 学生姓名: 杨诗婷 学生学号: 5131209007 专业: 经济学类 指导教师: 李先令 学院(系) :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目录 摘要 (1) 引言 (1) 1. 新能源概况 (2) 1.1. 新能源的定义 (2) 1.2. 新能源的特点 (2) 2. 世界新能源发展情况 (3) 2.1.新能源发展现状和趋势 (3) 2.1.1.风电技术 (3) 2.1.2.太阳能技术 (3) 2.1.3.生物质能技术 (3) 2.1.4.地热、海洋能等技术 (4) 2.2.新能源发展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4) 2.3.新能源发展与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4) 3. 我国新能源发展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5) 3.1.我国新能源发展的成就 (5) 3.1.1.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 (5) 3.1.2.我国太阳能产业的发展 (5) 3.1.3.我国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 (6) 3.1.4.我国海洋能和地热能的研发进展 (6) 3.2.我国新能源的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6) 4. 我国新能源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 (7) 4.1.我国新能源发展的总体战略 (7) 4.2.我国新能源发展的战略重点 (7) 4.2.1.风能7 4.2.2.太阳能 (8) 4.2.3.生物质能利用 (8) 4.3推动新能源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 (8) 4.3.1.国家立法和中长期发展规划 (9) 4.3.2.政府法规和配套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 (9) 4.3.3.基础研究和自主技术研发 (9) 4.3.4.创新人才体系的培养 (10) 参考文献 (10)

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严陆光*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为满足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近年来我国已拟定了至2020年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并进行了相应的部署。按照中央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还有一些涉及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需进一步研究明确。近一年多来,我参加了有关研究和讨论,包括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委托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的咨询项目(“十一五国家高技术产业先进能源领域发展重点咨询研究”)、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项目(“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研究”)、中美两国科学院与工程院(两国四院)合作研究项目(“城市化-能源-清洁空气”)、国际科学院委员会能源研究项目(“向可持续能源系统过渡”)。本文介绍上述研究形成的有关战略,并提出一些个人意见。 一、对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估计 表1列出了我国能源发展的现状与预测[1],包括一次能源、石油与电力三个方面。总体上看,我国当前总能耗约为1吨标煤/人年,发电装机容量约为0.3千瓦/人,2020年将增长至约2吨标煤和0.7千瓦,2050年将达约3吨标煤和1.5千瓦。根据这个有较大共识的预测结果,可以发现我国能源发展有以下主要特点。 煤炭在21世纪上半叶仍为最主要的一次能源,但在能源结构中的份额将逐渐下降,由2003年67%降至2050的约40%。2003年我国煤炭总产量为16.7亿吨,近年仍在快速增长,预计2020年将达约25亿吨,2020年后将稳定在30亿吨左右,新增煤炭绝大部份用于发电。因此,煤电中提高效率与降低污染,实现高效、低污染燃煤发电技术及其产业化和大规模应用,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的能源科技重点。 保障石油供应是能源安全的关键。解决保障石油供应问题,要从“开源”、“节流”两方面进行努力。2003年我国石油进口量已达0.9亿吨,占全国总耗油量的35%,预期2020年将达2.7亿吨(60%),2050年将达6.2亿吨(78%)。而世界石油产量将在2035年左右达到峰值,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因此,我国必须大力开源,包括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和推进补充和替代能源的发展和产业化。在“节流”方面,交通运输是石油消耗的大户,我国交通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能源领域实施可持续发展主要采取的做法 中国新能源网 | 2008-6-27 9:44:00 | 新能源论坛 | 我要供稿 特别推荐:《2011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年鉴》 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此也给予了高度重视。早在1994年我国制定《中国21世纪发展议程》的时候,就把能源列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领域之一。中国在能源领域实施可持续发展主要采取了下列一些做法。 一、坚持节约优先、效率为本 中国是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必须走节能提效的道路。为了实现节能减排,2007年,中国政府明确提出了全国“十一五”关停小火电机组5000万千瓦、当年关停1000万千瓦的目标。2007年实际关停小火电机组1438万千瓦。每年可节省原煤188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29万吨、二氧化碳3700万吨。 中国将继续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通过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加强法制、动员全民节能和开展国际合作等多种途径,努力实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的目标。 二、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国已颁布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制定了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电价、税收、投资等政策,使近年来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明显加快。到2007年底,水电装机总容量达到1.45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4800多亿千瓦时,占到全部发电量的16%。2007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约340万千瓦,风电总装机容量超过了600万千瓦。太阳能热水器使用总量超过1.2亿平方米,占世界总使用量的60%。 2007年9月,中国政府发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总体目标,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将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到2020年将达到15%。 三、积极发展清洁煤技术 中国的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如何高效利用煤炭,减少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测试题一,选择题。( 40分) 1,下列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A.太阳能B.风能C.水能D.石油 2,随着人们对原子核结构认识的不断深入,核能的开发和利用备受关注,有关核能的理解,正确的是() A.核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B.太阳能是由氢原子裂变放出的能量 C.能源开发就是要利用核能 D.核能是原子核发生变化时放出的能量 3,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关于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B.光电池和VCD光碟都应用了磁性材料 C.光导纤维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 D.电视广播、移动通信是利用微波传递信号的 4,关于能量和能源的利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类大量使用太阳能会导致温室效应 B.因为能量是守恒的,所以不存在能源危机 C.核能的利用会造成放射性污染,所以应该关闭核电站 D.现在人类社会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气 5,对下列图像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甲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B、图乙表示物体以5m/s的速度作匀速运动 C、图丙告诉我们小灯泡的电阻值是不变的; D、图丁警示我们一个多世纪以来的人类能源消耗 急剧增长。 6,对于能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煤和石油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与太阳能无关 B.地热是从地下冒出来的,与太阳能无关 C.煤、石油和地热都与太阳能无关D.地热与太阳能有关 7,下列能源中属于新能源的是() A.化石燃料、水能、风能B.核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 C.化石燃料、潮汐能、地热能D.太阳能、化石燃料、核能 8,有关核反应堆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核反应堆是进行聚变而获得核能的一种装置 B.核反应堆是进行裂变,且不加控制而获得核能的一种装置 C.核反应堆是控制链式反应速度、使核能缓慢地、平稳地释放出来的装置D.核反应堆是控制轻核聚变速度,使核能缓慢地、平稳地释放出来的装置9,关于太阳能的优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太阳能安全、清洁B.太阳能非常稳定,不受任何条件影响 C.太阳能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D.太阳能使用时转换效率低10,关于核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利用任何物质都能得到核能 B.原子弹和氢弹都是根据核的裂变原理制成的 C.只有在人为条件下才能发生核反应

第十八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知识点总结: 一、能源利用与社会发展 1.人类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历史:火的利用→化石能源的利用→电能的利用→核能的发现。 2.能源的分类: (1)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 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核能 (2)常规能源(传统能源)和新能源 常规能源:水能、煤、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 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 (3)清洁能源与非清洁能源 清洁能源: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 非清洁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 二、核能 1.获取核能的两条途径: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聚变也叫热核反应)。 2.核能的应用:(1)重核的裂变:原子弹和核电站;(2)轻核的聚变:氢弹。 3.核电站 (1)主要组成部分:核反应堆、热交换器、汽轮机和发电机等。 (2)核能发电与火力发电的工作原理比较: 核能发电的工作原理: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火力发电的工作原理:化学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三、太阳能 1.太阳能的优点: (1)储量十分巨大;(2)供应时间长久;(3)分布广阔,获取方便;(4)安全、清洁、无污染。 2.太阳能是由不断发生的核聚变产生的;地球上除核能、地热能和潮汐能以外,几乎所有能源都来自太阳。 3.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三种方式: (1)光热转换(太阳能热水器);(2)光电转换(太阳能电池);(3)光化转换(绿色植物)。 4.广泛利用太阳能存在的主要困难: (1)受天气影响;(2)转换效率低;(3)技术不够成熟。 四、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 1.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 2.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经转化后,可利用的能量只会减少。 五、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能量转化的效率:00100?=总有用 W W η 核能发电原理图

第 1 页五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设计意图] 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1、人文型目标: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 2、意识型目标: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其中“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既是现象型目标又是人文型目标。有用能量转化和守恒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通过能量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 从《课程标准》来看,本节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形成对能源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其他目标都是为了这一终极目标服务的。这一终极目标又为学生形成对包括社会问题在内的各方面问题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奠定了基础。 3.物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交叉与综合 我们在物理学中研究的每一个问题、每一种物质,在现实中都不是孤立的物理问题,都应该是包含理工各个学科的综合问题,物理问题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太阳的构造及能量释放、煤的形成、生物质能、世界产石油地区、太阳能热水器等等,这些问题除了涉及物理、化学、地理、天文、生物等学科,同时还涉及环境科学、生态科学、材料科学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不同侧面的阐述、讨论,使学生形成综合运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4、与知识的综合相对应的是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论的综合。 本节教材中运用了一些方法手段来解决问题,在讨论能源与可持续问题时,同时运用了坐标图象、数据分析、图片展示方法手段。它可以使问题更直观、更形象、更趣味、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教材中已经给出的各种问题:分析白炽灯释放内能的去向,讨论提高效率的可能性;调查你周围使用能源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几种可行的改进措施。[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讨论等了解当地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大量消耗能源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初步认识科技给人类带来的负面效应,具有节能意识、环保意识。 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意识,能在个人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量转化与效率,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 2 页对效率的认识 [教具和学具]

我国能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

我国能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统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能源的开发利用极大地推进了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很多发达国家完成了工业化,已经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如今,逐步崛起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自己的工业化改造,我国作为当今发展中国家的佼佼者,经济总量与经济发展速度都居于世界的前列,但是能源消耗的增加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因此,我们必须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本文将对我国能源现状进行简单介绍,并探讨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能源消耗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 1.引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急剧增加,人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改造自然、影响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人定胜天”“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强,把自然界逐步看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肆无忌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同时把自然界看成是一个无底的垃圾箱,毫无顾忌地向其中排放废水、废渣、废气。近几十年来,我国“改天换地”行动空前,为了负载过多的人口,争取更多的空间,生产足够的粮食,人们侵占河滩,围湖造田,毁林(草)开荒;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用水需求,人们建起一个又—个蓄引提工程,可以让黄河断流,让海河干涸,把地下含水层疏干,利用每一滴水;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污水、废水不经处理,随意排人江河湖泊。我们在开采以及利用能源的过程中,给自然带来了巨大的伤害,长此以往,我们将无法继续生存在这个地球上。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摆脱贫困,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主要任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 与此同时,我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二位能源消耗国。我国在自然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存在着巨大的缺陷。部分地区对资源的过度开采给区域环境造成不可修复性损伤,整体能源利用率偏低,甚至远低于巴西、墨西哥等国家。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我们人类与自然是互相依存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辩证互动的, 一方面人对于自然具有主体性、能动性, 自然则是被动的;但另一方面自然界对于人类又具有根源性、制约性。 2.我国能源的基本情况 中国幅员辽阔,各种能源丰富。但是平均到每个人头上就少之又少了,在世界范围内的资源排名非常靠后。综合来看,当前中国能源资源具有如下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