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学知识点

环境规划学知识点
环境规划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环境规划的概念: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环境规划的实质:环境规划的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阶级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

环境规划的内涵:

1环境规划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经济-环境”这一大的符合生态系统,它可能指整个国家,也可能指一个区域(城市、省区、流域)

2环境规划的任务在于使该系统协调发展,维护系统良性循环,以谋求系统最佳发展。

3环境规划依据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充分体现这一学科的交叉性、边缘性。

4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合理安排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

5环境规划是在一定条件下优化,它必须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

环境规划的作用:

1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3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行为

4 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5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信息密集、政策性强

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

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

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

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系统原则

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

全面掌握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料,编制地区发展的规划纲要

搞好地区内工农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

合理布局污染工业体系,形成“工业生产链”

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搞好环境保护,建立区域生态系统地良性循环

制定环境保护技术政策

环境规划的分类:

1按规划期可分为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2按环境与经济的辨正关系划分为经济制约型、协调型、环境制约型

3按环境要素划分为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4按照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为国家环境规划、省(区)市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规划、县区环境规划、农村环境规划、自然保护区环境规划、城市综合整治环境规划、重点污染源(企业)污染防治规划5按性质划分为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自然保护规划、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

第二章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

环境容量:环境容量是反映环境净化能力的量,其数值应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环境容量可以用环境浓度标准值与背景值,并通过一定的输入和输出关系转换成排放量,即以污染物的容许排放量作为环境容量。

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从环境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联系角度,可以将环境承载力指标分为三部分:资源供给指标:如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等。

社会影响指标:如经济实力、污染治理投资、公用设施水平和人口密度等。

污染容纳指标:如污染物的排放量、绿化状况和污染物净化能力等。

通过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我们可以得到某一区域的环境承载量和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可以被应用于环境规划,并作为其理论基础之一,成为从环境保护方面规划未来人类行为的一项依据。

环境承载力与环境规划的关系:环境规划不仅要对重点污染源的治理作出安排,还要以环境承载力为约束条件,在环境承载力的范围之内对区域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提出最优方案。环境规划的目标是协调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使社会、经济发展建立在不破坏或少破坏环境的基础上,甚至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改善环境质量。换句话说,其目标是不断提高环境承载力,在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制定经济发展的最优政策。环境规划将提供环境与社会经济相协调的最优发展方案,使人类的社会经济行为与相应的环境状态相匹配,使作为人类生存、发展基础的环境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保护和改善。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上进行阐述。宏观层次上可理解为人与自然共同协调进化,即“天一大”关系;中观层次上理解为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需求能力,既符合局部人口利益又符合全球人口利益的发展,即“人一地”关系;微观层次上,理解为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是在资源、环境的合理持续利用及保护条件下取得最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关系,即“人一人”关系。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集经济、文化等方面持续发展于一体的总体目标,是社会格局合理、社会生活稳定和连续,这也是人类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环境状况良好和稳定,没有环境赤字,且物种数量不减少,换句话说就是环境稳定性和物种的多样性。

地区发展平衡.而且总体发展水平有所提高,这一目标实现的途径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重新分配和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个体发展的相对独立性,没有独立性的发展而受制于外界力量,从而也是不稳定、不连续的发展,其他如社会、经济、文化、技术等发展均如此。

物质生活水平的真实提高,即实际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物质财富的增加。

从上述分析可把持续发展的目标概括为连续性、稳定性、多样性、均衡件、独立性和更新性。

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

社会、经济、自然三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子系统共同构成一个庞大的复合生态系统。自然子系统以生物结构及物理结构为主线,以生物环境的协同共生及环境对人类生活的支持、缓冲及净化为特征,它是复合生态系统的自然物质基础;社会子系统以人口为中心,包括年龄结构、智力结构和职业结构等,通过产业系统把它们组成高效的社会组织;经济子系统和物质的输入输出,产品的供用平衡以及资金积累速率与利润,是促进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的必要条件。这种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即构成了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它决定着复合生态系统的运行机构和发展规律。

另一方面,复合生态系统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它也是由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4大部分组成的综合体。在各组成部分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且相互作用,互为条件,互相依存。

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产,即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和信息产品。

生活,即为民提供方便的生活条件和舒适的栖息环境。

还原,即保证城乡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

信息传递,人类一方面利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信息传递来为人类服务,另一方面人类还可以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操纵生态系统中生物活动,按照人类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

复合生态系统的特性:复合生态系统具有人工性、脆弱性、可塑性、高产性、地带性、综合性等特点。

复合生态系统与环境规划的关系:环境规划是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村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合理安排。它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以及信息密集和政策性强等基本特征。它们与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呼应,是进行环境规划首先必须掌握的知

识。在编制环境规划的过程中,无论是信息的收集、储存、识别和核定,功能区的划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环境问题的识别,未来趋势的预测,方案对策的制定,环境影响的技术经济模拟,多目标方案的评选等等,都与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密不可分。

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内容

环境规划的目标的概念: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如国家、城市和工业区等)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它既体现了环境规划的战略意图,也为环境管理活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管理依据。

环境规划目标的基本要求:

具有一般发展规划目标的共性。环境规划目标必须有时间限定和空间约束,不是规划人员和决策者的主观要求和愿望。

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协调。环境保护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保障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环境规划目标应集中体现这一方针,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进行综合平衡。

保证目标的可实施性。可实施性主要指技术经济条件的可达性以及目标本身的时空可分解性,并且要便于管理、监督、检查和实行,要与现行管理体制、政策、制度相配合,特别要与责任制挂钩。

保证目标的先进性。目标应能满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对环境的要求.保障人民正常生活所必需的环境质量;同时,应考虑技术进步因素,以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确定环境规划目标常用的方法:

1 定量确定环境规划目标:

定量是指在目标确定过程中尽量使目标量化的方式。用这种方式确定的目标都有具体的数量,表示环境质量要达到的程度或标准。其优点在于明确而具体表示环境规划目标,以利于管理、监督和实施。这种方式在中短期规划中应用较多。

2 定性确定环境规划目标:

定性是指用定性的方式描述目标,无明确数量化的要求,只是用概要的语言描述对于环境质量的要求。其优点在于能在较高视角表达目标,常用于中长期规划的目标确定。定性目标便于指导定量目标的确定,但不具有操作性。

3 半定量确定环境规划目标:

半定量是指介于定性与定量确定之间的方式,综合定量定性确定的优点,回避二者的弱点。适于一些模糊目标的确定。

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概念:环境规划指标是直接反映环境现象以及相关的事物,并用来描述环境规划内容的总体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值。环境规划指标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表示规划指标的内涵和所属范围的部分,即规划指标的名称;二是表示规划指标数量和质量特征的数值,即经过调查登记、汇总整理而得到的数据。环境规划指标是环境规划工作的基础,并运用于整个环境规划工作之中。

建立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原则

1 整体性原则

环境规划指标体系要求环境规划指标完整全面,既有反映环境规划全部内容的环境指标,又包括在环境规划过程中所使用的社会、经济等项指标,并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2 科学性原则

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建立环境规划指标体系,只有科学的规划指标才能进行科学的环境规划,也才能够实现环境规划的目标。

3 规范性原则

环境规划指标体系是一个由多项指标构成的体系.由于这些指标的性质和特点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对各项规划指标进行分类和规范化处理,使各类环境规划指标的涵义、范围、量纲和计算方法等具有统一性,而且要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不变,以保证环境规划指标的精确性和可比性。

4 可行性原则

环境规划指标体系必须根据环境规划的要求来设置,根据具体的环境规划内容来确定相应的环境规划指标体系,在设计和实施环境规划方案时具有可行性。

5 适应性原则

环境规划指标体系一方面要适应环境规划的要求,也要适应环境统计工作的要求,在尽量满足环境规划工作需要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实际可能的条件。如果片面地强调指标的完整无故.势必增加了指标统计的工作量,超过统计部门的人、时、物的可能,就会给建立环境规划指标体系带来更加不利的影响。

6 选择性原则

环境规划指标体系要注意选择那些具有现实性、独立性和必要性的指标,特别是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指标要注意代表性和可比性.真正体现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水平并可以得到客观准确评价。

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相关性指标

1 环境质量指标

环境质量指标主要表征自然环境要素(大气、水)和生活环境(如安静)的质量状况.一般以环境质量标准为基本衡量尺度。环境质量指标是环境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所有其他指标的确定都是围绕完成环境质量指标进行的。

2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系根据一定地域的环境特点和容量来确定,其中又有容量总量控制和目标总量控制两种。前者体现环境的容量要求.是自然约束的反映;后者体现规划的目标要求,是人为约束的反映。我国现在执行的指标体是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采用。

3 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

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是首先达到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进而达到环境质量指标的支持性和保证性指标。这类指标有的由环保部门规划与管理,有的则属于城市总体规划。但这类指标的完成与否同环境质量的优劣密切相关,因而将其列入环境规划中。

4 相关性指标

相关指标主要包括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三类。相关指标大都包含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现划中,都与环境指标有密切的联系,对环境质量有深刻影响,但又是环境规划所包容不了的。因此,环境规划将其作为相关指标列入,以便更全随地衡量环境规划指标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于区域来说,生态类指标也为环境规划所特别关注,它们在环境规划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环境评价的概念: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旨在获取各种信息、数据和资料。它是制定规划的基础工作。通过评价以了解区域环境的特征、环境的调节能力和承载能力,并找出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主要的污染物和污染源及其发生原因、地域分布。

环境评价的内容

1 污染源调查

了解污染物排放量和污染物毒性,综合评价污染源对环境的潜在危害作用,选出地区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

2 监测项目的确定

在主要污染物地球化学性质分类的基础上,确定何类污染物为本区的监测项目。

3 监测网点的布局

根据工、农业和城市各物质要素分布特点以及自然条件,规划合理的检测网点。

4 获得环境污染数据

采集代表性样品,设计样品前处理方案测试,获得可靠数据。

5 5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对监测数据进行标准化计算,合理叠加,用作图方法显示评价区环境质量综合污染状况。

6 人体健康与环境质量关系的确定

计算各种疾病率(死亡串)与环境质量系数之间的相关性,确定人体健康与环境污染的相关性。

7、建立环境污染计算模式

以监测数据为基础,综合室内模拟实验.确定模式中的参数,建立符合评价区情况的计算模式。

8、环境预测研究

将未来工业设计数据、工业治理设计参数带人模式,研究随工业发展和“三废”治理,环境污染的未来变化趋势。

环境预测的概念:环境预测是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有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环境预测的类型:按预测目的可分为:警告型预测(趋势预测)、目标导向型(理想型)预测和规划协调型预测(对策性预测)。

1警告型预测

警告性预测指在人口和经济按历史发展趋势增长,环保投资、防治管理水平、技术手段和装备力量均维持目前水平的前提下,预测未来环境的可能状况。其目的是提供环境质量的下限值。也就是指在工业结构等不发生重大变化。环保投资与总投资的比例不变的前提下.按目前的状况等比例发展下去,预测未来环境所能达到的质量状况。

2目标导向型预测

目标导向型预测指人们主观愿望想达到的水平。目的是提供环境质量的上限值,是为了使水平年污染物浓度达到环境保护要求,排污系数应有的递减速率及污染排故量应达到的基准。

3规划协调型预测

规划协调型预测指通过一定手段,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所能达到的环境状况。这是预测的主要类型.也是规划决策的主要依据。是指在充分考虑到技术进步、环境保护治理能力、企业管理水平和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等动态因素的前提下,对环境质量达到的切合实际的预测。

环境预测的主要内容

1. 社会和经济发展预测

规划期内区域内的人口总数、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趋势,区域内人们的道德、思想、环境意识等各种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居住条件、消费倾向和对环境污染的承受能力等方面的变化;区域生产布局的调查、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区域经济基础、经济规模和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变化趋势。从中可以看出,社会发展预测重点是人口预测,经济发展预测重点是能源消耗预测、国民生产总值预测和工业部门产值预测。

2. 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

根据区域环境功能的区划、环境污染状况和环境质量标难来预测区域环境容量的变化,预测区域内各类资源的开采量、储备量以及资源的开发利用效果。

3. 环境污染预测

预测各类污染物在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中的总量、浓度以及分布的变化,预测可能出现的新污染物种类和数量。预测规划期内由环境污染可能造成的各种社会和经济损失。

4、环境治理和投资预测

各类污染物的治理技术、装置、措施、方案以及污染治理的投资和效果的预测;预测规划期内的环境保护总投资、投资比例、投资重点、投资期限和投资效益等。

5、生态环境预测

城市生态环境,包括水资源的贮量、消耗量、地下水位等,城市绿地面积、土地利用状况和城市化趋势等;农业生态环境,包括农业耕地数量和质量,盐田地的面积和分布,水土流失的面积和分布;此外还包括区域内的森林、草原、沙漠等的面积和分布以及区域内的物种、自然保护区和旅游风景区的变化趋势。

环境功能区划的含义:环境功能区划是环境实现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它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的合理划分。它研究各环境单元的承载力(环境容量)及环境质量的现状和发展变化趋势,揭示人类自身活动与环境及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

环境功能区划的目的:合理布局;确定具体的环境目标;便于目标的管理和执行

环境功能区划的内容

在所研究的范围内,根据各环境要素的组成、自净能力等条件,合理确定使用功能的不同类型区,确定界面、设立监测控制点位。

在所研究范围的层次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以功能区为单元、提出生活和生产布局以及相应的环境目标与环境标准的建议。

在各功能区内,根据其文生活和生产布局中的分工职能以及所承担的相应的环境负荷,设计出污染物流和环境信息流。

建立环境信息库,以便将生产、生活和环境信息进行实时处理,及时掌握环境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并通过反馈作出合理的控制决策。

第四章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

大气污染预测

大气污染预测包括两个基本方面:大气污染源的源强的预测(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预测)、大气环境质量变化预测(对污染物排放所造成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大气环境质量预测的常用方法有:箱式模型、高斯扩散模型、多源扩散模式、线源扩散模式、面源扩散模式、总悬浮微粒扩散模式、灰色预测模型

水污染预测的基本内容:水污染物排放状况;水污染物的迁移变化规律及水质未来的变化趋势

水环境质量预测的要点

1.确定预测目标

一般水质预测的目的,主要有建设工程的影响评价;进行流域治理、制定水质管理规划;进行水质预测的基本理论研究等。由于预测的目的不同,所需的信息和模式计算的精度不尽相同。

2.水质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水质、水文、气象和污染源等信息的收集与分析是水质预测的基础工作。从某种程度来讲,这些信息量的大小和信息的真实程度将决定水质预测结果的可靠程度。水环境质量的信息也带有随机性与不确定性。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信息进行预测,需要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所得到的水质、水量、污染物量等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以获得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建立水质预测模式

在拥有大量可靠信息的基础上.通常水质预测主要通过水质模型来进行。为了实现水环境规划系统的最佳组合运行,必须弄清系

统行为与系统结构间的关系。当一个系统的组成结构给定时,为了知道其行为,可以用实际系统进行实验。但目前更为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建立系统的模型,然后在模型上进行研究。这种利用模型进行实验的过程称之为模拟。模拟包括物理模拟(如河工模型)和数学模拟两种。

水质预测的基本方法:水体水质预测目前尚处于发展、形成阶段,其方法可分为水质相关法和水质模型法两类。

水质相关法

水质相关法是指将水质参数与影响该水质参数的主要因素建立相关关系,以此作为进行水质参数预测的方法。由于所建立的相关关系中必须忽略一些次要的因素,这会使预测精度受到一定限制。

水质模型法

应用水质模型法预测水质通常要根据水质模型条件和要求,将水域划分为若干预测单元。如在一维水体条件下可把水质、水量变化处作为节点划分区段,并使区段内的水质参数一致;进一步利用一套实测资料推求模型的参数,以建立确定的水质模型。此外,还应利用另一套实测资料进行模型验证,分析其误差。若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即可在水质预测中应用。这种水体水质模型方法,不仅适用于短期预测,也适用于长期预测。

环境规划决策的基本程序环节:

一般环境规划的决策过程从广义来看包含4个基本程序环节:

找出问题确定目标。

拟定备选行动方案。

比较和选择最佳行动方案。

方案的实施即规划的执行。

环境规划决策的特征

非结构化特征

多目标特征

基于价值观念的特征

决策分析:决策分析是进行决策方案选择的一套系统分析方法,它通常是关于决策过程中具体的程序、规则和推算的组合。

决策分析方法的分类

定性决策分析

在这类决策分析中,决策的内容、方式、信息以定性的形式为其特征(不可量化),这类决策分析主要依靠人的经验来判断。

定量决策分析

在这类决策分析当中,决策的内容、方式、信息以定性的形式为其特征(可量化),这类决策分析便于使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

第五章水环境规划

水环境规划的内容

1明确问题

在对水环境系统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找出水环境的主要问题包括水量、水质、水资源利用等方而问题,并查明问题的根源所在。

2确定规划目标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同时考虑客观条件,从水质和水量两个方面拟定水环境规划目标。

3选定规划方法

在水环境规划中,通常可以采用两类规划方法;数学规划法和模拟比较法。前者是一种最优化方法包括线性规划法、非线性规划法和动态规划法,它是在满足水环境目标,并在与水环境系统有关要素约束和技术约束的条件下,寻求水环境最优的规划方案。模拟比较法是一种多方案模拟比较的方法,如系统动力学、层次分析法和组合方案比较法。

4拟定规划措施

在制定水环境规划的方案中,可供考虑的措施包括:调整经济结构和工业布局,实施清洁生产工艺,提高水资源利用串,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和增加污水处理设施等。

5提出供选方案

将各种措施综合起来,提出可供选择的实施方案。

6规划实施

水环境规划的实施也是制定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一个规划的成功与否,就是看最终的规划方案能否被采纳、执行。不管规划方案是以何种形式被实施,实际上部体现了规划自身的价值与作用。

水环境规划的类型:根据水环境规划研究的对象,可分为两大类: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水资源系统规划。

水环境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

对方案的费用效益分析

对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对水环境承载力分析

第六章大气环境规划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

弄清问题

通过调查和评价,分析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治理措施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评价大气环境现状并预测其发展趋势,从而找出主要环境问题。

确定环境目标

在大气环境现状调查、预测及各功能区的功能确定基础上,根据规划期内所要解决的主要环境问题和社会经济与大气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确定合理的大气环境目标。同时给出表征环境目标的大气环境指标,制定实现目标的方案,通过投资估算和可行性分析及反复平衡,最后才能确定规划目标。

建立源与大气环境质量问的输入响应关系

确定源与目标之间的关系,是直接影响大气总量控制规划方案优劣的重要因素之—。这一关系最好是通过实测资料建立的大气质量模型,定量描述源强场与环境浓度场。

选择规划方法与建立规划模型

目前根据我国大气环境主要针对SO2和TSP污染的基本特

点,普遍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和数学规划模型的方法。

确定优选方案

规划目标的实现,可能存在多种途径,可以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每个方案中必须包括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

方案的实施

规划方案的编制和实施是大气环境规划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规划方案只有实际应用并取得成效,才能真正体现大气环境规划目的所在。规划方案的实施取决于两个方面:环境规划方案是否切实可行;环境管理政策措施是否得当。

大气环境规划的类型

大气环境质量规划:大气环境质量规划是以城市总体布局和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规定了城市不同功能区主要大气污染物的限值浓度。它是城市大气环境管理的基础,也是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气环境质量规划模型主要是建立污染源排放和大气环境质量的输入响应关系。

大气污染控制规划: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是实现大气环境质量规划的技术与管理方案。对于新建或污染较轻的城市,制定大气污染控制规划就是要根据城市的性质、发展规模、工业结构、产品结构、可供利用的资源状况、大气污染最佳适用控制技术及地区大气环境特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中其他专业规划合理布局。一方面为城市及其工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环境容量,另一方面提出可以实现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对于已经受到污染或部分污染的城市,制定大气污染控制规划的目的主要是寻求实现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规划的简捷、经济和可行的技术方案和管理对策。大气环境污染控制模型是建立在设计气象条件下.污染源排放与大气环境质量的响应关系。设计气象条件是指综合考虑气象条件、环境目标、经济技术水平、污染特点等因素后,确定的较不利(以保证率给出)气象条件。

大气环境规划目标:大气环境规划目标是在区域大气环境调查评价和预测以及区域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的基础上,根据规划期内所要解决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和区域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大气环境规划目标主要包括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和大气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目标。

大气环境质量目标

大气环境质量目标是基本目标,依不同的地域和功能区而不同,是由表征环境质量的指标来体现。

2、大气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目标

大气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目标是为了达到质量目标而规定的便于实施和管理的目标,其实质是以大气环境功能区环境容量为基础的目标,将污染物控制在功能区环境容量的限度内,其余的部分作为削减目标或削减量。

大气环境规划指标

气象气候指标:气温、气压、风向、风速、风频、日照、大气稳定度和混合层高度等。

大气环境质量指标主要有:总悬浮颗粒物、飘尘、二气化硫、降尘、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光化学氧化剂、臭氧、氟化物、苯并芘和细菌总数等。

大气污染控制指标主要有:废气排放总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及回收率、烟尘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及回收量、烟尘及粉尘的去除率、一氧化碳排放量、氯氧化物排放量、光化学氧化剂排放量、烟尘控制区覆盖率、工艺尾气达标率和汽车尾气达标率等。

城市环境建设指标主要有:城市气化率、城市集中供热率、城市型煤普及率、城市绿地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等。

城市社会经济指标主要有: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各行业产值、能耗、各行业能耗、生活耗煤量、万元工业产值能耗、城市人口总量、分区人口数、人口密度及分布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等。

第七章土地资源保护规划

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编制工作方案;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保护战略方向拟定,部门用地预测与保护;确定主要地类保护区面积、划定保护片块和进行土地保护功能分区;制定并落实保护措施。

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类型:土地资源保护规划主要有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林地资源保护规划、草地资源保护规划、名伏特产地保护规划、特殊物种生长栖息地保护规划、风景名胜和历史纪念地保护规划等类型。

土地资源调查:

土地调查通过运用土地资源学的有关知识,借助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查清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格局及其发生和发展规律。

土地调查的工作程序包括准备工作、外业工作、内业工作和检查验收4个阶段。

土地资源评价内容:土地资源评价通常包括适宜性评价、生产潜力评价和经济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是通过对土地的特有属性与特定土地用途的利用要求进行对比,从而达到鉴别土地对某种特定用途的适宜性和限制等级。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要通过对土地自然和经济同性的综合鉴定,并根据土地生产力的大小来划分土地等级。这两种评价在考虑选择综合性的农业生产基地时具有较大参考价值。土地经济评价则主要运用土地利用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来评价土地。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分为两步法和平行法两种。其中两步法第一步主要进行土地的质量评价,完成土地定性分类;第二步进行经济及社会分析。平行法则是土地的定性分类和经济及社会分析同时进行。两步法首先根据不同的用途对土地进行适宜性分类,然后通过投入产出分析和社会分析对分类结果进行校正。

土地潜力评价

又称土地利用能力评价.主要依据土地的自然属性及其对于土地的某种持久利用的限制程度,就土地在该种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

等级对其作出划分。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适应大农业生产的土地利用要求而进行的,在农业用地评价中历史较久,应用也很广泛。

土地资源经济评价

土地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它具有自然和经济双重后性。因此,考察土地质量可以从自然和经济两个角度进行。土地经济评价就是从社会经济角度出发,运用土地的社会经济特性指标来评价土地质量。

第八章城市环境规划

城市环境规划的内容

首先,在明确规划的对象、目的以及范围的前提下,进行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即对所要规划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基本状况,土地利用、水资源供给、生态环境、居民生活状况,以及对大气、水、土壤、噪声和固废等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详尽的调查,收集相关数据进行统汁分析,并适当地作出相应的环境质量评价。

然后,在现状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规划。即根据现有状况和发展趋势对规划年限内的环境质量进行科学预测,根据环境功能状态确定城市功能分区及相应的环境目标,进行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设汁,对城市人气、水体、噪声等进行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制定固体废物和工业污染源管理控制规划,以及对城市的交通运输、能源供给、土地利用和绿地建设等进行科学的设计与规划。开发区环境规划规划的内容

1. 现状调查及评价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特征调查。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包括污染源调查以及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等评价。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如各生物种群的数量、种类、分布等。

环境效应调查评价

环境污染对人体、动植物等影响的经济分析。

国土综合开发设想

中心规划区布局、规划区外围布局、农业发展设想、供水设想、交通设想、综合开发方向和目标等。

2、基础研究

大气污染研究

大气污染研究包括开发区大气研究目的、技术路线,大气污染物输送的主要气象过程及大气边界层结构,规划区大气污染源分析,大气质量模式的建立及其计算结果,大气环境质量趋势及工业布局合理性分析等。

水环境污染研究

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研究,浓度响应系数分布图绘制,扩散自净能力分区及排放总量分析、排污方案的水质模拟研究等。

生态环境条件分析及经济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特征,主要污染物对特定物种的影响分析,对于临

海的开发区旧言,还有海域富营养化可能性及控制对策研究,开发活动对滩涂养殖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等。

土地及人口问题分析。

3、环境预测与规划

确定研究目标、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开发区及规划小区环境承载力分析。

开发区经济发展结构及投资预算分析。

环境污染预测

大气、水、固废、土壤和噪声污染预测。

环境污染控制研究

大气、水污染控制规划和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规划等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方案设计

开发区土地利用规划

开发区工业与城镇布局调整规划

开发区交通规划

经济开发区环境管理建议

乡镇环境规划的内容

1.县域(镇区)环境规划的内容

制定环境规划的目标

建立规划的指标体系

环境现状调查域评价

环境污染预测

环境功能区划

制定环境规划方案

制定政策法规

2.乡镇企业环境规划的内容

现状调查和评价

环境预测

确定企业环境规划的目标

确定指标体系

制定规划

环境规划学-简答题教案资料

环境规划学-简答题

水环境规划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水环境规划包括两个有机组成部分:一是水质控制规划(参见水质规划);二是水资源利用规划。这两个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前者以实现水体功能要求为目标,是水环境规划的基础;后者强调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环境保护,它以满足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宗旨,是水环境规划的落脚点。 简述水环境控制系统规划的内容和特点 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是以国家颁布的法规和标准为基本依据,以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和地区经济发展规划为指导,以区域水污染控制系统的最佳综合效益为总目标,以最佳适用防治技术为对策措施群,统筹考虑污染发生—防治—排污体制—污水处理—水体质量及其与经济发展、技术改进和加强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地调查、监测、评价、预测、模拟和优化决策,寻求整体优化的近、远期污染控制规划方案。 特点:在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中,规划方法的选择是决定规划成败的关键,也是规划的核心内容。根据解决水污染问题的途径,可将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分为两大类,即系统的最优化问题和规划方案的模拟选优问题。 简述水资源系统规划的目的、任务和规划层次 目的:水资源系统规划将作为区域内各项水工程设计的基础和编制国家水利建设长远计划的依据 任务: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计划,改善生态环境要求,以及各行各业对水资源的需求,结合区域内水资源的条件和特点,选定规划目标,拟定合理开发利用方案,提出工程规模和开发程序方案。 层次:1、流域水资源规划。2、地区水资源规划。3、专业水资源规划 简述水环境容量的类型 1、按水环境目标分类:A、自然水环境容量。B、管理(或规划)环境容量。 2、按污染物性质分类:A、耗氧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量。B、有毒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量。 C、重金属的水环境容量 3、按降解机制分类:A、稀释容量 B、自净容量 4、按可再生性分类:A、可更新容量 B、不可更新容量 5、按可分配性质分类:A、可分配容量 B、不可分配容量 水环境功能区如何划分?如何确定水污染控制单元? 一)水环境功能分区原则 1、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优先保护 2、不得降低现状使用功能 3、统筹考虑专业用水标准要求 4、上下游、区域间互相兼顾,适当考虑潜在功能要求 5、合理利用水体自净功能和环境容量6、与陆地上工业合理布局相结合 7、对地下饮用水源地污染的影响 8、实用可行,便于管理 二)水环境功能分区依据 1、自然保护区及源头水执行 II 类标准 2、生活饮用水区执行 III 类或 IV 类标准3、渔业水域执行 II 类或 III 类标准 4、风景游览区执行 III 类或 IV 类标准 5、工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用水区执行 III 类或 IV 类标准 三)水环境功能区划分的方法与步骤 1、系统分析 2、划分步骤:技术准备、定性判断、定量决策和综合评价 试述水环境规划方案中可以考虑采取的技术措施。 一)减少污染物排放负荷 1. 清洁生产工艺

环境规划学答案

环境规划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1、 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 答: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内涵:其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和主观随意性而实施的科学决策活动。 2、 环境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如何? 答:作用:(一)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三)合理分配排污消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 (四)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五)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地位:环境规划担负着从整体和战略层次上的统筹规划、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的任务,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 环境规划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基本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前瞻性、信息密集和政 策性强。 基本原则:(一)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 (二)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 (三)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 (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五)系统原则; (六)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七)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4、如何划分环境规划的类型? 答:(1)按规划期划分包括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以及年度环境保护计划(2)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包括经济制约型、协调型和环境制约型(3)按环境要素划分包括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规划和噪声污染控制规划(4)按照行政区划分划分和管理层次包括国家环境规划、省(市)区划分和管理层次划分包括国家环境规划、省(市)区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规划、市(县)环境规划、农村环境规划、自然保护区环境规划、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和重点污染源(企业)污染防治规划(5)按性质划分包括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专题规划(如自然保护区)和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等。

《环境规划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规划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Planning 授课对象: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学生 开课学期:第七学期 学时数:30 学分数:2 课程性质:限选专业课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环境科学》、《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经济学》等 开课教研室:环境科学教研室 执笔人: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任务和地位 本课程属环境科学管理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环境科学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 2.知识要求 本课程系在《环境科学》、《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经济学》的基础上,来对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技术方法进行讲解,尤其对水环境、大气环境污染、土地资源保护、固体废物管理、城镇环境等方面的规划。因此学生应具有现代数学、几何学、环境监测的基本方法、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保护法的基本知识。 3.能力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环境规划的基本理论;

掌握环境规划方法与技术,尤其是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地资源保护、固体废物管理、城镇环境方面的规划。对各类社会环境形态具有独立制订规划方案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 1.教学内容及要求 了解环境规划基本概念、基本特征与原则; 了解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和内容; 掌握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 掌握水环境、大气环境污染、土地资源保护、固体废物管理、城镇环境的规划的基础、技术措施; 了解环境规划决策支持系统。 2.时间分配和进度

环境规划学复习整理(郭怀成版)(DOC)

生态环境规 名词解释 1、生态环境规划:是针对区域社会发展状况,环境特征及其环境发展趋势,结合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建设所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区域生态环境规划是区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定和指导生态环境计划的重要依据。 2、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 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3、环境容量:环境容量是指对一定地区(一般应是地理单元),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源分布的条件下,根据地区的自然净化能力,为达到环境目标值,能够承受污染物的最大排放量。 4、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区域性;时序性;可变性;可调控性;客观性) 5、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在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6、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旨在获取各种信息、数据和资料。 7、环境预测: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对未来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质量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 8、环境功能区划: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自然环境结构)、环境状态(环境质量)和使用功能(干什么用)上的差异对规划区域进行合理划分。 9、水环境规划:是对某一时期内的水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作出的统筹安排和设计。其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水质,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充分地发挥水体的多功能用途,在达到水环境目标的基础上,寻求最小(或较小)的经济代价或最大(或较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10、大气环境规划:就是为了平衡和协调某一区域的大气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以期达到大气环境系统的最优化,最大限度的发挥大气环境系统组成部分的功能。 11:、水环境容量:水体在特定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 12、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是通过控制给定区域污染源允许排放总量,并将其优化分配到源,以确保实现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值的方法。 13、固体废物:是指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城市生活垃圾、) 14、噪声:凡是人们不需要的、使人厌烦的、干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有妨害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15、噪声污染:我们国家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把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称为环境噪声污染 16、景观生态规划:是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研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作用,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景观最优利用方案和对策及建议。 17、生态规划:是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基础,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手段辨识、模拟和设计生态系统内部各种生态关系和生态过程,确定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生态适宜性,探讨改善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对策,促进人与环境系统协调、持续发展的规划方法。

环境规划学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规划学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1、环境规划是(A)的重要组成部分,起补充作用。A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B经济区划 C国土规划 D城市总体规划 2、(B)的环境规划是在保护人体健康的前提下,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的指引下进行。A美国 B日本C俄罗斯D英国 3、下列哪一项不是污染容纳指标(C) A、污染物排放量 B、绿化状况 C、污染治理投资 D、污染物净化能力 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循环经济的理论支柱(B) A、复合生态 B、社会生态 C、人类生态 D、产业生态 5、(A)的重要组成部分,起补充作用。A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B经济区划 C国土规划 D城市总体规划 6、环境预测的主要依据是(D) A、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B、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年度发展目标 C、城镇发展规划

D、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7、(A) 下列哪项是环境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A环境质量指标 B经济指标 C社会指标 D生态指标 8、(D)水环境容量的大小与下列哪项无关。A水体特征 B 水质目标 C污染物特性 D环境风险 9、(A)什么时候环境保护年度计划正式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体系。A1992年 B1993年 C1994年 D1995年 10、( C )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分环境规划的类型不包括A经济制约型 B协调型 C持续型 D环境制约型 11、(B)提高或充分利用水体纳污量的方法不包括以下哪种A人工复氧 B污水稀释 C污水调节 D河流流量控制 12、(B)下面关于环境规划目标的基本要求,错误的是A具有一般发展规划目标的共性--具体(时、空)、客观、可计量B 与人类社会发展目标协调 C保证目标的可实施性D保证目标的先进性 13、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不包括哪个?() D A、生产 B、生活 C、还原 D、能量传递 14、确定环境规划目标常用的方式() C

《环境规划与管理》试题

切勿让任何老师知道 《环境规划与管理》试题 一、不定向选择题 1、环境规划的基本原理就是使得在保证环境目标(环境质量)或不超过环境容量的前提下,( D )。P8或者P3 A、环境效益达到最大 B、社会效益达到最大 C、环境污染降到最低 D、使得所有的效益与损失的总与为最大 2、环境规划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关系最密切的有( ABCD )。P4 A、人口与经济部分 B、生产力的布局与产业结构 C、因经济发展产生的污染 D、国民经济能够给环境保护提供多少资金 3、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环境规划的相互关联主要有( ABD )。P6 A、城市人口与经济 B、城市的生产力与布局 C、城市规模 D、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4、限期治理的对象主要包括( BD )。百度 A、“十五小”企业 B、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排污单位 C、没有按时缴纳排污费的企业 D、在特别保护区域内的工业生产设施超标排放污染物的单位 5、环境规划的作用就是( ABCD )。P3 A、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 B、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C、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D、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 6、下列那一种废物最有可能为危险废物( C )。 A、生活垃圾 B、包装垃圾 C、电镀污泥 D、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污泥 7、环境规划的特征有( ABCD )。P6~7 A、区域性 B、动态性 C、政策性强 D、信息密集 8、环境规划的原则有( ABCD )。P9~10 A、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原则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C、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D、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 9、按照环境要素,环境规划可以划分为( ABD )。P12

环境规划学重要概念

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内容 1如何进行环境规划中的可达性分析: A环境保护投资分析,逐项计算完成各项指标所需资金,在留有余地的前提情况下得出一个总投资预算,同时,考虑环境保护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B技术力量分析(1)环境管理技术;(2)污染防治技术;(3)技术人才与技术推广;C污染负荷削减能力分析,对规划区污染负荷削减能力的分析直接关系到环境目标能否实现。一现有的削减能力,二潜在的削减能力。D其他分析,政治,经济,群众,执法管理部门,综合分析。 2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类型和原则: 概念:是指进行环境规划定量或半定量研究时所必须的数据指标总体。 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适应性原则;选择性原则; 环境质量指标;污染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以及相关指标(主要指经济社会和生态指标)。 3环境规划中环境预测的类型和主要内容: 警告性预测;目标导向性预测(理想型);规划协调性预测(对策性); 社会和经济发展预测;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环境污染预测;环境治理和投资预测;生态环境预测。 4环境功能区划的目的和基本内容: 是环境实现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它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合理划分。 是为了合理布局,其次是为了确定具体的环境目标;再者是为便于目标的管理和执行。 基本内容:在所研究的范围内,根据各环境要素的组成自净能力等条件,合理确定试用功能的不同类型区,确定界面设立监测控制点; 在所研究范围的层次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以功能区为单元。提出生活和生产布局以及相应的环境目标与环境标准的建议; 在各功能区内,根其在生活和生产布局中的分工职能以及所承担的相应的环境负荷,设计出污染物物流和环境信息流; 建立环境信息库,以便对生产生活和环境信息进行实时处理,及时掌握环境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并通过反馈做出合理的控制决策。 5综合环境规划与部门环境规划的区别: 城市综合环境区划主要是以城市中人群的活动方式以及对环境的要求为分类准则,一般可以分为重点环境保护区一般环境保护区,污染控制区,和重点污染治理区等; 部门环境规划:大气环境规划,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噪声功能区等。 6结合实际分析环境规划设计的基本过程: A分析调查评价结果,明确环境现状,治理能力和污染综合防治; B分析预测结果,从而综合考虑实际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详细列出环境规划总目标和各项目的分析,以明确现实环境与环境目标的差距; D制定环境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 E制定化境规划的措施和对策,这是规划的主体。 7如何理解环境规划方案决策的运行机制和模式: A环境规划方案决策的影响机制,决策风险的影响,决策时效的影响,社会成本核算的影响,决策机会的影响。除了四项因素外,最高决策者决策智商决策倾向,决策方法等亦对规划方案实施有重大影响。 8环境规划实施的基本措施和应发挥的功能是什么? A采取协调和审议的措施,(1)规划部门内部的协调和调整:(2)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和调整。(3)与区域周围邻近的地区间的协调和调整,(4)与国家办事机构的协调和调整。 B组织管理方面的措施(1)制定资源利用开发标准;(2)统计报表制度;(3)依法控制保证规划的实施;

环境规划重点

环境规划重点 第一章、绪论 一、环境规划 1、概念: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2、基本任务:依据一定区域内有限的环境资源及其承载力,对人们的经济社会行为进行约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求,对环境保护和建设开发活动进行安排和部署,调控人类自身行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3、定位 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环境”这一大复合生态系统。 任务:使该系统协调发展,维护系统良性循环,以谋求系统最佳发展。 主要内容:预先合理安排人类活动和环境。 4、功能 (1)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3)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 (4)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佳的环境效益 (5)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5、基本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前瞻性、信息密集、政策性强 6、基本原则 (1)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的原则 (2)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 (3)遵循生态发展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 (4)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5)系统性原则 (6)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7)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二、环境规划基本内容与体系 1、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1)前期环境保护工作评估 (2)环境调查与评价 (3)环境模拟与预测 (4)环境目标与指标的确定 (5)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6)重点工程与融资渠道 (7)保障措施 2、类型 按规划期划分 a. 长远环境规划(>10年) b. 中期环境规划(5-10年) c. 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 a. 经济制约型 b. 协调型 c. 环境制约型 按环境要素划分 a. 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b. 水污染控制规划 c.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 d.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环境规划学课后习题与答案页码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P1 2、环境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如何?P3 3、环境规划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是什么?P4 4、如何划分环境规划的类型?P8 5、国际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与经验是什么?P17 6、结合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说明其特点和发展前景?P17 第二章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 1、什么是环境容量?从环境规划学上如何认识?P37 2、什么是环境承载力,它在环境规划中的作用如何?P38 3、从环境规划学的角度,如何理解人地系统的协调共生理论?P45 4、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特性是什么?P47 5、如何理解复合系统与环境规划的关系与指导作用?P51 6、论述城市地域结构、集聚效应对环境规划的作用?P55 7、何谓循环经济,其基本特征有哪些?P56 8、试论述循环经济与产业生态学的关系及其在环境规划中的作用?P65 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内容 1、如何进行环境规划中的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分析?P72 2、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类型和确定的原则是什么?P75 3、环境规划中的环境预测的类型和主要内容是什么?P85 4、环境功能区划的目的和基本内容是什么?P88 5、综合环境功能区划与部门环境功能区划的区别是什么?P96 6、结合实际分析环境规划方案设计的基本过程?P93 7、如何理解环境规划方案的运行机制和模式?P98 8、环境规划实施的基本措施和应发挥的功能是什么?P100 9、结合环境规划法说明其动态管理的内容?P106 第四章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 1、结合一水体(河流、湖泊)水质监测数据,试用不同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水体质量评价,并对其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2、根据预测的要点如何考虑预测的不确定性,提高预测的效果。P115 3、根据某城市有关资料,讨论怎样选择、运用不同方法进行社会经济预测,并进行预测结果的分析。 4、以河流问题为例,概述建立河流水质预测系统的一般过程及要点。P128 5、结合生态等问题,讨论如何对难以量化问题进行环境影响预测。 6、根据环境规划的实践,如何理解环境规划决策分析基本框架的含义。 7、从方法学上讨论费用一效益分析、数学规划、多目标决策分析 3 类技术方法处理环境规划决策问题上的差异与内在联系。 8、结合多目标决策问题的技术方法,讨论如何处理环境规划中经济、社会、环境等目标的协调分析问题。 9、结合区域SO2 控制问题,分析运用费用一效益方法进行环境规划决策的基本过程及处理方法要点。P121

环境规划学重点

环境规划目的:达到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 活动和环境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环境规划的内涵: (1)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 (2)任务:使系统协调发展; (3)理论基础: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 (4)主要内容:根据环境保护需要约束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安排和部署环境保建设; (5)特征: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 我国环境规划存在的问题 (1)缺乏环境与经济协调型环境规划 (2)新开发区的环境规划方法有待完善和发展 (3)环境规划的管理还没有完全走上法制的轨道 (4)环境规划人员技术力量和素质有待提高 (5)规划决策支持系统(PDSS)有待加强 (6)环境规划缺乏足够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对我国环境规划的建议: 1 进一步明确环保主管部门的权责范围。 2 完善财政负责和行政问责制度 3 强化环境规划的地方参与性 环境规划的作用: 1 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3 合理分配污染减排负荷,约束排污者行为 4 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5 作为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环境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可以从环境的角度提出人口控制和经济发展的合理政策,促进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并从预防为主的观念出发,变污染控制的末端治理为全过程控制,将污染控制与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以及工艺改革、提高生产效益结合起来,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环境规划是进行经济区战略布局和划分的补充和完善,利于经济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利于经济区原料基地、生产基地合理安排和建设,利于经济区形成工业生产链,利于资源优势、经济优势的发挥和形成,促进经济区域内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环境规划的基本特点: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信息密集、政策性强 环境规划的原则: 1 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 2 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 3 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 4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5 系统原则;

环境规划考试试题2009 A

环境规划学试卷A卷 环境工程2007级 考试时间:2009年10月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说明:答案请写在试卷上,用蓝(黑)色钢笔(圆珠笔)书写,字迹要工整,请注意题目说明。 一、填空题(20分) 1. 环境规划的两个基本任务分别是 ; 。(3分) 2.环境容量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是、、 。(3分) 3.环境功能区划的目的是、、。(3分) 4.在环境规划的决策分析中,主要的数学规划方法有、、等。(3分) 5.一河段的上断面处有一岸边排放口稳定地向河流排放污水,其污水特征为Q h=19440m3/d,COD(h)=100mg/L;河流水环境参数为Q p=6.0m3/s,COD(p)=12mg/L, u=0.1m/s, K d=0.5d-1。假设污水进入河流后立即与河水均匀混合,在距排污口下游10km处的断面上,河水中COD浓度是( )。(2分) 6.水环境规划方案可行性分析主要从和两方面来考察。(2分) 7.在风玫瑰图中出现C=34%,表达的意思是。(2分) 8.某建设项目所处城市工业区, 大气稳定度为B级, 查表得到p为0.15。距地面10m处10min的平均风速为 1.0m/s, 该建设项目所在地距地面30m处的平均风速为。(2分) 二、问答题(40分) 1.什么是水环境容量和水环境承载力,它们在环境规划中的作用如何?(10分) 2 根据环境规划的内涵和基本特征,请对未来环境规划在理论和方法上的发展趋势,发表你的看法。(10分) 3简述大气总量控制与浓度控制的区别,以及大气环境规划中实行总量控制的必要性。(10分)

4 什么是DSS,DSS区别于MIS的特点是什么?(10分) 三、计算题(40分) 1 某个化工厂每天要排出两种工业废水,第一种工业废水的处理成本是1000元/吨,第二种工业废水的处理成本是700元/吨,该厂每天须处理的两种废水的总量大于1500吨,而工厂的处理能力为:第一种废水是800吨,第二种废水是900吨,问该工厂如何安排两种废水的处理量,才能使处理废水的成本最小。该问题是线性规划问题,请写出其数学模型(目标函数和约束方程),并回答求解该问题的方法。(10分) 2某城市位于江苏省内,二氧化硫控制区面积267Km2,一、二、三类功能区的面积分布为67Km2、100Km2和 100Km2,分别执行大气质量标准(标态下)0.02mg/m3,0.06mg/m3和0.1mg/m3。查表可知A取4.9。(1)试依据A值 法确定各功能区的SO2允许排放量;(2)已知该市当前的SO2总排放量为14.6×104t/a,计算SO2的削减量。(10 分)3某工厂位于平原地区,烟囱有效源高为80m,NO2排放量为90kg/h,烟气脱氮效率为75%,在其SW方向1200m 处有一风景名胜区。中性条件下,当吹NE风时,烟囱出口处风速为6.0m/s,距源1200处0.5h取样时 间,。(1) 工厂排放NO2在风景名胜区的浓度贡献值是多少?(2) 如果在垂直于SW方向距离风景名胜区50m处有一居民点,则工厂排放NO2对该居民点的浓度贡献值是是多少?(10分) 4 河段长86km,流量为Q=6.0m3/s,平均流速u x=0.3m/s,BOD衰减常数为K d=0.3d-1,K a=0.4d-1,污水排放量为0.6m3/s。如果要求河段中的DO≥5mg/L,河段起始断面处每天BOD5排放量不应超过多少?设上游河水中的BOD5浓度为1mg/L,氧亏值D0=0,水温20℃。采用S-P模型计算(饱和溶解氧)。(10分)140 y σ=85 z σ= 468 31.6 s C T = +

环境规划学试题2

苏州科技学院环境规划学试卷 使用专业年级环科考试方式:开卷()闭卷(√)共页 一、概念解释(3分×8) 1、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了环境净化能力的量。 2、人地系统:是地球表层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开放的复杂系统。 3、环境预测:是一类针对环境领域有关问题的预测活动,通常指在环境现状调查评价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环境的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 4、水污染控制系统:由污染物的产生、处理、传输、以及在水体中迁移转化等各种过程和影响因素所组成的系统。 5、固体废物管理规划:在资源利用最大化、处理费用最小化的条件下,对固体废物管理系统中的各个环节、层次进行整合调节和优化设计。 6、A-P值法:指用A值法计算控制区域中允许排放总量,用修正的P值法分配到每个污染源的一种方法。 7、能流分析:主要针对能源的输入、转换、分配、使用的全过程系统分析,以剖析大气污染物的产生、治理、排放规律,找出主要环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8、土地退化:由于使用土地或一种营力或数种营力结合,只是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雨浇地、水浇地或使草原。牧场、森林和林地的生物或经济生产力的复杂性下降或丧失。 二、简答题(5分×4) 1、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是什么? 2、环境规划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3、叙述土壤污染的特点及其治理方法。 4、大气环境规划包括哪些内容? 三、计算题(10分) 某镇2005年工业燃煤量为10000吨,请问2005年该镇工业燃煤排放二氧化硫(无脱除措施)是多少?预计年燃煤量平均增长率为15%,所燃煤的硫分为

2%,按总量控制要求,2010年工业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应较2005年下降10%,那么2010年的要求削减量是多少? 四、简述题(8分×3) 1、大气综合防治措施有哪些? 2、简述环境规划大纲的编制内容。 3、试述水环境规划方案中可以考虑采取的技术措施。 五、论述题(15分) 为什么要强化环境管理?怎样理解系统原则? 六、总结题(7分) 举例说明本课程学习后自己分析、解决环境问题能力的提高。

环境规划学试卷及答案

环境规划学试卷(附完整答案答案) 一、填空(共40分) 1、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而对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所做的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2、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经济制约型,协调型,环境制约型。 3、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相关指标。 4、环境规划决策特征:结构化决策、非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 5、分担率=单个污染源排放量/所有污染源的总排放含量 6、大气环境污染预测:比例法、箱式模型法、高斯烟流模型 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由国务院规定。? 8、能源弹性系数是年平均能源消费量增长速度和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的比值。 二、国外环境规划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0分) 1、人体健康重于经济发展; 2、政府官员参与,公众参与; 3、将环境标准作为基本规划目标和规划手段; 4、以毒性污染物和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为重点防治对象; 5、环境规划是经济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6、新市镇规划中必然包括环境规划内容; 7、重视以法律、行政管理手段落实规划。 三、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与方法(10分) 1、出台利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 2、促使全社会增强低碳意识; 3、发展低碳产业; 4、大力推进低碳科技创新; 5、提倡低碳的生产; 6、构建低碳生活方式; 7、建立低碳经济管理制度 四、则确定环境规划目标的原则(10分) 1、以规划区环境特征、性质和功能区划为基础 2、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思想为依据 3、以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为根本 4、应满足现代技术经济条件 5、要求指标定量化、能作时空分解 五、水环境规划的过程及具体内容:(10分) 1、查明水资源现状与水环境问题 2、预测规划期生产、生活用水及水环境变化趋势 3、划分水环境功能区 4、确定水环境保护目标(水环境功能的规划指标) 5、选定合适的水环境规划方法 6、拟定水环境规划方案(节流、开源、防污) 7、提出优选方案并决策 8、保障水环境规划落实 六、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方案及主要措施(10分)

环境规划学试卷A

河南工程学院2010 至2011 学年第 1 学期 环境规划学试卷 一、填空题 1、环境规划的类型按环境与经济的辨证关系划分为经济制约型、协调型、环境制约型,按环境要素划分为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 2、《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确立的“33211”工作重点指的是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两区(酸雨和SO2控制区)、一市(北京市)、一海(渤海)。 3、环境规划目标的类型按规划内容分为环境质量目标、环境污染总量控制指标;按规划目的划分,可分为:环境污染控制目标、生态保护目标和环境管理目标。 4、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按其表征对象、作用以及在环境规划中的重要性或相关性来分,有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相关性指标。 5、循环经济的三大理论支柱是:复合生态、人类生态和产业生态。 6、大气环境规划目标主要包括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和大气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目标。 7、水质、水量和水生态是目前水环境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内容。 8、进行规划方案费用的比较评价,通常可采用净效益和费效比等评价准则。 9、水环境容量的大小与水体特征、水质目标和污染物特性有关。 10、依据研究对象不同,水环境规划可分为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和水资源系统规划 11、大气环境规划总体上划分为两类,即大气环境质量规划、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12、环境评价中,评价对象主要包括污染源与环境质量两大基本方面。 13、环境规划的重点是环境系统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 14、目前,我国总量控制可以分为3类:①容量总量控制,②目标总量控制,③行业总量控制。 15、我国的大气污染以煤烟型为主,SO2和烟尘是主要污染物。 16、城市环境规划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环境现状调查评价和环境质量预测及规划。 17、土地评价内容包括土地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 18、乡镇环境规划的体系按行政隶属关系和规划范围可分为县域环境规划和镇区环境规划两个层次。 19、环境规划范围的界定是以整体意义上的环境为基础,应该逐步覆盖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三个方面。 20、我国的七大水系是指:长江、黄河、珠江、海河、淮河、松花江、太湖。 21、综合决策技术方法在未来环境规划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较为突出的方面包括:系统模拟与预测技术、规划方案优化技术与决策分析方法、规划实施评估方法。 22、环境规划的类型按环境与经济的辨证关系划分为经济制约型、协调型、环境制约型,按环境要素划分为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23、构成大气环境系统的子系统可以概括为大气环境过程子系统、大气污染物排放子系统、大气污染控制子系统及城市生态系统。 24、1992年,环境保护年度计划正式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体系。 (本题 60分)二、问答题 1、简述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7分) 2、我国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是什么?。(7分) 3、简述环境规划中环境预测的主要内容。(7分) 4、简述环境规划的功能。(7分) 5、简述大气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8分) 6、环境效益评价的货币技术方法有哪些?(8分) 7、浓度控制法、P值法和总量控制法的区别是什么?(8分) 8、简述生态城市规划与城市环境规划的关系。(8分) 9、简述环境规划中环境预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7分) 10、水环境规划的基本步骤有哪些?(7分) 11、简述环境规划的8项管理制度。(8分) 12、大气污染控制中,浓度控制法、P值法和总量控制法的区别是什么?(8分) 13、简述环境规划实施的基本条件。(7分) 14、简述大气环境规划的综合措施有哪些。(7分) 15、试述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途径有哪些。(8分) 16、环境规划目标的可达性分析主要有那些内容?(7分) 得分评卷人

环境规划学期末重点

第一章 1.环境规划的概念 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2.环境规划的功能 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行为 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3、环境规划的类型 1.按规划期划分 a.长远环境规划(>10年) b.中期环境规划(5-10年) c.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2.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 a.经济制约型 b.协调型 c.环境制约型 3.按环境要素划分 a.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b.水污染控制规划 c.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 d.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4.按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 a.国家、省(区)、部门、县区、农村、自然保护区、城市、重点污染 源(企业)等 5.按性质划分 a.生态规划 b.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c.专题规划(如自然保护区规划) d.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 第二章 1、环境容量(environmental capacity) 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受危害的前提下,某一地区的某一环境要素中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基本环境容量(绝对容量)某一环境所能容纳某种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环境标准值-环境背景值 变动环境容量(年容量)某一环境在污染物的积累浓度不超过环境标准规定的最大容许值的情况下,每年所能容纳的某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年净化率×绝对容量 例如,某地土壤中镉的背景值为,农田土壤标准规定的镉的最大容许值为1ppm,农田对镉的年净化率为20%。该地土壤镉的绝对容量则为,年容量为 2、环境承载力(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环境规划与管理试卷

《环境规划与管理》试题 一、不定向选择题 1.环境规划的基本原理是使得在保证环境目标(环境质量)或不超过环境容量的前提下,( D )。P8或者P3 A.环境效益达到最大 B.社会效益达到最大 C.环境污染降到最低 D. 使得所有的效益和损失的总和为最大 2.环境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关系最密切的有( ABCD )。P4 A.人口与经济部分 B.生产力的布局和产业结构 C.因经济发展产生的污染 D.国民经济能够给环境保护提供多少资金 3.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规划的相互关联主要有( ABD )。P6 A.城市人口与经济 B.城市的生产力和布局 C.城市规模 D.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4.限期治理的对象主要包括( BD )。百度 A.“十五小”企业 B.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排污单位 C.没有按时缴纳排污费的企业 D.在特别保护区域内的工业生产设施超标排放污染物的单位 5.环境规划的作用是( ABCD )。P3 A.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 B.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C.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D.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6.下列那一种废物最有可能为危险废物( C )。 A.生活垃圾 B.包装垃圾 C.电镀污泥 D.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污泥 7.环境规划的特征有( ABCD )。P6~7 A.区域性 B.动态性 C.政策性强 D.信息密集 8.环境规划的原则有( ABCD )。P9~10 A.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C.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D.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 9.按照环境要素,环境规划可以划分为( ABD )。P12 A.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B.水污染控制规划 C.自然保护规划 D.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 10.环境规划从性质上可分为( AB )。P14 A.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B.生态规划 C.部门环境规划 D.专题规划 11.固体废物能否用焚烧法处理的最重要依据是( B )。 A.废物的比重 B.废物的热值 C.废物的可生化性 D.废物的粒度 12.环境承载力指标可以分为( ACD )。P30 A.资源供给指标 B.环境管理指标 C.污染物容纳指标 D. 社会影响指标 13.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是( ABCD )。百度 A.社会可持续发展 B.经济可持续发展 C.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D.以人为本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14.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 ABD )。百度 A. 人类的基本需求:衣食住行

环境规划学重要概念

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内容 1 如何进行环境规划中的可达性分析: A 环境保护投资分析,逐项计算完成各项指标所需资金,在留有余地的前提情况下得出一个总投资预算,同时,考虑环境保护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 B 技术力量分析(1)环境管理技术;(2)污染防治技术;(3)技术人才与技术推广; C 污染负荷削减能力分析,对规划区污染负荷削减能力的分析直接关系到环境目标能否实现。一现有的削减能力,二潜在的削减能力。 D 其他分析,政治,经济,群众,执法管理部门,综合分析。 2 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类型和原则: 概念:是指进行环境规划定量或半定量研究时所必须的数据指标总体。 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适应性原则;选择性原则; 环境质量指标;污染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以及相关指标(主要指经济社会和生态指标)。 3 环境规划中环境预测的类型和主要内容: 警告性预测;目标导向性预测(理想型);规划协调性预测(对策性); 社会和经济发展预测;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环境污染预测;环境治理和投资预测;生态环境预测。 4 环境功能区划的目的和基本内容: 是环境实现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它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合理划分。 是为了合理布局,其次是为了确定具体的环境目标;再者是为便于目标的管理和执行。 基本内容:在所研究的范围内,根据各环境要素的组成自净能力等条件,合理确定试用功能的不同类型区,确定界面设立监测控制点; 在所研究范围的层次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以功能区为单元。提出生活和生产布局以及相应的环境目标与环境标准的建议; 在各功能区内,根其在生活和生产布局中的分工职能以及所承担的相应的环境负荷,设计出污染物物流和环境信息流; 建立环境信息库,以便对生产生活和环境信息进行实时处理,及时掌握环境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并通过反馈做出合理的控制决策。 5 综合环境规划与部门环境规划的区别: 城市综合环境区划主要是以城市中人群的活动方式以及对环境的要求为分类准则,一般可以分为重点环境保护区一般环境保护区,污染控制区,和重点污染治理区等; 部门环境规划:大气环境规划,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噪声功能区等。 6 结合实际分析环境规划设计的基本过程: A 分析调查评价结果,明确环境现状,治理能力和污染综合防治; B 分析预测结果,从而综合考虑实际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 详细列出环境规划总目标和各项目的分析,以明确现实环境与环境目标的差距; D 制定环境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 E 制定化境规划的措施和对策,这是规划的主体。 7 如何理解环境规划方案决策的运行机制和模式: A 环境规划方案决策的影响机制,决策风险的影响,决策时效的影响,社会成本核算的影响,决策机会的影响。除了四项因素外,最高决策者决策智商决策倾向,决策方法等亦对规划方案实施有重大影响。

环境规划学试卷

四. 1. 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2. 高斯扩散模式的四点假设. 3. 环境承载力的定量描述. 4. 污染物总量负荷分配 的原则. 院系: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密 封 线 密 封 线 以 内 不 准 作 任 何 标 记 密 封 线

5.层次分析法解决问题的步骤. 6.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 五.论述题(14分) 水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技术措施有哪些?

1.(1)环境规划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方法(2)环境 规划是实 行环境管 理目标的 基本依据 (3)在现 代环境管 理中,环境 规划是环 境管理的 首要职能 (4)环境 规划与环 境管理具 有目标一 致性 2.(1)浓度 分布在水 平和垂直 方向上符 合正态分 布(2)在全 部空间中 风速是均 匀的,稳定 的(3)污染 源为连续 的均匀排 放(4)在扩 散过程中, 污染物是 符合质量 守衡定律 的 3.EBC=F(T,S,B)EBC 环境承载力T 时间S 空间B 人类经济行为的规模与方向 山 西 师 范 大 学 2007——2008 学 年 第 一 学 期 期 末 考 试 试 题 (卷) 密 封 线 密 封 线 以 内 不 准 作 任 何 标 记 密 封 线

4.(1)等比例分配原则(2)费用最小分配原则(3)按贡献率削减排放量的分配原则 5.(1)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2)建立判断矩阵(3)单要素下的权重排序(4)全要素下的综合权重排序 6.(1)占用土地(2)污染土壤(3)污染水体(4)污染大气(5)影响环境卫生和危害人体健康 评分标准:1.能够完整或较完整表述答案者,得6分2.每缺少一个答题要点,扣1分 五.论述题(14分) 1.答案要点:1.减少污染物排放负荷及技术(1)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2)调整产业结构(3)推行清洁生产工艺(4)实施总量控制 2.提高或充分利用水体自净能力(1)人工复氧(2)污水调节(3)河流流量调控 3.水环境污染控制规划模型的选择. 评分标准:1.能够完整或较完整表述答案者,得10-14分2.缺少要点者,得分6-10分3.没有要点者,得分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