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技法---应试作文的审题方法

中考作文技法---应试作文的审题方法
中考作文技法---应试作文的审题方法

1.扫视

快速扫读文题,以明体裁,找重点,求范围。扫读的内容为:

②看文题的内容——是记事,还是写人;是议论,还是说明;是写学校,还是写家庭;是写文,还是写信……

③看文题的表达——是平实的,还是生动的;是直露的,还是含蓄的;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

④看文题的多少——是一个题,还是两个题;是独立的两个题,还是一材两题。

2.品析

根据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重点:

③阅读文题中的材料,从提炼观点、改写续写、其它用途三个角度判定其作用。

④体味材料的含义,初步提炼观点。

⑤观察文题中的图画,品析含义,提炼主题,确立立意角度。

⑥品读话题作文的材料与要求,确定自己的作文内容。

3.补读

审读构成文题的其它因素,着重查看:

①文章体裁和字数的要求。

②关于拟题、取材、格式方面的要求。

③关于材料处理的要求。

④作文过程中不容违反的规矩。

⑤其它特别的要求。

4.深究

①对看不懂的材料再从头读过,仔细推敲。

②细读文题中的解释、举例、说明与提示,看其中隐含有哪些对写作构思有用的信息。

③研究文题前后附加的成段的语言文字,看其中是否隐含有对文题写作构思的一些暗示。

以上四个步骤中,最重要的是第二步的“品析”。品析文题时,速度不妨放慢一点,时间不妨拉长一点,以确保真正地理解题义。为了理解的准确,除了从字面意义上直接体味之外,还可以运用如下两种方法:

①增删。或在文题中增加字词,或从文题中减少字词,从增删之后变化中体会文题的表达重点,从而强化对文题的理解。

②对比,将卷面上的文题与平时见过的或考前训练过的文题进行对比,从中体会到大的差别或细微差别,以防止草率套用原先熟悉的材料。

[练习]

1.在“真”这个文题中,“”可用什么内容来代替,横线上可以填进那些上应的内容?用这个文题进行作文应该扣住哪个字?

2.读下面中考作文题,然后答题:

以“冬夜”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以冬夜中的人、事为主要叙写内容;以景物描写作必要的渲染烘托;书写规范、字迹工整;不少于500字。

①题目中哪一句话对作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提示?

②题目中哪一句话对提高作文的档次进行了提示?

3.在中考作文题“可敬天下父母心——记家长对我期望的二三事”中:

①文题的表述是平实的,还是生动的;是直露的,还是含蓄的?②题目中暗示的文章主题是

③题目中表示文体色彩的一个词是

④我们作文时应扣住文题中的、

4.下面是一个很长的中考作文题,你读一读,审一审。看你发现了哪些对作文有用的信息。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作文:

现在社会上有种风气,父母爱孩子,真有点近乎溺爱。只要求孩子读书、升学,至于待人接物、劳动、生活等等都置之脑后了。特别是家务劳动,都由父母包了下来。小到洗一块手绢,一双袜子,都是妈妈代劳,这是不利于培养下一代的。我的父母却不然,他们严格要求我会生活,爱劳动,不怕吃苦,勤奋、节约,对我的缺点从不迁就。所以,我学会了自己走路。

以“我学会了自己走路”或“这样要求我”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夹叙夹议的文章,其中代替父母或老师,正式写文章时将它代进去。本文也可以取材于所见所闻,但要用第一人称写。

(二)仔细领会文题的要求

文题的“要求”有如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1.交代

每个文题之后必有此项内容。综合起来看,大致包括如下若干方面:

①书写的要求;

②字数的限定;

③取材的范围;

④表述的对象;

⑤文体的类别;

⑥拟题的方式;

⑦写作的禁忌;

⑧违规的处理。

这方方面面的“要求”,具有明晰的、干脆的指令性,只能遵从,不能违反,否则会影响得分。如某地中考作文题“告诉你我的一件新鲜事”中,有如下的作文要求:①内容具体。②以记叙为主,不能用书信的格式。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地名、校名,否则扣分。④字迹清楚,标点占格,卷面整洁。⑤全文不少于600字,不超过800字。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内容不具体者,要扣分;不写记叙文的,要扣分;写成书信了的,要扣分;写了真名的,要扣分;书写不整洁的,要扣分;字数超过限制的,也要扣分。倘若粗心大意,或以为这些规定只是小事一桩,也许就会糊里糊涂地丢分。

2.解释

3.提示

它们之中,有的提示比较直露,如中考题“微笑”,要求写成记叙文,要求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或接触过的人,在记叙中适当穿插抒情或议论。这个要求直接指导怎样取材,提醒考生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有的提示则比较含蓄,有“暗示”作用。如中考题“家庭的乐事”,要求以“乐”字贯穿全文,写一篇反映家庭生活之乐的记叙文。这个要求既明示“乐”是文章的线索,又暗示要记的不只是一件乐事,而是几件乐事。又如中考题“这是真的吗”,要求中说“可以加副标题”,这即是暗示考生利用副标题将写作对象具体化,使写作集中目标,集中力量。

由以上所述,我们知道,在中考作文时,一定不要淡漠了对文题“要求”的审读。

[练习]

1.说明你怎样掌握下面文题中的“要求”。

题目:我在父母心目中

要求:通过记叙二三件具体的事情,表现家长对你的期望,以及教育的方式方法;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点明其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表明自己的看法。字数600左右。

2.下面文题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

题目:忘不了您的教诲

要求:①“您”必须是长辈或老师。如果涉及学校名、老师和自己的姓名,一律分别用刘老师、王斌、红星中学来代替,否则扣分。②要写成记叙文,具体写出一件事来表现中心。③要有语言和心理描写,还要有适当的抒情和议论。④不少于600字。

3.下面文题括号中的内容起什么作用?

题目:我有这样一个好

要求:①在题目的横线上写一个自己要写的人(例如:妈妈、老师、叔叔、伙伴、邻居等),构成自己的作文题目。②写一篇记叙文,在记叙的基础上适当运用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③字数600—900,不足或超出部分,每50个字扣一分。

(提示:1.①用两三件事写父母,②文中一定要穿插议论2.①只能记叙一件事,②要有描写、议论和抒情,③要注意保密3.仅起举例的作用,并不是一定要求写这些内容。)

(三)认真品味文题的“导语”

既然“导语”作为某些文题的组成部分出现,那么就必然有其独到的作用。品味“导语”的语言,揣摩其蕴含的意图,也就成为审读中考作文题的必要过程。

下面,我们结合文题,分别领会“导语”的基本作用。题中打浪纹号的部分,即为我们所说的文题“导语”。

文题一

生活中笑声常与我们相伴。在笑声中,友情在加深,学业在长进,困难被克服,隔阂被消除……。)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选一个有意义的侧面,以“笑声”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文中要有场面描写。

此导语中含了一组排比句,暗示了这篇考场作文立意的某些侧面,并用省略号暗示考生去进行发散联想。导语在文题中的作用是:〖ZZ6〗点示立意角度,〖ZZ6〗开拓写作思路。通过抒写“笑声”可以表现怎样一个有意义的侧面呢?你可以写“友情在加深”或“学业在长进”,可以写“困难被克服”或“隔阂被消除”,还可以写自己由此而联想到的某个方面。文题的“导语”用“友情在加深”这组排比句,既激发考生多角度地选材,又指点了考生立意的具体侧面,隐含的内容相当丰富。

文题二

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原野,吹开了满园的鲜花……。在这美丽、幸福、生机勃勃的春天里,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请以“我在春天里”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此“导语”富有情感,它的作用是:激发写作情感,创设写作情景。其优美的语言,能调动考生的回忆,铺设作文情感的基调;一句“在这美丽、幸福、生机勃勃的春天里,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设置了特定的写作情景;“想”和“做”则暗示在写作中如何选材,选什么材。

文题三

同学们,近来全国都在开展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活动,牢记中华民族受欺凌的苦难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大家都从中受到了很大的教育。)请以“给同学的一封信”为题,谈谈你从中受到的教育,以互相鼓励。

此导语的作用是:显示写作背景,强调把握主题。考生要写自己受到的教育,不能离开“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活动”;考生的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离不开“牢记中华民族受欺凌的苦难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背景和主题,通过导语巧妙地表达出来。

文题四

我们都曾路过许多地方,如商店、市场、田垄、公园、运动场、图书馆、电影院、舞厅、教师的窗前、爸爸妈妈的办公室……等等,我们也一定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感的。请以“我从走过”为题,先将题目填写完整,然后写一篇有叙有议的文章,以叙为主。

此“导语”的作用是:提示选材范围,指点行文布局。其罗列的“许多地方”,意在让考生展开联想,选择一个最有利于表达的“地方”,以便顺利成文。“所见所闻所感”一语极为巧妙,暗示出写这篇“有叙有议”的文章应该如何布局:先写所见,穿插所闻,然后表达所感。

以上“导语”的作用,我们称之为“基本作用”。而实际上,上述每个导语都不仅仅只有一个“基本作用”,只有认真阅读,揣摩品味,才有可能对其隐含的信息进行充分的挖掘。所以,我们在遇到有“导语”的文章时,一定要对其多读几遍。

[练习]

1.说说下面文题导语中最关键的一个句子是什么?

文题“我懂得了珍惜……”下面这样一段“导语”:“当青春微笑着向你走来的时候,生活也时时给你教益。有那么一次,它让你懂得了应该珍惜什么。请用上面文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2.简析下面导语在文题中的作用。

文题:生活中难免发生些不如意的事,如自己的愿望、要求未能得到满足;考试成绩不好或是有错误受到了家长的指责、批评;或是受到误解、委屈等。遇到这种情况,多数人能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以受磨练,从而重新奋起。许多有成就的人是都是这样,但也有人从此一蹶不振。所以青年人必须学会正确对待错误和挫折。请以“在错误、挫折面前”为题,写一篇记叙、议论结合的不于500字的作文。

3.下面文题中的导语暗示了什么?

晨会上,当校长宣布你荣获某项荣誉称号或者向你颁发某项奖状时,台下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课堂上,当老师表扬你取得进步的时候,同学们的掌声会经久不息;在家里,你为父母分担了家务或做了一件有益于邻里的事情时,亲友长辈们会欣喜地为你鼓掌;有时候,你突然产生了一个灵感、悟出一个道理,也会仿佛听到来自心底的掌声……当然,你也常常把掌声献给身边值得称道的人。请以“掌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要有掌声响起时的场景和心理描写,还要具体写出如何赢得掌声的过程。

4.下面的文题中有“导语”吗?

题目:照片

提示:“照片”,反映出我们经历的方方面面的生活,摄下了我们走过的路,记载着我们的幸福、欢乐、怀念、骄傲、悲痛、懊悔、艰辛、稚拙……

要求:①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②写600—700字。③凡涉及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一律用代替。

5.下面的导语中暗示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题目:我在努力生活是需要认真、需要努力的。一个人的志趣、情感、追求、理想、毅力、为人、工作态度、奋进精神、自立能力……等等,都会在生活的细节之中表现出来。请用上面的文题,或叙说一个故事,或连缀几个生活的片断,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表达出你对生活的某种感悟,表现你为了健康成长而正在进行着努力。文中若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一律用假名代替。

(提示:1.是“有那么一次”,它是在暗示如何选材。出题者暗示考生写好一次经历,写好一件事情,考生应当在记叙一次经历或者一个事件中阐发自己懂得了应该珍惜什么,而不能去写几次经历;凡写几次的,肯定“吃力不讨好”,因为此类文章不合题意2.此“导语”在构思方面这样暗示我们:一是在取材时应结合自身实际;二是在叙述或议论中要注意将“重新奋起”与“一蹶不振”相对照;三是在议论中可以运用“许多有成就的人”的一些例子;四是文章的主题应是青年人必须学会正确对待错误和挫折3.这个导语很长,暗示了如何选材,还暗示了可以写自己得到掌声,可以写别人得到掌声,也可以将“掌声”虚化,写自己为得到某种心灵上的启迪而感到高兴、自豪4.这个文题将导语直接用“提示”语表达出来,点示了选材的角度,这样对考生更有利一些5.选材构思主题。)

(四)冷静排除文题的干扰

考场作文题中必须安排一点干扰因素。但于考生来说,这却是影响考场作文质量的不利因素。如果碰上稍偏、稍怪、稍难的题,考生的情绪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所以,为了应对考场上难以预料的情况出现,考生要有充分的自信心,要有冷静的排除文题中干扰因素的技能。

一般来讲,中考作文题中可能出现如下干扰因素,对这些干扰因素,也有相应的排除方法。

1.题意难解

如文题“告诉你我的一件新鲜事”,又如文题“在重兴学雷锋之风的日子里”。此类作文题在断句、读词上会使一部分同学感到为难。如对“重兴”一词,基础差、心理紧张的同学也许会因为理解不出“再次兴起”的意思而导致作文全篇覆没。

排除此类干扰的方法是,先凭借语感读题,初步把握文题的含义,再从语言习惯的角度去理解,最后运用语法知识去反复分析。如上述第一题,通过这几步,就可以确定应将题目理解为“告诉你/我的一件新鲜事”。

2.要求难达

如某地文题,写作要求就写了近200字,共六条,其中还规定“用脸色的描写表现心理变化”等。此类文题条件“苛刻”,不达到所限制的要求不能算优秀作文,容易让一部分同学难以动笔。

排除此类干扰的办法是顺应文题的要求,按规定办事,先认真快速拟好草稿,对照其要求修改,逐一落实,然后定稿。

3.材料难找

4.体裁难定

如某地文题“生日”,可以写记叙文、散文、议论文等,又如某地文题“伸出友谊的手”,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这类题体裁灵活,要求宽松,能适应不同同学的需要。然而它们也给考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考生需要考虑写哪种文体顺手、好得分,在酌定文体时就费了不少时间,有的同学写到途中写不下去,又调头重写。

应对此类文题的方法,一是把握住自己的心理流向,保持冷静;二是注意把握住阅读文题的最初感受,它往往反映作文构思的最佳选择;三是确定自己最有把握写好的文体,中途不要再换。

5.观点难出

如某地材料作文题,说的是某一富翁看到别人住在好看的三层楼上,也要工匠给他盖出第三层楼,但不要盖第一、二层楼。要求联系生活实际,据此写篇议论文。此材料寓义丰富,但考生绝大多数只提出“要打好基础”的观点,考场作文主题雷同。

排除此类干扰的方法是研读材料,展开联想,发散思维,努力地提炼出若干种观点,然后特别考虑自己拿出的第一个观点是否与别人相同,小心地删去几个观点,最后确有把握地确定一个观点。

6.有劲难使

如某地材料作文题,为考生提供了一张详细的个人履历表,要求按照此表写一份“人物小传”。这个题完全避免了猜题押题,可以使所有的考生的“考前准备”排不上用场。但由于“小传”的平实性,也会使一部分优秀的考生无法施展自己的写作技能。

遇到这样的情况,首先就得考虑如何在构思上去进行突破,力求用全新的结构模式完成全文的写作,其次就是要注意语言表达,要在平实的基础之上做到生动与准确。

另外,还有两题选一、一材多作以及题型太新太活等因素,都可能给考生一定的写作压力和心理压力。我们应该未雨绸缪,在中考作文复习中针对上述情况进行一些抗干扰训练。[练习]下面所选的都是中考作文题。它们难吗?如果你有难处,该如何排除它呢?

1.在竞争的热潮中

2.我最爱唱的歌。要求结合歌词内容,联系你的生活实际,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3.以“友谊”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4.介绍自己读过的一本文学名著。要求介绍的必须是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可以从内容梗概、艺术特点、文学地位及影响方面去介绍。介绍的必须是一本文学著,不能是一篇文章。

5.读下面一段文章,以“留在我心中的歌”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短文:

感人的歌声给人的记忆是长远的,无论哪一首激动人心的歌,最初在哪里听过,那里的情景就会深深地留在记忆里。环境、天气、人物、色彩,甚至连听歌时的感触,都会烙印在记忆深处,像在记忆里摄下声音的影片一样。

6.读下面这则故事,你有哪些想法,从中得到一些什么启示,写一篇议论性短文:

古代有一个人卖马,在市场上一连站了三天,无人问津。此人就去见以识马闻名的伯乐,愿出一天工钱,请伯乐绕着他的马转转看看,走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看。伯乐照着他的要求做了以后,马价一下子就涨了10倍。

7.题目:从名人的谦虚所想到的

要求: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提示:1.难在从“热潮”中来表现一个“竞争”的故事,学生难得有这方面的丰富材料2. 这个题目,在很大的范围内,不能保证说每一个考生都有一支“最爱唱的歌”,如在偏远落后地区的同学,就可能是这样。所以这个题目对一批考生显得很不公平3.这是宽泛而熟悉的用滥了的文题,不难,但也许会给以考生编造说假及套用范文的机会4.这个题太难了,只有少数考生能得分5.这个题的“难”与第2个题的一样,它还有容易让考生“走题”的干扰性——如果不读或不注意读文题中的那一段话,也许就有同学用“留在我心中的歌”的比喻义来写文章——写到其他“有意义”的事上去了6.这个题难在不大好提炼出

观点7.这个题比较偏,也比较难,它从知识面上让考难生以应对。第一,也许考生对名人的事迹了解不多,对名人谦虚的事迹了解会更少,第二,由于平时较少注意这些内容,所以表述起来有困难。)(五)注意文题中的“隐含信息”

传统的中考作文题型至今还在以严肃的面目“坚守岗位”,没有多大变化。但从中考作文题的创新和发展来看,现在很多文题的语言文字的表达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文题中往往安排了活泼生动、情感动人的文字。它们之中,隐含着丰富的信息,要想中考作文获得优秀成绩,不可忽视对它们的认真审读。

每一个中考作文题,不论其题型如何,都有周密具体的写作要求。这些写作要求透露出来的,有很多是“警告性信息”,它们的作用,是提醒考生防止“技术犯规”,保护考生“少失分”。这些“警告性信息”告诉我们:

1.要注意保密

由于中考作文贴近中学生生活实际,所以中考作文卷中最容易透露考生的真实姓名、校名,或者让人从真实的地名中猜测到校名。这样就容易导致作文阅卷中的抬分或压分现象的出现,使中考作文在某种程

度上失去竞争的公平性、严肃性,甚至造成阅卷工作的混乱。因此,中考作文题在要求中随时注意提醒考生对此予以充分的注意,作了甚为详尽、严格的要求。

其表述的形式主要为:

1.简单表述。如:不要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2.复杂表述。如:文中不得出现学校、班级名称和有关人名(包括本人、家长、亲属、老师、同学等)。

3.指令式表述。如:凡涉及真实校名、人名、地名,一律用代替。考生如果忽略了这些规定中所隐含的“扣分”信息,往往会在不经意之中丢失了宝贵的分数,甚为可惜。于是有些出卷人干脆把问题挑明,如:文中如需出现人名、校名,可用代替,否则扣分。有的措词则更加严厉。如:文中不得出现校名、姓名、必要时可用代替,否则试卷作废。

还有的措词简直就是严重警告。如:文中不得暴露自己所在的地区和学校,否则给零分。这可能是在众多的“不保密”的试卷面前所采取的“惩前毖后”的措施吧。

2.要注意字数

不按要求中的字数去完成考场作文,也要受到“扣分”的“处罚”,好多考生不了解这一点,或者在写不出的时候马虎了事,结果篇幅不够;或者希望得到好的评价而尽情展示,超过规定的字数,糊里糊涂被扣了分还不知道,这也是很可惜的。

一般来讲,中考作文题中对字数的要求有如下几种表述。

(1)“左右式”。如“写一篇字数在600字左右的文章”等。这一“左”一“右”的含义就是500字以上、700字以下的文章不会扣“字数分”,如果是小作文,则“左右”的幅度不能超过50字。

(2)“不少于”式。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字数不少于600字”等。这“不少于”的含义就是“要超过”,超过的字数,大作文可在100字以内,小作文可在50字以内。

与“不少于”相对,还有一种“不超过”、“以内”式的表述,字数的限定可按上例类推。

(3)“之间”式。如“字数在400—500之间”、“字数在400—600之间”、“写一篇四、五百字的议论文”等。这时考场作文的字数一定要按规定办。

(4)综合式。如“字数500字左右,但不得少于400字”等,这也应该按规定办。

中考作文之所以限定字数,首先是为了公平竞争的需要,其次是为了阅卷的方便。字数的限定合乎初中生的表达能力,所以每个考生都应该注意这个要求。

3.要注意表达方式的选用

文题要求中对表达方式的限定也很严格。考生若不注意对此方面的规定,起码会造成两个方面的失误,一是没有综合地使用表达方式,二是写错文体。这方面的扣分将大大超过因字数不合要求的扣分,考生将蒙受“重大损失”。所以,要千万注意准确选用表达方式。

对于表达方式,文题中有两种“要求”。

一为“硬要求”。

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如:在叙述的基础上,要有适当的议论。

如:要运用描写的方法。

如:以叙述为主,适当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前三例要求很明确、很单纯。第四例要求也很明确,但要求的层次高一些,如果考生不以叙述为主且适当穿插或抒情、或议论、或描写,那么作文质量永远上不了第一类,充其量也只能在二类作文中徘徊。

二为“软要求”。

如文题“我为此而自豪”:“除诗歌外,体裁不限”。又如文题“友谊”:“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此类要求十分宽松,考生可以任意选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方式抒写内容、表达情感。考生要结合个人实际水平或特长,扬长避短,以稳妥为要,作出最佳选择。

4.要注意选材、构思

有些文题对选材、构思也提出了要求。不要小看或忽略了它们,否则也会得到“扣分”的结果。此类“要求”主要分两类。

一类是选材要求。

如“选择一两件平凡小事,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优秀品质”,如“围绕中心选择一两件事表现一个人物”,如“选取两件事,围绕一个中心”等。

前二者允许选“一两件事”,最好依此行文;后一题规定“选取两件事”,可千万不要来点创造性,去写三件、四件事。

一类是构思要求。

如“文中要有场面描写”,如“合理想象,用第一人称,以信为线索,写一篇五六百字的记叙文”如“按照书信格式写”,如“以日记的形式写”等。

既然文题中进行了这此限制,考生就不必去违背,要想到这些要求中隐含着的警示。

另外,有的文题的要求对规范地书写、标点占格、如何拟题、如何把文题补充完整、如何运用文题所提供的材料、图画等,也都作了说明,考生在读题时均应予以注意。

同时,我们还应知道一些关于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方面的信息。

下面是对一些地方中考作文评分扣分或加分的“标准”的介绍,了解了这些信息,我们就可以“知己知彼”,争取加到一些分,也可以避免无端地丢失分数。当然,这样的信息对于毕业班的语文老师也是很重要的。

如:给考生加分,主要有如下一些规定:

内容或表达有创意者可酌情加1—3分,加满3分为止。(山西省)

文章基本切合话题,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具体,如果表达十分突出,可加3—4分。

(安徽省)

书写工整、规范、文面整洁的,加1—3分。(江苏连云港市)

内容有新意,可加1—5分,加到“内容项”满分为止;语言流畅,可加1—5分,加到“语言项”满分为止;结构巧妙,可加1—3分,加到“结构项”满分为止;卷面非常整洁,可加1—2分,加到作文满分为止。(北京西城区)

以下四项有一项突出者,可酌情加1—4分,加到满分40分为止。(1)感情真挚(2)立意新颖(3)构思巧妙(4)语言有特色。(河南省)

而扣掉考生的分数,则显得严厉一些、细致一些:

缺少文题,扣3分。(山西省);缺少标题扣2分。(温州市)

(要求自己拟题而)不拟题者扣3分。(甘肃省)

书写、标点不规范、字体潦草的,酌情扣除1—3分。(山西省)

书写不规、涂抹严重的,扣1—3分。(甘肃省)

错别字和标点符号错误,每2个扣1分,扣至5分为止。同一个错别字反复出现,不重复扣分。(吉林省)

标点符号错误较严重者,酌情扣1—2分。(南京市)

全文一逗到底或没有标点的扣2分。(北京西城区)

文章不足600字,每少50字酌情扣1—2分。(安徽省)

字数不足部分,每50字扣1分,扣分不超过4分。(北京昌平区)

(作文80分),不足300字的,48分以下;不足400字的,64分以下;不足500字的每少20字扣2分。(大连市)

作文中如果出现镇(乡)、学校的名称和师生真实姓名,从总得分中扣5分。(北京昌平区)

文章中出现了真实校名和真实姓名者,降一等级给分。(四川眉山)

凡作文只写开头、结尾,而在中间充塞其它内容诸如课文语段的,给10分以下的分数。(湖北荆州市)

作文内容完全不符合题意的,只能在7分以下给分。(贵州铜仁地区)

[练习]

1.举例说明下面文题中隐含着哪些“扣分”的信息。

题目:我有一双的手

要求:①根据所写内容,选用恰当的词,把题目填写完整。②叙事中要细致地写手的动作,还要写出自己的感受,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③在叙述的基础上,要恰当地运用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④语言表达简明、连贯,文字要通顺,全文不得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写出县(区)、学校的名称和师生的真实姓名。

2.说说下面的文题中隐含着哪些对考生有利的信息。

憧憬未来,展示未来,未来是光辉灿烂的。在奔向未来的脚步声中,她的轮廓我们已隐约可见。请以上述内容为中心自拟题目,写一篇夹叙夹议的记叙文。

要求:①自拟的题目中必须嵌进“未来”二字。②文章叙写的对象必须是“我”“、我们”。③字数600—800。

(提示:1.①字数不够要扣分②写出了真实名字要扣分③没有描写、议论要扣分④语言不简明连贯要扣分⑤没有突出对“手”的描叙要扣分2.①文章的主题很明显②文章的题目也很好拟,如“走向未来的一步”③由于是自拟题目,所以选材自由④对“记叙文”三个字没有进行限制,也可以写成想象作文,如“这就是未来的我”⑤对字数的要求比较宽松。)

部编中考作文指导:作文多则材料的审题方法

多则材料是由二则或三则材料构成的材料。多则材料作文,出于它具有容量大、条件多、组合关系复杂等特点,所以在审题上,较之单则材料难度要大得多;而在方法上,和单则材料也有较大的不同。 首先,应运用单则材料的审题方法,认真地分析每一则材料,抓住每一则材料的本质意义,切忌把每一则材料割裂开来,就事论事。 其次,要弄清几则材料间的内在联系。多则材料的内涵之间不可能互不相干.总是在某一点上,将它们联系在一起。这一点就是作文的大意所在。因此多则材料的审题就是要运用多种方法去分析材料,找出几则材料的“内在联系”点,作为作文的立论点。下面我们就针对不同的类型谈一谈多则材料审题的方法。 (1)全正间材料。所谓正面材料,即直接显示事情、问题的材料,其方法是先逐步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再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例如: ①近未者赤,近墨者黑。 ②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③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我们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第一则材料比喻说明客观环境会使人发生变化;第二则材料指出水土等客观条件会使植物生长发少变化,比喻环境对人的巨大影响;第三则是说环境对学语言的影响。共同点可归纳为:客观环境对人有巨大的影响,不可忽视。达便是这组材料的理论点。 (2)全反面材料。反面材料即不直接显示事情、问题,而从相反的方向或否定的角度来反映问题的材料。其审题方法是把握每一则材料的主旨,找出共间点,针对共同点否定错误做法,提出正确的做法,这正确的做法就是作文立意所在。比如: ①一位劳模得到了一笔奖金.他买了一台心爱的电脑。有人说:这样的人思想境界大低,不配当劳模。后未这位劳模又得了一笔奖金,他把钱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有人却说他:动机不纯,想放长线钓“大鱼”。 ②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 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 这两则材料提出的全是错误的做法。两则材料的侧重点都是以挑剔的眼光看别人,总是在说别人的坏话,所以可提出:不要总往坏处想想别人;也可提出:做人要有开阔的胸襟,不能嫉贤妒能。第一个观点是对现象的概括,第二个观点是第一个观点的根本原出,符合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哲学观点,有一定的深度。

中考作文指导:作文的快速审题技巧-作文教学

中考作文指导:作文的快速审题技巧-作文教学 任何文体的作文都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来确定中心,选择材料,构思文章。因此,要想写出一篇好的作文,首先应审清题目的意思,把握住题目的要求,然后再来确立文章的中心。否则,就会脱离文章的要求,出现跑题的现象。特别是应试作文,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作文的写作,并且要按题目要求来写。因此,必须首先要审请题意;如果没有审清题意,盲目地凭感觉随意写,就会造成在考试中严重丢分的现象。审题并不是只弄清楚题目的字面意思,而是要将题目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全面分析、思考。要审清题意,应从以下三方面考虑:一、审清题意,确定文章的题材确定文章属于哪种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记叙文是以写人还是以叙事为主?议论文,是立论文还是驳论文。只有确定了体栽,才能按不同体栽的要求去确定中心,组织内容,选择材料等。二、审清题意,确定文章的中心文章在动笔之前一定要确定中心思想,有的题目已经给了写作中心,只要仔细阅读题目就可以找到文章的中心;有的题目没有给出文章的中心,这就要求我们要通过认真地分析来确定你所要写的文章的中心思想。如何通过题目的内容来确定作文的中心思想呢?如果题目是一个词语,在重点审清中心词的基础上,还要审清其修辞成份,不要遗漏任何内容,如果是单个的词,除了要理解词的本意外,还要明确词的比喻意义和象征意义;知果给你一个完整的句子,则应先抓主要词语,然后再看其他词的成份。只有充分分析题目的内容,就一定能够准确地把握中心,不会出现跑题或游离中心等情况。另外,如有正副题的作文,首先要确定主次,然后二者要兼顾;一般正题都是用来揭示文题,而副题是用来概括文章内容的。三、审清题意,确定文章的取材范围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在审题时.必须依据题目的意思确定中心,然后围绕中心选材。选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个心的表达。所以,只有选取能突出中心的、形象生动、典型的材料,才能恰当地表达中心。需要强调的是,审题并不是要用固定的格式,应该根据具体的题目灵活运用,做到在审题中明确体裁,确定个心和材料,这样,就不会脱离中心了。总之,在考试中,最重要的是作文的题目审定之后,要迅速确定文章的主题.并在充分审题的基础上把握主题。

中考作文审题立意

中考作文指导——“六步十五法”写作训练 第一部分:审题立意训练 审题的几个方面 1、审文体是记叙文体还是议论文体?抑或夹叙夹议类散文?或者其它? 2、审范围时间限制、人物限制、事件限制、空间限制、主体限制;功能、构造、使用方法的限制,等等 3、审内容从哪些方面写什么内容 4、审关系根据概念之间或偏正、或并列、或因果、或递进、或包容等关系,以便确立文章的重点和内容的逻辑关系。 5、审写法注意题干中“联系实际”、“运用比喻”、“展开想象”、“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改写”、“续写”等提示语。确定相应的写法。 6、审人称什么人称,是单数还是复数,等等 7、审题三法:化虚为实,化大为小,化人为己 第二部分:话题作文“九问审题法” 应试作文向来都注重审题,历来多数失败的考场作文都败于审题。话题作文在写作内容和表达形式上给了考生较大的“自由”,但决不意味在“淡化”审题甚至不要审题。恰恰相反,话题作文更需要高度重视,强化作文的审题。例如,以“感受快乐”为话题,写成《谈快乐》、《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快乐的意义》、《金钱不等于快乐》都属于偏题,因为《感受快乐》的题眼在“感受”二字上,省去关键“感受”二字,偷换了概念,自然是偏离了话题。由此可见,话题作文应注重审题,审题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①仔细阅读“提示”所提供的信息,吃准这个“话题”的含义;②认真看准“注意”(有时是“要求”),照规定去完成话题作文。 如何细化话题,锁定中心,这是话题作文审题的难点和重点。这里向同学介绍一种简易的快速审题法——“九问审题法”。“九问”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九个主要的思维词:谁、什么、什么样、怎么样、为什么、何时、何地、多少、假如。“九问审题法”就是用这九个思维词去提问,点出思维,激活思路。 具体操做方法是:运用“九词”设问,从提示语中寻觅多角度,迅速打开思路,然后从多角度中选择一个自己较有把握的小角度切入,即把话题落实到具体的人、事、物或具体的场景上,锁定你话题作文的中心。 例一:以“变化”为话题的作文,如何审题?先这样设问:①变化都有什么样的变化?人的、事的、物的、观念的。②你打算写哪方面的什么变化?把话题的范围细化缩小到具体的人、事、物或观念上。你可以立足于家乡“路”的变迁或“灯”的变化,写出时代的发展变化;你还可以写“电脑进农家”,凸现出农村的新变化;还可以写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如“奶奶的鞋子”、“老年迪斯科”,这样一步步设问就能让宽泛的话题具体化,从而确定中心。 例二:以“幸福”为话题,运用“九词”设问:①什么是幸福?平安是幸福,奉献是幸福,给予是幸福,知足也是一种幸福。②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体验”。③你对幸福的态度是什么?“享受幸福”、“创造幸福”、“守护幸福”④怎样创

中考半命题作文审题技巧

中考半命题作文审题技巧 半命题作文是限制和开放的结合,是束缚与自由的统一。这种形式,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选材范围,易于考生动笔,表达自我的真情实感,是中考作文的一种常见的命题形式。写好半命题作文,看似容易,但要彰显个性,显示才情,还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准确审题,立意求深 写好半命题作文,首先要认真审题,准确把握题目的内涵。半命题作文因其给出一半的题目,审题时,要紧扣题眼,在提示语中寻找适合自己的立意角度。举例来看,2008年江西省中考作文试题“有时,我也想_________”前面有这样的提示:“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深处常常会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有时与自己的言行相矛盾:从来都很执著,有时也想退缩;一直都漫不经心,有时也想认真……尽管不曾付诸行动,但这一切都是真情流露。”细读提示语,我们会发现:文题是要求考生写出自我的真实想法与感受体验,是自我的“真情流露”,而且,这样的想法是“不曾付诸行动的”。其次 是要注意问题中的限制性词语。文题在“也”字上加了着重号,作了特别强调,“有时”“也”这两个词语强调了所写的自我想 法与平时一贯的想法应该是不相一致,不尽相同,甚至可以说是标新立异的。如在紧张中,产生放松自己,获取自由的想法;在顺境产生,产生想经历一次磨砺自己的想法。准确审题之后,我们还要深入思考:所写的内容是否符合审题要

求?是否正确鲜明?是否有健康积极向上的意义?如果答 案是否定的,应该继续寻求更佳的立意角度。只有这样,你的文章的立意才会正确鲜明,才会高远而独特深刻。 二、精心补题,材料求新 写作半命题作文,补题是关键,谨慎补题于前,方能潇洒成文于后。考场上,一般怕动脑筋的同学往往会从后面的提示中选一词,因为这样最省事,又最保险。殊不知,这样做,可能出现很多“撞车现象”。要想在众多相同题目中脱颖而出,难度系数就会增大。我们应打破惯有的思维顶事,运用全方位、多角度的发散思维进行补题,联想和想象越奇特,则与其他同学的区分度就越高,内容就越能独树一帜。如湖南益阳2007年中考作文题“以…那一双_________的眼睛?为题作文,请把题目补充完整,空格处可填…渴望?…关注?…失望?…愤怒?…美丽?……”几篇满分作文分别填写的是“忧郁”“温暖而有 诗意”“无助”“流浪”“坚毅”等,都是巧妙补题,以新颖取胜。 在众多的考生作文中,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另辟蹊径,在材料的“新”上下工夫,它会让你的作文格外引人注目。 三、精选文体,形式求新 为了方便学生,中考作文大多要求“文体不限”,并不是不要文体,我们还是要按各类文体的特征和要求去作文。是记叙文就要有必要的记叙要素;是议论文就要观点明确,摆事实讲道理,而不能文体杂糅。作为考生必须有文体意识,

中考全面题作文审题技法指导

李凤:中考全命题作文审题技法指导 鞭辟入里化意为象 ——句子形式全命题作文审题技法指津 李凤 考虑到初中生认知、思维、心智等发展特点,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作文中命题作文所占份额逐年上升。2013年,江苏省13个大市全都是命题作文。在2013年命题作文中,全命题作文越来越受到青睐,占比高达71%。全命题作文有裸题与“提示语+文题”两种。单个词语为题的全命题文题,本身就是写作对象,是重点所在,审题难度相对低些。但文题常以短语或句子的形式出现,尤其是以句子形式出现的文题,成分多了,信息丰富了,关系复杂了,加之有些文题比较含蓄,富有比喻义或哲理,审题的难度系数也就增 加了。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败关键的一步。审题精准与否,将直接决定文章质量的高下。中考作文“不设审题障碍”,但不等于没有障碍。面对以句子形式出现的全命题文题,考生时常因不得要领,顾此失彼,难以把握文字较长或句式较复杂的题目的内 在关系等原因而误入雷区,出现跑题现象。 如何练就一双慧眼,将以句子形式出现的全命题文题看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呢?本文将侧重以南通市2013年中考作文为例,为你拨云见日。 南通市一直秉承“关注自身,走进内心,倾吐真言,记录成长”这一命题导向,若干年来采用“诗意导语+全命题”的形式,2013年的作文命题仍然先亮出导语:“声音,也许来自天籁:风声、雨声、鸟啼声……声声入耳;声音,也许来自生活:掌声、笑声、叮咛声……声声温馨;声音,也许来自情境:书声、歌声、抚琴声……声声醉人。在我们记忆深处,很多生活影像也许已经泛黄、模糊,然而,那些曾经叩击我们心灵的声音,会时常穿越时空,在我们耳畔深情地响起,潮湿我们的眼眸,温暖我们的人生。” 要求:请以自己的生活与切身体验为内容,以《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为题写篇作文,除 诗歌外文体不限。 如何审读这一以句子形式出现的文题呢? 一、逐字扫描,一个不错过。 全命题文题的信息已经全部到位,不需要考生自己输入信息,逐字扫描,全面掌握题意是第一步。“有一种声音”是动宾短语,表明这种声音已然存在。“一种声音”中心词是“声音”,它规定了写作的内容与角度。我们在阅卷中发现,面对全命题“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有约10%的考生错失了关键词“声音”,比如选材为读书,写的却是如何读书,读的什么书,对于听觉所产生的印象几乎没有涉猎,显然严重偏题。20%的考生没有留意限制语“一种”,而是写了很多种声音,杂音无章;有些考生写了一个人物不同时候的声音,这些声音本质上有关联,但因为缺少必要的勾连,形散神亦散。而有的考生虽然写了风声、雨声、鸟啼、蛙鸣,貌似“多种”,实为“一种”:天籁,来自大自然的妙音。

中考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指导课

中考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指导课 1.全命题作文常见类型 (1)有比喻义的作文题如:《飞翔》、《送你一轮明月》 (2)以动词为核心词的作文题如:《分享》、《抉择》 (3)题目中含有副词或修饰词的作文题如:《这也是一种美》《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 2.何谓审题 所谓审题,就是通过对考题的审视、分析,确定写作的方式、范围和文体,把握写作中心和立意方向。(学生齐读) 3.从题目中审出什么 (1)审清词语含义,拓宽思路。(字面义及引申义、象征义、比喻义) 《一道风景线》(“美好高雅”等值得赞美的人和事) 失误:自然景色、考试作弊、环境破坏、乞讨老人 《送你一轮明月》(学生思考) 含义:友情、亲情、安慰、鼓励、希望。最好虚实结合 (2)审清写作重心,找准立足点。《下雨天,真好》 (3)审清限制要求。(文体、人称、范围等) 《这一天,让我铭记》:记叙文、第一人称、一天之内 注意:题目后的写作要求,字数、体裁等。 4.怎样审题 方法:逐词推敲,抓住关键词。 (大家看这个题目,逐字推敲,看写作时该注意什么,把你的发现写在练习本上。小组讨论) 例:《这也是一种美》 “这”(距自己较近的事或物,切身感受为好) “也”(写的内容表象和实质有差异,如:残缺、谎言、寂寞、挫折) “美”(给人享受、教益) 题眼:也 三、立意 (明末清初学者王夫之说过: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审题只是明确

写作方向,而立意往往决定着文章的成败) 1.什么是立意 立意是一篇作品所确立的文意。它包括全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构思设想和写作意图及动机等等。(学生齐读)即:写本文的目的 2.立意的要求:(教师解说) 正确明确深刻新颖 3.立意的技巧 a 变换视角《珍惜》(实、虚)(顺、逆) 从“实”立意:珍惜环境;珍惜土地;珍惜水资源;珍惜粮食;珍惜动物;珍惜鸟类;珍惜植物;珍惜朋友…… 从“虚”立意:珍惜荣誉;珍惜幸福;珍惜感动;珍惜灵感;珍惜诚信;珍惜创新精神;珍惜美好的情感;珍惜纯真的友谊;珍惜锻炼的机会;珍惜自己的思想;珍惜现在;珍惜每一天…… 顺向立意:珍惜友谊;珍惜生活;珍惜事业;珍惜文物;珍惜文明;珍惜文化遗产…… 逆向立意:珍惜失败、珍惜挫折、珍惜磨难…… (逆向立意,反弹琵琶,容易写出新意,让人耳目一新。但要言之成理) b联想想像《绿色》 自然的绿色: 主观色彩:心灵的绿色、绿色食品、青春、希望、绿色军营、生机…… c 展现个性(张扬个性、写出独特体验) d 聚焦时代(学校、家庭、社会折射的时代风貌) 四、练兵场 1.《我想握住你的手》 2.《翅膀》 要求:两个题目任选一个,写成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体裁不限。 解析 《我想握住你的手》 “我”、“你的手”:要求写的是“我”和“你”的关系。 “你”: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也可以是作品中的形象,亦可是拟人化的事物。

作文审题的技巧

作文审题的技巧 第一讲审题的技巧 学生在写作时,首先面临的就是审题的问题,审题是作文过程的第一步,这一步工作的好坏,将决定全篇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决定构思能否按正确方向展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作文时由于审题不清而造成文不对题的情况屡见不鲜。 审题就是为了明确题目的要求,了解出题者出题的意图,如果没有审好题,即使再优美的语言,再生动的材料,也只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怎样才能审好题呢?请记住下面的“口诀 ”: 题目要求先搞清,标志题眼要辨明;明确题旨和范围,确定体裁和人称;人时地事因经果,理物季候与环境;要求之处必满足,不要求处任你行。 考场作文命题有以下几种形式: 命题、半命题、命意(供材料作文)、话题。 审题步骤: 一、审文体形式: 命题、半命题、供材料(命意)、话题。 二、审写作内容:

审写作内容,即题目要求我们写什么。就记叙文而言,就要弄明白文章是要求记人,还是叙事;是写景,还是状物。如:《记一件难忘的事》。通过审题,我们知道这是一篇要求写事的文章。 三、审写作重点: 找准了文题所要求写的重点,也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选材也就有了范围,选材也就有了目标。 一般说文题的重点是指文题当中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语。这个关键词也叫“题眼”。抓住了题眼,就是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例《一件有意义的事》《一件难忘的趣事》《童年忆趣》《记一件拨动我心弦的往事》它们的题眼分别是“有意义”“难忘”“趣”“拨动我心弦”。 四、审文题限制: 弄清文题对行文的限制。文题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称、内容等提出限制,规定范围,作者必须严格的在规定的范围内作文,只有这样才能不离题,不偏题。 1.弄清时间限制以《童年趣事》这道题选材时间限定为童年,所写的事要发生在自己或他人的童年这一特定的背景。 2.弄清处所限制《街上见闻》《放学路上》与《课余生

作文指导--如何去审题

作文指导——如何去审题认真审题,明确题意。命题作文的内容范围的提示和限制,大都隐含在题目之中。仔细地弄清题目的要求,准确把握要求,读懂提示语,决不可出现跑题偏题现象。这是 做好命题作文最关键的第一步。一、作文审题的步骤 1. 步骤一:审清关键词语一般命题作文,其命题均有一个或两个关键词,审题的第一步就要彻底弄清这个词的真正含 义。 题目举例分析:《在阳光下成长》评析:构成题目的重点词语是“成长”,所以全文内容必须写成长。限制条件是“在阳光下”。什么 是阳光?可以是党的光辉,可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可以是集体的温暖,也可以是父母师长等方面的关怀和培育。主体“谁”省略了。但隐含在题目中,恰恰在这方面,题目又给考生以较宽阔的选材范围,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别人,可以写一个人,也可以写许多人。无论写自己还是写别人,合乎于上述两方面理解的都属于“切题”,有一方面缺欠的属于“较切题”;仅仅写了一个或一件好人好事,但未点明什么是阳光,谁在成长的,可以看成是“基本切题”,作文与题目搭不上边,如写了一种不良行为等,属于“不切题”。 可见,看到文题,不急着想“我写什么”而是要先考虑题目要求自己写什么。 范文欣赏:在阳光下成长 初现人世,一束清澈的阳光明亮了我的双眼,温暖着我的心灵。那是妈妈欣喜的笑容。在她的关爱下,我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 爸爸是个十分严厉的人,在我的印象中,每一天他都会批评我。通常,我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早已习惯了他的严格。也正因为他的严厉,使我从小便十分怕他,对他敬而远之,甚至排斥他。我总认为爸爸并不爱我。因此,我更爱依赖在妈妈的身边,享受妈妈为我洒下的温暖细腻的阳光。 那天,妈妈出差去了,这令早已习惯了依赖妈妈的我突然觉得很无助。偏偏爸爸也不回家吃饭,这却令我如释重 负。因为依照我的经验,只要妈妈不在,爸爸总会骂我。而通常,他只要出去应酬,总会很晚 回来,我反而能自由些。 抱着这样的心态,我自己准备着晚餐、做作业。然而,几乎每隔不多久爸爸都会打来一个电话,问我饭吃好了吗,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一.材料作文“题目说明”的类别: (一)给一段材料,再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作文。 例题(武汉市08年元月调考题): 18.阅读下面新闻,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表达你的想法,文体自选,文题自拟。 在克罗地亚的海滨扎达尔,有一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海风琴。这是一架经过精心设计的海浪管风琴,白色石阶下暗藏35个大型风琴管,大海就是风箱。海水拍打和潮汐涨落会在风琴管中自动形成气压变化,美妙的乐声也随之产生。海风琴建成于2005年,设计者是建筑师尼古拉?巴希奇,巴希奇生长在海边,小时候就喜欢聆听海浪拍打岩石的声响,海风琴的设计灵感也来源于此。去年海风琴获得了欧洲城市公共空间奖。 (二)给一段材料,并结合材料,写了几句提示语,再请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作文。 例题一(武汉市08年4月调考题): 2007年“感动中国”的颁奖晚会上,我们认识了一个弱女子,她坚守一位医生的良知,冒着生命危险揭露行业潜规则,屡遭报复,陷入困窘,但她十年不辍,无怨无悔,被她揭露的伪劣医疗器械有20多种,其中8种已被查处,她最终推动主管部门出台多个法规性文件。她——陈晓兰,只是一个弱女子,却挑起了维护医疗环境纯洁的大任。 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也是强大的;是有限的,也是无穷的……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诗歌、戏剧除外) 例题二(武汉市08年5月调考题): 5月8日,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克服低温、低压、缺氧、大风等极端不利条件在珠峰之巅燃烧,举世为之惊叹。在这史无前例的壮举背后,凝聚着中国航天人的智慧。在设计火种灯的过程中,由于以往常用的液体航空煤油6500米以上无法正常工作,科研人员先后试验多种材料都被—一否定,后来,退休科研人员任国周看到一个用碳做热源的暖手炉后突发灵感,决定用碳做火种,但第一次试验效果不理想。后来,任国周看到一个烧饼摊旁的蜂窝煤炉,顿生联想,将碳柱象蜂窝煤一样上下深放在火种灯内,下面的碳柱燃尽化成灰,上面的碳柱自动落下来,这样通过不断添加碳柱就可以保持火种灯不灭,而且排友问题也能解决。最终珠峰火种灯装上了5节50毫米高的特殊碳柱,连续工作了20个小时。 一个大难题通过生活中的两个小发现迎刃而解,这个现象一定会引发你的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例题三: 花园。有朵玫瑰花,边上有只青蛙。玫瑰认为青蛙很丑陋,就把它赶走了,可过了几分钟,青蛙再来到花园时,发现玫瑰花已经枯萎了。原来没有青蛙吞食害虫,玫瑰花也就失去了保护。 生命是相互依存的,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三)给一段材料,并结合材料,写了几句提示语,并给一话题,再请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作文。 例题一:在每个犹太人家里,当小骇稍微懂事的时候,母亲就会翻开书本,滴一些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去闻书本上的蜂蜜。 这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书本是甜的,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 请以“书本是甜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讲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等等。(2)题目自拟。(3)不少于800字 例题二:有一种很小的鸟,能够飞行几万里,跨越太平洋,它需要的是一小截树枝,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就把那截树枝扔到水面上,然后飞落在树枝上休息一会儿,饿了它站在那截树枝上捕鱼,困了它站在那截树枝上睡觉。无独有偶,有只日本苍鹭肚子饿得发慌,它瞪着眼睛,注视着池中小鱼。突然它飞到附近的树林中,衔来一根嫩枝。折成几段,丢入池中,并不时用嘴移动小枝,水中鱼儿误以为是小虫,便浮上水面抢食,苍鹭趁机捉来饱餐一顿。

中考材料作文审题技巧

中考材料作文审题技巧 一 读懂材料,要全面而不是“断章取义” 大多数材料作文考题,都要求我们“全面理解材料”,为了减轻学生考场审题压力, 防止因审题不佳造成评分过低,近年来各省市的高考作文要求普遍调低,由原来的“全面 理解材料”调整为“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提醒考生在审题时切勿“断章取义”,或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二 分析材料,要深刻而不是“浮光掠影” 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学会分析材料。首先,材料包含的思想内容既有主要的,又 有次要的,中心的现存状态既有外显的,又有隐含的。其次,材料中往往或隐或现地包含 着命题者的写作倾向或意图,有的蕴含在关键语句中,有的蕴含在阐述评议中。因此,我 们在剖析材料时,一是要分析材料的整体含意,二是要分析材料的关键细节,三是要分析 材料的倾向意图,四要是分析材料的写作指向。要强调的是在分析材料的过程中,不能停 留于材料的表面,浮光掠影,浅尝辄止,而要深入材料,分析材料寓意,挖掘出蕴含于其 中的哲理,把握命题者的真实意图;如果是多则材料组合的材料作文题,则务必找到各材 料间的共同点或联系。 三 概括内容,要准确而不是“以偏盖全” 读懂材料、分析材料之后,要概括材料内容,给写作立意奠定一个牢固的基础。材料 作文题的材料一般不是很长或太复杂,要归纳概括其中心内容应该说不是很难,我们可以 根据材料要素、关键语句、各层大意、内在逻辑来概括归纳。但如何样做到准确概括而不 会“以偏概全”,就需要一定的审题理解、分析、概括能力。有些学生由于平时作文训练 中养成的一些不良习惯话题作文训练尤其如此,读材料时的粗枝大叶,分析材料时的蜻蜓 点水,造成概括材料内容、归纳材料主旨时的管中窥豹,以偏概全。 四 找准角度,要正确而不是“一叶障目” 材料作文因为其材料细节的复杂性、材料内涵的丰富性、材料思想的可辩性、材料倾 向的模糊性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材料作文立意的角度的多样性。一则优秀的材料作文题,往往会包含较多的思维向度和写作角度,但多角度中往往有一些角度难免牵强附会,有一

中考作文技法---应试作文的审题方法

技法一:应试作文的审题方法(《中考作文技法》) (一)应试作文的审题步骤 审题是考场作文的序幕,是操作技能要求很高的重要的一环。 有经验的考生,应将审题过程分作四步走完。 1.扫视 快速扫读文题,以明体裁,找重点,求范围。扫读的内容为: ①看文题的类型一一看是命题、半命题,还是要求自由拟题;看是材料作文、条件作文,还是想象作文,或者是话题作文。 ②看文题的内容一一是记事,还是写人;是议论,还是说明;是写学校,还是写家庭;是写文,还是写信 ③看文题的表达一一是平实的,还是生动的;是直露的,还是含蓄的;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 ④看文题的多少一一是一个题,还是两个题;是独立的两个题,还是一材两题。 2.品析 根据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重点: ①理解完整命题的含义,明确重点,确立中心。 ②分析半命题的表达形式,理解要求,仔细斟酌之后再进行“完形填空 ③阅读文题中的材料,从提炼观点、改写续写、其它用途三个角度判定其作用。 ④体味材料的含义,初步提炼观点。 ⑤观察文题中的图画,品析含义,提炼主题,确立立意角度。 ⑥品读话题作文的材料与要求,确定自己的作文内容。 3.补读 审读构成文题的其它因素,着重查看: ①文章体裁和字数的要求。 ②关于拟题、取材、格式方面的要求。 ③关于材料处理的要求。 ④作文过程中不容违反的规矩。 ⑤其它特别的要求。 4.深究 ①对看不懂的材料再从头读过,仔细推敲。 ②细读文题中的解释、举例、说明与提示,看其中隐含有哪些对写作构思有用的信息。 ③研究文题前后附加的成段的语言文字,看其中是否隐含有对文题写作构思的一些暗示。

以上四个步骤中,最重要的是第二步的“品析”。品析文题时,速度不妨放慢一点,时间不妨拉长 点,以确保真正地理解题义。为了理解的准确,除了从字面意义上直接体味之外,还可以运用如下两种方 法: ① 增删。或在文题中增加字词,或从文题中减少字词,从增删之后变化中体会文题的表达重点,从而 强化对文题的理解。 ② 对比,将卷面上的文题与平时见过的或考前训练过的文题进行对比,从中体会到大的差别或细微差 别,以防止草率套用原先熟悉的材料。 以上四步,看起来比较复杂,但实际上在操作上是揉为一体的,只不过是审题中要注意的四个侧面, 我们在考场上一定要为自己负责,细心审慎地“步步到堂”。 [练习] ”这个文题中,“ ”可用什么内容来代替, 横线上可以填进那些上应的内容 用这个文题进行作文应该 扣住哪个字 2.读下面中考作文题,然后答题: 以“冬夜”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以冬夜中的人、事为主要叙写内容;以景物描写作必要的渲染烘托;书写规范、字迹工整;不 少于500字。 ① 题目中哪一句话对作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提示 ② 题目中哪一句话对提高作文的档次进行了提示 3.在中考作文题“可敬天下父母心——记家长对我期望的二三事”中: ①文题的表述是平实的,还是生动的;是直露的,还是含蓄的 ③ 题目中表示文体色彩的一个词是 ④ 我们作文时应扣住文题中的 4.下面是一个很长的中考作文题,你读一读,审一审。看你发现了哪些对作文有用的信息。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作文: 现在社会上有种风气,父母爱孩子,真有点近乎溺爱。只要求孩子读书、升学,至于待人接物、劳动、 生活等等都置之脑后了。特别是家务劳动,都由父母包了下来。小到洗一块手绢,一双袜子,都是妈妈代 劳,这是不利于培养下一代的。我的父母却不然,他们严格要求我会生活,爱劳动,不怕吃苦,勤奋、节 约,对我的缺点从不迁就。所以,我学会了自己走路。 1.在“ 真 ?②题目中暗示的文章主题是

2017年各地中考作文审题立意分析及范文

2017年各地中考作文审题立意分析及范文 Llt32100 2017年济宁中考作文“习惯,是逐渐适应后的一种常态” 习惯,是逐渐适应后的一种常态,是习以为常后的一种自然。习惯可以是一种行为,也可以是一种心理,甚至是一种风气、一种传统……你可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影响巨大。关于“习惯”,你有什么样的经历和体验?又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思考?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问题特征鲜明; (3)要有真实情感,不得抄袭和套作;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解析】 这道题目的材料围绕“习惯”展开,从对习惯的定义、认识以及影响三方面进行了解说.其中“习惯可以是一种行为,也可以是一种心理,甚至是一种风气、一种传统…”是理解材料的重点,“行为”“心理”“风气”“传统”是从浅层次到深层次的认识,考生可从中选取角度进行写作,也可写对“习惯”的其他感悟与认识。“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影响巨大”提示考生要在文中写出习惯所产生的影响。 【审题立意】写作时,既要写“经历与体验”,也要写“认识与思考”,这样才能使文章有血有肉,立意深刻。审题时,需要注意习惯有好有坏,文章不止可写好习惯,也可写坏习惯,从

反面立意,写出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思路点拨】“习惯成自然”、“熟能生巧”、“耳熟能祥”、“习以为常”等等都是人们的口头禅,也是初中生不难理解的话题。但是,受自身思维囹圄的限制(责任主要在于老师),很可能会提笔瞢圈,不知所云.其实,打开思维就好写.譬如,“优秀是一种习惯”,懒惰是中学生最大的毛病,同学们可据此阐述和旁证博引,一篇锦绣文章便如汩汩江水从指尖流出…… 【范文】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回首十五年的青葱过往,深感自身最大的恶习就是懒惰。曾几何时,“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是我的追求;“磕着瓜子,扯着闲皮,打开试卷,高分拿来”是我的梦想。然而,一朝梦醒,洗尽铅华,才发觉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乱随流水到人家”的黄粱南柯。对,背上行囊,上征程,征战去,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才是正途! 优秀是一种习惯,更是诸多品质: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是外烁教育的品质;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是砥砺学习的品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是物华天宝的品质;喜鹊连声叫,黄狗轻声吼,是山高水长的品质……修身、养性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更是当代中学生必需的功课。 这门课如果做的不好,不仅遗祸自己,更会戕害他人,甚至误国误民。现代大学者、北京大学教授胡适笔下的“差不多”先生就是没有养成良好习惯,最终害死了自己.小时候,母亲让差不多去买红糖,结果他买了白糖回来,母亲责怪,他却说:“白糖红糖都是糖,差不多.”长大了,他要坐火车去外地,原本8点30的火车,可他到车站已经8点32了,火车已开走了,他抱怨:“30和32差不多啊,火车咋就开了呢?”;得病了,家人找不到东村的王大夫,他让家人请西村的兽医汪大夫,结果庸医误诊,生命垂危之际,他还说:“王和汪,就

2014年中考作文备战技法点睛:快速审题

中考作文快速审题 快速作文的特点是一个“快”字,它要求迅速准确地审题立意,快速高速地构思成文。因此,作为作文第一步的审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作文审题的准确与否,就直接决定了文章质量的优劣,写作的成败。要想准确无误地审清题目,就要掌握一些审题的方法,这样才能为顺利成文打好基础。下面就介绍四种审题方法: 1.审清“标志”,确定文章体裁。 审题首先是确定文章体裁,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标志”,抓住了显现体裁“标志”的关键词语,就可以确定所给题目属于哪种体裁,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记叙文的“标志”常见的有“回忆”、“记……”、“……的事”、“……的生活”、“……的人”等。如《回忆我的母亲》、《记我的同桌》、《一件有教益的事》、《我的中学生活》、《值的赞美的人》。 说明文的“标志”主要有“介绍……”、“……的自白”、“……的话”、“……的制作方法”等。如《介绍一本工具书》、《蜜蜂的自白》、《秋天话菊花》、《西红柿酱的制作方法》。 议论文的“标志”主要有“说”、“议”、“谈”、“论”、“评”、“辨”、“驳”、“从……谈起”、“从……说开去”、“由……想到的”、“……的启示”、“读……有感”等。如《说谦虚》、《谈骨气》、《“友邦惊诧”论》、《读〈荔枝蜜〉有感》、《由“愚公移山”想到的》。 2.审清题目要求,确定文章范围。 审题不仅要确定文章的体裁,还要确定题目所划定的范围。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这种审题方法既适用于记叙文,也适用于说明文。 以记叙文为例,记叙文的题目范围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写人记事。题目划定的范围不同,选材的侧重点就不同。 写人的记叙文要侧重于人物形象的描绘,要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道德情操,性格特征等,并适当地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穿插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来刻画人物。如《我的老师》、《妈妈》、《我尊敬的一个人》、《英雄》等题目都可以写成写人的记叙文。

中考作文写作技巧

中考作文写作技巧——审题技巧 学生在写作时,首先面临的就是审题的问题,审题是作文过程的第一步,这一步工作的好坏,将决定全篇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决定构思能否按正确方向展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作文时由于审题不清而造成文不对题的情况屡见不鲜。 审题就是为了明确题目的要求,了解出题者出题的意图,如果没有审好题,即使再优美的语言,再生动的材料,也只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怎样才能审好题呢?请记住下面的“口诀”: 题目要求先搞清,标志题眼要辨明; 明确题旨和范围,确定体裁和人称; 人时地事因经果,理物季候与环境; 要求之处必满足,不要求处任你行。 考场作文命题有以下几种形式:命题、半命题、命意(供材料作文)、话题。 审题步骤: 一、审文体形式: 命题、半命题、供材料(命意)、话题。 二、审写作内容: 审写作内容,即题目要求我们写什么。就记叙文而言,就要弄明白文章是要求记人,还是叙事;是写景,还是状物。 如:《记一件难忘的事》。通过审题,我们知道这是一篇要求写事的文章。 三、审写作重点: 找准了文题所要求写的重点,也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选材也就有了范围,选材也就有了目标。 一般说文题的重点是指文题当中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语。这个关键词也叫“题眼”。抓住了题眼,就是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 例《一件有意义的事》《一件难忘的趣事》《童年忆趣》《记一件拨动我心弦的往事》它们的题眼分别是“有意义”“难忘”“趣”“拨动我心弦”。 四、审文题限制: 弄清文题对行文的限制。文题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称、内容等提出限制,规定范围,作者必须严格的在规定的范围内作文,只有这样才能不离题,不偏题。 1、弄清时间限制以《童年趣事》这道题选材时间限定为童年,所写的事要发生在自己或他人的童年这一特定的背景。 2、弄清处所限制《街上见闻》《放学路上》与《课余生活》前两者限制了所写的人、事、物、景必须在街上或放学路上所见所闻,而后者发生在校园。 3、弄清数量限制《我最尊敬的一个人》《记一件铭刻心间的事》 《记我作文中的一件事》《记我学作文中的二三事》前者通过记叙一件完整的事来说明我学作文的过程,后者则是记叙二三事或二三片段来说明我学作文的过程。 4、弄清人称限制例如《老师,我要告诉你》这个题目,就限制了行文要用第一人称,从“我”的角度写自己要向老师讲述内容。 例如《我的故事》《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如何区别? 5、弄清蕴涵的意义《落叶》《路》《泥土赞》……这类比喻型、象征型、引申型题目,我们就不能就题论题,要透过字面上的具体事物,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去揭示题目包含的象征意义,文章主题才深刻。如课文《炊烟》《小桔灯》 6、弄清难辨型命题之中的关系如〈我逐渐了解他〉容易写成〈我了解他〉这就需要我们注意“逐渐”二字。〈告诉你一件新鲜事〉告诉指出过程,你是告诉的对象。 【审题导练】 文题一:以“我的老师”为题 [点拨]

初中语文作文训练之审题方法

初中作文训练之审题方法 审题是决定作文成败的第一步。在考试时,审题定位准确,是作文获得高分的重要 保障,如果审题出现偏题或离题现象,作文的得分就比较低。 2、“审题”的含义 审题:就是在动笔作文之前,先认真阅读、思考、分析、推敲题目的含义及其重点、 范围、体裁等要求,或者说要审清命题者的出题意图,以便有的放矢进行写作。 3、审题的方法 (一)“辨”——辨识类别(常考的作文题形式有四种) 文题的形式:①全命题作文②半命题作文③话题作文④材料作文例: ①生活中笑声常与我们相伴。在笑声中,友情在加深,学业在长进,困难被克服,隔阂 被消除……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选一个有意义的侧面,以“笑声”为题,写一篇 600字左右的记叙文,文中要有场面描写。(全命题作文) ②《想起这件事,我就__》,题目中的“__”要先填写完整,再写成记叙文。(半命题作文) ③以 “座右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话题作文) ④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边。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 其大小,所以高山雄壮无比。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所以大海浩瀚无涯。 请就所给的这几句诗的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材料作文) (二)、“审”——逐个破译 1、审文题的“要求” 为了严谨和科学,也为了考生尽量少失误,中考作文题的命题者总是要在文题前后 交代几点,并冠以“要求”、“注意”等提示语。文字虽然简短,指令性和指导性却很强。如果小看了它,可能会给考场作文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练习] 1.下面文题的“要求”中有哪些重要的内容? 题目:忘不了您的教诲 要求:①“您”必须是长辈或老师。如果涉及学校名、老师和自己的姓名,一律分 别用刘老师、王斌、红星中学来代替,否则扣分。②要写成记叙文,具体写出一件事来

(完整word版)中考作文如何审题教案

中考作文指导 ——命题(半命题)作文审题教案 荔城三中温小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命题作文的审题,理解命题意图。 2、掌握中考命题(半命题)作文的一些审题技法和主要步骤。 3、在审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扩大写作题材。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中考命题(半命题)作文的一些审题技法和主要步骤。 课时安排:1节课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以2012年广州中考作文题导入。 题目一:请以“改变一点点”为题目写一篇文章。(2012年广州中考题) 题目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白云区一模题) 每一分、每一秒我们都在改变。也许,你在悄悄改变别人;也许,你在渐渐改变自己;也许,不知什么改变了你。改变,或许是一个过程,改变,或许是一个结果,有人喜欢外在的改变,有人注重内在的改变……没有一个人可以拒绝改变。 请你以“改变”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师:题目二难度不大,写出“改变”的内容,基本不会离题。题目一看上去容易,实际难,因为多了限制性词语“一点点”,什么才算一点点,改变不能大,要写细节,审题要仔细才会高分。 作文审题就是揣摩作文命题意图,推敲题目的含义和要求,明确文章该写成什么文体(期中考试作文要求写记叙文),该确定怎样的中心,该选用哪些材料,该怎样安排详略等等。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是作文切题与否的关键,是作文成败的重要环节。作文前只有全面准确地审题,才能写出好文章来,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全面而准确是作文审题的总体要求,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技法则是关键。 二、命题作文审题方法。 那么,如何在作文时做到不偏离题意呢?审题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建议同学们可以运用“抓文眼,明题旨”、“定范围,知内容”、“辨显隐,拓思路”、“添因素,定角度”等方法和途径来审清题意。 技法1:抓文眼,明题旨 所谓“抓文眼”,就是抓住题目的关键词,明题旨就是明确命题的题旨所在。 要审清命题的题旨。所谓题旨,就是指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文中应予表达的思想、感情。 题眼就是显示作文题目基本内涵和写作重点的词语。抓题眼可以运用“句子抓谓语,短语扣修饰(限制)”的方法。如果作文题目是一个句子,其谓语往往就是题眼;如果题目是一个短语,题眼常常是表示修饰限制的词语。另外,题目中出现的一些虚词不容忽视,它往往也是作文题目的题眼所在,如连词“和”“与”,副词“也”“更”“又”“原来”“依然”“其实”等等,应狠下功夫进行推敲和斟酌。 例如:2008年广州中考作文题“又见枝头吐新芽”,题眼是“又”,写作的重点在于告诉考生要写出“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意味。

中考作文审题立意

作文指导——“六步十五法”写作训练 第一部分:审题立意训练 审题的几个方面 1、审文体是记叙文体还是议论文体?抑或夹叙夹议类散文?或者其它? 2、审围时间限制、人物限制、事件限制、空间限制、主体限制;功能、构造、使用方法的限制,等等 3、审容从哪些方面写什么容 4、审关系根据概念之间或偏正、或并列、或因果、或递进、或包容等关系,以便确立文章的重点和容的逻辑关系。 5、审写法注意题干中“联系实际”、“运用比喻”、“展开想象”、“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改写”、“续写”等提示语。确定相应的写法。 6、审人称什么人称,是单数还是复数,等等 7、审题三法:化虚为实,化大为小,化人为己 第二部分:话题作文“九问审题法” 应试作文向来都注重审题,历来多数失败的考场作文都败于审题。话题作文在写作容和表达形式上给了考生较大的“自由”,但决不意味在“淡化”审题甚至不要审题。恰恰相反,话题作文更需要高度重视,强化作文的审题。例如,以“感受快乐”为话题,写成《谈快乐》、《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快乐的意义》、《金钱不等于快乐》都属于偏题,因为《感受快乐》的题眼在“感受”二字上,省去关键“感受”二字,偷换了概念,自然是偏离了话题。 由此可见,话题作文应注重审题,审题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①仔细阅读“提示”所提供的信息,吃准这个“话题”的含义;②认真看准“注意”(有时是“要求”),照规定去完成话题作文。 如何细化话题,锁定中心,这是话题作文审题的难点和重点。这里向同学介绍一种简易的快速审题法——“九问审题法”。“九问”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九个主要的思维词:谁、什么、什么样、怎么样、为什么、何时、何地、多少、假如。“九问审题法”就是用这九个思维词去提问,点出思维,激活思路。 具体操做方法是:运用“九词”设问,从提示语中寻觅多角度,迅速打开思路,然后从多角度中选择一个自己较有把握的小角度切入,即把话题落实到具体的人、事、物或具体的场景上,锁定你话题作文的中心。 例一:以“变化”为话题的作文,如何审题?先这样设问:①变化都有什么样的变化?人的、事的、物的、观念的。②你打算写哪方面的什么变化?把话题的围细化缩小到具体的人、事、物或观念上。你可以立足于家乡“路”的变迁或“灯”的变化,写出时代的发展变化;你还可以写“电脑进农家”,凸现出农村的新变化;还可以写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如“奶奶的鞋子”、“老年迪斯科”,这样一步步设问就能让宽泛的话题具体化,从而确定中心。 例二:以“幸福”为话题,运用“九词”设问:①什么是幸福?平安是幸福,奉献是幸福,给予是幸福,知足也是一种幸福。②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体验”。③你对幸福的态度是什么?“享受幸福”、“创造幸福”、“守护幸福”④怎样创造幸福?怎样享受幸福?⑤为什么“享受幸福”?为谁守护幸福?……还可以设问下去。总之,每一个设问就是一个角度,一个思路,一个切入点。经过筛选,最后敲定你最有把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