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学考题

比较教育学考题
比较教育学考题

比较教育导论2010考博试题

一、简答

1.比较教育学的学科特征

现代意义上的比较教育学是以1817年法国朱利安发表《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为标志创立的。作为一门前沿性学科,自其诞生之日至今经过将近两百年发展,比较教育学的概念、属性、学科特征等在学者们的口中依旧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综合百家共识,比较教育学是以整个教育领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国际教育整体取向和比较视野,对当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教育发展规律及特定表现形式,借鉴有益经验,推动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一门学科。

比较教育的学科特征是其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标志。不同学者观点各异。如王承绪教授等将其概括为跨国性或国际性、跨学科性和可比性;陈时见教授等在《比较教育导论》中将其概括为比较视野、跨文化分析和教育革新指向;马克。贝雷主席指出其跨学科性等等。在此主要采用冯增俊教授的分析视角,综合各学者论断:

(1)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特点在研究领域上,比较教育学以“整个”教育领域为研究对象;在发展历史上,重视从跨文化比较的角度研究人类“当前”迫切需要探讨和解决的格俄中教育问题及教育现象;在研究范围上,比较教育研究“世界各国”教育的发展和问题。

(2)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方法特点首先,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最大特点是比较,但它有别于一般意义的工具性技术性的比较法,而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整体取向的视野,一种信念层面的范式;其次,比较教育中只采用一种比较法是不够的,需综合借用社会学科的广泛方法如文献法、调查研究法、定量定性方法,或叙事法等质性研究方法,需依据研究目的和课题形成相应的研究方法体系,而选用标准可依据埃德蒙。金的主张:无论什么方法,只要适合于有待检验的问题或课题就是可行的。

(3)比较教育研究的时代特点比较教育以教育史为基础,主要研究当代教育问题,尤其目前迫切有待解决的人类教育问题。康德尔称比较教育是延续到现在的教育史。而比较教育与教育史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以后者为基础而目的是为为了研究现在。

(4)比较教育研究单位的特点比较教育包括以国别为单位的研究,以地理或文化区域为单位的研究,也包括某国内不同区域为单位的研究以及不同社会体制或经济发展水平为单位的研究。总之,比较教育在研究单位上体现出跨地区、跨民族、跨文化的特性。

(5)比较教育研究目的的特点比较教育学最根本的出发点和目的一是借鉴,二是实践,在于能为当前教育改革实践服务,并预测指导未来的教育发展。具有明显的实用性。

比较教育学的学科特点是一个动态的范畴,它必将随着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而变动,因此对它的概括有一定的时空限定性。同时,乐观的看,对比较教育学特征等各方面的纷呈争议--正如美国比较教育学家凯利所认为的那样—也许是一种优点而不是缺点,它将有助于该领域产生活力以及持续成长。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对其保持一种客观、全面的理解。

2.实证主义分析范式

范式(paradigm)是1962年社会学家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的,指科学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一切信念。比较教育中的实证主义分析范式是基于实证主义的思想观点和科学主义的方法论对比较教育作出界定、阐述和指引的一种范式和分析框架。

(1)背景、产生:以19世纪孔德为代表的社会学实证主义思想观点主张,社会事件或过程像自然现象一样是客观存在并服从某些特定的规律的,这种规律可以被认识发现,并可通过假设、经验、分裂、量化和验证等科学方法和步骤将之证实或证伪。自比较教育的产生之日,创始人朱利安就将实证主义和科学主义的思想方法引入了比较教育领域。他期望从手

机到的事实和观察到的情况中“演绎出一些(教育)原则和明确的法则,一遍使教育成为近乎实证的科学”。之后经安德森、胡森、诺亚和埃克斯坦等人的研究使实证主义分析范式得以形成和完善并产生实际影响。后来形成的新实证主义较之更注重对教育系作出功能性解释。

(2)特点:1、假设知识与价值是无涉的、非意识形态化和客观化的,而且知识是背视为独立于求知者之外的;2、注重把概念转换为变量,把变量又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通过对变量的测量,最后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协变关系;3、认为现实是单一的尸体,而且是可以割裂和可以量度的。

(3)所反映的比较教育研究思想观点和方法程式:1、在目的和任务上,主张比较教育的研究要运用客观的参照系统来描述和分析两个以上国家的教育制度、过程或状况,确定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发现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或法则,形成概括性的判断,用于指导教育实践;2、在范围上,它往往涉及更多样而复杂的事项或关系;3、在方法上,它试图推行一套科学的程序或方法,或者说一种实证的、验证的程序和方法

(4)优势及局限:实证主义分析范式对客观性、结构性程序及验证性的追求,有助于提升比较教育研究的科学性水平和可操作性,也助于推广其研究成果。但它强调纯科学性,过分推崇自然科学方法,并试图寻找普世性法则,过度关注社会政治和经济效果,从而影响了人们对教育的全面和深入研究,可行性令人存疑。

从某种程度上说,比较教育学的发展史就是实证主义传统与反实证主义传统彼此争鸣、此消彼长的历史。每一种范式都是有它特定扎根的时代和思想土壤的,也必定会伴随着比较教育整个领域的发展而不断受到挑战,进而得到修正、丰富和发展。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今天各种范式更是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新的范式也在形成,同时多样化和新范式的诞生又意味着比较教育的新发展。关键的是,我们应客观全面的理解每一种范式的优势和缺点并合理应用。

二、问答

1. 国际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模式

(1)“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概念阐释:

1970年和1971年,美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在他的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指出:当一个国家大学适龄青年中接受高等教育者的比例在15%以下时,属于精英(Elite)高等教育阶段;15%-50%为大众化(Mass)高等教育阶段;50%以上为普及化(Universal)高等教育阶段。据此,高等教育大众化就是指“高等教育从精英的体制向大众的体制转化”,以及高等教育处于“大众化”阶段的纵深发展过程。

但我们并不能简单的认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只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达到15%并保持在15%-50%就足够了。它更是一个量与质的统一概念,除了达到量的指标外,还会与之伴随教育理念、教育功能、发展模式、培养目标,甚至到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管理方式及高等教育与社会关系等方面一系列的深层变化。

高等教育大众化源于并服务于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为主的新型社会经济要求,人力资源中的文化素养和智力素养的要求,以及政治民主运动、科技进步和国家力量发展强大的要求。总体表现为面向大众、以职业为导向、多样化、异质性、社会开放性等特征。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工业化国家的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到大众化教育发展阶段。在我国近期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宣布,进入本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并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的战略目标。

(2)国际视野下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模式: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模式是包括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观念、发展速度、发展路径等基本要素的综合体系。由于各国高等教育体制及其外部环境的不同,在各自的大众化进程中遵循着各自的发展路径,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和特色。

1. 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1)美国是实用主义文化的,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重视实用科学技术是高校的特点,高校与市场经济之间紧密联系。(2)通过大学的多样性顺利实现了从精英向大众化阶段的转变。如:南北战争后的“赠地学院”本着把学问、职业教育和社会服务作为办学目的的教育理念大大促进了人数的增长。1944年颁布的《退伍军人权利法》在法律上保障并促进了越战后大批退伍老兵进入高校。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社区学院”以更低更便利的入学条件和更强的职业导向吸引了更广泛的平民。(3)政府通过低廉成本提供教育机会的“州立高等教育机构”和以立法确立的助学贷款制度来满足更多低收入家庭学生的入学需求,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高等教育的平民性。

2. 欧洲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1)欧洲坚持高等教育的大学“学问至上”传统,排斥职业性和实用性,具有稳定的社会阶层结构,市场力量并未大力介入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较美国具有异质性。(2)欧洲高校没有构建新型教育机构,而在进一步扩大精英大学制度的同时,从传统大学的自身寻求变革,进而推进或谋求大众高等教育的发展。(3)扩展改革的形式多样化。如:法国将大学转变成大众化机构;德国使部分人文学科领域进入大众化;英国将多科技术学院升格为大学构成大众化机构。

3. 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1)传统的旧制大学和二战后成立的新制大学。(2)私立大学,又称“日本模式”,包括私人举办政府予以补贴,公办但委托私人经营和私人举办政府提供资金发放带血全共大众择校三种方式。(3)各种类型的专修学校。

(3)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引发的功能转变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等人提出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的投入可以为社会和个人带来更大的收益,教育投资时人力投资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本理论推动人们更好的认识到接受高等教育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强大社会功能,从而推动了高校和政府之间、和社会之间、和市场之间更紧密的相互关系,高校在更加注重发挥社会功能的同时也更加注重自身的学术创新和科研建设,特色办学,并制定各种对策重建和完善质量标准。于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使得它以传统的精英模式培养精英的功能转变成为促进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进步而培养社会中间阶层、高级专门人才的功能。

(4)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模式展望

依据比较教育家许美德,中国高校目前从纵向维度,存在着四个等级的院校:以“985”和“211”工程资助的最高等级,聚集从全国选拔的最优秀学生承担主要的研究活动;省级公立大学,主要满足不同地区、行业和类型学生的各种需要;提供2-3年短期课程的市级公立学院或专科学校;以及正在迅速增长的民办高等院校。以国际经验和社会现状来思考我国高校大众化模式,认为还需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完善,以努力保质保量地达到《纲要》所规划的2020年40%的目标:(1)优化结构,实行强强联合、强弱联合、弱弱联合,全面提高整体高等教育质量,追求世界一流大学水平;(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科研和就业能力,创立高校、科研所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的机制;(3)提升高校科研水平,增强社会功能,更好的吸引多元化经费和满足多元化社会需求;(4)增大政府和多方的投入资助力度满足低收入家庭学生的需求;(5)鼓励民办、特色办学、低成本办学,更大限度的吸引和满足社会各阶层多样化的学习需求;(6)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办有中国特色的大众高等教育。

2全民教育的重点

以教育平等为核心的教育民主化是当今整个社会民主化的组成部分,是现代教育的主要

特征之一,也是21世纪全球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全民教育(Education for All)思潮正是随着教育民主化的不断推进而在国际社会兴起的。要理解全民教育的重点,需要了解全民教育的背景、内涵和目标。

(1)背景及提出:全民教育主要是在20世纪90年代针对全球教育中存在的许多严峻而迫切问题提出的:(1)1亿多儿童,其中包括至少6000万女童,未能接受初等学校教育;(2)9.6亿多成人文盲,其中三分之二是妇女,功能性文盲已成为所有国家的严重问题;(3)9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总人数占世界人口一半以上,文盲人数占世界的2/3以上;(4)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成人未能学习能改进其生活质量并帮助他们适应社会和文化变化的文字知识及新技能和新技术;(5)一亿多儿童和不计其数的承认未能完成基础教育计划;更多的人虽能满足上学的要求,但并未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6)人类社会正面临的多种问题与挑战,如环境恶化、人口激增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都严重的限制了为满足人们基本学习需要所作的努力。在这一背景下,1990年在泰国宗迪恩召开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儿童基金会、开发计划署和世界银行联合发起和组织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亦即“宗迪恩大会”,通过《世界全民教育宣言》和实施宣言的《满足基本学习需要的行动纲领》,正式提出“全民教育概念”,重申人人具有受教育的权利,全社会应更加关注教育发展,加强国际教育界的合作,使全民教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课题,形成全球广泛共识。

(2)内涵和目标:全民教育顾名思义,是指对社会全体民众所提供的教育,即教育对象全民化,教育必须向所有人开放,每一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而且都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接受教育的机会时均等的。进一步就是要求给给每个人更好的教育,高质量的教育公平,如十年后的重估全民教育的《达喀尔纲领》所倡导的,全民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确保人人都能学好、在读、写算和基本生活技能方面都能达到一定标准。它的最终目标是要满足全体儿童、青年和成人的基本学习要求,从而使任何社会中的任何人有能力和责任区尊重和传递他们共同的文化精神遗产和道德价值观念,维护和关爱共同的环境促进国际和平与合作,并为终身学习和人类发展奠定基础。

(3)根据全民教育所针对的最普遍、迫切和基础的问题及它的目标,认为全民教育的重点一是扫盲教育,二是妇女儿童教育。在《世界全民教育宣言》的六项目标中普及初等教育和男女教育机会平等的条款被特别强调的列入2000年9月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提出的“千年发展目标”,可以看出以基础教育扫除文盲和解决女性在教育中的不平等问题不仅是最核心的全民教育问题,更是人类社会发展问题。

[1]扫盲教育200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联合国扫盲十年计划》明确提出全民扫盲是全民教育的核心,是各级各类、正规和非正规教育,特别是初等教育的核心。同时,全民扫盲应该优先针对青年和成人文盲及失学儿童,也要特别关注那些弱势群体和女性文盲。自宗迪恩大会以来各个国家都积极响应,通过各种宣言、计划做出了艰辛的努力推行国际扫盲运动,扫盲行动被作为政治行为推行着。在90年代前扫盲运动有所进行,但80年代逐渐式微,1990年被命名为“国际扫盲年”重申它的重要意义,自90年代以来文盲总数不断减少,全球成人识字率不管提高。目前文盲人口绝大多数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在南非和西亚、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及阿拉伯国家。另外妇女继续是这些文盲人口的主题占64%。据中国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文盲人口8000多万,其中青壮年文盲2000多万。中国每年仅小学就有250万人辍学。而我国近期的《纲要》中也再次强调“扫除青壮年文盲,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的教育战略目标。各个国家扫盲教育的主要措施和方法包括(1)开办正规学校;(2)开展持久的或短期的群众扫盲运动;(3)开发成人教育计划;(4)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如广播录像、远程等。寻求政治支持、建立协作伙伴关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是国际扫盲教育成功中汲取的共同经验。但当前国际扫盲教育依旧面临许多问题主要包括:初等教育不普及和大批儿童失学;重视程度不够和经费投入不足;国家和地区差距导

致最贫困地区和边缘地区扫盲困难;群体差异导致弱势和边缘群体未得到重视等。

[2]妇女儿童1990年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中提出,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的“最为紧迫之事就是要确保女童和妇女的入学机会,改善其教育质量,并消除阻碍她们积极参与的一切障碍。应该摒弃教育中任何有关性别的陈规陋习。”妇女和女童教育计划被认为是国际社会应优先采取的行动之一。之后的多次大会中妇女和儿童教育被反复强调为全民教育的焦点问题,国际社会达成共识,认为让妇女儿童平等接受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的前提条件。关于妇女的教育,孟加拉国推行的“妇女自立和教育运动”和塞内加尔的“民族语非正规基础教育项目”是两个成功典范。前者是由非政府组织发起组织妇女共同劳动获得收入和贷款并以此为条件进行教育的模式,后者是由非政府组织主办的包括成人妇女在内的教授读写和生存技能的综合性教育计划。关于女童的教育则主要有政府或全国性的非政府组织的大规模的行动计划(孟加拉),依靠社区发展的女童教育(如巴基斯坦),及政府资助的开办村学的模式(如印度和马里)。成功经验:(1)与改善妇女和女童的生活与社会状况的行动相结合;(2)建立与妇女和女童相适宜的设施;(3)开发与妇女和女童相适合的教材;(4)培训和聘用女教师;(5)注意妇女和女童教育的协调发展。虽然在全民教育背景下,妇女和女童教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全球来看一半以上的失学儿童是女童,女性文盲仍占文盲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二等,说明教育方面的性别差异仍然存在严重问题。主要问题包括:(1)严重的经济状况;(2)发展的不平衡性;(3)落后的社会文化观念;(4)不稳定的社会环境。因此,人类社会需作出更多的努力来实现男女教育平等。

当然全民教育中还存在很多其他重点问题,如发展幼儿教育,生活技能培训,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等。但扫盲和妇女及女童教育是目前全民教育的重中之重。

(4)中国全民教育的重点在农村

中国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11 日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第七届9个发展中人口大国全民教育部长级会议上发表讲话说, 进入新世纪以来, 中国全民教育的重中之重放在了农村等欠发达地区。中国政府把扫除文盲作为反贫困的重要措施,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三、自拟题目自由论述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职业教育模式改革途径研究

一.选题缘由及背景

1.国内社会现实:自2008年金融危机波及中国以来,农民工大批返乡、部分学生放

弃高考、民工荒、大批企业缺人却招不到合适人的矛盾等社会现象间接表明了国家经济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需求猛增,而一直处于教育领域较低阶层长期不受重视的中等职业教育的现行模式和机制无法满足社会经济的迫切需求。2.国内政策热点:在今年二月底刚刚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到两会众多政协、人大代表的建言,职业教育都是一个新焦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3.本人出于个人兴趣在两会期间观看和阅读了一些有关职业教育的专题报道,对职业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二.选题意义

1.必要性:职业教育是将教育、民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等重大因素结合在一起的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教育。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时期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才能使这种教育产生最直接的社会功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一次教育会议上表示,现在我国正处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高度重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世界各国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中国也不例外。我国职业教育一直低位低下问题重重的

现状十分必要进行从最根本的发展模式上的整体改革。2.重要性:《纲要》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纲要》的一位起草者说这是中央文件里第一次把职业教育摆在这么高的位置。可见其重要性。3.长远意义:有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能够适应并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体现终身教育理念,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对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有重要的长远意义。

三.研究目标

借鉴国外中等职业教育模式的成功实践经验,依据国家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地方特色、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和需求多维度提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模式改革的建议,旨在能够为如何践行我国职业教育的响亮号召的思考贡献微薄之力。

四.职业教育发展的国际局势和国内现状

1.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挑战及变革

由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现代科技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可持续发展任务的艰巨,使得国际职业教育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包括职业技术教育基本功能的挑战、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的挑战以及培训和课程模式的挑战。为应对挑战世界各国相应的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和转型。逐渐从传统的教育模式转变为多元化、制度化的学校发展模式,并逐步拓展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内涵、服务功能,完善了国家职业资格和培训制度,强化了产教合作、行业本位的办学模式。另外,国际化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各国的职业教育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凸显各自的利弊,也增强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

2.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存问题和挑战

当前,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我国的工业正在从传统的轻纺工业向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熟练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的形势日益严峻。职业学校毕业生与技工人才空前短缺的市场供不应求或无法符合要求的矛盾日益暴露,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正在呈现“空心化”现象。无论是在社会观念,职业技术教育模式,还是在企业管理体制上,都存在着技工“造血”机能丧失问题。我国的职业教育主要还停留在传统的校本位的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师资紧缺、设备落后、教学质量低下、与普通教育脱离、与社会需求和市场脱离、校企合作困难等都是职业教育改革面临的严峻挑战。

五.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国际经验

1.德国双元制:

“双元制”(Dual System)职业教育模式是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主流模式。指学生

既在职业学校接受专业理论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又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和移植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两类学习交叉进行,时间比大约为1:4。相应地,培训者由来自企业的实训教师和来自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师两部分担任,也需要既通晓教育学知识又掌握职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有校企两个主管部门,均受法律约束;企业和政府为两个经费来源。

(利弊)

2.美国综合职业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模式:

(1)综合中学:美国的中学教育以综合中学为主体,在各类中学中公立学校占90%。综合中学采用一个主体两个只能的模式:对全体学生进行普通教育,为准备升学的学生提供学术教育,为准备就业的学生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职业课程的开设因地而异,取决于该校的办学条件和当地的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状况。(2)社区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社区学

院强调实践教学,走向社区,走向社会。其自身的职业教育包含多样化的形式和途径包括工厂企业办学、企校联合办学;合约服务,为专门职业提供教学活动;企业家培训及服务学习,把学生的社区服务经历同课堂的教学相联系。

(利弊)

3.澳大利亚TAFE职业技术教育模式:

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是自成体系的,有两种办学模式:一是独立设置的TAFE学院,舍友若干校区或专业教育;二是在大学里设置的职业教育部。不仅提供初级和高级职业技术培训,还提供继续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等,坚持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的终身教育与培训理念。

六.中国职业教育模式改革的启示和建议

1.吸收借鉴成功的国际经验,积极发展适应本国国情独特的办学模式,实事求是,建立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

2.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校企合作路径,解决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点问题。制定优惠政策以吸引企业参与,周密设计一套产科教紧密结合,又有利于学生、学校、企业、社会多方共赢的制度方案和相应的法律保障制度和监管体系。

3.响应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号召,在农村,建立适应农村需求的农村职业教育独立体系。政府提供经费、师资和基础设施支持,发展既提供当地农业技术或特色产业为主体的留守职业教育,又提供外出进城务工的现代科学技能的“走出去”教育双模式。

七.局限性

由于现场的限制,本论文未能将国内外职业教育形势、国际各个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利弊及对中国职教模式改革的建议进行详细阐述,更无法进行更多的文献分析和田野调查,且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在论文的结构和思想上考虑不够周全深刻有许多问题有待改进。本人会在考试之后对此主题进行继续研究并重新完成。

学前教育学答案 (3)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①教育幼儿;②为家长服务。 2、①康有为;②在我国实施学前社会教育。 3、①罗伦斯;②50年代。 4、①智力游戏;②音乐游戏。 5、①外国病;②花钱病;③富贵病。 6、①蔡元培。 7、①知、情;②意、行。 8、①向东或向南;②2.5平方米。 9、①越深刻;②越稳定。 10、①经常性;②渐进性。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 表演游戏:以想象和模仿通过扮演角色来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 体质:指人体的质量,是身体各方面的综合表现。 儿童发展: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榜样示范法:以正面人物的优良品德和模范行为影响幼儿的方法。 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使受教育者掌握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受教育者智力发展的教育过程。 三、判断正误并改错:(每题2分,共20分) 1、错。福禄倍尔。 2、错。角色游戏。 3、对。 4、对。 5、对。 6、错。智力游戏。 7、错。社会现象。 8、错。身体素质。

9、错。智力技能 10、对。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要说明品德四要素的关系? (1)道德品质四要素包括:知(道德认识)、情(道德情感)、意(道德意志)、行(道德行为)(2分) (2)道德认识在道德品质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余三者只有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才会有稳定性和自觉性。(1分) (3)道德情感是动力,有了道德情感,才能使道德认识转化成外部行为,并坚持下去。(1分) (4)道德意志是坚持按照一定的道德要求去行动的精神力量。(1分) (5)道德行为是关键。它是其余三者的集中表现。(1分) 2、简述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关于学前教育的理论? (1)主张幼稚园要注意儿童的健康,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2分) (2)主张幼稚园应有充分而适当的设备,并与家庭合作教育儿童;(2分)(3)主张幼稚园的课程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实施单元教学;(2分) 3、简要说明如何指导幼儿表演游戏? (1)选择适当的童话、故事(2分) (2)帮助幼儿掌握作品的内容、情节和人物形象特点(2分) (3)帮助幼儿组织游戏(1分) (4)始终关心和支持幼儿的游戏(1分) 4、简述视觉的保护措施有哪些? (1)保护视觉分析器,保护视力(2分); (2)创设清洁、优美、明亮、有色彩但又不过分浓艳的环境(2分); (3)利用玩具和游戏进行视觉的专门练习(2分)。 五、学习活动分析:(16分)((一)题计9分,(二)题计7分) (一)这道题应从幼儿道德认识的发展特点及道德认识的形成与培养方面入手去分析。 1、(1)幼儿道德认识的发展水平较低,认识肤浅;(1分)

初等教育国际比较试卷及答案

初等教育国际比较试题 高校年级县专业层次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l.“比较教育”作为一个术语和一个学科领域,最早是由十九世纪初的一位法国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提出来的。 2. 在他撰写的《波斯国王塞勒斯传》中,比较系统地记述和评论了古波斯的教育见闻。 3. 193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康德尔出版了比较教育领域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 4.法国是个政教分离主义的国家,国立学校都是____学校,不允许进行任何宗教教育。5.随着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以杜威为首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思想一度成为美国众多初等学校进行课程改革的依据,许多美国初等学校按照杜威的“”来编制和安排初等学校的课程,编制课程计划。 6.日本初等学校课程实行的是____的课程标准,由文部省制定和颁布初等学校的课程标准。7.英国初等学校学生的学业成绩评定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关键阶段末的统考;二是________。 8. 1990年,新加坡教育部课程发展署成立了《》教材组,负责修订新的小学公民教育教材。 9.在一般情况下,德国基础学校教师的工作量是每周任课节,并兼一项学校管理工作,大约相当于5课时的工作量,例如图书、体育用具管理、电化教室等等。在所任课程中,每人几乎都要教三四种教材,如教物理的兼教化学,教数学的兼教德语等等。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教师的继续教育从其目标到具体实施办法上不断得到调整与完善。在教师继续教育目标上强调两个方面:一是不断适应教学与教育质量提高的需要,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及其对教师的新要求;二是 二、筒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1.简述比较教育的特点。 12.“比较教育”至今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13.简述美国全国教育学会对小学教育目的的概括。 14.在学业评价中的英国初等学校学生的课程作业有哪些类型? 三、简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5. 1995年1月,法国国民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学新大纲规定的小学公民教育课的目的是什么? 16.简要回答世界初等学校道德教育的改革趋势。

最新《比较教育学》练习题库及答案(DOC)

《比较教育学》练习题库及答案本科 一、填空题 1.比较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分因素分析时代、借鉴时代、社会科学方法时代几个发展阶段。 2.比较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是联系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本体性原则。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主要有建立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重视普及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4. 贝雷迪的“比较四步法”包括_描述__、解释、_并列__、比较四个阶段。 5. 比较教育研究常用的方法有_调查法_、_分析法__、比较法、_文献法__。 6. 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提出的面向21世纪的教育目标是:广阔的胸怀、强健的身体和丰富的创造力;自由、自律和 公共的精神;世界中的日本人 7. 1974年3月,日本国会通过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两部法律,这是规范日本战后教育形态的根本性大法。 8. 法国的“郎之万-瓦隆计划”首次提出了教育民主化的思想和以儿童为中心的改革。 9. 法国的大学分阶段组织教学,第一阶段是基础课,两年,授予_大学普通学习文凭__文凭;第二阶段是专门化,两 年,第一年授予_学士_学位,第二年即本科毕业,授予的学位称_硕士_。 10. 法国的高等教育主要与三类机构实施,分别是大学、大学校和短期高等教育机构。 11. 法国的初中学制4年,分为方向指导阶段;观察阶段。 12._职业技术教育__被视为德国教育的“第二根支柱”。 13. 在德国,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前都经过入学成熟检查,这是一种体格健康和心智发展的检查,经检查被认为明显不合格者将被录取入学校附设幼儿园。 14. 在实施《俄罗斯联邦高等教育多层次结构暂行条例》的过程中,高等教育的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革。高等教育将包括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不完全高等教育、第二层次为基础高等教育、第三层次为专业(或完全)高等教育、第四层次为研究生教育。 15. 目前,承担俄罗斯师范教育的教育机构有三类,分别是综合大学教育系、师范学院或师范大学、中等师范学校。 16. _《1944年教育法》或《巴特勒法案》__的颁布为战后英国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个总的法律框架,英国自此确立了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相互衔接的阶段组成的现代公共教育体系。 17. 英国私立性质的独立学校系统包括:私立幼儿园;预备学校和公学 18. 英国大学由古典大学、近代大学、城市大学、新大学这几种类型的学校组成。 19.美国高等教育基本上是围绕着教学;科研;服务三大任务进行的。 20. 学区是美国管理学校的最基本的教育行政单位,它又包括_基层学区__和_中间学区两种。 二、单项选择: 1.贝雷迪认为,真正的比较研究开始于( C ) A.描述 B.解释 C.并列 D.比较 2.属于“社会科学方法时代”的代表人物是( C )

2019春东师《比较学前教育学》作业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比较学前教育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比较法 答: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各国教育的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的方法。 2.适合儿童发展的早期教育方案 答:适合儿童发展的早期方案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1986 年以后极力提倡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它当时主要是针对美国幼教界普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等倾向而提出来的。 3.日本的第三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 答:日本第三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开始于1991年,这次计划根据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和国民对幼儿园教育的强烈要求、整顿幼儿园,谋求幼儿园教育的进一步一普及和友展。 4.蒙台梭利学校 答: 蒙台梭利学校是美国保育学校的特殊类型。它是以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的,运用蒙台梭利教育法组织活动,教育内容包含日常生活练习、感知觉练习和初步的知识学习。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简述20世纪60年代美国重视学前教育的原因。 答:(1)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2)学前教育理论中的一些重要观点发生了变化。(3)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学前教育机构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并受到普遍重视,学前教育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简述蒙台梭利提出的有准备的环境的要求。 答:有准备的环境的要求是:(1)创设有规律、有秩序的生活环境。(2)提供有吸引力的、美的、实用的设备和用具。(3)允许儿童独立活动,自由表现,使儿童意识到自己的力量。(4)丰富儿童的生活印象。(5)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6)培养儿童的社会性行为。

3.简述1990年日本《幼儿园教育大纲》提出的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答:(1)培养幼儿健康、安全、幸福生活所必需的生活习惯、态度,为培养健全的身心打下基础。(2)培养幼儿具有对他人的爱心与信任感,启迪自主意识与他人合作的态度,萌发良好的道德品行。(3)培养幼儿对自然界和周围事物的兴趣与关心,启迪丰富的思考问题的能力。(4)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对语言工具的兴趣与关心,乐于听说和积极态度以及对语言的感受力。(5)通过各种各样的体验,培养丰富的感受与创造性。4.简述日本幼儿园教育指导方法遵循的教育原理。 答:(1)自发性原理;(2)环境原理;(3)兴趣原理;(4)体验原理;(5)自我发现原理;(6)个性化原理;(7)社会化原理;(8)反复练习原理;(9)发展的原理。 5.简述俄罗斯学前教育的特点。 (1)注重对学前儿童和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根据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修订幼儿园教育大纲。(2)在教育非国有化过程中,加强国家对各种学前教育机构的宏观指导。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论述美国的学前教育课程模式及其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 答:1)发展成熟论课程模式 发展成熟论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自然主义等理论,教育目标发展儿童的自信心、创造性,敏感生和实效性,促进儿童内部潜能的全面开发,培养完整儿童。教育原则强调成人应提供适合儿童兴趣和发展水平的环境;不要求儿童表现出超越其发展水平的能力;教师的作用是为儿童提供丰富、适宜的环境,帮助儿童了解自己、接受自己、发展自己。教育内容特别强调游戏的作用,尤其是角色游戏和创造性游戏,幼儿通过探索角色表现自己。在教学方法上强调通过自由游戏,即一切活动都不必按照一定的顺序,听凭儿童自己的兴趣进行。儿童可以自己选择、自己设计、自由活动,不受任何约束。主要特点是注重儿童的整体发展;不强行塑造儿童的发展;允许每个孩子按自己的速度前进。 2)行为主义理论课程模式 行为主义理论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行为主义理论,该模式的教育目标是以直接、有效的方式教儿童学业技能、道德知识和社会规则,形成今后成功接受学校教育必须的行为、读写算等技能。教育内容以阅读、语言、计算为中心科目,尤其重视儿童的语言发展,认为语言的教学,儿童正确使用语言,可以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教育原则强调目标的分解和细化,强调教师的积极引导和行为塑造。在教育方法上要求教师制定严格的教学大纲,按照一定的课本,要求孩子学习,其主要特点是课程按成人精密设计的程序和内容展开,

《比较教育学》试卷及答案

比较教育试题 级县(市区)层次专业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比较教育最主要的研究方法是( ) A.哲学的研究方法 B.历史的研究方法 C.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D.比较研究法 2.“比较教育之父”朱利安是( ) A.美国人 B.英国人 C.法国人 D.德国人 3.1958年制定并确定美国战后教育改革大方向的法律是( ) A.《退伍军人重新适应法》 B.《史密斯—休士法》 C.《国防教育法》 D.《初等与中等教育法》 4.美国不实行的学制是( ) A.六三三制 B.四四四制 C.十年一贯制 D.八四制 5.英国以下教育机构中,属于公共学校系统的是( ) A.私立幼儿园 B.预备学校 C.公学 D.现代中学 6.以下关于英国“第六学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第六学级包括中学最高的两个年级 B.第六学级是培养绅士的私立学校 C.第六学级的学习年限为5—7年 D.第六学级可以授予博士学位 7.德国在教育行政管理上实行( ) A.理想主义 B.社会主义 C.联邦主义 D.集权主义 8.俄罗斯初等普通教育的学制为( ) A.4年 B.5年 C.6年 D.7年 9.以下符合日本高校招生考试实际情况的是( ) A.国立大学和公立大学实施两次考试 B.所有大学均实行两次考试 C.国立大学只实行一次自主考试 D.考生不得重复报考不同的大学 10.主要体现教育机会均等原则的教育文件或法律是( )

A.美国《国防教育法》 B.日本《确保教育人才法》 C.英国《教育改革法》 D.法国《郎之万—瓦隆方案》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比较教育的发展历史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 A.借鉴时代 B.发展时代 C.反省时代 D.因素分析时代 E.社会科学方法时代 12.下列比较教育学家中曾运用依赖理论进行比较教育研究的有( ) A.齐美尔 B.卡诺伊 C.汉斯 D.凯利 E.阿尔特巴赫 13.比较教育研究中的第一手材料包括( ) A.实地考察资料 B.国家重要教育法令 C.教学大纲 D.统计年鉴 E.问卷资料 14.教育国际化对第三世界国家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有( ) A.可以弥补第三世界国家智力资源的匮乏 B.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经验 C.更好地促进第三世界国家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D.可以引进更多的外资用于发展本国教育 E.可以用先进的西方文化来取代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文化 15.美国中学开设的选修课程分为这样几大类( ) A.综合性选修课 B.职业性选修课 C.中间性选修课 D.学术性选修课 E.研究性选修课 16.以下教育机构中属于英国公立中学的有( ) A.文法中学 B.技术中学 C.综合中学 D.公学 E.初级学院 17.德国的学位包括( ) A.文凭学位 B.硕士学位 C.博士学位 D.学士学位 E.教授备选资格 18.法国的初中学制4年,分为( ) A.预备阶段 B.初级阶段 C.观察阶段 D.方向指导阶段 E.定向阶段 19.在日本,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的学校除初中、高中外,还有( ) A.专修学校 B.高等专门学校 C.专科学科 D.“各种学校” E.短期大学

《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

《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1 一、单选题 1.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家长把幼儿送入学前班的最主要目的是() A. 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B. 为了孩子能学到知识 C. 为了孩子能更守规矩 D. 为了孩子能更好地上一年级 2. 关于社区教育的特点,错误的说法是() A. 是地方与民众办教育的一种新的教育管理制度 B. 适应社区需要,服务社区 C. 社区教育形式多样 D. 社区教育面向该社区内的青少年及儿童 3. 函授课程是以下哪个国家的一种独特的学前教育形式() A. 印度 B. 日本 C. 英国 D. 法国

4. 把流动车作为起学前教育机构,实行送教上门的国家是() A. 印度 B. 日本 C. 英国 D. 法国 5. 目前,我国幼儿园办园形式更加灵活,提供节假日临时收托孩子服务,早晚接送孩子服务,根据家长需要安排教师上下班时间等,主要是为了() A. 幼儿园创收 B. 补偿教育 C. 增加幼儿园知名度 D. 服务社会 6. 由父母和子女构成的家庭结构属于() A. 核心家庭 B. 联合家庭 C. 扩大的家庭 D. 不完整的核心家庭 7.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 A. 受教育者是消极被动任教育者摆布的人

B. 教育者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主体 C. 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的中心,教育者只是旁观者 D. 教育者相对受教育者而言处于受控者、接受者的地位。 8. 儿童身高和体重增长最为迅速的时期是() A. 出生的第一年 B. 3-4岁 C. 5-6岁 D. 6-10岁 二、名词解释 1.智力 2. 函授课程 3. 移情法 4. 结构游戏 5. 活动目标 6. 费舍尔法案 三、简答题 1. 托幼园所与家庭的差异体现在几方面? 2. 简述我国学前教育面临的社会发展需求 3. 试述如何创造良好的育儿环境?

3.近三年教育学试卷及答案

2008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 教育学(中学) 一、选择题: 1、最早将“教育”两个字作一词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B )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老子 2、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活动的学者是(C ) A、孟禄 B、杜威 C、利托尔诺 D、斯宾塞 3、选择一部分能反映研究对象特征的单位进行调查的方法,属于教育调查 中的( C ) A、全面调查 B、个案调查 C、重点调查 D、抽样调查 4、提倡“从做中学”的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A ) A、杜威 B、巴班斯基 C、赞科夫 D、布鲁姆 5、对教育性质起决定作用的是(A ) A、生产力 B、意识形态 C、执政党 D、政治经济制度 6、以下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错误的选项是(C ) A、教育目的是社会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综合 B、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 C、教育目的就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D、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7、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教师应 该具备哪方面的素质( D ) A、忠于职守 B、团结协作精神 C、人际交往能力 D、良好的道德修养 8、活动课程的主要倡导者是(D )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柏拉图 D、杜威 9、赫尔巴特指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 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说明了教学过程具有什么特点( C )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C、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D、都是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10、在古代的东西方,学校教学的组织形式一般都是(A ) A、个别教学制 B、分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设计教学法

《比较教育学》试卷及答案

比较教育试题 级县(市区)层次专业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 1.比较教育最主要的研究方法是( ) A.哲学的研究方法 B.历史的研究方法 C.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D.比较研究法 2.“比较教育之父”朱利安是( ) A.美国人 B.英国人 C.法国人 D.德国人 3.1958年制定并确定美国战后教育改革大方向的法律是( ) A.《退伍军人重新适应法》 B.《史密斯—休士法》 C.《国防教育法》 D.《初等与中等教育法》 4.美国不实行的学制是( ) A.六三三制 B.四四四制 C.十年一贯制 D.八四制 5.英国以下教育机构中,属于公共学校系统的是( ) A.私立幼儿园 B.预备学校 C.公学 D.现代中学 6.以下关于英国“第六学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第六学级包括中学最高的两个年级 B.第六学级是培养绅士的私立学校 C.第六学级的学习年限为5—7年 D.第六学级可以授予博士学位 7.德国在教育行政管理上实行( ) A.理想主义 B.社会主义 C.联邦主义 D.集权主义 8.俄罗斯初等普通教育的学制为( ) A.4年 B.5年 C.6年 D.7年 9.以下符合日本高校招生考试实际情况的是( ) A.国立大学和公立大学实施两次考试 B.所有大学均实行两次考试 C.国立大学只实行一次自主考试 D.考生不得重复报考不同的大学 10.主要体现教育机会均等原则的教育文件或法律是( )

A.美国《国防教育法》 B.日本《确保教育人才法》 C.英国《教育改革法》 D.法国《郎之万—瓦隆方案》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比较教育的发展历史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 A.借鉴时代 B.发展时 代 C.反省时代 D.因素分析时代 E.社会科学方法时代 12.下列比较教育学家中曾运用依赖理论进行比较教育研究的有( ) A.齐美尔 B.卡诺 伊 C.汉斯 D.凯利 E.阿尔特巴赫 13.比较教育研究中的第一手材料包括( ) A.实地考察资料 B.国家重要教育法令 C.教学大纲 D.统计年鉴 E.问卷资料 14.教育国际化对第三世界国家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有( ) A.可以弥补第三世界国家智力资源的匮乏 B.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经验 C.更好地促进第三世界国家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D.可以引进更多的外资用于发展本国教育 E.可以用先进的西方文化来取代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文化 15.美国中学开设的选修课程分为这样几大类( ) A.综合性选修课 B.职业性选修课 C.中间性选修课 D.学术性选修课 E.研究性选修课 16.以下教育机构中属于英国公立中学的有( ) A.文法中学 B.技术中 学 C.综合中学 D.公学 E.初级学院 17.德国的学位包括( ) A.文凭学位 B.硕士学 位 C.博士学位 D.学士学位 E.教授备选资格

比较学前教育学(答案) 可修改 可下载 优质 参赛

可修改可下载优质参赛 离线作业考核《比较学前教育学》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40分) 1.简答比较学前教育的意义。 答:⑴扩大学习者的眼界和视野,加深对学前教育的认识⑵培养了学习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⑶推动本国学前教育的变革和发展⑷帮助世界各国、各地区制定学前教育政策⑸促进国际学前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英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实施途径有哪些? 答:(1)一日活动是学前教育机构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基本途径。期间,学前教育机构注意做到:自由活动和有组织的活动相结合,个人活动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生活活动与娱乐活动相结合,室内游戏与室外游戏相结合,动态活动与静态活动相结合。 (2)区域活动是学前教育机构对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途径。重视幼儿园整体环境的布置和班级特色环境的创设,认为环境是儿童发展的第三位老师,通过区域活动来充分发挥环境的潜在价值,以满足每个儿童发展的需要。 (3)游览活动。英国学前教育机构均十分重视利用家庭和社区独特的教育资源,拓展学前教育空间,促进儿童更好的发展。保教人员和家长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儿童外出游览。(4)大型专题活动。大型专题教育活动对儿童某一方面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往往是一年进行一次。 3.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答:(1)政府承担更多责任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有力保障 (2)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是实现学前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 (3)提高学前教育师资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日本这一时期推行的三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以提高幼儿入园率为落脚点,彻底改变了日本以往家庭和社会不重视学前教育的传统观念,有力地促进了日本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4.美国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答:1.课程过于强调学业技能学习 2.教师资历和待遇差异显著 3.早期学习标准与“发展适宜性”教育的冲突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光谱方案 答:光谱方案是由加德纳和费尔德曼教授率领哈弗大学的零点方案工作组和塔伏茨大学研究小组合作完成的,一种课程与评估相结合的方案,目的是使每个儿童的能力与长处在富有材料和活动的环境与教育机会中得到发展。 2.游戏小组 答:它是儿童在游戏中观察、学习和参加社交活动的集体,它也是成人的组织,因为成人是小组的支柱,为儿童提出各种游戏的建议,并在工作中使成人自己也得到发展。游戏小组作为正规学前教育的过渡性辅助机构,其主要目的在于向儿童提供丰富的、有促进作用的游戏 1

历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优质)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及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新世纪教师素养 历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真题试卷及答案 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我国的()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2.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孟禄 B.洛克 C.卢梭 D.利托尔诺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4.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5.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A.学校教育制度 B.高等教育制度 C.社会教育制度 D.国民教育制度 6.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A.学不躐等 B.各因其材 C.开而弗达 D.温故而知新 7.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8.尊重信任学生是教师的() A.知识素养之一 B.能力素养之一 C.思想品德素养之一 D.基本任务之一 9.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 A.课外教育 B.校外教育 C.业余教育 D.课外校外教育 10.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布置作业 D.成绩评定 11.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是() A.精神活动 B.反射活动 C.意识活动 D.技能活动 12,下列选项中哪种是一般能力?() A.观察力 B.曲调感 C.节奏感 D.色调感 13.狼孩的心理障碍主要原因是() A.缺乏营养 B.遗传因素 C.狼的影响 D.缺乏社会性刺激 14.勤奋和懒惰属下列哪种特性?()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兴趣 15.长时记忆的遗忘属于下列哪种障碍?() A.生理性障碍 B.心理性障碍 C.存储性障碍 D.提取性障碍 16.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的哪种特性?() A.广度 B.强度 C.时间 D.空间 17.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是() A.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 C.丰富想象 D.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特征 18.“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下列哪种情绪状态?()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现代教育学》试题库及答案

现代教育学》试题库及答案

绪论 一、单选题 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洛克的《教育漫话》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这一观点是首先提出的。 A.裴斯泰洛齐B.卢梭C.杜威D.赫尔巴特 3.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是 A.培根B.格斯纳C.洛克D.克伯屈 4.“把一些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指的是 A.卢梭的《爱弥儿》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D.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 5.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A.《大学》B.《论语》C.《学记》D.《礼记》 二、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 1.《论语》是孔子所写的有关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的著作。()2.赫尔巴特在论述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时是以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3.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主张教育研究要“科学化”() 三、材料分析题 “所谓现代教育学就是现代社会的教育学”。 四、论述题 1.教育学经历了哪些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2.你认为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本质 一、单选题 1.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A.教育的生物起源论B.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C.教育的劳动起源论D.教育的生活起源论 2.“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这反映了。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 3.教育本质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双重性质。 A.上层建筑和生产力B.上层建筑和为阶级斗争服务 C.为阶级斗争服务和为发展经济服务D.为发展经济服务和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发展服务 4.教育起源于。 A.人类早期的心理摹仿;B.人类的生产劳动; 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D.本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5.在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 A.古代B.近代C.现代D.当代 6.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三代教育B.近代教育C.现代教育D.原始教育 7.对于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国外比较典型的三分法是把它分为三个阶段。 A.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阶段B.萌芽阶段、独立阶段、科学阶段C.萌芽阶段、独立阶段、发展阶段D.形成阶段、独立阶段、理论深化阶段 8.“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有关教育的论述见之于对后世影响极大的。 A.《学记》B.《论语》C.《大学》D.《孟子》 9.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思想家就提出了“什么是教育”的问题,针对雅典关心培养具有什么类型身心教养市民所发出的议论,进出“美德是否可教”的命题。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苏格拉底D.昆体良 10.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著作是《》。 A.学记B.论语C.教育漫话D.大教学论 11.裴斯泰洛齐一生写了许多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是《》。 A.大教学论B.爱弥尔C.教育漫话D.林哈德与葛笃德 12.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标志性的事件是《》的出版。 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教育漫话D.民主主义与教育 13.作为专门术语,“范式”这一概念是由在《必要的张力》一书中最先提出的。 A.杜威B.赫尔巴特C.库恩D.柏拉图 二、多选题

全国2008年4月自考比较教育试题和答案

全国2008年4月自考比较教育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47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汉斯的代表作是( ) A.《比较教育评论》 B.《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与传统研究》 C.《第七年报告》 D.《比较教育科学的探索》 2.美国国际与比较教育学会的会刊是( ) A.《比较教育评论》 B.《比较教育》 C.《比较》 D.《比较教育研究》 3.美国最早的高等学校是1636年建立的( ) A.耶鲁学院 B.女王学院 C.新泽西学院 D.哈佛学院 4.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史密斯—休士法》,规定联邦政府拨款资助各州大力发展( )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教师教育 D.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5.英国教育由教会控制走向国家干预始于( ) A.1833年议会通过教育拨款 B.1902年会议通过巴尔福法案 C.1944年设立教育部 D.1902年建立地方教育当局 6.日本军国主义的国家主义伦理的基础是1890年的天皇降诏( ) A.《学校令》 B.《教育令》 C.《教育敕语》 D.《学生动员令》 7.在德国,下列哪类中学的毕业文凭就是升入高等学校的资格证明?( ) A.普通中学 B.实科中学 C.完全中学 D.职业中学 8.日本历史上所谓的“第三次教育改革”始于( ) A.1971年中央教育审议会发表《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综合扩充、整顿的基本对策》 B.1984年中曾根首相设立临时教育审议会 C.1947年颁布《学校教育法》 D.1872年颁布《学制》 9.俄罗斯基础普通教育的学制为( ) A.4年 B.5年 C.6年 D.7年 10.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共同特点是( ) A.建立统一的学制 B.普及义务教育 C.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D.限制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改革出现了一些共同的趋势是( ) A.转变教育观念,建立终身教育体系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作业《比较学前教育学》满分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奥鹏教育作业《比较学前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 1、比较学前教育学 比较学前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重要方法,以研究当代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为中心,以揭示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因素及其相互制约关系,探索未来学前教育发展趋势为其理论价值,以促进本国学前教育发展为最终目的的一门教育科学。 2. 先行教育 美国为了帮助克服贫困对成人和儿童生活的消极影响,打破贫困圈而创办的一种学前教育类型。构成要素包括:教育、父母参与、健康服务、社会性服务。 3. 保育所 保育所是日本的幼儿教育机构,是作为福利设施对缺乏保育条件的家庭的婴幼儿乃至少年进行保育的机构,由厚生省管辖,保育时间原则上是每天8小时。 4. 克鲁普斯卡娅

前苏联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她论证了对无产阶级子女实施学前教育的必要性,提出要解放妇女,吸引她们参加国家政治活动和生产建设。她的教育思想影响了前苏联的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二.简答题 1. 比较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注重介绍和阐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 (2)突出介绍和分析国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 (3)分析研究当代外国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4)关注和研究当前世界学前教育理论变化,预测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 2. 美国学前数学教育的目的 在美国的学前教育中,数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当儿童思考数学时,使儿童有各种机会去动手,操作和探索材料;让儿童参与使儿童从依靠物质世界转入抽象世界的活动;让儿童有发展分类、比较、序列、度量、图解、点数和进行数运算技能的机会。 3. 日托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特点。第一,私立多,公立少。公立的多是非盈利性质的,在大学、军队、教堂里附设。第二,以教育立法保证日托质量。开办人经过检查,考核拿执照,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C.letourneau)与美国教育学家沛西·能(T.P、Nunn)就是下列哪个教育起源说的代表人物:(B )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2.从学校教育的产生瞧,学校这种专门的教育组织与活动形式首先出现在( B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教育的文化功能,最根本的就就是实现文化的:( C ) A.保存 B.延续 C.创新 D.选择 4.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就是:( B ) A.同学关系 B.师生关系 C.学校与家庭 D.同事关系 5.在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中,( A )就是个体发展的生物前提与物质基础。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人主观能动性 6. 被誉为西方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籍就是:( B ) 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7、卢梭的《爱弥尔》体现出的人性论就是 (C ) A、白板说 B、性恶论 C、性善论 D、性三品说 8、一般来讲,研究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就是( C ) A.教育心理学 B.教学论 C.教育学 D.课程论 9、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就是:( A ) A.孔子 B.荀子 C.老子 D.孟子 10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所提倡的教学法就是:( A ) A .产婆术 B.讲授法 C.陶冶法 D.实践法 11.1806年,德国赫尔巴特(J.F.Herbart)出版的( B )一书被誉为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A.《教育学》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新教育大纲》 12.在教育的两大功能中,教育的( A)功能就是其本体功能,就是核心功能。 A.个体 B.政治 C.社会 D.文化 13.“教学相长”思想出自我国古代哪部典籍:(D )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学记》 14.儿童中心论的典型代表人物包括( A )。 A.杜威 B.卢梭 C.赫尔巴特 D.凯洛夫 15.( A )教育本质观认为,教育属于政治经济,通过培养人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 A.政治经济说 B.生产力说 C.社会实践说 D.特殊范畴说 16.教育最深远的功能就是:( B ) A.影响个体功能 B.影响文化功能 C.影响经济功能 D.影响政治功能 17.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来瞧,校园文化属于:( C )

比较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

1、比较教育:是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当代外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找出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势,以作改革本国教育的借鉴。 2、租赁学校:是一种将学校的经营管理委托给非营利性的民间教育团体、个人或企业,教育当局根据合同进行管理、检查的一种体系。 3、文化联邦主义:是把教育制度有关的立法权和管理权都交给了各州,这种在文化教育领域各州拥有极大权力的现象,叫做文化联邦主义。 4、儿童中心课程:主要是以儿童的能力、兴趣及需要为中心来计划学习的活动,注重在各种社会实际活动中培养儿童的能力和个性。又称活动课程或经验课程。 5、小队教学:一般是指3-7名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一个小队,在小队范围内,协同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6、发现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对一些事实和问题进行独立探究和思考,自己发现并掌握与此事实或问题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教学方法。 1.萨德勒:萨德勒是比较教育发展的“因素分析时代”的先驱者。萨德勒明确指出,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国外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来学习别国的教育经验,改进本国的教育工作。 2.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3.各种学校:所谓”各种学校“是实施类似学校教育的各种职业技术学校的总称。: 4.国防教育法:《国防教育法》:1958年的《国防教育法》1959—1962年拨款8亿多美元资助教育改革。内容:联邦政府增拨大量教育经费,加强普通公立学校的数学、科学和外语教学,加强现代技术教育,资助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奖励科学研究,建立“国防奖学金”,培养第一流的科技人才,以增强国防能力。 5.比较四步法:比较教育的系统研究分为区域研究和比较研究。区域研究包括:描述和解释两个阶段;而比较研究包括并置和比较两个阶段。上述四个阶段构成了其著名的比较四步法。 1.双轨制:是一种形象的比喻,是说体制的运行有多套制度或方法。 2.公学:公学是新型的寄宿制私立文法学校,是公众团体集资兴办,培养目标以“公职”人员为主,得名公学,设备条件优越,师资水平高,学费昂贵。 3.朱利安:法国人,第一个提出比较教育的人,于1817年发表《比较教育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提出以下建议:组建一个国际教育委员会,聘请常任公务人员承担比较教育资料的收集工作;用问卷的方式向各国收集资料,以便国际委员会能够提出适当教育改革建议;建立师范学校网,用最新的方法培训师资;发行各种语言的教育定期刊物,传播教育改革的建议。朱利安的其他教育著作:《体育、德育和智育概论》(1808)、《裴斯泰洛齐教育方法的精髓》(1812)。 贡献:提出比较教育;确实用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范例;提出了问卷的编制。 4.比较教育:比较教育学是指以整个教育领域为研究对象,对当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教育发展规律及特定表现形式,借鉴有益经验,推动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一门科学。 5.双元制职业教育: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整个培训过程是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进行,分为三大类: 1.商业类,2.技术类,3.服务类, 6.因素分析法:又称指数因素分析法,是利用统计指数体系分析现象总变动中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包括连环替代法、差额分析法、指标分解法、定基替代法。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00401学前比较教育试卷及答案(内含详细答案,具体到页数)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学前比较教育试卷 (课程代码00401)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 1.从研究时间来看,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中心是()。 A.近代 B.古代 C.近现代 D.当代 2.下列论著中,不属于比较教育的因素分析时代的是()。 A.《教育问题专题报告》 B.《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研究》 C.《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 D.《各国教育的动力》 3.通过交谈、答卷等形式获得原始资料,并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从而获得关于研究对象的认识的研究方法是()。 A.调查法 B.问卷法 C.访谈法 D.分析法 4.日本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有关幼儿园的法令是()。 A.《幼儿园保育及设备规程》 B.《幼儿园令》 C.《保育大纲》 D.《保育所保育指南》 5.21世纪以来,日本注重学前教师职前培养,要求学前教师必须具备()。 A.高职以上学历 B.大专以上学历 C.本科以上学历 D.研究生以上学历 6.1919年,为了抚育战后的孤儿和私生子,英国儿童救济基金会在伦敦开办了()。 A.日间托儿所 B.游戏小组 C.保育学校 D.机会团体 7.英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哲学是()。 A.游戏 B.自由 C.民主 D.独立

比较学前教育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比较学前教育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 一、名词解释 1.比较学前教育学 比较学前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重要方法,以研究当代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为中心,以揭示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因素及其相互制约关系,探索未来学前教育发展趋势为其理论价值,以促进本国学前教育发展为最终目的的一门教育科学。 2.朱利安 法国著名教育家。在1817年发表的《比较教育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一文中,第一次提出比较教育的概念。后人称誉朱利安为“比较教育之父”。 3.分析法 分析法是通过适当运用因素分析、质量分析、数量分析等方法,对比较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说明和概括,达到对所研究问题有一个实质性的认识,从而得出有价值的结论的方法。 4.现场研究法 现场研究法是比较学前教育学研究的一种方法。是指研究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的一个成员,深入其境,进行较长期的观察研究的方法。 5.参观访问法 比较学前教育学的一种研究方法,是指研究人员实地参观访问研究对象,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方法。 6.文献法 文献法是通过分析重要的学前教育文件来了解外国学前教育情况的一种方法。 7.比较法 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各国学前教育的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的方法。 8.皮博迪 美国学前教育家。1860年在波士顿比库尼街创办了美国第一所使用英语的幼儿园。1868年在自办的幼儿附设幼儿园教师培训所,创建了美国第一个幼儿教师培训机构。 9.行为主义理论课程模式 行为主义理论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行为主义理论,该模式的教育目标是以直接、有效的方式教儿童学业技能、道德知识和社会规则,形成今后成功接受学校教育必须的行为、读写算等技能。 10.发展成熟论课程模式 发展成熟论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自然主义等理论,教育目标发展儿童的自信心、创造性,敏感生和实效性,促进儿童内部潜能的全面开发,培养完整儿童。 11.认知发展理论课程模式 认知发展理论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认知发展理论。教育目标是使儿童身体、认知、社会性、情绪等方面平衡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