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氧化安定性快速评定方法研究

分析与评定

石油炼制与化工

PETROLEUMPROCESSINGANDPETROCHEMICALS

2018年12月

第49卷第12期

收稿日期:2018-04-17;修改稿收到日期:2018-08-10。

作者简介:孟凡坤,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精密测试与

油品质量控制。

通讯联系人:孟凡坤,E-mail:849871355@qq.com。

柴油氧化安定性快速评定方法研究

孟凡坤,宋世远,钱述鹏,熊刚

(陆军勤务学院油料系,重庆401331)

摘要:为建立一种简便、快速评定柴油氧化安定性的方法,研制了一种新型柴油氧化安定性评定仪并确定了以氧化诱导期和氧化拐点作为氧化安定性的表征量。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影响柴油氧化安定性的因素,确定了最佳试验条件为温度140℃、试样量70mL、氧压700kPa;建立了表征量与140℃可滤出不溶物之间的相关性模型。结果表明,氧化拐点对140℃可滤出不溶物的预测效果良好,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与区分性,能够较好地评定柴油氧化安定性。

关键词:柴油氧化安定性正交试验相关性

目前我国现行的柴油氧化安定性评价方法SH/T0175—2004《馏分燃料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加速法)》要求用该方法测定的总不溶物含量不大于2.5mg/(100mL),该方法操作过程繁琐,测试时间较长,测试结果受外界影响较大,对油品氧化安定性优劣判断准确程度低[1-4],在一些需要快速检测柴油氧化安定性的场合适用性较差。为建立一种简便、快速评定柴油氧化安定性的方法,陆军勤务学院研制了一种新型柴油氧化安定性评定仪,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影响柴油氧化安定性的因素,建立了一种基于柴油氧化安定性评定仪的快速评定方法。

1实验

1.1试验材料

试验用试剂:氧气,纯度99.5%;丙酮、甲苯、甲醇、无水乙醇,均为分析纯;石油醚,沸程60~90℃,分析纯。

试验用油有11种,包括中国石化齐鲁分公司(齐鲁)生产的0号车用柴油(车柴)、-10号车柴、-20号车柴、-10号军用柴油(军柴);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九江)生产的0号车柴、-10号军柴;中国石化安庆分公司(安庆)生产的0号车柴;中国石化武汉分公司(武汉)生产的0号车柴;中国石化上海高桥分公司(高桥)生产的0号车柴;中国石油玉门炼油化工总厂(玉门)生产的0号车柴;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分公司(独山子)生产的-50号军柴。试验油样的主要理化性质见表1。

1.2试验仪器

自主研制的柴油氧化安定性评定仪基本原理:

表1试验油样的主要理化性质

编号油样w(硫),%密度(20℃)/

(kg·m-3)

酸度/(mgKOH·

(100mL)-1)

十六烷值

运动黏度(20℃)/

(mm2·s-1)

1齐鲁0号车柴6.6836.04.7853.93.7102齐鲁-10号车柴6.0820.94.6553.64.6163齐鲁-20号车柴3.7815.84.3851.03.4134齐鲁-10号军柴2.1822.03.2353.04.2355九江0号车柴6.1823.65.0451.63.9146九江-10号军柴0.9827.20.7054.03.7357安庆0号车柴3.7828.42.5653.54.4238武汉0号车柴2.8836.13.0751.84.9039高桥0号车柴4.3834.54.3754.34.60610玉门0号车柴5.2822.03.1053.13.69611独山子-50号军柴2.9852.31.1841.04.123

将柴油样品注入试验氧弹,同时充入高压氧气,然

后密封,在氧弹的密封盖上安装压力传感器,采用

金属浴进行恒温加热,试验过程中实时监测压力,

并在上位机中同步绘制压力-时间曲线。加热过程

万方数据

全自动润滑油氧化安定性测定仪(旋转氧弹法)

全自动润滑油氧化安定性测定仪(旋转氧弹法) 适用范围 该仪器为国内首创产品,代替原有的有纸记录仪,仪器采用液晶触摸屏全自动控制系统,操作人员只要把试样放进仪器里,仪器自动检测、打印结果,整个过程无需人工操守。其原理是将试样、蒸馏水和铜催化剂线圈一起放到玻璃试管内,然后把它放进氧弹中,氧弹在室温下充入氧气,放入规定温度的油浴中,氧弹需与水平面成30度角,氧弹转速需达到100r/min。当达到规定的压力降时,记录时间,停止试验,做为试样的氧化安定性。 功能特点 1、万向旋转无泄露技术,使压力传感器与氧弹器连接共同快速旋转的同事并能实现有线接输信号 2、采用彩色液晶显示,触摸屏人机交流界面 3、真正实现全自动操作,全过程无需人工值守,在控制技术方面采用微控制器和彩色触摸屏实现自动控制记录旋转氧弹值的测定过程及保存、打印测定结果。 4、具有菜单提示操作、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故障自诊断、打印与联网等功能。 5、自动充放氧,自动检测,自动氧化曲线显示,自动存储、打印试验结果。 技术参数 1、电源:AC220V±10%。 2、加热管功率:2500W。 3、压力传感器量程:0~1.6MPa,精度:±2‰。 4、油浴控温范围:室温~200.0℃连续可调,常用150.0℃。 5、控温精度:±0.1℃。 6、两弹设计,可同时做两个试样,方便平行试验。 7、旋转机构转速:100±5r/min。 8、氧弹与水平面夹角:30°。 9、外形尺寸:664x574x920 10、油浴容积:30L 11、重量:约45Kg 润滑油氧化安定性测定仪(旋转氧弹法)

适用范围 润滑油氧化安定性适用于按SH/T0193-92《润滑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旋转氧弹法)》标准评定具有相同组成的(基础油和添加剂)新的和适用中气轮机油的氧化安定性。也可以用来评定含2,6-二叔丁基对甲酚的新矿物绝缘油,作为其氧化安定性的一种快速评定方法。适用于ASTMD2272《气轮机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旋转氧弹法)》和ASTMD2112《含添加剂矿物绝缘油的氧化安定性测定法(旋转氧弹法)》。本仪器不适用于40℃时粘度大于12mm2/s的含抗氧剂的绝缘油。 功能特点 1、温控系统采用自动控制、数显。 2、试验弹、恒温浴均用化学惰性的不锈钢制成。 3、仪器配置美国DICKSON压力记录表,自动可靠记录数据。 4、整台仪器结构紧凑、完整。 技术参数 1)试验弹:不锈钢制成。几何尺寸符合标准要求。弹体能承受3450Kpa的压力(150℃时) 2)自动压力记录表:0~1800Kpa,精度2级(进口表,美国DICKSON公司生产) 3)旋转装置:氧弹的旋转轴线与油浴水平成30° 4)旋转速度:100±5r/min 5)加热器:1500W、2×800W三组加热器 6)控温精度:140±0.1℃(绝缘油时) 150 ±0.1℃(气轮机油时) 7)玻璃盛样器:175ml 8)温度计:130~160℃,分度值0.1℃ 9)铜催化剂线圈:Φ46×40 10)工作电源:198-242V 49-51Hz 全自动自动润滑油氧化安定性测定仪(旋转氧弹法)

不同油脂氧化稳定性的比较

不同油脂氧化稳定性的比较 摘要:本实验以新鲜花生油、玉米油和氧化花生油、玉米油为实验对象,利用碘量法和韦氏法分别测定油脂的过氧化值及碘价。通过测定贮藏前后油脂的过氧化值,判断油脂氧化的程度。对比两种不同油脂的氧化程度,判断其氧化稳定性。通过测定贮藏前油脂的碘价,判断不饱和程度。分析油脂氧化稳定性与碘价的关系。结果表明,新鲜玉米油的氧化稳定性比花生油低。 关键词:油脂,过氧化值,油脂碘价,氧化稳定性 过氧化值表示油脂自动氧化初期形成的氢过氧化物的数量, 其值愈高, 表明脂肪酸进行氧化的程度愈强。当过氧化值开始明显升高时, 表明了油脂大量被氧化, 油脂的稳定性降低, 脂肪酸发生酸败[1]。因此,过氧化值是衡量油脂酸败的重要指标[2]。碘价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与100g油脂起加成反应所需碘的质量(g),它是评价油脂不饱和度的指标:碘价越高表明油脂中不饱和双键越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反之,饱和脂肪酸含量高[3]。因此本实验通过分析探讨油脂氧化稳定性与碘价的关系来了解玉米油和花生油的氧化稳定性的大小。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花生油(新鲜、氧化),玉米油(新鲜、氧化),三氯甲烷-冰乙酸混合液,饱和碘化钾溶液,0.002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10g/L淀粉指示剂,环己烷-冰乙酸混合液,韦氏碘液,10g/100ml碘化钾溶液,0.05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1.2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锥形瓶,滴定管,移液管 2 实验方法

2.1脂肪的提取—索氏提取法 2.2过氧化值的测定—碘量法 准备称取油脂样品(新鲜玉米油与新鲜花生油各2g、氧化玉米油与氧化花生油各0.2g)于锥形瓶中,加15ml氯仿冰乙酸混合液,使样品完全溶解。加入1.00ml饱和碘化钾溶液,盖紧塞子,轻轻摇振0.5min,置暗处(纸箱)3min,取出,沿着壁加入100ml水,摇匀,立即用0.002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淡黄色。加1ml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同时做空白对照(不加样品,其他步骤相同)。计算公式为: 过氧化值 = (V1-V2) ×c×0.1269/m×100% (V2 =0 mL) 式中: V1:样品试验时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体积,mL V2:空白试验时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体积,0mL c: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m:试样质量,g 0.1269:1.00mmol碘的质量,g 2.3碘价的测定—韦氏法 2.3.1样品处理 准确称取0.2g左右的油脂样品(新鲜)于锥形瓶中,加10ml环己烷-冰己酸混合溶液,准确加入12.5ml韦氏碘液,盖紧塞子,摇匀,置暗处1h。同时做空白对照。 2.3.2测定 加10ml 10g/100ml碘化钾溶液和75ml水。用0.05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淡黄色,加几滴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消失。计算公式为:油脂碘价= (V2- V1) ×c ×0.1269/m×100% (V2=14.89 mL) 式中: V1:试样用去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体积,mL V2:空白试验用去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体积,mL c: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m:试样质量,g

氧化安定性测试仪

氧化安定性测试仪通用技术规范

氧化安定性测试仪物资采购标准 技术规范使用说明 1、本标准技术规范分为通用部分、专用部分。 2、项目单位根据需求选择所需设备的技术规范,技术规范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原则上不能更改。 3、项目单位应按实际要求填写“项目需求部分”。如确实需要改动以下部分,项目单位应填写《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并加盖该网、省公司物资部(招投标管理中心)公章,与辅助说明文件随招标计划一起提交至招标文件审查会: ①改动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 ②项目单位要求值超出标准技术参数值; ③需要修正污秽、温度、海拔等条件。 经标书审查会同意后,对专用部分的修改形成《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表4),放入专用部分中,随招标文件同时发出并视为有效,否则将视为无差异。 4、技术规范的页面、标题、标准参数值等均为统一格式,不得随意更改。 5、技术规范专用部分由项目单位根据工程情况编写,其中带“××”的文字和技术参数及“项目单位填写”的部分由各项目单位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需要必须全面认真填写;空白部分的参数根据需要选择填写;表格中带下划线的技术参数由项目单位和设计院根据工程具体情况更改,不带下划线的技术参数为固化技术参数,技术规范专用部分技术参数表中项目单位与投标人均不需要填写的部分栏目,项目单位应以“—”表示。 6、投标人应逐项响应技术规范专用部分中相应内容。填写投标人响应部分,应严格按技术规范专用部分的“招标人要求值”一栏填写相应的投标人响应部分的表格。投标人填写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响应表时,如有偏差除填写“表5投标人技术偏差表”外,必要时应提供相应试验报告。 7、货物需求一览表中数量各项目单位和设计院必须填写,如不能确定准确数量,可以填写估算数量。

不同油脂氧化稳定性的比较

不同油脂氧化稳定性的比较 08食工3 班吴小霞 摘要:本实验主要是论述不同油脂氧化稳定性的规律,用碘量法测定了新鲜花生油和氧化花生油、新鲜玉米油和氧化玉米油的过氧化值,用韦氏法测定了新鲜花生油和新鲜玉米油的碘价。经实验可知,新鲜花生油、氧化花生油、新鲜玉米 %)分别为0.0739、1.215、0.0525、2.437,新鲜油、氧化玉米油的过氧化值(I 2 花生油和新鲜玉米油的碘价分别为21.76、23.24。 关键词:花生油玉米油碘量法过氧化值韦氏法碘价氧化稳定性 前言 油脂是人类膳食中的基础营养素之一,是人体中脂肪和热量的主要来源。它不仅能为人体提供一些所需要的营养成分,而且还能帮助人体吸引脂溶性物质和脂溶性维生素等。[1]但是油脂在通常的贮存条件下,由于受到光、热和某些金属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发生氧化,特别是自动氧化。油脂氧化后对食用油脂造成很大的影响、分解产生的醛、酮、酸等小分子有强烈刺激气味(哈喇味)影响口味,不适宜食用。氢过氧化物氧化生成的二级氧化产物在人体中很难代谢,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另外,氧化产生的聚合物也很难被动物吸收,常积累于体内对动物造成损害。油脂的氧化稳定性反映了油脂的耐贮性,即油脂抵御自动氧化的能力。测定油脂的氧化稳定性,对于制造、贮存和消费以及用于新型抗氧化剂的开发研究都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人们在油脂的氧化稳定性方面的研究上做了许多不懈努力,提出了很多评价油脂氧化程度的分析方法。[2]实验碘量法和韦氏法测不同油脂的过氧化值和碘价,通过数据的比较,得出它们的氧化稳定性。 1 材料与试剂 1.1 实验材料 新鲜花生油、氧化花生油、新鲜玉米油、氧化玉米油

(完整word版)国六柴油标准

国六柴油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项目 质量标准 试验方法5号0号-10号-20号-35号-50号 氧化安定性(以总不溶物计)/ (mg/100ml)不大于 2.5 SH/T 0175 硫含量,mg/kg 不大于10 SH/T 0689 酸度(以KOH计)/(mg/100ml) 不大于7 GB/T 258 10%蒸余物残碳(质量分数)/% 不大于0.3 GB/T 17144 灰分(质量分数)/% 不大于0.01 GB/T 508 铜片腐蚀(50℃,3h)/级不大于 1 GB/T 5096 水含量(体积分数)/% 不大于痕迹GB/T 260 润滑性 校正磨痕直径(60℃)/um 不大于460 SH/T 0765 多环芳烃含量(质量分数)/% 不大于7 SH/T 0806 总污染物含量/(mg/kg)24 GB/T 33400 运动粘度(20℃)/(mm2/s) 3.0~8.0 2.5~8.0 1.8~7.0 GB/T 265 凝点/℃不高于 5 0 -10 -20 -35 -50 GB/T 510 冷滤点/℃不高于8 4 -5 -14 -29 -44 SH/T 0248 闪点(闭口)/℃不低于60 50 45 GB/T 261 十六烷值不小于51 49 47 GB/T 386 十六烷指数不小于46 46 43 SH/T 0694 馏程: 50%回收温度/℃不高于90%回收温度/℃不高于95%回收温度/℃不高于300 355 365 GB/T 6536 密度(20℃),kg/m3810~845 790~840 GB/T 1884 GB/T 1885 脂肪酸甲酯含量(体积分数)/% 不大于 1.0 NB/SH/T 0916

车用汽油氧化安定性

车用汽油氧化安定性--诱导期、实际胶质 ( 一) 氧化安定性的定义 汽油在常温和液相条件下抵抗氧化的能力称为汽油的氧化安定性,简称安定性。 汽油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会出现颜色变深,生成粘稠状沉淀物的现象,这是汽油安定性不好的表现。 安定性不好的汽油,在储存和输送过程中容易发生氧化反应,生成胶质,使汽油的颜色变深,甚至会产生沉淀。例如,在油箱、滤网、汽化器中形成粘稠的胶状物,严重时会影响供油;沉积在火花塞上的胶质在高温下会形成积炭而引起短路;沉积在进、排气阀门上会结焦,导致阀门关闭不严;沉积在气缸盖和活塞上将形成积炭,造成气缸散热不良、温度升高,以致增大爆震燃烧的倾向。 ( 二) 汽油中的不安定组分是汽油变质的根本原因 汽油中的不安定组分主要有: 烯烃,特别是共轭二烯烃和带芳环的烯烃以及元素硫、硫化氢、硫醇系化合物和苯硫酚、吡咯及其同系化合物等非烃类化合物。 不同加工工艺生产的汽油组分差异较大,其安定性也不同。直馏汽油、加氢精制汽油、重整汽油几乎不含烯烃,非烃类化合物也很少,故安定性较好。而催化裂化汽油、热裂化汽油和焦化汽油中含有较多烯烃和少量二烯烃,也含有较多非烃类化合物,故安定性较差。 烯烃和芳烃是汽油中辛烷值的主要贡献者,但是由于烯烃的化学活性高,会通过蒸发排放造成光化学污染;同时,烯烃易在发动机进气系统和燃烧室形成沉积物。芳烃也可增加发动机进气系统和燃烧室沉积物的形成,并促使CO、HC排放增加,尤其是增加苯的排放。因此,在汽油标准中对芳烃和烯烃都有严格限值。 除不饱和烃外,汽油中的含硫化合物,特别是硫酚和硫醇,也能促进胶质的生成,含氮化合物的存在也会导致胶质的生成,使汽油在与空气接触中颜色变红变深,甚至产生胶状沉淀物。直馏汽油馏分不含不饱和烃,所以它的安定性很好;而二次加工生成的汽油馏分(如裂化汽油等)由于含有大量不饱和烃以及其他非烃化合物,其安定性就较差。 ( 三) 外界条件对汽油安定性的影响 汽油的变质除与其本身的化学组成密切相关外,还和许多外界条件有关,例如温度、金属表面的作用、与空气接触面积的大小等。 (1)温度 温度对汽油的氧化变质有显著的影响。在较高的温度下,汽油的氧化速度加快,诱导期缩短,生成胶质的倾向增大。实验表明,储存温度每增高10℃,汽油中胶质生成的速度约加快2.4~2.6 倍。 (2) 金属表面的作用 汽油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和不同的金属表面接触。实验证明,汽油在金属表面的作用下,不仅颜色易变深,而且胶质的增长也加快。在各种金属中,铜的影响最大,它可该汽油试样的诱导期降低75%,其他的金属如铁、锌、铝和锡等也都能使汽油的安 定性降低。 ( 四) 评定汽油安定性的指标有:实际胶质和诱导期 实际胶质是用于评定汽油安定性,判断汽油在发动机中生成胶质的倾向,判断汽油能否使用和能否继续储存的重要指标。 当加入的汽油实际胶质过高时,会在燃烧过程中产生胶质、积炭。在油箱、滤网、化油器中形成粘稠的胶状物,严重时会堵塞喷油嘴,中断供油。沉积在火花塞上的胶质沉渣,在高温下形成积炭引起短路。在进气、排气门上结焦,会导致气门关闭不严,甚至卡住气门使之完

油脂的氧化稳定性与抗氧化剂

油脂的氧化稳定性与抗氧化剂 王宪青余善鸣(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76) 刘妍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密山158308) 摘要论述了油脂的氧化稳定性与影响因素,介绍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即油脂的氧化稳定度与脂肪酸组成以及生育酚浓度之间的量化关系。并对几种天然抗氧化剂作了介绍。 关键词油脂氧化稳定性抗氧化剂 前言 油脂作为人们的必须食品和食品工业的主要原料之一,其氧化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油脂品质的好坏,而油脂的品质是与人们的健康和食品的质量息息相关的。近年来,人们在油脂的氧化稳定性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这包括在油脂本身的稳定性方面的研究和抗氧化剂的研究。不同的油脂具有不同的脂肪酸组成和不同的抗氧化成分,成为影响油脂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传统的化学合成抗氧化剂如二丁基羟基甲苯(B H T)、丁基羟基茴香醚(BHA)、没食子酸丙酯(PG)和叔丁基对苯二酚(TBH Q)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效果,并且在油脂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然而对于这些化学合成抗氧化剂的安全性却引起了人们严重的关注,不少国家已明文规定限制使用化学合成的抗氧化剂。所以对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当今关注的对象,一些天然抗氧化剂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对国内外一些新的研究作一综述。 1油脂的氧化稳定性及测定 油脂氧化稳定度(Oil Stability Index,OSI)是表征油脂自动氧化变质的灵敏度,即油脂抵御自动氧化的能力,反映了油脂的耐贮性。OSI可以通过测量油脂的诱导期(Induction Period)来获得。油脂的氧化初期是缓慢的,在这一过程中,从不饱和脂肪酸的自由基反应开始,生成油脂氧化的第一级产物-氢过氧化物。诱导期后为氧化期,在这一阶段,生成第二级氧化产物-醇类和羧基化合物,并进一步分解为羧酸,此时的过氧化值、氧吸收和挥发性反应物显著增加,表明油脂开始劣变。此时为测定诱导期的终点。 据T. A.Isbell等人报道,OSI测定时,将一定温度的热空气通入油样中,加速甘油脂肪酸酯的氧化,产生挥发性有机酸。空气将挥发性有机酸带入一个导电室,室内的水将挥发性有机酸溶解,电离出离子,从而改变水的导电性,计算机连续测量导电室的电导率,当电导率急剧上升时,表示诱导期的终点的到来,在此之前的这段时间称为OSI 时间[1]。应用此原理,瑞士Metrchm公司研制出了Rancimat仪,用来测量油脂的诱导期,还用来测量不同抗氧化剂对油脂的抗氧化效果,省时省力,准确方便。 除此之外,测定诱导期的方法还有: AOM法:AOM法是活性氧法(Active Oxy-gen M athod)的英文简称,是美国油脂化学家协会的官方检验方法(AOM;AOCS Cd12-57)。测定原理是:将油脂样品不间断地通入100~150e的空气流,然后定时测定油脂样品的过氧化值(POV)。诱导时间t i是油脂样品POV小于100L eq P kg(例如75L eq P kg)和大于100L eq P kg(例如150L eq P kg)两个实验点之间用插值法计算出来的。AOM法是测定油脂氧化稳定度的经典方法,但该法耗时较长,且费用昂贵。 挥发物研究法:即Volatiles M athod。测定原理是用加速氧化的方法使油脂样品氧化,然后用气液色谱(GLC)测定其挥发物含量的变化,来评价油脂的氧化稳定度。这种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

氧化稳定性

1.氧化稳定性测试总结: 氧化稳定性是指物质抵抗氧气或其他氧化性试剂的作用而保持其性质不发生永久变化的能力。 测定方法: 夏老师: 分别将不同比例的复合膜放在80℃含有2mg/LFeSO4,3%wt.H2O2溶液中(此种溶液称为Fenton溶液),通过记录膜开始溶解的时间作为评价其氧化稳定性的依据. (也有文献采用如下测定配比,高分子电解质膜的氧化稳定性的测定方法是将大小为(1厘米×1厘米)的膜浸泡在Fenton’s试剂(30 ppm浓度的FeSO4溶于30%过氧化氢的溶液,其中ppm指的是mg/L)中,温度为80o C。该膜的氧化稳定性用膜在试剂中完全分解所用的时间表征。) 依据夏学长的测定方法,实验方法如下: 1.配制1L的Fention试剂:量取30%的双氧水90ml,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再称取七水合硫酸亚铁0.0037g在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混合,转移至容量瓶中,加水至刻线;(30%的双氧水密度为11.1g/ml,3%的双氧水约为1.0,算得欲配制1000ml 的3%双氧水溶液,需要30%的双氧水90ml); 2.取八个烧杯,分别加入100ml的Fetion试剂,在80℃甘油浴中预热5min; 3.裁取1*1cm2大小的膜,将膜置于Fenten试剂中,用保鲜膜封住烧杯口,并开始计时; 3.观察,记录下膜开始溶解和彻底溶解所用的时间。 小结:一定要用保鲜膜盖住烧杯口,不然会大量蒸发;恒温不是很稳定,显示温度与温度计测量温度相差四五度;刚放进去的膜会卷曲,浮在表面,用夹子挤出其中空气使之沉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膜会变薄,容易浮起来挂在烧杯壁上,此时要注意观察,可以倾斜烧杯使膜泡在溶液中。膜的变化过程大致为,先变薄,再浮到表面,然后破裂成碎片,下沉到杯底,最后渐渐消失。

氧化安定性测试仪

氧化安定性测试仪 通用技术规范 氧化安定性测试仪物资采购标准 技术规范使用说明 1、本标准技术规范分为通用部分、专用部分。 2、项目单位根据需求选择所需设备的技术规范,技术规范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原则上不能更改。 3、项目单位应按实际要求填写“项目需求部分”。如确实需要改动以下部分,项目单 位应填写《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并加盖该网、省公司物资部(招投标管理中心)公章,与辅助说明文件随招标计划一起提交至招标文件审查会: ①改动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②项目单位要求值超出标准技术参数值; ③需要修正污秽、温度、海拔等条件。 经标书审查会同意后,对专用部分的修改形成《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表4),放入专用部分中,随招标文件同时发出并视为有效,否则将视为无差异。 4、技术规范的页面、标题、标准参数值等均为统一格式,不得随意更改。 5、技术规范专用部分由项目单位根据工程情况编写,其中带“ X乂’的文字和技术参数及“项目单位填写”的部分由各项目单位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需要必须全面认真填写;空白部分的参数根据需要选择填写;表格中带下划线的技术参数由项目单位和设计院根据工程具体情况更改,不带下划线的技术参数为固化技术参数,技术规范专用部分技术参数表中项目单位与投标人均不需要填写的部分栏目,项目单位应以“—”表示。

6、投标人应逐项响应技术规范专用部分中相应内容。填写投标人响应部分,应严格按 技术规范专用部分的“招标人要求值” 一栏填写相应的投标人响应部分的表格。投标人填写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响应表时,如有偏差除填写“表5 投标人技术偏差表” 外,必要时应提供相应试验报告。 7、货物需求一览表中数量各项目单位和设计院必须填写,如不能确定准确数量,可以 填写估算数量。 目录 1 总则 (1) 1.1 一般规定 (1) 1.2 投标人应提供的资格文件 (1) 1.3 工作范围和进度要求 (1) 1.4 技术资料 (1) 1.5 标准和规范 (1) 1.6 必须提交的技术数据和信息 (2) 2 性能要求 (2) 3 主要技术参数 (2) 4 外观和结构要求 (2) 5 验收及技术培训 (2) 6 技术服务 (2) 附录 A 供货业绩 (3) 附录 B 仪器配置表 (3)

柴油标准解析

柴油指标解析 国三柴油指标: 氧化安定性,总不溶物,mg/100mL:不大于2.5 安定性直接影响柴油机的工作,安定性差,形成沉淀就会使过滤器堵塞,在燃烧室形成大量积碳,导致磨损加剧。 一般用加速氧化法测定中间馏分燃料油固有安定性能的方法。测定方法概要:将已过滤的350mL试样装入氧化管中,通入氧气,速率为50ml/min,在95℃下氧化16h。然后将氧化后的试样冷却至室温,过滤,得到可滤出不溶物。用三合剂把粘附性不溶物从氧化管壁和通氧管壁上洗下来,把三合剂蒸发除去,得到粘附性不溶物。可滤出不溶的量和粘附性不溶物的量之和为总不溶物的量,以mg/100ml 表示。 意义和用途:本方法适用90%回收温度低于370℃的中间馏分燃料粙储存安定性。本方法不能够预测中间馏分燃料油在油罐储存一定时间后生成总不溶物的量。 干扰因素:铜和铬能够催化氧化反应,使生成的不溶物的量增加。配制的三合剂纯度不高,将会造成粘附性不溶物的量增加。试样暴露在紫外光下,会造成不溶物的量增加。 影响因素:(1)油品是否易于氧化,首先与化学组成有关。烯烃类安定性差,饱和烃安定性好。(2)柴油中的非烃类化合物对安定性影响极大。大多数硫参与成胶反应,尤其是硫醇、硫醇醚类对安定性唱响最大。而噻吩比较稳定,对油品安定性没有明显影响;氮化物,

无论是中性氮化物还是碱性氮化物,都能使油品储存时生成大量沉淀,并使颜色变暗。所以氮化物即影响柴油的氧化安定性,同时又影响安定性;大多数酚类(氧化物)对柴油安定性影响不大,许多酚类还有抗氧性,但有些氧化物也影响柴油安定性,如脂肪酸等。(3)不同的加工工艺所得到的柴油氧化安定性不同。直馏柴油安定性好,焦化柴油安定性差。(4)存放时间入储存方法对安定性有影响。存放时间长,安定性差。 硫含量(质量分数)/%:不大于0.035 硫含量对排放影响很大,特别是对NOX和PM产生明显促进作用,并可使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催化剂中毒。 对排放的影响 柴油中的硫98%在燃烧过程中转化为SO2,其余2%作为硫酸盐排放,SO2通过排气催化剂会转化为硫酸盐,最终成为PM的一部分。因此降低柴油的硫含量就相应的降低了PM排放量,也降低了排气烟度。欧洲的汽车油料研究表明,柴油中硫的质量分数从500ug/g减少到30ug/g,将使得轻型车PM排放降低7%,重型车PM排放降低4%。 对PDF装置的影响 当油品硫含量为3ppm时,柴油颗粒过滤器使得PM排放下降率为95%,而当柴油中硫含量增至30ppm后,PM排放下降率仅为70%左右。当柴油硫含量达到150ppm时,PM排放下降率为0,此时柴油颗粒过滤器已失效。当燃油硫含量大于150ppm时,使用DPF装置后PM排放甚至远大于发动机直接排放。

润滑油氧化安定性测试

润滑油氧化安定性测试 1、基本概念 润滑油在受热和金属的催化作用下抵抗氧化变质的能力,称为润滑油的抗氧化安定性。它是反映润滑油在实际使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氧化变质和老化倾向的重要指标。 2、测试方法 润滑油氧化安定性测试方法的一般原理如下:在一定量的测试油样中,放入金属片作为催化剂,在定的温度下输入一定量的氧气,经规定的试验时间后,测定油样氧化后的酸值、黏度、沉淀物和金属片的质量变化以及酸值达到规定值所需的试验时间。 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除了主要取决于自身的化学组成外,还与测试的温度、氧压、金属催化片、金属接触面积、氧化时间等条件有关。因此必须根据所测试润滑油品的实际使用环境来选择合理的试验条件,目前常用的测试方法是GB/T 12581《加抑制剂矿物油氧化特性测定法》。

该方法概要如下:检测试样在水和铁-铜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在95℃条件下与氧反应,定期测定试验的酸值,酸值达到2.0mgKOH/g 或试验时间达到10000h,试验结束,使酸值达2.0mgKOH/g的试验时间称为试样的“氧化寿命”。 由于GB/T 12581 试验时间较长,在实际检测中也多采用SH/T 0193《润滑油氧化安定性的测定旋转氧弹法》来评价不同批次相同组成润滑油氧化安定性的连续性或润滑油的剩余氧化试验寿命。 3、检测目的 1)监测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的变化,防止因润滑油的氧化变质生成更多有机酸,使设备润滑部件发生腐蚀。 2)防止因润滑油氧化严重所产生的更多油泥、胶质和沥青质,增大润滑油的黏度,妨碍设备的润滑和散热。也防止因过多的油泥堵塞油路而影响润滑油的流动,增加设备的磨损。 3)润滑油的氧化变质还会使油品的添加剂发生裂解失效,使油品的有关理化性能发生劣化,如油品的泡沫性、乳化性、抗磨性能等都会明显下降。

操作规程

二、JJ-1电动定时搅拌器 三、SYP4110-Ⅰ润滑脂宽温度范围滴点试验器 四、ULTRASONIC GENERATOR 五、电导率测试仪 六、喷淋清洗试验机 七、SPY1001-Ⅲ石油产品开口闪点和燃点试验器 八、BYZ-201自动表面张力仪 九、SPY1003-Ⅰ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试仪 十、针入度检测仪 十一、SYP4100-Ⅱ润滑脂1/4锥入度试验器 十二、润滑脂抗水淋性能测试仪 十三、石油产品馏程试验器 十四、RSW-4D-Ⅱ电阻炉温度控制器 十五、DFYF-306润滑脂防腐蚀性试验仪 十六、DFYF-314润滑脂滚筒安定性测试仪十七、DFYF-315润滑脂剪切试验仪 十八、DFYF-310润滑脂铜片腐蚀测定仪十九、EFOV-KT 二十、DFYF-312润滑脂水分测定仪 二十一、722N可见分光光度计 二十二、DFNF-305润滑脂氧化安定性测试仪

1.检查并调整天平至水平位置。 2.事先检查电源电压是否匹配(必要时配置稳压器),按仪器要求通电预热至所需时间。 3.预热足够时间后打开天平开关,天平则自动进行灵敏度及零点调节。待稳定标志显示后,可进行正式称量。 4.称量时将洁净称量瓶或称量纸置于称盘上,关上侧门,轻按一下去皮键,天平将自动校对零点,然后逐渐加入待称物质,直到所需重量为止。 5.被称物质的重量是显示屏左下角出现“→”标志时,显示屏所显示的实际数值。 6.称量结束应及时除去称量瓶(纸),关上侧门,切断电源,并做好使用情况登记。 JJ-1定时电动搅拌器 1:正确放置装液试瓶(或其它器皿)。 2:调整、校准搅拌棒在溶液中的工作深度,并装夹。 3:接通外电源,合上电源开关,指示灯亮。 4:选择定时,将定时旋钮调至“定时”或“常开”位置。 5:调节调速旋钮,升至所需转速。 6:工作完毕,将调速旋钮置于最小位置,定时器置“零”关电源开关,切断电源。 7:将搅拌棒擦拭干净,其上不允许有水滴,污物残留。 SYP4110-Ⅰ润滑脂宽温度范围滴点试验器 1、检查仪器中油浴界面是否符合要求,仪器运转是否正常,填写试验台账; 2、仪器正常后开始试验,填写原始记录表头部分; 3、调节温度计位置,使浴中的温度计水银球位置与试验试管中温度计的位置高度在一个水平面上; 4、取试样(不能取表面试样)将试样装满脂杯用刮刀除去多余试样。从杯底小孔将金属棒插入,旋转向上伸出,带出试样,将带出试样去除,使脂杯内侧留下厚度可重复的光滑脂膜; 5、将脂杯和温度计放入试管中,把试管挂在油浴中。使油面距试管边缘不超过6mm; 6、开启电源开关,搅拌油浴,按4-70C/min的速度升温,直到油浴温度比预期滴点约低170C 的温度。然后降低加热速度,使试管里的温度与油浴温度差值在20C或低于20C范围内,继续加热,以1-1.50C/min的速度加热油浴,使其温度差维持在1-20C之间。当温度继续升高试样逐渐从脂杯中露出从脂杯中滴出滴1滴流体时,立即记录两个温度计上的温度。 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平均值即为测试结果; 7、填写原始记录及化验报告单; 8、清理试验台面及仪器。

柴油质量指标及常识

连云港市八方加油广场有限公司 柴油质量指标及常识 一、柴油相关知识 柴油是在260~350℃的温度范围内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主要由碳、氢和部分氧组成。柴油按馏分轻重分重柴油和轻柴油二种,其中重柴油适用于1000r/min以下的中、低速柴油机,轻柴油则适用于1000r/min以上的高速机。 车用柴油(国标)和轻柴油(非标),其最根本的区别是硫含量不同,轻柴油的硫含量不大于0.2%,而车用柴油的硫含量不大于0.035%。 可参考《车用柴油》GB19147-2009,《轻柴油》GB252-2000。 1、规格及用途 柴油按凝点可分为10#、5#、0#、-10#、-20#、-35#和-50#等7个牌号,气温低,应选用凝点较低的柴油,反之,则应选用凝点较高的柴油。 0#柴油适合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4度以上的地区使用,表示其凝点不高于0℃。 -10#柴油适合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5度以上的地区使用,表示其凝点不高于-10℃。 2、性能指标及要求 柴油的主要指标有:燃烧性、蒸发性、流动性、安定性和腐蚀性等。 (1)燃烧性(着火性): 柴油燃烧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柴油机的工作。十六烷值是表示柴油在发动机中着火和燃烧性能的重要指标。柴油的十六烷值直接影响燃料在柴油机中的燃烧过程。 柴油的十六烷值高,其自燃点低,在柴油机气缸中容易自燃,发动机工作平稳。柴油的十六烷值如果过低,燃料着火困难,会产生不正常燃烧,降低发动机的功率。但柴油的十六烷值也不宜过高,如果过高,柴油不能完全燃烧,耗油量增大。 柴油的十六烷值与其化学组成有关。正构烷烃的十六烷值最高,环烷烃次之,多环芳香烃的十六烷值最低。通常车用柴油的十六烷值应在45~60范围内。 (2)蒸发性: 要使发动机启动和正常工作,要求柴油具有良好的蒸发性。但蒸发性也不能太强,因为蒸发速度过快,燃烧时会积聚大量柴油,使发动机工作不稳定。同时,蒸发性强,即馏分轻,粘度必然小,不仅会增大喷油泵磨损,而且降低喷雾质量,使燃烧过程恶化。这就是说,柴油的蒸发性过强或过差、即馏分过轻或过重都不适宜。 柴油的蒸发性主要用馏程和闭口闪点来评定。 ①馏程 50%回收温度:该温度越低,说明柴油中轻质组分越多,蒸发性越好,使柴油易于启动。标准中规定50%回收温度不高于300℃。 90%回收温度和95%回收温度:该温度越低,说明柴油中重质组分越少,可以提高柴油的燃烧性能和柴油机的动力性能,降低油耗,减少机械磨损。 标准中规定90%回收温度和95%回收温度分别不高于355℃和365℃。

柴油标准

1.总不溶物为出厂保证项目,每月应检测一次。在原油性质变化、加工工艺条件改变、调和比例变化及检修开工后等情况下应及时检测。对特殊要求用户,按双方合同要求进行检验。 2.硫含量可用GB/T11131、GB/T11140、GB/T17040、GB/T12700、GB/T17040和SH/T0689方法测定。结果有争议时,以GB/T380方法为准。 3.蒸余物残炭可用GB/T17144《石油产品残炭测定法(微量法)》方法测定。结果有争议时,以GB/T265《石油产品残炭测定法(康氏法)》方法为准。若柴油中含有硝酸酯型十六烷值改进剂及其他性能添加剂时,10%蒸余物残炭的测定,必须用不加硝酸酯及其他性能添加剂的基础燃料进行。柴油中是否含有硝酸酯型十六烷值改进剂可用本标准附录A中的方法检验。 4.机械杂质可用目测法,即将试样注入100mL玻璃筒中,在室温(20。C士5。C)下观察,应当透明、没有悬浮和沉降的水分及机械杂质。如果有争议时,按GB/T260《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或GB/T511《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称量法)测定。 5.润滑性指标磨痕直径为出厂保证项目,对特殊要求用户,按双方合同要求进行检验。

我国车用汽油标准简介 1999年12月28日,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了GB17930?1999《车用无铅汽油》标准,其中,规定汽油的质量标准是:硫含量不大于0.08%(m/m),烯烃含量不大于35%(m/m),芳烃含量不大于40%(v/v),苯含量不大于2.5%(v/v)。硫含量不大于0.08%(v/v)的指标自2000年7月1日起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率先执行, 2003年1月1日起将在全国范围内执行。 2001年7月1日前,按照国家新标准,车用汽油分为三个牌号,即90#、93#和95#,为了与国际接轨,随后又增加了97#汽油。4种汽油牌号的含义如90#表示其研究法辛烷值不低于90,93#、95#、97#含义类推。97#汽油主要用于装有尾气催化转换器及压缩比高于9.8以上的汽车,颜色水白透明,为目前国际先进水平。 高效、节能、环保汽油是大势所趋,是国际潮流。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为提高汽油的抗爆性采用添加四乙基铅的做法,四乙基铅是一种优异的抗爆剂,但它对环境的污染、人体的毒害及车辆中的传感器、三效催化剂伤害十分严重,故此目前已停止使用。 我国车用汽油的无铅化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1年首次颁布了SH0041?91无铅车用汽油标准,规定了汽油中铅含量不大于0.013g/l、硫含量不大于0.15%(质)。1999年新颁布的 GB17930?1999《车用无铅汽油》标准,与SH0041?91无铅车用汽油标准相比,铅含量、硫含量大大降低,苯、芳、烯烃含量作为质检必测项目,严格加以限制,同时,规定铁不得人为加入。GB17930?1999新标准汽油在北京、上海、广州的率先上市及北京市将在2005年率先执行欧洲Ⅱ号,2008年率先执行欧洲Ⅲ号汽车尾气排放标准,都标志着我国尤其是北京市的汽油产品质量正在不断地朝着世界水平方向迈进。

油脂氧化稳定性实验

油脂氧化稳定性实验 08食安(3)班韦岸 摘要因植物油中脂肪酸组成的不同,不饱和程度不同,故其氧化稳定性也不一样,本实验分别采用碘量法和韦氏法测定花生油和玉米油贮藏前后的过氧化值和碘价,从而了解不同油脂的氧化稳定性和油脂氧化稳定性与其碘价的关系。结果表明,花生油氧化稳定性高于玉米油氧化稳定性,而且碘价高的油脂氧化稳定性强。 关键词油脂氧化稳定性过氧化值碘价 前言 油脂在通常的贮藏条件下,由于受到光、热和某些金属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发生氧化,特别是自动氧化[1]。油脂氧化后对食用油脂造成很大的影响,分解产生的醛、酮、酸等小分子有强烈刺激气味,影响口味,不宜食用。氢过氧化物氧化生成的二级氧化物在人体中很难代谢,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另外氧化产生的聚合物也很难被动物吸收,常积累于体内对动物造成损害,因此了解油脂氧化的机理和防止油脂氧化的工作十分重要[2]。 油脂氧化稳定性反映了油脂的耐贮性,即油脂抵御自动氧化的能力。测定油脂的氧化稳定性,对于制造、贮存和消费以及用于新型抗氧化剂的开发研究等都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人们在油脂的氧化稳定性方面的研究上做出了不懈努力,提出另外很多评价油脂氧化程度的分析方法[3]。而本实验则是采用碘量法和韦氏法测定油脂中的过氧化值和碘价,从而探讨油脂的氧化稳定性及其与碘价的关系,并且熟悉和掌握索氏抽提法、碘量法等实验操作。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实验材料与试剂 花生油(新鲜,氧化)、玉米油(新鲜,氧化); 氯仿-冰乙酸混合液、饱和碘化钾溶液、0.002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淀粉指示剂、碘化钾溶液、淀粉溶液、0.05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环己烷-冰乙酸混合溶液、韦氏碘液.

氧化安定性测定法sht

馏分燃料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依据SH/T 0176-2004 一、方法概要 将以过滤的350ml试样装入氧化管中,通入氧气,速率为50ml/min,在95℃下氧化16h。然后将氧化胡的试样冷却至室温,过滤,得到可滤出不溶物。可滤出不溶物的量和粘附性不溶物的量之和为总不溶物的量,以mg/100ml 表示。 二、准备工作 1、样品和采样 采样应按照GB/T4756或另外的标准进行以获取有代表性的样品。 收到样品后应尽快分析。当试验在一天之内不能进行时,应用惰性气体如:不含氧的氮气、氩气或氦气覆盖保护,样品储存温度不应高于10℃,但不能低于样品的浊点。 试验样品:每次试验用样品的量约为400ml,如果样品储存在较大的桶里,采用震荡、摇晃或其他方式把样品充分混匀。然后用倾倒、管吸或其他方法把样品分成若干份试验样品。管子、取样品、移液管、烧杯以及所有与试验样品接触的器具应先用三合剂洗涤,再用少量样品淋洗。由于样品储存时的温度可能低于10℃,混匀和分装时应使样品达到室温后再进行,这样才能使析出的蜡重新溶解、样品的粘度减小,利于混匀。 三、实验步骤 1、试样准备

在滤膜托板上放一张滤膜,用夹子把滤膜、漏斗、滤膜托板固定。连接抽真空系统(真空度约80kpa),过滤约400ml试样,接收在干净的500ml 吸滤瓶内,弃取滤膜。再次过滤试样时,不要用上次用过的滤膜,否则,滤膜上滤出的沉渣可能被后加的试样带走,影响实验结果。 2试样氧化 将350ml±5ml已过滤的试样装入干净的氧化管内。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不应超过1h)将此氧化管放入已恒温至95±2℃的加热浴中,氧化管内试样的液面应低于加热介质的液面。暂时存放时,应避光。 氧化管放入加热浴中后,依次装好通氧管和冷凝器,接通冷凝水和氧气,调节氧气流量为50±5ml/min。确保试样避光。 记录第一个氧化管放入加热浴中的时间(零时间)。 3、试样冷却 从零时间开始至16±,按照放入加热浴的顺序从加热浴中取出各氧化管,用一片和氧化管口同样大小的铝箔或塑料片盖住管口,防止污物、灰尘和水分进入氧化管内。记录第一个氧化管取出的时间。 将氧化管放入室温下(应高于试样的浊点)通风的暗处冷却至接近室温。放置时间不应超过4h。 4、测定可滤出不溶物 把两张质量配重的滤膜放在过滤器滤膜托板上,安装过滤仪器,抽真空(真空度约80kpa)倾倒并过滤冷却至室温的试样。待全部试样过滤完成后再倒入异辛烷淋洗。过滤结束,用异辛烷冲洗氧化管和通氧管三次,每次用量50±5ml。冲洗液均通过过滤仪器抽滤。过滤完成后,卸下过滤仪器漏斗上部,再用50±5ml异辛烷清洗过滤膜的托板和相邻的部件,弃去滤液。

动物油脂植物油脂氧化稳定性加速氧化法

AMAMFSIs0021 动物油脂 植物油脂 氧化稳定性 加速氧化法 AMAMFSIs0021 动植物油脂——氧化稳定性的测定(加速氧化试验)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脂肪和油的氧化稳定性,也适用于精炼动植物油脂。 2原理概要: 纯化的空气流通过已加热到特定温度的试样。氧化工艺释放出的气体以及空气通入含有已脱盐蒸馏水的烧瓶,其中有电极用于测量水的传导率。电极与测量和记录仪相连接。当传导率开始迅速增加时表明诱导期的结束。传导率的急速增加是由于氧化过程产生的挥发性羧酸已开始分解,并被水吸收。 3主要仪器和试剂: 3.1 仪器 常规实验室仪器,主要是测定氧化稳定性的装置(见附图,包括空气过滤器、气体隔膜泵、针阀、洗涤瓶、空气循环器、流量计、柱状通气罐、测量单元、电极、测量和记录仪、闸流管和接触式温度计、热浴)、温度计、测量移液管、烘箱、连接管。 3.2 主要试剂 所用试剂推荐分析纯,水为蒸馏水或脱盐水。主要试剂包括:带潮湿指示剂孔径0.3mm的分子筛、重铬酸钾溶液、石油醚或丙酮、非碱且强力脱除脂肪的清洗剂、甘油。 4过程简述: 4.1 采样 见ISO 5555。试样储存在暗处,温度约4℃。 4.2 样品制备 分轻油、半固体和固体脂肪两类。轻油,用移液管小心地从已均匀化的试样中部移取所需的量。半固体和固体脂肪,小心加热直到脂肪变成液体,用搅拌器使之均相,但不能混入热空气。然后用加热到相同温度的移液管,从试样中部移取需要的量。 4.3测试 调整好仪器,(依据说明书)至稳定状态,对样品进行继续测定几次,最后通过做图求出以小时计的试样氧化稳定性,详细过程见原文。 5精确度: 同一分析者在用同一设备对相同样品连续测试两次,绝对偏差不超过5%(100℃±0.2℃下氧化稳定性约10h)和8%(100℃±0.2℃下氧化稳定性约40h)。 6来源: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6886:1996(E)

便携式颗粒检测仪操作指导

PLD-0203便携式颗粒检测仪 产品型号:PLD-0203 产品介绍:滤油机、清洗机、汽轮机组、变压器、 电力传动系统、润滑系统、液压系统、检测试验台 等等,任何无人看护的现场,还是正在运转的设备, 需要连续的监测和及时的数据,都是PLD系列颗粒 分析系统的经典应用场所,并为生产线上的重要组 成部分。 一体化或分体式的结构,RS232和模拟信号的输出,满足DCS和现场仪表显示的要求。在线、实时、连续取样、报警提示,能够即时掌握分析液压系统的动态污染诊断和磨损趋势。液晶屏显示,薄膜按键操作,结果以ISO4406或NAS1638等标准显示。 经济实用低成本, 典型应用: 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力、石油、化工、交通、港口、冶金、机械、汽车制造、制冷、电子、半导体、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等领域,对液压油、润滑油、变压器油(绝缘油)、汽轮机油(透平油)、齿轮油、发动机油、航空煤油、水基液压油等油液进行固体颗粒污染度检测,及对有机液体、聚合物溶液进行不溶性微粒的检测。 技术参数: 订制要求:各类润滑液检测要求; 激光传感检测器:第七代双激光窄光检测器(更精确、更稳定、更迅速); 测试软件:P6.4分析测试软件集成版&PC版; 检测范围:1~450μm; 经典输入:NAS163800级~>12级;ISO44060级~>28级; 测试标定:JJG1061-2010、GB/T18854、ISO11171; 取样流速:10mL/min~60mL/min; 流体温度:0℃~80℃; 环境温度:-15℃~50℃; 显示操作:LCD,薄膜按键,RS232接口; 模拟输出:4mA~20mA接口; 报告方法:颗粒数/ml及污染度等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