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旅游概述教案一

第一章旅游概述教案一
第一章旅游概述教案一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课题导入起始课:

自我介绍:略

教师:同学们,先作一下自我介绍吧,强调自我介绍包括的内容。

教学过程导入:什么是旅游?什么是旅游学,什么是旅游概论?

旅游:是一种活动。

旅游学:多学科交叉特点的综合性学科。有旅游心理学、旅

游生态学、市场营销学、旅游地理学等

旅游概论:对旅游学的概括论述具有基础性的特点。研究的

是如何产生的,什么是旅游,有什么特点属性,包

括的基本要素,旅游市场,生态旅游及可持续发展。

如何学好旅游概论:掌握常用的专业术语

熟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

学习旅游概论的意义:对旅游形成总体认识;为学好其他专业课程

打好基础。

(详见多媒体)

小结:第一节课先从思想上使学生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找准方向。

第一章旅游概述

本章提示:第一节旅游的产生

第二节旅游的概念

第三节旅游的本质属性

第四节旅游的特点

第五节旅游的类型

第六节旅游组织

(第二课时)

●讲授新课:

导入新课: 现今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旅游

业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势头最为强劲而且持久不衰的

生答:基础

学生回答:好好

学习。

生阅读目录。

教学过程

产业。同时旅游业的发展缓解了就业压力,据调查,全

世界每10名就业人员中就有一名服务于旅游业,那么

旅游业作为这样一个新兴并能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

的行业是如何产生的呢?

第一章旅游概述

教师:旅游是不是有了人类就产生了旅游?

学生:是(或者否)

教师:我们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开始我们今天的课程,是不是有了人类就有了旅游,旅游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迁徙——旅行——旅游

︱︱︱

被迫性、求生性三次分工古代近代现代

商人

享乐旅行

板书:第一节旅游的产生

教师:旅游的产生有先有后,但就旅游活动来说,都经历了一个萌芽、产生、发展的过程。

板书:一、旅行导源于迁徙活动

教师: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

动物界农业生产方式发明

距今20—30万年前后︱前后距今1万年

AB……C 采猎人时期:这个时期即原始社会旱期 A……B 旅行:旧石器时代

提问:试想采猎人的生存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学生:处在饥,自然的威胁,被迫地求生

提问:近代考古发现,某些相隔数万公里的两地出土的史前人类遗骨化石存在很多相同的遗传特征,为什么?

学生:原始社会人类已经存在迁徙活动。

教学过程提问:原始社会人类在交通条件如此恶劣的情况下,为什么要迁,甚至是不断的迁徙?

学生:不断寻找生存条件更好,更容易找到食物的生活环境,(也有自然灾害的原因)

提问:这种不断为生存而奔波的迁徙能不能算旅游活动,为什么?

学生:不算。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客观上无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无外出旅行的欲望。

迁徙的含义

迁徙:是人们出于谋生的目的,或者出于自然原因

(如气候、天灾等对生存环境的破坏),或者出于人为原

因(如战争)的威胁而被迫离开定居地,在新的定居点定

居下来,不再回到原来的定居点。

如非洲原始人类向亚洲、欧洲的迁徙;亚洲东北部

的爱斯基摩人、印第安人通过北令海峡向美洲大陆迁移,

成为那里的原始居民。

人类迁徙活动的原因和特点

原因:由于自然的因素或特定人为的因素。

特点:具有求生性和被迫性的特点。

旅行的含义

旅行:是人们出于迁徙以外的任何目的,离开自己

的常住地到异地作短暂停留并按原计划返回的行为。

引导:分析迁徙与旅行的关系:

迁徙:A——B——C 自然行为

旅行:A——B张——京自由行为

A——C张——石

归纳并板书:

迁徙——为生存“自然行为”

空间移动预演

旅行——有意识“自由行为”。

归纳:(书上要点)

1、采猎生产活动的最大特征就是“季节性的迁移和集散”。这就是

早期人类为生存需要而进行的迁徒活动。

2、在客观上,“迁徒”与“旅行”却有共同的外部特征——空间移

动;不同的是,“迁徒”是早期人类为了生存而被动地适应自然环

境的一种“自然行为”,“旅行”是人类社会进化到一定阶段,具有

学生回答

学生思考

教学过程明确目的意识的一种“自由行为”。

3、早期人类的迁徒活动是对人类有自由意识的旅行“预演”,人类

在尚不具备“旅行观念”时已开始“旅行”实践了。

承转:旅行与旅游之间又存在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

板书:二、旅游在旅行的发展中孕育和分离

教师:既然采猎人的迁徙还仅仅是旅行的预演,那么具有现代意义的自由行为——旅行是何时上台的。

板书:1、旅行观念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教师:人类从流动性生活走向定居化,自己将所狩猎物养起来,于是出现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

板书: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新石器时代中期)

教师:由于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改进,生产力水平提高和剩余劳动产品增多,一个人的劳动力可以养活几个人,那么剩下的人

干什么?

学生:从事手工业劳动,制造一些生活所用的工具。

板书: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新石器时代晚期)

教师提问:部落A擅长耕作,部落B擅长狩猎,随着生产技术与狩猎工具的进步与改良,两个部落都有了剩余食物,这种情况下,

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产品交换,生产技术交换,物物交换,第三次分工:商业

板书: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原始社会末期)

承转: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不断发展,不但商品的品种和数量迅速增加,而且由于道路的修建和交通工具的发明,促使商品

交换范围不断扩大,交换手段不断更新,因而出现了从事商

品交换的专职人员,他们已经不再参与生产劳动,而是专门

从事商品交换的专职人员,成为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

媒介,这就是商人。为了推销商品,不断扩大网渠道,占领

更多市场,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商人们遍走了他们所知道

师生分析

讲授过程

的世界。

提问:商人的行为是自然行为还是自由行为?

学生:自由行为

教师:自由行为是旅行,由此可见是谁开创了旅行的先河。

学生:商人。

归纳并板书:2、商人开创了旅行的先河

提问:商人卖完商品就回家吗?

学生:转转,玩玩。体验民俗风情。

教师:旅游能给人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愉悦心情

教师:旅行经商是一种功利性的经济活动,并非为了消谴娱乐,游览观光。然而正是商业利益驱动才使商人们的足迹遍布天

下,经商的同时,又饱览了山水风光,体验了风俗民情,同

时结识了官宦士林,百姓人家,给人一种心理上的愉快感受,

有旅游的因子,成份在内。

归纳并板书:3、经商旅行孕育着旅游的因子

教师:既然经商旅行孕育着旅游的因子,是不是这时旅游就诞生了?

学生:是或(不是)

点拔:还没有。

板书:4、“享乐旅行”的出现标着旅游的诞生

教师:首先明白什么是享乐旅行?

板书:享乐旅行:是指出自消遣娱乐和享受人生价值的需要而进行

的非功利性的旅行活动。

教师:实质上这种享乐旅行就是具有现代旅游本质特征的古代旅游。

课堂小结提问:既然如此,为何不直接称旅游而却称“享乐旅行”?

学生:逻辑联系

点拔:一是可以体现迁徙到旅行至旅游发展演变过程的逻辑联系。

二是往往与功利目的相结合(早期人类的“享乐旅行”)

三是旅游这个称谓出现以前享乐旅行就已经存在。

归纳:旅游孕育于功利性的旅行中,旅行与旅游有母与子的血缘关系,但又有区别,所以旅游才会有旅与游的不同称谓,其血

缘关系又为解释旅游与旅行、游览的关系提供了历史根据。教师:物质决定意识人无虑于温饱的情况下,才会有旅游的欲望,寻求精神的享受,这归于人们有钱了。

板书:三、旅游的产生源于人类意识的发展、精神需求的提高、经济条件的成熟

归纳:用辩证的思维方法看待旅游的产生,物质决定意识,遵循历史发展规律,经济条件成熟,才会产生外出旅游的享乐的念

头。

总结: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道。

动动脑:

1.有人认为“旅游活动自古有之,它最初是人们的消遣活动……”对此你如何理解?为什么?

2.为什么说人类的迁移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

业布置1、人类旅游产生的基础和条件是什么?

2、为什么说旅游孕育于旅行之中又脱胎于旅行之外?

旅游美学第一章旅游与美

第一章旅游与美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与审美的关系,理解游客的审美需求,掌握旅游的审美特征,并能应用解析旅游活动中的审美要素。 [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围绕旅游与美的关系展开,探讨了游客的审美需求,介绍了旅游审美心理要素以及旅游审美特征,并简要介绍了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以及研究意义。 [教学重点] 游客的审美需求。 [教学难点] 旅游审美心理要素。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要点讨论。 [实训环节] 游客审美需求和审美满意度调研 [教学过程] 第一节旅游与审美 一、美与审美贯穿了旅游活动的始终 美的客观存在和人的主观审美欲求结合是引起旅游的最根本的原因。 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审美实践活动。它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与生活美之大成,融文物、古迹、建筑、园林、绘画、书法、雕塑、篆刻、音乐、歌舞、服饰、陈设、烹饪、民情、风俗等于一炉,涉及审美的一切领域和形态。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旅游接待服务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游客越来越追求高雅的情调和舒适的享受,旅游经营者则把传播美和创造美轮美奂的旅游大环境当作提供旅游服务的高文化境界来追求。 【趣味小测试】 请学生在朋友圈中随机提问10位好友,调研他们的旅游动机和曾去过的旅游目的地,问一问他们印象中最美好的一次旅游经历都有哪些记忆深刻的东西? 二、旅游审美需求 1.游客对美的认识

(1)什么是美?——美的定义与特征 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是人类实践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并以适宜于人的感性形式显现。具有客观性、社会性、形象性、创造性和感染性的特征。 【想一想】苏格拉底说,“美是难的。”对此,你怎样理解? (2)真、善、美的联系与区别 美与真、善的联系在于:美是人类实践合目的性与和规律性的统一。合规律性是“真”,即人类对客观存在的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认识。合目的性是“善”,即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所追求的有用或有益于人类的共用价值。真和善是美的前提,美是真、善在实践中所显现的生动形象。 美与真的区别在于:真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认识,真不等于美,却是美的基础。 美与善的区别在于:善也不是美,而是美的灵魂。善直接与功利相联系,而美与功利间接联系,功利潜伏在形象中;善不强调形式,而美注重形式,强调内容要显示为生动的形象。善是意志活动(目的、功利)的对象,而美是观赏对象,能唤起情感喜悦。 (3)游客对旅游过程中美的期待与感知——游客的审美需求 审美需求作为人们对获得美感的一种愿望,始终贯穿交织在各层次需求之中。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旅游者,都希望自己的旅程是愉悦的,目之所见、耳之所闻是赏心悦目的,能够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 游客的审美动机即审美行为的驱动力因人而异,从旅游者偏爱和选择的角度分析,旅游审美动机一般分为自然审美型、艺术审美型、社会审美型(以审美的眼光观察、体验旅游地的社会制度、结构、人情、伦理、道德、民风与生活方式等)和饮食审美型。 2.旅游审美心理要素 旅游者在对美的认识中,通常伴随着复杂微妙的心理活动,其中涉及主要的四种心理为:知觉、想象、情感和理解。这些要素作为特殊的审美心理活动功能,在旅游者与旅游从业人员的互动关系中引发出不同程度的审美愉悦或审美快感。 审美知觉泛指审美对象刺激人的感官而引起的各种感觉和与之俱来的知觉

旅游经济学复习重点高等教育出版社田里主编

第一章 一、旅游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指导,研究旅游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学科。 二、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种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学科总称。 三、旅游学是以世界为整体,研究旅游活动产生、发展及其运行规律的学科,目的是揭示旅游活动的内在性质、特点及发展趋势。 四、旅游经济学特征:旅游经济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旅游经济学是一门产业经济学,旅游经济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旅游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五、旅游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旅游经济活动中旅游产品的需求与供给的矛盾。 旅游经济学的研究任务:第一,揭示影响和作用于旅游经济活动的基本经济因素和经济关系。第二,在研究旅游经济活动的基础上,寻觅和获取旅游业发展的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途径。第三,为制定旅游业发展方针、政策和法国提供理论基础。 六、旅游经济学研究的内容:1.旅游经济的形成及产业标志。2.旅游产品的开发及供求关系。3.旅游产品的市场开拓及销售。4.旅游产品的消费及合理化。5.旅游产品的经营成本及效益。6.旅游经济结构及发展。 七、旅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4.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八、旅游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旅游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旅游经济学是一门经济类的应用学科,经济学理论在旅游经济学中也是适用的。旅游经济学规律与一般的经济规律是高兴与共性的关系。 2.旅游经济学与旅游学的关系:旅游经济学是旅游学的一部分,它与旅游学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旅游经济学是从经济这个角度研究旅游活动中所反映的诸关系中的经济关系,从经济学的角度加深对旅游学的研究。 3.旅游经济学与其他旅游学科的关系:第一类是与旅游经济学成平行关系的学科,旅游活动是它们相互联系的纽带。第二类是与旅游经济学成纵向关系的学科,旅游经济学同这些学科的关系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它们都是旅游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在各具体领域中的应用和具体化。 第二章 一、旅游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视频生产发展的结果,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旅行社是指依法成立并具有法人资格,在旅游经济活动中从事招徕、接待旅游者,组织旅游活动,获取经济收入,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旅游企业。 三、旅游饭店是为旅游者提供住宿、餐饮、娱乐和其他服务的旅游企业。 四、旅游交通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发达的现代交通运输业,就不可能有发达的现代旅游业。

《旅游概论》旅游资源教学设计教案

《旅游概论》旅游资源教学设计教案 ——曾维 一、设计依据: 中职教学要求: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应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从感性认识出发,发挥想象,通过讨论, 获得理性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的基本方 法及学会做人的基本态度和基本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旅游概论是中职旅游服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传授旅游基本知识的专 业课程。要了解旅游知识就必须了解旅游构成的三要素,旅游资源就是其中的客 体,是旅游的吸引力因素,也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这就 要求全面的认识旅游资源。 2、对教材的处理: 旅游资源是旅游的吸引力因素,在旅游活动中具有突出的作用和地位。这节就是要通过展示一些学生熟悉的旅游资源,让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把握旅游资源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2、学生学会理解和分析各类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各种旅游资源价值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在旅游活动中的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增进爱护旅游资源的意识。 2、使学生能够认识我国旅游资源的特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四、教 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资源的类型及特点。 2、对旅游资源功能的分析与理解。 教学难点: 对旅游资源概念的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刚步入职高,对新的专业知识,好奇心强,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想象力丰富,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容易被激发出来,而且学生在前面教材的学习基础上,已经具备了一 定的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总结归纳的能力,这节课在多媒 1

旅游经济学课后部分习题答案之欧阳音创编

第一章 一、 二、四、旅游经济学特征:旅游经济学是一门应 用学科,旅游经济学是一门产业经济学,旅游经济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旅游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三、五、旅游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旅游经济活动中 旅游产品的需求与供给的矛盾。 四、旅游经济学的研究任务:第一,揭示影响和作 用于旅游经济活动的基本经济因素和经济关系。第二,在研究旅游经济活动的基础上,寻觅和获取旅游业发展的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途径。第三,为制定旅游业发展方针、政策和法国提供理论基础。 五、六、旅游经济学研究的内容:1.旅游经济的形 成及产业标志。2.旅游产品的开发及供求关系。3.旅游产品的市场开拓及销售。4.旅游产品的消费及合理化。5.旅游产品的经营成本及效益。6.旅游经济结构及发展。

六、七、旅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理论与实际相 结合的方法。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4. 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七、八、旅游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旅游经 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旅游经济学是一门经济类的应用学科,经济学理论在旅游经济学中也是适用的。旅游经济学规律与一般的经济规律是高兴与共性的关系。2.旅游经济学与旅游学的关系:旅游经济学是旅游学的一部分,它与旅游学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旅游经济学是从经济这个角度研究旅游活动中所反映的诸关系中的经济关系,从经济学的角度加深对旅游学的研究。3.旅游经济学与其他旅游学科的关系:第一类是与旅游经济学成平行关系的学科,旅游活动是它们相互联系的纽带。第二类是与旅游经济学成纵向关系的学科,旅游经济学同这些学科的关系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它们都是旅游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在各具体领域中的应用和具体化。

(完整版)《旅游美学》课程标准

《旅游美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旅游美学》 课号:091D74D 所属学院:旅游学院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业 课程类型:选修 1.前言 1.1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的功能是通过对实际旅游景观、文化艺术、饮食文化等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实际景点景区的景观的美学分析能力,最终提高学生旅游审美素质。 前修课程为:无,后续课程是“景观设计与鉴赏” 1.2设计思路 课程开设依据:通过对本专业工作岗位分析,导游、景区助理管理员、酒店服务管理员是本专业学生的重要岗位,也是学生在专业能力得益继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素质,严格来讲,在旅游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美,对游客来讲外出旅游就是来寻找美和感受美,因此作为工作人员应首先懂得感悟美,因此本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当作为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 内容选择标准:导游和景区助理管理员工作涉及审美分析及审美能力发挥,通过对这些岗位进一步调研,并经过行业专家深入、细致、系统地分析,根据学生实际在岗位中要完成的任务,我们将教学内容分为五大块:自然景观美、人文景观美、旅游餐饮住宿美、导游服务美、景区建设美,因此,本课程主要围绕这五块内容开展教学和训练。 项目载体设计思路: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在真实的职业活动情境中学生才能更好地获得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打破了传统的纯理论的教学方式,而是整合工作任务中涉及的专业知识与审美技能,以真实的审美对象为项目载体来开展教学与训练,彻底改变了学与教的行为,同时通过实际工作岗位模拟,让学生在具体岗位上,感受到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内容编排顺序:本课程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规律,采用递进与并列相互结合展现教学内容,例如:在景区审美分析时候,先从单一的景观开始,然后是复杂的综合性旅游景区规划审美。由此顺序渐近,所选分析对象具有典型性和覆盖型,通过这些审美对象分析,使学生具备一般的审美能力,并学会对典型景观鉴赏,为使学生具有更广的审美能力,课外展开审美能力训练,以实现能力的灵活应用。 本课程所涉及的程度用语主要有“熟练”、“准确”、“基本”。“熟练”指能在所规定的

《旅游文学》各章知识结构

《旅游文学作品选读》各章知识结构 第一章:旅游文学的审美意义 一、中国传统审美趣味与旅游 1、自然为美的道家美学思想 2、“中和”为美的儒家美学思想 3、空灵为美的禅宗美学思想 二、西方审美文化要点与旅游 毕达哥拉斯学派:美是和谐。 赫拉克利特学派::美产生于对立面的斗争。 柏拉图:美是善。 直觉论:克罗齐、闵斯特伯格、叔本华等。 移情论:菲舍尔和李普斯。 内模仿:格罗斯。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和荣格。 格式塔学派:阿恩海姆。 心理距离说:爱德华·布洛。 接受美学:.姚斯、伊泽尔。 三、旅游文学作品与旅游审美 自然之美主要表现于形象美、色彩美、形态美、声音美、嗅觉美、移情美等六个方面。第二章:旅游文学的孕育――先秦时代 一、先秦旅游文学的孕育与萌芽 《尚书?皋陶谟》书中关于“尧之子丹朱好游失德”之论述,为旅游最早的记录。 《庄子·秋水篇》 《诗经·王风·黍离》 《诗经·小雅·采薇》 二、先秦旅游文学与节事民俗文化 《诗经?郑风?溱洧》表现了先秦时重要的民俗――上巳节;

三、先秦旅游文学作品选读: 诗经《溱洧》等讲读 第三章:旅游文学的形成――魏晋南朝时代(3课时) 一、魏晋玄学对山水诗文的影响 竹林七贤士 二、魏晋旅游文学作品选读: 曹操、陶渊明等 三、南朝旅游文学作品选读: 谢灵运、谢眺等 第四章:旅游文学的发展――唐宋时代(6课时) 一、唐代旅游文学及其作品选读 1、踏歌民俗与节事文化 李白《赠汪伦》 刘禹锡《竹枝词》 踏歌在日本的流传与嬗变 2、山水田园诗歌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李白:《山中问答》、《望天门山》、《独坐敬亭山》 杜甫:《望岳》、《后游》 韩愈:《山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王维:王维的诗与禅。《竹里馆》、《鹿柴》、《辛夷坞》 孟浩然:山水诗的意境。《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宿建德江》、《晚泊浔阳望庐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韦应物:《滁州西涧》 刘禹锡:《望洞庭》 3、旅怀别绪 崔颢:《黄鹤楼》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中职旅游概论》说课稿

说课目录 1.说教材:脉络体系、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2.说学情:学生所学专业、学生特点 3.说教法学法:教学方法、学法、教学手段 4.说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突破重难点、教学活动设计、创新点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邵世刚老师主编的《旅游概论》第一章旅游概述里面的第一节内容旅游的产生、定义及内容。我的说课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即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教材所处的地位(教材内容的脉络体系) 1、基础 《旅游概论》课程是旅游专业的基础必修课,也是学生了解旅游的入门课程。它以旅游活动的内容和构成要素为主线,研究旅游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影响。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应用性强,强调基础概念,对于旅游专业学生掌握本学科的结构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前位性 一般情况下,旅游学概论总是作为其它专业课的前位课程,也是中职学生课程中一定会接触到的课程,这对于学生有效把握与后续课程的关联与衔接,将起到重要作用。本次说课选取第一章第一节知识,旨在让学生了解旅游的发展产生历程,为后面学习旅游的相关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把课程目标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旅游从迁徙、旅行到旅游的产生过程 理解商人与旅游产生的关系

掌握旅游的定义和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旅游的产生过程,掌握旅游的含义,为后面的知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协调、配合能力;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旅游学科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旅游的定义。 旅游源自旅行(旅行观念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2、难点: 旅行、游览、旅游的联系与区别。 二、说学情 学生所学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中的航空和铁乘方向,将来她们所从事的行业要求学生们掌握一定的旅游相关知识和基本素养,这也决定了旅游相关知识对同学们的重要性。 学生特点:全班学生女生居多,且学习基础都相对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尽量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注重课堂的生动性。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教师讲授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相应的知识,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 (2)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主要是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每组学生派代表

旅游概论教案(第一章第二章)

旅游概论 教 案 系别:商旅系年别: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班级: 2015级旅游管理高职班 2015级酒店管理高职班姓名:

课程表 一二三四五1-2 3-4 o 5-6 7-8 9-10 教材:《旅游学概论》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洪帅主编 2010年6月第1版 2014年6月第3次印刷 ISBN:978-7-313-06178-2/F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校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备 注 一 8月24 25 26 27 28 29 30 1.2015年8月27日教 职工上班。 2.2015年8月29日、8月30日新、老生报到, 8月31日老生正式上课,新生军训。 3.第二十周为考试周。 4.节假日安排按照学院通知执行。 二 31 9月1 2 3 4 5 6 三 7 8 9 10 11 12 13 四 14 15 16 17 18 19 20 五 21 22 23 24 25 26 27 六 28 29 30 10月1 2 3 4 七 5 6 7 8 9 10 11 八 12 13 14 15 16 17 18 九 19 20 21 22 23 24 25 十 26 27 28 29 30 31 11月1 十一 2 3 4 5 6 7 8 十二 9 10 11 12 13 14 15 十三 16 17 18 19 20 21 22 十四 23 24 25 26 27 28 29 十五 30 12月1 2 3 4 5 6 十六 7 8 9 10 11 12 13 十七 14 15 16 17 18 19 20 十八 21 22 23 24 25 26 27 十九 28 29 30 31 1月1 2 3 二十 4 5 6 7 8 9 10 星 期 日 周

《旅游概论》教学设计 (完整)

《旅游概论》教学设计 第一学期 主讲教师:刘联合 课程名称:旅游概论

教材分析 《旅游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之一。它主要研究旅游学理论的结构框架,以及旅游管理各专业课在学科中地位。旅游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尚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新兴学科,以人类的旅游活动为出发点,以研究旅游三要素(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体)及其相互关系为核心,通过介绍旅游现象的历史演进与发展现状,探讨旅游发展的基本规律,阐述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介绍我国发展旅游的方针和政策,从而使学生对旅游现象和旅游学科有一个概括而全面的认识。 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普遍文化课基础薄弱,有些学生学习信心不足,平时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又不太端正,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对所学专业和发展前景不太了解,教师必须通过寻找学科知识与学生态度、兴趣、能力的契合点,革新传统的教学方式,探索和尝试富有发展意义的教学新方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旅游概论的相关知识,掌握其文化内涵和旅游常识。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就业能力。 (三)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号河山和悠久历史文化的热爱,树立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队精神。 教学措施 (一)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二)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本课程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本课程的理解。

旅游概论教案——第五章

教案设计 课题第五章旅游市场第一节旅游市场的概念 授课班级授课时间使用教材《旅游概论》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旅游者的流动规律。掌握旅游市场的概念及形成条件。能力目标培使学生形成准确分析市场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 教材分析重点掌握旅游市场的概念及形成条件。 难点对旅游市场的概念的理解。 关键了解并掌握旅游的市场概念及形成条件。 教学方法 教法分析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分析小组学习法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45分钟)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教学分析教学内容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 分配 导入新课 学生在讨论 中思考相关 的学习内容 通过案例导 入,形象地开 展所学课程晓东在第二课堂的活动中,模拟推销员面试 和嘉宾进行了如下的一段对话,从晓东和嘉 宾的对话中你能了解到哪些有关本节课学 习的内容呢。 根据教材的导入案例,让学生对其分析,并 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一家旅游企业为什么不能接待所有类型 的顾客?比较好的办法是什么? 2、你认为大部分商家真正了解他们的客户 需求吗?为什么? 3、旅游企业要打开市场,主要靠什么方 法? 分析教材 中的导入 案例,根 据问题让 学生以小 组的形式 展开讨 论,同时 教师启 发,学生 认真思考 问题,积 极回答 5'

教学过程教学分析教学内容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 分配 新授 使学生的注 意力跟着老 师共同进入 课堂 增加学生的 专业知识 在探讨中加 强学生对学 习内容的理 解 学生分析 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 旅游市场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它是 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旅游活动商品 化、社会化的产物。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旅游市场的概 念。 一、旅游市场的概念 广义:指在旅游产品交换过程中所反映 的各种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狭义: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 具有购买力和旅游动机的总体上的旅游需 求,即客源市场。 ※知识拓展 市场是一个商品经济的范畴,凡是存在社会 分工和商品交换的地方,就有市场。旅游市 场是旅游需求市场和旅游供给市场的总和, 反映着国家之间、国家与旅游经营者之间、 旅游经营者之间、旅游经营者与旅游者之间 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旅游市场的形成和发 展是这些关系协调发展的必然产物。 那么,旅游市场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二、旅游市场的形成条件 (一)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状况 (二)旅游供求市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前景 (三)旅游供求市场的人文地缘关系 (四)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开发水平 (五)政府发挥的积极作用 提问:据你所知,世界范围内的旅游者 有什么流动规律呢? 三、旅游者的流动规律 (一)近距离旅游流动量大,远距离旅游流 动量逐渐增大 (二)流动量和流向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国家 和地区 主要原因: 1、经济基础雄厚,国民收入水平高,闲暇 时间较多,外出旅游机会较多。 2、交通工具、交通和通讯网络先进。 课件展示 比较异同 学生阅读 教师指导 教师总结 课件展示 教师讲解 课件展示 10' 5' 10' 12' 教学过程教学分析教学内容教师调控时间

旅游经济学课后部分习题答案

第一章 一、四、旅游经济学特征:旅游经济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旅游经济学是一门产业经济学,旅游经济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旅游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二、五、旅游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旅游经济活动中旅游产品的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三、旅游经济学的研究任务:第一,揭示影响和作用于旅游经济活动的基本经济因素和经济关系。第二,在研究旅游经济活动的基础上,寻觅和获取旅游业发展的最佳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的途径。第三,为制定旅游业发展方针、政策和法国提供理论基础。 1.旅游经济的形成及产业标志。 2.旅游产品的开发及供求四、六、旅游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5.4.旅游产品的消费及合理化。旅游产品的经营关系。3.旅游产品的市场开拓及销售。 旅游经济结构及发展。成本及效益。 6.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五、七、旅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合的方法。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4.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旅游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旅游经济学是一门六、八、旅游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经济类的应用学科,经济学理论在旅游经济学中也是适用的。旅游经济学规律与一般的 旅游经济学与旅游学的关系:旅游经济学是旅游学的2.经济规律是高兴与共性的关系。 一部分,旅游经济学是从经济这个角度研究旅它与旅游学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旅游3.游活动中所反映的诸关系中的经济关系,从经济学的角度加深对旅游学的研究。 第一类是与旅游经济学成平行关系的学科,经济学与其他旅游学科的关系:旅游活动是 它们相互联系的纽带。第二类是与旅游经济学成纵向关系的学科,旅游经济学同这些学 它们都是旅游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在各具体领域中的应用科的关 系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和具体化。 第二章 1.旅游经济活动由旅游者和旅游产品经营者双方互动构成。一、怎样理解旅游经济的概念: 2.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之间联系的焦点是旅游产品。 二、旅游经济运行的环节:1.旅游经济活动运行的基本环节:这

旅游经济学第一章练习题

名词解释: 旅游经济活动 填空题: 1、游客与旅游经营者之间的这种关系既是旅游活动向旅游经济活动转化的反映,也是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动力。 2、旅游经济活动是建立在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的,而旅游活动则又是 以的发展为前提的。 3、在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中起桥梁作用的产生,使得旅游业这一新行业崭露头角。 4、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经济运行中的经济现象、和。(2010) 5、旅游经济现象中的主要矛盾是。 6、1845年成立的是世界上第一为专职的旅行代理商,它的成立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7、旅游经济活动中需求与供给这一内在矛盾,其外在表现是游客、____________与 ____________三者之间利益上的矛盾。(2010年真题) 8、____________的出现,将旅游的需求和供给双方连接起来,使旅游活动更为有组织、有 计划。(2009) 9、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是___________年成立的托马斯·库克旅行社。(2005) 单选题: 1、()一文最早涉足于旅游经济研究的文献。 A 旅游经济学讲义 B 一般旅游论概要 C 在意大利的外国人的移动及其消耗的费用 D 旅游总论 2、1927年罗马大学讲师马里奥出版的(),第一次提出了旅游活动是具有经济性质的一种社会现象。 A 旅游经济学讲义 B 一般旅游论概要 C 在意大利的外国人的移动及其消耗的费用 D 旅游总论 3、( )首次提出了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结构和内容,为后来旅游经济学理论框架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A 旅游经济学讲义 B 一般旅游论概要 C 在意大利的外国人的移动及其消耗的费用 D 旅游总论 4、旅游经济学研究范围是旅游活动中的() A 经济现象 B 经济关系 C 经济规律 D 旅游产业经济活动 5、以下____________项为旅游经济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 )(2010年真题) A.英国出现产业革命 B.世界范围城市化步伐的加快 C.交通运输的发展 D.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 6、旅游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2009)

旅游概论教案——第六章

教案设计 课题第六章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生态旅游 授课班级授课时间使用教材《旅游概论》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生态旅游资源。掌握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特点。能力目标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材分析重点掌握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难点对生态旅游的理解。 关键了解并掌握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方法 教法分析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分析小组讨论法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45分钟)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教学分析教学内容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 分配 导入新课 学生在讨论 中思考相关 的学习内容 通过案例导 入,形象地开 展所学课程同学们,你们在过去的旅游过程中有没有发 现景区的问题呢?晓东是个细心的同学,他 把自己在旅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写信给当 地政府,你如何评价晓东的做法呢? 根据教材的导入案例,让学生对其分析,并 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晓东有必要写这封电子邮件吗?为什 么? 2、怎么样写,阅信人会更容易接受? 3、晓东说的这个地方的旅游业滑坡的症结 在哪里? 4、“发展”和“环保”,哪方面须优先? 分析教材 中的导入 案例,根 据问题让 学生以小 组的形式 展开讨 论,同时 教师启 发,学生 认真思考 问题,积 极回答 5'

教学过程教学分析教学内容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 分配 新授对学生思考 能力的考核 同时看看学 生对生态旅 游的认识 使学生的注 意力跟着老 师共同进入 课堂 狭义和广义 两个方面解 释生态旅游 的概念 在探讨中加 强学生对学 习内容的理 解 生态旅游以期对旅游资源破坏程度轻、 对环境影响小而为广大旅游界人士所著中, 为广大旅游者所追求,目前已成为世界旅游 发展的潮流。无论是从旅游资源保护角度出 发,还是从顺应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来看, 发展生态旅游都将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 保证。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生态旅游的概 念和特点。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狭义:是指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对生态学知 识有强烈兴趣或较多的了解的人们,到偏 僻、人迹罕至的生态环境中进行探险或考察 的专项旅游。 广义:是指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游览、观赏、 休闲、度假,在此过程中愉悦身心、增加生 态及相关知识。 (二)生态旅游的特点 1、天然性。 2、保护性。 3、知识性。 4、高层次性。 5、参与性。 那么,学习了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我们还需要对生态旅游了解些什么呢? 二、对生态旅游的认识 (一)生态旅游发展的原因 1、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引起人类社会对环 境质量的普遍关注。 2、旅游需求的变化和旅游动机的转变。 3、传统旅游呈现的弊端促使人们寻求新的 旅游方式。 (二)生态旅游的原则 1、少而精原则。 2、保护原则。 3、严格管理原则。 4、“双赢”原则。 教师讲解 课件展示 学生区分 教师讲解 课件展示 10' 5' 10' 教学过程教学分析教学内容教师调控时间

旅游经济学第一章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答案 1.旅游服务有哪些内容和特点? 旅游服务的主题和对象都是以人为主,因此服务质量是整个旅游服务的核心和关键。为了提供旅游服务质量,就必须掌握旅游服务的特征和内容,才能树立服务观念、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技能、完善服务设施、丰富服务内容,最终形成良好的服务体系和服务机制,更好地满足旅游者多方面的旅游需求,并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旅游服务作为一种综合性服务,既有一般服务的基本特征,又有区别于一般服务的典型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服务的无形性 旅游服务的无形性,表现在其使用价值不能脱离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外,而独立固定在某种具体的实物形态上。旅游服务的无形性不仅要求旅游经营者提供准确、诚实的服务信息和承诺,而且要求认真履行服务承诺的质量和要求,才能树立良好的旅游服务形象和声誉。 (2)旅游服务的不可分性 旅游服务的生产和消费是不可分离的,其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在时间上具有同一性,空间上具有并存性。旅游服务生产过程的起点即消费过程的开始,旅游服务生产过程的终结也就是消费过程的结束。由于服务的不可分性,要求旅游行业必须高度重视和保证旅游服务质量,才能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获得相应的旅游经济效益。 (3)旅游服务的不可储存性 旅游服务一旦被生产出来就必须被消费,不可能由生产者或者消费者加以储存。旅游企业需要不断提高旅游经营的灵活性和管理的科学性,通过加大旅游促销宣传、提供优质服务、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才能变被动的旅游服务消费为主动的旅游服务需求,不断提高旅游服务的经济效益。 (4)旅游服务的品质差异性 由于旅游服务的主体和对象都是人,是旅游服务不可避免的存在品质差异的特点。一方面由于旅游服务的对象——旅游者是不断更替变化的,另一方面,旅游服务的主体——服务人员的不同也会导致服务质量的差异性,即使是同一服务人员在不同的时间为同一旅游者提供服务也会产生不同的服务质量效果。 (5)旅游服务的所有权具有不可转移性 通常情况下,物质产品随着交换过程的完成而实现产品所有权的转移,消费者直接拥有产品所有权并自主决定合适消费。但是在旅游服务的交换和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只拥有对旅游服务消费的权利,而不涉及旅游服务所有权的更替或转移。 2.旅游产业主要有哪些行业组成?

旅游美学知识点

旅游美学 第一章 第一节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建立,可以1750年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出版的专著《美学》第一卷中创立了“美学”这门学科的称号作为标志。 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最早提出和探讨了“美是什么”的问题。 美学家们对美的本质的探索大致分为三类:客观美论,主观美论,主客观关系美论。 审美活动的实质是一种价值活动,美是在这种活动中产生或形成的一种价值。 美是一种可以令人感到愉悦的价值。 美的特征:形象性,感染性,新颖性。 美的事物和现象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它的形象。 美的新颖性特征在社会美和艺术美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美的基本形态可以分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自然美可分为“原态自然”和“人化自然”两种形态。 人化自然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自然被改造,二是一些自然物通过人类的想象,被赋予神化的色彩,从而获得“人化”。 自然美与社会美和艺术美相比,有着自身显著的特征:(1)、突出的自然性(2)、以形式美为重(3)、美具有多面性 社会美主要体现在实践活动美、实践主体美、实践成果美。 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生产劳动。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命活动。 人的美包括外在美和人在美两个方面。 外在美是指人的相貌、体态、服饰、行为、风度等方面。 内在美是指人的精神品质、心灵和情操等等。 艺术美(1)、艺术美来源于生活(2)、艺术美高于现实生活美 美感是人类所独具的高级意识,是在接触到美的事物时所引起的一种感动。 美感的特征:(1)、具有个人直觉性 (2)、美感在个人直觉中潜藏着社会功利 (3)、美感的直觉是动情的,具有愉悦性 审美的差异性(1)、审美的差异,首先取决于审美主体个性的不同特性 (2)、对于性格、气质、兴趣爱好不同的审美主体来说,他们有各自的审美偏好,而文化教养、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的不同会形成千差万别的个性。 审美的共同性:相同的文化心态是构成民族审美情趣的共同性的重要基础。 第二节 旅游美学的概念(简答) 旅游美学,就是以旅游审美活动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旅游美学源自美学,是美学的分支。旅游美学是以旅游审美对象(即旅游者的观赏对象)、旅游审美主体(即旅游者)为其研究对象,分析旅游活动中的各种审美关系,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中

旅游经济学第一章

导语:本课程的知识体系大体上可分为概论、本质论、运行论、发展论、调控论五大模块。其中,概论主要包括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学科特征等。本质论主要包括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客体、学科性质、旅游经济的地位与作用等。运行论主要包括旅游产品的生产、消费、交换及旅游收入的分配等。发展论主要包括旅游投资、旅游经济结构及优化等。调控论主要包括旅游市场机制、旅游经济效益及其评价、旅游经济管理体制及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等内容。 一、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与学习意义 1、旅游经济学是“经世致用之学”。 2、旅游经济学是“道术合一之学”。 3、旅游经济学是“提质扩能之学”。 4、旅游经济学是“富民强国之学”。 总之,旅游经济学是研究旅游经济的智慧之学,提供了一套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分析框架。 二、本课程的教学设想 (一)教学理念 1、重视培养理论思维习惯。象经济学家那样思考旅游经济问题,反对轻视理论思维的偏向。 2、重视理论与实际结合,反对读死书。 3、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反对死读书。 4、重视学习过程、能力培养。提倡过程重于结果、能力重于知识的主动式学习模式,反对平时不烧香、期末抱佛脚的消极学习态度与行为。 5、重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二)教学方法 总体上,以课堂讲授为主,采取“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 具体而言,拟采取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实地考察、模拟训练、写作课程论文等方法。 (三)学习要求 1、明确学习意义,端正学习态度。 2、抓好预习—上课—复习等基本环节,重视方法,讲求效率。 3、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做好课内外笔记,按时完成作业。 4、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确有困难不能来上课,请按学校有关规定事先办理好请假手续并获得批准。 5、积极与老师交流沟通,反馈意见,帮助老师不断改进教学。 第一章导论 本章主要通过对旅游经济活动产生和发展过程及其内在矛盾的分析,阐明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主要任务、学科特征和研究方法以及旅游业(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目的要求 1、正确认识旅游经济活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特别是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了解国内外对旅游经济学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3、熟悉和掌握推动旅游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掌握旅游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内容、

第一章 旅游经济学概述

第一章旅游经济学概述 A. 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结构和学科特征,了解国内外对旅游经济的研究状况、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研究任务和主要方法。 B. 教学重点 ●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经济学的研究结构 ●旅游经济学的学科特征 C. 教学难点 ●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经济学的学科特征 D. 教学主要内容与时间分配 第一章旅游经济学概述(2学时:90分钟) 第一节旅游经济学的学科特征(45分钟)一、国内外对旅游经济的研究 (一)国外对旅游经济的研究 第一个时期:(19世纪后期——二战) ?博迪奥: 《关于外国人在意大利的移动及其消耗的费用》(1899,意大利) ?马里奥蒂: 《旅游经济讲义》(1927,罗马大学) ?葛留克斯曼: 《旅游总论》(1936,德国) ?克拉蒲·芬扎伊卡: 从经济学和社会学两个方面对旅游进行了研究(1942,瑞士) 第二个时期:(二次大战后——至今) ?旅游业的性质与旅游经济活动运行的特点 ?旅游供需关系与市场营销 ?旅游业的经济效益 ?旅游规划与资源开发 (二)我国对旅游经济的研究

?20世纪70年代末期,旅游经济分析和研究开始启动并迅速发展。 ?1980年,沈杰飞、吴志宏合写“建立适合我国实际的旅游经济学科” ?王立纲和刘世杰(1982)、黄辉实(1985)、林南枝和陶汉军(1986)、孙尚清(1990)、楚义芳(1992)、魏小安和冯宗苏(1993)、罗明义(1994)、保继刚(1996)、迟景才(1998)、阎敏(1999)、李江帆和李美云(1999) ?有关旅游经济的基本概念、学科性质、产业结构、区域布局、市场营销、经济效益等理论和分析方法 二、旅游经济学的学科特征 ?属于产业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范畴 ?是具有应用性的基础学科 ?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 三、旅游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经济学:(指导借鉴) ?政治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2、旅游学:(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学、美学等 3、其他旅游学科: ?平行关系:同属旅游学的分支学科 例如:旅游心理学、旅游社会学、旅游法学、旅游地理学、旅游美学等 ?纵向关系:是旅游经济学的延伸,抽象→具体 例如:旅游市场学、旅游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管理学等 第二节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45分钟) 一、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旅游活动涉及的范畴: ?经济、政治、文化等现象、关系、规律 ?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等关系 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旅游活动? (2)旅游业? (3)旅游事业? (4)旅游经济活动

旅游概论第一章教案

第一章旅游概论 第一节旅游的产生第二节旅游的概念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旅游产生的过程。掌握旅游的定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促使其树立自信心。教材分析:重点:掌握旅游的定义。 难点:对旅游的定义的理解。 关键:了解并掌握旅游的概念。 教学方法:教法分析:讲授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分析:讨论学习法 课时计划:二个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同学们告别了中学学习,选择了热爱的旅游专业,那么,同学们对专业知识有多少了解呢? 1、学生在讨论中思考相关的学习内容 一、旅行导源于迁徙活动 “迁徙”就是人类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迁移活动;受自然因素和战争的威胁而被迫进行的。 旅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具有明确目的的一种自由活动 二者的关系: 相同点:“迁徙”和“旅行”具有共同的外部特征——空间移动。 不同点:迁徙:自然行为 旅行:自由行为 二、旅游在旅行的发展中孕育和分离 提问:具有现代意义的旅行和旅游活动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呢? 1、旅行观念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人类的剩余劳动产品已逐渐转化成商品,标志着商业到了应运而生的历史阶段,这就是人类旅行观念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条件,并促使有自觉目的的意识的旅行活动的萌芽。 2、商人开创了旅行的先河

3、经商旅行孕育着旅游的因子 4、“享乐旅行”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 享乐旅行:是指出自消遣娱乐和享受人生价值的需要而进行的非功利性的旅行活动。 三、旅游产生的条件 1、人类意识的发展 2、精神需求的提高 3、经济条件的成熟 四、旅游的定义 1、概念的各种提法: (1)外国旅游界的定义,见教材p5-6页 (2)中国旅游界的定义,见教材p6-7页 (3)旅游定义包含的内容 ①旅游的异地性 ②旅游的时间性 ③旅游活动是经济、文化现象和社会因素相结合的产物 ④旅游的综合性 2、旅游的定义 提问: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识,给旅游下个定义。 旅游是在社会条件许可的前提下,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以游览娱乐为主要目的,在异地的非定居性旅行和暂时停留所进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的总和。 3、旅游活动的三大因素 (1)旅游主体:指具有各种欲望和动机的旅游者。 (2)旅游客体:即旅游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等。 (3)旅游媒体:包括旅行社、旅游交通、饭店、景区、商店等 五、旅游与旅行、游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游览:是一种“边走边看”,即具有“步移景异”功能和动与静相结合的活动形式。 2、旅行:是指人们在空间上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行进过程,它的目的广泛。 3、旅游:是一种排除功利目的的旅行和游览相结合,以获得精神愉快感受的消遣性、娱乐性的社会活动。 六、旅游的内容 请同学们根据晓东和妈妈的这次长白山之旅,总结出旅游的内容。 旅游活动的六大内容: 食、住、行、游、娱、购

旅游经济学第一章课后习题

1、旅游的定义:世界旅游组织和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推荐的技术性的统计定义:旅游指 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她们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并停留在那里,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旅游目的包括六大类:休闲、娱乐、度假,探亲访友,商务、专业访问,健康医疗,宗教/朝拜,其他。 其他相关定义:交往定义、目的定义、时间定义、相互关系定义 休闲性旅游、商务旅游、宗教旅游、体育旅游、互助旅游(新兴的一种旅游方式,通过互相帮助,交换等互助的一方向另一方提供住宿,互助旅游不但节省了旅费,而且因为当地人得介入,更深入的体验当地的人文,和自然景观。)2、游客和生产者在旅游产品上的理解差异 游客:对于旅游产品,游客的理解我认为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可交易的产品,例如当地特产、客房住宿以及餐饮等;另一个是不可交易的产品,比如领略当地的自然风光以达到放松、健康的目的,总归可以说是一个梦想、一种体验、一项活动或者一个商业机会。 生产者:相对于游客而言,生产者对于旅游产品的理解更侧重于其本身所提供服务的那一方面,也就是说生产者的的理解相对狭小,只是某个供应商个人的产品,并且他们的理解多数是可交易的产品。 3、冬季运动型旅游地所需要的资源进行分类 自然资源:土地、水、生物等 劳动力资源:人类劳动、“事业心”等 资本资源:人工改造过的其他资源。 4、旅游的机会成本 旅游是需要游客花费时间和金钱来获取的,而游客在旅游中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是有机会成本的,即为了旅游而放弃的其他活动或事情。 旅游的机会成本与模式的关联: 旅游业是一个与季节密切相关的产业,通常每个景点都是有淡季和旺季的区分。 例如,如果一个家庭在淡季乘车去野营度假,他们可能使用公路网、公共或国家公园、海滩,他们可能通过参观或照相来“消费”景观,却未以任何方式侵害到其他人同样的“消费”。而如果同样的家庭在旺季旅游,就会有大量的机会成本,后者可能带来交通拥堵、目的地拥挤、景观的破环等方面。因此,旅游的机会成本与旅游季节有莫大的关系。 5、旅游产业所使用的资源与经济中的其他产业的不同点 在旅游业中,某些资源是特别的或十分独特的以至于无法替代。旅游业的资源主要包括:稀缺资源和自由资源两大类。旅游生产者都是通过改变组合的方式,以形成有效率的生产方案。旅游产业所使用的资源以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或服务等一些不可交易的产品。 在其他产业中,使用的资源多数是一些自然资源,如矿产、生物等不可再生资源,这些资源在理论上基本都是可交易的。 6、旅游业的资源报酬低的原因 1、在现实中,许多旅游组织在使用旅游资源时都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选择,但由于 生产部门的范围非常大,产品种类很多,因此很难得出一个关于最佳资源组合 的明确方案。 2、多数旅游业,无论在客源地还是目的地都是劳动相对密集型产业。 3、旅游业需要一种旅游者自身拥有的资源,即时间。因此,旅游业的发展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人们的生活消费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