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理论》试验教学大纲

《汽车理论》试验教学大纲
《汽车理论》试验教学大纲

《汽车理论》试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开课基本情况:《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计划总学时为68学时、教学计划试验学时为8学时,非独立设课。

2.所属类型及服务专业:《汽车理论》是车辆工程本科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

3.本大纲修订时间:2006年9月20日

二、试验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1.教学目的

结合教学内容环节,安排相应的试验内容,通过综合性能试验,促进学生相关汽车理论知识的掌握,了解和掌握车辆试验过程、内容及设备,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试验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达到学以致用的课程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2.基本要求

通过《汽车理论》试验教学,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汽车测试仪器的工作原理,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要根据试验获得的数据,能够进行性能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汽车主要使用性能与结构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学时分配及试验项目表

本课程试验共安排8学时,各试验具体课时分配如下表所示:

四、试验课的考核:

按试验内容的完成情况,分为动手能力和试验报告考核,根据学生的试验预习、试验纪律、试验动手能力及试验报告结果,进行综合评定,给出成绩(试验成绩:预习10%、操作40%、报告40%、原始记录10%)。试验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20%,对缺试验成绩者,课程不予通过。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汽车理论》试验指导书,汽车教研室编,讲义,2009年。

参考书:《汽车理论》,余志生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汽车动力学》,米奇克著,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年8月。

执笔人: 关家午审核人:刘晶郁

汽车动力性测试分析试验教学大纲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

课程属性:专业课

试验学时:2学时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专业

试验项目名称:汽车动力性试验

一、课程简介

本试验课是《汽车理论》课程的组成部分,在学生学完汽车理论有关内容后安排进行,使学生掌握汽车动力性试验的基本内容以及测试方法,并训练学生综合应用理论力学、发动机原理以及本课程等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试验教学目的和要求

目的:使学生掌握汽车动力性试验的基本内容以及试验方法,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通过本试验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专业知识对所学理论知识进一步巩固。

要求:掌握有关汽车动力性测试的基本内容并会分析影响因素。

三、试验方式和要求

主要在以道路试验为主。

要求:1、掌握汽车动力性基本内容以及试验方法;2、对汽车动力性进行预测;

3、根据预测值和试验值的差异,分析影响动力性的因素;

四、考核方法

考核方式: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试验态度、操作技能和试验结果的完成情况综合评定成绩。

评分标准:根据学生试验报告的情况,用百分制进行评定。一次严重错误扣5-10分,一次一般错误扣2-3分,一次小错误扣1分。如果学生的分析有新的见解,可以额外增加10—50分

五、主要仪器设备

非接触式光电速度传感器、综合气象观测仪、五轮仪、汽车综合测试仪、综合气象观测仪及试验车等

六、配套教材和指导书

[1]GB/T12534 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

[2]GB/T12536 汽车滑行试验方法

[3]GB/T12543 汽车加速性能试验方法

[4]GB/T12544 汽车最高车速试验方法

[5]GB/T12547 汽车最低稳定车速试验方法

[6]余志生. 汽车理论.第3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汽车燃油经济性测试分析试验教学大纲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

课程属性:专业课

试验学时:2学时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专业

试验项目名称:汽车燃油经济性试验

一、课程简介

本试验课是《汽车理论》课程的组成部分,在学生学完汽车理论有关内容后安排进行,使学生掌握汽车经济性试验的基本内容以及测试方法,并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试验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流量计的结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掌握汽车路上循环的燃料消耗量测量方法以及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评价实验车的燃料经济性。

三、试验方式和要求

主要在以道路试验为主。

要求:1 掌握汽车经济性基本内容以及试验方法;2 对汽车经济性进行预测;

3 根据预测值和试验值的差异,分析影响经济性的因素;

四、考核方法

考核方式: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试验态度、操作技能和试验结果的完成情况综合评定成绩。

评分标准:根据学生试验报告的情况,用百分制进行评定。一次严重错误扣5-10分,一次一般错误扣2-3分,一次小错误扣1分。如果学生的分析有新的见解,可以额外增加10—50分

五、主要仪器设备

流量计或汽车拖拉机综合测试仪、综合气象观测仪及实验车等六、配套教材和指导书

[1]GB/T12534 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

[2]GB/T12545 汽车燃油消耗量试验方法

[3]余志生. 汽车理论.第3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汽车制动性性测试分析试验教学大纲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

课程属性:专业课

试验学时:2学时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专业

试验项目名称:汽车制动性试验

一、课程简介

本试验课是《汽车理论》课程的组成部分,在学生学完汽车理论有关内容后安排进行,使学生掌握汽车制动试验的基本内容以及测试方法。

二、试验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制动减速仪与制动试验台的结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熟悉汽车制动性能实验方法,并能根据实验数据对实验车的制动性能进行分析评价、写出实验报告。

三、试验方式和要求

主要在以道路试验为主。

要求:1、掌握汽车制动性基本内容以及试验方法;2、对汽车制动性性进行预测;

3、根据预测值和试验值的差异,分析影响制动性的因素;

四、考核方法

考核方式: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试验态度、操作技能和试验结果的完成情况综合评定成绩。

评分标准:根据学生试验报告的情况,用百分制进行评定。一次严重错误扣5-10分,一次一般错误扣2-3分,一次小错误扣1分。如果学生的分析有新的见解,可以额外增加10—50分

五、主要仪器设备

五轮仪、制动减速仪、制动试验台、综合气象观测仪、多点温度计、实验车等。

六、配套教材和指导书

[1]GB/T12534 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

[2]余志生. 汽车理论.第3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汽车文化教学大纲概要

《汽车文化》教学大纲 制订单位:机械工程学院化机系 执笔人:孙玉兰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中文名称:汽车文化 2. 课程英文名称:Automobile Culture 3. 适用专业:交通运输 4. 总学时:32学时 5. 总学分:2学分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与任务 本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一门专业任选课,主要讲述汽车文化的含义、汽车的民族性、汽车的诞生过程、汽车的分类、国产汽车型号编制规则、汽车的 VIN 码、汽车的基本构造、汽车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汽车技术发展的六个里程碑、汽车业界著名人物的业绩、汽车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汽车运动、汽车俱乐部和汽车博览会的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能够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基本理论,奠定专业课学习基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1. 概论(1学时 讲述课程地位和作用;课程主要内容;教学方法。 2.第一章汽车地位(4学时

讲述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简谈汽车; 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 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掌握汽车概念、定义及分类;了解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3.第二章汽车史话(4学时 讲述汽车的萌芽阶段; 汽车生产的三次变革, 掌握第一辆汽车以及柴油机的发展; 掌握汽车史上的三次重大变革。 4.第三章汽车外形和色彩(3学时 讲述汽车外形及汽车色彩。掌握汽车色彩对汽车的使用功能; 汽车的使用环境; 汽车的使用对象;汽车的流行色彩;汽车的行驶安全的影响。 5.第四章汽车公司和商标(6学时 讲述美国、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英国、中国的著名汽车公司及其商标。能够 识别各汽车公司的商标及其含义。 6. 第五章汽车名人 (4学时 讲述卡尔·本茨、戈特利布·戴姆勒、亨利·福特、威廉·杜兰特、阿尔弗莱得·斯隆、沃尔沃·克莱斯勒等的事迹。掌握他们对汽车工业的贡献几深远影响。 7.第六章汽车运动 (2学时 讲述汽车运动的起源、汽车运动的种类、汽车运动冠军车手、赛车和车队、汽车运动的魅力。掌握汽车运动的种类,掌握 F1赛事等。 8.第七章汽车花絮(2学时

实验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药学专业药物分析方向使用) 一、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与教学目的 有机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 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训练并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正确选择的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提纯和分析鉴定的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验中所遇到问题的能力。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与良好的工作习惯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在实验内容安排上,做到密切配合教材内容,步步紧扣教学环节。实验内容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制备实验三个方面。考虑到药学本科、制药工程等专业的要求和后继专业课更好的衔接,特别加强了制备实验内容,目的是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对重要的单元操作都作了安排。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机合成实验基础操作,对经常应用的基础操作都作了安排,有机基本操作结合实验进行,通过制备实验中反复练习来达到熟练掌握。 3、实验用书: 李敏谊、申东升、张精安编,有机化学实验,中国医药出版社,北京,2007年版。

四、实验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部分 基本操作技能 熟练掌握:蒸馏,重结晶和过滤,沸点、熔点的测定。 实验一 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常压蒸馏和沸点测定(4学时)实验的目的及要求:学习有关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包括安全、卫生以及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过程中必须做实验记录,及实验报告的正确书写等内容。 了解测定沸点的意义,掌握常量法(即蒸馏法)测定沸点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内容:用常压常量法蒸馏不纯乙醇、测定纯乙醇的沸点。 实验仪器设备:蒸馏烧瓶、直型冷凝管、温度计、三角烧瓶、烧杯、电炉、接受管、使用的试剂及药品:不纯乙醇 实验二 熔点测定(4学时) 实验的目的及要求:了解测定熔点的意义,掌握测定熔点的原理与方法。 实验内容:测定纯乙酰水杨酸和不纯乙酰水杨酸的熔点。 实验仪器设备:熔点测定管、酒精灯、毛细管、温度计、长玻管、白瓷板。 使用的试剂及药品:纯乙酰水杨酸、不纯乙酰水杨酸 实验三 重结晶提纯法(4学时) 实验的目的及要求:学习重结晶法提纯固态有机化合物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抽滤、热滤操作和折叠滤纸的折法。 实验内容:对乙酰苯胺进行重结晶。 实验仪器设备:热水漏斗、布氏漏斗、抽滤瓶、减压装置、酒精灯、三角烧瓶。

厦门大学实验教学大纲

厦门大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类型:选修课程 课程名称:ERP原理与实践课程英文名称: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课程总学时:48 实验学时:16 总学分:3 适用对象:软件工程本科四年制 先修课程:软件工程、需求分析、数据库等 实验指导教材及参考书: 微软Dynamics Ax 4.0操作系列丛书: 1、Installation & Configuration for Microsoft Dynamics AX 4.0 2、Administration in Microsoft Dynamics AX 4.0 3、Bill of Material in Microsoft Dynamics AX 4.0 4、Master Planning in Microsoft Dynamics AX 4.0 5、实验手册:生产与物流篇。 主要仪器设备: PC微机(Pentium 4、256MRAM)若干台(保证1人1台计算机)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软件工程专业的相关程序语言、数据库、需求分析和软件工程设计思想等多门课程的综合集成应用课程。软件工程作为一个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和企业信息化的具体建设息息相关。ERP不但是一个软件系统,更加是一套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中的实际运用,是通过软件的手段、业务流程重组方法来实现现代化管理思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增强学生对企业管理流程和企业实际应用需求的理解能力、实际运用现代化管理工具解决企业管理难题的应用能力及大型软件系统的模块化设计规划能力。因此,本课程在软件工程、信息、电子商务和管理等类相关专业的教学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2、课程目的 (1)知识传输 ①基本概念,包括ERP的产生及发展过程;基本MRP、MRPII、ERP的原理及相关概念; 企业信息化的相关内容; ②ERP的软件实现,主要包括软件模块组成; ③ERP的实施过程及企业应用ERP的一般过程及基本方法。 (2)能力转移 ①企业实施ERP的建设能力、实施和运行能力; ②利用ERP处理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思想上,充分理解ERP的管理思想以及ERP系统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在知识上,掌握ERP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框架和核心业务流程,通过ERP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修订稿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获得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维护和修理方面的系统知识,使学生具备对汽车发动机进行结构分析、常规维护和修理的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汽车维修技术工作,以及为适应汽车后市场发展提供所必须的继续学习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汽车发动机基本结构、原理、维护、修理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初步具有汽车发动机零件结构和耗损分析的能力;初步具有发动机维护、修理能力和发动机故障诊断排除能力。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发动机维护和修理的基本理论。 3. 掌握常用发动机维护、修理工具和设备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二) 技能培养目标 1. 初步具备安全生产的能力。 2. 熟练掌握常用发动机维护、修理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3. 能对发动机主要零部件进行结构和耗损分析。 4. 能对发动机的常见故障进行诊断、排除。 5. 能按维修工艺对发动机进行维修、装配、调整和性能试验。 (三)态度目标 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严格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要求和内容 第一章发动机总体构造 了解汽车发动机总体构造、理解基本术语和主要技术参数。 第二章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与维修 1. 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组成和工作原理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循环,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相互装配关系。

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大纲

江西省精英技工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大纲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汽车后市场”,培养以适应市场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专业知识新,动手能力强” 的适用性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较强实践技能和扎实专业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熟练基本操作技能和技巧,掌握现代汽车的维修工艺及先进的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具备汽车维修中级技术技能,能独立排除现代汽车的一般常见故障,合理使用汽车检测设备和维修设备。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二、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爱党爱国,听党的领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 德素养。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应用写作和分析计算能力。 3、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 的使用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 4、掌握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电子电工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 应用技术。 6、具有正确使用工量具、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 7、掌握现代汽车构造、汽车空调、汽车电气设备工作原理。熟悉 现代汽车的维修工艺和设备设施,并能掌握一般故障诊断和排 除方法,具有汽车维修中级工的操作能力。

三、教学要求 1、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艺先学做人”教育,专业教育与素质 教育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 2、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生的目标教育,在教育的目的和专业的 方向上要统一,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教育目标要达到的最高点为 宗旨,让学生有目的的学,有兴趣的学。 2、本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应加强理论与实践 的结合,多采用现场直观教学,尽可能应用教具、模型、实物 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着重实践动 手能力的培养。 3、实施因材实教,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在教学中,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充分 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4、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并深受欢迎的毕业生。 四、学制 学制三年。 本专业实行2+1的教学模式(即:学校学习二年,工厂实践实习一年)。 五、课程安排 (一)、公共基础课 1、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实验/Experiments of analog electron technology 一、课程编码:1021004006 二、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 1、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主要实践环节,是深化理论知识,培养实验技能,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教学和学习过程。 2、通过实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电子技术研究和发展的重要位置,以及它在物理学科应用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实验引导、启发学生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摆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三、课程总学时: 30 学时(严格按教学计划时数)[理论: 0 学时;实验: 30 学时] 四、课程总学分: 1 学分(严格按教学计划学分) 五、适用专业和年级:物理教育学;2006级。 六、实验项目汇总表: 八、大纲内容: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习电子电路实验中常用的电子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 2、初步掌握用双踪示波器观察正弦信号波形和读取波形参数的方法。 [实验内容] 1、示波器的检查与校准; 2、用示波器观察和测量交流电压及周期; 3、用示波器测量直流电压; 4、用示波器测量相位; 5、毫伏表与数字万用表交流电压测量的比较。 [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 1、SS-7802示波器一台; 2、EM1642信号发生器一台; 3、DF1701直流电源一台; 4、DF2170毫伏表一台; 5、UT56数字万用表一只。 实验二、晶体管元件的认识和测量 [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用万用表鉴别晶体管的性能; 2、了解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简单原理及使用方法,用晶体管特性图示仪测量特性曲线和参数; 3、绘制小功率晶体管的特性曲线,并运用特性曲线求参数。 [实验内容] 1、用数字万用表鉴别晶体三极管的性能; 2、XJ4810晶体管特性图示仪测量晶体管的特性曲线和参数。 [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 1、XJ4810晶体管特性图示仪; 2、UT56数字万用表; 3、晶体三极管(3A X31、901 4、9015)、稳压管。

发动机教学大纲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 (216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获得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原理、维护和修理方面的系统知识,使学生具备对汽车发动机进行结构分析、常规维护和修理的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汽车维修技术工作,以及为适应汽车工业发展提供所必须的继续学习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汽车发动机基本结构、原理、维护、修理、故障诊断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初步具有汽车发动机零件结构和耗损分析的能力;初步具有发动机维护、修理能力和发动机故障诊断排除能力。 (一) 基本知识教学目标 1.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发动机维护和修理的基本理论。 3. 掌握常用发动机维护、修理工具和设备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初步具备安全生产的能力。 2. 熟练掌握常用发动机维护、修理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3. 能对发动机主要零部件进行结构和耗损分析。 4. 能对发动机的常见故障进行诊断、排除。

5. 能按维修工艺对发动机进行维修、装配、调整和性能试验。 (三) 思想教育目标 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的质量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三、教学要求和内容 基础模块 (一) 汽车发动机总论 了解汽车发动机类型,理解发动机总体构造、基本术语和主要技术参数。 (二) 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与维修 1. 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循环,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相互装配关系。 2. 曲柄连杆机构的维修 掌握曲柄连杆机构主要零部件的检测和维修方法,掌握曲柄连杆机构装配与调整方法。 3. 曲柄连杆机构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理解曲柄连杆机构异响故障诊断。 (三) 配气机构的构造与维修 1. 配气机构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理解发动机的换气过程,掌握配气机构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相互装配关系。 2. 配气机构的维修

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汽车构造学时:64学时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教材:《汽车构造》马卫平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及任务 汽车构造是车辆工程和交通运输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讲授汽车构造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发动机、底盘的各机构系统及其主要总成的功用、组成、基本工作原理和检查调整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 1、总论 汽车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国内外汽车工业发展概况;汽车的类型,国产汽车编号规则;汽车总体构造;汽车行驶基本原理。 2、发动机总体构造及工作原理 发动机分类、四行程、二行程发动机工作原理;发动机总体构造;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与特性;内燃机产品名称和型号编制规则。 3、曲柄连杆机构 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与受力分析;气缸体组、活塞连杆组及曲轴飞轮组的组成、功用、工作条件、要求及构造;活塞环的密封机理,曲轴的轴向定位,曲轴曲拐的布置及发火顺序。 4、配气机构 配气机构的功用与要求,配气机构的布置与传动;气门组、气门传动组零件的功用、工作条件、要求、材料及构造;凸轮轴轴向定位,配气相位,气门间隙检调原理及方法。 5、汽油机供给系 汽油机供给系的功用、组成;简单化油器的工作原理;汽油喷射系统的类型,典型汽油喷射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 6、柴油机供给系 柴油机供给系的功用、组成,柴油机的燃烧室;喷油器的功用、类型、构造与工作原理;柱塞式喷油泵的功用,基本要求、构造及工作原理,供油量和供油正时的调

整;调速器分类、功用、工作原理及调整;转子分配泵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7、发动机排气的净化 排气净化的目的;汽油机排气净化措施及装置;柴油机排气净化简介。 8、发动机冷却系 冷却系的功用、组成、冷却方式;水冷却系组成、水路,主要部件的构造及工作原理;风冷却系。 9、发动机润滑系 润滑系功用、要求、类型与组成;润滑剂的种类与牌号;润滑油路,主要部件构造及工作原理,曲轴箱通风。 10、汽车传动系 汽车传动系的组成、功用及布置形式。 11、离合器 离合器的功用、要求和类型;摩擦式离合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各种典型离合器(周布弹簧式、膜片弹簧式)的构造、工作原理与调整;离合器操纵机构。 12、变速器与分动器 变速器的功用和类型;普通齿轮式变速器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同步器的功用、构造及工作原理;变速器的操纵机构;副变速器与分动器。 13、液力机械传动 液力机械传动;液力耦合器、液力变矩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液力变矩器的特性及其效率;典型液力变矩器;液力机械变速器简介;行星齿轮式变速机构变速原理;典型行星轮变速机构。 14、万向传动装置 万向传动装置的功用与组成;十字轴式刚性万向节的构造及工作特性;准等速万向节及等速万向节的构造与应用;传动轴与中间支承。 15、驱动桥 驱动桥的功用与组成;主减速器的功用、类型、构造及调整;齿轮式差速器的作原理及特性;防滑差速器;半轴支承形式与桥壳。 16、汽车行驶系 行驶系的功用、组成和结构形式;车架的类型,边梁式车架,中梁式车架;车桥的类型,转向桥和转向驱动桥构造,转向轮定位;车轮、轮胎的构造,轮辋轮廓类型与规格代号,轮胎规格标记方法;悬架的功用、组成和类型,悬架的弹性元件和减振器,各种非独立悬架和独立悬架的构造,多轴汽车的平衡悬架。 17、汽车转向系 转向系的功用、组成、基本工作原理,对转向系的要求;转向器的类型,典型转向器的构造、工作原理与调整方法;转向传动机构的组成和布置形式,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动力转向装置的组成的工作原理,整体式动力转向器与转向加力器。 18、汽车制动系

汽车设计教学大纲

《汽车设计》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 课程编号80404014 总学时60 实验学时上机学时学分7.5 第一部分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标 1、课程的性质、地位 《汽车设计》是为车辆工程专业开设的必修的专业课 本课程是在完成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大部分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后开设的 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 2、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案及有关参数并学到一些汽车主要零件的设计方法为以后进行毕业设计及毕业后从事汽车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本要求是: (1) (2)要求学生学到汽车设计人员所需的部分知识和技术; (3)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二、教学要求 1、掌握有关汽车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基本要求 务; 2、熟悉国家及行业颁布的有关机动车安全和性能相关标准; 3、了解汽车设计的一般过程和程序。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1)由于课程内容中有大量的图片所以应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们能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的理解有关的知识点 (2)采用实例及课题式教学形式将科学素质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科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 (3) 计打下基础。围绕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及其方法独立查找参考资料独立完成汽车底盘某一总成设计计算、校核。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拓宽知识面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学术态度。 2、成绩考核方法 该课程为考试课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可以采取开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期末总评成绩由三个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和课堂出勤情况占总成绩10%完成两次大作业占40%期末考试占50%。 四、课内实践环节的要求 无 五、作业要求

本课程作业分为两个部分平时的随堂作业和阶段性大作业。随堂作业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进行安排每次课布置1—2个习题阶段性大作业可选择汽车底盘总成进行设计计算或校核每人至少完成两个题目。作业成绩按比例计入期末总评成绩。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为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需要在完成所有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后安排在第7学期开设。其先修课为: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含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液压气压传动等。 七、教材和参考书目 汽车设计(第四版)王望予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8 汽车设计张洪欣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5 汽车设计过学迅、邓亚东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8 汽车设计刘惟信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 汽车设计刘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纲要 一、汽车总体设计 1.本章的基本内容 (1)总体设计的要求与原则 (2)汽车形式的选择 (3)汽车主要参数选择 (4)发动机的选择 (5)车身形式 (6)轮胎的选择 (7)汽车的总体布置 (8)运动校核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总体设计的要求与原则 难点:汽车的总体布置 二、离合器设计 1.本章的基本内容 (1)离合器结构方案分析 (2)离合器的主要参数选择 (3)离合器的设计与计算 (4)扭转减振器的设计 (5)离合器的操纵机构 (6)离合器的结构元件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离合器结构方案分析、离合器主要参数的选择、离合器的设计与计算 难点:离合器的设计与计算

实验教学大纲培训课件

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一:葡萄糖杂质检查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葡萄糖中氯化物、硫酸盐、铁盐、重金属、砷盐等限量的检方法、原理、反应条件及计算。 2.熟悉纳氏比色管、验砷瓶、量筒、天平等使用方法。 3.了解药物一般杂质检查项目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1.氯化物的限量检查 2.硫酸盐的限量检查 3.重金属的限量检查 4.铁盐的限量检查 5.砷盐的限量检查 实验二特殊杂质检查 一、目的要求: 熟悉阿斯匹林、盐酸普鲁卡因中的一些特殊杂质的检查原理及操作方法。 二、教学内容: 1、乙酰水杨酸中游离水杨酸检查 2、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中对氨基苯甲酸的检查 实验三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的含量测定(重氮化法)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重氮化的反应原理,操作条件及注意事项。 2.熟悉注射液含量的测定基本方法和计算。 3.熟悉外指示剂法。 二、教学内容: 盐酸普鲁卡因含有芳伯氨基,在酸性条件下与亚硝酸钠发生重氮化反应。 试验四氟尿嘧啶的含量测定 (氧瓶燃烧法) 一、目的要求: 学习氧瓶燃烧法的原理及操作技术。 二、教学内容: 1、燃烧瓶的使用 2、样品测定 实验五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酸性染料比色法)

一、目的要求: 掌握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生物碱制剂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 二、教学内容: 1、对照液的制备 2、供试液的制备 1、测定法 实验六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茶碱浓度 一、目的要求: 掌握离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茶碱样品制备标准曲线的基本方法及测定前样品的制备处理基本操作方法。 二、教学内容 1、样品的提取 2、标准曲线的绘制 实验七复方乙酰水杨酸片的含量测定 一、目的要求: 掌握复方制剂中各成分的分离及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二、教学内容: 1、乙酰水杨酸得含量测定: 2、咖非因的含量测定: 实验四:(原待定)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异烟肼片剂含量 一、目的要求: 本实验为设计性实验,使同学自己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操作,完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异烟肼片剂含量 二、教学内容 1、同学根据所学有关专业知识按照中国药典的格式自己设计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异烟肼片剂含量实验方案和操作方法(设计两种方法)及应准备用的仪器、试药、试剂。 实验讲义 实验一:葡萄糖杂质检查 一、教学目的: 1.掌握葡萄糖中氯化物、硫酸盐、铁盐、重金属、砷盐等限量的检方法、原理、反应条件及计算。 2.熟悉纳氏比色管、验砷瓶、量筒、天平等使用方法。 3.了解药物一般杂质检查项目的意义。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 修》教学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二、学时:174学时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主要介绍汽车发动机的总体结构、基本工作原理、分类和性能评价以及各组成系统的作用、结构和工作原理。它是汽车交通运输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专业、汽车运用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贸易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以制图、机械基础、电工电子学等课程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并为后续的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汽车运用维修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服务。 本课程要求学生知道课程的性质、地位、研究对象、方法和学科发展动态,比较系统地掌握汽车发动机的总体结构、基本工作原理、分类以及各组成系统的作用、结构和工作原理,理解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及评价,并初步学会汽车发动机的拆卸、安装和主要调整,培养和加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和作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以及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善于运用学过的基础知识分析专业课中问题。 五、课程内容 (一)绪论(1学时) 1.主要内容: 国内外汽车工业的发展概况;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在专业中地位和学习方法;现代汽车类型;国产汽车产品型号编制规则;汽车总体构造。 2.教学要求: 了解国内外汽车工业的概况;了解现代汽车类型和型号编制;了解汽车总体构造;了解本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 (二)汽车发动机总论(10学时) 1.主要内容: 发动机的定义、分类;基本结构、基本术语;发动机工作原理;两大机构组成、五大系统组成;内燃机产品名称和型号编制规则。发动机维修基础知识;发动机维修常用工、量具。 2.教学要求: 了解发动机分类和定义;掌握发动机基本术语,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了解发动机总体构造及型号编制规则。掌握发动机维修常用工、量具。 (三)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与维修(42学时) 1.主要内容: 曲柄连杆机构组成、功用及工作条件,曲柄连杆机构受力分析;机体组功用、组成,气缸体排列型式,气缸套类型、定位及特点;气缸盖与气缸垫;活塞连杆组件功用、构造特点、安装方法;曲轴飞轮组件功用、要求、材料及构造;曲柄连杆机构主要部件的的拆装与检修。2.教学要求: 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组成.受力分析;了解机体组组成、气缸排列;掌握整体式缸体、缸套的构造以及有关定位,密封措施;了解气缸垫、气缸盖构造。掌握活塞变形特点、采取的结构措施,气环密封原理,组合式油环特点,活塞环安装方向位置。了解连杆结构的 2

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大纲23785

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大纲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三年制中职中专汽车维修专业(两年在校学习,一年到厂实习),使读者在经过两年专业课程学习之后,掌握机械类基本知识,掌握常见汽车的构造,掌握汽车维修的常用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对汽车常见故障进行检测和修理。 汽车构造部分 一、发动机的总体构造与原理 1、了解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2、了解发动机的类型、型号编制规则 3、了解发动机的评价指标及主要特性 4、掌握发动机的常用术语及四总程、二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5、掌握汽油机与柴油机的区别 二、曲柄连杆机构 1、了解主要零件的运动与受力分析 2、了解各主要零件的材料、工作条件及要求 3、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组成和工作条件,掌握主要机件 功用与机构 三、配气机构 1、了解配气机构两种结构类型的简单比较,主要零件的材料 2、了解配气相位的作用与原理 3、掌握配气机构的作用、组成和类型 4、掌握主要零件的功用与结构 四、汽油机燃料供给系 1、熟悉简单化油器的结构及可燃混合气浓度对发动机性能的 影响 2、了解空气供给装置,混合气的预热装置,进、排气管及排气 消声器的结构 3、掌握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作用、组成和可燃混合气的形成 4、掌握化油器五大装置及附属设备的功用、结构和工作原理 5、掌握典型化油器的构造;熟悉电喷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的基本 组成和工作原理 6、掌握汽油供给装置各部件的功用、结构和工作情况 五、柴油机燃料供给系 1、了解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燃烧过程以及不同结构燃烧室中 混合气的形成方式 2、了解柴油滤清器的结构,废气蜗轮增压及汽车的排气净化 3、掌握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作用、组成及燃烧室的结构 4、掌握喷油器、喷油泵、调速器、联轴器、供油提前角调节装 置及输油泵的功用、结构及工作情况。

实验教学大纲内容及格式要求

实验教学大纲的内容 课程名称;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性质;适用专业;课程总学时;实验(上机)计划学时;大纲编写依据;实验课程地位及相关课程的联系;实验目的、性质和任务;实验基本要求;实验内容和学时分配;使用教材(指导书);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使用说明;大纲执笔人;大纲审定人。 实验教学大纲格式要求见附件1. 实验教学大纲填写说明 1、此表中“课程类别”是指“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2、“课程性质”是指“必修”或者“选修”课程;“实验类型”分为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 3、“课程总学时”和“实验学时”,前者是指课程包含实验课程在内的总学时数,后者是指该课程中实验课程所占的学时数,应分开填写,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只填“实验学时”; 4、“使用说明”主要是对大纲使用的某些情况需要进行的特别说明或者描述。

附件:实验教学大纲内容及格式要求 □□□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大纲制定(修订)时间:年月 课程名称: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课程性质:□□ 适用专业:□□□□□□□□□□ 课程总学时:□□ 实验(上机)计划学时:□□ 开课单位:□□□学院 一、大纲编写依据 二、实验课程地位及相关课程的联系 三、实验目的、性质和任务 1、明确掌握哪些基本理论; 2、训练哪些能力,会使用哪些仪器设备; 3、掌握哪些基本实验方法或测试方法。 四、实验基本要求 1、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的选定及其选定原则说明 2、每个实验项目应达到的教学要求和具体规定 六、教材(讲义、指导书): 《□□□》,□□□编,□□□出版社,出版时间 七、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 八、使用说明: 大纲制定人: 大纲审定人: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doc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72201008/72201009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 英文名称: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s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 72学时 学分: 2分 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物理实验课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教育的入门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习物理实验基础知识 的同时,受到严格训练,掌握初步的实验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并掌握一些基本仪器的使 用方法。 三、实验项目与类型 力学部分

热学部分 电磁学学部分

光学部分 四、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基础知识 测量与误差,主要讲述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 力学部分 实验一长度的综合测量 1.目的要求 练习使用测长度的几种常用仪器,练习做好记录和计算不确定度。 2.方法原理 用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测滚珠的直径和圆柱管的内外半径和高度。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滚珠、圆柱管。 4.掌握要点 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的使用方法及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 5.实验项目: (1)用游标卡尺测圆柱管的内外半径及高度,并计算其体积。 (2)用螺旋测微仪测滚珠的直径。 (3)不确定度的计算。 实验二单摆 1.目的要求 用停表和米尺,测单摆的周期和摆长,并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 2.方法原理

g l T π2= ()()2 22)(?? ? ??+??? ??=t t u l l u g g u 。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单摆、停表、钢尺。 4.掌握要点 测量单摆周期的注意事项、重力加速度的不确定度的计算。 5.实验项目: (1)用游标卡尺测小球的直径。 (2)用钢尺测悬线的长度。 (3)用停表测单摆的周期(不改变摆长,测5次,每次30个周期的时间) (4)计算重力加速度和它的不确定度。 (4)改变摆长,测单摆的周期,用作图法算出重力加速度。 实验三 测重力加速度 1.目的要求 掌握几种测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2.方法原理 自己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自由落体装置、数字毫秒计、光电计时装置 ,单摆 气垫导轨。 4.掌握要点 掌握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5.实验项目: (1)根据原理设计实验方案。 (2)记录实验数据 (3)数据处理及不确定度的计算。 实验四 密度的测定 1.目的要求 熟练掌握物理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掌握静力称衡法和比重瓶法。 2.方法原理 v m = ρ,质量用天平称量,体积用阿基米德定律求出。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物理天平,游标卡尺、比重瓶,小烧杯、温度计、酒精、不规则玻璃块。 4.掌握要点 物理天平的调节和方法、测量密度的两种方法:静力称衡法和比重瓶法。 5.实验项目: (1)学习调整和使用物理天平。 (2)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固体的密度。 (3)用比重瓶法测酒精的密度。 实验五 拉伸法测杨氏弹性模量 1.目的要求 用伸长法测定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学习光杠杆原理并掌握使用方法。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汽车营销与维修、汽车运用与维修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营销与维修专业和汽车构造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获得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维护和修理方面的系统知识,使学生具备对汽车发动机进行结构分析、常规维护和修理的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汽车维修技术工作,以及为适应汽车后市场发展提供所必须的继续学习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目标 1.方法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 (3)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操守,敬业乐业、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正确评价信息的能力。 (5)培养学生写作、交际方面的素质。 2.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3)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培养学生的质量、成本、安全意识。 (5)培养学生提高可信度的能力。 3.专业能力目标 (1)掌握汽车的基本组成。 (2)掌握汽车各部分的组成及作用。 (3)具备汽车零部件制造与检修的能力。 (4)熟悉现代先进汽车技术。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 在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中,学生掌握了汽车运用基础,汽车电器,汽车机械基础,汽车文化,为该门课程的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先修课程:汽车文化,汽车机械基础,汽车运用基础等先修课程。 2.与后续课程的关系

为后续实训、维修检测、保养等课程打下理论基础。 四、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本课程以汽车发动机构造等6个项目为载体,设计必选与任选两种类型,将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融合在项目训练中。课程项目结构与学时分配见表1。 表1 课程项目结构与学时分配表 五、学习资源的选用 1.教材选取的原则 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材与实际的结合、操作与管理的结合,教学内容符合现场生产管理要求。

汽车工程系本科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汽车工程系本科课程简介 及教学大纲 目录 课程简介 (1) 《汽车工程导论》课程简介 (1) 《汽车构造》课程简介 (1) 《汽车拆装实习》课程简介 (2)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简介 (2)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简介 (3) 《汽车理论》课程简介 (3) 《汽车设计》课程简介 (3) 《汽车测试技术》课程简介 (4)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简介 (4) 《汽车空气动力学》课程简介 (5)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简介 (5) 《燃机构造》课程简介 (6) 《燃机拆装实习》课程简介 (6) 《燃机设计》课程简介 (6) 《燃机排放及其控制》课程简介 (7) 《传热学》课程简介 (7) 《燃机测试技术》课程简介 (8) 《燃机电子控制技术》课程简介 (8) 《汽车运用工程基础》课程简介 (9) 《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课程简介 (9) 《汽车电子学》课程简介 (10) 《单片机原理及系统设计》课程简介 (10) 《毕业设计工程训练》课程简介 (11) 《专业课程设计》课程简介 (11) 《汽车有限元基础》课程简介 (11)

《振动与噪声控制》课程简介 (12) 《汽车覆盖件成形技术》课程简介 (12) 《汽车CAD/CAM技术》课程简介 (13) 《车身造型技术基础》课程简介 (13) 《车身结构与设计》课程简介 (13) 《汽车运输与维修企业管理》课程简介 (14) 《汽车交易与管理》课程简介 (14) 《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简介 (15) 《智能交通运输系统》课程简介 (15) 《物流基础》课程简介 (15) 《专用汽车》课程简介 (16) 《交通安全工程》课程简介 (16) 《汽车新能源技术》课程简介 (17) 《汽车优化设计方法》课程简介 (17) 《汽车概论》课程简介 (17) 《现代汽车设计方法概论》课程简介 (18) 课程教学大纲 (19) 《汽车工程导论》教学大纲 (19) 《汽车构造》教学大纲 (20) 《汽车拆装实习》教学大纲 (22) 《汽车发动机原理》教学大纲 (24)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26) 《汽车理论》教学大纲 (27) 《汽车设计》教学大纲 (29) 《汽车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31) 《汽车制造工艺学》教学大纲 (32) 《汽车空气动力学》教学大纲 (34) 《工程流体力学》教学大纲 (36) 《燃机构造》教学大纲 (37) 《燃机拆装实习》教学大纲 (39) 《燃机设计》教学大纲 (41) 《燃机排放及其控制》教学大纲 (44) 《传热学》教学大纲 (48) 《燃机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49)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发动机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发动机原理 适用专业:交通运输专业 总学时(学分):48 理论学时:48 实践学时:0 适用对象:交通工程专业 一、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汽车发动机理论》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内容为汽车发动机性能评价指标、提高性能指标的途径、发动机的基本工作过程(换气过程及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发动机特性等,并介绍排气污染和噪声振动等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内燃机理论的基本知识,为提高汽车的应用效率奠定基础,为学生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 1、掌握内燃机的能量转换以及循环充量的原理和规律,即动力机械的动力输出与能量利用问 题; 2、掌握内燃机的燃烧与排放问题,包括内燃机的燃烧过程、规律与有害排放物及噪声 控制。 3、掌握内燃机应用于汽车动力时具有重要影响的运行特性与性能调控问题。 (三)课程考核办法 课程的考核方式是将理论考试的70%成绩和实验考试的30%成绩记为总成绩。

、讲授内容 第一篇热力工程基础(6) 第二篇动力输出与能量利用 第五章发动机实际循环与评价指标( 6 学时)第一节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 一、发动机的实际循环 二、发动机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比较 第二节发动机的指示指标 一、发动机的示功图 二、发动机的指示性能指标 第三节发动机的有效指标 一、动力性指标 二、经济性指标 三、强化指标 第四节机械损失与机械效率 一、机械效率 二、机械损失的测定 三、影响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 四、发动机的热平衡 第六章换气过程与循环充量(6 学时) 第一节四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一、换气过程 二、换气损失 第二节四冲程发动机的充量系数 一、充量系数

2021年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大纲

江西省精英技工学校汽车维修专业 教学大纲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汽车后市场”,培养以适应市场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专业知识新,动手能力强”的适用性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较强实践技能和扎实专业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熟练基本操作技能和技巧,掌握现代汽车的维修工艺及先进的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具备汽车维修中级技术技能,能独立排除现代汽车的一般常见故障,合理使用汽车检测设备和维修设备。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二、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爱党爱国,听党的领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应用写作和分析计算能力。 3、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 件的使用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 4、掌握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电子电工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和应用技术。 6、具有正确使用工量具、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

7、掌握现代汽车构造、汽车空调、汽车电气设备工作原理。熟 悉现代汽车的维修工艺和设备设施,并能掌握一般故障诊断和排除方法,具有汽车维修中级工的操作能力。 三、教学要求 1、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艺先学做人”教育,专业教育与 素质教育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 2、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生的目标教育,在教育的目的和专业 的方向上要统一,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教育目标要达到的最高点为宗旨,让学生有目的的学,有兴趣的学。 2、本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应加强理论与实 践的结合,多采用现场直观教学,尽可能应用教具、模型、实物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着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3、实施因材实教,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 法,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在教学中,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充分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4、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并深受欢迎的毕业生。 四、学制 学制三年。 本专业实行2+1的教学模式(即:学校学习二年,工厂实践实习一年)。

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教学大纲 “无机材料化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Syllabus for Experi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 Chemistry 课程编号:07031003 编写人:陈传盛审批人:刘洪波 一、实验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根据人才培养计划及教学大纲要求,综合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教学需要和安排,开设《无机材料化学实验》课程,内容包括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与鉴定、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从而能够根据所学原理设计实验,选择和使用仪器;验证所学的原理,巩固加深对课程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强化并树立准确“量”的观念;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是求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锻炼学生观察现象、正确记录数据和处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化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学时学分 总学分:1.0 总学时:30 实验学时:30 本课程共设置实验14个,其中必开实验8个28课时,选开实验6个32课时。其中10个实验以验证为主,2个基本实验,1个综合性实验,1个设计实验。 三、实验项目名称和学时分配 1214

四、单项实验的内容和要求 1.化学试验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规程 实验内容: (1)熟悉基础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2)玻璃仪器的洗涤; (3)玻璃仪器的干燥。 实验要求: (1)学习基础化学实验室规则和安全守则; (2)领取并熟悉基础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熟悉其名称、规格、用途、性能及其使用方法; (3)学会并练习常用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方法。 主要仪器:玻璃仪器一套,计算机一台,投影仪一台,实验录像教学带一套。K2Cr2O7(s),H2SO4(浓),NaOH(s),去污粉,丙酮,无水乙醇,乙醚。 2.天平的使用和NaCl标准溶液的配制 实验内容: (1)电子天平的使用; (2)NaCl标准溶液的配制。 实验要求: (1)了解电子天平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掌握电子天平正确操作和使用规则; (3)掌握电子天平的称量法; (4)学会配制标准溶液。 主要仪器:电子天平,NaCl,烧杯,容量瓶。 12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