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石石墨和C教学说课完整版

金刚石石墨和C教学说课完整版
金刚石石墨和C教学说课完整版

金刚石石墨和C教学说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初中化学第六单元课题一。碳是重要的化学元素,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面学习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使本单元的高度上升了一个新台阶。本课题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介绍碳

、木炭及活性炭的重要物理性质、结构特点和用途;另一部单质,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C

60

分介绍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稳定,加热或高温下可以和氧气及某些氧化物等物质起反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的微观构成、物理性质和用途。

(1)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

60

(2)掌握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能用变化发展的观点认识碳的单质。

(2)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确定学习化学的志向。

(2)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二、教学理念

本课题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现出学化学是为了用化学;采用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图文并茂,使知识活动化、游戏化,给学生营造自由、宽松、有趣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协助者,对学生加以引导、启发、肯定和鼓励。

三、教学过程:

[情景设置]

(教师)化学实验室需要购买活性炭,请大家和我一块进行网上购物去吧!咱们到这个名为卖“炭”翁的商店逛逛去。

本节课的教学课堂就设置在这个商店里。学生在逛商场的过程中,经过讨论、探究,轻松、愉快的达到各项学习目标。这种活泼开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以新奇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感到,化学和生活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新课讲解]

(教师)给学生展示商店里面商品的图片:大家看看一号柜台出售的是金刚石类的,有人造的和天然的金刚石,由金刚石打磨而成的光彩夺目、价值连城的钻石,由金刚石制成的用来切割的玻璃刀和钻头。大家根据金刚石的用途能够推测出它的性质吗?

(学生回答)金刚石是透明的正八面体,非常坚硬。

(教师)对,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咱们继续去买咱们需要的活性炭吧。二号柜台出售的是石墨类商品,请大家观察它的颜色,这些是由石墨制成的产品,有铅笔芯,润滑剂,电池的碳棒,坩埚。大家能不能推测出石墨具备哪些性质呢?

(学生回答)深灰色片状固体,软,滑腻,导电,耐高温。

(教师)很好,咱们要购买的活性炭就在下个柜台。这里还有用来烧烤的木炭,咱们需要购买的活性炭就是这样的黑色固体。这里还有美观的炭雕呢,它们可以用来吸附室内的有害气体,净化空气。

这些琳琅满目的商品,给学生以美感,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对美化人类生活所起的作用。

(教师)咱们今天在卖炭翁的商店里还真实看到了很多商品呢。大家有没有意见要发表呢?(学生)为什么,金刚石、石墨会出现在卖“炭”翁的商店里?

(教师)这个问题提的很好,科学研究表明,它们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象木炭、活性炭、木材墨水等都含有碳元素,未指明具体单质时,习惯上把它们称为“碳”。

板书:一、碳的单质

(学生)既然它们都是碳元素形成的,那为什么物理性质差异那么大?

(教师)多媒体展示他们的微观结构,揭示差异原因。它们都是碳元素形成的,所以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再来看看商店的镇店之宝---两幅古代字画吧,墨迹历经前年也不变色,大家讨论以下,为什么字画能保存这么长时间呢?

(学生)保存妥善,墨迹稳定。

(教师)不错,用来书画的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板书:二、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稳定

(教师)碳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这么稳定,出示图片:寒冷的冬天用烧火来取暖。看来,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活泼性也增强。

2.可燃性

板书:C十O

2CO

2

2C十O

2

2CO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商代司母戊铜鼎的资料,大胆展开想象的翅膀,推测我们的祖先在4000多年前是如何制取铜单质的。四人一组讨论,推选一人发言。

设置一个这样的内容,既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引出了碳的还原性,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教师)大家的发言都很有道理,原来,碳是其中的功臣。

3.还原性

板书:碳+氧化铜铜+二氧化碳

[实验探究]

为了突破难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使学生初步了解选择实验装置需要考虑的因素,为下节课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打基础(教师)咱们看看做这个实验需要什么仪器吧。氧化铜和碳粉是什么状态的,放置在什么仪器里面什么反应条件,需要什么仪器想检验生成物需要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仪器设计出来了,一起来做实验,请大家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观察,发现黑色粉末变红,石灰水变浑浊。

(教师)在这个反应里,氧化铜的氧被碳夺取,这种反应是还原反应,碳具有还原性。碳是重要的元素,利用它的还原性,可以应用于工业冶金。焦碳在高温条件下可以将铁的氧化物还原,得到金属铁。碳还有其他的用途。

[知识延伸]C

60

分子及其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回顾小结]按照黑板板书的提纲对本节知识进行回顾。

[课堂反馈]

1、金刚石、石墨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的差异,其原因是()

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C它们是由不同的原子构成的D构成它们的原子排列不同

2、把经过烘干的过量的碳粉和少量的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的铺在硬质试管底部,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用酒精喷灯加热,请你对生成的气体成分进行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1)猜想:气体是(写一种)

2)实验操作是

3)现象预测

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头,实验室是如何将购买的活性炭分类保存的。

[布置作业]

做一做:

1、把一根石墨电极或6B铅笔芯和导线连在一起,接通电池,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2、点燃一支蜡烛,把冷碟子放在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在碟子底部上收集炭黑

选做题:设计实验证明金刚石、石墨、木炭都含有碳元素。

开放性习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学生的兴趣融入到生活中,选做题供学有余力和有兴趣的学生完成。

[结束]出了商店,看着商店的名字—卖“炭”翁,大家提议:可以将名字改为卖“碳”翁。在教师的肯定下,结束了愉快的购物之旅,也结束了本节课的教学。

《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

《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一课时。 本课题包括两部分:碳的单质和碳的化学性质。我选择的是第一部分碳的单质。碳的单质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的“硬”、石墨的“软”和导电性以及C60分子的结构特点。由于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等无定形碳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朵质构成的,因此木炭的吸附性等放在石墨的内容之后介绍。 2、目标确定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②了解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初步了解,初步认识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一种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单质,让学生初步领悟物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重点和难点的确立以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本课的重点是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为了解决重点、难点,通过实物、投影以及化学实验和录相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重视,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例如,通过放录相材料来让让学生了解金刚石、石墨在日常生活中的性质和用途,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实物操作来亲身感知,把金刚石、石墨的结构模型通过放录相材料来帮助学生解决结构决定性质这一难点。 二、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分析类比、合作探究、演示实验等综合性的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以实物引课,激发学生兴趣,以实验为基础,理论为线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探究,边实验、边讨论、边比较,进行探究性学习,突出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同时发展学生的智能,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说学法 主要通过自学、讨论、实验等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讨论交流为主旨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通过“三段六步”的教学模式,通过引课激发情趣→出示目标→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自学督查→导学释疑→合作探究→当堂测评等程序进行。 1、激发情趣,出示目标(约2分钟)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出示钻戒和玻璃刀、铅笔芯等生活用品,说明构成它们的主要部分都是碳的单质金刚、石墨等,引起学生兴趣,从而交待本课课题,并出示学习目标。

九年级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

第六单元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张小娟 教学目标: 赵志伟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 (1)会对展示或演示的资料分析、归纳。 (2)能认真观察,并会对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3、情感与价值观 (1)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2)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教学重点: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实验准备: 器材: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 药品:炭粉氧化铜粉末澄清石灰水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我们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那么,同种元素 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 展示:金刚石、石墨、C60的分子模型。

介绍: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讲授新课: 一、碳的单质 1、金刚石(C) 阅读课本第104页 小结: 1)、性质: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溶点较高,不导电。 2)、用途: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做钻头和钻石等。 2、石墨(C) 阅读课本第104页 小结: 1)、性质:石墨是一种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磷片状固体,较软,在纸上划过可留下痕迹,耐高温、导电。 2)、用途:可做润滑剂、铅笔芯、电极等。 介绍:木炭 [实验6-1] 木炭的吸附性 现象:红色褪去 原因: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能力。 用途:阅读教材,总结焦炭、炭黑的用途:除臭剂、制油墨等做吸附剂。 讨论: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物理性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 讲解:这是因为在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金刚石 ——碳元素组成 石墨 (两种单质)(一种元素) (1)一种元素可能形成多种不同的单质,由此可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叫单质。

金刚石石墨C60说课稿

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一课时)说课稿 孟津县朝阳初中贾廷瑞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1,它在本册书中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一方面是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培养一些能力和意识,另一方面可以了解一些知识。 从其内容上看,本课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碳单质的介绍,另一部分是碳的化学性质,从课时安排上,分为两课时,今天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碳的单质。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的一些重要的物理性质和C60分子的结构特点,并穿插了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及其用途,教材是以大量图片来体现知识的,文字叙述不多。 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了适当地增减,加入了大量的媒体素材。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化学一开始就让学生能接触到物质,使他们对物质有一定地感官认识。但分子、原子、元素、化合价等内容,又让他们进入了抽象的世界。这一课的到来,使学生回到了物质世界,回到了直观感受,回到了实验探究。所以,这一课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绪。教师应该看到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浓厚兴趣,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能动手。这也是一个信息量很大的课题,教师应抓住学生对知识渴望和对物质好奇的心理,充分地利用网络信息和资源,并收集整理,用于课堂教学,这样既能吸引学生,又能拓展学生的视野。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㈠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⑵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⑶培养从媒体素材中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的能力,以及从比较和归纳中找 出问题,并在讨论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⑷通过实验培养动手探究的能力; ⑸能正确认识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三者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⑴会对展示或演示的资料分析归纳; ⑵能认真地观察实验现象,并会对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和规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树立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⑵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⑶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㈡教学重难点分析 1. 教学重点: ⑴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⑵通过媒体素材的展示培养学生对信息捕获、整理、归纳、比较的能力 2. 教学难点: ⑴正确认识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三者之间的关系; ⑵课前对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四、课前准备的分析

人教版《第六单元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检测题及答案分析

人教版《第六单元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检测题及答案分析 趣味导读张开你的嘴并说“啊……”,咦!你的牙齿上有个小洞。现在你需要请牙医补牙了。牙医在补牙之前,先要用钻孔器将龋齿上的损坏部分清理掉。 为什么牙医用的钻孔器那么坚硬和锋利,可以方便的在牙齿上打洞?答案还应从碳元素开始寻找。这种钻孔器的钻头是用金刚石制成的。金刚石是单质碳的一种形式,是世界上最硬的物质。正因为有了金刚石钻头,所以钻孔器才变得如此锋利。 石墨是单质碳的另一种形式,是天然最软的矿物质之一。 为什么金刚石和石墨差别这么大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吧! 智能点拨例1.1985年科学家发现的 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它的形状像足球(下图C),因此又叫足球烯。1991年科学家又发现一种碳的单质──碳纳米管,它是由六边环形的碳原子构成的管状大分子(下图D)。图A、图B分别是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小圆圈(小黑点)均代表碳原子。 用你所学到的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金刚石、石墨、足球烯、碳纳米管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常温下足球烯、碳纳米管的化学性质是否活泼?说明原因。 (3)请你设计一个方案,证明足球烯和碳纳米管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以足球烯为例,用文字简述。) 分析:该题是一道合信息、迁移、实验设计为一体的综合题。所给结构图直观明了,所给信息也都是科技前沿内容,又让热耳目一新,视野开阔的感觉。结合碳原子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与空气中氧气等气体反应,再联想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差别,题目很快就会解决。 答案:(1)构成他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2)不活泼,因为构成他们的碳原子在常温下性质稳定,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3)分别取少量点燃,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如果变浑浊,证明产生气体是二氧化碳,也就证明足球烯和碳纳米管都是碳元素组成的。 动动手:

金刚石石墨和C教学说课

金刚石石墨和C教学说 课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初中化学第六单元课题一。碳是重要的化学元素,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面学习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使本单元的高度上升了一个新台阶。本课题包括两部分内 、木炭及活性炭的重要物理性容:一部分介绍碳单质,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C 60 质、结构特点和用途;另一部分介绍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稳定,加热或高温下可以和氧气及某些氧化物等物质起反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的微观构成、物理性质和用途。 (1)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 60 (2)掌握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能用变化发展的观点认识碳的单质。 (2)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确定学习化学的志向。 (2)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二、教学理念

本课题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现出学化学是为了用化学;采用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图文并茂,使知识活动化、游戏化,给学生营造自由、宽松、有趣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协助者,对学生加以引导、启发、肯定和鼓励。 三、教学过程: [情景设置] (教师)化学实验室需要购买活性炭,请大家和我一块进行网上购物去吧!咱们到这个名为卖“炭”翁的商店逛逛去。 本节课的教学课堂就设置在这个商店里。学生在逛商场的过程中,经过讨论、探究,轻松、愉快的达到各项学习目标。这种活泼开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以新奇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感到,化学和生活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新课讲解] (教师)给学生展示商店里面商品的图片:大家看看一号柜台出售的是金刚石类的,有人造的和天然的金刚石,由金刚石打磨而成的光彩夺目、价值连城的钻石,由金刚石制成的用来切割的玻璃刀和钻头。大家根据金刚石的用途能够推测出它的性质吗? (学生回答)金刚石是透明的正八面体,非常坚硬。 (教师)对,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咱们继续去买咱们需要的活性炭吧。二号柜台出售的是石墨类商品,请大家观察它的颜色,这些是由石墨制成的产品,有铅笔芯,润滑剂,电池的碳棒,坩埚。大家能不能推测出石墨具备哪些性质呢? (学生回答)深灰色片状固体,软,滑腻,导电,耐高温。 (教师)很好,咱们要购买的活性炭就在下个柜台。这里还有用来烧烤的木炭,咱们需要购买的活性炭就是这样的黑色固体。这里还有美观的炭雕呢,它们可以用来吸附室内的有害气体,净化空气。

金刚石石墨C的教学设计公开课修订稿

金刚石石墨C的教学设 计公开课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课题一、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建水曲江中学杨月娇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C60》的第一课时,其主旨是学习金刚石和石墨、C60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以及无定形碳的性质和用途,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知道一种元素可以组成多种单质,为以后学习同素异形体打下基础。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把教学情境和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既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含碳物质,如玻璃刀、铅笔芯、电车电刷等,又引入了一些高新科技材料,如纳米碳管等。教材图文并茂,为开展教学提供了良好的依据和条件。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已经获得了一些有关碳单质的感性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建立“结构——性质——用途”三者之间的联系即构成本课题的重要认知目标。在技能方面,学生已有一定的基本操作能力,并能设计简单的实验,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可以强化他们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把化学和生活联系起来。 三、思路整合 本着“温故而知新”的基本理念,本节课的教学从“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入手引入新课,展开对课题——“金刚石、石墨、C60”的学习。通过师生共同分析金刚石的用途,总结其物理性质;然后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猜测石墨的物理性质,并通过实验验证,从而得出结论;结合教师提供的金刚石和石墨的模型,解释二者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并建立“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联系;通过巩固性练习,加深学生对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联系的理解;通过认识无定形碳的用途,激发学习兴趣,知道化学与社会、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最后通过展示C60分子的结构以及有关碳的新型材料的图片和相关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流程 据以上分析,将本节课的流程设计如下:

金刚石石墨说课稿

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 王道国 一、教学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完分本课题是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 60 子、原子、元素及化合价等抽象概念内容后首次接触到的物质,是学生能够将物质与结构联系起来初步的尝试,学好这一课不仅能为进一步学习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钙等物质打下基础,更是为高中化学的学习做好准备。 从其内容上看,本课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碳单质的介绍,另一部分是碳的化学性质,从课时安排上,分为两课时,今天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碳的单质。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会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发现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3、巩固金刚石和石墨在物理性质上差异很大的原因。 4、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实际,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所以本节课的重点:金刚石、石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难点为结构、性质用途的关系和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 四.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题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辨证统一”的原则,努力做到教法与学法的最优组合,采用了以下方法: 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从教材及资料中归纳出答案,培养阅读归纳能力 2、实验探究法:激发兴趣,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增强对知识的理解 3、层层质疑设问引导法:多层递进设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4、影像辅助法:增强感官冲击效果。 达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五.教学流程 秉着”让学生愉快学习”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我的教学流程如下: 六.媒体软件的应用及效果 在教学中我使用了东师理想的的云教学平台以及内部的资源,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延伸和拓宽了教学时空,具体表象、视觉形象、听觉意象等丰富的感性认识,能大大地激发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学习,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被理解和掌握,有效突破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造成的教学难点,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培养并发展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金刚石石墨C60的教学设计公开课

课题一、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建水曲江中学杨月娇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C60》的第一课时,其主旨是学习金刚石和石墨、C60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以及无定形碳的性质和用途,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知道一种元素可以组成多种单质,为以后学习同素异形体打下基础。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把教学情境和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既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含碳物质,如玻璃刀、铅笔芯、电车电刷等,又引入了一些高新科技材料,如纳米碳管等。教材图文并茂,为开展教学提供了良好的依据和条件。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已经获得了一些有关碳单质的感性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建立“结构——性质——用途”三者之间的联系即构成本课题的重要认知目标。在技能方面,学生已有一定的基本操作能力,并能设计简单的实验,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可以强化他们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把化学和生活联系起来。 三、思路整合 本着“温故而知新”的基本理念,本节课的教学从“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入手引入新课,展开对课题——“金刚石、石墨、C60”的学习。通过师生共同分析金刚石的用途,总结其物理性质;然后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猜测石墨的物理性质,并通过实验验证,从而得出结论;结合教师提供的金刚石和石墨的模型,解释二者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并建立“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联系;通过巩固性练习,加深学生对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联系的理解;通过认识无定形碳的用途,激发学习兴趣,知道化学与社会、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最后通过展示C60分子的结构以及有关碳的新型材料的图片和相关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流程

金刚石、石墨、C60说课稿

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朝阳市第二中学化学教师刘秀珍,能与在座的各位评委、老师在一起学习交流,我非常高兴。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一课时,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教学反思以及板书设计七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自从引导学生走进化学世界后,他们就学会了怎样从化学视角去认识身边的化学物质,比如氧气、氢气和水等物质,相继在老师的引领下,他们又闯入了微观世界,初步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学会了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技能;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将继续引导同学们深入、细致地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本课题包括两部分,分两课时完成本课题的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介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用途及结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第二课时学习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今天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思路。这一知识模块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C60的重要物理性质和结构特点。在介绍石墨的同时又穿插介绍了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及其用途,使学生树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等的观点。掌握了这一重要化学思想后,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学习化学的意义,感受化学世界的魅力之所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阅读教材与插图,使同学们主要明确以下问题: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了解C60分子的结构特点。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4)知道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型及其愿因。 (5)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的根本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和归纳,使学生知道物质的结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2)利用微观模型让学生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 (3)通过探究实验使主动的获得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讨论,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知识拓展,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3)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3、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4、教学难点: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利用了大量的图片、课外资料等媒体资源,给学生提供非常直观的感性认识,再经过教师的引导,使其上升为理性认识。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对氧气性质有所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已经初步形成并得到发展,并且在水的净化学习中已经知道活性炭碳吸附性。很容易实现从气态非金属到固态非金属单质性质认识的

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用)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一课时)说课稿说课人:别海燕单位:鸡西市杏花学校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位于人教版化学教材八年级第七章《碳和碳的化合物》的第一节。本课题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碳的单质,第二部分介绍碳的化学性质。今天我主要说一说第一部分的教学内容。这部分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的“硬”、石墨的软分子的结构特点。在介绍石墨的同时又穿插介绍了木炭、活性和导电性以及C 60 炭的吸附性及其用途,使学生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结构的观点。掌握了这一重要化学思想后,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学习化学的意义。由于本书第五章、第六章化学抽象内容较多,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所下降。而本节课教材图文并茂并联系最新科技成就,教学内容紧贴实际生活、生动有趣,可以重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征,可知他们对新鲜事物有趣的现象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想动手试一试、做一做。而这节课的知识就是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比如钻石、玻璃刀、铅笔等,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手尝试做探究实验如玻璃刀划玻璃、石墨电极和铅笔芯的导电性、触摸铅笔芯粉末、木炭吸附性实验等可以充分的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分子的结构特点。 (2)知道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了解C 60 (3) 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案导学,学生可以独立完成自学预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利用现代教学信息技术整合学科资料,学生通过对资料的理解、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3)通过简单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并通巩固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结构决定其性质、性质又决定用途的观点。 、碳钠米管的发现及研究的介绍,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2)通过对C 60 【教学重难点】 重点:金刚石、石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难点:金刚石和石墨物性差异很大的原因。 突出重点的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介绍金刚石石墨的视频控件的播放,丰富了课堂内容同时使科学知识变的生动具体形象,,使学生轻松了解掌握金刚石、石墨的性质及用途。同时在教师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对金刚石、石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观察、分析,比较。 突破难点的途径: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金刚石、石墨的立体结构模拟视频,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学生形成立体模型,理解其结构的区别。 三、教法及学法指导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是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多种形式并存的课型。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课前学生根据学案自学,课堂上采取新颖环节激趣、视频辅助教学、动画模拟微观结构、学生实验探究、猜词小游戏、小组竞赛评分、交互练习等多种形式。整个教学过程中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四、教学程序 (一)、课前预习 学生根据导学案内容进行课前预习,包括自学课本知识、上网查阅相关资料(铅笔的由来等)、准备活动探究的物品(2号电池的电极、玻璃片、有颜色的水、不同类型的铅笔等) (二)课堂探究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3′) 本课是以卖炭翁商店宏张开业为线索的(包括四个环节)。让我们一起进

金刚石石墨和C教案定稿版

金刚石石墨和C教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第六单元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初中化学第六单元课题一。碳是重要的化学元素,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面学习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使本单元的高度上升了一个新台阶。本课题包括两部 、木炭及活性炭的重要物理分内容:一部分介绍碳单质,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C 60 性质、结构特点和用途;另一部分介绍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稳定,加热或高温下可以和氧气及某些氧化物等物质起反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 的微观构成、物理性质和用途。 60 (2)掌握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能用变化发展的观点认识碳的单质。 (2)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确定学习化学的志向。 (2)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二、教学理念 本课题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现出学化学是为了用化学;采用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图文并茂,使知识活动化、游戏化,给学生营造自由、宽松、有趣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协助者,对学生加以引导、启发、肯定和鼓励。 三、教学过程: [情景设置] (教师)化学实验室需要购买活性炭,请大家和我一块进行网上购物去吧!咱们到这个名为卖“炭”翁的商店逛逛去。 本节课的教学课堂就设置在这个商店里。学生在逛商场的过程中,经过讨论、探究,轻松、愉快的达到各项学习目标。这种活泼开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以新奇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感到,化学和生活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新课讲解]

中考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测试卷附答案

中考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测试卷附答案 一、初中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选择题 1.在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会产生使人中毒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2.下列图示中物质的用途与相应的性质不相符的是() A.金属的导热性B.燃气的可燃性 C.氧气的氧化性D.干冰的升华 3.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组成的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碳纳米管主要是由呈六边形排列的碳原子构成数层到数十层的同轴圆管,它们的微观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元素只能组成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两种单质 B.碳纳米管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C.构成石墨烯的原子间有一定间隔 D.构成碳纳米管的原子不再运动 4.自来水厂生产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絮凝剂可使悬浮物沉淀 B.过滤池可除去难溶性固体杂质 C.活性炭的吸附性是化学性质 D.投药的目的是消毒杀菌 5.吸烟有害身体健康,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相结合的有毒气体是

A.CO2 B.N2 C.O2 D.CO 6.防毒面具的滤毒罐中用来吸附毒气的物质是() A.炭黑B.活性炭C.金刚石D.石墨7.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C60表示一个C60分子 B.H2CO3中C的化合价为+2价 C.一氧化碳可冶炼金属,因其具有氧化性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8.下列事实与解释相符的是() A.干冰用作制冷剂——干冰是冰 B.酸雨是PH<5.6的雨水——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C.用炭黑墨汁书写的字经久不变色——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D.制糖工业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活性炭和有色物质反应 9.下列物质或方式中的“碳”,主要不是针对碳单质的是 A.碳素墨水B.打印碳粉C.低碳生活D.石墨碳棒 10.化学反应C+H2O 高温 H2+CO中的还原剂是 A.C B.H2O C.H2D.CO 11.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 C.夏季在校园里闻到阵阵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硫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剧烈﹣﹣在氧气中硫接触到氧分子的几率大 12.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不同的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H2O2和H2O化学性质差异大,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C.氢元素和氧元素化学性质差异大,是因为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D.钠元素和镁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中子数不同 13.下列对一些事实的微观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1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2)了解金刚石、石墨、木炭、活性炭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知道C60的分子结构及其部分用途; 4)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二、教学重点: 1、了解金刚石、石墨、活性炭、木炭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引入:钻石的燃烧的故事--生成物是二氧化碳。碳是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有多种,例如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金刚石、石墨和碳60。 讲述:金刚石、石墨和碳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由于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即结构不同,它们的性质存在很大的差异。由此可知: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板书:1、金刚石、石墨性质比较 金刚石石墨 色态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灰色细鳞片状固体、有金属光泽加工琢磨后有夺目光泽 硬度自然界存在最硬的物质最软物质之一,光滑 熔点很高高、耐高温 导电不导电导电性良好 导热无良好 用途钻头、刻刀、装饰品高温润滑剂、铅笔芯、电极

结论:碳单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无定形炭 物质用途 活性炭净化多种气体、液体、防毒面具(吸附是物理变化) 焦炭冶炼金属 炭黑油墨、鞋油、颜料;鞋底、轮胎等橡胶制品的填料,增加耐磨性 3、碳60和碳纳米管新型应用材料 小结: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引入:碳的几种单质物理性质不一样,但化学性质相似,主要决定于碳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列方式。 讲述:碳的化学性质 1、碳的稳定性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受日光照射或根空气、水分接触,都不容易起变化。 例如我国古代用墨汁书写、绘制字画,可保存几百年不退色;我们谈些的档案资料均要求用碳素墨水书写。 2、碳的可燃性(碳和氧气反应有两种情况) (1)充分燃烧(氧气充足): (2)不充分燃烧(氧气少): 3、还原性:高温下,碳可与氧化物发生反应 现象:(1)黑色粉末变红色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注意:(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试管口向下倾斜 (3)CuO粉末要和木炭粉均匀混合

(完整word版)金刚石、石墨和C60(一)作业练习

课题 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一课时) 1. 金刚石和石墨在物理性质上有很大的差异,其原因是() A. 金刚石不含杂质,而石墨含有杂质 B. 金刚石是单质,而石墨是化合物 C. 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 金刚石和石墨是由不同的元素组成的 [解析]: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为纯净物,它们是碳的两种不同单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C 2. 在将木材电线杆换成水泥电线杆时,会发现木材电线杆埋在地下部分被烧焦过,因为() A. 附近曾发生过火灾 B. 埋入前烤焦,增强木材强度 C. 埋入前烤焦,利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防止木材腐烂 D. 埋入前烤焦,利用碳的导电性,起地线的保护作用 [解析]如果直接将木头埋入地下,木头易与土壤中的水分和微生物发 生反应,使木头腐烂;而当木头烤焦以后就变成了木炭,木炭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与空气、水分接触不容易发生反应,可以保存较长的时间。 答案:C

3.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用金刚石钻头钻探岩石 B. 石墨和黏土混合制成铅笔 C. 在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变成人造金刚石 D. 用活性炭做的防毒面具吸附毒气 [解析]A、B、D均是利用不同的碳单质的不同的物理性质,其中选项D 中涉及吸附这种变化,由于变化前后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所以属于物理变化;选项 C 中虽然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但由于其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物质,物理性质截然不同,因此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中,虽然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但却有一种碳的单质转化成了另一种碳的单质,是化学变化。答案:C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 混合物中可能只含一种元素 C. 某物质不是化合物就是单质 D. 某物质只含一种元素,它一定是纯净物[解析]: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金刚石和石墨混合物在一起只含一种碳元素,但它属于混合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答案:B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是利用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A. 用活性炭用在冰箱除味剂 B. 用焦炭冶炼金属

《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引导学生走进化学世界,从化学角度认识了身边的物质,初步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技能之后,从本单元开始深入细致地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前面的内容对本课题起到铺垫作用。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的重要物理性质和C60分子的结构特点。在介绍的同时又穿插介绍了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及其用途,使学生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结构的观点,掌握了这一重要的化学思想之后,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学习化学的意义,感受化学世界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素质教育的需要,将本课题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了解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会对展示或演示的资料分析、归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人类对碳单质的认识为例,引导学生形成“科学与发展”的观点,围绕教学目标,以知识与技能为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前提,达到过程与方法的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重点、难点:碳单质的用途。 在生活中人们对于碳单质的应用比较广泛,因此掌握碳单质的用途非常重要。

为了突破重点,教学中利用图片展示,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性认识,通过教师的适时引导和指导,使学生认识上升为感性认识。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辩证统一”的原则,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采用学生观察、阅读自主学习法,对比归纳法、课件展示等多种教学法,努力做到教法与学法的最优组合,并体现以下特点 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阅读等多种渠道获得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通过课件展示,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营造思维环境,使学生迅速融入到学习情景中,并且在学生交流探讨过程中,通过语言的表达,学生的思想相互“碰撞”,激发学生的新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说教学程序的设计 鉴于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方法的确定,本课题内容的教学思路为: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探究学习,实施目标;目标检测,知识升华;课堂小结,协作交流;布置作业,巩固所学。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巧妙的导入,可设疑激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节课我是这样导入的:“(课件展示)化学与生活:金刚石是目前最硬的物质,而石墨却是最软的物质之一。石墨和金刚石的硬度差别如此之大,但人们还是希望能够用人工合成的方法来获取金刚石,因为自然界中石

金刚石_石墨

金刚石-石墨族 本族包括碳的四个同质多像变体:金刚石、六方金刚石(lonsdaleite)、石墨和赵石墨。(chaoite).后两者在自然界罕见。 金刚石的结构为典型的金刚石型结构,具有立方面心晶胞,碳原子除位于立方体晶胞的八个角顶和六个面的中心外,在立方体被分割出的八个小立方体中心有一半也相间分布有碘原子。毎个碳原子与周围四个碳原子以相同的共价键连接,原子间距0.154nm,键角109o28'16'' 。 石墨为层状结构。其碳原子成层排布,每层内碳与周围的三个碳以相同的共价键相连。排列成六方环状网。层间以分子键相连。层内碳原子间距为0.1420nm,而碳原子层间距为0.335nm。石墨有2H和3R两种多型。2H型石墨的第三层碳原子位置与第一层的完全重复,3R型石墨是第四层碳原子位置与第一层的重复。石墨是多键型晶体,层内C—C 的共价键用去碳原子最外层四个电子中的三个,剩余一个未配对电子可以在层内移动,类似于金属晶格中的自由电子,因而石墨层内还有部分金属键。因此石墨结构中,既有共价键、分子键,也有金属键。 金刚石Diamond C 等轴晶系,对称型所m3m,空间群a0= 0.356 11111;Z=8 晶体常呈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及其聚形,也见由立方体、四六面体等组成的聚形,常见晶面弯曲而成的凸晶。无色透明,通常带深浅不同的黄褐色调,也有少数呈蓝、黄、褐、粉红和黑色者;典型的金刚光泽;折射率N=2. 40?2.48;强色散;x射线下发天蓝色荧光。硬度10;性脆;平行{111}解理中等;密度3.50?3.52g/cm3;导热性良好室温下其导热率几乎是铜的五倍。 金刚石形成于高温高压条件下,是岩装作用的产物。产于超基性的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中,共生矿物橄榄石、镁铝榴石、铬透辉石、金云母等。此外高压变质的榴辉岩中也见零星的金刚石微粒。外生条件下,金刚石可以聚集成重要的砂矿床。 石墨Graphite C 有两种多型。六方晶系2H型,对称型6/mmm,空间群P63/mmc;a0=0.246nm,c0=0.670nm;Z=4。 三方晶系3R型,对称型3m,空间群R3m ; a=0.246 nm,c0 = 1. 0050 nm ; Z=6。前者常见。 通常为鱗片状、块状或土状集合体。颜色和条痕均为黑色:金属光泽;隐晶的土状集合体光泽暗淡;不透明;硬度1?2;平行{0001}解理极完全,薄片具挠性;性软,有滑感,易污手;密度2. 09?2. 26 g/cm3;导电性好。 石墨形成于高温条件下,主要为变质成因。沉积变质成因者是由富含有机质或碳质的沉积岩经区域变质作用而成,分布最广。接触变质成因的石墨,可由煤系或碳质页岩热变质或碳酸盐矿物分解而成。我国石墨储量居世界首位,许多省区都有石墨矿床,如黑龙江萝北、山东南墅等。 金刚石的形态 A\B—理想形态;o{111}八面体,d{110}菱形十二面体:c—常林钻石的形态:a{100}立方体,e{210}四六面体;D—实际晶体(八面体和菱形十二面体的聚形,1.5 cm,辽宁)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

第六单元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初中化学第六单元课题一。碳是重要的化学元素,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面学习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使本单元的高度上升了一个新台阶。本课题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介绍碳单质,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C60、木炭及活性炭的重要物理性质、结构特点和用途;另一部分介绍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稳定,加热或高温下可以和氧气及某些氧化物等物质起反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微观构成、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能用变化发展的观点认识碳的单质。 (2)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确定学习化学的志向。 (2)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二、教学理念 本课题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现出学化学是为了用化学;采用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图文并茂,使知识活动化、游戏化,给学生营造自由、宽松、有趣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协助者,对学生加以引导、启发、肯定和鼓励。 三、教学过程: [情景设置] (教师)化学实验室需要购买活性炭,请大家和我一块进行网上购物去吧!咱们到这个名为卖“炭”翁的商店逛逛去。 本节课的教学课堂就设置在这个商店里。学生在逛商场的过程中,经过讨论、探究,轻松、愉快的达到各项学习目标。这种活泼开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以新奇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感到,化学和生活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新课讲解] (教师)给学生展示商店里面商品的图片:大家看看一号柜台出售的是金刚石类的,有人造的和天然的金刚石,由金刚石打磨而成的光彩夺目、价值连城的钻石,由金刚石制成的用来切割的玻璃刀和钻头。大家根据金刚石的用途能够推测出它的性质吗? (学生回答)金刚石是透明的正八面体,非常坚硬。 (教师)对,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咱们继续去买咱们需要的活性炭吧。二号柜台出售的是石墨类商品,请大家观察它的颜色,这些是由石墨制成的产品,有铅笔芯,润滑剂,电池的碳棒,坩埚。大家能不能推测出石墨具备哪些性质呢? (学生回答)深灰色片状固体,软,滑腻,导电,耐高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说课稿 第6单元 课题1 金刚石、石墨、C60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引导学生走进化学世界,从化学角度认识了身边的物质,初步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技能之后,本单元开始深入、细致地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前面的内容对本课题起到铺垫作用。第一课题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碳的单质,第二部分介绍碳的化学性质。今天我主要说一说第一部分的教学思路。这部分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的重要物理性质和C60分子的结构特点。在介绍石墨的同时又穿插介绍了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及其用途,使学生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结构的观点。掌握了这一重要化学思想后,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学习化学的意义,感受化学世界的魅力。 2、确定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了解C60分子的结构特点。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4)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更多更快的获得资料,并会对资料进行整理。 (2)会对展示或演示的资料分析、归纳。 (3)利用微观模型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 (4)通过探究实验主动的获得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2)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3、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4、教学难点 使学生知道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为了突破难点,教学中利用了大量的图片、视频资料,给学生提供非常直观的感性认识,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上升为感性认识。 二、教法和学法 本课题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辩证统一”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采用学生网络查找自主学习法、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法、对比归纳法、课件展示等教学法,努力做到教法与学法的最优组合,并体现以下特点: 1、培养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知识的能力,尤其是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得知识。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课件展示,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思维环境,使学生迅速融入到学习情景中,并且在学生交流探讨过程中,通过语言的表达,学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