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试题及答案全套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选择题

1.一年中“秋分”节气大约在前后。()

A.8月23日B.9月23日C.10月23日D.11月23日

2.下列现象中,与地球公转无关的是()

A.正午时,天安门广场上旗杆的影子总是指向北方,且在不同季节长短不同B.学校在冬季和夏季采用不同的作息时间,夏季起床时间要比冬季早

C.中国的小明凌晨从床上爬起来观看南非世界杯足球赛现场直播

D.中国北方地区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3.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地位于B地的西南方向

B.B地的地理坐标是(45°W,30°N)

C.此图为南半球图

D.从C地出发,无论朝哪个方向走都是正北方

4.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2题。

地球由乙向丙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A.放鞭炮,迎新年B.荡秋千,踏青插柳

C.庆国庆,国富民强D.吃棕子,纪念屈原

5.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2题。

在地球由丙向丁运动的过程中()

A.澳大利亚昼短夜长B.北京昼短夜长

C.英国昼长夜短D.纽约昼夜平分

6.关于甲、乙、丙、丁四地自然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地既无太阳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

B.乙地比丁地晚看到日出

C.丙地的经纬度是(20°W、60°S)

D.丁地一年中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

7.据报道,2017年4月我国渔民在南海某地(107°E、12°N)附近进行海上捕捞作业,突遇恶劣天气影响发出求救信号。我国渔政船从A地立即前往事发地点进行救护。结合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季节一天中B处比E处先日落

B.ED两地之间比BC两地之间的距离长

C.图中E点的位置处在西半球

D.图中C点的位置处在南半球

8.读图,关于四点的经纬度正确的是()

A.甲(15°N,15°E)B.乙(25°S,15°W)

C.丙(60°S,170°W)D.丁(60°N,165°E)

9.微信登录界面背景图“蓝色弹珠”是1972年美国阿波罗17号拍摄的最著名的真实地球照片。

读图,完成第1、2题。

以下能够描述地球大小的是()

①地表海洋深度②地球平均半径③地球表面积④陆地平均海拔⑤地表海陆比例⑥

地球赤道周长

A.①②③B.②③⑥C.③④⑤D.①③④⑤10.地图有很多种类,在以下情境中最适合使用的地图依次是()

①某户外团体准备到郊外的山地进行越野拉练,需要设计越野路线

②叙利亚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贝贝想找一找该国的位置

③亮亮准备去清华大学参观,清华大学离他家很远,他想看一看怎样乘车

A.地形图、世界政区图、交通图B.地形图、交通图、旅游图

C.水文图、人口图、交通图D.交通图、世界政区图、人口图11.读“某区域经纬网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60°S,20°w)

B.A地位于B地的正西方向,而B地更早迎来日出

C.当太阳直射C地时,地球公转到图乙中的①位置

D.当地球公转至④位置时,A、B、C三地昼长夜短

12.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②点的海拔为()

A.100米B.200米C.300米D.400米13.图为我国华北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虎山的海拔高度应该在()

A.800至900米B.1000米C.900米D.900至1000米

14.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与地球自转同步,其运行周期约为()

A.1年B.1月C.1天D.1小时

15.图示两幅地图图幅大小相同,左边一幅是中国地图,右边一幅是北京市地图。读图回答下题。

下列关于两幅图的比较,正确是的()

A.中国地图比例尺大,表示范围广

B.中国地图比例尺小,表示范围广

C.北京市地图比例尺大,表示范围广

D.北京市地图比例尺小,表示范围广

16.北京时间2018年3月9日12点,围棋人机大战首局在韩国首尔四季酒店打响。读图回答下题。下列地理象描述正确的是()

A.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B.此时,北京市昼长夜短

C.这一天,地球公转到示意图中的b 段

D.此时,远在伦敦的留学生零晨4点收看了现场直播,这是因为地球公转运动造成的17.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以下问题。

图中A、B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A.200米B.300米C.400米D.500米

18.关于梅岭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最高点的海拔是500米B.南坡比北坡要陡

C.冬季南坡的气温比北坡要低D.全长约2.5千米

19.图1“日本本州岛局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甲、乙为海洋;图2是著名的“雪墙公路”景观图(公路两侧积雪高达20米)。读图回答:

“雪墙公路”景观最可能位于等高线地形图中的位置是()

A.①B.②C.③D.④

20.北京故宫午门的大致朝向是()

A.东B.南C.西D.北

二.综合题

21.读如图,完成下列各题。

当地球公转至(A、B、C、D)位置时,日照情况就如图所示,并且太阳直射点开始向(方向)运动。此时的日期为,北极地区出现现象,此时南半球为季节。

2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2所示这一天是北半球的(节气),此时地球公转到图1甲、乙、丙、丁中的。

(2)图2中的A、B、C、D四点,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是点,C点位于B点的方向。

(3)2018年6月24日至6月26日是贵港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时间,在此期间贵港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23.读某区域经纬网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A点的经纬度是,B点一年中有次太阳直射现象。

(2)C点位于五带中的,B点在C点的方向。

(3)当太阳直射A点时,地球位于公转示意图上的处(填序号)。

(4)地球由公转轨道的①处转到②处过程中,郑州市的昼夜长短变化是。

(5)5月24日,当我们月考时,地球运行在图中段,我们在该时段中距离太阳直射点越来越(近/远),日出越来越(早/晚)。

24.读“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地等高线(米)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中A处的海拔高度是米,C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2)图中①河的流向大致是。②③两河中,有一条是不可存在的,它是河。(3)若量得村庄甲与水电站乙的直线距离为2.5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距离为。(4)图中A、B两地,年降水量较多的地,简述其原因。

25.2018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上午9时,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读甲乙丙三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会议开幕时,地球运行到甲图中的。

A.甲丙之间B.丙乙之间C.乙丁之间D.丁甲之间

(2)会议开幕时,太阳直射半球,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南或北)方向移动。(3)乙图光照情况所对应的北半球节气是,对应的日期是。丙图中正确反映此时昼夜关系的图有(填数字)。这一天我们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A.我校旗杆正午的影子最短B.地中海沿岸地区炎热干燥

C.我国大部分河流正值汛期D.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最晚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一年中“秋分”节气大约在前后。()

A.8月23日B.9月23日C.10月23日D.11月23日

【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解: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日期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故选:B。

2.下列现象中,与地球公转无关的是()

A.正午时,天安门广场上旗杆的影子总是指向北方,且在不同季节长短不同

B.学校在冬季和夏季采用不同的作息时间,夏季起床时间要比冬季早

C.中国的小明凌晨从床上爬起来观看南非世界杯足球赛现场直播

D.中国北方地区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自转绕地轴运动,公转绕太阳运动,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地方时的差异等。

【解答】解: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地方时的差异等,选项C描述的是不同地区的时间差问题,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形成的,选项ABD中的现象都是地球的公转运动形成的。

故选:C。

3.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地位于B地的西南方向

B.B地的地理坐标是(45°W,30°N)

C.此图为南半球图

D.从C地出发,无论朝哪个方向走都是正北方

【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

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

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可判定图示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为北半球图;A地位于B地的东北方向;从C地出发,无论朝哪个方向走都是正南方;

B地的地理坐标是45°W、30°N。

故选:B。

4.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2题。

地球由乙向丙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A.放鞭炮,迎新年B.荡秋千,踏青插柳

C.庆国庆,国富民强D.吃棕子,纪念屈原

【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解:读图可得,乙是北半球的秋分日,丙是北半球的冬至日,从秋分日到冬至日过程中会出现庆国庆,国富民强的景象,故C正确。

故选:C。

5.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2题。

在地球由丙向丁运动的过程中()

A.澳大利亚昼短夜长B.北京昼短夜长

C.英国昼长夜短D.纽约昼夜平分

【分析】读图可得,丁是春分日即3月21日,甲是夏至日即6月22日,乙是秋分日即9月23日,丙是冬至日即12月22日。

【解答】解:当地球由冬至日向春分日运动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

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昼长夜短,北京、英国和美国的纽约都位于北半球,其昼夜长短特点都是昼短夜长。

故选:B。

6.关于甲、乙、丙、丁四地自然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地既无太阳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

B.乙地比丁地晚看到日出

C.丙地的经纬度是(20°W、60°S)

D.丁地一年中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

【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

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解答】解:依据经纬度的判读,读图可知,图中甲地的纬度是50°N,乙地的纬度是20°S,丙地的纬度是60°S,丁地的纬度是0°。

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可判断:甲地属于北温带无太阳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故A正确。

乙地位于丁地的西方,因此乙地比丁地晚看到日出,故B正确。

丙地的经纬度是20°W、60°S,故C正确。

丁地位于赤道,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故D不正确。

故选:D。

7.据报道,2017年4月我国渔民在南海某地(107°E、12°N)附近进行海上捕捞作业,突遇恶劣天气影响发出求救信号。我国渔政船从A地立即前往事发地点进行救护。结合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季节一天中B处比E处先日落

B.ED两地之间比BC两地之间的距离长

C.图中E点的位置处在西半球

D.图中C点的位置处在南半球

【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

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解答】解:依据材料及经纬网可知:

4月是北半球的春季,此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与北回归线间,在同一经度,位于北方的地点先日出,后日落,根据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读图可知,B处位于E处的北方,故A不正确;

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圈是赤道,长约4万千米,纬度越高纬线圈越短。BC所处的纬度比ED 所出的纬度高,所以,ED两地之间比BC两地之间的距离长,故B正确;

依据经纬度的判读,图中E点的位置是10°N、105°E,位于东半球,故C不正确;

图中C点位于赤道以北,属于北半球,故D不正确。

故选:B。

8.读图,关于四点的经纬度正确的是()

A.甲(15°N,15°E)B.乙(25°S,15°W)

C.丙(60°S,170°W)D.丁(60°N,165°E)

【分析】依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在经纬网图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

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甲的经纬度位置为(15°S,15°W),乙的经纬度位置为(25°S,15°W),丙的经纬度位置为(60°N,170°W),丁的经纬度位置为(60°N,165°W)。故选项B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B。

9.微信登录界面背景图“蓝色弹珠”是1972年美国阿波罗17号拍摄的最著名的真实地球照片。

读图,完成第1、2题。

以下能够描述地球大小的是()

①地表海洋深度②地球平均半径③地球表面积④陆地平均海拔⑤地表海陆比例⑥

地球赤道周长

A.①②③B.②③⑥C.③④⑤D.①③④⑤

【分析】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解答】解:地球的大小常用以下数值描述: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根据题意。

故选:B。

10.地图有很多种类,在以下情境中最适合使用的地图依次是()

①某户外团体准备到郊外的山地进行越野拉练,需要设计越野路线

②叙利亚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贝贝想找一找该国的位置

③亮亮准备去清华大学参观,清华大学离他家很远,他想看一看怎样乘车

A.地形图、世界政区图、交通图B.地形图、交通图、旅游图

C.水文图、人口图、交通图D.交通图、世界政区图、人口图

【分析】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人们从地图上可以直接获得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

我们要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经常读图、用图和收集地图的好习惯。【解答】解: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依据各种地图的作用:①某户外群准备到郊外的山地进行越野拉练,需要设计越野路线,适合使用地形图;②叙利亚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贝贝想找一找该国的位置,适合使用世界政区图;③亮亮准备去清华大学参观,清华大学离他家很远,他想看一看怎样乘车,适合使用交通图;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11.读“某区域经纬网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60°S,20°w)

B.A地位于B地的正西方向,而B地更早迎来日出

C.当太阳直射C地时,地球公转到图乙中的①位置

D.当地球公转至④位置时,A、B、C三地昼长夜短

【分析】依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读图分析:甲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60°S,20°E);图中A位于B的正西方向,B地位于A点的正东方向,B点更早迎来日出;当太阳直射C点南回归线时,地球的公转运动处于乙图中的③冬至日位置;当地球公转到④位置春分日时,ABC三地昼夜平分。故选:B。

12.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②点的海拔为()

A.100米B.200米C.300米D.400米

【分析】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高度。

【解答】解:读图可得,图中的等高距是100米,①点的海拔高度是400米,②点的海拔高度是200米。

故选:B。

13.图为我国华北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虎山的海拔高度应该在()

A.800至900米B.1000米C.900米D.900至1000米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解答】解: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的等高距是100米,图中虎山的海拔高度应该在900﹣1000米之间。

故选:D。

14.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与地球自转同步,其运行周期约为()

A.1年B.1月C.1天D.1小时

【分析】地球自转,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一个地方太阳辐射的强度。人们在经历昼夜更替的同时,也感受着天气的变化。

【解答】解: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静止轨道卫星与地球自转同步,所以其运行周期约为一天。

故选:C。

15.图示两幅地图图幅大小相同,左边一幅是中国地图,右边一幅是北京市地图。读图回答下题。

下列关于两幅图的比较,正确是的()

A.中国地图比例尺大,表示范围广

B.中国地图比例尺小,表示范围广

C.北京市地图比例尺大,表示范围广

D.北京市地图比例尺小,表示范围广

【分析】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的大小以及内容详略的关系是:比例尺大的,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比例尺小的,表示的范围大,内容简略

【解答】解: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中国地图和北京市地图图幅相同,中国地图的比例尺小,表示的范围大。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16.北京时间2018年3月9日12点,围棋人机大战首局在韩国首尔四季酒店打响。读图回答下题。下列地理象描述正确的是()

A.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B.此时,北京市昼长夜短

C.这一天,地球公转到示意图中的b 段

D.此时,远在伦敦的留学生零晨4点收看了现场直播,这是因为地球公转运动造成的【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

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解:3月9日地球运行在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即a段,此时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京市昼短夜长,故A正确,BC错误;

不同地区的地方时不同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17.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以下问题。

图中A、B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A.200米B.300米C.400米D.500米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

【解答】解:首先要从等高线地形图中读出A、B两地的海拔,A地是200米,B地是600米,再计算相对高度。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通过计算600﹣200=400(米)可知A、B两地相差400米。

故选:C。

18.关于梅岭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最高点的海拔是500米B.南坡比北坡要陡

C.冬季南坡的气温比北坡要低D.全长约2.5千米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

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梅岭古道经过处最高海拔在500米~600米之间,大于500米;故A 错误。

南坡等高线比北坡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故B错误。

南坡为向阳坡,北坡为背阴坡,冬季南坡比北坡气温高,故C错误。

量得梅岭古道的图上距离为2.5厘米,则两地的实地距离为2.5×1千米=2.5千米,故D正确。

根据题意。

故选:D。

19.图1“日本本州岛局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甲、乙为海洋;图2是著名的“雪墙公路”景观图(公路两侧积雪高达20米)。读图回答:

“雪墙公路”景观最可能位于等高线地形图中的位置是()

A.①B.②C.③D.④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

【解答】解:“雪墙公路”的出现说明该地降雪量非常大,冬季降水量大,应该在日本海的迎风一侧分布,因此可能是③地或④地;根据图示可知,④地位于沿海位置,海拔低,地形抬升作用不明显,③地位于日本海的迎风坡,所以最有可能的是③地。根据题意。

故选:C。

20.北京故宫午门的大致朝向是()

A.东B.南C.西D.北

【分析】故宫四面都有门,南面的叫做午门,是故宫的正门。北面叫做神武门,东面的叫东华门,西面的叫西华门。

【解答】解:午门是故宫的正门,大致朝向南。

故选:B。

二.综合题

21.读如图,完成下列各题。

当地球公转至C(A、B、C、D)位置时,日照情况就如图所示,并且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方向)运动。此时的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此时南半球为冬季季节。

【分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

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解:右图中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昼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左图中C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即6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夏至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运动,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此时南半球为冬季。

故答案为:C;南;6月22日前后;极昼;冬季。

2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2所示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冬至日(节气),此时地球公转到图1甲、乙、丙、丁中的丙。

(2)图2中的A、B、C、D四点,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是B点,C点位于B点的东南方向。

(3)2018年6月24日至6月26日是贵港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时间,在此期间贵港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

【分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

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解:(1)图2中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夜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图1中的丙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2)图2中的A、B、C、D四点,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是B点,该点位于赤道上,C点位于B点的东南方向。

(3)6月24日至6月26日地球运行在夏至日附近,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贵港市昼长夜短。

故答案为:(1)冬至日;丙;(2)B;东南;(3)昼长夜短。

23.读某区域经纬网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A点的经纬度是23.5°N,90°E,B点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2)C点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B点在C点的正南方向。

(3)当太阳直射A点时,地球位于公转示意图上的②处(填序号)。

(4)地球由公转轨道的①处转到②处过程中,郑州市的昼夜长短变化是昼渐长,夜渐短。(5)5月24日,当我们月考时,地球运行在图中①﹣②段,我们在该时段中距离太阳直射点越来越近(近/远),日出越来越早(早/晚)。

【分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

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东西经度的判定方法为: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南北纬度的判定: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

【解答】解:(1)据图中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可得,A点的经纬度是23.5°N,90°E,B点位于赤道上,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2)C点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B点在C点的正南方向。

(3)当太阳直射A点即北回归线时,地球位于公转示意图上的②处即北半球的夏至日。(4)地球由公转轨道的①处转到②处即春分日向夏至日移动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河南省郑州市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

(5)5月24日地球运行在春分日与夏至日即图中①﹣②段,此时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我们山东省在该时段中距离太阳直射点越来越近,白昼越来越长,所以日出越来越早。

故答案为:

(1)23.5°N、90°E;两;(2)北温带;正南;(3)②;(4)昼渐长,夜渐短;(5)①﹣

②;近;早。

24.读“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地等高线(米)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中A处的海拔高度是200米,C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是陡崖。

(2)图中①河的流向大致是自西北向东南。②③两河中,有一条是不可存在的,它是②河。

(3)若量得村庄甲与水电站乙的直线距离为2.5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距离为1千米。(4)图中A、B两地,年降水量较多的A地,简述其原因该地夏季盛行东南季风A地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B地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

(1)该图中等高距为100米,A处的海拔高度是200米;C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2)依据图中指向标可以判断,图中①河的流向大致是自西北向东南。②③两河中,有一条是不可存在的,它是②河,因为②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不能集水成河。

(3)若量得村庄甲与水电站乙的直线距离为2.5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距离为2.5×0.4=1千米。

(4)图中A、B两地,年降水量较多的A地,其原因:该地夏季盛行东南季风,A地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B地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

故答案为:

(1)200;陡崖;(2)自西北向东南;②;(3)1千米;(4)A;该地夏季盛行东南季风A 地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B地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

25.2018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上午9时,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读甲乙丙三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会议开幕时,地球运行到甲图中的D。

A.甲丙之间B.丙乙之间C.乙丁之间D.丁甲之间

(2)会议开幕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南或北)方向移动。(3)乙图光照情况所对应的北半球节气是冬至日,对应的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

丙图中正确反映此时昼夜关系的图有①和④(填数字)。这一天我们可能看到的景象是D。

A.我校旗杆正午的影子最短B.地中海沿岸地区炎热干燥

C.我国大部分河流正值汛期D.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最晚

【分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

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解:(1)3月5日地球运行到冬至日与春分日即甲图中的丁甲之间;

(2)3月5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即向北方移动。

(3)乙图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夜现象,此图北半球节气是冬至日,对应的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丙图中①和④是北半球的冬至日,②是南半球的夏至日,③是春分日或秋分日;

冬至日北半球旗杆正午的影子最长,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我国大部分河流正值枯水期,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最晚。

故答案为:(1)D;(2)南;北;(3)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①和④;D。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一、选择题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

A. 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

B. 由板块拼合而成

C. 是固定不变

D. 由陆地和海洋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