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情境创设与想象能力的培养

作文教学中情境创设与想象能力的培养
作文教学中情境创设与想象能力的培养

作文教学中情境创设与想象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作文时写出具体的情境和氛围呢?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逐步探索出一条“感知情境——积累表象——启发想象——描绘情境”的情境作文教学的路子。

一、精心引导学生感知情境,丰富表象积累

要让学生作文时能够写出具体的情境和氛围,必须引导他们经历从“感知情境”到“描绘情境”这样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这里所言的情境,前一个指的是“实境”,即人、自然与社会;后一个则是“虚境”,是经过艺术的加工和情感过滤创造出的情形与境界。

描绘情境有赖于丰富的想象,而想象又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要描绘情境必须从感知情境、丰富表象积累开始。

(一)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感知情境。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是中学生感知的直接对象。训练学生感知事物应做到两点:一是要求学生在感知事物之前要有一定的情绪准备。无论感知的客体是日月星晨、风雨雷电、还是山河田野、花木鸟兽,抑或是亭台水榭,在感知前要广泛搜集与之相关的名人诗赋、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以及景点介绍,并在反复阅读中受到的感染,生发激情。二是要求学生能够调动视、听、味、嗅、触等感官去感知客观事物的色彩、声响、芬芳等各种属性,由此而生览事物之情或触景生情等。与此同时,还要学会把自己的情感自然地融入山、水、日、月、花、草、树木之中,让客观事物都染上主观色采,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创造出情境美。

(二)引導学生注重对客观事物的印迹所表现出来的形象(画面)积累。为了有助于这些“画面“积累,我要求学生一是经常对自己感知或体验到印象最深的“画面”进行回忆、记忆,然后将“画面”用文字记下来。这种“记”不是机械地说明,而是描述,是能够融会深层之意的描述。二是将自己观察到的最有特色的场景、人物勾画出来,然后旁注文字说明。“说明”要尽可能的详细,要将当时令人惊呼感叹,让人怦然心动的情景和心理感受记下来。在储备了大量的诸如此类的记忆表象后,一旦“在与某种需要有关的强有力的兴奋中心出现时,这些解体了的暂时神经联系就会按新的体系重新组合,从而形成新的形象”。表象积累的内容可以是某次活动最感兴趣的画面,也可以是印象最深的人物质音容笑貌。

二、精心策划“小练笔”训练想象能力

(一)进行再造性想象训练。这种训练,要求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和表象积累,对所供材料进行想象,从而创造出一种源于材料而又不同于原材料的意念形象。

(二)进行扩展性想象训练。此举是让学生根据原文的某一段或某一点,在体会原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展开想象,从而使不具体变为具体,无声变为有声,形

三年级作文教学初探

三年级作文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11-12-21T13:23:52.220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1年第11期供稿作者:梁悦 [导读] 作文教学是一大难题,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学生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梁悦(靖西县新圩中心小学广西靖西 533800) 【摘要】作文教学是一大难题,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学生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三年级作文,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积累写作素材;其次是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最后是要重视讲评艺术,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观察能力;激发兴趣;讲评艺术 由于小学生生活范围比较狭小,阅历浅,实践少,他们感到写作文很困难。课堂上歪着小脑袋半天也写不出一句话。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变写作为乐事,让小学生也想写、会写、甚至爱写呢?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主要有以下三条途径。 1.培养观察能力,积累写作素材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写《我喜欢的一种水果》中,我是这样指导的:我要求每一位学生带来自己喜爱的水果来。我自己也准备好多个橘子。先拿出一个橘子,让孩子们用眼观察橘子的形状,像什么?用比喻句说出橘子的形状特征,孩子们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想法。接下来观察橘子的颜色,可以用拟人的手法写。“橘子穿着黄色的外衣。橘子披着一件黄绿相间的大衣……”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一下子说了好多个拟人句。学生的思路一打开,我趁热打铁,进一步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橘子的其他特点。如:用手摸一摸,有怎样的感觉;用鼻子闻一闻气味,再用嘴巴尝一尝味道。每个环节观察,亲自体会后都要说一说感受。这样学生对橘子就有了直观的了解和感性的认识。到了正式写作时,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按刚才的观察方法观察你所喜欢的水果,并用上形象生动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写出它的特点。这样,学生动起笔来就比较容易了。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2.丰富活动内容,激发写作兴趣 对于刚接触作文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写作思路是很窄的,教师要注意从学生身边的点滴挖掘学生的写作材料。在班里可以举办“听我读日记”,“口语交际说话比赛”、“我最喜欢读的作文”、“佳作朗诵会”以及“作文互赏”等活动。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作文是要求写一篇观察日记。日记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几乎每一周都要写一次,可是每一篇日记的内容都不尽人意。于是,我不再要求什么,便拿出一本适合中年级学生读的日记,津津有味地介绍起其中的一篇《我心爱的小闹钟》,“小闹钟非常漂亮,它的造型是一幢鲜艳美丽的黄房子,好像童话中时间老人住的小木屋,三角形的屋顶上有一个短短的烟囱。屋顶下面的墙上,有一副圆形的钟面,洁白的钟面就像八月十五晚上的月亮。钟面上有十二个阿拉伯数字,还有四根长短不一的指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和闹针。你瞧,黑色的时针和分针移动得很慢很慢,像两只乌龟爬呀爬,而红色的秒针呢,一蹦一跳,不停地往前跑,就像骄傲的兔子,正与乌龟赛跑呢!”学生们听得很入神,从那一双双眼睛里,我看到他们对小作者的羡慕。于是,我说:“同学们,只要你们坚持把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或者喜欢的事写下来,也能写得这么好。到那时,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读你的作品。”这番话激起了学生的欲望,他们一个个都是胸有成竹,壮志凌云的模样。拿起笔便齐刷刷地写起来。那一次的日记出乎意料地比平时的好了许多倍。其中,黄彩佳同学和杨红梅同学分别写的日记《我心爱的洋娃娃》《我的好伙伴--书包》,描写得非常生动有趣,还在全班上诵读呢。这样更激发了其他同学的写作欲望呢。 3.重视讲评艺术,提高习作能力 平时教学中,我很重视讲评艺术,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每篇作文我讲评两次。学生作文草稿交上来后,我先粗略地看一遍,好、中、差各选一篇,在课堂上评改,表扬好的思想、选材、词句,指出不足之处,再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写得不好的还要重写。最后再上交,教师再认真批改、讲评。第二次讲评,着重表扬改后有进步的同学。特别是对于写作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坚持正面引导,鼓励为主,充分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学习写作。这样,教师虽然辛苦,却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受到教师热情洋溢的称赞,就会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在作文教学的每一过程,教师都要讲究教学艺术,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习作才能,才能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从而稳扎稳打地把好作文起步关。

情境式作文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情境式作文教学的模式和方法 设计者边春明孙玉环宋秀云 【问题的提出】 回顾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 a、重“理”轻“情”。指的是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偏重写作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了师生之间情感交流。每次作文指导课,教师不厌其烦地运行着一套固定的模式,怎样审题,怎样选材,甚至细化到如何开头,如何结尾。于是学生的作文就是:一样的开头,一样的过程,一样的结尾。原本关于话题所产生的写作冲动在固定的程式中僵化了,属于自己个性化的语言也湮没了! b、重“文”轻“境”。不少老师还沿袭传统作文教学中的方法,重视范文“文字”内容的讲解,而忽视对范文所描述“情境”的创设。失去了真实情境的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往往会束手无策,长此以往,逐渐对作文失去了信心,最后还有甚者不愿上作文课,害怕写作文。 c、重“计划”轻“故事”。现在的教材每个单元都设置了作文教学篇目,这成了每位语文教师每学期的作文教学任务。把那些篇目一一落实,似乎一学期的作文训练已经到位。但是仅仅靠这些“计划篇目”是远远不够的,也是单调乏味的。因为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天都有精彩的故事发生,所以我们既要考虑教材规定的篇目,又要关注儿童本身,这需要教师的有效整合。而这些往往被教师忽视,在教师眼中,作文是任务;在学生眼中,作文是负担,享受不到习作带来的愉悦。 d、重“形式”轻“真实”。我们经常可以在优秀作文中,看到老师这样的评价:“文中多处用了比喻的手法,使句子显得更生动!”“文章开头开门见山,简洁明了!”“语句老到,思想深刻,点明题意!”,还有什么“环境衬托法”、“前后照应法”……教师在指导或讲评作文时,不知不觉就讲到了方法,殊不知这会扼杀孩子真实的天性,套上固定的枷锁,让我们看到一张张带着成人面具的稚嫩的脸。 那么如何加深学生的体验,让学生作文时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呢?不妨在这里初谈一点见解。 【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作要“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提出“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这些都表明作文是以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为题材的,是写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 (1)体验就是对生活、生命和生存的经历和感受;(2)体验是“亲自”感受到的心灵境界,是主体从自己的内心情感出发,积极主动地去体验生命及其价值。 体验式作文教学是从学生主体体验入手,为其创设一个特定的“真”情境,

浅谈小学情境作文教学探究

浅谈小学情境作文教学探究 【摘要】目前,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言之无物”的通病,究其原因乃是学生缺乏丰富的作文素材。为此,应根据作文教学的目的来创造活动、展现情境,调动他们的感官去含英咀华,捕捉写作素材,触发写作灵感。在作文教学中,采用各种方法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在作文教学时,应该依照观察、口述、试写、评价提高的步骤来进行作文的教学。 【关键词】“作文”;“情境”;“教学”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爬格子锻炼了我的注意力,爬格子磨练了我的意志。”⑴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中小学生的作文现状是:90%的学生正在为写作没有原料而苦恼。“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写作原料自然怕写作文,但古人却说:“村村皆画本,处处是诗材。”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威涅斯也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既然到处都有写作的材料,为何学生仍“无米”可炊?究其因,乃是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没有把学生带入情境,以情动情,让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情感的共鸣,以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学习,开启心智,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不断提高。 什么是情境教学法呢?它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所以情境作文教学是以情境创设为手段,以情趣激发为核心,注重改善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把作文教学与智能训练、语言表达、性情陶冶、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变单一封闭式教学为多元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心感受丰富多彩的写作情境,从而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一、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有什么作用 (一)活动展现情境,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目前,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言之无物”的通病,究其原因乃是学生缺乏丰富的作文素材。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负担”过重、生活狭窄所致;另一方面,恐怕是教师忽视了学生间接经验的指导。因此,学生自然会材料枯竭,无话可写了。《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让学生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行、所想、所感的东西,主动地写自己希望表达的东西,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为此,我们应根据作文教学的目的来创造活动、展现情境,调动他们的感官去含英咀华,捅捉写作素材,

作文教学方法初探

作文教学方法初探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作为初中语文学科的重要实践基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和提高。然而近几年来,作文教学却出现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教师只重视命题,忽视对作文内容的把握,使学生缺乏素材的选择能力,所写的内容也过于宽泛。其次,教师的作文指导针对性不强,指导过程未能循序渐进,无助于学生观察、描述能力的培养,也会造成学生练习写作缺乏成就感,形成对抗、应付、依赖等不良心理。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作文教学中要想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应从以 下 几方面考虑。 一、教会学生选择,吸收素材 “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而作文困难的学生,往往感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鉴于此,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广泛搜集素材,让学生提高主动选择、分析素材的能力。 1.持续实践体验——学生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丰富了,亲身经历的事情多了,并掌握了良好的积累方法,养成了良好的积累习惯,作文的素材也就多了起来。然而,在作文教学中,教

师除帮助学生获得足够的素材外,更应指导学生主动选择和分析有用的素材并养成习惯,而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是持续的实践体验。教师可根据生活实际组织学生持续某项力所能及的活动,如公益劳动、自我服务劳动、饲养、手工艺劳动等,这些劳动可以学生个体活动为主体,也可以小组形式出现,教师从旁坚持要求、督促鼓励,并重点引导学生坚持体会实践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如“帮妈妈做家务”、“做个好邻居”、“楼道里的故事”等让学生体味生活之道。教师还可指导学生确定一个事物(人、动植物或景物)目标进行定向观察,让学生在连续一段时间内有意观察来发现其具体表现及显著特点,从而引导学生的认识向纵深发展。如在“豆芽长出来了”、“秋菊”、“门房老大爷”等内容的训练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持续观察,获取到了许多别人未能发现且富有特点的材料。 2.以阅读为本——阅读是“吸收”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阅读,架起了由模仿到创作的桥梁。”教师借助课本,通过典型课文或片断讲解,不仅是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的真实性以及表达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阅读片断中,有一段“我冬天捕鸟的描写:“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的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

情境式作文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情境式作文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中小学生害怕作文,作文水平普遍低下,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家长老师都犯愁,为了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家长给孩子买来了一本本的作文书,老师让学生背诵、抄写优秀作文,结果,孩子们一写作文就翻作文书,不是抄写就是仿写,就是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究其根源,主要还是他们缺乏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如果我们能在作文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体验和感受的情境,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走进社会,那么,学生的作文就会充满着个性和灵气,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情境体验式作文的教学途径 教师应该通过哪些途径给学生创设亲自体验亲自经历的情境呢?我想可以从课堂体验情境、自然观察体验、生活感悟情境、社会实践情境入手。 (一)、课堂体验情境 课堂体验是情景式作文教学的最基本途径,教师通过游戏、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短剧表演等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在观察、议论、争议表演甚至玩耍的过程中形成作文材料,完成思维训练,产生情绪情感体验,最后形成语言文字完成习作。这样的课教师上起来轻松,学生喜欢,作文效果也非常好。 笔者在小学支教就采用课堂表演和游戏的形式给中高年级的学生上了几节作文教学课,效果不错。三四年级主要通过做游戏的方法,

教他们记事,如“老鹰捉小鸡”、“丢手绢”、“传话拼话”等,让学生先分组游戏,然后口头讲述游戏过程,最后形成文字写下来,并要求有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五六年级主要采用表演的形式,如“独臂人的一天”、“公交车上”、“究竟该谁背书包”等,动作、哑剧表演,这种表演一般是选一至四名学生到讲台上表演,其他学生认真观察、思考、想象,表演完后,学生把自己的观察、想象、思考融入到表演过程中写下来,要求有细致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由于给学生创设了体验情境学生的习作兴趣很高,观察也格外认真,思维也十分活跃,两节课下来每位同学都能写出生动活泼的作文来。 (二)、自然观察体验 自然界有着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亲近自然,观察自然,让学生在观察中认识自然,在观察中热爱自然。教师可以抓住契机让学生观察蓝天白云、朝霞夕阳、星空明月、风雷雨电、花草树木、游鱼飞鸟等。例如让学生在春天到来时观察树木花草的变化,感受春的气息;夏天观察暴风骤雨来临时的风雷雨电,领略夏的风采;秋天观察蓝天白云,感受秋高气爽;冬天观察冰天雪地,感受冬的冷峻晶莹;让学生观察偶尔飞进教室的蝴蝶、麻雀,让学生观察春回的燕子,让学生观察南飞的大雁、、、、、、只要教师是个有心人就会给学生创设很多观察自然地机会。 (三)、生活感悟体验 日常生活为写作活动提供了无穷的素材,生活体验类作文的目的是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在生活中学写作文,写反映生活的作文,

小学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 写作是现代人接受新知,融入世界,感悟生命的一种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所以在我们的课堂,以适切的方式,让写作走进孩子的生命,成为提高孩子们读图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效载体,是时代的理性选择和儿童心灵成长的必然。我们针对当前作文教学面临的问题,老、旧、虚、拼、模式化、负担化现象,以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为切入口,诸如游戏、绘本等,并联系实践教学案例,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力图创设有效情境,结合学情,采用化多元评价,让学生在写作中释放生命的潜能,切实提高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对情境化教学的设计、课型和实施策略进行探索研究。通过这些方式和手段丰富学生表象,指导写作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绘本情境体验;游戏情境体验;教学依据;策略 一、创设绘本情景体验,积累习作资源。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推崇“我手写我心”,强调尊重学生的感受,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但我们发现作文教学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学生层面因缺乏生活发现,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无信心,害怕写作;教师层面以师者的眼光来要求学生习作,使作文缺少童趣、童真,假、虚现象不可避免,情已辞难发,语言僵硬,少灵动;教材层面主题安排习作,习作基本功训练很难做到循序渐进,习作教学缺乏内容的规定性和指导的有序性。习作教学更多地依赖于教

师的个人素养,如果教师未能创设有效情境,指导写作方法,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缺乏观察意识,写作就是无源之水。 绘本是一个有待发掘的矿藏,它远远不只是“图画书”这三个字这样简单,它包含着丰富的语文学习元素。绘本的线条、色彩、节奏、主题,细节、留白、时空、框线、视觉、风格……都值得细细玩味。因此,如何挖掘绘本的这些元素,发挥其更多元的作用,应该是我们教育人尤其是语文老师需要深长思之的。儿童天生就喜欢幻想。“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学生的写作因想象而抹上了更多个性、灵性的色彩。而绘本习作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天马行空任驰骋”的乐园。在习作中,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生活知识积累、真实生活体验和感悟,展开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描绘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 在绘本阅读过程中,适当地挖掘其潜藏着的“写”的因子,并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进行续写、仿写、缩写(用简要的文字概括绘本故事),扩写(把单幅图写具体),改变人称写……以提高学生言语表达能力;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笔画故事,编故事,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可以说,绘本的很多功能,都亟待我们去深度开发。 写作心理研究指出:作文必须经历“物-意-文”双重转化的过程。事物转化为观念、情感,再到书面言语,这个过程,需要现实生活,也就是赖以转化的物质基础,通常就是我们可以感知的表象,没有表象或者同一表象在人脑中的印象不深刻,大脑储存的质量不高,直接关系到作文质量,有效的情境创设就是为了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表象。

中学作文教学初探

中学作文教学初探 中学作文教育教学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笔者斗胆在近三十年的语文教学中做了些探讨、尝试,有些许体会,不忝略述之。 一、作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不到位 古人云“文如其人”。屈原不仅诗文优美,而且为人高洁,不仅如此,屈原也还在教其弟子作诗的同时教诲弟子做人。作文教学不仅是成“才”的教育,也是成“人”的教育,我们必须承认社会主义教育工作者的阶级意识。然而现代的青少年思维活跃,生活视野宽阔,受社会影响较多,空洞的说教无济于事,甚至会产生逆反效应。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教学实践,笔者做了些尝试。 从品德的心理结构入手,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道德品质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或准则行动时所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性或倾向。它是道德在个体上身上的体现。”(《教育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第150页)虽然中学生“道德评价能力的‘自律’水平达到了比较全面和成熟的水平。”(《实用教育心理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第32页),但是“比较”一词还是指出了学生道德品质“稳定的特性或倾向”的相对,是有会所变化的。就连成年人的世界观(道德自然是属于世界观范畴的)也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鲁迅进化论思想转变为阶级论思想是在1928年(近五十岁)后完成的。道德的形式和特性中的优良成分,矫正不良的成分是必要的、长期的任务。 “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四个要素构成的。”(《教育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第156页) 作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我曾布置作文《也谈“骂人”》,大多数学生写的是骂人是不文明行为,骂人伤害他人,骂人行为应该杜绝等,应该说这样的利益符合作文题目及要求。但是我把其中最好的一片习作读给同学后,我问“听了这篇作文你们以后就能够不骂人了吗?"大多数同学摇头。我从作文义理宜深透提高作

李吉林情境作文教学研究

李吉林情境作文教学研究 情境作文教学是以提升作文能力为目的,通过创设相关情境,将学生的作文活动带入相关情境的教学方式。在写作教学中创设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获取写作素材,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对作文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在不自觉中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李吉林老师作为情境教育的提出者,她自1978年开始研究情境教学,并不断进行探索与实践,提出了“情境作文”的教育理念。情境作文的教学方式,能够创建同作文要求相关的教学情境,带动学生思考,并在实践中体会真切的情感,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写作、以情写作。李吉林老师遵循语文教育规律,不仅探索出语文教学科学化的有效途径,还构建了情境教育的理论框架,她所探索的情境教学体系对于目前我国语文教学体系的搭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极大地影响了我国语文教育理论的发展动向,同时为当下语文教育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新视野。本文从李吉林老师情境作文教学的内涵与特色出发,进行分析与研究。首先,对李吉林情境作文教学形成的因素展开多维度的讨论,在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根基的基础上,又借鉴了脑科学、心理学与美学理论等科学理论,通过“意境说”的转换,最终形成了李吉林情境作文教学理论。其次,通过阅读大量李吉林老师的相关文献资料,针对其作文教学的实施步骤进行概括与整理,以便更好地理解情境作文教学的内涵。同时,将李吉林老师的课堂实录与情境作文教学的实施步骤相结合,从丰富性、艺术性、开放性、有序性、科学性五个角度讨论情境作文教学法,分析其教学实践中的具体特征。最后,通过对李吉林情境作文

教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启示广大语文教育者做到观察生活,培养兴趣;提高审美,品味美感;拓展思维,求真创新;情境结合,激发情感;科学指导,辅以训练,进而为一线教师的作文教学提供借鉴与指导,提高语文作文教学的效率,革新语文作文教学的模式,不断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素养,推进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

小学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该接近学生的现实,使学生容易写,愿意表达。但教学的组成主要是对命题的组成,老,老,虚,战的现象并不罕见。在本文中,我们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建立有效的情况; 2,密切配合年度目标; 3,比较学习风格; 4,多评价; 5,继电器日记; 6,报纸; 7,岳悦悦等。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丰富学生的外表,指导写作方法,使学生在提高能力的同时提高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情境经验;外观丰富;教学策略 教学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半,也是教师困惑的地方。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大多由命题论文,老,旧,虚拟,战斗现象组成,并不罕见。主要原因是教师不能创造有效的情境,指导写作方法,学生缺乏对生活事物的认识,缺乏写作兴趣。 写作心理学研究指出:文章必须经历材料 - 意义 - 文本双重变革的过程,即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变成观念或情感,然后这个概念或情绪成文字。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写作的现实生活,客观的东西不会出现在物质基础的变革之前,实际上是现实生活,客观的东西留在人的心灵记忆中。没有外观,意义和文字只是被动的水。不同的物体在人类的心灵中不是在同一个层次,同样的外观在人类的大脑中不是完全凝固不变,经常冷漠和被遗忘。因此,表示存储的质量与写作的质量直接相关,创造有效的上下文是丰富学生心智的外观。 因此,我尝试用经验成分教学的环境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情境体验组成教学是基于预期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在课堂科学中有效创造一种情境。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交流,外表丰富。在此基础上,教师随后指导学生的写作方法,教学和语言表达的组成,思维发展,气质等,结合指导学生写一个个性组成。使学生能够深化对生活的理解,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第一,创造有效的情况,丰富学生的外表 一个特定的生动情境设置,可以导致学生亲密和新鲜,动员学生兴趣,提供想象力,协会和猜想的空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观察和写作。 当我教实验论文类Mobius Circle。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我给学生一个谜题 - 如何从一边做一张白纸从一边?然后介绍莫比乌斯圈。学生的好奇心受到启发,当学生处于可疑时,我们经历了实践测试。实验(1)自制莫比乌斯圆。将一个矩形符号abcd结尾ab固定,另一端直流扭曲半个星期后,ab和cd粘在一起,得到表面是莫比乌斯圆。实验(2)沿着中线切割Mobius圆,并将圆分成两部分。在实验之前让学生谈论自己的猜测。常识应该得到两个圆圈,奇怪的是,切割后变成一个更大的圆。等等,当大圆圈然后沿中线切割时,会发生什么奇迹? ... ... 另一个例子是教练活动中的组成类有趣味道无限,我是创造的情况:先播放苏打广告视频,刺激孩子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记住通常的饮料,头脑风暴,让孩子们想出更多的方式来品尝。然后是现场品尝苏打水,引导学生抓住这一刻的感觉。创造这种情况的目的是加强学生的感知,引导学生观察,丰富的外表,促进表达。 二,紧紧围绕目标,突出培训重点 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年语言教师鼓励学生写自己的知识,感受和想象力,写自己感觉有趣或印象深刻,最触动的内容。可以看出,在三年级教学中,学生更多的是片段训练。 如我班上的四年级课程教授种族龙舟。为了丰富学生的经验,在课前我安排学生使用国庆节假期看我的城镇举行五龙舟赛。在课堂上,我专注于学生的游戏场景的片段描述。为了降低难度,我设计了这样的提示: 游戏是如此激烈!我看到听众听双方! 看! 最刺激或静止 从片段到开始的链接,紧密的整体规划主题,第一个整体描述的观众观看活泼的场景,然后抓住具体字符,点组合的细节,最后使用转换语言,打破训练焦点。

情境式作文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情境式作文教学得模式与方法 设计者边春明孙玉环宋秀云 【问题得提出】 回顾反思我们得作文教学: a、重“理”轻“情”。指得就是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偏重写作理论知识得讲授,而忽视了师生之间情感交流。每次作文指导课,教师不厌其烦地运行着一套固定得模式,怎样审题,怎样选材,甚至细化到如何开头,如何结尾。于就是学生得作文就就是:一样得开头,一样得过程,一样得结尾。原本关于话题所产生得写作冲动在固定得程式中僵化了,属于自己个性化得语言也湮没了! b、重“文”轻“境”。不少老师还沿袭传统作文教学中得方法,重视范文“文字”内容得讲解,而忽视对范文所描述“情境”得创设。失去了真实情境得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往往会束手无策,长此以往,逐渐对作文失去了信心,最后还有甚者不愿上作文课,害怕写作文。 c、重“计划”轻“故事”。现在得教材每个单元都设置了作文教学篇目,这成了每位语文教师每学期得作文教学任务。把那些篇目一一落实,似乎一学期得作文训练已经到位。但就是仅仅靠这些“计划篇目”就是远远不够得,也就是单调乏味得。因为孩子得生活就是丰富多彩得,每天都有精彩得故事发生,所以我们既要考虑教材规定得篇目,又要关注儿童本身,这需要教师得有效整合。而这些往往被教师忽视,在教师眼中,作文就是任务;在学生眼中,作文就是负担,享受不到习作带来得愉悦。 d、重“形式”轻“真实”。我们经常可以在优秀作文中,瞧到老师这样得评价:“文中多处用了比喻得手法,使句子显得更生动!”“文章开头开门见山,简洁明了!”“语句老到,思想深刻,点明题意!”,还有什么“环境衬托法”、“前后照应法”……教师在指导或讲评作文时,不知不觉就讲到了方法,殊不知这会扼杀孩子真实得天性,套上固定得枷锁,让我们瞧到一张张带着成人面具得稚嫩得脸。 那么如何加深学生得体验,让学生作文时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呢?不妨在这里初谈一点见解。 【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与想象”,“要珍视个人得独特感受”,写作要“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得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 提出“学生作文也就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就是学生得一种独特体验”。这些都表明作文就是以学生在生活中得体验为题材得,就是写学生自己得独特体验。 (1)体验就就是对生活、生命与生存得经历与感受;(2)体验就是“亲自”感受到得心灵境界,就是主体从自己得内心情感出发,积极主动地去体验生命及其价值。 体验式作文教学就是从学生主体体验入手,为其创设一个特定得“真”情境,让学生身处其中,实现“外部刺激力向意志事实得转化”,从而获取语言运用得直

论小学情境作文教学中融入情境的引导策略

论小学情境作文教学中融入情境的引导策略 作者:蔡锦珠,徐琳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中旬刊》 2017年第3期 小学情境作文教学一直是一个比较热点的研究话题,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曾做过比较系统 的研究。笔者在基于前人的基础上,针对该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融入情境的引导策略做了些许 探究。 一、指导观察 观察是理解事物的第一个步骤,也是学习写作的第一个步骤。智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源泉 就是观察,它对于我们去理解和探索事物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人们能够有计划地进行听、看、闻、尝、思考等活动,就是一个人观察能力的体现。虽然小学生与生俱来就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由于不具备系统的观察方法,因此观察的能力并不是很好。往往不注意事物的特点,过于笼统,不够精细,不能区分出差异。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能够教会学生在不同的角度上去观察 事物,并且是有序的进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探索出事物的本质,对写作素材有一个全面 的掌握。在小学情境作文的教学中,学生要能够对情境仔细观察,可以是人、物、或者过程等等。总之,无论观察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有几点是必须要注意的。 1.有序 为了让认识有条理,在观察的时候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按照观察情境的不同,顺序也有 所不同。比如空间顺序一般按照由远及近,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在写入或者写物的时候,如写人物的外面时,就可以按照从眉毛到眼睛再到鼻子等的顺序。 如进行介绍小动物的作文教学时,老师可以将一只小猫咪带到课堂让学生近距离的观察, 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对小猫咪的外形进行介绍。 耳朵:小小的、尖尖的,竖立起来。 眼睛:大大的、圆圆的,特别明亮,像两盏小绿灯。 胡须:嘴巴两边有六根白色的胡须,非常硬,像钢针一样。 嘴巴:人字形的小嘴巴。 身体:胖乎乎、肉嘟嘟的身体。 四肢:粗短的四肢,行动起来非常敏捷迅速。 尾巴:长长的尾巴像鞭子一样竖在身后。 而在写一个活动过程的时候,则可以按照先怎样、接着怎样、然后怎样、最后怎样的顺序。 2.全面、细致

情境作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情境作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课程标准》又指出,“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情景作文教学体现了“新课标”精神。因此,必须创造一种生活情景作文教学法,减轻学生习作心理负担,给学生一个欢乐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乐中学,在乐中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让学生欢欢喜喜地用手中的笔把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以及想说的话用语言文字自由地表达出来。 根据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调查教师作文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针对学生怕作文的最显著的共性特征,确立了课题“情境作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题研究小学作文教学问题,课题是“情境作文教学的策略研究”。这是针对当前作文教学所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而定。让学生喜欢作文教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作文情境,不觉得作文是一种心理负担,而是一种愉悦的事情,积极地去表达,解决心理恐惧的问题。第一学段激趣说话。第二学段、第三学段作文起承上启下作用,是提高中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课题的主要内容 情境作文教学研究内容以课堂教学为主,以研究“教学法”为主。主要内容是:什么是情境作文教学;情境作文教学特征;情境作文教学范围;为什么实施情境作文教学;实施情境作文教学策略;实施生情境作文教学过程的操作;教学课例分析;实施情境作文教学效果。 情境作文教学重点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让学生爱上作文,保持学生的作文兴趣,解决学生的作文依赖性问题,发展求异思维,指导成篇作文的语言组织,在实践中运用作文。 四、解决问题的途径 1、研究对象:小学五年学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 3、研究时间:2016.2------2016.7 五、课题研究的措施 1、强化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情境作文教学的研究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法研究,始终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中心,避免游离于主课堂之外的谈经论道,虚有其表。 2、改革作文教学课堂,变单调的的作文训练为有趣的作文教学。重视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放手让学生搜集材料,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重视对作文材料的积累,采用记诵法,让学生记作文词汇,进行词汇归类的积累。编辑作文小报、黑板报,推荐优秀习作发表或汇编,在习作中学会运用积累的词语。

小学作文教学初探

小学作文教学初探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疼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马头牛嘴对不上。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呢? 一、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下生辉。例如,教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

以拓展思维领域。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也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二、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

初中情境作文教学的实施方法

初中情境作文教学的实施方法 一、研究缘起 1、新教材对写作版块的调整。2013年秋季,初中语文课程启用新教材,这套人教版语文新教材较之2008年版有所不同,除了课文的增删和调整,写作部分的改动较大。通过对比发现,2008年版的教材每单元的写作与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放在一起,以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为主,对写作的目标和指导不明确;2013年版的教材则把写作单独列为一个版块,分为“写作导引”和“写作实践”两部分,且每一单元的写作都有明确的目标,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写作目标是“叙事要完整”、第二单元是“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写作导引”对写作目标进行说明解释,让学生理解何为“叙事完整”,包括哪些方面,并结合课文分析;“写作实践”提供写作训练,并给出提示和要求,让学生更加明确写作方向。由此可见,新教材给学生制定了具体明确的写作目标,指导性更强、重视度更高,是一套旨在为初中生打下扎实的写作基础的教材。这也意味着,教师对写作教学应有更加深刻的思考,加强对教学方法的钻研,这给教师带来更大的挑战,同时也是每一位教师应有的使命感。 2、李吉林老师《情境教育三部曲》的启示。上世纪80年代,李吉林老师提出了语文情境教学理论。她以我国古代“意境说”为基础,主张以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此

改善语文教学现状。她在情境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深化研究,形成了“情境教育三部曲”,即情境教学、情境课程、情境教育。她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证明了情境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并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学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是教学界的一次重大突破。研究人员详细阅读了情境教学这一部分,李老师通过理论与教学案例的结合,展现了这一理论的魅力所在。其中的教学案例生动有趣,教师把学生带入了各种各样的情境中,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同时,在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的理念指导下,为学生开创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学习之路。研究人员联想到自己的教学情况,明白了症结所在。情境教学虽是基于小学教学而开发的,但其本质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其理论能够为初中情境作文教学借鉴使用。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情境作文教学的理论构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形成于80年代初,虽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并不断完善,但仍存在着相对的不成熟性、不系统性。经整理资料发现,其运用范围以小学教学为主,初中的情境作文教学研究比较少,且不够系统,相关的策略有不足之处,需要补充。在相关的研究中,缺少典型实际的案例供评析与借鉴。本课题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补充完善,力图形成更加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实施对策,加深一线教师对情境作文教学的认识,进一步改善作文教学方法。本课题也将分析

情境作文情境作文的教学

情境作文情境作文的教学 情境作文的教学 一、什么是情境教学 1、情境法是外国语教学的一种,它强调语言的交际 功能,主张创立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合适的情 境中学习和运用外国语。 2、情境教学法 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法。 二、情境教学的类型 根据情境对儿童的感官或思维活动所起的不同作

用,大体可分为实体情境、模拟情境,语表情境、想象情境、推 理情境几种: (一)实体情境 即以物体原形为主的情境,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其观察山 川田野、风霜雨雪、花鸟虫鱼等都是实体情境,在课堂上出示的各种物品,标本等也是实体情境,可以发展其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如、写景、写物的作文。 (二)模拟情境 在无法在客观上具备实体情景的情况下模拟情境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一定的手段进行情境再现:比 如画片再现、音乐渲染、角色扮演等。模拟情境只需要相似即可,在适用时就显得简单,如音乐作文、美术作文?? (三)语表情境 语表情境是单纯用语言描述某一情境,能激起学

生的情绪,情感以及想象活动,对一些实体无法展现实体情境的内容。比如:害怕?? (四)想象情境 想象情境是通过学生的想象活动,在已经获得经 验的基础上,将表象重新加以组合的情境,它虽不像实体情境那样可以看得见,摸得着,但它的意象却比实体情境更广远。更富有感情色彩,但想象情境往往借助实体情境语表情境和模拟情境来作为想象情境的契机。如《我是一片杨树叶》《我是一颗蒲公英种子》,让学生想象一下,种子会飞到哪儿去,带领学生来到室外,抬头看看天空、低头看看地上,你会来到什么地方,会干什么。 三、情境作文的教学 (一)低年级要求从写一句话开始,懂得一个可以回答什么人,怎么样、什么人、干什么、什么东西怎么样、什么地方怎么样,其实,观察日记打下认识与表达的基础,学会留心观察事物,一般一二年级(四 个学期)后写三百字没问题。

浅谈小学情境作文教学

情境作文教学总结 情境作文不仅要借境中情之感人,声之动人,色之迷人,激发学生描述情境的强烈欲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说话的氛围,激发学生抒发情境之美的情怀,使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发展语言,而且教学要做到有序,有方法,有科学性,有艺术吸引力。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设计,现将情景作文教学中取得的经验进行小结: 一、把发展语言和发展认识结合起来。 情境作文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而且要发展学生的认识。把发展语言和发展认识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促进语言向更高层次发展。要实现两者结合,可以借助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事作为题材,在发展学生的语言的同时扩充学生未知的知识。如上说话课《我喜欢的动物……》,重点教学生说好一句话。但是,它可以自由选择学生喜爱的小动物作为题材,也由此遍及很广的知识面。教学时,在让学生说好一句话后,还让学生说说自己所喜爱的动物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教师也向学生介绍它们的生活本领,这使说话课上得更活泼些。

又如上说话课《我要……》,句子内容也极广,通过学说句子内容, 涉及到学生学习校内、外的好人和好事,从中使学生学到一些做人的哲理。这样组织教学,做到把发展语言和发展认识结合起来,提高了情境作文的教学质量。 二、从多个角度描述事物的特点。 从形、声、色、味等角度描述事物可产生“亲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效果。学生从这些角度描写事物的特点,使事物生动、具体、形象。这是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要求。要培养低年级学生的作文能力,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知识水平,可采取先分后总的步骤,即从一个角度到另一个角度,再综合。让学生用形状的词语描写事物的外形。在这些语言训练的基础上,综合指导学生从形、声、色、味等角度把事物描写得生动、具体、形象。通过各种语言训练,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也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 三、营造交流语言氛围,发展能力。 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开展学习活动交流,可以使课堂高潮叠起,引人入胜,并且在每一个高潮中都充分展

情境作文教学设计

情境作文教学设计: (一)有趣的游戏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开展互动游戏,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2、渗透写法,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活动情境的描述。 3、学会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为写作积累丰富材料。 教学重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2、指导学生把活动过程写得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教学用具:课件小猪头饰 教学过程: 一、课件激趣导入,快乐互动 1、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游戏吗?喜欢玩游戏吗? 2、课件出示一些小朋友在玩游戏。(师述:游戏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能给我们的童年留下美好的回忆。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游戏,好吗?) 二、现场游戏,感受兴趣 1、老师出示一只小猪(故意不画鼻子)问:小猪缺少了一个什么?(鼻子) 2、老师明确要玩的游戏要求,《贴鼻子》。 3、游戏过程:指名一位同学上台,老师用红领巾蒙住他的眼睛,让他把鼻子贴到小猪相应的位置上。(提醒学生留心观察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三、乐说游戏 1、师述:同学们,这个游戏好玩吗?你能把这个游戏的过程说给别人听,让他们也来分享我们的快乐吗?(能) 2、这里也有一班同学玩了游戏,看他们是怎样把游戏经过告诉别人的,出示范文《一次有趣的游戏》 3、指导同学们把游戏过程说说,必要时重现游戏时的动作。(动词有:拿、蒙、走、贴、打开、看等等) 4、除了说贴鼻子的经过,还要注意整个场面,例如:如果鼻子贴歪了,同学们

有什么反应?(注意说好“笑”的情景,如:哈哈大笑,前仰后翻、捧腹大笑,笑出眼泪,眼睛眯成一条线等等) 5、同位交流,说说评评。 6、小结:要把游戏经过说清楚,必须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说具体。(还要注意动词的用法,把句子说通顺。) 四、指导起稿,快乐作文 (二)我喜欢的小动物 教学目标 1、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抓住它的外形特点或脾气特点、生活习性(捕食、嬉戏、休息)写一段话。 2、写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1、考考你,听一段话,猜猜是什么动物? 它,一身洁白的羽毛,一双乌黑的小眼睛像两颗黑黑的小珠子。脖子长长的,整个身子就像阿拉伯数字里的“2”一样,神气极了! 2、它是谁呀?出示图片 3、交流:你们是怎么猜到的? 二、写法指导 1、再猜一个:它,有着一双红宝石般的眼睛特别漂亮,尖尖的鼻子下露出两只白色的大门牙。两只长长的耳朵可以听见远处的动静。别看它平时看不到它的腿,可跑起来它的腿特别有力。 2、明明都是白色的小动物,却一下子让我们猜出一只是白鹅,一个是白兔,为什么呢? 3、写出了小动物的特点,也就是不同于别的小动物的特殊之处。 (板书: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