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谏太宗十思疏》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谏太宗十思疏》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谏太宗十思疏》练习及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及答案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

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B.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C.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D.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项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D.惧满溢,则思江河下百川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永保无疆之休休:休息

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物:事物

C.虽董之以严刑董:督责

D.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冲:冲动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长:高

B.能克终者盖寡克:能够

C.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下:居于……之下

D.简能而任之简:简化

5.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文武争驰,君臣无事

C.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D.役聪明之耳目

6.下列各项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B.人君当神器之重北邀当国者相见

C.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D.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自牧:自我约束

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三驱:狩猎时网开一面以示有度

C.亏无为之大道哉大道:最高的境界

D.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司职:司仪

8.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震之以威怒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C.人君当神器之重

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

D.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9.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C.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0.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项王曰:“沛公安在?”

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C.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不求闻达于诸侯

D.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11.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A.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月出于东山之上

12.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加粗字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A.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B.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C.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D.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13.与“克终者盖寡”中“克”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克己复礼为仁

B.秦战未尝不克,攻未尝不取

C.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D.然性俭克,少恩情

14.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尔安敢轻吾射。

C.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15.默写,将下列各句补充完整。(3分)

(1)人君当神器之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____________,所宜深慎。

(3)智者尽其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武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振—震;B.简—拣;D.火—伙。

2.答案:D 解析:A.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主要的,重要的;B.纵情,古义:骄傲,今义:尽情;C.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3 C A休:美好。 B.物:他人 D.冲:谦虚 4. D (选拔) 5 B. 6 B.

7. D《 (司职:管理职事)》 8 C. 9 D. 10 B. (D太平,清明;部署) 11、 B. 12.答案:B 解析:A.“影”,影子;B.“景行hánɡ”原为“大道”,喻高尚的德行;

C.日光;D.景致,景色。

13.答案:C 解析:A.克制;B.战胜,攻破;C.能够;D.“刻”,苛刻。

14.答案:D 解析:D动词,A、B、C均为疑问代词。

15. (1)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2)载舟覆舟

(3)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垂拱而治

文言文古文鉴赏《谏太宗十思疏》

古文鉴赏《谏太宗十思疏》 【作品介绍】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写于贞观十一年,劝谏唐太宗的上疏。魏微一生上疏直谏二百余篇,常使李世民情面上难以忍受,有时甚至怒不可遏,但魏徵仍然从容尽言,而李世民事后也常常承认自己的过错。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微去世,李世民亲自为他撰写碑文,并对侍臣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将魏徵比作“人镜”。 【原文】 谏太宗十思疏 作者:[唐]魏徵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2];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6],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7],承天景命[8],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9]。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馀,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10],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1]。竭诚则吴越[12]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13]。虽董之以严刑[14],震之以威怒[15],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1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8];乐盘游[19],则思三驱以为度[2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23]。简能而任之[24],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5]。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26] ——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旧唐书·魏徵传》 【注释】 [1]疏:奏议的一种。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 [2]长(cháng):高固:使……稳固。 [3]远:使……流得远。浚:疏通,深挖。 [4]当:主持,掌握。 [5]居域中之大:占据天地间的一大。《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域中,天地间。 [6]以:用,行。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原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

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译文: 我听说过,要求树木生长,就一定要加固它的根本;想要河水流得长远,就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使国家安定,就一定要积聚自己的道德仁义。水源不深却希望水流得长远,根不牢固却要求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使国家安定,我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着帝王的大权重任,处于天地间至尊的地位,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到危难,戒除奢侈而厉行节俭,这也就象砍断树根却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泉源却希望流水长远一样啊! 凡是古代的君主,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始做得好的确实很多,但是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困难吗?大概是他们在忧患深重的时候,必然竭尽诚意对待下属,一旦得志,便放纵情欲,傲视他人。竭尽诚意,那么即使象吴、越那样敌对的国家也能结为一个整体;傲视他人,那么骨肉至亲也会疏远得象过路人一样。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恫吓人们,结果只能使人们图求苟且以免于刑罚,却不会怀念国君的恩德,表面上态度恭敬,可是心里并不服气。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百姓象水一样,可以载船,也可以翻船,这是应该特别谨慎的。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谏太宗十思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辨析“安、信、求、治”等多义词的词义;积累文言虚词“以、哉、所”的用法;区别文中“根本、以为、虚心、纵情”等古今异义词的含义。 2.领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积极意义。 3.学习本文多用比喻说理的手法,体会对偶句、排比句的风格特征。 能力目标 1.掌握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高超的劝谏艺术,不断提高学生的说话技艺。 2.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德育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虚怀若谷,虚心纳他人建议;勤俭简朴,继承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 1.掌握“浚、殷、冲、牧、壅、谬、董、振”等文言词的义项。 2.理清思路,理解“十思”内容及其意义。 3.学习文章用比喻说理,生动形象的特点,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整齐而富于变化的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 1.文章第三段的内容理解。 2.引导学生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在反复朗读中,理解句意,体味语气,加强记诵) 2.问答法(如对文章第1~2段浅显内容的分析理解) 3.讨论法(如对文章第3段较深难内容的分析理解) 4.探究拓展法(课内适当穿插一些文句训练,拓展学生思维) ●教具准备 录音机及课文朗诵带;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因为忠臣批“龙鳞”,逆“圣听”讽谏帝王确为不易之事。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就是千古明证与教训。然而,唐代谏臣魏征一生上疏言事二百多次,非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相反却得到了唐太宗的称赞“诚极忠款,言穷切至”,并说“公之所谏,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事等弦韦”。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在千古传诵的《谏太宗十思疏》中找找答案吧! 二、解题 1.文体简介 疏,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述自己意见的一种文体。如西汉晁错写给汉文帝的《论贵粟疏》。 2.背景介绍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归类 【文学常识】 1、魏征,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太宗当政时为谏议大夫,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魏征病卒,太宗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殁,朕亡一镜矣。”. 2.、“疏”,即奏疏、奏议,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是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此疏中讲了帝王应采取的统治天下的方法,含劝诫之意;后来唐太宗曾赐手召,褒奖魏征,并将此疏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行文思路】 第一段:提出观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第二段:通过对比和层层推导,解释不积德义的危害性。 第三段:提出积德义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写作特点】 1、论证方法 (1)比喻论证,生动有力。文章开篇三句,一二句先设喻,第三句解释正意。 (2)对比论证,说理透彻。 例如第一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危害。 第二段关于“殷忧””竭诚”与“得志””傲物“的正反论述, 第三段贯穿”十思“的本能欲望(或反应)与理性自制的对举 2、语言特点骈散结合,语言华美流畅。 “十思疏”是一篇骈文。唐代奏疏都习惯用骈文写作,但此文与当时流行的骈文不同。在形式上它利用骈文的排比、对偶、表达真情实感,但又不拘于形式,既有骈文的华美,整齐,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 【通假字】 1、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 2、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无,通“毋“,不要 【词类活用】 A、使动用法: 1、必固其根本固,使……稳固 2、则思知止以安人安,使…….安定 3、则思虚心以纳下虚,使……谦虚 4、则思正身以黜恶正,使…….端正 5、宏兹九德宏,使…….光大 6、何必劳神苦思劳,使…..辛劳;苦,使……辛苦 7、欲流之远者远,使······流得远 B.意动 1、乐盘游乐,以……为乐 C.、名词作状语 1、貌恭而心不服貌:表面上;心:在心里 D、名词作动词 1、则思江海下百川下,居于······之下 E、动词作名词

2021年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 欧阳光明(2021.03.07) 魏征 原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成,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年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失意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年夜,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译文:

我听说过,要求树木生长,就一定要加固它的根本;想要河水流得长远,就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使国家安定,就一定要积聚自己的品德仁义。水源不深却希望水流得长远,根不牢固却要求树木生长,品德不深厚却想使国家安定,我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成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着帝王的年夜权重任,处于天地间至尊的位置,不考虑在安适的环境中想到危难,戒除奢侈而厉行节俭,这也就象砍断树根却要树木长得茂盛,梗塞泉源却希望流水长远一样啊! 但凡古代的君主,接受上天的年夜命,开始做得好简直实很多,可是能够坚持究竟的却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困难吗?年夜概是他们在忧患深重的时候,必定竭尽诚意看待下属,一旦失意,便放肆情欲,傲视他人。竭尽诚意,那么即使象吴、越那样友好的国家也能结为一个整体;傲视他人,那么骨肉至亲也会疏远得象过路人一样。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恐吓人们,结果只能使人们图求苟且以免于刑罚,却不会怀念国君的恩义,概略上态度恭敬,可是心里其实不信服。怨恨不在年夜小,可怕的只是苍生。苍生象水一样,可以载船,也可以翻船,这是应该特别谨慎的。 果真能够做到:见了想要获得的工具,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将要年夜兴土木,就想到要适可而止以使苍生安定;考虑到帝位高随时会有危险,就想到要谦虚,并且加强自我修养;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江海是居于百川的下游;以狩猎为乐,就要想到狩猎有度,不过分捕杀;担心意志懈怠,就想到做事要始终谨慎;忧虑会受蒙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与精细翻译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与精细翻译第一段: 原文:臣闻求木之长1者,必固其根本2;欲流之远者,必浚3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4,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5乎!人君当神器之重6,居域中7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8。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注释:1、长:生长。2、固其根本:使它的根本牢固。本,树根。 3、浚:疏通,挖深。 4、在下愚:处于地位低见识浅的人。5、明哲:聪明睿智。6、当神器之重: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神器,指帝位。古时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7、域中:指天地之间。 8、休:美。指政权的平和美好。 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聪明睿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第二段: 原文:凡百元首9,承天景命10,莫不殷忧11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12繁,能克终者盖寡13,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4。竭诚则吴越为一体15,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6。虽董17之以严刑,振18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19,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20,可畏唯人21;载舟覆舟22,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注释:9、凡百元首:所有的元首,泛指古代的帝王。 10、承天景命: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景,大。 11、殷忧:深忧。 12、实:的确。 13、克终者盖寡: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克,能。盖,表推测语气。 14、傲物:傲视别人。物,这里指人。 15、吴越为一体:虽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结成一家。胡,指北方;越,指南方。 16、骨肉为行路:亲骨肉之间也会变得像陌生人一样。骨肉,有血缘关系的人。行路,路人,比喻毫无关系的人。 17、董:督责。 18、振:通“震”,震慑。 19、苟免而不怀仁: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 20、怨不在大: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 21、可畏唯人:可怕的只是百姓。人,本应写作“民”,因避皇上李世民之名讳而写作“人”。 22、载舟覆舟:这里比喻百姓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出自《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翻译: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国君的品德就开始衰微了。国君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

黄厚江《谏太宗十思疏》教学实录及点评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实录及点评 顾晓俊 摘自:《凤凰教育网》 实录:黄厚江 师:同学们,上课。 生:起立! 师:请坐。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一篇文言文《谏太宗十思疏》。(板书:谏太宗十思疏魏徵)作者魏徵,既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可是,他之所以彪炳史册,得到后人的敬仰,却主要因为他是一位刚正不阿、敢于冒死直谏的诤臣。(板书:诤臣zh鑞g)他先后向太宗上书二十多次,虽然差一点因此掉了脑袋,但最终还是赢得了太宗的信赖,后人的敬仰。《谏太宗十思疏》是他奏议中最著名的一篇。 布置预习时,要求同学们反复诵读课文,认真阅读注释,理解课文大意。现在,请三位同学分别读课文的三个段落。其他同学看看他们的诵读有没有体现文言文诵读的特点和基本要求。 (指名三位学生分别诵读课文三个段落) 师:请一位同学对他们的诵读作一个简要的评点。 生:读文言文要注意断句,以及字音和现代文的不同。这一点,他们都已经注意到了,可是读得不是很流畅。 师:这位同学强调了文言文诵读要注意字音和句读,这的确是文言文诵读的基本要求。不过,对于同学们来说,达到这个基本要求是不难的。但仅仅如此还不够,还应该能读出文言文特有的情味,(板书:情味)也就是通过诵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文言文特有的魅力。 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遍录音诵读,再听我诵读。然后请对我的诵读和录音的诵读作一个比较和评价,看怎样诵读更能表达作者的感情。 (听课文录音) (教师诵读课文) 师:好,请同学们对录音的诵读和我的诵读作一个比较和评价,说说你认为谁读得更好。哪位同学先说? 生:我更喜欢老师你的诵读,因为我感觉这是魏徵对太宗说的话,你的诵读体现了他对太宗

古诗谏太宗十思疏翻译赏析

古诗谏太宗十思疏翻译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写于贞观十一年,劝谏唐太宗的上疏。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 【原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着,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

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注释】 [1]长:生长,生发,名词用作动词。 [2]固:使稳固,使动用法。 [3]远:流得远,形容词用作动词。 [4]浚(ùn):疏通,深挖,动词。 [5]当:主持,掌握,动词。 [6]神器:指帝位、政权。典出《老子》:“天下神器,不可为也”古人认为君权神授,认为取得神器即为夺得天下。 [7]居域中之大:据天地间重大的地位。域中,天地间。语出《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大,形容词用作名词。 [8]以:连词,表示目的关系,相当于“来”。 [9]凡昔:所有的。有书如《古文观止》写为“凡百”,此皆为一意:以往的。 [10]景:重大。 [11]克:能够。 [12]盖:承接上文,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但,则。

《谏太宗十思疏》课堂实录高品质版

《谏太宗十思疏》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 教师:上虞丰惠中学刘建松 班级:丰惠中学高一(5)班 课前出示两段文字投影,目的是让学生情感产生落差,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 (百姓无事则易骄,劳役则易使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逝,遂亡一镜矣。) 师:我们把这两段文字来大声的读一遍。能告诉大概的意思吗? 生:第一则说老百姓一有空闲是很不听话,让他们干活就很好使, 生:没有把老百姓当人看,只是劳动的工具,欺压的对象。 师:而第二则地球人都知道 生:唐太宗说的,要以史为鉴,这里的联就是唐太宗。封建社会中的明君。 师:括号中填的是—— 生:魏征。 师:不错,唐太宗是很有眼光,有这样的认识的君王一定是圣君。那第一句是谁说的呢?(学生沉默) 师:我们来做选择题,A秦始皇B隋炀帝C唐太宗D朱元璋。请选择(学生自由讨论,气氛热烈,各抒己见,学生首先排除的是唐太宗) 师:如果老师告诉你们,这两句话是同一个人,你们信吗?(学生很惊讶)反正我是信了。肯定加确定就是李世民说的,在你们心中,李世民是怎样的形象? 生:英俊潇洒,玉树临风,武艺高强, 生:对百姓很仁慈,善于用人。 师:看来宫廷戏看多了,总而言之,他是接近完美无缺的好男人。这样的帅哥可能在哪种情况下说出令我们粉丝伤心的话?总有个理由吧? 生:国家治理的比较太平了,开始骄傲了,自以为是了。 生:国家强大了,忘记了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对人民作威作福起来了。 师:所以说人是会变化的。如贞观十一年,唐太宗巡游洛阳宫,泛舟积翠池,看到隋炀帝挥霍民脂民膏修建的亭台楼阁,便大发议论说:“(炀帝)将行幸不息,民怨不堪”,“遂使天下怨叛,身死国灭”,看起来他似乎应该以隋为鉴了,但最后他却洋洋得意地说:“今其宫苑尽为我有。”(《贞观政要》卷十),开始忘本和忘危。就在唐太宗越来越忘乎所以,偏离正常的轨道的时候,别的大臣都噤若寒蝉,只有魏征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十思疏》就是其中著名的一篇。 师:用这里的思组个词语? 生:思考,思虑。 生:思索,反思。 师:哪个更确切些? 生:反思,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生: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更好的治理。 师:我们师生有时也写学习反思,反思什么呢?从哪些方面反思?标题中说十思,就是从十个方面开始,这篇奏折的精华就在第三节,我们先自由朗读一遍,注意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学生自由朗读) 师:第三节的开头是个反问句,

中考文言文《谏太宗十思疏》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谏太宗十思疏》全文详细翻译 导读:谏太宗十思疏 作者:魏征 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用节俭来消除奢侈,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头作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胡和越这样隔绝、疏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傲慢地对待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成为各不相关的人。虽然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吓唬他们,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怀念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是众

人;(百姓和皇帝的关系,就象水和船一样),水能载船也能够颠覆船,这是应该深切警惕的。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如果真的能够作到:看见引起自己爱好的东西,就想到应该知足来警惕自己;将要兴建宫室土木,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使百姓安宁;想到君位高而且危,就要不忘谦虚加强道德修养;恐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江海所以巨大,是因为能居于百川之下;游乐忘返地打猎时,就要想到古人说的“一年三次”田猎为限度;忧虑自己松懈懒惰时,就要想到自始至终都要谨慎;怕自己耳目被堵塞、遮蔽,就要想到虚心接受下面意见;担心有谗邪的人在自己身边,就想到要自身正直,斥退邪恶的人;恩惠所施加,就要想到没有因为偏爱而给予不恰当的奖赏;惩罚所涉及,就要想到没有因为生气而滥用刑罚:总括这十思,扩大这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那些有智慧的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就会竭尽他们的威力,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文臣武将都能重用,(皇上)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何必劳神苦思,事事过问代替百官的职务呢?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 原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译文: 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用节俭来消除奢侈,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头作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胡和越这样隔绝、疏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傲慢地对待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成为各不相关的人。虽然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吓唬他们,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怀念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是众人;(百姓和皇帝的关系,就象水和船一样),水能载船也能够颠覆船,这是应该深切警惕的。 如果真的能够作到:看见引起自己爱好的东西,就想到应该知足来警惕自己;将要兴建宫室土木,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使百姓安宁;想到君位高而且危,就要不忘谦虚加强道德修养;恐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江海所以巨大,是因为能居于百川之下;游乐忘返地打猎时,就要想到古人说的“一年三次”田猎为限度;忧虑自己松懈懒惰时,就要想到自始至终都要谨慎;怕自己耳目被堵塞、遮蔽,就要想到虚心接受下面意见;担心有谗邪的人在自己身边,就想到要自身正直,斥退邪恶的人;恩惠所施加,就要想到没有因为偏爱而给予不恰当的奖赏;惩罚所涉及,就要想到没有因为生气而滥用刑罚:总括这十思,扩大这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那些有智慧的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就会竭尽他们的威力,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文臣武将都能重用,(皇上)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何必劳神苦思,事事过问代替百官的职务呢?

谏太宗十思疏(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谏太宗十思疏(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 学设计 谏太宗十思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辨析“安、信、求、治”等多义词的词义;积累文言 虚词“以、哉、所”的用法;区别文中“根本、以为、虚心、纵情”等古今异义词的含义。 2.领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的道 理及“十思”的积极意义。 3.学习本文多用比喻说理的手法,体会对偶句、排比句 的风格特征。 能力目标 1.掌握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高超的劝谏艺术,不 断提高学生的说话技艺。 2.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德育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虚怀若谷,虚心纳他人建议;勤俭简朴,继承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 1.掌握“浚、殷、冲、牧、壅、谬、董、振”等文言词 的义项。

2.理清思路,理解“十思”内容及其意义。 3.学习文章用比喻说理,生动形象的特点,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整齐而富于变化的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 1.文章第三段的内容理解。 2.引导学生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在反复朗读中,理解句意,体味语气,加强记诵) 2.问答法(如对文章第1~2段浅显内容的分析理解) 3.讨论法(如对文章第3段较深难内容的分析理解) 4.探究拓展法(课内适当穿插一些文句训练,拓展学生思维) ●教具准备 录音机及课文朗诵带;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介绍作者、背景。 2.疏通文句句意。 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因为忠臣批“龙鳞”,逆“圣听”讽谏帝王确为不易之事。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就是千古明证 与教训。然而,唐代谏臣魏征一生上疏言事二百多次,非但 没有招来杀身之祸,相反却得到了唐太宗的称赞“诚极忠款,言穷切至”,并说“公之所谏,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事 等弦韦”。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在千古传诵的《谏太宗十思疏》中找找答案吧! 二、解题 1.文体简介 疏,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述自己意见的一种文体。如西 汉晁错写给汉文帝的《论贵粟疏》。 2.背景介绍 唐朝初年,唐太宗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 民力,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广开言路,积极纳谏。到了贞 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加以对外 战争年年胜利,边防巩固,国威远扬,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 的欢呼声中,唐太宗渐渐骄奢,渐渐忘本,开始对百姓作威 作福起来。尽管“百姓颇有怨嗟之言”,可是这声音早被朝 野上下歌功颂德的欢呼声淹没了。正直的魏征对此深感担忧,贞观十一年(637)从三月到七月,五个月内他一连给唐太宗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练习、简析及译文(翻译)-word文档讲课讲稿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练习、简析及译文(翻译)-w o r d文档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练习、简析及译文 (翻译) 原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

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译文: 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使它的根底稳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生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主持着国家的重任,在天地间占有重大的地位,应推崇追求最高峻的皇权,永远保持无止境的美善,如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除奢侈而行节俭,道德达不到更高的境界,情感不能控制住欲望,这也是砍断树根而想要树木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所有的帝王,承担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无不是在深深的忧虑中就治道显著,而一旦功成名就就道德衰退,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善终的却很少。难道是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困难了吗?当初取得天下时才能有余,现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太宗,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的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整理的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谏太宗十思疏 作者:魏徵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6],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sè)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7],承天景命[8],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9]。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馀(yú[同“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10],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1]。竭诚则吴越[12]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3]。虽董之以严刑[14],振之以威怒[15],终苟免而不怀仁,

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岂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1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8];乐盘游[19],则思三驱以为度[2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虑壅(yōng)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23]。简能而任之[24],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5]。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26]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注释1.长(zhǎng):生长。 2.固其根本:使它的根本牢固。本,树根。 3.浚(jùn):疏通,挖深。 4.在下愚:处于地位低见识浅的人。 5.明哲:聪明睿智(的人)。 6.当神器之重: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神器,指帝位。古时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 7.域中:指天地之间。 8.休:美。这里指政权的平和美好。 9.凡百元首:所有的元首,泛指古代的帝王。 10.承天景命: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景,大。 11.殷忧:深忧。

(完整版)《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示例教案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示例教案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 2.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3.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 4.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 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 2.作者的论证思路和理论结构。 教学难点 1.字词及文言现象的把握。 2.“十思”的内容理解及现实意义。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智与大勇。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千古流传。但是唐代却有一位著名的谏官,有胆有识,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

“诤臣”称之。他就是唐代著名的大臣——魏征。 魏征所处“贞观之治”时期,天下大治,而他却提出居安思危,足见其战略眼光。他死后,唐太宗亲写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魏征殁,吾失一镜矣。”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二、解题: 本文选自《旧唐书·魏征传》。谏,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疏,奏章,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三、阅读课文。 1.学生试读课文,边读边正音。陌生的字词边读边看注解或查阅古汉语字典。 2.教师提名学生朗读。 四、疏通字词。 1.通读全文,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以下字词。 ①固:培土加固。根本:树的根 ②德义:德政与信义。 ③明哲:明哲的圣人。 ④不胜:不堪 ⑤景命:大命 ⑥殷忧:大忧 ⑦行路:路人

⑧董:督责。 ⑨苟免:苟且免罪。 ⑩宜:应当。 ⑾高危:居高位的危险。谦冲:谦虚。自牧:自立调养。 ⑿简能:选拔人才。 ⒀垂拱:垂衣拱手。 2.粗知句义。 3.教师答疑。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二-五。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订正练习二-五。 2.难句的翻译。 教师可选择一些难句让学生翻译。 二、分析课文。 1.第1段 请一名学生口头分析本段内容,教师引导补充。 教师小结:第1段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为人君者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文章开篇连用两上比喻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来正面论证“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道理。接着,紧承上文,

谏太宗十思疏合集

谏太宗十思疏 教学目的 1、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 2.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 3.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 重点难点 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重点) 2.翻译难懂的语句。(难点)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初步熟悉课文,疏通字词 一.导语设计: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尽忠讲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的故事,千古流传。但是,唐代著名谏官魏征进谏唐太宗,却大多被采纳,不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还经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扬。魏征写了《谏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赞赏,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 二、作者·解题 学生读注释。教师补充。魏征,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以

刚正不阿、敢于直谏而名垂史册。他同那些尸位素餐、苟何取容的封建官吏不同,有意见敢当面提,当面顶,不口是心非,不看脸色行事。后世一些诤臣,如称为青天的包拯都以他为楷模。他不仅敢谏,而且善谏。从唐太宗贞观初年到其去世,十七八年间共上重要奏疏二百多次,达数十万言,大都为太宗采纳,使太宗避免了政治上的不少失误。唐初社会能够出现号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作为谏臣的魏征是有其功劳的。 题目中的“谏”是进谏的意思。疏,是一种文体名,属于奏疏类。 三、阅读课文 第一次:试读,正音。边读边正音。已经认识的字词不但要读准声调,还要读清平舌与翘舌、前鼻音与后鼻音,以读出汉语的美感来。陌生的字词则边读边看注释或查阅词典。 第二次:朗读,提名学生朗读。 四、疏通字词 第三次:粗读,正义。边读边看注释,以粗知句义;同时边读边揣摩句内停顿,如: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教师巡查答疑。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五

诗词大全-《谏太宗十思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精品

《谏太宗十思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谏太宗十思疏魏徵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岂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分)()德不厚而望国之治治:安定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景:崇敬虽董之以严刑董:督察简能而任之简:选择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分)()闻求木之长者则修文德以来之虽在下愚,知其不可吾其还也振之以威怒以其无礼于晋鸣琴垂拱,不言而化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分)⑴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分)⑵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谏太宗十思疏》学习心得

《谏太宗十思疏》学习心得 《谏太宗十思疏》有着深刻的思想价值,丰富的哲理内涵,精湛的写作技巧,是一篇高质量的政治散文。虽然文章写于1300多年前,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阶级的统治,具有特定的阶级局限性,但文中的思想深刻,对我们仍有许多可取之多。60年代初,党内曾印发作为学习材料。现在市委又作为每月一文的第二个学习篇目来组织大家重温,有着更加积极的影响。不仅可以浓厚开门纳谏、广开言路的“两新”大讨论氛围,而且对我们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建设新九江,更好地为事、为人、为官更具借鉴作用。 一、修身养德,扎深和谐与发展之根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居一篇之要。积德义是手段,思国安是目的。“十思”就是对这个具有哲学理论深度思想方法论的具体诠译。百行德为首。做人要有人德,从政要有政德,为官要有官德。建设新九江,需要我们加强官德修养,更好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一)深化以民为本的理念。“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复舟,所宜深慎”。魏征是在提醒皇帝要注意民心,争取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朴素的民本思想。作为人民的公仆,我们一定要执政为民,心为民所想,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真正把群众作为我们的衣食父母,尊重群众,善

待群众,只有这样才能我们的干部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我们的事业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我们的党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 (二)弘扬谦虚谨慎的作风。“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这不仅会发生在唐太宗身上,我们的一些干部也有的不由自主。认为领导得要高人一等,保持距离,摆官架子,对下属趾高气扬,对百姓不屑一顾。“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如果我们高高在上,只会脱离群众,失去民心。因此,我们要“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居庙堂之高更忧其民,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安不忘危,戒骄戒躁,在勤勉实干中把握发展机遇,在孜孜奋斗中实现兴县富民。 (三)恪守清正廉洁的情操。戒奢侈,戒纵欲,戒奢以俭是积官德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十思的一个主要内容。“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常思贪欲之耻,骄奢之祸,腐败之害。坚持防微杜渐,从点滴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息嬉止奢,革除不良嗜好,戒贪玩之心,做到工作XX标准,生活上低要求,以清廉俭朴树威信,以人格魅力赢民心。 二、广集民智,激活和诣与发展之源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就必须广纳群言,“择善而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